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口咽癌论文

发布时间:

口咽癌论文

口腔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瘤,系黏膜发生变异。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病发时吞咽困难、口腔溃疡、麻木灼热、肿块结节等口腔症状。 口腔癌按病位可分舌瘤、唇瘤、牙龈瘤、颌骨瘤、口咽瘤、涎腺瘤、软硬腭瘤等多种。口腔鳞瘤为口腔瘤的一种病理分型,临床典型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常发生溃疡,波及大。

据《分子诊断学杂志》报道,一种新的无创技术可以在唾液样本中检测出与口咽癌相关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口咽癌(OPC)是发生在口腔后部和上咽喉部的癌症,由于位置特殊,很难在常规临床检查中被发现,故这类癌症通常确诊时已是晚期。这篇文章介绍了声流分析法。声流分析法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分析唾液中是否存在HPV-16,这种高危病毒与口咽癌息息相关。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万例口咽癌患者被确诊,是西方国家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这与HPV感染率不断上升有关,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来改善早期诊断和预后。研究者发现,通过声流控平台成功地从唾液外泌体中检测HPV,且在早期检测、风险评估和筛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项技术也可帮助医生预测哪些患者对放疗反应较好,哪些患者能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外泌体是起源于细胞内的小囊泡,被细胞分泌到体液中。它们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也与多种癌症有关。声流体技术是一种融合声学和微流体的先进技术。流体样品的分析使用一种微小的声流芯片,该芯片可以根据大小去除不需要的颗粒,从而分离唾液外泌体,留下富含外泌体的浓缩样品,从而更容易检测出肿瘤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传统方法分析了10例HPV-OPC患者的唾液样本。他们发现,与液滴数字PCR结合使用时,在80%的病例中可以识别出肿瘤生物标志物HPV-16 DNA。由于该方法不会因唾液黏度和采集方法的改变而产生样本变异,因此它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理想选择。该技术具备自动、快速隔离外泌体的特性(不到5分钟的处理时间,而使用传统技术大约需要8小时),因而成本相对较低,在医疗欠发达的地区也可进行。与传统活检不同的是,它可进行反复、持续检测,以评估肿瘤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声流体技术有望显著超越目前的标准检测手段,满足该领域未竟的需求,并帮助加速外泌体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以发现新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唾液外泌体液体活检是一种有效的口咽癌早期检测和风险评估方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学院David . Wong指出,声流体分离技术为从唾液中分离外泌体提供了一种快速、生物相容性好、高产、高纯度、无标记的方法。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体液,如血液、尿液和血浆。想了解更多口咽癌诊疗相关信息,欢迎后台留言

