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始终站在本学科前沿,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干细胞、组织工程等领域,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心肌保护、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冠心病、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等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八五攻关”、“九五攻关”、 “十五攻关” “十一五攻关”的重点资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健康生活,从心开始”,协和心外全体医护人员正昂首挺胸、满怀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创造新的奇迹。给您无微不至的关怀,带来“心的希望”。
心脏病是一个高风险的疾病,做好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有着极大的意义。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篇1:《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介入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介入护理并分析效果。 方法 :选取间我科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进行介入护理并分析其效果。结果: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的临床介入护理,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其效果尤为显著。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临床介入护理,极大程度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先天性 心脏病 介入护理 效果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是较为常见的 儿童 疾病,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较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发育不良、紫绀等,可手术治疗得到治愈,实施良好的先心病介入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机率。为进一步了解介入护理的效果,现对150例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护理,并分析其效果,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间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82例,男性患者68例,年龄在3-50岁之间。其中,室间隔损伤者50例,房间隔损伤者61例,动脉导管未关闭者39例,均经临床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天性心脏病,全部符合先心病介入治疗适应症。 方法 对于不配合耐受差及较小的患儿多用全麻,其他患者一般用局部麻醉。对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需先行超声心动图明确缺损的大小和形态,以便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封堵器大小合适,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撤出输送系统,加压包扎,返回病房,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抗凝治疗[1]。 2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讲解介入治疗的方法,过程,以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信任,消除顾虑,使其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于较小的患儿,多关心爱护患儿,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稳定情绪波动,以保证术前准备的顺利开展。 术前准备:协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等,患者在手术前1天进行碘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过敏试验,小儿不合作需全麻患者,手术当天患儿从早晨开始要持续4个小时的禁食禁水,并对其注射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免脱水发生低血糖反应。在术前2小时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等,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术前紧张的患者可使用镇静剂,患者入导管室前建立静脉通路,左侧肢体留置静脉留置针。 术中护理 手术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配合医师,了解手术步骤,及时提供手术器械,做到准确无误。并且注意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情况,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处理。特别是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及时问询、观察患者身体变化[2]。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患者,需注意监视血氧饱和度、呼吸机等各项数据,每分钟给予患者2-4升氧气吸入。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在手术结束24小时内,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等情况,注意有无室性早搏、室速及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若有则查出原因并处理。加强体温监测,每4个小时测量一次。 2患者体位,全麻患儿及神志不清的患儿,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患儿的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 3穿刺部位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红肿及感染等情况,保持伤口干燥,右下肢制动6-12h,静脉穿刺沙袋压迫2h,动脉穿刺沙袋压迫4h,婴幼儿全麻到清醒过程中,有躁动者,易造成穿刺部位再次出血,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经静脉进入导引钢丝,球囊,伞状闭合器等操作,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而致血栓形成。另外术后包扎过紧,沙袋压迫时间过长也易导致血栓,所以要求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温度,颜色,直觉等,防止栓塞,供血障碍而导致坏死。观察患者下肢情况,若有肤白、冰冷及动脉消失等现象,立即 报告 医师给予处理。如患者疼痛无法忍受时,可采用镇静剂,以便术侧肢体有良好制动性。 4饮食护理:全麻者醒后2h少量饮水,无呕吐后可进食牛奶等流质,以后逐渐改为普食,能进食后可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如出现呕吐须暂禁食,同时增加葡萄糖的输入量,防止发生低血糖或脱水。非全麻者术后即可进水及流质或软食,逐渐为普食,鼓励多饮水。 5注意观察排尿时间及数量 6 出院指导:(1)术后患者坚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半年,服药期间应定时复查活化凝血酶时间,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药物剂量,预防并发症发生。(2)术后3个月内,适当锻炼,不可剧烈活动,以免封堵器脱落;(3)注意保暖,减少上呼吸道感染,(4)出院后定期随访。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了可因封堵器脱落而引起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外,还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主要由于轨道导丝压迫拉扯VSD的缺损边缘及导管损伤心内膜影响传导系统所致,也可因介入治疗突然改变血流动力学而诱发[1]。术后应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加强巡视及沟通,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封堵器脱落 封堵器脱落是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封堵术中,也有发生于术后36h以内,常因病变部位或封堵器大小选择不当或操作不当而导致封堵器脱落,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术后应立即予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听诊心脏有无杂音,注意患者主诉。术后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通知医师,复查心脏彩超,确定是否存在封堵器脱落。如确诊封堵器脱落,可行心导管术取出封堵器或行紧急开胸外科手术取出。 出血与血肿 局部出血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与拔管后局部压迫力度不够或时间过短有关,少数可因穿刺不慎致血管贯通而出血。术中及术后应用抗凝药物也会增加出血危险,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瘀斑等,敷料潮湿及时给予更换,如遇穿刺部位渗血,应立即给予穿刺点上方2cm处压迫止血20min,重新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使术肢制动12~24h,大小便时,尽量在未穿刺侧取放便盆,患者如出现血肿,面积较小时可不做处理,3~7天将自行吸收,面积较大时应给予压迫后冷敷、理疗等处理,严重者需止血治疗。 血栓栓塞 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血管内导管操作,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穿刺部位包扎压迫不当也会引起血栓形成及栓塞。术后血栓形成是导致脑梗死及其他脏器栓塞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术后应给予24h肝素钠(生理盐水+125mg肝素钠液)微量泵注射,小儿以2~3ml/h速度推注,成人给予5ml/h推注,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以5mg/(kg・d)的剂量口服[3]。在术后24h停用肝素盐水后,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治疗3天。但应密切观察患者出凝血时间的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情况,防止抗凝过度引起牙龈、皮肤、骨黏膜出血,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变化,以防溶血的发生。 溶血 介入治疗术后24h内极易发生溶血,主要发生在有明显残余分流的患者。原因是当有残余分流时,血液流经未能完全阻断处与补片发生摩擦造成红细胞机械损伤而溶血。患者首先会出现排出茶色、酱油色或血色尿液。术后指导患者要多休息、多饮水,加强病情观察,常规检查尿常规3天,每天1次,观察尿色、酸碱度及尿量变化等,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腰痛及皮肤、巩膜和出血点等。 感染 介入治疗虽切口小,但也属于创伤性治疗,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5天,每天监测体温4次,3天内体温正常方可停药。如体温升高超过39℃或血常规有异常时,应及时查血象、血培养、注意心脏听诊,并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3 结果 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的临床介入治疗,术后听诊杂音消失,术后48小时及出院前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其效果尤为显著。 4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病,亦是小儿心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缓慢增长。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至今还未明确,有的专家认为与母体宫腔感染、遗传基因及母体接触过大量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 临床介入护理在护理领域是新的护理学科,是介入医学推广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新型护理技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产生的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长较短及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应对患者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应引起极大重视。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中介入护理,主要以现代化护理模式为中心,在护理患者疾病的同时,对患者所在的环境影响、心理状态和对疾病康复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实施护理干预,制订合理的护理 措施 程序并正确按步骤进行实施。使其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的身上,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本组调查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效果分析,能够极大减小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提高恢复的速度,效果较为突出,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端芳,赵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 [2]杜杰,高俊娈,宋玉平,等.68例先天性心脏并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0,7(8):47-49. [3]李华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6(3):26-27. 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篇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摘 要】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对循环系统检测,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为,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术期护理 每年全国新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有10万~15万例[1]。因小儿生理上的特点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杂性,手术难度和创伤较大,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0月对5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矫治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现将围术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580例患者中,男348例,女232例;年龄10个月~1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10例,房间隔缺损(ASD)14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7例,室间隔缺损加动脉导管未闭(VSD+PDA)25例,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ASD+PDA)26例,法洛四联征(TOF)58例(其中,伴肺动脉狭窄10例,伴肺动脉高压13例),单纯肺动脉狭窄(PS)17例,单纯肺动脉高压(PH)12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大动脉转位(TGA)3例。全组患儿均经心电、彩超、胸片等明确诊断。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因心脏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也大,家长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患儿也随着年龄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紧张,护理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做好患儿和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释手术治疗的过程,消除患儿和家长的紧张心理。 增强机体耐受力 因患儿发育和抵抗力差,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应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给予低流量吸氧每日3次,每次2 h,改善缺氧症状,严防感冒,合并肺部感染者应积极给予雾化吸入、排痰、抗生素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教会一些年长患儿的配合动作(包括呼吸、咳嗽等),以便术后更好地配合工作。 术前基础准备 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皮肤清洁,可给予全身淋浴,但注意不要受凉,预防切口感染;术前1 d晚肥皂水灌肠1次;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在患儿下手术前应准备好合适的麻醉床,安置好呼吸机、吸痰器、心电监护仪等仪器,使其处于待工作状态,创造适宜的病房环境。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和尿量,以及患儿的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波动情况。各种导管应妥善固定,保证通畅无阻,连接处不能滑脱、拔出。