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三毛人物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三毛人物毕业论文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才,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1]“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2]“我承认我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3]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5]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6]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当真地演出人生中精彩的“自我剧”,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宣称“游于艺”,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橥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7]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见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见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环腥宋铩⒂星榻凇⒏环ψ髡吒鲂陨实娜松蓟h非械厮?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私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它的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日本文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就是作家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文学。另一位日本战后私小说家藤枝静男也认为:“私小说可以说是探索我自己身上的真实。”写非虚构的、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私小说往往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女性文学时期,《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一批女作家的自传体日记小说的问世,首开了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先河。这些作品往往出自于女性之手,专事描写远离社会中心的女性的身边琐事,从中可见男权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局限与束缚。另一方面,私小说为女作家所钟情,又与女性在特定生存空间中所形成的心态和特质分不开。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体验,使女性热爱具体生命超过思考抽象历史,关心家庭、人生命运胜过探讨社会的宏观建构,品味感情生活长于驰骋哲理世界。因而,女作家在塑造女性自我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适合于女性发挥,表达的文体。时至今日,三毛对私小说文体的选择和采用,自然具有了一种女性创作意义上的吻合。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实录,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表现,以及?八苫ā卑愕淖粤登榻岬那娜皇头拧k抟墒谷业搅俗詈鲜实谋泶锓绞健?/p>放眼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8]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C

毕业论文任务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题组 学生姓名 孙梅 班级 中教 04 学号 00060229 课题名称 冲不出的生命漩涡---论三毛的创作与人生的关系 Ⅰ、题目的目的和要求: 三毛过世已经有十四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她的作品及自杀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很好的解读这位作家,澄清文学史上的疑问,也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三毛,有必要对她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做一番探究,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论文要从作家的性格特征、致命的心理缺陷与作品的内在联系的角度,阐述作品的特点以及作家自杀的必然性。 Ⅱ、论文主要内容: 三毛以她独特的文学创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为自己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抹。但是,作家精心创造的的理想自我最终抵不过她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当她不能继续创造作品中的自我时,就在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中自缢身亡,让理想的三毛与现存的三毛同时破灭了。本文从三毛的心理特征、作品内容分析、作品形式特点等几方面入手解读了作家。 Ⅲ、论文工作起始日期: 自二○○四 年 四 月 十八 日起,至二○○四 年 六 月 九 日止 Ⅳ、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1.第十周(4月18日—4月25日) 拟订论文大纲,撰写开题报告 2.第十一周、十二周(4月26日—5月9日)搜集、整理资料,组织初稿 3.第十三周(5月17日—5月23日)完成第一稿 4.第十五周(5月24日—5月30日)修改格式、校稿、定稿、打印 5.第十六周(5月31日—6月9日) 答辩 Ⅴ、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跳一只舞也是很好的.三毛散文名作欣赏[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2][3][4][5][18] 台湾.三毛. 尘缘.哭泣的骆驼.序.陕西旅游出版社.. [6][8]台湾.三毛.相思农场.稻草人手记[M].陕西旅游出版社. . [7][14]台湾.三毛.结婚记.撒哈拉的故事[M].陕西旅游出版社.. [9][15]台湾.三毛.白手成家. 撒哈拉的故事[M].陕西旅游出版社. . [10]台湾.三毛.收魂记.哭泣的骆驼[M].陕西旅游出版社.. [11][12][13][19][20] 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昨日、今日、明日[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16]台湾. 三毛.这样的人生.稻草人手记[M].陕西旅游出版社. . [17]台湾. 三毛.一个陌生人的死.哭泣的骆驼[M].陕西旅游出版社. . [21]台湾.三毛.我的写作生活.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2]台湾.三毛.五月花.温柔的夜[M].广东旅游出版社.. [23]台湾.三毛.明日又天涯.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4. [24]台湾.三毛.云在青山月在天.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5]美.马中欣.三毛真相.[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 指导教师: 学科部主任 二○○ 四 年 六 月 九 日 冲不出的生命漩涡 ----论三毛的创作与人生的关系 摘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叫三毛的人以她独特的文学创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为自己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抹。但是,作家精心创造的的理想自我最终抵不过她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当她不能继续创造作品中的自我时,就在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中自缢身亡,让理想的三毛与现存的三毛同时破灭了。 关键词: 心理特征 理想自我 表现自我 现存自我 写作特点 自我的灭亡 提到三毛,不能不使人想到她的“撒哈拉系列故事”所诉说的一个奇女子的传奇故事以及其中透露的那个淡泊、健康、豁达、快乐的三毛;同时,提到三毛也不能不使人想到她在四十八岁的一天清晨自杀身亡,留给人们许多意外和遗憾。那个在文章中宣称“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真爱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1〕的三毛怎么会背叛自己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呢?通过分析三毛的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自杀的三毛和作品中的三毛(这个三毛也是读者心目中的三毛)并非是同一个三毛,一个是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三毛,一个是三毛塑造的理想自我。后者是三毛为自己生在世上找到的合适的角色,是她出轨人格的归宿。

