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皖西学院学报分为哪些板块

发布时间:

皖西学院学报分为哪些板块

都是省级期刊学报都是三级期刊,当然,必须是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正规刊物

皖西学院地址在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该校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入选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合肥仅需24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广州需5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71人,在职教职工1065人,专任教师69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76人(其中正高65人),硕、博士教师649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2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92部,编写教材136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36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3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1项。获专利6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8个,其中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芬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法国、韩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百年皖院苍劲深邃,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皖西学院学报外审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1、2006年至2007年主持院级人文社科项目:周作人生活观建构及成因研究(2005SK15)2、2009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接受研究(2009SK264)3、2010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中文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2010YJ07)4、20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11JYC751004)5、2013年高校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陶行之思想与师范校园文化的研究(SK2013B405)发表论文:1、《“情”的沉浮——从先秦到魏晋》,《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学术版 。2、《从民俗看周作人的生活观》,《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六期。3、《一个不该被忽视的人物——论〈项链〉中福雷思节夫人形象》,蔡长青、孙亚军,《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六期。4、《论周作人的生活观的建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5、《周作人生活观的调和色彩》,《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6、《论外来文化对周作人生活观建构的影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7、《白璧微瑕——对〈故都的秋〉的几点思考》,《名作欣赏》2009年第九期。8、《日本茶道与周作人生活观的建构》,《广东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四期。9、《论周作人的鲁迅研究》,《江淮论坛》2009年第五期。10、《谈〈雷雨〉(节)教学中的两个顾及》,《语文建设》2009年第九期。11、《另一种辩解——舒芜的周作人研究探微》,《学术界》2009年第六期。12、《周作人日本民俗研究管窥》,《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四期。13、《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主导因素及其演变》,《江淮论坛》2013年第二期。14、《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 说不清的朱自清记得上过的语文书里,除了鲁迅先生,就算你的作品多了。可以说我们都是从《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作进入你的世界,再加上老师们的烘云托月,你的世界实在是绚烂多彩。曾几何时,我们一边读着你的美文,一边想像你的为人。你一定是个瘦高个,很儒雅,很斯文。我们常常以你为榜样,模仿你的名作演绎了多少自以为是的精彩华章。可是这只是一个蔷薇色的梦。梦碎是在我上高二的一天,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照片。胖胖的圆脸,带着一幅眼镜,头发是分梳的,油光锃亮。不是我想像中的洒脱和儒雅。我当时就纳闷,这种人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我只能以人不可貌像来安慰自己,可这没有维持多久。大学我读的中文专业,解读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我进一步阅读你的作品时,原先的想像也开始慢慢解体。在那条迟暮的秦淮河畔,我看到了你与平伯满载历史的重负长吁短叹。感叹为何昔日不再,感叹风流为何总被风雨打风吹去,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整整搏斗一个晚上,却只能与秦淮歌女失之交臂。记得那年你在乡下小住,远离了家乡和亲人,你的心分外寂寞。一个叫阿河的女子让你的心跳动不已。你很少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窥视一位女人,你也很少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一位女子,以至于后来不少人拿这件事开你的玩笑。现实的动荡常常令你不得安宁,实际上你对政治不是太感兴趣。你只是一介文人,传统的诗酒风流依然是你难舍的旧梦。正因如此,你的文章常常与主流并不一致。在清华园的那个不起眼的池塘,你完成了一篇一直被后世所称道的佳作,可是这样的佳作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呢?你本来只是想暂时逃避一下平庸的现实生活,去重温那个久已失落的旧梦。江南,对于你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片故土,更是精神归宿。你多么渴望能回到江南采莲,尽管你身处北平;你多么渴望能拥有浪漫的青春和爱情,尽管你已不再年轻。你不是斗士,你只是书生,面对段执政府的大屠杀,你也只能躲在人群中一动不动,不敢起身。你所能做的就是如实地记录,展示统治者的血腥。你注定不会走在时代的前列,和他们摇旗呐喊。你只能在那个属于你的世界里咀嚼一已之悲欢。狭小的天地成全了你,也束缚了你。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他们本应是你生命中最该珍惜的人。你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于妻子你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怜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你不是一个好父亲,对于孩子你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常常把他们作为累赘。可你很善良,对于自己的过错,你一向不能容忍,你写下的那些文章就是最好的说明。作为现代美文大家,人们常常把你排在冰心之后。我知道你很委屈,凭你的实力,怎会输给冰心?中国人太强调资格和顺序,你只能凭借你的作品。可事情往往没这么简单,冰心不仅出道比你早,还拥有你无法比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相对于冰心单纯的个性,你显然要丰富得多,而丰富就不免有一点杂质。冰心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而你却我行我素,不随波逐流。冰心的交际圈名人众多,而你的朋友只有几个。于是乎不难理解,郁达夫要说现代白话文之美,除了冰心女士就是你了。这句评价的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除。于是乎我理解了你为什么长期担任清华的中文系主任而不愿放弃?我也理解了1935年的新文学大系诗歌编选人空缺时你欣然应命。你是在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尽管有人不这样认为。岁月流逝,经典永存。多少年过去了,你的价值终于得到了证明。只要是读书人,没人不知道你的美文。中国现代文学馆里的大师馆里尽管没有你的身影,但是你却活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

