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理想中的大学体育课论文

发布时间:

理想中的大学体育课论文

写作思路:把你对大学体育的向往写下来。

我心目中理想的体育课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既定而又复杂的存在状态,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兴趣培养,方法灵活,突出主题,鼓励创造,因材施教,情境展开等.只有通过老师的积极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才能日臻完善。

上大学体育老师给我们辅导,其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了解更多,也没有人去教自己了,应为大学就是这样,谁也无法改变,大学就是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大学体育是高校体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到了现在我也明白了,我一定要从这里学到东西,不然那就白上大学了。

我心目中的体育课是活跃的,同学们之间无拘无束;我心目中的体育是充满欢笑的,同学们快快乐乐;我心目中的体育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尽显各自的特长;我心目中的体育老师是英俊潇洒的;我心目中的体育老师是和蔼的;我心目中的老师是耐心的。

体育课上,同学们罗出一张张笑脸,不会再时时听到老师的命令,训斥,老师会成为我们的大朋友,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欢乐,这样的一节体育课不仅锻炼身体,有愉悦了身心。那该多好!

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本次调查对象中有23%的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动机是为了娱乐和好玩,对有兴趣的教材练习时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所以教师只有积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常教常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练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终身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而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终身体育这项抽样调查中看到,只有的少数学生需求,正说明了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体育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平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保健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体育运动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体育运动,又是一种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极拳的锻炼强调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运作,在强身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一种全面的养生锻炼。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少数体弱和残疾学生防治疾病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视,开展保健课教学以满足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考试,并且希望在体育课考试中获得高分,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占有率高达(表1)。原国家教委规定:公共体育课为大学生必修课,不及格者应重修。公共体育课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等等,确保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当学生把这些 条文规定转化为自己的需求时,便产生了对体育课学习的直接动机。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就是利用体育活动中人体的接触和配合、改善人际关系,进行团结协作才能取胜的思想教育。通过技战术练习,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具有运动技术特长的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要发扬为集体争光的精神,调查中得知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女生多于男生的原因是与女生性情和东方女性的传统特点有关。 逐步改善体育设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日本心理学家小林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设施的条件是决定体育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学校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是完成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良好的体育设施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高校在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呼吁各级领导,尽可能多拿出一些经费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 体育理想的需求 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魅力,对学生影响时间最长,效力最深,在“整个学校里,教师的可信度最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必修体育课,课堂上学生模仿的对象是体育教师,教师的魅力令学生羡慕和信服,将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从而激发对体育课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技术过硬,在生活中严格要求,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其魅力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调查中该项女生占调查人数的,男生占60%(表3)。 体育明星效应。体育明星在运动竞赛中技、战术的绝妙表演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强烈的吸引着大学生积极效仿,并在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中勇敢实践。调查对象中被体育明星之风采所吸引的男生有,女生有。 猎奇心理,好奇之心,是大学生心理特点之一。当大学生接触到新颖、优美、节奏感强的体育运动技术时,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引起的学生(女,男)积极参与。因此高校体育教材的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墨守陈规。同时这也给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教法,才能适应猎奇心理学生的需求。调查对象中,持这种心态的女生多于男生,原因是女生在中小学时期,自觉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较少于男生,对大学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设施和教师素质都感到新奇。 表3 体育理想的需求 表1 对学习体育课的认识 内容 按教学课程计划锻炼 一个人自由活动 小范围一起锻炼 随心所欲 n % n % n % n % 女283 89 96 14 22 男152 130 36 38 10 合计435 219 132 52 32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调控与激励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调控方法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是随着内部需求和外部刺激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的系列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就要不断地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进行控制调整,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在教学实验中具体采用的调控方法有思想调控、定量调控、教学目标的调控、人际关系的调控、教学广度与深度的调控、教学程序的调控、教学动态调控、学习项目的调控、教学时间的调控等。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激励方法 激励的原则,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励是为了加强动机强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练习情趣。 思想教育法 “人的动机可以激发,可以转移,宣传教育方法就是激发人们的动机,使之指向共同的理想目标”。教育学生:体育课学习应与学校培养合格的专门建设人才结合起来;近期娱乐和健康应与为国家高效工作四十年(或更长时间)结合起来。 激励法 激励法又分为物质奖励法和精神鼓励法。 (1)物质奖励法 如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奖励给一定的物质,对参与者发给一定的纪念品,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竞赛。 (2)精神鼓励法 如在课堂教学中,对练习积极、情绪高涨的学生,可以提出口头表扬,树立他为全班学习的榜样。另外,对体育差生,只要有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竞赛激励法 竞赛是体育运动本身属性之一,通过平等的或有条件的“让先”等级竞赛,使获胜者获得成功感,也使他本人感到自己具有从事体育运动能力的满意感,从而强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5 结束语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良好动机是学好体育理论和技能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循循善诱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价值观,学习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玩的痛快”,要把单纯的兴趣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终身体育,并确立学习和锻炼的目标,提高体育课学习的动机。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心理学,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 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的调控和有效的激励,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经历过了那个艰难的黑色的5月,我终于进入了我为之奋斗的大学,从此又开始了我的新的生活,新的起点,新的方向与目标。 这一切是那么真切却又那么让人稍感悲伤,在很多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在高中时本做的很不错的事情,现在我们却做的不那么尽人意,至少我没有了当初的那股毅力与奋斗精神,我记得以前我是很爱运动的,可是现在来看看吧,这么些日子里我都如何了。 以前我晚上下了课之后总会去操场的单、双杠做做引体向上或者撑一撑,爬爬杆,再跑跑步,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早的话我会跑个4、5圈,现在变得懒了,懒得我只依赖体育课上的老师安排的可怜的锻炼机会了,由此我不得不说大学体育对我来说变得重要了。 我觉得体育课不仅仅只是我们的一种户外课程,也是我们锻炼身体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节课里我们可以和老师互动,认识到自己以前锻炼方法的不当之处,学习新的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对待体育课我们要有新的认识。 我心中理想的大学体育应该为:传承与创新体育文化的体育;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展现活力的体育;培养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学生更为自主、更为自律的体育;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不仅使学生当下有益,而且能够是终身受益的体育。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最后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会决定着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决定着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也决定着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 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钱伟长在回顾自己的大学体育与人生关系时不无深情地说:“六十多年来,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马老师的教导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今天还能坚持为祖困服务,战斗在教育科研岗位上。