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幼儿科技班的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科技班的论文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摘要: 与其他运动相比,跳绳这门运动具有简单、所需场地小、资金投入少以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使得幼儿们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使他们 健康 成长。

下面将详细阐述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以及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

跳绳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通过对幼儿们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们的耐力、体力以及反应能力,促使幼儿们身心得以 健康 成长。

而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 体育 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 体育 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 体育 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一、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

兴趣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在最开始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时就需要激发他们对其的兴趣,让他们在跳绳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使得整个跳绳环节都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以的环境下进行,从而让他们对花样跳绳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在这之中,老师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升幼儿们学习跳绳的信心。

而且,老师不仅需要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进行跳绳,还需要让他们明白、认识到学习花样跳绳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够坚持学习花样跳绳,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 体育 运动习惯[1]。

循序渐进原则

因为老师教导的是幼儿们,他们不仅年龄小,在身体协调方面也较差,老师就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来进行花样跳绳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去引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

例如:在幼儿们最开始接触花样跳绳时,老师可以设计花样跳绳小 游戏 来让幼儿们爱上跳绳,明白跳绳应当怎样操作,接着老师再通过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练习跳绳。

秉持着最开始趣味跳绳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明白正确进行跳绳的方式,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增加跳绳难度,比如单人跳绳、双人跳绳以及多人跳绳等,这样循序渐进的让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掌握花样跳绳技能。

安全原则

幼儿们在接触花样跳绳时,不会认为它有危险性,在他们的这一阶段,他们正是认识事物、形成三观的时期。

因此,老师要通过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让幼儿们明白跳绳的危险性,并教导他们应如何规避危险,防止他人及自己受到伤害。

二、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途径

1、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花样跳绳是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它需要跳绳的人具有极高的身体协调性,身体各个部位相互协作,完成跳绳动作。

基于此,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情况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们掌握跳绳技能,进而达到自行创编花样跳绳内容的目的[2]。

比如:首先老师应教导幼儿们最简单的双脚摇动跳绳,双脚起跳的跳绳方式,当幼儿们能够自主高效完成这一跳绳动作后,再教导幼儿们单脚起跳的跳绳方式,以进一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当幼儿们完成后,再继续加大难度教导幼儿们花样跳绳。在教导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幼儿们自行 探索 ,玩耍,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他们能够在玩耍过程中,玩出新的花样跳绳。

2、开展花样跳绳竞赛

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

陈鹤琴学生曾说:“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在幼儿园时期,幼儿们本就爱玩、爱闹,喜爱新鲜事物。

因此,老师可以结合幼儿们的喜好来组织开展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们感到开心、轻松,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花样跳绳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得到提升。

于是,老师可以开展个人积分赛、分组积分赛、表演赛以及花样跳绳赛等进行,通过设置冠亚军奖牌、奖品来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让他们能够积极有效的准备,提升他们对跳绳的热情。

这样还能够使得幼儿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促使他们在一个 健康 、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而且在分组积分赛中还能够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协作,在合作中明白团结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3]。

3、多样化跳绳竞赛活动

老师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跳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设置为幼儿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花样跳绳的环境,以此提升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规定时间来让幼儿们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跳绳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分组接力赛的形式,让组内成员相互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能够让组内成员共同分享喜悦,让幼儿们体验到有人共同分享成功时的那份快乐。

亲子活动

老师可以通过社群等方式联系幼儿们的家长,让幼儿们的家长参与到幼儿花样跳绳活动中,让他们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快乐,一起参与到幼儿的花样跳绳中,从而通过花样跳绳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及家长打造出一个好的亲子时光。

而且在亲子花样跳绳活动中,也能够让家长认识到参与自己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的重要性,促使其能够多加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在花样跳绳学习共同进步、发展。

老师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花样跳绳表演,让他们一起创新花样跳绳动作或内容,以此提升幼儿们的学习能力。

另外,老师在这之中需要多加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以便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花样跳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或对自己造成伤害。

老师也可以将家长与幼儿们的一张纸笑脸拍摄下来,为他们留住这一刻的幸福、快乐时光[4]。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 健康 成长,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身体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花样跳绳活动时,也是在挑战自己,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好的花样跳绳方法和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 体育 精神。

另外,通过老师的引导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们对花样跳绳学习的兴趣,让这一运动能够伴随着他们成长。

当然,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老师要认可并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导,以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馨珊. "一绳多玩"——大班幼儿花样跳绳的 探索 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7):199-200.

