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茶云纹叶枯病3000论文

发布时间:

茶云纹叶枯病3000论文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1.茶炭疽病: ⑴症状: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升至 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借雨水传播。湿度25— 27℃,高湿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扦插茶园、台刈茶园,叶片幼嫩,水分含量高,有利于发病。偏施N肥茶园发病也重。(3)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增施P、K肥,提高茶树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或百菌清 500—800倍。2.茶云纹叶枯病: 主要危害老叶,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 (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3.茶轮斑病: 以成叶和老叶上发生较多,先从叶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中央变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排成环状,病斑边缘常有褐色隆起线,该病菌从伤口侵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修剪或机采茶园,虫害多发茶园发病较重。树势衰弱、排水不良茶园发病也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4.茶芽枯病:分布及症状:茶芽枯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在大部分茶区均有分布。茶树感病后,芽梢生长明显受阻,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主要为害春茶一芽1~3叶,叶上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扩展后呈不规则形,病健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萎缩不能伸展。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细小粒点,叶片上以正面居多,感病叶片易破碎并扭曲。防治方法:(1)春茶期实行早采、勤采,减少病菌侵染,可减轻发病。(2)加强树体培养,增施有机肥,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3)萌芽期和发病初期各喷药1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

使枝叶受害的病症,叶片上最为明显。患病初期,会出现煤烟状小霉斑,随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最后使植株大部被煤烟状霉层覆盖。病菌寄生后不仅吸收花卉养分,而且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后使植株大量落叶。

危害茶花的嫩枝、叶片及花蕾。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及叶缘,初期病斑呈半圆或不规则形,黄绿色,后逐渐变褐色,后期病斑呈灰白色边缘暗褐。病叶后期质脆,极易脱落;梢上病斑为条状黑褐色,严重时枝条枯死。 5 — 8 月为发病高峰期。

2. 发现害病枝条,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

一、茶叶病害1、茶炭疽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转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界明显。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重。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沟排水。(2)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2、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园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饼状。一般3-5月和9-10月发生严重。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2)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茶叶云纹叶枯病论文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白绢病,茶根癌病,茶毛虫,你要有针对性的使用药物,要控制好药物的浓度,也要注意喷洒的范围。

茶云纹叶枯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嫩叶病斑圆形,褐色,后变黑褐色枯死;枝条上产生灰褐色斑块,稍下陷,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最后枝梢回枯;果实病斑为圆形,黄褐色至灰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病部有时开裂。发生严重时,茶园成片枯褐色,致使幼龄茶树整株枯死。

茶云纹叶枯病病症(西双版纳)

茶云纹叶枯病成熟叶片病症

茶云纹叶枯病论文

使枝叶受害的病症,叶片上最为明显。患病初期,会出现煤烟状小霉斑,随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最后使植株大部被煤烟状霉层覆盖。病菌寄生后不仅吸收花卉养分,而且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后使植株大量落叶。

危害茶花的嫩枝、叶片及花蕾。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及叶缘,初期病斑呈半圆或不规则形,黄绿色,后逐渐变褐色,后期病斑呈灰白色边缘暗褐。病叶后期质脆,极易脱落;梢上病斑为条状黑褐色,严重时枝条枯死。 5 — 8 月为发病高峰期。

2. 发现害病枝条,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

一、茶叶病害1、茶炭疽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转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界明显。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重。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沟排水。(2)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2、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园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饼状。一般3-5月和9-10月发生严重。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2)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一、什么是茶云纹叶枯病?茶云纹叶枯病又被称为茶树叶枯病、茶瘟病,是我国茶园普遍发生的一种茶树叶片真菌性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每年4~6月梅雨季节和9~11月秋雨季节,同时也是茶树生长的关键时期,对茶树的生产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期被茶云纹叶枯病侵染,轻则可使茶叶减产5%~7%,重则可使茶叶减产30%~40%,严重的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如果把带病的茶叶传播到没有病区的茶园,还会在绿色健康的茶园进行传染、危害,做好预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只有良好健康的茶园,才能大大提高生长的优势,对病虫害的抗病也会增强。播种子栽植的茶园前可对种子进行筛选并进行消毒,树苗也要经检疫消毒进园,同时选择适宜本地区栽植的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栽植。2.调理土壤茶树适合在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排水优良的土壤中生长。可适合的PH值为4~7,最适宜的PH值为 。为了给茶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对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土壤进行改良和调理,同时要保持土壤的微生态平衡,可以根据土壤的需要补充土壤有益菌,对有病害的土壤,在茶树定植之前可用药物杀菌消毒。3.合理修剪茶树在春季和秋季对茶采摘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对茶树进行修剪,减少栖居在茶树蓬面上的病虫害如小绿叶蝉、叶螨类及部分芽叶病害基数。因为一般修剪过后的茶树不利于病虫的生长。4.保持生态平衡除了恶性杂草要消灭外,尽量保留梯壁的杂草,以覆盖地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供天敌栖息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为蜘蛛类、缨小蜂类提供越冬庇护场所,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和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5.灯光诱杀茶园中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如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安装杀虫灯诱杀,一般每30亩安装1盏灯,在发蛾期点灯诱杀,以减轻田间产卵量。其它像茶小绿叶蝉、蜡蝉等小型害虫,可选择风吸式杀虫灯,减少田间虫量。

