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月季叶枯病论文

发布时间:

月季叶枯病论文

1、月季叶片焦枯,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病虫害,叶枯病,叶斑病,缺钾症,土壤酸度不够等。

2、其次就是浇水问题,高温的时候浇水会导致叶面蒸发量比较大二灼伤叶片,要尽量避免高温的时候浇水,选择早晚浇水比较合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浇水不够导致的。

3、夏季暴晒,叶片会从绿色变成棕色,然后再变成黑色,所有要防止暴晒,早晚全日照,中午散射光就可以了。

4、暴雨也会破坏月季叶片的蜡膜,引起叶片的病菌感染,形成黑斑,黑点,导致叶片变黄,变黑。

根治焦尖病的措施: 从根本上消除由病害引起的焦尖病,难度比较大,但只要积极对待,认真管理,综合防治,一定会取得显著效果的。

病叶要剪除:叶片既已焦尖,剪去亦不足惜,必须坚决剪掉,丝毫没有留恋的必要。剪除病叶要彻底,剪口要离病斑处1厘米以上,如老株发病严重,可毫不留情地整株剪去。

并用甲基托布津喷洒。病叶剪下后要烧毁或深埋,修剪过程中掉在地上的病叶也要捡起,以防再次成为病源。

月季叶枯病 1.症状 月季叶枯病常引起苗圃、盆栽月季的叶片干枯脱落。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干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有时叶表生稀疏的黑色小点。 2.病原 叶枯病菌为Phyllosticta sp.,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叶面上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浅褐色,顶端有孔口,初埋生于叶片组织内,后突破表皮外露,内产生许多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危害。 3.发生发展规律 以7-9月高温、高湿时发病最重。 4.防治方法 (1)清除地上和地下的病叶,消灭越冬病原:若在发病期间及时摘除病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扩展,这是防治的重要措施。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喷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

真菌感染: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叶枯病: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冬天应剪掉病枝病叶,清除地下落叶,减少初侵来源,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在高温、高湿或阴雨季节定期喷施杀菌药物,在苗木进入休眠阶段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杀菌。

红蜘蛛(Tetrangchus spp.)又称棉红蜘蛛,俗名大蜘蛛,大龙、砂龙等。我国菜田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110多种植物,保护地豆类、瓜类、茄果类及其他多种蔬菜受害较重。 [症状] 红蜘蛛为害作物以成、若、幼螨在叶背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初期叶面出现零星褪绿斑点,严重时白色小点布满叶片,使叶面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早衰,产量下降。茄果受害,果皮粗糙,呈灰色,品质变劣。 [形态特征] 成螨 雌成螨体长0.42-0.5l毫米,梨圆形。雄螨体长0.26毫米,近菱形。体色一般为红色或锈红色,春、夏时期多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体背两侧有大小不等的长条形色斑,色斑中间色淡,体背长毛排成4列。足4对,无爪,毛较长。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有光泽,初产时无色透明,后变橙红色,孵化前可见红色眼点。 幼螨 体长0.15毫米,近圆形,初孵时体透明,取食后呈暗绿色,足3对。 若螨 足4对,比成虫小,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色斑。 [生活习性] 红蜘蛛由北到南,年发生10-20代。北方以滞育态雌成螨在枯枝落叶、杂草根部、土缝或树皮中越冬。长江流域主要以雌成螨和卵越冬,在豌豆、蚕豆、莴笋、芹菜、菠菜上也可越冬。初春越冬雌螨开始活动,气温10℃以上开始繁殖。在温室和冬季温暖地区红蜘蛛无越冬现象。保护地红蜘蛛主要来源是本棚室越冬、菜苗传带及春季棚外迁入。初发生时,由点片阶段向四周扩散,在植株上先为害下部叶片,后向上部转移。成、若螨靠爬行和吐丝下垂蔓延,也可由农事操作和工具传播。成螨以两性生殖为主,l头雌螨可产卵50—100粒,有孤雌生殖现象。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9—3l℃,相对湿度35%-55%。通常加温温室和5—6月、8—9月大棚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清除棚边杂草及棚内枯枝落叶,耕翻土地,消灭越冬虫源。 2.加强虫情调查,点片发生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1.8%虫螨克乳剂4000—5000倍液,或%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2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800倍液等喷雾。

月季枯枝病论文

月季枯枝病的救治方法是:适当修剪、喷洒药剂、定期通风。

1、适当修剪

月季出现枯枝病后需要对植株进行修剪。首先需要挑选刀口锋利的剪刀,然后使用剪刀将植株上遭受病菌感染的枝条剪去,防止细菌感染其他的健康枝条,同时在修剪后需要将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烧毁,以免感染其他健康植株。

