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专科毕业论文计算机

发布时间:

专科毕业论文计算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从而解决我们身边各种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而我国的地域经济差异比较大,因此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各地域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及水平差距比较大,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计算机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比较落后的,但是在沿海及台湾地区,计算机的应用就比较广泛了。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重点是大陆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2计算机应用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应用微型化主要表现在当前计算机已经向微型化发展,微型化的计算机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正是微型化计算设备的应用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的运用更加方便快捷。应用微型化还表现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笔记本型和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更受青睐,性价比也更高,使用也更加方便。应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服务于人类,只有更加切合人类使用,更加智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才具有发展的潜力。因此说计算机应用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计算机除了能将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逻辑过程进行完美的模拟,还能进行学习、推理、逻辑判断。应用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精度更准、运算速度更快,且储备容量更大、功能性更强。应用网络化是指计算机应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很多系统的产生都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如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银行系统等正是计算机应用网络化的具体体现。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过程检测与控制领域、数值计算领域、数据处理领域等。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增加社会的交往。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技术水平低、信息产业化投资力度小、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等。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核基本都采用期末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模式,既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顾及到实际操作,虽然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这样的考核机制是否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以Word操作为例,学生做的只不过是根据所列出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进行修改操作。但是在真正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提供完整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而是需要学生从一份空白文档开始撰写和编排。因此我们要考核的因该是学生的标准Word文档独立撰写能力,而不是模仿操作能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化设计实施策略

以项目为抓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共识,准确的说就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项目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降低理论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比如硬件和软件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脑组装的模拟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从硬件选配到装机、系统安装、上网设置、常用软件查找等一系列操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重要的理论知识点拆成小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基本讲解,比如在组装内存和硬盘时,讲解RAM和ROM之间的区别。在网络设置中引入网络安全的概念。这样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于知识的取舍,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不需要掌握的知识如:计算机软件设计模型,计算机数码存储方式等等则可简略带过。

结合专业实际设计项目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使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使他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我才用了一个贯穿项目的教学方法,即以一个水工建筑物实习报告项目为一个整体。把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Word文本主体。Excel数据计算与ppt汇报材料制作等等。项目二: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通过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项目学生可以前期明确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掌握解决的方法。并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今后运用office软件熟练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置更为合理互动的考核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扩充套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仅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奠定技校生的计算机能力基础。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专案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专案化

随着我国IT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程式设计、网页设计、区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这就给当前的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最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的上岗能力,更是影响到其后续的职业发展。因此,改进目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已迫在眉睫。笔者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专案化教学的模式。通过考核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以及学生的就业上岗情况,我们发现专案化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均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专案化教学模式

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技校生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即可,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专案化教学则是在充分掌握技校生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对学生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案,每个专案均以实用为目的,理论部分简单明了,应用部分详细实用,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教学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专案化模式的现实意义

1.突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技工院校由于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但受制于实际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采用专案化教学模式,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应用技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技校生学好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的关键因素。但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以一个个专案任务逐步地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

3.理实并举

近年来不少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已经发现没有必需的计算机理论基础,那些“时髦”的专业技能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专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实训内容,这样既能便于教师的备课,还能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更能便于学生课外自学。

三、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专案化教学实践

1.合理设定专案

在充分考虑当前技校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将来就业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点相结合,分别设定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中文WindowsXP作业系统、应用文书处理软体Word2003、应用电子表格软体Excel2003、应用简报制作软体PowerPoint2003、掌握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等专案。每个专案都有重点提示和比较经典的习题,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任务驱动

根据技校生的兴趣点,我们在每个专案里又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用简报制作软体PowerPoint2003”这一专案中,我们布置了认识PowerPoint2003、掌握简报的基本操作、编辑幻灯片、新增幻灯片中的物件、修饰简报、放映与列印简报等任务,并以例项为主线,使学生在应用例项的制作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科学考核

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主要采用理论考试的模式,有的则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由于技校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考核方式采取“分层考核”,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考核他们掌握教师课堂所讲授内容的情况以及基本操作的正确步骤;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扩充套件、提高,这样就能实现以考核促教学、以考核促实训的良好局面。

四、小结

总之,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专案+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序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大专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力,那么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要更加的注重对学对学生解决问题技巧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计算机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1]。大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先进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大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和弊端,影响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实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

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效提成的阻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还是一些简单的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但教师的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专学生由于本身的文化水平和一些本科的院校存在一些差距,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再加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方法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2]。在课堂上缺乏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不强,并且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导致了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

3.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联络。

目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各个知识模组之间的联络性不强,再加上学生本身自我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一些知识无法做到自主的联络和整合,久而久之导致了各种知识过于分散,在对于知识的应用上面容易存在一些遗漏和忘记,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使用,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知识的实用性。

二、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1.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

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项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型的技术比赛,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也提升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立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去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无目标的教学往往是比较被动和杂乱的,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每一项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达到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规定,尽量的将教学掌握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优势。另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增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3.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是目前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学生自我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有着自身差异的学生还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班级内的一部分学生是不太适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等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3]。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还要在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以此来透视学生的内心,明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的一些缺失和不足,从而有助于在课堂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策略。

4.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该专业的教师进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提高和培养,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在自身的知识内容上面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扩宽教师的知识面。在高素质队伍的支援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才会更加的全面,学习效果更加的高效。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某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4]。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做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大专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赖薇.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碟软体与应用,2013,19:244+246.

[2]陈宁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3]郑康林.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4,23:98+58.

[4]郑秀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

计算机会计专科毕业论文

您好,我这有篇范文,你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格式和题目;浅析会计电算化【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1.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2.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1.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2.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这是我大学时同学的论文,您看一下吧,祝你论文写作成功!

拿就是原创的。。啊

你的会计电算化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电算化的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思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 网络技术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可行性过渡的 措施 。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过渡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 企业管理 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 方法 ,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日记 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 会计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 经验 ,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 政策法规 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 教育 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 财务管理 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第08期

[3]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05期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逐渐普及,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一些改良措施,就会计电算化当今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即指用电子计算机取代人工核算会计账目,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策和决策,从而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确保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增强会计数据存储的保密性;

3.将会计数据的运用领域进行了拓展;

4.为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领导及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

因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展较晚,人们的工作思维还未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就目前情况而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企业有以下认识不足:一是只认识到其是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对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影响;二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三是部门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用于简单的核算功能,其他功能没有发挥充分,导致花了钱,没有将软件功能发挥出来。

(二)电算化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复合型人才资源匮乏

因为会计电算化对在岗的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仅仅掌握相关会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计算机进行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种会计从业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既要求财会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同时又需要财会人员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信息系统管理等相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这种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财会领域少之又少,而且培养相关人员也尚需一段时日。

(三)软件应用保密性差,内控制度不够健全,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在某些时候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所在。我国现阶段而言,很多地方往往忽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护程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从现在情况来看,手工建立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之中内部控制也十分欠缺,他们没有能力进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实行会计电算化就要求完善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体现出电算化的特点。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在少数的企业并没有相关严密的 规章制度 ,这就导致电算化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运行。

三、加强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单位领导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能够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要提出更高要求,除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加强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让他们积极学习新事物新技术,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显著提高的工作效率,而不使企业会计电算化流于形式。

(二)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过去一直从事手工会计核算,财会知识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娴熟。会计电算化普及后,应着重培训他们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培训可以先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开展,然后逐渐向计算机 网络知识 过渡。

2.对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在教学上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强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的融合;第二,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各类学校根据所面临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

(三)加强软件保密性,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若要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强化对会计数据处理的控制。企业要在软硬件的管理维护、组织机构和人员的配备、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存等各内控关键点上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相关问题和责任人进行处理,以确保制度能落实到位。其次,要定期组织会计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督促其做好数据__。最后,不断增加在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上的资金投入,积极采用更新更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和身份识别、信息加密存储通讯、业务授权等安全措施。

