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公共安全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公共安全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格局下,破案打击、抓捕犯罪的难度不断增加,无打不安,无防不稳,170万公安民警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的瓶颈已日益显现,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公安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于通过对公安机关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的探讨,为正在进行的警务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根据本人在基层工作的多年经验以及对公安工作的思考,就公安机关战斗力制约要素进行了充分阐述。通过本文的探析,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必须通过提高公安民警素质、大力推广和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方面解决,从而提高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保证社会政治、治安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新时期,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繁重任务,一手抓打击,一手抓稳定,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成为当前要务。中国刚刚加入WTO,我们还要抓好服务,入世的根本目的是参与以公平有序、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全球市场体系,要求政府在确保法律透明度、统一法律实施等方面履行承诺,作为执法部门,中国警方将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舞台上表演。中国警察不仅需要调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工作模式和警务观念,还要在角色转变之后,探索新的警务体系,为世界警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70万公安民警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的瓶颈已日益显现,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公安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任务。多年来,我一直在基层工作,对基层警务制度有着很深的感触,对民警工作、学习、生活有着最直观的了解,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基层民警战斗力作肤浅探讨: 一、派出所民警工作现状 1、少部分民警的素质与派出所要求的高素质之间有一定差异。 派出所改革中要求民警“一警多能,一警多用”,刑侦民警担负打击犯罪,的要务,社区民警需要“沉”在责任区之中,处理自己责任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是责任区内的“多面手”,因此对民警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在配备责任区警力时,搭配不够恰当,势必会影响到该责任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另外少部分责任区民警可能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多方面问题,分管工作中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于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布置耳目、上报信息、防范管理尤其是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等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工作压力很大。 2、派出所民警普遍存的超负荷工作现象。 超负荷劳动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基层派出所中,即使是工作较为规律的内勤也在70小时以上,至于责任区民警加夜班、双休日不休息更是常事,据不完全统计,基层派出所民警年均200余天在所加班。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特急性工作与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我们的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工作质量。当然,超负荷工作除了我们公安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民警个人效率不高,需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有些工作事先在警力调配、警力使用上没有很好规划,牵制了一定的警力。 人民警察的素质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关健因素之一,也是体现公安机关作风最基本的因素,人民警察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因而要提高公安战斗力首要问题是狠抓队伍的素质建设,向素质要战斗力。 二、狠抓各项教育机制的运行 1、以德育警。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以德治身、以德树威。同时开展多方位的谈心家访活动,了解民警思想动态,把握民警思想脉搏,确立对症下药机制,同时了解民警的家庭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保证民警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 2、分类培训。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地加强民警专业技能培训,不搞千篇一律,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使民警能学以致用。 3、逢进、晋必训制。严格进人机制,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从源头上保证队伍的高素质,从源头上把住进入、从警的质量,组织新民警进行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保证新民警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投入公安工作。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凡初次上岗的民警都必须参加专业训练,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晋升警衔民警参加相关培训,以更新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 二、从严治警,从优待警 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化队伍,队伍管理首先要严字当头,具体实施中以《内务条令》为切入口,下大力气抓好从严管理,用制度来规范民警的言行举止,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服务水平。其次凝聚警心才能激发队伍活力,有活力才有创造力,公安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能激发出了全体人员的创造力后,整个集体才能形成战斗力,做到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时从优待警也解决了各位民警的后顾之忧,不至于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1、大力推进休假制度,建立民警健康档案。现在各基层单位的民警是超负荷运作,到最后往往是民警成批成次地病倒,造成了工作的盲区;再者,我们所要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而不是一支疲劳之师,列宁同志说:“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拥有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的队伍才是一支威武之师,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科学进行警力配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保证民警的休假、休息,让民警有时间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用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一期的工作。同时基层民警基本上都是疾病缠身,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实用性,可以每年进行二次全面体格检查,及时了解民警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治疗,避免小病拖成大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建立优抚制度。建立“三个一”制度,即一个基金、一份档案、一项联系制度。“一个基金”是指建立立功创模基金,对有功人员实行物质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奖金。“一份档案”是指建立功模人员、英烈、遗属、特困民警及家属的档案,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补助金,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一项联系制度”是指建立领导与功模人员、英烈、遗属、特困民警及家属的挂钩联系制度,由领导“一对一”进行扶助,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待遇等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加大优抚力度,对伤残民警、有功人员(特别是牺牲民警)都能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特别抚恤,使民警及其家属能尽快得到优抚。 三、大力推广和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以竞争、激励为特色的目标管理体系,经过量化后,形成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无论是派出所的领导还是普通民警都认为很有必要,对此持欢迎态度。绩效考核形成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通过以考核与物质利益挂钩的方法,奖勤罚懒,激发民警的上进心,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竞争氛围。 1、长期以来,由于公安工作的社会性较强,工作的量化难度大,民警工作的数量、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实行考核,明确了工作的绩效标准,使相同岗位之间有了对比;通过考核,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凸显,有利于相互学习,激励后进。 2、派出所的管理有章可循,日渐规范,对于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大有裨益。由于各个工作岗位有了明确的目标责任,每个人对自己岗位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激发个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用。 3、民警绩效考核的实施,在各派出所形成了"工作-考核-再努力工作"的良性循环局面和长效动力机制,促进了民警工作;通过对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将民警职务行为导向了组织期望的方向,有利于组织合力的形成与加强;“后进民警"的设立,改变了往日只评优,不评劣的倾向,增加后进赶先进的动力,有力地激励了处于中间层次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先进更先进。 但是,现有的民警绩效考核大部分是针对民警个人而言的,许多公安工作都是合作性、团队性非常强的,所以有必要设立相应的指标考核派出所工作的整体,引导民警自觉加强工作中的合作意识,培养民警的集体感。设立整体性工作的考核指标,可以使局机关注意派出所工作产出的整体效果,更容易评价派出所部门的工作情况;也可以使派出所长自觉加强对于派出所整体的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另外,考核实行至今,有些民警的积极性已被很好得调动,也有些民警对于指定责任区的作法存在异议,我们可以考虑实行责任区竞争选择的制度。在选择前,将各个责任区的地域特征、范围大小、工作基础、拟订目标等情况说明,并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分类,各类完成目标的奖励亦不相同。然后由民警以类似“招标”的形式自由选择。在规定的考核期限到来后,对责任区民警的工作进行评价。完成预定任务的奖励,未能完成任务的处罚。通过设立这种机制,使民警的工作更具平等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派出所管理的效果。 四、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格局下,破案打击、抓捕犯罪的难度不断增加,无打不安,无防不稳,如何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提高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这必然要求警力的投入,如何在有限的警力资源内挖掘潜力,这就要在向素质要警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向机制要警力。公安工作如何做到以低投入收到更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服务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的明智选择。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以提高治安控制能力为目标,按照各个地区的治安规律和特点,科学整合各种治安防控资源,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防控责任区内的职责任务,依靠人防、技防、物防和意识防等各种有效载体,通过协同配合、相互策应、整体作战,实现打防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对各种防控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是辩证的统一,打击犯罪可以遏制案件的发生,而防范控制则可以减少案件的发生,并可以提供线索人头,为打击破案服务,形成公安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减轻辖区整体的防控压力,跳出“发案-破案-再发案-再破案”,民警疲于破案的怪圈,提高了社会面的“见警率”、“管事率”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总体目标提供了有效载体。 1、优势互补,有机整合,捆绑作战,形成合力。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有“重打击、轻防范”的弊端,造成刑侦民警忙打击,边打边冒;社区民警搞防范,无所适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力浪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以来,对社区民警就社区民警五项职责进行了具体分工与要求,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完成了可行性论证,形成了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的社区防范队伍。刑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打击破案,要紧抓破案不放,同时利用破案为社区服务,找准刑侦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契合点,形成以破案为龙头的防范工作,整个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后,理顺刑侦警组与社区警组关系,通过提高警组工作效率,参加派出所日常值班工作,切实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更多的警力下沉到社区,加大社区的防范力度,从另一个层面上减轻刑侦工作负担,完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刑侦、社区工作有共同的立足点:基础工作,刑侦、社区工作的基础工和形成一张互相交错的网,但以前这张网没有沟通,没有形成结点,存在工作上的盲区,这就给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防范漏洞。要真正地防控辖区治安,就要求这两张交错的网形成结点,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刑侦民警提供案件信息,发案动态,为防范提供针对性建议,社区民警通过防范提供案件线索,为打击破案提供人头、线索,从而实现公安工作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解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救火式工作方法,完成由案到人到由人到案的破案模式转变,变被动守候为主动出击。同时在沟通中完善,在互补中互利,从而提纲挈领,全面防范。 单兵作战力量有限,只有诸警种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完成全面防控辖区的任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我所积极探索新思路,采用了挂钩责任区的形式完成刑侦民警与社区民警的捆绑作战。自2002年10月份,我所在的长安派出所积极调整派出所勤务制度,形成了两班制、弹性工作制相结合的勤务制度,并将刑侦民警直接挂钩到各警务站,定时、定点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并及时分析通报辖区治安状况,与社区民警相互合作,形成合力。这样一来,刑侦民警进一步了解了辖区情况,社区民警也做到了辖区发案情况了如指掌,避免了盲目防范,双方相互促进,有机组合,大大提高了各警务站战斗力,从而提升了整个派出所的战斗力。 2、全面整合民力资源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公安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源泉。广大社区党员、干部、青年团员、治安积极分子都是社区防范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推进警务工作的社会化,把民力吸收到警方的专门工作中来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核心内容,也是解决警力缺口的有效方法。 整合民力,发挥群众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把松散的群众紧密地组织起来,除开展社区防范宣传、义务护院护弄等传统防范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年龄身体条件好、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作息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法律咨询、义务巡逻、便民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同时,对治安志愿者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激发治安志愿者的荣誉感,增强治安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使治安志愿者真正面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解决警力的供需矛盾。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 安全 教育 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车主因为唯利是图超载而引发交通事故时;当旅客心存侥幸地携带危险品上车引起爆炸时;当传染病患者肆无忌惮外出坚持上班或上课导致传染病流行时,我们意识到个人的安危广泛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自身的行为也在广泛地影响着他人的安危。在这种环境中,无论个人如何小心谨慎,都无法确保自己免受伤害或威胁,除非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安全可靠。于是,安全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公共利益。安全问题不仅要靠法制和设施的保障,还需要每个公民具备公共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学校虽然无力承担公共安全的使命,但可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安全权利的意识,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环境的培育。

