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价值”概念相关的文献。其次,“第三产业”概念的相关文献再次,现在有关第三产业是否能形成价值的理论前沿成果。最后,对现有成果的评述。
后工业经济时期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论文
本文从后工业经济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入手,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由此提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性建议。
所谓的后工业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首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从“二、三、一”结构转到了“三、二、一”结构,增长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已具有“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特征,初步呈现出科技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的经济特征。
北京市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第一产业随着北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从农村型向城市型演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崭露雏形。第三产业始终以强劲的增长势头迅猛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比例逐年缩小,同时第二产业下降的速度明显放缓,并有上升的迹象。
(一)北京市呈现后工业化经济的特征分析
从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看,实现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地位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地位转变过程。从北京市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看,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与产值结构相一致。这种现象表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是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同时,这也表现出步入后工业化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特征,从北京市2001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折换到美元单位达到3060美金,依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至9000美元之间,标志着该地区进入工业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进入后工业化的前一阶段。
(二)第三产业是首都经济中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第三产业位于三次产业发展的首位,产业比重达到。服务业已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导行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工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首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北京工业,尽管生产资源少,污染严重,比重逐年下降,但由于是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贸出口的重要领域,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仍需要保有一定的量。目前,北京工业通过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实施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聚合成一批具有首都特点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群,建成了定位明确、布局合理、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并正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优、都市工业更发达的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四) 农业是首都经济的基础
尽管北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但农业仍是第二产业,甚至第三产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产业基础。其农产品生产功能虽已经弱化,但生活、社会和生态功能则有了较大提高,农业已由过去的以种植业为主,转为现在的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在向优质、高效方向快速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观光旅游正成为新的农业增长点,农村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要空间,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农业等七大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变动概述
首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从“二、三、一”结构,转到了“三、二、一”结构,移出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确立了现代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变为1994年的,再变为2001年的,到2005年的为,也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最终超过第二产业比重。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下降1%;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从演变过程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明显加快。自1991年开始,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占国内GDP的比重就以平均每年的速度下降,而第三产业则以每年的速度增长。
到了1999年出现了一个转变,就是该年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目前北京市的格局可以说是转为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共同推动的局面。到了199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大于第二产业的。但是,在200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低于第二产业的,可见,目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现状是不稳定的。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变动并向高级化发展表明:首都经济结构正趋于健康协调,正在向与首都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大都市型产业结构迈进。
(二)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布局不合理,受资源和能源约束不断强化。三次产业都存在布局不够集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的低质低效利用和沉重的环境负担,而且还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此外,空间上的分散布局也不利于产业链网的形成,使得这些开发区不能很好地发挥产业聚集功能。
2.产业结构不符合城市性质的要求,对环境产生压力。北京市的汽车业、石油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等高度积聚的重型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仍在与首都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建设争夺水源、土地等有限资源和空间环境,对首都的资源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突出,对经济的贡献会下降。第三产业市场化、产业化明显不足,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部分比重过高,企业规模偏小,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优势产业群,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未来对经济的贡献度会不断下降。
4.各产业产品结构超稳态,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差。北京市各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刚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作用十分微弱,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不强。一些长线产业几年来生产能力没有明显缩小,落后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不能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部门转移。
5.产业构成落后,中低技术繁衍。北京市工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加工工业水平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现象;传统产业比重很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不足;代表高技术档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更新改造速度过慢,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竞争能力差,而以中低技术为基础的乡镇企业发展过快;工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协作程度低,许多企业没有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局面,此外,一些企业生产批量过小,产品成本过高。
6.劳动密集型行业与知识、智力密集型行业不协调。北京市的科学、教育事业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科研人员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数量居全国之首。这种丰富的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表现为知识智力密集型行业比重低,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大,没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工业技术结构体系。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建议
(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
根据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基本特征,以及到201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至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从和服务于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要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继续合理调整内部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的态势,产值比重降到2%左右;
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提高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增加“五少两高”(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程度高)工业比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加值占工业50%,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维持不变或略微增加,达到35%左右;相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较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3%左右,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等新兴现代行业,推进运输邮电、零售贸易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高层次发展。
(二)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1.重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与产业相结合。加强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融合,把技术开发作为投资的重点,加大研究开发投资。通过税额优惠等政策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计划,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促进科研与产业结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北京市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和智力资源,应充分拓宽渠道,构建平台,有效利用自身的资源。
