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颈椎病社区保健论文

发布时间:

颈椎病社区保健论文

可以进行米字操、耸肩运动、扩胸运动等,坚持每小时活动一下头颈部使韧带、肌肉得到休息。伏案工作时要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以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比如工作一段时间后,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眼睛疲劳。

颈椎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尤其是一些白领,因为久坐往往会导致颈椎病。颈椎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而且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发病过程和治疗保健过程都是比较长的。所以颈椎病患者要有正确的态度,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如何调整心态缓解颈椎病临床实验证明,当患者心情好的时候,颈椎病的症状会相应减轻,而心情不好的时候,症状会呈现出非常糟糕的状态,通常会比平时差很多。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好心情。这里有一个让每个人都开心的方法。1.我们应该对一切都开放。我们应该对一切都开放,不要太在意。当我们心胸开阔的时候,自然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很豁达,很有活力。然后要习惯养成乐观的态度。当我们乐观的时候,身体各种器官都可以搭配,很幸福!2.主动与他人交流。其实我们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人可以倾诉,所以需要交朋友。当我们在生活中主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生活中注意到更多的人情味。要培养广泛的兴趣,这样有事做就不会总觉得无聊,适当从事一些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要总是闷在家里,适当的出去走走,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做一些小运动。很惬意啊!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长,病情常反复,多与过度疲劳、受凉、感染有关。发病时症状可能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所以生病的时候要消除恐惧和悲观情绪,积极治疗。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1.合理使用枕头:合适的枕头对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是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要长期敷用。枕头的高度应该和我的拳头一样高(大约6到7厘米)。另外,枕头要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能太硬。最好用木棉或谷壳枕,敷后能形成马鞍状。2.注意颈部保暖:颈部的寒冷刺激会使肌肉和血管痉挛,加重颈滞疼痛。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有点热的时候,要注意防止夜间颈肩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宜过低。3.正确姿势:伏案学习或工作的最佳姿势是脖子保持直立,身体微微前倾,不要扭动或倾斜;如果工作超过1小时,应休息几分钟,做一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将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或看电视。4.避免受伤:颈椎受伤也会诱发颈椎病。除了注意姿势,还要注意骑行时不要打瞌睡,避免运动比赛时颈椎受伤。在急性颈椎病的情况下,颈椎要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转动,必要时用颈托保护。5.主动的功能锻炼:颈椎的锻炼要谨慎,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晃动。为我们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第一,头部继续做“丰”颈椎操;第二,双手十指握在脖子后面,头部向前弯曲,慢慢向后伸展。同时,你的手会努力对抗头部的运动,以锻炼你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专家提醒,以上防治方法仅适用于轻度、稳定型颈椎病患者。如果病情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就要去医院正规治疗。最后,治疗疾病最积极的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特别要注意预防。颈椎病的危害1.吞咽困难食道上端与第六颈椎相邻,第六颈椎增生会压迫刺激有些颈椎病患者受到相邻颈交感神经的刺激和损伤,其感受会传到大脑,相关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使其控制的内脏器官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导致腹胀和便秘。3、心动过速颈椎病导致心脏不适,主要是第四神经根骨质增生刺激引起的,与颈部位置突然改变有关。结论:颈椎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人都是颈椎病患者。因为颈椎病的治疗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很多患者会逐渐失去信心,变得不耐烦,这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所有的颈椎病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保健按摩颈椎病的论文

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差错,保证护理质量。结论针对推拿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正确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护士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颈椎病的推拿按摩治疗,主要目的是疏通颈部肌肉筋膜,缓解痉挛,恢复颈椎生理性曲度,解除疼痛。由于颈椎结构特点及病因病理特点又给推拿治疗颈椎病提出很多要求。 首先是颈椎椎体及小关节平直,肌肉韧带组织相对薄弱,椎管内脊髓通过。这些结构特点要求我们不能对颈椎进行大力粗暴的推拿和转动。粗暴的颈椎推拿可能造成脊髓损伤,出现截瘫甚至生命危险。 其次颈椎病是由于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创伤等病因引起,过度的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损伤,可以加速颈椎退变,导致病情加重。我们要求颈椎病的推拿治疗,操作次数以不超5次为宜,避免长期进行进行推拿按摩治疗。 再次是推拿按摩应该根据中医理论,按照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推拿穴位经络,操作手法应该遵循中医理论原则,切忌千篇一律,以至效果不佳。 还有操作技师应该与临床医生相互交流,默契配合,让推拿按摩治疗减少风险,增加疗效。 总之,推拿按摩治疗颈椎病应该系统培训,规范操作,避免风险,增加疗效,为颈椎病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效果。