2、喷洒药剂

在修剪过后,需要为植株喷洒药剂,一般可以为植株提供多菌灵溶液。首先需要挑选一个喷口较细的喷壶,然后在喷壶中倒入一瓶盖的药剂,再向喷壶中灌满清水,摇晃均匀后就可以将其喷洒在植株上,消灭植株上的细菌。

3、定期通风

同时为了防止植株上再次出现细菌,需要对植株定期的通风透气。首先需要将植株上生长过密的枝叶剪去,然后将植株放在通风性较好的环境中,让植株可以健康的生长,并且在通风时需要注意温度的变化,在温度过低时需要将植株移入室内,以免植株冻伤。

月季花的养殖方法

1、光照条件

月季花是喜阳植物,养殖月季花时,需要将其放置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让植株接受全天候的自然光照,促进月季花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盛夏季节时需要把植株移到散射光处,避免晒伤。

2、摘心打顶

养殖月季花时,需要每年春季的2-3月份时进行摘心打顶,可以使用锋利且经过消毒处理的剪刀,将植株枝条顶端的叶梢全部剪掉,消除顶端优势,促进月季萌生侧枝,而且要将月季长势较差的病弱枝剪掉。

3、追肥管理

月季花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养殖月季花时,需要在植株生长期每月追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或饼肥,促进其进行花芽分化,而在月季花开花后,需要追施磷钾肥和尿素。

应该是月季枯枝病。又称根茎溃疡病,主要危害月季和玫瑰枝条,危害发生严重时,可是枝条枯死。

1.月季枝枯病仅限于侵染枝条、茎干部位,多发生在修剪枝条伤口及嫁接处的茎上。此病发生于枝条上,初期为红紫色小斑点,而后逐渐扩大成大的病斑,病斑中央为深褐色,边缘红褐色或紫褐色,稍向上突起。病斑周围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明显。后期病斑呈深褐色,表面纵裂,上生黑褐色小粒点,即分生袍子器,这种裂缝是月季枝枯病的重要特征。严重发病时,病斑迅速环绕枝干,致使病部以上部分萎缩枯死。枯枝变黑褐色向下蔓延,病部与健部交界处稍下陷,最终枯枝变黄褐色,其上散生黑褐色小粒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染病花蕾出现“眼斑”,花瓣变褐枯萎,不能正常开花。

2.药剂防治,早春病菌倾入前提前防病,将植株茎干涂刷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病株刮除病斑后再涂刷。发病时可喷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可巩固防治效果。75%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防治 2到3 次。

放在透气的环境中。喷一些多菌灵溶液。另外要多补充肥料和湿度。要多浇水。

月季黑杆分四种情况:1、在枝干任何部位出现黑杆或红干且纵裂,空气湿度大时会出现白色霉层的情况,是霜霉病;2、在枝干任何部位出现何干,枝干干枯,空气湿度大时会出现白色每层,是枝枯病;3、在枝干任何部位出现黑杆,枝干萎蔫,空气湿度大时会出现灰色霉层,是灰霉病;4、月季修剪后,在剪口出现黑杆,空气湿度大时会出现灰色霉层,是灰霉病。主要防治方法:1、在月季修剪当天,用50%腐霉利WP800倍液+复硝酚钠AS1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桩头;2、在月季生长期,用69%烯酰吗啉锰锌WP800倍液(或72%霜脲氰锰锌WP800倍液、50%烯酰吗啉WG1500倍液)+50%腐霉利WP800倍液(或50%异菌脲SC1000倍液)喷雾防治。

月季花叶病3000论文

小叶病是月季在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对其进行防治。

月季小叶病发生在嫩梢以及幼叶上,春天月季发芽时发病较为明显。病枝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细长、质硬而脆、叶缘向上、叶色较淡呈黄绿色,叶色浓淡不匀。新梢先端纤细、枝条节间短、细叶丛生呈莲座状,病枝生长衰弱。此病多为整株发病。

月季小叶病是由于缺锌而引起的,锌是合成生长素的必备元素。缺锌时游离的和结合的生长素显著减少,导致生长停滞。土壤中锌含量少或者其他微量元素不平衡,均易引起缺锌症。叶片中含锌量量低于10至15ppm时表现缺锌症状。

