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11月11日,《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新一届编委会产生,杂志总编辑由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教授兼任。编委会由69名编委组成,其中编委63名,顾问3名,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医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专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名单顾 问:钟南山 郑树森 王德炳 游苏宁 程伯基 文历阳总编辑:雷寒副总编辑:胡大一 吕兆丰 孙宝志 杜贤 黄爱龙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德品(哈尔滨医科大学) 崔慧先(河北医科大学) 杜小平(哈尔滨师范大学) 冯泽永(重庆医科大学) 郭永松(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贺加(第三军医大学) 胡鸿毅(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爱龙(重庆医科大学) 李红玉(辽宁医学院) 李俊伟(浙江中医药大学) 厉岩(华中科技大学) 刘毅(泸州医学院) 鲁映青(复旦大学) 吕力(昆明医学院) 马兆明(西安交通大学) 彭泽平(西南大学) 孙宝志(中国医科大学) 孙慕义(东南大学) 唐文(南京医科大学) 万学红(四川大学) 王县成(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闻德亮(中国医科大学) 温世浩(第二军医大学) 吴小翎(重庆医科大学) 冼利青(中山大学) 徐晓媛(中国药科大学) 殷进功(第四军医大学) 俞方(浙江大学) 曾诚(四川大学) 赵明杰(大连医科大学) 周建军(重庆三峡医药高专) 周增桓(南方医科大学) 陈刚(复旦大学) 董志(重庆医科大学) 杜贤(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立(北京大学) 何萍(汕头大学) 胡大一(北京大学) 胡质毅(广州中医药大学) 雷寒(重庆医科大学) 李俊(安徽医科大学) 黎孟枫(中山大学) 刘佩梅(天津医科大学) 娄红祥(山东大学) 罗萍(重庆医科大学) 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 孟群(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石鹏建(教育部高教司) 孙连坤(吉林大学) 孙玉萍(新疆医科大学) 陶立坚(中南大学) 王维民(北京大学) 王心旺(广州医学院) 文民刚(南方医科大学) 吴仁友(上海交通大学) 线福华(首都医科大学) 谢宗豹(上海交通大学) 杨耀防(九江学院) 余保平(武汉大学) 于晓松(中国医科大学) 张勤(北京协和医学院) 郑家伟(上海交通大学) 周倩(郑州大学)
一周之内。只要在笔试通过后一周之内会有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通知,或者是通过发邮件的形式通知你面试的时间、地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医学编辑面试一般要经过两轮面试,笔试后会由杂志社面试,一般是五六个考官,之后还会有主任的一对一面试。
中华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会刊,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中华医学杂志创刊于1915年11月。它是我国医学期刊中刊龄最长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医学科技期刊之一。中华医学杂志自2001年改为半月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会议纪要、临床流行病学、疑难病例析评、继续教育、临床病理讨论、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主要栏目。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药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统之一的《化学文摘》(CA)收录。目前收录中华医学杂志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有10个,文摘期刊17种。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电子邮件: 网 址: 国内刊号: CN 11-2137/R 国际刊号: ISSN 0376-2491邮发代号: 2-588
很好。《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各类医学期刊的全国性期刊出版单位,具有百余年出版历史,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单位”称号,是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截至目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期刊已达144种,在历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我社出版期刊均榜上有名,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1、中华首席医学网:成立于2003年,2008年更名为首席医学网。由华夏时代(中国)投资集团投资创办,通过互联网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及服务的平台。
2、丁香园:原名《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丁香园医学主页》,始建于2000年7月23日,创办者李天天,是一个医学知识分享网站。
丁香园的诞生是为了给中国生命科学专业人士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一个情感交流的家园。截止2018年4月,丁香园拥有550万专业用户,包含200万医生用户,业务可大致分为医生端、大众/患者端、医疗机构端与商业服务端四个板块。
3、中国卫生人才网,是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管、北京卫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举办的专业性人才网站,中国首家最大、最权威、分公司最多的医疗卫生领域人力资源网站,专门面向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提供人才招聘服务。
4、维普资讯: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是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事业的奠基人,公司全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文献数据库。
5、中华医学网:《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医学杂志社)是以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出版机构,也是中华医学会对其所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实施管理的重要业务部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首席医学网
百度百科-丁香园
百度百科-维普资讯
百度百科-中国卫生人才网