缅怀马老师的教诲,铭心不忘。”颜吾佴也付大学生满含深情地说:“从这所大学出去的每个学生,都能正视体育对生活的影响与改变,参与体育也不仅是上学阶段的事,该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 “真正到了社会上,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压力,但你真正投入到体育中,去感受身心投入的酣畅淋漓,你就会忘却烦恼与不如意,感受生命深处自然成长的力量。”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如今的工作时这样说“我过去是一个标准的体育运动爱好者。记得20多年前在苏州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体育运动是每一天的必修课。清晨,先是迎着晨曦在400米的跑道上跑10圈,然后回到宿舍洗一个冷水澡。在神清气爽的状态下背外语单词,学习的效率十分高。傍晚,一般是与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水平很臭但是乐此不疲。” 他们都是我们时代的先驱,我们辉煌历史的创造者与美好未来的领路人,他们尚且崇尚体育,热爱体育,我们这些晚辈们有何缘由可以不重视体育,不参与到锻炼我们身体的行列当中? 在体育课上我们不单单只是获得体育锻炼知识与体育健康常识,我们也能获得人格魅力的提升,它能教会我们如何在活动中与人相处,如何协调他人使自己能最大的发挥出水平,让我们能更加积极的投身体育,获得身体的锻炼与心灵上的洗礼。 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要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我们如何锻炼以及怎么获得最佳锻炼效果的人----我们的体育老师,没有他(她)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全面的锻炼。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们会在错误的方向,错误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最后肯定是我们自己受害。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名称,是一个庄严的职业,是它引导我们社会发展到如今,是它为我们时代发展提供动力,为我们人类的未来打下基础。所以对老师亦是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当然不是说得完美的人才能胜任这个职业,只是说有很多是需要老师们注意的地方。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文学家爱默森在他的书中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都笑断肚肠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医生,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今天,我们的教师不能也不该成为卡里尼。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应该照亮自己。——那么,今天怎样做教师? 我觉得应该是做一个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做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做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得到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教育事关民族兴衰。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与欧美国家学生相比,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少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严重缺失,将使中国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知识经济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们这样一个很难吸纳其他国家优秀人才的发展中国家,培养本土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如果这一点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中国还将在漫长的岁月里徘徊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作为一个理想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课堂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问题,才能唤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如果教师们整个关心的是名次,是分数,孩子们的心胸怎么能开阔?学校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应该是息息相通的,而现在却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校的生活很无奈。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生活,要使今后的社会更加理想,更加完美,首先要净化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从自身开始。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发觉前方有那么多需要自己担当的事。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即便你再聪明,也没有用,因为这个世界已经证明,最有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有一般拼劲乃至傻劲的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讲,一个教师不管你想不想做出点成绩来,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么学生也许就会被埋没,因为没有老师的约束与监管。 好的老师不一定带的是好的学生,但是好的学生一定是好的老师带出来的试想工作和事业合二为一,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又能做好研究和学问,多好。我们把教育做好,对学生有交代,对社会有交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交代;我们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这是我对大学体育课和大学体育老师的一点拙见。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是实施健康教育的理想场所,因此,学校必须全面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教育出健康而又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在学校健康教育中,体育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要努力把健康教育融人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学校公共体育课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游泳等项目设置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这本身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大纲在具体内容上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并事先为体育教师预定了模式,从而限制了体育的娱乐性和竞技性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性,而现在高校体育之所以不受欢迎,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缺乏娱乐性,因而它不能构成现代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体育的娱乐性又恰恰蕴藏在体育的竞技之中,我们可以将不少竞技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开发,如田径项目中的走、跑、跳、投项目,动作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又枯燥无趣,经降低技术难度以改造为趣味投掷,趣味走、跑、跳,趣味抢和拦;又如三大球技术动作复杂,动作技术要求与标准过高,经改造为趣味篮、排、足球以及球操。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具有趣味、易学、易掌握又好玩的项目,学生喜欢,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同时教学时数也不影响,同样能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传统的体育课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内容少,沦是否喜欢,为凑足班级数采用硬性分配,使学生产生不满意、厌学,甚至有反对上体育课的现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注意把时尚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素材。如:健美操、拉丁操、搏击操、街舞、体育舞蹈、武术、太极拳、攀岩等等。教学内容丰富了,得到学生的青睐,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情趣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想学”。 教师在课堂传授基本理论、各类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及如何组织各种比赛的方法、锻炼方法和手段等知识。学生通过理解和吸收消化,在实践中运用而对此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提高,即实践创新。如组织篮球比赛,首先要会制订篮球比赛的竞赛规程,并知道规程包括的内容,即:竞赛目的、时间、地点、竞赛方法、报名办法、计分办法、名次奖励办法等,将其提前下发给各班,以便作为比赛依据;其次召开班级体育会议,布置比赛事宜;再次召开篮球裁判会,编排比赛日程;最后准备比赛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在实践中指导与训练,让同学真正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理,教师还可营造各种小型比赛环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并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来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能够为学生创造互相交往的良好环境,对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作用,如在教学中有意设置挫折环境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同时诱导他们向难题、障碍、对手挑战,在竞争激烈、对手如林、障碍重重时,要奋力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来鼓励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去迎接新的挑战。这就说明体育教学能培养和展示人的表现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在逆境中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考试成绩是学生体育方面受教育的水平和程度的反映,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及对考试的重视程度都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的考试采用“技评”和“达标”2种形式,“达标” 是几项固定的内容,“技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观评价,一般都是教什么就考什么,缺乏灵活性。尽管目前《大学生体质合格标准》将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起到导向作用,然而“技评”部分却仍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学生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针对以往“技评”局限,高校体育考试应改变以往由任课教师单人评价其授课班级的形式,采用集中评分制,学校设立统一的考试时间,由多个相关教师评价同一项目内容;另外,不应限制学生的“技评”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考试项目。 以往的“达标”评价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成绩好者分值高,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尽管已经很努力了,但最终得到的成绩并不理想,甚至不合格,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是个极大打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建议“达标”项目的评价采取“分段式”评价方式,根据学生某一阶段的进步程度予以评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21世纪高校体育应该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要求,从体育教学功能出发,确立以“创新求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的过去、现在、未来融为一体,使教学重心向未来转移。

