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兽医学专业狂犬病论文

发布时间:

兽医学专业狂犬病论文

建议:张国老回答这个问题,据说他对驴很有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群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兽医专业也由此发展起来。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畜牧兽医管理和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 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畜牧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畜牧兽医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畜牧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发展。

关键词:现代 畜牧兽医行业 科学发展 信息化 产业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畜牧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完善畜牧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 渠道 ,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畜牧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畜牧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二、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畜牧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 经验 。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畜牧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

三、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畜牧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健全畜牧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畜牧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畜牧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畜牧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实体。

3.加强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大乡镇畜牧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畜牧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畜牧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畜牧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畜牧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4.切实加强畜牧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畜牧兽医 教育 ,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畜牧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5.完善畜牧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动物性食品的检验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执行。不断改进检验手段,研制更先进检测仪器。参与制定更科学规范的检验标准。扩展动物性食品的传统领域,更多地交流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加快畜牧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畜牧兽医管理、执业畜牧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畜牧兽医管理的和谐、有效、健康发展!

总之,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发展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畜牧兽医行业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科学、产业、信息、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提升素质、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着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随着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向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社会对畜牧兽医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畜牧兽医的体系也必将越来越完整,畜牧兽医在中国的发展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浅谈素质教育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验课中的渗透

摘 要:为更好地在《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用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实验;素质教育

1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特色”的思想,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课前科学设计完整的实验,课中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验内容是实验课的基本,其完整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药物的配伍禁忌试验包含:药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禁忌、物理性禁忌,让学生在试验中对药物之间的作用认识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用药的技能,也让学生意识到全面看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试验课中的学习和操作,需要教师明确试验目的,并加以引导。如验证药物的作用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尽可能观察到药物的作用;观察动物的急性中毒症状和特效解毒药的解毒效果时,教师要提前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教会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受益非浅。

提倡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客观批改学生的实验 报告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验证并联系实验操作的过程,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能仅以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但应要求学生整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如实填写,试着分析失败的原因。既能培养学生诚实的优秀品质,也有利于教师进行 工作 总结 ,使教师能坦然面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出正确的引导。如2007-2008学年的《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敌百虫的中毒与解救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同学做的很成功,但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动物染毒20分钟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在实验室看到后,就让他们及时的用原毒物量的1/3量继续染毒,后来做的很成功。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原因,批改时对不同分析原因进行点评。有1组的实验动物解救不及时造成死亡,我在有动物死亡原因分析的学生实验报告上,针对原因进行点评。有1个同学写道“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解毒药没用完,动物就快速死亡了,我们的染毒量和解毒量都没有问题。”我就在他实验报告上写到“我很欣赏你的事实求实,但为什么不对照教材第九章:动物中毒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Page 159~169),查找原因呢。”后来学生主动找我,我们一起分析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来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他们所在组的实验做的非常好,而且实验结果分析也写的很深刻。去实习后,在实习单位化验室工作做的非常好。

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 思维方式 ,他们能从实验报告上的评语中看出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师生互容,师生平等、师生共享,既是 文化 共享,也是责任共享。教师应该客观评价和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多次实验结果来分析、探究其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从容去包容他们的幼稚,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实事求是、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去引导他们,直至问题解决。

2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密切结合

我国正在向索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重视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完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顶点”,喜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 教学方法 ,则学生得不到发展,就会抑制他们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好奇、探索和创新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试验的设计和准备。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组装和调试仪器,这种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大学生实验兴趣。课外实验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能拓宽学生视野,调整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兴趣。除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好课内实验的外,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地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开展一些丰富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如开放实验室,毕业(论文)设计,开设实验选修(辅修)课等,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保持学生的热情

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求知欲强、愿意动手、喜欢操作的特点,讲青霉索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怎样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使学生意识到,青毒索的发现虽属偶然,但如果没有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科学思维,就不会发现青霉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特长和能力形成团体,进行创新试验,如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可得到充分发挥。

3结语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伟大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活力四射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满腔的热情,教育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形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辉、周延州、郭永刚等.浅谈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的教学过程[J].天中学刊,2007(2):117-118.

[2]朱银红、迟国东、刘宝臣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高教论坛,2008(2):71-73.

浅谈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及有效应用

0 引言

河南是农牧业大省,要构建符合省情的现代农牧业,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就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人才和技术支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教育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协作成员单位,是全国教指委动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其中国家级精品精品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5门;此外,该校还成功申请了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为了充分发挥该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着力体现该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和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的平台,满足在校师生和非在校人员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河南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畜牧兽医人才,为河南畜牧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1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由畜牧兽医优秀教师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参照国家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整合学校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和共享资源课,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畜牧兽医资源库主要包含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5个资源库。

专业资源库建设

参照国家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制定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 政策法规 等。其中专业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专业技术建设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专业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建议、实验实训配备建议、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等,具体专业在建设时应参照专业建设指南进行建设;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政策动态、行业相关网站链接、行业专家信息、行业培训信息、行业会议信息、新工艺、新技术信息,为用户提供行业相关信息;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包括家畜 饲养 工国家职业标准、家畜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家疫病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预处理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兽医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畜禽产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工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等,各种人才培养时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政策法规主要包括行业法规、行业法令、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行政许可、行政规程、行政细则、行政规定、行政方案、行政意见等方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各个内容进行填充,以供专业建设时参考。

课程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猪病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标本图片、课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参考资料、教材、课程答疑、论坛等。

岗位资源库建设

岗位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标准、生产文件、求职者信息和企业信息等。其中岗位设置主要提供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宠物美容师、宠物养护员、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畜产品营销员等主要岗位及其各岗位要求的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标准包括岗位操作标准和 岗位职责 ;生产文件包括 安全生产 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等;求职者信息包括应往届畜牧兽医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及各种求职信息等,企业可以通过求职者的信息招聘求职者;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企业产品信息介绍、企业招聘信息等,求职者可以通过企业招聘信息找工作。

培训资源库建设

培训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其中师资培训主要是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进行校企合作,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企业 入职 培训、岗位技能强化培训、新技术培训、班组长培训等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撰写创业创新计划书及创业过程指导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帮助大学生和员工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培训是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具备犬外科手术、鸡新城疫检测方面的技能,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畜牧兽医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素材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素材库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库、视频库、图片库、图形库、教学课件、音频库、动画库、虚拟作品、虚拟仿真软件、企业案例等;教学素材库按照类别分类可以分为:猪资源库、禽资源库、牛羊资源库、水产资源库、宠物资源库、饲料资源库、兽药资源库、畜产品资源库等。

2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全面整合,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的优势,研发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环境,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素材资源的管理、岗位资源的管理、课程考试的管理、教师上传资源的评价管理等功能,为在校师生和非在校学员提供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和学习的平台,以实现自主性、主动式学习。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包括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就业中心、资源检索等功能模块的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框架图如图1所示。

资源中心模块

资源中心模块包括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五个子模块,这五个子模块分别按照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进行建设。

学习中心模块

学习中心模块包括选课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课程考试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等子模块,其中选课模块可以实现在校学生和非在学校学的选课功能;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课程学习控制技术,学习途中有记录,不能跳转,只能循序渐进地去学习,不能拖拉,只有通过相应测试才能进行下一章节学习;考试模块中提供了题库,待学员学完课程以后,进入考试模块,系统会自动从系统中的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构成试卷供学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该课程的学习才计入成绩;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答疑和论坛的功能,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就业中心模块

就业中心模块包括就业政策、企业招聘模块和求职者应聘模块等子模块。其中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规定,为求职者提供帮助;企业招聘板块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岗位的职位要求及职责要求等,招聘者还可以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优秀应聘者入职;求职者应聘模块主要为求职者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供求职者填写自己的求职信息。