文 / 清枕

你喜欢三毛吗?有一段时间我是狂爱三毛,喜欢她的歌她的人,直到现在她写的橄榄树,欢颜,梦田,说时依旧,这几首歌还是我的挚爱。三毛的作品,大俗大雅,洒脱不羁,又始终透着一种灵异,因为三毛坚持自己是能够通灵的人。 她写的唯一的一部剧本,《滚滚红尘》,书我已经看了好多遍,电影也看过,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得了金马奖八项大奖,唯独没有最佳剧本奖,里面的主人公,舆论普遍认为是以作家张爱玲和‘汉奸’胡兰成的感情纠葛为蓝本写成的,说三毛有‘美化汉奸’的嫌疑。据说三毛当时很受打击。那首《说时依旧》就是里面的插曲。我很喜欢。给你看看歌词:说时依旧作词:三毛重逢无意中 相对心如麻对面问安好 不提回头路提起当年事 泪眼笑荒唐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爱过你!说时依旧泪如倾星星白发犹少年这句话请你放在心底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往哪里去不要不要跟我来家中孩儿等著你等爸爸回家把饭开 她的散文通俗浅显.,三毛生动形象的散文语言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她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语言,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格调俗中透雅,而聪明活泼的个性,表现于散文语言便是俏语喜人,将强烈的情感融合于意境之中,是三毛散文语言抒情性的别具一格之处,富含哲理的散文语言是三毛对人生体验和思索的结晶.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想了解三毛的成长经历可以看一下《雨季不再来》里面有她17岁到20几岁的早期作品。三毛离开台湾以后,写了大量的游记性的散文,异国生活的经历,在她的笔下显得浪漫唯美,富有激情。关于她跟荷西的爱情经历,给你推荐两本书《梦里落花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这里面,你可以看到她与荷西浪漫的感情和生活经历。在撒哈拉的艰苦生活经历,是她跟荷西度过的最美的时光。 希望我说的这些,能给你的论文写作带来点灵感!

三毛议论文人物素材

三毛 台湾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回到台湾。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 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绑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运用角度:平常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 2爱生活,爱地球,爱世界。要想照亮世界,总得有东西在燃烧。她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说她的作品里有虚构,她死后仍有非议。这又怎么样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写有完美的书。当一个人用生命照亮你……我们多么幸福。 素材运用角度:只要有爱,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颗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实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锢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种心态里。而三毛是那种即使被囚禁在一个牢笼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对于爱情的勇敢与执着,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一个爱上流浪的人,一个在流浪中爱着的女人。突然觉得这种流浪的浪漫情怀,在我们越来越世俗的世界里渐渐的远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足够虔诚地面对流浪,我们就不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运用角度:让精神去流浪 三毛语录:①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②我迎著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③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④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⑤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写好议论文,就要在平时多积累素材。下面我整理了一些中考议论文万能素材,供大家参考!

