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华佗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华佗医学杂志

帕金森病又叫“震颤麻痹”,200多年前,一位英国的学者(叫帕金森的医生)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几例患者的症状表现为震颤、少动、僵直的疾病,将这组疾病命名为“震颤麻痹”,当时以为这组疾病的病人病变的受损部位是在锥体系统。后期法国的夏科医生进一步完善了有关这个病的症状描述,并认为它是锥体外系的疾病,提议将这一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从此医学上将以震颤、少动、僵直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目前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是在黑质,是多巴胺受体的变性所导致的。

我说个最有名的吧,华佗。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未,十二地支之一,未羊。末,尾、终。未末,羊年的腊月。我属羊的,大年三十的生日,有一段时间曾用过这个网名。

未是古代时间表达法中的未时,就是现在的下午13:00---15:00,未末就是下午快到15:00的时候

华佗杯医学论文

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一九六三年参军,自学于中医针灸,并深造于广东省针灸按摩研究会,曾担任过专家门诊部副主任工作,特别对中草药的研究较深,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持名医”荣誉称号。第一批入选为《世界名中医》,以中草药治疗癌症为主题发表的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肺癌晚期的药物疗法》《中药疗法治愈一例分化型鼻咽癌》荣获国际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古方新用治愈鼻咽癌的体会》《中医史发展与现代临床运用》荣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并任《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一书编委,担任了该书的内科审稿工作,《治疗癌症的成功与体会》登载于《当代中华名医传》书中,并任《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会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研究员、会员,《香港中外名中协会》会员,他的事迹已载入于《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华特色名医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成功者》《中国专家大辞典》等等。系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研究员,国际中华名医协会顾问,北京聚英才民族医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香港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国际学术顾问,加拿大传统医学会理事兼国际医事顾问,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担任《美国中华医药杂志》、《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当代中华名医传》、《名医诊疗通鉴》等书编委。多年以来对中草药的研究,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成绩显著,对于各类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主要有:《肺癌晚期的药物疗法》发表在《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一书,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二等奖;《中药疗法治愈一例分化型鼻咽癌》发表于《第六届国际名中医药学术文集》,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三等奖;《古方新用治愈鼻咽癌的体会》、《中医史发展与现代临床运用》荣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并颁了奖杯及证书;《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发表于第二次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治疗癌症的成功与体会》发表于《当代中华名医传》;《癌症并不是绝症》发表于《名医诊疗少通鉴》;《治疗癌症的方法与体会》发表于《亚洲医药杂志》并在9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大会宣读交流,并获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称号。“国际中华名医协会”、“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国际健康学研究会”联合授子并颁发了“20世纪中华名医”金匾荣誉称号,国家卫生部医促会信誉度调查委员会评选为全国“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联合评选为学会优秀干部,第一批入选为“世界名中医”。业绩载入《99中华名医导医台历》。

主编出版《中医百家新论》。为《中医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临证备要》二书编委。有60多篇学术文章在省级以上中医杂志发表,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1篇获得国际、5篇获全国、1篇获全省优秀论文奖。《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一文、《综合疗法治疗50例骨质增生关节病的临床观察》两篇论文获得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超人杯”国际优秀成果奖。《浅谈》《周易》“ 位”、“时”、“中”思想的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一文,1990年4月获全国首届农村中医药 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治疗风湿痹病的临床探讨》一文,1998年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 论文大赛一等奖。 自1983年以来,十多年如一日,在搞好门诊、病房工作的同时,坚持地城 乡十四个乡镇开设家庭病床,送医上门,使众多的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受到病员及其家 属的高度赞扬。4次评为市中区优秀共产党员。1次评为市优秀优秀分子。1986年国家卫生 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四川省青年联合会、省中医学会授予“ 四川省优秀青年中医”称号。1999年2月被德阳市卫生局授予“德阳市名中医”称号。《德阳日报》、《四川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曾均作了 较为详细的报道,并先后被载入《知名中青年中医药师名录》、《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 》、《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等书之中。