大学体育课结课论文

转瞬间,又到了一学期的期末,我的篮球体育选修课程同时已近尾声,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大家喜欢NBA,多数是对篮球的喜爱,对高水平篮球的向往,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姚明和易建联的关注。每当看到一些明星球员精彩的表现,都会有一种急切的、想亲身在篮球场上驰骋的冲动,也许有一些人不会打篮球,不过不要紧,他们同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激情。可以说,篮球可以带给人以快乐与享受,可以让一个人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既然去了篮球场,谁都不想做弱者,谁也不愿意输,每个人都会努力的拼搏,展现自己的球艺。如果你投篮精准,那么你就尽可能地发挥你的优势,疯狂的得分;如果你传球准确但投篮得分欠佳,那你可以扬长避短,做一个组织的高手;如果你技术优秀,那么你可以表演一些难度的动作;如果你身体健壮,那么你可以在篮下强打和抢篮板。最重要的是,别小看自己,只要用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能否定篮球场上个人的能力很重要,一些能力极其突出的球员能凭一几之力确实能左右比赛,但那毕竟是少数。客观地说个人能力只是一个球员必备的基础条件,球队的集体配合、集体力量才更为重要,团队配合才是篮球这项集体运动的精髓所在。我们所选修的篮球(高级)就是这样一门教授篮球技术与集体配合战术的课程。当然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需要有一定的篮球基础,课上并不是教你如何运球和传球这些基础性动作,而是一些标准的进攻、防守动作以及实战中几个人之间的战术配合。通过学习,进一步规范了我们的进攻、防守动作,增强了我们的篮球意识,提高了我们的集体观念。如果你防守动作不到位,那么你就会被别人突破得分;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团队配合的不畅,最后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指定的任务。经过一次次努力的练习与配合,每个人的篮球技术和配合意识都有所提高,这也正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假如你感觉在课上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么实践会作为依据告诉你,“你学到了很多”。平日里学习之余,篮球场上的你,会不由地发现自己的防守动作让别人感到很难通过,自己的进攻让人很难招架,自己的配合意识让所属团队不断赢取胜利。如果你感受到了这些,就证明你有所收获。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不仅要求我们有充沛的精力,也要求我们具有同样充沛的体力,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保证学习的前提,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忙碌了一个星期的我们,也能通过这门课程来放松心情,释放平时的压力,在学习篮球技术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真可谓是好处多多。相信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会更丰富,同学们会收获的更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想自己还会选择这门值得参与的课程。 OK!你看看能行不?

(1) 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 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3) 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同时,校本课程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我校立足于课程改革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年开始对足球课程进行了开发,建立了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一、 足球课程开发的的宗旨与立足点:无论是家长、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树立一个观念: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 其次,个体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应包括个体的"类特性"、"社会特性"、"个人特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把足球课程开发的宗旨定义为: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学校大多数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教育就会形成特色各异、争奇斗艳的可观局面。所以说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我校在2004年成为江东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足球在我校教师、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由于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开设足球特色课程的硬件和软件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诠释者、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的条件资源,教师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及发挥效益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足球 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参与者,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有发言权,学校所开发的课程内容需重视学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让他(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一),了解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与需求,保证学校为学生所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性向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二、 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一) 规划足球校本课程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制订了《足球校本课程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目标》: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从而培植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足球课程”系列目标A、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发展及作用;走进足球场,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动作;会观看足球,具有积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识,从而关心足球运动。 b.方法与过程:做场外文明观众,观察、感知足球(赛),会画足球;初步体验身体对足球的控制。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校内足球明星和代表队,了解他们的战绩,增强荣誉感,培养自信心。 B、大学中年级(三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从中体会学习足球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足球的运球、控球等技能的培养。 b.方法与过程:场内外知识的讲解,以及简单的比赛模仿,锻炼学生各身体部位的协调能力,通过录相、上网等重要赛事的观看,让他们更加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现状,更加关注、热爱足球。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团结守纪、协作一致的精神,磨炼坚韧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战斗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信心。 C、大学高年级(三,四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发展历程及现状,基本熟悉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自觉收集足球信息、自我体会足球知识乐趣,全面掌握运球、控球、传球、停球等各方面技术,基本能上场比赛。 b.方法与过程:自主收集国内外足球信息,自觉投身足球运动,集体探究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关系。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养成守纪守时、团结互助的作风,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三位体育教师根据各自年级的要求编写教学内容,每周设一节足球课,实施校本足球课程。(二)建立大学足球俱乐部,形成校园足球文化: 1、 学校依托球会组织,建立学校足球俱乐部。学校建立了**大学足球俱乐部。足球活动主题:体验足球 快乐成长 小甲A足球队口号:用心出智慧 配合有力量 顽强能进步 小甲A啦啦队口号:激情欣赏 文明表达 球队口号:积极参与 其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全面发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电视台公开竞选,由11名学生组成的俱乐部董事会。。按照“免费入会、自愿参加、自由组合、定期交流、集中展示、共同进步 ” 的原则,组织大学生自主组建各班 “ 小甲A足球队” 、“小甲A啦啦队 ”和“小甲A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队。通过游戏性的愉悦身心的足球活动,感受足球的魅力,充分激发他们对足球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培养现代足球文化理念,在小甲A活动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从小培养良好体育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游戏活动: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术,开展三对三或模拟五人制足球比赛。每月一次足球比赛活动:三月份一趣味射门比赛;四月份五人制足球联赛;五月份七人制友谊比赛;六月份运球比赛;暑期参加五人制足球比赛。同时还与兄弟学校开展友谊比赛。3、积极开展足球文化活动:建立大学足球网站,开设了足球快讯、俱乐部动态、足球文化、足球规则、足球明星、教学案例等栏目,开展奥运知识宣传、足球知识问答、小甲A征文、演讲、摄影、绘画比赛,促进少年儿童学习和弘扬奥运精神,充分表达自己对足球活动的热爱,激发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老师的素质水平就是教育的根本,这已是人们公认的观点。体育老师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必须要求体育老师是复合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

身心健康 大学 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必要性分析

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种收获许多,比如: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生长发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身心发展平衡,能够使得大学生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前,我国不少青少年都有着肥胖、驼背、抗压能力差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老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品的素养,并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泛推广体育知识

大学体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获得体育锻炼身体的各种体育知识,也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理解体育知识的本质,从而使得大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得体育被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为体育知识在全民中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收获体育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着课程单一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球类、武术类的体育活动,基本与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似,而诸如游泳和体操类的教学活动很少被考虑列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第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手段主要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体育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让大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体育教学手段基本上跟高中相似,大学生较难从体育教学中真正学到东西,而且也在锻炼学生身体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第三,课程安排的结构主要是体育老师先带着学生做准备运动,然后讲解教学活动,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课程结构也基本上跟高中一致,都是许多学生一起上课,上课的效果不理想。

大学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滞后

大学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方面,大学体育教学的课时普遍较少,而且大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透,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滞后,体育教学的教学投入较少,教学设施较落后,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都较为随意,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枯燥、实用性较差,而且体育老师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吸收效果不佳。其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没有意识到应当增强大学生对体育方面的认识,这使得每位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高,没有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如果要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应当重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发展他们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