做好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记录。各种特殊药物输入管均需在连接处做好标记;术后8 h每15~30分钟挤压胸腔引流管1次,在前5 h每小时<100 ml,24 h引流量在400~500 ml,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 术后4~6 h检测电解质1次,补钾时应严格遵守补钾原则,每小时最大补钾量不超过 mmol/kg。补液最好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记录24 h出入水量和生命体征。 循环系统检测 ①心电监护和心内测压管检测。严密观察患儿心率和心律变化,注意心电图变化并详细记录,注意是否有异位心律并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检测动脉血压及左心房、右心房和肺动脉的压力及波形。用5%葡萄糖液500 ml加肝素500 U,以2 ml/h的速度持续冲洗,保证测压管通畅,严禁空气和血凝块进入。②低心排出量的护理。密切观察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和左房压变化。观察心排出量的有效指征:腿部皮肤温度凉的“温差”平面变化。心排出量好转时,腿部皮肤温差平面向下移至足趾,终止消失,此时足部变暖、肤色浅红、足背静脉扩张充盈、动脉重新易于扪及[3-4]。③急性心包填塞的护理。临床表现为胸管出血持续增多,出血突然终止又出现心衰,低心排相似症状,如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中心静脉压升高、动脉压和脉压下降、面色苍白、周围发绀、尿量下降甚至无尿。明确诊断,应尽早协助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探查术,清除血块,进行止血,解除压迫。本组发生1例,经及时处理后痊愈。 2 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后ICU滞留时间为~ d。死亡10例,死亡率为。其中,4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包填塞;其他均康复出院。1例术后胸腔大出血致心包填塞,经及时二次开胸止血后痊愈。 3 讨论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和手术难度提高,患者年龄越来越小,病情越来越重,对围术期护理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患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6):639. [2] 诸纪华,杨淑娟,傅藏藏.30例低体重危重先心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37-238. [3] 王惠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95. [4] 管咏梅,周艳萍,何萍萍,等.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8,14(4):508-509. 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篇3:《风湿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睡眠、食欲、运动状况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促进疾病治疗,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整体护理;生存质量;满意度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其病情比较复杂、病程长、症状严重程度不一。目前,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脏外科疾病的25%,其发病率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对部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二维UCG、ECG检查并证实为风湿性心脏病,将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龄33-81岁,平均(±)岁;病程10个月-17年,平均(±)年。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平均(±)岁;病程11个月-18年,平均(±)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引导其定期翻身,定期进行肢体活动,减少或避免坠积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需加强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由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引导患者科学饮食,尽可能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方法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氧护理及输液护理等。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χ±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睡眠、食欲、运动状况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见表1。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通常由风湿热活动引起,即患者存在严重的风湿热活动,进而产生心脏病变,导致急性风湿性心脏炎。风湿性心脏病常见于冬春季节,与潮湿或寒冷的环境有关。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应加强护理,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病情观察 疲乏、气促、心悸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情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率过快、脉搏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1]。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夜间心房收缩力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严重、房室传导存在阻滞现象、心房不应期逐渐缩短,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观察。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对生活影响大等多种特点,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缺乏治疗信心,出现消极配合治疗的现象,不利于疾病治疗。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与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治疗,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能够自觉地配合各项操作,同时还应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2]。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使患者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缓解其精神上的压力。 吸氧护理 缺氧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当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衰时,可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实施鼻导管给氧;若患者同时存在肺水肿,则可于湿化瓶中添加适量的酒精,使其在给氧过程中有效吸入;若患者长期出现慢性缺氧症状,则需连续进行低流量吸氧,每分钟约1L;若患者缺氧症状较严重,但未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则可间断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约5L[3]。 输液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需给予输液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注意控制其滴速。若患者未存在心力衰竭症状,则滴速可控制在70滴/min左右;若患者存在心率衰竭症状,则滴速可控制在20滴/min左右[4]。输液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生命体征所出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郑月星,陈晓燕.风湿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4):111-113. [2] 华锦嫦,郑小华,李伟玲.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18-19. [3] 殷秀玲.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461-6462. [4] 王艳红.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感染的护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23):22-24. 猜你喜欢: 1.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 2.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呼吸护理论文 4.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5.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体会
引言
目前,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各个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为了优化护理管理业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制订了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程序,“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在心脏外科的初步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心脏外科是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多,由于频繁的治疗、护理和观察造成非常紧张、节奏很快的气氛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样使患者产生很多想法,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和治疗,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对其积极的疏导和解释,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于2010年6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新模式运用于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取得良好效果。
2 实施方法
筹备动员
宣传教育,全面部署 为使我科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科室多次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 措施 ,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士长主动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外派2名参加“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研讨班”实践学习。
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实施大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 经验 分享会”,学习和吸取其他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专栏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同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调整排版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力量的强弱搭配合理排班,病区60张床位,护士21名,除护士长、主班护士、辅助护士3人外,其余18名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前后两组(由1名护理组长及8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30张病床。护理组长由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每组患者服务,将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张贴于病房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组长担负责任护士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在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确定职责分工。根据病房多数护士的志愿和患者的需求,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各类隐患、各种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神志不清的病人是否使用床栏、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记录等等,加强不同层次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职责,严格履行护士义务。
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改变原有的“一锅粥”平均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薪酬机制,全体人员积极为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积极有效的给予奖励.对新老护士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每个班次均实行双班制,细化工作流程,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每日严格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亲自实行洗头、擦背、洗脚等生活护理。
注重人为关怀 创造温馨病房
注重人为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3 体会
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 文化 素质和修养。
加强了责任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组护士提供责任制包干护理服务,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心理变化,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科室每月集中组织护士学习,加强护理 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每周安排规范化培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生活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对患者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施中不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设施,扩展基础护理服务范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了。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大大降低,很多病房都不乏患者称赞我们护士、感谢护士的声音。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 23
输血疗法可以使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 治疗和最大的安全性。尽管由于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灌注技术的改善,心脏手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是新的输血疗法试图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心脏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及其手术的要求,病人手术中失血、术后循环不稳、容量不足等都会需要输血治疗。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失血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使垂危的生命得到逆转。因此输血护理是心脏外科护士的常规工作之一。西京 医院心脏外科每年行心脏手术3800余例,每年都有数万毫升的血液经过不同护士的双手分别输入每一位病人的体内。然而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从输血申请到血液输入完毕,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而且受当前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还达不到零风险[1]。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媒体也时有报道,因此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影响心脏外科患者输血安全的风险因素
护士对相关输血的 法律法规知识淡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了完成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相关知识缺乏而盲目操作,影响输血疗效,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护士工作超负荷、 规章制度 执行不得力:护士是输血治疗的具体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大医院的护士工作量大,在较忙的状态下个别护士往往会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而采取工作简单化,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差错。如在多个病人同时需要采集血样时,护士会将几个病人的试管同时带上,以至于忙中出错将血样放错试管。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医院病人的剧增,有时甚至是出现井喷状态。病人多,护士医生的工作量势必增大。每日病房护士需完成6-10位心脏病人的术前准备。陈宇宁[2]等报道成都某医院临床输血所导致的缺陷中护士缺陷比率占到,而主要缺陷是输血记录内容不全、严重的还有采送错配血标本。