癌变(carcinogenesis或tumorigenesis)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全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细胞经历有序连续的多阶段过程,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遗传改变的不断积累,紊乱细胞分裂、凋亡和组织自稳性的正常调控,获得生存优势,克隆扩增和演进,最终演变为高度恶性的肿瘤。 目前对遗传与环境在肿瘤发生中作用,仍有不同的观点。尽管肿瘤发生的最初病因难以确定,但通过肿瘤流行病学、移民和大样本双生子流行病学等观察表明,大部分癌症是由环境因素为主引起的,少数起因于遗传因素,据估计由癌相关基因种系突变为主引起的家族性或遗传性癌综合征约占全部癌症的1-2%;发病与中低癌易感基因密切相关的癌家族,所患的相关癌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可占全部肿瘤的10%以上;更多的是由低癌易感基因参与的、无明显家族聚集的癌症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癌症,但所占比例无明确数据。因此通常流行病学家认为,在引发癌症中环境比遗传更重要。从事肿瘤研究的大多数专家认为,癌症是突变积累的结果,广义的基因突变包括了发生在核苷酸和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学改变,表现为DNA序列和染色体水平的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其中包括各类基因突变、缺失和扩增等,以及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非整倍体等改变等;近10多年来由于肿瘤表遗传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进入主流生物学和医学,许多作者把表遗传学改变作为癌变机制的一部分,表遗传学改变和遗传学一样,可使原癌基因活化成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功能被灭活(表11-1),这些是癌变的中心生物学过程,结果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引发癌症的环境因素十分多样,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的X射线和紫外线等;化学因素最为繁多,多数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生物因素包括多种DNA、RNA病毒,某些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通过生活方式、职业环境和医疗行为影响暴露人群;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根据对人类致癌性 (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资料,对上述各类理化、生物等待评因子分为四组五等。在2009年1月IARC正式公布了所评价的935种因子中,对人类具有致癌和可能致癌作用的有416种,较2002年分布的同类报告增加了32种。关于环境对肿瘤发生贡献大小各家看法不一,一般认为80-90%的肿瘤与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因素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有害环境的暴露,其中包括吸烟、过量饮酒和食用红肉、煎烤霉变食品、慢性感染、不良情绪和紧张生活(应激)、过少体力活动,以及环境污染等。现有的大量证据表明,约25-30%肿瘤可归因于烟草,30-35%与饮食相关,15-20%可归因于感染,余下的可归因于环境污染、辐射、应激和活动少等。可见,针对上述各种肿瘤诱发因素,只要注意戒烟、少红肉、适度饮酒,避免阳光直晒,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消费和体力活动,并定期接种疫苗和体检,大部分人类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然而现实还存在不少障碍,克服重医轻防的思想,深入癌变机制的研究,人类还有很长的抗癌之路。表型1-1 常见癌相关基因在肿瘤中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举例 癌相关基因 遗传学改变 DNA 甲基化 主要肿瘤类型 肿瘤抑制基因 p53 突变、等位基因丢失和杂合性缺失 高甲基化 脑、乳腺和骨肉瘤等 RB 突变、等位基因丢失和缺失 高甲基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 APC 突变 高甲基化 结肠、小肠、胃和甲状腺癌 MSH2 、MLH1 突变 高甲基化 结肠和子宫癌 PTEN 突变和杂合性缺失 高甲基化 神经胶质瘤和子宫肿瘤 P21 (CDKN1A) 突变 高甲基化 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黑色素瘤 INK4A,ARF 缺失 高甲基化 黑色素瘤和骨肉瘤 ATM 突变 高甲基化 白血病、淋巴瘤和脑瘤 BRCA1、BRCA2 突变、杂合性缺失、缺失和等位基因丢失 高甲基化 乳腺和卵巢 癌基因 MYC 扩增 低甲基化 肺、乳腺、大肠、头颈癌和骨肉瘤 RAS-家族 突变 低甲基化 肺、结肠和胰腺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 FOS 扩增 低甲基化 骨肉瘤 EGFR (ERBB2) 扩增 高甲基化 成胶质细胞瘤、头颈癌和骨肉瘤 MET 突变等位基因重复 ? 乳头状肾癌 FGFR1 扩增 低甲基化 横纹肌肉瘤 事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都有其内在规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癌变过程概莫能外。癌变之起因虽多为环境因素,但它们必需通过引起原癌基因的活化、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使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经过多阶段过程,最终才能形成转移性癌。在这一漫长的致癌过程中,环境是癌变的外因,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则是癌变的内在依据或机制,环境致癌因子通过遗传机制的改变才能使细胞癌变;两者间对癌变的相对贡献随具体情况可有变化,如在家族性癌综合征遗传因素相对起主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对发病年龄和病情可有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明确由环境污染引发的肿瘤中,环境因素虽起重要作用,但它们一方面必需通过遗传机制才能引起细胞的癌变,另一方面由代谢、DNA修复和免疫功能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致癌因子引发肿瘤的易感性亦有重要影响,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生活在同一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一些人患癌而另一些人不患癌,而且病情、疗效各异。因此,癌症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可能在特定时空环节上相对重要性是可以转化的。 多阶段致癌是肿瘤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肿瘤的本质特征之一。在这一有序、连续的多阶段过程中,每一个新阶段启动必需有附加的遗传学或表遗传学改变,从而获得生存优势,克隆扩增;这一癌变过程的多阶段性还反映了在正常组织与高度恶性组织之间,存在处于不同恶性状态、具有特定表型的各个中间过渡阶段。1.动物模型研究1915年首先用煤焦油反复涂擦兔耳,成功诱发了皮肤癌,证实了化学品可以致癌;1947年建立的小鼠皮肤致癌模型,直至目前仍被用来研究上皮细胞癌发生的机制,并评价修饰因子的作用。在传统的两阶段致癌模式中,一次用亚致癌剂量的起动剂如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lben(a)anthracene DMBA)处理小鼠皮肤局部,随后反复在该处涂抹肿瘤促进剂如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3个月后通常形成乳头状瘤;如中断用TPA处理,乳头状瘤消退;如形成乳头状瘤后,继续用TPA处理一段时间,即使不再用TPA处理,其中一部分乳头状瘤仍可演进;如用启动剂进一步处理,可诱发肉瘤。可见,癌变存在连续、又相对可区别的多阶段过程;肿瘤的发生是致癌剂或起动剂与促进剂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在这一模型中单独用致癌剂或促进剂处理,均不能诱发肿瘤;促进剂的反复处理十分重要,在乳头状瘤形成后,如中断促进剂的处理,乳头状瘤可自行消失,同时还提示促进剂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过去半多世纪的研究人们认识到,癌变过程除了传统的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外,癌变还需要增生细胞从良性向恶性状态转变和进一步的演进,侵袭与转移是新增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的表现。如此在理论上癌变可分为四个阶段:肿瘤的启动或起始、促进、恶性转变和演进。2.人类肿瘤研究 癌变多阶段过程在人类的研究必需是间接的。当人体暴露于致癌因子到临床检出肿瘤,需要经过长达20-50年的时间;大部分人类成年肿瘤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指数函数增加,这提示肿瘤的演进需经过一系列连续的过程,有作者认为至少要经过4-6个阶段。这一多阶段过程在一些消化系统肿瘤已有较深入的研究。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胃肠道内壁是由单一肠上皮细胞形成,锚定在下面的基底膜上。癌变最早期的改变表现为增生(hyperplasia),此时因细胞过度增殖,细胞数量异常增多,但所形成的肿块在组织学上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另一种与正常组织差异不大,但有进一步恶性演进倾向的改变是化生(metaplasia),其特征是组织中的一种正常细胞层,被异位的、但仍正常细胞层所取代。化生多发生在上皮组织的过渡带中,如食管与胃、子宫与子宫颈连接处;食管癌变前的一个重要早期指征就是具有化生改变的Barrett食管,此时食管中扁平上皮细胞被胃分泌型上皮细胞所取代,具有此种改变的患者,发展成食管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0倍。