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急诊医学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急诊医学论文2000字

急诊医学独特性教学思维论文

1研究急诊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窗口科室,直接关乎现代化城市的形象以及所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人们对急诊的需求量逐渐放大,对急诊诊疗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支未来可能从事急诊医学的卫生人员队伍已是社会需要。鉴于急诊医学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精神异常、创伤和中毒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复杂性问题,正日益困扰从事急诊医学医、教、研者[2],迫切要求急诊医学教学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教学医院理应主动成为急诊医学常态化教学培训机制的排头兵,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在所属医院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急诊医学是一个有确定功能定位的临床科室,有确定的生命支持、急病诊治、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学科理论,有进行各种脏器功能支持和监护的急诊专科操作。执行着从病人来诊到专科治疗之间的病情判断、疾病分诊、危重抢救、病情观察、确定诊断和初步治疗等系列医疗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对病情判断、危重抢救和病情观察、初步治疗的中心内容。要求教学对象具备鉴别和处理各种疾病和创伤的能力,具有应对大型灾害事件的能力,还要有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2对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

2.1急诊医学诊治对象独特急诊医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其诸多特点决定了教学有别于传统临床教学。独特性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不同的专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划分基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树木”,而急诊面对的则是“森林”。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也即传统专科诊治疾病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深入到到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急诊医学则是针对众多脏器和功能的聚集体,需要探索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体异常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及规律。

2.2急诊医学的临床切入点独特传统专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如肿瘤、炎症及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生素、血管再通。急诊医学是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既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因为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死人。基于对功能的研究,急诊医学拓展了一系列临床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等。

2.3急诊医学的诊治思维独特传统专科临床遇到患者是通常思考有无疾病,发生疾病的可能部位以及性质,至于何种性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危及生命,恰好是急诊医学思考问题的顺序。急诊医学只有采用这样的逆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能够迅速识别其中真正危及生命的部分,立即加以干预及抢救。

2.4急诊医学诊治过程紧迫性由于是急危重病,变化快,如能早期控制病情,可能取得较好预后。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争取在机体发挥代偿的短时间内实施对最不稳定因素的迅速纠正,实现保全生命的目标,为后续专科治疗搭建平台。

3对急诊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3.1急诊科的教学对象目前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教学对象主要为轮转的专科医师、受训的住院医师、各级实习医师以及进修医师。他们教育背景、既往工作或实习的环境不同,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水平均参差不齐,实习医师和部分研究生虽完成医学基础课,并经历临床见习课程,求新欲望强,动手热情高,自信心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与之相反,全科医师和部分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经验,但不规范的陋习、对所学医学知识更新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要达到良好的均齐化效果,需设立专职带教老师,并且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也十分重要。

3.2急诊医学教学的阻力就诊患者轻重缓急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诊断鉴别诊断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先行抢救,再酌情设法明确诊断,所谓先“射击”,后“瞄准”。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好,而且临床诊治及综合判断能力强。

3.3急诊医学的教学及人文关怀急诊患者大多由于罹患病症的痛苦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甚至精神明显异常,陪同的'亲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急躁甚至言行失控,对待这样的特殊教学氛围,如何既做好教学,又充分将人文关怀不着痕迹地渗透至教学当中,是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重要环节。将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尤为重要[4]。

3.4急诊科的床边教学利用教学医院病源丰富,病种复杂的教学优势,让学员调动自己的眼、耳、手、鼻,通过视、触、闻亲身感受有意义的临床表现,获得书本以外的亲历经验。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床边教学,不只是引导学员看,还要引导他们亲自操作,言传身教。

3.5急诊科的“反馈”教学由于经急诊医学科初步鉴诊和稳定性处理,不少患者随即被收入专科予进一步目标性诊治,如何印证初步诊断及处理的正确性,同时加强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员到所收治的专科随访病人,不断勘误,加深印象。3.6模型以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急救技能培训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轴戏。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但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一是急救技能多为救命技术,无法在患者身体上实施的;二是由于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病例一般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应用于教学;三是急诊病人具有特殊性,在最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抢救生命的处理。近年来我院逐步使用了急诊医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装置,如模拟气道管理技术训练、急救技术训练、创伤学技能训练、血管穿刺技术训练等功能单位。更好地对各层次学员进行相关训练,尤其夯实对抢救生命的心肺复苏技能及相关技能的教学。

