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输尿管癌中医病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输尿管癌中医病机研究论文

目前膀胱内灌药是常规治疗,但不是最主要关心的问题。输尿管癌一旦侵至外膜就要当心有无淋巴及血液途径转移,所以患者最好做一下PET-CT检查看有无肿瘤转移,现在如肾功能正常,最好接受全身化疗。(陈海戈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上海仁济医院陈海戈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 金桂龙 丁之玮 郭玉霞 赵湘湘 蒋阳平 王云忠双氧水声学造影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 --- 钟惠琴 陆海娟 陆金霞 沈姚琴602例乳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 麻林爱影像引导下肺肿块穿刺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 任剑飞 汤耀东 吴宏成 何一兵 姜静波 葛挺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90例临床分析 --- 季新明 吕再玉成份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防止非溶血性反应效果观察 --- 徐进 倪文仙 应敏洁 王芳 金雅虹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8例分析 --- 顾霄 彭卫东 徐涛盐酸米多君治疗透析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 叶青 郑斌 谢微加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 罗盛 孙岚 田园 孙文瑞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 王泽军 郑坚 叶水凤 张秋凤HVEGF_ 165 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 王宾 沈来根 朱越锋 李鲁滨 郭治宇 刘振杰腹膜后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 钱卫玲 范美娟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 吕蕊萍 冯彩英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 梅慧红 周爱妹全麻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探讨 --- 陈亚萍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全肺灌洗术的配合 --- 钱跃飞 黄长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治不孕症162例护理 --- 王枸允 杨智莉个体化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杨越明 陈秋美 周敏华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的程序改进 --- 张鹏 包磊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杨惠英ICU病房病原菌检测分析 --- 戚均超 孟曙芳 王琴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分析 --- 郑小银 徐立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孙敏燕 俞凯 楼新江慢性咳嗽120例临床分析 --- 刘英文 王选锭芦荟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 --- 陈亮 竹剑平新癀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 邹丽 黄文光妊娠妇女孕晚期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分析 --- 徐小芬 吕杰强 蔡晓红 叶绿溺水儿童死亡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的探讨 --- 钟政武 周招美 王月武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 浙江临床医学编辑委员会2008年春节年会在杭召开 --- 鲍迪富右位心全内脏反位伴慢性肾炎1例 --- 李道婷 蒋欣欣 王国红 冯剑 胡卫民麦绿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 --- 徐海鹰 郭伟娣 江月仙结核性腹膜炎和肝癌患者的腹水与血清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 王剑超 王寅 张娟文微卡联合化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 黄冠成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陈智能 杨林 王伟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 罗凡砚 蒋海河 林国强 雷凯波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影响 --- 郑瑛 郭建荣 潘志浩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 陈越 潘文志 钟一红 丁小强自体微粒皮移植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探讨 --- 罗旭 林才 陈更新保存羊膜与生物羊膜在眼表碱烧伤中应用的疗效比较 --- 郭霞 邱海燕 陈健康

输尿管结石严重时出现并发症:局部损伤:小的结石,可以在尿

路内自由活动,容易磨伤尿路粘膜引起出血、肾绞痛,在上海的专科能解决

输尿管肿瘤分为几种类型1、移行细胞癌:90%的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是移行细胞癌,其组织相形态与膀胱癌的相似。2/3的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发生在输尿管的下段,另外近1/3见于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上段少见。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有时在同侧的肾盂和输尿管出现多发性肿瘤,偶可见于对侧同时发生,30%-75%的输尿管肿瘤同时或异时伴有膀胱肿瘤,常见于同侧输尿管口附近。一般分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和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两类,前者约占60%,呈乳头状突入输尿管腔内,显微镜下见瘤体大部分为乳头状结构,晚期病例乳头状结构显着紊乱,细胞核分裂相多,大小不一,细胞极性紊乱;后者约占40%,是实体性肿瘤,肿瘤基底向输尿管壁的深层浸润,管壁僵硬、变形合并管腔狭窄,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出现溃疡和坏死,镜下癌细胞形态与乳头状癌相似。2、鳞状细胞癌:约占上尿路肿瘤的0.7%-7%,其发生率约为肾盂的1/6,是由移行细胞化生成鳞状细胞恶变形成,所以通常与珊瑚状结石的长期刺激有关。肉眼见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输尿管变形、壁僵硬并出现管腔狭窄,镜下可见典型的鳞状癌细胞,晚期细胞形态可消失。3、腺癌:输尿管腺癌临床上甚少见,也是由移行细胞化生而来,通常与输尿管结石长期梗阻和炎症刺激有关。肉眼所见与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不易区别。spires等报告了59例腺癌患者,将其进一步分为管状绒毛状、粘液性和乳头状无腔3种类型,前两种类型所形成的腔相似,占病例总数的93%。4、乳头状瘤:因其倾向复发和分化异常,所以有人认为乳头状瘤是0级或i级移行细胞乳头状癌。肉眼见乳头突入输尿管腔内,呈红色或粉红色,稍有弹性和韧性。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乳头状结构,不太粗大,表面覆盖的移行细胞约3-5层。细胞的形态和层次均与正常输尿管粘膜的移行上皮细胞结构基本相同,乳头间质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乳头状瘤可恶变。5、内翻性乳头状瘤: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肉眼观、内窥镜所见和组织学形态与膀胱内翻乳头状瘤相同。肿瘤被覆一层尿路上皮细胞,可为正常的、萎缩的或增生的和灶性鳞状化生的上皮,有时有囊性区域。细胞核无明显分裂表现,一般不复发,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良性病变,但也有伴发恶性肿瘤的报告。grainer等报告,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中有18%伴有恶性病变。另外,输尿管和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均可与其它的尿路上皮癌同时或异时发生。6、输尿管息肉:大部分有细长的蒂与输尿管壁相连,表面光滑,多位于输尿管上1/3。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炎性尿路上皮化生或增生,也有人认为是原发性肿瘤。息肉颜色较红、实性、表面光滑、有长窄蒂。由正常的输尿管移行细胞增生而成,掺杂有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基底部有较多的毛细血管和平滑肌束。7、纤维瘤:输尿管纤维瘤少见,大多数发生在输尿管腔中段,肉眼可见局部输尿管壁肿胀或息肉状肿块,表面有淡红色光滑而又完整的粘膜,切面见肿块界限清楚,呈灰白色,质地偏硬。显微镜下见肿瘤有正常粘膜覆盖,其余均为互相交织的致密纤维组织,偶见肿块表面粘膜发生溃破。8、其它是肿瘤:90%以上的输尿管肿瘤为移行细胞癌,皮来源的鳞癌和腺癌少见,从间叶组织发生的脂肪瘤、肌肉脂肪瘤、血管瘤等更为稀少。