一、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

(一)公共安全的涵义

在“安全”前面加上“公共”两个字,说明应该从公共性角度来理解公共安全。在《辞海》中“公”被解释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因此,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公共安全事件的后果具有公共性,因为受害人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2.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成因具有不可控制性,因为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可能影响的范围是行为人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

3.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

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每个人做事既应该考虑对自己是否安全,同时也应该避免伤害到他人和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因此,公共安全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共同善”。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有保障,公共安全才会有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自己的安全就是保护他人的安全。比如说,每个人在出生后都按照国家的规定接种了疫苗,那么每个人的安全就有了先行的保障,因为每个人都有免疫力,所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有免疫力的群体,公共安全自然也就有了保障。因此,公共安全又是一种为所有人共同享有、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共同善”。

二、社会公德框架下的公共安全教育

本文所要探讨的公共安全教育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来阐述的。它是以培养学生既关心自身安全也关心他人安全状况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并用这种理性和精神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公民公共责任伦理”。“公民公共责任伦理”是对公民在社会公共道德关系和活动中,对公民公共责任问题的伦理考量和道德追问。公民公共伦理的主要特征是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公共理性是公民的一种理性能力与道德能力。作为一种道德能力,公共理性指超越于个体的私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依据公共利益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的道德意志能力。公共精神要求公民在正视自己的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关怀他人、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是“个人善”和“公共善”的结合。

(二)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

1. 公益的原则

公益原则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公益,即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原则要求公共机构、公共制度、公共设施、公共活动为所有公民谋福利。在公共生活中既反对不顾他人的“利己行为”,也不主张牺牲自我的“利他行为”,而主张对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有利的“利群行为”。公益原则强调利益最大化,在不能确保每个公民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公益原则要求从公众的立场出发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利益。公共安全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并履行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不做有害于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动,积极地做有益于公共安全的事情。

2. 公平的原则

公平原则,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首先要求在公共生活中相同的人得到相同的待遇。例如,每个公民,无论男女老少,不分贫富都有同等的权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它同时要求在公共生活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待遇。例如,公交车座位有限,在无法满足所有乘客乘坐需要的情况下,安排座位讲究先来后到,保证先来的乘客优先乘坐;公平原则还要求优待弱者以及其他有困难的人,例如,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不必讲究先来后到,公交车为他们安排了专座。在专座不够的情况下,要求年轻乘客礼让座位,优待老人。再比如,电影院里突然发生了火灾,不管你是谁,大家都有权力获得安全,即体现了相同的人有相同的待遇。要让靠近出口的人先走,因为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更多人的安全,这体现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在撤离的过程中,大人应该让小孩,年轻人应该让老人,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这体现的是优待处境不利的人。

三、公共安全的环境需要政府和公民的联合行动

安全既包括身体的安全,也包括精神和心理的安全。在一个漠视他人生命,而肇事者又得不到应有惩罚的社会,个人是不会感到安全的。所以,社会要为安全的环境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支撑,还要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奖惩制度。政府应该尽其所能,努力营造一个使得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感到安全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心理环境。

当然,公共安全环境的维护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维护。想想那些违背良心公然出售毒奶粉、毒馒头、毒猪肉的商贩,那些知法犯法拐卖妇女、 儿童 的人贩子等等,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除了和利益有关,和法制的不健全有关,是不是还和整个社会缺乏“多管闲事”的监督机制有关?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灾难与己无关,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全社会对生命尊严的漠视最终也会让灾难降临到每一个漠视者的头上。这种公众的沉默和不作为,不由得使我想起铭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的德国神父弗里德里希?马丁?尼默勒(Friedrich Martin Niem?ller)留下的那首忏悔诗: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活;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总之,公共安全教育应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的关系。公共安全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安全和躲避危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公平公益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并用这种理性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让学生明白维护公共安全既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个公民的配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人民出版社, 2008.

[2] 沈晓敏,黄向阳主编.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资料(三年级第二学期)[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 姚轩鸽.拒绝堕落――中国道德问题现场批判[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高校正处于一个社会体制转型和全球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之下,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浪潮的冲击,受到来自于内部与外部的多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公共安全受到诸多挑战,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种不良因素、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越来越多影响和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也在不断增多,探讨重视和加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一、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校与社会原有藩篱逐渐清除,原先“象牙塔”的高校承受着更多来自社会的风险,政治、经济与 文化 等领域的风吹草动都能在高校中预演,高校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冲突的小型舞台,公共安全的机率和影响都大大增强。高校组织与外部社会的交互性增加,风险机率随之增加。改革扩招使得高校机构与人员的规模膨胀,加剧了高校公共安全的风险系数。高校人员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公共安全防范难度大。大学生青年群体进取、向上、充满活力,同时也具有短视、浮躁、追求享乐的一面。而且青年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四大主题:学业、择业、恋爱与人际关系,困惑与迷茫多发。教师群体,如果在涉及工资、职称等基本权益遭受到不公处理时,也可能会采取某些过激的行为,甚至导致正常教学秩序的瘫痪。此外,许多建设中的高校雇佣大量的临时工,新校建设或校区城市建设的大量民工,也常常成为校园安全的隐患。

除了这些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高校现行的改革与管理制度等内在机构特点也存在安全隐患。加上我国有关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很少,在制度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此外,学校领导在整个办学理念中对公共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专项研究和制度规范,潜意识把公共安全危机当成是“意外”事故,危机意识不强,还加上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很少,可供参考、 反思 的少。

高校公共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教育主权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预警、自救、互救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高校不仅要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安定的有保障的生活环境,而且要在心理上为师生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二、确立高校公共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意识构建管理体系

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问题上要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注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事前的预防,以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开展相应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入手,构建危机预防、危机管理。让公共安全教育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出发,为实现高校良性的秩序,从观念上重视、制度上健全、内容成体系、教育常态化出发,构建学校公共安全防御体系。

首先,设立专门的公共安全健康管理指挥机构,负责全校公共安全管理和指挥控制。具体职能为组织开展全校公共安全管理的项目研究;组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及指挥开展校园治安管理、维护政治稳定工作、重大活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__、突发事件处置、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大学生违法犯罪及预防等安全工;建立各种公共危机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指挥和处理各种公共安全危机及危机公关,以其其他一切有关学校公共安全的指挥与处理。

