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循证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中华循证医学杂志

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教育与争鸣、评论、论著(原始研究、二次研究、方法学研究)、实践与交流、人物、循证说法、用户论坛、读者来信等。其领域涵盖循证决策与管理;循证临床研究与实践(包括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危害和预后等);循证医学教育;病人安全与知识转化;循证基础医学(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等);循证医学方法学研究等栏目。

是核心期刊,是 中国科技核心+CSCD核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年度)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先别管他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先去你们单位科教科查下你们单位能用的杂志目录有没有这杂志顺便问下负责人能不能用就行了比在这问何时快速多了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循证医学

中医药防治流感效果到底怎么样? 循证医学研究是国际公认的评价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大范围、多样本、双盲实验来检验药物疗效。大范围,就是收入大量患者,然后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另一种药物治疗,最后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多样本,尽管患者所患的疾病相同,但各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如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只有多样本才能保证所研究的药物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双盲实验,就是医生与患者都不知道使用的是哪种药物,最后按编号统计使用药物后的疗效,这样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客观性,得出真正值得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循证医学就在西方医学界形成了共识。如今,我国中医界也形成了共识:中医药要发展提高,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就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国际规则。循证医学可以让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使中医诊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国际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最终使中医的成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和认可。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循证研究是必由之路。 2009年,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为组长单位,启动了“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循证医学研究,联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成都市、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等国内九家甲型流感收治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病例,病例涵盖了各主要发病年龄段、各种症状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这些流感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每天按照标准治疗量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另一组患者则服用对照药物奥司他韦胶囊。 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连花清瘟胶囊是目前经循证研究证实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确切的中成药。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明确表示,在临床医生公认最为严格的双盲循证医学研究中,连花清瘟显示出有效减轻流感患者症状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出现高热症状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更好。他说:“以岭敢于把现在市面上认为很好的药交到临床医生手中,做严格的循证医学试验,看看它到底是不是有效。这个我很欣赏。这篇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连花清瘟胶囊采用双盲循证医学研究,症状减轻比例和时间比例与奥司他韦是近似的,病毒载量转阴时间也是一致的,而且对高热病人的效果比奥司他韦更好一些,这些结论起码说明与奥司他韦有可比性,可在一定程度取代,当然要在早期使用。” 连花清瘟并没有在循证之路上驻足不前。2019年1月,由王辰院士承担,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全国13家三甲医院参与的“连花清瘟颗粒治疗非流感病毒性肺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揭盲。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在改善非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咳嗽、咳痰、发热、胸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怕冷、口渴等临床症状方面显示出良好疗效。 也就是说,连花对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肺炎也表现优异。这也正是中药的特点,它不是针对某种单一的病毒,它的综合治疗作用是强大的。 2019年11月3日,“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启动会在天津召开。启动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教授担任主持,研究在全国2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以奥司他韦为对照药物,评价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在缩短病程、缓解症状以及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作用。该研究的开展将为儿童流感用药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为连花清瘟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有望成为儿童流感防治新突破。 为此,国家卫健委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中再一次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办的期刊,在某些单位应该能算上是“国际级”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根据不同的目的,最好咨询下相关部门,比如:人事处(职称)、研究生院(学位申请)或科技处(科研绩效)等。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华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是sci,中华医学杂志是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之分的,英文版名为ChineseMedicalJournal,CN:11-2154/R,ISSN:0366-699,是中华医学会会刊,创刊于1887年,半月刊,是中国惟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设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论著(临床、基础研究)、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学术争鸣、循证医学、病例报告、技术交流、临床医学影像、药物与临床、标准与规范、会议纪要、专题笔谈、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国内外学术动态、医学动态、读者来信、书评(或书讯)、人才交流与招聘以及学术活动预告等栏目。

中华医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医学杂志》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当报道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地区、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5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需要投稿发表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循证医学》杂志从2011年2月1日起正式上线使用ScholarOneManuscripts在线投审稿系统,按网站提示操作。稿时请提供稿件相关信息。稿件相关信息的格式和内容如下:1、按以下格式提供第一作者的简介: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直辖市、或某省某市或县),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2、如果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请按以下格式提供通讯作者的信息:通讯作者、姓名,Tel:(有区号的办公电话);E-mail:(邮箱地址)。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仿照以下格式提供基金项目内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医学综述投稿最快见刊的期刊:《当代医学》、《医学检验与临床》、《预防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循证医学》。

1、《当代医学》

1994年4月创刊,旬刊。以各级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各科,通过形式多样的栏目,帮助读者及时掌握医学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同时为我国医学学术的经验交流搭建平台,以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发展为办刊宗旨。