资源检索模块

资源检索模块包括类别树检索模块、关键字检索模块等子模块。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按照专业、课程、岗位、培训、素材的结构进行分类存储,并做好关键字段的设计和确定,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够实现按类别树、按关键字方式进行全文检索,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有效应用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网络教学的载体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网络化教学,学校部署了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并出台了相关的网络教学改革方案,督促14个教学院系使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全校利用平台共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总访问量469329人次,使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总数是428人,占总教师总人数的59%,使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为1057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数据并加以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还可以统计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和活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教学资源的优秀展示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利用平台组织了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海润杯”教学技能竞赛,46名老师参加了比赛,并利用平台上传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学校利用平台完成了27门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立项工作,并利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学校还利用平台对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的38门优秀的微课课程作品展示、选拔,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微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搭建由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五大资源库组成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上传各类教学资源6TB,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海润杯”教学竞赛优质课程46门,教改立项课程27门,微课课程38门,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培训资源库提供了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功能为畜牧兽医师资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员工职业职格认定、提高行业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满足了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人员的教学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的就业中心中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各类新成立公司的信息,吸引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创建新公司18个,为1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学校先后组织各类畜牧兽医技能培训10余次,为800多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 结束语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完善的系统工程。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够整合畜牧类的优质资源,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将优质资源共享给社会,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畜牧兽医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饲养 宠饲狗已经日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那么宠物狗的饲养有论文描述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宠物狗饲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宠物狗饲养论文1 宠物狗流行病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 介绍了宠物狗流行病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及治疗 方法 等,以为提高其治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宠物狗;犬瘟热;细小病毒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07-5739(2013)06-0278-02 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是宠物狗的常见疾病,这2种疾病对狗的健康影响非常大,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虽然每年都进行防疫,但每年都有发生。该文针对这2种病的发病症状及比较前沿的诊治方案进行了探讨。 1 犬瘟热 犬瘟热大多发生在幼犬身上,该病的致病病毒是犬瘟热病毒。发生该病的病犬表现出消化不良、呼吸不畅、鼻炎等多种症状,甚至一些病犬还会发生脑炎。该病的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广泛分布于病犬的肝、脾、脊髓等脏器中。健康犬染病主要有以下2种途径:一是与病犬直接接触。二是接触被致病病毒污染的空气或食物,通过呼吸或采食染病。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特别是天气变化明显的时期。通常以1~2岁的幼犬最易感染。 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临床症状见表1。 预防 措施 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犬瘟热进行预防,降低该病发病率。预防措施主要有2种:一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免疫的初始时间为幼犬6周龄,其后在幼犬8周龄、10周龄时进行第2、3次免疫。此后,幼犬免疫的次数减少为每年1次。免疫后犬瘟热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二是在天气变化较大或该病流行的季节,避免将宠物狗带到狗集中的地方,以降低染病几率。 治疗方案 犬瘟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现病犬,要将其与健康犬隔离,切断传染源,避免大面积爆发。对于病犬,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犬瘟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是早期治疗犬瘟热可以用单抗或血清,犬瘟热抗体是特异性识别犬瘟热病毒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特异性强,中和犬瘟热病毒效果好,是治愈犬瘟热的关键性药物。还可以大剂量使用犬瘟热高免血清来中和病毒,也可使用免疫球蛋白、胸腺素或胸腺肽,来提高病犬免疫力。二是在进行特异性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进行抗病毒治疗。犬专用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医疗应用价值;此外,利巴韦林、吗啉呱等抗病毒药物对DNA、RNA病毒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犬瘟热。三是由于犬瘟热容易继发多种病原菌感染,使病情加剧,因此应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菌对症治疗,对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病犬康复均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适当补充营养、电解质和水分,可以帮助危重病犬恢复体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2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的特点是病程短、传染性强。该病的致病病毒是犬细小病毒(CPV)。病犬早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呕吐现象。后期拉稀,并伴有血丝,粪便有铁锈臭味,颜色呈番茄汁色。该病的确定不需要进行实验室送检,用测试纸即可确定。 临床症状 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心肌炎型发病率低,发病前病犬没有明显症状。发病较突然,病犬肌肉震动、四肢末端和耳、鼻温度降低。有的病犬呼吸不畅、心跳快、体温升高、呕吐、腹泻[3-4]。 肠炎型。病犬感染该病毒后,一般在7~14 d后会表现出症状。初期病犬体温升高到40 ℃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低下,甚至不食。病犬初期将食物呕吐出来,之后呕吐物变为黏液状及黄绿色液体。病犬发病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 d)开始出现腹泻的现象,初期粪便呈稀粥状。随着染病时间的延长,病犬出现便血现象,粪便呈番茄酱色或咖啡色。在便血现象出现后,病犬表现出眼球下陷、鼻镜干燥、全身无力、体重明显减少的现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休克、死亡等现象。 与其他常见病的鉴别诊断 细小病毒病的病程短、发病突然,在临床上要将其与其他常见病区分开来,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细小病毒病与其他常见病的鉴别诊断如表2所示。 治疗 合理应用抗CPV抗体和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胸腺素等,抗CPV抗体可直接中和病犬血清中游离的CPV,是治疗CPV病的特效药物,应用抗体和免疫增强剂治疗效果见表3。 几种关键性的辅助方案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该病会使病犬食欲下降或不进食,呕吐次数增加,出现腹泻现象,这都会打乱机体原有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休克。因此,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扩充血容量。补液阶段及措施见表4。补液量根据病犬脱水程度而定。在补液过程中或补液后,病犬心跳逐渐恢复正常、开始排尿、精神好转时表明补液已经充足,可以停止补液。在补液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对病犬的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现象要及时限制输液量和输入速度。二是温度不高或补液量较大时,应该将液体加热至37 ℃再开始补液。 口服补液。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补液,适用于病情不重和恢复期的病犬,该方法操作方便、成本低、发生副作用的几率较小,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防止继发感染。常选用敏感抗生素静注、肌注或内服。 止血与止呕。补充钙剂和VC有一定的止血功能;保护发炎的胃肠黏膜,可选用具有修复功能的基因工程药物。上述药物配合使用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排出血便。病犬的血便一般滞留在直肠和结肠内,其毒素不仅会被机体重新吸收,还会为致病性细菌的滋生提供条件,要及时将其排出体外。一般采用灌肠的方式将其排出,灌肠使用的药剂为高锰酸钾温水。 护理。在患病初期,病犬的呕吐、腹泻现象比较严重时,不能饲喂和给水。在病犬恢复的过程中,饲喂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牛奶、麦乳精、鸡蛋汤等,避免饲喂肉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 为了预防该病,幼犬要及时进行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营养,科学喂养,及时补充蔬菜和微量元素,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5-6]。 3 犬瘟热、细小病毒病治疗建议 抗病毒类药物,抗菌消炎类药物都是通过细胞才能发挥作用,动物一旦患病,其细胞机能就会大大降低,这些药物所起的疗效都将大打折扣。因此,治疗首先要进行免疫增强,其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提升自身的免疫机能;二是让协同药品的疗效完整发挥,尽早治愈,降低死亡率。这就是著名的“鸡尾酒抗病毒疗法”。该疗法广泛应用于动物病毒病的治疗。 4 参考文献 [1] 郑家三,刘云.犬瘟热的临床诊断及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5(4):31-33. [2] 张双虎,莫伟强,刘东升.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08(6):53-54. [3] 宋大鲁,宋旭东.宠物急诊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于志平.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3):156-158. [5] 王道坤,山东省.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的鉴别治疗[J].四川畜牧兽医,2005,32(2):47. [6] 陈卫洪,陈永忠.犬细小病毒的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9(8):185. 宠物狗饲养论文2 中国国内饲养宠物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但相较于国外许多国家,我国的宠物 文化 起步较晚,因此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们,善待身边的宠物。 关键词:宠物 中国 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各个家庭。根据2011年调查,在中国,平均每2户家庭至少曾尝试拥有过宠物,其种类比较繁多,从寻常的猫狗到蛇、蜥蜴等,有些家庭甚至拥有两只以上的宠物。21世纪以来,因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宠物也逐渐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一部分。 1 背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拥有一些特殊的“朋友”,比如导盲犬等,这些“朋友”成为一部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们就是宠物。 究竟什么是宠物?宠物一般是指家庭喂养的用于玩赏、给人们做伴的动物。宠物这个词,早在西汉年间便已经出现了,西汉时的匈奴民族喜欢将鹰作为自己的宠物,同时也将它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宠物真正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种类方面看还是规模方面。在清朝,慈禧特别宠爱吉娃娃,甚至只允许皇室的成员饲养。新中国成立后,大约在70年代,宠物甚至被认为是“走资派”的行为,宠物文化在这段时间几乎在中国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百姓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和更多的文化积淀,市场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相关配套设施,为百姓饲养宠物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和便利的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与以前相比,虽然目前我国人民对宠物文化有了更加成熟、科学的认识,但实际上真正的“宠物产业”仍在起步阶段。该阶段属于一个不断探索发现,一个不断改正修正的时间点,所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相关人员的妥善解决。 相关 政策法规 不够完善 近几个月以来,我们时常会在网络、报刊上发现“保护流浪狗、流浪猫、流浪小动物”的呼吁。对于一个千万人口的都市而言,每个昼夜都有成千上万只流浪的动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游荡。一些城市为了改善市容,曾制定过捉捕流浪动物的政策,但对于捉来的动物却并没有依照合理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或饲养。因为财政原因,流浪动物在收容所里往往不会得到善意且真诚的对待,同时,真正来收容所领养动物的市民也并不多。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城市的宠物收容所都无法运营。目前比较著名的国内收容所都属于私人性质,依靠着来自民间团体或个人的募捐而艰难的运营着。 造成传染病的增加和传播 相对于人类较为完整的疾病侦测体系而言,对于宠物的疾病控制和研究仍然是相当基础的一个难题。虽然当今社会的医疗水平已到高度发达水平,但以狂犬病为例,每年中国国内仍然有数百人因此丧身。同时,宠物可能携带某些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对于人类的威胁是极其重大的。对于飞禽一类宠物,在禽流感时期甚至成为了重点的关注对象。 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十年前曾风靡全国的巴西龟,由于其繁殖方便,饲养简单,生命力强的原因被我国某些动物商人引进,从此在华夏大陆上几乎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由于它没有什么天敌,且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几乎对某些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毁灭性的打击。这个问题均是由于人们管理宠物不善而造成的,许多人在饲养宠物的同时忽略了它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例如:允许宠物随地大小便等,这些也为社会增加了负担。 宠物行业不够普及,成本较高 据统计,在国内某些大型城市,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仅有一家正规的宠物医院,对于某些小城市而言,几乎没有正规的、值得信赖的宠物医院。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以及行业人才的紧缺,不仅是宠物去医院治病贵,连带的一些宠物用品也非常的昂贵。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宠物市场“僧少粥多”,消费者们对于例如“日常护理”“给宠物治病”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情况,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小,且相关生产资料较为匮乏,政府也没有系统科学的定价措施和补贴,造成了饲养宠物成本较高的现象。 饲养人员责任意识匮乏 在这几年的新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虐猫虐狗事件,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的一系列谴责。谴责之后又是差不多的事件继续发生,周而复始。大多数饲养人员仅仅把他们的宠物当作“宠物”而已,必要的时候可以成为发气的对象,这也就造成了虐待事件的发生。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家庭大多数将宠物作为家庭的一员,给以必要的尊重以及充足的关爱。而在中国,毫不留情的说,很多人将宠物视为“奴隶”的一种,可以殴打,甚至遗弃。 3 总结 中国目前由于受 教育 程度的增加,宠物文化将不断科学,充足,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宠物产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办法去解决。如何的解决当今宠物资源的匮乏问题,是当下解决宠物问题的关键,一个科学发展的民族不仅需要科学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品,也应该兼顾宠物生活水品,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赵晓静,韩若婵. 城市宠物饲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0年6月.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 关于尽快出台宠物饲养管理法规的建议. 2007年1月 宠物狗饲养论文3 宠物饲养及疾病预防的调查研究 摘 要:浅谈我国宠物饲养现状、市场管理体系以及宠物疾病的危害性与预防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宠物饲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宠物饲养 管理体制 疾病 预防 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宠物市场日益壮大,而种类繁多的宠物各需不同的生理环境。人们对宠物的认知局限为宠物饲养带来不小的压力,其中宠物疾病的爆发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1 宠物饲养和管理现状 现今中国,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多样性产业,包括了宠物饲养、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疾病防治、宠物美容、宠物训导等内容[1]。目前国内至少有1亿只家养宠物。然而,宠物伤人、宠物粪便污染、宠物扰民、虐待宠物、宠物保护、人畜共患病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强烈[2]。可见,我国对于宠物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当前饲养现状的脚步,尤其在宠物饲养管理的法律规制方面我国还没有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的平台来支撑。相对的,我国对于宠物疾病的医疗防治领域也相对薄弱,使得宠物病死,传染病流行等现象屡见不鲜。 2 宠物疾病 宠物疾病分类 宠物疾病大致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皮肤病、中毒性疾病。其中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多达数十种,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等。 常见宠物疾病概述 弓形虫病 一种寄生于猫狗体内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不能成熟,其幼虫在人体皮肤及器官中移行,可引起一系列的组织损伤,病程可长达半年至数年。最严重的是可以使孕妇出现流产、死产,甚至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咬伤.它的病死率高达百分之百. 猫抓病 亦叫猫抓热.它是由于被猫抓伤以后,一种巴冈体感染所引起的发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的病状,亦有少数人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宿主为小型啮齿类动物,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 鼠疫 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以鼠蚤传播为主,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啮齿动物间。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曾在世界各地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病死率极高。鼠类比起刚才说的猫和狗,它带的病原体更多,它可能携带有200多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就有50多种。 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护理 通常情况下,类似于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多为隐形感染,与猫类等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较易感染弓形虫病 [3] ,禁止宠物与易携带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及其附属物接触。对于宠物的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应相应的提高,经常性的清理宠物的住所,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定期进行宠物健康检查 宠物的健康应该做到定期的监控和保养,可以对宠物进行定期的清洗,如洗澡,可以初期较多的油渍、污垢和细菌。定期的修剪指甲,防止宠物因为指甲过长变形而长到肉里,引发伤口感染过。进行适当的牙齿管理,动物的臭味产生来源之一就是口臭,口臭能引起内脏等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漱口或者咀嚼牙齿骨来预防口臭。 注射疫苗 通常情况下,宠物疫苗的注射能大大提高宠物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前在特定的宠物预防机构注射疫苗。 3 我国宠物疾病预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了宠物饲养量的增加,但是同时众多的人口是的宠物的生活空间局限于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宠物的运动机会以及运动量明显不足,营养过剩以及营养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目前难以克服的宠物疾病预防问题。其次宠物治疗手段淡以你,多采用被动治疗的方式,通常只有在宠物生病之后才会进行一直,一来加重费用,二来是的宠物应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加重期死亡率。因此宠物预防的困难重重,任务重重 [5] 。 建议 实施严格的卫生制度,消除致病微生物。 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来苏儿液喷洒睡觉处及周围环境,经常更换弄脏的垫草和垫料。当有个体患病时须及时隔离饲养,若患病动物因传染病而死亡,最好将其焚烧或深埋。 注射疫苗。 目前对这些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除鹦鹉外均能通过注射疫苗的方法加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防治误食有毒食物,禁止给动物饲喂发霉变质的食物。 加强卫生管理。 伴侣动物的卫生管理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公共卫生和人民身体健康,按照防疫灭病的科学要求、建立、实施有关的管理制度、措施的全部活动。其中有一个必须重视的和解决的问题,及动物疫病有上百种,其中人畜共患的疾病达几十种。 致力于更有效的特殊动物防疫药物的研究。 如啮齿类动物至今没有专属疫苗,防治疾病时也只能使用兔类药物,这对于饲养鼠类宠物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因此研发出针对于各类动物的疫苗,药物等对预防宠物疾病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所有饲养宠物要进行登记,很多私下的宠物交易没有登记档案,若传染病暴发会对追究病源造成阻碍,预防体系也不能很好的普及。 4 结论 宠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存在一定社会隐患。一个合理完整的宠物管理体系对平衡宠物与自然、人类及社会见得关系有重大意义。宠物疾病对人类存在威胁,有效的防治是防止人畜共患流行病爆发的重要手段。要使人类社会和宠物市场和谐发展,中国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宏 宠物和我宠物市场 [会 议论文 ]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宠物与人类健康 2011 [2]刘斌 宠物饲养的法律规制 [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3]梁红如,赖木海,江飙 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预防 [J] 中国动物保健 2009 11 [4]田海燕 宠物美容与保健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20)[5]刘士茹; 王丽丽; 李晓宇; 徐牧; 徐永平 药效营养物质在宠物疾病防控中应用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 2015 (01)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人兽共患狂犬病的论文