1、彻底纠正“高枕无忧”的错误观点。人一生至少有1/4-1/3的时间在床上度过,选择通透性强,符合生理弯曲,高度适中的枕头十分重要,建议采用根据生理弯曲设计的药枕,既可帮助恢复和保持生理弯曲,又可将治疗保健带入到休息时间,做到治疗、休息两不误;2、避免用太软的床垫,防止长时间使颈椎处于非生理弯曲;3、工作中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头颈部可向相反方向作半分钟至数分钟的活动,及时消除疲劳4、定期抬头远视,每当低头或伏案工作时间过长,应抬头远视数分钟,并按摩头颈十分钟。

按摩时取坐位。拇指张开,其余四指并拢,虎口相对用力,自枕部开始沿颈椎棘突两旁的肌肉向下揉捏,至上背部手能摸到之处为止。反复揉捏3分钟,然后以相同手法揉捏患侧上肢和颈部两则肌肉及上臂、前臂,反复交替,边揉边捏。在酸痛处,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此处常为病变处,可重点捏揉。手法宜连贯持续,稍微着力,以揉捏处有酸胀感为佳,反复施术约5分钟,双手可交换揉。

肩井穴位于肩甲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以一手中指端着力,反复按揉穴位约2分钟,以局部感酸胀为宜。然后张开虎口按揉风池穴,两手拇指端着力,分别置于颈后枕骨粗隆下方凹陷处风他穴,由轻渐重,反复按揉约2分钟。

1、不可以在颈部过于劳累的状态下工作、看书、上网等,如果长期在颈部劳累的状态下工作只会导致颈部劳损更严重;

2、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才可以根本地消除颈部疲劳;

3、如果您的眼睛也累的话,建议多做些眼保健操等等的眼部按摩,因为眼睛劳累也会导致颈部劳累;

4、如果您是必须长期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做颈部运动的话,也可以借助一些在网上的颈椎病预防和治疗的功能来减轻你颈部的劳累程度,避免长期颈部做重复的动作。

5、防止颈椎的损伤,做好劳动、运动、活动前的准备,防止颈椎和其它部位损伤;保证良好坐姿;

6、纠正不适当睡势,调整合理的睡眠姿势,选用高低合适的枕头;

7、防止颈部受风受寒,积极治疗颈部外伤、感染、结核、淋巴结炎和椎间盘炎等疾病;8、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可以强身防病。

1、深呼吸,一种叫胸式呼吸,一种叫腹式呼吸。我们平时呼吸,每一次吸入呼出空气500毫升,一次深呼吸就有2500毫升~3000毫升。这个深呼吸,一次就有7~8次平时呼吸的量。更重要的不仅是氧气多了7~8倍,而且横膈膜一下降,胃、肝、脾、肠等得到温和按摩,改善肠胃功能,什么胆石癌。胆结石全没有了,还能保护内脏。

2、啤酒瓶用毛巾包一下,仰脸躺在床上,把瓶子横躺在脖子底部,枕20--30分钟,每天1--3次。我坚持做了几天,效果较明显。

3、自己保健的话可以用小燕飞方法,就是趴在床上,头和四肢全部向上,想小燕子飞的动作,坚持几分钟,依次时间加长。这样做颈椎是和平时用力方向相反的,既锻炼了颈椎又锻炼了腰椎,是个很好的锻炼方法。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论文

如何预防颈椎病

如何预防颈椎病?随着现代的生活发展,人们大多数都是离不开手机、电脑等。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非常容易造成颈椎病,那么如何预防颈椎病呢?下面我整理出来了,一起来阅读看看吧!