中华医学网官网-《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很好。《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各类医学期刊的全国性期刊出版单位,具有百余年出版历史,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单位”称号,是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截至目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期刊已达144种,在历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我社出版期刊均榜上有名,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王吉民王吉民,又名嘉祥,号芸心,男,广东东莞人。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讲师、上海医学院医学史教授、教育部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界指南》编辑、中华医学出版社社长、《中华健康杂志》总编辑等职。中文名:王吉民出生地:广东东莞出生日期:1889逝世日期:1972职业:医学讲师代表作品:《中华医学杂志》性别:男简介王吉民(1889~1972)又名嘉祥,号芸心,广东东莞人。宣统二年(1910年)香港西医大学堂毕业后曾在外轮公司任船医、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总医官。民国20年(1931年)转任浙江邮政管理局医官,同时在杭州开业。民国26年在上海协助筹建中华医学会新会址,被选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抗日战争期间,医学会负责人陆续离沪,会务主要由王吉民和富文寿负责,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王氏还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讲师、上海医学院医学史教授、教育部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界指南》编辑、中华医学出版社社长、《中华健康杂志》总编辑等职。著作及成就王氏为国内研究医学史之先驱。民国2年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出版之《医学史》一书涉及中国医学史料甚少,且有谬误,王遂发愤收集中国历代医史资料,潜心整理研究,于民国17年编写出版《中国历代医学之发明》,弘扬中国医学的创造及成就。后又与伍连德合著英文版《中国医史》,于民国21年出版行世,在国际医学史界颇具影响。三年后与伍连德、李涛等发起成立医史委员会,被推举为主席。民国26年医史委员会改组为中华医史学会,任首届会长,并主持编辑《医史杂志》。翌年7月中国第一所医学史专业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在上海建成,王氏任馆长。1958年,该馆改为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继任馆长。
王海燕王海燕,女,1937年7月8日生,山东青岛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杂志》主编及6个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7部。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22项。2006年4月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卓越成就贡献奖章,2013年6月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奖和首届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驱者奖。王海燕教授因突发心脏疾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2月11日凌晨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中文名:王海燕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青岛出生日期:1937年7月8日逝世日期:2014年12月11日职业:医生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代表作品:《肾脏病临床概览》简介肾脏专家,1937年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中华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杂志》主编及6个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专著7部。两次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卓越成就贡献奖章。擅长于内科及肾脏内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1959年9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曾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肾脏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肾脏疾病编审组长、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在国际上担任亚太肾脏病学会理事、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席等。王海燕教授系国内外知名度甚高的肾脏病及内科学专家。多年来始终紧跟世界肾脏病学界的前沿,为我国的肾脏病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仅90年代以来就获诸多殊荣,即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获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光华科学基金二等奖”等。学术专著王海燕.《肾脏病学》主要对肾脏病学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肾脏发育生物学、肾脏生理、肾脏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等,2006.王海燕.《肾脏病临床概览》主要对肾脏病临床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急性肾损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遗传性与先天性肾脏病等,2010.王海燕.《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肾脏内科分册》重点介绍了肾小球疾病,不仅澄清了肾小球疾病的界定,而且详细介绍了其包含的疾病,使读者深入了解疾病的起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010.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肾脏疾病编审组长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在国际上担任亚太肾脏病学会理事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席科研成果王海燕教授系国内外知名度甚高的肾脏病及内科学专家。