4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实践

4.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教学急诊医学跨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准确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要求则将更为突出。提倡向学生灌输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具体体现为:诊疗活动围绕急危重症,以临床表现为切入点,以病理生理为主线,以胸痛这一急诊常见症状为例,冠心病、肺栓塞、胃食管反流病、肋骨骨折和惊恐发作都可能造成胸痛,却分属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和心理医学五个专科,如不引导教学对象从病史,尤其是症状和体征着手,则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负担,更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急症患者,常要求采用独特的反向思维,即该患者目前有提示危及生命的变化吗?可能的病因有哪些?可能的病灶等等。概括起来即是快速鉴别诊断,快速评估伤(病)情,快速干预,快速支持,为后续治疗成功赢得时机。

4.2强化技能操作讲解及实地练习对急诊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他们的诊疗技术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做到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我们主要应用三种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一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专项操作的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教学对象为完成阶段培训医师以及轮转住院医师;二是跟随教学秘书及科室住院总医师,随时得到一对一的操作指导,主要针对实习医师;三是依据培训大纲要求,培训或轮转医师对自己所管辖的患者、手术、技术操作的数量做好相应记录和登记,最后交医院教学主管部门进行量化审核。这三种模式使不同层次医师均能得到最直观、最简便、最快速的技能培养。

4.3建全教学保障与考量体系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来度量教学对象的临床理论和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有区分的考量方式,对于我院对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用标准化多站式考试,对有资证的医师则直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考试。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是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5],为此近年来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以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制度,如:《住院医师“三基”培训及考核方法》、《住院医师轮转培养方案》、《住院医师晋升、任聘有关规定》等,力求以制度确保急诊医学专科培训、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急诊医学教学应以急性危重症诊治为核心,以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构成并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急诊医学教学的独特性,为造就一批专业素质好、技能强,人文素质高的急诊医学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急诊医学管理体系与模式研究的分析论文

1.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在医学专业当中属于一门全新的、跨学科以及综合性质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中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急诊医学具备以上特性,因此其在医院医学当中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出了该医院整体质量,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迅速的达到国际发展的先进性水平。

2.急诊医学模式分析

急诊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急诊科室结构、接诊患者的程序以及护士值班的制度等多个方面组成,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急诊医学模式。

2.1急诊科室结构

急诊科室具体结构主要有急诊病发和急诊室组合而成,同时还包含了人员方面的结构。其中急诊室可直接划分为内外两科,具体要求配备心电检测除颤仪、呼吸机、起搏器以及洗胃机等多项设备,而急诊室方面则必须在24小时以内应诊,通常急诊病房主要由恢复病房和ICU病房两部分组合而成,在ICU病房当中通常配备6张病床,在床边则需配置相应的中心观测台和多功能监护仪器,其中还包含了微泵、输液泵、B超仪、X光机以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等等[2]。而在恢复病房当中则配备有17张病床,同时可划分为内外两科组,而且在病房当中还必须要划分出3辆出诊救护车以及2部急诊急救电话。

2.2接诊患者程序

首先是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需要值班人员事先问明具体情况,然后派出一声赶往现场进行救护。然后送往ICU病房进行急救,主要收治各种生命体征重症急危的患者,像出现昏迷、休克、中毒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多种联合整治的患者。

2.3护士值班制度

在医院内的护理排班需要由院内的总医师进行统一化的安排,通常一线的医生急诊室和病房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轮换制度,而二线的医生可直接实施全天值班制度,每位值班的医生都应配置BP机、手机以此来加强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而在护理方面则直接划分为急诊室和病房两个方面,要求急诊室的护士必须要学会最常规的洗胃、气管插管以及清创缝合等等,同时还应当掌握呼吸机管理、心电监测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急诊护理知识。这样才能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抢救效率。