输尿管癌中医病机分析论文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 金桂龙 丁之玮 郭玉霞 赵湘湘 蒋阳平 王云忠双氧水声学造影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 --- 钟惠琴 陆海娟 陆金霞 沈姚琴602例乳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 麻林爱影像引导下肺肿块穿刺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 任剑飞 汤耀东 吴宏成 何一兵 姜静波 葛挺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90例临床分析 --- 季新明 吕再玉成份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防止非溶血性反应效果观察 --- 徐进 倪文仙 应敏洁 王芳 金雅虹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8例分析 --- 顾霄 彭卫东 徐涛盐酸米多君治疗透析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 叶青 郑斌 谢微加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 罗盛 孙岚 田园 孙文瑞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 王泽军 郑坚 叶水凤 张秋凤HVEGF_ 165 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 王宾 沈来根 朱越锋 李鲁滨 郭治宇 刘振杰腹膜后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 钱卫玲 范美娟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 吕蕊萍 冯彩英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 梅慧红 周爱妹全麻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探讨 --- 陈亚萍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全肺灌洗术的配合 --- 钱跃飞 黄长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治不孕症162例护理 --- 王枸允 杨智莉个体化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杨越明 陈秋美 周敏华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的程序改进 --- 张鹏 包磊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杨惠英ICU病房病原菌检测分析 --- 戚均超 孟曙芳 王琴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分析 --- 郑小银 徐立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孙敏燕 俞凯 楼新江慢性咳嗽120例临床分析 --- 刘英文 王选锭芦荟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 --- 陈亮 竹剑平新癀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 邹丽 黄文光妊娠妇女孕晚期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分析 --- 徐小芬 吕杰强 蔡晓红 叶绿溺水儿童死亡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的探讨 --- 钟政武 周招美 王月武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 浙江临床医学编辑委员会2008年春节年会在杭召开 --- 鲍迪富右位心全内脏反位伴慢性肾炎1例 --- 李道婷 蒋欣欣 王国红 冯剑 胡卫民麦绿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 --- 徐海鹰 郭伟娣 江月仙结核性腹膜炎和肝癌患者的腹水与血清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 王剑超 王寅 张娟文微卡联合化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 黄冠成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陈智能 杨林 王伟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 罗凡砚 蒋海河 林国强 雷凯波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影响 --- 郑瑛 郭建荣 潘志浩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 陈越 潘文志 钟一红 丁小强自体微粒皮移植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探讨 --- 罗旭 林才 陈更新保存羊膜与生物羊膜在眼表碱烧伤中应用的疗效比较 --- 郭霞 邱海燕 陈健康

癌症的严重性都是差不多的,要分得话,分时期,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发现的早,可以治疗,在消除癌细胞,或者是切除患癌部分的器官,化疗,均可以得到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如果病人情绪稳定,没有大喜大悲或者是愤怒的情况出现,可以痊愈.中期,发现的较晚,看癌细胞的扩散程序,是否已经转移至其他的器官,如果治疗及时,依旧可以治愈;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很多部位,处于较难治愈状态,建议回家休养,化疗只是增加病人的痛苦,让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注意补充抗癌食品跟保养品/药品,奇迹有可能出现的.愿你父亲早日康复.