2、《医学检验与临床》

1990年创刊,现已出刊30卷171期,共100万余万册。2002年以前以内部刊物发行,至2002年取得中国新闻出版总局国家正式刊号,正式面向全国发行。主要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专论、论著、综述、实验研究等栏目为主。

3、《预防医学》

杂志创刊于1989年9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报道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栏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疾病控制、疾病监测、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管理和实验技术等。

4、《实验与检验医学》

1983年6月创刊,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实验及检验医学大型期刊。近年来,经过编委会与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术质量、业内影响逐年增强,近三年连续获得全国医学期刊协作网优秀期刊和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

5、《循证医学》

杂志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者为读者对象,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及相关知识,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医学实践,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

中华循证医学杂志官网

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教育与争鸣、评论、论著(原始研究、二次研究、方法学研究)、实践与交流、人物、循证说法、用户论坛、读者来信等。其领域涵盖循证决策与管理;循证临床研究与实践(包括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危害和预后等);循证医学教育;病人安全与知识转化;循证基础医学(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等);循证医学方法学研究等栏目。

17.2016年: 《医事法学进展在广东》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16.2015年:《打开天窗说“亮”话》 ,专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15.2014年:《医事法律500问》,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1月版。14.2013年:《医道法途》,副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13.2013年:《医事法学在广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12.2012年:《医事纠纷律师实务:案列评析和诉讼指引》,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版。11.2011年:《临床医学导论》,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10.2008年:《脑死亡与器官移植——关联、争议与立法》,专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9.2004年:《脑死亡-现代死亡学》(《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之节),参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8.2003年:《医法通》,专著(合作主编项目之一),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7.2003年:《民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6.2003年:《专利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5.2003年:《婚姻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4.2003年:《诉讼法教程》,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3.2002年:《公民行为十万个怎么办》,参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版。2.2000年:《国际私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1.2000年:《宪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74.《“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独著),载《羊城晚报》2014年10月10日173.《药事损害鉴定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24日172.《面对并发症执业医师如何防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9月23日171.《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10日170.《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3日169.《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13日168.《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6日167.《循证医学证据首次直接用于医疗及其侵权诉讼引发的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年8月166.《护理不当须承担医疗过错责任》(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7月21日165.《以民事诉讼规定为依据 依法审视病历记录、鉴定名称变更和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164.《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163.《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0日162.《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9日161.《不配合转院,也是医疗过失》(独著),载《医师在线》2017年7月7日160.《由生效判决回查医方、患方和法院方行为选择与后续风险》(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159.《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158.《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2日157.《医疗过错损害要赔偿》(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6月30日156.《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25日155.《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6月19日154.《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监督政府之手》 (独著),载《南方日报》2014年6月12日A04版153.《药品研发试验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11日152.《法官内心确认是影响判决证据采纳的一项独立因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151.《患者猝死引发诉讼 医方是否充分:告知“的疑云》(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150.《推行药事治理良法》(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28日149.《鉴定意见的恰当采纳与适用 更须提升法院的医事审判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148.《患者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 医疗过失还是难以预料风险所致?》(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147.《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 (发言整理),载《法制日报》2014年4月10日146.《药事治理的“善治”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7日145.《药事治理开启药师美好时代》(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4月23日144.《由病历资料证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病”与“人”之医法的有机统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143.《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142.《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13日141.《医事改革恰逢其时》(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12日140.《医事改革革故鼎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5日139.《医事改革契机已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2月26日138.《处置医疗纠纷离不开顶层设计》(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22日137.《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处置回看医方救治、鉴定意见和法院判决之得失》(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136.《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16日135.《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134.《完善医疗损害纠纷处理机制岂能一厢情愿》(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8日133.《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最” 》(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25日132.《医疗损害鉴定实证认识与再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11日131.《官方与民间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不同》(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27日130.《医疗损害纠纷处理如何最优化》(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13日129.《医疗损害纠纷持续向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0月23日128.《医疗服务市场化视野下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面临的新风险和新对策》(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127.《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126.《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9日125.《鉴定不能再以所谓“医疗不足”等替代“违规违法”》 (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124.《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123.《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1月21日122.《要注重科学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121.《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120.《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10日119.《说明清楚、平时留意和审理专业 是本案医方胜诉的三大原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118.