怎么预防颈椎病

1、保持良好的坐姿或者体位。

无论是工作、看书或者看手机,切忌长时间保持一种姿态,要适当换换体位;最好坐直看电视、玩电脑,保持抬头挺胸,不要缩成一团。良好的坐姿与体位的保持,可以使颈椎病得到改善。

2、经常做颈椎操。

在电脑面前坐的时间长了,要记得离开座位站起来活动活动颈椎,例如旋转自己的脖子,但是切忌用力过度而拉伤脖子,最好是经常做做颈椎操。

3、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涉及到抬头低头的很多运动项目,都是可以锻炼到颈椎的,例如打羽毛球、篮球等等。学习工作之余,适当选择一些体育项目,也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适当的枕头高度。

颈椎病人选择枕头时,尤其要注意合适的高度,选择原则是“仰卧低,侧卧高”。仰卧者枕头高度为自己一个拳头的高度即可,侧卧者枕头高度为自己一个半拳头的高度为宜。

5、注意颈部保暖。

在寒冷的冬天,出门最好戴着围巾以保证颈部不会受寒。夏天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吹冷风。脖颈受寒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时间长了会形成肿块或者更严重,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加重,因此颈部的保暖相当重要。

6、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正确的符合身体生理弯曲的睡眠姿势睡眠,作息规律,不熬夜等,多吃一些健康的有营养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工作间隙可以经常做以下七个动作,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1、经常摇摇头晃晃脑,或者前后左右的点头操,预防颈椎病既简单又有效。

2、在“白纸”上反复书写“米”字。想像面前有一张白纸,脖颈当笔杆、下巴作笔尖,反复做此动作。

3、身体保持固定姿态,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

4、站立或端坐,双臂上举呈“10点10分”状,挺胸抬头深吸气,舒缓颈椎压力效果不错。

5、扩胸运动,可以仿照体操里面的扩胸运动。

6、坐直了以后,颈子往下缩一缩、伸一伸,这个动作反复做几次。

7、做一个动作向后撑。我们经常固定一个低头的姿势,做和这个姿势相反的动作。

预防颈椎病的方法有:

1、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

不要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建议把电脑稍微抬高一点,这样让你的颈椎、眼睛对着电脑是一个平视的效果。一个姿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要经常小范围的活动我们的颈椎。

2、防止颈部受风寒:

一定要注意一个颈椎的保暖,避免空调直吹。冬天天气冷的时候,风大的时候,记得戴个围巾保护颈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3、进行科学的锻炼:

再有进行科学的锻炼,比如说游泳还有小燕飞、平板支撑这都不论是对整个脊柱来讲,特别是对颈椎都是一个很好的保健。

我是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每天需要长时间地坐着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因此,我对于职业病的认识非常充分,明白仅仅靠着硬挺不下去是不可取的,健康最重要。一天,我正在为课程修改稿子,准备一场即将到来的演讲,却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脖子僵硬,还觉得呼吸急促,于是我感受到了职业病发作的迹象:颈椎病。我的心情从紧张到恐慌,从焦虑到无助,我开始后悔自己不够努力,总是过度压力,不注意休息和健康。但是现在后悔也于事无补,我只能尽力缓解这种痛苦的症状。我试着慢慢地活动自己的肩膀和颈部,确保自己的坐姿正确,然而好像没有什么效果。我开始担心是否需要去医院去做检查,然后我想到了大学里的徐老师,他是我们学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专家,尤其是对于颈椎和腰椎疾病有一定的诊疗经验。我打电话给他,希望他能给我相应的建议。得知我的情况后,徐老师告诉我做一组简单的颈椎锻炼,同时在工作时坚持每隔一小时左右起身走一走。我马上照着徐老师的建议去做了一遍颈椎锻炼,同时调整了自己的用眼习惯,抽出时间走了一圈。突然间,我感觉到一股热气从脊椎骨头到脑袋,我紧闭着双眼,觉得像是从天堂到地狱的转换,之前的症状瞬间消失殆尽。我眯着眼睛,惊愕地看着徐老师的微笑。他告诉我将锻炼坚持下去,保证自己能够在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如鱼得水。从那时起,我开始时刻关注并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休息和锻炼,不仅仅能够缓解职业病的症状,还能够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身体素质。我也开始向我的同事宣传这些健康保健知识,希望他们也可以正确地掌握这些有用的技巧,最大限度地预防职业病。总结来说,我从自己的职业病发作中,学会了更多的健康知识,更加关注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将职业病这个看似冷酷的敌人视为一种警示和提醒,努力不断地在闲暇时间中与之斗争。我坚信,在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一定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让职业病无处藏身!