病人住院期间处置的环节较多;心脏外科收容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其住院治疗需要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患者住院后需经过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重症监护室(危险期)、及病区恢复,不论是急诊或是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前均须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患者,其术前的交叉血样都有病房护士采集并通过卫勤人员负责送往血库,有部分急诊手术会在手术室采集血样,而患者输血多数情况下是在手术时或者是在手术后ICU进行。这期间经过了病区护士、卫勤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ICU等多个部门护士的手,从采血时保存血样的试管上标签的黏贴、采血时查对、送样时的交接、及提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的查对到为患者输入体内,任何流程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有 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及管理。娜琴[4]等对输血差错资料的分析显示,多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忽视核对而造成。
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评估难于详尽准确: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临床用药较多,临床各种突发事件是其他外科病人的数倍;加之术前可能应用的药物作用的影响,患者机体凝血机制紊乱;特殊青紫型患者侧枝循环丰富;又因为术中体外循环的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较多;再加上手术复杂,患者术后早期循环稳定性差。因此评估患者的病情难以详尽准确,要求护士护理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理解力强。 2护理对策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 治疗措施之一[5],特别心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者较多,临床工作中输血相应较多。在输血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要仔细周密、审慎对待,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发挥高度的责人心,严防差错的发生。
输血前执行知情同意:患者家属拥有输血知情同意权,由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出于窗口期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虽然现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有感染艾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在输血前和患者家属进行谈话,详细告知输血目的及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使其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认真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输血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每个心脏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医院均能为之提供安全取血、安全输血。
加强病情观察、防范输血不良反应: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输血的要求也要更为严格。护士在执行输血疗法前要做好层层把关,输血后更应该根据病情做好“四多”即多监测、多巡视、多询问、多观察,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积极 报告 医生,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救治,预防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管理上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以消灭隐患。每次输血完毕,均要求将输血袋留取24小时以便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复核查对。
加强环节控制、注重知识培训,严防差错发生:科室上要注重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输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输血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份输血的用途、作用、血液存贮的方法及安全时间、输注时要求、交接班的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输血、用血新知识、新方法,根据每个心脏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更合适地选择成份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
3小结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医务人员需要长期努力执行的一相工作,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 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 文献
[1]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207
[2]陈宇宁.临床输血主要环节存在缺陷的比较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音,2005,4(11):1162-1163
[3]吕珍秀、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生,2009,6(17):120-121
[4]娜琴.临床输血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39-240
[5]逯秀玲.安全输血的护理探讨.国际护 理学杂志,2007,4(26):337-338
心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心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外科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7.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体会
引言
目前,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各个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为了优化护理管理业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制订了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程序,“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在心脏外科的初步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心脏外科是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多,由于频繁的治疗、护理和观察造成非常紧张、节奏很快的气氛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样使患者产生很多想法,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和治疗,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对其积极的疏导和解释,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于2010年6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新模式运用于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取得良好效果。
2 实施方法
筹备动员
宣传教育,全面部署 为使我科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科室多次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 措施 ,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士长主动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外派2名参加“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研讨班”实践学习。
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实施大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 经验 分享会”,学习和吸取其他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专栏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同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调整排版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力量的强弱搭配合理排班,病区60张床位,护士21名,除护士长、主班护士、辅助护士3人外,其余18名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前后两组(由1名护理组长及8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30张病床。护理组长由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每组患者服务,将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张贴于病房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组长担负责任护士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在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确定职责分工。根据病房多数护士的志愿和患者的需求,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各类隐患、各种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神志不清的病人是否使用床栏、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记录等等,加强不同层次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职责,严格履行护士义务。
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改变原有的“一锅粥”平均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薪酬机制,全体人员积极为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积极有效的给予奖励.对新老护士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每个班次均实行双班制,细化工作流程,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每日严格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亲自实行洗头、擦背、洗脚等生活护理。
注重人为关怀 创造温馨病房
注重人为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3 体会
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 文化 素质和修养。
加强了责任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组护士提供责任制包干护理服务,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心理变化,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科室每月集中组织护士学习,加强护理 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每周安排规范化培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生活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对患者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施中不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设施,扩展基础护理服务范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了。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大大降低,很多病房都不乏患者称赞我们护士、感谢护士的声音。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 23
输血疗法可以使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 治疗和最大的安全性。尽管由于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灌注技术的改善,心脏手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是新的输血疗法试图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心脏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及其手术的要求,病人手术中失血、术后循环不稳、容量不足等都会需要输血治疗。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失血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使垂危的生命得到逆转。因此输血护理是心脏外科护士的常规工作之一。西京 医院心脏外科每年行心脏手术3800余例,每年都有数万毫升的血液经过不同护士的双手分别输入每一位病人的体内。然而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从输血申请到血液输入完毕,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而且受当前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还达不到零风险[1]。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媒体也时有报道,因此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影响心脏外科患者输血安全的风险因素
护士对相关输血的 法律法规知识淡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了完成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相关知识缺乏而盲目操作,影响输血疗效,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护士工作超负荷、 规章制度 执行不得力:护士是输血治疗的具体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大医院的护士工作量大,在较忙的状态下个别护士往往会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而采取工作简单化,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差错。如在多个病人同时需要采集血样时,护士会将几个病人的试管同时带上,以至于忙中出错将血样放错试管。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医院病人的剧增,有时甚至是出现井喷状态。病人多,护士医生的工作量势必增大。每日病房护士需完成6-10位心脏病人的术前准备。陈宇宁[2]等报道成都某医院临床输血所导致的缺陷中护士缺陷比率占到,而主要缺陷是输血记录内容不全、严重的还有采送错配血标本。
病人住院期间处置的环节较多;心脏外科收容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其住院治疗需要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患者住院后需经过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重症监护室(危险期)、及病区恢复,不论是急诊或是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前均须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患者,其术前的交叉血样都有病房护士采集并通过卫勤人员负责送往血库,有部分急诊手术会在手术室采集血样,而患者输血多数情况下是在手术时或者是在手术后ICU进行。这期间经过了病区护士、卫勤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ICU等多个部门护士的手,从采血时保存血样的试管上标签的黏贴、采血时查对、送样时的交接、及提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的查对到为患者输入体内,任何流程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有 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及管理。娜琴[4]等对输血差错资料的分析显示,多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忽视核对而造成。
