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龋齿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龋齿病的论文

摘 要:儿童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介绍了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0-01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龋齿,并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等问题。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预防和早期治疗龋齿成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国内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但3岁以内幼儿发病情况少有报道。因此,以下通过描述学龄期儿童龋齿的防治,来增强人们的意识,减少儿童龋齿的患病率。 1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 细菌在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致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能产酸,但唾液含有多量免疫球蛋白,能杀灭产酸菌,保护牙齿。唾液分泌不足,牙齿表面的菌斑大量产酸,造成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酸奶等有损害牙釉齿,容易滞留在牙的表面、窝沟和牙缝隙,为细菌繁殖、产酸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软,像各种膨化食品、面包、蛋糕等,几乎不用咀嚼就能下咽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两岁多还没有真正学会咀嚼,这就使颌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和锻炼,这对孩子的牙齿生长是十分不利的[3]稍硬的固体食物能锻炼学龄前儿童乳牙的咀嚼,使牙齿坚固,也能起预防龋齿的作用。比如食用湖州的烟熏豆,一可以锻炼咀嚼,二可以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 家长的文化水平 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能更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对儿童龋病更为重视,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4]。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更好地使学龄期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的知识。 家庭经济状况 经济收入偏低的家庭,由于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对孩子的口腔护理差,导致这类家庭的儿童乳牙龋明显多于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儿童。 2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 家庭 控制饮食中的糖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些瓜果蔬菜,牛奶、蛋类、肉类等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并在日常膳食中要限制蔗糖的摄入量,少食或不食容易坏牙的食物,尤其是稠粘的糖食,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养成刷牙的习惯 家长指导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并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早晚刷牙,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刷牙后要漱口。切勿横刷牙齿,否则不仅不能清除食物残渣,久之会损伤牙龈。 使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 儿童需使用软毛有弹性、刷头小而薄、刷柄宽而长的儿童保健牙刷。牙刷洗刷干净,刷头向上放入杯中,置通风处干燥,且勿用热水烫洗。每2个月换1把新牙刷。氟能增强牙齿表面矿化程度,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和减少乳牙龋齿病的发生,但是含氟牙膏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 锻炼牙齿 每天坚持按摩牙龈,每天三次,以便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抵抗力。唾液可以看作是护齿卫士,咀嚼和适量喝水都能刺激分泌唾液,保护牙齿。 定期检查 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还可以尽早干预。 及时治疗 龋齿后需及时就诊、治疗和定时复查,以防龋齿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烂牙越厉害,今后做根管治疗的几率就越大,费用也更贵。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还会累及咀嚼功能及恒牙,从而带来消化吸收和面部美观等诸多问题,对恒牙的萌出时间、排列及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学校 加强锻炼 鼓励学龄前儿童参加室外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维持体内正常微量元素,如通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个体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以维持个体体内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减少龋齿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力。 保持口腔清洁 午休前,幼儿园老师指导监督学龄前儿童集体漱口。因为午休时间较长,唾液分泌减少,增加龋齿的发生概率。 加强教育 幼儿园教师通过图片、卡通画、画报等形式在幼儿园进行口腔基本知识宣教。 提高素养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力度。 定期体检 幼儿园管理者把口腔检查加入体检的项目,以便能够及早的发现龋齿病,及时治疗。 开展爱牙日活动 每年的9月20号为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爱牙日,组织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强化儿童与家长的爱牙意识。 社区 早期预防 (1)加强对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其督促或帮助孩子早晚刷牙,限制吃甜食,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开展口腔保健的讲座,向儿童及家长示范如何刷牙,使学龄前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3)在社区档案登记龋齿患儿的信息,以便定期随访,不断更新档案信息;(4)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社区儿童保健范畴,定期为儿童进行龋齿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及时治疗 发现龋齿患儿及时就医。对严重龋病患都辅以药物治疗,并向患儿家属解释使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 总之,龋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预防,社区应加大对家长进行有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齿的患病率,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川碧,陈海琼,刑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2] 钱萍.儿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39~240. [3] 日易.儿童防龋三步曲[J].健康生活,2005(9). [4] 夏红玲,洪银慧,孙会,等.儿童龋齿的病因和预防[J].中国校医,2011,25(8).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龋齿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生龋齿状况的调查报告 这次我是在实习镇里的一个附属农村小学实习的,名叫银城小学。这个学校里共有小学共有六个年级,共十个班,加上附属幼儿园的两个班大约有五百多个学生。在实习的第三个星期,全镇组织所有小学生进行龋齿检查的规定(自愿原则)。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有利于小学生重视对牙齿的保护。而且通过统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龋齿,只是程度不同。

我所带的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67人参加这个检查的就有40多人,这只是预报名,实际参加的有五十人;另一个我所我所带的三年级一班,共有64人报名人数也有50人。这就说明小学生存在龋齿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课下和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到,有龋齿的学生都有爱吃甜食的习惯,而且有超过40%的学生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30%的学生只是偶尔刷牙;25%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会在晚上睡觉前刷牙;只有5%的学生会自觉早上晚上刷牙睡觉。

从这些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爱吃甜食和养成刷牙的习惯对龋齿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加强教育与监督,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牙齿的措施等;家长提醒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护牙习惯。以便更好地保护牙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就是我对于小学生龋齿的调查及我的一些建议。

结果 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 前言

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调查方法和内容: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20xx年11月9号至11号)中将

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

结果1:

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

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饮食行为: 60人()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252人()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98人()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334名()儿童在4岁前(包括4岁)开始刷牙,76名()儿童在5~6岁时开始刷牙。169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经常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178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偶尔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53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不会提醒。

口腔健康知识:296名()小学生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

结果2:

刷牙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刷牙与患龋率有着重要关系。

龋齿(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指牙齿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当食物残留在牙面或牙缝隙中,经过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酸,牙齿的表层因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以致缺损而形成龋洞,或因牙表层中含氟量。低而发生龋齿。它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冠心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患了龋齿,在吃食物时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同时会影响食欲和食物消化,还会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因此,预防龋齿非常重要。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细菌、宿主和饮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致病。

(1)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另有嗜乳酸杆菌、产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往往引起龋齿发生。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龋病发病率增高。

(3)宿主牙齿和唾液因素: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含氟量低易患龋齿;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阻生等容易滞留食物,引起细菌生长繁殖也是龋齿发生的条件;唾液缺少,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性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幼幼小学的学生龋齿患病率为,患病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长沙属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优越,食物结构精细化、高糖化,降低了食物咀嚼时对牙齿的清洁作用,为口腔致病菌提供了条件,龋病发病率较高。结果显示,小学生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龋齿患病率明显降低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低年段小学生处于乳恒牙交替期、乳龋仍然很多;其次低年段小学生缺乏口腔卫生知识,难于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第三,低年段小学生更喜欢吃零食、且偏食也更为严重。

龋病最好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临床上根据龋病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浅龋的龋坏部位只位于牙齿的表层,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深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因此我们应根据龋齿形成的特点和好发部位,大力对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自觉主动的参与防龋工作,同时敦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保健牙刷,坚持每天刷牙,并注意平衡营养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尽量做到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具体方法建议如下:学校应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卫生防病、爱眼护牙等方面知识,同时安排必要的卫生、健康教育课使孩子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从而达到自身主动性预防。在这期间,家长应多注意督促孩子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好些都有小黑牙。大人说是龋齿。什么是龋齿呢?龋齿是怎么形成的?都有哪些危害?该怎么预防?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网络调查。