①据当地土壤的肥力,适当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改良土壤,。

②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硫酸锌。缺铜或镁而导致缺锌的月季园,应同时施含镁和含铜的复合肥,才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③早春月季芽萌动时,用%硫酸锌喷枝条,每年喷1~2次;开花前,喷施300毫克/千克环烷酸锌,花后喷施%硫酸锌加%尿素或300毫克/千克环烷锌或300倍氨基酸锌液,对减轻病害有明显效果。

不能彻底治疗,只能用药控制。上淘宝找。最好是能提高植物抗性的。

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一家人就会去赏月,今年也不例外。( 书村网 )我们来到了母亲河一一欧江,等待着圆月的出现。等呀!盼呀!月亮终于出现了!她慢慢地,慢慢地,升高,渐渐地露出了她那迷人的笑脸。人们都被她吸引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她却害羞地用那洁白的面纱遮住了脸。今天的月亮与往常不同,刚一出现就显得格外明亮,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给人们增添了快乐!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月饼,让人馋得就想马上去咬她一口!皎洁的月光照在江面上,给波光粼粼的江面,添上了光彩。月光挂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月光照在小朋友的脸上,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啊!8月15的月亮真美呀!

月季花叶病症状月季花叶病的症状表现随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一些是花叶出现白斑;有一些在叶尖或中部有栎叶状褪绿斑。月季长花叶病危害月季花叶病的感病叶片会先出现小白斑,褐斑,之后后逐渐扩大,叶片变型卷缩。引起的月季花叶病原因目前已知导致月季花叶病的原因有月季花叶病毒,然后还有南芥莱花叶病毒。月季花叶病毒通过树液传播,嫁接和蚜虫也有毒性传播。月季花叶病用什么药月季花花叶病可向叶面喷洒杀菌剂+新高脂膜500倍液混合物进行防治。如情况较严重,或没有好转,则隔周再次喷药。在叶面喷施壮果素的同时,控制氮肥用量,增加有机肥和磷肥用量。月季花叶病防治方法花叶病处理方法1、避免月季带感病菌作繁殖材料;2、发现月季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3、月季花生长季节对蚜虫、木虱等传毒媒介的防治;4、月季花起病初期喷洒好普生物制剂,每5~7天一次,连续喷药3次。花叶病预防措施1、选择月季花无病苗作为繁殖材料,迅速清除并销毁病株,减少毒源;2、月季花热处理后,将病株置于38℃湿度下,放4周,除毒效果好;3、月季花及时喷雾防治传毒昆虫。

叶枯病论文

属和种用斜体,其他正体。细菌的分类等级(分类单位)和其他生物相同,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属;相近的属归为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相邻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亚种等。

扩展资料:

细菌在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也很广。工业上可利用细菌生产多种工业产品,如枯草杆菌生产蛋白酶和淀粉酶,可用于皮革脱毛、丝绸脱胶和棉布脱浆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可分别产生乳酸、醋酸等化工原料;

谷氨酸短杆菌生产谷氨酸(谷氨酸钠即味精)和肌苷酸,用于食品及医药。医药卫生方面,利用细菌生产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抗病血清、代血浆以及各种抗生素,例如常见的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等,都是从放线菌的代谢物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药物。

细菌的有害方面也不容忽视。寄生细菌能引起人、畜、禽及植物发生病害,甚至造成死亡,如痢疾、霍乱、白喉、破伤风等病菌;水稻叶枯病、棉花角斑病、蔬菜软腐病等病原菌。腐生细菌常致使肉类等食品腐烂,工业生产中常因污染了杂菌而使发酵停止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