多年来始终紧跟世界肾脏病学界的前沿,为我国的肾脏病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自1980年王教授于美国UCLA,国际临床肾脏病权威Glassock教授指导下工作三年以来,先后发表论著274篇,被SCI及Medline收录65篇、引用131次;中文论文引文库收录191篇、引用459次;并以第一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部委级以上课题22项,其中“八五”、“九五”攻关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重点项目基金2项。王海燕教授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38名,硕士研究生7名,包括分别培养出我国第一名肾脏病内科临床和实验研究博士生,两人均获国家教委1991年2月颁发“我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称号。荣誉成就王海燕教授已先后获国家级、部委级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仅90年代以来就获诸多殊荣,其中包括: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光华科学基金二等奖”。并于2006年4月获得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卓越成就奖”。国际卓越成就奖章(InternationalDistinguishedMedal)”始建于1990年,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KidneyFoundation,NKF)授予那些在肾脏病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每年该奖章的授予是根据获奖人的临床工作、学术地位、科学发现和在诸如NKF等组织中的工作来评定的。1959年,王海燕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前身),1966年,她从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研究生毕业,随后在北医系统工作,是一名地道的北医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把一生都献给了北医。”从医学院毕业至今已经50年,但王海燕说她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三十年。1980年,王海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批派出访问学者到美国UCLA-Harbor医疗中心深造,“在国外的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我就像海绵一样汲取营养,这对我以后的研究非常有帮助。”王海燕说。80年代初,肾脏病学分为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王海燕选择了与临床联系更紧密的病理学研究。回国后,她同病理科一起开展了系膜病变的肾小球疾病研究,进而更新了我国“原发性肾炎”一元论观念。“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导致尿毒症的第一位原因,但既往并不清楚其病因的多样性。我们分析了8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从而显著提高了该类疾病诊断的精确性、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在1986年的伦敦学术会议上首次报告了中国该类疾病构成谱的特点”,王海燕解释道。急性肾衰竭是内科的急危重症,为攻克这个难关,王海燕带领她的团队做了很多努力。她发现我国约半数病人因误诊误、漏诊而丧失了最佳救治时机,据此,她建立了无创检查和肾脏病理相结合的阶梯式诊断模式,指导多数患者及时明确诊断,使得约占我国急性肾衰竭1/3的病人可脱离透析、生存率达90%。该诊断模式阐明了我国急性肾衰竭病因学的异质性,在国内率先诊断并救治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及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总结了其诊断规律与方法,揭示了我国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特点。作为多种肾脏疾病最后的共同通路,肾脏纤维化是研究热点的和难点。王海燕教授在国内创建十余种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了基于病人(血、尿和肾组织)、实验动物模型和细胞的三维研究模式,形成我国肾小球疾病实验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肾脏病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运用不同的病理模型可以把不同的病理说清楚。”王海燕补充道。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王海燕教授进一步深入,发现传统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在功能及形态二方面对肾纤维化的拮抗作用,阐明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证实了此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2009年,王海燕发表了我国肾小球疾病谱二十年来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IgA肾病为高发病因。她指导课题组针对本病进行了与IgA1糖基化异常有关的发病机理、遗传背景及治疗用药的系统研究,仅SCI收录论著已发表11篇,研究结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被国外专家引用。“学术研究得到国际的认可,用我的话说就是‘人家开始带我们玩了’。”王海燕说,“要如何立于国际学术之林?就是要把他们先进的东西学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做出我们的特色来。”王海燕教授在国内的临床医学界及肾脏病界享有很高威望。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内科杂志主编及学科评审组召集人等。她担任国内及港澳20所大学、卫生厅及医院的名誉或客座教授或顾问,并通过多种形式为我国肾脏病专业培养骨干逾千名。她的学术成就始终影响着我国肾脏病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成长,是我国肾脏病领域公认的杰出学科带头人。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颁给王海燕“国际卓越成就奖”时,评委会给予她很高的评价:“我们荣幸地将本奖章授予王海燕教授,因为她对主流以及不同种族和文化人群的肾脏病做出了杰出贡献。她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肾脏病的使者和导师,在她的直接领导和协助下进行了大量世界范围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很好。《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各类医学期刊的全国性期刊出版单位,具有百余年出版历史,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单位”称号,是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截至目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期刊已达144种,在历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我社出版期刊均榜上有名,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