随着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的积累,出现整个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的不典型增生或发育异常(dysplasia),此时细胞形态异常,如核染色加深,核质比增大,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不典型增生为良性肿瘤与癌变前的过渡状态。上皮组织中细胞扩张性生长,同时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形成肉眼可见的肿块,称之为腺瘤或息肉等,这些细胞尽管有时体积可很大,但决不会穿过基底膜,属良性肿瘤;如良性肿瘤获得进一步的遗传学改变,可发生恶性转变,形成原位癌(in situ cancer);当肿瘤继续演进突破基底膜、侵袭邻近的基质层并远端转移时,则成为具有侵袭(invasion)和转移(metastasis)能力的高度恶性肿瘤或癌。3.癌变的多阶段过程癌变过程通常分为4个阶段:肿瘤启动(起始)、肿瘤促进、恶性转变和肿瘤演进。自发或诱发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细胞生长、分裂和凋亡的失控,并在克隆选择中恶性程度渐增,最终完成癌变过程。肿瘤启动启动是癌变的第一阶段,是不可逆的遗传学损伤的结果。这些遗传学损伤可以是自发的,即由细胞内在因素引起,如低频率的DNA复制和染色体分裂错误,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活性氧离子等引发的DNA损伤;也可是环境中各类理化、生物致癌因子所引起的DNA结构和序列的改变,环境中化学致癌物多以复合物形式存在(表11-2),其中有效致癌成分修饰DNA结构形成加合物,在DNA复制时可引发突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表11-2 人类化学致癌物例证 组织器官 化学致癌物 辅致癌物 肺 重金属:As,Cd,Cr,Ni等; 双氯甲醚 (小细胞和鳞状细胞) 吸烟和柴油废气 石棉 胸膜间皮 石棉 口腔 无烟烟草酱草 熟石灰[Ca(OH)2] 食管 烟草烟雾 乙醇 肝 黄曲霉毒素B1 乙型肝炎病毒 (血管肉瘤) 氯乙烯 乙醇 膀胱 芳香胺如联苯胺等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苯 大多数情况下DNA加合物的量与诱发的肿瘤成正相关,而在没有加合物形成的组织中很少诱发肿瘤。一般认为,致癌剂加合物的形成对化学致癌是必需的,但对于肿瘤启动不是充分的和前提,因为这类遗传学损伤可被细胞内各类DNA修复系统恢复正常;只有未被的修复的DNA损伤,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才是核心的肿瘤起始事件,这些改变使启动细胞具有了癌变倾向。肿瘤促进在肿瘤促进阶段,启动细胞在促进剂的作用下更快地生长和分裂,并选择性地克隆扩增,形成细胞群体。由于突变的速率与细胞分裂的速率成正比例,因此随着起动细胞的扩增,这一细胞群就处于进一步遗传学改变和恶性变的风险之中。肿瘤促进剂多为非诱变剂,单独使用并无致癌性,一般无需代谢激活即可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这类因子能降低肿瘤起动因子的剂量和暴露组织的发瘤潜伏期,或增加形成肿瘤的数量。如一种化学品或因子兼有肿瘤起动和促进作用称之为完全致癌剂,如苯并芘和4-氨基联苯等。巴豆油作为促进剂,广泛用于小鼠皮肤致癌模型,其中有效成分是十四烷酰法波(醇)醋酸酯,通过激活蛋白质激酶C ,磷酸化关键底物进而激发一连串的表遗传学改变,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根据配体结合特性,鉴定了新型的肿瘤促进剂如二恶英、酚、糖精、香烟烟雾冷凝物和苯巴比妥等。在人癌激素、吸烟和胆酸等成分都参与肿瘤的促进作用;肿瘤促进通常是可逆的,例如停止吸烟后肺损伤可被逆转。恶性转变 恶性转变是由癌前细胞转变为表达恶性表型的细胞,这些恶性特征主要有:① 细胞不受正常调控,自主生长、增殖;② 成功逃避细胞凋亡和衰老,细胞永生(immortal);③失去了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④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等。癌前细胞的恶变过程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学改变;对于细胞恶变的发生,肿瘤促进剂的总量不如屡次重复给药重要,一旦给药中断,良性或癌前病变就会退化;部分癌前细胞恶性转化的结果,将促进癌前损伤的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分裂细胞的量,其结果由于DNA合成保真性的下降,产生新的遗传学改变。如恶性转变较低,用DNA损伤因子处理癌前细胞,则可显著增加恶性转变。肿瘤演进肿瘤演进包括恶性表型的进一步表达,以及与时俱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能分泌蛋白酶侵袭邻近组织,使原发癌超出原来的占位。肿瘤演进的许多细节仍在深入研究中。恶性表型的显著特征是倾向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细胞增殖、凋亡失控,其间发生许多突变,再次引发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能;原癌基因激活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一是在ras基因家族、特定的位置如第12、13、59或61外显子的点突变;二是在myc、Her-2和raf等多基因家族的过度表达,常是由于该基因片段的扩增,或是该基因通过邻近一个强效的启动子区。肿瘤抑制基因的失能常通过双重机制,如最多见的是第一个等位基因是点突变,而第二个等位基因的失能,是通过缺失、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不分开和表遗传学改变,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两次都可能是突变或表遗传学改变,从而使演进中癌细胞获得生长优势和局部侵袭的能力,最终远距离转移扩散。4.癌变是多途径过程癌变过程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癌变过程中存在多种可替代的遗传学途径,最终形成高度恶性的肿瘤。目前的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是单细胞起源,这就意味着在启动癌变、克隆扩增的细胞中,子代细胞多次发生了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导致一组原癌基因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灭活,这些对癌变过程有着原发和关键效应的基因改变,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就构成了癌变或癌的遗传学途径(cancer genetic pathway)。由于发生上述关键改变基因的种类、数量、时序的组合不同,就有了多种可替代的癌变遗传学途径(多途径),这就不仅使不同的类型的癌,还使不同个体所患相同类型的癌,具有不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并构成了可望预测肿瘤临床行为的分子谱(molecular profile)。对大肠癌发生的遗传学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很能反映该问题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根据早期研究曾提出了一条线性演进的模式,即熟知的大肠癌发生遗传学途径:正常细胞→APC失能→K-ras获能→18q肿瘤抑制基因失能→p53失能→大肠癌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化,事实上按这一途径发生的大肠癌,仅占全部大肠癌中一小部分;认为大肠癌的发生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途径:CIN、MSI和CIN-MSI(表11-3)。表11-3 大肠癌的的主要遗传学途径 基因组不稳定性类型 CIN MSI CIN-MSI 核型 非整倍体/多倍体 近二倍体 近二倍体 常见体细胞突变/灭活 APC,KRAS,SMAD4,TP53突变 TGFRII,IGFFIIR,BAX,BRAF,MSH3,MSH6,E2F4; APC,KRAS SMAD4,and TP53突变 APC,KRAS突变 与途径相关的家族性大肠癌综合征 FAP (APC 缺陷) HNPCC (主要通过 MSH2 or MLH1缺陷; 很少是 MSH6,PMS2,或 PMS1缺陷/MMR缺陷) MAP ( MUTYH缺陷/BER缺陷) 注:染色体不稳定性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 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随着表遗传学发展,最近有作者综合遗传学和表遗传学研究进展,提出在散发性大肠癌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遗传学途径,它们有不同的癌前病变和治疗反应。癌前疾病分别为锯齿状腺瘤和管状腺瘤的途径,两者遗传学改变的区别明显:前者为BRAF基因突变和MSI,表遗传学改变CIMP(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 CpG岛促甲基化表型)阳性;而后者为APC、P53基因突变、CIS和CIMP阴性;绒毛状腺瘤演进途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癌前病变亦可是锯齿状腺瘤,为主是RAS基因突变,还可有APC、偶可有BRAF基因突变,CIMP阳性。这三种途径形成的大肠癌对治疗反应有差异,因而预后有不同。据估计这三种途径在大肠癌中发生率分别为:锯齿状腺瘤途径为10-20%,绒毛状腺瘤途径为10-30%,管状腺瘤为50-70%。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参与人胃癌变的多阶段过程,构成了两种不同组织学发生类型:分化良好或肠型的与低分化或弥漫型胃癌有不同的癌变途径,进一步在肠型癌变中又可分成3各不同的遗传学途径。以DNA甲基化为指标,在口咽癌发生的早期,根据吸烟和病毒感染两种病因,亦存在两种不同的分子途径。综上所述,癌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仅致癌化学品就有数百种之多;癌变牵涉到多重癌相关基因的改变,实际在癌组织中可检出基因的改变可达数十种甚至更多,目前尚无法对每一个基因改变,确定对癌变是原发或继发的;病因癌相关基因改变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癌变的不同的遗传学途径,已有研究也揭示是多样的;肿瘤发生是微进化系统,在内外环境因素选择下,必然产生更多样和恶性程度更高的的癌细胞。可见癌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样的多阶段过程,这些就决定了晚期癌症的难治性,早期防治的重要性;以及癌变机制和肿瘤防治研究的长期性,人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口咽癌护理论文