梵高

(1)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2)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

(3)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运用角度:价值、时间会沉淀出真正伟大的东西

三毛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

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绑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运用角度:平常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

(2)爱生活,爱地球,爱世界。要想照亮世界,总得有东西在燃烧。 她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说她的作品里有虚构,她死后仍有非议。这又怎么样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写有完美的书。当一个人用生命照亮你…… 我们多么幸福。

素材运用角度:只要有爱,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颗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实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锢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种心态里。而三毛是那种即使被囚禁在一个牢笼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对于爱情的勇敢与执着,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一个爱上流浪的人,一个在流浪中爱着的女人。突然觉得这种流浪的浪漫情怀,在我们越来越世俗的世界里渐渐的远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足够虔诚地面对流浪,我们就不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运用角度:让精神去流浪

1.福楼拜

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当人们请求福楼拜写自传的时候,他说:“我根本没有传记。”他的一生,除了艺术创作之外,简直没有什么个人生活和爱好,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艺术。他曾经说 过:“我爱酒,我不饮酒。我是赌徒,我从来没有摸过骨牌。我喜欢荒唐,日子却过得和僧人一样。”“我仅仅缺少道袍而已。”

他是真正的艺术殉道者。他像虔诚的苦行僧对待宗教一样,为了艺术摒弃一切享乐。为了使他的作品成为精雕细刻的真正的艺术品,达到完美的程度,他废寝忘食地工 作,常常一昼夜工作16个小时。他屋子里的灯光每夜通宵达旦,这座塞纳河畔的房子里不熄的灯光,在黑暗的长夜里成了塞纳河上渔夫们的灯塔,甚至从哈佛尔溯 流而上,开往卢昂的海轮上的船员们也把它当成了不变的航标。有人给他统计,他一生中有20年是夜以继日地在书房里写作。

素材运用角度:天才即勤奋、舍与得

2.莫泊桑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19世纪作家

莫泊桑到30岁时,连一篇作品都没发表。他开始丧失信心,想改行经商。他姐姐建议他去拜访大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的 《包法利夫人》被退了19次稿,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回家后,莫泊桑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 己的处女作《羊脂球》,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19世纪“短篇小说之王”。

素材运用角度:恒心、毅力、耐挫

3.雨果

没有退路,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 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 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她以前缓过自闭症 这个题材可以

想要一篇作文得高分,积累作文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人物素材,我整理了高考作文万能人物素材,具体来看一下!

《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

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却老是以绯闻来炒作自己;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不断。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价值/时间会鉴定真正的伟大

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

“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

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三毛

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

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绑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运用角度:平常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

三毛的毕业论文

意思是:生命的慷慨也许是两人此生如此相熟不奢相爱,人心刻薄荒芜相欺无关岁月蚕食,智者大爱无疆是凡人追逐不息的日头。爱,暂存的温暖陪着真心人优雅老去。

出处:《尘曲》

作者:七堇年

人物简介:

七堇年2002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澜本嫁衣》;其后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出版、再版。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2014年起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2015年主编岸口系列第一辑《近在远方》,翻译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出版文集《灯下尘》。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才,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1]“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2]“我承认我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3]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5]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6]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当真地演出人生中精彩的“自我剧”,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宣称“游于艺”,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橥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7]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见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见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环�腥宋铩⒂星榻凇⒏�环ψ髡吒鲂陨�实娜松�蓟�h非械厮?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私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它的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日本文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就是作家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文学。另一位日本战后私小说家藤枝静男也认为:“私小说可以说是探索我自己身上的真实。”写非虚构的、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私小说往往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女性文学时期,《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一批女作家的自传体日记小说的问世,首开了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先河。这些作品往往出自于女性之手,专事描写远离社会中心的女性的身边琐事,从中可见男权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局限与束缚。另一方面,私小说为女作家所钟情,又与女性在特定生存空间中所形成的心态和特质分不开。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体验,使女性热爱具体生命超过思考抽象历史,关心家庭、人生命运胜过探讨社会的宏观建构,品味感情生活长于驰骋哲理世界。因而,女作家在塑造女性自我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适合于女性发挥,表达的文体。时至今日,三毛对私小说文体的选择和采用,自然具有了一种女性创作意义上的吻合。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实录,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表现,以及?八�苫ā卑愕淖粤登榻岬那娜皇头拧k�抟墒谷��业搅俗詈鲜实谋泶锓绞健?/p> 放眼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8]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C

