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问题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统计常见问题

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真正差异和统计学差异

常常有人和我说: P值越小,试验结果的差异就越大!而且还有依据 [P < 是有显著性差异; P < 是有极显著性差异]。

其实,这些人忽略了 n 这个样本数的作用,n 的大小会影响 P 值。但更应该澄清一下的是: P 值代表的是统计学差异,并不是真正的差异!真正的差异只能靠平均值或者频度的比较才能得到。

二,卡方检验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各组之间的计数资料的比较,要用卡方检验,但有些情况是不行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2,当组与组之间有不同的背景,而这些背景因子还可能会影响到组与组之间结果差异,这是就必须要用 Mantel-Haenszel 检验!

这第2条可能大家不要理解,那我就举两个例子:

1) 关于男性和女性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的统计学分析

但这里应该注意到年龄可能会对这个分析造成影响,这就要用Mantel-Haenszel 检验了。

***红色 蓝色 黄色

男性 5 7 8

女性 15 10 6

可以按大人和小孩(比如我们以15岁为分界)分层,在SPSS中要把这个因素放到[行] [列]下边的[层化]一栏里,并在统计指标选项里,选 Cochran和Mantel-Haenszel的统计量选项,这样出来的结果就可靠了!

2)两种治疗(A和B)效果的评价分析:

*****A法 B法

生存 41 54

死亡 47 31

用卡方检验 X2=; P <

但是,病人的临床分期将影响着分析结果:

********生存**************死亡

——————————***——————————

————A****B————————A*****B———

1期-----18-----21--------------------0--------0-------

2期-----23-----33-------------------13------- 8-------

3期------0------0--------------------34-------23-------

再用Mantel-Haenszel检验: X2=; P >

说明实际上A法和B法两组的统计学差异,是这个不同的分期造成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三,t 检验的局限性

1,我们经常用 t 检验来判别两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t 检验的!

比如: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Mann-Whitney U test (Wilcoxon U test)。

2,关于用不用配对t 检验,我个人认为当同一组样本在不同时点,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上,应该用配对t 检验。

四,ANOVA 检验的局限性

1,在2组以上计量资料样本比较时,ANOVA 检验非常常用。但这个检验只是说明了一个趋势的比较结果,并不能说明真正的统计学差异,真正的`差异还要通过每两个点的直接比较,也就是说应该在ANOVA 检验后,还必须做两两比较或多重比较,这样才能从全貌上反映出统计的全部结果。

2,既然方差分析得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的结论后,还需进行两两比较,有人认为还不如一开始就进行多次t检验更方便,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t检验用于ANOVA的两两比较将增大第一类错误,产生假阳性,因此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在SPSS的one-way ANOVA或General linear models中操作时,Post Hoc(多重比较)对话框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象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而多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的比较则多用dunnett检验。

3,我们经常用 ANOVA 检验来判别几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与 t 检验一样,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ANOVA 检验的!

如上所说的: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Kruskal-Wallis rank test 。

五,单元线性相关分析

有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 P 值大小,可最重要的是 r 值!

样本数 n 对 P 值 结果的影响很大,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觉,其实,相关的存在与否的评价是与 r 值最直接相关的,如下:

当 P 值小于时: r 值

几乎没有相关关系

弱的相关关系

有相关关系

强相关关系

极强相关关系

P 值只是证明这个相关在统计学上是否成立!!!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不是说样本小于5

而是说:在R×C表中

理论频数不应该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应该超过总格子数的1/5,若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a.增加样本含量,使理论频数增大;

b.根据专业知识,删除理论频数太小的行和列;或者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和邻近列合并。

c.改用双向无序的R×C表的fishher确切概率法。

还有一点

四格表卡方检验的适应指标:(T为理论频数)

1。n≥40,且T≥5时用卡方检验基本公式。但是当p≈α应该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n≥40,但是1≤T≤5时,用四格表校正公式

3。n<40,或者T<1时,用fisher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4。四格表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仅仅用于自由度为1的四格表尤其是n较小时。

补充几点:

1. 关于P值:P值的大小并不是各组差异的大小,而是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的大小。P值越小,说明得出各组没有差异的概率越小,越有理由说明各组存在差异(可以说,P值的大小反映了做出统计结论的“理由”的大小,而不是被比较的各组的实际差异的大小,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后,其差异的大小可直接通过各组的均数或率进行比较)。