曾士迈1926年4月生于北京。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年7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毕业 1948年8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助教 1949-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助教 1953-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196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64-1966 农业部派往越南执行文教援越任务 农业部派往墨西哥稻作生产考察组组长 198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 1980-1995 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等职。 1995年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 1995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1953 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病防治等课带实验,带毕业班生产实习。 1953-1964 先后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病理学、植物免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1974-1979 植物病理学(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80-1987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均为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88-1995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保系统工程(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95至今 植物病理学进展、植物抗病性专题(研究生课)。 获奖情况 1960 北京市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 北京市委 198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植物病害流行电算模拟 国家教委 1987 国家自然科学奖 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 国家科委 1989 国家级优秀教师队伍 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 1989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市级奖 北京市政府 1989 北京市优秀教师 北京市政府 1989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89 农业部首届优秀教材优秀奖《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部 1990 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农村科技图书一等奖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科技日报、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19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师队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996 农业部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1997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主要著作 1960 植物免疫学 林传光 曾士迈等编 农业出版社 1986 植物病害流行学 曾士迈 杨演合作编著 农业出版社 1989 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现代丛书) 曾士迈编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0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 曾士迈 肖悦岩合编 电大出版社 1990 系统科学在植保研究上的应用 曾士迈 庞雄飞合编 农业出版社 1991 农业植物病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二版 修订组组长曾士迈 农业出版社 1991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李光博 曾士迈 李振歧主编 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4 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曾士迈 赵美琦 肖长林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 李振歧 曾士迈 商鸿生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8 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 曾士迈 张树榛 科学出版社 1953-1998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社会活动 曾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91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保土化学科组召集人(1994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97止)、北京市政府顾问团植保组组长(1997止)、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1997止)等,现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周宗璜周宗璜,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并率先对人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我国空白。 简历1904年8月27日 生于浙江省吴兴县(湖州)。1920—1923年 上海青年会中学。1923—192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1924—1928年 南京东南大学(即后中央大学)农学院。1928—1929年 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助教。1929—1934年 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1934—1937年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同时兼任中国大学生物系主任。1937一1938年 成都四川省病虫害防治所所长。1938—1941年 成都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组主任。1941—1946年 江西中正大学农学院教授。1946—1948年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专门委员会主任秘书,其间兼中正大学教授。1948—1949年 农林部棉产改进处简任技正。1949—1952年 上海军管会农林处—华东农林部特产处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副主任。1952—1959年 公主岭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1959—1962年 吉林特产学院教员。1962—1981年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1981年9月24日 病故。---------------------------------------------邓叔群(1902--1970)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粮棉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国以后,在他的倡导下实现了人工栽培食用、药用真菌,还成功地运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积防治森林虫害,为中国真菌学开拓了道路。他所发现的4个新属120个新品种为国际所公认,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的《真菌字典》中。曾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有《中国的真菌》等。------------------------------------------裘维蕃 Qiu Weifan(Chiu Wei-Fan)1912.5.15~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简历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植物病理专业主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选入国际名人录,并被选为国际传记中心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 四十年代开始从事真菌分类、 生理和栽培研究, 五十年代还开展了植物病毒学和生物诊断研究。 对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的病毒病理学以及防治基础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对北京大白菜三大病害和华北小麦丛矮病的病原学,流行规律以及防病增产措施,都做了大面积的防治试验。另外提出研制抗病毒诱导剂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并据此研制出 NS-83增抗剂,用以抑制番茄和烟草病毒病有显著抑病增产效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专著。在真菌学上,他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在食菌分类和栽培的基础研究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论著有《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中国食菌及其栽培》,《中国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研究》,《植物诱导抗性及83增抗剂的研制,作用机制和应用》,《中国丝条状病毒及其导致的病害》,《农园植病谈丛》 等百余篇或部。------------------------------------------------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教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高度重视;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力地控制其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措施,报导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林亮东(1900-1974年),别号立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奥列贡大学研究院学习植物病理及真菌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获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金质奖章一枚。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农林处处长、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戴芳澜 字观亭,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 1893年5月4日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73年1月3 日卒于北京。1911考入清华学堂预备班,两年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植物病理学。1918年毕业,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一年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第一农业专科学校、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1934年赴美国纽约植物园生化实验室和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进行客座研究。1935年任清华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任农业研究所病害组主任。他仍继续真菌分类研究。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和植病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曾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为理事长和《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会员。戴芳澜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他发表的“三角枫上白粉菌之一新种”的论文,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的真菌新种,是真菌学在中国创立的标志。他与.道奇(Dodge)合作对脉胞霉 (Neurospora) 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成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中国真菌总汇》和《真菌的形态与分类》等。-----------------------------------------------黄齐望简历 1904年1月16日 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 1930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 1930—1933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3—1935年 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35—1937年 留学于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 1937—1938年 在家乡定海简师任教。 