文 / 清枕

多取材自真实事件以散文的形式进行表现,独具实践性。符合时下大众化的审美情趣。

三毛毕业论文怎么写

握个手~~~因为我也准备写她o(∩_∩)o

三毛经典语录1、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4、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5、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度?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6、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7、人一辈子也无法心心相印,他们孤独的只剩下肉体和金钱的交换了。所以,请等待那个对你生命有特殊意义的人——8、在我的世界里,你依旧纯洁,脏了的只是这个世界…9、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10、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11、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12、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13、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14、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15、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16、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17、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18、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19、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20、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的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地向前走的感觉。21、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22、夜晚来了我还依然睁着眼睛,是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23、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麽一个人,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24、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25、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这样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忘。26、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27、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你的妹妹,即使我们无法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也可以做你永远无法割舍的亲人!28、知道吗,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是因为那样可以离她的心更近一些……29、终有一天你会知道:公交5分钟一班,地铁9分钟一班,我们的爱——一辈子只有这一班!30、为追求到我喜欢的人,我愿意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可当我放弃这一切后,她还会接受我的爱吗?31、生活,匀速的是爱,不匀速则变成一种伤害……32、守一颗心,别像守一只猫。它冷了,来偎依你;它饿了,来叫你;它痒了,来摩你;它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么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它,而是它守你!33、一段感情能给你带来多大痛苦,就曾给你带来过多大快乐……34、香港的夜真的就比大陆美吗?35、当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36、给我一个支点,让我重新撬动你的心好吗?可令我难过的是,直到你离去,也始终不肯给我这个支点……37、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来找我吧,哪怕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我也会带你一起私奔的……38、昨天,我卖身给学业,所以今天我无所事事;而明天,我将嫁身于生计……39、在人群中偷看你的笑脸,恍惚间仿佛回到从前。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一次地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然后彼此相恋?40、当我们都老的时候,我希望——还能吻着你的牙床,直到永远。41、电话里,她哭着说:“亲爱的,我…我怀孕了…三个月了,不过你放心,不是你的,不用你负责……”42、失恋的人虽各不相同,但仰望星空却是唯一的不约而同……43、我颠倒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44、如果一个人的感情得到了解脱,那么另一个人将走向可怕的地狱……45、第73次暗恋宣告失败……46、爱情就是上辈子欠下的情债这辈子来还——我上辈子一定俗不可耐,搞得我今生无债可还!47、如果以后只有一口稀饭了,你先喝,喝完了,我再把碗舔干净……48、亲爱的,出去玩累了、受伤了的话就回来吧,我还在这里等你……49、有人追求幸福,所以努力;有人拥有幸福,所以放弃……50、失恋新的失恋我狂奔着,为的是不让自己感到寂寞……可以参考一下