2.结合首都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所占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不仅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程度和国家科技现代化的标志。
北京市服务产业具有绝对优势。首都地位是一种特定的资源,为北京市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巨大而特定的市场需求,成为北京市发展服务产业的重要动力。北京市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包括邮电建设、文化体育建设、卫生医疗保健设施等,发挥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3.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构想,把握产业链的高端。在现代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目前的世界经济强国来看,它们无一例外具有尖端的技术,主导着现代制造业产品的生产,美国的钢铁、汽车、软件,日本的电子、汽车、数码产品,德国的精密机械等几乎垄断着世界市场。
做大都市工业经济的总量。全面推进都市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使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加大企业资产兼并与重组力度,力争把同行业中小企业归拢到一起集中管理,或以专业孵化器的形式为小企业提供成长条件,通过信息、设备、人才、研发能力等公共性资源的共享,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各产业层级,产生集聚效应。
4.注重与京津塘和环渤海地区产业链的衔接,形成优势互补。京津冀都市圈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和各自的产业基础,为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北京市都市工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分工的合理与协作发展、沿海与内地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 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 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 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现代物流作为后盾,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第三方物流业的建立与完善,影响有形商品的网上商务活动。因为顾客在下单之后,希望尽快得到所购买点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产品的分拣、备货、运输、配送、搬运都是物流的任务,如何来缩短各个环节中的时间,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一、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概述
第三方物流3PL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3PL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进行服务。
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各个企业之间,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采用现代资讯科技手段,从而实现了商品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企业获得订单、将货物及时地从仓库传送到顾客的手中、及时更新价目单、及时获取结算资讯以及正确处理顾客的订单。要求物流企业之间相互联合起来,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大部分是港口、铁路部门中的货运代理部门,而大多数工商企业在供应链意义上所需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则应有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环境的企业组织和功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忽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对现代物流缺乏深刻认识及其他多种原因,大多数工商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和意愿不强。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在美国为58%,在欧盟为39%,在日本为82%,在中国却不足25%。第三方物流在美国的年增长率是16%,在美国物流业特别是在交通运输业中,维持最高速度的增长。虽然中国还没有达到美国那样的发展程度,但是在将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肯定也和美国一样发展,应该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第三方物流的未来是很广阔的。
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合能力,市场对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不足
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还是跨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视程度不够,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致使整体物流水平效率低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中在仓储、运输,配送,能够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就更少,不能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完备的物流设计、开发、运作的综合能力使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竞争力。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资讯网路范围小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大多数规模较小,无力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开展资讯化建设。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路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与流通的需要,一些物流的运作过程也只有借助电子商务的支撑才能更加完善。现有的货运站与货运枢纽之间的网点少,技术装置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货运枢纽及其执行体系。
三经营分散,缺乏规模效应
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中小规模的居多,物流服务内容简单,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而且大多数物流网点分散布局,没有有效整合,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物流系统中有许多专用性资产分属于不同物流企业所有,相互之间没有通过投资、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建立战略联盟,从而不能共享资源,不能将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物流要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单个物流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
四对物流认识滞后,缺乏专业人才
缺乏现代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外物流教育很发达,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落后,现有物流人才十分缺乏,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不高。
四、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建立无缝连结的物流体系
建立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结合高效、合理、畅通的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的作用将会得到充分展现。根据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全面规划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门到门”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客户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企业的资讯网点建设
物流资讯系统可以对整个物流和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管理和排程,按照使用者定货要求,然后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给收货人,从而实现物流的数字化管理。保证企业外部资讯的畅通,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资讯的共享,大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库存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三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
随着上网工具的逐渐增加,由个人计算机上网增加到手机、资讯家电、汽车、PDA上网等装置,相信上网的普及率及消费者逗留在网海中的时间一定会越来越多,与电子商务企业联盟,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培育双方长期的伙伴合作关系,既可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又可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
四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首先,企业要与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然后分配到企业中实践,培育从事物流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专业人才,使其在掌握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懂得尖端的电子商务与IT技术,成为物流企业的顶尖人才。其次,要充分重视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从而不断为我国的物流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五、总结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扩大了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和市场,同时也以资讯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以资讯化为发展依据,更好地发展第三方物流业,这需要企业要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建立无缝连结的物流体系;完善企业的资讯网路;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修建.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刘志学.现代物流发展对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3]梅绍祖.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策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摘 要:随着社会分工和科技革新的发展,商品流通和物流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第三方物流正逐步成为物流的主导形式,对缩短流通时间,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文章试图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为背景,对第三方物流进行系统研究,试图揭示电子商务背景下第三方物流的本质特征和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一般思路,以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modity circulation methods and logistic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ird-party logistics is being the dominant form of logistics, to accelerate the circulation of modities speed, shorten the circul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cial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merce, a higher third-party logistics requirements, third-par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has be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erce. This paper attempts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E-merce as a background,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the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merce background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ird-party logistics.