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涉及多个行业。当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所占比重已超过50%,而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以及大中型企业已经全部运用本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全方位发展,达成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使其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管理,为会计向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二)传统财务软件向ERP软件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相关软件也得到了质的发展和运用,我国部分软件企业推出了ERP软件,这个软件的运用方便了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的融合,本文谈及的会计电算化只是ERP软件的一小部分,不过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普及,极大的提高了企业会计处理的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传统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单一的财务模块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运作的生产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人员福利的核算、固定和流动资产的管理、费用的分摊、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都会涉及到会计核算,ERP软件的完善和优化将会帮助企业快速处理这些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会人工支出。

(三)会计电算化网络化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而能掌握多少信息量便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的核心要素。在这种要求之下,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财务管理在这方面便显得尤为重要。单独处理财务管理信息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在数据处理方面采取的是计算机网络进行相关方面的处理。这样使得企业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共享。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网络财务”战略在财务软件开发公司之下应运而生,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有效解决。所以,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必将是“网络化”。

五、 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减轻了工作人员负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虽然现阶段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有利就有弊,我们要扬其长避其短,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的去研究对策,而不是因噎废食。我相信会计电算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的不断完善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微平黄正瑞.会计信息系统[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徐一千李玉丰.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3]张辉.会计电算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李翠玲.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

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的会计电算化内容控制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通过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公路的成本费用,进而提高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也包括了多方面内容。本文也主要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以及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前言

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也成了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也开始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数据系统来加以完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路成本核算体系,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加强高速公路爱物会计管理的质量,这对于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加以体现:首先,高速公路的绩效考核指标也是高速公路费用支出的成本考核的主要妮儿,在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对于公路成本的核算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且对于提高公路企业的还贷能力和金融信用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目前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可以有效的和高速公路计划定额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也能够游侠偶读保证费用开支能够具有更多的依据,财政预算的实施也更具科学性。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公路成本核算体系,公路企业可以对每个单位的成本项目进行单个逐一的控制,从而有效的完善公路的计划定额管理,并且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中也会制定出相应的开支计划,按照计划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从而保证资金的利用率能够达到最大化。

三、内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内部控制的应用

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公路保养的费用以及各项业务成本的费用管理都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质量,从而保证有效的做好公路费用的成本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对于商品和服务支出内部成本核算的处理

商品和服务支出成本是公路经营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了公路企业的办公费用、水电费用以及交通费用等,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职能部门作为核算的基本对象,同时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将费用收益这作为费用的主要承担人。会计电算化中包括了四级学科,其中“事业管理费”是一级学科,“经营管理费”为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和四级学科都是按照彩照决算口径一级费用的明细程度来进行设定的,而五级的学科中对于会计电算化软的辅助部门核算模块对一级成本核算项目的具体路线进行设置,同时二级成本核算项目中的相关内容也需要通过五级的学科来加以设置。其中具体的核算操作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在车辆的单核算方式来进行确定本月车辆的各项费用支出时,车辆行驶路程以及用途对于确定车辆成本费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中车辆的成本费用数据的录入以及费用使用在成本核算体系中也可以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辅助管理模块来加以实现,这样对于核算内容也能够更加清晰化。

(二)会计电算化对于公路保养费用成本的处理

现如今公路保养的费用所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有路面的养护、桥涵的养护、绿化养护、隧道养护、附属设施的养护以及道路巡查等几个方面内容。路面的养护主要是指对路面的路基进行的养护,同时公路路面的清洁、对公路出现裂缝的处理以及公路路面不平整的修复等都是日常路面养护的重要工作;桥涵的养护主要是对桥涵以及构造物的清洁、维护和相关的防腐工作等,桥涵养护在公路养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公路安全的重要手段;绿化养护是对公路周边的绿色植物进行的养护工作,包括了施肥、洒水以及修剪等各项工作;公路的隧道养护主要是对公路隧道的清洁和检查维护等,其中包括了一些土建工作;附属设施养护是对公路的护栏、标志板等各项设施的养护;道路的巡查是公路的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员费用支出以及车辆的燃气费用支出等。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系统组织与管理控制

通过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分工职责等进行形式的控制就是组织与管理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对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岗位的智能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的系统管理工作主要有系统软硬件的管理工作,在技术上保证高速公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的超级口令的掌握,负责网络资源的分配和监控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从而有效的避免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及时的限制和发现错误及违法事件。

(二)规范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控制

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控制主要表现在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方面。其中操作权限控制指的是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操作,操作规程控制则指的是系统操作应遵循相应标准的操作规程以便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及作业事项,并形成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文件。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采用何种控制方式和构建完善的公路会计电算化控制体系也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厚元.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14期

[2]朱艳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构建[J].管理学家,2011年5期

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推荐:

1.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2. 浅谈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3. 关于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4. 浅议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5.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专科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计算机大专 毕业 要写一份论文才能够毕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大专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更替,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随时随地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可以借助网络更加方便、有效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同时校园网络安全也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校园网络;安全;对策 0前言 学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教学在校园中的进一步普及,学生开始对手机等网络设备的使用。校园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涉及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更是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并积极采取 措施 进行解决。 1校园网络存在的的安全隐患 系统软硬件的安全漏洞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Windows作为其电脑的主要系统,而该系统也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它自带服务器,TCP/IP协议、防火墙等。由于它应用广泛,人们对该系统又比较熟悉,使得这种系统极其容易遭受外部网络攻击,造成信息泄露或资源丢失。 网络监管不到位 计算机科学作为新兴的 教育 学科,随着时代的潮流,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学生在对这门科学进行学习时,往往充满好奇并且跃跃欲试。他们首选的尝试对象通常都是自己所在的校园网络平台。由于学生的恶意干扰,使学校的网关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教师授课时网络异常、信息丢失等。同时,教师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网络异常信息丢失不以为意,非计算机专业老师更是无法判别信息问题出现的原因,仅靠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重启来解决问题,认为是计算机硬件本身出现问题造成的,使得对于学生网络恶意攻击监管懈怠,没有监管力度。 外界人员恶意攻击截取学校资源 大多数高等学校既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一座科学研究所。有些外界人员会为获取利益而恶意攻击学校网络,偷取校园资源,甚至造成校园知识系统的损坏。 恶意病毒入侵 现如今网络时代,信息交换不可避免,而网络信息中有时会存在恶意的病毒,像熊猫烧香、木马、超级病毒等,也许是个网络信息文件,也许是源程序代码,也有可能隐藏在U盘当中。所以,在学生获取网络资源时,极有可能不知不觉就落入病毒的陷阱。 校园网络的可用性问题 校园网络是供在校师生使用的局域性网络,是一种有限资源。而学校通常会出现大量学生同时在线的问题,比如,学校的固定时段选课、学生固定时段上网络课程等,对校园网的拓扑复杂度要求极高,由此也产生了学生无法进入系统及系统崩坏的问题。 2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学校自己的网络安全系统不完善 虽然学校应用自己的局域网与外界无线网相互隔离,但是信息传递是不可避免的,学校依然需要使用外界网络进行信息沟通,而不是一座独立的信息孤岛。以我院为例,我们的办公网络采用中国石油的局域网,大大加强了我校的信息安全程度。同时,我们也利用 无线网络 加强学校的信息使用,无线网络的威胁主要存在于与局域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使用,使外界危害信息安全因素有缝可钻,无法达到信息绝对的安全。 师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在校园中学生攻击校园网事件时有发生,更有学生在校际间相互攻击网络进行恶性比赛,造成了学校网络问题屡有发生。而老师对于学生行为无法进行准确追责,造成教育监管漏洞。 外界影响难以避免 有些外界人员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跨越道德底线,恶意盗取学校教育研究资源,使得资源被外泄,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同时,病毒对学校网络和计算机硬件恶意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学生为获取信息资源打开链接或信息文件时,携带的病毒便在该计算机上扩散,甚至污染移动硬盘造成更大的危害。而这些无法避免的危害在校园网络肆意蔓延,严重威胁了校园的网络安全。 校园网络拓扑程度低 由于路由器这类共享设备的局域限制,使得网络接入存在无法全覆盖的的问题。学校采用与外界相同的WIFI设备是无法满足成千上万师生对于网络的使用要求的。 3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改善学校的软硬件系统 学校可以在使用Windows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改善调整,提高服务器的质量及地址的准入程度,加强硬件的漏洞查杀功能,同时有效控制外界网络对校园局域网的影响。例如我校采取所有中国石油局域网接口进行管制,通过开通流程及危害告知,并且获取承诺后再开放使用,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内部监管,提高教育信息的安全度。 加强校园内部网络监管 教师除需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网络 安全教育 外,更要加强网站的实际监管。可以通过利用校园网学生账号登录系统对学生IP地址进行追踪,并联合各大学校安装校园账号恶意攻击监测系统,对学生攻击学校网站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达到有效的实时监管的目的。此外,培养学生自觉意识也是极为重要。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学校的网络安全时,他们才会自觉起来保护网络安全。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满足好奇心的方式,学校可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一方同学为守方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和小型局域模拟网络,另一方同学作为攻方对守方同学系统进行破译并进攻模拟网站,通过设置时限来判定输赢。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 防范外界人员的恶意攻击 对于外界人员的恶意盗取和破坏,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由于外界人员通常无法确定其IP地址的准确来源,使得无法对其精准定位。因此,目前较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储备重要的科研资源的计算机不接入网络,随时查看在线资源被浏览的陌生IP地址和加强加密系统的复杂度等。当然,目前也有在研究不明IP的定位方式,在这里也希望该成果早日投入使用。 防止恶意病毒传染 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不随意进入网络上的非法网站,不浏览有不安全警告的不正常网页,不下载形态异常的网络信息文件等。同时,尽量避免将移动硬盘插入网吧等网页浏览较复杂公用场所的计算机,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当然,该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病毒的存在和恶意的传播,所以学校也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并了解病毒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素质品格,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积极青年。 提高校园局域网的接入量 校园是学生的聚集地,大量的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使得校园的网络使用量相较于其他地方更多。我们不能用评价一般网络接入情况来看待校园网。校园网的集中使用相当于几千甚至上万个家庭同时接入一个路由器。因此,学校应当研究开发属于自己的局域网络,以最大可能提高校园局域网的拓扑程度,尽量满足学生对于网络使用的要求。 4结束语 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网络。在大街上我们通常可以看见拿着手机百度地图查找位置的人,坐在轻轨上,我们可以见到用网络读书、游戏的人,在图书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脑前查资料的人。网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生活,00后的孩子们甚至不知道没有网络的世界应该怎样运转。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需要网络的使用,并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网络科技运用到校园当中去。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现如今的重要问题,因此,发现、分析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社会责任。希望人们做道德修养的好人,不要为个人利益而违背良知做盗取学校资源的危害分子。同时,也希望人们共同抵制病毒的产生与传播,维护我们公用的网络,让它时刻保持清洁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阮海斌.信息化背景下的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2]林奕水,邬燕萍.基于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3]关启云.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 微课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化的今天,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介。在这种情况下,软件技术专业这类走在科技前沿的专业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各种信息媒介教学,微课就是其中的主要一种。 【关键词】微课教学;软件设计;课程改革 减轻教师负担,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是现在人们所要思考的。本文就如何在高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微课,进行研究。 1.微课的优点 说到微课的优点就不得不提一下传统课程教育的缺点。传统的教育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必须一堂课仔细听,否则就可能容易忽视其中的一些重要考点;再者,传统教育的时间安排十分规规矩矩,有时候可能有一节课因为有事情无法上课而旷课,回来不仅不能补课,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跟不上教师进程;还有,如果学生某一节或某几节课没有记好,传统教育无法提供最好的复习,即重新听一遍老师所讲的课;最后,不得不说,好老师总是有那么几个,而学校又不能把大部分学生都交给这几个好老师教育。以上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育的缺点,而微课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些状况:微课可以一节课可以重复多遍听,随时听随时看,时间上更加自由,微课还能很好地把优秀的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都能自由学习,提高优秀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在设计微课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一般的转件技术专业的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接触过各种视屏制作类软件,这些都有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老师设计并开发微课。微课开发首先要选择教育内容,对该课程所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和教学重点难点应做好分析,并找到生动有趣的 方法 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他们表现出来。再者,软件技术专业微课和课堂讲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课堂讲课可能按课本教材一节课一节课地讲,而微课没有了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就可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一定要注意微课的这个特点,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要与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教育,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在确定好所要讲的内容之后,就要制作ppt、视频、文档等各种讲解资料,然后拍摄录制,再进行后期组合。在拍摄视频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语音语速,保证视频能够让学生听清关于知识的讲解。而且教师一定要采取幽默有趣的方式,避免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困倦。再者,后期制作是微课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在微课的后期制作中,要有许多任务要做。包括各种视屏,音频的剪辑和合成,以及制作字幕,并使各种多媒体的动画等形式和教师所讲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比如说,音频和视频的剪辑合成,如视频和音频不匹配,这虽然可能让人感到是个小错误,但是可能会让学生对微课感到不适,转移他们的关注点,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错误还包括字幕跟视频不匹配,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所以,一定要做到完美没有漏洞,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还有多媒体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定要让多媒体和教师讲课两者集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长处,制作优秀的多媒体形式的微课,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3.微课的应用 微课制作好之后,一定要应用在教育教学里。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认识不到微课的好处,所以对微课有应付的心态,有的学生可能就一直放映着,自己做别的事情,来追赶进度,这是十分错误的应用方法。所以,微课在应用时,可用以下方法来使学生积极观看。设置进度,学生观看微课时,给学生制定好微课的进度,保证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看完所规定的视频。保证学生看完每个微课视频,微课在运行上一定要让学生看完每个视频之后,才能读取当前进度,否则就按学生没有看完处理,并且学生必须在看完一个教学微课后,才能观看一下微课。设置中间问题,有的学生打开视频之后就不管不顾了,让视频自己播放,来追赶进度,这样也不行,一定要在微课之间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视频才能接着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刷课,还能通过几个问题,巩固盖微课老师所讲的知识。这些都应该有效地利用到微课的应用中。再者,对于难点考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学几遍,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理解通透这些难点考点,而不是跟其他知识一样,简简单单地看了一遍就通过了。只有这样好好的应用微课,微课的优点才能显示出来。 总结 微课的优点在前面已经讲的很详细了,这些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必须要好好的应用,尤其是软件技术专业这种比价前卫的专业。软件技术用微课的方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之后,直接用计算机轻而易举地进行试验编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高校一定要在软件技术教学中应用好微课。 参考文献: [1]__文,陈勇.MATLAB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8. [2]吴琼.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24-29. [3]梁伟焱.基于微课资源应用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界,2016,(21):181-182. 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分层技术探析 摘要:随着现在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当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也十分的普遍和广泛,但是现有的计算机软件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在生活当中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开发更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所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已经由单项向着多项业务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当中的价值。 关键词:分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的优点 随着我国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所以计算机软件已经由二层向着多层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计算机软件当中的中间件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计算机软件的分层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我们的研究已经对这项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现在分层技术与计算机大数据以及计算机软件 操作系统 一起组成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的多层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多层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加大计算机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的分层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1计算机分层软件以及优点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为了开发更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使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更加新颖和便捷,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生产活动,开发软件的时候会有一个构件会,构件会是为了保证开发的软件质量,构件可以作为单独的进行使用和组合。构件分为高级构件和低级构件,高级构件一般都是地域构件,低级的构件主要用于大数据库的处理,因此低级构件常婵被认为成是用以来公共服务的软件,但是高级构件可以在低级构件当中使用,其实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因为每一个计算机构件都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如果开发一款新的软件则会先在已经开发利用的旧软件当中使用,实现新旧够贱的搭建使用,这样也能够有效地减少计算机软件开发所消耗的时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新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的质量。 分层软件的优点。随着计算机分层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多层计算机软件可以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研究逐渐变的抽象化,这样也可以让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更加的优化,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也可以拓展计算机的功能,并且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功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会减少,从而使计算机更好地运行。现在通过对分层技术的运用,我们对计算机的对接口的形式也没有了特别的要求,只要对接口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进行对接。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与计算机的对接。 2计算机当中的多层技术 随着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更高的层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由现在的二层、三层、四层的方向进行发展,并且多层技术已经在生产生活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软件有着不同的功能,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计算机软件的两层结构技术和三层结构技术 这个两层技术主要是由大数据库以及客户端来组成。计算机的用户界面主要是由计算机使用的客户来提供的,并且客户端还对其进行逻辑问题方面的处理,随后将指示客户来进行大数据的接受和查询,最后在根据查询到的结果反馈给客户。这样的方式在实际当中,如果客户端的数量不断地加大,则不能够和客户端进行互动,这是软件开发当中所欠缺的地方,于此同时客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当中也是存在有很大的风险的,这种两层的计算机软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开始研究开发更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因此三层技术也就随之开发了出来,新开发出来的三层计算机软件使在二层的技术上经过研究开发出来的,三层技术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并且还可以更好地优化数据,有效地减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的风险,可以更好地为客户端提供帮助。计算机的三层技术主要包括借口层、数据层、业务流程这三部分,比如日立的ERP系统软件体系就利用了三层技术。三层技术与两层技术相比较有很多的优点,因为三层技术的安全性更高、较容易进行维护、可以扩展并且可以减少网络的负载等一系列功能,但是在我们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不要盲目的去使用三层技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 计算机软件四层机构技术 随着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需要,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睡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把复杂的程序简单化,因此,我们在原有的三层技术上进行了研究,从而开发出来了计算机四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四层技术是在原来的数据层和业务流程上加了一个封装层,封装层在运行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逻辑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们的需要。 计算机软件当中的中间件 中间件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产生的一种软件技术,也就是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利用中间件可以实现网络互通以及互联甚至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软件开发所利用的时间。 结语 要想满足客户在计算机方面的需要,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开发出更好地计算机软件,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满足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万波,邱晨涵.