1939—1941年 任上海南通学院讲师。 1942年 任苏北南通学院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 1945—1946年 任浙江省定海县立中学教务主任。 1046—1948年 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8—1949年 任中正大学教授。 1949年 任浙江省舟山中学校长。 1950—1952年 任南昌大学教授。 1953—1968年 任江西农学院教授。 1971—1979年 任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教授。 1979—1982年 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1982年4月13日 在南昌逝世。 主要论著 1 黄齐望.粟黑穗病对于粟株生长及收量的影响.昆虫与植病,1935,3:234—235. 2 黄齐望.烟草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speg.)De Hann〕与木霉菌〔Trichoderma lignorum(Tode.)Harz〕拮抗作用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37,162:43—50. 3 黄齐望.烟草立枯病菌之研究史略及防除法.农学月刊,1937,4(2):34—42. 4 黄齐望.1936年植病界新发现之植物细菌病.农报,1937,4:901—902. 5 黄齐望.植病界溶菌素研究概况.昆虫与植病,1937,5:368—375. 6 黄齐望.植病研究上土壤温湿度之调节装置.昆虫与植病,1937,5:478—483. 7 黄齐望.中国棉麻病害要览.上海新农出版社,1952. 8 黄齐望.1955年江西境内所发现的几种作物病害.江西植保通讯,1955,2:21—23,4:24. 9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的观察和防治意见.植物保护通讯,1955,8:1—4. 10 黄齐望,陈善堃.棉花缩叶病调查.植物保护通讯,1954,5:10—11. 11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作物病害名录.江西农学院学报,1957,1—10. 12 黄齐望.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和病菌寄生性初步调查.江西植保通讯,1957,3:1—4. 13 黄齐望,刘安国.都昌棉花雷害调查.江西农学院科学研究汇刊,1959,128—132. 14 黄齐望等.江西农业病虫害病害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 15 黄齐望,陶承祥.草皮、草木灰及几种矿物质对于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62,1(3):326—327. 16 黄齐望,李富文等.油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生活力及防治研究.江西农学院学报,1963,74—82. 17 黄齐望,陈菊芳.南昌郊区辣椒两种炭疽病菌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4,3(3):317—318. 18 黄齐望.江西桑寄生调查.植物保护,1964,2(6):267. 19 黄齐望,李富文等.棉角斑病种子带菌研究.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39—41. 20 黄齐望.棉花根肿的观察和预防.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42. 21 黄齐望,夏林元.蚕豆赤斑病病原菌的研究.植物保护,1965,3(2):62. 22 黄齐望等.水稻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江西人民出版社,1975. 23 黄齐望.江西经济植物病害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24 黄齐望,刘安国.南昌郊区水稻菌核菌鉴定.江西植保,1978,1:42—44. 25 黄齐望.观察安义县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纪要.江西植保,1978,1:18,2. 26 黄齐望.植医须知(一)江西植保,1978,1:46—49. 27 黄齐望.植医须知(二)江西植保,1978,2:42. 28 黄齐望.植医须知(三)病菌接种.江西植保,1979,4:50. 29 黄齐望等.稻条叶枯病概观及分生孢子促成研究.江西植保,1979,2:27—29. 30 黄齐望.植医须知(四)稻叶斑病害鉴别法.江西植保,1980,4:47—50. 31 黄齐望.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治疗剂研究近况.江西共大学报,1979,1:53—57. 32 黄齐望.植物感染生理.江西共大学报,1980,1:41—43. 33 黄齐望,车慕贞,廖月华.诊断二晚黄叶病纪要.江西共大学报,1980,3,4:25—26,71. 34 黄齐望.江西近年升级的稻曲病.江西农大学报,1981,2:22—26. 35 黄齐望.论农药之祸及病虫害防治.江西农大学报,1981,3,4:34—41. 36 黄齐望.植医须知(五)菌类实验的准备工作.江西植保,1981,1:30—32. 37 黄齐望.植医须知(六),植病解剖的石蜡切片.江西植保,1981,2:26—29.---------------------------------------吴友三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一生潜心研究柑桔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病原为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桔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曾士迈1926年4月生于北京。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年7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毕业 1948年8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助教 1949-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助教 1953-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196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64-1966 农业部派往越南执行文教援越任务 农业部派往墨西哥稻作生产考察组组长 198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 1980-1995 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等职。 1995年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 1995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1953 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病防治等课带实验,带毕业班生产实习。 1953-1964 先后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病理学、植物免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1974-1979 植物病理学(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80-1987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均为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88-1995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保系统工程(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95至今 植物病理学进展、植物抗病性专题(研究生课)。 获奖情况 1960 北京市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 北京市委 198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植物病害流行电算模拟 国家教委 1987 国家自然科学奖 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 国家科委 1989 国家级优秀教师队伍 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 1989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市级奖 北京市政府 1989 北京市优秀教师 北京市政府 1989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89 农业部首届优秀教材优秀奖《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部 1990 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农村科技图书一等奖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科技日报、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19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师队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996 农业部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1997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主要著作 1960 植物免疫学 林传光 曾士迈等编 农业出版社 1986 植物病害流行学 曾士迈 杨演合作编著 农业出版社 1989 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现代丛书) 曾士迈编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0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 曾士迈 肖悦岩合编 电大出版社 1990 系统科学在植保研究上的应用 曾士迈 庞雄飞合编 农业出版社 1991 农业植物病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二版 修订组组长曾士迈 农业出版社 1991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李光博 曾士迈 李振歧主编 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4 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曾士迈 赵美琦 肖长林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 李振歧 曾士迈 商鸿生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8 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 曾士迈 张树榛 科学出版社 1953-1998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社会活动 曾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91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保土化学科组召集人(1994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97止)、北京市政府顾问团植保组组长(1997止)、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1997止)等,现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周宗璜周宗璜,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并率先对人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我国空白。 简历 1904年8月27日 生于浙江省吴兴县(湖州)。 1920—1923年 上海青年会中学。 1923—192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 1924—1928年 南京东南大学(即后中央大学)农学院。 1928—1929年 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助教。 1929—1934年 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 1934—1937年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同时兼任中国大学生物系主任。 1937一1938年 成都四川省病虫害防治所所长。 1938—1941年 成都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组主任。 1941—1946年 江西中正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6—1948年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专门委员会主任秘书,其间兼中正大学教授。 1948—1949年 农林部棉产改进处简任技正。 1949—1952年 上海军管会农林处—华东农林部特产处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副主任。1952—1959年 公主岭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 1959—1962年 吉林特产学院教员。 1962—1981年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 1981年9月24日 病故。---------------------------------------------邓叔群(1902--1970)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粮棉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国以后,在他的倡导下实现了人工栽培食用、药用真菌,还成功地运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积防治森林虫害,为中国真菌学开拓了道路。他所发现的4个新属120个新品种为国际所公认,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的《真菌字典》中。曾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有《中国的真菌》等。