3.完善急诊医学管理体系策略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急诊规划

由于急诊科的特性使然,需要为其创设单独的急诊科室,并设置比较醒目的就诊标志,同时急诊科还必须要承担其院前和院内急诊,并采取全天连续工作的形式来负责首诊。在危重患者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急诊患者登记制度,凡是危重抢救的伤员,都应当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3]。收治患者后,需要增设相应的观察床位,以此来针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记录,配设配套的记录设施,所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抢救记录、出诊记录、交班记录以及转院记录等等。同时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交班、晨查以及护理巡诊制度,并且在急诊室当中配备好各种常见的急救病种所需的抢救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禁忌表等等。药品方面必须配备齐全,做好定量、定位以及定人,也即是指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做好相应的存销记录工作。最后需要配备完善在急救诊疗当中所必须的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应当达到100%。另外,救护车也要保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并且启动及时的效果。

3.2加强急诊应急意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当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突发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要求各大医院必须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不断的`对其自身的应急意识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完善的、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类队伍,并以此来配备比较齐全的应急设施和急救车辆等等。这样在面对急诊抢救时,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3.3构建一支训练有素,人数稳定的急救队伍

在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挑选一些作风、思想以及操作技术等都合格过关的人员,这些人员最好是担任着正副级主任医师或者急诊科的带头人等等,在这个选拔标准上寻找一些热心急诊事业,同时思路比较清晰、工作认真负责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初级医师。而选拔队员的年龄应当尽可能的控制在毕业之后4-5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其年龄上限为50岁左右的中高级资历的医师。另外,整个队伍的形成应当保障每个专业组合的人员搭配必须合情合理,并以此来逐步的形成一种业务发展的梯度,在带头人不变动的情况下,其他队员们可进行定期的轮换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管理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医院方面的急诊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方面对外声誉,促进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急诊医学论文6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时代,高新知识,尖端科技,是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方法

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持,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持。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外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消化道有无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记录中如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需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与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的配合,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积极的条件。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责任是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而护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需要护理教育的关注,这可以保证护理职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级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急诊医学管理体系与模式研究的分析论文

1.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在医学专业当中属于一门全新的、跨学科以及综合性质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中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急诊医学具备以上特性,因此其在医院医学当中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出了该医院整体质量,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迅速的达到国际发展的先进性水平。

2.急诊医学模式分析

急诊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急诊科室结构、接诊患者的程序以及护士值班的制度等多个方面组成,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急诊医学模式。

2.1急诊科室结构

急诊科室具体结构主要有急诊病发和急诊室组合而成,同时还包含了人员方面的结构。其中急诊室可直接划分为内外两科,具体要求配备心电检测除颤仪、呼吸机、起搏器以及洗胃机等多项设备,而急诊室方面则必须在24小时以内应诊,通常急诊病房主要由恢复病房和ICU病房两部分组合而成,在ICU病房当中通常配备6张病床,在床边则需配置相应的中心观测台和多功能监护仪器,其中还包含了微泵、输液泵、B超仪、X光机以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等等[2]。而在恢复病房当中则配备有17张病床,同时可划分为内外两科组,而且在病房当中还必须要划分出3辆出诊救护车以及2部急诊急救电话。

2.2接诊患者程序

首先是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需要值班人员事先问明具体情况,然后派出一声赶往现场进行救护。然后送往ICU病房进行急救,主要收治各种生命体征重症急危的患者,像出现昏迷、休克、中毒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多种联合整治的患者。

2.3护士值班制度

在医院内的护理排班需要由院内的总医师进行统一化的安排,通常一线的医生急诊室和病房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轮换制度,而二线的医生可直接实施全天值班制度,每位值班的医生都应配置BP机、手机以此来加强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而在护理方面则直接划分为急诊室和病房两个方面,要求急诊室的护士必须要学会最常规的洗胃、气管插管以及清创缝合等等,同时还应当掌握呼吸机管理、心电监测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急诊护理知识。这样才能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抢救效率。

3.完善急诊医学管理体系策略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急诊规划

由于急诊科的特性使然,需要为其创设单独的急诊科室,并设置比较醒目的就诊标志,同时急诊科还必须要承担其院前和院内急诊,并采取全天连续工作的形式来负责首诊。在危重患者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急诊患者登记制度,凡是危重抢救的伤员,都应当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3]。收治患者后,需要增设相应的观察床位,以此来针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记录,配设配套的记录设施,所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抢救记录、出诊记录、交班记录以及转院记录等等。同时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交班、晨查以及护理巡诊制度,并且在急诊室当中配备好各种常见的急救病种所需的抢救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禁忌表等等。药品方面必须配备齐全,做好定量、定位以及定人,也即是指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做好相应的存销记录工作。最后需要配备完善在急救诊疗当中所必须的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应当达到100%。另外,救护车也要保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并且启动及时的效果。

