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柳叶刀医学杂志二型糖尿病

发布时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二型糖尿病

你好,二型糖尿病人感染新冠季率会高吗?二型糖尿病的人一般都是身体弱。容易感染新冠的几率会比正常人的身体要稍微的高一点点,谢谢。

2020年的开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并没有丝毫欢乐的气氛,反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大家都过的步步惊心。几乎人人都怕感染,都怕家人被感染。从临床患者的年龄上看,被感染者主要集中在40-60岁,其中不少是老年人有基础病或肥胖的人。1月29日,世界顶级医疗杂志《柳叶刀》上也发布了相关文章:截至当时发文统计41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人占32%,其中就单纯糖尿病患者占比高达20%。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成为这场疫情中的易感人群。这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状态,血糖高本身就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各器官造成伤害。(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 。/2019《全球糖尿病地图》)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血管与代谢研究所Ji Sun Nam博士发表在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更容易遭受传染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研究数据分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可能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因此更易感染。NK细胞活性已被证实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和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与糖耐量正常或糖尿病前期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NK细胞活性较低,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会大大上升。当患者被病毒和细菌侵蚀时,机体免疫力自然不容易与它们抗横。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更是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亿,占据世界第一。面对疫情,对于亿糖友而言,无论是哪一时期,都不能忽视免疫力的提升,做好以下几点很有必要:一、严格控制血糖增长即便是宅在家中,糖尿病患者也应按照医生建议服用降糖药物,且需定时对血糖进行测试,包括空腹和饭后两小时的血糖监测,然后记录下血糖水平的变化,将血糖稳定在健康水平。同时,也应调整自己的进食热量,避免受饮食影响造成血糖波动。也许有人会问:药吃完看了该怎么办?首先,无论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其他慢性病,都绝对不能随意停药,若出现药吃完了,且近期病情稳定,可以遵循就近原则购买药品,具体步骤如下:二、早睡早起免疫力的强大与降低,除了和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有关外,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如果处于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同样会造成身体血糖的波动。所以,即便是宅在家中,也应保持早睡早起、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从根本上来改善免疫力。三、避免接触病毒传染的环境如果处于高危地区,又或者是生活环境中有人确诊了新冠肺炎,自己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出门走动、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区域。如果必须要出门,也需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我们一定要保持健康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饭后吸收,出门后回家洗手都很有必要。四、室内通风别忽视宅在家中也应注意室内通风,空气并不会携带病毒进入室内,反而是室内的空气相对较差,容易对免疫力造成影响。所以,每天开窗通风15分钟、一天两次的通风很有必要,这样能将室内空气更新,对预防病毒和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益处。五、做好血压、血糖、血脂记录记录自己日常数据,通过数据直接观察病情变化,比如建立健康日记,注意指标范围。对此小康医生个提供以下表格给大家参考:1.血压相关指标2.血糖相关指标3.血脂相关指标我们除了遵医嘱,按照医生要求规律吃药,控制慢性病外,生活结构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饮食,减重降糖,减少身体多余的脂肪是治疗这类糖尿病患者最好的方式。身体健康,远比什么都重要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可以发现:从官方已公布数据死亡病例中,患者大多数都是拥有慢性基础病,平均年龄都一老年人居多。亦舒有句名言:我的归宿就是

根据《柳叶刀》的统计数据表明,脂肪肝患者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非脂肪肝人群的倍,如若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增加,这个数据会高达倍。这两者没有特效药,从根源抓起才是重点。目前脂肪肝和糖尿病的治疗,都是提倡“三驾马车”原理,即健康管理、功能医学、药物干预。医生建议在健康管理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方案,不是所有人的方案都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指标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也得因人而异。但还是有几点共同点值得参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六原则1.减肥BMI和体脂率偏高,是脂肪肝和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维持一定体重,避免体重、体脂肪过高,对这两类疾病的防治,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每日饮食结构,把握健康饮食原则:低热量、低醣、低油、多摄取含有膳食纤维食物,有助减少肥胖发生。3.加强运动锻炼运动可以增加体内脂肪的消耗,尤其对于肥胖者来说,运动减肥比节食更重要,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4.少喝酒或者不喝酒,避免饮酒过量5.定期体检、检测疾病变化情况6.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干预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包括降糖、降脂及护肝治疗。降糖药物选择方面,优选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护肝治疗方面,选择较多,中西医都有药物推荐,西药暂时无特效药,以辅助治疗为主。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脂肪肝属于肝失疏泄、藏血不足带来的疾病,选择防治肝损伤的纯中药制剂,能起到保肝降酶、退黄调脂等临床疗效。如万秘堂熊胆粉,就是纯中药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含量达到,属于金胆级别,产自长白山,能修复受损肝细胞,提高肝脏保护能力,有平肝、清热、明目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脂肪肝人群。此外,万秘堂熊胆粉能抑制乳酸生成,促进乳酸氢化成糖的作用,还可以改善疲劳和倦怠,可以促进糖和乳酸合成肝糖源,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和分泌,因而具有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对于胰脏所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造成的糖尿病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的,不过,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身体的免疫功能就会非常差,几率就会高些。

柳叶刀医学杂志糖尿病

然而影响 健康 的因素范围实在太广了,网上的信息也是参差不齐,不过与 健康 最具直接关系的依旧是我们每日的饮食、环境因素和生活作息。

正如时下许多慢性疾病正慢慢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处于亚 健康 状态,而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其 长期以来不 健康 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而造成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生活方式的干预被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作为慢性疾病管理的基础措施之一的原因所在。

