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印象主义德彪西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印象主义德彪西论文开题报告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除了作曲、教学外,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到作品中,发展成为印象主义,成为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与完成者。生前的最后十年,是德彪西艺术颠峰的时期,许多伟大结束的代表作皆陆续完成,自成一派而闻名世界,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与指挥自己的作品。至50岁起,被癌症所困,身体日渐衰弱。1918年3月25日,德军空军和炮兵对巴黎发动了春季攻势, 德彪西因癌症在巴黎的家中去世。 逝后葬在Passy公墓,完成了他死后“在树木和鸟儿中”长眠的遗愿,他的妻子和女儿同他葬在一起。

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出生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十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十八岁遇见俄国富妇梅克夫人,夏天为她的宫邸演奏钢琴,在那里引发了他对俄国音乐终生的兴趣。他二十二岁获罗马大奖到意大利,未满三年便返回他热爱的巴黎。1889年,他在巴黎的国际博览会上首次听到印度尼西亚的加美兰音乐,留下深刻印象。他有许多美术界、评论界及文学界的朋友,受他们的启发和影响,创作了印象主义的音乐。1918年,他死于癌症。

德彪西用音乐表现了他的画家、诗人朋友所追求的东西,如对漂泊的情态和模糊的气氛的感悟,以及从文学、诗歌的许多题材中得到的灵感。他的许多作品从标题上就可给人以隐约、模糊的想像,比如《大海》、《月光》、《沉没的教堂》、《云》等等。但是,他的作品与19世纪的标题音乐不同,它们并不想表现深刻的情感,也不讲述什么情节或故事,而是描绘一种情态,一种即逝的情绪和气氛。在音乐手法方面,他的创作主要不是通过旋律和形式,而是力图更多地通过和声和色彩来表现这些情态和印象。

他的作品数量虽然并不多,但却有钢琴、乐队、室内乐、声乐等各种体裁,包括一些经典之作。如管弦乐《牧神午后序曲》(1894)、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根据马拉美的诗而作)、钢琴曲《版画》(1903)、两卷钢琴《前奏曲》(1910、1913)、两首钢琴《意象》(1905、1907)等等。其中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与传统歌剧不大一样,里面的角色很少相互交流,剧中没有咏叹调,其旋律几乎是说话式的,而全剧梦幻性的气氛由乐队伴奏谨慎地隐蔽地奏出。它体现了作者避免使用瓦格纳式的浓重、强烈的音响的意图。乐队作品《大海》(1905)采用了大量平行五度、三度,甚至七度、九度的和弦,以其色彩的运动代替了和声的进行。作品中有时还由长笛、竖琴等乐器突出地奏出五声音阶,使人联想加美兰音乐的影响。

他的钢琴创作可与19世纪肖邦的地位相比,他进一步探索了钢琴的表现力,如高低音区的对比,用踏板造成的混淆性的音响和泛音等。其中《雨中花园》(1903)和《水中倒影》(1905)等堪称印象主义的钢琴音诗。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突破传统,主要就是在其和声方面,在和声材料及和声进行上有大胆的创新。他的有创意的、新颖的钢琴作品不仅开创了钢琴音乐的新风范,而且对欧洲整个键盘音乐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钢琴音乐成为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他一共创作了78首钢琴作品,钢琴组曲《为钢琴而作》这是由《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托卡塔》三首乐曲组成。这篇论文通过具体分析德彪西的代表性钢琴作品《为钢琴而作》。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和声分析与演奏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选题的依据 看了暮光之后听到《月光》这首曲子 意义 听到《月光》这首曲子 感受到德彪西当时写这首曲子的一些东西(背景 心理 你既然有素材 音乐史课也讲到过 可以结合) 研究的主要问题 德彪西写《月光》的背景(结合你的素材 你想研究什么)达到的目的 与德彪西与《月光》心灵上的沟通或者心灵上的感受或者心灵上更拉近一步或者对《月光》的感受又升华了一步(主要你想研究什么达到什么)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通过网络 书籍了解德彪西的事例和德彪西写《月光》的背景 研究步骤要结合你的素材 第一步看德彪西的事例 第二步看德彪西写《月光》的背景 第三步用心灵去感受这首《月光》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就总结一下了 先进行了解德彪西 再感受《月光》 从而达到目的把我说的改成你想要的 结合你的素材 扩展扩展开题报告就行了 开题报告不需要字数很多吧?

