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的组成 数学论文主要由标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标题就是论文的总题目,是文章基本内容的缩影,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全篇之警策。”所以拟定标题应该力求简短、明确、质朴、醒目,既要防止太冗长,又要避免太概括,使人不明了;既要防止文不对题或过于陈旧,又要避免追求新颖、空泛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摘要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成果或价值等,便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的概貌。所以摘要应简明扼要,引人入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能独立使用。 前言也称引言或绪言,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或起点,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的意义或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研究的意义或价值应力求实事求是,既不可拔高,也不可贬低或过分谦虚。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作为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所占篇幅较大,有时还必须辅以必要的小标题,应力求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创新性,同时条理要清楚,文字应通俗简明。 结论是对正文中所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出基本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结论作为理论分析和实验的逻辑发展,是论述的概括集中和升华,由局部到一般,由具体事实、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所以应力求完整、准确、鲜明,还应如实指出本理论的使用范围和成果的意义,以及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依据,其中包括撰写该论文所参考的书籍'期刊。 2、小学数学论文的撰写过程 第一步,选题、选材。 要想写什么内容的文章,无论是理论探讨方面,还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题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学经验总结方面,对阐述问题的深度、广度等,要心中有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题性。 无论选择哪方面的内容与具体题材,都必须力求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根据文献检索方法,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其次,深入钻研这些文献资料,看看能否得到进一步启发,有无新的见解。尽管选题可能重复,类似的题材较多,但也可以从不同侧面结合不同实例,根据不同对象写出一定的新意来,使观点更明确,方法更有效,使其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第三,选题要从实际出发,题目大小、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第二步,拟纲、执笔。 论文选题确定后,就要注意写好提纲,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首先,要将内容、结构布局好,要拟定一个写作提纲,准备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集中讲几个问题,这些部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使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其次,要注意各种文章的特点。写理论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确定大小标题,叙述上力求论点明确,可信度强,便于别人借鉴;写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应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意见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后的一个加工过程,它包括对论文文字的修饰,以及科学性的推敲等。论文初稿形成后,应从头至尾反复地阅读,逐句逐段推敲,审核一下文中的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计算是否正确等。一篇好的小学数学论文,应该是数文并茂。就是说,既要有好的数学内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达。所以,文字的工夫对数学论文来说很为重要。数学论文,贵在朴实,少用浮词,免得冲淡文章的中心,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应准确简炼,表达完整,特别是中心内容一定要阐述透彻清楚。此外,书写要规范,题号、图号、标点也要正确。修改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只有对文稿反复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应有的错误。只有经过反复修改加工,文章的质量才会提高。 希望对你有用!
我不知道你七年级学的历史内容有哪些,估计就是中国古代史吧,不知道你要写什么样子的论文,就给你说一下一般的大体提纲吧,这个纯属福利,仅供参考。就与楚汉战争为例吧。一:当然是要引入主题,引出你要写的历史话题,并且要明白你写这个历史话题要表达什么东西,反应什么问题。比如在写之前你是要明确你写楚汉战争是为了反应什么,是为了反应伤心秦汉,生灵涂炭呢?还是赞扬刘邦不屈不饶的精神,每次失败了每次都能站起来重新开始的精神?……切记历史论文中表达出来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不反党反国家反社会就行。比如就与“赞扬刘邦不屈不饶的精神,每次失败了每次都能站起来重新开始的精神”为主题开始这篇文章,开头你可以这样子写:“从电影院出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王的盛宴》这部电影的画面一直闪现在我的眼前,刘邦那种不屈不饶,不畏失败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躺在床上,闭上双眼,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二:引出话题之后,就要简单的介绍一下历史事件,这个就可以抄历史课本了。比如:“在历史上,楚汉之争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三:话题引出了,事件也介绍了,就开始评价了,开始写感悟了,围绕你要表达的主题长篇大论就行了。不过万万切记历史论文的关键是“积极的思想必然战胜邪恶自私的思想”、“所有的胜利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四:该表达的也表达完了,该说的也说了,很多认为这样文章就结束了。看起来是结束了,但是这一类文章的一个传统是要从历史事件想到现在的国家、社会和自己该怎么做的问题。所以,最后一段务必要说“作为一名学生,一名21世纪有责任感的学生,我们要……”之类的话,才能使文章在老师心中提升一个高度。历史论文一般就这四步,别的就不多说了,一切都看自己的造化了!寥寥3000字,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看自己有没有掌握其中的技巧!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找论点 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五种方式: 第一种,文章的题目本身是个明确的判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论点就是论题,如果是论题,就从文中找出能对题目涉及的问题有明确看法的句子) 第二种,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第三种,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 第四种,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总论点。 第五种,原文没有明确表示论点的语句,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少数议论文)。 2、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事)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原理、定律等。