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义
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下面是我整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了居民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控,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乡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为分级诊疗奠定扎实基础;
2,通过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村医)主动正确引导居民就诊,居民对医生(村医)的信任度提升,对村医的就诊及转诊意见依从性提升,分级诊疗初见成效;
3,通过有偿服务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重点人群管理率提升;
4,选择素质较高的医生(村医)开展签约服务,引入竞争机制,拉开了签约医生(村医)和不签约医生的收入差距,医生的工作热情明显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医疗卫生挑战:老龄化速度加快,20xx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亿,占总人口的,其中亿老年人有慢性病;慢性病进入高发期,且慢性病在疾病负担所占比重近70% ;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并存。
今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家庭和社区,提供连续、综合、长期的服务,是新形势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是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重要突破口,以及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及推手。
抓住签约服务的4个关键环节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目前政策来看主要是想解决以下4个关键环节。
对群众有吸引力
优化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利用。
① 在就医方面,主动完善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服务。
② 在转诊方面,家庭医生要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与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对接,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住院。
③ 在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对于下转患者,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
④ 在医保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引导居民利用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有动力
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在收入分配方面: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提高收入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
同时,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签约服务有能力
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充实力量,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
加强绩效考核,保证签约质量,取得居民信任。建立以签约数量、质量等为核心的考核指标,居民代表参与考核,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挂钩,接受社会监督。
配套政策有合力
加强政策联动,在收付费制度、医保支付、价格调整、信息化支撑等方面同向发力,形成有利于签约服务的政策环境。
健全筹资机制,改革支付方式。
① 鼓励多签约:按签约人数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
② 增强服务动力: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增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和控费的动力。
③ 合理引导转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加强资源的协同共享和技术支持。促进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间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提高家庭医生、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和签约居民间服务、互动的效率。
保障政策可行落地
明确任务目标
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加强组织实施
政府主导,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责任。签约服务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综合改革、分级诊疗等改革衔接。加强三医联动,政策配套,形成改革合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一项医改的重要举措,能让居民认识到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必要性。下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办农卫发?20xx?28号)及汉中市卫生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实施意见》(汉卫发[20xx] 号)城固县卫生局《城固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城卫发
【20xx】1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已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把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家庭服务医生)为指导,乡村医生为服务主体的“划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模式,现将我镇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桔园镇地处城固县北山与平川结合部,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0193人,辖区有28个行政村,我镇是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享誉全国的“桔园之乡”。我镇设有乡镇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31所,其中镇村医务人员138名。,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涉及到的有28个行政村,31所村卫生室,其中覆盖签约家庭数9549户,所涉及人口数40193人。
二、工作进展
20xx年3月我院组建由临床、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包村指导、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户包人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以村卫生室和农村居民家庭为签约主体。针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重点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医疗技术诊疗规范、医疗安全等知识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应用适宜卫生技术、实施基本药物,开展基本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计划免疫、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糖尿病、高血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病筛查等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做好了工作的'衔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质保量的开展。同时,加强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服务的考核,对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监督检查,使签约服务各项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我镇共有31所村卫生室48名乡村医生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8776户35982人自主选择了自己信任的乡村医生,并与乡村医生自愿签订了服务协议。有31212人次享受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1818人次到村卫生室接受了基本医疗服务。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整体工作精神,成立了以张恒院长为组长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起草了《桔园镇20xx
年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截至今年9月1日,共召开专题会议3场,组建团队1个,团队成员7人,参加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培训93人次,多次召开桔园镇各乡村卫生所、院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部署会议”、“桔园镇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培训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健康评估工作培训会”等工作会议,会议都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服务内容、人员构成、经费保障、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布置、推进、并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镇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下乡义诊、健康咨询、知识讲座、入户上门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居民宣传3124人次,同时,我镇还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栏2版、黑板报31期,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的部署,我院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全镇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深化内涵,完善服务
根据居民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三)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20xx年,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镇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促进各村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区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辖区情况,制定了《潆溪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班子、公共卫生科、乡村医生管理科、其他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截至今年12月1日,共召开专题会议2场;推进会1场;组建团队8个,团队成员63人;培训会2次,培训151人次。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证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自9月下旬开始,我院通过四个途经进行宣传:
1.利用我院的LED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医保宣传栏对就诊居民进行宣传。
2.公卫科、乡村医生管理科通过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的宣传单进行宣传。
3.通过街道办,积极与各村支书协调,请他们用各种途径代为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的相关内容。
4.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入户的形式进行宣传。
(三)明确原则,分级管理
1.分片服务、明确责任根据潆溪街道办人口分布及村卫生所分布特点,以辖区28个村卫生室3个居委会为载体,将每个行政区域“网格化”划归相应的村卫生室,保证潆溪街道所有居民均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医院和村卫生室组成了由“一位医生、一位护士、一位公卫人员、及乡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团队”,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明确所管辖的村居分布,并在各村部设立“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团队”公示牌,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
2.分级服务、明确目标
各服务团队根据辖区居民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接受程度将居民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是暂时不愿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第二级有需求时才愿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第三级是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根据居民所处的级别不同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
第一级以观察为主,加强宣传,定时不定时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服务需求变化。
第二级以宣传为主,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宣传并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以便其有需求时可随时与团队成员联系。
第三级以主动服务为主,根据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
3.分类服务、明确标准
对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第三级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需关注的人群,第三类为慢性病人群,第四类为高危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作为医改的重大举措,以及区卫生局关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的指导精神,我中心积极开展了家庭责任医生签约的前期工作。
中心于十月初成立以中心主任为领导的工作小组,内外科医生积极响应,组建签约团队,开展研讨会议,认真学习讨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依据、制度、职责、内容、流程及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根据我区居民的特点,制定可行的签约方法与步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我工作小组也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必要性,详细讲解签约工作的相关事宜,解答居民对于此次工作的疑问,让居民全面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广大居民排除心中误区,纷纷支持签约工作。
十一月初,我中心将正式开展家庭责任医生的签约工作,各家庭医生也将深入各自负责的社区进行逐户签约,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早日完成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同时,工作小组也将继续加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宣传,进一步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增强服务团队凝聚力,争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医生式服务项目、活动。
《浅说健康管理》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大有前途的朝阳行业,但在我国起步不久,缺乏经验,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大力扶持,期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关键词:健康管理民生重要作用
最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大陆,一个新的行业进入社会生活,“健康管理”映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往往会似曾相识却陌生,引发起新奇和探寻。“健康管理”是干什么的?“管理”那些事情?它为什么会实现在当代生活中……本文对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试做简要的解说。
1健康管理的定义、宗旨和方法
简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对人体的健康事务控制管理,提供服务,进行干预。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未雨绸缭,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发现危害健康的危险之初,防微杜渐,制订计划进行干预,或将危险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滋长蔓延,防止其渐衍趋重。
对健康管理的定义,诸多专家学者各有阐述,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差异不大。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一书中定义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笔者以为,这一论述比较中肯地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健康管理的宗旨,乃是调动被管理者及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为了实现宗旨,健康管理需要对健康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采取这样一些手段实施管理:
从健康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检查、监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角度综合辨析,提出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建议,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滋生发展,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维护和促进其自身健康。长期跟踪服务,不断循环管理;每次循环周期都要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然后继续运行,促动健康管理对象提升健康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管理过程中被管理人的各种监测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可供以后在医院、社区治疗时参考,收到合理用药、减少费用的效果。
2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是时代之需
健康管理作为独立的新行业出现,源自社会文明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科学进步方面观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五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与公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不可忽视,不容怠慢。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健康是生命的首要之义。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人们期盼幸福快乐,无疑会更加关注和讲求自身健康。然而,国内生态的恶化,激烈社会竞争造改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低下,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危害加重,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都在侵害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力不胜任难以解决,这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担必然要落在健康管理这新兴行业的肩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民众健康素质原本不高,“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使医疗卫生和保障健康领域尚有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主要为题,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严酷的现实表明:急速蔓延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单纯是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非生物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经由“细菌病变”转换为形形色色的种种“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生活方式病产生、恶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局面,社会大众对于保护健康关注和切入的重点,应当从大医院医生诊治的方式转向社区预防疾病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不言而喻,这正是健康管理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有限,而国人实际所用的医疗费用却在飞快增长。例如:1.个人年均医疗费用支出,1980年为元,到2006年便涨到元,26年中增加了30多倍(中国新闻网);2.早在1994年全国用于慢性疾病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捐款(东方生活网贴《青年报》文章);3.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新闻网)。大幅猛增的医疗费用,已经使社会和民众不堪重负,因病致贪、因病返贪的现象并不罕见,使人同情心痛!多有资深专家指出,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状态渐次趋向高危状态,以致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其变化往往是隐微较难轻易发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人体健康5大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态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竟占60%。人类的疾病,有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有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网上见到上海《青年报》曾有载文称:临床论证,肝癌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0%,而治疗费用只有晚期治疗所用的20-25%。可见,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在陷入危机之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中国健康教育会会长殷大奎);“我国十三亿人口绝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卫生部部长陈竺),确是发聋振聩的经验之谈!在当代,维护民众健康确实要有新思维,要走新路子。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2010年10月16日《工人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京沪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亿。老人问题日趋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渐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倍;55岁以上老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而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中国社会正朝着老龄化转变。预计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顾4位老人。可以想见,届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将会对人口素质,尤其是健康水平产生更高层面的要求。瞻前顾后,应时而变,健康管理行业正是大显身手的关键时机,人们预期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健康管理产生的渊源、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会演绎出它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健康管理是有许多事务组成的,其中许多事务广泛触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健康教育)、劳动(职业病防治)、体育(健体强身)、环保(生活环境)、卫生、医院、防疫(预防、检测化验、治疗)等行业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相互制约,彼此纠结。现今,健康管理独立成为新兴行业,在对各类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既要避免相互推诿,又要防治扯皮纠缠,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积极帮助,形成合力,推进健康管理事业逐渐成熟、兴旺发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的健康管理行业出自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或者说二者极似一对连体婴儿;都承担着维护民众健康的职能;在运行模式、专业操作的手段方式上也有诸多相近相同之处;甚至连从事健康管理职业的员工也大都受过医学专业教育或有临床治疗岗位的力,可为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但这两个行业的专业分工毕竟不同,有着明显区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界定,尊重职业规律;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预防”、“干预”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资源的作用,创获最佳的效绩。倘若混淆行业职能的界限,甚至随意扩大地盘,抢夺市场,尊循沿袭传统医院的治疗模式,重心倒置,就会失却竞争优势,丧失活力,陷于自我衰败的境地。
健康管理以维护民众健康为己任,事关国计民生,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当然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现今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独立成为行业出现的时间仅有十年左右,缺乏经验,基本上采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民营的商业方式运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初创阶段经营成本偏高,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当前接受服务的对象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大都举步维艰,“门前冷漠车马稀”,其专业功能尚未明显发挥,社会影响还较微弱。这种存活空间狭窄、缺乏发展活力的困窘局面亟待扭转;迫切盼望政府伸出援手,把健康管理纳入卫生医疗改革的大局,在产生政策、资金投入、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4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们珍惜生命,期盼健康;健康管理可以使人远离疾病,维护健康。然而,不少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发现疾病之前忽视预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惜财赚钱”,舍不得花钱用于健康服务,甚至认为自己没甾没病,何必花冤枉钱去干什么预防。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观念、作用、效益等等信息深入人心,家户欲晓;提高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大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被动关注健康。
据2010年10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伊格罗纳博士日前在青岛对该报记者称:“人类疾病中,90%都是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反方式。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已达到同样健康标准的花费计算,在预防上每多投入一元钱,在治疗上就可以建制减支元,并且能够节约100元的抢救费。把少量的钱花在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能明显减低患病风险,即使在患病甚至后期治疗阶段也会节省巨大的费用。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我们既要建立科学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要理性的投入一些资金,参与运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与人人休戚相关,它服务大众,使大众受益。全社会都应关注健康管理,务请积极支持,人人参与。我期望并相信,这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1、探讨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对规范化孕产期保健的效果
2、在线诊疗健康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分析
3、浅谈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过程中的人性化健康管理
5、浅淡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6、护理细节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互联网+”孕妇学校在高危孕妇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8、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9、健康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浅谈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健康管理在老年保健中的护理作用及效果观察
12、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13、脑心健康管理师在住院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14、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研究
15、浅谈中医养生减脂健康管理项目的市场
16、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7、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用于体检中心的价值探讨
18、关于铁路机车车辆健康管理与状态修的思考
19、城市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影响因素探讨
20、班级健康管理中学生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微探
21、浅析绵羊健康管理中的寄生虫学诊断
22、【健康管理】癌症的健康管理(中)
23、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4、大健康视角下社区健康管理问题与思考
2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26、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分析
27、基于边缘计算机的油井健康管理系统
28、关于做好高三毕业班心理健康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29、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及意义研究
30、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糖尿病患者控制率的影响
31、健康体检中心对代谢综合征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32、健康管理影响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分析
33、孕产妇健康管理实施的效果观察
34、轨道交通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35、新时期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研究
36、医联体模式下炎性肠病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应用
37、城市中年人群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8、【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与流程
39、如何开展农村癌症患者精准健康管理模式
40、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估
41、航空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
42、延续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依从性、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43、中医体质辩证在Ⅱ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44、个体化健康管理对亚健康人群患慢性病风险性的改善研究
45、基于健康管理视角下对失眠的调理
46、知信行模式在师以上干部高脂血症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47、心血管疾病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
48、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管理的方法
49、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开展功能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现况调查
50、大数据背景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健康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但同时,随着我国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医疗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药店逐渐开展慢病管理布局,居民也逐渐有了健康意识,通过健康体检等手段预防慢病。此外,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的兴起,也极大方便了患者的慢病管理和治疗。
慢病管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主要慢病病种及患病人数、医疗卫生机构数量、零售药店数量及增长情况等
1、需求端(患者及患病概况)