其次,建立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既然学校公共危机不再是偶然,而是越发以常态的面目出现,高校开展安全预警管理成为必要。高校要结合学校本身的现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客观评价学校公共安全状况,通过 经验 性地分析学校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或行为,并分析危害的强度、频度与范围。开展校园风险排查和事前监控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安全危机的源头控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根据分析,建立各种校园公共安全危机预案,并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演练,通过专项应急演练项目,让学校师生能更真切地了解危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也促使各机构的管理成员更加清楚自己的分工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有助于发现应急管理计划及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完善和修订。设立安全总值班室,值班人员应掌握突发事件处理程序,设立统一的新闻发布 渠道 ,及时向师生公布事件发生处理的权威信息。

再次,设置专门的公共安全概述公共课程,逐步实现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制”。目前一些学校已开始进行试验和实施。如清华大学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学”课程作为全校研究生的选修课。公共安全的教学课件应该涵盖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防范、国家安全和__、日常生活安全等五大内容,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 安全知识 、防范知识和应对技巧。

三、高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路劲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营建校园安全文化。举办经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讲座,应急安全的现场演习,安全网络、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活动,以宣传海报、专栏、视频、安全宣传单(册)的形式,在校园必要的公共场所、活动场所设置显目、温馨的安全提示和警告字画图示、安全疏散示意图等。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求有关专职、兼职教师和部门应加强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指导、督促及参与。通过校园的广播、电台、网站、报刊等开展正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营造。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契机,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从整体上营造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安全教育提供外在环境和内在意识基调。

(二)加强校园日常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师生行为。

为保证师生员工的活动规范有序,减少各种无序混乱导致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并照章执行。学工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与学生活动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新生报到安全管理、日常活动安全管理、集体活动安全管、校外活动安全管理、体育活动安全管理、教室宿舍安全管理、集会、 军训 安管理、各种场所安全管理等。一方面要求师生员工遵循各项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后勤保障部门要建立定期安全检查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校舍建筑、教学设施、消防器材、体育器材、实验设备、水电设备、学生生活设施等,及时发现并努力排除各种潜在隐患。通过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保卫部门或举报信箱、电子邮件、学校BBS等渠道,广泛收集与学校相关的安全危机信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进行分析和预测处理。学校各有关部门可定期开展调研、座谈会等活动,分析学校运行状态,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整改。在校园的重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和监视器,监控图像,汇总于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营造安全规范的校园环境,以管理配合和强化公共安全教育。

(三)强化危机安全教育。

高校作为一种组织,可能面临的危机有很多情形,如基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性地震、水涝灾害,基于社会因素的恐怖袭击、大规模学潮,以及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交互影响导致的重大火灾、恶性传染病流行等。而且,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倍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这使得高校危机更易引起社会反响,更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产生危机的“放大”或“辐射”效应。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一定要强化危机安全教育。加强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开展应急预案及演练,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通过各种形式、途径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让学生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了解,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掌握安全防护技能,了解如何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身安全。

(四)组织多种形式正面安全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利用思想品德、军事训练、卫生与健康、实习与实验等课程对学生教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组织由专业教师和人员结合安全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逃生、救护教育。开设应急能力训练课,采取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时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如外伤急救、食物中毒急救、使用消防器材、安全逃生等,增强了师生对突发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开设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课程,教育和增强学生守法,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系列讲座。请一些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同时在安全教育中渗透 保险 意识的教育,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要引入社会保险机制,解除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此外,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五)重视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

研究表明相对普通人群,高知人群本身更易在心理、性格与精神等层面出现异化倾向,高素质人群的聚集地高校,暗藏的心理问题日渐成为高校最主要、最常见的危机诱因,大学生正处于成年却经济不独立、成长却个性不成熟的特定阶段,多存在着学习、就业、经济、交往和家庭等压力,高校要重视这一安全危机诱因的心理化成分,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 措施 ,避免心理问题向危机事件转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 方法 ,自觉舒缓心理紧张,消除心理障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适度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拓展心理咨询面,增强心理咨询效果。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

(六)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网络安全教育成为现时代高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等情况,高校要加强网络建设,更新 网络技术 ,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抢占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为他们提供新闻资讯、娱乐信息,还要提供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人文知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力争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

总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无需置疑,居安思危,防范预警。加强教育是预防的重要手段,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减少发生校园事故与灾难的可能性,降低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宋勇.浅论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秦琴,齐福荣.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 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第5卷,2009-6,(3).

[3]杨绪霞,薛刚.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世纪桥,2008,(11).

[4]李海军.浅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科教平台科技咨询导报,2007,NO28.

[5]谢一帆,邵泽开.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与方略探析[J].兰州学刊2008,(6).

[6]童建福.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探索在线,2008,(2):64.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2.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4.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5. 有关安全教育论文参考

6.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参考

7. 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论文

参考文献1 凌云,杨秀良. 试论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J].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陈瑞平.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误区与途径. [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鹤壁市公安局. 1996. 01. 3 黄亦飞,欧阳梓华. 我国警察的亚健康现状与警力关系分析. [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2005.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 [D]. 人民公安报. 马红兵.科技强警 人才为本[J];公安教育;1998年06期 6 孙小杰.走科技强警之路 提高队伍战斗力[N];北京日报;2000年7 李敏也.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J]. 党建研究, 张兆端.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dmin.从加强队伍教育管理着手 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EB]. ,2010-06-15 20:35

公共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 安全 教育 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车主因为唯利是图超载而引发交通事故时;当旅客心存侥幸地携带危险品上车引起爆炸时;当传染病患者肆无忌惮外出坚持上班或上课导致传染病流行时,我们意识到个人的安危广泛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自身的行为也在广泛地影响着他人的安危。在这种环境中,无论个人如何小心谨慎,都无法确保自己免受伤害或威胁,除非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安全可靠。于是,安全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公共利益。安全问题不仅要靠法制和设施的保障,还需要每个公民具备公共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学校虽然无力承担公共安全的使命,但可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安全权利的意识,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环境的培育。

一、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

(一)公共安全的涵义

在“安全”前面加上“公共”两个字,说明应该从公共性角度来理解公共安全。在《辞海》中“公”被解释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因此,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公共安全事件的后果具有公共性,因为受害人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2.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成因具有不可控制性,因为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可能影响的范围是行为人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

3.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

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每个人做事既应该考虑对自己是否安全,同时也应该避免伤害到他人和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因此,公共安全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共同善”。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有保障,公共安全才会有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自己的安全就是保护他人的安全。比如说,每个人在出生后都按照国家的规定接种了疫苗,那么每个人的安全就有了先行的保障,因为每个人都有免疫力,所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有免疫力的群体,公共安全自然也就有了保障。因此,公共安全又是一种为所有人共同享有、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共同善”。

二、社会公德框架下的公共安全教育

本文所要探讨的公共安全教育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来阐述的。它是以培养学生既关心自身安全也关心他人安全状况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并用这种理性和精神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公民公共责任伦理”。“公民公共责任伦理”是对公民在社会公共道德关系和活动中,对公民公共责任问题的伦理考量和道德追问。公民公共伦理的主要特征是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公共理性是公民的一种理性能力与道德能力。作为一种道德能力,公共理性指超越于个体的私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依据公共利益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的道德意志能力。公共精神要求公民在正视自己的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关怀他人、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是“个人善”和“公共善”的结合。

(二)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

1. 公益的原则

公益原则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公益,即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原则要求公共机构、公共制度、公共设施、公共活动为所有公民谋福利。在公共生活中既反对不顾他人的“利己行为”,也不主张牺牲自我的“利他行为”,而主张对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有利的“利群行为”。公益原则强调利益最大化,在不能确保每个公民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公益原则要求从公众的立场出发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利益。公共安全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并履行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不做有害于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动,积极地做有益于公共安全的事情。

2. 公平的原则

公平原则,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首先要求在公共生活中相同的人得到相同的待遇。例如,每个公民,无论男女老少,不分贫富都有同等的权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它同时要求在公共生活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待遇。例如,公交车座位有限,在无法满足所有乘客乘坐需要的情况下,安排座位讲究先来后到,保证先来的乘客优先乘坐;公平原则还要求优待弱者以及其他有困难的人,例如,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不必讲究先来后到,公交车为他们安排了专座。在专座不够的情况下,要求年轻乘客礼让座位,优待老人。再比如,电影院里突然发生了火灾,不管你是谁,大家都有权力获得安全,即体现了相同的人有相同的待遇。要让靠近出口的人先走,因为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更多人的安全,这体现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在撤离的过程中,大人应该让小孩,年轻人应该让老人,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这体现的是优待处境不利的人。