二战以后,美国实现了对日本的独占。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美国对日本政府与民众都进行了“重塑”。“重塑”之后的日本,被牢牢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其影响更是绵延至今。本期内容,就跟您聊一聊美国到底是如何“重塑”日本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美国当局就已经在考虑如何处置战后的日本了。对于日本,施行彻底的改造在当时的美国政坛几乎是一个不易之论。为了彻底改造日本,美国人首先盯上的是日本的政府。天皇制在日本有着深远的 历史 传统,特别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根据日本 社会 的“惯性”,想要改造日本,就必须从天皇制下手。1942年8月,美国国务院设立远东问题小组,负责对日政策的制定。关于天皇制,在美国内部分裂为两个派系。一方认为只有天皇才能从根本上影响日本人,控制天皇更有利于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控制,进而影响战后的占领与改造工作。另一派认为,日本的天皇制是滋生军国主义、封建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土壤,如果不废除天皇,则日本对美国的威胁就无法彻底解除,美国也无法在日本推行全面的民主化改革。 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论,1943年末以后,美国政坛逐渐对天皇制的去留问题达成了各有保留的共识。即美国无法强制废除天皇(招致民众仇视 代价太大),而日本人民又不可能在战后短时间内主动废除天皇。如此,美国就要充分利用天皇的价值,使其成为执行美国政策的“工具”,通过对天皇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日本政府与民众的控制。根据这一精神,1944年5月9号,美国国务院正式形成了关于战后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内部文件。我们在之前的节目里聊过《常识误差:日本并非“无条件投降”?》,美国为了实现对日本的独占,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在日本攫取最大的利益,美日之间达成了默契的共识:日本在战后施行“有条件的投降”,保留天皇制,以美国为主导的占领军按照既定的政策利用天皇和日本政府施行间接的统治。对美国来说,保留天皇制,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决策。一方面,通过战后新宪法的颁布,日本确立了象征天皇制,天皇的影响大幅度缩减,美国得以按照自己认为的政治模式在日本进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革。另一方面,基于天皇在日本的特殊的精神存在,美国利用保留天皇获得了政府与民众的“好感”甚至是“感激”,同时,更有利于美国对日本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造。对日本国民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造,即所谓的“重塑”日本人,是美国得以控制日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占领日本之后,施行的对日改造政策基本可以以非军事化与民主化来概括。为了实现美国人规划的民主化,美国自1945年6月之后,就连续颁布文件,强调重视日本人的自由与人权。但是实际上,这一系列政策都是美国自我标榜、赢得民众好感的障眼法,美国最真实的意图与做法体现在一份当时难以公布于世的秘密文件里。1946年1月8日,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制定了一份名为“日本人再定位”的机密文件。这份纲领性的文件,向世人展示了美国是如何一步步重塑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进而使日本从根本上成为美国附庸的。 在美国人看来,“重塑”日本人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日本人。因为如果由美国直接出面,则大概率会激起日本民众的反感,“但如果通过日本领导人发出同样的指令,日本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乐于接受并实行”,这也就是美国为何要“处心积虑”地为日本保留天皇的原因之一。在占领日本期间,美国更愿意寻找接受过美式教育并认同美国价值观的人培养起来,将他们作为 社会 精英安排在各个领域,以期对日本 社会 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就这么进入了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心理战略委员会认为:“精英阶层是唯一发挥作用的 社会 群体......这些见识超群的人物从思想上操纵者民众的态度和观点的形成,至少也使这些民众易于接受某些态度和观点,反过来,这些受操纵的民众又引导着公众舆论。”战后,在日本的战败、天皇权威的削弱、美国的民主化冲击下,日本知识分子的世界里出现了“精神真空”。为了用美国的价值观填补这个真空,美国针对日本的知识分子展开了大规模的“心理战”。 1952年9月,美国“对日心理战项目”文件问世。文件认为:美国应该培养日本知识分子对美国政策的认同感。杜鲁门很快批准了这一份文件,他的继任者艾森豪威尔则将这一份文件当做对日心理战的执行标准。艾森豪威尔时期,是美国对日心理攻势的上升期。当时,所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日本人都被囊括进知识分子群体之内。