——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扩大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2015年这一数值为,增加了三分之一多。前瞻估计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上年继续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除致死外,慢病还常伴有并发症,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糖尿病为例,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受损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并可能导致失明,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比例为,约的患者双目失明。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中,单是高血压患病人群已超过3亿人。总体看,2019年慢病患病人数合计为亿人。考虑到这部分患者有重合人群,前瞻估计,2019年我国慢病人群在5-6亿左右,患病率约为35%-45%。预测到2026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到,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将进一步加重我国慢性疾病负担。我国正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2020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预计到205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亿人,占比达。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明显减少。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9年,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与2015年的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提前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
——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已经凸显,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成人30天内饮酒率超过四分之一,身体活动不足问题普遍存在。
此外,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面对当前仍然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合理膳食和重大慢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聚焦当前国民面临的主要营养和慢性病问题,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等措施,积极有效应对当前挑战,推进实现全民健康。
目前,我国癌谱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像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消化道癌症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负担仍然较重,癌症整体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来已经从上升到,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不断扩大筛查服务供给,二是不断提升筛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三是不断提高群众防癌意识。
——慢病呈现“三高三低”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体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主要痛点集中在患者知晓度低、控制率低,主要因为在疾病诊断覆盖范围小、诊断水准不均衡及患者自身预防意识较差。
以高血压为例,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率2007年为,2020年估计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治疗率2007年为,2020年估计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控制率2007年为,2020年估计为。可以看到,我国2007-2020年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率、治疗率都有大幅提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2、供给端
中国慢病管理市场参与主体众多,主要包括:诊前的健康管理机构和体检机构、问诊诊断过程中的医疗机构和线下药店。
——慢病诊疗体系逐渐完善,医疗机构数量攀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疗服务和医药市场迅速扩展。
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2019年增加个。其中:共有医院数万个,较2019年增加了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个,较2019年增加了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万个,较2019年减少了万个。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万个。与2020年3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7273个,其中:医院增加11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75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624个。
截至2021年3月底,医院万个,其中:公立医院万个,民营医院万个。与2020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76个,民营医院增加1246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万个,乡镇卫生院万个,村卫生室万个,诊所(医务室)万个。与2020年3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乡镇卫生院减少,诊所增加,村卫生室减少。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936个。与2020年3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减少1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减少59个。其他机构万个。
从慢病管理来看,医院端是慢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渠道。在医疗机构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应当针对慢病管理方面完善医疗体系,方便患者就医。慢病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长期服药,尤其是处方药。但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与处方药之间仍存在不小的距离。
慢病患者往往要长期定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但大部分药品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诊断,通过处方才能获得。虽然分级诊疗仍在继续推进,但并没有完全铺开落地,患者通过身边的医疗机构获得药品具有一定的难度。好药品技术壁垒高、供给不平衡,消费者获得药品的渠道更是有限。于是,常见情景是,很多人不得不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挂号。开一次药,药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月,如果病患居住地附近没有社区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药物不全,开个药也不得不到大医院解决,老病号成为“开药困难户”。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慢性病长期用药处方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可开具长期处方的病种目录、用药范围、管理制度、安全告知等要求,以减少患者取药次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这意味着,与从前相比,大多数慢病患者都可以减少为开药而跑医院的次数,是中国医疗服务机构慢病管理模式探索的一个进步。
——药店开展慢病管理布局
2009-2018年,我国零售药店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2019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万家,其中零售连锁企业670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万家;零售药店万家。相比2018年11月底的数据(零售连锁5671家,连锁门店万家;零售药店万家)2019年药店总数同比增加或万家,其中连锁门店增幅,创2016年以来新高。反观单体门店,却不尽如人意,2019年录得零增长。连锁化率由2016年的升至,连锁门店数量持续超过单体药店。2020年,零售药店数量估计为万家。
线下连锁药店也极为看中慢病管理领域。健之佳()便在今年一季报中透露,自去年末起,公司全面推进门店慢病管理大数据项目,为顾客免费提供血糖、血压、尿酸、血脂等多个慢病相关重要项目的快速自测、健康管理等服务。
我国四大连锁药店为大参林、老百姓、丰药房和一心堂,在慢病管理方面也展开了布局。
——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健康体检机构呈现井喷发展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逐渐意识到慢病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消费升级影响,许多居民开始主动通过健康体检等手段预防慢病。因此,国民健康体检行业的市场需求旺盛,健康体检机构呈现井喷发展的趋势。
根据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及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2019健康管理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达到亿,占全部人口的42%。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体检市场健康检查人数约为亿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核酸检测人数人数增多,或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体检人数,前瞻估计,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健康体检人次数或达到亿人。
总来来讲,慢性疾病类型较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随着当前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对我国国民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加上多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是自我健康保护意识薄弱、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等问题的存在,使其对自身病情未予以重视,或是未按照医嘱正确用药,进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些年,健康体检有助于提高慢性疾病检出率,帮助患者得到早期诊治,控制病情进展,加速机体恢复。
——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兴起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兴起。健康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包括健康保健、慢病管理所有的数据,将传统数据分析方法无法分析出的价值定性转变为定量。
此外,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多的业务也开始依赖信息化技术支持,信息化需求呈现加速发展的特征。国内三级城市以下的医院也已进入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期,对于基本的信息化技术产品如PC、Server、开发平台等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大型医院的信息化逐渐进入整合时期,软件和硬件的升级需求增加。在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重点发展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化、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等系统,信息化的服务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慢病管理平台如医联,成立于2014年,2018年以肝病为切入点,将业务方向聚焦慢病管理领域,目前平台已覆盖心血管、糖尿病、呼吸、肿瘤、慢性肾病、肝病、HIV、中医、精神心理等多个病种学科领域,且已构建起从患者筛查、复诊随诊、送药上门、医保支付到院外健康管理的完整闭环。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的优势如下,
目前,部分代表性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如下: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慢病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任何一门独立的专业性学科都应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以指导实践的基础,护理学的护理理论或模式在指导护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如: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等,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护理 问题 发展对策
社区护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等多方面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目前现存问题
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 国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导致一些服务站内只具备基础的医疗设备,缺乏先进的医疗仪器。
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得到普及, 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大多高校护理专业 毕业 生都还未摆脱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导致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另外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繁忙, 导致规范化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 没能得到很大的重视,缺乏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 社区护士数量、知识培训不足,社区护理 经验 和解决其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还有些护理部基本不管社区护士,使得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因素,社区管理制约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的社区管理。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对策
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 完善社区护理的运行体制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 措施 ,使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同时注意改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职业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并适当提高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 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 社区护士的选拔标准为: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不怕吃苦、素质高、亲和力强,均为骨干护士,经培训合格后竞争上岗。护理管理者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中选拔,要求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做到团结、激励每位护士。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护士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术等。同时,护理部应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服务对象和护士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为二者提供沟通平台,保证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护士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建立良好、健康的护患关系;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丰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文知识。
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大对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使护士具有独立判定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征兆的鉴别能力。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 还要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是社区护士的必修课。
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中质量管理是个难点,社区护士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每月召开例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反馈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交流护理经验,改进工作 方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呼救网络,让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等资源与社区共享,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并实现畅通的“转诊通道”,自成体系、配套并运转协调,或应聘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堂行医,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 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17(9):689-691.