三、公共安全的环境需要政府和公民的联合行动

安全既包括身体的安全,也包括精神和心理的安全。在一个漠视他人生命,而肇事者又得不到应有惩罚的社会,个人是不会感到安全的。所以,社会要为安全的环境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支撑,还要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奖惩制度。政府应该尽其所能,努力营造一个使得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感到安全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心理环境。

当然,公共安全环境的维护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维护。想想那些违背良心公然出售毒奶粉、毒馒头、毒猪肉的商贩,那些知法犯法拐卖妇女、 儿童 的人贩子等等,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除了和利益有关,和法制的不健全有关,是不是还和整个社会缺乏“多管闲事”的监督机制有关?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灾难与己无关,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全社会对生命尊严的漠视最终也会让灾难降临到每一个漠视者的头上。这种公众的沉默和不作为,不由得使我想起铭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的德国神父弗里德里希?马丁?尼默勒(Friedrich Martin Niem?ller)留下的那首忏悔诗: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活;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总之,公共安全教育应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的关系。公共安全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安全和躲避危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公平公益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并用这种理性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让学生明白维护公共安全既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个公民的配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人民出版社, 2008.

[2] 沈晓敏,黄向阳主编.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资料(三年级第二学期)[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 姚轩鸽.拒绝堕落――中国道德问题现场批判[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高校正处于一个社会体制转型和全球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之下,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浪潮的冲击,受到来自于内部与外部的多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公共安全受到诸多挑战,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种不良因素、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越来越多影响和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也在不断增多,探讨重视和加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一、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校与社会原有藩篱逐渐清除,原先“象牙塔”的高校承受着更多来自社会的风险,政治、经济与 文化 等领域的风吹草动都能在高校中预演,高校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冲突的小型舞台,公共安全的机率和影响都大大增强。高校组织与外部社会的交互性增加,风险机率随之增加。改革扩招使得高校机构与人员的规模膨胀,加剧了高校公共安全的风险系数。高校人员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公共安全防范难度大。大学生青年群体进取、向上、充满活力,同时也具有短视、浮躁、追求享乐的一面。而且青年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四大主题:学业、择业、恋爱与人际关系,困惑与迷茫多发。教师群体,如果在涉及工资、职称等基本权益遭受到不公处理时,也可能会采取某些过激的行为,甚至导致正常教学秩序的瘫痪。此外,许多建设中的高校雇佣大量的临时工,新校建设或校区城市建设的大量民工,也常常成为校园安全的隐患。

除了这些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高校现行的改革与管理制度等内在机构特点也存在安全隐患。加上我国有关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很少,在制度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此外,学校领导在整个办学理念中对公共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专项研究和制度规范,潜意识把公共安全危机当成是“意外”事故,危机意识不强,还加上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很少,可供参考、 反思 的少。

高校公共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教育主权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预警、自救、互救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高校不仅要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安定的有保障的生活环境,而且要在心理上为师生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二、确立高校公共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意识构建管理体系

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问题上要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注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事前的预防,以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开展相应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入手,构建危机预防、危机管理。让公共安全教育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出发,为实现高校良性的秩序,从观念上重视、制度上健全、内容成体系、教育常态化出发,构建学校公共安全防御体系。

首先,设立专门的公共安全健康管理指挥机构,负责全校公共安全管理和指挥控制。具体职能为组织开展全校公共安全管理的项目研究;组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及指挥开展校园治安管理、维护政治稳定工作、重大活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__、突发事件处置、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大学生违法犯罪及预防等安全工;建立各种公共危机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指挥和处理各种公共安全危机及危机公关,以其其他一切有关学校公共安全的指挥与处理。

其次,建立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既然学校公共危机不再是偶然,而是越发以常态的面目出现,高校开展安全预警管理成为必要。高校要结合学校本身的现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客观评价学校公共安全状况,通过 经验 性地分析学校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或行为,并分析危害的强度、频度与范围。开展校园风险排查和事前监控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安全危机的源头控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根据分析,建立各种校园公共安全危机预案,并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演练,通过专项应急演练项目,让学校师生能更真切地了解危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也促使各机构的管理成员更加清楚自己的分工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有助于发现应急管理计划及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完善和修订。设立安全总值班室,值班人员应掌握突发事件处理程序,设立统一的新闻发布 渠道 ,及时向师生公布事件发生处理的权威信息。

再次,设置专门的公共安全概述公共课程,逐步实现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制”。目前一些学校已开始进行试验和实施。如清华大学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学”课程作为全校研究生的选修课。公共安全的教学课件应该涵盖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防范、国家安全和__、日常生活安全等五大内容,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 安全知识 、防范知识和应对技巧。

三、高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路劲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营建校园安全文化。举办经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讲座,应急安全的现场演习,安全网络、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活动,以宣传海报、专栏、视频、安全宣传单(册)的形式,在校园必要的公共场所、活动场所设置显目、温馨的安全提示和警告字画图示、安全疏散示意图等。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求有关专职、兼职教师和部门应加强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指导、督促及参与。通过校园的广播、电台、网站、报刊等开展正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营造。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契机,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从整体上营造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安全教育提供外在环境和内在意识基调。

(二)加强校园日常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师生行为。

为保证师生员工的活动规范有序,减少各种无序混乱导致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并照章执行。学工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与学生活动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新生报到安全管理、日常活动安全管理、集体活动安全管、校外活动安全管理、体育活动安全管理、教室宿舍安全管理、集会、 军训 安管理、各种场所安全管理等。一方面要求师生员工遵循各项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后勤保障部门要建立定期安全检查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校舍建筑、教学设施、消防器材、体育器材、实验设备、水电设备、学生生活设施等,及时发现并努力排除各种潜在隐患。通过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保卫部门或举报信箱、电子邮件、学校BBS等渠道,广泛收集与学校相关的安全危机信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进行分析和预测处理。学校各有关部门可定期开展调研、座谈会等活动,分析学校运行状态,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整改。在校园的重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和监视器,监控图像,汇总于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营造安全规范的校园环境,以管理配合和强化公共安全教育。

(三)强化危机安全教育。

高校作为一种组织,可能面临的危机有很多情形,如基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性地震、水涝灾害,基于社会因素的恐怖袭击、大规模学潮,以及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交互影响导致的重大火灾、恶性传染病流行等。而且,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倍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这使得高校危机更易引起社会反响,更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产生危机的“放大”或“辐射”效应。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一定要强化危机安全教育。加强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开展应急预案及演练,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通过各种形式、途径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让学生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了解,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掌握安全防护技能,了解如何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身安全。

(四)组织多种形式正面安全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利用思想品德、军事训练、卫生与健康、实习与实验等课程对学生教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组织由专业教师和人员结合安全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逃生、救护教育。开设应急能力训练课,采取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时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如外伤急救、食物中毒急救、使用消防器材、安全逃生等,增强了师生对突发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开设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课程,教育和增强学生守法,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系列讲座。请一些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同时在安全教育中渗透 保险 意识的教育,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要引入社会保险机制,解除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此外,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五)重视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

研究表明相对普通人群,高知人群本身更易在心理、性格与精神等层面出现异化倾向,高素质人群的聚集地高校,暗藏的心理问题日渐成为高校最主要、最常见的危机诱因,大学生正处于成年却经济不独立、成长却个性不成熟的特定阶段,多存在着学习、就业、经济、交往和家庭等压力,高校要重视这一安全危机诱因的心理化成分,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 措施 ,避免心理问题向危机事件转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 方法 ,自觉舒缓心理紧张,消除心理障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适度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拓展心理咨询面,增强心理咨询效果。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

(六)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网络安全教育成为现时代高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等情况,高校要加强网络建设,更新 网络技术 ,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抢占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为他们提供新闻资讯、娱乐信息,还要提供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人文知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力争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

总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无需置疑,居安思危,防范预警。加强教育是预防的重要手段,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减少发生校园事故与灾难的可能性,降低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宋勇.浅论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秦琴,齐福荣.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 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第5卷,2009-6,(3).