早有数多国内外的文献显示,生活干预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人的管理非常有效,特别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结果显示, 其方式不仅对血糖水平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指标。

【太长不看版】:

2020年6月,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的一项DiRECT试验再次证明了生活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重要益处。

在患有前驱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强化生活干预有助于 改善血糖和减轻体重 ,值得一提的是, 60%的患者病况得到缓解,而超过30%的患者显示病情可达到逆转。

研究人员表示, 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缓解甚至是逆转糖尿病可以带来更大的希望。

这项实验总共纳入了158名年龄段为18-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按照临床建议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而另外一组则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这个“管住嘴迈开腿” 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

过了1年以后,强化干预组显示有明显的减重效果,患者的 平均体重降低了 ,而对照组只有。

根据这个体重减轻的趋势,强化干预组在前3个月低热量饮食阶段的体重减轻幅度最大,3-6个月时体重减轻速度放缓,但仍在持续减重,值得一提的是, 减重效果能够维持长达12个月 。

强化干预组有21%的患者在1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5%,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为1%。 强化干预组患者的腰围减小和体脂减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强化干预组的 糖尿病病情也得到了更显著的缓解 , 缓解几率竟然是对照组的12倍 !强化干预组的缓解率为61%,对照组为12%。

糖尿病缓解的定义主要是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为准,同时 至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注:WHO公布诊断糖尿病的临界点为HbA1c≥%)

强化干预组里的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蓝色),甚至血糖恢复正常(紫色)的病人比对照组显著更多

(Taheri et al. 2020)[1]

另外,强化干预组中有33%的患者甚至血糖恢复了正常水平,经统计的 逆转几率 也同样 是对照组的12倍 ,对照组这一比例仅为4%,而血糖正常定义为HbA1c<,且至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基于该研究得到的结果和数据,该研究团队表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使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显著减轻,而且还与超过60%的患者糖尿病缓解和超过30%受试者血糖回归正常有密切的关联。

最重要的是,这些改善有助于大部分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年轻患者 实现心脏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善 ,这对他们长期 健康 有着潜在的益处。

研究指出,除了管住嘴,养成运动习惯也很重要。当然,这不代表一定要强迫大家参与剧烈运动,毕竟运动也会根据不同的强度分为好几种类型。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或者无法进行运动强度较高的糖友们,建议可以依照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公布的运动指南“ FITT ”来计划自己的运动,或者可以适当增加每日的活动量,包括做家务、散步等。

而本来就有运动习惯的糖友们,也可以通过“FITT”来评估自己运动的强度、时间、运动频率是否需要调整。以下是“FITT” 运动指南的详细介绍和建议:

这项DiRECT试验结果再次证明,仅仅利用生活干预的方式,无需医疗干预就能有效地逆转糖尿病,同时还有助于大部分处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实现逆转糖尿病和心脏代谢关键指标的改善。

这些不断积累的研究证据都凸显了生活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因此, 趁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 健康 饮食、加强锻炼频次和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控制、改善2型糖尿病。

- end -

撰文 / Yee Ling

编辑 / Rocky

参考文献:

1. Taheri, S.,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bodyweight and glycaemia in early type 2 diabetes (DIADEM-I): an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0. 8(6): p. 477-489.

如果觉得有用,

一键“ 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吧~

维生素D 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它是促 进钙磷代谢调节 的必要元素,对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不过,不少 糖尿病患者 体内,总会出现维生素D水平下降的情况。

维生素D对糖尿病患者有多重要?

首先,《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曾发表过相关研究,证明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能够缓解糖尿病的进展。

当时的研究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维生素D测量,发现其中46%的人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但是经过6个月的补充,发现这些患者肌肉组织中 胰岛素 的作用已经 明显改善 ,机体的 葡萄糖代谢功能 得到增强,对缓解糖尿病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维生素D本身对人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钙质吸收,而胰岛素的分泌其实也是一个 钙依赖 的过程,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增加 胰岛素敏感性 ,帮助控糖。

如果维生素D不足,钙元素缺失,那么胰岛素分泌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可能加重胰岛素反抗。而且,钙元素不足,还有可能引起 骨量流失 ,容易患上 佝偻病 、 骨质疏松 等,那么不是糖尿病患者,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然后,缺乏维生素D对缓解糖尿病并发症也有着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 神经损伤 、 视网膜病变 、 肾衰竭 等,而补充维生素D也可以帮助减少这些并发症。

最后,维生素D可以帮助 抗炎 和 抗纤维化 ,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对于 肝源性糖尿病 来说,可以有效改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对于控制血糖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就是维生素D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所以不仅是我们普通人,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积极补充维生素D,对控制糖尿病有好处。除此之外,最近关于维生素D,还有另一个重要研究,被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一起看看。

《柳叶刀》子刊:缺乏维生素D与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分析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卒中、全因死亡等多个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团队开展了大规模的 meta分析 ,分析了来自维生素D研究协作组、英国生物银行、哥本哈根人群研究等多方位的数据,涉及 50多万 参与者,最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是 25羟维生素D ,而25羟维生素D的缺乏,与冠心病、卒中、全因死亡风险升高存在 密切关联 。此外,在一定范围内,25羟维生素D每增加10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则下降31%,如果浓度升高,则全因死亡率反而降低。

该研究涉及范围广,并且应用了多项统计学算法,其余因素影响较小,但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说研究针对的人员种族构成单一。不过相对而言,该研究还是极具价值的,能够为人体补充维生素D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体内是否缺失维生素D,可以检测下自己的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水平,如果小于20ng/ml,则代表维生素D缺乏,在20到29ng/ml之间,代表不足,在30到100ng/ml之间,表示充足,若大于150ng/ml,则有维生素D中毒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补充维生素D?

