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策划编辑招聘

发布时间:

策划编辑招聘

编辑......好像很难当

一.校园青春类编辑职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出版编辑专业,熟悉青春校园文学的类型,能把握言情、武侠、奇幻、悬疑、青春等类型文学的创作规律;有从事杂志、图书、文学网站编辑工作经验优先;有扎实的写作、阅读功底,能够独立策划组稿,并在宣传策划上有一定的经验;对校园文学稿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熟悉各大文学网站知名写手的写作风格;熟悉90后读者的阅读诉求,对90后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趋势有独到的见解;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二.少女类文字编辑:职位要求:1、儿童文学专业硕士,有青少年杂志、图书编辑工作经验,有成功作品优先;或者本科以上学历,文字功底扎实,在文学类杂志发表小说5万字以上,有成功作品;2、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对青少年类期刊、图书选题敏锐,具有主动创新意识、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选题;3、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强。三.青春文学类编辑职位要求:(1)中文、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编辑出版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热爱图书出版工作,热爱青春文学编辑工作,能熟练使用电脑及网络资源;(3)阅读广泛,对青少年读物有深入理解,有较好的文字加工能力及沟通能力,文笔优秀; (4)有青春文学图书或少儿图书策划编辑经验优先,熟悉编辑程序和出版环节,有较强的组稿和选题策划能力,以及丰富的作者资源,能独立按照选题策划方案完成组稿、审稿及编校等工作;(5)熟悉儿童图书市场,具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能很好地把握目标读者心理和阅读需求。有教育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6)性情阳光,踏实进取,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岗位职责描述:(1)全程负责图书的策划、组稿、审稿、校对等工作;(2)承担宣传文案的撰写与宣传推广;(3)积极参与图书市场调研,寻找版权合作,负责与相关版权公司洽谈业务等;(4)完成出版中心安排的其它任务。四.少年版编辑要求:中文、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爱好写作,在个大媒体发表过作品优先。有良好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逻辑思维严谨,思路清晰;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吃苦精神,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熟悉互联网,OFFICE办公软件;有媒体从业经验优先,在青少类杂志或漫画杂志从业经验的优先。能力特别强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事业单位你应聘的是采编部工作人员, 要求不高的.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热爱本职工作,严格执行本馆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就可以了.准备下你应聘单位的资料还有有关部门编辑的基本常识就可以了.放松些.祝你成功!

很难,编辑有要求的

出版社图书策划编辑招聘

不是的,东北林业大学是地方重点大学,校出版社也是地方的出版社并非全国家级的。

策划编辑师的就业前景与现状

编辑是出版的产物。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为出版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当专业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的兴起,才有编辑活动的勃兴,也才有了编辑职业的产生。由于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版物策划创意的竞争,从而使编辑的功能也不仅表现为对作品的选择、搜集、加工和整理上,而是要针对市场的显现或潜在需求,将出版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投入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于是策划编辑在各家出版社纷纷登台亮相,策划的范围包括:市场调查、信息采集、选题设计、选题价值、物色作者、组织稿件、稿件审读、文字加工、封面制作、版式设计、读者定位、市场预测、效益预算、宣传推广、发行策略、信息反馈、成本核算等等一系列的内容。图书能否适销对路,是否适合市场需要,能否成为畅销书或精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稿,而策划编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策划编辑“策划”了编辑与出版的方向和目标,“策划”了如何赢得新作者,“策划”如何发行创收,如何能最合理、高效地运作资金等等。

策划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图书市场,提出选题。一个选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市场调查等,然后作出详细的图书策划案。图书策划案要基本要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你认为这个选题的可行性有哪些,全书内容啊,结构啊,包括印刷,设计风格等等。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会就这个选题开会研究,如果通过的话,就可以实施了。

这时候策划编辑就要组稿,具体的编辑工作交给图书编辑做,但是策划编辑要跟进,监督质量和进度,包括后期的版芯设计,封面设计,印刷什么的,策划编辑都要跟进。最后直到图书出版。

策划编辑队伍无论从学术水平、工作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都应该是出版社人才的精华,他们必须达到以下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策划编辑通常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造诣,较宽的知识面,知晓国际惯例与法规,最好有新闻出版、传媒等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公关、谈判及组织管理能力,有经营头脑,掌握成本效益的分析能力,具备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和监控的能力,善于捕捉市场热点,能够判别来稿的优劣,发现和识别优秀作者;思想敏锐,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经验要求:具有两年以上的编辑工作经验,对行业状况以及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拥有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

职业素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阅读兴趣,独到的感受力和美学眼光,悟性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具备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社会接触面广。

现状与前景

出版业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出版人才市场的规模。中国出版业目前已形成了书、报、刊、声、光、电六大领域 ,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权代理、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物进出口等门类在内的产业体系,年增加值约4000亿元。书业、报业、期刊业和音像业是出版业版图上的四大板块。从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来看,出版社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稳定增长,人员规模趋于扩张。

但是,与此同时,非纸介出版物、网络出版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图书市场的规模增速缓慢,甚至有下降倾向,库存图书也几乎接近年度销售额。如果以人均购书册数为指标来衡量图书市场规模的话,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均购书册数呈下降之势。2005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为,比1999年下降了。因此,出版业在大盘上扬的态势中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在人才的吸纳使用上自然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目前新闻出版业还是就业热门,大学新闻出版专业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高出大学平均就业率19%。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出版科班的学生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2007年初上海文化行业人才招聘会上,上海解放集团、文新集团、文广集团三大沪上传媒集团招聘的记者、编辑类岗位数加起来不超过100个,而现场应聘编辑、记者的应届生却突破了6000人。再加上大量的非应届生,岗位争夺之激烈也可谓“热门”。

