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CN:44-119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办刊宗旨显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来菌、抗生系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
3、《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CN:61-141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眼科杂志》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
4、《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部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旬刊),是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CSCD期刊。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担任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医学信息、动态方面的文章。设有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专栏。
5、《按摩与康复医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ISSN:1008-1879,是康复医学期刊中很热门,也很不错的一本期刊,半月刊,审稿周期短,出刊速度快。
《按摩与康复医学》创刊于1985年,曾用名《按摩与导引》,是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
1.中国康复医学
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读者对象:读者对象为所有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医师、治疗师、护士),从事社区康复的专业人员,以及与康复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外...
2.心血管康复医学
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4):6. [2] Levine S R.抗磷脂抗体\[J\].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67-268.[书籍] [3] 曲 镭.老年病康复的特点 [M...
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社区、职业、社会、...
4.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以促进物理医学与康复及多学科康复发展及改善残疾人功能为已任。本刊涵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各个领域,致力于全面报道有关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最新进展及工作成就,着眼于从临床康复、康复研究、康复教育三方面深入挖掘...
5.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全面报道中国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发展,积极宣传中国肿瘤生物治疗的政策和发展策略,及时介绍全球肿瘤生物治疗的最新研究动态。本刊栏目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研究快报、...
6.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提升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科的学术地位及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主要内容包括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枢神经、头颈部及心血管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微创介入学,超声介入学,介...
7.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包括听力损失发病率和病因的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听力检测方法,听力补偿,各种发声及言语功能障碍的诊断及防治,听觉言语康复,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介绍国内外在这个学术领域的新进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套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单侧空间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18年首先由G Holmes 提出,但直到1941年R Braim详细报导了3个病例才引起学者的兴趣,近年已成为神经心理学及康复医学界关注的课题。患者在完成各种空间的行为作业时往往表现出对脑损害对侧的刺激无反应,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妨碍他们获得独立自理能力。因此对其进行评价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第13卷 讲座作者:张竹青孙启良杨文琳单位:1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和平街北口,100029 定义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对来自大脑受损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多见于右半球病变。