没事的,都十几年了,如果有事当时会发作的,这种又不是潜伏型病毒。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发的急性脑炎,发病后死亡率几乎达100%。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但该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只局限于哺乳动物纲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这两个目,包括狗、猫、狐狸、豺、狼、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 等。该病可以从上述储存宿主动物传播给其他哺乳动物及人类。在自然界,上述储存宿主之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例如鼠和兔,只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感染,可统称为偶然宿主,它们通常不构成该病毒的传染源。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数为猫)咬伤或抓伤而引起。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受害者的粘膜或新近破损的皮肤传染,但非常罕见。人类偶尔也会因被某些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挠而感染。病毒吸入、接种未彻底灭活的疫苗或者通过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也可能造成感染,但极为罕见。潜伏期(最多六年)“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部分认可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但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国际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 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目前尚无可靠的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前驱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局部症状包括感觉异常、瘙痒和病毒侵入位点的疼痛,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局部感觉性神经节的感染和发炎的结果。狂犬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发热,伤口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CNS的扩散,人行为表现异常,以躁动和波动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人感觉过度敏感、异常的攻击性行为和性行为,受到触觉、听觉、视觉或嗅觉刺激后的痉挛,出现怕风、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唾液腺过度分泌。几乎所有以兴奋为主的狂犬病人都会在某 个阶段出现这种痉挛,中间交替出现清醒或烦躁、错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体征。数天后患者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病人昏迷死亡。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麻痹型狂犬病占人狂犬病病例总数的30%,表现为麻痹或Guillain-Barre氏样综合症或其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比较安静,兴奋较不明显;伴有四肢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典型体征包括叩诊部位的肌肉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部位和大腿部)以及毛发直立。病程通常比狂躁型狂犬病长,但最终也必然会导致死亡。麻痹型狂犬病常常被误诊,因此造成低估该病的发病率。 从病理学来讲,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较长,病毒进入犬体内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有传染性。犬有传染性时,大脑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数天后死亡。这就是“十天观察法”的理论依据。犬也可能在十天观察期以后才发病,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为虽然犬后来发病,证明该犬在咬人时确实脑中“带毒”,但此时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数量,未转移到唾液腺,咬人时尚处于潜伏期,唾液不带病毒。人如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这只犬则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终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患病死亡后,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况。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或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后预防。(需要强调的是,在狂犬病疫区,可疑犬或猫咬伤人后,采取“十日观察法”的同时,要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犬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 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可能就嫌晚了。) 凡过去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的人,再次暴露后加强接种时1-2针即可。而且凡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者,以后永远没必要再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3针狂犬病疫苗后,半年内抗体滴度都远远高于最小适宜滴度,通常没必要检测抗体;加强接种后,有效保护期至少在3年以上。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再次暴露后处置。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 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 目前国产狂犬病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中, 都包括如下“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许多网友都提问:“为什么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后不能饮酒、不能剧烈运动?”有些“恐狂症”患者更是忧心忡忡:“接种疫苗期间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是否会抑制抗体产生?是否会使疫苗失效?是否会因此而送命?”疫苗说明书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统一制定的,说明书“注意事项”中的上述引文源自最新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国外生产的狂犬病疫苗的说明书中就没有这些禁忌。如进口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维尔博)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的中文和英文说明书中,都没有提到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禁忌 (唯一提及的禁忌是“接种期间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目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按照WHO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为什么在打了狂犬病疫苗后,只有中国的药典规定了这么多禁忌,而外国的说明书中对此却只字不提呢?有网友问:“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不怕,只有中国人民怕这怕那呢?”遍查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找不到规定上述饮食或运动限制的科学依据。据推算,即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使动物(或人)醉酒甚至酒精中毒死亡的程度,也不会对抗体的产生和活性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打了狂犬病疫苗后饮酒,可能死于酒精中毒或醉驾,但不会死于狂犬病。打了狂犬病疫苗后过于剧烈地运动,只可能死于运动过量或猝中,也不会死于狂犬病。所以这样的“禁令”应写入“公民常识”,而不应写入“疫苗使用说明书”。国内某大型疫苗生产厂家也认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因为吃辛辣食品而对疫苗造成影响的病例”,“刺激性食物不会影响抗体的免疫效果,但可能使不良反应加重,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如果发生了不良反应,那么吃了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中国30年前的狂犬病疫苗是用动物脑组织生产的,要在半个月内打14-21针,每次接种2ml粗制脑组织,副作用大,饮酒和剧烈运动等行为可能会加大副作用,所以当时的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或剧烈运动或劳动 ”(引自197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的,而且经过浓缩、纯化处理,只打5针或4针,副作用极小。但现在国产疫苗的说明书却仍然还是照抄30年前的。没有任何实验依据说明当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说明书中还应当保留关于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上述禁忌。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5年版药典出版时,从狂犬病疫苗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删去关于饮食和运动限制的规定。