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评估难于详尽准确: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临床用药较多,临床各种突发事件是其他外科病人的数倍;加之术前可能应用的药物作用的影响,患者机体凝血机制紊乱;特殊青紫型患者侧枝循环丰富;又因为术中体外循环的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较多;再加上手术复杂,患者术后早期循环稳定性差。因此评估患者的病情难以详尽准确,要求护士护理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理解力强。 2护理对策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 治疗措施之一[5],特别心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者较多,临床工作中输血相应较多。在输血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要仔细周密、审慎对待,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发挥高度的责人心,严防差错的发生。
输血前执行知情同意:患者家属拥有输血知情同意权,由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出于窗口期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虽然现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有感染艾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在输血前和患者家属进行谈话,详细告知输血目的及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使其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认真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输血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每个心脏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医院均能为之提供安全取血、安全输血。
加强病情观察、防范输血不良反应: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输血的要求也要更为严格。护士在执行输血疗法前要做好层层把关,输血后更应该根据病情做好“四多”即多监测、多巡视、多询问、多观察,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积极 报告 医生,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救治,预防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管理上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以消灭隐患。每次输血完毕,均要求将输血袋留取24小时以便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复核查对。
加强环节控制、注重知识培训,严防差错发生:科室上要注重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输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输血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份输血的用途、作用、血液存贮的方法及安全时间、输注时要求、交接班的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输血、用血新知识、新方法,根据每个心脏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更合适地选择成份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
3小结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医务人员需要长期努力执行的一相工作,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 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 文献
[1]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207
[2]陈宇宁.临床输血主要环节存在缺陷的比较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音,2005,4(11):1162-1163
[3]吕珍秀、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生,2009,6(17):120-121
[4]娜琴.临床输血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39-240
[5]逯秀玲.安全输血的护理探讨.国际护 理学杂志,2007,4(26):337-338
心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心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外科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7.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下是我带来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全球每病死3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病死的人数高达1750万。有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每12s就有1人因中风或心肌梗死而倒下。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病死人数的40%左右。近5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或反复发病,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度过急性发作期出院后,仍需要持续治疗,并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为此,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1名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回归社会后连续性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从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9年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Cronbacha系数为。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分,平均(±)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强化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社区的护理资源十分有限,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不能实现有效地延续提倡医院应该规范对患者在院期间的连续性护理知识的教育,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引导患者树立连续护理观念,是满足患者连续护理需求、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护士的培养,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要共同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增长的现状,护理工作面对的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1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治疗现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报道1,估计全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亿,每5名成年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疾病;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万人;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30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我院2010年完成心脏外科手术7293例,较2009年提高了近20%,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1583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7716例。由于患者数量增加,使临床护理工作量激增,医护比例失调、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等问题凸显,超负荷工作状态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患者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宄取得了重要进展,2007年870所医院能独立开展PCI,年完成PCI数量为100例的有299所,占医院总数的;中国大陆2009年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为157444例,比2008年增长了,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128358例1。在手术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临床广泛开展,例如: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循环功能支持性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式氧合),持续动脉(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应用等机械辅助装置已成为救治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复杂和疑难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增加,患者年龄也更趋向高龄或低龄、低体重婴幼儿,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
2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凸现难点问题
患者方面
病情的复杂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具备1个甚至多个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所导致的靶器官受损,影响到患者的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同时,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非心血管疾病病房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比例增加。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提高以及住院患者的覆盖面扩大,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显着增加。
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8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亿,总人口比重接近。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患者中高龄患者的比例增加,使诊疗和护理的风险增高;同时,他们除了自身所患疾病之外,还存在视、听、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等老年问题,存在较大的护理安全风险。随着医学信息化普及程度提高,公众的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对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治疗的高风险、对疾病转归的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方面
护理教育方面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教育层次显着提高,然而从社会对护理人力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6。我国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的起始教育均为通科护理教育,对毕业生的首要要求是具备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能力。但新毕业护士的心血管疾病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与临床护理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范珊和胡晓鸿7的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对专科知识培训的需求非常迫切,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和“必要”的护士占92%,而排在前3位的是心脏外科常用药物、监护技能和心脏外科专业基础知识,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人力配置方面据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8,2009年我国的医护比仅为1:,要达到卫生部公布的1:2的理想医护比,还缺注册护士190万人《护士条例》颁布后,特别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护士数量较快增长,但医护比例失调的情况依然存在。卫生部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规定:要根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为1:。随着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新技术、新业务的陆续开展,危重、疑难病例的持续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床位不断扩充的现状,使护理人力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加之除了正常休假之外的病假、婚假、产假等,使实际在岗护士人数低于配比人数,加重了护理人力不足的局面。
护士专业化发展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亦要求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出院指导等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其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科室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应急突发情况多,对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要求非常高。护理临床决策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贱经验对患者做出护理判断的复杂过程,需要护士具备心血管专业的核心能力。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尚未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做出规定。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差距。
3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护理队伍“量”的激增是护理实贱发生“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护理人力的保证是基础。目前,心血管疾病病房护士的配置尚无统一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自理能力测算护理人力需求。王玉玲和孙秀杰[14通过对包括心脏内科在内的4个试点病房的实贱,提出按患者自理能力将生活护理分为3级,完全依赖者为A级护理,部分依赖者为B级护理,完全自理者为C级护理,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分别按1:、:和1:配置护士。考虑到心脏外科患者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需要,护士配置应适当高于此标准,特别是移植病房、心血管疾病病房等。
加强护士培训
建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护理职能扩展,均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6。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补充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之患者的病情趋于复杂和疑难,开展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我院尝试院科两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大专、本科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的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划分为N1、N2、N3共3个层级,N1级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考试、撰写读书笔记;N2、N3级护士在此基础上,要求完成病例积累、承担小讲课、本科生带教等工作。在病例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护理部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评优、晋级、合同护士转正工作中。在注重专业培训的同时,通过护理投诉案例分析、人文关怀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交流的方法,改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既是护士享有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大力宣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护理部、科室制订不同层级的继续教育计划,并纳入护理管理考核指标。我院每两年举办的“五洲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护理学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6届,为护理同仁搭建了良好的专业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将心肺复苏技术、除颤器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常用心血管药物等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内容,通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自学、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将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结合岗位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学历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目前,中专、大专学历的临床护士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水平的比例很高,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29名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教育。从调查反馈中发现,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中,有大部分内容存在交叉,有部分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很少,如果将大学课程设置与临床专科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大专、本科学历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临床护士专科素质的提高。