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而视觉是远体外空间认知的特定方式。也可表现在近体周空间的触觉探测上及空间表象上。USN与同向偏盲的区别在于,USN在视线随意活动时, 对脑损害对侧的刺激忽略。视野检查可以正常或有缺损。而同向偏盲在固定视线时,不可能看到单侧视野。病灶定侧:这种障碍主要见于右半球或非优势半球的病变。右半球病变者发生USN比左半球病人明显地多而严重。定位:大部分研究认为与非优势半球的顶叶有关。也可由顶-枕-颞叶的交界部引起。除此以外额叶、枕叶、皮质下、基底节或丘脑均可发生。近来的研究不能得出肯定回答。发病机制的学说注意不均衡说:Kinsbourne 提出左右半球互相注意对侧,二半球互相控制,所以保持平衡。由于某侧半球损伤,对对侧的注意减弱,平衡被破坏,健侧大脑对对侧的注意相对增强。激活意向性缺陷(activation-intention defect )或觉醒-注意性缺陷(arousal-attention defect): Watson等认为运动反应的激活-意向性活动及感知与空间的觉醒-注意性活动系二个由多种结构参予的皮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环路来支配的,环路中任何结构的损害都可能引起忽略现象。右半球在感情活动方面比左半球占优势的学说:Schott提出一侧忽视现象是一种半边抑郁症或一侧的感觉及运动系统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认识缺陷说:介于忽视并非只限于视觉模式, 所以De Penzi Faglion认为忽视的基础是一种认知缺陷,是残缺不全的空间表象。解释右半球病变容易引起单侧忽略的学说:Kinsbourge指出左半球天然的生理优势,在新生儿的自发行为中也爱朝向右方。因而左侧容易被忽视。Heilmon 的研究指出对注意及警觉的右半球优势。如同左半球有能力管理语言一样,右半球也能很好地发展它的注意能力。特别指出右顶叶区的警觉比左顶区占优势。无论来自左右的视觉刺激,右顶区均出现α活动的去同步化,而左顶区的同步化在右视野受刺激明显。所以当右半球受损时左侧的不注意更明显,这是由于左半球对左方来的刺激相对无能为力。至于右半球之所以在警觉、激活、注意及情感方面占优势,可能与它没有言语功能的重要任务有关。感觉对消:同时给双侧以同等的刺激时,病人对一侧的刺激感觉不到。对消现象可在躯体感觉、视觉、听觉中出现,也可伴有运动性忽视。 单侧空间忽略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视。单侧空间忽略的书面作业表现,见图1~3。单侧空间忽略者线段二等分试验的一般特征(左USN):线段越偏左侧,二等分越偏右。线段越长,二等分越偏右。在这些检查中,除典型病人外,不一定各项都表现异常。且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同。阅读、书写障碍阅读障碍的表现在漏读文章的左侧或一个字及单词的左边。横写比竖写明显。如“谢”读作“射”;clever-ever或lever。混淆词尾相同的单词或右边相同的字,如singing-something、衬-村、特-持。难从一行换到另一行。书写障碍表现在笔划重复,见图4。写的行失去水平性,而成阶梯形;只在一张纸的右手边写;单词间失去结构,出现空白。如新( )闻;抄写时遗漏左边的字或左侧偏旁。计算障碍是由于位数的错误或忽略了位数的一部分或运算符号,运算原则仍保留。日常生活中的忽略行为见附表。 视野缺损:单侧忽略常伴有视野缺损,尤以右脑损伤发生率高。运动维持困难:如闭眼、伸舌、 凝视、开口等。体象障碍:半侧身体失认,疾病否认。此外还有感觉减弱、注意障碍、偏瘫、智力障碍、精神异常、穿衣失用。图1单侧空间忽略者书面临摹试验的表现图2单侧空间忽略者书面删除试验的表现图3单侧空间忽略者线段二等分试验的表现图4单侧空间忽略者书写障碍者的笔划康复附表单侧空间忽略者日常生活中的忽略行为 ADL 忽略行为 整体反应 脸眼偏向健侧 对忽略侧的刺激无反应 与人说话不目视对方 进食 残留忽略侧食物 遗漏忽略侧餐具 整洁 忽略侧脸洗不干净、牙漏刷、胡子剃不干净 遗漏对忽略侧的化妆及配戴饰物 更衣 漏穿忽略侧的鞋、袜、手套、一只袖子、一条腿 漏系扣子 穿衣困难 轮椅转移 忽略侧足未蹬踏板 忽略侧手闸未掣动 移乘动作完成困难 入厕 手纸未扔纸篓 忽略左侧冲水把手 便在外面 行走 走过左侧目标 迷路 无视左侧行人及建筑物 不走直线,撞在忽略侧物体上 行为特征 疾病否认 思维能力下降(计划性、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精神异常(欣快、急躁、固执、抑郁) 二等分试验在纸的中央画一条水平直线,患者目测找出中点。异常标准:向左偏离百分数>,向右偏离百分数<。本方法代偿少,无其他干扰因素。同时可定量。所以把它作为判断USN及严重程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且易首先选用。在一张纸上画数条水平线的方法,因受删除试验的影响,现在不常使用。删除试验将随机分布的40条短线逐一删除。左侧一条未删即可定为左侧USN。另外可使用图形、字母等组成各种频度和密度的图进行删除。临摹试验利用左右大致对称含有多种因素的图形,如花、人体、立方体。如果出现笔画遗漏可判为阳性。该试验定量较难。二点发现试验纸中有间隔20cm的二个点,置患者正前方。首先令患者口答纸上点数,回答正确后用直线连接二点。正确完成为阴性;如回答错误,检查者给指出这二个点,提示后可连接者为轻度阳性;给提示仍无法连接者为重度阳性。自由画选择大致左右对称的图形自由画出。如钟表、人体。但有报导认为该项检查与智力低下的关系较半侧空间忽略更大。反问画图试验给出一个左右不对称的图形,以二种方式画出。首先临摹。然后在头脑中将图形反转。凭印象画出。最后分析未反转与反转的二个图中所遗漏的问题是知觉障碍还是行为障碍。此项检查可作为USN的分型。字体试验给出含左右偏旁的10个汉字,横板排列。令患者读出或抄写。若有遗漏偏旁或笔画的为阳性。空间表象测验要求病人想象他熟悉的一条线路并说出道路两边的主要建筑物。如忽略的建筑左右之差大于2个以上为表象性忽略。行为检查轻症病人在临床上可无明显表现,不易发现。但许多病人在ADL 中会出现问题。因此仅作书面检查是不够的。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与ADL 中的问题不一定相关。 感觉输入浅感觉:对忽略侧肢体的皮肤进行冷、热觉、触觉刺激。深感觉:主动或被动活动忽略侧肢体。这种效果可能反应了注意-运动相互作用的某种内在脑机能。视觉:训练患者对忽略侧有意识的扫描。面对镜子自画像,进行梳洗等。交叉促进训练健侧上肢越过中线在患侧进行作业。注意力训练如删除作业。右眼遮避遮盖左侧忽视者的右眼可以提高患者对左侧物体的注意水平。