3.2加强急诊应急意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当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突发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要求各大医院必须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不断的`对其自身的应急意识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完善的、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类队伍,并以此来配备比较齐全的应急设施和急救车辆等等。这样在面对急诊抢救时,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3.3构建一支训练有素,人数稳定的急救队伍

在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挑选一些作风、思想以及操作技术等都合格过关的人员,这些人员最好是担任着正副级主任医师或者急诊科的带头人等等,在这个选拔标准上寻找一些热心急诊事业,同时思路比较清晰、工作认真负责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初级医师。而选拔队员的年龄应当尽可能的控制在毕业之后4-5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其年龄上限为50岁左右的中高级资历的医师。另外,整个队伍的形成应当保障每个专业组合的人员搭配必须合情合理,并以此来逐步的形成一种业务发展的梯度,在带头人不变动的情况下,其他队员们可进行定期的轮换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管理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医院方面的急诊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方面对外声誉,促进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急诊医学论文2500字

急诊医学独特性教学思维论文

1研究急诊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窗口科室,直接关乎现代化城市的形象以及所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人们对急诊的需求量逐渐放大,对急诊诊疗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支未来可能从事急诊医学的卫生人员队伍已是社会需要。鉴于急诊医学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精神异常、创伤和中毒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复杂性问题,正日益困扰从事急诊医学医、教、研者[2],迫切要求急诊医学教学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教学医院理应主动成为急诊医学常态化教学培训机制的排头兵,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在所属医院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急诊医学是一个有确定功能定位的临床科室,有确定的生命支持、急病诊治、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学科理论,有进行各种脏器功能支持和监护的急诊专科操作。执行着从病人来诊到专科治疗之间的病情判断、疾病分诊、危重抢救、病情观察、确定诊断和初步治疗等系列医疗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对病情判断、危重抢救和病情观察、初步治疗的中心内容。要求教学对象具备鉴别和处理各种疾病和创伤的能力,具有应对大型灾害事件的能力,还要有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2对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

2.1急诊医学诊治对象独特急诊医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其诸多特点决定了教学有别于传统临床教学。独特性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不同的专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划分基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树木”,而急诊面对的则是“森林”。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也即传统专科诊治疾病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深入到到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急诊医学则是针对众多脏器和功能的聚集体,需要探索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体异常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及规律。

2.2急诊医学的临床切入点独特传统专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如肿瘤、炎症及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生素、血管再通。急诊医学是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既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因为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死人。基于对功能的研究,急诊医学拓展了一系列临床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等。

2.3急诊医学的诊治思维独特传统专科临床遇到患者是通常思考有无疾病,发生疾病的可能部位以及性质,至于何种性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危及生命,恰好是急诊医学思考问题的顺序。急诊医学只有采用这样的逆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能够迅速识别其中真正危及生命的部分,立即加以干预及抢救。

2.4急诊医学诊治过程紧迫性由于是急危重病,变化快,如能早期控制病情,可能取得较好预后。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争取在机体发挥代偿的短时间内实施对最不稳定因素的迅速纠正,实现保全生命的目标,为后续专科治疗搭建平台。

3对急诊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3.1急诊科的教学对象目前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教学对象主要为轮转的专科医师、受训的住院医师、各级实习医师以及进修医师。他们教育背景、既往工作或实习的环境不同,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水平均参差不齐,实习医师和部分研究生虽完成医学基础课,并经历临床见习课程,求新欲望强,动手热情高,自信心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与之相反,全科医师和部分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经验,但不规范的陋习、对所学医学知识更新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要达到良好的均齐化效果,需设立专职带教老师,并且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也十分重要。

3.2急诊医学教学的阻力就诊患者轻重缓急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诊断鉴别诊断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先行抢救,再酌情设法明确诊断,所谓先“射击”,后“瞄准”。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好,而且临床诊治及综合判断能力强。

3.3急诊医学的教学及人文关怀急诊患者大多由于罹患病症的痛苦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甚至精神明显异常,陪同的'亲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急躁甚至言行失控,对待这样的特殊教学氛围,如何既做好教学,又充分将人文关怀不着痕迹地渗透至教学当中,是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重要环节。将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尤为重要[4]。

