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理事单位

发布时间: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理事单位

冯一星冯一星,1956年1月生,江苏武进人,大学文化,防疫站副站长,副主任医师,南通医学院公卫系兼职讲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学校卫生学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无锡分会理事,无锡市眼镜协会理事、无锡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校医》杂志社特约撰稿人。中文名:冯一星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56年1月职业:防疫站副站长,副主任医师代表作品:《健康教育》(初二册课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性别:男祖籍:江苏武进人物简介研究方向为少儿卫生学、眼镜卫生质量管理、青少年近视眼防治。主要作品主要著作有《健康教育》(初二册课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要论文有《戴镜学生眼屈光状态及影响现状矫正视力因素的初步探讨》(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0年第6期)、《关于当今学校肠道寄生虫病控制对策的商榷》(发表于《中国公共卫生杂志》1992年第2期)、《近视中学生插片验光配镜屈光度修正值制订的初步研究》(发表于《中国学校卫生》1993年第4期)、《近视减镜中学生眼屈光分类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国学校卫生》1995年第3期)、《青少年边缘视力(5.0)眼屈光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国校医》1996年第6期)、《学校课桌椅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初探》(发表于《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第3期)。获得荣誉主持的“近视中学生插片与带光配镜屈光度修正值研究”获1994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10年共撰写的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7篇发表于国家级专业杂志.2篇发表于省级杂志;获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4篇、三等奖3篇、四等奖3篇,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交流,并获奖,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享有一定声誉。1999年获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并荣获中国“九五”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由于在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突出,被评为1994-1995年度市卫生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1995年被南通医学院聘为兼职讲师,被《中国校医》杂志社聘为特约撰稿人。1997年事迹分别被收录《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医学专家》、《世界人物辞海》、《中国人才世纪献辞》。

发表国际学术杂志论文50多篇;国内学术杂志论文近20篇,主译《护理健康促进》(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主编 《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营养膳食干预指导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主编《健康科普讲演教程与实践》,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预防医学》,(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3年回国以来主持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有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大学医学部“985”项目等、在日本及回国后培养博士7名,硕士3名、正在指导的博士与硕士9名。社会兼职有内蒙古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部研究员,苏州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健康教育》及《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等。主要在研项目:1)与中国健康教育所合作研究项目:慢性病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的开发,2008-20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影响的机理研究,2007-2009,项目批准号 3067175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牛奶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2005-2007年; 项目批准号30471448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华西医学杂志理事单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主编:陈谦明 副主编:王松灵 李铁军 边专 田卫东 金岩 蒋欣泉 于海洋 叶玲 Lakshman P. Samaranayake(香港) Jeremy J. Mao(美国)常务副主编:王晴 常务编委:李继遥 袁泉 罗恩 王军 江潞 张平 编委:(按汉语拼音排序)白丁 边专 陈谦明 陈万涛 陈宇 陈治清 程斌 丁寅 董福生 樊明文 樊瑜波 冯海兰 冯希平 高岩 葛立宏 郭伟 胡德渝 胡静 胡勤刚 胡涛 黄洪章 Jeremy J. Mao(美国) 蒋欣泉 焦锡葳 金岩 Kawazoe Takayoshi(日本) Lakshman P. Samaranayake(香港) 李秉琦 李成章 李继遥 李江 李金荣 李铁军李伟 李志安 栗震亚 梁景平 林红 林久祥 林野 林云锋 凌均棨 刘洪臣 刘磊刘少华 刘天佳 刘正 龙星 卢利 栾文民 罗宗莲 马卫东 马绪臣 马轩祥Michel Goldberg(法国) 牛玉梅 牛忠英 潘亚萍 平飞云 邱蔚六 Richard Darveau(美国)沈刚 史俊南 束蓉 宋宇峰 孙宏晨 孙皎 孙正 谭颖徽 唐国瑶 唐瞻贵 田卫东王邦康 王大章 王翰章 王慧明 王建国 王林 王美青 王勤涛 王晴 王松灵 王小竞王兴 王贻宁 王佐林 温玉明 吴补领 吴兰雁 吴亚菲 肖丽英 徐宝华 徐礼鲜 薛淼杨四维 叶玲 于海洋 余占海 俞光岩 俞立英 岳松龄 张东升 张富强 张连云 张兴栋张震康 张志光 张志勇 张志愿 张祖燕 章锦才 章燕珍 赵继志 赵今 赵信义 赵铱民赵志河 郑立舸 周红梅 周健 周诺 周学东 周彦恒 周曾同 朱洪水 朱也森 邹静是不是这个?