探索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
我国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尚在探索中,目前多以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替代途径。周丽娟等报道了两期全军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提出准入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科护理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4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这与目前ICU、急诊、手术室、肿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准入标准基本相同。但在培训时间、方式、教材、考核标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宄。针对目前采取的短期脱产培训存在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发挥ICU专科护士的作用,开展分层级培训,医院内组织心血管专业学习班,采取脱产学习、小班授课、理论与临床实贱结合的形式培养临床护理骨干,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水平。
4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人力资源、探索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专业核心标准、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体会
引言
目前,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各个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为了优化护理管理业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制订了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程序,“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在心脏外科的初步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心脏外科是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多,由于频繁的治疗、护理和观察造成非常紧张、节奏很快的气氛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样使患者产生很多想法,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和治疗,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对其积极的疏导和解释,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于2010年6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新模式运用于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取得良好效果。
2 实施方法
筹备动员
宣传教育,全面部署 为使我科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科室多次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 措施 ,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士长主动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外派2名参加“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研讨班”实践学习。
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实施大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 经验 分享会”,学习和吸取其他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专栏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同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调整排版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力量的强弱搭配合理排班,病区60张床位,护士21名,除护士长、主班护士、辅助护士3人外,其余18名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前后两组(由1名护理组长及8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30张病床。护理组长由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每组患者服务,将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张贴于病房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组长担负责任护士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在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确定职责分工。根据病房多数护士的志愿和患者的需求,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各类隐患、各种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神志不清的病人是否使用床栏、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记录等等,加强不同层次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职责,严格履行护士义务。
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改变原有的“一锅粥”平均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薪酬机制,全体人员积极为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积极有效的给予奖励.对新老护士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每个班次均实行双班制,细化工作流程,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每日严格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亲自实行洗头、擦背、洗脚等生活护理。
注重人为关怀 创造温馨病房
注重人为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3 体会
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 文化 素质和修养。
加强了责任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组护士提供责任制包干护理服务,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心理变化,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科室每月集中组织护士学习,加强护理 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每周安排规范化培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生活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对患者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施中不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设施,扩展基础护理服务范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了。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大大降低,很多病房都不乏患者称赞我们护士、感谢护士的声音。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 23
输血疗法可以使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 治疗和最大的安全性。尽管由于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灌注技术的改善,心脏手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是新的输血疗法试图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心脏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及其手术的要求,病人手术中失血、术后循环不稳、容量不足等都会需要输血治疗。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失血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使垂危的生命得到逆转。因此输血护理是心脏外科护士的常规工作之一。西京 医院心脏外科每年行心脏手术3800余例,每年都有数万毫升的血液经过不同护士的双手分别输入每一位病人的体内。然而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从输血申请到血液输入完毕,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而且受当前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还达不到零风险[1]。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媒体也时有报道,因此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影响心脏外科患者输血安全的风险因素
护士对相关输血的 法律法规知识淡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了完成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相关知识缺乏而盲目操作,影响输血疗效,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护士工作超负荷、 规章制度 执行不得力:护士是输血治疗的具体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大医院的护士工作量大,在较忙的状态下个别护士往往会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而采取工作简单化,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差错。如在多个病人同时需要采集血样时,护士会将几个病人的试管同时带上,以至于忙中出错将血样放错试管。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医院病人的剧增,有时甚至是出现井喷状态。病人多,护士医生的工作量势必增大。每日病房护士需完成6-10位心脏病人的术前准备。陈宇宁[2]等报道成都某医院临床输血所导致的缺陷中护士缺陷比率占到,而主要缺陷是输血记录内容不全、严重的还有采送错配血标本。
病人住院期间处置的环节较多;心脏外科收容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其住院治疗需要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患者住院后需经过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重症监护室(危险期)、及病区恢复,不论是急诊或是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前均须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患者,其术前的交叉血样都有病房护士采集并通过卫勤人员负责送往血库,有部分急诊手术会在手术室采集血样,而患者输血多数情况下是在手术时或者是在手术后ICU进行。这期间经过了病区护士、卫勤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ICU等多个部门护士的手,从采血时保存血样的试管上标签的黏贴、采血时查对、送样时的交接、及提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的查对到为患者输入体内,任何流程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有 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及管理。娜琴[4]等对输血差错资料的分析显示,多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忽视核对而造成。
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评估难于详尽准确: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临床用药较多,临床各种突发事件是其他外科病人的数倍;加之术前可能应用的药物作用的影响,患者机体凝血机制紊乱;特殊青紫型患者侧枝循环丰富;又因为术中体外循环的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较多;再加上手术复杂,患者术后早期循环稳定性差。因此评估患者的病情难以详尽准确,要求护士护理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理解力强。 2护理对策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 治疗措施之一[5],特别心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者较多,临床工作中输血相应较多。在输血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要仔细周密、审慎对待,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发挥高度的责人心,严防差错的发生。
输血前执行知情同意:患者家属拥有输血知情同意权,由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出于窗口期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虽然现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有感染艾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在输血前和患者家属进行谈话,详细告知输血目的及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使其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认真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输血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每个心脏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医院均能为之提供安全取血、安全输血。
加强病情观察、防范输血不良反应: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输血的要求也要更为严格。护士在执行输血疗法前要做好层层把关,输血后更应该根据病情做好“四多”即多监测、多巡视、多询问、多观察,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积极 报告 医生,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救治,预防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管理上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以消灭隐患。每次输血完毕,均要求将输血袋留取24小时以便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复核查对。
加强环节控制、注重知识培训,严防差错发生:科室上要注重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输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输血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份输血的用途、作用、血液存贮的方法及安全时间、输注时要求、交接班的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输血、用血新知识、新方法,根据每个心脏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更合适地选择成份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
3小结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医务人员需要长期努力执行的一相工作,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 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 文献