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5):200-201. [2]李俊林.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分层技术、插件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电脑迷,2016,(09):105. [3]李晓健.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应用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6,(02):207-208. [4]洪新军.插件技术、分层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价值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2):10-12. 相关 文章 : 1.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 2.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大专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4.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求职信范文 5. 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实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传统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探究》 [摘 要]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百姓的神经。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安全; 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然而随着 网络技术 本身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大。而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就是针对互联网所采取的管理技术 措施 ,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网络环境之内的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1 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自身的不确定性。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通过网络人们发送个人、集体或单位的信息,供其他网民阅读。然而,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传播者可以上网播发任何信息,由于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就会出现一些虚假信息或内容表述不明确的信息来混淆视听。另外,随着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个人信息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不合理的途径盗取私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安全软件设计滞后。计算机的出现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工作 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利用计算机几乎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可谓是“一机在手,可知天下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总是不时的感染病毒或者出现被黑客侵略的问题,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相继出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还有就是在一些正常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维护工作不完备,一旦有大批量的访问时就出现卡机、瘫痪的状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经历了从台式电脑到 笔记本 的转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记本掌上电脑,手机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满人们的生活。许多有头脑的商家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投入这一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每个商家无所不用其极,而价格优势可以说是对顾客最大的刺激。在保证较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各大商家为了继续维持自身利益把降低成本作为解决途径,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很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缺失。还有就是大量盗版软件和系统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不稳定,在系统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泄露了使用者的信息。 网络系统管理薄弱。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过程中,现如今,所呈现出的基础都还较为薄弱,并且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时常暴露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网络 系统安全 进行严格的过滤。部分工作人员抱着不法的目的故意泄露安全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灰色产业链下,一直都有着利益的来往,部分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私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贩卖给他人,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一弊端之下,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轻者只是对个人姓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泄露,重者甚至会泄露诸如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的重要信息,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提高个人和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加他们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常识的培训非常重要。另外,计算机用户还可以在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尽可能少的填写个人信息,即便填写也要在有一定信誉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他人电脑时要及时的删除遗留下的个人信息。 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 教育 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科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网络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 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网络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运用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防火墙是阻止网络黑客非法进入某个机构网络的主要屏障。它利用内网的边缘,对计算机、其他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互相隔离,最大程度上阻止黑客的非法活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访问控制,它主要是控制网络资源不被黑客进入,目前技术条件所支持的访问控制策略主要以基于规则和角色的两种方式为主。基于规则控制的访问控制的策略有很多,如架设防火墙、口令认证、身份认证、证书访问控制等。基于角色主要针对一些局域网之间,主要控制角色行为,这是最实用也是最安全的。其他控制措施还有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网络端口节点安全控制等。 进一步完善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工作 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数据的备份,应进行额外检查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归档?。定期(每周)检查原始数据,防止原始数据的错误传播到备份数据中。?把每次进行备份的情况都通过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定期(至少每年)测试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确保数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并基于测试结果改进备份方案。确保可靠和正确地获得可需要备份的数据。如数据库、业务数据等。核验并确保获取备份数据的过程是否可靠的,备份程序是否进行正确的配置。备份驱动器(例如磁带驱动器)也应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备份介质应定期(每周)检查其是否正常,并定期更换。确保进行备份的人员经过了培训并具备足够的技能。当备份人员暂时无法工作时,应有其他人可完成备份工作。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维护国家的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最后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凭借自身的优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数据遗失、泄露等问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防护措施建立和管理持续完善以外,广大群众也应当要自觉的树立起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宏飞 .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策略研究[J]. 南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2(3). [2] 周游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 [3]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4]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年22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试谈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 摘要:对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探讨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该课教学的意义,采用恰当的 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的课前有准备、课中有策略、课后有延伸教学步骤,注重教学中的基础操作的训练、小学生认知规律、游戏引入教学、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等环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关键字: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学 认知规律 一、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教学意义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用途、硬件的结构、操作软件系统,并学会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让小学生掌握部分将终身受益的基本应用技术,并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常识过程中让大脑智力得到开发,让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协调提高。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 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并能紧贴《教学大纲》要求,用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保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构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学过程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教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学生玩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任务分解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选择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如指法训练。 三、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 其它 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二)课中有策略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 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计算机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 (三)课后有延伸 一堂精心准备的计算机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年级班级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 反思 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一)注重基础操作的训练 计算机信息管理课中最基础的是打字练习,所有的信息与思考,都得通过键盘打字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在字根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 一年级语文 课识字阶段的笔顺教学,采用计算机编码将要教学的字拆成部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汉字的笔顺,引起学习兴趣,使笔顺教学避免枯燥、死板的情况,活跃了课常教学气氛。在打字速度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输入自己心里想的话或者在电脑上写 作文 ,激起他们借助计算机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灵活处理的细节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要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小学计算机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夸奖的语言,诸如:“你的排版布局太大方啦”、“你画的小伙伴真棒”、“你的指法练的太精准啦”、“你击键速度又快又准”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赶追超的高潮,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友谊。 (三)游戏引入教学中 小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 学习态度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开发小学生的素质和智力。 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且,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在软件学习的操作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争得第一而欢呼,而有的则会因为落后而沮丧,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五、小结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科学、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将在具体教学中,以启蒙为本、技能为主、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立足普及、适度提高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2]牛美敬.浅议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9). [3]赵岩.浅论小学计算机的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1). [4]胡春花.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技巧初探[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摘要: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进行阐述,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的设定、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等信息管理策略,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互联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防火墙;增加访问策略;数据加密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线路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光纤已经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主要的通信线路,从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快速的交互式数据传递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播的信息告诉公路。由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者技术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本身、操作人员、应用技术以及网络结构等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服务过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以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为基础,将不同区域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利用设备中特有的计算机软件来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协同处理和分布计算等通信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才能正确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同时用法律和政策来制约并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网络信息市场运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上有一部分人以了谋取个人私利,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各种有害信息,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使互联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来解决各种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各种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自身传递的信息以及网路中个中服务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包含IP地址、域名和自治系统号AS的管理的基础运行信息管理,对网络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器的配置情况、运行负载情况以及信息服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的服务器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网络访问用户的姓名、身份识别、权限等进行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发布、信息过滤索引和导航等。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技术自身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络中各种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络更加容易传播,互联网自身协议的不完善,为不法分子入侵互联网络提供了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对于网络内部用户权限分配规则不明朗,为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打开方便之门,使计算机网络时时刻刻受到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保证互联网络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一)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限制传输信息通过的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是采用网络隔离而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智能甄选外部网络请求,来允许或者阻止其是否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同时配合相应的杀毒软件和防病毒策略,对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出入口进行设置保护,不仅能够防止外来访客恶意攻击,同时保护了计算机内部网络的文件以及数据安全,另外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中的各种操作时时刻刻进行扫描并自动识别破坏性代码流,当有发现时可以自行记录并进行报警、阻断通信连接或者相应的安全策略等操作,从而确保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增加了互联网络的容错率。 (二)增加数据加密策略 互联网络中防止信息窃听、篡改、泄露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对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数据、文件、传输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传输信息等采取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增加侵入者破译传输信息的难度,从而保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减少入侵黑客对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加密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将原始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按照特定的算法与密钥值进行的数据处理。