(引的话) 特例:事例中有话某人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种要看这句话的用处,如果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则属道理论据, 如果是在事件中表明一定作用的,也就是为事件服务的,则属事实论据中的一部分。 3、论证过程: 要诀:采用什么论据,通过什么论证,证明了什么观点 格式:举……例子,证明了…… (事实论据) 引了……的话,证明了…… (道理论据) 不可忽略的:在论证过程中如出现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也要在论证过程中提及。最后写出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如: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从什么角度(方面)证明作者观点的?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答题要点:文章内容,生活实际,自己感受,缺一不可。 要诀: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 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 + 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6、锻接题:(可出现在三种文体中,非只在议论文中,是本次中考必考题型) 步骤:1)阅读锻接材料,分析和原文的锻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2)分析锻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 A对比 B类比 3)分析锻接材料对原文起的作用 A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B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4)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看就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是选一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锻接材料的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希望 我给学生教学的思路对你有启发。分析材料----审题1、 认真阅读,提炼信息2、 定向思维,归纳观点(明确论题与论点)3、 命一个好题目4、 发散思维-----选取哪些好材料----名人名言?名事名例?5、 编列提纲-----开头(1—3段)引论(提出问题)(仿写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名人名言)正文(4—9段)本论(分析问题)(A、B、C三层)(正反对比,名事名例)结尾(10-12段)结论(解决问题)(首尾呼应。发出倡议。名人名言。……)形成文本---写作实践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归纳总结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一般表现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如《坚持就是胜利》一文的论点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坚持是一个重要条件。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如在《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举的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既具有典型性,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还以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为例,这篇作文中就是运用了两种典型的事例: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故事,从正文两个方面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这一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过程。(1)论点的含义: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时会是标题。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 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头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 。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 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式结构 b、对照 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 “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 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 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 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另一个故事”“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 “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 题。 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 例紧 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接受或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这种文体。 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点;论据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不管是写什么论文,一定要注意它的结构,要给人一种结构美。使人一看便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用排比段落式、小标题、目录等方法写。
写科学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经过整理、思考后将新的见解告诉大家。一篇科学小论文(以下简称小论文)应当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小论文的灵魂,一般都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出现,小作者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是为了使论点表述得更清楚明白而准备的事实材料。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我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那么,一篇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资料名称:科技小论文 (1)科技小论文的概念 所谓科技小论文,就是专题阐述有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或认识体会的篇幅不长的论文。科技小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内容。 (2)科技小论文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①科技小论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具有科学性。 这里所说的科学性,大致包括几方面的内容:对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细致地观察和研究;确切地占有这方面的材料;对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综合;用准确明白而不含混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在文章的内容和言语的提法方面,还要防止片面性。 ②科技小论文选题要小,见解要新,内容要集中。 科学小论文由于篇幅短、容量小,一般只有千字左右,初学写这种文章必须注意:一是文章论述的范围不要太广,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和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也不全面、深透,多选小题目,多写小文章,就比较容易掌握材料,分析观点,把文章写好;二是要有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老调重谈,要尽量“发前人之未发”,即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即使写别人谈过的论题.自己要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要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三是内容要集中,一般说来,在一篇文章中应该集中谈一个问题,涉及面不要太宽,更不要节外生枝,谈这个问题时又引申到另外的问题。