你要担心的不是别人找麻烦,还是询问一下别人有没有咬到,确认一下是否是自己的狗咬到的,要不要打狗针?该出的钱还是要出,该负的责任还是要负,尽量表示你的诚意!当然这是我的建议,怎么做你自己决定。

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导致狂犬病的是狂犬病毒! 在医院做个血检就能测出来!即便是潜伏期、实用的判断标准,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不过医院一般不公开这个项目,但也无需夸大,恐慌。恐狂症;与疫苗滥用(转载自南方周末)作者。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国每年将有3万人死于狂犬病,担心“抗体一旦减少!可去大医院问!:严家新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WHO认为。七。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也有胜算;要当即赴医,不要令其发作(已发作就没戏了)。再说的白一点,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以后再不慎被咬,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再说的白一些吧:如果被猫狗咬伤抓伤,1,要第一时间冲洗,全程免疫(初次是3-5针,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如果再次被咬伤,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被咬伤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二,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再次暴露后如何处置一些最近发表的临床试验表明,已接受3剂至5剂狂犬病初次系列接种者,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无论此人体内是否有可检测到的抗体,再次暴露后接种2针,即足以引发出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而且再次暴露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接种免疫球蛋白)。几年前在德国有一个相关的生存案例。在一名器官提供者被确诊为狂犬病人之前,她的肝、胰和两个肾脏被分别移植给了4个人。这4人之中,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终存活下来,其余3人都在移植手术后数周内死于狂犬病。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存活的肝移植接受者在童年时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此案例可以证明狂犬病疫苗效力的持久性。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与WHO的规定相比较,可见再次加强接种超过2针就属于滥用的范畴。所以卫生部的规范应当修订。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包装都是5针一盒,不能拆散销售。有相当多的狂犬病门诊,对所有前来接种者,包括再次暴露后的接种者,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每人接种5针。结果一年内一人打10针或20针的并不罕见,甚至出现职业养狗人因频繁被狗咬伤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接种50多针的极端情况。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疫苗滥用。恐狂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能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坚决杜绝狂犬病疫苗的滥用,则综合测算,中国每年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有可能在现有水平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并不会增加狂犬病的死亡人数。,舆论的长期误导难辞其咎: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就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看完下面的内容你就可以安心了!结论你没事! 我们养狗的被磕磕碰碰也是长有事?)。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更何况你10年前的事.。是利益误导了公众,是无知导致了中国民众独有的将对猫狗的态度划分成爱恨极端对立两个阵营的这一特殊奇观,成天上网查信息,可100%避免发病。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强化2针足矣。这一观点。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最近,有关中国狂犬病疫苗被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南方周末》9月8日24版刊登了《谁该打狂犬病疫苗,恐狗症。恐狂症的流行显然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一;3,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后面的几针疫苗。四,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鼠和兔会传染狂犬病?",做完步骤1后顶多1年,肯定就没事了(根本不会有潜伏几十年的恐怖传言出现);4,如果小家伙10天内真的挂了,你第一时间做完步骤1;狂犬病恐惧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我们目前的国家标准与WHO相比;狂犬病恐惧症"。有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状,一定不是狂犬病。八,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疫苗。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与疫苗滥用》,作者严家新,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简单地科学处理就ok了,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最多强化2针),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我非常认真地拜读了这篇通俗科普文章,产生了有效抗体(注意:免疫失败不算),体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而猫狗的性命,则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打着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华丽而正当的旗号的最可怜的牺牲品。 附录:谁该打狂犬病疫苗,观察肇事小家伙10天,如果它没事你就没事,后面的针也不用打,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2,比卫生部的规范标准低了很多,哪些情况可能属于滥用?如何避免滥用,简称“恐狂症”。简单实用的鉴定方法是“十日观察法”。三?五十年。由于原文比较专业,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如果理解不当文责我付)。不能无视不处理。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如果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10天,如果被观察的动物10天内真的挂了,如果犬(或猫)伤人后,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伤者不会被传染,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这意味着的接种者在理论上原本可以不接种,其中至少1/3可能属于滥用。那么,如果你无法跟进小家伙的情况、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发病。九,如果全程免疫过3-5针,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只有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可能大于一年,那就绿了),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不传染狂犬病。五,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六,假设狂犬病毒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此时的疫苗仍可能有效,一般猫狗都是健康的,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明显疫苗滥用。这不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官方口径引导了全民的“恐狂证”。这些总结还是太过专业。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十天内必死无疑,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从其中获知几个基本结论,除了艾滋病。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假设其结论都是基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医学研究的话,我们能辨识一些传统谬误(其中是否不乏利益相关者对于大力推介疫苗的经济动因,邻里纠纷,社会矛盾