2. 关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katalyster兄上面提到的t检验及方差分析在某些时候不适用,实际上就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不服从正态分布当然不能用。对这样的资料首先可考虑变量变换(如抗体滴度等资料,为指数或幂次的关系,可用对数转换),如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可用上述方法;若还不符合,则考虑非参数检验。

3. 关于相关分析: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要看P值,而不是r值,r值用来说明相关关系的大小。当P<,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关系越强,反之越小;否则,P>,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r值毫无意义。

感谢kushuya, xiaoxiongzjh两位专家的补充和指正!之所以开这个专题,是真心想让初学者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

六,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

在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时常用的方法。

1,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OR),要了解这个OR是一个相对危险度,即是有某因子存在和没有某因子存在之间比较的OR值。

2,OR 和 RR 不一样,OR是在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使用,RR是在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中使用。

3,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要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一些混扰因素,如常见的年龄,性别,吸烟等等,并最后得出这个 Adjusted OR。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校正,我们就可以在实验设计上就不考虑这些混扰因素,相反,必须在实验设计上就把这些混扰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配平,光靠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是不可靠的。

其它方法---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法+ Logrank法):

我们有时在临床研究只注意到了用这种方法分析与生存相关的研究,其实,在疾病复发上也常用这种方法!前者是以生---死为判别,后者则以复发---不复发为判别。

科学研究很早就已经从简单的定性分析深入到细致的定量分析,科研工作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分析问题,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直接影响着论文的结果分析。在医学科研写作中,实验设计的方法直接决定了数据采取何种统计学方法,因为每种统计方法都要求数据满足一定的前提和假定,所以论文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后将采取哪种数据统计方法更可靠。医学统计方法的错误千差万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统计方法和实验设计不符,造成数据统计结果不可靠。下面,医刊汇编译列举一些常见的可以避免的问题和错误: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一、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错误或不当。医学论文中,最常见的此类错误就是实验设计是多组研究,需要对数据使用方差分析的时候,而作者都采用了两样本的均数检验。二、统计方法阐述不清楚。在同一篇医学论文中,不同数据要采取不同统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作者清楚地描述出每个统计值采用的是何种统计学方法,但在许多使用一种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医学论文中,作者往往只是简单地把论文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了整体罗列,并没有对每个数据结果分析分别交代具体的统计方法,这就很难让读者确认某一具体结果作者到底采用的是何种数据分析方法。三、统计表和统计图缺失或者重复。统计表或者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让读者了解统计结果。一个好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应该具有独立性,即作者即使不看文章内容,也可从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一些医学论文只是简单地堆砌了大量的统计数字,缺乏直观的统计图或表;或者虽然也列出了统计表或统计图,但表或图内缺项很多,让读者难以从中提取太多有用的信息。另外,也有作者为了增加文章篇幅,同时列出统计表和统计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统计表的优点是详细,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统计图(尤其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医学论文中对数据统计结果的解释,最常见的两个错误就是过度信赖P值(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和回避阴性结果。前一个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作者对P值含义理解有误,把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和研究的临床意义混淆。所以医学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单纯依靠统计值武断地得出一些结论,一定要把统计结果和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至于回避阴性结果,只提供阳性结果,是因为不少作者在研究设计时,难以摆脱的一种单向的思维定式就是主观地先认定自己所预想的某种结果结论。在归纳某种结果原因时,从一个方向的实验就下完美的结论,尤其是如果这个结论可能对实际情形非常有意义时。这样的思维定势过于强调统计差异的显著性,有时会刻意回避报道差异的不显著结果,不思考和探究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和意义,反而会因此忽视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

绝大多数的论文撰写,均需通过一定数量临床病例(或资料)的观察,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客观存在的新规律。如确定新诊断、新治疗等措施是否优于原沿用的方法,就需进行两种方法比较,这就涉及统计处理;统计设计又是整个课题研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经正确统计处理的结果可信度高,论文的质量也高。楼主信不信由你,这篇文章就是在、创新医学网那摘录下来的。别的太多的我也复制不下来....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问题

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真正差异和统计学差异

常常有人和我说: P值越小,试验结果的差异就越大!而且还有依据 [P < 是有显著性差异; P < 是有极显著性差异]。

其实,这些人忽略了 n 这个样本数的作用,n 的大小会影响 P 值。但更应该澄清一下的是: P 值代表的是统计学差异,并不是真正的差异!真正的差异只能靠平均值或者频度的比较才能得到。

二,卡方检验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各组之间的计数资料的比较,要用卡方检验,但有些情况是不行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2,当组与组之间有不同的背景,而这些背景因子还可能会影响到组与组之间结果差异,这是就必须要用 Mantel-Haenszel 检验!