[2]欧茜. 幼儿园跳绳活动 游戏 化教学初探[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2):1-1.

[3]刘艳如. 激发幼儿自主跳绳,打造"阳光 体育 "特色[J]. 山西教育:幼教, 2019,(8):20-21.

[4]孟祥英. 刍议幼儿园跳绳活动中德育渗透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24):65-65.

中班幼儿科技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STEM一词最初源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后来针对美国基础教育中理工学科学生学业表现较差的问题,在诸如全美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NSES)委员会和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NCTM)等专业委员会的帮助下,许多美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STEM教育,并为相关学科建立了适宜的标准及纲要。

在全球化大潮中,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全球教育界对STEM教育进行探索的热潮,我国教育界也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

上世纪末以来,“计算机”(computer)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为改变世界运作方式的两个关键词。如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开始占据人们的视野,成为引领未来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之一。对此,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力、能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包括劳动力市场、生活方式等)的人,应成为当代教育者的追求。已有研究证实,童年时代是学习者形成自己的STEM认同和职业兴趣的时期。〔1〕

STEM教育与学前教育有着诸多契合点,主要有:第一,都着眼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第二,都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实现全人教育和迁移性学习。第三,都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在主动的活动参与中建构知识、养成技能、探究发现,获得直接经验,实现差异性学习。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概念也可以用来佐证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技术学习的敏感期,幼儿喜欢运用技术,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抓紧相机、智能手机和其他技术工具,学习使用。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的STEM学习潜能,必须变革已有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以应对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

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对此,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丽莲·凯茨(Lilian Katz)认为,应该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理解、技能、学习品质以及感受。〔2〕

STEM教育实际上是思考包括家长在内的幼儿教育者应该如何帮助幼儿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鼓励幼儿以更加连贯和整体的方式进行思考。有效的学习需要幼儿成为经验的中心,在跨学科和跨情境的背景中建立联系。幼儿需要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和视角下去学习相同的材料。

因此,在STEM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应强调知识、操作技能、思维技能、态度、复杂性操作等多维目标:

(1)在知识维度上,应该包括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数学系统、技术系统等知识的初步认知及学习。

(2)在操作技能上,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工具使用、材料使用、观察和测量、建构与解释、图表等方面的初步接触。

(3)在思维技能上,应该包括分类、归纳和排序、变量式思维、关系解释(原因和结果、功能和形式、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结构化等的初步感受。

(4)在态度上,应该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灵活及持续性学习、不确定性意识、伦理及道德意识、风险及条件意识等科学态度的萌发。

(5)在复杂性操作上,应该包括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实证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及论证等方法的初步使用。〔3〕

已有的STEM教育研究认为,要使STEM教育更有效、更有吸引力,其关键因素在于要让儿童运用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识别和建立自己的知识,并为其提供机会参与STEM学习的实践,以维持他们的兴趣。〔4〕

换句话说,儿童应该像科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学习主动地去调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高质量的互动是保证STEM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并将STEM教育中有效互动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即手动(hands on)、脑动(minds on)和嘴动(talk it over)。〔5〕

丽莲·凯茨(Lilian Katz)曾经论述过以方案教学法(即主动的项目探究)来开展STEM教育的可行性。〔6〕方案教学法是基于经典的科学程序,从一组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开始,继续对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然后收集可以回答问题的数据。

实际上,方案教学只是达成STEM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活动应以支持、引导并鼓励幼儿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课程方法,凸显STEM学习的生活性、探索性和操作性。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并举,既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层次、有吸引力、有引导性的科技操作材料(全开放、半封闭、全封闭的“资源盒”),也为幼儿提供系统的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中让幼儿亲历科技探索,在经历经验中当一名“小小科学家”“小小发明家”,获得对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简称S-T-S)较为全面的初步认知和理解。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记录与成果,应成为课程实施的评价依据。

STEM教育与儿童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我们旨在通过儿童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培养其复述、比较、分类、归纳、评估和实验等关键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协同合作等学习品质。基于已有文献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幼儿个别化、探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主动探究

幼儿的好奇心会引导其提出有关STEM的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我搭的摩天大楼特别高又不会倒下?”“为什么水上的木头不会沉下去,它不是很重吗?”……问题导向的主题探究,能将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问题化,通过问题将课程目标融入幼儿所处的学习环境之中。