原因可能是由于右眼的遮盖减弱了左上丘核团对右上丘核团的抑制作用。暗示暗示形式与任务方式必须相一致才能取得最大效果。阅读文章时给予视觉暗示,在忽略侧用彩色线条标出或用手指指出做标记。书写时给予运动暗示,在桌面上或膝上间歇移动左手(主动或被动)。躯干旋转有学者用线段二等分课题对躯干旋转对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躯干旋转对二等分的偏移有改善。为了提高左侧空间忽略者向左侧的注意,以往考虑方法是头转向左侧,但这种方法不如躯干左侧旋转更有效。此法可用于基本动作训练及步行训练。改变环境与患者讲话时站在忽略侧。日用品、电视机等放忽略侧,促使他注意。激发警觉可用蜂鸣器,5~20s鸣一次,以提醒将注意力放在左侧,可提高全身警觉。早期步行觉醒水平低下者早期使用长下肢装置以提高警觉水平。有研究将患者分为早期步行组及对照组,结果显示:早期步行组坐位自立度提高,整体ADL的自立度提高, 但二组步行能力无差别。口头回忆法,亦有人称关键词。在ADL训练中,将复杂的动作分解,让患者记住每一动作的各个步骤,完成动作前令患者背出,以指导行动。1997年张竹青报导,用该法训练14例患者,忽略程度有改善的占59%。ADL 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该法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行之有效。 1杨国枢主编.神经心理学.第1版.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汪萍编译.中风后的认知障碍.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96,4:王荪,薄道学.临床神经心理学.第1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张竹青.偏瘫患者的半侧空间失认与作业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8(5):, KW. Neuropsychology. Second edition. Longman Signapore Pubishers (Pte) Ltd: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7: 233~张竹青.单侧空间忽略对左侧偏瘫患者ADL的影响及其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4):エレン.シ—ブ失行*失认の评价と治疗.东京:株式会社,医学书院.1992,71~范继中.大脑半球中风后的视空间忽视及有关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的评价.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1(6):纲本和.半侧空间无视へのリハビリテヨミシアプロ-チ JNP J Rehabil Med, 1996,33(8):544.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会过去,不要太过伤痛,雨后总会见彩虹
或是因为突发的事情,或是因为长期的病痛,可能在一阵昏迷醒来后,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了。在那一瞬间:
亲爱的,请别害怕,请你一定要相信,眼前的痛苦与黑暗终将过去。我们将给你带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你度过这段时光。
当然除了我们,还有你的家人朋友,你可以依靠他们,向他们诉说你的痛苦。请你一定要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
本文共有以下 4 个部分:
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04 如果有以下状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能会把我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先明白,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不用苛求自己立即走入正常生活。
当经历重大伤残后, 我们的心理可能会逐步经历以下 5 个阶段(毕丽华,1995)
第一阶段:休克期 —— 在伤残发生的那一瞬间,一直到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会有惊恐、呆滞或麻木等反应。
第二阶段:否认期 —— 我们会否认意外、伤残的发生,并可能会处于
抗拒的状态,不肯配合治疗。
第三阶段:抑郁反应期 —— 当冷静下来后,我们开始接受自己失去了某些身体功能的事实,在这个期间,因为自身心理素质、外界的反应等因素,我们可能情绪波动会比较大,甚至变得抑郁。
第四阶段: 依赖反应期 —— 我们开始超乎寻常地依赖他人,以消除残疾带来的紧张感。
第五阶段:适应期 —— 慢慢地,随着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最后将走出痛苦,走进新的生活。
而在这五个阶段中,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些重大的心理反应:
1. “别靠近我,别想伤害我”丨过度警觉,缺乏安全感
高度警觉、强烈恐惧是经历灾难性事件后第一个月内最普遍、最严重的心理体验。
在这段时间,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留意或寻找环境中的威胁性信息,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心情容易受到激惹,对相关事件或信息产生过度反应(例如,可能产生过分的惊吓反应)(伍泽莲 ,何媛媛,2009),这时,我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拒绝他人的靠近(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2012)。
这些过度的“警觉性反应” 可能会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让我们感到心疲力竭,进而导致健康受损。
2. “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丨否认事实,难以接受
