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
1.“走”向自然,让学生拓宽审美视野
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展示。在一节美术课中,主题是画“咱家的风景”,我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建议,为何不把它画出来展现给同学们看呢?学生立刻响应。一星期后,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交上了。当一个同学提议办个画展时,我又把办画展的工作交给了他们,只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展板、展览场地等。整个过程,学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经过学生的努力,画展成功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美术的许多教材来源于大自然,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更具优越性。随处可见的各种树叶、树皮、树根,不同形式的瓜子壳、玉米皮、麦秸草、野草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果实等,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精心制作,都能变成一件件富有童趣的工艺品。
2.融入民间,让艺术“走”向学生
山区学校可利用本地一些随处可得的自然材料,将民间的艺术形式融合到美术课上来。我在庆元县实习时,就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兰氏根雕、双枪竹木作为一个现成的美术大课堂。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科技,让现代化农村理念“走”向学生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建设,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城市、农村一体化进程加快,涌现出很多科技示范园、种养殖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投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这些示范园和基地都是美术教育很好的自然课堂。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毫无生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要注意方法的应用,让美术课越来越生动,学生越来越感兴趣。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起、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才是高水准的教学。
1.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由于生活、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尽管其美术能力优于普通学生,但我们勉为其难地让他画一幅与高科技有关的城市景观,结果绝对是不理想的。因而,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本身的规律,它毕竟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农村的孩子对于美的认识应该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2.美化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人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沉闷,影响学习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创作欲望
农村学生喜欢美术课,这也给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好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成了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课题。
学生的创作才能最初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每个学生所想的、所做的,以及所画的,有时候连做老师的都暗暗吃惊。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又会把自己亲手“孵”出的丑小鸭羞涩地掬向美术老师,以便得到“权威人士”的评价和认可。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孩子亲手“孵”出的丑小鸭,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把优秀的、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创作。
参考文献:
[1]李正火.由“旧鞋变了”想到的[N].中国教育报,2002-8-13(3).
[2]苟晓章.要注意挖掘农村的美术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2-08-13(3).
浅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3]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浅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3]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浅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3]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请参考下文:浅谈农村小学生美育的培养永顺县砂坝镇中心完小 杨世国随着教育教改的不断深化,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在农村的迈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也可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挖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潜能。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赤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审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虽说美育的不可取代性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有很多地方难以落实,因我们地处在湘西的穷乡僻壤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美术教育就像一株“发育不良”的小草,受到各种环境,各种条件的制约。同时又由于我们地区的教育观念的落后,文化的落后,加上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美学修养,因此,导致了美育在我地区的严重缺乏。即使部分学校开设了美育课,但美术教师也只是基于传统的灌输试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成绩,注重表面形式的教学而缺少创造性。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要深知美育的重要性,要有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小学生美术教育的现状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通过几年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与实践,针对这些现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简单的看法。一.进行师资培训,完善教师队伍。美术教育同其他的教育一样,也需要完善的教师队伍,健全的教育模式。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如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注重道德修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独立的审美能力。2.热情与责任心。教学是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是爱的共鸣、心的呼应。同样一份教师工作,不同的人为它而付出的可能完全不同。有些认为照本宣科就完成工作,有些则倾注大量心血上好一堂课。为了对学生、学校和自己负责,只要我们还当教师,就应该以极大的热忱和责任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3.教学与教研互补。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美术教师只注重实际的教学活动,缺少对教育教法的研究。小学美育教师要学会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多开展美育教育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4. 与时俱进,不断为自己充电。21世纪是一个人才技能竞争的社会,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艺术观念的变化都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更要注重学习充电,加强自身的素质的培养。二.走出美育狭隘化的误区。虽然在很早以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就已经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口号,呼吁素质教育,并对美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村现状的诸多原因,美育课程依然没有走出狭隘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陈旧性。主要表现在传统艺术课程的陈旧性中的课程门类和学科内容上的不完整。美育即艺术课程,主要体现在两大类:艺术类指音乐、美术等;学科类指美学、艺术批评等。从内容上看,旧的艺术教育多局限于某一方面,掌握一些技能技法,而没有注意培养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其内容几乎没有,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2.课程目标的单一性。在旧的课程理念下,艺术的知识技能高于一切,艺术能力的发展脱离了其生成的环境,学生学习枯燥,兴趣低落。长期以来,对艺术课程缺乏正确理解。艺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与专业有很大不同。在这样单一的指导下,最终使艺术教育失去了“艺术”的味道。3. 课程实施形式的单一性。传统艺术课程主要以单科音乐、美术课堂分科教学为主。以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缺乏灵活多样,使很多学生兴趣索然。其还表现在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只强调学校美育途径。严重地阻碍了美育多途径的发展,使学生陷入孤立的地步。4.课程评价的形式性。其形式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目标上是追求结果的一致,忽略学习过程和情景。其二、就依据是注重甄别与选拔的量化评价,彻底忽略最重要的情感、意义层的内容。其三、单一的终结性,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完全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常此以往,爱好艺术的天性也慢慢泯灭。5.课程功能的失效性。