华西协合大学 1905年,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成都。随即在城南购置土地,建筑校舍。这里土地平旷,北傍锦江,风景清雅,由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兴建,便有了华西坝的称谓。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初设文理教育三科。Joseph Beech(美)出任校长。Beech在四川省当局和国民政府募得大洋万元(袁世凯捐资4000大洋),建校后在各方共募得资金400多万美元。学校采用当时牛津和多伦多大学的办学模式,目标是建成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华西协合大学的教师大多来自英国剑桥、牛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哈佛、耶鲁等院校,如莫尔思、林则、唐茂森、米玉士、吉士道、安德生、苏道璞、刘延龄等。学校也聘请前清优贡、举人、进士、翰林等作为国学教员,如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医牙学院,大学管理以协合为原则,管理体制仿牛津、剑桥,课程设置按哈佛体系。1912年 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分别举办了华大学舍建筑设计大赛,英国建筑大师弗烈特·荣杜易设计了现属于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华西坝建筑群。1914年 开设医科,(美)出任首任院长。将仁济、存仁医院作为教学医院。1917年 在Ashely Woodward Lindsay(加)主导下开设牙科系,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口腔病院、医牙研究室、口腔病研究室、《华大牙医学杂志》,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1920年 开始向少数优秀毕业生同时授予华西协合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4年 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西部实现了男女合校。1927年,医牙合并为八年制医牙学院。 华西协合大学早期科系表科系学制简况文科 哲学,教育,英文,西洋史学,综合文科 预科三年正科三年 1910年创办1918年调整为语言文学组(国学系,法文系,英文系)社会经济历史组(历史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哲学心理学宗教学伦理学组(哲学系) 理科 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 预科三年正科三年 1910年创办数学系后改数学及天文文学系,增设天(自)然科学系 道科 1913年创办 教育科 数学,理化,生物国文,外文,社科 学制不等 1918年独立创办 医科 正科六年 1914年创办 牙科 正科六年1920年改为七年 1917年创办 附设单位 华西协合中学校华西协合师范学校 华西协合神道学校夏令学校 高崎初级中学,弟维小学校,成都仁济男医院,仁济女医院,仁济牙症医院,存仁医院 私立华西协和大学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爱国主义运动高涨,反帝爱国斗争中华大师生发出收回教育权的呼声,并得到整个教育界人士的呼应和支持。1926年,万县九五惨案发生后,华大学生组成爱国学生退学团,发动爱潮,华大被迫停课。1930年,毕启校长在华西协合大学面临被强制关门的处境下,努力说服托事部同意向中国政府立案,中国人张凌高被推举为校长。1932年 开设药学系。1933年9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指令: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应准予立案“,华大获得国民政府批准的正式办学资格,学校教育主权归属中国人掌握,张凌高任校长。设文,理,医牙三学院,成为医牙为主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大学。1934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正式接受华西协合大学为兄弟学校,授予医牙学院毕业生医学博士学位和牙学博士学位,授文学院和理学院毕业生文学士和理学士学位。1936年 开设公共卫生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难之时,为使友校不致停办,学子不致辍学,华大敞开心扉迎接友校和逃难的师生。同属教会学堂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五所大学在华西坝汇集后,在国难当头的环境中,将华西协合大学的校舍和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此时的华西坝,校园清旷,草色如茵,专家学者荟萃一地,盛极一时,成为大后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同时,五大学的师生们怀着满腔热血和爱国精神,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之中。1938年,组建“华大·中大·齐大联合医院”,抗战胜利后联合医院摘牌。1942年,华大文学院院长罗忠恕在牛津大学提出一份中英文化合作计划,剑桥牛津相继成立中英文化交流委员会,东西文化学社在华西坝成立,一场对20世纪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由此发端。李约瑟,海明威,林语堂等人纷纷前来华西坝讲学交流,爱因斯坦,罗素等人纷纷致函表达沟通中西的愿望。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北平和华东迁来华西坝的各大学陆续迁回,五大学联办落下帷幕。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新办和恢复了有关专业,成立了自然博物馆、大学医院,探索了医、教结合及文、理、医、牙医学相互渗透等问题,在调整中开始了新的征程。1949年 解放前夕,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已是1所包括文、理、 医、牙4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设有26个系和2个专修科,7 所附属医院。其中创刊于1946年的《华大牙医学杂志》已发展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大学 1951年10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收回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学校更名为华西大学,刘承钊出任校长。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在知识分子中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经过院系调整,实现了从私立综合性大学到社会主义新型多科性医科大学的转变。1952年 学校文理哲学院,社会学系民族学划归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藏品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划归四川大学;工学院划归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农学院划归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系划归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医学院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药学专业,浙江医学院(现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卫生专业及1946年华西教授支援创建的重庆大学医学类专业调入。学校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设医学、口腔、卫生、药学4 个系和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1978年 恢复招收研究生,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院校。 华西医科大学 1985年,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1996年,通过211工程项目验收1998年,成为首批4所211工程医学类院校之一。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2000年9月,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址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2010年9月30日,举办四川大学华西医学百年暨合校十年庆典。2010年,成为首批10所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部,中心)之一。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安徽医学 安徽医药 包头医学 北京医学 重庆医学 广东医学 广西医学 广州医药 贵州医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哈尔滨医药 海南医学 航空航天医药 河北医学 河南医学研究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药科学 华北国防医药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夏医学 华中医学杂志 淮海医药 吉林医学 江苏医药 江西医药 交通医学 辽宁医学杂志 旅行医学科学 内蒙古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 齐鲁药事 齐鲁医学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 青海医药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人民军医 山东医药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陕西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 生理学报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药杂志 首都医药 四川医学 天津医药 微创医学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 西藏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 西南军医 现代临床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医学 现代医药卫生 新疆医学 新医学 亚太传统医药 医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信息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与教育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哲学 医学综述 医药论坛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右江医学 云南医药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医学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数字医学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 中国医刊 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 中国医疗前沿(下半月)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药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杂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出版单位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经验总结。3.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4.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5.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二、对文稿的要求1.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无误,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2.篇幅:论著以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方法学介绍等以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以不超过1500字为宜。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方法与结果部分应给出主要数据。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 WU Jian-ping, QIN Jiong, LIU Q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7.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8.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9.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10.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应为斜体V。11.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要写成(±)%,± mg/L要写成(±) 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 1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汉字全称,再在其后的括号内写出汉字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14.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主要者为限,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已成为“学术严谨、栏目多样、编辑规范、坚持学术和编辑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11月获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2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中国期刊方阵”,为双效期刊,2006—2009年本刊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精品科技期刊(C类)”,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医学期刊常规来说只分为 SCI 核心期刊 和普通期刊但是有一些省份会自己把期刊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比如浙江省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还有河南、陕西、四川 等地也把期刊分为A类B类或者一类二类也有的是一类为中文核心或者中华牌,二类为科技核心