【摘要】 总结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等。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 文化 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 游泳 、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 、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5 定期监测血压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 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 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2. 6 坚持合理用药 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 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 报告 医生, 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提醒病人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 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病人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
3 小结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 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 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 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 全面评估, 制订健康档案,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 加强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尤红.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家庭护士》, 2008, 6.
[3]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2]吴勇霞,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8, 3.
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2. 有关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社区护理学毕业论文
5.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6.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浅说健康管理》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大有前途的朝阳行业,但在我国起步不久,缺乏经验,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大力扶持,期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关键词:健康管理民生重要作用
最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大陆,一个新的行业进入社会生活,“健康管理”映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往往会似曾相识却陌生,引发起新奇和探寻。“健康管理”是干什么的?“管理”那些事情?它为什么会实现在当代生活中……本文对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试做简要的解说。
1健康管理的定义、宗旨和方法
简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对人体的健康事务控制管理,提供服务,进行干预。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未雨绸缭,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发现危害健康的危险之初,防微杜渐,制订计划进行干预,或将危险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滋长蔓延,防止其渐衍趋重。
对健康管理的定义,诸多专家学者各有阐述,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差异不大。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一书中定义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笔者以为,这一论述比较中肯地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健康管理的宗旨,乃是调动被管理者及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为了实现宗旨,健康管理需要对健康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采取这样一些手段实施管理:
从健康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检查、监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角度综合辨析,提出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建议,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滋生发展,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维护和促进其自身健康。长期跟踪服务,不断循环管理;每次循环周期都要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然后继续运行,促动健康管理对象提升健康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管理过程中被管理人的各种监测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可供以后在医院、社区治疗时参考,收到合理用药、减少费用的效果。
2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是时代之需
健康管理作为独立的新行业出现,源自社会文明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科学进步方面观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五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与公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不可忽视,不容怠慢。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健康是生命的首要之义。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人们期盼幸福快乐,无疑会更加关注和讲求自身健康。然而,国内生态的恶化,激烈社会竞争造改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低下,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危害加重,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都在侵害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力不胜任难以解决,这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担必然要落在健康管理这新兴行业的肩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民众健康素质原本不高,“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使医疗卫生和保障健康领域尚有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主要为题,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严酷的现实表明:急速蔓延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单纯是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非生物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经由“细菌病变”转换为形形色色的种种“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生活方式病产生、恶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局面,社会大众对于保护健康关注和切入的重点,应当从大医院医生诊治的方式转向社区预防疾病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不言而喻,这正是健康管理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有限,而国人实际所用的医疗费用却在飞快增长。例如:1.个人年均医疗费用支出,1980年为元,到2006年便涨到元,26年中增加了30多倍(中国新闻网);2.早在1994年全国用于慢性疾病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捐款(东方生活网贴《青年报》文章);3.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新闻网)。大幅猛增的医疗费用,已经使社会和民众不堪重负,因病致贪、因病返贪的现象并不罕见,使人同情心痛!多有资深专家指出,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状态渐次趋向高危状态,以致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其变化往往是隐微较难轻易发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人体健康5大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态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竟占60%。人类的疾病,有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有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网上见到上海《青年报》曾有载文称:临床论证,肝癌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0%,而治疗费用只有晚期治疗所用的20-25%。可见,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在陷入危机之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中国健康教育会会长殷大奎);“我国十三亿人口绝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卫生部部长陈竺),确是发聋振聩的经验之谈!在当代,维护民众健康确实要有新思维,要走新路子。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2010年10月16日《工人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京沪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亿。老人问题日趋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渐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倍;55岁以上老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而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中国社会正朝着老龄化转变。预计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顾4位老人。可以想见,届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将会对人口素质,尤其是健康水平产生更高层面的要求。瞻前顾后,应时而变,健康管理行业正是大显身手的关键时机,人们预期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健康管理产生的渊源、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会演绎出它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健康管理是有许多事务组成的,其中许多事务广泛触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健康教育)、劳动(职业病防治)、体育(健体强身)、环保(生活环境)、卫生、医院、防疫(预防、检测化验、治疗)等行业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相互制约,彼此纠结。现今,健康管理独立成为新兴行业,在对各类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既要避免相互推诿,又要防治扯皮纠缠,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积极帮助,形成合力,推进健康管理事业逐渐成熟、兴旺发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的健康管理行业出自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或者说二者极似一对连体婴儿;都承担着维护民众健康的职能;在运行模式、专业操作的手段方式上也有诸多相近相同之处;甚至连从事健康管理职业的员工也大都受过医学专业教育或有临床治疗岗位的力,可为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但这两个行业的专业分工毕竟不同,有着明显区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界定,尊重职业规律;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预防”、“干预”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资源的作用,创获最佳的效绩。倘若混淆行业职能的界限,甚至随意扩大地盘,抢夺市场,尊循沿袭传统医院的治疗模式,重心倒置,就会失却竞争优势,丧失活力,陷于自我衰败的境地。
健康管理以维护民众健康为己任,事关国计民生,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当然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现今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独立成为行业出现的时间仅有十年左右,缺乏经验,基本上采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民营的商业方式运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初创阶段经营成本偏高,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当前接受服务的对象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大都举步维艰,“门前冷漠车马稀”,其专业功能尚未明显发挥,社会影响还较微弱。这种存活空间狭窄、缺乏发展活力的困窘局面亟待扭转;迫切盼望政府伸出援手,把健康管理纳入卫生医疗改革的大局,在产生政策、资金投入、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4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们珍惜生命,期盼健康;健康管理可以使人远离疾病,维护健康。然而,不少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发现疾病之前忽视预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惜财赚钱”,舍不得花钱用于健康服务,甚至认为自己没甾没病,何必花冤枉钱去干什么预防。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观念、作用、效益等等信息深入人心,家户欲晓;提高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大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被动关注健康。