在收发双方协定加密算法和密钥之后,在信息传输时可以根据协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对进行加密操作,然后将生成的加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当接收者收到传播数据后,根据协定的密钥,采用解密算法对其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得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三)增加访问策略 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让访客不能访问某些受保护的文件和数据,防火墙机制就是其中一种访问策略设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设置多级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首先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者进行权限分配,内部用户和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同时设置对于不同的内部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目录级别访问权限也不同,保障了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的检测控制,从而增加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四、结语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计算机类专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传统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探究》 [摘 要]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百姓的神经。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安全; 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然而随着 网络技术 本身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大。而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就是针对互联网所采取的管理技术 措施 ,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网络环境之内的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1 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自身的不确定性。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通过网络人们发送个人、集体或单位的信息,供其他网民阅读。然而,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传播者可以上网播发任何信息,由于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就会出现一些虚假信息或内容表述不明确的信息来混淆视听。另外,随着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个人信息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不合理的途径盗取私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安全软件设计滞后。计算机的出现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工作 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利用计算机几乎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可谓是“一机在手,可知天下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总是不时的感染病毒或者出现被黑客侵略的问题,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相继出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还有就是在一些正常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维护工作不完备,一旦有大批量的访问时就出现卡机、瘫痪的状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经历了从台式电脑到 笔记本 的转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记本掌上电脑,手机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满人们的生活。许多有头脑的商家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投入这一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每个商家无所不用其极,而价格优势可以说是对顾客最大的刺激。在保证较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各大商家为了继续维持自身利益把降低成本作为解决途径,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很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缺失。还有就是大量盗版软件和系统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不稳定,在系统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泄露了使用者的信息。 网络系统管理薄弱。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过程中,现如今,所呈现出的基础都还较为薄弱,并且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时常暴露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网络 系统安全 进行严格的过滤。部分工作人员抱着不法的目的故意泄露安全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灰色产业链下,一直都有着利益的来往,部分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私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贩卖给他人,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一弊端之下,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轻者只是对个人姓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泄露,重者甚至会泄露诸如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的重要信息,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提高个人和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加他们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常识的培训非常重要。另外,计算机用户还可以在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尽可能少的填写个人信息,即便填写也要在有一定信誉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他人电脑时要及时的删除遗留下的个人信息。 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 教育 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科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网络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 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网络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运用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防火墙是阻止网络黑客非法进入某个机构网络的主要屏障。它利用内网的边缘,对计算机、其他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互相隔离,最大程度上阻止黑客的非法活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访问控制,它主要是控制网络资源不被黑客进入,目前技术条件所支持的访问控制策略主要以基于规则和角色的两种方式为主。基于规则控制的访问控制的策略有很多,如架设防火墙、口令认证、身份认证、证书访问控制等。基于角色主要针对一些局域网之间,主要控制角色行为,这是最实用也是最安全的。其他控制措施还有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网络端口节点安全控制等。 进一步完善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工作 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数据的备份,应进行额外检查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归档?。定期(每周)检查原始数据,防止原始数据的错误传播到备份数据中。?把每次进行备份的情况都通过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定期(至少每年)测试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确保数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并基于测试结果改进备份方案。确保可靠和正确地获得可需要备份的数据。如数据库、业务数据等。核验并确保获取备份数据的过程是否可靠的,备份程序是否进行正确的配置。备份驱动器(例如磁带驱动器)也应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备份介质应定期(每周)检查其是否正常,并定期更换。确保进行备份的人员经过了培训并具备足够的技能。当备份人员暂时无法工作时,应有其他人可完成备份工作。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维护国家的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最后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凭借自身的优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数据遗失、泄露等问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防护措施建立和管理持续完善以外,广大群众也应当要自觉的树立起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宏飞 .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策略研究[J]. 南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2(3). [2] 周游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 [3]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4]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年22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试谈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 摘要:对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探讨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该课教学的意义,采用恰当的 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的课前有准备、课中有策略、课后有延伸教学步骤,注重教学中的基础操作的训练、小学生认知规律、游戏引入教学、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等环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关键字: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学 认知规律 一、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教学意义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用途、硬件的结构、操作软件系统,并学会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让小学生掌握部分将终身受益的基本应用技术,并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常识过程中让大脑智力得到开发,让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协调提高。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 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并能紧贴《教学大纲》要求,用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保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构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学过程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教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学生玩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任务分解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选择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如指法训练。 三、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 其它 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二)课中有策略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 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计算机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 (三)课后有延伸 一堂精心准备的计算机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年级班级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 反思 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一)注重基础操作的训练 计算机信息管理课中最基础的是打字练习,所有的信息与思考,都得通过键盘打字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在字根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 一年级语文 课识字阶段的笔顺教学,采用计算机编码将要教学的字拆成部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汉字的笔顺,引起学习兴趣,使笔顺教学避免枯燥、死板的情况,活跃了课常教学气氛。在打字速度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输入自己心里想的话或者在电脑上写 作文 ,激起他们借助计算机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灵活处理的细节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要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小学计算机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夸奖的语言,诸如:“你的排版布局太大方啦”、“你画的小伙伴真棒”、“你的指法练的太精准啦”、“你击键速度又快又准”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赶追超的高潮,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友谊。 (三)游戏引入教学中 小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 学习态度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开发小学生的素质和智力。 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且,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在软件学习的操作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争得第一而欢呼,而有的则会因为落后而沮丧,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五、小结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科学、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将在具体教学中,以启蒙为本、技能为主、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立足普及、适度提高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2]牛美敬.浅议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9). [3]赵岩.浅论小学计算机的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1). [4]胡春花.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技巧初探[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摘要: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进行阐述,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的设定、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等信息管理策略,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互联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防火墙;增加访问策略;数据加密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线路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光纤已经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主要的通信线路,从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快速的交互式数据传递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播的信息告诉公路。由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者技术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本身、操作人员、应用技术以及网络结构等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服务过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以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为基础,将不同区域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利用设备中特有的计算机软件来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协同处理和分布计算等通信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才能正确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同时用法律和政策来制约并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网络信息市场运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上有一部分人以了谋取个人私利,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各种有害信息,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使互联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来解决各种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各种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自身传递的信息以及网路中个中服务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包含IP地址、域名和自治系统号AS的管理的基础运行信息管理,对网络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器的配置情况、运行负载情况以及信息服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的服务器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网络访问用户的姓名、身份识别、权限等进行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发布、信息过滤索引和导航等。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技术自身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络中各种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络更加容易传播,互联网自身协议的不完善,为不法分子入侵互联网络提供了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对于网络内部用户权限分配规则不明朗,为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打开方便之门,使计算机网络时时刻刻受到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保证互联网络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一)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限制传输信息通过的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是采用网络隔离而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智能甄选外部网络请求,来允许或者阻止其是否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同时配合相应的杀毒软件和防病毒策略,对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出入口进行设置保护,不仅能够防止外来访客恶意攻击,同时保护了计算机内部网络的文件以及数据安全,另外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中的各种操作时时刻刻进行扫描并自动识别破坏性代码流,当有发现时可以自行记录并进行报警、阻断通信连接或者相应的安全策略等操作,从而确保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增加了互联网络的容错率。 (二)增加数据加密策略 互联网络中防止信息窃听、篡改、泄露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对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数据、文件、传输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传输信息等采取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增加侵入者破译传输信息的难度,从而保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减少入侵黑客对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加密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将原始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按照特定的算法与密钥值进行的数据处理。在收发双方协定加密算法和密钥之后,在信息传输时可以根据协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对进行加密操作,然后将生成的加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当接收者收到传播数据后,根据协定的密钥,采用解密算法对其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得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三)增加访问策略 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让访客不能访问某些受保护的文件和数据,防火墙机制就是其中一种访问策略设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设置多级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首先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者进行权限分配,内部用户和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同时设置对于不同的内部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目录级别访问权限也不同,保障了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的检测控制,从而增加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四、结语