2、查阅健康书籍报刊

3、与大人交流。

三、结论

1、龋齿的形成:龋齿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菌斑侵蚀作用和牙齿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

2、龋齿的危害:龋齿的病变,是由浅到深,由小到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逐渐发展加重的。人们常说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就是对牙髓炎症状的典型描述。

3、乳牙龋齿对儿童的影响:首先对乳牙本身带来危害,直接造成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最终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对恒牙也有危害,它能殃及以后生出的恒牙,使继承的恒牙或相邻的恒牙也易患龋齿,继发尖周炎可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牙体缺损或早失,易致乳牙列变短,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

4、龋齿的预防: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控制蔗糖食入量;从2岁开始养成孩子进食后漱口的习惯;让孩子学会刷牙,最好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帮助牙齿利用唾液中的矿物质,在受到细菌侵蚀后对自身进行修补,帮助坚固牙齿,预防蛀牙。刷牙时要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包括唇面、舌面、咬颌面,时间为3分钟。如果孩子患了龋齿,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 龋齿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一份用于了解你们的牙齿现状,有助于你们预防龋齿的问卷.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如实填写每一个问题,谢谢参与! 性别:_ 年龄:_

1、 你的牙齿中是否有龋齿? A、没有 B、有

2、你的牙齿中有_颗是龋齿?(第一个问题选A的同学可不用回答此题)

3、睡前你会吃零食吗?

A、不会B、偶尔 C、经常 4、你从_岁开始刷牙? 5、你一天会刷几次牙?

A、0次 B、1次 (早上或晚上) C、2次(早晚都刷牙) 6、上学以来有没有坚持每天都刷牙? A、有B、没有 7、你的父母会提醒你每天刷牙吗?

A、不会 B、偶尔 C、 经常 8、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吗?

A、接受过B、没有再次感谢你们的参与,祝你们健康快乐每一天!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作为家长是否关注过孩子的牙齿?你知道龋齿与补钙的关系吗?最近,有媒体发布了一份有关我国婴幼儿龋齿的调查报告。

此次婴幼儿龋齿调查的结果显示:38%的父母表示自己大意了,没有关注过孩子的牙齿健康;过半数的年轻父母认为补钙与预防龋齿有关。预防龋齿方面,除了用餐后让宝宝刷牙漱口、减少吃零食外,近半数人认为应注意婴幼儿补钙。而在选择手段方面,65%的父母选择了补钙产品。

有关龋齿和补钙之间的关联,科学上也证实的确如此。医学专家指出:给孩子补充足够的钙质既有助于骨骼发育,又能坚固牙齿、防止牙齿感染和龋齿的发生。补钙的同时最好再添加适量维生素D,能让钙更多地聚积到牙齿里,让牙齿洁白又健康。

一般3岁之前的宝宝的牙齿从萌出到每一厘米的成长,从骨骼、内脏的发育到大脑的健康都离不开钙的支持。按早宝宝的体重比例计算,对钙的需求量是成人的2-4倍。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宝宝来说,需要补充足量的钙以保证其快速的成长。如果补钙不足,不仅是有龋齿,还会错过最佳生长期、影响将来的成长。对于补钙时间,专家指出:牙齿的发育要经过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三个阶段。全部乳牙硬组织形成是在胎儿期开始,最晚的在出生一年内完成。恒牙除了六龄齿在新生儿有小部分牙尖钙化外,其余的都在婴儿出生后开始钙化。到七八岁,除第三恒磨牙外所有恒牙牙冠的釉质已钙化完成。因此牙齿在萌出前釉质的钙化就已经完成。而且其钙化是从外到内,三岁之前恒牙表面的釉质就已经钙化完成。所以牙齿萌出后再补钙对已萌出的牙作用甚微,对正处于釉质钙化期的牙胚可产生作用。也就是说要想让孩子的牙齿发育良好,从孕期开始到孩子三岁前的补钙对牙齿尤为重要。

在此次的调查问卷报告中,年轻父母们选择补钙制剂时有90%在实际过程中会选择淡奶口味。对于市面上很多甜味、酸味的钙剂,多数妈妈表示很担心是否含有添加剂。69%的父母选择补钙时,很在意是否适合宝宝吸收,41%的人认为5ml即可冲调的最好,水少吸收效果一定好。0-3岁宝宝味蕾很敏感,太甜、太酸的钙会影响宝宝味蕾发育,引起婴儿偏好甜食和饮料,影响宝宝正常喝奶、水,还容易导致龋齿。所以一定要选择淡奶味或接近母乳的。这样不仅保护了婴儿快速发育的味蕾,也避免了对宝宝牙齿的伤害,补钙的同时也保护了牙齿。

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可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不太科学的选择将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们平时赢多多注意些相关的知识,一面错过给孩子注入营养的最佳时期。

口腔医疗毕业论文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如果得了口腔溃疡,那么多的美食冷饮,我们就只有望梅止渴的份了,下面我整理的口腔医疗毕业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以口腔医疗服务客体、义齿加工企业、兄弟院校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围绕口腔医疗市场需求、义齿加工企业岗位需求及职业素质要求、同类职业院校办学现状和专业建设经验开展调研,以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为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素质培养;专业建设

一、调研目的

随着口腔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对口腔医学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获取口腔医疗市场需求分析、义齿加工企业岗位需求及职业素质要求分析、同类职业院校办学现状和促进专业建设经验交流,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拟定具体调研问题。调研过程中以上述问题为调研的基本诉求点,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走访等方式,结合调研对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推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本次针对口腔医疗市场需求选取苏州市中老年居民共发放713份问卷,有效回收621份,有效回收率87.10%;针对义齿加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调查采用走访、座谈的形式,共进行16次调查,调查单位19家,其中上海8家、南京7家、苏州2家、无锡1家、常州1家;兄弟院校调查选取了华东地区拥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职院校,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

2.调研的内容和方法

苏州市中老年人口腔修复状况的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苏州市区3个区,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表格,设计针对性调查表,进入社区进行老年人义齿修复需求的调研。检查并记录了每位受检者的牙齿缺失和修复情况,不记录第三磨牙。同时记录调查人群的义齿修复情况,以及义齿修复的类型等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行业企业的调查,走访了上海精瓷义齿制作有限公司、南京时代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调研,了解行业单位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调研结束后,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对口腔医疗市场的需求、行业前景、就业单位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

三、调研信息整理与分析

1.口腔医疗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在621例受检者中,牙列完整且无需修复例数58(9.34%)例,有口腔修复需求的患者高达90.66%(563人)。牙列缺损率78.58%。其中有327例进行了义齿修复,义齿修复率仅为58.08%。已修复、部分修复和未修复的例数分别188例、139例和24.69例,其比率分别为33.39%、24.69%和41.92%。本调查显示,苏州市中老年人牙列完整率21.41%,且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程睿波刘振兴等的报道。有口腔修复需求的患者高达90.66%,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在中老年人群中需要佩戴义齿比例(89.4%)。可能与地方饮食偏甜,龋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关。苏州市中老年人的义齿修复率58.08%,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65~74岁42.6%的修复率,也高于与程睿波等的报道。可能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及居民较好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关。但仍存在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未能进行及时的义齿修复治疗。