Key words: TPL; electronic 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随着传统产业模式的变革和现代资讯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此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推动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电子商务全新的商业模式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是当前物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机遇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它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交易过程中的商流和物流分离,而是通过网路可以将遍及全球的使用者连线起来,全天候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出现,是物流一体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拉动了非常巨大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资讯科技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电子商务这种跨区域、跨时域的特点,要求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跨时域的功能[1]。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够独立完成这样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利用拥有的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源和经验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并且保持较低的成本来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些任务。因此,电子商务过程中庞大的交易量给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物流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三方物流必然会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迅速地成长起来。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物流需求分散化和全球化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无论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并可接入因特网,就能在网上购物,也就可能成为电子商务的客户。但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要使网路所覆盖的所有地区都是电子商务的销售区域是不可能的[2]。因为电子商务的客户在地理上的分布相当分散,要求送货的地点也不集中,而目前企业自营物流网路不可能像因特网那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所以无法经济合理地组织送货。
物流需求多功能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物流活动把物流各个职能分割成包装、运输、仓储、装卸等若干独立的环节。而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给企业的是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储、运输,还包括配货、分发和各种客户需要的配套服务,使物流成为连线生产企业和使用者的重要环节。
物流需求多品种和小批量化
电子商务的兴起导致技术应用、社会经济模式、政策体制等一系列巨集观、微观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对于商品流通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化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物流系统必须从传统的大批量、少批次向灵活、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和组织应适应有一定弹性的小批量需求,供应生产流通的时间和线路要尽量缩短。 3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路
加快第三方物流业资讯化的建设速度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必须以电子资讯科技为基础,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第三方物流资讯化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采用先进的资讯科技实现物流资讯化。现代物流企业本身要求能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如客户在网上下单、网上签收、网上结算,并能对货物流动全程保持的监控。因此,物流企业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管理资讯系统,发展建设Intranet和Extranet及各种运输机械装备资讯终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资讯系统,并能通过通讯卫星与企业Intranet相连[3]。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物流业务活动的电子化和网路化是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应用和开发新的物流管理软体。计算机智慧给物流业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储存与移动产品的传统任务,新的技术与新的物流战略一起出现[4]。新兴的基于网际网路的管理软体将使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体会到运输管理系统TMS或仓库管理系统WMS带来的好处,他们可以通过交纳租用费用或交易费来使用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提供的解决方案,而不必因更大范围的软体一体化而支付大量的软体安装与使用费用。
3努力搭建物流资讯平台。为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具体的物流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而自己则是基于网际网路建立虚拟供应链。虚拟供应链兼具响应性、灵活性和可见性特点[5],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租用仓储合作伙伴的储存空间,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网路,并可根据需求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租用的空间、调整网点的布局;同时,可利用仓储合作伙伴预先配置的物料搬运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作业与资讯系统,借助仓储合作伙伴的业务经验,很好地实现拆包、分拣、包装、配送等一系列物流职能,以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大力提高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调整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首先,要把顾客服务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建立正式的顾客服务职能部门并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打造创造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日常的活动中,要经常性地按市场需求对物流服务的水准进行灵活的调整,使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次,实行全面过程管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开展管理工作,分清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顾客间的联络与区别,不断增加物流服务的市场价值或附加值。再次,从重视利润管理转向重视利润率的管理。传统的利润观念十分重视其边际效应,物流企业在寻求投资回报率和效益增长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商品销售的边际利润,又要充分关注资源管理及资财的利用效益所产生的影响[6]。第四,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来实现资讯传递的准确快速和作业过程的顺畅。第五,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企业必须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包括仓储、运输服务,还包括配货、分发和各种客户需要的配套服务,使物流成为连线生产企业与终端使用者的重要环节[7]。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所选购商品的交货时间要求快速、准时,所以,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加快物流速度,实现物流全程的一体化服务。传统的流通业把物流分割成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等若干个独立环节,由不同企业单独完成,而现代物流则需要强调协作以提高整体协同效用。
重视人才的培养
1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懂物流管理,又要有电子商务的知识储备,还要广泛涉猎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对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达不到要求,无法培养出足够的适应物理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我国需要继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设计上进行适当调整,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除了不断为物流企业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员工外,还就充分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划分不同的层次。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将参加物流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作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上岗基本资格。在适当的时机,建立“注册物流师”制度。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而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资讯化、自动化、网路化的变革,使第三方物流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立足我国当前物流市场状况,结合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快第三方物流稳定、健康发展,对降低工商企业的成本,提高我国工商企业的国际竟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骆温平. 第三方物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全国电子资讯系统推广办公室. EDI与电子商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4] 张铎,林自葵.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詹姆斯・P・沃马克. 精益思想[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 陈畴铺.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 曾强. 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战[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3. 港口与专用线的优势我国铁路与港口连接紧密。在广州,广深铁路与广州港紧密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450万吨;在深圳,广深铁路东经平盐铁路与深圳盐田国际深水港连接,西经平南铁路与深圳蛇口、赤湾、妈湾港口群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1416万吨。 四. 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 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门的管理体制仍是政企不分,铁路货运的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企合一的业务管理机制。