计算机专科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00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00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00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00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00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0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00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00二、课程改革思路00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00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00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00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00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00第一、二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企业的工程项目,并带回到学校来,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00第三阶段,“岗位专门技能模块”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对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后,通过选中的工程项目,结合学生的就业愿望和可能分化出若干专门方向,以加强职业针对性,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专门技术和技能。教学上突出横向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技术和知识的先进性。此阶段的教学采用与前两个阶段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没有学科界限,只有完成工程项目的最佳手段。

计算机大专 毕业 要写一份论文才能够毕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大专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更替,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随时随地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可以借助网络更加方便、有效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同时校园网络安全也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校园网络;安全;对策 0前言 学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教学在校园中的进一步普及,学生开始对手机等网络设备的使用。校园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涉及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更是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并积极采取 措施 进行解决。 1校园网络存在的的安全隐患 系统软硬件的安全漏洞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Windows作为其电脑的主要系统,而该系统也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它自带服务器,TCP/IP协议、防火墙等。由于它应用广泛,人们对该系统又比较熟悉,使得这种系统极其容易遭受外部网络攻击,造成信息泄露或资源丢失。 网络监管不到位 计算机科学作为新兴的 教育 学科,随着时代的潮流,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学生在对这门科学进行学习时,往往充满好奇并且跃跃欲试。他们首选的尝试对象通常都是自己所在的校园网络平台。由于学生的恶意干扰,使学校的网关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教师授课时网络异常、信息丢失等。同时,教师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网络异常信息丢失不以为意,非计算机专业老师更是无法判别信息问题出现的原因,仅靠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重启来解决问题,认为是计算机硬件本身出现问题造成的,使得对于学生网络恶意攻击监管懈怠,没有监管力度。 外界人员恶意攻击截取学校资源 大多数高等学校既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一座科学研究所。有些外界人员会为获取利益而恶意攻击学校网络,偷取校园资源,甚至造成校园知识系统的损坏。 恶意病毒入侵 现如今网络时代,信息交换不可避免,而网络信息中有时会存在恶意的病毒,像熊猫烧香、木马、超级病毒等,也许是个网络信息文件,也许是源程序代码,也有可能隐藏在U盘当中。所以,在学生获取网络资源时,极有可能不知不觉就落入病毒的陷阱。 校园网络的可用性问题 校园网络是供在校师生使用的局域性网络,是一种有限资源。而学校通常会出现大量学生同时在线的问题,比如,学校的固定时段选课、学生固定时段上网络课程等,对校园网的拓扑复杂度要求极高,由此也产生了学生无法进入系统及系统崩坏的问题。 2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学校自己的网络安全系统不完善 虽然学校应用自己的局域网与外界无线网相互隔离,但是信息传递是不可避免的,学校依然需要使用外界网络进行信息沟通,而不是一座独立的信息孤岛。以我院为例,我们的办公网络采用中国石油的局域网,大大加强了我校的信息安全程度。同时,我们也利用 无线网络 加强学校的信息使用,无线网络的威胁主要存在于与局域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使用,使外界危害信息安全因素有缝可钻,无法达到信息绝对的安全。 师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在校园中学生攻击校园网事件时有发生,更有学生在校际间相互攻击网络进行恶性比赛,造成了学校网络问题屡有发生。而老师对于学生行为无法进行准确追责,造成教育监管漏洞。 外界影响难以避免 有些外界人员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跨越道德底线,恶意盗取学校教育研究资源,使得资源被外泄,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同时,病毒对学校网络和计算机硬件恶意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学生为获取信息资源打开链接或信息文件时,携带的病毒便在该计算机上扩散,甚至污染移动硬盘造成更大的危害。而这些无法避免的危害在校园网络肆意蔓延,严重威胁了校园的网络安全。 校园网络拓扑程度低 由于路由器这类共享设备的局域限制,使得网络接入存在无法全覆盖的的问题。学校采用与外界相同的WIFI设备是无法满足成千上万师生对于网络的使用要求的。 3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改善学校的软硬件系统 学校可以在使用Windows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改善调整,提高服务器的质量及地址的准入程度,加强硬件的漏洞查杀功能,同时有效控制外界网络对校园局域网的影响。例如我校采取所有中国石油局域网接口进行管制,通过开通流程及危害告知,并且获取承诺后再开放使用,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内部监管,提高教育信息的安全度。 加强校园内部网络监管 教师除需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网络 安全教育 外,更要加强网站的实际监管。可以通过利用校园网学生账号登录系统对学生IP地址进行追踪,并联合各大学校安装校园账号恶意攻击监测系统,对学生攻击学校网站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达到有效的实时监管的目的。此外,培养学生自觉意识也是极为重要。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学校的网络安全时,他们才会自觉起来保护网络安全。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满足好奇心的方式,学校可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一方同学为守方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和小型局域模拟网络,另一方同学作为攻方对守方同学系统进行破译并进攻模拟网站,通过设置时限来判定输赢。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 防范外界人员的恶意攻击 对于外界人员的恶意盗取和破坏,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由于外界人员通常无法确定其IP地址的准确来源,使得无法对其精准定位。因此,目前较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储备重要的科研资源的计算机不接入网络,随时查看在线资源被浏览的陌生IP地址和加强加密系统的复杂度等。当然,目前也有在研究不明IP的定位方式,在这里也希望该成果早日投入使用。 防止恶意病毒传染 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不随意进入网络上的非法网站,不浏览有不安全警告的不正常网页,不下载形态异常的网络信息文件等。同时,尽量避免将移动硬盘插入网吧等网页浏览较复杂公用场所的计算机,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当然,该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病毒的存在和恶意的传播,所以学校也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并了解病毒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素质品格,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积极青年。 提高校园局域网的接入量 校园是学生的聚集地,大量的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使得校园的网络使用量相较于其他地方更多。我们不能用评价一般网络接入情况来看待校园网。校园网的集中使用相当于几千甚至上万个家庭同时接入一个路由器。因此,学校应当研究开发属于自己的局域网络,以最大可能提高校园局域网的拓扑程度,尽量满足学生对于网络使用的要求。 4结束语 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网络。在大街上我们通常可以看见拿着手机百度地图查找位置的人,坐在轻轨上,我们可以见到用网络读书、游戏的人,在图书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脑前查资料的人。网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生活,00后的孩子们甚至不知道没有网络的世界应该怎样运转。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需要网络的使用,并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网络科技运用到校园当中去。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现如今的重要问题,因此,发现、分析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社会责任。希望人们做道德修养的好人,不要为个人利益而违背良知做盗取学校资源的危害分子。同时,也希望人们共同抵制病毒的产生与传播,维护我们公用的网络,让它时刻保持清洁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阮海斌.信息化背景下的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2]林奕水,邬燕萍.基于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3]关启云.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 微课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化的今天,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介。在这种情况下,软件技术专业这类走在科技前沿的专业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各种信息媒介教学,微课就是其中的主要一种。 【关键词】微课教学;软件设计;课程改革 减轻教师负担,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是现在人们所要思考的。本文就如何在高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微课,进行研究。 1.微课的优点 说到微课的优点就不得不提一下传统课程教育的缺点。传统的教育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必须一堂课仔细听,否则就可能容易忽视其中的一些重要考点;再者,传统教育的时间安排十分规规矩矩,有时候可能有一节课因为有事情无法上课而旷课,回来不仅不能补课,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跟不上教师进程;还有,如果学生某一节或某几节课没有记好,传统教育无法提供最好的复习,即重新听一遍老师所讲的课;最后,不得不说,好老师总是有那么几个,而学校又不能把大部分学生都交给这几个好老师教育。以上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育的缺点,而微课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些状况:微课可以一节课可以重复多遍听,随时听随时看,时间上更加自由,微课还能很好地把优秀的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都能自由学习,提高优秀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在设计微课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一般的转件技术专业的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接触过各种视屏制作类软件,这些都有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老师设计并开发微课。微课开发首先要选择教育内容,对该课程所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和教学重点难点应做好分析,并找到生动有趣的 方法 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他们表现出来。再者,软件技术专业微课和课堂讲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课堂讲课可能按课本教材一节课一节课地讲,而微课没有了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就可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一定要注意微课的这个特点,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要与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教育,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在确定好所要讲的内容之后,就要制作ppt、视频、文档等各种讲解资料,然后拍摄录制,再进行后期组合。在拍摄视频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语音语速,保证视频能够让学生听清关于知识的讲解。而且教师一定要采取幽默有趣的方式,避免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困倦。再者,后期制作是微课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在微课的后期制作中,要有许多任务要做。包括各种视屏,音频的剪辑和合成,以及制作字幕,并使各种多媒体的动画等形式和教师所讲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比如说,音频和视频的剪辑合成,如视频和音频不匹配,这虽然可能让人感到是个小错误,但是可能会让学生对微课感到不适,转移他们的关注点,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错误还包括字幕跟视频不匹配,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所以,一定要做到完美没有漏洞,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还有多媒体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定要让多媒体和教师讲课两者集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长处,制作优秀的多媒体形式的微课,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3.微课的应用 微课制作好之后,一定要应用在教育教学里。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认识不到微课的好处,所以对微课有应付的心态,有的学生可能就一直放映着,自己做别的事情,来追赶进度,这是十分错误的应用方法。所以,微课在应用时,可用以下方法来使学生积极观看。设置进度,学生观看微课时,给学生制定好微课的进度,保证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看完所规定的视频。保证学生看完每个微课视频,微课在运行上一定要让学生看完每个视频之后,才能读取当前进度,否则就按学生没有看完处理,并且学生必须在看完一个教学微课后,才能观看一下微课。设置中间问题,有的学生打开视频之后就不管不顾了,让视频自己播放,来追赶进度,这样也不行,一定要在微课之间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视频才能接着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刷课,还能通过几个问题,巩固盖微课老师所讲的知识。