这第2条可能大家不要理解,那我就举两个例子:

1) 关于男性和女性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的统计学分析

但这里应该注意到年龄可能会对这个分析造成影响,这就要用Mantel-Haenszel 检验了。

***红色 蓝色 黄色

男性 5 7 8

女性 15 10 6

可以按大人和小孩(比如我们以15岁为分界)分层,在SPSS中要把这个因素放到[行] [列]下边的[层化]一栏里,并在统计指标选项里,选 Cochran和Mantel-Haenszel的统计量选项,这样出来的结果就可靠了!

2)两种治疗(A和B)效果的评价分析:

*****A法 B法

生存 41 54

死亡 47 31

用卡方检验 X2=; P <

但是,病人的临床分期将影响着分析结果:

********生存**************死亡

——————————***——————————

————A****B————————A*****B———

1期-----18-----21--------------------0--------0-------

2期-----23-----33-------------------13------- 8-------

3期------0------0--------------------34-------23-------

再用Mantel-Haenszel检验: X2=; P >

说明实际上A法和B法两组的统计学差异,是这个不同的分期造成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三,t 检验的局限性

1,我们经常用 t 检验来判别两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t 检验的!

比如: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Mann-Whitney U test (Wilcoxon U test)。

2,关于用不用配对t 检验,我个人认为当同一组样本在不同时点,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上,应该用配对t 检验。

四,ANOVA 检验的局限性

1,在2组以上计量资料样本比较时,ANOVA 检验非常常用。但这个检验只是说明了一个趋势的比较结果,并不能说明真正的统计学差异,真正的`差异还要通过每两个点的直接比较,也就是说应该在ANOVA 检验后,还必须做两两比较或多重比较,这样才能从全貌上反映出统计的全部结果。

2,既然方差分析得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的结论后,还需进行两两比较,有人认为还不如一开始就进行多次t检验更方便,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t检验用于ANOVA的两两比较将增大第一类错误,产生假阳性,因此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在SPSS的one-way ANOVA或General linear models中操作时,Post Hoc(多重比较)对话框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象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而多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的比较则多用dunnett检验。

3,我们经常用 ANOVA 检验来判别几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与 t 检验一样,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ANOVA 检验的!

如上所说的: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Kruskal-Wallis rank test 。

五,单元线性相关分析

有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 P 值大小,可最重要的是 r 值!

样本数 n 对 P 值 结果的影响很大,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觉,其实,相关的存在与否的评价是与 r 值最直接相关的,如下:

当 P 值小于时: r 值

几乎没有相关关系

弱的相关关系

有相关关系

强相关关系

极强相关关系

P 值只是证明这个相关在统计学上是否成立!!!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不是说样本小于5

而是说:在R×C表中

理论频数不应该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应该超过总格子数的1/5,若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a.增加样本含量,使理论频数增大;

b.根据专业知识,删除理论频数太小的行和列;或者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和邻近列合并。

c.改用双向无序的R×C表的fishher确切概率法。

还有一点

四格表卡方检验的适应指标:(T为理论频数)

1。n≥40,且T≥5时用卡方检验基本公式。但是当p≈α应该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n≥40,但是1≤T≤5时,用四格表校正公式

3。n<40,或者T<1时,用fisher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4。四格表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仅仅用于自由度为1的四格表尤其是n较小时。

补充几点:

1. 关于P值:P值的大小并不是各组差异的大小,而是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的大小。P值越小,说明得出各组没有差异的概率越小,越有理由说明各组存在差异(可以说,P值的大小反映了做出统计结论的“理由”的大小,而不是被比较的各组的实际差异的大小,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后,其差异的大小可直接通过各组的均数或率进行比较)。

2. 关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katalyster兄上面提到的t检验及方差分析在某些时候不适用,实际上就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不服从正态分布当然不能用。对这样的资料首先可考虑变量变换(如抗体滴度等资料,为指数或幂次的关系,可用对数转换),如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可用上述方法;若还不符合,则考虑非参数检验。

3. 关于相关分析: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要看P值,而不是r值,r值用来说明相关关系的大小。当P<,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关系越强,反之越小;否则,P>,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r值毫无意义。

感谢kushuya, xiaoxiongzjh两位专家的补充和指正!之所以开这个专题,是真心想让初学者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

六,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

在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时常用的方法。

1,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OR),要了解这个OR是一个相对危险度,即是有某因子存在和没有某因子存在之间比较的OR值。

