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药学英语论文

发布时间:

药学论文英语

药学方向的论文写法如下:

1、论文选题。基本要求:实验性,研究性均可。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大致分类为:分析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学研究、工艺验证及改进、中药炮制研究、中药资源研究、中药化学研究、制剂研究、生物制药研究、药理研究、医院药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2、给毕业论文确定题目。简洁:中文题目最好不超过20个字;准确:题目需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避免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偏概全等。如:CK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对比;铁皮石斛中粗多糖研究;葛根提取物检测方法开发与市场提取物评价;苯扎贝特胶囊的工艺改进研究。

拓展资料: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拉丁语、药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等。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首先给您说下两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所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的侧重点供您选择: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发展状况新制剂品种的开发除片剂和胶囊等常用剂型外,从多种剂型、多种用药新途径和新方法考虑开发制剂以提高药效,减低副作用,改善病人用药顺应性,是开发新制剂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将雌二醇、黄体酮、甲地孕酮等开发成软胶囊,将硫酸沙丁胺醇等药物开发成鼻腔给药制剂、雾化吸入剂等,将阿昔洛韦和环孢素分别制备成缓释制剂和微乳制剂等。 儿童及老人用制剂如滴剂和栓剂,五官科用制剂如牙线、毫微粒、口胶剂、眼胶剂以及速溶、速效制剂等都是具有治疗或技术特色的制剂。除分散片外,还有多种剂型可达到速溶和速效。如含水溶性药物的软胶囊和滴剂,可溶性包合物制剂,固体分散物制剂,可溶性片等。 研究复方制剂也是国外制剂行业的重要方向。大量的OTC药物是复方制剂。与普通制剂开发相比较,国内的复方制剂较少,对开发复方制剂应有充分的临床用药依据和药效学依据,对开发治疗危重疾病的复方制剂应充分调研。开发原则是应有协同作用,减少副作用。 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的发展缓控释制剂不断增加,对其技术及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外对这类制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从仅要求平稳血药浓度发展到以提高病人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目标。开发这类产品应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①该制剂能否提高治疗值?即该制剂能否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释药时间及部位或靶位?②该制剂如何达到以上要求?即对上述释药特征是否优化?是否经药效学和药理学实验取得了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下的相关?③该制剂选择的剂型和技术是否对以上特征最适合?是否包括了对经济学、方便用药和制定剂量方案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按此标准,仅有很少缓控释制剂符合要求。 但从现有开发角度,缓控释品种大大增加。许多作用强的药物、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抗生素药物、成瘾性药物均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发展1天1次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复方缓释及控释制剂、液体缓释及控释制剂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注射给药剂型1、注射用微球发展注射用微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缓释、长效。1986年法国Ipsen上市肌注曲普瑞林-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此后又陆续生产了醋酸亮丙瑞林、布舍端林和米特瑞林肌注微球。正在研究的其它微球制剂有皮下注射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毫微球、羧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睾丸酮微球等。 2、静脉注射用脂质体各种抗癌药物等的脂质体均有研究,上市的有阿霉素、两性霉素、柔红霉素等。采用挤出冻干设备生产以及采用空白脂质体包合是发展脂质体的重要工艺改进。有报道将各种细胞因子如IFN-γ、IL-1、TNF-α等包埋于脂质体中,静脉注射达缓释效果,改变体内的分布特性,更易进入细胞发挥作用、提高受体敏感性,提高细胞毒活性。值得一提的则是脂质体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脂质体可携带各种基因片段,保护基因不被核酸酶降解,并且脂质与细胞膜融合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被美国癌症协会批准为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第一方案。 3、疫苗控释制剂一次接种疫苗以达到完全免疫、提高接种类、减低接种费用是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进行的研究的疫苗控释制剂主要是微球或其它微粒制剂,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包埋程度。可控制疫苗释放速度,如速释及恒释,脉冲释放等。研究的疫苗包括类毒素疫苗、病毒疫苗、核酸疫苗及人工合成疫苗等。 4、脂肪乳剂近年来已臻成熟的乳剂生产工艺和乳剂辅料为含药脂肪乳的开发生产创造了条件。如依托米酯、异丙酚、棕榈酸地塞米松脂质乳剂、氟比洛芬乙氧基α-乙酯脂质乳剂、前列腺素E1脂质乳等。 鼻腔与肺部吸入给药系统研究的剂型包括溶液和粉末或微球;一般均采用喷雾给药以深入鼻腔;粉末或微球的滞留时间长,吸收好,药物含量高,给药体积小,有利于药物稳定;采用吸收促进剂和酶抑制剂等可提高药物鼻腔吸收延长滞留时间。一种鼻腔给药的流感疫苗FluMist由活疫苗组成,较灭活病毒制品产生的作用强,保护作用持久,已在美国进行3期临床研究,研究的其它品种如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沙丁胺醇等。 肺部吸入系统一般首选为小剂量的粉雾剂系统,干粉吸入避免了溶液剂中药物的降解,微粉化技术保证了药物不在气管或支气管滞留,顺利进入肺部组织。胰岛素吸入治疗是多家制药公司开发的热点。