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

有,好像是根医药有关的

1982、198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及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1998年多次被县政府、卫生局、乡政府表彰奖励。1999年4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劳模”及“百优”卫生工作者称号。历任二街卫生院副院长、院长、晋宁县第五届政协委员。曾参加首届、二届全国基层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首届基层中医药学术会等多种会议。发表交流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8例临床观察》、《也谈马钱子治兽的用量》、《石韦三金汤治疗石淋168例疗效观察》、《乙肝治疗用药浅谈》、《毒药马钱子、三分三临床运用体会》等7篇论文。《石韦三金汤治疗石淋168例疗效观察》被评为“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一等奖。《治石淋必须辩证—附726例治疗体会》被译为新医新药国‘华佗杯’论文大赛“金奖”。

看到很多人都有这个奖项,貌似是个医学方面的,当然啦,华佗嘛,肯定都是医学的,全名是国际华佗杯论文大赛~

有关华佗外科的论文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可以说是驰名古今,广为流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它意思模糊,可作多种理解,适用于各种职业不同心态的人表达胸怀,还在于这它蕴含哲理,表现了一定的生活辩证法,颇能使大多数人产生情感共鸣.“难得糊涂”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糊涂好,糊涂难能可贵,凡事还是糊涂一点好.二是糊涂不好,不容易糊涂,怎么能够糊涂呢?大家都知道,世界是矛盾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但矛盾的表现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又是模糊的,那么处理矛盾的方式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又应该是糊涂的.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既然模糊有时是美好事物的客观存在,那么糊涂有时就成为维护美好事物的正确方式.这就是生活辩证法.据传,郑板桥的一个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本地知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信后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又写“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条字幅.并在“难得糊涂”下面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和气,还是糊涂一点好.若是鼠肚鸡肠、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那岂能搞好邻里关系?彼此各让一步,但求心安理得,这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精神.现实生活中,凡事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就吃香.这样的人在选举时可以获得多数赞成票,还可能被提拔重用.相反,什么事情都不糊涂的人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有些时候,你一看就知道的事情,上级却迟迟不表态,需要研究研究,其他的人却哼哼哈哈装糊涂.这种现象也许哪里都有,如果以“一加一”一定等于二的公式去套用人类社会,恐怕全世界都会与自己过不去.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是极不一致的,小平同志曾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是要求人们搁置争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建设国家.不过,谁都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容不得半点糊涂的!周恩来曾写《雨中岚山——日本京都》一诗,抒发在模糊探索中看到光明的喜悦:雨中两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因为华佗是个很厉害的医生之外,他同时还开创了用手术刀来给病人治疗身体疾病的,这样一种治病方式,是他先用手术刀给病人治病的,也就是说是第一人华佗是手术届的开创者

麻醉的药材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发现与应用,但是华佗是第一个将数种麻醉药材收集起来,将其炮制成一种药物的人,这种药物就被他命名为“麻沸散”。

将麻沸散和烈酒合用,就可以起到麻痹神经的作用,让患者失去知觉,从而为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了麻沸散,当时的外科手术适用的范围就狭窄了很多,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关公”一样不用麻药却依然面不改色。

有了麻沸散之后,华佗的外科手术就能够进行广泛的实践,他的外科手术不仅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同时在手术的手法、理念上都极为先进,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并且手术的治疗范围极为广泛,刮骨疗伤、肿瘤切除等等都已经得到了实践。

除了在治疗方面的贡献,华佗还发明了一套用于养生的“五禽戏”,通过模仿动物的体征和动作,分别制成了五个步骤——虎戏、鹿戏、熊戏、猿戏以及鸟戏,通过模仿“五禽戏“的动作,能够让自身疲劳的四肢得到舒展,缓解肌肉的紧张,有利于身体回归到良好的状态,具有养生的价值。