2,OR 和 RR 不一样,OR是在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使用,RR是在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中使用。

3,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要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一些混扰因素,如常见的年龄,性别,吸烟等等,并最后得出这个 Adjusted OR。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校正,我们就可以在实验设计上就不考虑这些混扰因素,相反,必须在实验设计上就把这些混扰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配平,光靠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是不可靠的。

其它方法---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法+ Logrank法):

我们有时在临床研究只注意到了用这种方法分析与生存相关的研究,其实,在疾病复发上也常用这种方法!前者是以生---死为判别,后者则以复发---不复发为判别。

我来帮帮你大哥风范复合化肥 大哥你也真是,咋在这做广告来了,,你看你,这题目可是关于医学论文的。你怎么做广告也不看地方。真是浪费发帖者的心血。。哎!可悲啊!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绝大多数的论文撰写,均需通过一定数量临床病例(或资料)的观察,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客观存在的新规律。如确定新诊断、新治疗等措施是否优于原沿用的方法,就需进行两种方法比较,这就涉及统计处理;统计设计又是整个课题研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经正确统计处理的结果可信度高,论文的质量也高。

医学论文统计学常见问题

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真正差异和统计学差异

常常有人和我说: P值越小,试验结果的差异就越大!而且还有依据 [P < 是有显著性差异; P < 是有极显著性差异]。

其实,这些人忽略了 n 这个样本数的作用,n 的大小会影响 P 值。但更应该澄清一下的是: P 值代表的是统计学差异,并不是真正的差异!真正的差异只能靠平均值或者频度的比较才能得到。

二,卡方检验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各组之间的计数资料的比较,要用卡方检验,但有些情况是不行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2,当组与组之间有不同的背景,而这些背景因子还可能会影响到组与组之间结果差异,这是就必须要用 Mantel-Haenszel 检验!

这第2条可能大家不要理解,那我就举两个例子:

1) 关于男性和女性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的统计学分析

但这里应该注意到年龄可能会对这个分析造成影响,这就要用Mantel-Haenszel 检验了。

***红色 蓝色 黄色

男性 5 7 8

女性 15 10 6

可以按大人和小孩(比如我们以15岁为分界)分层,在SPSS中要把这个因素放到[行] [列]下边的[层化]一栏里,并在统计指标选项里,选 Cochran和Mantel-Haenszel的统计量选项,这样出来的结果就可靠了!

2)两种治疗(A和B)效果的评价分析:

*****A法 B法

生存 41 54

死亡 47 31

用卡方检验 X2=; P <

但是,病人的临床分期将影响着分析结果:

********生存**************死亡

——————————***——————————

————A****B————————A*****B———

1期-----18-----21--------------------0--------0-------

2期-----23-----33-------------------13------- 8-------

3期------0------0--------------------34-------23-------

再用Mantel-Haenszel检验: X2=; P >

说明实际上A法和B法两组的统计学差异,是这个不同的分期造成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三,t 检验的局限性

1,我们经常用 t 检验来判别两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t 检验的!

比如: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Mann-Whitney U test (Wilcoxon U test)。

2,关于用不用配对t 检验,我个人认为当同一组样本在不同时点,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上,应该用配对t 检验。

四,ANOVA 检验的局限性

1,在2组以上计量资料样本比较时,ANOVA 检验非常常用。但这个检验只是说明了一个趋势的比较结果,并不能说明真正的统计学差异,真正的`差异还要通过每两个点的直接比较,也就是说应该在ANOVA 检验后,还必须做两两比较或多重比较,这样才能从全貌上反映出统计的全部结果。

2,既然方差分析得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的结论后,还需进行两两比较,有人认为还不如一开始就进行多次t检验更方便,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t检验用于ANOVA的两两比较将增大第一类错误,产生假阳性,因此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在SPSS的one-way ANOVA或General linear models中操作时,Post Hoc(多重比较)对话框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象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而多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的比较则多用dunnett检验。

3,我们经常用 ANOVA 检验来判别几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与 t 检验一样,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ANOVA 检验的!

如上所说的: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Kruskal-Wallis rank test 。

五,单元线性相关分析

有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 P 值大小,可最重要的是 r 值!