茶云纹叶枯病论文摘要

叶面病斑多生于放射状的叶脉间,初呈褪绿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至不定形斑,边缘褐色至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散生疏密不等的小点粒,病斑可互相连合为斑块,病斑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甚者仅残留主脉。①清除病残物。②选用抗病良种。③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氮和水温过高(>35℃)。④发病初期宜掌握风雨前或后喷药保护,可交替喷施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75%百菌清(1∶1)800~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粉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50%甲羟骀水剂1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可湿粉(1∶1)1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3~4次,视天气隔7~15天喷一次。

一、什么是茶云纹叶枯病?茶云纹叶枯病又被称为茶树叶枯病、茶瘟病,是我国茶园普遍发生的一种茶树叶片真菌性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每年4~6月梅雨季节和9~11月秋雨季节,同时也是茶树生长的关键时期,对茶树的生产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期被茶云纹叶枯病侵染,轻则可使茶叶减产5%~7%,重则可使茶叶减产30%~40%,严重的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如果把带病的茶叶传播到没有病区的茶园,还会在绿色健康的茶园进行传染、危害,做好预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只有良好健康的茶园,才能大大提高生长的优势,对病虫害的抗病也会增强。播种子栽植的茶园前可对种子进行筛选并进行消毒,树苗也要经检疫消毒进园,同时选择适宜本地区栽植的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栽植。2.调理土壤茶树适合在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排水优良的土壤中生长。可适合的PH值为4~7,最适宜的PH值为 。为了给茶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对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土壤进行改良和调理,同时要保持土壤的微生态平衡,可以根据土壤的需要补充土壤有益菌,对有病害的土壤,在茶树定植之前可用药物杀菌消毒。3.合理修剪茶树在春季和秋季对茶采摘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对茶树进行修剪,减少栖居在茶树蓬面上的病虫害如小绿叶蝉、叶螨类及部分芽叶病害基数。因为一般修剪过后的茶树不利于病虫的生长。4.保持生态平衡除了恶性杂草要消灭外,尽量保留梯壁的杂草,以覆盖地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供天敌栖息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为蜘蛛类、缨小蜂类提供越冬庇护场所,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和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5.灯光诱杀茶园中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如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安装杀虫灯诱杀,一般每30亩安装1盏灯,在发蛾期点灯诱杀,以减轻田间产卵量。其它像茶小绿叶蝉、蜡蝉等小型害虫,可选择风吸式杀虫灯,减少田间虫量。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于茶云纹叶枯病的论文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是我国茶树上最常见的病害,分布范围广泛,危害程度严重。但这2种病害的病状相似,给田间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提高防治效果,首先需要准确区分这2种病害及其病原菌。炭疽病与云纹叶枯病的病状陈宗懋(2000)研究结果表明,云纹叶枯病病状表现为:发病时病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呈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褐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炭疽病表现为: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呈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明显。2种病害除发病起始点和病斑上的黑色粒点(即分生孢子盘)分布方式不同外,其它病状基本一致。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病原菌鉴定1茶树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的鉴定据茶叶大辞典记载,我国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菌有性态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无性态为(陈宗懋,2000)。最早关于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菌的报道可追溯至1899年,Massee从斯里兰卡茶树叶片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鉴定后命名为茶树炭疽菌,不过在1957年,VonArx发现当时分离的病原菌实际上是胶孢炭疽菌(Weiretal.,2012;Liuetal.,2015)。之后Dickens&Cook(1989)发现怒江山茶树Camel‐liasaluenensis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随后Weiretal.(2012)重新鉴定后将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归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但由于缺乏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的正模标本信息,并没有解决该种和茶树炭疽菌的种级关系(Liuetal.,2015)。201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蔡磊课题组收集了我国7省和国外7个产茶国的部分山茶属植物叶片(大部分为茶树炭疽病病叶),对分离获得的菌株利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手段进行鉴定,并结合茶树炭疽菌正模标本信息,确定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是茶树炭疽菌的同种异名,归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从而正式确立了茶树炭疽菌的种级分类关系,并提出茶树炭疽菌是我国茶树炭疽病的优势致病菌(Liuetal.,2015)。2茶树座盘孢属Discula真菌的鉴定对于我国长期报道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长盘孢属,最早分离自日本茶树病叶(陈宗懋,2000)。Yamamoto曾将订正至炭疽菌属(Weiretal.,2012)。但随后Moriwaki&Sato(2009)通过比较和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后,发现该菌孢子大小明显小于已知炭疽菌,并且其孢子在培养基上不产生附着胞,同时结合真菌DNA特异性序列片段(28SrDNAD1-D2)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订正至座盘孢属,即种名为茶树座盘孢菌。3茶树炭疽病与云纹叶枯病病原菌的区别我国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病原菌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澄清:第一,我国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是否是同种病害?第二,我国茶树炭疽病是由炭疽菌还是茶树座盘孢菌引起,亦或者是共同侵染?笔者于2014—2015年收集了我国15个主要产茶省(市、自治区)多个茶树主栽品种的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106株炭疽菌,通过室内有伤接种试验发现,在同样处理条件下,即使用病原菌浓度为1×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茶树易感品种龙井43离体叶片(Wangetal.,2016b),28℃保湿培养7d,获得的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均可造成龙井43有伤叶片发病,发病症状与田间表型完全一致(Wangetal.,2016a),而茶树座盘孢菌接种后却并未发病。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鉴定,发现优势致病菌为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Wangetal.,2016a)。在分离过程中,仅小概率能够分离到茶树座盘孢菌(基于ITS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虽然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未彻底解决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及其病原菌是否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炭疽菌属真菌是茶树炭疽病病原菌之一。

一、茶叶病害1、茶炭疽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转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界明显。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重。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沟排水。(2)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2、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园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饼状。一般3-5月和9-10月发生严重。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2)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