dsagbfnkgfcx vbnmj,klijhbvcxzcvbgjbfv

你喜欢三毛吗?有一段时间我是狂爱三毛,喜欢她的歌她的人,直到现在她写的橄榄树,欢颜,梦田,说时依旧,这几首歌还是我的挚爱。三毛的作品,大俗大雅,洒脱不羁,又始终透着一种灵异,因为三毛坚持自己是能够通灵的人。 她写的唯一的一部剧本,《滚滚红尘》,书我已经看了好多遍,电影也看过,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得了金马奖八项大奖,唯独没有最佳剧本奖,里面的主人公,舆论普遍认为是以作家张爱玲和‘汉奸’胡兰成的感情纠葛为蓝本写成的,说三毛有‘美化汉奸’的嫌疑。据说三毛当时很受打击。那首《说时依旧》就是里面的插曲。我很喜欢。给你看看歌词:说时依旧作词:三毛重逢无意中 相对心如麻对面问安好 不提回头路提起当年事 泪眼笑荒唐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爱过你!说时依旧泪如倾星星白发犹少年这句话请你放在心底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往哪里去不要不要跟我来家中孩儿等著你等爸爸回家把饭开 她的散文通俗浅显.,三毛生动形象的散文语言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她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语言,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格调俗中透雅,而聪明活泼的个性,表现于散文语言便是俏语喜人,将强烈的情感融合于意境之中,是三毛散文语言抒情性的别具一格之处,富含哲理的散文语言是三毛对人生体验和思索的结晶.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想了解三毛的成长经历可以看一下《雨季不再来》里面有她17岁到20几岁的早期作品。三毛离开台湾以后,写了大量的游记性的散文,异国生活的经历,在她的笔下显得浪漫唯美,富有激情。关于她跟荷西的爱情经历,给你推荐两本书《梦里落花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这里面,你可以看到她与荷西浪漫的感情和生活经历。在撒哈拉的艰苦生活经历,是她跟荷西度过的最美的时光。 希望我说的这些,能给你的论文写作带来点灵感!

三国演义人物毕业论文

作为一本精彩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更为现代人关注的,则是深蕴其间的管理谋略。某种意义上,它所透露的管理信息使其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几乎永远的生命力。人们最为惊叹的或是几个决策者身边的谋士群体,或许,整个《三国演义》的决策之争其实就是谋士群体之间的智力角逐。坦白说,《三国》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自有其风采。曹操雄才伟略、刘备仁义无双、孙权偏安江东,自都成就一番裂土拓疆事业,但其间各家强者由于各自对人才的要求和使用标准的不同,从而最终得到不同的收获。在《三国》里,一个势力倘若欲成大事,帐下必需要有一批猛将和人数越多越好的智囊团队——套用时下热映的《天下无贼》的一句台词:这个时代最宝贵的就是人才。《三国》里的人才群体——或者智库——的形成往往如此:曹丞相那边,起初只是荀彧、荀攸二人前来奔投,一待二人感觉不错,立刻荐出程昱,程昱再荐郭嘉,郭嘉继续举荐刘晔,刘晔又荐二人……只一瞬间,曹丞相帐下便是谋士如云,曹操方智囊团里的主要谋士便是整装待发了。那吴国谋士团形成抛不开周郎功绩——早在辅佐孙策时,即向孙策推举江东二张,使得孙策亲自登门请出二人;等到孙权当政,又拉来鲁肃,还有随后被人推荐的顾雍、鲁肃荐的诸葛瑾,各荐贤才,迅速形成了东吴的智囊团。刘皇叔反倒有些空负仁君之名了,好容易有了徐庶,却被曹孟德走;急急忙忙皇叔三顾茅庐请出孔明;直到赤壁后,伊籍推荐了马家兄弟,有了几个人,刘备似乎立刻忘了之前没有智囊团的痛,待到那与伏龙齐名的“凤雏”庞统来投,竟然甚是不屑!就是这样直到入蜀,竟也未能筹措一个像样的谋士团。于是,不同的谋士团、不同的人才战略成就了不同的事业: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准确的话语应是“唯才是举”。