3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作出改革,那么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体育教学,大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并且学习到体育运动锻炼中的一些技巧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思,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的落实大学体育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1)避免“快乐体育”的误区,“快乐体育”的快乐来源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幸福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学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程的时候才去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难以掌握到体育知识,并且忽略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要求。

(2)所谓的“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应该得到推广,但是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其中一个阶段,高校体育的理念应该是让大学生展望未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培养体育锻炼意思的好方法,而“创新体育”应该注重体育锻炼设备的创新,利用较为先进的体育技术和设施,对大学生的活动能力的培养和体育锻炼得到更好的协助,然而,让许多学校仍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认清这个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内容的编排,因此,以上的分析中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作出清晰界定后,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是理论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应该渗透更多的人文理论,使得大学体育教学更加能够激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实践方面,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项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到大学生的需要,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运动,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按照俱乐部模式来教学,都应该编排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得到锻炼。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运动的学习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较为流行,但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跟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分成不同的俱乐部,这样容易导致参与各俱乐部的学生的人数不均匀,由于现有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不一,也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建议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把俱乐部分成两层次,基础型和提高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技能情况和身体状况,参加合适的俱乐部。具体的实施可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公布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并且提供课程目的、课程大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俱乐部。

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的体育教学是通过身心活动实现的教育行为,应当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主,让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大学体育跟大众体育衔接起来。因此,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弱化分数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内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活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围绕学生进步度来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起到导向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分。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通过参加锻炼有助于改善锻炼者的心理状态,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对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全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摘 要】 体育 锻炼和 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锻炼。

【关键词】全民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1 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2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

体育锻炼能延缓机体衰老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此外,体育锻炼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感知和自信心

体育锻炼在个体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体育锻炼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感知。同时,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健身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笔者通过对江西省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体育锻炼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体育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交往的最佳手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是人们团队作战,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锻炼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适当的强度的活动量,就有利于消除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有利于消除疲劳。因此,体育锻炼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能带来集体的温暖和在比赛中获胜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协作精神,这些效益是其他的许多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抑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抑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3 心理健康有利于 体育 锻炼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锻炼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一些喜欢的体育锻炼。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体育锻炼。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体育锻炼,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体育锻炼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全民体育锻炼活动中,人们如何在体育锻炼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

要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

在体育锻炼前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锻炼情绪,要有积极参加锻炼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和肌肉、如何掌握正确动作方法等方面上来。

要尽力使体育锻炼轻松有趣

可以在体育锻炼前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

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户外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体育活动,尽量使体育锻炼与娱乐相结合。

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比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模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4 小结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的锻炼效果;利用体育锻炼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自愿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 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高春东.体育锻炼需要好心情[J].家庭医学,2002,(1):42.

[2]郭献中.浅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M].体育 科学 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363-366.

[3]朱敬光.健康心 理学 [M]. 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2,(1):64-6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的功能论文

导语: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普遍认同。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体育的功能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多,致使很多人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威胁。而健身锻炼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体育健身的功能,才能将健身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 健身锻炼;功能;分析

一、健身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一)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加强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良好改变,而且能够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且有规律,有利于抵抗外部压力。同时还有利于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明显[1]。

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关节面骨质和关节软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关节囊、韧带、肌腱和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增强。这样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伸展性和柔韧性都会得到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加强,同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健身锻炼对肌肉的影响更明显。经过长期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供能更充分;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等等。这样肌肉会变得更发达、结实、健壮、匀称有力,收缩能力强,运动持续时间长。

(二)健身锻炼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健身锻炼对心脏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毛细血管大量增生,进而使得循环血量的增加;还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形成心脏运动性肥大,收缩搏动有力,而且会使得心脏的容积增大,脉搏输出量增加,提高了血液循环能力。

健身锻炼能够促进血管功能[2]。体育锻炼使血管壁肌层增厚,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增大管径,以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并能顺利地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体育锻炼还可改善微循环。体育锻炼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能极大地改善微循环机能,使之有更大的潜力来满足激烈活动所需的能量物质供应。

(三)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肺活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即使经过后天的锻炼,提高的'空间也不明显,最多也就是30%左右[3]。体育锻炼对呼吸最大的效用是减少了肺的剩余容量,即减少了肺在呼吸中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健身锻炼并不能改变人的肺的容积,而是可以改善呼吸肌的状态和频率。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肺通气量,即每分钟呼出的空气升数。肺通气量=肺活量×呼吸频率。健身锻炼虽然会降低呼吸频率,但是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深、慢并且有节奏。健身锻炼对肺活量的增大有很大帮助。所以,即使呼吸的频率降低,但一次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容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这样增大肺通气量,提高了呼吸效率,进而也提高了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四)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而构成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功能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神经冲动,即起相互间信息联系作用。而轴突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传出,即起信息输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树突分枝增多,为人的智力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

科学适宜的运动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的工作耐久力,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

健身锻炼还可以提高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及肤觉等器官的功能。

二、健身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大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环境不仅包括例如天气等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例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社会环境。

(一)健身锻炼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健身锻炼对适应外部环境,增强身体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人体体温调节的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防治作用。

(二)健身锻炼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满着挑战,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对他人的挑战;既有个体间的竞争,也有团队间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总与成败相伴。所以,说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激发参与者追求成功的渴望,而且也能够锻炼参与者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磨练和心理调适的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三、健身锻炼能够提高人的智力

(一)健身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幼鼠的训练发现,体力活动能有效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枕叶细胞树突侧棘增多,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加[6]。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育锻炼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促进作用。

(二)健身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效能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记忆能力与脑疲劳有很大关系,而脑疲劳与脑部供能有着直接关系。对脑部的供能主要是指能源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大脑需氧量占人体总需氧量的20%~25%,所以说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是保证其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础。

长期的体育锻炼会增强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两大系统对全身能源物质供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部的通气量,增强了心脏的泵血能力。这样氧气和其他能源物质就会伴随着血液的流动,流入脑部,以供其工作需要。只要脑部供能充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机能。

四、健身锻炼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使人欣快和镇静。有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还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滋活,使人直接感觉到舒适,产生愉快的心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

(一)健身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医学院,曾针对156名50岁以上的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进行了试验。将他们分成每周运动三次,每次30分钟、只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的三组进行试验比较。16周之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但是再过6个月发现,抑郁症复发率最低的是运动组,只有8%,而药物治疗组复发率为38%,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的效果会更明显,但结果却发现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更持久[7]。

这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使得病人的主动意识加强,对病情的自我掌控度增加,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导致病情复发率降低。所以说,健身锻炼对于抗抑郁有着显著的效能。

(二)健身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面对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如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等。

流畅体验对降低焦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而体育锻炼是流畅体验的主要来源。在这种体育锻炼的流畅体验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进行的锻炼之中,从锻炼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锻炼过程的控制感。

健身锻炼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培养参与者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降低焦虑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Morgan(1987)在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进行的锻炼,才能有效降低焦虑,低强度或中强度的体育锻炼并没有降低焦虑的作用。

(三)健身锻炼促进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所以当参与者完成特定的锻炼目标时,就可以提高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参加竞技类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参与者全身心的放松,改善生理机能,增加心理承受力,适应日趋紧张的社会压力,从而成为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最有效的手段。

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运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并结合体育锻炼不受空间、地域、年龄等条件局限的特点,选择适宜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8]。

参考文献:

[1]唐宏贵.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吴中南,吕莉.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78.