输尿管癌论文

shū niào guǎn zhǒng liú

tumor of ureter

ICD:

泌尿外科,肿瘤科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粘液癌等。

症状:血尿、尿中条索状血块及急性绞痛。

输尿管肿瘤临床较为少见。1841 年,法国病理学家Rayer 首先描述输尿管肿瘤。1902 年,Albarran 报道第1 例在术前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截至1976 年,世界文献报道仅为2200 例,而国内主要文献统计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至1996 年8 月共报道280 余例。

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肿瘤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警惕,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目前来说,输尿管肿瘤并非少见病,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其重要性在于:①明确诊断比较困难。据统计,手术前其诊断率为50%~90%;②输尿管壁薄,其血供与淋巴丰富,较易早期发生转移和扩散,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③术前估计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较为困难;而这两者与输尿管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④输尿管肿瘤5 年生存率为40%~67%,总的来说其预后是较差的。因此,必须强调应用综合诊断措施。使输尿管肿瘤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努力提高其5 年生存率。

1.血尿 最常见,约占75%。常是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并可出现条索样血块,活动和劳累后加重。

2.疼痛 60%左右的病例有患侧腹部疼痛,血块堵塞可发生剧烈绞痛。

3.肿块 癌肿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可在腹部扪及肿大的肾脏。

输尿管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与肾盂及膀胱肿瘤相似,吸烟、饮用咖啡、滥用镇痛药、某些特殊职业、慢性炎症、积水、结石、使用环磷酰胺化疗、遗传等多种因素与输尿管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输尿管肿瘤的风险比肾盂肿瘤和膀胱肿瘤都高,且吸烟量与发生肿瘤的风险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大量饮用咖啡也会增加发生输尿管肿瘤的可能;长期服用镇痛药如非那西汀则会使输尿管肿瘤的发生率增加许多;那些从事化学、石油化学、塑料工业,长期接触煤、沥青、可卡因、焦油的人患有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慢性细菌性感染、尿道结石、梗阻易于产生鳞状上皮癌,发生腺癌的可能性则要少得多;环磷酰胺作为化疗药物也被认为不只是会增加发生膀胱肿瘤的可能性,发生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双侧输尿管发生肿瘤(同时或者异时)占输尿管肿瘤总数的~,约73%的输尿管肿瘤位于输尿管下段,约24%位于输尿管中段,发生于输尿管上段只占3%左右。

输尿管肿瘤大多为移行细胞癌,约占93%,组织病理特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似;鳞状上皮癌、腺癌较少。在占少数的良性肿瘤中以上皮性 *** 状瘤最常见,约占75%,其中内翻性 *** 状瘤常与恶性肿瘤并发,文献报道约18%的恶性肿瘤发生(同时或异时)输尿管内翻性 *** 状瘤,因此对于诊断为内翻性 *** 状瘤的患者有必要排除输尿管恶性肿瘤,另一良性肿瘤为纤维上皮息肉。TNM 分期同肾盂肿瘤。输尿管移行上皮癌可以通过上皮扩展(直接浸润或种植)及淋巴、血行扩散。

1.根据肿瘤来源,输尿管肿瘤可分为3 类。

(1)输尿管上皮来源:恶性的有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良性的有移行细胞 *** 状瘤。

(2)输尿管上皮以外的输尿管及周围组织来源:恶性的有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类癌性肉瘤;良性的有纤维瘤、神经鞘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纤维 *** 肉。

(3)输尿管以外的器官或组织来源:均为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转移性肉瘤等。

2.临床分期 主要有国际抗癌协会和Jewett 两种分期法。

实验室检查:

诊断:间歇性肉眼血尿伴长条状血块;影像学检查发现输尿管充盈缺损;尿脱落细胞检查阳性或病理证实为肿瘤即可诊断。

1.尿常规检查 可查见红细胞。

2.尿脱落细胞检查 诊断正确率60%~70%,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可以更敏感地发现肿瘤细胞。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有偏心性或中心性充盈缺损,表面毛糙不齐、凹凸不平,形状不整或呈长圆形;病灶处输尿管轮廓消失;梗阻上方有不同程度积水,肾功能减退;肿瘤下方呈杯口状扩张。

(2)逆行造影:如阻塞完全,逆行造影表现与静脉尿路造影相仿,阻塞端尖削,边缘不齐或呈杯口状,杯口边缘毛糙、不对称。逆行造影显示癌肿下方输尿管扩大呈“高脚杯”状,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3)CT 检查:早期小肿瘤<1 cm 时难以发现,但可观察到肾盂积水及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4)MRI:在肿瘤分期上较CT 准确。对诊断不清的梗阻性肿瘤诊断有帮助。

(5)肾动脉造影:上段输尿管的癌肿,偶可见肾盂、输尿管动脉增粗,伸向肿瘤区,有时还可见纤细的肿瘤血管。并发肾盂积水时,肾内动脉拉直且分开。

(6)B 超:一般只能发现肾盂积水和较大的转移灶。有时可见肿瘤为中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其上方输尿管扩张。

2.器械检查

(1)膀胱镜: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尿,因为20%的患者合并膀胱癌,故必须观察膀胱内有无肿瘤。并可做逆行造影检查,也可用带刷输尿管导管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诊断阳性率达90%。

(2)输尿管镜:可直接到达肿瘤部位,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并取活检,86%~92%的患者可以确诊。

1.输尿管阴性结石 多见于40 岁以下青壮年,以绞痛为特点。肉眼血尿少见,多数为镜下血尿,常与绞痛并存。输尿管阴性结石可以引起结石部位以上尿路梗阻,造影发现输尿管内有负影。如用造影剂后仍不能确诊,可作输尿管充气作双重对比造影。此时阴性结石多能显影。CT 平扫检查于梗阻段输尿管发现高密度的结石阴影。

2.输尿管息肉 多见于40 岁以下青壮年。病史长,造影见充盈缺损,其表面光滑,范围较输尿管肿瘤大,多在2cm 以上,甚至可达10cm。部位多在近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反复从尿液中找癌细胞阴性,可资鉴别。