[3]杨绪霞,薛刚.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世纪桥,2008,(11).

[4]李海军.浅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科教平台科技咨询导报,2007,NO28.

[5]谢一帆,邵泽开.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与方略探析[J].兰州学刊2008,(6).

[6]童建福.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探索在线,2008,(2):64.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2.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4.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5. 有关安全教育论文参考

6.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参考

7. 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论文

在写作科学的论文过程中,适当的引用一些参考文献,能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科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刘文帅. 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 梁周昌. 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 英语口语 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 赵婧. 乌海市高中英语课堂 文化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 反思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5]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祝露.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9]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0]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11] 莫雷主编. 教育 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2] 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3] 杨治良,罗承初 编写.心理学问答[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6 [14] 江桂苹.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15] 张春燕. 初中数学 专业英语 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6]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7]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8]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9]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20] 王萍. 高中英语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赵荣生. 车辆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0) [2] 王国华,陈敬贤,梁梁. 系统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10) [3] 陈合权,魏莲芳.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4] 张旺勋,龚时雨,李康伟. 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策略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1(09) [5] 魏莲芳. 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6] 潘科,王洪德,石剑云. 多级可拓评价 方法 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 2011(05) [7] 吕海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鲍君忠. 面向综合安全评估的多属性专家决策模型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孙爱军.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10] 郭熹. 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12] 孙亚华,李式巨,李彬.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量化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09(01) [13] 陈志华. 试论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4] 魏莲芳,陈志华. 浅谈安防系统中的风险评估[J].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04) [15] 徐哲,贾子君.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研制系统性能风险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04)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5) [2] 孙国强. 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04) [4] 王赐江.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报告 . 2013(01) [5] 冯文林,帅娟,姚红,邓波,魏莲芳,汪小林,冯荣. 四川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创新调查研究报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01) [6] 李林. 中国法治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 新视野. 2013(01) [7] 徐田坤,梁青槐,任星辰.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地铁750V牵引供电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6) [8] 黄毅峰. 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9]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10] 王华安. 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11] 何穆. 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建筑电气. 2013(05) [12] 张苏. 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13]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4] 唐海. 个性化概念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5] 杜治国,赵兴涛,李锦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猜你喜欢: 1. 什么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2. 中国茶文化参考文献 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4. 高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6. 历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安全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金融秩序 电子商务 2007/01

2 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 电子商务 2007/01

3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电子商务 2007/01

4 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6 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电子商务 2007/01

7 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 电子科技 2007/01

8 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 互联网周刊 2007/02

9 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经济师 2007/01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 经济师 2007/01

11 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 经济师 2007/01

12 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 通信世界 2007/02

13 电子商务代表网站及业务模式分析 通信世界 2007/02

14 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5 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6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 会计之友(中) 2007/01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8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 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6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7 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8 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9 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 商场现代化 2007/01

30 Web 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 2007/01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琪,《中国电子商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黄京华,《电子商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健,《电子商务》,上海,海天出版,2003年

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专业结业小时候起就有业率低的缘故原由及其对于策 内蒙古自治区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显的议论烟草行业电子商业上的事务 华北、东北地域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钻研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标准样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研究 首都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传统企业流程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业上的事务诚信系统的构建与使成为事实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供应链办理研究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系统布局与电子付出技能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屯子配置设备摆设中农业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战略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6 驴友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网站的构建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7 代理商收集团购营销的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模子研究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8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及其安全技能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9 浅析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安全 阛阓现代化 2007/01

30 Web 技能在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中的应用 阛阓现代化 2007/01

一、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及成长 [现代谍报 摩登 Information] 刘凤君

二、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近况及瞻望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llonas E-commerc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形态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ello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翟凤荣

三、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付出的近况及瞻望 Th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ayment in Chellona [重庆广播电视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刘波

四、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互助经济与科学技术 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张元慧 , 李少伟 , 许丽红

五、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 现代贸易 摩登 Business 2001年,第11期

六、浅析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近况与趋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蔺建霞 Lin Jianxia

七、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近况与瞻望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Bussiness 很多顶 Xu Duoding

八、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张元慧 李少伟 许丽红

九、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CA的成长瞻望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A in Chellona 江艳霞 左明

十、电子商业上的事务市场近况与瞻望 The Rec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EC 马克et周智佑

[1] 莫佳. 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实现[J]. 福建电脑, 2008,(02) . [2] 张述平,杨国明. 第三方支付竞争策略创新[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6,(17) . [3] 任莉莉.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网上支付风险探讨[J]. 池州学院学报, 2008,(01) . [4] 杨国明.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6,(20) . [5] 吴凌娇. 网上购物安全问题探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 [6] 王凤满. 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服务[J]. 闽江学院学报, 2008,(06) . [7] 赵凤彩,黎超. 航空电子客票的移动支付[J]. 电子商务, 2008,(08) . [8] 徐勇刚,梅耀辉. 浅谈我国电子支付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21) . [9] 宋磊. 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10] 彭银香,白贞武.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措施研究[J]. 大众科技, 2005,(11) . [1] 林黎明,李新春.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6,(03) . [2] 宋苑. 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与对策[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6,(Z1) . [3] 付灵丽,朱辉. 基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攻击研究[J]. 电脑应用技术, 2007,(02) . [4] 杨二龙,刘建时. 对电子商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 警官文苑, 2007,(01) . [5] 阚晓初.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策略与技术[J]. 商场现代化, 2007,(01) . [6] 杨晋. 现代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01) . [7] 朱虹. 电子商务管理发展研究[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02) . [8] 刘宗梅,李智宇.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的构建[J]. 法学与实践, 2007,(01) . [9] 徐效美,林冬梅. 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J]. 商场现代化, 2007,(01) . [10] 姚树琪. 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的探讨[J]. 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06,(02) .

参考文献要注意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同时要注意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著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2017电子商务参考文献,供大家参阅。

2017电子商务文献

篇一:电子商务 论文 参考文献

[1] 宋义秋,魏亚楠. 浅谈电子商务带来的 企业管理 的变革[J]. 科技 资讯, 2009,(03) .

[2] 林鲁生. 谈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J]. 商业时代, 2009,(12) .

[3] 周星. 浅析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

[4] 徐晓雨. 电子商务——传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加速器[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5] 王尊民. 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J]. 现代商业, 2008,(08) .

[6] 周海兵.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11) .

[7] 石正喜. 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07,(27) .

[8] 李莉.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J]. 企业经济, 2008,(05) .

[9] 吴靳. 电子商务对企业 财务管理 的影响[J]. 会计 之友(中旬刊), 2009,(03) .

[10] 林震. 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9) .

篇二: 电子商务论文 参考文献

[1]赵晓津。 计算机 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14(4):140-141。

[2]雷殷睿。 网络安全 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融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4):162-163。

[3]余佩颖。 微信 电子商务模式探讨[J]。软件,2013(10):124-125。

[4]邵泽云。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3):83-85。

[5]齐赫。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5):41-42。

[6]汪顺。计算机技术用于电子商务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232。

[7]李珣。移动支付进击的微信PK无力应对的支付宝[J]。记者观察,2014(4):56-57。

[8]吕廷杰编著。移动电子商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篇三: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

[1]Hyon,Sunny. Genrein Three Tra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ESL [J]. TESOL Quarterly,30/ 4 :693-722,1996.

[2]易兴霞.体裁分析与农业 英语 论文摘要[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

[3]杨瑞英.体裁分析的应用:应用语言学学术文章结构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5]Swales,J.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Bhatia,V.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Longman,1993.

篇四: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

[1] 文化 .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J].广东 财经 学院院报,2006(3)

[2]刘珍.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M].优秀硕博论文,2005(6).

[3]杨洪涛.电子商务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与企业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5(6).

[4]多琦.基于电子商务的顾客满意信息 收集 与评价系统设计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2)

[5]赵冬梅.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4)

[6]杨坚.电子商务网站典型案例评析[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

[7]刘海,孙浩.海尔家居体现海尔竞合战略[N].新华日报,2006(2)

[8]尤齐钧.八大难题困扰中国家具业[N].中国建材报, 2008 (3)

[9]贾玮.2007 家具业变局之年[N].中国建材报, 2007 (12)

[10]王坤.家具行业创新之路迫在眉睫[N].中国财经报,2008(23)

[11]陶海音,肖青.湖南家具业亟待创新[N].湖南日报, 2006(2)

篇五: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16] 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有助于电子商务的论文的撰写。欢迎阅读我整理的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1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1]梁静 着.销售互动中的说服效果:给予消费者说服应对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7-38.