样本数 n 对 P 值 结果的影响很大,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觉,其实,相关的存在与否的评价是与 r 值最直接相关的,如下:

当 P 值小于时: r 值

几乎没有相关关系

弱的相关关系

有相关关系

强相关关系

极强相关关系

P 值只是证明这个相关在统计学上是否成立!!!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不是说样本小于5

而是说:在R×C表中

理论频数不应该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应该超过总格子数的1/5,若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a.增加样本含量,使理论频数增大;

b.根据专业知识,删除理论频数太小的行和列;或者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和邻近列合并。

c.改用双向无序的R×C表的fishher确切概率法。

还有一点

四格表卡方检验的适应指标:(T为理论频数)

1。n≥40,且T≥5时用卡方检验基本公式。但是当p≈α应该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n≥40,但是1≤T≤5时,用四格表校正公式

3。n<40,或者T<1时,用fisher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4。四格表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仅仅用于自由度为1的四格表尤其是n较小时。

补充几点:

1. 关于P值:P值的大小并不是各组差异的大小,而是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的大小。P值越小,说明得出各组没有差异的概率越小,越有理由说明各组存在差异(可以说,P值的大小反映了做出统计结论的“理由”的大小,而不是被比较的各组的实际差异的大小,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后,其差异的大小可直接通过各组的均数或率进行比较)。

2. 关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katalyster兄上面提到的t检验及方差分析在某些时候不适用,实际上就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不服从正态分布当然不能用。对这样的资料首先可考虑变量变换(如抗体滴度等资料,为指数或幂次的关系,可用对数转换),如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可用上述方法;若还不符合,则考虑非参数检验。

3. 关于相关分析: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要看P值,而不是r值,r值用来说明相关关系的大小。当P<,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关系越强,反之越小;否则,P>,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r值毫无意义。

感谢kushuya, xiaoxiongzjh两位专家的补充和指正!之所以开这个专题,是真心想让初学者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

六,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

在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时常用的方法。

1,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OR),要了解这个OR是一个相对危险度,即是有某因子存在和没有某因子存在之间比较的OR值。

2,OR 和 RR 不一样,OR是在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使用,RR是在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中使用。

3,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要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一些混扰因素,如常见的年龄,性别,吸烟等等,并最后得出这个 Adjusted OR。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校正,我们就可以在实验设计上就不考虑这些混扰因素,相反,必须在实验设计上就把这些混扰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配平,光靠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是不可靠的。

其它方法---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法+ Logrank法):

我们有时在临床研究只注意到了用这种方法分析与生存相关的研究,其实,在疾病复发上也常用这种方法!前者是以生---死为判别,后者则以复发---不复发为判别。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绝大多数的论文撰写,均需通过一定数量临床病例(或资料)的观察,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客观存在的新规律。如确定新诊断、新治疗等措施是否优于原沿用的方法,就需进行两种方法比较,这就涉及统计处理;统计设计又是整个课题研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经正确统计处理的结果可信度高,论文的质量也高。

医学论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去知网找,那里肯定有你要的论文,自己可以先搜搜看,不知道怎样找的话,可以去我百度空间里,有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的文章介绍

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中的常见误区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真正差异和统计学差异

常常有人和我说: P值越小,试验结果的差异就越大!而且还有依据 [P < 是有显著性差异; P < 是有极显著性差异]。

其实,这些人忽略了 n 这个样本数的作用,n 的大小会影响 P 值。但更应该澄清一下的是: P 值代表的是统计学差异,并不是真正的差异!真正的差异只能靠平均值或者频度的比较才能得到。

二,卡方检验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各组之间的计数资料的比较,要用卡方检验,但有些情况是不行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2,当组与组之间有不同的背景,而这些背景因子还可能会影响到组与组之间结果差异,这是就必须要用 Mantel-Haenszel 检验!

这第2条可能大家不要理解,那我就举两个例子:

1) 关于男性和女性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的统计学分析

但这里应该注意到年龄可能会对这个分析造成影响,这就要用Mantel-Haenszel 检验了。

***红色 蓝色 黄色

男性 5 7 8

女性 15 10 6

可以按大人和小孩(比如我们以15岁为分界)分层,在SPSS中要把这个因素放到[行] [列]下边的[层化]一栏里,并在统计指标选项里,选 Cochran和Mantel-Haenszel的统计量选项,这样出来的结果就可靠了!

2)两种治疗(A和B)效果的评价分析:

*****A法 B法

生存 41 54

死亡 47 31

用卡方检验 X2=; P <

但是,病人的临床分期将影响着分析结果:

********生存**************死亡

——————————***——————————

————A****B————————A*****B———

1期-----18-----21--------------------0--------0-------

2期-----23-----33-------------------13------- 8-------

3期------0------0--------------------34-------23-------

再用Mantel-Haenszel检验: X2=; P >

说明实际上A法和B法两组的统计学差异,是这个不同的分期造成的!!!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三,t 检验的局限性

1,我们经常用 t 检验来判别两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t 检验的!