3.膀胱癌 位于壁段输尿管周围的膀胱癌可将输尿管口遮盖。需与下段输尿管癌突入膀胱相鉴别。输尿管癌突入膀胱有两种情况,一是肿瘤有蒂,瘤体在膀胱,蒂在输尿管;二是肿瘤没有蒂,瘤体在输尿管和膀胱各一部分。鉴别主要靠膀胱镜检查。可用镜鞘前端推开膀胱肿瘤观察与输尿管口的关系。如有蒂与输尿管内相连,则可明确输尿管肿瘤。

治疗原则:单侧应做包括患侧肾、全长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双侧时可保留一侧功能较好的肾。由于输尿管癌复发率较高,且有肿瘤种植及多中心生长的特点,术后应按照膀胱癌治疗原则做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膀胱镜复查。

1.对侧肾功能良好者 对良性 *** 状瘤有恶变倾向者及恶性肿瘤应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肾、肾脂肪囊、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局限性输尿管肿瘤也可经输尿管镜做电灼或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或输尿管节段性切除。

2.双侧输尿管肿瘤

(1)双侧上1/3 段肿瘤:仅切除病变组织,肠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

(2)双侧下1/3 段肿瘤:双输尿管中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或用肠襻与膀胱相连。

(3)一侧上段,一侧下段:一侧根治术,一侧肠代输尿管、自体肾移植、输尿管或肾皮肤造口。

3.对孤立肾或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4.术后辅助化疗,可应用MVAC 方案(甲氨蝶呤、长春堿、顺铂和多柔比星),有效率40%~50%,但不良反应重,放疗不敏感。按照膀胱癌治疗原则做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膀胱镜复查。

40%的患者可出现泌尿系其他部位的肿瘤,其中合并膀胱肿瘤者约占21%。

预后:分化良好Ⅰ、Ⅱ级癌5 年存活率56%~67%,分化不佳的约16%;非浸润性的5 年存活率约60%,而浸润性的约占25%;有转移者生存期低于3 年。

预防:输尿管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无论是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及保守性手术,还是根治性手术后,都应制定详细而严格的随访计划,具体包括:①定期检查尿常规及尿脱落细胞;②定期复查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③定期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最初2 年,每3 个月1 次,以后每6 个月1 次;④选用丝裂霉素或BCG 等化疗药物定期行膀胱灌注,以预防肿瘤复发。

输尿管肿瘤较少见,发病率约占肾盂肿瘤的1/4,而事实上肾盂肿瘤仅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1987 年的癌症统计资料显示:输尿管肿瘤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发病率在男性比女性高2~3 倍。在人种上,白人和黑人发病率之比为2∶1,而在白人75~79 岁这一年龄段中,每年发病率达10/10 万。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一般很少发生在40 岁以前,年轻患者多为良 *** 肉病变,40~70 岁为发病率的高峰年龄。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率较膀胱肿瘤低得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前者只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则是贮尿器官,与尿接触的时间较长有关。巴尔干肾病为流行于巴尔干地区的地方性疾病,表现为肾间质的退行性变,其癌变一般只限于肾盂,输尿管肿瘤与该病之间无必然联系。

年龄多在2050岁,男多于女

1、宜吃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膀胱和尿道肿瘤作用的食物,如蟾蜍、蛤蟆、田螺、海带、紫菜、玳瑁、甲鱼、乌龟、海蜇、水蛇、薏米、菱、核桃、羊肾、猪腰、刀豆、沙虫、鲈鱼、鲐鱼。