艺术课程的发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传统艺术教育只注重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忽略了艺术教学中对学生高尚情操、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念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单一的课堂教学也残酷的把学生与自然美的欣赏割裂开来,使人们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1.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其它任何科目都能渗透美的元素,把美育融入其中。如品读古诗,语文老师就可以以历史背景、文学角度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体会其语言的精辟之美。美术教师则可以从诗人的意境去教育学生感受美,体会诗歌的意蕴之美。教师还要把美育和其它的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2.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第二课堂活跃起来。学校要多开展一些如看电影、观看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智力游戏、野炊春秋游等活动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美术兴趣,培养其审美、感受美的能力。3.走进生活圈,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利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间音乐、工艺美术、手工制作等进行教学。从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歌舞、服饰可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粗旷、豪放的野性之美;土家的摆手舞、苗族的鼓舞以其原始古朴而远近闻名,一些民族根雕、盆景以其巧夺天工之精妙而远销世界各国。把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之精华引入到我们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并且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切可实施的方案,为我们农村地区培育出更多的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认真落实美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广泛实行,巩固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成果。强烈呼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力度,投入资金,把农贫困地区的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让美育之花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绽放,让世间的每一个地方不缺乏美。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浅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3]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声乐系论文题目: 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 19.论声音造型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学术论文等文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论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类
2、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类
3、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
4、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6、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7、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8、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9、 《……》教学案例的启示
10、 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11、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2、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13、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14、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15、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16、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17、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18、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19、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20、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1.中国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类
2.中国现代花鸟画或山水画、人物画艺术类
3.中国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比较或花鸟、人物
4.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新与继承或山水、花鸟
5.论唐代中国画的变革类
6.对南齐“谢赫六法”的新释
7.中国人文画论 8.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
9.诗境与画境
10.中国画论新鲜
11.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12.中国画的意境美类
13.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类
14.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研究类
15.论中国画的寒荒境界类
16.论中国画的线类
17.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类
18.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19.中国画色彩问题研究类
20.中国画的提款与题跋类
1.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 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
4. 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5. 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6. 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
7. 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
8. 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
9.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0. 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
11. 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12. 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13. 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
14.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5. 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16.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17.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18. 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29. 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
20. 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美术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这种源于美术本体;但又超越美术本体的价值功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双向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大胆投身于改革实践;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能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质疑和探索,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着的探索精神。这就要求主体主动参与,唤起创新,培养实践能力。 要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开发,真正地给他们探索知识,探究问题的空间,既要让学生积极思索,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假设,又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新的想象。 要发挥学生灵感与直觉的作用。直觉是一种与知觉思维有关的直接观察事物的心理活动,它包括灵感,启示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而灵感又不会长期静止停留,它往往是稍纵即逝。教师要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美术作品后的系列心理活动变化,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还应当借助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美术教育的创新,追求一种自由、和谐、情景交融双向交流的氛围,不同的学生因其自身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审美体验,许多创新的因素就蕴含在其中。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它既体现在教育观忘上,又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处理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后的结果之一是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而美术创作活动又必须借助于美术语言。 所谓美术语言,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料等;二是指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它为创造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