《置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反复感染但不配合治疗 不利后果由谁埋单?》(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117.《合理、谨慎、注意的法律义务应溶入医疗活动中》(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116.《头晕、胸闷急诊入院患者未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依据不足还是误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115.《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方式化解药品缺陷 引发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防范能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114.《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113.《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7月25日112.《让“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价值回归》(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7月15日111.《合理治疗方案需循证医学和法律学的双结合和双肯定》(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110.《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109.《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6日108.《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 医方须履行哪些说明告知义务?》(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27日10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13日106.《掌握防范检查预约风险三要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105.《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104.《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1日10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有道理的》(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102.《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101.《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7日100.《临床医疗是医学与法学有机结合的活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99《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98.《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10日9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请认真对待药品说明书》(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6.《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5.《目前中国的法律如何界定患者的知情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4.《晚期癌症患者说病情我做主;医生无奈到处家属说了算 是残酷的真相还是善意的谎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3.《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13日92.《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91.《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90.《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15日89.《由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谈医方说明告知义务的履行》(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88.《“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87.《“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18日86.《与“谨慎”/“注意”相对应医疗法定用语要牢记 读不懂,难读懂》(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85.《“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续)》(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84.《“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0日83.《用法监督网络健康》(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9月1日第17期82.《鉴定意见表述透露出医(事)法应用之进步与挑战》(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81.《转院:患者的权利 医生的义务》(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80.《医患纠纷,法律解读宜先行》(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7月15日第14期79.《患方拒绝尸检的医法思考 行使知情而不同意权的不利医法后果》(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78.《胃大部切除术后多次出血合并房颤抗 血小板与抗疑治疗之过失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77.《医疗事故鉴定用语应规范合法》(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76.《一审患方败诉,二审调解医方部分赔偿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是非”之争》(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75.《广东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第二作者),载《岭南学刊》2012年02期74.《尤其重视急危患者知情同意权》(独著),载《医师报》2012年5月73.《诊疗规范亟需规范》(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08期72.《“缝肛门”教训 减少医患纠纷亟须“诊疗规范”》(独著),载《东方早报》2012年2月15日71.《临床决策和处理缺陷致悲剧》(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70.《 口头说明陷医方于不利境地》(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69.《律师喜欢“挑刺” 》(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9月68.《依法行医 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67.《参与器官买卖 医生也是犯罪》(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5月4日66.《超说明书用药患者与医生的权益保护》(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2期)65.《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定界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1期)64.《对超说明书用药多种意义上的完善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0期)63.《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权利冲突及预防》(第二作者),载《中国医院》(2010年14卷04期)62.《医院与父母处置权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下)》(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6日61.《冷冻胚胎的权利与属性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上)》(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2日60.《电子病历中的侵权问题》(独著),载《医师报》2010年3月59.《国内外药品损害的法律规责、救济现状与防范建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3月58.《Brain death and organ transplant legislation:analysis of 969 respondent by classroom questionnaire》,载《Hepatobil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收录)2009年10月57.《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立法课堂调查问卷分析》(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12月总期第83期56.《中国大陆“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策略与思考》(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4月总第75期55.《中国“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现状与挑战》(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2月总第73期54.《出台脑死亡判定标准对医院及医生的影响》(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5-6月总第86-87期合刊53《死亡标准取代的全方位解读》(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4月总第85期52.《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的完善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3月总第84期51.《药品说明书:验证用药行为合理、合法性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2月总第83期50.《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法定依据与防范药害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1月总第82期49.《医患沟通系统评价证据的循证分析》(第5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第12期48.《院方滥用抗生素是否成立》(独著),载《医师报》2008年10月9日47.《医法结合:一个在医法评判中所必然呈现的判断》(第2作者),载《中国处方药》(2008.12总第81期)46.《医法结合:一种随医学实践同步并同时进展的状态》(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80期)45.《医法结合:与医学理论同步生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9期)44.《案说实验性临床医疗》(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8期)43.《三个概念的明晰及参照》(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7期)42.《让实验性临床医疗公开透明》(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6期)41.《实验性临床医疗:医法结合的创新之路》(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5期)40.《关注活体器官移植的审查,防范医疗纠纷——从“交叉捐肾”引发的伦理争议谈起》(第一作者),载《新医学》(2008年第9期)39.《加强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4期)38.