(2)尿道梗阻宜吃海带、裙带菜、紫菜、青蟹。

(3)感染宜吃黄鱼鳔、鲨鱼翅、水蛇、鸽子、海蜇、藕粉、荞麦、马兰头、地耳、大头菜、橄榄、茄子、无花果、绿豆芽、豆浆、苋菜、紫菜、泥鳅。

(4)出血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老鼠肉。

2、忌吃食物: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输尿管肿瘤分为几种类型1、移行细胞癌:90%的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是移行细胞癌,其组织相形态与膀胱癌的相似。2/3的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发生在输尿管的下段,另外近1/3见于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上段少见。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有时在同侧的肾盂和输尿管出现多发性肿瘤,偶可见于对侧同时发生,30%-75%的输尿管肿瘤同时或异时伴有膀胱肿瘤,常见于同侧输尿管口附近。一般分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和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两类,前者约占60%,呈乳头状突入输尿管腔内,显微镜下见瘤体大部分为乳头状结构,晚期病例乳头状结构显着紊乱,细胞核分裂相多,大小不一,细胞极性紊乱;后者约占40%,是实体性肿瘤,肿瘤基底向输尿管壁的深层浸润,管壁僵硬、变形合并管腔狭窄,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出现溃疡和坏死,镜下癌细胞形态与乳头状癌相似。2、鳞状细胞癌:约占上尿路肿瘤的0.7%-7%,其发生率约为肾盂的1/6,是由移行细胞化生成鳞状细胞恶变形成,所以通常与珊瑚状结石的长期刺激有关。肉眼见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输尿管变形、壁僵硬并出现管腔狭窄,镜下可见典型的鳞状癌细胞,晚期细胞形态可消失。3、腺癌:输尿管腺癌临床上甚少见,也是由移行细胞化生而来,通常与输尿管结石长期梗阻和炎症刺激有关。肉眼所见与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不易区别。spires等报告了59例腺癌患者,将其进一步分为管状绒毛状、粘液性和乳头状无腔3种类型,前两种类型所形成的腔相似,占病例总数的93%。4、乳头状瘤:因其倾向复发和分化异常,所以有人认为乳头状瘤是0级或i级移行细胞乳头状癌。肉眼见乳头突入输尿管腔内,呈红色或粉红色,稍有弹性和韧性。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乳头状结构,不太粗大,表面覆盖的移行细胞约3-5层。细胞的形态和层次均与正常输尿管粘膜的移行上皮细胞结构基本相同,乳头间质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乳头状瘤可恶变。5、内翻性乳头状瘤: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肉眼观、内窥镜所见和组织学形态与膀胱内翻乳头状瘤相同。肿瘤被覆一层尿路上皮细胞,可为正常的、萎缩的或增生的和灶性鳞状化生的上皮,有时有囊性区域。细胞核无明显分裂表现,一般不复发,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良性病变,但也有伴发恶性肿瘤的报告。grainer等报告,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中有18%伴有恶性病变。另外,输尿管和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均可与其它的尿路上皮癌同时或异时发生。6、输尿管息肉:大部分有细长的蒂与输尿管壁相连,表面光滑,多位于输尿管上1/3。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炎性尿路上皮化生或增生,也有人认为是原发性肿瘤。息肉颜色较红、实性、表面光滑、有长窄蒂。由正常的输尿管移行细胞增生而成,掺杂有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基底部有较多的毛细血管和平滑肌束。7、纤维瘤:输尿管纤维瘤少见,大多数发生在输尿管腔中段,肉眼可见局部输尿管壁肿胀或息肉状肿块,表面有淡红色光滑而又完整的粘膜,切面见肿块界限清楚,呈灰白色,质地偏硬。显微镜下见肿瘤有正常粘膜覆盖,其余均为互相交织的致密纤维组织,偶见肿块表面粘膜发生溃破。8、其它是肿瘤:90%以上的输尿管肿瘤为移行细胞癌,皮来源的鳞癌和腺癌少见,从间叶组织发生的脂肪瘤、肌肉脂肪瘤、血管瘤等更为稀少。

安利的蛋白质粉是增加伤口愈合,再加VB+VC,VC是排毒、解毒,消炎。

肾盂输尿管癌论文

shū niào guǎn zhǒng liú

tumor of ureter

ICD:

泌尿外科,肿瘤科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粘液癌等。

症状:血尿、尿中条索状血块及急性绞痛。

输尿管肿瘤临床较为少见。1841 年,法国病理学家Rayer 首先描述输尿管肿瘤。1902 年,Albarran 报道第1 例在术前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截至1976 年,世界文献报道仅为2200 例,而国内主要文献统计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至1996 年8 月共报道280 余例。

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肿瘤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警惕,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目前来说,输尿管肿瘤并非少见病,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其重要性在于:①明确诊断比较困难。据统计,手术前其诊断率为50%~90%;②输尿管壁薄,其血供与淋巴丰富,较易早期发生转移和扩散,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③术前估计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较为困难;而这两者与输尿管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④输尿管肿瘤5 年生存率为40%~67%,总的来说其预后是较差的。因此,必须强调应用综合诊断措施。使输尿管肿瘤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努力提高其5 年生存率。

1.血尿 最常见,约占75%。常是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并可出现条索样血块,活动和劳累后加重。

2.疼痛 60%左右的病例有患侧腹部疼痛,血块堵塞可发生剧烈绞痛。

3.肿块 癌肿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可在腹部扪及肿大的肾脏。

输尿管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与肾盂及膀胱肿瘤相似,吸烟、饮用咖啡、滥用镇痛药、某些特殊职业、慢性炎症、积水、结石、使用环磷酰胺化疗、遗传等多种因素与输尿管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输尿管肿瘤的风险比肾盂肿瘤和膀胱肿瘤都高,且吸烟量与发生肿瘤的风险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大量饮用咖啡也会增加发生输尿管肿瘤的可能;长期服用镇痛药如非那西汀则会使输尿管肿瘤的发生率增加许多;那些从事化学、石油化学、塑料工业,长期接触煤、沥青、可卡因、焦油的人患有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慢性细菌性感染、尿道结石、梗阻易于产生鳞状上皮癌,发生腺癌的可能性则要少得多;环磷酰胺作为化疗药物也被认为不只是会增加发生膀胱肿瘤的可能性,发生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双侧输尿管发生肿瘤(同时或者异时)占输尿管肿瘤总数的~,约73%的输尿管肿瘤位于输尿管下段,约24%位于输尿管中段,发生于输尿管上段只占3%左右。

输尿管肿瘤大多为移行细胞癌,约占93%,组织病理特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似;鳞状上皮癌、腺癌较少。在占少数的良性肿瘤中以上皮性 *** 状瘤最常见,约占75%,其中内翻性 *** 状瘤常与恶性肿瘤并发,文献报道约18%的恶性肿瘤发生(同时或异时)输尿管内翻性 *** 状瘤,因此对于诊断为内翻性 *** 状瘤的患者有必要排除输尿管恶性肿瘤,另一良性肿瘤为纤维上皮息肉。TNM 分期同肾盂肿瘤。输尿管移行上皮癌可以通过上皮扩展(直接浸润或种植)及淋巴、血行扩散。