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在合理的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会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均衡,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铁路的所有者是国家,在经营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产生了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经营变成了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这样便出现了货运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考虑,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营销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没有危机感,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2. 手续繁琐,运输速度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因此,要求货物运输速度快,以节省时间成本,为货主实现利润。但是,一方面,铁路的货运手续繁琐,从报批计划到装车需要多道手续;另一方面铁路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许多地方编组、集结技术落后,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产生“瓶颈”现象。这样,运输时间加大,很容易使商品错过最为有利的销售时间。3. 运价缺乏市场灵活度铁路的货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虽有利于保持铁路稳定,防止不合理收费产生,但负面作用是不符合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的国情。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输以利润较低的原材料为主,价格承受能力低;而发达地区以利润较高的成品为主,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颇显有余。因此,实行统一价格标准,使货运部门不能很好地运用价格手段灵活开展营销,阻碍了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4. 服务手段缺乏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铁路货运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这个过程正在加速。而铁路的服务水平却远远跟不上这个形势。从硬件上来说,一方面,铁路技术水平落后,在高新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铁路变革的速度却相当缓慢,货物的运输信息无法迅速传递,手工作业的程度很高,效率低下,货主不能对货物到达的位置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是全程的运输服务,即“门到门”服务,而铁路货运单位的汽车保有量不足,市场又没有统一规范,对客户非常不便。从软件上来讲,未健全相应的售前服务(如咨询服务)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如当客户办理索赔业务时,虽然货场有安全部门,但大多定位在一个行政机构的地位上,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造成客户赔偿困难。五.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治标须治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运输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过程中,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使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2. 实现信息网络化,发展全过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必须首先创造这一条件,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要求。信息化与否已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3. 按现代物流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共享性信息平台铁路货运业务向物流拓展,必须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首先,借助现有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为货运业务和物流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研究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提报用车计划,网上办理承运手续。第三,研究开发货场货仓、集装箱、承运交付、加工配送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由传统行业管理向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4. 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我国传统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进行重组与再造。相对于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的供应管理链管理来说,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内部供应链管理,还是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都是对流程的改革。再造设计到组织的转型,通过再造,企业从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转变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的核心流程为基础。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运输企业往往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货主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全部外包出去。5.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推动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进程从物流企业的资本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大部分,物流行业属于进入成本高、退出成本也高的行业。加入WTO后,国门大开,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物流服务业三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护,它们会采取与国内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占领市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我国运输企业的改造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利用外资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流观念、物流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引进、学习,而且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6. 按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开发新的货运产品一是实行横向联合经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衔接与优势互补,满足客户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服务需求。二是努力开发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港口、快递公司、外运公司合作经营,建立新型的运输服务链,形成新的货运产品。三是根据物流物品种类,开发适应不同物流种类的搬运、装卸、保存的机械器具、包装、库存技术,通过上述开发形成新的货运产品。参考文献: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王明智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二次印刷李庆云 《关于广深铁路货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思考》 《改革与管理》 2003年3月第87期 第13页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倍、倍和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倍和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是,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今年到现在为止是,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论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摘要伴随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给企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中愈加重要,然而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物流产业,它的发展趋势影响着第三方物流,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决定了物流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要清楚的认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社会绩效,政策环境,发展动态,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业务类型和经济所有制形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虽然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中存在些许问题,但只要正确的认识分析,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市场竞争和颠覆性会越来越了大。关键词:第三物流;市场竞争;发展第一章 第三方物流概述第三方物流概念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业服的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Logistics)”⑵。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可定义为两者结合.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1)关系契约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2)服务个性化。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竞争能力。(3)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5)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⑵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当前的概述 第三方物流当前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⑴。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⑴。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倍、倍和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⑴。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倍和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⑴。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⑴。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⑴。 第三方物流的绩效调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一些轿车企业推出了零公里服务,直接把轿车运送到各地区的经销网点进行销售,在运送轿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单向载货运输、双向核算运输成本的情况,对于返回的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一些动力资源的浪费。物流企业因资源缺乏整合,致使整体水平太低成为普遍现象。相关调查还显示,在生产企业中,食品、家电、电信、日化、服装、医药、汽车8大行业中,只有家电、电子、电信行业对第三方物流满意率略高于自理物流,医药、汽车行业两个满意率持平,而食品、日化、服装行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率甚至还低于自理物流。