口咽腔解剖结构复杂,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发口咽癌和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口咽为位于硬腭与舌骨水平之间的咽部,上接鼻咽腔,下通喉咽腔,口咽癌常发生于腭扁桃体区、舌根、软腭及相邻的咽后壁区域.CT扫描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特别是深部侵犯,以及有无淋巴转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 转运前的护理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中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护理专业的论文怎么写?大专护理专业的论文又怎么写?我来告诉你,下面是我找了一篇大专护理专业毕业总结的论文范文,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

结果 :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

结论 :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抢救 护理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Observation on Rescue and Nursing Abou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raw conclusions about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 Review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106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Result: Successrate for the treatment has been obviously death rate has been succeed in avoiding patients’bleeding again and complicating disease. Conclusion: With the good work of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n the cases,

we can find out immediately any changes in the patients’condition so we can offer them prompt aresult,time of hospitalization can be can get well quickly because of improvements in treatment.

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rescue; Observation; Nursing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0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 抢救处理

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动作敏捷、熟练,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

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选择大号针头,血管宜避开关节,不易滑动,以利快速补液输血。

遵医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积极止血: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①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粘膜血液量。

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②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③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溃疡内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1%polidocanoL(硬化剂)、乙醇等,或热探针烧烙术,单电极电烙术或YAG激光。

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常可重复一次,增加成功率〔1〕。

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 加强观察

正确估计失血量: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l;柏油样大便提示出血量在50~80ml;胃内积血量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般失血量在400ml以上时,才有循环系统失代偿的现象。

因此可根据症状、脉搏、血压、血红蛋白浓度等估计出血的程度。

轻度出血:患者有头晕、乏力。

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10%以下(小于400 ml);中度出血:病人有面包苍白、烦躁、心悸、口渴、尿少等症状,脉搏100次/min左右,收缩压降至90~100mmHg,血红蛋白70~100g/L,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20%(1000ml左右);重度出血:患者除有面色、口唇苍白外,还有休克症状,脉搏细速、出冷汗、甚至无尿等。

脉搏大于120次/min,收缩低于8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估计出血量占总血容量30%(大于1500ml)〔2〕。

排除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①口咽、鼻腔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拔牙而咽下血液引起的呕血与黑便。

②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狭窄等导致的出血。

③进食动物血引起黑便。

④口服含铋剂或炭粉、中药等均可出现黑便,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应用升压药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出血量、血压等,一般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补液及升压药的'速度,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

②注意观察患者休克状态有无改善,如患者面色逐渐转为红润,皮肤温暖,出汗停止,血压上升,则提示好转。

③注意观察尿量,出现少尿或无尿者,则高度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有休克时留置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④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潜血试验,以了解贫血情况,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⑤应结合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如因胃粘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者,应观察是否伴有腹痛,有无胃穿孔等。

⑥注意观察呕吐物,大便的性质、颜色、量、次数等,做好记录及床边、书面交班。

出血是否停止或再出血的评估:患者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受排便次数的影响,因此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排便状况,测量血压,心率等综合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治疗。

①反复呕血,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或胃管抽吸液持续为血性。

②黑便持续存在,或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变成暗红色,伴肠鸣音活跃。

③经补充血容量后,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无明显改善,或暂时好转又恶化。

下列患者易出现再出血现象,应密切观察①本次出血量大。

②有多次大量出血史。

③24h内反复大量出血。

④呕血患者的再出血比单有黑便机会多。

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⑥有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⑦病变处有隆起的小血管或红色小斑点等。

一般认为一次出血后48h以上未再出血者,再出血的机会明显降低。

4 护理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护理。

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

出血量大时,取休克卧位或下肢抬高30度,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同时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物,要做到“三及时”,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科学地解释病情,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疗。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对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安定患者情绪,以取得配合。

①插管前认真检查是否通畅,胃囊及食管囊有无漏气及气囊注气后膨胀是否均匀,并做好标记。

②测试两个气囊的注气量,一般胃气囊充气150~200ml,压力在40~50mmHg,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压力在30~40mmHg。

③注意插管后,注气时先胃囊,后食道囊,放气时先食道囊,后胃囊。

④管子末端系上的重物,利用滑轮作重力牵引,固定要牢固,防止滑入胃内达不到止血的效果,对燥动不安的患者,应严防自行拔管,如遇管子滑出,立即将气放出,以防气囊进入食道,喉部引起窒息。

⑤置管后让患者取侧卧位,口腔内的分泌物应随时吐出,不宜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时测量气囊压力,压力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⑥从胃管内抽吸胃内物,亦可注入药物,再用生理盐水少许冲洗胃管,以保持通畅。

⑦出血停止24h后可经胃管注入少许流质饮食,充气6~12h放气30min,以改善局部受压粘膜的血液循环,避免发生压迫性溃疡。

⑧一般置管72h,如出血不止可适当延长,如出血停止可放气,继续观察24h,确无出血可拔管,拔管前嘱患者少量饮水或口服石腊油20ml以润滑食道壁,并将气囊内气体全部抽出,轻轻将管拔出。

饮食护理:对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

而对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

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

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

以避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

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出血。

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随时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消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内残留物或气味再次引起恶心、呕吐。

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护理时应避免刺激舌、咽喉、上腭等而诱发恶心、呕吐,协助患者用温水轻擦肛门部位,做好皮肤护理,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便血或被污染的衣物,防止被患者看见,产生不安。