德彪西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依据:我就是喜欢;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什么用小提琴演奏的《月光》比用钢琴演奏的更好听;达到的目的:把论文交上去;研究方法和步骤:百度上搜、百度上抄;研究工作进展计划:先在知道上要别人帮我拟个开题报告,然后到百度上搜刮素材,最后将素材穿成一串,大功告成。

德彪西博士的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依据 看了暮光之后听到《月光》这首曲子 意义 听到《月光》这首曲子 感受到德彪西当时写这首曲子的一些东西(背景 心理 你既然有素材 音乐史课也讲到过 可以结合) 研究的主要问题 德彪西写《月光》的背景(结合你的素材 你想研究什么)达到的目的 与德彪西与《月光》心灵上的沟通或者心灵上的感受或者心灵上更拉近一步或者对《月光》的感受又升华了一步(主要你想研究什么达到什么)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通过网络 书籍了解德彪西的事例和德彪西写《月光》的背景 研究步骤要结合你的素材 第一步看德彪西的事例 第二步看德彪西写《月光》的背景 第三步用心灵去感受这首《月光》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就总结一下了 先进行了解德彪西 再感受《月光》 从而达到目的把我说的改成你想要的 结合你的素材 扩展扩展开题报告就行了 开题报告不需要字数很多吧?

象征主义论文的开题报告

白鲸的开题报告

《白鲸》(Moby Dick)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中既描绘了捕鲸水手的悲惨生活,也说明了依靠捕鲸而繁荣起来的城市是靠捕鲸人的尸体建立起来的。

英文题目:on the symbolic meaning in melville’s moby dick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白鲸》中主题的象征意义

复仇主题的象征意义

人与自然主题的象征意义

4《白鲸》两大线索的象征意义

埃哈伯与莫比.迪克线索

埃哈伯的象征意义

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

白色的象征意义

伊西梅尔与捕鲸活动线索

伊西梅尔的象征意义

捕鲸活动的象征意义

皮阔得号的象征意义

大海的象征意义

5 结论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in melville’s moby dick

ⅰ introduction

ⅱ literature review

ⅲ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them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reveng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human and nature

ⅳ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wo main clues

ahab and moby dick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hab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moby dick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white

ishmael and the hunt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ishmael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hunt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pequod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sea

ⅴ conclusion

选题目的与意义:

美国象征主义大师麦尔维尔因《白鲸》而闻名于世。作为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麦尔维尔一度被他的时代所误解,进而为时代所遗忘。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才逐渐被重新发现。其作品,尤其是《白鲸》,受到评论者的称赞,从而他也被列入美国伟大作家的行列。《白鲸》于1851年发表,但当时并没有重大的反响,直到1919年以后才被文学界重视,并且被称为是一部“可以让读者任意理解的巨著”。

《白鲸》能够获得如此声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象征意义。近年来的《白鲸》热,促使许多学者致力于《白鲸》的多方面研究,并且其象征意义的研究经久不衰。《白鲸》的象征意义已经被挖掘出多重意义,本文从作品的主题、线索方面对其象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对其象征意义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白鲸》是麦尔维尔最著名的作品,是一部极具复杂性的美国文学杰作,评论家一致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自1851年问世以来,它给读者和评论家没带来了令人生畏的挑战。近年来的`《白鲸》热,促使许多学者致力于《白鲸》的多方面研究,并且其象征意义的研究经久不衰。对于麦尔维尔评论家们一致认为他和霍桑一样是一位象征主义的大师。在英美评论界对《白鲸》的研究主要涉及的种族、阶级、文化以及体裁方面。很少有作品专门介绍它的象征意义。有关其象征意义的研究散布在关于该作品的不同的评论文章中。在中国《白鲸》的象征意义已经被挖掘出多重意义,关于《白鲸》中莫比·狄克的象征意义已经达到共识。学者们从大自然的角度、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从善与恶的角度对其象征意义进行了研究。主要的文章包括:陈秋红(1997)《〈白鲸〉象征意义的文化阐述》;肖谊(2004)《超越浪漫主义的史诗——简论〈白鲸〉的现代性》。其他的关于《白鲸》象征意义的研究还包括对于埃哈伯、大海、皮阔得号、以及这次航行本身等的研究。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其中所包含的象征意蕴仍需不断的探究。

bibliography

[1] chase, richard. 1957. the 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 [m].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press, ltd.