吸入治疗公司和辉瑞公司合作开发的胰岛素的肺部吸入剂已完成Ⅱ期临床,结果表明吸入本品与口服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合用可改善仅口服后者对Ⅱ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口服多肽与蛋白质给药系统1、肠溶衣制剂对胰岛素胶囊或微丸采用肠材料丙烯酸树脂包衣可减少胃酸和部分酶的破坏,达到定位释放,在释放药物。 2、微球和毫微球将胰岛素制备成小于2um的生物降解或不降解材料的微球,既能减少药物的破坏,也可能通过空肠绒毛尖端细胞脱落后形成的间隙或Payer's结吸收,也可以缓慢释放药物,降低血糖以及肝糖原的积累。大小在250-300nm的聚异丁基腈基丙烯酸微球可在30-60min内穿透肠粘膜,其途径包括细胞间隙途径和Payer's结的M细胞。 3、微乳、复乳和脂质体狗十二指肠给予15IU/kg的W/O型胰岛素微乳,测定其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血药浓度,表明微乳口服吸收的主要途径为淋巴途径。胰岛素口服复乳给予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后具有肯定的降血糖作用。用脂质体作为口服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载体至今仍在研究,包括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凝血因子VⅢ、各种细胞因子类药物等。有报道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脂质体后的显著降糖作用。 4、利用口腔粘膜吸收胰岛素、干扰素等,吸收迅速进入口腔粘膜下颌静脉而不是入血循环,避免了肝脏代谢。据认为,这类粘膜吸收制剂的吸收程度与制剂因素有很大关系。 5、促渗剂和酶抑剂的应用如表面活性剂、脂肪酸或胆盐,增加粘液层和上皮细胞层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最常用的口服吸收促进剂是胆盐和脂肪酸,一种颇有前途的促渗剂是由特殊细菌产生的蛋白毒素,Zonulaoccludenstoxin(ZOT),ZOT仅对小肠和十二指肠的受体有效而不作用于直肠和结肠。因此其细胞内通道作用安全、可逆、具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限定于某些部位。应用蛋白酶抑制剂可阴止胃肠消化酶对胰岛素等的破坏。常用的酶抑制剂有甘胆酸钠、抑肽酶、杆菌肽、大豆胰酶抑制剂等。 21世纪药物制剂的发展趋势1、药物化学对药剂学的挑战构效关系、组合化学、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化学药物设计更合理、目的性更明确、成功率更高。过去存在的、大量的需要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如吸收、溶解度、靶向等在药物形成阶段即已完成。 2、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程序化、标准化随着辅料的标准化和制药设备的计算机化,制剂处方及工艺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大部分剂型和制剂实现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员即可完成原来需由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 3、药物传输系统设计理论和技术新型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靶向给药系统的靶点寻找和定位、无损伤性的其它途径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方法学研究。 4、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的挑战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品种迅速增加,对非注射给药剂型的要求增加,尤其是安全的、无损伤性的口服给药途径和经皮给药途径剂型的研究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5、基因治疗载体系统基因治疗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灭活病毒、脂质体和其它微粒是常用载体系统,该传输系统的设计是实现基因有效转移并顺利发达的重要一环。 6、生物芯片成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件生物芯片(biologicalchip)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生物芯片的规范化、精确化和实用化已成现实并将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生物芯片的出现将加速基因疗法的发展,大大提高人类基因的破译速度。生物芯片、电脑芯片和微传输系统的完美结合,将实现生物传感、信息控制和反馈、药物传输的一体化。 7、中药剂型现代化的问题中药剂型现代化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基本要求1、专业学生在配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热爱药学科学事业,有为发展药学科学事业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有严谨的科学作风,遵纪守法,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坚实的现代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4、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各项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课程设置必修课本专业共开设29门必修课,计2499学时。其中考试课17门,考查课12门。 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4学时);2、毛泽东思想概论(36学时);3、政治经济学(40学时);4、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0学时);5、思想品德修养(51学时);6、法律基础(34学时);7、英语(288学时);8、体育(128学时);9、计算机文化基础(108学时);10、大学语文(54学时); 专业基础课: 11、高等教学(80学时);12、物理学(74学时);13、无机化学(82学时);14、有机化学(156学时);15、化学分析(82学时);16、仪器分析(76学时);17、物理化学(110学时);18、人体解剖学(40学时)、19、生理学(90学时);20、工业制图(46学时);21、生物化学(108学时);22、医药数理统计(50学时);2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60学时); 专业课: 24、药物化学(90学时);25、化工原理(70学时);26、药理学(116学时);27、药剂学(144学时);28、制药工程(56学时);29、药物分析(108学时) 选修课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学生必须选修。选修课实行弹性学分制,即学生可在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课程,完成规定总学分。 选修课共开设48门,1158学时,学分。其中限定选修课8门,254学时;任意选修课40门,904学时。学生需修满26学分方准予毕业。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本专业设一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要求学生学完该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方准予毕业。 