与此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让其能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的学习过程给予引导和延伸。

当然,有效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应基于幼儿预先存在的知识来保证内容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允许幼儿参与问题、实例和环境,将个人相关的新想法联系起来,从而支持幼儿的发展。

(二)开展平衡预设与生成的项目活动

探究性学习不等于放弃 教学计划 ,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预设,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预设适宜幼儿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制订出相应的计划。〔7〕

然而,如果教师只按照预设机械地开展学习活动,则难以实现幼儿学习的差异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师要接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探究。〔8〕

在平衡预设与生成时,应遵循STEM教育探究性学习循环:提出问题——讨论——设计实验或制订计划——实施实验或提出目标得出结论或检验目标——展示分享——深化和延伸。〔9〕

在实际教学中,这个过程可能因为问题的调整而需要反复进行,而且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计划的制订、实验的设计等都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和预设,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引导、反馈、强化等,提升儿童个别化、探究性学习的成效。

(三)以个别、小组和集体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

个别化学习不等于独自完成学习或一对一进行教学。个别化学习强调的是课程及教学能够给予幼儿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节奏,保证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和多元性,保证课程对幼儿多元智能的覆盖和发挥,从而培养独立自主、善于合作、主动创造的儿童。比如,在区域性的个别化学习中,要以具备丰富性、吸引性、引导性和层次性的学习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操作和探究。〔10〕

而在主题性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性、问题解决能力、合理的冒险精神等,关注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提供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机会。〔11〕

(四)习得认知性、操作性的有效经验及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高质量的STEM探究活动,既激发幼儿思维参与,又鼓励他们表达与沟通。在幼儿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中,提倡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增长知识技能;在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幼儿学习合作、发展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基于可得的资源,尝试将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经验迁移是STEM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迁移性学习时,幼儿能在新的场景,经历新一轮的探究性学习,在先决条件类似的情况下,重复语言输入、积极参与、内容提供和反馈的过程,强化和提升已有经验。

比如在“声音”的主题中,幼儿通过探索有关声音的问题,尝试制作电话,在做中学习科学制作,从中获取新知识。而这种新知识不仅仅是琐碎的事实,而且是蕴含其中的概念,包括“声音”“波浪”“空气”“振动”,等等。

同时,幼儿在“声音”的学习中使用复杂的认知思维,如推理、因果和条件判断等,自主建立探究路线,并积极地、互相合作地参与调查、表达和分享。〔12〕

因此,通过作品制作和展示、经验分享、技能迁移、社会交往等相关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已有STEM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获取新的经验,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于STEM教育的学科划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正如数学所涉及到的几何、测量、统计、公式和图表,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中被广泛使用;而科学知识常常被应用到技术实现和工程之中,技术与工程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综合性和生活性,我们更倾向于将STEM看作一个整体,而非不同学科的统称。幼儿园STEM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幼儿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细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幼儿园STEM教育的课程内容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一是“生存系统”,包含人体、动植物、生命成长、安全防护等主题;二是“物质系统”,包含物体、物体的运动、物体的应用、物体的制作等主题;三是“地球与空间系统”,包含地球、太空、保护地球、环保等主题;四是“技术与生活系统”,包含军事武器、信息传输、生活中的科技等主题。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STEM课程范例,这些课程都经过了实证论证,具有较为全面的内容体系,包括Building Blocks(数学学习方案)、〔13〕Peep and the Big Wide World(科学与数学学习方案)、〔14〕ScratchJr(科技/编程学习)等。〔15〕

幼儿园中的STEM课程不是单纯开展科学、数学领域的活动,而是以STEM为主,融合语言、健康、社会、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全面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

我们认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主探究和有目标的教学,新活动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前期学习和经验之上,着眼于幼儿的综合性学习,将活动建立在已有的专业标准或相关的有效学习的研究证据之上。

在倡导开展幼儿园STEM教育时,我们希望教师能有意识地安排STEM学习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思维能力,提出重点概念和技巧,允许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要善于抛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形成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包含直接教学成分的幼儿园课程,也是建立幼儿STEM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STEM学习的系统性,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经验和能力基础。当这两种教学方式得到整合时,我们将其视为基于研究的学习,将自主获取知识、他人传授知识两者结合起来,促进幼儿更为全面的发展。