华佗治头痛身热要诀表外实,下内实,忌世治外实,多用表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而病加剧。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余屡试之,果屡见效。(孙思邈注)华佗治肢烦口乾要诀汗愈,不汗死 县吏尹世,苦四肢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华先生曰:“试作热食,得汗即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汗不出。华先生曰:“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已而果然。先生盖有所本而云然也。按肢烦口干,不欲闻声,热症也。医者遇此症,决不敢曰热食,多主用凉剂,然一用凉剂,便起搐搦,却无啼泣之状,缘先生进热食,故有啼泣之状耳。余昔遇此症,常用热表剂,见汗涔涔而愈,益信先生言之不诬。窃怪世之治此症者,不能决其愈不愈,死不死。观于先生之治法,可以知所从事矣。(孙思邈注)华佗治牙痛要诀宜辛散,忌凉遏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小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上虚实,时之寒(火奥),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华佗治死胎要诀朱砂、鸡白、蜜、当归末等分,酒服出。 按此系《普济方》。考《魏志》甘陵相夫人有身六月,腹痛不安,先生视之曰:胎已死。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然用何汤药,则未言明,不能无疑。意先生善解剖,固有下之之术,不专恃汤药,特以汤药为辅佐品乎。今观此书,则知先生之治斯症,固有汤药在也。因为稽考故事以实之,且余亦尝用此方下胎屡见奇效,人且视为仙方也。(孙思邈注)华佗治矢镞入骨要诀刮骨、理骨、理筋、补筋 按《襄阳府志》: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先生为之刮骨去毒,出血理筋,创果愈。盖即本此二语,而见之于实事也。若治毒不敢刮,必致毒气蔓延;见筋不敢理,必致筋肉短缩;其害无穷。凡为医者,宜熟习此二语,勿见筋骨而胆怯,只求刮理得法,自不难立见奇效,而病家亦不得以须受刮理,而遽增惶骇也。(孙思邈注)华佗治膝疮要诀巳戌相投凡蛇喜嗅血腥,故人染蛇毒,或服蛇子,必能生蛇,以其遇血腥能生长也。犬之黄色者,其血腥尤甚,使之用力于足部,其血郁闷已极,有直冲之性,蛇嗅之必出也。昔余见有屠狗者,旁有数童子围观之,忽有一童子目注墙角咋曰:“蛇来矣。”旋又有二童子,惊相告,谓有二蛇在屋瓦上蜿蜒来集。余初不解其故,今读华先生秘方,始知之。建安中,琅琊有居民曰刘勋者,其女年二十许,左膝上忽发一疮,痒而不痛,凡患数十日而愈,已而复发,如是经七八年,迎先生使治之。先生视之曰:易耳。当得稻糠色犬一头,良马三匹,以绳犬颈,使驰骤,马前而犬后,马力竭辄易之,计马与犬共行三十余里,俟犬不能驰,再令人强曳之,使续之二十余里。乃以药饮女,女即安卧,昏不知人,急取犬剖腹,俾血如泉涌,以犬之近后足之前所断之处,令向疮口相距二三寸许停之,须臾则有若蛇者,蜿蜒从疮中出,速以铁锤贯蛇项,蛇在皮中,摇动良久,移时即不动,引出长凡三尺许,惟有眼球而无瞳,又为逆鳞耳。乃以膏敷于疮面,凡七日而愈。(孙思邈注)华佗治湿浊上升要诀病有不能顺治,可逆治。 有人苦头眩,头不得举,目不得视,积时年许,先生视之,使悉解衣倒悬,令头去地一二寸,濡布拭身体,令周匝,候视诸脉尽出五色,乃令弟子数人,以铖刀决脉,五色血尽,视赤血出乃下。以膏摩、被覆,汗出周匝,饮以葶苈犬血立愈。此即逆治之法也。(孙思邈注)华佗治寒热要诀冷浴生大热有妇人久病经年,世谓寒热交注病。冬日十一月中,先生令坐石槽中,以寒水汲灌之,云当满百。始七八灌,战欲死,灌者亦惧而欲中止。先生令满数,至将八十灌,热气乃蒸出,嚣嚣高二三尺,满百灌,乃命燃火温床厚覆,良久汗洽出,著粉汗糁便愈。按冷浴有反激之力,初极冷,继极热,足以清毛管,出废料。有经络肌肤为寒湿所困,不能发汗者,冷浴最效。余体服,从不服表剂,不适则冷浴,浴后辄觉脚畅神爽 ,始信仙方不欺人也。惟体弱者不宜冒昧行之,违之则有损。又冷浴后,宜用干布揉擦,斯不可不察耳。(孙思邈注)华佗治腹痛脾腐要诀物生于土,土燥物枯,可掘而润之,体此可以治脾一人病腹中半切痛,十余日中,须眉堕落,先生视之曰:“此脾半腐也,宜刳腹,施以洗伐”。即饮以药,令卧,破腹视脾,半腐坏,刮去恶肉,以膏敷创,饮以药,百日而平复。(孙思邈注)华佗治脚病要诀阴络腹行,阳络背行,缘督为治,支无不伸 一人病脚躄不能行,先生切脉后,即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间一寸或五寸(分?),从邪不能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能行也。后灸愈,灸处夹背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按先生以四言为主要,知药所不及,乃易之以灸。人谓灸不难,得穴难。余谓得穴非难,因有图可按,体格部位可稽也。惟病之应久与否,又灸从何起,迄何止,有胆有识,斯诚难也。(孙思邈注)华佗治酒毒要诀讳疾忌医,死 酒之发酵,足伤肺翼,害肠胃,惟葛花可解。暨渎严昕与数人共候,先生适至,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无他”先生曰:“君有急疾见于面,毋多饮,多饮则不治。”与以葛花粉令服之,昕不能信,复饮,归行数里,卒头眩堕自车,人扶之,辇回家,越宿死。(孙思邈注)华佗治虚损要诀乘虚御内,亡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先生。