[2]银成钺,杨雪,王影.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问互动行为研究[J].预测:2010:15-20.

[3]蒋婷,胡正明.服务接触中游客间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J].旅游学刊.[37]张岳.信任与感知风险对客户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2(392),2:150-86-91.

[4]黄莹,朱建荣.网络口碑质量对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2-24.

[5]綦晓燕.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144-146.

[6]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7-9.

[7]李宛颖.在线销售考虑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学,1999:37-38.

[8]井森,周颖,王方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6,2(16):164-169.

[9]孙瑾 着.消费者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50.

[10]吴佩勋.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3(2):83-89.

[11]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李小梅,李定家. 网络购物之降低风险策略研究[J]. 第一届网站经营学术暨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0:132-136.

[13]Libai B., Bolton R., Bügel .,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1]郑怀望.陕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西北大学2009

[2]陈加新.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杨瑾,尤建新.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2):58-62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J].软科学,2006(5):5-8.

[6]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现代经济探讨.2006,(5):5-9

[7]李延朋.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2

[8]徐伟.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战略、整合机制及其实施[D].沈阳工业大学2004

[9]郑业卿.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7)

[11]程永军,丁薇,刘昌卫,孙长宜.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7(05)

[12]王叶峰.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J].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13]王国跃,李海海.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2)

[14]李柏勋,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多周期随机库存系统模型与仿真[J].统计与决策,2007(2):134-136.

[15]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

1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金融秩序 电子商务 2007/01

2 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 电子商务 2007/01

3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电子商务 2007/01

4 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6 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电子商务 2007/01

7 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 电子科技 2007/01

8 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 互联网周刊 2007/02

9 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经济师 2007/01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 经济师 2007/01

11 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 经济师 2007/01

12 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 通信世界 2007/02

13 电子商务代表网站及业务模式分析 通信世界 2007/02

14 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5 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6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 会计之友(中) 2007/01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8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 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6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 商场现代化 2007/01

[1]廖晓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年)[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粥鱼.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J].电子商务,2006,(8).

[3]马继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6,(4).

[4]张国友.技术依赖阻碍电子商务发展与普及[J].电子商务世界,2006,(4).

[5]杨丽光.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9).

[6]赵莎.再聚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6,(2-3).

[7]郑淑荣.提高电商学生就业率[J].电子商务世界,2006,(6).

[8]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2-3).

1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

2 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 电子商务 XX/01

3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电子商务 XX/01

4 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 XX/01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 电子商务 XX/01

6 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电子商务 XX/01

7 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 电子科技 XX/01

8 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 互联网周刊 XX/02

9 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经济师 XX/01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 经济师 XX/01

11 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 经济师 XX/01

12 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 通信世界 XX/02

13 电子商务代表网站及业务模式分析 通信世界 XX/02

14 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XX/01

15 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XX/01

16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 会计之友(中) XX/01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 XX/02

18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内蒙古电大学刊 XX/02

19 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 华北、东北地区XX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XX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XX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 同济大学 XX

22 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商场现代化 XX/01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商场现代化 XX/01

24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 商场现代化 XX/01

25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商场现代化 XX/01

26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 商场现代化 XX/01

27 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 商场现代化 XX/01

28 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 商场现代化 XX/01

29 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 商场现代化 XX/01

30 web 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 XX/01

公共关系策划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

摘要:从阐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入手,结合高校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角度,探讨对我国高等 教育 改革进程的影响,其目的是从中获得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范式;高校管理;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改革的性质、规模和途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议程,即“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熟,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模式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 经验 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 企业管理 理论和 方法 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它是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根据西方学者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而且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3.政府应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做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用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

4.政府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6.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生与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灵活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二、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出现滞后现象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观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等学校由原来被认为属于核心公共产品转变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要求加快对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中,虽然学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办学状况还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在学校内部管理上,高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有限,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是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3.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浪费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但国家财政拨款收入仍然是高校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其产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上,加之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要专项、要政策,自身筹资压力很小。因此,高校普遍存在不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有些项目的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办法;对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投资决策的论证缺乏效益观念;加之目前对高校管理者在经费投入和使用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和投资失误现象。

4.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

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教授终身制”、“教师铁饭碗”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本可以通过招聘l临时工来完成的工作岗位,却仍然使用正式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

5.校(院)二级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校的政策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权集中在机关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比较小,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相比之下,机关部门的职能显得过于强大,管理过度、管理越位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中心,主张政府职能集中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等核心公共服务领域,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合作。

1.调整高校管理模式

(1)从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根据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观点,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从政策上给高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离开了市场资源,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高等教育始终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市场资源的争取也只能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学校自身来说,必须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来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从高校内部管理上来看。高校的行政部门应改变目前管得过多、过细的现状,其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宏观管理层面,如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指导工作等;二级院系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微观管理层面,如执行学校的政策、落实工作 措施 、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同时,高校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关系,改变目前管理部门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现状。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竞争机制

(1)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高校对后勤企业采用了过多的保护性措施。后勤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企业还不能参与学校的竞争。事实上,学校的宿舍、食堂、物业、绿化、医疗等基础实施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起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2)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很多管理服务项目,都可以让私营企业或部门参与供给。如会计核算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参与供给,内部审计可以让审计事务所参与供给,会议组织可以让宾馆饭店参与供给,旅游活动可以让旅游公司参与供给,资产管理可以让物业公司参与供给,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管理中来,对推动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属于紧缺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来自市场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大。相比之下,私营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一线的激烈竞争。如果不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模式,必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最有效的管理经验总是首先来自私营部门。尽管高校管理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私营部门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与顾客反馈、重视投入与产出、重视成本核算等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比较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注重结果管理,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主张,对改进高校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关键是要改变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个人和单位实施绩效目标控制。绩效评价结果要与个人的评价、待遇、职务、培养相结合,与组织的表彰、激励、提高相结合,以此增强个人与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引导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1).

张忠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赵霖平.新公共管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4,(4).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经济适用房政策 》

摘 要: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本文对经济适用房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公共政策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从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力,是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抑制房价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 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它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惊人的利润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运用各种方法得到经济适用房。而且住房市场本身就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更是加剧了矛盾。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各种负面新闻比比比皆是,它本身的正面作用已远远小于其负面作用。经济房不经济已成为事实。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滋长了寻租****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决定价格,当供小于求,进入卖房市场的话,高价格是必然的。而经济适用房却是在卖方市场的时候所提供的廉价住宅,高额的利润差则必然会造成寻租****。经济适用房济适用房的寻租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利润从房地产商处以及部分购房者手中转移到相关政府官员的私囊中。寻租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它使得经济适用房变的既不经济有不适用,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仍然没有获得房屋,激化社会的仇富心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二)经济适用房适用范围划分不明确

应为我国现在的个人信用,个人资产调查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真实的年收入,所以无法明确划分家庭的高中低收入。这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高收入家庭伪造自己的家庭年收入,获得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符合标准的家庭却被排除在外。

(三)经济适用房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性商业住宅,本身带有浓郁的福利色彩,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房地产商职能从中得到3%的利润,因此它的选址都不会再市中心等黄金地段,而是在临近郊区的或环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地价非常便宜。并且相对的配套措施也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居住的往往中低收入,他们没有能力够买汽车等交通工具。往往是住在西边工作在东边,给他们平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

( 四 )无形形成住房等级分化,造成购买者的心理压力

经济适用房打的旗号是为了保护中低收入的家庭,够买此类用房的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下层家庭,容易形成新的穷人区,造成居民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羞辱效应,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导致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与隔离,不利于社会和谐共处,同时也不利于小区治安、 文化 的发展。

二、 从公共管理视角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定位不准

房价近几年持续走高,政府为抑制房价强推经济适用房,要求经济适用房占住房市场总体地位,但是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经济适用房又要求免交土地出让金。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使得的地方方政府无力支撑,从而对经济适用房也会采取抵制心理,把房屋建造在偏远地区且配套措施也相对很不完善。