[1]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207
[2]陈宇宁.临床输血主要环节存在缺陷的比较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音,2005,4(11):1162-1163
[3]吕珍秀、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生,2009,6(17):120-121
[4]娜琴.临床输血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39-240
[5]逯秀玲.安全输血的护理探讨.国际护 理学杂志,2007,4(26):337-338
心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心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外科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7.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学 教学 方法 的改进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医学 教育 科学及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临床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临床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转变师生角色,转变学习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场比较新颖的教学革命。临床医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临床实践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对临床医学课堂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师生位置,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操作,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一种改革。以临床医学教学为出发点,浅谈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有实践指导性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医学;实践;角色转变
学习知识应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听讲过程,另一个是内化过程,即消化过程。知识的传授多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课形式进行,而对知识的内化则更多放在课下,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作业和实践放在课下,意在拓展课堂时间。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在学生完全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想,所以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为了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翻转课堂脱颖而出,让临床医学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和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思考。将老师的优势最大化,学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学习,无法透彻理解知识。这样就造成学生听讲时,处于游离状态,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不顺畅。再者,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比较弱,会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办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中的教学应用,大大突出了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将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将知识传授过程和内化过程颠倒,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的改革,为更多实践类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转课堂如何实现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一)通过视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知识内化质量
教师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载体,根据教学的大纲进行内容的筛选和资料整理,并且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据此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另外,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复杂,理解难度也比较高。有了老师的视频指导,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实现更加彻底地个性化学习。除此之外,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内容拓展,让学生可以从网络或者其他学习资源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关注临床医学的最新动态,跟上时代医学的步伐。传统课堂以课堂中的教授为主,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就差。而翻转课堂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初步学习,并有重点和难点的标注。使学生的预习有重点,有突出,更有动力。
(二)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估,寻找学习漏洞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预习状况决定了课堂的成败。因此对其的评价非常重要,除了用视频和相关材料来把握课堂预习的准确度之外,还要通过评价和指导来平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指导,保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除了简单的问题之外,还有临床医学的操作标准。只有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变成手上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老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漏洞,从现象到内在进行透彻分析,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分析内容展示临床操作
课堂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教师应该将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让学生从分析病例开始,凭借 经验 ,给出自己的诊断。并由学生担任老师的角色,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之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练习,通过实际的展示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其次,临床医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主讲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机会。同时,教师仍然是学习的推动者,要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为社会作出贡献。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生反馈等问题。作为一场教学革命,翻转课堂还有很长的实践之路要走。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莉,卢舜飞,董海娜,等.翻转课堂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96-399.
[2]尹战海,程青青,__强.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7).
[3]庾更绪,郭美霞.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临床医学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9-10.
《 心血管内科临床循证医学教学法应用价值分析 》
【摘要】为了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在心血管内科实习80名本科实习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科时予以理论知识考试、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提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法;临床实习;心血管内科学
心血管内科学一直是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带教老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被动教学,尽管通过该方法能系统地传授疾病防治知识,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敏锐发现临床问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建立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1~2]。
循证医学思想是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综合当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医师本人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真实意愿,制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3]。许多发达国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效果[4]。笔者探讨了心血管内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发现该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临床综合能力,促进其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系统掌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分组
将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实习的80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生18人,女生22人。对照组男生21人,女生19人。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即在学生入科时向学生传授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以及文献检索方法,学生熟悉自己分管的临床患者病史资料后提出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根据问题检索文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充分讨论,结合患者意愿,形成临床诊治方案,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应用于患者,并观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仅仅扮演辅导、纠错和 总结 等工作角色[3]。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带教老师在教学查房时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疾病诊断,然后就该疾病按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等对学生进行纵向的系统讲授[1~2]。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具体内容见表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两组间均数、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出科时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两组出科时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组在提高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检查手段和治疗 措施 日新月异。同时,随着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公布,许多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指南或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这些均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医学生实习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即在教学查房时带教老师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疾病诊断,然后就该疾病按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等对学生进行纵向的系统讲授。
学生以听为主,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临床问题的独立发现、解决和思索。往往实习结束时学生对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全面,很难形成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1~2]。笔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传统实习教学方法既不能提高医学本科实习生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也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更不能促进其临床辩证思维形成。
整体上,学生对采用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满意度不高(具体见表1、2)。循证医学思想的核心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综合当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医师本人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真实意愿,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该方法不但已成为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的主流方法,而且正对临床教学工作产生巨大影响[3]。一些欧美国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4]。
采用该教学方法本质上是最要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学生首先要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提出临床诊治相关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检索文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最后经充分讨论,并结合患者意愿,形成临床诊治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弱化带教老师地位,仅仅扮演辅导、纠错和总结等工作角色[3~5]。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新的实习教学方法,不但能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实习结束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而且能明显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更能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具体见表1、2)。
同时,笔者在将循证医学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时很难适应、对文献检索方法陌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能力较差等。为了顺利开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医学院校应对学生临床前教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临床带教老师更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和理念,提高新形势下的带教能力。总之,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法能更好提高教育效果,值得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贵勇.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2002,15(3):28~29.
2胡泽平,王邦宁.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97~299.
3陈熙.循证医学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4):526~527.
4YoungT,RohwerA,VolminkJ,(EBHC)Overviewofsystematicreviews[J].PLoSOne,2014,9(1):86706.
5赵铁夫,王盛宇.循证医学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87~88.