[3]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陆阿明,朱小龙.科学健身运动指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5]原黎君.再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26):493.

[6]郭成吉,陈志明,等.体育锻炼“育智”功能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419.

[7]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申向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相关分析[J].内肛科技,2006,(4):110.

体育心理学观察论文

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实现的。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体育心理学观察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撑杆跳高已经有以前多年的历史,在以前只是被当作一种游戏,但现在已经作为田径运动项目的一种。撑杆跳高项目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到全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撑杆跳高在技术上的难度比其他一些田径项目要难些,在进行撑杆跳时,不仅对体力和身体的灵活性有要求,而且对人意志和清醒的头脑有着很大的要求。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也是大大的高于其他田径运动项目。撑杆跳高技术上的难度和其具有的危险性,这对教学任务是一个不小的困难。要是能把体育学心理原理合理的运用到教学里面,对学生的心理上进行一定的疏导训练,这样对教学会有这不可小觑的作用。

关键词: 撑杆跳高、心理学、教学

1.撑杆跳高中的体育心理学原理

激发鼓励学生对撑杆跳高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在进行撑杆跳高的教学时,可以学给生讲讲撑杆跳的历史,讲一些有关撑杆跳高的人物和故事,让学生脑中浮想联翩,对其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上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生对对撑杆跳高的内在驱动力。学生一般对撑杆跳接触的比较少,一般都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因此对撑杆跳高都有一种好奇心,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对其的好奇心,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要让他们明白,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这也对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不是一个人荣誉,而是国家的荣誉。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可间接的激发学生对撑杆跳高的内在驱动力[1]。

对学生学习撑杆跳高的兴趣进行培养

要想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一直保持下去,那就必须使学生在两方面达到一致,分别为:理想和兴趣。教师在进行撑杆跳高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心里有一个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进行自我要求,进而学生的兴趣也会一直保持下去。教师在撑杆跳高教学时,不可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上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要时刻关注现在撑杆跳高的最新动态,比如说现在国际上有关于撑杆跳的比赛,或者是新闻。教师可以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撑杆跳高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对撑杆跳高运动产生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学校的一些制度来要求学生,还要用自己的友好诚恳的态度去与学生进行交流,慢慢的去引导学生,切不可急于求成,要是这样,那反而会事与愿违。

撑杆跳高中的表象训练

在撑杆跳高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表现训练,来让学生在脑中对所学动作进行的不断的演练。这样对学生所学动作的熟练度是一个很有利的帮助。由于撑杆跳高在技术上的难度,教师要对其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小点,都要对学生有一个直观性的了解,教师要对持杆助跑,插穴起跳等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演示[2]。要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视觉表象。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能够在脑中清晰的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在没有进行动作练习之前,就已经在脑中练习了一遍,这对动作的熟悉度有非常大的作用。

可以用语言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学生们一般在受到外界的鼓励之后,都会在信心上有一定提高,会抵抗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说心理上的恐惧等。在一个教师在进行撑杆跳高的教学时,对与一个动作不要一气呵成,直接就把这个动作教给学生,而要把这些动作进行一个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视觉表象,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就可以进行体感练习,这样会是事半功倍。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或者是在晚上睡觉之前,都可以进行表象训练,研究表明,不断地进行表象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地动作画面,在进行实际练习的时候,可以比较快速的进入到练习当中,不会因为对动作的不熟悉,或者是忘记动作而导致的无法练习下去。学生要是生病,那么学生可以进行动作表象训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病不能实际练习的损失[3]。

用系统脱敏法来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通由于撑杆跳高有一定的技术性难度和危险性,比如说学生对与横杆的恐惧,学生在心理上一旦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感,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利,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这样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也就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必备课程。老师可以自己先给同学做一个示范,或者是让跳得好的同学给这些心理上有恐惧的学生示范一遍,然后再对其进行教导,在起初训练时,可以先用绳子代替横杆,让学生慢慢的进行练习,等到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些动作时,在把绳子换为横杆。在学生进行训练时,应该要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老师可以先进行动作示范,同时还可以在难度上进行降低,比如说可以把撑杆跳高的高度进行降低,这样来让学生进行训练,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然后在慢慢的增加难度。如果有一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有一部分学生心理还有一定恐惧感,那就让做得好的同学来进行示范,也可以让这些学生来对有恐惧感的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一种,别人都可以做好,我为什么不行的心理,这样对自己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有很大的帮助[4]。

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体能上,和心理素质上都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对那些体能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以心理暗示的方式,使其在心理上放松起来,并且要让学生学会用自我暗示,这样老师在不在场的时候,也可以使自己心理上不至于那么紧张。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在言语上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表现的非常积极,并且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肯定,以此来消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恐惧之感,让学生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一些比较消极的言语或者是一些表情动作之类的,要尽量避免,要尽量用一种积极地语言表情动。那些消极的只会使学生的心理更加恐慌,对自己更加的没有信心。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在心里告诉自己很棒,以此来缓解在课堂中受到的一些压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自我暗示训练,来缓解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

2.撑杆跳高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原理的在田径其他项目中的应用

撑杆跳高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原理是可以运用到各个田赛与径赛项目中的。

在各种田径运动中,对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这些运动项目的一些起源和历史,还有当前一些最新的,有关于这些田径运动项目的新闻,把这些都可以讲给学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其产生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建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让学生把这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荣誉,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兴趣对任何课程来讲都非常重要。

有兴趣,学生自己就会去学习,不用教师逼着去学习。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也是可以按照培养撑杆跳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与时代接轨,把一些最新动态讲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不会太枯燥,这样学生也会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只要保持这种做法,学生的兴趣便会从无到有,从有而趋于稳定[5]。