我们会否认自己出现了生理缺陷,不接受眼前的事实 :(马洪路,2002)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很难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事实和现状。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初期能对我们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我们抵御紧张、焦虑、忧愁、恐惧等情绪,但在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阶段,坚持“否认” 可能会影响后续进展。(毕丽华,1995)
3. “怎么办,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完了?”丨焦虑不安,无法自拔
在巨大的冲击下,我们可能会陷入持续焦虑中无法自拔:(马洪路,2002)
4. “不去回忆就不会那么痛”丨选择遗忘
分离体验是我们在创伤后几乎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遗忘过去发生的种种,冷漠地回应他人,以此回避创伤。(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2006)
在分离体验中,我们试图在认知和情感上远离创伤,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似乎不去想不去念,就能不痛苦、不在乎,我们把自己从痛苦体验的经历中分离出来,切断生理缺陷与痛苦之间的联系。
当这种分离体验更加严重时,我们可能会过激地切断自己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5. “那辆车又朝我开来了!”丨不断闪回的记忆,不断重复的痛苦(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2012)
对于发生意外的场面,我们可能会在事后难以回忆,遗漏掉重要的情节,前后矛盾,甚至完全遗忘。
但也可能会时不时出现闪回:当时的经历活生生地闯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反复地、无法回避地再次体验 。(Parry & O’ Kearney , 2014)
这段时间,我们也会常常出现梦魇、惊恐、注意不集中等等症状。
6. “能不能一直陪着我,不要走”丨很想依赖一些人(毕丽华,1995)
这是一段依赖反应期,会有一个人或一个事物,TA 的出现与陪伴让我们获得安全感,而这段时期多出现在功能恢复或功能代偿阶段中。
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其实是想要取得一种 “ 假托” ——让我们可以将病痛分担到被依赖对象上。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心理可以减轻我们的紧张负荷,但长期的依赖是不利于恢复独立生活和康复的。
7. “虽然不完美,但我康复了,回归生活”丨接受事实,努力康复(毕丽华,1995)
经历了前面很多心理波折后,或许我们开始慢慢冷静下来,接受自己的缺陷,井然有序地进行康复和治疗,在陪伴和关怀下慢慢变好,并走向新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我们,可以说是完全度过了心理、生理危机,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
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1. 放下自卑,给自己一些信心和改变的动力(刘继茹,1998)
我们可能会有点嫌弃这个糟糕的自己,可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残疾并不意味成为弱者,一蹶不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到:
这种弥补可以有两个基本途径:
(1) 攻克功能不足器官的弱势。如通过康复治疗减缓病症,体弱者加紧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等;
(2) 发展其他的感觉技能来弥补。例如失明者会更依赖听觉触觉做判断,除了视觉外其他的感觉会更加敏感等。
2. 适应生活,积极用行为去做改变(陈建文,王滔,2003)
现在的我们,可能在一些方面与之前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处事更应该小心谨慎。这既能保护我们的心理不受打击,更能帮助完成新的适应。
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处理问题,克服问题。
在这个有点艰难的阶段,我们可以时不时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评估,
3. 寻找合适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确实,身体的缺陷会让我们的学习出现种种障碍,但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未来。比如尝试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许会有奇妙的体验和结果。
体育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动不方便的话可以打打桌球、练练上半身的瑜伽等等。这既能提高免疫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是康复阶段的不二选择。(郭敏刚,吴雪,陈静.,2007)
4. 学会倾诉自己的痛苦,会好受一点
倾诉可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向亲密的人诉说,或是记录在日记本上(于海波,张进辅,2000)。
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宣泄渠道有利于舒缓身心,让我们冷静下来,更好地面对生活。
5. 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换,勇敢面对(宓忠祥,2001)
残疾的出现可能让我们的社会身份出现这样的变化:
我们或许活动无法自理,生活受到限制;或许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远离社会,仅和家人、医护人员打交道;我们的家庭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伤残面临经济问题、家庭关系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尝试着完成角色转换,比如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参与心理剧的表演等,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理体验,尝试着完成对当前“残疾者” 这一角色的认同感。
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尽早建立正确的预期和认知,积极发现和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使其成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支撑点。
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1. 呵护 TA 敏感的心
由于生理缺陷,TA 将有可能接触更多外界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而面对这些消极的社会反馈信息,他们会变得敏感脆弱,害怕被拒绝。(李文涛,谢文澜, 张林,2012;谢文澜,张林,2013)
因而在陪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地给与TA 关心,尽可能地满足TA 的要求。
若敏感的TA 不希望过分的关注,请注意不要进行以下几种关心:
(1)频繁地询问TA 好一点没有 ;
(2)禁止TA 的一切活动包括那些医生允许尝试的训练,让TA 只能休养在床 ;
(3)过度地表扬TA 的进步 。
希望你能够再耐心一点,让TA 感受到足够的温暖。
2. 给TA支持,陪TA一起解决问题
你可以陪在TA 身边,用这几个方法帮TA 进行适应和恢复:
(1)关心TA 现在生活中遇到些什么问题?帮TA 提炼其中的核心问题,例如活动不便、疼痛等,先把问题聚焦,再和TA 商量解决方法
(2)建议TA 通过写日记等方式找到舒缓心情的方式
(3)让TA 想想如果彻底康复后,生活会产生什么变化,现在又能为这个目标做些什么(贾书磊,2017)。
3. 给 TA 足够的家庭支持 ( 成君,1997)
家庭的存在,对 TA 的心理健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残疾的TA 可能会产生自卑及抑郁情绪,如果你是TA 的家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给TA 足够的尊重和关心。
比如空闲时间多陪伴TA,不要给TA 过多生活的压力,可以向TA 描述未来美好的图景等。
04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残疾后有以下状况,
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
(伍泽莲 ,何媛媛,李红,2009)
1. 在已经安稳的情况中表现出过度警觉,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是可能的威胁
2. 完全切断与他人的正常联系,封闭自己的内心
3. 注意力不集中,莫名地打人、吵架
4. 重复地感受到当时意外发生的场景,无法平静心情面对现在的生活
5. 出现与原病症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变化,如语言不利索、四肢莫名颤动等
6. 被记忆困住,时而忘记受伤的事件,时而又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这件事有关系
最后我想对每个受伤的你说,或许前面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请不要放弃,请让爱和自我接纳陪伴着你,走遍人世间那些更美好的风景。
- The End -
参考文献:
毕丽华. (1995). 缺陷心理学初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 90-92.
伍泽莲, 何媛媛, 李红. (2009).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7(3), 639-644.
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 (2012). 聋生安全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9), 18-23.
马洪路. 残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17): 2508-2509.
韩启放. (1994).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
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 (2006).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4(6),895-900.
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 (201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危机干预. 精神医学杂志, 25(1), 72-74.
Parry, L., & O'Kearney, R. (2014). A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intrusive memori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Memory, 22(4) , 408-425.
施琪嘉. (2010). 心理创伤记忆的脑机制及其治疗原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05(4),242-245. 刘继茹. (1998).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3), 61-63.
陈建文, 王滔. (2003).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4), 90-94.