犬类狂犬病毕业论文

小狗狂犬病的症状如下:狗狗患有狂犬病之后后会出现畏光、畏水、张嘴不能闭合、吐舌、大量流口水、不能正视、有疼痛感觉、发烧、躁动不安,甚至对一些绳子、影子发起攻击、躲在黑暗中、不愿意接近人、不听召唤、饮食欲废绝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建议主人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立刻上报当地的疾控中心进行处理。注意避免狗狗之间打架和捡拾死老鼠和蝙蝠,做到提前预防。

狂犬病 英文 :RABIES本词条之内容不可视作医疗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贡献者敬告【人体症状】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病原体: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剂、甲醛、升汞、酸碱环境下会很快死去,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临床分期和表现: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1、潜伏期:(平均约4-6周,最短和最长的范围可达10天-8个月),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2、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3、兴奋期:人类: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4、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病理: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进而入脑,并不延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诊断:对狂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或者实验室检验。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上面所述临床症状诊断。2、实验室诊断:脑组织内基小体检验;荧光免疫方法检查抗体;分泌物动物接种实验;血清学抗体检查;逆转录PCR方法检查病毒RNA。预防和治疗:1、控制野生动物间的传播;2、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3、控制宠物间的传播;4、为宠物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5、对易感人群预防性免疫接种;6、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暴露后预防性处理:用3%-5%肥皂水或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血清的治疗方法始于1899年,有效的治疗时间是在被咬伤后24小时内。狂犬病疫苗的制备方法有利用动物脑组织培养、和人体双倍体细胞疫苗(HDCV),动物脑组织生产的疫苗,人体免疫反应较大,可能引发脑炎。【犬症状】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人、犬、猫等)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伤,有30-70%的几率感染,一旦发病其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做为宠物的犬一定要注意狂犬病的免疫。患有狂犬病病犬的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燥、流涎和意识丧失,最终全身麻痹死亡。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5天,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以上根据WHO验证,最长潜伏期间为6年,潜伏期的长短和感染的毒力、浓度、免疫力高低、部位等有关。临床表现分两型:一是狂暴型,二是麻痹型。狂暴型: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表现精神沉郁、怕光喜暗,反应迟钝,不听主人呼唤,不愿接触人,食欲反常,喜咬吃异物,吞咽伸颈困难,唾液增多,后驱无力,瞳孔散大。此期时间一般1-2天。前驱期后即进入兴奋期,表现为狂暴不安,主动攻击人和其它动物,意识紊乱,喉肌麻痹。狂暴之后出现沉郁,表现疲劳不爱动,体力稍有恢复后,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疯狂,眼睛斜视,自咬四肢及后躯。该犬一旦走出家门,不认家,四处游荡,叫声嘶哑,下颔麻痹,流涎。此种病犬对人及其它牲畜危害很大。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处死。麻痹期:以麻痹症状为主,出现全身肌肉麻痹,起立困难,卧地不起、抽搐,舌脱出,流涎,最后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死亡。预防:用灭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预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活苗3-4月龄的犬首次免疫,一岁时再次免疫,然后每隔2-3年免疫一次。灭活苗在3-4月龄犬首免后,二免在首免后3-4周进行、二免后每隔一年免疫一次。狂犬病对人的危害很大,人一旦被狂犬病病犬咬伤,应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如严重还应加注射血清或棉衣球蛋白,最好是24小时内注射,如延迟注射也是可以的,只要没有发病,这是抗体和病毒赛跑的过程,一旦发作,死亡率是10O%。世界上仅仅有一例抢救过来的,但是不具备推广价值。所以动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给其他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伤。对于家养的大型犬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人一旦被不明的犬咬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进行紧急免疫。对于无主犬及野犬发现后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治疗:该病目前无任何药物可以治疗。【狂犬病知识问答】一、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至死性传染病。二、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一般说来,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强,可被日光、紫外线和超声波所破坏。强碱、强酸、高锰酸钾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1%福尔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干燥后逐渐失去感染力。对温度作用较敏感,加热至56℃时一小时,60℃时10-15分钟,100℃时2分钟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但低温却是病毒的良好生存条件。在4℃时脑块中的病毒可以保存几个月,在-70℃时则于几年之内,仍能保持其传染特性。大家一定要区别体外生存与空气生存的区别,因狂犬病病毒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则失去活性,唾液干涸则死亡。体外生存时间指环境适当有培养基给病毒提供养分的情况下,不要混淆为空气生存,在自然环境下,狂犬病病毒很快失去活性并死亡,所以,美国疾病预防中心说,狂犬病病毒无法从一个不是活体的感染。(也就是抓、舔、抓、,动物活性的直接接触伤口或黏膜,至于由于没有活性的物体(食品、器皿、等等)沾染病毒,再传给活人还没有这样的病历。三、狂犬病的病毒有几种类型?狂犬病的病毒有几两种类型:1.从病人及有病的动物中分离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嗜唾液腺的特点,可使人或动物患狂犬病。其症状以疯狂为主,称为狂躁型狂犬病。2.从中南美洲的蝙蝠分离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动物以后,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状以瘫痪为主。称为瘫痪型狂犬病。这种病毒的特点是即嗜神经,又嗜内脏,侵犯力比较弱。但可借空气传播,在脑内形成内基氏小体不典型。四、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狂犬病的传染源有两种。1.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蝙蝠等动物。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理论上人与人虽然可以感染,但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世界上仅仅6例移植器官而导致的人与人感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例人与人感染的有确凿证据的例子。所以,人与人不易感,2.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动物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已经承认,健康的动物不带毒,更没有可能咬人动物没有死而人死,那些已经被证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如果狗不是在发病期间或即将在10天内发病,其唾液中没有病毒,也不会感染你。五、为什么狗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习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据统计,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狗咬伤占80.07%,被猫咬伤者占9.25%,被狼咬伤占0.64%,被狐狸咬伤占0.03%,被农畜咬伤占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对狂犬病也最易感,所以说,狗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六、狂犬病有哪些传染方式?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方式: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据统计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伤者78人,宰杀狗剥皮刺伤手感染者8人。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还是一种是特殊的在实验室环境下才能导致的感染,就是实验室病毒浓度特别高的时候可能有气雾、飞末感染。七、患狂犬病的狗或猪及牲畜的肉,经加工制成熟肉。吃了以后能否被感染?得狂犬病动物的肉煮熟后人吃了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的煮沸处理2分钟后已经死亡,没有传染性。但是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宰杀,剥皮吃肉。为发防止剥皮或刀切过和刺伤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触发病动物神经碎片和唾液是危险的。八、哪些人容易被感染狂犬病?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机会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岁以下者多,约占总数的52%。在14岁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37:1。男高于女的原因,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被咬伤的机会也多。5--14岁这段年龄的少年儿童,尤其男孩,表现好动,爱玩狗,逗狗,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这段年龄又称"事端年龄",易患狂犬病。九、被疯狗和动物咬伤后,发病率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被疯了的狗或其他动物咬伤后的发病率与如下的六个因素有关:1.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2.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3人均发病死亡。3.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发病率高。4.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发病率高。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入伤口减少了的缘固。5.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6.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规定注射者发病率最低。十、狂犬病的流行和什么因素有关?狂犬病的流行主要和下述三种因素有关。1、人类狂犬病发病的多少主要和周围的养狗环境有关。由于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散养狗,并不注射疫苗的狗多,就极容易造成在狗之间的传染病流行,直接对人形成很大威胁,加大了流行的可能性。2.与地区和季节有关。气候较暖的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狂犬病的流行。而北方寒冷地区,虽然一年四季均有狂犬病发生,但在天气较暖季节,由于衣着较少,其发病率高。而在寒冷季节,狗不愿外出,人又穿着棉衣其发病率就下降了。(没有关系,仅仅是衣服隔离导致沾染伤口的病毒量多少不同而已)3、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关。如当地政府对野外生物投食饵疫苗,制止流浪犬,家养犬圈养,只要75%以上的犬注射疫苗,即可有效切断狂犬的感染途径。十一、狂犬病是什么样的发病机理?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可能存有大量病毒,当狗咬人时,病毒侵入伤口导致感染,在组织中少量繁殖,随后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最后到达大脑中枢神经。病毒在神经中感染速度约每小时3毫微米。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在24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进入中枢神经后,(这时人就发病了,产生了脑炎),随后病毒通过进入唾液腺和各个神经回流,进行离心性传播,所以,后期患者许多脏器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十二、什么叫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任何传染病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病,潜伏期间人没有任何症状,这段时间就叫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波动最大,可从6天、12天到1年或5年以上,一般是2周到3个月内发病,99%在1年内发病,1%在1年以上发病,但实际上超过1年半都已经是十分罕见的,经考证最长的潜伏期为6年,WHO有实际验证证明的是两个6年的病历,中国所谓极特殊的长达30年至40年的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十三、狂犬病有哪些症状?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前驱期:发病初,小儿常说头疼、不安,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高达37.5--38℃。患儿的性格或行为可发生改变,如清绪低落,抑郁和不安,有的易发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有肿胀,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瘙痒。伤口的变化是狂大病的重要鉴别,对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时一般为1--3天,有时可为7天。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可出现狂犬病年具有的独特症状,如恐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病人想饮水时,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呼吸也困难,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呼吸困难,病人可出现发绀现象,亦可见瞳孔散大。