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为指导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历时一年的努力,已于近日完成。4月29日,这个规划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据统计,我国至1995年以来,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就造成10499人死亡、失踪和65356人受伤,造成财产经济损失达575亿元。到2003年,全国共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多个,重大隐患点2000多处,1150万人和2000亿元财产受到严重威胁,50%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针对我国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地质灾害防治进展及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了2004~2020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提出了实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的内容和保障措施。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表明,2004年到2010年,在完成全国陆地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主要城市、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并完成我国重要经济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在三峡库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在重点防治区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预报;建成国家、省(区、市)、市三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和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完成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危及城镇公共安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完成全国160万人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搬迁避让工程。到2010年,最终实现全国大部分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初步建成防灾减灾体系,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20%,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20%的目标。 2011年到2020年,开展第三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完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全面掌握我国陆地和近海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危害程度;建立全国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完成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零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工程和乡镇以上城镇、居民集中点、铁路和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建立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并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根本控制。到2020年,最终实现全国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50%,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50%的目标。 为了实现2004~202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还依据调查划分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规划了2004~2020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防治等16项防灾减灾工程;提出了健全法规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地方防治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经费投入和加强宣传教育等保障措施。 专家们指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资源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
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初探研究性学习是近两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所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作为和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一、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学生个性是指学生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角度考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区域特征,通过探讨比较,加深理解,融会贯通,并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个课型着重培养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初一开展的这次研究性学习,先是确定出一个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围绕我们学习、生活周边的城市环境所展开。让他们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各种事物,多问为什么。了解事物的共性和各自的个性,加深理解。 2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一的学生对生活的知识肤浅,信息收集的渠道比较狭窄,处理问题往往也比较简单,不可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虽然不及高中学生那样多样化,但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只要求学生从报刊或在网络上作简单的查找。 3联系实际,寓教于乐,乐中求知。 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来选择与《一中周边城市环境调查》有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外的课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会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所以具备积极合作精神与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成为了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必须依靠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因此在这里,合作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成为了学习的一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会彼此尊重、容忍、理解,提高表达以及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的能力等。 