郭敏刚, 吴雪, 陈静. (2007). 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0(2), 189-191.
于海波, 张进辅. (2000). 国外关于倾诉效果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进展, 18(3), 67-72.宓忠祥. (2001). 角色转换 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7(1), 34-35.
李文涛, 谢文澜, 张林. (2012). 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7), 993-995.
谢文澜, 张林. (2013). 残疾群体的污名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0),1531-1533.
贾书磊 , 冯琼 , 方小群 , 何朝珠 , 何雪莹(. 2017) 肢体残疾患者叙事心理康复的应用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2(10),1155-1157.
成君, 王革, 郑平, 李庆友. (1997). 家庭支持对肢体残疾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 311-312.
出品方 | 壹心理
本文编写 | 吕瑞怡
专业指导 | 黄喜珊
本文编辑 | 触角 张真Derek
也许你或者周围的人正在面临分手失恋痛苦、学习工作低迷、职业选择困扰、怀孕焦虑,甚至在重大疾病之下身心俱疲,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你解答以上问题。
别担心,我们陪着你。
下期预告: 绝症篇
上期回顾: 被出轨篇 分手篇 怀孕篇 结婚篇
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的努力,1984年我国出版了第一部康复医学专著《康复医学》,1986年2月创办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8年我国目前最大一套共有93分卷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出版了《康复医学》分卷。此后,《健康报》、《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大众医学》、《康复》等杂志,也成为康复医学工作者交流经验,辛勤耕耘的重要领域。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套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解剖解剖解剖,重要的事情说3遍,基本就是肌肉骨骼神经,现在还有筋膜这个说法,很多书籍啦,国外的书籍配图、编写的比较用心,国外人在书籍这方面还是非常严谨细心的,国内的书籍更容易看懂!我自己平时也就看这么多书,我平时手机的康复疼痛科书籍不少,有二三百本了吧!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看见一小部分,
康复医学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扩展资料
1、康复医学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2、康复医学的构成:基础康复学、康复残疾学(学科体系的核心、支柱)、临床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治疗学。
3、康复医学研究的对象:伤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受限的病伤残者以及老年人当中的活动功能受限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复医学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培养在具有必备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医学技术类的一种,国内众多医科大学都开设该专业。可以培养出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这些治疗师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开班较晚,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以西医为主,以我国传统医学为辅,齐头并进。
就业方面,这个行业在国内目前处在前期发展阶段,未来可期。不管是大型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医院,还是私人的康复工作室,运动类机构,对康复类人才的需求都在加大,尤其时国内一线城市。
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关注和投入也会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日益增强!所以,出国读康复类相关专业,学习西方最新的技术也成为很多学生的刚需选择!
国内有5个大学的物理治疗项目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协会 (WCPT)的认证,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卫生、民政、残联或教育系统的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养老院、福利院或其他康复相关机构,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工作。
职业能力
1、具备康复评定和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手法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器应用等康复治疗基本能力;
2、具备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运动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或儿童康复等领域常见功能障碍基本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或言语治疗能力;
3、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4、掌握人体形态、机能、病理、生物力学、运动学、人体发育和残疾学等医学基础知识;
5、掌握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肌肉骨关节疾病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9本医学科普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9本医学科普书籍推荐,希望您喜欢!
9本医学科普书籍推荐
1、《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
如果要为这个清单上的书目做个推荐指数的话,这本书无疑是满分。虽然我没有看过…即使如此,也不阻碍这本书的满分,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得到它这样的肯定,几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全部都是推荐,所有的专业人士也都是推荐的态度。这样大范围的赞美快使得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药物的方方面面,从研发到上市到应用再到立法,宽广的覆盖面使得一个入门者能够迅速了解药品市场。尤其是其内容基本上与市场挂钩,无疑使得任何一个想要从事商业的专业人士无法拒绝本书。但是宽广的覆盖面使得这本书的专精度不够,因此还未达到专业篇的深度,同时如果一个立志想要去医院对商业一窍不通的孩纸读起来可能有点索然无味。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无论你年龄多大,从业有多少年,只要是没有读过,都值得一读,不是么?