先生为切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自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病发,一如先生言。 按肾水不足,相火愈妄动,故患虚损者,愈喜女色。此女欲拒而不能,非腰痛如割,则粘汗如流,此正先生且无方,仙且无术,人其鉴之。(孙思邈注)华佗治胃管要诀地数五,土求其平,毋使术梗督邮徐毅得病,先生往省之。毅谓先生曰:“昨使医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先生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果如先生言。 按人咳嗽从肺,不知肝风煽动,使肺不舒,亦足致嗽,所谓木刑金也。人谓减食由胃,不知肝气不行,使胃作胀,不能进食,所谓木克土也。人谓不眠由肾,不知肝为血海,肝病血虚,势难安眠,所谓木耗水也。胃属土,地数五,五为地数之终,终而不能复始,故五日不救也。仙传数语,足以当千万部医书,有如是者。(孙思邈注)(谁曾由史书医案中悟出这许天机?可惜天下能如孙真人之智慧者罕也。)华佗治婴儿下利要诀先啼后利,乳多冷气凡儿啼,哺以乳则止。乳寒则胃不舒,既入贲门,不能上吐,则为下利。东阳陈叙山小男二龄,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以问先生。先生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也。治法宜治其母,儿自不时愈。”乃与四物女菀丸(即四物汤),十日即除。 按四物汤为妇人要药,有活血通经之功。佗以此法治病,即所云“子有病治其母也。”凡治儿病,药由母服。方取妇科,法自此始。华佗治虿螫要诀 水性涨,毒自散彭城夫人夜如厕,虿螫其手,呻吟无赖。先生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令人数为易汤,不使微冷,达旦而愈。 按人受蜂刺或蛇毒,多用白矾、雄黄、香油及各种草药敷之,竟不见效。或反肿痛,从未有以热水渍之者,即用热水亦不知更易,是以无效。今观先生之法,简而易,且奏效速,可知医在通变,治宜对症,治病良药,俯拾即是。人苦于不知其用法耳。(孙思邈注)华佗治急症要诀不堪望,奚以方军吏梅平,因得疾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其日先生适至主人宿,主人令先生视之。先生一望见,即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不可为,速归可得与家相见,抵家后尚得有五日淹留也。”平从之,果如所言。按凡人内有病,必先发于外,故医以望为第一要义。扁鹊之著名,即在于能望也。先生望平色,知其必死,虽有所本,亦由能决。今之医士,不解斯义,徒侍切脉,以作指针,故病者将死,犹为定方,吾见亦多矣。噫!(孙思邈注)华佗治头风要诀胆若寒,效难见昔汉郭玉尝言:“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犹且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以不愈也。”不知先生所得之医经中,已有此言。故先生治曹操头风未除,操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终不为吾断此根源耳。”操之为是言,殆即郭氏所谓“贵者处尊高以临臣”之意也。先生之不能根治,即医经所载二语尽之矣。(孙思邈注)华佗治血郁要诀黑血聚,盛努愈 按毁郁于上焦,非可剖而出之,惟盛怒则肝之鼓动力足,郁自散。上行则吐,势所必然。先生尝本此以治郡守病,以为使之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无何弃去,又遗书辱詈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之,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孙思邈注)华佗治病笃要诀说明寿夭而复治,则不怨冤死医者遇病,宜先审其人之将死与否,若贸然定方与药,药纵无害,及死则必归咎于医者,虽百喙其难辞也。故欲攻医,宜先精相,相者何?望之义也。先生遇病者,先能知其人之寿夭,此非得自仙传,能缘临症多使然耳。尝有疾者诣先生求治,先生曰:“君病根既深,宜剖脏腑,治之当愈。然君寿不过十年,病不能相杀也。”疾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先生乃施破术,应时愈。十年后竟亡。(孙思邈注)华佗治咽塞要诀中有所壅,吐为便。医法有不宜明言而奏效甚速者。 仲景治伤寒,以升吐为第一义。先生得医经,亦曾及此。先生尝行道中,见有咽塞者,因语之曰:“向者道隅,有鬻饼人,萍齑甚酸,可取二升饮之,病自当去”。其人如先生言,立吐一蛇,乃悬于车而候先生。时先生小儿,戏于门中,逆见自相谓曰:“客车旁悬有物,必系逢我翁也。”及客进顾,视壁北悬蛇以十数,乃知其奇。按先生治此症,精且玄矣。知其腹中有蛇,未尝明言,恐其惧耳。惧则蛇亦畏缩,不肯随吐而出。医家有以后患详告病者,致其人不敢服药,令病加剧者,观于先生之治腹蛇,可以知所取去矣。(孙思邈注)华佗治内疽要诀血腥化虫,虽出有伏 按以鱼腥杂碎和糖与粉,埋土中,经宿成虫如蚯蚓,畜鸡者恒以此饲鸡,较他虫速而且繁。盖天道本生生不已,以生物求生物,诚不生而自生也。广陵太守陈登,忽患胸中烦懑,面赤不食,先生脉之曰:“使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服之,(半夏、甘草、人参各三钱,瓜蒂七枚,黄连、陈皮各一钱)至再,有顷即大呕,中有小虫头赤而能动,其半尚为鱼脍,所苦即愈。先生曰:“此病能断绝酒色,可得长愈。