一)可以尝试 晒太阳 ,充足的日晒是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方式。冬天趁着太阳温暖的时候,可以让阳光直接照射在皮肤上,记住不要暴露的皮肤上涂防晒霜,否则隔绝了紫外线等于没晒到。

二)也可以摄入 维生素D补充剂 ,不过需要严格控制补充剂量,如果贸然补充过多,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此外,建议维生素D在饭后吃,效果会更好。

三)还可以通过 饮食补充 ,这也是最推荐的方式。糖尿病患者平时除了控油控糖,还可以尝试补充鸡蛋、脱脂牛奶,香菇、瘦肉等,富含维生素D。

柳叶刀糖尿病论文

然而影响 健康 的因素范围实在太广了,网上的信息也是参差不齐,不过与 健康 最具直接关系的依旧是我们每日的饮食、环境因素和生活作息。

正如时下许多慢性疾病正慢慢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处于亚 健康 状态,而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其 长期以来不 健康 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而造成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生活方式的干预被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作为慢性疾病管理的基础措施之一的原因所在。

早有数多国内外的文献显示,生活干预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人的管理非常有效,特别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结果显示, 其方式不仅对血糖水平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指标。

【太长不看版】:

2020年6月,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的一项DiRECT试验再次证明了生活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重要益处。

在患有前驱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强化生活干预有助于 改善血糖和减轻体重 ,值得一提的是, 60%的患者病况得到缓解,而超过30%的患者显示病情可达到逆转。

研究人员表示, 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缓解甚至是逆转糖尿病可以带来更大的希望。

这项实验总共纳入了158名年龄段为18-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按照临床建议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而另外一组则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这个“管住嘴迈开腿” 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

过了1年以后,强化干预组显示有明显的减重效果,患者的 平均体重降低了 ,而对照组只有。

根据这个体重减轻的趋势,强化干预组在前3个月低热量饮食阶段的体重减轻幅度最大,3-6个月时体重减轻速度放缓,但仍在持续减重,值得一提的是, 减重效果能够维持长达12个月 。

强化干预组有21%的患者在1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5%,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为1%。 强化干预组患者的腰围减小和体脂减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强化干预组的 糖尿病病情也得到了更显著的缓解 , 缓解几率竟然是对照组的12倍 !强化干预组的缓解率为61%,对照组为12%。

糖尿病缓解的定义主要是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为准,同时 至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注:WHO公布诊断糖尿病的临界点为HbA1c≥%)

强化干预组里的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蓝色),甚至血糖恢复正常(紫色)的病人比对照组显著更多

(Taheri et al. 2020)[1]

另外,强化干预组中有33%的患者甚至血糖恢复了正常水平,经统计的 逆转几率 也同样 是对照组的12倍 ,对照组这一比例仅为4%,而血糖正常定义为HbA1c<,且至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基于该研究得到的结果和数据,该研究团队表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使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显著减轻,而且还与超过60%的患者糖尿病缓解和超过30%受试者血糖回归正常有密切的关联。

最重要的是,这些改善有助于大部分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年轻患者 实现心脏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善 ,这对他们长期 健康 有着潜在的益处。

研究指出,除了管住嘴,养成运动习惯也很重要。当然,这不代表一定要强迫大家参与剧烈运动,毕竟运动也会根据不同的强度分为好几种类型。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或者无法进行运动强度较高的糖友们,建议可以依照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公布的运动指南“ FITT ”来计划自己的运动,或者可以适当增加每日的活动量,包括做家务、散步等。

而本来就有运动习惯的糖友们,也可以通过“FITT”来评估自己运动的强度、时间、运动频率是否需要调整。以下是“FITT” 运动指南的详细介绍和建议:

这项DiRECT试验结果再次证明,仅仅利用生活干预的方式,无需医疗干预就能有效地逆转糖尿病,同时还有助于大部分处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实现逆转糖尿病和心脏代谢关键指标的改善。

这些不断积累的研究证据都凸显了生活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因此, 趁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 健康 饮食、加强锻炼频次和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控制、改善2型糖尿病。

- end -

撰文 / Yee Ling

编辑 / Rocky

参考文献:

1. Taheri, S.,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bodyweight and glycaemia in early type 2 diabetes (DIADEM-I): an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0. 8(6): p. 477-489.