笔者也正在阅读中(后续将奉献一些读后感给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中文译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研究员率领团队翻译了另一本原著“The Future of Drug Discovery: who decides which diseases to treat”,中文名《药物发现的未来:谁来决定治疗哪些疾病?》,该书预见了未来25年的演变和趋势,充满睿智和故事;是关心药物发现的科学家、技术员、医师、投资人、药事官员、记者、政治家,甚至是病人所必读的入门之书。
2、《药物史话》
学美术的要读美术史,学建筑的要读建筑史,学医的要读医学史,毫无疑问,学药学的也要有自己药物史。这本书应该算是药物史的代表作,虽然她并不那么著名,甚至读起来还有点……时间跳跃……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药物发现的过程这么曲折多姿琐碎跳跃,药品种类那么浩瀚丰富。本书是以药品种类为序,因而时间的跳跃性更增强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任何一个想去了解药物背后有趣或者无聊故事的人们去阅读本书。本书的优点是药物史相对全面,药物发现背后的轶事侃侃而谈,不会枯燥无味。缺点就是人物重复出现,时间跳跃性强(你要知道以前的药学家不是吃素的,经常今年发现了这个,明年就发现了更轰动的)。
3、《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建立》
本书是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中的一本,仅此看出,这本书的意义重大。本书意在讲述美国科学界的师承关系,其选择的角度是药理学界。因而这本书常作为药理学的入门科普必读书目。作者用纪实的描写手法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药理学家的性格和故事,展示了药理学蓬勃发展以及师徒关系,并且你相当容易的被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热情所震惊。本书基本按照了时间顺序,因此比上一本书要清楚许多,但是依然有点小混乱……这是因为这些科学家们流动性太强了,再看看我们这里的科学家,基本上老死在一个单位……同时,你也不要指望这么一本书真的能告诉你药物的作用机制。
4、《致命细菌——超级细菌的自述》
如果论药物作用机制的阐述,本书无疑是所推荐书目中讲述的最清楚,相对最专业的一本。遗憾的是,本书只是写了抗生素而已,相对于其他书来讲,内容太过狭窄。不过这并不阻碍这本书成为我的挚爱,一方面我实在是狂热的爱着抗生素,另一方面,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的,其语言风格和思路读起来比较舒服,比那些强硬的翻译过来的书强多了,同时作者笔法幽默,内容实用,因此不必担心读着读着睡着了。读了本书,基本上药理书中的抗生素部分内容你已经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仅仅只是再去深入的读读课本就可以了。不过,和药理书一样,这本书的内容也是陈旧的很。在上海,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已经从市场上消失,而本书却依然念念不忘的提着这两位旧情人。一些应用也和现在的指南大相径庭。但是书毕竟是落后于时代的,它无法汇集最新的信息,一旦出版就以为着他的信息已经落后。但这不妨碍初读者将他作为入门书籍,了解专业,同时也了解这临床用药的弊端,甚至你会看到自己身边人的恶习。当然,也很推荐大三以上的同仁们阅读,只不过当个小说就可以了,千万别把它当成专业书。
5、《病者生存》
《病者生存》是非常著名的医学科普书,在果壳的书单里和知乎的书单里是推荐书目。它讲述了我们认识疾病的误区,颠覆了一般人的想法。当然,还是那句话,现代的指南几乎也颠覆了它很多。但是有些经典的想法,永恒的闪耀在那里。
6、《第四类病毒》
《第四类病毒》代表的医学科普书籍的类型是自传体。它的作者就是故事中冒险的人。走进非洲这篇神秘的土地,未知的病毒一个又一个的侵袭着这里的人们,科学家们用勇敢和专业与病毒斗智斗勇。这是一本吊胃口的书,它让我感受到传染病的危险与未知,让我看到病毒学家们的狂热,让我一路在向着抗感染的绝路上不回头的狂奔。这里只是私人推荐,这是我第一本专业科普书,虽然是自传体,虽然不那么专业,但是它真的感染了我。这种力量无法取代。天下的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感染你的那本,让你爱上这个学科的书是对你最无价的。
7、《只有医生才知道的事》
本书算不得经典,只是畅销书。不过说实话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只是缺少时光的沉淀而已。作者是是北京协和的妇产科医生张羽,内容是关于女人身体的那些事。书名起的不错,相当有噱头,可惜里面却是关于女人身体的一些误解,大家期待的那些医疗黑幕恐怕让看热闹的读者失望了。如果你是女生推荐你读,如果你是男生,推荐你买一本送给妹子。
8、《医路》
这才是真正的医疗黑幕之书。《心术》在它面前也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心术》可能最大的败笔就是拍成了连续剧,导致某些内容删减。《医路》的曝光有其真实性,但是有时也偏袒了医生。尤其是结尾主人公在媒体逼迫下离开医院的岗位,让人唏嘘不已,完全没有《心术》的主旋律色彩。这可能也是它没有被官方推荐的原因。不过毕竟也是小说,大家看看就好。
9、《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
未来的医疗领域,即将迎来由无线传感器、基因组学、成像技术及电子化健康信息形成的“破坏性创新”!