2.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从调研的义齿加工企业获悉,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于20-35年龄层中,现有从业人员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资格的占17.9%,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培训及中专学历以下的从业人员约占53%左右。同时从业人员又有另外一个特点就这样人员流动相对较大,都在1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50%,主要这样目前国家尚没有相关的准入门槛。据专业人士分析,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1:2才能保证修复体质量。目前行业由劳动密集型正向高层次技术型转变,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口腔工艺技术人员还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需求量大,收入水平也较高。加之人员流动性较高,相关企业其每年都需补充大量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3.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调研发现,企业普遍认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员不但要有牢固的口腔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材料性能、设971备使用等基础知识,还要有熟练掌握义齿的制作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和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好义齿制作的每个环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口腔技师。对于目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3家单位认为良好;13家认为基本达标加以强化训练尚可满足企业需求;2家认为一般,毕业后动手能力尚无法很快满足岗位需求;1家认为较差。说明在用人企业看来,当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较为薄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推进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招录人才学习成绩不再这样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企业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责任心、道德诚信的要求。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除了专业素质要求外,还需要有责任心、团队精神、道德诚信、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其中10家单位最为看重的这样责任心,占53%;4家认为这样道德诚信,占21%,其次这样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

4.同类院校专业教育分析

通过调研反映出各大院校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首先就这样专业技能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有差距,教学与生产实际有一定脱节,其主要原因这样院校单一主体办学,行业信息了解不及时,师资队伍与行业一线的脱节,导致实训教学落后与行业发展。各院校针对该问题做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提升专业教育的水平。10家兄弟院校都与优质的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其中3家引企入校开办了“校中厂”,8家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教学,2家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9家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员互聘、专业建设以及教科研工作合作。其次这样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能力相对薄弱。兄弟院校普遍认为现代企业用人越来越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而这块短板也这样目前学校教育较薄弱的部分,某种素质的培养很难通过一门课程来进行培养。各学校都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做了一定的探索,8家已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3家加强了医学人文课程建设,10家都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四、结论与建议

1.口腔医学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根据调研得知,苏州市中老年人有口腔修复需求的患者高达90.66%,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在中老年人群中需要佩戴义齿比例也有89.4%。然而实际的义齿修复率仅有60%不到,仍存在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未能进行及时的义齿修复治疗。加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口腔修复医疗市场的需求越来约大,催生了大量义齿生产企业以及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随着口腔工艺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设备的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研究面临一体化,使得行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的人员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性技能人才这样深受企业欢迎,人才需求很大。

2.应尽快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这样将理论教学和实训结合成一体,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它的核心特征这样“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创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对生产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受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有利于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有效应用。

3.校企合作办学,职业技能教育紧跟行业发展

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办学,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4.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可度。大学阶段这样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认同度,高校和企业都必须肩负起责任来。高校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把该行业的广阔前景告知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认同感不断提升。学校应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培养脚踏实地及循序渐进的工作精神、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及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在校期间,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理智、现实、平和的心态走向工作岗位。毕业前,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思想的热点组织一系列的讲座和报告会,邀请用人单位和成功就业的校友来校交流,从宏观和个人的角度促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情感—岗位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观。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实习期来锻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学校要依照企业的要求制订实习规章,使学生感到工作和实习没什么区别,尽快帮助学生熟悉所从事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职责。

参考文献:

[1]程睿波,张颖,陶薇.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6):576-579.

[2]刘振兴,吕佳,曹建波.胶东农村中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初步调查.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03):181.

[3]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

地方病龋齿的论文

大家好,这里是发现了最新新闻后突然嚣张的深空小编。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日常生活里,牙疼实在是件“要命”的小事。可你知道嘛,不只是现代人,10万年前的古人同样也会为龋病所苦。不要小瞧这一颗颗曾深埋地下、穿越千年的龋齿,在考古学家眼里,它们可都是能见微知著的宝贝。近日,一篇以古人龋病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人群龋病与生业模式初探》刊发在《农业考古》上。古代人骨标本患龋情况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多个遗址发现古人虫牙龋病,俗称虫牙,是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及其团队研究发现,早在距今10万年前的广西崇左智人洞Ⅱ号颅骨化石上就有龋齿的存在。此外,在距今约9000—7500年的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距今约5000—4000年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人骨遗存中,考古学家也都发现了龋病现象的存在。古人是如何患上龋病的?长期从事古代人骨研究及古病理学研究的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朱泓介绍,远古时期,人们没有牙齿保健意识,也不太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坚持刷牙。古代人口腔中食物残渣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诱发龋病的关键因素。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们广泛存在于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渣会残留在牙齿表面或齿缝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对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人类牙齿形成腐蚀。在酸性物质的长期腐蚀下,原本光滑的牙齿表面就会因脱钙而出现凹坑进而形成龋洞。考古发掘中看似微小的龋齿,是如何被考古学家注意到的?牙齿是生物体中最坚硬的组织,因此,它在遗存中最容易被保存下来。一旦被龋蚀,牙齿上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朱泓介绍,对考古现场发现的牙齿状况和数量展开分析,可以对该遗址上出现过的古人群的龋病等齿科疾病进行统计。现代流行病学常用患龋率来对现代人龋病情况进行统计。而由于发掘出土的人骨标本的颌骨常常破损,特别是墓葬中散落的牙齿有时很难准确复位到齿槽内,因此研究人员通常根据龋齿数占观察总齿数的百分比来了解古人群龋病情况。古农耕人更容易患龋病那么,了解古人群的龋病情况有什么用呢?“正如前面所讲到的,龋病的出现,和食物的摄取密切相关,而食物摄取又与人类生存环境、生存模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朱泓介绍,透过古人群龋病现象,可以对他们的食物来源和谋生的方式有进一步的认知。比如,他们是以吃植物性食物为主,还是以吃动物性食物为主,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还是以狩猎、畜牧为主。古病理学研究表明,患龋率的高低与人类食物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多寡息息相关,而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差异则是不同经济类型人群饮食差异的直接反映。“国内外相关考古学者运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了龋病发病率的升高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的出现以及人类食物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增加息息相关。”《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人群龋病与生业模式初探》作者、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员张旭说。20世纪80年代,在对日本地区发掘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龋患情况调查与研究后,牙齿人类学家Turner曾指出,凭借渔猎—采集度日的绳纹时代先民在患龋率方面要低于依靠农业耕种为生的弥生时代居民,而从事混合经济模式的古代人群患龋率则介于二者之间。对我国北方部分古代人群患龋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副教授何嘉宁曾撰文指出,我国北方古代人群患龋率变异范围相当大,由于农业经济模式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被当作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农业经济模式下的人群龋病发生率最高;畜牧经济模式下的食物结构中则以肉类食物为主,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摄入不及农耕人群,因此在游牧人群中,龋病发生率偏低。食物日益精细使龋病发生率递增透过一颗颗古人留下的虫牙,考古学家试图更为精细地勾勒和还原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此前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对某个遗址出土的人骨遗存进行统计报告,而张旭所做的这项研究,不仅涉及他重点关注的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遗址,同时还结合其他遗址材料,进行了相对系统宏观的研究。”朱泓指出。通过细致梳理,张旭发现,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古代人群的龋病发生率,自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一点符合目前学界关于“龋病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农业出现相关”的推论。从更大时空尺度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由不同经济模式主导下的各古代人群在龋病方面表现各异。张旭具体分析道,原始农业时期,虽然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因处于较原始的阶段,狩猎采集等其他经济仍占有一定比重。碳水化合物摄入有限,龋病发生率相对偏低;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农作物的生产及加工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食物变得越来越精细,龋病发生率也随之递增。“客观上,随着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食物的精细加工成为可能。而同样都是吃一定重量的植物性食物,如果加工更细致,由于去掉了表皮,吃到的淀粉会更多,同时细小颗粒也更多,更容易粘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进而更容易出现龋病。”朱泓分析道。延伸阅读万年前古人就会做牙科“手术”去看牙医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是现代人的专属。然而考古学证据显示,我们的远古祖先可能早在1万多年前便已开始接受牙科治疗了。考古学家们在一枚距今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上发现了由燧石工具切割留下的痕迹。他们相信这表明当时这名古人正试图将龋齿的一小块区域去除,以减轻牙痛的困扰。“基本上来说,这块被感染的牙组织是被人使用某种很小的尖锐石器工具小心地从牙齿内部抠除的。”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史蒂芬诺·本纳兹博士表示,“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龋病的有害影响,以及使用侵入性手段进行干预。”这样的牙科“手术”可能是由患者本人进行的,也有可能是由另外的人进行的。如果是后者,那他就是一名旧石器时代的牙科医生。考古学家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进行这样的操作会非常疼痛,因而很有可能是由其他人进行“手术”操作的。另外,考古学家还注意到,龋齿蛀洞周围的牙釉质经过了磨损,显示在这次“手术”之后,这名患者又存活了非常久的时间才去世。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这项发现说明,之前发现的一些人类早期牙科医学技巧,如在古罗马、古希腊以及古埃及存在的,使用钻头处理龋齿蛀洞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从旧石器时代这种更加原始的龋齿处理做法逐渐演变过来的。欲要知晓更多《古人的虫牙会“说话” 它们泄露了这些秘密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碳酸类饮料的酸性度虽然极弱,但在长期饮用,摄入量多且频率高又不注意防护的情况下,也会造成累积性的侵蚀作用,特别是儿童期乳牙及恒牙钙化程度较低,很容易患上这类病症;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糖分,糖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又产生酸性物质,使龋齿发生或者加速。酸蚀症的临床表现往往最初正是牙齿硬组织无明显实质缺失,仅有感觉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长期往后逐渐产生牙体实质缺损。研究人员为证明碳酸饮料对牙齿的侵蚀曾做过以下两个试验。试验一:对年龄介于14岁至19岁的青少年做关于果汁,运动饮料和甜味碳酸饮料以及其他食品摄入量的问卷调查,并请来牙科医生判断了这些青少年牙齿的侵蚀磨耗情况。试验结果:少年中牙齿被侵蚀的概率高达%,其中牙齿侵蚀程度最大的正属于碳酸饮料组。要知道,牙齿侵蚀度通常被认为是降低一个人的牙齿白度以及健康度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实验二:将牙齿浸泡于不同饮料中两周时间,研究其不同侵蚀程度。试验结果:普通含糖汽水与不含糖汽水对牙齿腐蚀程度并无太大差别。试验中浸泡于可口可乐组中的牙齿,牙釉质以;的程度溶解,而浸泡在健怡可乐中的牙齿甚至比可口可乐在相同的时间内溶解得更多,3mg/cm?2;。浸泡在橙汁中的牙齿牙釉质硬度下降了84%,并显着提高了其粗糙度;浸泡在柠檬和青柠汁中的牙齿侵蚀几乎是电池酸液的程度了。不过,并不是所有饮料对牙齿的“友善度”都如此。在大部分日常饮料中,矿泉水和啤酒对牙齿的影响最小,其次是红茶和咖啡,浸泡在这些饮料中牙齿侵蚀度均低于;。我个人也认为是碳酸饮料,所以发了这个资料给你,希望有帮助。