这说明,第三方物流还必须要练好“内功”,通过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率来开拓潜在市场。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政策环境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年会上,国家计委基础司副司长王庆云指出:首先,中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采取积极的鼓励性政策,政府将要为发展物流业创造良好环境,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其次,政府要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制定统一标准、规范行为准则等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在新世纪会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其前景看好.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即将于2010年出台的相关细则可能多达15项左右。物流政策密集公布将加速社会物流需求的释放,第三方物流业的黄金周期或将来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进入政府重要议程,转运和多式联运的崛起将为物流行业提供更趋完善的基础环境。中国重化工业渐近尾声,物流业将成为工业化后期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目前国内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中,除了业务单一的海运公司和港口公司外,物流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国内优秀的物流公司如入选“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的公司大部分都没有上市。随着新宁物流在创业板的上市,高端物流企业因其市场开阔、客户优质、经营稳定而颇受瞩目,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物流业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群,它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等多个产业。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物流费用为54542亿元,占GDP的⑶。根据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在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作用下,预计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09-2010年增速在15%以上⑶。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⑶。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眼中,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没有太大区别,在物流外包竞标中,由于具有较低的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资源拥有者更容易取得优势,成为第三方物流的替代者。从行业特点看,第三方物流行业是一个对资本、技术、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第三方物流的投入期一般长达两到三年,投入资本至少五千万到一亿元,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只有在拥有相当客户基础,建成广泛的业务网络和操作平台后,才能摊薄其较高的管理费用和”系统费用,才能达到为客户降低总体物流费用的目的。尽管进入物流行业的资本和人才门槛较高,由于国内投资市场存在大量冗余资金,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基础(据最近一家境外权威机构评价,大陆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位居亚洲倒数第三),加之近几年的物流热,许多企业都盲目地投入到物流行业中,造成市场上物流企业良莠不齐。有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对于物流运作细节的了解,夸大自身的服务能力,以不合理的价格和手段进入市场,破坏了第三方物流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也对整个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国内物流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物流企业的不断进入,也加剧了市场竞争⑺。难于找到优质供应商和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也是阻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作为资源的整合者,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供应商的服务水平。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内拥有广泛的优质资产、客户服务观念强的全国性供应商甚少。几家大型的资源供应商都面临诸侯割据、设施老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如何管理和整合分散的小型供应商将是考验第三方物流管理能力的主要方面。由以上分析可知,尽管整体物流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对于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市场环境并不乐观⑺。 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业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2)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3)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4)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企业资源物流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较低。(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物流起步迟,熟悉现代物流知识的人才不多,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6)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缺乏大型现代物流运输中转配送基地,信息主干网、城市宽带网等网络基础设施还未与电子商务紧密对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进入电子商务网络,有的虽有商务网,但未将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充分结合。第三章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按业务类型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仓储业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的专业化功能,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储标准化,提高仓储自身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1)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我国仓储业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缺乏自身发展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在市场中自由交换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在自由交换体制的激励之下,才回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整齐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惊醒现代化改造,建立科学西那金的企业治理结构,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真正成为市场资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2)仓储机械化、自动化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机械具有承重能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久、损害低等多种特点。仓储自动化是指由计算机管理控制仓库的仓储。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工作,通过住处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拣等设备自动完成仓储作业;自动控制空调、监控设备、制冷设备进行环境管理;向运输设备下达运输指令安排运输等;并同时完成单证、报表的制作和传递。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控制的仓储。(3)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仓储信息化管理包括:对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制作个中单证和报告表,进行存粮控制,甚至与进行自动控制等。可以说仓储要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损耗,从而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
3. 港口与专用线的优势我国铁路与港口连接紧密。在广州,广深铁路与广州港紧密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450万吨;在深圳,广深铁路东经平盐铁路与深圳盐田国际深水港连接,西经平南铁路与深圳蛇口、赤湾、妈湾港口群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1416万吨。 四. 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 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门的管理体制仍是政企不分,铁路货运的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企合一的业务管理机制。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在合理的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会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均衡,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铁路的所有者是国家,在经营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产生了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经营变成了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这样便出现了货运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考虑,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营销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没有危机感,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2. 手续繁琐,运输速度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因此,要求货物运输速度快,以节省时间成本,为货主实现利润。但是,一方面,铁路的货运手续繁琐,从报批计划到装车需要多道手续;另一方面铁路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许多地方编组、集结技术落后,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产生“瓶颈”现象。这样,运输时间加大,很容易使商品错过最为有利的销售时间。3. 运价缺乏市场灵活度铁路的货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虽有利于保持铁路稳定,防止不合理收费产生,但负面作用是不符合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的国情。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输以利润较低的原材料为主,价格承受能力低;而发达地区以利润较高的成品为主,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颇显有余。因此,实行统一价格标准,使货运部门不能很好地运用价格手段灵活开展营销,阻碍了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4. 服务手段缺乏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铁路货运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这个过程正在加速。