如果觉得有用,

一键“ 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吧~

● 研究揭示吸烟如何引起糖尿病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Paul J. Kenny研究团队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发现缰核区域的TCF7L2基因表达将尼古丁成瘾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研究人员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Tcf7l2在啮齿动物大脑的内侧缰核区域中密集表达,在该区域调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在mHb中抑制TCF7L2信号传导会增加小鼠和大鼠的尼古丁摄入量。尼古丁通过mHb的TCF7L2依赖性刺激来增加血糖水平。病毒追踪实验确定了从mHb到胰腺的多突触连接,具有尼古丁摄入史的野生型大鼠显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循环水平增加,以及血糖稳态的糖尿病样失调。相比之下,突变的Tcf712大鼠对尼古丁的这些作用具有抗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TCF7L2调节尼古丁在缰核-胰腺信号轴上的刺激作用,其将尼古丁的成瘾性与其促进糖尿病的作用联系起来。据悉,糖尿病在吸烟者中比非吸烟者更为普遍,但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 类器官体单细胞测序揭示人类大脑发育特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J. Gray Camp、Barbara Treutlein和Zhisong He等研究人员合作绘制了大脑类器官体的单细胞基因组图谱,从而揭示了人类特异的大脑发育特征。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研究人员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和染色质可及性测序分析了干细胞来源的脑类器官体,以研究特定于人类的基因调节变化。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人类全脑器官形成过程中从多能性到神经外胚层和神经上皮阶段的细胞组成,并重建了分化轨迹,然后在背侧和腹侧前脑、中脑和后脑区域内分化为神经元命运。来自不同iPSC品系类器官的大脑区域组成各不相同,但是区域基因表达模式在各个个体之间仍可大致再现。研究人员分析了黑猩猩和猕猴的大脑类器官体,发现与其他两个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神经元的发育速度较慢。使用分化路径的拟时态比对,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特异性基因表达沿皮质的祖细胞到神经元谱系解析为不同的细胞状态。染色质的可及性在皮层发育过程中是动态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与黑猩猩之间可及性的差异与人特异性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化有关。最后,研究人员使用单核RNA测序分析绘制了成年人前额叶皮层中人特异性的表达图,并确定了成年后持续存在的发育差异以及仅在成年大脑中发生的细胞状态特异性变化。这些数据提供了大猿前脑发育的时序细胞图谱,并阐明了人类独有的动态基因调控功能。据悉,自从人类脱离黑猩猩和其他大猿以来,人类的大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遗传和发育程序尚未完全被理解。相关论文信息:● HP1蛋白促进异染色质相分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 J. Narlikar和J. D. Gros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HP1蛋白重塑核小体核心,从而促进异染色质相分离。2019年10月1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发现由裂殖酵母HP1蛋白Swi6产生的染色质紧缩会导致相分离的液体浓缩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Swi6大大增加了核小体中掩盖组蛋白残基的可及性和动态。限制这些动态会损害Swi6染色质在液滴中的紧实度。这些结果表明,Swi6通过一个反常机制将寡聚化与染色质的相分离联系在一起。研究人员认为,通过Swi6对八聚体核心的这种重塑增加了核小体之间多价相互作用的机会,从而促进了相分离。这种机制可能更普遍地驱动染色质组织,而不仅仅是异染色质。据悉,异染色质在多个尺度上影响基因组功能。它能够实现可遗传的基因抑制,维持染色体完整性并为细胞核提供机械刚度。已经提出这些多样化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由染色质的压缩引起。主要类型的异染色质在其核心处包含HP1蛋白与染色质之间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在组蛋白H3赖氨酸9上被甲基化。HP1被认为利用寡聚来将染色质压紧成相分离的浓缩物。目前,尚不清楚HP1介导的相分离与染色质压缩的关系。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统计亿婴幼儿中的死亡情况美国华盛顿大学Simon I. Hay等众多研究人员合作报道了2000-2017年之间亿新生儿、婴儿以及儿童的死亡情况。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地质统计生存模型对2000-2017年期间99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5岁以下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死亡数量进行了统计。研究人员估计,截止到2017年,这些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有32%居住在每千名活产儿中有25个或更少儿童死亡的地区,然而在没有地理不平等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以避免2000年至2017年间58%的儿童死亡。这项研究使人们能够确定高死亡率人群、发展模式和地理不平等状况,从而为适当的投入和实施提供信息,这将有助于改善所有人的健康。研究人员介绍,自2000年以来,许多国家在改善儿童生存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局部的进展仍不清楚。为了向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信息,科学家需要收集在国家以下层面关于儿童死亡率和趋势的持续的数据。相关论文信息:● 神经兴奋和转录因子REST参与调控寿命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ruce A. Yankner研究团队发现神经兴奋和转录因子REST参与调控寿命。2019年10月1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长寿与大脑皮层中独特的转录组特征相关,其特征是与神经兴奋和突触功能相关的基因的下调。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神经兴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在全局范围内、或者在谷氨酸能或胆碱能神经元中抑制兴奋能够增加寿命。此外,寿命是由神经回路的兴奋抑制性平衡动态调节的。转录因子REST在长寿人类中被上调,并抑制与兴奋有关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REST缺陷小鼠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皮质活性和神经元兴奋性。同样,秀丽隐杆线虫REST直系同源基因spr-3和spr-4的功能丧失突变会增强神经兴奋,并降低长寿突变体daf-2的寿命。在野生型线虫中,spr-4的过度表达会抑制兴奋并延长其寿命。REST、SPR-3、SPR-4以及兴奋的减少分别激活哺乳动物和线虫中与寿命相关的转录因子FOXO1和DAF-16。这些发现揭示了由神经回路活动介导并受REST调节的保守衰老机制。研究人员介绍,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寿命延长的机制了解甚少。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新发现不支持低危妊娠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Ank de Jonge研究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常规妊娠晚期超声检查对降低低危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有效性。2019年10月15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荷兰的60个助产机构共招募了13520名孕中期的妇女,平均孕周为周。根据荷兰全国围产期登记处或医院记录,共分析13046名妇女,其中5979名接受常规护理,即连续测量宫高和临床指示超声;7067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干预措施,即在妊娠28-30周和34-36周接受两次常规生物监测扫描。最终干预组分娩时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3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组的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为,常规护理组为。校正混杂因素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的引产率较高,但催产素催产的发生率较低。总之,在低危妊娠中,孕晚期常规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指征超声检查,可提高小于胎龄儿的产前检出率,但与常规护理相比,并不能降低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率。该发现不支持低危妊娠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相关论文信息:《美国医学会杂志》:Vol 322 No 15● 营养和行为干预可增加饮食依从性西班牙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营养和行为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研究组在西班牙的23个研究中心招募了6874名年龄在55-75岁、患有代谢综合征且无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将参与者随机分组,其中3406名为干预组,接受鼓励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促进体力活动并提供行为支持,3468名为对照组,接受鼓励能量不受限制的地中海饮食。所有参与者均可免费获得特级初榨橄榄油和坚果。根据能量减少地中海饮食评分对依从性进行评估,0-17分,评分越高依从性越强。最终有6583名参与者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er-MedDiet评分分别为分和分,12个月后则分别为分和分,组间差异显著。总之,与遵循能量不受限制的地中海饮食建议相比,鼓励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可显著增加12个月后的饮食依从性,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参与者的长期心血管效应。