药学方向:共计6门课程,402学时; 生药学(80学时)、药用高分子材料(32学时)、天然药物化学(96学时)、临床医学概论Ⅰ(诊断,内科;104学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50学时)、药事管理与GMP(40学时)。 毕业实习及毕业考试在第8学期安排学生前往药厂、药检所、医药研究机构等部门进行毕业实习1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药物研究、生产、检验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在毕业前进行毕业考试(内容为专业知识)。 自学课该专业开设6门自学课,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其中3门以上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方准予毕业。 自学课程: 药学导论医学导论药物毒理学中成药学 核药学概论药学论文写作 素质培训1.课外学术活动:学生凡参加学术活动,均给予一定学分。 (1)撰写学术论文:学生在校期间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按学术期刊的不同等级,每篇给予1—5个学分; (2)参加学术竞赛:学生论文或参加学术活动,获学校及以上级别的奖励,给予每项(次)—3个学分; (3)参加全校性学术讲座:学生参加全校性学术讲座,经组织部门证实,每8次给予1个学分; (4)参加课外学术活动: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经批准正式立项的第二课堂活动,≥30学时,经相关教师及部门证实,给予1—2个学分; 2.课外读书:学生在校期间阅读30本及以上书籍(非教材,含专业期刊),提交相应的读书报告,通过验收,给予2个学分。 3.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如计算机技术、驾驶技术、美容美发技术、艺术技能等,并取得相应证书,每项给予1—2个学分。 上述素质拓展培训所取得的学分,可按70%比例冲抵选修课要求的学分。 素质培训课播放音像制品或多媒体的形式,每学期由教务处安排不少于8学时的内容,学生自由选听选看,每次发给学习卡,毕业前将所获得的学习卡交教务处认定。要求修满42学时,方准予毕业。 其它1、国防教育课(军训):全学程安排120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由学校武装部负责,实行及格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社会实践课:全学程安排2周,由校团委负责,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实行及格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3、劳动课:全学程共安排60学时,由学校基建与后勤管理处负责,实行及格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国防教育课(军训)、社会实践课、劳动课为必修课,不及格者不准予毕业,其时间(学时)不记入总学时。 考核及成绩记载(一)必修课(含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的各门课程)必修课的考核分考试及考查两类,成绩均以百分制记载。考试课程的平时成绩应占20~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80%;考查课程的平时成绩占60%及以上。 (二)选修课、自学课等,一律实行考查,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讨论、提交作业或论文等,成绩按及格或不及格报,及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和绩点。 (三)国防教育课(军训)、社会实践课、劳动课实行考查,由负责部门于毕业前一学期按及格或不及格报成绩。 学制及修业年限(一)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即必修课程实行学年制,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 (二)修业年限:本专业标准修业年限为四年。 毕业及学位授予1、毕业: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选修课修满规定的学分,外语、计算机知识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标准,毕业论文、毕业考试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2、学位授予:已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符合大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经学位委员会评审,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教学安排该专业全学程共安排199周,其中教学158周(含开课126周,考试及机动16周,毕业实习16周);劳动课1周;军训2周;社会实践2周;入学教育及毕业教育2周;假期34周。 本专业实行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开课18周,考试及机动2周),2个学期为一学年,全学程共4学年8学期。 有关课程安排的说明: 1、有机化学在第二、三学期开设,在第二学期开设理论课70学时,实验课50学时;第三学期开理论课36学时。 2、药用植物学为限选课,含实验课24学时。 3、第7学期药物分析课另安排药厂、药检所见习30学时,10~14名学生安排为一见习组。 4、第8学期安排学生前往药厂、药检所、医药研究机构等部门进行毕业实习1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药物研究、生产、检验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知识能力1.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制剂的研究、剂型设计与改进以及药物制剂生产的工艺设计等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剂型的设计与改进和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 5.了解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相近专业:药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藏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应用药学 蒙药学 药事管理 药学等我已经很详细的回答了您的问题。希望对您的选择有所帮助药学专业就业前景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比较之下,从事销售工作专业要求要低一些,而更侧重销售能力。找工作不仅要看专业,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热门未必适合。不要因为药品研发行业待遇高就以此为就业对象,衡量一下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再对这个职业所具体从事的工作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看看自己的性格是否合适。