健康指导: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身体活动,应暂禁食,并告知禁食的重要性。

②讲解需要执行的治疗措施和辅助检查的配合,留置胃管,急诊胃镜检查或止血等相应措施执行的时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如急诊胃镜止血后,至少24h禁食,且不宜进食刺激性食物,否则易导致再次出血。

③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紧张、恐惧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酒戒烟。

④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物,以免诱发出血。

定期复查。

5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6 讨论

抢救和处理及时: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观察和正确的判断:首先要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还要正确地估计出血量,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和输血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

假设文章所提内容是真实的。里面的内容主要是:1. 唾液能够杀死癌细胞。2. 唾液中的酶能够与致癌物反应,将致癌物转化成安全的物质。首先:“对人的唾液用 小白鼠 、 小兔子 作临床观察发现,普通人的口水,可以杀死百分之七、八十的 癌细胞 ,”这句话作为唾液能够杀死癌细胞的论据,很可疑。因为检查受试物抗癌活性的动物体内试验的终点很少用“杀死百分之多少的癌细胞”来进行统计。这是由于在动物体内,癌细胞是不断增长的。如果说残余癌细胞是原有的百分之二十,那么这个值是怎么来的呢?究竟应该用谁比谁?另外动物模型一般是依靠肿瘤体积变化来确定药效的。因为肿瘤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比例并不确定(有如成纤维细胞/血管管壁细胞等支持细胞,是正常组织),而且细胞大小并不确定,因此用瘤体积是无法准确换算成细胞数的。因此杀死了百分之多少的癌细胞并不是一个动物药效实验的标准数据分析方式。可以说无法测量这个值。我们抛开癌细胞,把它看成以讹传讹,只看20%, 治疗组肿瘤体积变化 除以初始肿瘤体积变化是一个常见指标,20%是药效非常好的数据(这已经离题很远了)。但是我们还要问:唾液是如何给药的?如果是口服,我无话可说(虽然有点恶心)如果是其他方式,常用的有,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尾静脉注射,瘤内注射等等,给药途径和吞口水就有巨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说明吞口水有效的。对于另一个实验,致癌物多种多样,其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以我目前的知识我无法判断唾液里的酶是否能够和其中某一些发生反应。但是很显然它不可能和所有的都发生反应。如果能够对亚硝酸盐、重金属、苯并芘等等完全不同的致癌物都反应的话,这个东西也太奇怪了吧?(或许异型的强酸唾液真的可以.)另外,致癌物是通过各种方式造成DNA突变来引发细胞癌变,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细胞的变异原性”。 细胞的变异原性这个词仅见于本文和一些说烧焦的肉能致癌的文章,并没有在比较正式的研究文献中出现过。单单这个词,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水平。 “假造的专业词汇”PS 致癌物质不仅仅通过口服,还通过吸入,接触,辐射等等唾液够不到的地方作用人体。还有遗传,病毒,等等方式。经口致癌物只是少数罢了。即使唾液真有奇效,也不能一定防癌。另外,正规的文章在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时,要给出出处,而不仅仅说某某大学的研究结果,这样完全无法找回到原文。凡是找不回原文的引用,都属于无效的引用。例:“美国 乔治亚大学 曾有科学家做实验”如果这个实验是几十年前做的(曾有),那还可信吗?如果可信,为什么没有后续研究?如果有后续研究,为啥没有产品?看到这样的引用时,这些问题就会自动跳出来。在阅读科普类文章时,发现此类引用,其中的内容不可以当真。

口咽癌诊断与治疗论文

你上QQ号 155288277 的空间上看他对口腔癌的看法

使用Tomo刀治疗口咽癌癌有着不错的效果。能保护患者的这些组织不受副损伤影响,降低患者的不适;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一些高密度病灶Tomo刀会有针对性的改变发生剂量,保证治疗效果。而在所有的治疗过程中,周围的正常组织会通过光栅调整,将其保护好,防止射线照射到正常组织上出现并发症;另外,采用Tomo刀放疗,治疗时间较短,仅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次治疗,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想赴港使用第十代托姆刀,可以考虑找港.安_健-康帮忙预约。他们非常专业到位,有专人负责赴港就诊的一系列事情,让患者省心也安心。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是目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包括唇癌,口咽癌,舌癌等。 早期症状有口腔粘膜出现白斑、功能障碍、疼痛。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火锅、烧烤、麻辣烫等各种各样的熨斗,但不知道经常吃这些食物容易发生口腔癌,近年来这些食物的常见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很高,但是发生了口腔癌症状。

口腔癌早期有什么症状?

一、口腔粘膜出现白斑

如果自己的口腔粘膜常见白色或褐色白斑的症状,请注意。 口腔粘膜的表皮细胞可能正在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癌变正在加剧。

二、功能障碍

口腔癌的发生会限制口腔肌肉和下颌关节部的运动,开口闭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吃饭时也会感到困难。

三、疼痛

口腔癌是早期发生时没有疼痛的现象,但局部会出现不舒服的状态。 如果在磨合自己口腔时发现口腔内粘膜有明显的疼痛,就要特别警惕。

口腔癌可以治疗吗?

口腔癌肝脏发生时如果能及时进行治疗就能治愈,口腔癌早期发病的位置很浅,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让医生进行手术,取得治愈的效果。 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对口腔一无所知,最初容易将口腔癌作为各种口腔疾病来处理,病情延迟到晚期无法治疗。

由此,你有必要了解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另外,在经常发现口腔溃疡的情况下也要注意。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接受采访说,口腔癌是一种慢性病理疾病,在进入明显病变之前需要发展过程。

口腔癌可以在发生初期治愈,临床治愈的概率达到90%,因此需要日常理解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另外,平时要采取预防口腔癌的措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做口腔卫生,平时尽量不要烫发,防止口腔粘膜长期被这些烫发破坏而出现口腔癌。