那你可以去找一些医学类的期刊呗,像免费下载的有(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中医学)等等这样的吧,多找些这样的资料参考参考吧

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口腔健康状况而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1 个人因素: 个体因素 个人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个人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均影响到个人的口腔保健行为。由于受经济条件、文化、教育和卫生条件的影响,城市人群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使用氟化物预防龋齿的措施和清洁牙齿等的口腔预防保健行为、正确刷牙方法的掌握率、定期更换牙刷率、早晚刷牙率和含氟牙膏使用率均高于农村。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口腔保健行为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如选用牙线、保健牙刷、可选择的口腔诊所、可选择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及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其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个体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例如社交活动较多的人,其刷牙频率、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的频率以及牙科就诊的频率都明显较高。女性的口腔卫生行为明显优于男性,其改善口腔健康的愿望、刷牙率和牙科就诊率都明显高于男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重视个人形象的人就特别关注自身口腔的健康,会自觉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措施。另一方面,口腔健康状况越好的人对口腔健康越关注,对口腔保健知识了解得越多其健康行为也就越好。相反,对预防牙科疾病持消极态度的人对于预防疾病的常识和疾病产生的后果都知之甚少,也就很少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和口腔健康行为。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态度决定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状况又反过来影响口腔健康的态度。 牙科畏惧症: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引起恐惧的原因除了牙科治疗本身外,也包括患者对牙科治疗以外因素的畏惧,例如害怕在治疗过程中传染乙肝或艾滋病等其他疾病。牙科畏惧症是影响人群牙科就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Pohjola等的调查表明,不规则牙科就诊里的患者约有41%是由牙科畏惧引起的;同时,不规则就诊的人群较规则就诊的人群更畏惧口腔医生。由于对牙科诊疗过程不了解或在以往治疗过程中有不愉快的经历都会导致患者产生牙科畏惧症。牙科畏惧症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口腔健康行为较差和有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更惧怕到口腔科就诊,因为这类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较差,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而抗拒到口腔科就诊。而对口腔健康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较为重视的人群和个别从小就定期口腔检查的人群,即使自身有严重的牙科畏惧症也会坚持定期口腔检查。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也会影响患者到口腔科就诊,学历较低和从未看过口腔医生的人其牙科畏惧指数则较高。但也有研究表明,高等学历的人群较中等学历的人群更畏惧到口腔科就诊。Meng等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健康因素的影响后,牙科畏惧症可以独立地对口腔设施的利用行为起负作用,同时这种对于口腔科就诊的畏惧会导致在制订诊疗计划时医患之间沟通困难,从而导致治疗难以实施。此外,牙科畏惧症会直接影响患者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对于口腔健康较差的人则会导致口腔疾病的恶化,这种恶化又会导致个体拒绝到口腔科就诊,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8岁儿童的牙科畏惧症较其他年龄的儿童更为严重,但这一时期正是对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期,也是乳牙和年轻恒牙最易患龋的时期。该年龄段的儿童对于口腔科就诊的畏惧直接影响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的实施,同时也会延误乳牙和年轻恒牙龋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2 家庭和学校的因素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家长在预防子女的口腔疾病和进行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越多,其子女的口腔科就诊率、刷牙频率和含氟牙膏的使用率越高,窝沟封闭和使用氟化物等预防保健措施的比例也就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越好,其子女的就诊率、使用牙线的频率和龋齿充填率也就越高。由于儿童时期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均较强,所以具有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相反,如果父母的口腔健康行为较差,其子女的口腔健康行为一般也较差。母亲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较父亲大。母亲关于龋病预防的知识越多,其子女使用窝沟封闭等氟化物防龋的预防措施就越多,开始刷牙的时间也越早;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保健越重视,口腔健康促进知识的应答率越高,其子女的口腔保健行为就越好,刷牙的频率和效率也就越高;同时,母亲的就诊行为、刷牙行为和口腔保健措施的使用会极大地影响子女的就诊行为和保健措施的实施行为。刷牙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防龋行为,只有得到儿童母亲的重视,儿童才能够在其监督下将这一行为认真地坚持执行。母亲对正确刷牙方法的掌握、对氟化物防龋机制的了解和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习惯,都会影响子女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口腔健康行为也有较大影响。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受家庭的影响较小,在此阶段学校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对提高青少年口腔健康知识和改善口腔保健行为有显著作用。在学校直接开展的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如使用氟化物含漱和集中进行窝沟封闭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口腔医学院的学生经过5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年的专业学习,其口腔保健行为、态度、刷牙率以及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的频率都有显著提高。这些学生由于系统地了解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未来职业的原因,均会自觉地采取正确的口腔健康措施。以往实施的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项目主要是宣传口腔健康知识,但是在学校进行针对刷牙方法的教育可以明显提高青少年的刷牙频率和效率。Petersen等的研究表明,以老师和学校为媒介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对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行为的改善优于以家长为媒介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青少年正处于生活习惯的养成阶段,学校作为青少年阶段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对学生养成口腔健康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老师对于口腔保健行为的态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往往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使学生主动实施口腔健康行为。因此,在学校开设口腔卫生保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3 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状况直接且显著地影响患者到口腔科的就诊率,同时还影响到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态度、口腔健康知识、对口腔设施的利用状况和牙科畏惧症。Stahlnacke等的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态度、知识水平和对口腔设施的利用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对口腔科的畏惧。社会经济的改善可提高个体的经济水平,增加个体可选择的口腔保健设施、口腔治疗和预防措施,使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选择治疗口腔疾病的人数明显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科的就诊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可以直接增加国家对口腔健康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口腔健康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直接扩大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人群范围,增加人群对于保健和预防知识的了解,从而使人群的卫生行为得到改善,提高预防措施的使用率。超出大多数人经济承受能力较高的口腔科诊疗费用,也是导致口腔科就诊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医疗保险持有者的牙科就诊率明显高于未参与医疗保险的人群。社会经济改善可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持有医疗保险的人群增加会使牙科就诊率随之提高。此外,国家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口腔保健设施的建立,从而直接影响人群口腔科的就诊率。中国作为低收入水平国家,口腔医生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因此,缺乏专业人员对大众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保健行为的宣教,而且公共健康机构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也不能满足人民大众对于口腔保健和治疗的需求。口腔诊所和口腔医生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现状,也限制了农村人口口腔治疗和口腔保健措施的实施。 由以上的因素可知,个人口腔卫生保健的作用是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牙齿龋病的原因论文