据2010年10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伊格罗纳博士日前在青岛对该报记者称:“人类疾病中,90%都是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反方式。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已达到同样健康标准的花费计算,在预防上每多投入一元钱,在治疗上就可以建制减支元,并且能够节约100元的抢救费。把少量的钱花在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能明显减低患病风险,即使在患病甚至后期治疗阶段也会节省巨大的费用。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我们既要建立科学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要理性的投入一些资金,参与运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与人人休戚相关,它服务大众,使大众受益。全社会都应关注健康管理,务请积极支持,人人参与。我期望并相信,这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的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而让患者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进行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患者教育和小学生教育很类似:都需要及时提醒、不断奖励与督促、对教育提供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患者教育要做到科学、易懂而且有个体针对性,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有技术含量的活。患者依从性常常又基于好的患者教育,即所谓的"知、行、意"的结合。传统的慢病管理基于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沟通。美国医疗保险企业常常有庞大的呼叫中心,通过护士以及疾病管理程序(algorithm)来管理数量庞大的慢性病病人,成本不菲。而移动互联网,则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医疗大数据平台等新载体可随时记录、分析个人的健康数据,帮助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比如通过智能手机实时互联及移动高清视频可以获得清晰、快速的医生远程指导,利于慢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美国的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已通过 FDA 审批,而且在临床实验中证实了其效用和经济学价值。糖尿病患者使用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的12个月内可以使急诊和住院概率降低58%,且患者反馈非常好,100%的患者认为此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测血糖。另外,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Cardio net的主要产品 MCOT ? (Mobile Cardiac Outpatient Telemetry, 移动心脏门诊遥测) 已成功诊断了20万以上的患者,并帮助41%的患者发现了以前并未诊断出的严重心脏问题。由此可见,在慢病管理领域,移动居家护理 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但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在移动慢性病管理方面,我们还面临几个巨大挑战。对于移动医疗这一新的服务提供形式,如何教育和影响用户(包括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行为,并保持用户的长期参与度,是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年龄偏大,对新兴技术接受度相对较低,需要充分考虑中老年人使用的简易和方便性。其次,如何解决医生参与管理的动力问题也是不小的挑战。三甲医院的医生有能力和患者信任,但没有时间;基层医生有时间,但患者信任度相对较低。如果选择三甲医院医生来参与管理,可能需要医生助理的帮助。另外,相较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慢病管理并非患者的刚需,为此下载和安装一个新的应用,其实门槛并不低。移动互联网是寻找大融合技术,与高平等的场景进行结合,是大用户群,高粘性,高频率使用。同时,我们也看到慢性病整合也具备这样一些属性,所以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以移动互联网方式管理。移动互联网优势在于,把简单的事情能够重复化,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大量传播,在信息传播上非常快,也非常广。
慢病管理的目标: 目前慢病管理的策略是一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其特点为:以人群为基础,重视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高危的管理,患病后的临床诊治,康复,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等)。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需的发病之后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控制局部经费。
《浅说健康管理》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大有前途的朝阳行业,但在我国起步不久,缺乏经验,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大力扶持,期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关键词:健康管理民生重要作用
最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大陆,一个新的行业进入社会生活,“健康管理”映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往往会似曾相识却陌生,引发起新奇和探寻。“健康管理”是干什么的?“管理”那些事情?它为什么会实现在当代生活中……本文对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试做简要的解说。
1健康管理的定义、宗旨和方法
简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对人体的健康事务控制管理,提供服务,进行干预。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未雨绸缭,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发现危害健康的危险之初,防微杜渐,制订计划进行干预,或将危险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滋长蔓延,防止其渐衍趋重。
对健康管理的定义,诸多专家学者各有阐述,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差异不大。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一书中定义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笔者以为,这一论述比较中肯地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健康管理的宗旨,乃是调动被管理者及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为了实现宗旨,健康管理需要对健康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采取这样一些手段实施管理:
从健康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检查、监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角度综合辨析,提出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建议,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滋生发展,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维护和促进其自身健康。长期跟踪服务,不断循环管理;每次循环周期都要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然后继续运行,促动健康管理对象提升健康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管理过程中被管理人的各种监测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可供以后在医院、社区治疗时参考,收到合理用药、减少费用的效果。
2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是时代之需
健康管理作为独立的新行业出现,源自社会文明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科学进步方面观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五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与公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不可忽视,不容怠慢。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健康是生命的首要之义。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人们期盼幸福快乐,无疑会更加关注和讲求自身健康。然而,国内生态的恶化,激烈社会竞争造改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低下,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危害加重,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都在侵害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力不胜任难以解决,这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担必然要落在健康管理这新兴行业的肩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民众健康素质原本不高,“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使医疗卫生和保障健康领域尚有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主要为题,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严酷的现实表明:急速蔓延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单纯是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非生物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经由“细菌病变”转换为形形色色的种种“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生活方式病产生、恶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局面,社会大众对于保护健康关注和切入的重点,应当从大医院医生诊治的方式转向社区预防疾病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不言而喻,这正是健康管理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有限,而国人实际所用的医疗费用却在飞快增长。例如:1.个人年均医疗费用支出,1980年为元,到2006年便涨到元,26年中增加了30多倍(中国新闻网);2.早在1994年全国用于慢性疾病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捐款(东方生活网贴《青年报》文章);3.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新闻网)。大幅猛增的医疗费用,已经使社会和民众不堪重负,因病致贪、因病返贪的现象并不罕见,使人同情心痛!多有资深专家指出,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状态渐次趋向高危状态,以致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其变化往往是隐微较难轻易发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人体健康5大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态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竟占60%。人类的疾病,有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有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网上见到上海《青年报》曾有载文称:临床论证,肝癌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0%,而治疗费用只有晚期治疗所用的20-25%。可见,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在陷入危机之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中国健康教育会会长殷大奎);“我国十三亿人口绝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卫生部部长陈竺),确是发聋振聩的经验之谈!在当代,维护民众健康确实要有新思维,要走新路子。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2010年10月16日《工人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京沪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亿。老人问题日趋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渐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倍;55岁以上老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而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中国社会正朝着老龄化转变。预计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顾4位老人。可以想见,届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将会对人口素质,尤其是健康水平产生更高层面的要求。瞻前顾后,应时而变,健康管理行业正是大显身手的关键时机,人们预期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健康管理产生的渊源、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会演绎出它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健康管理是有许多事务组成的,其中许多事务广泛触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健康教育)、劳动(职业病防治)、体育(健体强身)、环保(生活环境)、卫生、医院、防疫(预防、检测化验、治疗)等行业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相互制约,彼此纠结。现今,健康管理独立成为新兴行业,在对各类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既要避免相互推诿,又要防治扯皮纠缠,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积极帮助,形成合力,推进健康管理事业逐渐成熟、兴旺发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的健康管理行业出自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或者说二者极似一对连体婴儿;都承担着维护民众健康的职能;在运行模式、专业操作的手段方式上也有诸多相近相同之处;甚至连从事健康管理职业的员工也大都受过医学专业教育或有临床治疗岗位的力,可为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但这两个行业的专业分工毕竟不同,有着明显区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界定,尊重职业规律;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预防”、“干预”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资源的作用,创获最佳的效绩。倘若混淆行业职能的界限,甚至随意扩大地盘,抢夺市场,尊循沿袭传统医院的治疗模式,重心倒置,就会失却竞争优势,丧失活力,陷于自我衰败的境地。