(二)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效应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同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政府认为经适用房损害了它的利益时必然会对其抵制或者当个别官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的候,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也会不顾国家政府的利益,以身涉法。经济适用房是违背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免受土地出让金。房价也压得很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伤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适用房的为之偏僻,建造不合理建筑质量不好。即使地方政府没有对其采取消极甚至抵制态度,个别官员也会看到其中的有利可图运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收入者住进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需要的却得不到。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三、 三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标准

完善家庭收入的划分标准;政府应,建议尽快制定划分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具体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假报个人财产的要采取严厉惩罚。对已经入住得家庭也可采取抽查制度,调查是否有弄虚作假的。只有完善个人财产制度,才能保证公平。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完善政府退出机制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都是只有一次购买性,只要购买了就不能再买卖。但是购买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停变动的,也许在几年以后他的要求就不符合规定了,同时在市场上又会出现一批新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政府就要完善退出机制,不要只是卖掉房子以后就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要适时调查已售出的房屋,不符合规定的让其退还,让给下一批中低收入者。这样可以减轻经济适用房紧张的情况,也可以节约地方政府的资金。

(三)政府要完善对自身和开发商的监督管理,增强透明度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就是政府监管和开发商追逐利益的博弈过程。 因为销售权掌握在开发商手里,他可通过暗箱操作摇号等手段获取灰色收入,从而变相提高房价。政府本身则拥有适用房土地批租的权利,开放商为了获取土地的出让权。必定会高额贿赂相关官员,造成的成本以后会转嫁的适用房上。政府这一权利极易造成寻租****现象。要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进行约束,凡是获得国家优惠的开发商,必须置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他应当公布建造成本,甚至公布购买者身份等等。在无法确定个人收入的现实情况下,至少可以限制人们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如政府规定,凡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的人将会受到没收的处罚等等。有了弥补政策漏洞的补充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就可以健康进行了。同时政府官员的招标活动也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每一部详细步骤都应该向社会公布。使之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政府要建立廉租房政策

不管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有多低,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住不起房屋。因而更加低廉的廉租房运用而生。政府的职能现在不是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房子而是应该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居住的的地方。廉租房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住房紧张的压力。它和适用房政策相辅相成,经济适用房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家庭,而廉租房则给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经济适用房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国家出台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虽然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者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利与弊的。只要政府不断完善就会取得经济适用房真正的用途。

参考文献:?

[1]林葱.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杭州是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22-123.?

南灵,崔亮.经济适用房.度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6(6):52-53.

有关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推荐:

1.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2. 有关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3.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

4. 浅谈公共关系相关论文

5. 有关公共关系毕业论文

6.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轻风论文网有很多公共关系学的毕业论文还有在线的辅导老师,我去年就在那里看的以上内容是我从网上粘帖过来的,我没有写过这方面的论文,但我上过这门专业课。如有需要,我帮你到知网找找。你问题不能说太大,也得说你写公共关系里面哪方面的内容啊?比如礼仪,演讲,广告。。。给了关键词才好找参考文献啊!

公共安全研究论文

公共安全论文如下:

安全,是我们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防范意识。本次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防。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我们身边平常人的英雄事迹。那么这四部分都有那些内容呢。

第一部分以一个小话剧开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之后给我们看了一个出现交通事故的监控录像,让我毛骨悚然。然后又请了一位交警和三位同学一起学习了有关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三位同学答出了自己的观点,交警老师还做了仔细的总结。

简短的总结之后,第二部分开始了。它以一个问卷调查中的一题开始消防安全的讲座。同样的请了一位老师和三位同学以互动性极强的活动来一起了解学习消防安全。

三位同学都用比较正确的物品来面对种种情况,老师也会纠正不太正确的方法。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巩固消防安全的知识,开学第一课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实习演练的场所,一位老师带领四位同学成功逃离现场,最后的总结也是准确精炼。

我认为最精彩的是第三部分。它是以四个测试题开始,同学们大概都答对了,似乎看得出来大家的警惕性都很高。但是老师们做了一个测试,表明了同学们在生活作文中的警惕性并不是很高。于是请了一位警官为大家讲解了我们自己独自在外的一些原则。

这时有人会说只有小孩子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孩子就不会发生被拐的情况了。一个短剧和一位警官为我们解决了这个疑问。短剧里一个学生打游戏通不了关,看到网友那么厉害,就给了他钱,结果了。他的妹妹同样因为想成为明星而险些被拐,还好她及时发现和哥哥一起报警了。

我从中可以看出大孩子也有他们的问题。还学到了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在他们善良面具的背后有可能就是邪恶狡诈的面孔。最后开学第一课为我们介绍了几位平常人的英雄事迹。杜老师,为了让两个孩子远离被公交车撞的危险,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

高伯伯,他每天早上都护送孩子们进学校。在孩子们心中,高伯伯就是安全的守护神。马消防员,他曾奔赴汶川,进行了五天五夜的抗震救灾。电影《烈火英雄》就有部分改编自他的事迹中。听了这些英雄所做的事,我不禁想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与长短。

而在于你为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少,付出了多少。这些人会被我们铭记。岁月如此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着。但有时却并不安全,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危险。我想这就是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举办的目的吧。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 安全 教育 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车主因为唯利是图超载而引发交通事故时;当旅客心存侥幸地携带危险品上车引起爆炸时;当传染病患者肆无忌惮外出坚持上班或上课导致传染病流行时,我们意识到个人的安危广泛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自身的行为也在广泛地影响着他人的安危。在这种环境中,无论个人如何小心谨慎,都无法确保自己免受伤害或威胁,除非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安全可靠。于是,安全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公共利益。安全问题不仅要靠法制和设施的保障,还需要每个公民具备公共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学校虽然无力承担公共安全的使命,但可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安全权利的意识,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环境的培育。

一、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

(一)公共安全的涵义

在“安全”前面加上“公共”两个字,说明应该从公共性角度来理解公共安全。在《辞海》中“公”被解释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因此,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公共安全事件的后果具有公共性,因为受害人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2.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成因具有不可控制性,因为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可能影响的范围是行为人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

3.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

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每个人做事既应该考虑对自己是否安全,同时也应该避免伤害到他人和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因此,公共安全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共同善”。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有保障,公共安全才会有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自己的安全就是保护他人的安全。比如说,每个人在出生后都按照国家的规定接种了疫苗,那么每个人的安全就有了先行的保障,因为每个人都有免疫力,所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有免疫力的群体,公共安全自然也就有了保障。因此,公共安全又是一种为所有人共同享有、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共同善”。

二、社会公德框架下的公共安全教育

本文所要探讨的公共安全教育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来阐述的。它是以培养学生既关心自身安全也关心他人安全状况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并用这种理性和精神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公民公共责任伦理”。“公民公共责任伦理”是对公民在社会公共道德关系和活动中,对公民公共责任问题的伦理考量和道德追问。公民公共伦理的主要特征是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公共理性是公民的一种理性能力与道德能力。作为一种道德能力,公共理性指超越于个体的私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依据公共利益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的道德意志能力。公共精神要求公民在正视自己的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关怀他人、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是“个人善”和“公共善”的结合。

(二)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

1. 公益的原则

公益原则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公益,即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原则要求公共机构、公共制度、公共设施、公共活动为所有公民谋福利。在公共生活中既反对不顾他人的“利己行为”,也不主张牺牲自我的“利他行为”,而主张对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有利的“利群行为”。公益原则强调利益最大化,在不能确保每个公民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公益原则要求从公众的立场出发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利益。公共安全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并履行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不做有害于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动,积极地做有益于公共安全的事情。

2. 公平的原则

公平原则,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首先要求在公共生活中相同的人得到相同的待遇。例如,每个公民,无论男女老少,不分贫富都有同等的权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它同时要求在公共生活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待遇。例如,公交车座位有限,在无法满足所有乘客乘坐需要的情况下,安排座位讲究先来后到,保证先来的乘客优先乘坐;公平原则还要求优待弱者以及其他有困难的人,例如,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不必讲究先来后到,公交车为他们安排了专座。在专座不够的情况下,要求年轻乘客礼让座位,优待老人。再比如,电影院里突然发生了火灾,不管你是谁,大家都有权力获得安全,即体现了相同的人有相同的待遇。要让靠近出口的人先走,因为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更多人的安全,这体现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在撤离的过程中,大人应该让小孩,年轻人应该让老人,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这体现的是优待处境不利的人。

三、公共安全的环境需要政府和公民的联合行动

安全既包括身体的安全,也包括精神和心理的安全。在一个漠视他人生命,而肇事者又得不到应有惩罚的社会,个人是不会感到安全的。所以,社会要为安全的环境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支撑,还要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奖惩制度。政府应该尽其所能,努力营造一个使得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感到安全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心理环境。

当然,公共安全环境的维护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维护。想想那些违背良心公然出售毒奶粉、毒馒头、毒猪肉的商贩,那些知法犯法拐卖妇女、 儿童 的人贩子等等,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除了和利益有关,和法制的不健全有关,是不是还和整个社会缺乏“多管闲事”的监督机制有关?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灾难与己无关,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全社会对生命尊严的漠视最终也会让灾难降临到每一个漠视者的头上。这种公众的沉默和不作为,不由得使我想起铭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的德国神父弗里德里希?马丁?尼默勒(Friedrich Martin Niem?ller)留下的那首忏悔诗: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活;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总之,公共安全教育应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的关系。公共安全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安全和躲避危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公平公益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并用这种理性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让学生明白维护公共安全既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个公民的配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人民出版社, 2008.