1959年,美国新闻署又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靶心”政策,主张将日本知识分子中“有能力、有威望、有地位、能引导日本领导人并且对日本公众有影响的一小部分人或联系密切的群体”作为主要“攻略”对象。为了拉拢、同化知识分子,美国政府与私人基金会,不惜花费重金,资助学者们的研究,资助年轻学生的学业。甚至还开办专门的学术期刊,诱导知识分子发表“亲美”的文章。在美国人的心理“干涉”与“慷慨”资助之下,日本的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战后第一代的知识分子,对美国产生了某种“心理依赖”。而美国以战胜者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更容易让知识分子认同只有美国的价值观才是最好的。(重点渲染)然后这样的观点就会被这些具有巨大 社会 影响力的精英人士们传达出去,进而影响整个 社会 的舆论导向。 当然,要想完全控制一个 社会 ,仅靠知识分子也是不够的。虽然美国为了树立民主自由的标杆,在1945年就大力提倡与鼓励日本新闻界的自由,但实际上,美国一直在暗中对日本的舆论进行严格的控制。美国参谋第二部下设有民间谍报局,谍报局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民间舆论审查局,另一个是公安局。其中,舆论审查局就承担了对日本报纸、新闻甚至是私人邮件、电话的监督与监听工作。舆论审查局有一份很秘密的名单,其中详细列举了重要的受监控人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随时调用。新闻是美国方面把控的重点。所有的日本媒体都要受到广播影像出版审查部的审核,审核分为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两种。事先审查主要是针对战后日本发行的新刊物,出版方需要事先将所有的出版内容一式两份由主笔或是负责人亲自送到麦克阿瑟司令部报纸杂志审查部接受审核。如果一经发现问题,需要立即整改。整改之后,还要经过审查部的二次审核。针对需要接受事后审查的媒体,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被处以处分,处分的原因大多包括反对盟军对日本的占领以及对美国的批判。而处分对象,则甚至包括许多亲美派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美国可以说是做到了日本人控制日本人的设想。 1947年,在民间舆论审查局工作的日本人达到了8132人,在大多数监督与监视领域,都以大量的日本人配合少数的美国人展开。比如,用4000名日本人和60名美国人抽检国内的信件,以63名日本人和12名外国人(不全是美国人)通过70台窃听设备监控全日本的电话。 除了监视与舆论控制、引导,美国人“重塑”日本人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对于在校学生,美国按照美国式的民主理念与教育观念对日本传统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务使其有利于美国。对于其他日本人,美国则开展了全面的再教育。总之,美国的目的,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将美国的价值观念以及日本人对美国的认同刻在每一个日本人的骨子里。总体来看,美国对日本的“重塑”是成功的,通过对舆论的控制与价值观的引导,美国成功地将诸如好莱坞这样的美式文化引进日本;以基督教文化来取代日本天皇的宗教影响力。在美式“重塑”之下,日本无论从器物上还是精神上,都与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直到今天,依旧影响尤烈。而美国,一方面得到了实打实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没有激起日本民众的不满与反抗,甚至成为了日本人眼中的“仁慈的征服者”。但是,毋庸讳言的是,日本虽然因之丧失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日本战后 社会 的稳定与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崛起,与美国的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 白玉平、张杨:《美国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政策( 1951—1961)》,《世界 历史 》,2014年第5期 胡娜:《从文化视角浅析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不彻底性》,《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曲梦晨:《二战期间美国关于战后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制定》,《史学集刊》,2017年第5期 宋昊天:《简评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何宛昱、刘旭升、代玉:《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造》,《佳木斯大学 社会 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汪津生:《战后美国对日改造的文化背景》,《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于群:《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人的意识形态改造》,《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3期