据悉,高质量的饮食模式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但关于营养和行为干预对饮食变化影响的数据依然很有限。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验证Selepressin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预后美国匹兹堡大学Derek C. Angus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Selepressin与安慰剂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无呼吸机和无血管加压素天数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一线血管加压药,但并非经常奏效,且有不容忽视的儿茶酚胺不良反应。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1a受体激动剂Selepressin是一种非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药,可减轻败血症引起的血管舒张,血管渗漏和水肿,且副作用较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研究组在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和美国进行了一项适应性、2b/3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868名脓毒性休克且需要剂量超过5μg/min的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585例随机接受3种剂量Selepressin中的一种进行治疗,283例接受安慰剂治疗。最终有817名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药物的中位持续时间为个小时。Selepressin组和安慰剂组中无需呼吸机和加压素治疗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90天死亡率分别为和,无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无需住ICU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差异均不显著。两组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肠系膜缺血和外周缺血,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之,对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与安慰剂相比,使用Selepressin并不能在一个月内改善无加压素和无呼吸机的天数。相关论文信息:《柳叶刀》● 氨甲环酸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近日,CRASH-3试验合作团队探讨了氨甲环酸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死亡、残疾、血管闭塞事件和其他疾病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2012年7月20日至2019年1月31日,研究组在29个国家的175家医院中进行了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12737名受伤3小时以内的外伤性脑损伤成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低于12分,或CT扫描发现颅内出血,且无重大颅外出血。研究组按1:1随机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其中6406名接受氨甲环酸治疗,6331名接受安慰剂治疗。共有9202患者在受伤后3小时内接受治疗,其中氨甲环酸组有的患者在住院后28天内死亡,安慰剂组为,风险比为。排除GCS评分3分或双侧瞳孔不收缩的患者后,氨甲环酸组和安慰剂组的颅脑损伤相关死亡风险分别为和,风险比为。对于轻中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死亡风险,风险比为;但对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却不能降低。另外,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晚期治疗,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或晚期治疗的效果相差不大。氨甲环酸组和安慰剂组发生血管闭塞和癫痫的风险相差无几。结果表明,氨甲环酸对TBI患者安全有效,在受伤后3小时内进行治疗可减少颅脑损伤相关死亡。据悉,氨甲环酸可减少外伤性颅外出血患者的手术出血和死亡率。但TBI后颅内出血很常见,可导致脑疝和死亡。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本文作者: 健康 界赵广娜 我们总在说,吃饭不要吃太饱,对身体好!事实真的如此吗?有什么依据?有一项关于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著名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上。 从上图可以看出限制一定的热量能让所有常规心脏代谢风险指标数值都显著下降,例如LDL-胆固醇、总胆固醇与HDL-胆固醇比值、收缩压、舒张压。此外,他们的C反应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代谢综合指数全都显著改善。而随便吃那一组恰恰相反。 这是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历经2年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个名叫CALERIE(减少热量摄入长期影响全面评估)的临床试验共招募了238名志愿者,他们都是身体 健康 且不肥胖(只有少数几个略微超重)的年青年头人。 研究人员将这些志愿者分为限制热量组和对照组。原计划是让热量限制组的 健康 年轻人每天少摄入25%的热量,对照组放开了吃。不过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热量限制组志愿者每天摄入的热量平均只减少了(九分饱),连预期目标的一半都不到。(据说相当于每天少吃4块奥利奥饼干) 虽然这些志愿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的热量摄入,但是结果却还是很令人惊叹的。在两年的时间内,随便吃的志愿者体重平均增加,而九成饱的,也就是热量限制组的志愿者的体重平均下降,且其中71%是肥油的重量。 这就意味着,适量限制热量,即使九成饱,也能实现减重、改善心血管状况的目的。关于少吃能不能延缓衰老了呢? 关于这一点的研究有两个著名的假设:一是Pearl提出的哺乳动物寿命与其单位组织质量的代谢率成反比;另一个是Harman提出的能量中心代谢过程中的副产物活性氧会损伤DNA、脂质和蛋白质等,加速衰老进程。 由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研究,他们对 健康 非肥胖人群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限制热量饮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项研究表明,2年热量摄入减少15%的人,他们体内的基础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等指标也均下降。 跟上面的研究一样,当初设定的热量限制的目标是减少25%,但是最终热量限制组只减少了15%。即便如此,限制热量组相对于对照组,体重仍下降了8kg,BMI降低了3左右,体脂率下降了3%,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也显著下降。除此之外,夜间核心温度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期限制热量摄入不仅能让你更 健康 ,还能显著降低衰老标志物。 关于热量限制其实早在1935年,外国的研究者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热量限制就在知足生物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且不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形下,有规划地适量限制每日的总摄入量。 从这个概念种我们得知,热量限制的前提是你所摄取的营养必须满足于机体的需要,也就是不要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减少热量摄入。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适量限制,这个适量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七成饱、八成饱、九成饱都可以,再有就是持之以恒,每顿饭都要有计划的限制才能达到 健康 、减重、抗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有的人认为我也不胖,血压和血糖正常就不用限制热量摄入了吧?这是不对的想法,即使正常体重的人也需要限制热量的摄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参与试验的 Kraus博士及其同事在他们的论文中解释说,一些心脏代谢标志物如胆固醇,血压和血糖 ,即使在医疗专业人员认为正常的范围内,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所以通过热量限制即使身体指标正常的人也可以从中获益。 关于限制饮食方式可以用这么三种:分别为限热量平衡饮食(CRD)、间歇性禁食(IF)和禁食模拟饮食(FMD)。 1.限热量平衡饮食(CRD):每天只摄入800~1500kcal热量,形成能量负平衡,每周体重平均下降。 2.间歇性禁食(IF)或称轻断食膳食模式:一般采取5+2模式,即1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为500kcal/天,男性约为600kcal/天)的饮食模式。 3.禁食模拟饮食(FMD):一个月中有5天时间是限制热量的,第一天摄入正常热量的50%,其余4天摄入正常热量的10%。 其中CRD可以减重、改善血糖,甚至可能延缓衰老。那么将轻断食饮食与其进行比较,结果如何呢? 有一项研究将年轻超重妇女分为两组,一组每周5天正常进食+连续2天75%热量限制饮食,另一组每日热量限制25%饮食,在干预6个月后,两组在减重、降低总胆固醇、LDL、血压等方面相似,但轻断食组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 因此,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将轻断食模式作为B级推荐,认为轻断食饮食模式有益于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证据级别2b);同时,可以增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获益(证据级别2a)。 那么,FMD效果如何呢?提到这种饮食模式,必须提到美国的一位教授,他就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Valter Longo教授。他曾做过一项试验,将100个 健康 人随机分到FMD组和正常饮食组,干预3个月后,FMD组体重、腰围、BMI、血压、体脂和IGF-1水平显著降低。此外,动物研究以及人胰岛细胞研究显示,FMD可以促进β细胞再生,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血糖控制并逆转糖尿病。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MD尚未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同时,研究者也发出警告:目前阶段不建议尝试FMD,方案复杂,还在试验阶段。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糖尿病