[2] 沈晓敏,黄向阳主编.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资料(三年级第二学期)[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 姚轩鸽.拒绝堕落――中国道德问题现场批判[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高校正处于一个社会体制转型和全球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之下,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浪潮的冲击,受到来自于内部与外部的多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公共安全受到诸多挑战,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种不良因素、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越来越多影响和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也在不断增多,探讨重视和加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一、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校与社会原有藩篱逐渐清除,原先“象牙塔”的高校承受着更多来自社会的风险,政治、经济与 文化 等领域的风吹草动都能在高校中预演,高校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冲突的小型舞台,公共安全的机率和影响都大大增强。高校组织与外部社会的交互性增加,风险机率随之增加。改革扩招使得高校机构与人员的规模膨胀,加剧了高校公共安全的风险系数。高校人员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公共安全防范难度大。大学生青年群体进取、向上、充满活力,同时也具有短视、浮躁、追求享乐的一面。而且青年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四大主题:学业、择业、恋爱与人际关系,困惑与迷茫多发。教师群体,如果在涉及工资、职称等基本权益遭受到不公处理时,也可能会采取某些过激的行为,甚至导致正常教学秩序的瘫痪。此外,许多建设中的高校雇佣大量的临时工,新校建设或校区城市建设的大量民工,也常常成为校园安全的隐患。

除了这些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高校现行的改革与管理制度等内在机构特点也存在安全隐患。加上我国有关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很少,在制度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此外,学校领导在整个办学理念中对公共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专项研究和制度规范,潜意识把公共安全危机当成是“意外”事故,危机意识不强,还加上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很少,可供参考、 反思 的少。

高校公共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教育主权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预警、自救、互救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高校不仅要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安定的有保障的生活环境,而且要在心理上为师生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二、确立高校公共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意识构建管理体系

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问题上要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注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事前的预防,以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开展相应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入手,构建危机预防、危机管理。让公共安全教育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出发,为实现高校良性的秩序,从观念上重视、制度上健全、内容成体系、教育常态化出发,构建学校公共安全防御体系。

首先,设立专门的公共安全健康管理指挥机构,负责全校公共安全管理和指挥控制。具体职能为组织开展全校公共安全管理的项目研究;组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及指挥开展校园治安管理、维护政治稳定工作、重大活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__、突发事件处置、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大学生违法犯罪及预防等安全工;建立各种公共危机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指挥和处理各种公共安全危机及危机公关,以其其他一切有关学校公共安全的指挥与处理。

其次,建立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既然学校公共危机不再是偶然,而是越发以常态的面目出现,高校开展安全预警管理成为必要。高校要结合学校本身的现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客观评价学校公共安全状况,通过 经验 性地分析学校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或行为,并分析危害的强度、频度与范围。开展校园风险排查和事前监控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安全危机的源头控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根据分析,建立各种校园公共安全危机预案,并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演练,通过专项应急演练项目,让学校师生能更真切地了解危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也促使各机构的管理成员更加清楚自己的分工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有助于发现应急管理计划及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完善和修订。设立安全总值班室,值班人员应掌握突发事件处理程序,设立统一的新闻发布 渠道 ,及时向师生公布事件发生处理的权威信息。

再次,设置专门的公共安全概述公共课程,逐步实现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制”。目前一些学校已开始进行试验和实施。如清华大学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学”课程作为全校研究生的选修课。公共安全的教学课件应该涵盖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防范、国家安全和__、日常生活安全等五大内容,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 安全知识 、防范知识和应对技巧。

三、高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路劲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营建校园安全文化。举办经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讲座,应急安全的现场演习,安全网络、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活动,以宣传海报、专栏、视频、安全宣传单(册)的形式,在校园必要的公共场所、活动场所设置显目、温馨的安全提示和警告字画图示、安全疏散示意图等。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求有关专职、兼职教师和部门应加强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指导、督促及参与。通过校园的广播、电台、网站、报刊等开展正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营造。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契机,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从整体上营造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安全教育提供外在环境和内在意识基调。

(二)加强校园日常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师生行为。

为保证师生员工的活动规范有序,减少各种无序混乱导致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并照章执行。学工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与学生活动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新生报到安全管理、日常活动安全管理、集体活动安全管、校外活动安全管理、体育活动安全管理、教室宿舍安全管理、集会、 军训 安管理、各种场所安全管理等。一方面要求师生员工遵循各项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后勤保障部门要建立定期安全检查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校舍建筑、教学设施、消防器材、体育器材、实验设备、水电设备、学生生活设施等,及时发现并努力排除各种潜在隐患。通过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保卫部门或举报信箱、电子邮件、学校BBS等渠道,广泛收集与学校相关的安全危机信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进行分析和预测处理。学校各有关部门可定期开展调研、座谈会等活动,分析学校运行状态,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整改。在校园的重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和监视器,监控图像,汇总于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营造安全规范的校园环境,以管理配合和强化公共安全教育。

(三)强化危机安全教育。

高校作为一种组织,可能面临的危机有很多情形,如基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性地震、水涝灾害,基于社会因素的恐怖袭击、大规模学潮,以及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交互影响导致的重大火灾、恶性传染病流行等。而且,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倍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这使得高校危机更易引起社会反响,更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产生危机的“放大”或“辐射”效应。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一定要强化危机安全教育。加强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开展应急预案及演练,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通过各种形式、途径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让学生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了解,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掌握安全防护技能,了解如何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身安全。

(四)组织多种形式正面安全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利用思想品德、军事训练、卫生与健康、实习与实验等课程对学生教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组织由专业教师和人员结合安全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逃生、救护教育。开设应急能力训练课,采取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时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如外伤急救、食物中毒急救、使用消防器材、安全逃生等,增强了师生对突发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开设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课程,教育和增强学生守法,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系列讲座。请一些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同时在安全教育中渗透 保险 意识的教育,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要引入社会保险机制,解除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此外,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五)重视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

研究表明相对普通人群,高知人群本身更易在心理、性格与精神等层面出现异化倾向,高素质人群的聚集地高校,暗藏的心理问题日渐成为高校最主要、最常见的危机诱因,大学生正处于成年却经济不独立、成长却个性不成熟的特定阶段,多存在着学习、就业、经济、交往和家庭等压力,高校要重视这一安全危机诱因的心理化成分,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 措施 ,避免心理问题向危机事件转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 方法 ,自觉舒缓心理紧张,消除心理障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适度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拓展心理咨询面,增强心理咨询效果。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

(六)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网络安全教育成为现时代高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等情况,高校要加强网络建设,更新 网络技术 ,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抢占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为他们提供新闻资讯、娱乐信息,还要提供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人文知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力争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

总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无需置疑,居安思危,防范预警。加强教育是预防的重要手段,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减少发生校园事故与灾难的可能性,降低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宋勇.浅论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秦琴,齐福荣.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 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第5卷,2009-6,(3).

[3]杨绪霞,薛刚.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世纪桥,2008,(11).

[4]李海军.浅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科教平台科技咨询导报,2007,NO28.

[5]谢一帆,邵泽开.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与方略探析[J].兰州学刊2008,(6).

[6]童建福.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探索在线,2008,(2):64.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2.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4.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5. 有关安全教育论文参考

6.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参考

7. 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