否则后三期当发,因其中尚有遗种,种难尽绝也。遇良医可救。”登不能听,及期疾动,佗适他往,登遂死。华佗治欲产不通要诀 产以血为主使,血乏者难,宜助李将军妻病,延先生使视之。先生曰:“伤身而胎未去。”将军言顷实伤身,胎已去矣。先生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不谓然,越日稍差。三月后复动,更召先生,先生曰:“脉象如前,系双胎。先下者耗血多,故后儿不得出,胎既死,血脉不复归,必干附于母脊。”乃为施针,并令进汤,果下死胎,且人形已具,色已黑矣。(孙思邈注)华佗治咳嗽要诀表里相应,二九复生,脓能化毒,不吐肠痈 军吏李成苦咳,昼夜不宁,先生诊为肠痈,与以散二剂令服。即吐脓血二升余,病寻愈。先生谓之曰:“后十八年,疾当复发,若不得药不治。”复分散与之,令宝藏。其后五六岁,有里人所患,适与成同,诣成乞药甚殷,成憨而与之。乃故如谯,诣先生更乞,适值见收,意不忍言。后十八年,成复发,竟以无药死。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疾则大肠之力不足,故便不畅,或便后失力,上无感,下不应也。若大肠遘疾,则肺之鼓动力受阻,故气常不舒,或增咳嗽。干不强,枝亦弱也。先生治咳嗽,而用吐剂,知其化脓,毒侵于凑理耳。视若甚奇,实则无奇也。(孙思邈注)华佗治血脉诸病要诀身能活脉,何需药石 按先生尝语其门人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第不当极,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疾不得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故古之为导引者,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舒,起作禽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体自轻便而嗜食”。普遵行之,行年九十,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佗之斯术,盖即得自仙传也。(孙思邈注)华佗治腹背诸疾要诀药不及,针可入,中肯綮,深奚弊世传涪翁善针,著有针经。其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郭玉师事程高,亦以针名。惟医贵人,辄或不愈。和帝问其故,对曰:“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间,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又曰:“针有分寸,时有破漏。”是可见用针之难矣。不知先生得仙授,亦精于此。其徒彭城樊阿,亦善针术。凡医皆言背及胸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不得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胸脏深乃至五六寸,而病皆瘳。是可见先生之针术,得自仙受,视涪翁等尤胜也。(孙思邈注)华佗治脏腑痈疡要诀药用麻沸,脏腑可割,既断既截,不难缝合 按痈疡发结于脏腑之内,虽针药亦无所用之。先生治斯类险症,常先令服麻沸散,既昏罔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已而缝合,五六日而创合,月余而平复。(孙思邈注)华佗治精神衰颓要诀御妇人,得长生。服麻术,亦仙论御同御,抵御妇人,即握固不泄,还精补脑之术也。《列仙传》曰:“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虽,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故世言御妇人术者,多推容成公为始祖。其实此术非创自容成公,乃创自先生。先生特假名于容成耳。按后汉时有冷寿光者,与华先生同时,常师事先生,得先生秘授御妇人术。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尝屈颈(乔鸟)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同时又有鲁女生者,长乐人,初饵胡麻及术,绝谷八十余年,日少壮,色若(禾农)桃,日能行三百里,之及獐鹿。常采药入嵩高山,见女子自言为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岳真形与之,并授以施行法。女生道成,一旦与知交故友别,云入华山。去后五十年,先时相识者,逢女生华山庙前,乘白鹿从玉女三十人,并令谢其乡里故人也。华佗治发白要诀 服地节,头不白樊阿从先生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先生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是为率,云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之,寿百余岁。 按漆叶或谓即漆树之叶,郁脂膏。或谓即黄芪,大补元气。青黏一名地节,又名黄芝,即今熟地。主理五脏,益精气。昔有游山者,见仙家常服此,因以语先生,试之良效。即以语阿。阿初秘之,旋因酒醉泄于人,其方遂流传于后世云。编辑本段医学精神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这类例子很多。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同类的虫。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