[2] chen, q. 1997.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moby dick. foreign

literature research,2.(陈秋红,《〈白鲸〉象征意义的文化阐述》,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3] chang, y. 2008.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lawrence, d. h. 1984. “from herman melville’s moby dick” [a]. the united state: bantam books.

[5] lawrence, d. h. 1961.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m]. new york: viking press.

[6] li, x. 2004. . revelation-on the symbol of death in moby dick. jounal of

sichua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march,20:2. (李晓宁,《人生﹒悲剧﹒启示-论《白鲸》中死亡的象征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20卷第2期。)

[7] liu, j. 2005. on symbol of death in moby dick. journal of jia mus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mar. 23:2. (刘杰的《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3月,第23卷第2期。)

[8] mcsweeney, kerry. 1986. moby dick: ishmael’s mighty book [m]. boston: twayne.

[9] melville, herman. 1984. moby dick [m]. the united states: bantam books.

[10] mcwilliams, john p. 1984. jr. hawthorne, melville and the american character, a

looking-glass business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wu, d. 1998.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篇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红字》讲述了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奇灵渥斯遭遇海难,白兰以为他在海难中已经遭遇不幸。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后来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当他查出白兰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最终,齐灵渥斯因偏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中的作家”。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题目: 回归自然—论<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冲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

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

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著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

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参考文献:

[1][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2]Cecil,

[3]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著,方平译.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著,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陈茂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J].外语教学.2007(01):69-73

[6]栗华.“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北方论丛.2001(6):80-83

[7]裴双.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80-85

[8]邵旭东.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乌鸦象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红字》象征意义解读王丽丽 【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着重从红字"A"、人物及场景描述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深刻剖析了作者的清教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象征意义红字“A”【分类号】:【正文快照】: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意义,诱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来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思想、感情、意志或者观点。象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运用得最为娴熟的艺术手法之一。面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他总是思索其中更深一层的意义,

喜鹊叫囍,乌鸦叫丧”这个,比较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理由:唯心主义应该没什么可解释的了

乌鸦,中药名。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全体或肉。动物大嘴乌鸦,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具有祛风定痫,滋阴止血之功效。主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肺痨咳嗽,吐血。

乌鸦的特bai点:嘴大喜欢鸣叫,性情凶猛,为雀形du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羽毛大多zhi黑色或黑白两色,长喙,有的dao有鲜明的白色颈圈,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1、乌鸦雀形目鸦科鸟类,是雀形目鸦科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性情凶猛。为雀形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体长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长喙,有的有鲜明的白色颈圈,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乌鸦共36种,分布几乎遍及全球。中国有7种,大多为留鸟。2、生活特性秃鼻乌鸦在中国东部至东北部广大平原地区高树上营群巢,通体黑色,嘴基背部无羽,露出灰白色皮肤。白颈鸦在华北以南平原至低山的高树上筑巢,很少结群,体羽黑色,有鲜明的白色颈圈。寒鸦为中国北方广大山区和近山区常见的小型乌鸦,胸腹白色并具白色颈圈,余部为黑色;喜在崖洞、树洞、高大建筑物的缝隙中筑巢。大嘴乌鸦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广大山区繁殖,体形较大,嘴粗壮,通体黑色。渡鸦是乌鸦中个体最大的,体长约600毫米,通体黑色,体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蓝紫色或蓝绿色金属闪光,嘴形甚粗壮。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岩缝中筑巢。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为中国东部和北部城市内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鸟类。乌鸦为森林草原鸟类,栖于林缘或山崖,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杂食性,很多种类喜食腐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豢养的寿命可达20年。有的经人工训练后可学人语并计数到3或4,还能在容器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乌鸦终生一夫一妻。3、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古代史籍《淮南子》《左传》《史记》也均有名篇记载。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无论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本草纲目·禽·慈鸟》中称:“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但乌鸦是否真的具有这种习性,还有待现代人的研究和观察证实。现代,乌鸦又被赋予报忧不报喜、专门暴露抨击不合理现象的孤独而勇敢的自由斗士色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3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