比如: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Mann-Whitney U test (Wilcoxon U test)。

2,关于用不用配对t 检验,我个人认为当同一组样本在不同时点,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上,应该用配对t 检验。

四,ANOVA 检验的局限性

1,在2组以上计量资料样本比较时,ANOVA 检验非常常用。但这个检验只是说明了一个趋势的比较结果,并不能说明真正的统计学差异,真正的`差异还要通过每两个点的直接比较,也就是说应该在ANOVA 检验后,还必须做两两比较或多重比较,这样才能从全貌上反映出统计的全部结果。

2,既然方差分析得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的结论后,还需进行两两比较,有人认为还不如一开始就进行多次t检验更方便,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t检验用于ANOVA的两两比较将增大第一类错误,产生假阳性,因此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在SPSS的one-way ANOVA或General linear models中操作时,Post Hoc(多重比较)对话框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象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而多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的比较则多用dunnett检验。

3,我们经常用 ANOVA 检验来判别几组病人血清中某种标记物水平上的差异,但这里要注意,与 t 检验一样,有一些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是不能用 ANOVA 检验的!

如上所说的: 血清标记物 PSA和AFP,在正常人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在病人则明显增加,呈现指数幂次改变,这样一来,血清 PSA和AFP水平在每组病人中很容易不是呈现正态分布!

这时应该用 非参数性检验---即 Kruskal-Wallis rank test 。

五,单元线性相关分析

有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 P 值大小,可最重要的是 r 值!

样本数 n 对 P 值 结果的影响很大,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觉,其实,相关的存在与否的评价是与 r 值最直接相关的,如下:

当 P 值小于时: r 值

几乎没有相关关系

弱的相关关系

有相关关系

强相关关系

极强相关关系

P 值只是证明这个相关在统计学上是否成立!!!

1,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检验才正确!

讨论: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2X2表时,必须要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当样本有小于5的值R×C表时,将某两组合并,用pearson卡方检验。

不是说样本小于5

而是说:在R×C表中

理论频数不应该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应该超过总格子数的1/5,若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a.增加样本含量,使理论频数增大;

b.根据专业知识,删除理论频数太小的行和列;或者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和邻近列合并。

c.改用双向无序的R×C表的fishher确切概率法。

还有一点

四格表卡方检验的适应指标:(T为理论频数)

1。n≥40,且T≥5时用卡方检验基本公式。但是当p≈α应该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n≥40,但是1≤T≤5时,用四格表校正公式

3。n<40,或者T<1时,用fisher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4。四格表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仅仅用于自由度为1的四格表尤其是n较小时。

补充几点:

1. 关于P值:P值的大小并不是各组差异的大小,而是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的大小。P值越小,说明得出各组没有差异的概率越小,越有理由说明各组存在差异(可以说,P值的大小反映了做出统计结论的“理由”的大小,而不是被比较的各组的实际差异的大小,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后,其差异的大小可直接通过各组的均数或率进行比较)。

2. 关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katalyster兄上面提到的t检验及方差分析在某些时候不适用,实际上就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不服从正态分布当然不能用。对这样的资料首先可考虑变量变换(如抗体滴度等资料,为指数或幂次的关系,可用对数转换),如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可用上述方法;若还不符合,则考虑非参数检验。

3. 关于相关分析: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要看P值,而不是r值,r值用来说明相关关系的大小。当P<,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关系越强,反之越小;否则,P>,不能讲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r值毫无意义。

感谢kushuya, xiaoxiongzjh两位专家的补充和指正!之所以开这个专题,是真心想让初学者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

六,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

在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时常用的方法。

1,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OR),要了解这个OR是一个相对危险度,即是有某因子存在和没有某因子存在之间比较的OR值。

2,OR 和 RR 不一样,OR是在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使用,RR是在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中使用。

3,假设要判断某因子对疾病的危险度,要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一些混扰因素,如常见的年龄,性别,吸烟等等,并最后得出这个 Adjusted OR。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校正,我们就可以在实验设计上就不考虑这些混扰因素,相反,必须在实验设计上就把这些混扰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配平,光靠在多变量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中校正是不可靠的。

其它方法---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法+ Logrank法):

我们有时在临床研究只注意到了用这种方法分析与生存相关的研究,其实,在疾病复发上也常用这种方法!前者是以生---死为判别,后者则以复发---不复发为判别。

绝大多数的论文撰写,均需通过一定数量临床病例(或资料)的观察,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客观存在的新规律。如确定新诊断、新治疗等措施是否优于原沿用的方法,就需进行两种方法比较,这就涉及统计处理;统计设计又是整个课题研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经正确统计处理的结果可信度高,论文的质量也高。楼主信不信由你,这篇文章就是在、创新医学网那摘录下来的。别的太多的我也复制不下来....