这两个专业没有本质的区别,课程设置基本没差别,就是药学(俗称大药学)多出了临床药理和临床医学概论,制剂多出了工业原理、机械制图和化工仪表,其他都一样。就业也没有区别,学制剂的照样可以去医院药剂部门,学药学的大多数也都去了药厂。

药学英语论文

药学方向的论文写法如下:

1、论文选题。基本要求:实验性,研究性均可。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大致分类为:分析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学研究、工艺验证及改进、中药炮制研究、中药资源研究、中药化学研究、制剂研究、生物制药研究、药理研究、医院药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2、给毕业论文确定题目。简洁:中文题目最好不超过20个字;准确:题目需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避免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偏概全等。如:CK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对比;铁皮石斛中粗多糖研究;葛根提取物检测方法开发与市场提取物评价;苯扎贝特胶囊的工艺改进研究。

拓展资料: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拉丁语、药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等。

不用非得机械的翻译 你可以多查查文献 把文献中的语句套过来 整合成你自己的摘要 不一定非要自己来翻译

Objectiv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epare the grass before moving total triterpenes, provide samples for further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Methods: The ethanol extrac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solvent extraction for further sepa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otal triterpenes plantain. Results: The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to obtain total triterpenes plantain extract, and determination were carried out. Conclusion: The method derived ethanol extract of plantain high content of total triterpenes. Key words: plantain; total triterpenes; ethanol reflux method; extraction

英语药学论文

般比较好的期刊才能被SCI期刊数据库收录,因此sci论文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论文。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SCI期刊的水平层次不齐,也有不少水刊。因此同样是sci论文,发表在不同期刊的水平也千差万别。为此,国际国内都将SCI期刊进行分区,如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他们都将SCI期刊分为1到4区,其中1区的期刊是行业内最好的期刊,非常难发表。而4区的SCI期刊则相对容易很多。

其次,SCI期刊数据库主要收录的英文期刊,实际上代表的是好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只收录了少量的其他语言期刊,还有很多非常好的其他语言期刊没收录。比如很多中文核心期刊比一般的三区或者四区SCI期刊难发表。

因此,评价论文的水平不能唯SCI,还要实际考虑论文的水平,SCI论文可能比大部分中文论文好,也可能不如核心中文期刊论文。

医药院校药学高职专业药学英语的教学探讨

【摘要】目前,药学英语逐渐成为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药学英语课程是药学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目前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药学英语教学水平尚有待加强。本文针对目前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药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力求提高药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学英语;教学;药学高职

近年来,我国医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出口贸易有了蓬勃的发展,这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有着巨大的挑战。若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要求高校毕业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均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高校学生在进行了基础专业课及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具有了很好的基础。但高职专业药学英语的教学及学习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此做一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1、药学高职专业药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偏低,且参差不齐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对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普遍不高,因此导致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偏低。药学英语的难度相应于大学公共英语也偏高,教师上课时不但要讲解专业词汇,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基础英语中的词汇及句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积极性亦会受到影响。

教材单一,缺乏适合专科程度的教材 目前医药院校高职专业缺少针对性的教材,常用本科药学英语教材代替,由于本科教材中采用的文章专业性过强、难度较大,高职学生难于学习掌握。个别院校使用内部自编教材,但所收录的内容其难易程度往往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完全契合,同时由于不能及时补充药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实用性不强。

教学模式单一陈旧药学英语的教学普遍存在枯燥乏味、忽视不同专业差异的现象。在实际教学时未兼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生药学等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教学方法通常是单一的课文翻译、重点难点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口语、听力等交流的能力。师生间缺乏教与学的互动。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高校药学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背景而缺乏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教师对于药学英语专业性内容的理解也会存在一些偏差;或者为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较难胜任英语教学。同时,许多院校对药学英语专职教师的培养缺乏重视,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