1.根据肿瘤来源,输尿管肿瘤可分为3 类。

(1)输尿管上皮来源:恶性的有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良性的有移行细胞 *** 状瘤。

(2)输尿管上皮以外的输尿管及周围组织来源:恶性的有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类癌性肉瘤;良性的有纤维瘤、神经鞘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纤维 *** 肉。

(3)输尿管以外的器官或组织来源:均为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转移性肉瘤等。

2.临床分期 主要有国际抗癌协会和Jewett 两种分期法。

实验室检查:

诊断:间歇性肉眼血尿伴长条状血块;影像学检查发现输尿管充盈缺损;尿脱落细胞检查阳性或病理证实为肿瘤即可诊断。

1.尿常规检查 可查见红细胞。

2.尿脱落细胞检查 诊断正确率60%~70%,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可以更敏感地发现肿瘤细胞。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有偏心性或中心性充盈缺损,表面毛糙不齐、凹凸不平,形状不整或呈长圆形;病灶处输尿管轮廓消失;梗阻上方有不同程度积水,肾功能减退;肿瘤下方呈杯口状扩张。

(2)逆行造影:如阻塞完全,逆行造影表现与静脉尿路造影相仿,阻塞端尖削,边缘不齐或呈杯口状,杯口边缘毛糙、不对称。逆行造影显示癌肿下方输尿管扩大呈“高脚杯”状,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3)CT 检查:早期小肿瘤<1 cm 时难以发现,但可观察到肾盂积水及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4)MRI:在肿瘤分期上较CT 准确。对诊断不清的梗阻性肿瘤诊断有帮助。

(5)肾动脉造影:上段输尿管的癌肿,偶可见肾盂、输尿管动脉增粗,伸向肿瘤区,有时还可见纤细的肿瘤血管。并发肾盂积水时,肾内动脉拉直且分开。

(6)B 超:一般只能发现肾盂积水和较大的转移灶。有时可见肿瘤为中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其上方输尿管扩张。

2.器械检查

(1)膀胱镜: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尿,因为20%的患者合并膀胱癌,故必须观察膀胱内有无肿瘤。并可做逆行造影检查,也可用带刷输尿管导管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诊断阳性率达90%。

(2)输尿管镜:可直接到达肿瘤部位,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并取活检,86%~92%的患者可以确诊。

1.输尿管阴性结石 多见于40 岁以下青壮年,以绞痛为特点。肉眼血尿少见,多数为镜下血尿,常与绞痛并存。输尿管阴性结石可以引起结石部位以上尿路梗阻,造影发现输尿管内有负影。如用造影剂后仍不能确诊,可作输尿管充气作双重对比造影。此时阴性结石多能显影。CT 平扫检查于梗阻段输尿管发现高密度的结石阴影。

2.输尿管息肉 多见于40 岁以下青壮年。病史长,造影见充盈缺损,其表面光滑,范围较输尿管肿瘤大,多在2cm 以上,甚至可达10cm。部位多在近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反复从尿液中找癌细胞阴性,可资鉴别。

3.膀胱癌 位于壁段输尿管周围的膀胱癌可将输尿管口遮盖。需与下段输尿管癌突入膀胱相鉴别。输尿管癌突入膀胱有两种情况,一是肿瘤有蒂,瘤体在膀胱,蒂在输尿管;二是肿瘤没有蒂,瘤体在输尿管和膀胱各一部分。鉴别主要靠膀胱镜检查。可用镜鞘前端推开膀胱肿瘤观察与输尿管口的关系。如有蒂与输尿管内相连,则可明确输尿管肿瘤。

治疗原则:单侧应做包括患侧肾、全长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双侧时可保留一侧功能较好的肾。由于输尿管癌复发率较高,且有肿瘤种植及多中心生长的特点,术后应按照膀胱癌治疗原则做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膀胱镜复查。

1.对侧肾功能良好者 对良性 *** 状瘤有恶变倾向者及恶性肿瘤应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肾、肾脂肪囊、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局限性输尿管肿瘤也可经输尿管镜做电灼或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或输尿管节段性切除。

2.双侧输尿管肿瘤

(1)双侧上1/3 段肿瘤:仅切除病变组织,肠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

(2)双侧下1/3 段肿瘤:双输尿管中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或用肠襻与膀胱相连。

(3)一侧上段,一侧下段:一侧根治术,一侧肠代输尿管、自体肾移植、输尿管或肾皮肤造口。

3.对孤立肾或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4.术后辅助化疗,可应用MVAC 方案(甲氨蝶呤、长春堿、顺铂和多柔比星),有效率40%~50%,但不良反应重,放疗不敏感。按照膀胱癌治疗原则做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膀胱镜复查。

40%的患者可出现泌尿系其他部位的肿瘤,其中合并膀胱肿瘤者约占21%。

预后:分化良好Ⅰ、Ⅱ级癌5 年存活率56%~67%,分化不佳的约16%;非浸润性的5 年存活率约60%,而浸润性的约占25%;有转移者生存期低于3 年。

预防:输尿管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无论是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及保守性手术,还是根治性手术后,都应制定详细而严格的随访计划,具体包括:①定期检查尿常规及尿脱落细胞;②定期复查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③定期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最初2 年,每3 个月1 次,以后每6 个月1 次;④选用丝裂霉素或BCG 等化疗药物定期行膀胱灌注,以预防肿瘤复发。