表象训练是体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训练方式

这个训练方式适用于各种田径运动,表象训练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当学生在休息时,可以继续训练,不过用的是表现训练,因为表象训练并不会消耗体力,对人在身体也不会造成伤害,因此在休息之时,可以用表象训练来对所学动作进行巩固。表象训练还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学生会把动作做错,或者是不到位,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心理,有些还会慢慢的丧失掉自己的自信心,表象训练便会从极大程度上降低这种情况的出现[6],学生可以在脑中对所学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这样便会在动作上出现较少的失误。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系统脱敏法在其他田径运动中同样适用。

学生如果在学习训练当中有恐惧心理,那就可以用系统脱敏法来对其进行训练,消除内心的恐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把难度降低,或者是进行一种模拟训练,让学生对这项运动的恐惧心慢慢减弱,经过反复的模拟训练或者降低难度的训练之后,再逐步的提升难度,或者逐步的趋于真实化训练。当然也是可以让做得好的学生,来进行示范,给这些心理有恐惧感的学生做一个好榜样。

在各项田径运动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与心理的调控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生活中也非常有用。对心理控制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至于会因为紧张而忘记动作,经常犯一些小的失误。学会了心理调控能力,这可以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得到完善[7]。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撑杆跳高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原理的田径运动中的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使田径运动更好的进行下去。本文对撑杆跳高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原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激发鼓励学生对撑杆跳高的内在驱动力、对学生学习撑杆跳高的兴趣进行培养、在撑杆跳高中的表象训练和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并且进一步对撑杆跳高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原理的田径运动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使得撑杆跳高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原理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得到了进步的深入,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当中,指出笔者在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够我国的田径运动事业做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贡献。

大学体育娱乐课论文

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本次调查对象中有23%的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动机是为了娱乐和好玩,对有兴趣的教材练习时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所以教师只有积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常教常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练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终身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而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终身体育这项抽样调查中看到,只有的少数学生需求,正说明了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体育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平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保健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体育运动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体育运动,又是一种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极拳的锻炼强调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运作,在强身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一种全面的养生锻炼。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少数体弱和残疾学生防治疾病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视,开展保健课教学以满足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考试,并且希望在体育课考试中获得高分,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占有率高达(表1)。原国家教委规定:公共体育课为大学生必修课,不及格者应重修。公共体育课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等等,确保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当学生把这些 条文规定转化为自己的需求时,便产生了对体育课学习的直接动机。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就是利用体育活动中人体的接触和配合、改善人际关系,进行团结协作才能取胜的思想教育。通过技战术练习,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具有运动技术特长的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要发扬为集体争光的精神,调查中得知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女生多于男生的原因是与女生性情和东方女性的传统特点有关。 逐步改善体育设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日本心理学家小林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设施的条件是决定体育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学校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是完成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良好的体育设施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高校在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呼吁各级领导,尽可能多拿出一些经费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 体育理想的需求 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魅力,对学生影响时间最长,效力最深,在“整个学校里,教师的可信度最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必修体育课,课堂上学生模仿的对象是体育教师,教师的魅力令学生羡慕和信服,将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从而激发对体育课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技术过硬,在生活中严格要求,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其魅力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调查中该项女生占调查人数的,男生占60%(表3)。 体育明星效应。体育明星在运动竞赛中技、战术的绝妙表演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强烈的吸引着大学生积极效仿,并在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中勇敢实践。调查对象中被体育明星之风采所吸引的男生有,女生有。 猎奇心理,好奇之心,是大学生心理特点之一。当大学生接触到新颖、优美、节奏感强的体育运动技术时,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引起的学生(女,男)积极参与。因此高校体育教材的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墨守陈规。同时这也给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教法,才能适应猎奇心理学生的需求。调查对象中,持这种心态的女生多于男生,原因是女生在中小学时期,自觉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较少于男生,对大学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设施和教师素质都感到新奇。 表3 体育理想的需求 表1 对学习体育课的认识 内容 按教学课程计划锻炼 一个人自由活动 小范围一起锻炼 随心所欲 n % n % n % n % 女283 89 96 14 22 男152 130 36 38 10 合计435 219 132 52 32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调控与激励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调控方法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是随着内部需求和外部刺激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的系列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就要不断地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进行控制调整,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在教学实验中具体采用的调控方法有思想调控、定量调控、教学目标的调控、人际关系的调控、教学广度与深度的调控、教学程序的调控、教学动态调控、学习项目的调控、教学时间的调控等。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激励方法 激励的原则,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励是为了加强动机强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练习情趣。 思想教育法 “人的动机可以激发,可以转移,宣传教育方法就是激发人们的动机,使之指向共同的理想目标”。教育学生:体育课学习应与学校培养合格的专门建设人才结合起来;近期娱乐和健康应与为国家高效工作四十年(或更长时间)结合起来。 激励法 激励法又分为物质奖励法和精神鼓励法。 (1)物质奖励法 如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奖励给一定的物质,对参与者发给一定的纪念品,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竞赛。 (2)精神鼓励法 如在课堂教学中,对练习积极、情绪高涨的学生,可以提出口头表扬,树立他为全班学习的榜样。另外,对体育差生,只要有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竞赛激励法 竞赛是体育运动本身属性之一,通过平等的或有条件的“让先”等级竞赛,使获胜者获得成功感,也使他本人感到自己具有从事体育运动能力的满意感,从而强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5 结束语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良好动机是学好体育理论和技能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循循善诱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价值观,学习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玩的痛快”,要把单纯的兴趣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终身体育,并确立学习和锻炼的目标,提高体育课学习的动机。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心理学,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 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的调控和有效的激励,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我整理了体育锻炼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训练,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体育运动在某方面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尤其在现代的体育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参加体育运动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就是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才会受益于终身。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些体育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体育,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 体育运动充分地展示了人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适当地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运动也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每天一定量的运动,大家能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运动又将伴随你一直走下人生的路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二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三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之我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鉴于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如下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计划 1坚持长跑训练。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进行长跑 。从20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2我热爱羽毛球,因此在大学期间,希望羽毛球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羽毛球进行锻炼。 3我加入了学校精武会,因此每周六日下午均有两次散打训练。坚持散打训练能够全面增强身体体质,是身体机能得到大幅提高。 4我酷爱台球,因此每周三五晚会与朋友打两个台球。 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一定有所提高,阳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论文 3.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4.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3篇 5.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6.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 7. 大学生运动健康论文

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老师的素质水平就是教育的根本,这已是人们公认的观点。体育老师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必须要求体育老师是复合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

身心健康 大学 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必要性分析

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种收获许多,比如: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生长发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身心发展平衡,能够使得大学生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前,我国不少青少年都有着肥胖、驼背、抗压能力差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老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品的素养,并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泛推广体育知识