绝大多数的论文撰写,均需通过一定数量临床病例(或资料)的观察,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客观存在的新规律。如确定新诊断、新治疗等措施是否优于原沿用的方法,就需进行两种方法比较,这就涉及统计处理;统计设计又是整个课题研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经正确统计处理的结果可信度高,论文的质量也高。

医学论文常见的统计

秋风送爽,也给我们送来了刘岭教授的统计说说第五期。这一期的统计学方法之选择大家一定要认真学起来,说不定马上你就会用到了。编者语针对常用的基本统计学方法,一般而言说的就是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这也是大家在写论文、阅读论文时经常遇到的统计学方法(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涉及这一种或几种方法),那到底该采用何种统计学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此来聊聊。一、拿到数据开始分析之前,一定要进行数据类型的划分(图1),因为不同数据类型资料,描述的方式不一样,统计学方法也不一样。图1 统计资料的类型举个例子(表1):表1 某地2002年735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记录二、各种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描述与统计推断)1.计量资料特点:每个观察单位的观察值之间有量的区别,有单位;描述形式:最常见采用“X±S”(一般文献中经常见到),用算数均数描述其平均水平,用标准差描述其离散程度。如果遇到数据“特别变态”(特别是标准差大于算数均数),就采用Md(P25,P75)(Md为中位数,P25和P75为四分位数)(表2)。正态分布检验请大家复习: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三):你所应该了解的正态、方差齐性检验表2 计量资料常用统计指标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统计推断方法:一般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种。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要点:一是划清数据类型(计量资料);二是明确试验设计类型(完全随机设计?几组样本?);三是注意所用方法的应用条件;四是满足正态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注意t检验有三种形式哦!)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时采用秩和检验(图2)。图2 计量资料统计方法的正确选择提醒两点:① 如果样本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话,那就只能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但其检验效能低于参数检验(t检验或方差分析)。所谓检验效能低就是本身有差异,却没有能力发现其差异。② 如果是两组以上样本的数据时,不能采用t检验(会导致假阳性错误概率增加),应该采用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的P<,需再进一步两两比较,常用的方法为LSD法或SNK法(注意依旧不能采用t检验)。在上两讲内容中我们已经学过t检验(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二):你的t检验做对了吗?)和方差分析(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四):统计学方法之灵魂—方差分析)了,至于秩和检验,我们以后会逐步介绍滴。多因素分析一般采用回归分析,主要是线性回归分析,以后会给大家介绍此方法。2.计数资料特点:无序分类,同类别中各观察单位之间没有量的差别,但各类别间有质的不同,各类别互不相容。其中二分类一定是计数资料(例如性别只有男/女之分,是否继发某种疾病只有继发/未继发之分),而多分类满足分类在性质上没有程度等级上的差别,即为计数资料(例如婚姻状况包括未婚、已婚、离异、丧偶,就属于多分类,但各分类没有程度等级差别,因此为计数资料,尿糖定性检测结果包括-、+、++、+++、++++,属于具有程度等级差别的多分类资料,就不属于计数资料,属于等级资料了)。描述形式:最常见采用“例数(%)”(一般文献中经常见到),主要要分清构成比(结构相对数)和率(强度相对数)的差别(表3)。而且在应用时,分母(就是样本量啦)一般不宜过小,分母太小不足以反映数据的客观事实,也不稳定。表3 计数资料常用统计指标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比如说:1.某地肺癌患者中男性A例,女性B例,则当地肺癌患者的性别比为A/B就是“比”。2.某次研究共检出了致病菌3种,总株数为A+B+C,其中一种致病菌检出株数为A,那么A/(A+B+C)就是构成比,即该种致病菌占总致病菌的比重或分布。3.某研究对患者(总例数为B)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的患者例数为A,则A/B即为率(可以理解为治愈率)。统计推断方法:一般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种。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要点:一是划清数据类型(计数资料);二是明确试验设计类型(完全随机设计?几组样本?);三是注意所用方法的应用条件;四是多样本率比较,若卡方检验的P<,需再进一步两两比较,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以控制假阳性(图3)。图3 计数资料统计方法的正确选择提醒两点:① 构成比是以100作为基数,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之和必须为100%,故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增减必影响其它组成部分的比重;② 构成比和率在实际应用时容易混淆,主要区别在分母上,所以应正确选择分母。多因素分析一般采用回归分析,主要是Logistic回归分析,以后会给大家介绍此方法。3.等级资料特点:属于多分类资料,满足多分类在性质上有程度等级上的差别,各分类属性按一定顺序排列(有序),即为等级资料。描述形式:最常见采用“例数(%)”(一般文献中经常见到),这和计数资料的描述大体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多个分类排列时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从小到大或从弱到强)。统计推断方法: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单因素分析中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当然对于双向有序R×C资料,也就说分组变量和结局变量都是有序(等级)的情况,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程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趋势关联性的比较用秩相关(也称等级相关)。多因素分析中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注意:分类变量(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在软件分析操作时,要适当数量化处理(赋值),赋值情况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最后用下面这张图来总结基本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图4)。图4 常用基本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同学们多多复习,有什么问题和不懂的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们会请刘岭教授一一解答。好了,让我们期待下一期吧!撰稿:刘岭 约稿编辑:刘芹排版:毕丽 审核:王东专家简介刘岭:陆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卫生统计学教学、科研工作。担任中华卫生信息学会第八届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的编委、统计审稿专家。历史推荐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四):统计学方法之灵魂—方差分析 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三):你所应该了解的正态、方差齐性检验 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二):你的t检验做对了吗? 医学科研课堂丨统计说说(一):样本量估算是个什么东东?