皖西学院学报终审

都是省级期刊学报都是三级期刊,当然,必须是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正规刊物

你问什么啊?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政法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等14个院,46个本科专业和34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艺九大学科门类。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逾39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2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7000万元。200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3月,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省级规划建设单位,2009年9月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820人,教职工1038人,专任教师69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07人,其中教授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41人,其中博士4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66篇,出版专著20部,编写教材39部,译著2部,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35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3项,横向项目135项,科研经费投入近1600万元。《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鼓励广大学子勤学上进,学校采取多种助学、励学和奖学的行动和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奖学金)、助(困难学生补助)、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的助学体系,努力为专升本、考研等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并在省内外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腔热忱育桃李,万点星辉映神州。朝气蓬勃的皖西学院人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有特色、服务地方有成效、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1.《试论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教育研究》2010年4期;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话语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教育研究》2007年10期。4.《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价值新解》,《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期;5.《开放性问题如何促成有效思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年12期;6.《提问与对话――<散步>课堂教学观察与研讨》,《语文学习》2010年4期;7.《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逻辑与展开》,《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3期;8.《提高文体素养,语文教学当务之急》,《语文建设》(2009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5期全文转载)9.《师生课堂话语运作与教师话语霸权》,载《课程与教学评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0.《语文教学动态化追求的特征、价值与偏误矫正》,《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7-8期(封面人物)。11.《关于语文教育现代化、民族化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2008年3期。12.《当代活动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1期。13.《探索写作教学的出路》,《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8年1-2期。14.《来自<美国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观照:我国课程标准的建设亟待加强》,《外国中小教育》2008年3期。15.《呼唤构建整体意义上的学科教育学》,《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年3期。16.《语文教师与他的课程》,《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8期全文转载)。17.《语文课程标准建设亟待完善与加强》,《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期。18.《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坚持语文性》,《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3期。19.《建构面向实践的本土化的教学论——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谈起》,《教育学报》,2007年4期。20.《教学观念更新与实践偏误矫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期。21.《语文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追问与反思》,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特约首发)2006年4期。22.《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9期。23.《膨胀与萎缩: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悖论——呼唤面向实践的教学论学科的重建》,《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7期24.《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8-9期连载。25.《综合课程:问题和课题是教学的缘起与支架》,《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6年2期。26.《关于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改革的探讨》,《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1期。27.《研究性学习课程“深生态学”考察――兼论环境伦理教育》,《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4期。28.《得体表达,文明交际――高中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设计》,《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6期。29.《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世纪之交的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年10期。30.《关注童年体验,建塑健全人格》,《现代语文》2004年11期。31.《对“教学反思”的反思》,《中小学管理》2005年4期。32.《处理好几对关系,把握住几个特征——略论综合课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7期。33.《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34.《课程创新与历险:喧闹之后再沉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7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35.《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1期。36.《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论略》,《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7.《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语文教学之友》2004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8.《综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9.《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学科教育》2004年2期。40.《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追求的特征及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1期转载。41.《重心转移与范式重建:当代阅读教学改革二题》,《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年12期全文转载。4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单元说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11期。43.《语文综合性学习小组合作:特征、意义与实效》,《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9期。4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语文建设》2003年8期。45.《现代语文教育的三维构建》,《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1期。46.《语文学科的多维度整合》,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20日。47.《语文教材改革的一次突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12期。48.《心声:透视语文教学的多棱镜》,《语文建设》2002年12期。49.《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试教通讯》2002年3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年3期全文转载。50.《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误区辨析》,《中小教材教学》2002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7期全文转载。51.《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4期。52.《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6期全文转载。53.《切实推进语文教材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4期全文转载。54.《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辨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55.《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1期全文转载。56.《可持续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引领与提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2000年4期。57.《语文教学的三境界:悟性、灵性、人格》,《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0年9期(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11月29日摘载,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问题与对策:中小语文教学改革》一书)。58.《用新理念来观照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中学语文2000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年1期全文转载。59.《大语文教育再论》,《语文月刊》2000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年4期全文转载。60.《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教育评论》2001年4期。61.《让每位学生拥有自己的课程――关于学生个体课程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6期(《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9月29日、10月7日两期连载)。 1.主编《初中阶梯写作训练》(一套三册),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2.主编《高中阶梯写作训练》(一套三册),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4.专著《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专著《校园文化概论》,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6.《走进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案例评析》(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7.《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和《教师教学用书》,(主要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004年,本人参编共11册;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主要作者)(1-5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本人参编共8册;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教师用书》(主要作者)(1-5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005年版;1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选修教科书·中国民俗文化》(第一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选修教科书·影视文学欣赏》(第一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选修教科书·演讲与辨论》(主要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版;13.《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主要作者,共6册),作家出版社2004—2005年版。14.《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1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16.《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17.《阅读和写作(1--2册)》(师范语文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01年;18.《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第6册)》(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皖西学院学报出版社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作者马启俊摘要对联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性,在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发挥多种作用。过去的高校民间文学教材缺乏相关内容,民间文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也不重视对联部分。近十多年来情况有所改变,段宝林先生主编或独撰的民间文学教材已经有了专门的章节介绍对联,这对推动高校对联实践教学有所助益。高校应该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对联实践教学,为大力弘扬对联文化、推进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出版源《皖西学院学报》 , 2016

应该是省级的杂志。只要在中国新闻总署上查到的 都可以放心发吧

皖西学院学报好发表吗

皖西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皖西学院本部、东校区。

1、皖西学院本部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2、皖西学院东校区

地址:皋城东路1号

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截至2015年3月,该校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近16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设有13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全日制在校生20262人,教职工1046人。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3月,该校设有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体育学院、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皖西学院政法学院、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安徽西部城市六安市。

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300人,硕、博士教师68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0多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创业学院;2017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院士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86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101部,编写教材150余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8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53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0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3项。获专利7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8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6个,其中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应该是省级的杂志。只要在中国新闻总署上查到的 都可以放心发吧

都是省级期刊学报都是三级期刊,当然,必须是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正规刊物

大别山石窟靠近大裂谷也非常好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