这些都应该有效地利用到微课的应用中。再者,对于难点考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学几遍,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理解通透这些难点考点,而不是跟其他知识一样,简简单单地看了一遍就通过了。只有这样好好的应用微课,微课的优点才能显示出来。 总结 微课的优点在前面已经讲的很详细了,这些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必须要好好的应用,尤其是软件技术专业这种比价前卫的专业。软件技术用微课的方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之后,直接用计算机轻而易举地进行试验编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高校一定要在软件技术教学中应用好微课。 参考文献: [1]__文,陈勇.MATLAB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8. [2]吴琼.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24-29. [3]梁伟焱.基于微课资源应用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界,2016,(21):181-182. 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分层技术探析 摘要:随着现在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当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也十分的普遍和广泛,但是现有的计算机软件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在生活当中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开发更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所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已经由单项向着多项业务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当中的价值。 关键词:分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的优点 随着我国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所以计算机软件已经由二层向着多层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计算机软件当中的中间件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计算机软件的分层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我们的研究已经对这项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现在分层技术与计算机大数据以及计算机软件 操作系统 一起组成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的多层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多层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加大计算机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的分层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1计算机分层软件以及优点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为了开发更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使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更加新颖和便捷,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生产活动,开发软件的时候会有一个构件会,构件会是为了保证开发的软件质量,构件可以作为单独的进行使用和组合。构件分为高级构件和低级构件,高级构件一般都是地域构件,低级的构件主要用于大数据库的处理,因此低级构件常婵被认为成是用以来公共服务的软件,但是高级构件可以在低级构件当中使用,其实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因为每一个计算机构件都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如果开发一款新的软件则会先在已经开发利用的旧软件当中使用,实现新旧够贱的搭建使用,这样也能够有效地减少计算机软件开发所消耗的时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新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的质量。 分层软件的优点。随着计算机分层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多层计算机软件可以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研究逐渐变的抽象化,这样也可以让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更加的优化,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也可以拓展计算机的功能,并且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功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会减少,从而使计算机更好地运行。现在通过对分层技术的运用,我们对计算机的对接口的形式也没有了特别的要求,只要对接口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进行对接。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与计算机的对接。 2计算机当中的多层技术 随着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更高的层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由现在的二层、三层、四层的方向进行发展,并且多层技术已经在生产生活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软件有着不同的功能,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计算机软件的两层结构技术和三层结构技术 这个两层技术主要是由大数据库以及客户端来组成。计算机的用户界面主要是由计算机使用的客户来提供的,并且客户端还对其进行逻辑问题方面的处理,随后将指示客户来进行大数据的接受和查询,最后在根据查询到的结果反馈给客户。这样的方式在实际当中,如果客户端的数量不断地加大,则不能够和客户端进行互动,这是软件开发当中所欠缺的地方,于此同时客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当中也是存在有很大的风险的,这种两层的计算机软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开始研究开发更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因此三层技术也就随之开发了出来,新开发出来的三层计算机软件使在二层的技术上经过研究开发出来的,三层技术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并且还可以更好地优化数据,有效地减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的风险,可以更好地为客户端提供帮助。计算机的三层技术主要包括借口层、数据层、业务流程这三部分,比如日立的ERP系统软件体系就利用了三层技术。三层技术与两层技术相比较有很多的优点,因为三层技术的安全性更高、较容易进行维护、可以扩展并且可以减少网络的负载等一系列功能,但是在我们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不要盲目的去使用三层技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 计算机软件四层机构技术 随着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需要,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睡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把复杂的程序简单化,因此,我们在原有的三层技术上进行了研究,从而开发出来了计算机四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四层技术是在原来的数据层和业务流程上加了一个封装层,封装层在运行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逻辑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们的需要。 计算机软件当中的中间件 中间件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产生的一种软件技术,也就是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利用中间件可以实现网络互通以及互联甚至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软件开发所利用的时间。 结语 要想满足客户在计算机方面的需要,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开发出更好地计算机软件,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满足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万波,邱晨涵.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5):200-201. [2]李俊林.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分层技术、插件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电脑迷,2016,(09):105. [3]李晓健.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应用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6,(02):207-208. [4]洪新军.插件技术、分层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价值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2):10-12. 相关 文章 : 1.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 2.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大专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4.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求职信范文 5. 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实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传统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探究》 [摘 要]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百姓的神经。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安全; 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然而随着 网络技术 本身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大。而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就是针对互联网所采取的管理技术 措施 ,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网络环境之内的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1 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自身的不确定性。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通过网络人们发送个人、集体或单位的信息,供其他网民阅读。然而,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传播者可以上网播发任何信息,由于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就会出现一些虚假信息或内容表述不明确的信息来混淆视听。另外,随着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个人信息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不合理的途径盗取私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安全软件设计滞后。计算机的出现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工作 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利用计算机几乎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可谓是“一机在手,可知天下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总是不时的感染病毒或者出现被黑客侵略的问题,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相继出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还有就是在一些正常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维护工作不完备,一旦有大批量的访问时就出现卡机、瘫痪的状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经历了从台式电脑到 笔记本 的转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记本掌上电脑,手机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满人们的生活。许多有头脑的商家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投入这一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每个商家无所不用其极,而价格优势可以说是对顾客最大的刺激。在保证较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各大商家为了继续维持自身利益把降低成本作为解决途径,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很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缺失。还有就是大量盗版软件和系统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不稳定,在系统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泄露了使用者的信息。 网络系统管理薄弱。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过程中,现如今,所呈现出的基础都还较为薄弱,并且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时常暴露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网络 系统安全 进行严格的过滤。部分工作人员抱着不法的目的故意泄露安全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灰色产业链下,一直都有着利益的来往,部分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私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贩卖给他人,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一弊端之下,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轻者只是对个人姓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泄露,重者甚至会泄露诸如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的重要信息,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提高个人和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加他们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常识的培训非常重要。另外,计算机用户还可以在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尽可能少的填写个人信息,即便填写也要在有一定信誉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他人电脑时要及时的删除遗留下的个人信息。 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 教育 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科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网络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 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网络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运用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防火墙是阻止网络黑客非法进入某个机构网络的主要屏障。