有关优秀临床医学论文推荐:
1. 临床医学教育优秀论文范文
2.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3. 有关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4.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5. 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6.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范文
我的阿姨伊迪丝是一位50岁的寡妇,她是一位秘书。后来医生发现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伊迪丝并没有轻易地接受打击。她就开始在图书馆学习医学报告,并且在一份杂志文章上发现了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他是伦敦得克萨斯州的“迈克尔·狄贝基”,他拯救过具有相同疾病的人。文章说,医生狄贝基的医疗费用很高;伊迪丝阿姨无法支付如此高的费用。但是她要怎样告诉他,谁会为她担负这份费用呢?然后伊迪丝阿姨写信给他,她简单地写下了自己想要活下去的理由,他那三个幼小的孩子以后怎么可以自己生活三四年或更多年,她的小女儿还梦想长大后环游世界,没有一个字提及自怜。唯有得是”温暖,幽默,和那些生活的乐趣。她寄出了这封信,并没有带多大的希望。几天以后,我的门铃响了,伊迪丝阿姨并没有迫不及待地进来,她站在大厅里,大声地朗读着:”你那美丽的信件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你可以来休斯敦,我们将为您免费治疗,包括住院和手术。签名“迈克尔·狄贝基”。那是七年前,从那时起,伊迪丝阿姨已走遍世界,她的三个孩子生活很快乐并且已经结婚。对于她的年龄而言,她是我知道的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人。
大家好,这里是发现了最新新闻后突然嚣张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辛辛那提-一项新研究提供了希望,可以潜在地显着减少等待新心脏时在移植名单上死亡的儿童数量。该研究在线发表在《胸外科年鉴》上,表明许多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供体心脏可以以与低风险供体心脏相同的存活率进行移植。五分之一的孩子死在等待合适的捐献者心脏死亡,其中一些潜在的接受者错过了机会,因为他们被提供的捐献者心脏被拒绝,因为移植计划被认为质量低劣,医学主任David Morales博士说。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先天性心脏外科手术和心血管外科Clark-Helmsworth主席。莫拉莱斯博士是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但是,这些心脏通常被移植到其他供体中,效果良好,其中一些潜在的接受者从未获得过移植的机会。我们的研究表明,传统上认为高风险的供体可能与最差的移植后存活率有关,因为移植移植的受者中,并不是因为捐赠者的心脏。重要的是要仔细考虑潜在的移植心脏,但移植计划应考虑接受某些传统上质量低劣的捐赠者的心脏。在这项研究中,辛辛那提儿童研究人员审查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18岁以下儿童胸腔器官移植的联合国器官共享网络数据库。他们确定高风险移植供体为一定年龄以上的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人和因中风死亡的人。他们根据接受者的特征匹配了低风险和高风险的捐助者,然后分析了一年的生存结果。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和基于生存的标准,移植受者被认为是高风险,其存活率与低风险供体的移植受者相似。莫拉莱斯博士说:目前,没有一个通用的系统可以让移植机构列出要移植的患者。换句话说,医院接受器官并按照不同标准列出要移植的患者,通常不是基于最新的临床数据或国家公认的临床标准,而是基于项目或提供者的过去经验。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基于风险的匹配系统,该系统结合给定移植接受者的最佳供体,以使每次移植获得最佳的预测结果,并为整个社区实现最高的生存期,他说。移植不是目标。目标是让大多数儿童在移植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健康和存活。根据之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莫拉莱斯博士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几位同事已获得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赠款,以研究使用机器学习实现儿童标准化风险分层模型的实现捐赠者和接受者的最佳配对,以最大化生存。由于在各个计划和提供者之间,对心脏和肺部器官的利用决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NHLBI指定拨款以帮助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研究减少小儿胸腔器官浪费的潜力,并可能创建更好的系统或模型。Morales博士说,这将是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当地的习俗和情绪不是驱动器官上市和接受器官的动力,而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算法,可以优化移植匹配并有益于整个儿科心脏和肺移植社区。当前,供体大小的范围用于确定某些受者可以提供哪些器官。根据莫拉莱斯博士的说法,该范围基于程序的经验,而不是国家或明确定义的标准。但是,现在存在的技术可以使科学家利用3D建模,虚拟手术和人工智能来开发精确匹配供体器官的新方法,以期增加供体器官在儿科心脏和肺移植中的利用。了解可适合接受者胸腔的供体心脏或肺部的完整范围至关重要,因为它增加了可以为孩子提供的潜在供体。Morales博士认为,现有的口语化小儿移植方法是终末期心力衰竭儿童在所有移植医学中面临最高等待名单死亡率的原因之一。欲要知晓更多《新的研究可能会导致更多地使用可用的心脏进行移植》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心脏中心在亨廷顿医院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照顾的病人诊断出患有心脏病或冠心病.我们提供优越的介入治疗血栓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他一切条件的心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迅速和全面地答复心肌梗塞(心脏病发作) . 心脏病需要一个真正全面的办法来照顾,这样你就会发现,在心脏中心在亨廷顿医院.我们引以自豪的完成使命,以"善于提供医疗,我们的社会" 我们能够提供全谱心护理服务,从精密的检查和诊断测试,以先进的医疗和外科治疗技术,护士监督心脏康复和教育节目.此外,我们的紧急服务,提供即时的时间来处理医疗的心脏病患者. 除了超过300心内直视手术,每年亨廷顿每年进行超过42,000非侵入性心脏测试程序和1700导尿程序.这种高容量保证了最大程度的经验和专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成功实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心脏中心在亨廷顿医院的特点,许多专家人士共同努力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我们中心提供了一个心导管实验室,心脏康复与教育中心,心脏外科,神经电生理,非侵入性心脏病和非侵袭性血管实验室服务. 除了这些服务外,心脏中心在亨廷顿工程院同其他几个部门,如绝育诊所,外科服务,放射科.
姬尚义197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976年—1991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其间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修学院研究生学习。1988年—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博士后证书。1991年—1992年出任北京胸心血管外科研究所外科主任。1992年底—1998年出任美国特拉华州医学中心心脏外科实验室主任。1998年底—1999年出任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主任。1999年7月至今为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院长。在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20余年中,曾经多次获得全军科技成果奖、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及美国胸外科学会论文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种奖励。发表心血管外科论文近50篇/部及撰写著作3部。独立及参加完成各种心血管外科手术4000余例,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冠状动脉搭桥和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具有专长。在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工作以来取得连续13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无死亡的良好成绩。1999年领导外科成功完成当时国内出生最小(39小时)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其后又连续完成数例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好成绩。近年来,连续进行了10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均获得了成功。生存最长者已近4年,长期存活的8例生活质量良好。周义文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2001年重庆医科大检验系毕业。分别获《内科传染病学》硕士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主任检验技师、教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和南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实践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专家组成员、深圳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抗衰老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检验科主任。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深圳市科技局科技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教育部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省、市级课题》4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成果一、二等奖2项。1996年被命名为地市级“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8篇,著书2部。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Dong Chuanhe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Reinhard Renneberg教授等有着长期的科研合作。