学校及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很多院校将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质量评定的一项内容,学生也将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部分学生在过级后放松了英语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也缺乏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药学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习药学英语具有应付考试、获得学分的心态。某些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药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产生药学英语课时数偏少,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

2、对策

丰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可查阅一些专业文章及研究综述来丰富英语学习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能把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讨论、问答等方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生。

培养学生学习药学英语的兴趣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英语讲座,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药学英文文献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放映欧美药学相关的视频,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能给学生最地道、最直接的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介绍专业的前沿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景及就业信息,同时使其领会药学英语对于其竞聘工作及在本领域竞争中的重要意义。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药学英这门课程既不同于专业课,也不同于基础英语课,教师队伍也参差不齐,从业教师很难既具有药学背景、同时又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药学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英语、药学方面的资深老师辅导,安排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交流。

加强教材建设选择及编写教材应符合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以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包括药学专业的词汇和特殊表达方式,同时又能详细介绍药学基础及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药品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等内容,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药学英语的开课时间应尽量安排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这样学生在学习药学英语之前就对专业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所接触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药学英语的内容又能促进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加强对前期所学药学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总之,医药院校高职专业的药学英语是专业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其教学又有自身特点,对其各种改革应立足于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并能学以致用,同时又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药学教育工作者也应为这一教学目标和宗旨而不断丰富自己、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放眼医药前沿现状。

参考文献:

[1]雷丽红,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华夏医学,2007,20(3):577—578

[2]林玲,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90—191

[3]黎晶晶,唐霖,徐格非,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15—17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1、读后感的概念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 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 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2、读后感的写法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 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 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 “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 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医药学英语论文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每个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都要写一篇论文,这样是对这些年来自己学的知识的一种总结。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这问题吧,希望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药论文在交流中医药学术、推进中医药事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药队伍的日趋壮大、知识层次的逐渐完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中医药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当前中医药论文在撰写和编辑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从近几年多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看,以下几个问题是带有共性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中医药理论虽然有学术上凝固性的一面,表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程式,但同时又存在着学术上不断发展的一面,其表述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老话所表现的,正是中医药论文在不断延续、出新过程中“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里,关键就在这个“变”字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这种变化举步维艰,打开中医药期刊一看,大部分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几乎是几十年一贯制:一些理论性论文缺乏新意,甚至是一些论点的反复克隆和重复。应用性论文更加突出,充斥版面的个案、群案报道,使人有“百刊面孔雷同,千篇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期刊开辟出医话、医论、研讨、解答等形式,但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个性,充其量是同类问题的汇集,缺乏有机交流的深层次内涵。一些专科性质的期刊,本身具备个性特色,却习惯于跟着综合性期刊的路子走,结果失去了个性。如以“民间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却找不到民间医学的内容;以“急救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反映的大都是寻常的治法。一些期刊还出于单纯的经济利益,把缺乏科技根据、夸大实际效果、明显带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直接或变相强塞给读者,最终导致对读者基本利益的伤害。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来自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能真实反映出研究目的和过程。不少作者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虽有一些论文在名义上是冠以“前瞻性”的,事实上遮不住从回顾性内容中人为制造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是当前中医药学术论文存在的通病。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少论文没有对照组,即便是一些设有对照组的文章,不少却形同虚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均衡,缺乏可比性,且不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分层的方法,而是按照人为划分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所谓的“对照”,失去了对照的实质性意义。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一年内使用中医药抢救有机磷中毒100多例的报道,还有30名的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中毒人数之众难以令人置信,就是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试想,在中毒者情况各异、迅速抢救垂危生命前提下,要套入作者设计的方案进行对照可能做得到吗?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虚假的、不现实的和不负责任的。

3、统计学处理问题多,假阳性结果随处可见

对于大多数论文作者、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来说,论文的统计学处理既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一些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迫于期刊的要求,要么请人帮助计算,要么干脆拿别人使用过的结果比葫芦画瓢,照着搬过来。更有甚者,随便做起数字游戏,改变实际数字,制造出能够为设计“效果”服务的假阳性来。由此造成的一些论文“水分”大、所用方法不能重复的弊病,就在所难免了。有专家对近20年来我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审查,发现统计学误用率平均高达80%。就是一些重大项目的论文,也有50%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错误。究其原因,虽然与论文作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缺陷有关,也与期刊普遍追求的所谓阳性率的做法不无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两种实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取得了基本相同效果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它证明了不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中具有的可靠性和可替代性,其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意义。优效性结论(新方法优于传统的方法)虽然是我们每个科研者的愿望,但实际上是不容易取得的,能取得等效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当或相差无几)、甚至非劣效性(新方法虽然很难超过传统方法,但具有验便简廉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结论,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结果,各种期刊不能不面对这一基本事实。