小班班幼儿科学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探究性教育活动引领幼儿走进科学世界教学论文

摘 要: 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探究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充分体现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也能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从而引领幼儿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关键词 :科学教育;探究活动;教育活动

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抓住机遇,引导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创设宽松、安全的探究行为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听到声音会左右张望,看到灯光会目不转睛地注视,无论拿到什么东西都会折腾半天,遇到小水洼会用脚踩一踩。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无意识的活动中,他们逐渐获得自己关于世界的初步的感性认识,获得有关世界简单的知识。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他们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对象,一经发现,随时组织幼儿观察,教师要顺势诱导,提出有兴趣的问题,引起幼儿强烈的探知欲和好奇心。

二、巧设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在日常的活动中如何操作,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去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地安排。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形式,不受教材的制约,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成为科学实践的主人。不仅让幼儿看、听、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入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中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究科学的情感。

1.通过变魔术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思维以无意识为主,做事缺乏目的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心,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巧思妙想,设计新颖,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情科学化,攫住幼儿的心神,才能引导幼儿不自觉地走进科学。

2.运用惊险的手法扣人心弦

幼儿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遇事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探个究竟。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科学探究中,应用科学的原理,设计一些“惊险”的实验,对幼儿的心理形成外在的刺激,让他们感到科学的伟大与神奇,从而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以幼儿自由探索为主,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操作材料

设下疑问,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科学现象,学习、体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现科学道理。让幼儿带着新的疑问,继续探索、对比,寻求答案。这种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的自信心。

三、由已知到未知,适度点拨,推动幼儿探究的深入

幼儿是科学活动中的主体,由于受到年龄和生活知识的制约,动手操作能力差,认知能力低,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促进和转化的关键性作用。教师是点拨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点拨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忌越俎代庖。引导能够使幼儿从“接受学习”式变为“发现探索”式学习。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原有经验进行猜想,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和同伴共同交流分享,调整自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幼儿对科学的深入探究。

四、及时评价,强化幼儿的探究热情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科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读懂每个幼儿的心声,抓住幼儿喜欢夸奖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给予夸奖。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都无一例外地兴高采烈,表现更热情、更积极。教师的评价不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尤其是那些动作、语言欠发达的幼儿,要特别引起关注,经常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他们的实际为立足点,即使是在教师眼里再拙劣的作品,也许是幼儿最好的作品,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探究性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它的开展真正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发展,注重了活动的生成性,同时也能让教师更接近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培养教师灵活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技巧,使幼儿更热爱科学,从而引领幼儿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幼儿科技劳动论文范文中班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科学小论文范文(一):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透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状况,光度在不一样的月全食会有所不一样。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但是看月全食务必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状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明白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rnd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科技小论文范文(二):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时代在渐渐发生变化,科学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天,就要辛辛苦苦的进行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种其他农作物。他们要一年四季,这样每一天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天天佝偻着背下地干活,经常弄得自我筋疲力尽。可有时候天气会喜怒无常,下几场大雨或连续几天的干旱,再加上某些地方环境的污染严重,害虫随处可见,这些足以让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的劳动得来的却是落得一场空。此刻,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种。它是搭载科学实验的一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于回到式地面卫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可模拟的环境变化,使种子发生变异,经过地面多代选育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种来。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回到式地面卫星,先后进行了多种植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种。太空育种已得到必须程度的应用,从太空的带来的果实,它的重量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好吃得多。科学之门已经打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随处可见,以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探索,来创造。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遨游,发现并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为未来的科技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上两篇600字的科技小论文范文均来源于学术堂)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师要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实践科学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中班实践科学说课稿范文一:有趣的叶脉

活动目标: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一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一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一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一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五、自然结束:幼儿随着风阿姨飘到活动室做新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实践科学说课稿范文二 : 各种各样的船

活动目标

1、喜欢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班级布置展示区;歌曲《小白船》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展示区”,引发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自由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并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讨论

1、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船?为什么?

2、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发现了船的哪些秘密?

3、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船的疑问,如:为什么船头是尖尖的?