只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便能看出他的人才观念——政策能最大程度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孟德三令”。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贯彻到无条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唐突圣贤、藐视礼法的雄心魄力,则在曹操不惮其烦举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显示。只有曹操才能明白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否有过“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或即使你有过如那种“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你确有能力,仍会得到我的重用。知人善任,知人敢任,知人能任,无疑是一个事业、一个领导者成功基石和支撑。也正是有了“大群”的人才,才有了那个奠定魏国成功的基本国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出台和执行,才使得曹操作成了三国最为伟大的事业。孙权生逢幸时,父兄为他打下了三分江山,厚厚《三国》只见孙权一守再守,看似毫无锐气,实则深谋远虑,隐藏实力,要知道古语早云“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孙家一门三世治理江东,当地豪族归心,人才济济,流派众多,孙权本人年轻虽小,但却天赋极高,极善政治,看似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观孙权一世,江东政治最平静,没有什么地方反叛大臣逼宫,政治平衡艺术精妙之极。用人上孙权不似刘备,看人家庞统长得不漂亮便下放到山村去当县令——孙权很能做到惟才是用,所以东吴先有周瑜后出陆逊,甘宁、吕蒙——都是可与武圣关羽相抗衡的文武双全的盖世英豪。有了大批的人才,倚重一两个顶尖的人才就成为可能。因为他任用得当,所以他同样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那周郎公瑾可是孙策选拔出来而留给孙权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显是江东最出色的人物之一。也是仲谋自家人才战略的正确——全心全意依靠周公瑾,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辉煌胜利,为三国分立,称帝江东,奠定了基础。刘皇叔显得就有些惨淡了,虽然得全号称能得一即能得天下的“伏龙、凤雏”,但终其一生,这位平民皇叔也未有建立起能满足自己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库。或许和自己的人才观念有关,干渴的“鱼儿”好容易得到一池“大水”,就再也不愿意得到更多的水,不想也不会改造这片“水”让它更深更阔成为一片汪洋。诸葛亮个人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但似乎也不愿为刘皇叔引进和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仅以诸葛孔明首次用兵博望坡为例,诸葛亮以“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为由向刘备〃乞假剑印〃而掌握军政大权,之后的战术分工更是语焉不详:要那张飞只管“纵火烧之”,关羽要“放过中军,纵兵袭击后军”,关平、刘封负责“预备引火之物”,赵子龙则是“只要输,不要赢”,老师爷孙乾就只“安排功劳簿”罢了,这种战术安排完全漠视民主决策及对将帅的锻炼,取而代之是诸葛亮个人专断。这种习惯导致了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亮葛个人的绝对依赖,广大谋士及将士缺乏谋略的锻炼,万难能为蜀汉政权造就和培养后续人才——于是,未能成为“汪洋”的那池子水干涸之后,“鱼儿们”的命运就这样定下了。