4、论文文采不足,语法错误较多

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本质上都是以书面语为表达手段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医药著述自古就是非常讲究文字功夫的。翻开祖国医学的'历代典籍,先贤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部部优秀的学术经典,更是一部部优美的文字学佳品,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效法的。只有准确的文字表述、优美的文学手法,才能把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达到扩大宣传和影响的效果。任何形式的论文,都必须符合起码的文字学规则,文章要写出点文采并不算苛刻的要求。不少中医药期刊的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采不足情况,滥用字、生造词、语句不通、乱用标点等错误并不罕见。笔者在对报纸、书籍、杂志的审读比较中发现,期刊的差错率相对较高。它除了作者的责任心和水平外,也反映出部分编辑人员责任心不够、文化素质不高的缺陷。在被人们视为文人荟萃的中医界,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作品缺乏文采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论文摘要】同样都是老鼠,为何有老鼠与米老鼠之别?这就是品牌与非品牌的概念。一提到品牌有很多人都觉得很玄妙,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如制药工业中的品牌,比如琥乙红霉素与利君沙,化学成分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在销售上利君沙与琥乙红霉素相差甚远。利君沙就是“米老鼠”,而琥乙红霉素就是“老鼠”;利君沙就是品牌,琥乙红霉素就不是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策略与执行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之前用过艾德思,觉得还挺不错的。

艾德思是首选机构。

药学论文汉语英语翻译

The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belongs t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mainly featured by subsequent repeated headache, vomit,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and consciousness obstacles accompanied by hemiplegia. I've chiefly tried acupuncture adjunant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ill patients'recovering from illness and taking care of themselves and thorough dissipation of encephalon haematoma.

人工翻译,请放心采纳整体来说,药理学涵盖历史、来源、物理和化学性质、混配,生化和生理效果、作用机理、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以及药物治疗及其他用途的知识。因为一种药物大体上被定义为影响生命过程的任何化学制剂,药理学的学科主体显然相当广泛。可是,对于医生和医学学生,药理学的范围并不如上面定义指出的那么宽泛。临床医生主要对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有用的药物感兴趣,或对于预防怀孕有用的药物感兴趣。他对这些药物的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合理地限制在为其合理的临床用途提供基础的那些方面。

无论哪个翻译软件翻出来的都是比较生硬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非要用软件翻的话,谷歌在线翻译相对来说好一些,不过还是推荐人工来翻译,北京译顶科技那边都是人工给你翻译的

Surfactants may affect drug dissolution in an unpredictable fashion. Low concentrations of surfactants lower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drug dissolution, wherea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urfactants tend to form micelles with the drug and thus decrease the dissolution rate.表面活性剂可以影响药物溶出是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和提高溶出率,然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趋于与药物形成胶团,因此降低药物溶出速率。Introduction of Nucleic acidsNucleic acids are polyanionic molecul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se polymers are composed of sequence of subunits or nucleotides so that the whole is usually termed a polynucleotide. The nucleic acids are of two main varieties, ribonucleic (RNA) and deoxyribonucleic (DNA). DNA is found primarily in the chromatin to the cell nucleus, whereas 90% of RNA is present in the cell cytoplasm and 10% in the nucleolus. The two classes of nucleic acids are distinguished primary on basis of the five-carbon atom sugar of pentose present. Two general kinds of bases are found in all nucleic acids. One type is a derivative of the parent compound purine. Principle examples are guanine and adenine. The second class of bases found in all nucleic acid is derived from the parent compound pyrimidine. 介绍核酸核酸是超高分子量聚阴离子分子。这些聚合物组成,亚基或核苷酸,使整个通常称为多核苷酸序列。核酸有两种,主要品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 DNA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而90%的RNA在细胞质现在和10%的核仁。核酸类的两个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目前的五个戊糖碳原子的糖基础。一般两个种基地发现,在所有核酸。一类是母体化合物嘌呤的衍生物。原理是鸟嘌呤和腺嘌呤的例子。在所有发现核酸碱基第二类是来自母体化合物嘧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