一口好牙能留给人好印象,但是,如果从小就不爱护牙齿的话,很容易就形成龋齿,也就是常说的蛀牙。下面我带你了解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口腔环境造成龋齿

口腔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2、细菌造成龋齿

细菌是龋病发病的必要条件,通常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3、宿主造成龋齿

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当龋病破坏了釉质侵入到牙本质时,患者遇到冷、热、酸、甜刺激时会感到牙齿疼痛,临床检查可见牙齿上有洞形成,呈黑褐色。此阶段若不治疗,龋洞会逐渐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这时可出现自发痛,还可引起同侧头痛,患者坐卧不安。若再不治疗,炎症继续向牙根方向发展引起根尖周炎牙根部肿痛,牙齿松动、咬痛、牙周流脓,严重者面部肿胀、发烧、张口受限,细菌入血甚至可引起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乳牙龋病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发展为严重的根尖周炎,会引起发育不良,如果乳牙因龋坏早失,不但会影响恒牙的如期萌出,还会导致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牙颌畸形。

恒牙因龋坏早失,缺牙数多,会影响嚼碎食物,必然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肠疾病。

严重的龋坏导致的残冠、残根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等,引起溃疡糜烂,甚至癌变。龋齿病灶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风湿性心脏病或病毒性心肌炎、全身疼痛等。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的重点,是要消除牙菌斑、软垢、牙石、食物碎屑和牙面色素。因此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以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减少牙菌斑的形成。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牙线、牙签来去除邻面的菌斑。

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巧克力、饼干等;对食物要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少吃酸性刺激食物,临睡前不吃零食;少吃过于坚硬的食物;平时饮食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等营养食物。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平时要注意自我经常检查口腔,每半年可请口腔医生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由于儿童乳牙龋病发展很快,家长要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龋齿,应及时到医院,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充填、治疗。

浅龋: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中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人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因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深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刺激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根管治疗以保存牙齿。

摘 要:儿童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介绍了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0-01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龋齿,并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等问题。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预防和早期治疗龋齿成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国内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但3岁以内幼儿发病情况少有报道。因此,以下通过描述学龄期儿童龋齿的防治,来增强人们的意识,减少儿童龋齿的患病率。 1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 细菌在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致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能产酸,但唾液含有多量免疫球蛋白,能杀灭产酸菌,保护牙齿。唾液分泌不足,牙齿表面的菌斑大量产酸,造成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酸奶等有损害牙釉齿,容易滞留在牙的表面、窝沟和牙缝隙,为细菌繁殖、产酸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软,像各种膨化食品、面包、蛋糕等,几乎不用咀嚼就能下咽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两岁多还没有真正学会咀嚼,这就使颌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和锻炼,这对孩子的牙齿生长是十分不利的[3]稍硬的固体食物能锻炼学龄前儿童乳牙的咀嚼,使牙齿坚固,也能起预防龋齿的作用。比如食用湖州的烟熏豆,一可以锻炼咀嚼,二可以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 家长的文化水平 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能更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对儿童龋病更为重视,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4]。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更好地使学龄期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的知识。 家庭经济状况 经济收入偏低的家庭,由于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对孩子的口腔护理差,导致这类家庭的儿童乳牙龋明显多于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儿童。 2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 家庭 控制饮食中的糖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些瓜果蔬菜,牛奶、蛋类、肉类等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并在日常膳食中要限制蔗糖的摄入量,少食或不食容易坏牙的食物,尤其是稠粘的糖食,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养成刷牙的习惯 家长指导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并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早晚刷牙,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刷牙后要漱口。切勿横刷牙齿,否则不仅不能清除食物残渣,久之会损伤牙龈。 使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 儿童需使用软毛有弹性、刷头小而薄、刷柄宽而长的儿童保健牙刷。牙刷洗刷干净,刷头向上放入杯中,置通风处干燥,且勿用热水烫洗。每2个月换1把新牙刷。氟能增强牙齿表面矿化程度,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和减少乳牙龋齿病的发生,但是含氟牙膏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 锻炼牙齿 每天坚持按摩牙龈,每天三次,以便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抵抗力。唾液可以看作是护齿卫士,咀嚼和适量喝水都能刺激分泌唾液,保护牙齿。 定期检查 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还可以尽早干预。 及时治疗 龋齿后需及时就诊、治疗和定时复查,以防龋齿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烂牙越厉害,今后做根管治疗的几率就越大,费用也更贵。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还会累及咀嚼功能及恒牙,从而带来消化吸收和面部美观等诸多问题,对恒牙的萌出时间、排列及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学校 加强锻炼 鼓励学龄前儿童参加室外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维持体内正常微量元素,如通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个体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以维持个体体内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减少龋齿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力。 保持口腔清洁 午休前,幼儿园老师指导监督学龄前儿童集体漱口。因为午休时间较长,唾液分泌减少,增加龋齿的发生概率。 加强教育 幼儿园教师通过图片、卡通画、画报等形式在幼儿园进行口腔基本知识宣教。 提高素养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力度。 定期体检 幼儿园管理者把口腔检查加入体检的项目,以便能够及早的发现龋齿病,及时治疗。 开展爱牙日活动 每年的9月20号为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爱牙日,组织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强化儿童与家长的爱牙意识。 社区 早期预防 (1)加强对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其督促或帮助孩子早晚刷牙,限制吃甜食,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开展口腔保健的讲座,向儿童及家长示范如何刷牙,使学龄前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3)在社区档案登记龋齿患儿的信息,以便定期随访,不断更新档案信息;(4)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社区儿童保健范畴,定期为儿童进行龋齿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及时治疗 发现龋齿患儿及时就医。对严重龋病患都辅以药物治疗,并向患儿家属解释使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 总之,龋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预防,社区应加大对家长进行有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齿的患病率,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川碧,陈海琼,刑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2] 钱萍.儿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39~240. [3] 日易.儿童防龋三步曲[J].健康生活,2005(9). [4] 夏红玲,洪银慧,孙会,等.儿童龋齿的病因和预防[J].中国校医,2011,25(8).