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病人时时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很快即出现脱水。体温高达39--40℃。此期经过1--3天。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痉挛逐渐停止,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一般为15--20小时。十四、狂犬病如何诊断与鉴别诊断?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一般不易诊断。询问有无咬伤史,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则是不难诊断的。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的有:(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人发作的人。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面产生精神恐怖症状。但这种病人无有低烧,也没有遇水咽喉肌肉真正的痉挛,没有恐水现象。(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但破伤风潜伏期短,为6-14天,有外伤史。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身痉挛等典型症状,而狂犬病以局部痉挛为主,持续时间也短。(3)脑膜炎、脑炎,常易与狂犬病前驱的症状相混淆。但无有咬伤史,精神状态出现迟钝、嗜睡,昏迷及惊厥等,与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状不同。此外,狂犬病还应与脊髓灰质炎、中枢神经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区别。十五、怎样预防狂犬病?要想不得狂犬病,要做到下列几点:(1)要加强宣传,要使得每个家长,特别要告诉儿童,狂犬病的危害性。要增加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幼儿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触。没有发疯、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咬伤头部和上肢,其发病率最高,最危险。(2)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现疯狗一定要坚决捕获隔离或捕杀埋掉。养狗的人一定按规定将狗上锁看管好,以防感染和伤人。并要定期给狗进行兽用疫苗注射。(3)被咬伤后,要立即清水或肥皂水清洁伤口,严重的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因为伤口是病毒侵入的门户。处理好后可直接防止感染,或可延长潜伏期。(4)被咬伤后或处理完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方法救治,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十六、被疯动物咬伤了有几种预防办法?有三种预防办法,伤口及时、彻底的清洗,免疫血清的使用,疫苗接种列为"三大步骤"。其重要性各占三分之一,是缺一不可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伤口处置,其次是免疫血清。十七、被疯动物咬伤的伤口怎样处置?为了防止疯动物唾沫中的狂犬病毒沾染伤口,进入机体造成感染,提倡用肥皂水反复洗涤伤口,并压挤出血;也可用其他消毒液,如40%-70%酒精或醋、白酒洗涤,或直接用水大量冲洗伤口,因狂犬病毒不耐强酸、强碱及高温,56℃15分钟,60℃5分钟,100℃2分钟即被杀死,被疯动物撕裂的衣物,应及时更换煮沸,以防止再接触皮肤或粘膜发生"非咬伤性接触感染"。打死的疯动物,严禁剥皮吃肉,应及时焚烧,防止野动物刨土啃尸,污染环境。十八、免疫血清怎样用法?首先在受伤部位进行侵润注射,不少于5mL,按每公斤体重0.5mL(咬伤特别严重者可酌情增长至1.0一1.5mL),分数次肌肉注射,注射完毕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开始注射疫苗。但须注意避免血清与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十九、注射免疫血清前如何做过敏试验?用生理盐水将免疫血清稀释10倍(0.1mL血清加0.9mL盐水),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即为阴性。可在观察下直接使用免疫血清。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脱敏。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除局部反应外伴有全身症状;寻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为阳性反应,应采用脱敏注射;如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一1.0mL,或其它相应措施。二十、怎样做脱敏试验?用生理盐水将血清稀释10倍,分小量多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15--30分钟。第1次注射1、0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2.0mL,如注射量到4.0mL仍无反应,可缓慢地将全量注入,门诊病人注射免疫血清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方可离开。二十一、怎样使用浓缩狂犬疫苗?咬伤者于0(第1天)、3、7、14、28天各注射浓缩狂犬疫苗1安瓶(液体2mL冻干疫苗1mL或2mL),儿童用量相同。严重咬伤者(头,面、颈、手指、多部位3处以上咬伤。咬穿皮肤或舔触粘膜者)并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于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合用抗狂犬病血清。凡联合用抗狂犬病血清者,必须在全程疫苗注射完后,再注射2~3次加强针,即在全程注完后的15天、75天、或10、20、90天注射加强针。疫苗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或者大腿内侧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发的急性脑炎,发病后死亡率几乎达100%。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但该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只局限于哺乳动物纲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这两个目,包括狗、猫、狐狸、豺、狼、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 等。该病可以从上述储存宿主动物传播给其他哺乳动物及人类。在自然界,上述储存宿主之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例如鼠和兔,只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感染,可统称为偶然宿主,它们通常不构成该病毒的传染源。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数为猫)咬伤或抓伤而引起。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受害者的粘膜或新近破损的皮肤传染,但非常罕见。人类偶尔也会因被某些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挠而感染。病毒吸入、接种未彻底灭活的疫苗或者通过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也可能造成感染,但极为罕见。潜伏期(最多六年)“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部分认可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但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国际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 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目前尚无可靠的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前驱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局部症状包括感觉异常、瘙痒和病毒侵入位点的疼痛,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局部感觉性神经节的感染和发炎的结果。狂犬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发热,伤口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CNS的扩散,人行为表现异常,以躁动和波动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人感觉过度敏感、异常的攻击性行为和性行为,受到触觉、听觉、视觉或嗅觉刺激后的痉挛,出现怕风、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唾液腺过度分泌。几乎所有以兴奋为主的狂犬病人都会在某 个阶段出现这种痉挛,中间交替出现清醒或烦躁、错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体征。数天后患者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病人昏迷死亡。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麻痹型狂犬病占人狂犬病病例总数的30%,表现为麻痹或Guillain-Barre氏样综合症或其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比较安静,兴奋较不明显;伴有四肢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典型体征包括叩诊部位的肌肉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部位和大腿部)以及毛发直立。病程通常比狂躁型狂犬病长,但最终也必然会导致死亡。麻痹型狂犬病常常被误诊,因此造成低估该病的发病率。 从病理学来讲,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较长,病毒进入犬体内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有传染性。犬有传染性时,大脑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数天后死亡。这就是“十天观察法”的理论依据。犬也可能在十天观察期以后才发病,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为虽然犬后来发病,证明该犬在咬人时确实脑中“带毒”,但此时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数量,未转移到唾液腺,咬人时尚处于潜伏期,唾液不带病毒。人如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这只犬则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终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患病死亡后,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况。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或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后预防。(需要强调的是,在狂犬病疫区,可疑犬或猫咬伤人后,采取“十日观察法”的同时,要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犬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 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可能就嫌晚了。) 凡过去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的人,再次暴露后加强接种时1-2针即可。而且凡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者,以后永远没必要再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3针狂犬病疫苗后,半年内抗体滴度都远远高于最小适宜滴度,通常没必要检测抗体;加强接种后,有效保护期至少在3年以上。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再次暴露后处置。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 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 目前国产狂犬病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中, 都包括如下“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许多网友都提问:“为什么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后不能饮酒、不能剧烈运动?”有些“恐狂症”患者更是忧心忡忡:“接种疫苗期间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是否会抑制抗体产生?是否会使疫苗失效?是否会因此而送命?”疫苗说明书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统一制定的,说明书“注意事项”中的上述引文源自最新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国外生产的狂犬病疫苗的说明书中就没有这些禁忌。如进口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维尔博)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的中文和英文说明书中,都没有提到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禁忌 (唯一提及的禁忌是“接种期间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目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按照WHO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为什么在打了狂犬病疫苗后,只有中国的药典规定了这么多禁忌,而外国的说明书中对此却只字不提呢?有网友问:“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不怕,只有中国人民怕这怕那呢?”遍查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找不到规定上述饮食或运动限制的科学依据。据推算,即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使动物(或人)醉酒甚至酒精中毒死亡的程度,也不会对抗体的产生和活性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打了狂犬病疫苗后饮酒,可能死于酒精中毒或醉驾,但不会死于狂犬病。打了狂犬病疫苗后过于剧烈地运动,只可能死于运动过量或猝中,也不会死于狂犬病。所以这样的“禁令”应写入“公民常识”,而不应写入“疫苗使用说明书”。国内某大型疫苗生产厂家也认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因为吃辛辣食品而对疫苗造成影响的病例”,“刺激性食物不会影响抗体的免疫效果,但可能使不良反应加重,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如果发生了不良反应,那么吃了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中国30年前的狂犬病疫苗是用动物脑组织生产的,要在半个月内打14-21针,每次接种2ml粗制脑组织,副作用大,饮酒和剧烈运动等行为可能会加大副作用,所以当时的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或剧烈运动或劳动 ”(引自197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的,而且经过浓缩、纯化处理,只打5针或4针,副作用极小。但现在国产疫苗的说明书却仍然还是照抄30年前的。没有任何实验依据说明当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说明书中还应当保留关于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上述禁忌。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5年版药典出版时,从狂犬病疫苗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删去关于饮食和运动限制的规定。