3.4急诊科的床边教学利用教学医院病源丰富,病种复杂的教学优势,让学员调动自己的眼、耳、手、鼻,通过视、触、闻亲身感受有意义的临床表现,获得书本以外的亲历经验。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床边教学,不只是引导学员看,还要引导他们亲自操作,言传身教。

3.5急诊科的“反馈”教学由于经急诊医学科初步鉴诊和稳定性处理,不少患者随即被收入专科予进一步目标性诊治,如何印证初步诊断及处理的正确性,同时加强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员到所收治的专科随访病人,不断勘误,加深印象。3.6模型以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急救技能培训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轴戏。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但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一是急救技能多为救命技术,无法在患者身体上实施的;二是由于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病例一般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应用于教学;三是急诊病人具有特殊性,在最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抢救生命的处理。近年来我院逐步使用了急诊医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装置,如模拟气道管理技术训练、急救技术训练、创伤学技能训练、血管穿刺技术训练等功能单位。更好地对各层次学员进行相关训练,尤其夯实对抢救生命的心肺复苏技能及相关技能的教学。

4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实践

4.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教学急诊医学跨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准确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要求则将更为突出。提倡向学生灌输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具体体现为:诊疗活动围绕急危重症,以临床表现为切入点,以病理生理为主线,以胸痛这一急诊常见症状为例,冠心病、肺栓塞、胃食管反流病、肋骨骨折和惊恐发作都可能造成胸痛,却分属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和心理医学五个专科,如不引导教学对象从病史,尤其是症状和体征着手,则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负担,更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急症患者,常要求采用独特的反向思维,即该患者目前有提示危及生命的变化吗?可能的病因有哪些?可能的病灶等等。概括起来即是快速鉴别诊断,快速评估伤(病)情,快速干预,快速支持,为后续治疗成功赢得时机。

4.2强化技能操作讲解及实地练习对急诊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他们的诊疗技术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做到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我们主要应用三种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一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专项操作的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教学对象为完成阶段培训医师以及轮转住院医师;二是跟随教学秘书及科室住院总医师,随时得到一对一的操作指导,主要针对实习医师;三是依据培训大纲要求,培训或轮转医师对自己所管辖的患者、手术、技术操作的数量做好相应记录和登记,最后交医院教学主管部门进行量化审核。这三种模式使不同层次医师均能得到最直观、最简便、最快速的技能培养。

4.3建全教学保障与考量体系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来度量教学对象的临床理论和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有区分的考量方式,对于我院对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用标准化多站式考试,对有资证的医师则直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考试。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是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5],为此近年来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以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制度,如:《住院医师“三基”培训及考核方法》、《住院医师轮转培养方案》、《住院医师晋升、任聘有关规定》等,力求以制度确保急诊医学专科培训、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急诊医学教学应以急性危重症诊治为核心,以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构成并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急诊医学教学的独特性,为造就一批专业素质好、技能强,人文素质高的急诊医学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时代,高新知识,尖端科技,是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方法

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援,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援。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援,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面板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 *** 护理,促进血液回圈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外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消化道有无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记录中如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需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与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的配合,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积极的条件。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责任是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而护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需要护理教育的关注,这可以保证护理职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阶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装置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群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群的思想给予支援。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群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定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定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王淑曼.高等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办学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2.

急诊医学论文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急诊医学论文,欢迎参考!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纠纷的原因

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

3讨论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更新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从首诊负责制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3],这是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可靠保障。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务必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强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职责是病人与治疗之间的呵护主体[4]。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和优质态度服务于病人,才能积极地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使急救护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平时加强急救训练,定期考核,与此同时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制,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强调急救护理文件是病人的健康资料和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既涉及病人的法律、医保、赔偿等问题,同时又是护理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医疗纠纷或技术事故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和详细记录。

急诊医学论文30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时代,高新知识,尖端科技,是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方法

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持,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持。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外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消化道有无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记录中如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需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与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的配合,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积极的条件。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责任是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而护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需要护理教育的关注,这可以保证护理职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级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急诊医学管理体系与模式研究的分析论文

1.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在医学专业当中属于一门全新的、跨学科以及综合性质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中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急诊医学具备以上特性,因此其在医院医学当中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出了该医院整体质量,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迅速的达到国际发展的先进性水平。