导读: 如今的越来越年轻话,更多的们患有,因此势在必行。那么,如?的方法有哪些?缓方法有哪些?

如?

1.年龄增长

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内因。颈椎实质上是一种老年性,60岁人群是50%,70岁是。现在有很多人年龄不大但颈椎出现过早老化。颈椎病是一种隐匿性,它的相对于病理改变有一个延迟性的特点。

2.颈椎发育畸形

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例如7块颈椎只有6块半;上下相邻2块颈椎骨粘连成1块;后颅骨与颈椎骨的距离太窄;颈椎骨后面的椎管过于狭窄等等。虽然颈椎发育畸形者从理论上来讲易患颈椎病,但是因为年轻时组织的抵抗力适应性比较强,而到了中老年时期组织的适应性逐渐退步,致使与体征容易凸现。

3.全身情况不良

主要指营养不良与内分泌低下。由于摄入蛋白质的不足;某些内分泌的影响、激素的不当使用而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下;支持颈脊柱活动的生理禀赋不足而致病。

4.缺乏

由于缺乏,以颈脊柱为主导的颈项部得不够结实强壮而对颈椎的保护不足,因而成为颈椎病的易患者。这类病人的颈项部往往比较单薄

5.急性外伤

颈椎遭受急性外伤以后,往往成为今后发生颈椎病的潜伏性因素。这是一个重要的外因。

6.慢性损伤

包括颈椎活动频繁、静力态姿势不卫生、长时间固定 *** 等。这是外因中的重头戏。从事颈椎过劳的活动,破坏了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因此颈椎未老先衰,颈椎病过早地降临。这提示我们,工作中需要适时地调换姿势,例如坐坐站站、坐坐走走等,也叫“ *** 休息法”。

此外,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枕头与颈椎病的关系,并研制出专门的枕头,用于多快好省地。这属于睡眠中颈椎的静力态问题。

7.感受风寒湿

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现代医学指出风寒湿是颈项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致病因素。

8.悲伤、忧愁、焦虑的 ***

情绪的剧烈 *** 也会引起颈椎病的发作。有一位颈椎病病人因遗失媳妇陪嫁的金银首饰陷于无法赔偿、无法交代的困境,急得颈椎病发作,颈痛不能活动,即是一例。

只有认识病因,才能顺理成章地采用防治措施,降低,节约颈椎病医疗支出。颈椎病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解自己的颈椎病情况,针对性治疗,以免盲目用药延误病情。藏方贴专门针对颈椎病,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颈椎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藏方贴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辅助治疗各种颈椎病,起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办公族颈椎健康五步走

第一步换枕头

从源远流长的警枕、药枕、玉石枕、茶叶枕,到现代的磁枕、颈椎修复枕等,枕头的革命每天都在进行,小小枕头真如此重要?

是的,枕头不仅关乎睡眠质量,对于颈椎病患者或正遭受颈椎健康威胁的人群而言,好的枕头更意味着及持续的伤害甚至康复需要。

枕头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柔软舒适、支撑性好、符合颈椎生理曲度。

第二步改坐姿

每天用电脑的时间很长,下班还要坐车或是开车,一天“坐”的时间就会特别长,颈椎病就这样“坐”出来了。

树立正确的坐姿,能减少至少40%的颈椎病发病几率。

树立正确姿势可总结为一句话,头部微仰,挺胸,自然放松。

第三步不适

对于已经出现颈椎病症状的人来说,消除颈椎疼痛不适更是当务之急,因为这关系到正常、舒心的工作与生活。

通常来说,热敷对于缓解颈椎疼痛不适非常有效。除此之外,正确的 *** 以及一些有针对性的药物如颈复康等都能在颈肩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时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步局部功能很重要

颈椎问题之所以复杂,很大原因在于其症状反复发作。要想保证颈椎的持续健康,增强颈部的抗压性和韧性才是关键点。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针对想较强的颈肩部局部功能,如“颈椎操”、“颈椎”等。

第五步少用电脑多

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中,医生往往强调“物理治疗”,何为“物理治疗”,通俗点说就是。颈椎的局部功能也属于物理治疗法的范畴,但人体每个部位本来就,没有脱离整体的局部健康,因此,全身,对于康复与将会更有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游泳等,不仅运动了全身,还非常具有针对性。

以上五个步骤,即是逻辑顺序关系,也是一个统一体。做到一项或者在一天之内做到全部都很容易,持续性地坚持每一项,才是彻底享有颈椎健康的前提。最后,有度网专家提醒大家,您面前的电脑,正高度威胁到您的颈椎健康,您是否准备好离开它,到户外去活动活动了呢?