输尿管肿瘤较少见,发病率约占肾盂肿瘤的1/4,而事实上肾盂肿瘤仅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1987 年的癌症统计资料显示:输尿管肿瘤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发病率在男性比女性高2~3 倍。在人种上,白人和黑人发病率之比为2∶1,而在白人75~79 岁这一年龄段中,每年发病率达10/10 万。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一般很少发生在40 岁以前,年轻患者多为良 *** 肉病变,40~70 岁为发病率的高峰年龄。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率较膀胱肿瘤低得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前者只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则是贮尿器官,与尿接触的时间较长有关。巴尔干肾病为流行于巴尔干地区的地方性疾病,表现为肾间质的退行性变,其癌变一般只限于肾盂,输尿管肿瘤与该病之间无必然联系。

年龄多在2050岁,男多于女

1、宜吃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膀胱和尿道肿瘤作用的食物,如蟾蜍、蛤蟆、田螺、海带、紫菜、玳瑁、甲鱼、乌龟、海蜇、水蛇、薏米、菱、核桃、羊肾、猪腰、刀豆、沙虫、鲈鱼、鲐鱼。

(2)尿道梗阻宜吃海带、裙带菜、紫菜、青蟹。

(3)感染宜吃黄鱼鳔、鲨鱼翅、水蛇、鸽子、海蜇、藕粉、荞麦、马兰头、地耳、大头菜、橄榄、茄子、无花果、绿豆芽、豆浆、苋菜、紫菜、泥鳅。

(4)出血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老鼠肉。

2、忌吃食物: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为2:1,高发年龄60岁~70岁。58%~98%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肉眼血尿的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些患者可由于短时间内出血量稍多,在输尿管内塑形成长条状血块,也有人称之为“蚯蚓状血块”从尿液中排出。少数患者因肿瘤阻塞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后可引起腰部不适、隐痛及胀痛,偶可因凝血块或肿瘤脱落物通过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因肿瘤长大或梗阻引起肾盂、输尿管积水时患者表现为腰部钝痛,但出现腰部包块者少见。晚期病人出现贫血、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体重下降、衰弱等恶病质表现。近年来由于大家注重健康查体,也有报告称有10%~15%的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健康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中文名:肾盂癌 英文名:carcinomaofrenalpelvis 别名:renalpelviccarcinoma 肾盂癌占肾肿瘤总数的10%左右,其发病率有地区差别。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腺癌。肾盂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如结石和炎症,有时可诱发肾盂鳞状上皮癌或腺癌。鹿角形肾结石有较高的移行上皮癌并发症。30~50%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可同时出现膀胱移行上皮癌。如肾盂与输尿管同时有肿瘤,则出现膀胱癌的可能性增至75%。肾盂癌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肾盂造影常可显示肾盂内有充盈缺损。CT检查有助于观察肿瘤形态为乳头状抑广基型并可明显地区别肾癌与肾盂癌。恶性程度较高者尿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率较高。有条件时,可行输尿管肾盂镜检查及擦刷活检。肾盂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应将患肾连同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一起切除。这类患者如行肾盂癌局部切除,高度恶性者近乎100%将复发,低度恶性肿瘤50%左右复发。