口腔癌有什么症状口腔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上皮癌,为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称之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嗜好烟、酒;(2)不注意口腔卫生,为口腔内滋生和繁殖细菌或霉菌创造了条件,极易促使癌症的形成和发展;(3)长期异物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如假牙、咀嚼刺激性食品等;(4)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长期缺乏,如锌等 ,久之导致粘膜损伤而癌变;(5)口腔粘膜白斑和黑痣,均系癌前期病变,应及时处理。不同部位的口腔癌其症状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1)疼痛。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磨擦感,如出现溃破则会有明显疼痛,肿瘤进一步侵犯附近神经时,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2)斑块。口腔粘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特别是发生在白斑、色斑及黑痣的基础上,要考虑已有癌变。(3)溃疡。口腔粘腊局部变硬,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甚至糜烂出血。(4)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故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应仔细检查口腔部位。另附:口腔癌症状与体征诊断返回(1)疼痛: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2)斑块: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表浸润的斑块,此时不作活组织检查难与白斑或增生性红斑相鉴别。(3)溃疡: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有时需与一般溃疡相区别:①创伤性溃疡: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②结核性溃疡: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4)肿块: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舌运动受限以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时,均应考虑肿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颌窦、鼻腔、舌外肌、咀嚼间隙以及下颌骨,从而结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选用适当的景象学检查来进一步推断。口腔癌之临床症状、预防与自我检查李正� 台大医院牙科部口腔颚面外科兼任主治医师韩良俊 台大牙科学系教授台大医院牙科部主任口腔颚面外科主治医师本文转载於防癌杂志第十八期(一)简介口腔癌为发生在口腔部位之恶性肿瘤的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颊黏膜、齿槽粘膜、齿龈、�(口盖)、上颚窦及颚骨。从组织学上区分,包括鳞状细胞癌,疣状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中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另外有些全身性之癌症亦有可能转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癌症、前列腺癌、乳癌、肝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口腔癌为一常见之疾病,若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致病率及致死率均相当高。在美国每年约有12000名病患死於口腔癌,另有26000名新病例的产生,约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5 %女性恶性肿瘤之2%。目前国内的口腔医疗与卫教虽已渐进入开发国家之林,但遗憾的是大部份的口腔癌新病例都迟至中期或末期症状出现后才寻求医治,此时常因癌病变之扩散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加上预防的工作,实为治疗口腔癌的最重要课题。本文即针对口腔癌之成因,预防之道,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的方法为大家做个介绍。(二)口腔癌的成因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单一的因素会导致口腔癌的产生,但许多研究显示多重因素会提高口腔癌之发生率。慢性刺激是一般所接受的较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机械性刺激与化学性刺激。慢性刺激之形式有许多种,其中较受注意的是嚼槟榔、吸烟、喝酒、梅毒、阳光照射、营养缺乏、放射线治疗、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职业等可能原因;另外年龄、性别、种族及地理区域亦会影响口腔癌之发生率。择要分述如下:(1) 槟榔台大医学院牙医学系口腔病理学教授关学婉曾针对台大医院103位口腔癌病人,分析口腔癌与习惯之关系。她发现66%有吸烟,%饮酒及%嗜食槟榔习惯,无上述习惯者仅占%;若以另外213名非口腔癌病人做控制组调查,有吸烟,饮酒及嚼食槟榔者分别为%,%及0%,全无上述习惯者则占%。由此项研究中可见,口腔癌患者与非口腔癌者之间,槟榔嚼食者之百分比有显著之差异。若以部位来说,以颊黏膜癌患者嗜食槟榔之人数最多,为%,其次为齿槽黏膜癌,有%嗜食槟榔。有关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最近普遍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除了台湾外,以口腔癌发生率与死亡率都最高的印度而言,许多人亦多有嚼食槟榔之习惯。除了口腔癌外,许多嗜食槟榔者亦会产生口腔癌前期病变如白斑症、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牙齿咬合面严重磨耗、牙周病等严重疾病。(2) 烟草抽烟亦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雪茄烟与用烟斗抽烟。在一项研究中,抽雪茄或用烟斗者得口腔癌的机会是非抽烟者之四倍;若每日抽烟超过35支,则得口腔癌之机会与抽雪茄或用烟斗抽烟机会近似。有人以为烟草并非口腔癌的起始因素,但对口腔癌具有促进性的影响,尤其是在抽烟与嚼槟榔两种恶习皆有者,最容「制造」出口腔癌;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抽烟的102名治愈 的口腔或咽癌病人中,六年后,继续抽烟者有32%又再发生第二个“抽烟区”癌,而停止抽烟者不过5%再发第二个口腔癌。抽雪茄者,尤其用烟斗抽者,与�部白斑症及尼古丁口炎等有关,有这种习惯的人也易患口腔癌,尤其是唇癌。在印度有些地方的人是把香烟或雪茄点燃的一端放在嘴里吸,因而增加�部癌的发生率,这其中包括烟草的化学作用,还加上热刺激作用。另外有嚼烟草习惯者,惯於把烟草放在口内某一处咀嚼,此处就会逐渐发展出白斑症,经过一、二十年左右而形成癌症。(3) 酒精在欧美一带,烈酒与口腔癌间有密切关系,50%的口腔癌患者有酗酒习惯;酗酒者得口腔癌之机会为偶而喝酒者之15倍,而烟酒习惯皆有者比例更高。虽然酒精可能有些直接致癌作用,但更可能是酒精之间接致癌作用,其作用机转不明。但酒精过量造成肝硬化则已有定论。(4) 梅毒梅毒是造成唇与舌前三分之二部位癌症的重要因素,癌病变主要是因梅毒性舌炎引起;曾有学者发现,在梅毒患者中,3%有口内癌前病变白斑症,其中10%之白斑症最后演变成口腔癌。(5) 阳光照射阳光照射为唇癌,尤其是下唇癌的一重要因素。目前认为阳光会增加下唇癌之发生率,特别是农夫,船员及户外工作者;而唇癌之发生率在南方国家也比北方国家多。另一方面,黑人之唇癌及皮肤癌之发生率也比白人少,可能是因其黑色素细胞有保护效果所致。(6) 营养缺乏就妇女而言,严重的铁质缺乏贫血与口咽粘膜萎缩及吞咽困难有关联。其中在Peterson-Brown-Kelly症候群之患者,亦可能增加口腔癌发生率。