健康管理以维护民众健康为己任,事关国计民生,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当然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现今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独立成为行业出现的时间仅有十年左右,缺乏经验,基本上采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民营的商业方式运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初创阶段经营成本偏高,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当前接受服务的对象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大都举步维艰,“门前冷漠车马稀”,其专业功能尚未明显发挥,社会影响还较微弱。这种存活空间狭窄、缺乏发展活力的困窘局面亟待扭转;迫切盼望政府伸出援手,把健康管理纳入卫生医疗改革的大局,在产生政策、资金投入、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4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们珍惜生命,期盼健康;健康管理可以使人远离疾病,维护健康。然而,不少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发现疾病之前忽视预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惜财赚钱”,舍不得花钱用于健康服务,甚至认为自己没甾没病,何必花冤枉钱去干什么预防。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观念、作用、效益等等信息深入人心,家户欲晓;提高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大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被动关注健康。
据2010年10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伊格罗纳博士日前在青岛对该报记者称:“人类疾病中,90%都是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反方式。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已达到同样健康标准的花费计算,在预防上每多投入一元钱,在治疗上就可以建制减支元,并且能够节约100元的抢救费。把少量的钱花在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能明显减低患病风险,即使在患病甚至后期治疗阶段也会节省巨大的费用。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我们既要建立科学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要理性的投入一些资金,参与运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与人人休戚相关,它服务大众,使大众受益。全社会都应关注健康管理,务请积极支持,人人参与。我期望并相信,这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文|曲娅菲 来源|《深度工作》 字数1839|阅读8分钟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所谓病有所依,患有所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加上电台养生科普活动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对于慢病养生保健有了认知上的提升。 我们运作的行业属于医药第三终端市场,慢病讲座这块主要针对两类客户进行市场开展,第一类农村的诊所、卫生院等;第二类是城镇的中小连锁,把这两类渠道能可持续开展,能深耕细作,已实属不易。但坚持下去的产品企业,一定会在这个行业成为一枝独秀。近些年来,随着终端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也给我们操作市场的团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原来我们只是根据代理的产品属性找到匹配的终端渠道,把利润空间说好,客户就能平稳的销售起来了。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太多了,五花八门,只有看不到,没有想不到。产品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销量的放缓,不论是传统的压货、会议营销、患教义诊、学术爆破、主题化活动的开展等等,随着终端竞争,这些营销活动所产生的边际效用都在递减。 这时就需要我们能沉下心来,真正把这些环节方案能落地,只有落地才能产生效果,只有真正对销售的结果产生作用,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专题《深度工作》和《医药第三终端》两个专题里针对市场运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都给予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欢迎关注阅读,同时也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一起交流,一起精进。 今天就如何促进合作的诊所和药房开展慢病讲座活动,来聊聊我的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先聊一下,基层的诊所和药房有没有必要开展慢病讲座,也就是这么做的目的? 众所周知慢病管理的概念很大,只要是从事健康行业的,都在张口闭口谈慢病管理,但能否落地则很现实的考验着我们,在当下中国的健康行业,截止目前落地可持续的还是凤毛麟角,那么这个方向有需求吗?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健康行业是朝阳行业,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无从逃避,只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开展慢病管理的形式能真正匹配到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才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对于我们当下医药第三终端渠道如何开展则不需要想的太复杂,个人觉得做一件事行动的过程中根据遇到的问题去优化要大于所谓的都考虑好准备好再去做。 针对基层的诊所和药房开展慢病管理则是为了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医疗机构的激烈竞争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诊所和药房更多是熟人生意,开展慢病管理和售后服务可以有效建立与终端消费者的粘性,更利于渠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慢病开展的形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专业科普讲座培训体系+会员管理体系即可,太复杂也不利于终端开展工作,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去不断优化和调整。 聚焦慢病讲座的意义如下: (1)科普宣传→增强意识 (2)病理知识→了解疾病 (3)治疗方法→解除病痛 (4)饮食保健→拥抱健康 (5)自我调理→助我成医 上面的表格可以作为药房会员的管理流程,诊所针对终端患者也可以表格化管理,或者利用病历本做好记录,患者名字、年龄、病症、病程、其他问题、特殊信息备注等等。便于后续的服务工作开展。 诊所和药房在慢病讲座的环节上可以多增加一个义诊的环节,药房由于积分兑换等灵活性较好,而诊所大夫更多应该体现专业性的一面,可以每次根据活动现场设置,设定一些免费治疗也就是提供义诊的名额,来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品牌力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精神。 同时会议的举办和流程的设置一定要人性化,真正以服务带动气氛,服务拉动销售为主,通过专业的慢病知识讲解,增加慢病人群对于疾病的了解及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得到终端消费者和终端诊所药房的认同。 我们好多时候主题化活动没有落地的根本原因不是终端没有需求,而是我们没有把活动的意义和合作的诊所药房讲清楚,导致大家以为我们只是单纯的功利的为了销售,不利于客情的维护和长远发展,当我们把这些有温度的主题化活动能帮助终端的药房诊所持续开展下去,达到的效果是超出想象的。 所以做为产品的终端业务经理,我们要改变思维定式,拥抱行内市场变化,同时提升对于合作客户需求的洞察力,做销售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 与终端客户的沟通话题建议做一些调整,由原来的单纯合作讲产品,来向帮助诊所药房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角度转变。除了关注渠道的硬需求外,更多的关注一下软需求,单方面赢一定没有共赢可持续。 关于慢病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欢迎评论区留言,空闲之余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end~ 关于作者: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慢性病管理 工作计划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我院综合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__年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登记,针对重性精神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分管副院长分管此项工作,医教科具体负责实施,责任落实到人。
2、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初筛工作,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健康 教育 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住院病人入院宣教,普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4、创建无烟医院,无烟病房,按照我院控烟工作制度及奖惩方案执行,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及病区设置控烟督导员,对进入我院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控烟宣传,对吸烟人员进行劝导,各科室
建立控烟督导登记本,有记录可查。
5、对我院健康食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职工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培训,对职工发放控盐、控油壶,每年举行全院职工进行一次 健康知识 竟赛,有记录可查。
二、疾病监测工作目标
对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病人进行登记,对死亡病人进行死因监测并登记上报金山社区疾妇站,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对达到诊断标准高血压病人进行登记并上报金山疾妇站进行相应管理。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的检出:利用患者就诊、健康体检、门诊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并上报金山社区疾妇站。
3、体检中心每月上报体检单位及体检总人数,对达到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进行详细登记并上报金山疾妇站进行管理。
4、对社区进行慢性病知识讲座,参加市疾控中心的慢性宣教,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每年对医院职工进行慢性病知识培训。
5、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对我院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 方法 ,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群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用“精神卫生日”“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人日”等宣传日,宣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防治理念,引导社会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注,提高人群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人们改良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消除或减轻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慢病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
4、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栏,每1季度更换1次内容,在导诊台发放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5、在辖区举办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6、在辖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五、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我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六、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七、督导和考核