输尿管癌切除论文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研究关键词:食管肿瘤;红细胞变形性【摘要】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及其与食管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100 例食管癌患者50 例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及 100 例健康查体者进行 RCD 测定。结果:食管癌患者 RCD 明显低于正常人(P<),病情越重,RCD 下降越明显。RCD 下降与血液粘度增高、RBC膜过氧化性损害加重有关。血液粘度增高及 RCD 下降有利于肿瘤细胞的附壁、癌性血栓形成,使肿瘤免疫失效,有利于肿瘤生长及转移。结论:改善血流变性、提高RCD,有助于延缓肿瘤生长及转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6-0598-02Clinical Studies on RCD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ceal CancerWU Xian-rong,LI Feng-yan.(Lai cheng People's Hospital,Laiwu 271100)【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d cell defo-m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esophaeal cancer,To investigat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determine Red cell deformabilit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RCD of esophaneal canc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s (P<)The more severe the condition,the lower the value of mechanism of lowered RCD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viscosity of whole blood and lipid peroxidation damage to membrane of RBC. The changes of both contributed to the tumor cell adhesion microthrombi of carcinoma and deficience immunity to aggravated growth and metastases of approach which improved hemoviscosity and RCD couldslow dow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prevent matastases.【Key words】 esophgeal cancer;Red cell deformability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红细胞变形能力(rcd cell deformability,RCD)为观察 RCD 与 EC 发生发展、临床分期、复发及转移与疗效、预后的相关性,我们于1996年6月~1999年12月,对100例EC患者进行了RCD检测,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EC组(A组):经食管钡透、纤维胃镜及活检明确诊断的住院EC患者 100 例,男 51 例,女 49 例;年龄40~78岁,平均岁。其中治疗前患者组(A1组)45例,临床分期:Ⅰ期 10 例,Ⅱ期 12 例,Ⅲ期 11 例,Ⅳ期 12 例;治疗后患者组(A2组)25 例;食管癌转移组(A3组)20 例;食管癌术后复发组(A4)组 10例。良性肿瘤组(B组):选择头颈良性肿瘤患者 50 例,包括纤维瘤,甲状腺瘤等。男 26 例,女 24 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 62 岁。正常人组(C组):选择健康体检的干部、知识分子及工人,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史者 100 例,男 50 例,女 50 例;年龄39~79岁,平均 63岁。 方法RCD 测定:应用国产KBH-30初始滤过细胞变形测定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核孔滤膜孔径 5 mm)。抽取正常人及患者晨空腹肘静脉血 2 ml,注入抗凝试管,进行红细胞滤过指数(IF)的计算,IF越大,RCD越小。2 结果 EC患者与头颈良性肿瘤及正常人IF值比较EC患者IF值均比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增高,提示EC患者的RCD明显较正常人及头颈良性肿瘤患者低(表1)。 EC患者治疗前后及复发和转移的IF 值比较EC患者中,治疗后患者的IF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患者,而EC转移及复发者的IF值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除治疗后患者外,治疗前、转移及复发者的IF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治疗后的EC患者RCD基本接近正常人。治疗前、转移及复发者RCD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转移及复发者降低程度更为明显(表2)。表1 三组IF值比较(±s)组别 n IF值 A组 100 ± B组 50 ±※ C组 100 ±※注:※P< vsA组。表2 EC患者IF值比较(±s)组别 n IF值 A1组 45 ± A2组 25 ± A3组 20 ±※ A4组 10 ±※注:#P< vsA1组;※P< vsA2组。 EC患者IF值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治疗前临床各期EC患者RCD情况均不同,随病情加重IF值增高,RCD逐期下降,除Ⅰ期外,Ⅱ、Ⅲ、Ⅳ期的IF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3)。表3 EC患者临床分期IF值比较(±S)临床分期 n IF值 Ⅰ组 10 ± Ⅱ组 12 ± Ⅲ组 11 ± Ⅳ组 12 ±※注:#P< vsI组,※P< vsI组。3 讨论RBC 的粘性、粘弹性、弹塑性及其综合表现称为 RBC 的变形性或变形能力。RCD 是维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必要条件。RCD 降低与 RBC 的几何图形改变、膜生化特性异常及其内粘度增高有关〔1〕。RCD 降低时,RBC 难以通过口径(5 μm)比其直径(7~8 μm)细的微血管,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各种疾病。本文 EC 患者的 RCD 较头颈良性肿瘤及正常人明显降低(P<)。且病情越重,降低越显著(P<),显然 RCD 的改变与 EC 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由于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引起血流变性的改变,血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RBC 聚集,导致 RBC 内粘度增高、其流变性下降。由于血粘度的增高,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使机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过氧化反应增强,RBC 膜过氧化性损害加重,其变形性下降〔2〕。当机体血粘度增高、RCD 下降、血流缓慢或滞流时,血流中的肿瘤细胞易形成附壁粘着,其周围由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包被,使肿瘤免疫及其他杀灭食管肿瘤细胞的手段失效,有利于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中,形成新的癌转移灶〔3〕。我们对 EC 患者 RCD 观察分析,认为检测 RCD 对了解 EC 患者的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提高 RCD 有助于延缓食管癌的生长、转移,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董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的机理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3,10(3):145-148.〔2〕 贾兵.过氧化脂质对体外微循环中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实验研究〔J〕.微循环技术杂志,1993,1(1):8-11.〔3〕 农辉图,黄光武,小杉忠诚,等.喉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28(6):364-366.

关于心理护理的医学论文:创新医学网 上有很多,你可以去看看。心理护理的意义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浅谈门诊治疗中患儿的心理护理【关键词】 门诊治疗;患儿;心理护理随着医学事业的突飞猛进,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也随之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门诊集检查、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在门诊治疗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护理同等重要,在心理护理中,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同等重要,不可忽视。1 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作为门诊护士,需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精湛的技术操作和对心理学知识掌握及应用,对患儿的配合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患儿来就诊,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是护士,面对穿白大衣的医务人员和陌生的环境即产生了不可言状的恐惧感。稍大一点的孩子,躲在父母身后不肯出来,小一点的则哇哇直哭。对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亲切友好和蔼的态度,柔和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戒备心理,以取得其配合治疗;对学龄期的儿童,主要通过说明治疗方法和处理措施,意义及疾病的转归,防止产生恐惧感,增进他们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以配合治疗;对婴儿期的患儿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仔细观察婴儿的感知反应来了解病情和状态,如啼哭不止,可由于衣裤内有异物,尿布湿了,疼痛、饥饿等引起,此时就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坚实的理论知识,给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医学卫生知识。要查看全文请登录:创新医学网--医学教育

感觉心理护理挺主要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我也想学习这方面的资料,楼主记得和我一起讨论哦

泌尿上皮肿瘤,从良性到恶性,分为泌尿上皮乳头状瘤乳头状瘤、泌尿上皮乳头状瘤低度恶性潜能、泌尿上皮癌低级别、泌尿上皮癌高级别。低级别的恶性程度不是最高,总体预后尚可。输尿管壁很薄,肿瘤容易侵犯全层,近全层就是还没有侵透全层,同时,没有转移,说明还属于早-中期。这些都是好消息。输尿管癌的后续治疗和随访,主要是按期做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镜检查。我通常建议病人术后每周膀胱灌注一次,共八次,之后每月灌注一次,持续两年。膀胱镜三个月复查一次,共四次,之后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持续五年。这种疾病复发与否,个体差异很大,难以预测。所以要坚持正规后续治疗和随访,不要轻信偏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