2.急诊医学模式分析

急诊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急诊科室结构、接诊患者的程序以及护士值班的制度等多个方面组成,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急诊医学模式。

2.1急诊科室结构

急诊科室具体结构主要有急诊病发和急诊室组合而成,同时还包含了人员方面的结构。其中急诊室可直接划分为内外两科,具体要求配备心电检测除颤仪、呼吸机、起搏器以及洗胃机等多项设备,而急诊室方面则必须在24小时以内应诊,通常急诊病房主要由恢复病房和ICU病房两部分组合而成,在ICU病房当中通常配备6张病床,在床边则需配置相应的中心观测台和多功能监护仪器,其中还包含了微泵、输液泵、B超仪、X光机以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等等[2]。而在恢复病房当中则配备有17张病床,同时可划分为内外两科组,而且在病房当中还必须要划分出3辆出诊救护车以及2部急诊急救电话。

2.2接诊患者程序

首先是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需要值班人员事先问明具体情况,然后派出一声赶往现场进行救护。然后送往ICU病房进行急救,主要收治各种生命体征重症急危的患者,像出现昏迷、休克、中毒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多种联合整治的患者。

2.3护士值班制度

在医院内的护理排班需要由院内的总医师进行统一化的安排,通常一线的医生急诊室和病房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轮换制度,而二线的医生可直接实施全天值班制度,每位值班的医生都应配置BP机、手机以此来加强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而在护理方面则直接划分为急诊室和病房两个方面,要求急诊室的护士必须要学会最常规的洗胃、气管插管以及清创缝合等等,同时还应当掌握呼吸机管理、心电监测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急诊护理知识。这样才能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抢救效率。

3.完善急诊医学管理体系策略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急诊规划

由于急诊科的特性使然,需要为其创设单独的急诊科室,并设置比较醒目的就诊标志,同时急诊科还必须要承担其院前和院内急诊,并采取全天连续工作的形式来负责首诊。在危重患者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急诊患者登记制度,凡是危重抢救的伤员,都应当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3]。收治患者后,需要增设相应的观察床位,以此来针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记录,配设配套的记录设施,所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抢救记录、出诊记录、交班记录以及转院记录等等。同时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交班、晨查以及护理巡诊制度,并且在急诊室当中配备好各种常见的急救病种所需的抢救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禁忌表等等。药品方面必须配备齐全,做好定量、定位以及定人,也即是指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做好相应的存销记录工作。最后需要配备完善在急救诊疗当中所必须的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应当达到100%。另外,救护车也要保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并且启动及时的效果。

3.2加强急诊应急意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当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突发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要求各大医院必须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不断的`对其自身的应急意识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完善的、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类队伍,并以此来配备比较齐全的应急设施和急救车辆等等。这样在面对急诊抢救时,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3.3构建一支训练有素,人数稳定的急救队伍

在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挑选一些作风、思想以及操作技术等都合格过关的人员,这些人员最好是担任着正副级主任医师或者急诊科的带头人等等,在这个选拔标准上寻找一些热心急诊事业,同时思路比较清晰、工作认真负责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初级医师。而选拔队员的年龄应当尽可能的控制在毕业之后4-5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其年龄上限为50岁左右的中高级资历的医师。另外,整个队伍的形成应当保障每个专业组合的人员搭配必须合情合理,并以此来逐步的形成一种业务发展的梯度,在带头人不变动的情况下,其他队员们可进行定期的轮换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管理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医院方面的急诊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方面对外声誉,促进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儿科急诊医学论文800字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医疗环境相对复杂,儿科实习除了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外,还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呻吟、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体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就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群体,且儿科病情变化快,家属关注度很高,很多家属过分紧张、着急,医患沟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作为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临床实习医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同情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业务技术上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有工作时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等。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更需要我们有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新的形势要求医生必须转变服务观念,讲究服务艺术,特别是善于为患者着想,将亲切、和蔼、宽容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融会在诊疗服务中,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周英.浅谈新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98-99.

[2]阎樱.关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赵建美.加强儿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70-2372.

[4]许佩群,许双虹,罗坚,等.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3):

[5]熊晖,陈永红,王玉燕,等.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7-909.