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一九六三年参军,自学于中医针灸,并深造于广东省针灸按摩研究会,曾担任过专家门诊部副主任工作,特别对中草药的研究较深,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持名医”荣誉称号。第一批入选为《世界名中医》,以中草药治疗癌症为主题发表的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肺癌晚期的药物疗法》《中药疗法治愈一例分化型鼻咽癌》荣获国际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古方新用治愈鼻咽癌的体会》《中医史发展与现代临床运用》荣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并任《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一书编委,担任了该书的内科审稿工作,《治疗癌症的成功与体会》登载于《当代中华名医传》书中,并任《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会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研究员、会员,《香港中外名中协会》会员,他的事迹已载入于《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华特色名医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成功者》《中国专家大辞典》等等。系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研究员,国际中华名医协会顾问,北京聚英才民族医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香港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国际学术顾问,加拿大传统医学会理事兼国际医事顾问,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担任《美国中华医药杂志》、《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当代中华名医传》、《名医诊疗通鉴》等书编委。多年以来对中草药的研究,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成绩显著,对于各类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主要有:《肺癌晚期的药物疗法》发表在《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一书,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二等奖;《中药疗法治愈一例分化型鼻咽癌》发表于《第六届国际名中医药学术文集》,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三等奖;《古方新用治愈鼻咽癌的体会》、《中医史发展与现代临床运用》荣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并颁了奖杯及证书;《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发表于第二次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治疗癌症的成功与体会》发表于《当代中华名医传》;《癌症并不是绝症》发表于《名医诊疗少通鉴》;《治疗癌症的方法与体会》发表于《亚洲医药杂志》并在9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大会宣读交流,并获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称号。“国际中华名医协会”、“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国际健康学研究会”联合授子并颁发了“20世纪中华名医”金匾荣誉称号,国家卫生部医促会信誉度调查委员会评选为全国“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联合评选为学会优秀干部,第一批入选为“世界名中医”。业绩载入《99中华名医导医台历》。

1982、198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及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1998年多次被县政府、卫生局、乡政府表彰奖励。1999年4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劳模”及“百优”卫生工作者称号。历任二街卫生院副院长、院长、晋宁县第五届政协委员。曾参加首届、二届全国基层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首届基层中医药学术会等多种会议。发表交流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8例临床观察》、《也谈马钱子治兽的用量》、《石韦三金汤治疗石淋168例疗效观察》、《乙肝治疗用药浅谈》、《毒药马钱子、三分三临床运用体会》等7篇论文。《石韦三金汤治疗石淋168例疗效观察》被评为“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一等奖。《治石淋必须辩证—附726例治疗体会》被译为新医新药国‘华佗杯’论文大赛“金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