《柳叶刀》主要讲要讲的是饮食结构造成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率和糖尿病死亡率。公布了饮食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的并不是糖和油脂吃的多,而是错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低杂粮,低水果。据统计,因高钠饮食而死亡的人有300多万,因杂粮吃太少而死亡的也有300多万,因水果吃的太少而死亡的有200多万人。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饮食中多注意,合理的搭配菜谱,而不是我喜欢吃什么就只吃什么,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其次讲了吃错饭造成的三大疾病。第一,心血管疾病。有一些心血管疾病是可以用改善饮食来预防的,据统计心血管病的出现主要就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而造成的。可见我们最怕的疾病尽然是我们日常中一日三餐的食物而造成的。第二,肿瘤和癌症。这两种病也是我们最怕的病,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我们患上恶性肿瘤或者恶性癌症,这就像征着我们的生命基本上到头来,如果是良性的那还好一些,但还是要承担精神压力和高昂的费用。

比如吃的太咸容易患胃癌,肝癌,大肠癌;吃的太荤容易患肠癌;吃的太甜容易患乳腺癌,子宫癌。原来真的是病从口入,癌症真的是吃出来的。第三,糖尿病。发现爱吃烧烤,甜食,煎炸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一些。

最后,《柳叶刀》还统计了不同地区的各项饮食状况达标情况。高钠饮食成为了杀手第一名,虽然我们都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吃水果,而你吃的那些水果远远达不到要求,推荐每天吃250g的水果。杂粮饮食就比水果饮食更低了,因为许多人都不喜欢吃杂粮。总之就是,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该吃的东西要少吃,每天都要合理膳食。

《柳叶刀》[1]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医学期刊之一,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协同出版。1823年由托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所创刊,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该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

维生素D 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它是促 进钙磷代谢调节 的必要元素,对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不过,不少 糖尿病患者 体内,总会出现维生素D水平下降的情况。

维生素D对糖尿病患者有多重要?

首先,《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曾发表过相关研究,证明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能够缓解糖尿病的进展。

当时的研究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维生素D测量,发现其中46%的人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但是经过6个月的补充,发现这些患者肌肉组织中 胰岛素 的作用已经 明显改善 ,机体的 葡萄糖代谢功能 得到增强,对缓解糖尿病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维生素D本身对人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钙质吸收,而胰岛素的分泌其实也是一个 钙依赖 的过程,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增加 胰岛素敏感性 ,帮助控糖。

如果维生素D不足,钙元素缺失,那么胰岛素分泌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可能加重胰岛素反抗。而且,钙元素不足,还有可能引起 骨量流失 ,容易患上 佝偻病 、 骨质疏松 等,那么不是糖尿病患者,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然后,缺乏维生素D对缓解糖尿病并发症也有着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 神经损伤 、 视网膜病变 、 肾衰竭 等,而补充维生素D也可以帮助减少这些并发症。