我院医教科负责对各临床科室进行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科室或到个人,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各村相关科室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 规章制度 ,加强自我检查。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2
一、工作目标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行接诊制度,对辖区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每3月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随访工作必须落到实处。正确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30%以上,控制率达60%以上。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
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三、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罗家洼卫生院
20__年__月__日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3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镇社会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 措施 ,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贯彻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摸清辖区内居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2、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20__年建档率30%的基础上,今年要求完成80%,力争100%。
3、通过建档,掌握0~36个月 儿童 、孕产妇、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并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4、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二、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1、摸清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各卫生所要登记、造册、保留基数并上报卫生院汇总。
2、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做好记录20__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5篇20__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5篇。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血糖化验,并做好记录。
4、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开展村建档率达到95%以上,力争100%,并达到规范化管理。
三、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共青团工作计划)
1、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及时筛查和发现高血压病人,要求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比例达到95%以上。
2、建立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登记册,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开展村建档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4、对于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每三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特殊患者根据病情及时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不得缺项漏项
5、认真学习服务规范,掌握慢病患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等健康知识,合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
6、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20__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5篇工作计划。
四、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摸清和掌握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数。
2、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册,实行分类管理,并上报、汇总要求开展村建档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4
为了落实市、县防病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联系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1. 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 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
4.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
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发现可疑结核病人立即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不准开抗痨药。
3、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治疗。规范服药率要达98%以上。并及时嘱病人按时做必须的检查和送痰复查,出现副反应及时处理或 报告 。
4、对户籍人口实施20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体检(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6、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开展老人周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7、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9、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相关 文章 :
★ 2017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参考范文(2)
★ 2017慢病工作计划免费参考范文
★ 2020慢性病防控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2017慢性病工作心得体会
★ 医生精选的工作计划范本
★ 管理个人的工作计划范本
★ 医院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大全2020
★ 2020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书大全5篇
★ 2017年糖尿病工作计划
★ 2020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大全最新5篇
《浅说健康管理》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大有前途的朝阳行业,但在我国起步不久,缺乏经验,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大力扶持,期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关键词:健康管理民生重要作用
最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大陆,一个新的行业进入社会生活,“健康管理”映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往往会似曾相识却陌生,引发起新奇和探寻。“健康管理”是干什么的?“管理”那些事情?它为什么会实现在当代生活中……本文对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试做简要的解说。
1健康管理的定义、宗旨和方法
简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对人体的健康事务控制管理,提供服务,进行干预。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未雨绸缭,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发现危害健康的危险之初,防微杜渐,制订计划进行干预,或将危险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滋长蔓延,防止其渐衍趋重。
对健康管理的定义,诸多专家学者各有阐述,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差异不大。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一书中定义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笔者以为,这一论述比较中肯地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健康管理的宗旨,乃是调动被管理者及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为了实现宗旨,健康管理需要对健康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采取这样一些手段实施管理:
从健康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检查、监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角度综合辨析,提出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建议,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滋生发展,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维护和促进其自身健康。长期跟踪服务,不断循环管理;每次循环周期都要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然后继续运行,促动健康管理对象提升健康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管理过程中被管理人的各种监测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可供以后在医院、社区治疗时参考,收到合理用药、减少费用的效果。
2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是时代之需
健康管理作为独立的新行业出现,源自社会文明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科学进步方面观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五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与公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不可忽视,不容怠慢。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健康是生命的首要之义。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人们期盼幸福快乐,无疑会更加关注和讲求自身健康。然而,国内生态的恶化,激烈社会竞争造改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低下,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危害加重,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都在侵害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力不胜任难以解决,这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担必然要落在健康管理这新兴行业的肩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民众健康素质原本不高,“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使医疗卫生和保障健康领域尚有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主要为题,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严酷的现实表明:急速蔓延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单纯是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非生物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经由“细菌病变”转换为形形色色的种种“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生活方式病产生、恶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局面,社会大众对于保护健康关注和切入的重点,应当从大医院医生诊治的方式转向社区预防疾病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不言而喻,这正是健康管理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有限,而国人实际所用的医疗费用却在飞快增长。例如:1.个人年均医疗费用支出,1980年为元,到2006年便涨到元,26年中增加了30多倍(中国新闻网);2.早在1994年全国用于慢性疾病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捐款(东方生活网贴《青年报》文章);3.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新闻网)。大幅猛增的医疗费用,已经使社会和民众不堪重负,因病致贪、因病返贪的现象并不罕见,使人同情心痛!多有资深专家指出,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状态渐次趋向高危状态,以致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其变化往往是隐微较难轻易发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人体健康5大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态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竟占60%。人类的疾病,有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有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网上见到上海《青年报》曾有载文称:临床论证,肝癌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0%,而治疗费用只有晚期治疗所用的20-25%。