而铁路的服务水平却远远跟不上这个形势。从硬件上来说,一方面,铁路技术水平落后,在高新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铁路变革的速度却相当缓慢,货物的运输信息无法迅速传递,手工作业的程度很高,效率低下,货主不能对货物到达的位置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是全程的运输服务,即“门到门”服务,而铁路货运单位的汽车保有量不足,市场又没有统一规范,对客户非常不便。从软件上来讲,未健全相应的售前服务(如咨询服务)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如当客户办理索赔业务时,虽然货场有安全部门,但大多定位在一个行政机构的地位上,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造成客户赔偿困难。五.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治标须治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运输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过程中,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使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2. 实现信息网络化,发展全过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必须首先创造这一条件,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要求。信息化与否已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3. 按现代物流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共享性信息平台铁路货运业务向物流拓展,必须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首先,借助现有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为货运业务和物流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研究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提报用车计划,网上办理承运手续。第三,研究开发货场货仓、集装箱、承运交付、加工配送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由传统行业管理向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4. 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我国传统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进行重组与再造。相对于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的供应管理链管理来说,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内部供应链管理,还是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都是对流程的改革。再造设计到组织的转型,通过再造,企业从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转变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的核心流程为基础。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运输企业往往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货主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全部外包出去。5.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推动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进程从物流企业的资本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大部分,物流行业属于进入成本高、退出成本也高的行业。加入WTO后,国门大开,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物流服务业三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护,它们会采取与国内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占领市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我国运输企业的改造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利用外资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流观念、物流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引进、学习,而且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6. 按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开发新的货运产品一是实行横向联合经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衔接与优势互补,满足客户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服务需求。二是努力开发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港口、快递公司、外运公司合作经营,建立新型的运输服务链,形成新的货运产品。三是根据物流物品种类,开发适应不同物流种类的搬运、装卸、保存的机械器具、包装、库存技术,通过上述开发形成新的货运产品。参考文献: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王明智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二次印刷李庆云 《关于广深铁路货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思考》 《改革与管理》 2003年3月第87期 第13页
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缘何在物流领域盛行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4、信息技术的革新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传统企业“ 小而全、大而全” 的内部系统不利于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2、合同物流理念发展滞后3、合同物流的风险4、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5、物流管理的不统一阻碍着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三、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四、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1、接受物流配送新概念2、把握现代物流特征, 进行企业再造3、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4、以专业物流企业作为生产企业物流代理发展专业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配送5、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是我国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前提6、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7、重新审视物流配送战略运用, 确立我国物流企业应有的竞争位次8、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电子商务, 完善第三方物流配送业务参考文献:[1]文岗,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2]汇田宇,龚国华,第三方物流决策[A],北京国际物流研讨会专刊,[C]:北京北京市商委,2000
尽管骆驼奶产业的发展有种种的困难,新疆阿勒泰的那家公司成为中国首家益生菌驼奶生产企业,拥有三项国际先进的驼奶加工专利技术,是国内首家采用的先进工艺加工骆驼奶的企业,实现中国骆驼奶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不是所有骆驼都吃,只有双峰野骆驼才是。
2010年开始,研究者提取了来自蒙古国的一只8岁野生骆驼和阿拉善地区一头6岁驯养骆驼的血液和耳部组织,用于基因测序;今年他们绘制成功完整的双峰驼基因图谱。这张图谱显示出非常多的特异之处。
骆驼的血糖水平比别的反刍动物高出两倍以上。早先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骆驼更能忍耐高浓度的胰岛素,基因分析支持这一看法——骆驼的许多特异基因与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信号传导有关。骆驼吃的盐比牛或羊高出8倍,但没有高血压。
研究者发现,骆驼的确有更多的有助于抗高血压的基因发生了变化。一个特别的基因突变,还解释了为何骆驼的红血球细胞可以快速膨胀——这让红细胞可以携带更多的水和氧气。这种特性和鸟类很相似。另外,研究还显示,骆驼进化出的营养代谢模式与牛和羊很不相同。
从基因图来看,双峰驼同牛遗传关系最近,在5500—6000万年前有共同祖先,这与化石证据是一致的。“骆驼6000万年前起源于北美,后来到亚洲。如今北美只有化石,关于骆驼和进化的问题不是很清楚。”
论文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孟和说,此次研究表明,骆驼的进化速度比牛快了很多,这些进化有助于骆驼在恶劣环境里生存。
扩展资料
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成立一周年 致力保护“荒漠精灵”
“野骆驼是我国珍稀的野生动物保护物种,野骆驼的学名叫野双峰驼,是世界上仅有的可以靠喝盐水和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珍奇动物。
野双峰驼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的野骆驼数量不到1000峰,我国有650峰左右,主要生活在新疆地区的罗布泊腹地,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由此可见,新疆野骆驼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会长王新艾说。
成立于2013年12月19日的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是由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及野生动物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织倡导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核准批复的社团公益性组织,其宗旨是致力于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有“荒漠精灵”之称的双峰野骆驼的保护和救助,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协会现有会员157人,理事会员有37人,专家顾问团35人。目前,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单一物种获批的野骆驼保护协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骆驼“超能力”被破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成立一周年 致力保护“荒漠精灵”