大家好,这里是发现了最新新闻后突然嚣张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辛辛那提-一项新研究提供了希望,可以潜在地显着减少等待新心脏时在移植名单上死亡的儿童数量。该研究在线发表在《胸外科年鉴》上,表明许多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供体心脏可以以与低风险供体心脏相同的存活率进行移植。五分之一的孩子死在等待合适的捐献者心脏死亡,其中一些潜在的接受者错过了机会,因为他们被提供的捐献者心脏被拒绝,因为移植计划被认为质量低劣,医学主任David Morales博士说。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先天性心脏外科手术和心血管外科Clark-Helmsworth主席。莫拉莱斯博士是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但是,这些心脏通常被移植到其他供体中,效果良好,其中一些潜在的接受者从未获得过移植的机会。我们的研究表明,传统上认为高风险的供体可能与最差的移植后存活率有关,因为移植移植的受者中,并不是因为捐赠者的心脏。重要的是要仔细考虑潜在的移植心脏,但移植计划应考虑接受某些传统上质量低劣的捐赠者的心脏。在这项研究中,辛辛那提儿童研究人员审查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18岁以下儿童胸腔器官移植的联合国器官共享网络数据库。他们确定高风险移植供体为一定年龄以上的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人和因中风死亡的人。他们根据接受者的特征匹配了低风险和高风险的捐助者,然后分析了一年的生存结果。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和基于生存的标准,移植受者被认为是高风险,其存活率与低风险供体的移植受者相似。莫拉莱斯博士说:目前,没有一个通用的系统可以让移植机构列出要移植的患者。换句话说,医院接受器官并按照不同标准列出要移植的患者,通常不是基于最新的临床数据或国家公认的临床标准,而是基于项目或提供者的过去经验。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基于风险的匹配系统,该系统结合给定移植接受者的最佳供体,以使每次移植获得最佳的预测结果,并为整个社区实现最高的生存期,他说。移植不是目标。目标是让大多数儿童在移植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健康和存活。根据之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莫拉莱斯博士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几位同事已获得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赠款,以研究使用机器学习实现儿童标准化风险分层模型的实现捐赠者和接受者的最佳配对,以最大化生存。由于在各个计划和提供者之间,对心脏和肺部器官的利用决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NHLBI指定拨款以帮助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研究减少小儿胸腔器官浪费的潜力,并可能创建更好的系统或模型。Morales博士说,这将是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当地的习俗和情绪不是驱动器官上市和接受器官的动力,而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算法,可以优化移植匹配并有益于整个儿科心脏和肺移植社区。当前,供体大小的范围用于确定某些受者可以提供哪些器官。根据莫拉莱斯博士的说法,该范围基于程序的经验,而不是国家或明确定义的标准。但是,现在存在的技术可以使科学家利用3D建模,虚拟手术和人工智能来开发精确匹配供体器官的新方法,以期增加供体器官在儿科心脏和肺移植中的利用。了解可适合接受者胸腔的供体心脏或肺部的完整范围至关重要,因为它增加了可以为孩子提供的潜在供体。Morales博士认为,现有的口语化小儿移植方法是终末期心力衰竭儿童在所有移植医学中面临最高等待名单死亡率的原因之一。欲要知晓更多《新的研究可能会导致更多地使用可用的心脏进行移植》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将我院2010~2011年58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术中胸骨固定的方法及效果的分析与讨论。资料与方法80例患者采用传统6钢丝胸骨固定方法,其中4例术后出现胸骨松动裂开。该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患者。 382例患者采用连锁“8”字缝合固定方法,其中8例术后出现胸骨松动裂开。其中5例患者为骨质疏松患者,1例患者为肥胖患者且合并糖尿病。2例患者为术后剧烈咳嗽。 62例患者采用Robicsek方法或改良Robicsek方法,术后0例出现胸骨松动裂开。该组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患者。 18例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方法,该组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或肥胖患者,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骨松动裂开,该患者为骨质疏松患者。 38例患者采用钢丝+钢板联合固定方法,改组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或肥胖或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0例出现胸骨松动裂开。 固定方法介绍:①6根钢丝胸骨固定:标准6钢丝胸骨固定为1根钢丝在锁骨与第一肋之间绕胸骨柄1圈,余5根钢丝横向分别沿第一至第五肋间绕胸骨一圈再扎紧。也可用改良的办法,即取1根钢丝的两端分别在一侧沿肋骨的上、下肋间隙由内向外穿出,对侧亦然,然后每个肋间隙水平的左右两端钢丝固定,该方法可增加钢丝的受力面积。②连锁“8”字缝合固定:先取1根钢丝在胸锁关节水平从胸骨柄后穿过两侧半片胸骨柄,在胸骨柄前固定,然后在其下1~2cm处相同方法再固定1根。再取钢丝与第一肋间绕至胸骨后,交叉往上,于第一肋间绕至胸骨后,交叉往上,于第一肋与锁骨绕出缝合固定。照此方法依次缝至第四或第五肋间。③Robicsek法胸骨固定:先取两根钢丝在一侧沿胸骨旁跨肋间串行环绕(两根合包绕肋骨1周),上端固定于锁骨,下端于第六肋间拧紧,对侧亦然,再按标准6钢丝法或连锁“8”字法,分别绕胸骨(包含胸骨两便钢丝)1圈扎紧。④改良Robicsek法胸骨固定:用单根不锈钢丝沿胸骨旁各肋骨前后交替(只绕胸骨半周),在胸骨上、下端抽出钢丝,分别在上、下端行左右钢丝拧紧固定。对于伴纵隔感染者清创后,加行双侧胸大肌或腹直肌肌瓣联合固定效果更佳。⑤钢板固定:用1个“X”型钛板合金钢板横向固定胸骨柄,再用两个“X”型钢板纵向固定胸骨体,最后用1个箱型钢板固定剑突处,也有人采用“H”型钢板。⑥钢板+钢丝联合固定:在胸骨柄和剑突部分用钢丝8字固定,以加强胸骨的对齐和复位。骨复位钳放置于第二、第五肋间。首先拉拢钢丝以完成两侧胸骨的大致复位,再由骨复位钳进行调整以达到完全复位的效果。钢板选用1个或两个“X”型钛板合金钢板固定胸骨。 讨论 目前国内外胸骨固定的方法有很多,而各种固定方法对不同的患者又有不同的效果。随着对胸骨固定方法的深入研究及胸骨钢板的出现,胸骨钢板固定系统的使用越来越被国内外心脏外科医生所采用。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严重感染的处理仍是心外科中一个棘手问题,既往多采用相对保守的办法,即在清创后使伤口开放、肉芽生长或采用闭合式灌注引流法;近年来则采用积极的肌肉瓣或网膜修复重建胸骨伤口缺损。 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①对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标准6钢丝胸骨固定或连锁“8”字缝合固定方法效果良好,经济、简便快捷,为首选方法。②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高危患者,Robicsek法胸骨固定及改良Robicsek法胸骨固定为首选方法[1]。因为欲达到胸骨紧密对合固定,防止两侧半片胸骨活动,必须拧紧钢丝,过紧使钢丝的张力过大,易造成钢丝对胸骨的切割,尤其对哪些骨质疏松的患者。Robicsek主张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胸骨旁纵向串行环绕肋骨技术加6根钢丝固定。相比传统钢丝固定,横向的6根钢丝着力于胸骨旁钢丝,使其剪力分散,减张效果明显,且胸骨对合固定程度亦不逊于传统方法。但该法也有缺点,如钢丝环套肋骨,易压迫肋间血管,影响肋骨及胸骨的血供,可致胸骨愈合困难及坏死等并发症。而改良Robicsek法减张作用类同于传统Robicsek法,但不用环套肋骨,故不会影响血供,另外胸骨旁两根钢丝上下结扎后相当于增加了两根横向的钢丝。③对于恶性肥胖患者或合并肺气肿患者,钢板固定方法为最有效方法。Pai等用体外试验对钢板及钢丝对于胸骨固定的稳定性做出比较,得出钢板对胸骨固定的稳定性优于钢丝的结论,且钢板对固定横向裂开的胸骨效果好,这是钢丝无法比拟的,有研究认为,钢板固定可减少术后疼痛,加速胸骨愈合,加上钢丝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钢板的应用越来越为国内外心外科医生所接受。但价格对国人来说太过昂贵,且骨质疏松患者不适合在胸骨上多处钻孔,限制了其应用。④对于恶性肥胖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钢板+钢丝联合固定方法为首选方法。该法既保证了胸骨横向的稳定性,避免了单纯钢丝对胸骨的切割,同时又能使胸骨对合紧密,促进胸骨愈合,还能适当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Pai S,Gunja NJ,Dupak vitro comparison of wire and plate fixation for midline sternotomies[J].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5,80(3):96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