常用的医学科研统计方法有: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可分为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参数检验法主要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N,即F检验)等,两组间均数比较时常用t检验和u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时常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等。t检验可分为单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可用于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该方法时,要求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各处理组总体方差齐性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 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医学统计学 1、统计学 统计学(statistics)是研究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的科学,是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 2、医学统计学 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称为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与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在互有联系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三者间有少许区别,但无截然界限。 二、医学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1、临床科研设计 2、对搜集资料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 3、为医务工作者阅读科技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提供工具 第二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通常分为四步:(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一.研究设计(design) 设计一般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专业设计即确定调查题目、内容等。统计设计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统计设计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全过程的统计设想和科学安排。 设计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1、研究的目的和假设是什么? 2、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是什么?如何确定? 3、研究方法是什么?技术路线如何? 4、具体的研究内容、观察项目与指标是什么? 5、研究对象的数量大小,如何抽样?怎样分组? 6、对观察指标如何进一步计算?具体采用哪些统计分析方法? 7、有哪些可能存在的误差?如何避免与减少其影响? 8、时间、人员、经费方面的安排。 实验三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设计四原则:对照、随机化、重复、盲法 二、搜集资料(data collection) 按照设计要求,原则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原始数据。 1、病历 2、日常医疗工作记录 3、临床检查与化验记录 4、疾病监测报表 5、专题研究 三、整理资料(data sorting) 1、资料的录入和清理 资料录入前后初步的清理是核实,其次是发现异

正确的统计学分析一定要建立在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的基础之上,那些事先没有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事后找来一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在医学论文的撰、编、审、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研究的题目与课题设计、论文内容不符,包括文章的方法解决不了论文的目的、文章的结果说明不了论文的题目、文章的讨论偏离了论文的主题;还有是目的不明确、设计不合理。如题目过小,论文不够字数,而一些无关紧要的变量指标或结果被分析被讨论;又如题目过大,论文的全部内容不足以说明研究的目的,使论文的论点难以立足。 所以,合理明确的论文题目或目的以及研究设计方案是撰、编、审、读者应当关注的首要问题。此外,样本含量是否满足,抽样是否随机,偏倚是否控制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2、建好分析用的数据库建好数据库是正确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甚至决定了论文分析结果的成败。对于编、审、读者来讲,一般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得不到数据库数据,而只有作者在数据库数据基础上经统计描述计算后给出的诸如各指标均数 x、标准差 s 或中位数 M、百分位数 Px 的“二手”数据,或将研究对象小或特征属性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出现的个数或频数的频数表数据等。 无论是否能够得到数据库数据,作者在统计分析过程中一定依据数据库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如果对“二手”数据或频数表数据的结果等存在疑惑,编辑、审稿专家或读者有权要求作者提供数据库数据以检查其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研究数据的质量。假若在投稿须知中对数据库数据作出必要的要求,无疑对于保证刊物的发表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