为什么会蛀牙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蛀牙的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四个导致蛀牙的原因,欢迎大家阅读。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病龋齿的论文600字

爱牙护牙今天我们四年级全体队员来到了小剧场,开展了“爱牙护牙”的联合中队活动。我们邀请了浙江省口腔医院王雪飞医生,为我们讲述了牙齿的重要性和怎样保护牙齿。王医生告诉我们,牙齿的好坏会影响到我们全身的健康和面部的发育,龋齿会影响咀嚼、消化、吸收,进而影响食欲和心理情绪。特别是我们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为了健康和有一副好牙齿,必须注意牙齿的保护。王医生还告诉我们,要注意预防得龋齿。龋齿是牙齿经常吃的糖,巧克力,碳酸饮料,都会酸蚀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最坚硬的部分,如果被酸蚀不及时补救,就会影响牙本质,蛀虫破坏了牙本质,随而破坏了牙神经,蛀虫破坏了牙神经,牙龈就会出现脓包,最后使牙齿全部烂掉。如发现已患龋齿,应及早去医院诊治。最后,王医生强调保护牙齿的关键,首先是刷牙,牙刷、杯子要专人专用。医生建议我们刷牙最好使用儿童软毛牙刷,儿童牙膏。王医生还推荐我们运用“巴斯刷牙法”,把牙刷和牙面形成45度角,轻轻的在2、3棵牙齿的范围内左右来回至少刷10次。要注意使每个牙齿的各个外表面都能被刷到,每次刷牙不能少于2-3分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同时要注意饮食习惯,尽量不吃糖、巧克力、碳酸饮料。要多吃水果、蔬菜。吃东西不要往一边吃,要两边都嚼,否则要大小脸孔。如果有食物塞牙缝,尽量不用牙签,要使用牙线。如果大牙(六龄牙)恒牙长出来了,要及时去做窝沟封闭,牙齿定期要去医院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去医院治疗纠正。现场我们还向王医生提了问题,她耐心地一一解答。这次四年级联合中队活动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收获很多。

去年以来,我们学校持续开展了爱牙护齿系列活动。首先是学校为我们做了防龋齿的医学措施,使我们的牙齿能够抵抗细菌入侵。然后,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学校还让我们自己动手做爱牙小报,收集爱牙护牙小资料。在这期间,学校里张贴了许多标语,有的班还出了板报,宣传爱护牙齿的小知识。在这些事中,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就是做护牙小报。有许多同学动手做了,可最后只有少数几个人被选上。他们在做小报的时候亲身感受到了做小报的难处。比如说黎李凯,他曾经为版面设计犯了难。还有防龋齿这个活动虽然是想报名就报名,不想报名就可以不报名,我们班还是有许多同学报了名。可是等到真的开始做防龋齿措施时,有的人就打退堂鼓了,有的人做完了发誓再也不报名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牙齿的重要性,知道了为什么要天天刷牙,而且感受到了保护牙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许多同学改掉了不好的用牙习惯。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牙病,儿童会因牙疼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引起骨髓炎、齿槽脓肿等并发症。近年来有调查显示,幼儿的龋齿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龋病已经影响到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月底,我园将进行幼儿查牙工作,在此我们提醒各位家长要时刻注意幼儿的龋齿预防,配合幼儿园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家园共育,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会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 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的。造成龋齿的原因主要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 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造成龋洞。 2、牙面牙缝中的残渣:小儿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 3、牙齿结构上的缺陷:牙釉质发育不良会造成牙齿的抗腐蚀能力差;牙齿排列不整齐,则不易刷净,使残渣或细菌存留,这也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怎样预防幼儿龋齿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注意口腔卫生: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注意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直刷的方法,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要横着刷。建议选用儿童保健型牙刷,牙刷头要小,刷毛要柔软,且只有两排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 2、注意营养,多晒太阳:要注意多给幼儿提供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让幼儿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3、定期口腔检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大家好,我是一颗牙齿,我和兄弟们像森严的士兵一样,守卫着食道口,磨碎食物,帮助胃消化食物,有利于吸收营养。我最怕虫蛀洞,可我偏偏却有许多小洞,就是因为小朋友们不爱护我,比如早起不刷牙就吃饭、吃甜点;爱吃糖小点和糖饮料;晚上不刷牙就上床睡觉;睡前吃零食和乱买零食吃。我是要保护的,不然就会变成蛀牙。怎样才能保护好我呢?一、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二、口腔定期到医院检查;三、少吃糖小点和含糖的饮料;四、正餐后、零食后,嚼无糖口香胶。为什么这样做呢?一、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去除引起蛀牙的细菌和牙垢,让牙齿更加洁白,氟还能坚固牙齿,修复早期小蛀斑。所以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二、口腔不是每时每刻都是白净的,如果定期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问题就能早治疗,所以要定期检查口腔。三、糖小点和糖饮料含蔗糖,加上空气中的细菌就会产生蛀虫,蛀虫蛀掉牙齿后,遇到冷热酸甜就会酸痛,所以要少吃甜和含糖的饮料。四、正餐后、零食后,口中唾液被食物带走许多,口中唾沫减少,口腔干燥,酸碱有机可乘;而嚼无糖口香胶时,唾沫加多,酸碱无机可乘,同时粘出食物残渣,从而保护牙齿,所以正餐后,零食后嚼无糖口香胶。好了,我说了这么多,同学们都记住了吗?大家可不要再让蛀虫“侵犯”你的牙齿喔!