浅谈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到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系统、综合多病种的临床学科。儿科医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其病种繁多,跨年龄阶段大,亚科分类多,工作量大;病儿不能表述主观体验,家长护子心切,容易激动等特点使儿科临床医学生无所适从,这对儿科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打好临床基础知识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谈不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儿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有了扎实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可结合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等现代知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培养自身探索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等,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儿科医学知识掌握,以达到培养有牢固的医学基础,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有对实际工作较强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综合科研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之目的。

2 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病例的导人和问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面对真实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使学生们由原来的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针对婴儿腹泻的病例讨论,首先让学生复习课堂理论,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明确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再让学生到临床查看患儿,由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直观地掌握由于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临床表现制订出科学的补液方案,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

3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己有所了解。当一位新病人人院后能迅速做出诊断,为什么做这样的诊断,它和临床、基础理论是否相符,它应与哪些疾病鉴别,给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激发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儿科临床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过的理论在毕业学习中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过程,是为今后转人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较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临床实习时,带教教师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工作伙伴关系,多与实习医生交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尊重病人。医德是医术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是指导和支配医护行为的灵魂,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冈。我们提倡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导他们勤查房,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多与病人沟通,注意倾听。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深人了解病人及家属,同时能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保健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5 培养儿科临床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这种服务需要在与其他医生、护士的协作中实现。因此,良好的医生与患者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及医生与其他医生、护士的交流有助于双方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协调双方的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科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的培养他们交流能力,学生必须从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说话技巧、倾听技巧等人际传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医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提高了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6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循证医学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依据零星文献上研究报告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它通过系统观察获得临床经验,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以科学依据、平均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终点来评价疗效。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围绕这几个方面训练学生:提出患儿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将研究的结果指导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3) :161-165.

[2] 宋艳秋,袁长吉,刘小玲.等.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33.

[3] 伟桂姬.规范带教程序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刘理.祝火盛,杜华.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 (3): 97-98.

急诊医学独特性教学思维论文

1研究急诊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窗口科室,直接关乎现代化城市的形象以及所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人们对急诊的需求量逐渐放大,对急诊诊疗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支未来可能从事急诊医学的卫生人员队伍已是社会需要。鉴于急诊医学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精神异常、创伤和中毒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复杂性问题,正日益困扰从事急诊医学医、教、研者[2],迫切要求急诊医学教学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教学医院理应主动成为急诊医学常态化教学培训机制的排头兵,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在所属医院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急诊医学是一个有确定功能定位的临床科室,有确定的生命支持、急病诊治、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学科理论,有进行各种脏器功能支持和监护的急诊专科操作。执行着从病人来诊到专科治疗之间的病情判断、疾病分诊、危重抢救、病情观察、确定诊断和初步治疗等系列医疗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对病情判断、危重抢救和病情观察、初步治疗的中心内容。要求教学对象具备鉴别和处理各种疾病和创伤的能力,具有应对大型灾害事件的能力,还要有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2对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

2.1急诊医学诊治对象独特急诊医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其诸多特点决定了教学有别于传统临床教学。独特性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不同的专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划分基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树木”,而急诊面对的则是“森林”。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也即传统专科诊治疾病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深入到到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急诊医学则是针对众多脏器和功能的聚集体,需要探索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体异常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及规律。

2.2急诊医学的临床切入点独特传统专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如肿瘤、炎症及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生素、血管再通。急诊医学是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既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因为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死人。基于对功能的研究,急诊医学拓展了一系列临床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等。

2.3急诊医学的诊治思维独特传统专科临床遇到患者是通常思考有无疾病,发生疾病的可能部位以及性质,至于何种性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危及生命,恰好是急诊医学思考问题的顺序。急诊医学只有采用这样的逆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能够迅速识别其中真正危及生命的部分,立即加以干预及抢救。

2.4急诊医学诊治过程紧迫性由于是急危重病,变化快,如能早期控制病情,可能取得较好预后。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争取在机体发挥代偿的短时间内实施对最不稳定因素的迅速纠正,实现保全生命的目标,为后续专科治疗搭建平台。