------------------------------------------裘维蕃 Qiu Weifan(Chiu Wei-Fan)1912.5.15~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简历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植物病理专业主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选入国际名人录,并被选为国际传记中心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 四十年代开始从事真菌分类、 生理和栽培研究, 五十年代还开展了植物病毒学和生物诊断研究。 对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的病毒病理学以及防治基础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对北京大白菜三大病害和华北小麦丛矮病的病原学,流行规律以及防病增产措施,都做了大面积的防治试验。另外提出研制抗病毒诱导剂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并据此研制出 NS-83增抗剂,用以抑制番茄和烟草病毒病有显著抑病增产效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专著。在真菌学上,他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在食菌分类和栽培的基础研究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论著有《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中国食菌及其栽培》,《中国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研究》,《植物诱导抗性及83增抗剂的研制,作用机制和应用》,《中国丝条状病毒及其导致的病害》,《农园植病谈丛》 等百余篇或部。------------------------------------------------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教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高度重视;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力地控制其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措施,报导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林亮东(1900-1974年),别号立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奥列贡大学研究院学习植物病理及真菌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获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金质奖章一枚。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农林处处长、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戴芳澜 字观亭,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 1893年5月4日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73年1月3 日卒于北京。1911考入清华学堂预备班,两年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植物病理学。1918年毕业,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一年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第一农业专科学校、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1934年赴美国纽约植物园生化实验室和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进行客座研究。1935年任清华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任农业研究所病害组主任。他仍继续真菌分类研究。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和植病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曾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为理事长和《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会员。 戴芳澜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他发表的“三角枫上白粉菌之一新种”的论文,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的真菌新种,是真菌学在中国创立的标志。他与.道奇(Dodge)合作对脉胞霉 (Neurospora) 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成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中国真菌总汇》和《真菌的形态与分类》等。-----------------------------------------------黄齐望简历 1904年1月16日 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 1930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 1930—1933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3—1935年 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35—1937年 留学于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 1937—1938年 在家乡定海简师任教。 1939—1941年 任上海南通学院讲师。 1942年 任苏北南通学院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 1945—1946年 任浙江省定海县立中学教务主任。 1046—1948年 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8—1949年 任中正大学教授。 1949年 任浙江省舟山中学校长。 1950—1952年 任南昌大学教授。 1953—1968年 任江西农学院教授。 1971—1979年 任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教授。 1979—1982年 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1982年4月13日 在南昌逝世。 主要论著 1 黄齐望.粟黑穗病对于粟株生长及收量的影响.昆虫与植病,1935,3:234—235. 2 黄齐望.烟草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speg.)De Hann〕与木霉菌〔Trichoderma lignorum(Tode.)Harz〕拮抗作用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37,162:43—50. 3 黄齐望.烟草立枯病菌之研究史略及防除法.农学月刊,1937,4(2):34—42. 4 黄齐望.1936年植病界新发现之植物细菌病.农报,1937,4:901—902. 5 黄齐望.植病界溶菌素研究概况.昆虫与植病,1937,5:368—375. 6 黄齐望.植病研究上土壤温湿度之调节装置.昆虫与植病,1937,5:478—483. 7 黄齐望.中国棉麻病害要览.上海新农出版社,1952. 8 黄齐望.1955年江西境内所发现的几种作物病害.江西植保通讯,1955,2:21—23,4:24. 9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的观察和防治意见.植物保护通讯,1955,8:1—4. 10 黄齐望,陈善堃.棉花缩叶病调查.植物保护通讯,1954,5:10—11. 11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作物病害名录.江西农学院学报,1957,1—10. 12 黄齐望.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和病菌寄生性初步调查.江西植保通讯,1957,3:1—4. 13 黄齐望,刘安国.都昌棉花雷害调查.江西农学院科学研究汇刊,1959,128—132. 14 黄齐望等.江西农业病虫害病害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 15 黄齐望,陶承祥.草皮、草木灰及几种矿物质对于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62,1(3):326—327. 16 黄齐望,李富文等.油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生活力及防治研究.江西农学院学报,1963,74—82. 17 黄齐望,陈菊芳.南昌郊区辣椒两种炭疽病菌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4,3(3):317—318. 18 黄齐望.江西桑寄生调查.植物保护,1964,2(6):267. 19 黄齐望,李富文等.棉角斑病种子带菌研究.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39—41. 20 黄齐望.棉花根肿的观察和预防.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42. 21 黄齐望,夏林元.蚕豆赤斑病病原菌的研究.植物保护,1965,3(2):62. 22 黄齐望等.水稻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江西人民出版社,1975. 23 黄齐望.江西经济植物病害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24 黄齐望,刘安国.南昌郊区水稻菌核菌鉴定.江西植保,1978,1:42—44. 25 黄齐望.观察安义县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纪要.江西植保,1978,1:18,2. 26 黄齐望.植医须知(一)江西植保,1978,1:46—49. 27 黄齐望.植医须知(二)江西植保,1978,2:42. 28 黄齐望.植医须知(三)病菌接种.江西植保,1979,4:50. 29 黄齐望等.稻条叶枯病概观及分生孢子促成研究.江西植保,1979,2:27—29. 30 黄齐望.植医须知(四)稻叶斑病害鉴别法.江西植保,1980,4:47—50. 31 黄齐望.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治疗剂研究近况.江西共大学报,1979,1:53—57. 32 黄齐望.植物感染生理.江西共大学报,1980,1:41—43. 33 黄齐望,车慕贞,廖月华.诊断二晚黄叶病纪要.江西共大学报,1980,3,4:25—26,71. 34 黄齐望.江西近年升级的稻曲病.江西农大学报,1981,2:22—26. 35 黄齐望.论农药之祸及病虫害防治.江西农大学报,1981,3,4:34—41. 36 黄齐望.植医须知(五)菌类实验的准备工作.江西植保,1981,1:30—32. 37 黄齐望.植医须知(六),植病解剖的石蜡切片.江西植保,1981,2:26—29.---------------------------------------吴友三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一生潜心研究柑桔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病原为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桔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过去日本学者作过大量研究,他们认为水稻白叶枯病病菌是经过杂草和土壤作传播媒介使水稻植株感病。只要清除稻田附近的杂草和改良土壤,就可以防止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1954年,江苏各地展开了群众性的大面积防治试验,但收效不大。1955年方中达投入了该病的研究工作。他和助手一起经常深入农村调查,在实验室和温室观察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现白叶枯病菌能在种子上成活和越冬。他们把带菌种子播种后,秧苗就发生白叶枯菌,从而提出了水稻白叶枯病种子带菌的观点。1956年初在全国水稻白叶枯病防治专业会议上首次报告了这一成果,引起与会者广泛兴趣。1956年6月,方中达参加了江苏省农业厅组织的考察团,到江阴、溧阳、扬州等地进行考察。在实地调查中,他看到白叶枯病首先从水稻叶尖开始发病,然后逐渐扩展。这给他以很大启发:病菌是否从水稻叶尖的水孔侵入的。他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水孔接种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方中达的研究,证实了水孔是白叶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子长出的病菌中可以产生大量菌体,构成植株生长后期重复感染的主要来源;水稻生长后期,病菌侵入种子内部潜伏越冬,成为翌年新侵染的主要来源。根据这些结果,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中,他推行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等措施,在生产上收到良好效果。方中达在以后的20多年中,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其范围涉及病菌生理学;菌系分化;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及其抗病机理等等。并与其他单位合作,在抗病育种方面做出成绩。发表论文达20余篇,其中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菌系分化的研究获农业部198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方中达不仅在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上成就卓著,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敬仰。而且在植物其他细菌性病害的研究上同样贡献突出。在50-60年代,他和助手们一起发现、鉴定和命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李氏禾条斑病、甘薯叶斑病、生姜叶枯病等6种植物病原细菌新种。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几经反复,终于得到世界公认。他还和助手提出大白菜软腐病菌从根系侵入和潜伏侵染的新观点、新理论、为防治策略和技术上的改进提供了依据。80年代初,他在江苏省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组织攻关,取得初步成果。其中“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种上的应用”获得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枯叶病论文