缓解不适

首先活动脖颈,拍打颈部。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闭上眼睛,左右转动颈部五十次,前俯后仰五十次,动作要轻柔。做完后,可用手掌从颈肩尽量往后甩拍打颈项,双手交替拍打各50次。

其次捏拿颈椎,揉摩后脑。先把右手拇指和食指岔开,用力从枕骨往下捏拿至颈椎,从上到下来回一捏一松1分钟,再换左手。左右手各捏三次。揉摩后脑,用两手拇指腹分别按压在枕骨下发际陷中风池穴上,余四指并拢搂抱头两侧,两拇指同时用力先外揉摩旋转20次,再向内揉摩旋转20次。

再次捏拿肩井(肩膀高骨内侧),拍打肩背。先用右手拇指、食指岔开捏拿左肩井两分钟,再用左手捏拿右肩井两分钟。如此两手轮换各两次;然后用右手掌拍打左肩背,再换左手掌拍打右肩背。两手交替拍打。

最后摩擦颈项。解开衣袖,两手掌分按脖子两侧,一手在枕骨下,一手在颈椎。两手同时用力向对侧 *** 2分钟,可、活血化瘀,促进颈项血液循环。

以上方法,只要,每天晚上睡觉前、早晨醒来后,各 *** 一遍,休闲看电视时,亦可多 *** 几遍,只要你能坚持一个月,肯定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半年后将会大有好转。

总结: 颈椎是人们身体的重要支柱,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因此,保护颈椎是人们必须时刻记得的事。那么,以上我为您盘点的颈椎的方法来学习下吧。

颈椎病的预防和保健论文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损伤或椎间盘极其椎周筋肉蜕变、脊柱平衡失调挤压颈部血管、交感神经、脊神经根、脊髓等受压而引起颈、肩、背、上肢、头、胸、部疼痛等。乃至肢体功能丧失的一种中老年疾病。在临床,本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多见于学生、上班族居多。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呢?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反复扭磋伤、风寒湿外邪侵袭、慢性肌肉劳损、椎间盘蜕变等是形成本病的主因。同时还有部分是颈椎先天性异常,致使脊柱内在平衡失调,及运动点的转移而大大增加了损伤的机会。在临床多见于以下病理变化:

1. 颈椎位移由于颈椎关节图关节的特殊性,一旦椎间盘发生蜕变,导致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在加上颈活动时的重力影响,即可造成积累性的损伤,加速颈椎蜕变和不稳,导致椎间关节发生移位,使椎间孔变窄,椎管径发生改变,从而挤压相应软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2. 椎体缘、关节凸关节、钩椎关节增生由于椎间盘蜕变,其必然会导致颈曲生理改变,打破椎体间的平衡。久之,机体为了抵抗疼痛,使神经免受刺激,建立新的平衡,而产生代偿性骨赘,来加固脊柱。当然,骨赘的主要形成是极慢性损伤,骨赘的形态和部位与损伤的性质有关,骨赘的大小则和年龄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骨赘的大小与症状轻重不一定成正比。其所发生的位子则决定着症状的轻重。如发生于椎孔 或 椎管附近可刺激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而诱发症状。

3. 椎间盘与椎间韧带的蜕变椎间盘蜕变是又发颈椎病的基础,也是较为普遍的病理改变。长期保持单一姿势,如伏案工作,长时间保持低头位,致使弓间韧带(发生相应的改变)变厚、弹力减弱,乃至钙化或骨化,直接压迫到脊髓。而长时间的保持后身位可损伤前纵韧带,突然性的后身(如猛烈后仰)可造成该韧带与椎体前缘附着处的撕裂。于此相反的动作则造成后纵韧带的撕裂。基于以上,任何一处的损伤都可产生相应的临床体征。而我想当你能理解上述的病理变化,相应的也就知道了该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出现。