2022骆驼的存栏量和出栏量是万头,出栏量是万头。骆驼一般指骆驼属,又称橐驼,是偶蹄目、骆驼科下的一个属,属反刍类。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尾细长,尾端有丛毛;背有1~2个较大驼峰,内贮脂肪。骆驼属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骆驼由新生代始新世时期(距今约5500万年)北美洲的原柔蹄类进化而来,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个种。其中单峰驼主要见于苏丹、索马里、印度及附近国家、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双峰驼主要分布在高寒的亚洲沙漠地区及周边较为凉爽的地区。我国境内生存的骆驼主要是双峰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是我国西北和华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资源之一,也是这一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养驼业,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祖国自然资源,在戈壁和半荒漠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对于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因骆驼奶营养物质和药用价值为人们健康体质添能助力,受到大众青睐,使得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从而推动了骆驼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和扶贫脱坚政策的倡导下,国家畜牧业不断加大力度推进骆驼产业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国骆驼数量呈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骆驼期末数量从2011年的万头增长到了万头。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开发的决策标准……7 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公司的分类……9 企业的规模…9 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倍、倍和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倍和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是,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今年到现在为止是,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 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 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 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现代物流作为后盾,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第三方物流业的建立与完善,影响有形商品的网上商务活动。因为顾客在下单之后,希望尽快得到所购买点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产品的分拣、备货、运输、配送、搬运都是物流的任务,如何来缩短各个环节中的时间,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一、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概述
第三方物流3PL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3PL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进行服务。
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各个企业之间,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采用现代资讯科技手段,从而实现了商品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企业获得订单、将货物及时地从仓库传送到顾客的手中、及时更新价目单、及时获取结算资讯以及正确处理顾客的订单。要求物流企业之间相互联合起来,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大部分是港口、铁路部门中的货运代理部门,而大多数工商企业在供应链意义上所需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则应有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环境的企业组织和功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忽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对现代物流缺乏深刻认识及其他多种原因,大多数工商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和意愿不强。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在美国为58%,在欧盟为39%,在日本为82%,在中国却不足25%。第三方物流在美国的年增长率是16%,在美国物流业特别是在交通运输业中,维持最高速度的增长。虽然中国还没有达到美国那样的发展程度,但是在将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肯定也和美国一样发展,应该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第三方物流的未来是很广阔的。
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合能力,市场对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不足
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还是跨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视程度不够,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致使整体物流水平效率低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中在仓储、运输,配送,能够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就更少,不能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完备的物流设计、开发、运作的综合能力使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竞争力。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资讯网路范围小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大多数规模较小,无力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开展资讯化建设。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路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与流通的需要,一些物流的运作过程也只有借助电子商务的支撑才能更加完善。现有的货运站与货运枢纽之间的网点少,技术装置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货运枢纽及其执行体系。
三经营分散,缺乏规模效应
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中小规模的居多,物流服务内容简单,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而且大多数物流网点分散布局,没有有效整合,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物流系统中有许多专用性资产分属于不同物流企业所有,相互之间没有通过投资、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建立战略联盟,从而不能共享资源,不能将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物流要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单个物流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
四对物流认识滞后,缺乏专业人才
缺乏现代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外物流教育很发达,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落后,现有物流人才十分缺乏,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不高。
四、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建立无缝连结的物流体系
建立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结合高效、合理、畅通的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的作用将会得到充分展现。根据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全面规划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门到门”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客户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企业的资讯网点建设
物流资讯系统可以对整个物流和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管理和排程,按照使用者定货要求,然后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给收货人,从而实现物流的数字化管理。保证企业外部资讯的畅通,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资讯的共享,大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库存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三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
随着上网工具的逐渐增加,由个人计算机上网增加到手机、资讯家电、汽车、PDA上网等装置,相信上网的普及率及消费者逗留在网海中的时间一定会越来越多,与电子商务企业联盟,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培育双方长期的伙伴合作关系,既可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又可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
四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首先,企业要与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然后分配到企业中实践,培育从事物流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专业人才,使其在掌握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懂得尖端的电子商务与IT技术,成为物流企业的顶尖人才。其次,要充分重视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从而不断为我国的物流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五、总结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扩大了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和市场,同时也以资讯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以资讯化为发展依据,更好地发展第三方物流业,这需要企业要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建立无缝连结的物流体系;完善企业的资讯网路;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修建.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刘志学.现代物流发展对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3]梅绍祖.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策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摘 要:随着社会分工和科技革新的发展,商品流通和物流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第三方物流正逐步成为物流的主导形式,对缩短流通时间,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文章试图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为背景,对第三方物流进行系统研究,试图揭示电子商务背景下第三方物流的本质特征和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一般思路,以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modity circulation methods and logistic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ird-party logistics is being the dominant form of logistics, to accelerate the circulation of modities speed, shorten the circul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cial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merce, a higher third-party logistics requirements, third-par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has be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erce. This paper attempts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E-merce as a background,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the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merce background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ird-party logistics.