5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都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学习。而我们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围绕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而进行,让学生在社会中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对家乡、对社会、对自然和人了解,又增加了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与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浅析初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高中的区别及联系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而作为具有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更应该贯穿于人的学习的始终。所以,在初一年级,我们也应该尝试着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知道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比如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逻辑性思维等都与高中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整个活动中。如:在噪声的测量中,由于学生操作的错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在操场中出现了140分贝的噪声。又如有个小组调查的是校园的白色污染,将一些专一的难度较深的知识的资料都下载下来;也有一些小组不会对资料进行筛选,收集的资料远离了所需要范围。由于存在这样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 但初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比高一相对活跃,他们比高一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的事物,高中的学生接受过多规范的东西,因此,在接受新生的事物上,或者说是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会采用了社会上一种较常规的看法。另外,初中与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上相对而言压力较为轻松,有更多时间去开展这项学习活动。高中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因而在初一的研究性学习应与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有所区别。如深入研究的层次、研究的手段、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力、社会的调查与实践等能力都会有所不同,这样在研究性的学习中,高中的学生注重的是理论性的学习,而初中的学生则注重的是直观性。所以在初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为高中更深入地展开研究性学习作了铺垫。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组织和实施呢?以《一中周边城市环境的调查》为例:1、内容的确定。 近年来,一中周围环境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内环路的修建,两校的合并,以及学校周围的治安状况,道路的交通状况及所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等,这些变化都影响到一中教育及教学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初一级学生中展开了《一中周边城市环境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2、总流程图学习动员→个人选题→题目筛选(合并)→拟定方案→小组实施(教师指导)→小组汇总→提交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总结3、具体实施的阶段(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投入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发展,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我校周边城市环境,提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如环境保护、交通、旅游,城市规划等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相关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可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世界的居民一节,书中的图城市问题,我让学生从我们周边学习环境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进而提出问题,我们学校现时噪声的现状如何,我们学习的环境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标准,对我们学校产生的最大影响的声源来自哪?趁着这股势进而进行了一堂“现时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研究性学习,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2)、课题的选择与确立。根据我校的特色,联系本区的自然条件,结合本级学生特点,确定《一中周边城市环境的调查》的研究内容。在选题的实施上,由教师在课题上展示有关的问题,给学生明确的选题方向,确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选择与一中周边城市环境有关的题目,并填写有关的表格。但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不断指导、调整、改进,使学生选择的课题具体化、明确化、同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根据有关的资料,在选题中遵循了以下的原则:目的明确化、即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锻炼培养什么能力等;题目的针对性,范围局限于一中周边的城市环境,以及与初一级地理知识有关的题材;选题的可行性,理论与实际结合性等。 (3)方案的研究与实施由每个小组各自写出研究方案,包括整个研究学习的目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以及学习分工情况等。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随时向老师报告,作出修改。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走出校园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收集资料,同时小组的成员对收集回来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相互讨论,研究。在这个阶段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研究不下去,或者也有可能发现与课题有关的新问题。如一个小组最初研究的题目是校园的白色污染,后来题目变成一中周边食店对我校的影响,最后到了感应垃圾箱的制造。 (4)汇总成果及交流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的需求将收集到的有关的文章测量数据,图片或自已拍摄的照片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同时将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相关的实验等,通过文字表述,在这一过程会经常发现许多的漏洞,应及时补充调查报告,予以纠正,把研究的成果采取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一种产品等,但它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品,所以对它的评价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四、评价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评价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既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组员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的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附学生评价表格研究性学习评分表格(学生用表)课题: 组长:项目详细内容分数(10)内容分工是否具体 调查是否到位 资料是否切题 结论是否明确 演讲表达是否条理清晰 普通话是否标准 态度是否自然大方 仪容仪表是否得体 展示是否运用多媒体展示 方法是否多样 本课题是否还可深入研究: 是( )否( )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五、研究性学习当中存在问题及建议1、小部分学生对调研不重视 针对本学科的情况,部分学生仅重视主要学科的学习,因而对地理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兴趣不大,而且成绩越好的班级,可能问题越突出 ,这部分学生仅把调查看作是完成一项老师交给的作业,因而调查不深,思考的问题简单化,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应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体现出他的优势。要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为重要。特别是运用现代的一些科学技术参与研究活动则收效更好。如调查的数据,可以通过电脑的操作制成图表,有部分学生对摄影兴趣较大的,可以让他们通过拍摄直观反映他们所研究的内容等。 2、小组搭配不合理 班上学习同一水平的同学常会集中在一个小组、平时喜欢一齐玩的同学集中在一个小组,这样容易出现攻守同盟,甚至外出打桌球也向家长说出外进行调查,因此这就需要与各班主任及家长协调,完善管理。出外调查时需要填写调查报告,并将当天的调查内容呈交给老师。 3、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地理学科每周的课时所限制,相应教师编制人数少在规模较大的学校每个年级仅有一位地理教师,因此,教师的工作量显得特别大,因此采取了合并课题的方法,把一些相近的课题相结合。为了便于学习与管理,我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作出如下划分。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一)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内容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作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bai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七年级的政治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中政治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然而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存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观念陈旧”等问题。
关键词:问题;主体性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困惑、迷惘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如何无疑将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当今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的炉火纯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落后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观念陈旧
很多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题”、“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题”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
二、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七年级政治论文
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初中政治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政治论文6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初一政治论文600字篇一 让道德之花绽放 我常常坐在桌前想,道德是什么?起初模糊的概念就是父母 教育 下做个听话的孩子。上学以后,老师的教导使我由模糊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你就发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原来是那么的简单 那天天气很好,我跟妈妈去一个大楼办事。说笑间我们进了电梯,后面陆续也有人跟了进来,我跟妈妈站在门口,看到一个快递员叔叔也想紧跟着进来的样子,但他手上拿了不少快件和包裹,迈步的同时一只包裹掉了下来,低头捡的时候,另一个文件又掉落在地下,看着他手忙脚乱尴尬着急的样子以及即将关上的电梯门,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发生这样的情景,再等一部电梯或许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就在那时妈妈突然伸出一只手,挡在了即将关上的电梯门上,让快递员叔叔走进了电梯,我和妈妈相似一笑。那天到底去办什么事我已经想不起来,但是妈妈伸手的动作和叔叔朴实沧桑的的脸上那充满感激的眼神我是记的非常清楚的。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虚伪的客套和寒暄,多一些这样自然的动作,带给人内心的温暖我想是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的。由此,我也常常会学一些妈妈的动作,当然没有那么多电梯门等着我去挡,偶尔我会低下头顺手捡起一个垃圾扔进垃圾桶;在过往的人行天桥上尽量靠边站,让一些着急赶路的人能顺利通过;回家的楼梯上看到邻家阿婆先咧嘴一笑,轻叫一声伸手过去......。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大家都会唱,让我们在这歌声中,一起将道德之花绽放! 初一政治论文600字篇二 让道德的敬畏回归 不守规矩的国民到新加坡便怕了,不在乱扔垃圾;排放超标的工厂到外国便怕了,不在忽略环境问题。因为怕,他们懂得了约束,原本的“毛病”便得到了改正。 可惜,他们的怕是“现代的怕”,他们怕的是当地的法律让他们“得不偿失”。当今的法治社会利用的便是人们的这种“计较”心理,让人们怕“亏”,所以不再做。环境保护法让想伐木的人怕赔上性命,食品安全法让想非法添加的商人怕赔了本钱,劳动法让想剥削的雇主怕被告罚款……精明的政府聪明地运用了“利字当头”的无上法则,以毒攻毒,让人们表现得本分。但是显然,这种怕的制约力是有限的。所以才有了国外旅游回来的人依旧乱扔垃圾,国内的工厂依然肆意排放,甚至,同一产品的加工在国内外有着两套标准!现代的怕让现代人的心更趋于利益化,他们开始精细地盘算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放纵而不逾矩,如何不合矩却不被发现……现代的怕让现代人完全忘记了为何要怕,他们只因不愿失去而怕,因被限制而怕。所以,才有了费尽心机要打擦边球的人,有了漏洞层出不穷的法律,有了担心他们不再怕的人。 这难道不可怕吗? 怕,本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同喜怒哀乐一样,用以约束人们自己的行为。而一个人在精神层面所怕的东西,则可称为道德的敬畏。忘不了毕力格老人面对过度放牧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屈膝一跪,忘不了杨震面对4两黄金在深夜中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忘不了汉武帝的罪己碑,忘不了贾人的童叟无欺……道德的敬畏,展现的是纯真,给人的是心安,营造的是和谐,相比于现代的怕的虚伪,费劲,难道我们不应迎会久违的道德敬畏吗? 我们当今的道德便如逐步沙漠化的草原,难以迅速恢复,但若不及早治理,势必会愈加恶化。敬畏需养性,钱财乃身外之物,无愧于心方得安宁,敬畏需正心,待人处事德字当先,不存丝毫害人之心。在喧扰的时代在内心为道德的敬畏保留一块圣洁之地,方显人生大境界。 让沙漠化的草原返还,让道德的敬畏回归。看了“初一政治论文600字”的人还看: 1. 初三政治论文600字 2. 初一的政治论文1500字 3. 爱国政治论文600字 4. 初二政治论文600字 5. 初一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