它利用内网的边缘,对计算机、其他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互相隔离,最大程度上阻止黑客的非法活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访问控制,它主要是控制网络资源不被黑客进入,目前技术条件所支持的访问控制策略主要以基于规则和角色的两种方式为主。基于规则控制的访问控制的策略有很多,如架设防火墙、口令认证、身份认证、证书访问控制等。基于角色主要针对一些局域网之间,主要控制角色行为,这是最实用也是最安全的。其他控制措施还有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网络端口节点安全控制等。 进一步完善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工作 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数据的备份,应进行额外检查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归档?。定期(每周)检查原始数据,防止原始数据的错误传播到备份数据中。?把每次进行备份的情况都通过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定期(至少每年)测试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确保数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并基于测试结果改进备份方案。确保可靠和正确地获得可需要备份的数据。如数据库、业务数据等。核验并确保获取备份数据的过程是否可靠的,备份程序是否进行正确的配置。备份驱动器(例如磁带驱动器)也应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备份介质应定期(每周)检查其是否正常,并定期更换。确保进行备份的人员经过了培训并具备足够的技能。当备份人员暂时无法工作时,应有其他人可完成备份工作。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维护国家的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最后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凭借自身的优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数据遗失、泄露等问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防护措施建立和管理持续完善以外,广大群众也应当要自觉的树立起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宏飞 .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策略研究[J]. 南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2(3). [2] 周游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 [3]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4]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年22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试谈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 摘要:对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探讨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该课教学的意义,采用恰当的 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的课前有准备、课中有策略、课后有延伸教学步骤,注重教学中的基础操作的训练、小学生认知规律、游戏引入教学、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等环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关键字: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学 认知规律 一、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教学意义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用途、硬件的结构、操作软件系统,并学会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让小学生掌握部分将终身受益的基本应用技术,并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常识过程中让大脑智力得到开发,让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协调提高。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 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并能紧贴《教学大纲》要求,用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保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构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学过程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教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学生玩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任务分解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选择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如指法训练。 三、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 其它 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二)课中有策略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 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计算机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 (三)课后有延伸 一堂精心准备的计算机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年级班级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 反思 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一)注重基础操作的训练 计算机信息管理课中最基础的是打字练习,所有的信息与思考,都得通过键盘打字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在字根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 一年级语文 课识字阶段的笔顺教学,采用计算机编码将要教学的字拆成部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汉字的笔顺,引起学习兴趣,使笔顺教学避免枯燥、死板的情况,活跃了课常教学气氛。在打字速度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输入自己心里想的话或者在电脑上写 作文 ,激起他们借助计算机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灵活处理的细节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要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小学计算机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夸奖的语言,诸如:“你的排版布局太大方啦”、“你画的小伙伴真棒”、“你的指法练的太精准啦”、“你击键速度又快又准”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赶追超的高潮,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友谊。 (三)游戏引入教学中 小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 学习态度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开发小学生的素质和智力。 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且,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在软件学习的操作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争得第一而欢呼,而有的则会因为落后而沮丧,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五、小结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科学、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将在具体教学中,以启蒙为本、技能为主、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立足普及、适度提高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2]牛美敬.浅议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9). [3]赵岩.浅论小学计算机的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1). [4]胡春花.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技巧初探[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摘要: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进行阐述,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的设定、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等信息管理策略,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互联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防火墙;增加访问策略;数据加密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线路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光纤已经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主要的通信线路,从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快速的交互式数据传递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播的信息告诉公路。由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者技术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本身、操作人员、应用技术以及网络结构等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服务过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以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为基础,将不同区域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利用设备中特有的计算机软件来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协同处理和分布计算等通信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才能正确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同时用法律和政策来制约并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网络信息市场运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上有一部分人以了谋取个人私利,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各种有害信息,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使互联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来解决各种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各种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自身传递的信息以及网路中个中服务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包含IP地址、域名和自治系统号AS的管理的基础运行信息管理,对网络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器的配置情况、运行负载情况以及信息服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的服务器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网络访问用户的姓名、身份识别、权限等进行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发布、信息过滤索引和导航等。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技术自身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络中各种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络更加容易传播,互联网自身协议的不完善,为不法分子入侵互联网络提供了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对于网络内部用户权限分配规则不明朗,为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打开方便之门,使计算机网络时时刻刻受到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保证互联网络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一)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限制传输信息通过的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是采用网络隔离而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智能甄选外部网络请求,来允许或者阻止其是否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同时配合相应的杀毒软件和防病毒策略,对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出入口进行设置保护,不仅能够防止外来访客恶意攻击,同时保护了计算机内部网络的文件以及数据安全,另外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中的各种操作时时刻刻进行扫描并自动识别破坏性代码流,当有发现时可以自行记录并进行报警、阻断通信连接或者相应的安全策略等操作,从而确保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增加了互联网络的容错率。 (二)增加数据加密策略 互联网络中防止信息窃听、篡改、泄露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对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数据、文件、传输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传输信息等采取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增加侵入者破译传输信息的难度,从而保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减少入侵黑客对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加密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将原始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按照特定的算法与密钥值进行的数据处理。在收发双方协定加密算法和密钥之后,在信息传输时可以根据协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对进行加密操作,然后将生成的加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当接收者收到传播数据后,根据协定的密钥,采用解密算法对其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得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三)增加访问策略 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让访客不能访问某些受保护的文件和数据,防火墙机制就是其中一种访问策略设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设置多级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首先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者进行权限分配,内部用户和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同时设置对于不同的内部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目录级别访问权限也不同,保障了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的检测控制,从而增加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四、结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