《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对曹操的评价 (1)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于是辽、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张辽从高望见,即率步骑前来捉权,极将甘宁、吕蒙、凌统等竭死格斗,权始乘骏马逃去,几被活捉。史家对操教令,颇为赞扬,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孙盛认为操之本意是勇怯调配,“参以同异”。我以为:张辽作战固极勇锐,乐进也以“骁果”显名,常先登陷阵,“奋强突围,无坚不陷”。如果把乐进说成是“怯”者或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孙权来时必自恃人马众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骄忽轻敌。正可乘此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即如张辽所说“及其未合,折其盛气”,如此而已。盖兵贵神速,掩其不备,操之知将料敌,固极高明。 由于孙权经常进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带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兖州刺史裴潜等作好行军准备。因这时合肥方面并无军事气氛,故裴潜等动作不速。扬州刺史温恢暗自对裴潜说:“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责矣!”于是裴潜赶紧作好快速行军准备。果然不久接到快速进军的命令。接着张辽等也收到诏书。说明操对诸将约束甚严,不容有忽慢诏令和动作迟缓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于用将,对之要求也很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 曹操还富有韬略、足智多谋,在战略、战术方面,常能应付裕如。操在战斗时,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对于毒农民军、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争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方法,谲敌致胜,转弱为强。在战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操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徐州牧陶谦病死,操欲乘机袭取徐州,然后再击吕布。荀彧劝阻之。操乃改变主意,以全力击败吕布,平定了兖州。接着徐州也归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战后下一年,操因粮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从之,终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战略决策方面屡次纠正操的疑误想法,因而对操的成败存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他谋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样功勋,为操所称誉。足证操对战略部署极为重视,事先都与群僚仔细商讨。他能采纳别人的正确策略,说明他的判断力是很强的。 当操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时,绍问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操又对别人说:“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敌致胜,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发挥臣下的智慧和将士的战斗积极性。所谓使“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 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操所败,说明操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操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乃由于操一贯采取精兵、简政、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操曾说:“孤所以能常以少兵胜敌者,常念增战士,忽余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为战士爱马也;不乐多署吏,为战士爱粮也”。操自言当官渡会战时,袁绍有铠甲一万领,他只有二十领;袁绍有马铠三百具,他连十具都不到。操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操治军带兵,比较重视纪律,赏罚比较严明,结果打败了袁军。一次在行军途中,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吃惊而踏了麦田。于是操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做为处罚,这虽只是做做样子,但也可说明操在军中持法是比较认真的。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就是因操治军严整,而且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所以终能转危为安、变弱为强。其他军阀如袁绍则“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吕布则“勇而无计”、“轻狡反复”;刘表则“不习军事”、只“保境自守”;袁术则“奢淫放肆”、“无纤介之善”。所以操终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由此,我们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3)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 《武帝纪》注又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操杀人系于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杂记》所说操夜杀人,乃是怕别人杀害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这还可以说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为。但操过后,还是很快就感到凄怆伤怀,说明这次杀人是属于误会,并非操本性即安于做负人之事。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操恐惧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比如:陈宫,原来是拥戴操为竞州牧的有功大员,操“待之如赤子”。但后来陈宫趁操东征徐州牧陶谦之际,叛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使操几遭灭顶之灾。后来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操禽获,“宫请就刑,操为之泣涕”,颇有故人依恋之情。宫死后,“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可见操对死者的嘱托,并无背负之事。王粲的儿子因参与魏讽谋反,为曹丕所诛,操闻叹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操以金璧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之事更为人所熟知。操还自言:“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可知他是怕负人的,似不可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吕思勉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这种讲法,是符合事实的。那些述说操倾人的传闻、轶事,多非历史的真实。但这种讲法从何而来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其次,陈寿说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权术,赵翼言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脑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没有滥杀过人?袁绍早就让操杀杨彪、孔融、梁绍。就以孔融为例,他何尝不随意杀人!当他任北海相时,仅因“租赋少稽”,就一朝杀五部督邮。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邻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劝他“自托强国”,仅因这个建议,就被孔融杀害。至于历代开国帝王,因铲除异己,而滥杀错杀的更史不绝书,如果只责操谲诈负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点,首先是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于此事,前面已多处提及,不再详述。其次是他有过屠杀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说过。关于操攻徐州牧陶谦的原因,各书说法不一。即使操父真为陶谦所杀,操也不该大量屠杀无辜人民。陈寿于《三国志》中叙述曹操之事,从不做过分的贬抑,对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较他书为简,然亦不能不承认:“所过多所残戮”。操还曾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诸将常有“屠城”之事,这是不应宽恕的。其他如当操攻围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屡向操求取布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张绣时,亦曾纳张绣的从叔母,以致引起张绣的叛变。诸如此类的事,在当时虽算不上什么很坏,但总是欠缺的。陈寿在评论曹操时,极称赞其谋略、权变、法术和用人、创业的功绩,从无一语赞及他的品德。陈寿论到刘备时,认为备“机权于略,不逮魏武”。可是极力称颂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说明陈寿是善于抓住曹、刘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我很同意。有些人还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觉得有点偏高。因为曹操有过滥杀无辜人民的暴行。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应当不这样。另外,在个人品德作风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为后世法。既然称作历史上的政治家,就应当对后世能起榜样作用,曹操在这方面还不够规格。

中央十台每周六周日有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以前周思源也品过,但太多演义啦,这个比较注重历史真实形象。欢迎观看!谢谢 我尽力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