营养与龋齿病论文

所谓微量元素,在环境地球化学中,是指仅占地球组成部分的的60余种元素,它们的含量一般在1×10-8~1×10-88之间。在医学领域,从人体的结构来看,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者即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甚微,总量不足体重的万分之五。如铁、锌、铜、锰、铬、硒、钒、碘等。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扩大,这些微量元素的数目还会增加。 人体需要的元素都要通过食物与饮水来供应,但是,无论是宏量无素或微量元素,决非韩信带兵那样“多多益善”。也就是说,必须严格地控制在某一水平,多了或少了都会有不良后果,甚至会引起疾病。 对每一种必需元素人体都有对应的酶来“管制”它,使元素按人体需要控制在一定浓度。如果人体某一元素少了,酶就对摄人某元素化合物进行加工,合成人体所需的某元素化会物;反之,如果摄入某元素过量,酶就会把它“驱逐出境”,以保证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的这一工作保证元素的代谢和平衡。 由于酶在体内含量极微,所以人体调节元素代谢和平衡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人们应科学地摄人必需元素量,既不可太多,又不可太少,就是对宏量元素也是如此。例如人体摄入糖、脂肪等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过量,也会得肥胖症、心血管病等;对微量元素同样如此,例如铁是微量元素,是红血球主要成分,缺少它,人体血红蛋白不易合成,导致贫血,但一旦多了,也会得多铁症,严重者会“铁中毒”死亡。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人对有毒无素和微量元素作用混淆不清,误称有毒无素为微量元素这是错误!同时,不可把微量元素称为有毒或有害元素。下面举二例来说明: 硒是微量元素,人体非它不可,它在人体内有抗细胞老化、抗癌等重要功能,如果缺硒就会导致心肌病变、贫血等疾病。但是,人体含硒量不可过高,过高也会引起恶心腹泻和神经中毒。如每天硒摄人量超过克,人会中毒,直至死亡。又如砷也有类似情况。尽管硒和砷的化合物剧毒,人体需要量极少,但决不可称它们为有毒元素 另外一例是,镉是有害元素,常混入铜矿.锌矿等矿物中,在冶炼过程中、进入废渣,再被雨水冲刷进入河( 湖)水,被动植物吸收,造成镉污染,当隔进入人体,会跟人体蛋白质结合成有毒的镉硫蛋白,危害造骨功能,从而造成骨质疏松、骨萎缩变形、全身酸痛等。日本神通河两岸常见的骨痛病,镐是罪魁祸首。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人体缺乏排镉功能,每日摄入量应为零,即不可摄入镉,因此,不要因为在人体查到残留的微量镉而误称它为微量元素。一句话,镉不可称微量元素。 对微量元素,虽然人体需要很少,但不可忽视摄取,主要是要提倡科学的饮食结构,摄取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多,家庭常对他们过分宠爱,以致偏食,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这是必须注意的。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美国儿童普遍缺铁,而中国儿童不同程度的缺锌。据上海有关部门统计,有75%儿童不同程度的缺锌,这是发人深省的数字啊!因此,我们要提倡“样祥吃,身体好”,同时还应多吃些粗粮、杂粮等。此外,要告诫孩子们不可偏食,更不可造成某些营养物过剩,保持营养平衡。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1�运载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 2�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酶在生物体内是许多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而许多微量元素却是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例如锌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或结构有关。 3�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如锌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功能,铬可促进胰岛的作用等。 铁。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4—5克。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促进造血。在血红蛋白中的含量约为72%。铁元素在菠菜、瘦肉、蛋黄、动物肝脏中含量较高。 铜。正常成人体内含铜100—200毫克。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造血过程;增强抗病能力;参与色素的形成。铜在动物肝脏、肾、鱼、虾、蛤蜊中含量较高;果汁、红糖中也有一定含量。 锌。对人体多种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加速生长发育;增强创伤组织再生能力;增强抵抗力;促进性机能。锌在鱼类、肉类、动物肝肾中含量较高。 氟。是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可预防龋齿,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含氟量较多的食物有粮食(小麦、黑麦粉)、水果、茶叶、肉、青菜、西红柿、土豆、鲤鱼、牛肉等。 硒。成年人每天约需毫克。硒具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的功用,并发现有预防癌症的作用。硒在小麦、玉米、大白菜、南瓜、大蒜和海产品中含量较丰富。 碘。通过甲状腺素发挥生理作用,如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100多种酶;调节能量转换;加速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碘海带、紫菜、海鱼、海盐等中含量丰富。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章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自古以来,菌类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为“山珍”,与海味一样都是席上珍品。它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并具有独特的、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风味。它又具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更是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向前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正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正成为现代人开始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正源于此,正确全面认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膳食食用菌,才能真正利用好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为优质的绿色食源,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用是很突出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种食用菌的性质、功能及作用,现将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介绍如下。1、食用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材料,而且是机体合成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人体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水,约占体重的16%。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体内有10-11公斤的蛋白质。对蛋白质的需求,以一个成人为例,每天所需蛋白质平均量为,推荐摄入量每天平均为体重。蛋白质还是一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供给的热量约占人体总热能的1/10(发育中的青少年占到1/6)。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为其干重的13%-46%,远高于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可与肉、蛋类食物媲美,营养价值高。比如常见食用菌干品中,猴头菇蛋白质含量为,香菇为20%,金针菇含量为162%,黑木耳为,而鲫鱼,鸡193%,土鸡蛋,猪肉,牛肉。同时,食用菌蛋白质的质量优于肉类。食用菌不含胆固醇,但含丰富的类甾醇(麦角固醇),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而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虽高,但是鱼、肉类均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吃多了容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蛋白质由主要的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并且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为人体所吸收。考察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氨基酸配比是否与人体代谢的需要平衡是判定蛋白质是否优越的另一个指标。谷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但谷物中的氨基酸配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尤其缺乏赖氨酸。禾本科作物种子常缺乏其中的1-2种氨基酸。食用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平均含17-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18种氨基酸的总量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为30%-50%。同时食用菌所含氨基酸主要是L型氨基酸,70%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2、食用菌的糖类糖类是生命的主要能源物质,人类膳食中约40%-80%的能量来源于糖类。膳食的糖类有淀粉、双糖、单糖,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的则主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合成糖原。研究表明,摄入糖以多糖的形式为好。因为摄入多糖(主要是淀粉)的同时,能获得其他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而摄入单、双糖(主要是蔗糖)过多,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食用菌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如平菇类的多糖含量是,双孢蘑菇干重的60%为多糖。随着食品营养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食用菌中多糖对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是很多的。例如香菇、黑木耳、银耳、灵芝、茯苓、猴头菇、竹荪、灰树花等真菌中的某些多糖成分,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生理功能。同时,这些真菌有些多糖还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菌抗脂肪肝、抗衰老、抗病素等生理作用不断地得到报道。3、食用菌的脂类脂类是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总称。脂肪是人体得要的供能营养素,也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人体合理膳食的总能量约有20%-30%是由脂肪供给。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的构成原料,与蛋白质构成生物膜,以及血液中的脂蛋白。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脂肪的摄入过多,易导致摄取热能超过身体所需,引起超重肥胖。肥胖者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动肪硬化、糖尿病及胆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高脂肪膳食与肠癌、乳腺癌等发病率有一定关系。摄入脂肪酸的种类、胆固醇的量等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和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取自食物,故称“必须脂肪酸”,缺少它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缺乏症状,如生长迟缓、皮炎等。动物性食物蛋白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服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平衡。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但会引起发胖,还易引发某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而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可与肉类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却极低,仅为干重的,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肪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健美减肥者的首选食品。4、食用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是构成人体的原料,也不供给热能,但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使人体物质代谢发生故障,甚至造成疾病,即“维生素缺乏症”,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很少但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四大类。它们溶于脂肪和脂溶剂,不溶于水,再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人体摄入这类维生素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因此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但缺乏时症状出现缓慢。另一类为水溶性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及维生素C、烟酸、叶酸、生物素等。顾名思义,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满足了人体的需要后,多余的将由尿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时不易出现毒性,但缺乏时症状出现较快。维生素A是视紫质的组成部分,视紫质与夜盲症有关,故缺乏维生素A可以发生夜盲症。蜜环菌、羊肚菌、鸡油菌以富含维生素A著称,多食此类蘑菇可以防止视力失常、夜盲症、眼角膜硬化以及皮肤炎症,还可促进性腺功能。