大学体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获得体育锻炼身体的各种体育知识,也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理解体育知识的本质,从而使得大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得体育被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为体育知识在全民中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收获体育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着课程单一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球类、武术类的体育活动,基本与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似,而诸如游泳和体操类的教学活动很少被考虑列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第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手段主要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体育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让大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体育教学手段基本上跟高中相似,大学生较难从体育教学中真正学到东西,而且也在锻炼学生身体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第三,课程安排的结构主要是体育老师先带着学生做准备运动,然后讲解教学活动,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课程结构也基本上跟高中一致,都是许多学生一起上课,上课的效果不理想。

大学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滞后

大学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方面,大学体育教学的课时普遍较少,而且大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透,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滞后,体育教学的教学投入较少,教学设施较落后,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都较为随意,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枯燥、实用性较差,而且体育老师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吸收效果不佳。其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没有意识到应当增强大学生对体育方面的认识,这使得每位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高,没有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如果要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应当重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发展他们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

3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作出改革,那么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体育教学,大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并且学习到体育运动锻炼中的一些技巧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思,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的落实大学体育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1)避免“快乐体育”的误区,“快乐体育”的快乐来源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幸福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学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程的时候才去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难以掌握到体育知识,并且忽略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要求。

(2)所谓的“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应该得到推广,但是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其中一个阶段,高校体育的理念应该是让大学生展望未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培养体育锻炼意思的好方法,而“创新体育”应该注重体育锻炼设备的创新,利用较为先进的体育技术和设施,对大学生的活动能力的培养和体育锻炼得到更好的协助,然而,让许多学校仍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认清这个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内容的编排,因此,以上的分析中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作出清晰界定后,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是理论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应该渗透更多的人文理论,使得大学体育教学更加能够激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实践方面,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项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到大学生的需要,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运动,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按照俱乐部模式来教学,都应该编排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得到锻炼。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运动的学习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较为流行,但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跟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分成不同的俱乐部,这样容易导致参与各俱乐部的学生的人数不均匀,由于现有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不一,也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建议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把俱乐部分成两层次,基础型和提高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技能情况和身体状况,参加合适的俱乐部。具体的实施可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公布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并且提供课程目的、课程大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俱乐部。

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的体育教学是通过身心活动实现的教育行为,应当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主,让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大学体育跟大众体育衔接起来。因此,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弱化分数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内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活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围绕学生进步度来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起到导向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分。

小学大课间体育论文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近几年来,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不少佳绩,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却令人失望。虽然周济部长提出了在学生中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论,可在这落后的农村,加之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的学生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对体育没有浓厚的兴趣,又特别是女生。如何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呢?根据我在农村学校从教12年所积累的经验,浅谈如何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明确农村体育落后的原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搞好农村体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和实际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在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包括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的意识层次上,无形中给农村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1、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在农村,学校为提高文化课成绩,为争取考入高一级学校,往往忽视体育教学。有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蹦蹦跳跳,玩玩而已,学生也觉得体育课只要应付应付,过得去就可以了。于是挤掉体育课时间进行文化实习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体育教师也觉得何乐而不为。特别是毕业班在临考前一段时间内,甚至干脆停掉体育课。学校忽视了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2、农村学校体育管理的落后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还比较落后,体育工作在整个工作规划中还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学校每天的早操,课间操追求出勤率而忽视学生动作质量。课外活动不排不行,而实际却根本达不到课表的要求,业余运动队的训练搞突击,应付比赛,而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随意给体育教师排课等。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学校对于体育老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的要求仍出于目标模糊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的管理意识。3、体育教学设施的落后当前,许多城镇学校拥有正规的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和健身房等良好的体育设施,而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与之相比,差距很大。泥地跑道、煤渣跑道遇到下雨天,体育教学很难实施。整个操场除了有篮球场、乒乓台外,什么设施也没有了,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体育保管室里除了几个经久耐用的铅球、实心球外,就是几个“烂球”了,这就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出现了“放羊式”教学。哪还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也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4、师资力量的落后一方面农村财力不足,体育老师紧缺。在师资的配备上,无论是在年龄结构还是男女比列搭配上,不如城镇学校那样完整、合理。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学校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的专业思想不够巩固。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也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二、领导的重视,班主任的认识,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校长是学校的策划者,体育老师只有经常与校长沟通,谈谈体育工作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生气与生机)。体育老师经常向领导汇报体育工作,让学校领导参与到体育工作中,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体育对学生的作用。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从以下几方面作好了,学校体育工作就大有特色。1、了解关于体育的法律法规;2、知晓体育场地的规划;3、尊重体育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4、触摸体育教师的心态;5、能够调节体育工作与其他教学工作的矛盾;6、运用新理念评价体育课程。领导重视体育工作,他就会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增添体育器材,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老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组织体育老师培训、进修等等。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还不行的。班主任才是学生的直接支配者,班规班纪制约着学生的一切行动。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得需要班主任的密切配合。如班级篮球赛、校园集体舞、田径运动会……班主任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这些活动的开展效果。就拿这次学校举行的班级篮球赛来说,有少数班主任认为这种活动耽误学生时间,影响学生学习,不支持这种活动,从不到现场关心学生,这与其他班级相比,队员的激情和拉拉队的热情就相差甚远,比赛效果不言而喻。班主任放得开,大力支持学校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 ,密切配合体育老师,并协助指导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这样班级的学生,除了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优秀外,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不错,而且动手、创新的能力也会特别强。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气氛浓厚,这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班主任管理得死,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成天让他们呆在教室里搞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活力,学习搞好的只有少数,大多数学生抱怨这样的学习方式,成天在忧郁中度过。三、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农村学校条件差,体育设施相当落后,上课也特别单一,老师的积极性日渐削弱,大多数教师不太注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堂上“放羊式”教学,课后牌桌切磋,过一天算一天,哪还有心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有部分教师从没备课,上体育课是一层不变的内容,除了让学生跑还是跑。学生厌烦,自己也没劲。教广播操,示范校园集体舞,讲授篮球技战术,教“五步拳”……内容选择得好,可连他自己都不太熟练,喊个口令都结巴,动作又僵硬,这叫我们学生如何学习呢?要搞好农村体育教育工作,我们体育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抓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水平,提高体育教学与研究的能力。(1)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把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常识,从而提高自我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能力。从而为抓好体育教学打好基础。(2)运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体育教学经验,用理论指导实践,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2、培养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1)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开阔眼界。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能力。(2)利用进修,提高专业水平,拓宽学识领域,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3、把握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以人为本”,本着对每一位学生有利的原则,要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因时施教。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4、组织好一切体育活动,培养组织能力学校不举行活动,将会死气沉沉,体育老师要尽量给学校联系,多安排些体育活动。如:田径运动会、班级篮球赛、大课间活动、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等等,体育老师在这些活动中就要起主导作用,将一切幕后和台前工作表演好。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对干好体育工作也是个关键乡村学校器材少,场地设施简单,教学内容受到限制。这让许多教师养成了惰性,上课连合也不集,叫学生自己玩。这多扫兴呀。我曾对学生这样说:“我们耍也过一天,但我们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也要过一天,这还不如选择后者。”我们要正视现实,不要抱怨,我们要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关注每一位学生,搞好每次活动,认真对待每次比赛……别人不在乎我们,我们要自己对得起自己。要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立得稳,站得住,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领导四、提高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兴趣,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体育教师只有让学生在根本上认识到了体育的功能,体育对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显赫作用。学生的意识提高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压抑变快乐。这样操场上有了生机,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快乐健身。体育老师在这基础上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学又会有另一种效果。你不防试着开创点游戏教学,竞技比赛,小组比赛,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做些使用器材,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师生互动,学生兴趣浓厚,锻炼热情高涨,这不就达到了想象中的效果了吗?体育课改在不断的深入,在这“健康第一,快乐健身”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每一位成员都应来支持,关心体育教育,特别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有一个较大的改善。要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局面,并非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学校领导重视了,体育教师拿出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范文