《由一起孕妇失去生育能力案看医方存在的诊疗不当及其法律责任》(第四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2期)37.《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又妊娠的责任认定与立法建议》(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0期)36.《医疗服务合同效力瑕疵与医疗费用的给付——由一起医疗诉讼与反诉案件所引发的法律思考》(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9期)35.《唐氏综合症引发之优生优育选择权诉讼及其鉴定选择》(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8期)34.《未足月未成熟新生儿童重度窒息死亡诉讼之医法解读》(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7期)33.《高危患儿分娩骨折而引发的责任、教训与启示》(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期)32.《科学管理,依法维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31.《脑死亡和器官移植问题解决需要立法直接介入》(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30.《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审查中存的问题与对策》(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年12月第6卷第12期29.《器官移植术开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与对策》(独著),载《西北法律评论》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28.《论公务员在执行上级决定或者命令中的角色定位》(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第24卷第4期,先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载,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纪检监察研究所、中国监察协会主办的《研究参考》全文转载27.《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1卷第18期26.《如何看待鉴定留有“尾巴”的医疗侵权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2期(21卷12期)25.《化解医患法律冲突的关键在于医与法的结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1期(21卷11期)24.《法理视野下的医患和谐》(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产科杂志》2005年第12期23.《从法理的视角谈我国医疗改革》(独著),载《广东科技报》2005年10月28日2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性质及其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作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1月第5卷第11期21.《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疗纠纷案中的应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6月第5卷第6期20.《现有法治框架与法律资源下中国医师维权路径的探索》(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5卷04期19.《执业医师法定权利的运行、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6期(第5卷03期)18.《医疗法制大环境的改变更显医师维权工作的紧迫》(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4期(第5卷02期)17.《剖析医疗行为中医方为主的法律关系》(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月第5卷第1期16.《影响外科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几个法律问题》(独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15.《找准医疗法律关系是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关键》(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17卷第3期14.《与临床相关的重要法律问题解读》(独著),载《中华医学网络杂志》2004年第1期13.《入世与医疗市场、医疗机构的改革》(第二作者),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6期12.《音像资料证据与医患纠纷防范》(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5期11.《论脑死亡的立法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4期10.《我写<医法通>》(独著),载《健康报》2003年11月 24日9.《司法鉴定与医学鉴定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运用的比较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2年15卷第4期8.《论法律责任的哲学基础》(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主办)》2002年第7期7.《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服务纠纷原因初析》(独著),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6.《依法治国,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通途》(独著),载《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5.《医疗纠纷的动因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1年第4期4.《城市绿化应走法治之路》(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9期3.《由货仓式商场突然关闭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3期2.《论法律责任在法学中的地位》(独著),载《跨世纪改革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版1.《人生观理论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独著),载《思想教育》1997年10月25日 12.广东省住房和城镇建设厅委托项目:《全面推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治建设》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5年;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法治蓝皮书项目:《广东医疗纠纷处理调研报告》(2014年)法治广东研究中心广东医疗法治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官健、佘琼胜、潘盛鹏、赖永洪、葛志坚、庹明生、王辉、张兆金、刘晓绛、王文倩、赖嘉敏、栗艳杰。载《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2015年1月第1版,皮书序列号:B-2015-412,2014年; 10.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论文名称:《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主持人:应松年;课题组成员包括:江必新、游劝荣、马怀德、薛刚凌、肖建国、张生、宋儒亮、王轶、曹鎏;执笔人:应松年、宋儒亮、张生、江必新、肖建国、曹鎏;载《中国法学》2014年6月; 9.广州血液中心委托项目:修订《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1月;8.广东省红十字会委托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法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0月;7.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项目:广东法治史编写,课题组组长,2012年9月;6.广东省卫生厅委托项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地方立法,课题组组长, 2012年;5.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研究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广州市献血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课题组组长, 2012年;4.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推荐)项目:“中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国情调研”,合作主持,2011年;3.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政府法律事务管理研究”,课题组组长,2011年;2.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校(院)级重点课题研究:“广东法制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 2011年;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3-2004年度项目:“脑死亡立法问题研究”,独自主持,2007年。 《中国医学论坛报》医事法学专栏主持人 ;《医药经济报》【医界真知】栏目专栏撰写人 。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是核心期刊,是 中国科技核心+CSCD核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年度)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金华

王艺,女,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授课教授。并任《Epilepsia》中文版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人,《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实用临床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临床药学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办的期刊,在某些单位应该能算上是“国际级”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根据不同的目的,最好咨询下相关部门,比如:人事处(职称)、研究生院(学位申请)或科技处(科研绩效)等。

先别管他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先去你们单位科教科查下你们单位能用的杂志目录有没有这杂志顺便问下负责人能不能用就行了比在这问何时快速多了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内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临床药学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中医学专业学组组员,中国中医药报药品信息编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ONSORT for TCM起草小组秘书组成员,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ChiCTRPC协调委员会成员,2008年5月成为国际性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thod Group”成员,是《中成药》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是《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Lancet》、《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BMC Medicine》、《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and Diagnosis》、《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