Key words: TPL; electronic 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随着传统产业模式的变革和现代资讯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此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推动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电子商务全新的商业模式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是当前物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机遇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它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交易过程中的商流和物流分离,而是通过网路可以将遍及全球的使用者连线起来,全天候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出现,是物流一体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拉动了非常巨大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资讯科技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电子商务这种跨区域、跨时域的特点,要求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跨时域的功能[1]。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够独立完成这样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利用拥有的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源和经验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并且保持较低的成本来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些任务。因此,电子商务过程中庞大的交易量给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物流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三方物流必然会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迅速地成长起来。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物流需求分散化和全球化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无论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并可接入因特网,就能在网上购物,也就可能成为电子商务的客户。但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要使网路所覆盖的所有地区都是电子商务的销售区域是不可能的[2]。因为电子商务的客户在地理上的分布相当分散,要求送货的地点也不集中,而目前企业自营物流网路不可能像因特网那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所以无法经济合理地组织送货。
物流需求多功能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物流活动把物流各个职能分割成包装、运输、仓储、装卸等若干独立的环节。而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给企业的是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储、运输,还包括配货、分发和各种客户需要的配套服务,使物流成为连线生产企业和使用者的重要环节。
物流需求多品种和小批量化
电子商务的兴起导致技术应用、社会经济模式、政策体制等一系列巨集观、微观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对于商品流通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化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物流系统必须从传统的大批量、少批次向灵活、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和组织应适应有一定弹性的小批量需求,供应生产流通的时间和线路要尽量缩短。 3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路
加快第三方物流业资讯化的建设速度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必须以电子资讯科技为基础,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第三方物流资讯化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采用先进的资讯科技实现物流资讯化。现代物流企业本身要求能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如客户在网上下单、网上签收、网上结算,并能对货物流动全程保持的监控。因此,物流企业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管理资讯系统,发展建设Intranet和Extranet及各种运输机械装备资讯终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资讯系统,并能通过通讯卫星与企业Intranet相连[3]。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物流业务活动的电子化和网路化是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应用和开发新的物流管理软体。计算机智慧给物流业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储存与移动产品的传统任务,新的技术与新的物流战略一起出现[4]。新兴的基于网际网路的管理软体将使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体会到运输管理系统TMS或仓库管理系统WMS带来的好处,他们可以通过交纳租用费用或交易费来使用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提供的解决方案,而不必因更大范围的软体一体化而支付大量的软体安装与使用费用。
3努力搭建物流资讯平台。为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具体的物流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而自己则是基于网际网路建立虚拟供应链。虚拟供应链兼具响应性、灵活性和可见性特点[5],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租用仓储合作伙伴的储存空间,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网路,并可根据需求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租用的空间、调整网点的布局;同时,可利用仓储合作伙伴预先配置的物料搬运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作业与资讯系统,借助仓储合作伙伴的业务经验,很好地实现拆包、分拣、包装、配送等一系列物流职能,以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大力提高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调整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首先,要把顾客服务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建立正式的顾客服务职能部门并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打造创造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日常的活动中,要经常性地按市场需求对物流服务的水准进行灵活的调整,使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次,实行全面过程管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开展管理工作,分清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顾客间的联络与区别,不断增加物流服务的市场价值或附加值。再次,从重视利润管理转向重视利润率的管理。传统的利润观念十分重视其边际效应,物流企业在寻求投资回报率和效益增长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商品销售的边际利润,又要充分关注资源管理及资财的利用效益所产生的影响[6]。第四,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来实现资讯传递的准确快速和作业过程的顺畅。第五,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企业必须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包括仓储、运输服务,还包括配货、分发和各种客户需要的配套服务,使物流成为连线生产企业与终端使用者的重要环节[7]。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所选购商品的交货时间要求快速、准时,所以,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加快物流速度,实现物流全程的一体化服务。传统的流通业把物流分割成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等若干个独立环节,由不同企业单独完成,而现代物流则需要强调协作以提高整体协同效用。
重视人才的培养
1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懂物流管理,又要有电子商务的知识储备,还要广泛涉猎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对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达不到要求,无法培养出足够的适应物理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我国需要继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设计上进行适当调整,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除了不断为物流企业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员工外,还就充分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划分不同的层次。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将参加物流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作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上岗基本资格。在适当的时机,建立“注册物流师”制度。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而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资讯化、自动化、网路化的变革,使第三方物流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立足我国当前物流市场状况,结合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快第三方物流稳定、健康发展,对降低工商企业的成本,提高我国工商企业的国际竟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骆温平. 第三方物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全国电子资讯系统推广办公室. EDI与电子商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4] 张铎,林自葵.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詹姆斯・P・沃马克. 精益思想[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 陈畴铺.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 曾强. 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战[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