另外嗜好烟酒槟榔者,是否亦会因其减少正常食物之摄取,而导致营养不良或免疫能力降低而致癌症之产生,仍待更进一步探讨。(7) 放射线治疗有一些报告显示,头颈部之癌症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在长期追踪时,发现在少数病例显示有次发性口腔癌症产生的情形,其中以肉瘤居多;可能是放射线造成正常细胞的突变所致。(8) 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许多临床医师相信口腔癌较常发生在口腔卫生较差之患者身上,但在统计学上难以证明,因为大部份人口内或多或少都有蛀牙、不良补缀物或断裂牙齿之尖锐面。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不良补缀物会造成口腔癌,但在台大医院牙科门诊中曾经注意到多位因不良补缀物慢性机械性刺激,造成舌部之长期外伤性溃疡,最后发展成口腔癌病例;患者口腔卫生良好,并无嗜食槟榔、烟、酒之习惯,而溃疡部位则正相对应於不良补缀物处。近来在英国口腔癌之死亡率大幅降低,当地学者也认为与口腔卫生水准之提升有关联。(9) 职业除了户外工作者外,金属工人罹患口腔癌之比率似乎也较高。此外研究口腔癌之病因学时,亦需考虑到口腔癌多发性病变产生之可能性;因为口腔内若有某一区域易发癌病变,可能同时也有好几个区域有相同的感受性;其解剖位置相分离,或同时发生,或间隔一段时期后才发生,其发生率约在%间。除口腔癌外,整个胃肠道之多发性癌亦有相同的增加倾向。(三)口腔癌的发生率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发生与性别有明确之关联,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生比率,差别最大者为唇癌9比1,最少者为齿艰癌比1。最好发病年纪约在50至70岁之间,年轻人则较少。在发生率方面,随著地区不同有极大之差异;在西方国家口腔癌约占所有癌症之5%,但在东方国家,特别是印度竟高达50%,这与其特殊的口腔习惯有关,在台湾也是嚼食槟榔盛行的国家,口腔癌发生的比例也不低,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发生部位方面,也随著地区不同而有不同差异,在嚼食槟榔盛行区,以颊部、齿槽、粘膜、舌、�、及口底较常发;嚼食烟草地区则以颊或颊前庭区较多。(四)口腔癌之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方法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癌之治愈率会提高不少,因此一般民众需认识口腔癌之癌前病变及早期症状。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口腔各处黏膜之白斑症,红斑症,黏膜下纤维化,及慢性溃伤、所谓癌前病变本身并非真正之口腔癌,但长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仍存在时,其后有极高之可能性发展成口腔癌。前面提到的一些引发口腔癌之成因,常会先导致口腔粘膜白斑症,若置之不理,有时会转变成口腔癌。此外常有一些嚼食槟榔者,因为长期局部机械性刺激或加上化学物刺激,长年累月刺激口腔黏膜,最后黏膜变白,嘴巴因黏膜下产生纤维化变硬而失去弹性张不开,也是口腔癌的前期徵候。口腔内黏膜起白色变化者称为白色病变,临床上有十多种病变属此,因此口腔中任何部位有白色变化即应提高警觉,应即找专科医师鉴别诊断,决定是否为癌前期的白斑病或黏膜下纤维化症,以便早期治疗。另外,超过二星期不愈之口腔溃疡亦应注意,因为溃疡形成是口腔癌最早现象之一,常见於唇、颊、舌、�等口腔黏膜,其深浅不一,边缘明显或不规则,底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并有向中心坏死之现象,表面有时流血。除此之外常见口腔黏膜有绒毛样或菜花样之硬块都应注意,甚至口腔黏膜有红色病变、黑色斑或痣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随著口腔癌向下侵犯颚骨,会产生牙齿松动、下唇感觉麻木、流血、产生肿块,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病徵的产生。进一步口腔癌淋巴转移时,常会在颈侧触摸到不动性无痛的肿大淋巴结,此时若再延误治疗,癌细胞最后会转移至肺、肝、骨髓等全身部位,这时已到癌症的末期,药石罔效了。自我检查是一种防癌的好方法,以下即针对各部位口腔癌的临床症状及照著镜子做口腔自我检查的方法,加以介绍。(1)脸部的对称性先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包括表面皮肤及上下颚骨。口腔癌中,某些骨肉瘤初期并不会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溃疡,而是造成颚骨的局部性肿大,有时合并有颚骨感觉异常或其上牙齿动摇等症状。在表面皮肤的检查上,先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块是否比先前变大,或颜色改变。(2)唇下唇之鳞状细胞癌常无痛、生长缓慢,且较少向深层侵犯及远处蔓延。检查时以手将上下唇先后往外翻开,注意这部位每一地方之颜色或某些地方组织有异常情形如溃疡或突起、白斑。长期抽雪茄或烟斗者,其放置部位常与肿瘤位置相关联。(3)牙龈由於牙龈癌常会造成牙龈组织之丧失与齿槽骨之暴露,甚或造成牙齿动摇,因此患者与医师皆须与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确之鉴别诊断,以免误拔牙齿而造成癌细胞之扩散或贻误治疗时机。一般牙周炎较少造成溃伤及表面坏死,牙龈癌常会疼痛,且刷牙时易造成流血,常以溃疡形式存於附著牙龈上,并易侵犯至其下之齿槽骨,下颚骨比上颚骨发生率高。检查时将唇往外翻,使牙龈部份露出,同时注意颊侧及舌侧,查看颜色是否有异,注意表面是否有肿块、溃疡、出血及不正常之牙齿动摇;由於肿块的产,少数患者最初的主诉是对咬牙较易咬到牙肉,特别在无牙区常如此;另外,牙龈鳞状细胞癌较易对其下颚骨产生侵犯,至下颚管下齿槽神经时会有下唇感觉麻木情形出现。(4)颊黏膜颊部内面是口腔癌好发之部位,表面常呈乳头状或溃疡状,近咬合面处常易被牙齿咬到。起始常以白斑病变存在,癌病变部位有时会痛,但并不显著,有时会有烧灼感。检查时以两手指头开颊部,使此处黏膜露出,此部位平常较易被遮住,因此较不易注意到其变化。(5)舌及口底部位舌部亦是口腔癌常发生之处,且预后很差。舌癌初期常以小溃疡表现,并逐渐向深层及远处侵犯使舌失去其正常之活动性,造成吞咽及讲话之困难。舌癌初期常表现疼痛症状,随著病程进展而疼痛加剧,甚至会传导至颈部及耳部。舌癌常发生於舌之侧面,而舌腹面较少。某些疾病由於会导致舌背乳突萎缩,而导致此区易生白斑症及口腔癌机会增高,如严重铁质缺乏,维他命B缺乏,Plummer-Vinson症候群,第三期梅毒及极少部份之扁平苔藓等。由於位於舌下,口底部之口腔癌需仔细检查后才能发现,不过患者常会自觉乾涩感或刺激感。检查时将舌头伸出嘴外左右摆动,查看舌头的活动性,正常情形应很露活,否则应注意舌根或边缘是否长了肿块。然后将舌头卷起查看舌腹面,看左右舌缘,口腔底部组织,还要用手指触摸舌及口腔底部有无突起或变硬。(6)�(亦称口盖,在口腔上方)对抽烟者而言,此处为易发口腔癌之处,起先多以白斑表现,随后再发癌病变;肿瘤本身为乳突状或外生性,而较少扁平或溃疡者。检查时站在镜子前,将头向后倾,口张开即可见到,也就是舌在嘴里往上翘,所接触到的平面即是,注意有无任何粗糙表面或突起之处。(7)颈部两侧由於头颈部有丰富之淋巴网路,因此癌细胞常易沿此造成局部之颈部转移,而使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变硬并附著於邻近组织而缺乏可动性。除口腔癌外,中国人最好发之鼻咽癌也常表现此症状。检查时以手触摸颈部两侧看有无硬块,包括颈部各区之淋巴结群。不过需注意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齿源性感染、肺结核或小孩,也常会发现颈部淋巴结之发炎肿大,故需做鉴别诊断。以上照著所指示的各项部位循序检查,发现有以下各情形时即应提高警觉, 并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或切片及病理学检查。【1】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如变白、红、褐或黑,且不能抹去。【2】溃疡超过二周以上仍未痊愈的口腔黏膜溃疡就应考虑作活体组织切片检查。【3】硬块口腔内外或颈部不明原因之肿块。(五)结语虽然自我检查,及早发现是治癌的良策,不过预防才真正是治癌的最上上之策。远离各种危险因子如槟榔、菸、酒、过多的阳光、不良的口腔保健或有问题的补缀假牙、强度的刺激性或烫热性食物,并定期做口腔检查,则相信必能使你远离口腔癌,永保口腔的卫生与健康。