毕业论文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 特点 所有哺乳家畜对伪狂犬病都易感,啮齿类动物在传播伪狂犬病中起重要作用。未获得免疫力而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以上的感染、死亡,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毒可经胎盘、阴道黏液、精液和乳汁传播,常呈散发。 症状 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呼吸急促,拒食,间有呕吐或腹泻,于昏睡中死亡,或兴奋不安,口吐白沫,有共济失调、转圈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以后出现抑制、轻瘫或麻痹或丧失知觉、视觉,叫声嘶哑,呈常见便秘和呼吸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 病理变化 剖检伪狂犬病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非化脓性脑炎,脑充血、出血、水肿,肝、肾和心脏出现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点,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积血,流产母猪胎盘呈坏死性胎盘炎,胎儿表面有血斑点。 猪伪狂犬病的类证鉴别 1.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并等相区别。 (1)猪细小病毒:无季节性,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显现非常明显,其他猪即使感染也无症状。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间质性肺炎。 (3)猪乙型脑炎:本病仅发生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单侧睾丸肿胀。小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 (4)猪衣原体病: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公猪呈现睾丸炎、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涵体。 (5)猪布鲁氏菌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炎。采取血清做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呈阳性反映。 2.发病仔猪应注意与猪沙门氏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李氏杆菌病 (败血型)、断奶仔猪应激症相鉴别。 (1)猪沙门氏菌病:日龄小的仔猪和6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腹下、胸前、耳根有紫红色斑点,眼有分泌物,粪稀,淡黄色或灰绿色带有血液或假膜,恶臭。剖检可见臃肿大暗蓝色,坚度如橡皮,切面蓝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肠系膜淋巴索状肿。盲肠、结肠肠壁肥厚,黏膜上覆差纤维素污秽黄绿色假膜,掲掉假膜见有边缘不整的红色溃疡面。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椭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荚膜沙门氏菌。 (2)猪流行性腹泻;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感染。不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绒毛长度与隐窝度由正常的7:1降为3:1。将病猪的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经处理后接种试验猪,如试验猪发病,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即可作出诊断。 (3)猪李氏杆菌病。全身衰弱,病程1-3d(在3-4月龄的伪狂犬病猪病死率低,一般几日内可以完全恢复)。病料涂片镜检,可见‘V’或’Y’型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4)断奶仔猪应激症:非传染病,多在断奶仔猪转栏7-10d内发病。突然倒地大叫,全身肌肉震颤,眼上翻,多数在30-60min后症状缓和或静止,如能及时治疗,即可痊愈,用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不出现发痒撕咬局部的现象。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做好灭蚊、灭蝇、灭鼠等工作,发病时用头孢类药物配合干扰素有一定疗效。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3、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4、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 5、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 6、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猜你喜欢: 1. 三元杂肉猪的饲养技术 2. 如何诊断水貂的伪狂犬病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猪拉肚子吃什么药好得快如何预防 5. 育肥猪的饲养方法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字: 医学免疫,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实验技术,中医药研究。

前言: 现代免疫理论在我国早有记载。早在公元342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免疫学方法和效果:“疗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时代,我国就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至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我国对人痘法有了重大改进,同时创造了人体连续传代的方法降低苗种的毒力,此法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先导,开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国人痘接种获得成功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国人琴纳试用牛痘苗预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医学对变态反应的认识也是比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农氏就曾提出孕妇应忌服鱼、虾、鸡和马肉,认为服用这些东西会引起皮肤溃疡。这对后世认识和预防变态反应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不仅是免疫学的“故乡”,也为世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从三方面谈起中医药与免疫学的关系与发展,一是中医理论;二中药方剂;三实验技术。

1.现代免疫与中医传统理论

中医理论的邪正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及养生理论都已证明和现代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

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抵御和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叫“正气”,免疫能力与正气的含义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有害物质叫“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这正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提出的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正是中医邪正学说的`具体化。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稳功能和监视功能指机体清除“内邪”(如:损伤、衰老、死亡、突变细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免疫系统不断维持自身平衡的过程也正等同于中医的正邪对抗和阴阳平衡,以此达到自身的稳定。中医药防病治病,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等功能,从而达到机体的自身稳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免疫系统仅是人体内复杂系统中的一个,中医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能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

经络实质也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网络的构成,针灸的有效作用与免疫调节同样密不可分

2.免疫学与中药,复方的相互关系

近些年来,研究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话题,临床使用的很多中药及方剂经实验研究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之中药资源丰富,所以从中药中寻找新的免疫调节剂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免疫促进药:主要是益气、养血、温阳、益阳的药物及少数解毒和活血的药。 1.促进细胞免疫药物:如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党参,黄精,白术,香菇,鸡血藤,淫羊藿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人参,桑寄生,白术,五味草,旱莲草,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等。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药:山药,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西峰。 2.促进体液免疫的药物:如抑制补体含量减少的药:枳壳,陈皮,麻黄,丹皮等。促进抗体生成增加的药:菟丝子,黄芪,紫河车,云芝等。

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 1.清除抗原药:鱼腥草,蒲公英,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当归,红花,大蒜,郁金等 2.抑制抗体生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大枣,补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陈,秦艽,桂枝,泽泻,苍术等

.双向调节药:可使过低的既能状态提高,亢进的机体状态降低,使机体内环境稳定。常用药:人参,刺五加,黄芪,防风,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参,降香等

免疫调节药:作用于机体的调节系统,有利于体内健康方向发挥作用,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1.作用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该轴的药物:人参,党参,白术,五味子,紫河车,灵芝等抑制该轴的药:黄精,地黄,甘草等2.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药:环核苷酸被认为是阴阳平衡的枢纽,正常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保持着一定的比值,补阳药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阳药可能协调该比值,从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调节,属于一种快速调节方式。常用药物:党参,猪芩,人参,甘草,茶碱,麻黄碱,土茯苓,龙葵,灯心草等。

中国古代传统经方与免疫关系紧密,二妙方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现出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等等。