1、大蒜叶枯病的原因 大蒜叶枯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 ( Fr.) Rabenk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秋播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 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需要较高的湿度。降雨和田间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大蒜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2、大蒜叶枯病的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及薹茎等部位,以叶片发病为主。叶片受侵染后,表现出4种发病类型,尖枯型、条斑型、紫斑型和白斑型。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可穿过叶节向叶鞘延伸,使叶鞘枯黄。田间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褐色至黑色霉层。尖枯型下部叶片初呈白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展后,叶尖变成深褐色坏死,两侧隐约有紫褐色斜纹。条斑型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叶片染病,产生纵贯全叶的褐色条斑,沿中肋发展或位于叶片一侧。条斑型整个生育期可见,为田间主要病斑类型。叶片受害,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色泽较深为深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扩展蔓延后可使叶片枯黄。白色型抽薹期上部叶片出现密集圆形、卵圆形白色小病斑,边缘明显。有些白斑后期发育成紫斑。 3、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病菌的越冬数量。 (2)实行轮作。大蒜田尽量不要连作或与葱类作物混作,提倡与小麦、玉米、豆类或瓜类蔬菜进行轮作。 (3)加强田间管理。精细整地,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4)药剂拌种。大蒜播种前,用蒜头种子重量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病虫害是指由于病原菌入侵或环境条件影响而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植物出现叶片坏死,嫩枝,叶片上有斑块或出现枯梢,枯叶以及根部腐烂死亡,整株枯黄等现象,虫害是指由于昆虫对植物的咬食或吸食而形成的影响植物生长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或幼茎被咬破,出现缺损,或叶片由于吸食性昆虫的刺吸出现叶片黄化,卷曲的现象. 病害和虫害往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虫害会使植物的长势减弱,抵抗力下降而容易遭受病害,虫咬的伤口往往是病原菌入侵的窗口,而且有些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由于其口器中带有病毒,在吸食植物汁液时会将病毒传染给植物,另一方面,病害使植物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也易遭受虫害,所以往往生虫的植物也有病,生病的植物上也有虫.