鼻咽癌放疗张口锻炼论文

中国医学界之大都是饭桶医生,他们能把病人搞的人鬼不象的纤维化萎缩,但确没有一点点办法为病者分担痛苦,可我们鼻咽癌患者没有死在癌症上,确死在纤维化萎缩上,都回答的都是乱扯,治疗纤维化萎缩有好药吗???

这是腮腺急性反应,可发生于放疗1~2次后,出现腮腺区软织组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局部压痛。这是因为腮腺受照后局部充血水肿,腮腺导管阻塞,使涎液淤积不易排出所致。出院后如不坚持练习张口的话,口腔部位的颈部纤维化会越收越紧,越收越小。目前还没有能动外科手术治疗这一问题的,只能通过自每天坚持练习张口,经常用手做按摩运动来让肌肉多运动,这样可以防止肌肉继续纤维化收紧。吞咽困难主要是没有唾液造成的,最近广州不是出了一种叫口水醇的新产品,是专门应付缓解口干和让口腔运动的,很多人用了都发现效果不错 。

1.呼吸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分析,《新医学》 ,第一作者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的临床研究,《现代临床生物医学进展》,第一作者3.纤支镜检查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慢性咳嗽的诊断意义,《新医学》,第一作者4.羟丁酸脱氢酶变化在慢性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第一作者5.鼻咽癌放疗辅加局部化疗的疗效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第一作者6.老年肺心病发作期并低钠血症分析,《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第一作者7.经纤支镜局部化疗并放疗治疗鼻咽癌138例,《实用医学杂志》,第一作者8.经纤支镜局部化疗治疗局部顽固性鼻咽癌的临床研究,《中华综合医学杂志》,第一作者9.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痰培养结果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10慢性肺心呼吸衰竭患者与血气分析关系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第一作者11.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颈动脉超声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作者12.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案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第三作者13.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3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第二作者

鼻咽癌放疗会有许多副作用,放射性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中一种,这个也是俗称的嘴巴难以张开。但是这个可以通过锻炼减轻症状,患者可在放疗后练习转头、耸肩和张口的动作,以尽量减轻纤维化。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锻炼吞咽功能,目的是避免误吸,不断改善吞咽功能。可出现阵发性的面颈肌痉挛、抽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并引起长期营养不良。医生也会采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对症处理。

口咽癌生存率论文及报告

这种事情很难说的呀,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还有治疗的情况不一样,还有就是你是初期啊,还是晚期啊?如果是初期的话呢,那治疗变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呀,到了晚期的话,那时间就很短了

正常情况下口腔癌的患者,与患者的疾病分期,以及治疗后的预后都有关系。如果口腔癌在早期的时候,患者进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这个时候患者能够达到五年以上的存活率,五年以上的存活率能到能够达到80%-90%。但是对于中期的患者来说,这个时候会出现邻近器官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可能在60%左右。对于晚期的患者,出现大面积转移与扩散的话,五年生存率,可能只够达到20%-30%。所以口腔癌具体能活多久,要看患者的疾病进展。

口腔癌晚期的存活时间需要看癌细胞的发展情况,通常晚期的癌症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扩散或者转移的情况,通常可以存活1~3年,需要看转移的位置,如果不存在骨转移的情况,也可以采取手术、放疗或者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已经出现骨转移的情况,那么死亡几率相对是比较大的,可能存活时间不超过一年。患者应该尽早的去当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一般正规的医院医疗设备都是不错的,都是比较有权威的。

口腔癌一般可以活多久?其实这个问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病情来看,毕竟口腔癌是一种癌症,患病时间的长久将直接决定着口腔癌能否治愈、患者能否存活下去等。如果口腔癌在早期阶段就发现了,并且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就有机会治愈口腔癌,患者的身体也能够更快的恢复正常。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口腔癌晚期患者,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要是口腔癌到了晚期阶段,治愈口腔癌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患者生命的存活率也会比较低,性命也会因为口腔癌而终结。但具体口腔癌存活日期是没有固定标准,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根据患者治疗积极性也会有差异,有些口腔癌患者可能活三五个月,有些口腔癌患者则可能活三五年。对口腔癌晚期来说,几乎已无手术切除的可能,临床上大多用放化疗及中医药进行治疗。放疗是口腔癌晚期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其对癌肿有较为直接的杀灭作用,但由于口腔癌放疗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细胞有损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