医学期刊常规来说只分为 SCI 核心期刊 和普通期刊。但是有一些省份会自己把期刊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比如浙江省,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原18号。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职称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等。即 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还有河南、陕西、四川 等地也把期刊分为A类B类或者一类二类,也有的是一类为中文核心或者中华牌,二类为科技核心

中华医学杂志是事业单位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杂志。本刊重点报道我国医学各学科最新进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各科诊疗经验,是我国医学交流的重要窗口,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等。目前该刊被国内外10个重要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系统和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唯一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全球发行,作为医学会会刊和全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换项目。 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编: ISSN:0366-6999 CN:11-2154/R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政编码:100710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医生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中华医学会是半民间团体半事业单位性质的单位。

中华医学会是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职务上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

但是他兼职在卫生部,所以属于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团体,山西省分会也是这个性质。

中华医学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发展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开展科普活动、发展网络媒体和开辟医生论坛等形式,传播并普及医学科学知识;通过组织医学科学技术评宙和重大临床专顶等工作,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通过学术培训,远程授课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通过组织双边互访和学术论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国际多边或双边医学交流。

中华医学会拥有近70万名会员、 89个专科分会、478个专业学组。

是一个医学专业横向交流的非政府组织。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出版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名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快捷分类: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出版地区:辽宁国际刊号:1001-0580国内刊号:21-1234/R创刊时间:1985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9-12个月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中国食品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北京市食品科学研究所快捷分类:工业一般服务业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1000-1085国内刊号:11-1498/TS创刊时间:1978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工程科技I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快捷分类: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0253-9624国内刊号:11-2150/R创刊时间:1953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整体看,最后一个好,我也不是专业人士只能看表面的,我发期刊杂志都是在杂志之家,发表老师知道给我说哪个好,自己的文章中哪个容易!你也可以问一下!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可以撤稿的。《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期刊,作者在收到回执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可自行处理,若欲投他刊,应先与本刊联系,退修稿逾期不回按自动撤稿处理,也可以主动撤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