食用菌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B12的含量比肉类还要高。它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一般说,人体相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B1,双孢蘑菇、大红菇、黑木耳中所含的维生素B1比一般植物性食品都要高,对提高食欲、恢复大脑功能、增加乳汁有一定好处,心脏病、神经炎、胃肠功能障碍、脚气症患者多食此类蘑菇有助于身体康复。维生素B2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可提高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能有效防止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症;还能和烟酸协调进行各种解素作用。一般的食用菌都含有维生素B2,大红菇、松茸、香菇、羊肚菌中含量更为突出。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具有高度还原性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是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胶原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并具有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动作性食物和牛奶等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很少,但平菇、香菇、草菇、四孢蘑菇中富含维生素C,一般食用菌中也均含有。维生素D是菇类中最常见的维生素,以香菇的含量最高,每克干香菇含128个国际单位,是以营养价值高见称的大豆的21倍,紫菜的8倍。一个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D为400个国际单位,这样每天食用3-4克香菇就可以满足对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是钙质成骨的必须因素。所以,多是香菇可防止儿童因钙代谢障碍所致的佝偻病,妊妇、产妇的骨软化症,并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与精子生成和繁殖能力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维持各种细胞膜的完整性。研究认为,维生素E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强免疫力、改善未梢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等等。灵芝、黑木耳、栗菇等菌中维生素E含量较丰富。以玉米和高梁为主食的人群中,有可能出现由于维生素PP(烟酸、尼克酸)引起的癞皮病,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四孢蘑菇、口蘑、香菇等食用菌中的含量丰富,多食有助于促进消化,保持皮肤和神经系统的健康。5、食用菌中的矿物盐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4-5%。其中含量较多(>5g)的有钙、磷、钾、钠、镁、氯和硫7种,每天膳食需要都在100mg以上,成为常量无素。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微,但与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疾病、衰老等生理过程关系密切,是重要营养素。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确定制定山石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微量元素种类为铁、锌、硒、碘、铜、锰、铬、氟、钼共9种。通常,衡量食物中无机盐的质量,主要看钙、磷、铁等元素的含量,而食用菌是人类膳食所需矿物质的很好的来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其灰分一般占干重的2%-15%,除钙、镁、铁、钾、磷、铜、锌、锰含量较高外,并且富含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疾病的微量元素硒和锗等。(1)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2%。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组织的重要矿物质成分,而且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活许多重要的酶,参与血液的凝固。缺钙可导致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18-50岁成年人的钙每天适宜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后的中老人年为1000mg。常见食用菌中含钙量较的多的有:黑木耳、口蘑、香菇、草菇、羊肚菌、冬菇和银耳。(2)磷 磷占成人体重的1%,常与钙结成“搭挡”,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磷又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各项能活动。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磷每天适摄入量为700mg,合理膳食的磷含量往往超过人体的需要,所以人体的磷缺乏很少见。常见的含磷量较高的食用菌有:羊肚菌、口蘑、冬菇、大红菇、黄菇、香菇、黑木耳、银耳和楱蘑。(3)铁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与人体的生命及其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在呼吸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又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酶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且对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由于食物中最常见的铁形式是不溶的。且肠道内吸收很差。故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营养问题。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男性和女性铁的每天适宜摄入量分别是15和20mg,孕妇晚期最高到每天35mg。常见含铁丰富的食用菌有普中红菇、珍珠白蘑、香杏白蘑、黑木耳、松蘑和香菇。它们的含铁量是一般蔬菜的数十倍。(4)锌 锌具有促进生长发肓,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保护皮肤健康,促进免疫功能,促进食欲、正常的物质代谢及多种内分沁腺功能等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肩不良;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脑发肓不良、智力低下,即使出生后补锌也无济于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男性每天锌的适宜摄入量为,女性。双孢蘑菇、口蘑、楱蘑、羊肚菌和松蘑等食用菌中含锌量相当高,就连最为常见的平菇含锌量也比牛奶高。(5)硒 硒在人体内绝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是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酶的合成。硒在体内起着抗氧化功能,某些含硒酶通过消除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硒和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对抗重金属的解毒剂。有研究指出每天硒摄入量250-300微克对致癌作用有着化学预防作用,这一剂量对硒摄入量低或不足的人群较为明显。我国已证实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食用菌中含硒最高的是双孢蘑菇,美味牛肝菌、候头菌、珍珠白蘑和松蘑中含量也较为丰富。(6)锗 锗目前还未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许多名贵中药材的独特医疗保健作用被认为是与其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关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消炎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多重功能。锗化合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毒性极低的特点、如锗-132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灵芝中的有机锗被认为是灵芝防癌抗癌能力的有效成分,其含量是人参的3-6倍。主要参考文献:[1]黄年来主编: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蔡美琴主编,医学营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01、[4]邵俊杰主编,保健食品,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陈士瑜主编,菌类谈荟,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张树庭,,食用蕈菌及其裁培,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徐锦堂主编,中国药用真菌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微量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缺乏它们有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生成。如缺铁可以导致铁贫血症;缺碘有可能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而适量摄取微量元素可预防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龋齿等。目前被确定对人体有益且必需摄取的微量元素有14种,包括:铁、铜、锌、锰、铬、钴、钒、锡、镍、钼、碘、氟、锡、硅。当体内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或者人们参加外界运动时,它们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并且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1.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通过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例如促进多种酶的合成,并且增强酶的活性,而酶是机体进行各种活动、维持生命运动的基础。此外它们还具有抑制自由基、抵抗氧化、参与激素合成、进行信息传递、维持细胞生命力以及人体感官功能的正常发挥等作用。2.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微量元素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很重要,如果摄取不当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生成,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例如铁具有造血功能,严重缺乏就有可能患有各种贫血症;锌能够促进酶的合成,并且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等,儿童缺乏它会严重阻碍生长发育,孕妇缺乏它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碘能够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严重缺乏时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疾病的生成……3.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微量元素的存在范围十分广泛,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微量元素。如大米、小米、小麦、玉米等天然谷物;菠菜、萝卜、生菜、黄瓜、芹菜等蔬菜;苹果、甜橙、哈密瓜、西瓜等水果;杏仁、榛子、核桃、松子等坚果;鱼类、虾、蟹等水产品;还有动物肝脏和肉类等食物。只是它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种类有所区别罢了。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学会合理、均衡搭配食物,获取充足的微量元素,以保障身体健康。由于微量元素与人体关系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生命科学有了长足的进展。以前原因不明的不治之症,通过微量元素的研究找出了病因。四大地方病--甲状腺肿大、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病,均与微量元素的短缺或过量有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病种--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癌症也与微量元素有关。此外,食管癌、鼻咽癌、肝癌高发区具有明显地理分布的特点,也与当地的土壤、水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有关。人的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胚胎期、婴幼儿时期以及青春期,这时微量元素锌的需要量最大。据1986年公布的数字,我国学龄前儿童2/3缺锌。由于微量元素的不平衡,代谢失调,自由基与过氧化物不能及时清除,使细胞、组织及机体衰老,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此外,微量元素与遗传基因有关。提高人口素质要从遗传基因、胚胎发育抓起。要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也要求从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摄入量达到最佳值,而且各种微量元素之间还要有一个最适宜的比例关系。人体的能量转化是需要催化剂--酶来完成的,酶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而酶的活性中心正是微量元素锌在起作用。总之,一个人的一生,从生命形成到终结,每一年龄段的健康状况都与微量元素有关,都需要微量元素的调控。人体的内环境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中草药的微量元素测试分析工作。中药的机理和疗效都可以从微量元素中找到根据。中医滋阴壮阳等理论很可能就是微量元素在起调控作用。微量元素的研究可以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加以说明。围绕微量元素与健康这个主题,将微量元素应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有了一些进展。微量元素作为肥料施用于蔬菜、水果,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禽畜的饲养,均可以取得增产、减少病害并提高其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效果。从生物链的观点出发,把无机的微量元素转化为有机的微量元素,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这是一条补给微量元素的最好的途径。大规模地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还需要各有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