叶枯病病症初期起初,叶枯病以病斑的形式出现。从四季桂的叶尖或叶缘看,最初的病斑呈黄绿色或浅棕色,一般不易观察到。中期病变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或灰褐色,并开始出现明显的形状,多为不规则圆形。此时,带有病斑的叶面背面颜色很浅,但叶缘颜色较重。后期叶枯病到了后期,也是值得关注的时期。此时不仅病斑相互融合,而且开始时的小斑变成了大斑。而且病斑上会长出很多黑色的小颗粒,这其实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危害叶枯病在四季桂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能发生,会造成四季桂的枯叶大面积脱落。更有甚者,春季大量病菌传播,会使大面积桂花林无用武之地,从而给我们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清除病源春季病菌会大量传播,所以预防叶枯病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秋冬之交,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将感染的叶片彻底清除。杀菌消毒灭菌主要针对移植的四季桂。移栽的四季桂除去除病叶外,还应稀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后喷洒移栽苗进行消毒,或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灭菌。日常养护预防经常给四季桂除草松土。在通风换气的情况下,病菌不容易滋生,也不会快速传播。另外,为了提高桂花的抗病能力,炎热干燥时要及时浇水。治疗如果桂花病重,从6月开始每半个月喷一次治枯叶病的药。可以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石灰双倍量波尔多液对白叶枯病也有效果。喷三四次,枯叶病就好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