在医学新时代,每个人都能充分地在个体层面进行定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群体层面进行医疗诊断。群体医学会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进行大规模筛查,同一种诊断会开出同样的药物和剂量,而不会针对个体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21世纪开始,医生在医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和家长式的地位正在动摇,而病人,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网络及各类工具,来更多的参与自我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决策。未来的医生不是扮演知识仓库的角色,而是成为知识管理者,应更多的与病人沟通和关怀,为病人提供决策支持,或帮病人进行决策,成为聪明病人的伙伴。
因此,想要了解医学未来之旅,这本书必读。
适合儿童康复方面的书籍,我比较推荐那些主要是讲儿童上后治愈的书,因为我觉得那种书可以很好的建设孩子的心理,不会让孩子因为这件事而产生心理阴影,让他以后的生活也更加的方便。
儿童康复医学,它是由各地小儿脑瘫疗育中心康复治疗中关于智力的发展关注和措施不足,以及儿童康复领域语言、精神发育障碍儿无论在量上或质的方面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这本书首先在开头中介绍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现代康复医学,小儿和高龄化时代到来,残疾类别划分和康复对策等及心身障碍儿童情况和残疾预防,说明儿童康复医学的各个方面,是目前儿童康复方向的权威著作。
一名合格的康复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与医患家属间沟通能力、扎实的康复理论基础(肌肉、骨骼、神经、人体运动学)、娴熟的手法操作(有效保护自身并不带给患者疼痛)、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能力(临床不等于书本,没有单一的病情)、书写康复病案、不拘泥的想象力(设计合理的康复治疗动作)等等········ 当然,科研能力(如何去总结经验、优化思路)和带教能力(如何去言传身教)也是不可或缺的。入门必备基础:《系统解剖学》,建议和《人体解剖图谱第三版》一起看,能清晰的了解到肌肉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之后的康复中不可或缺。个人建议这个时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肌筋膜的书籍,比如《肌肉链与扳机点》、《肌筋膜松弛术》,她会带给你一个系统的肌肉分类概念和整体治疗的理念,让你不再拘泥于“一地得失”(哪儿痛治哪),而是“纵观全局”,从整体(前后、左右、交叉)的去分析问题,有助于更准确的定位病灶位置。《临床运动学》,丸山仁司教授主编,也是我目前的研究生导师。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理学疗法,其中涉及步态一章则会让你清晰的了解到步行中各关节的运动角度及重心移动角度,对以后的康复步态评估作用匪浅。康复有自己的一套流程,简而言之,就是评估-治疗-再评估-再治疗-家庭宣教。康复中有“无评估不治疗”的观念,所以唯有切实了解病患的功能障碍,才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而《姿势评估-治疗师操作指引》会带你较清晰的姿势评估概念。评估相关的触诊与评估技巧、3分钟骨骼肌肉和周围神经检查等书籍也适合阅读。坚持到这里,完成了康复的基础知识储备,当然,如果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些小儿发育方面的书籍,在脑卒中的康复中很有帮助,小儿的”3翻—6坐—7滚—8爬“发育顺序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康复流程,儿童早期的姿势反射、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等也有助于康复师更合理的分析病患的动作模式及介入运动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