最后,维生素D可以帮助 抗炎 和 抗纤维化 ,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对于 肝源性糖尿病 来说,可以有效改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对于控制血糖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就是维生素D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所以不仅是我们普通人,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积极补充维生素D,对控制糖尿病有好处。除此之外,最近关于维生素D,还有另一个重要研究,被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一起看看。

《柳叶刀》子刊:缺乏维生素D与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分析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卒中、全因死亡等多个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团队开展了大规模的 meta分析 ,分析了来自维生素D研究协作组、英国生物银行、哥本哈根人群研究等多方位的数据,涉及 50多万 参与者,最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是 25羟维生素D ,而25羟维生素D的缺乏,与冠心病、卒中、全因死亡风险升高存在 密切关联 。此外,在一定范围内,25羟维生素D每增加10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则下降31%,如果浓度升高,则全因死亡率反而降低。

该研究涉及范围广,并且应用了多项统计学算法,其余因素影响较小,但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说研究针对的人员种族构成单一。不过相对而言,该研究还是极具价值的,能够为人体补充维生素D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体内是否缺失维生素D,可以检测下自己的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水平,如果小于20ng/ml,则代表维生素D缺乏,在20到29ng/ml之间,代表不足,在30到100ng/ml之间,表示充足,若大于150ng/ml,则有维生素D中毒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补充维生素D?

一)可以尝试 晒太阳 ,充足的日晒是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方式。冬天趁着太阳温暖的时候,可以让阳光直接照射在皮肤上,记住不要暴露的皮肤上涂防晒霜,否则隔绝了紫外线等于没晒到。

二)也可以摄入 维生素D补充剂 ,不过需要严格控制补充剂量,如果贸然补充过多,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此外,建议维生素D在饭后吃,效果会更好。

三)还可以通过 饮食补充 ,这也是最推荐的方式。糖尿病患者平时除了控油控糖,还可以尝试补充鸡蛋、脱脂牛奶,香菇、瘦肉等,富含维生素D。

这样的节目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吃饭的一个问题,而且就是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展示,真的是非常不错,看了之后真的是很想吃东西。

柳叶刀医学杂志糖尿病逆转

然而影响 健康 的因素范围实在太广了,网上的信息也是参差不齐,不过与 健康 最具直接关系的依旧是我们每日的饮食、环境因素和生活作息。

正如时下许多慢性疾病正慢慢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处于亚 健康 状态,而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其 长期以来不 健康 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而造成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生活方式的干预被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作为慢性疾病管理的基础措施之一的原因所在。

早有数多国内外的文献显示,生活干预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人的管理非常有效,特别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结果显示, 其方式不仅对血糖水平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指标。

【太长不看版】:

2020年6月,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的一项DiRECT试验再次证明了生活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重要益处。

在患有前驱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强化生活干预有助于 改善血糖和减轻体重 ,值得一提的是, 60%的患者病况得到缓解,而超过30%的患者显示病情可达到逆转。

研究人员表示, 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缓解甚至是逆转糖尿病可以带来更大的希望。

这项实验总共纳入了158名年龄段为18-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按照临床建议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而另外一组则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这个“管住嘴迈开腿” 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

过了1年以后,强化干预组显示有明显的减重效果,患者的 平均体重降低了 ,而对照组只有。

根据这个体重减轻的趋势,强化干预组在前3个月低热量饮食阶段的体重减轻幅度最大,3-6个月时体重减轻速度放缓,但仍在持续减重,值得一提的是, 减重效果能够维持长达12个月 。

强化干预组有21%的患者在1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5%,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为1%。 强化干预组患者的腰围减小和体脂减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强化干预组的 糖尿病病情也得到了更显著的缓解 , 缓解几率竟然是对照组的12倍 !强化干预组的缓解率为61%,对照组为12%。

糖尿病缓解的定义主要是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为准,同时 至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注:WHO公布诊断糖尿病的临界点为HbA1c≥%)

强化干预组里的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蓝色),甚至血糖恢复正常(紫色)的病人比对照组显著更多

(Taheri et al. 2020)[1]

另外,强化干预组中有33%的患者甚至血糖恢复了正常水平,经统计的 逆转几率 也同样 是对照组的12倍 ,对照组这一比例仅为4%,而血糖正常定义为HbA1c<,且至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基于该研究得到的结果和数据,该研究团队表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使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显著减轻,而且还与超过60%的患者糖尿病缓解和超过30%受试者血糖回归正常有密切的关联。

最重要的是,这些改善有助于大部分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年轻患者 实现心脏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善 ,这对他们长期 健康 有着潜在的益处。

研究指出,除了管住嘴,养成运动习惯也很重要。当然,这不代表一定要强迫大家参与剧烈运动,毕竟运动也会根据不同的强度分为好几种类型。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或者无法进行运动强度较高的糖友们,建议可以依照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公布的运动指南“ FITT ”来计划自己的运动,或者可以适当增加每日的活动量,包括做家务、散步等。

而本来就有运动习惯的糖友们,也可以通过“FITT”来评估自己运动的强度、时间、运动频率是否需要调整。以下是“FITT” 运动指南的详细介绍和建议:

这项DiRECT试验结果再次证明,仅仅利用生活干预的方式,无需医疗干预就能有效地逆转糖尿病,同时还有助于大部分处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实现逆转糖尿病和心脏代谢关键指标的改善。

这些不断积累的研究证据都凸显了生活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因此, 趁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 健康 饮食、加强锻炼频次和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控制、改善2型糖尿病。

- end -

撰文 / Yee Ling

编辑 / Rocky

参考文献:

1. Taheri, S.,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bodyweight and glycaemia in early type 2 diabetes (DIADEM-I): an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0. 8(6): p. 477-489.