许多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治疗世界疑难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等传染病。绝大多数中药和方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还可克服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还可拮抗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现代医学在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给机体输人细胞因子,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应物质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药、方剂及针灸等可诱使机体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而以上机理的阐明都来自于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医在处方时,很注意各味中药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但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医药免疫学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药物“克艾可”已用于临床。

3.免疫学实验技术与中医药研究

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术有许多,现试举比较常见的实验的应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此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测定某蛋白质在某组织中的含量,了解中医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2免疫印迹法,中医药在自身免疫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对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4放射免疫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质的研究测定,等等。

加强中医药专业免疫学等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有利于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常用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贸易额不占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国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实验技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药免疫学把现代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视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和动态辨证关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局部定位性和实证分析研究,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整体观的合理性和优势,又弥补了中医学整体观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点,是独具我国特色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中医药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医学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机体微观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理论的滞后性和认识方法的欠缺,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贫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发挥免疫学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进中医学新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医专家和免疫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医专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新怀 席孝贤 孙理军 中医学整体观与中医药免疫学 (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胡研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免疫学研究。

3.关洪全,韩晓伟,雷萍,侯殿东试 加强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免疫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措施中 医 药 导 报

4.郭 峰 浅谈开展中医药现代系统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5.陆平成 免疫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和展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狂犬病毕业论文

狗狗健康的六个警报小狗不会说话,不会写字,没办法像我们一样,倾诉病痛和烦恼。目前我国的宠物市场还很落后,环境脏乱、嘈杂,很多狗贩子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有的为了使小狗保持所谓的活泼,不给它吃东西;有的为了把普通小狗伪造成名贵品种,染色、剃毛……用来繁殖的种狗往往没有免疫,健康状况极差。绝大多数幼犬进入家庭之前,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遭到传染病的威胁和人为的虐待。它的生命安全都靠新家长仔细观察和体贴照顾。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是小动物的天性,能吃、贪玩不等于它没有病。加上很多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当您发现小狗出现很明显的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因此,一旦发现小狗不对劲,就应该立即就医,并在它健康时注射疫苗,保证它一生的安全。为了给治疗争取时间和机会,请您留意以下六个症状:A 警报一:是精神不振,身体软弱无力,动作迟钝,尾部微微震动甚至不动、下垂;愁容满面,没有朝气。A 警报二:是鼻部干燥,流鼻水。这是发烧的症状。不过,狗狗睡觉时鼻子是会发干的,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A 警报三:是排便不正常,有下痢、便秘现象,粪便有时稀得像水,有时又坚硬如石块。健康的小狗,每日排便两次左右,大便颜色因食物而异,通常为黑色或黄褐色,而且应该软硬适中。A 警报四:是食欲不振或食欲迅速降低。如果小狗吃了脏东西或不能消化的异物,胃部功能会反常,出现不肯吃饭或呕吐现象。A 警报五:是眼睛怕光、有眼屎,甚至结膜充血。A 警报六:是体温升高。健康的小狗体温约为38.5℃,幼犬体温稍高。一般说来,犬只早晨的体温低,中午至傍晚的体温高,约差0.5℃。把我们用的体温表夹在小狗的大腿根5分钟,体温高于39℃就是反常。另外若有咳嗽、小便困难、耳部瘙痒、乱吃异物,把屁股在地面磨擦等反常现象,也是疾病的反映,万万不可忽视、拖延。健康的狗狗才是快乐的宠物健康的狗狗才是快乐的宠物,而快乐的狗狗才是忠诚而可爱的伴侣。本文所提供的使用指南涉及保持狗狗健康而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文章强调的是预防,而不是解释具体治疗措施。驱除寄生虫寄生虫会影响狗狗的健康。虽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定期给宠物驱除寄生虫会使它们生活得更好。蛔虫的特征蛔虫体长约5-15厘米,呈浅白色或米色,形状似弹簧。蛔虫可能引起幼小动物呕吐和腹泻,但对成年宠物很少产生显著症状。绦虫的特征狗体内的绦虫通常由跳蚤传染。最常见的绦虫长约7毫米,呈白色或乳白色,可在宠物的肛门或粪便中发现。防治特征成年动物可每隔3-6个月服用一次去蛔虫药,而幼小动物在断奶前后都应更经常地服用。如在宠物身上发现绦虫,在治疗前首先应清除跳蚤。驱除蛔虫和绦虫的药剂在兽医站、药店或宠物商店都可买到。应严格按照剂量说明服用,尤其应注意片剂的含量。有疑问时最好请教兽医或药剂师。犬的致命疾病下列疾病很难治疗,而且费用昂贵,可导致死亡。接种疫苗事宜需请教兽医。瘟热病、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细小病毒(可引起急性疾病及腹泻)、哮喘和副流感病毒等。跳蚤—瘙痒的源泉跳蚤不仅使宠物皮肤瘙痒,而且还传染疾病。跳蚤的盯咬也会使人爪挠不停。孳生跳蚤的部位在你梳理宠物皮毛时注意背部是否有跳蚤或跳蚤屎。跳蚤为桃红色,它们不停地蠕动或跳跃。深黑色小颗粒不是跳蚤蛋,而是跳蚤粪。防止跳蚤引起的瘙痒可使用性能良好的喷剂、粉剂、灭蚤颈圈或新近推出的液体杀虫剂。这些药剂在各个兽医站、药店和宠物商店都出售,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经常清洗宠物的铺盖。在宠物的睡铺、座椅及其周围地毯和护板上洒药剂,也不要忘记在吸尘器的尘土收集袋内洒药剂。这些措施可使宠物和家人免受跳蚤之苦。阉割你如不想让宠物生儿育女,应给以阉割。一次简单的手术就可免除宠物的性骚动。如果不对狗狗进行这种手术,就是不存在生育的危险也会出现一系列麻烦。发情的母犬会产生分泌液,如不予配对就会心情忧郁。阉割的费用不多。手术安全,不同年龄的宠物都可做。手术后的宠物不会发现任何变化。阉割不会改变狗狗的心情。关于犬疫苗,很多狗主人还有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我家小狗很少出门,或根本不出门,不会被传染。其实,很多病毒是小狗出生时从母体带来的,一旦抵抗力降低就会爆发,所以即使不出门的小狗也可能生病。还有人认为,从前养狗,哪儿有什么疫苗、狗粮,不也照样养得好好的?其实,随着狗数量的剧烈上升,传染病也在迅速发展。不是如今的狗娇贵了,而是狗们所处的大环境变得复杂和危险了。刚从狗贩子手里买来的小狗,抵抗力弱、环境恶劣、护理不当,身体基础很差。到家后,应先到可靠的动物医院注射血清,增强抵抗力。血清的有效时间只有7天,这7天里不要让它出门、不要洗澡、狗和主人都不要接触其他的狗。利用这段时间,观察它的食欲、大小便和体温、精神状态、鼻头是否湿润等,把体温表夹在大腿内侧无毛处5分钟,39度以上即是发烧。出现发烧、流鼻涕、咳嗽、拉稀等症状的小狗应立即就医,决不能拖延耽搁。如果您的小狗没有任何异常,活泼健康,那么恭喜您,在它满50天的时候,您可以带它去医院注射第一针进口犬六联疫苗。这种疫苗可预防六种犬的急性传染病,包括: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第一年要注射三次,每次间隔21天,以后每年注射1次,进口的犬六联苗质量好,保护率高。在您的小狗满三个月时,应该为它注射狂犬病疫苗,每年1次。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养犬者的义务,也是养犬法规的规定条例内容,必须执行接种。犬病毒不是一般的消毒用品能杀死的,犬细小病毒尤其顽固。如果您的家里曾有患传染病的小狗,无论家里怎么消毒,半年内都不该再养没有经过免疫的幼犬。请不要急于用另一只没有打过全部疫苗的小狗来弥补自己感情上的损失,这种自私的感情会害了它。在您下一年带它注射疫苗时,应比上一年提前约一个月左右,避免在上一针疫苗即将失效时,发生意外。注射疫苗时,为了避免遭到不良医院的坑害,请您监督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给小狗量体温,在非常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注射疫苗;2.检查疫苗是否过期、是否进口、护士是否将全部药液注射了;3.医院应提供免疫记录本,并提示您下次注射的时间。4.北京地区每一针的价格约60元。总之,按时注射质量可靠的疫苗,是小狗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个狗主人起码的责任。

自己找 没空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