不知不觉中一个快乐有趣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会有不少的收获吧,有了这样的机会,要好好记录下来。一起来学习活动总结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大课间体育活动体现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出发,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有必要,又有现实的意义。我校从实施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至今,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现将我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背景、意义

教育部于1999年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这项活动已在全国不少城乡学校得以蓬勃地开展。大课间活动平均达到每天40~6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实效明显,将受到学生普遍喜爱。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过程

根据我校活动空间小,在校学生多的困难,召开了多次例行会,讨论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大课间活动。我们按季节分为春、夏、秋三季的多样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冬季的长跑单一性大课间活动。

1、场地、内容

春、夏、秋三季以“国旗台”为界,划分了活动场地。我们由体育组组织,建立了信息反馈的信箱,积极向师生和家长征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各年级根据学生、场地的特点进行安排,并且游戏内容、方法、要求,学校都以通知的形式张贴在公告栏中,让每一个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效果不错。

2、人员安排

大课间活动不仅仅要让学生都能动起来,同时还要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我们要求大课间活动全员参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要跟班,学校建立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考评制度,每天由学校德育处和体育教师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星级班级的评选和教师学期考核中,从制度上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三、取得成果

1、通过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的体育技能普遍提高。以跳绳为例: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跳几个到几十个,由几十个到几百个。我校在文登市体育非笔试抽查中连续两次获得桂冠,与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分不开的。

2、师生的体质明显增强。通过调查,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我校因感冒发烧而缺课请假的人数明显减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课间对自己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通过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同学之间学会谅解、宽容与合作。例如:对班级的量化考核,星级班级的评比等。

4、通过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加强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交流,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四、存在的问题。尽管取得一些成果,反思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上还存在部分科任教师责任心不强。

2、突出了体育大课间活动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

3、活动中还缺少必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4、活动花样偏少或者隔一段时间换些别的内容。

今后我们会继续边学习,边摸索,边研究,边创造,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健康、和乐、和美、和谐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此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它比课间操的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随着课时计划的调整,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在时间上受到一定影响,很难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们把目光转向课间操改革上来,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原课间操时间延长,充实内容,拓宽课间操的教育功能,提高锻炼身体的价值。在学校的每一天工作中,只有课间操是全校性的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活动,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这一固定时间,科学地安排活动内容,灵活组织,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国各地区近期新兴起来的一项全校性的活动。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认识。期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方案,领导详细地审阅了方案,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合理化的建议。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学校重视,群策群力

体育大课间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组织管理系统。领导、少先队、班主任、体育组全员参与,体育骨干学生密切配合,多次例会研究,到教师、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制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科学系统地组织安排了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做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本次活动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我校能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功能作用,“以活动促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键体”,“以活动审美”为目的,贯彻大课间体育活动原则,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关系,为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不管是创编校本操,还是开展各种活动,都能够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多种功能。

(二)科学性

能够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身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心理得到恰当的调节。活动时间基本都在25---30分钟,运动量适当。音乐的选择具有时代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目的性

能根据我校体育工作计划,选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四)针对性

能根据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技能水平、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内容,做到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五)群体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体现师生全员参与。教师参与到活动当中,与学生共同活动,使全体师生都能从中受益。

(六)创新和特色性

本次大课间活动,反映了现代体育的发展成果,创造了有活力,富有新鲜感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形成了具有我校的特点和特色紧扣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音乐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使大课间体育活动与音乐伴奏浑为一体,体现了当代小学生在操场上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我校大课间活动将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进行学习。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53号)文件精神,根据《明光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实施方案》通知要求,确保我校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积极落实"每天活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引导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们克服学生多、场地小等实际困难,结合学校特色,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开学初,学校就召开动员大会,并通过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班会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通过动员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领导重视、加强管理、群策群力

我校大课间能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的轨道,离不开学校大课间领导小组大力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学期初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体育教师会议和班主任会议。成立了以校长刘开东为组长、总务主任金辉、齐淑阳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把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每周工作安排之中。另外,学校每天由体育教师和值日学生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出操情况进行通报并记入学校日志,保证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力。

三、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全面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

我校大课间活动以集体做操为主,分场地、分时间、分年级的形式,有合有分,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意识地把一些游戏和活动内容作为引玉之砖,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创编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学校成立校园兴趣小组,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以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

四、精心设计,认真实施,科学分工,责任明确

大课间活动虽然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喜欢大课间活动是成功的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我们设计创编大课间活动的首要原则。在大课间活动准备、设计创编阶段,分管领导和体育教师、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征求他们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见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梳理、归纳,形成设计创编原则和思路。因此,在整个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创编和实施过程,孩子热情高涨,劲头十足,兴趣浓厚,欢心愉悦,真正实现了把快乐与健康送给学生。由此我们确定了大课间活动设计创编原则和活动内容与形式。

1、设计创编原则: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原则;锻炼与休闲相结合,张驰有度原则;传统与现代完美统一原则。

2、活动内容与形式:上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各30分钟,上午分为集合队伍、广播操、跑操、分眼保健操、跳绳、跳皮筋、篮球、整理退场七个环节。

为确保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每项活动,我校都根据活动性质和教师特长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和协助人,要求他们严格按活动要求开展活动。

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师生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均能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展现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同时,随着我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已然形成了全体师生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我校以快乐为主旋律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会做得更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