可见,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在陷入危机之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中国健康教育会会长殷大奎);“我国十三亿人口绝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卫生部部长陈竺),确是发聋振聩的经验之谈!在当代,维护民众健康确实要有新思维,要走新路子。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2010年10月16日《工人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京沪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亿。老人问题日趋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渐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倍;55岁以上老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而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中国社会正朝着老龄化转变。预计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顾4位老人。可以想见,届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将会对人口素质,尤其是健康水平产生更高层面的要求。瞻前顾后,应时而变,健康管理行业正是大显身手的关键时机,人们预期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健康管理产生的渊源、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会演绎出它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健康管理是有许多事务组成的,其中许多事务广泛触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健康教育)、劳动(职业病防治)、体育(健体强身)、环保(生活环境)、卫生、医院、防疫(预防、检测化验、治疗)等行业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相互制约,彼此纠结。现今,健康管理独立成为新兴行业,在对各类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既要避免相互推诿,又要防治扯皮纠缠,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积极帮助,形成合力,推进健康管理事业逐渐成熟、兴旺发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的健康管理行业出自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或者说二者极似一对连体婴儿;都承担着维护民众健康的职能;在运行模式、专业操作的手段方式上也有诸多相近相同之处;甚至连从事健康管理职业的员工也大都受过医学专业教育或有临床治疗岗位的力,可为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但这两个行业的专业分工毕竟不同,有着明显区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界定,尊重职业规律;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预防”、“干预”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资源的作用,创获最佳的效绩。倘若混淆行业职能的界限,甚至随意扩大地盘,抢夺市场,尊循沿袭传统医院的治疗模式,重心倒置,就会失却竞争优势,丧失活力,陷于自我衰败的境地。
健康管理以维护民众健康为己任,事关国计民生,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当然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现今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独立成为行业出现的时间仅有十年左右,缺乏经验,基本上采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民营的商业方式运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初创阶段经营成本偏高,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当前接受服务的对象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大都举步维艰,“门前冷漠车马稀”,其专业功能尚未明显发挥,社会影响还较微弱。这种存活空间狭窄、缺乏发展活力的困窘局面亟待扭转;迫切盼望政府伸出援手,把健康管理纳入卫生医疗改革的大局,在产生政策、资金投入、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4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们珍惜生命,期盼健康;健康管理可以使人远离疾病,维护健康。然而,不少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发现疾病之前忽视预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惜财赚钱”,舍不得花钱用于健康服务,甚至认为自己没甾没病,何必花冤枉钱去干什么预防。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观念、作用、效益等等信息深入人心,家户欲晓;提高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大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被动关注健康。
据2010年10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伊格罗纳博士日前在青岛对该报记者称:“人类疾病中,90%都是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反方式。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已达到同样健康标准的花费计算,在预防上每多投入一元钱,在治疗上就可以建制减支元,并且能够节约100元的抢救费。把少量的钱花在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能明显减低患病风险,即使在患病甚至后期治疗阶段也会节省巨大的费用。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我们既要建立科学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要理性的投入一些资金,参与运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与人人休戚相关,它服务大众,使大众受益。全社会都应关注健康管理,务请积极支持,人人参与。我期望并相信,这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不断更新迭代,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并结合我镇实际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辖区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到年底,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健康档案做到及时更新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20XX年底前老年人健康规范管理率达65%。每年为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做1次健康检查,体检率70%以上。
(四)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分布。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不低于75%;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率和档案充实率不低于85%。老年人评估率不低于85%
二、项目范围及内容
(一)项目范围:覆盖我中心辖区内所有65岁以上老人。
(二)项目内容: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
2、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
3、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腹部、四肢肌肉关节等体格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免费1次6+1的辅助检查即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心电图。查体率在70%以上。
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1)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和乙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管理。
(2)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居民要定期随访。
(3)告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
6、对所有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流感疫苗接种知识、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教育。
三、项目组织与实施
1、由卫生院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2、对下属村卫生所(室)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督查,并及时向上级基妇办汇报,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整改。
3、原则上项目由辖区内村卫生室具体执行,卫生院负责对其技术指导,鉴于目前村卫生所(室)人员、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以卫生院为主导以村卫生所(室)为帮手,对老年人保健实行规范管理。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现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要求,依据《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有关内容,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对辖区内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给予中医保健指导。同时普及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使老年人普遍享有优质的中医健康指导服务。
二、组织领导
1、中心组织成立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xxx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xxx、xxx担任,成员有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公共卫生科和医疗科为具体工作的执行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指导。
2、职责与任务
公共卫生科负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教育、资料印制和实施技术服务指导等。各医疗服务团队负责具体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三、工作内容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和中医保健健康教育指导。
1、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腹部、四肢、关节等体格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每年检查1次随机血糖,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并增加血脂、肝功、肾功检查,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2、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
3、每年进行1次中医健康指导,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指导内容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包括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
(2)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要点;
(3)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如腰腿痛、失眠、便秘、健忘、耳鸣、尿频等。
4、每年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专栏,播放中医药音像资料,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
5、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各医疗服务团队,并与绩效挂钩,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工作要求,根据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如下:
一、服务内容及要求
按要求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建档率≥80%,老年人健康检查管理率≥80%;
二、工作安排
(一)体检要求
对各村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检查服务,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口腔、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女性增加乳腺、妇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大便潜血、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胸透。
(二)相关科室工作分工
1、体检科:布置体检场地,组织各科室体检工作人员下乡并做好人员分工和体检现场工作分流,在一周内将合格的体检表、体检结果(电子版)等有效资料反馈防保所专职人员。
2、防保所:制定体检方案,与各村委沟通,安排体检时间,并做好体检前的宣传告知工作。及时收集整理体检资料,一个月内反馈给各村,建立健康档案并录入电子系统。
3、预防保健部:牵头及协调人员参加体检。负责配合体检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三)具体做法
1、体检前与村委、乡医做好沟通、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为宣传发动和通知村民参加体检工作。
2、公示体检项目,严格按照广州市要求的项目开展。
3、对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发放健康小礼包,体检同时进行义诊咨询或健康教育讲座,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知识、糖尿病危害的健康教育。
4、体检应根据各村范围大小实行分片区体检方便村民,提高村民参加体检的意愿。
5、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者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但是尚未纳入慢病的居民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