3对急诊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3.1急诊科的教学对象目前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教学对象主要为轮转的专科医师、受训的住院医师、各级实习医师以及进修医师。他们教育背景、既往工作或实习的环境不同,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水平均参差不齐,实习医师和部分研究生虽完成医学基础课,并经历临床见习课程,求新欲望强,动手热情高,自信心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与之相反,全科医师和部分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经验,但不规范的陋习、对所学医学知识更新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要达到良好的均齐化效果,需设立专职带教老师,并且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也十分重要。

3.2急诊医学教学的阻力就诊患者轻重缓急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诊断鉴别诊断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先行抢救,再酌情设法明确诊断,所谓先“射击”,后“瞄准”。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好,而且临床诊治及综合判断能力强。

3.3急诊医学的教学及人文关怀急诊患者大多由于罹患病症的痛苦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甚至精神明显异常,陪同的'亲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急躁甚至言行失控,对待这样的特殊教学氛围,如何既做好教学,又充分将人文关怀不着痕迹地渗透至教学当中,是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重要环节。将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尤为重要[4]。

3.4急诊科的床边教学利用教学医院病源丰富,病种复杂的教学优势,让学员调动自己的眼、耳、手、鼻,通过视、触、闻亲身感受有意义的临床表现,获得书本以外的亲历经验。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床边教学,不只是引导学员看,还要引导他们亲自操作,言传身教。

3.5急诊科的“反馈”教学由于经急诊医学科初步鉴诊和稳定性处理,不少患者随即被收入专科予进一步目标性诊治,如何印证初步诊断及处理的正确性,同时加强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员到所收治的专科随访病人,不断勘误,加深印象。3.6模型以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急救技能培训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轴戏。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但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一是急救技能多为救命技术,无法在患者身体上实施的;二是由于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病例一般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应用于教学;三是急诊病人具有特殊性,在最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抢救生命的处理。近年来我院逐步使用了急诊医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装置,如模拟气道管理技术训练、急救技术训练、创伤学技能训练、血管穿刺技术训练等功能单位。更好地对各层次学员进行相关训练,尤其夯实对抢救生命的心肺复苏技能及相关技能的教学。

4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实践

4.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教学急诊医学跨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准确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要求则将更为突出。提倡向学生灌输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具体体现为:诊疗活动围绕急危重症,以临床表现为切入点,以病理生理为主线,以胸痛这一急诊常见症状为例,冠心病、肺栓塞、胃食管反流病、肋骨骨折和惊恐发作都可能造成胸痛,却分属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和心理医学五个专科,如不引导教学对象从病史,尤其是症状和体征着手,则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负担,更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急症患者,常要求采用独特的反向思维,即该患者目前有提示危及生命的变化吗?可能的病因有哪些?可能的病灶等等。概括起来即是快速鉴别诊断,快速评估伤(病)情,快速干预,快速支持,为后续治疗成功赢得时机。

4.2强化技能操作讲解及实地练习对急诊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他们的诊疗技术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做到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我们主要应用三种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一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专项操作的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教学对象为完成阶段培训医师以及轮转住院医师;二是跟随教学秘书及科室住院总医师,随时得到一对一的操作指导,主要针对实习医师;三是依据培训大纲要求,培训或轮转医师对自己所管辖的患者、手术、技术操作的数量做好相应记录和登记,最后交医院教学主管部门进行量化审核。这三种模式使不同层次医师均能得到最直观、最简便、最快速的技能培养。

4.3建全教学保障与考量体系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来度量教学对象的临床理论和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有区分的考量方式,对于我院对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用标准化多站式考试,对有资证的医师则直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考试。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是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5],为此近年来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以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制度,如:《住院医师“三基”培训及考核方法》、《住院医师轮转培养方案》、《住院医师晋升、任聘有关规定》等,力求以制度确保急诊医学专科培训、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急诊医学教学应以急性危重症诊治为核心,以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构成并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急诊医学教学的独特性,为造就一批专业素质好、技能强,人文素质高的急诊医学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急诊医学论文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急诊医学论文,欢迎参考!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纠纷的原因

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

3讨论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更新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从首诊负责制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3],这是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可靠保障。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务必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强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职责是病人与治疗之间的呵护主体[4]。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和优质态度服务于病人,才能积极地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使急救护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平时加强急救训练,定期考核,与此同时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制,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强调急救护理文件是病人的健康资料和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既涉及病人的法律、医保、赔偿等问题,同时又是护理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医疗纠纷或技术事故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和详细记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