如果觉得有用,

一键“ 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吧~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很少能够通过服用药物治疗康复,绝大部分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教科书也把糖尿病描述为只可控制不可治愈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代谢手术逐渐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2021年初,《柳叶刀》在线发表一篇糖尿病治疗进展的重要论文,一项随访长达10年的研究表明,对于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比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更有效长期控制病情,而且超过1/3手术患者实现了长期缓解。这意味着,2型糖尿病的“治愈”能够实现。

疾病无情,科技有义。期待科学家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本文作者: 健康 界赵广娜 我们总在说,吃饭不要吃太饱,对身体好!事实真的如此吗?有什么依据?有一项关于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著名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上。 从上图可以看出限制一定的热量能让所有常规心脏代谢风险指标数值都显著下降,例如LDL-胆固醇、总胆固醇与HDL-胆固醇比值、收缩压、舒张压。此外,他们的C反应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代谢综合指数全都显著改善。而随便吃那一组恰恰相反。 这是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历经2年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个名叫CALERIE(减少热量摄入长期影响全面评估)的临床试验共招募了238名志愿者,他们都是身体 健康 且不肥胖(只有少数几个略微超重)的年青年头人。 研究人员将这些志愿者分为限制热量组和对照组。原计划是让热量限制组的 健康 年轻人每天少摄入25%的热量,对照组放开了吃。不过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热量限制组志愿者每天摄入的热量平均只减少了(九分饱),连预期目标的一半都不到。(据说相当于每天少吃4块奥利奥饼干) 虽然这些志愿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的热量摄入,但是结果却还是很令人惊叹的。在两年的时间内,随便吃的志愿者体重平均增加,而九成饱的,也就是热量限制组的志愿者的体重平均下降,且其中71%是肥油的重量。 这就意味着,适量限制热量,即使九成饱,也能实现减重、改善心血管状况的目的。关于少吃能不能延缓衰老了呢? 关于这一点的研究有两个著名的假设:一是Pearl提出的哺乳动物寿命与其单位组织质量的代谢率成反比;另一个是Harman提出的能量中心代谢过程中的副产物活性氧会损伤DNA、脂质和蛋白质等,加速衰老进程。 由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研究,他们对 健康 非肥胖人群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限制热量饮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项研究表明,2年热量摄入减少15%的人,他们体内的基础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等指标也均下降。 跟上面的研究一样,当初设定的热量限制的目标是减少25%,但是最终热量限制组只减少了15%。即便如此,限制热量组相对于对照组,体重仍下降了8kg,BMI降低了3左右,体脂率下降了3%,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也显著下降。除此之外,夜间核心温度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期限制热量摄入不仅能让你更 健康 ,还能显著降低衰老标志物。 关于热量限制其实早在1935年,外国的研究者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热量限制就在知足生物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且不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形下,有规划地适量限制每日的总摄入量。 从这个概念种我们得知,热量限制的前提是你所摄取的营养必须满足于机体的需要,也就是不要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减少热量摄入。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适量限制,这个适量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七成饱、八成饱、九成饱都可以,再有就是持之以恒,每顿饭都要有计划的限制才能达到 健康 、减重、抗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有的人认为我也不胖,血压和血糖正常就不用限制热量摄入了吧?这是不对的想法,即使正常体重的人也需要限制热量的摄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参与试验的 Kraus博士及其同事在他们的论文中解释说,一些心脏代谢标志物如胆固醇,血压和血糖 ,即使在医疗专业人员认为正常的范围内,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所以通过热量限制即使身体指标正常的人也可以从中获益。 关于限制饮食方式可以用这么三种:分别为限热量平衡饮食(CRD)、间歇性禁食(IF)和禁食模拟饮食(FMD)。 1.限热量平衡饮食(CRD):每天只摄入800~1500kcal热量,形成能量负平衡,每周体重平均下降。 2.间歇性禁食(IF)或称轻断食膳食模式:一般采取5+2模式,即1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为500kcal/天,男性约为600kcal/天)的饮食模式。 3.禁食模拟饮食(FMD):一个月中有5天时间是限制热量的,第一天摄入正常热量的50%,其余4天摄入正常热量的10%。 其中CRD可以减重、改善血糖,甚至可能延缓衰老。那么将轻断食饮食与其进行比较,结果如何呢? 有一项研究将年轻超重妇女分为两组,一组每周5天正常进食+连续2天75%热量限制饮食,另一组每日热量限制25%饮食,在干预6个月后,两组在减重、降低总胆固醇、LDL、血压等方面相似,但轻断食组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 因此,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将轻断食模式作为B级推荐,认为轻断食饮食模式有益于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证据级别2b);同时,可以增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获益(证据级别2a)。 那么,FMD效果如何呢?提到这种饮食模式,必须提到美国的一位教授,他就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Valter Longo教授。他曾做过一项试验,将100个 健康 人随机分到FMD组和正常饮食组,干预3个月后,FMD组体重、腰围、BMI、血压、体脂和IGF-1水平显著降低。此外,动物研究以及人胰岛细胞研究显示,FMD可以促进β细胞再生,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血糖控制并逆转糖尿病。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MD尚未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同时,研究者也发出警告:目前阶段不建议尝试FMD,方案复杂,还在试验阶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