我是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每天需要长时间地坐着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因此,我对于职业病的认识非常充分,明白仅仅靠着硬挺不下去是不可取的,健康最重要。一天,我正在为课程修改稿子,准备一场即将到来的演讲,却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脖子僵硬,还觉得呼吸急促,于是我感受到了职业病发作的迹象:颈椎病。我的心情从紧张到恐慌,从焦虑到无助,我开始后悔自己不够努力,总是过度压力,不注意休息和健康。但是现在后悔也于事无补,我只能尽力缓解这种痛苦的症状。我试着慢慢地活动自己的肩膀和颈部,确保自己的坐姿正确,然而好像没有什么效果。我开始担心是否需要去医院去做检查,然后我想到了大学里的徐老师,他是我们学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专家,尤其是对于颈椎和腰椎疾病有一定的诊疗经验。我打电话给他,希望他能给我相应的建议。得知我的情况后,徐老师告诉我做一组简单的颈椎锻炼,同时在工作时坚持每隔一小时左右起身走一走。我马上照着徐老师的建议去做了一遍颈椎锻炼,同时调整了自己的用眼习惯,抽出时间走了一圈。突然间,我感觉到一股热气从脊椎骨头到脑袋,我紧闭着双眼,觉得像是从天堂到地狱的转换,之前的症状瞬间消失殆尽。我眯着眼睛,惊愕地看着徐老师的微笑。他告诉我将锻炼坚持下去,保证自己能够在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如鱼得水。从那时起,我开始时刻关注并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休息和锻炼,不仅仅能够缓解职业病的症状,还能够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身体素质。我也开始向我的同事宣传这些健康保健知识,希望他们也可以正确地掌握这些有用的技巧,最大限度地预防职业病。总结来说,我从自己的职业病发作中,学会了更多的健康知识,更加关注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将职业病这个看似冷酷的敌人视为一种警示和提醒,努力不断地在闲暇时间中与之斗争。我坚信,在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一定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让职业病无处藏身!

可以经常跟你的颈椎做牵引,比如用斜面床垫做牵引就很好。

任何疾病,如果能在之前防范都是最好的。对于颈椎病来说,预防更为重要。平时多注意培养正确的坐姿,多运动,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等就能远离颈椎病。1.首先,要避免长期不良姿势。在低头工作如打字、看手机、写字学习时,每隔半小时左右,应该抬头活动一下颈部,或起身走一走,防止肌肉的局部僵直疲劳,保证颈部正常新陈代谢。平时也可以做做工间操、课间操,打太极拳、跳舞、游泳等运动,也有利于预防颈椎病。避免头颈部受外伤,避免双手长时间提重物。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让颈部受凉。夏天,空调和电扇的凉风不要对着颈部吹,冬天出门戴围巾,做好保暖。另外,睡觉时枕头一定要合适,最好采用可塑性的材料(如荞麦皮)做枕芯,头和颈部要放在枕头上。日常饮食,可多摄取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包括筋类、豆类、菜心、海参、杞子、芝麻、木耳、蕃薯、核桃、银鱼、蛋、乳酪、紫菜等。注意事项不良的姿势和超负荷运动都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引起颈椎骨之间的错缝错位,造成软组织损伤。因此,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颈椎病。患有颈椎病的人多是学生以及上班族,需要长时间伏案学习、工作或面对电脑办公,久而久之因不正确的姿势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生。因此,有颈椎病的人在学习或工作时应保持脊柱挺直,眼睛正视书面或电脑,不要偏头或趴在桌案上,并在睡眠时降低枕头的高度。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颈椎病社区康复论文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神经根型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病因主要由于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6、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的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感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上举、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挂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分布表:颈椎体间隙 受累神经根 放射部位 感觉障碍区 肌无力与萎缩颈4-5 颈5 沿肩顶至上臂外侧 颈 三角肌颈5-6 颈6 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母指和示指 颈4-6 肱二头肌颈6-7 颈7 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 颈 肱三头肌颈7-胸1 颈8 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小指 颈7 手部小肌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