三、小结提炼

引导幼儿了解船的相关知识,帮助幼儿提升船的经验。如:船可以分成船头、船身、船尾三部分,船身里有船舱和甲板等。

四、歌唱表演

1、播放《小白船》的音乐,引导幼儿聆听、欣赏。

2、鼓励幼儿扮成鸵手,驾着“小白船”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幼儿园中班实践科学说课稿范文三 : 有趣的调色游戏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说明:能够意识到色彩美是幼儿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观的,但是,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因此,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比认识几种具体的颜色更为重要。幼儿时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即时认识活动就成了幼儿自身的需要。

2.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说明: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即时效果,而是为了给幼儿今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活动应该定位于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结果的兴趣。但是对于中班幼儿要通过活动,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科技小论文]节省能源的路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勤俭质朴的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保持着这一种良好的作风。无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体现出这个特点,总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正是由于这一良好思想观念,我们才懂得去节省能源。能源问题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能源紧缺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仍旧提倡节俭的作风,在奥林匹克场馆的重大建设中,国家就是从实际需要考虑,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口号;在今年的55周年国庆相继提出“节俭办国庆”的口号。我们国家就是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从节省能源方面做到勤俭的作风的。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城市的夜晚,公路的两旁都亮着密集而又整齐的路灯,看上去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虽然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许多时候这些路灯的光亮都白白浪费了,因为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路上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经济、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无一利而有百害。那么,有没有既方便晚上行人和车辆通行,又节省能源的自动控制装置呢? 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偏僻的公路上,交通流量极少,长时间的打开路灯,不管是有车辆,还是没有车辆,有行人,还是没有行人,都造成能源的极大的浪费。即使有车辆经过,也不应该全线路灯都开亮,只应在车辆行驶的有效范围内打开路灯,否则那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行人在路上走路也是如此,只应在行人走路的相应范围内打开路灯,满足照明的需要即可。这个问题可以类比现在常见的声控开关,只要有人在楼梯间走路,发出声音,声音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声控开关,灯就会发亮,并且只在行人走路的范围内的灯亮了,而不是长期不灭的。从这里得到启示,当车辆和行人在公路上通过时,不就对路面产生了压强吗?要是有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能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这就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把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呢?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行人的走路,自然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可以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灭。假如有这样的一个装置:它可以安装在路灯的灯箱内,各个装置用一根金属棒与路面相连,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哪里有车辆或行人,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震动停止,灯在一定时间限定内自动熄灭。这个装置就是利用冲击和压强产生的震动来控制路灯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节省能源的作用。当然,为了减少装置的安装数量,可以由这样的一个装置控制多盏路灯,装置与装置之间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每隔一段路程安装一个,然后通过导线把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我们不妨先把它命名为“震动感应器”。我们再来看一看“震动感应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金属棒就是用来感应路面上有无震动的。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的冲击,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的刺激,命令由它控制的几盏路灯闭合开关发亮;车辆和行人继续经过下一路段,下个路段的“震动感应器”同样受到震动刺激也使对应的路灯发亮,依此类推。同时,车辆和行人经过以后的路段的“震动感应器”由于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不再使相应路灯继续发光。但要求这种“震动感应器”灵敏度要高,而且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比如遇到特殊情况,遇到雷电天气或者工厂产生的高分贝声响使空气剧烈震动,也会经过金属棒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误以为震动是由路面传来的,使路灯发光。因此,我们要调用科学技术钻研出一龀绦蚧蛞桓鲂〔考�诶锩妫�埂罢鸲�杏ζ鳌被崤卸险鸲�锹访娲�吹模�故鞘艿娇掌�鸲�挠跋齑�吹摹? 好了,只要在有路灯的公路上安装这种“震动感应器”,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一切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自动控制吧。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的情景,熠熠夺目,应接不暇,不也是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吗?在方便交通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了能源。 这种“震动感应器”是为节省能源而设计,希望这种装置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保护能源的重要性,节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大班幼儿科学论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也是多学科交叉的。那么,怎样认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认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有助于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目的。

二、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三、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研究方法也是多样的。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读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理解其研究过程和结果。

四、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理论研究主要探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实践研究则探讨具体的教育实践和效果。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总之,认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才能深入地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的内容和价值。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摘要: 与其他运动相比,跳绳这门运动具有简单、所需场地小、资金投入少以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使得幼儿们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使他们 健康 成长。

下面将详细阐述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以及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

跳绳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通过对幼儿们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们的耐力、体力以及反应能力,促使幼儿们身心得以 健康 成长。

而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 体育 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 体育 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 体育 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一、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

兴趣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在最开始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时就需要激发他们对其的兴趣,让他们在跳绳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使得整个跳绳环节都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以的环境下进行,从而让他们对花样跳绳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在这之中,老师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升幼儿们学习跳绳的信心。

而且,老师不仅需要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进行跳绳,还需要让他们明白、认识到学习花样跳绳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够坚持学习花样跳绳,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 体育 运动习惯[1]。

循序渐进原则

因为老师教导的是幼儿们,他们不仅年龄小,在身体协调方面也较差,老师就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来进行花样跳绳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去引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

例如:在幼儿们最开始接触花样跳绳时,老师可以设计花样跳绳小 游戏 来让幼儿们爱上跳绳,明白跳绳应当怎样操作,接着老师再通过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练习跳绳。

秉持着最开始趣味跳绳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明白正确进行跳绳的方式,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增加跳绳难度,比如单人跳绳、双人跳绳以及多人跳绳等,这样循序渐进的让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掌握花样跳绳技能。

安全原则

幼儿们在接触花样跳绳时,不会认为它有危险性,在他们的这一阶段,他们正是认识事物、形成三观的时期。

因此,老师要通过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让幼儿们明白跳绳的危险性,并教导他们应如何规避危险,防止他人及自己受到伤害。

二、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途径

1、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花样跳绳是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它需要跳绳的人具有极高的身体协调性,身体各个部位相互协作,完成跳绳动作。

基于此,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情况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们掌握跳绳技能,进而达到自行创编花样跳绳内容的目的[2]。

比如:首先老师应教导幼儿们最简单的双脚摇动跳绳,双脚起跳的跳绳方式,当幼儿们能够自主高效完成这一跳绳动作后,再教导幼儿们单脚起跳的跳绳方式,以进一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当幼儿们完成后,再继续加大难度教导幼儿们花样跳绳。在教导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幼儿们自行 探索 ,玩耍,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他们能够在玩耍过程中,玩出新的花样跳绳。

2、开展花样跳绳竞赛

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

陈鹤琴学生曾说:“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在幼儿园时期,幼儿们本就爱玩、爱闹,喜爱新鲜事物。

因此,老师可以结合幼儿们的喜好来组织开展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们感到开心、轻松,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花样跳绳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得到提升。

于是,老师可以开展个人积分赛、分组积分赛、表演赛以及花样跳绳赛等进行,通过设置冠亚军奖牌、奖品来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让他们能够积极有效的准备,提升他们对跳绳的热情。

这样还能够使得幼儿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促使他们在一个 健康 、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而且在分组积分赛中还能够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协作,在合作中明白团结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3]。

3、多样化跳绳竞赛活动

老师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跳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设置为幼儿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花样跳绳的环境,以此提升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规定时间来让幼儿们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跳绳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分组接力赛的形式,让组内成员相互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能够让组内成员共同分享喜悦,让幼儿们体验到有人共同分享成功时的那份快乐。

亲子活动

老师可以通过社群等方式联系幼儿们的家长,让幼儿们的家长参与到幼儿花样跳绳活动中,让他们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快乐,一起参与到幼儿的花样跳绳中,从而通过花样跳绳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及家长打造出一个好的亲子时光。

而且在亲子花样跳绳活动中,也能够让家长认识到参与自己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的重要性,促使其能够多加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在花样跳绳学习共同进步、发展。

老师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花样跳绳表演,让他们一起创新花样跳绳动作或内容,以此提升幼儿们的学习能力。

另外,老师在这之中需要多加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以便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花样跳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或对自己造成伤害。

老师也可以将家长与幼儿们的一张纸笑脸拍摄下来,为他们留住这一刻的幸福、快乐时光[4]。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 健康 成长,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身体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花样跳绳活动时,也是在挑战自己,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好的花样跳绳方法和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 体育 精神。

另外,通过老师的引导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们对花样跳绳学习的兴趣,让这一运动能够伴随着他们成长。

当然,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老师要认可并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导,以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馨珊. "一绳多玩"——大班幼儿花样跳绳的 探索 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7):199-200.

[2]欧茜. 幼儿园跳绳活动 游戏 化教学初探[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2):1-1.

[3]刘艳如. 激发幼儿自主跳绳,打造"阳光 体育 "特色[J]. 山西教育:幼教, 2019,(8):20-21.

[4]孟祥英. 刍议幼儿园跳绳活动中德育渗透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24):65-6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