出版业编、印、发三大环节普遍人员过剩,但缺乏优秀的出版人才。《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人才培养规划》指出,出版业现有人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严重不合理,综合素质亟待普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状态。领军人物不足、专业骨干流失、经营人才奇缺、新老青黄不接、结构比例失调(大都是中文、历史、新闻专业的),不懂现代传媒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编辑的知识领域不够、市场应变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其次,出版社需要“复合型人才”和“高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集“杂家”和“专家”于一身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通才。据2005年的一项高校调查统计,在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应用性知识、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五类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跨学科知识,其次依次是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应用性知识、基础知识。用人单位认为最应提高的是工具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认为学校最应加强培养的也是跨学科知识。事实上出版社很少录取出版专业科班的毕业生。它们更青睐那些既懂相关专业理论,又了解出版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至于“高端型人才”,需在长期的业内实践积累,并非高校真空能够独立培养。

出版业的市场化决定了编辑由单一加工型向策划型转变,策划在整个出版业务工作中将居于核心地位。策划编辑工作涉及选题策划、出版运作、营销策略、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要具有规划多种出版平台的能力,依内容特性开发出纸版书、有声书、影像书、光碟版、网络出版、e-book等各种形式,因此策划编辑不但要具备互动式的编辑概念,可能还得具备多种才能,如善于与读者互动,经营读者社群等。实际上变成了全程策划,成为“项目经理”。1992年末、1993年初,上海率先出现了策划编辑的身影,随后各家出版单位或机构纷纷效仿,如今,“策划编辑制”已在出版业十分普及,为此,对策划编辑的需求也逐年上升。

收入状况

策划编辑的收入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工资,另一部分就是你所策划图书的提成。按照卖出去的册书来,卖的越多提的越多。一般有个比例的,按照总码洋的百分之几提。这个就看跟出版社之间的约定了。策划编辑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前途与命运,一次成功的策划能够为出版社带来滚滚财源,因此策划编辑的收入自然可观,年收入大多超过20万元人民币。

职业趋势

发展路径:策划编辑只有不断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佳”的创新之路,才是出版社的生存之道,也是策划编辑的发展之路。

转型机会:出版社一般根据分工的不同,将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文案编辑、版式编辑、终审编辑。又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时尚编辑、专业科目编辑等等。策划编辑可依据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在行业内转行。

:《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23日头版头条刊登了《编辑出版专业面临就业市场考验》一文。文中指出,当前的中国出版业对编辑出版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所有的业界人士都在表示“求贤若渴”。但是,当前国内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时却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出版社不爱要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文章提出,为什么“科班出身”的毕业生没有分享到做大了的“奶酪”,这样的尴尬究竟又该如何解决呢?这个问题值得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师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当前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一系列问题。2003年5月7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肖东发教授主持下,针对这一问题,在网络论坛上开展了一次热烈的讨论。参与讨论者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和有见地的观点,对于认识当前编辑出版教育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下面择要发表这次讨论的主要内容。一、我国出版业需要怎样的人才肖东发:首先要看我国当前的出版业是否需要人才。我想强调的是我国当前的出版业不是人才太多,而是亟需要高层次多方面的人才。例如懂得经营之道的管理人才,熟悉法律和外文的版权贸易人才,了解读者熟悉市场的策划宣传人才,了解海外出版业现状能开发华文出版业的人才,熟悉我国传统文化,能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到海外的优秀人才。如张元济、王云五、胡愈之、叶圣陶、邹韬奋等都是杰出的出版人,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的时代的确需要这样的人才,这给我们的教育和出版单位都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具体到国内的出版社、期刊社和音像、电子出版社,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回归线(真实姓名不详):我现在某出版社工作,很想跟肖老师和各位交流探讨。出版社作为一个经营企业,可以说是多工种协同配合运营的整体,就每个环节层面上说,每个环节都有学可研,都需要专门人才,就整体层面上说,又需要宏观管理人才。就出版社具体工作而言,不懂出版专业知识的人肯定做不好出版工作,可是只懂出版专业知识的人也肯定做不好出版工作。我这里只就编辑工作而言,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最能体现编辑工作价值的一面,就是对选题的策划和文稿内容的加工。如果一个编辑对某一学科知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对学科的发展脉搏不能有所把握,那这个编辑很难策划出到位的选题,即使只是做文字编辑,也无法判断出书稿的优劣和提出具体的加工意见。编辑加工工作,不应只是限于一般技术层面,如标点、错别字的订正、版式等,更重要的是订正内容的纰漏。殷明慧:不知出版人才是否能大概划分为管理方面的和业务方面两种?这两种人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前者是要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后者需要搞编辑加工,注意的是内容校对、版式设计等微观问题。杨 虎:恐怕没有必要分得那么细吧,现在的从业者应该有业务“一条龙”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熟悉出版业的某一个环节。那种懂市场而不懂业务,或者懂业务而不了解市场的人,都不可能做好出版工作。所以,从业者都应该成为出版行业的通才。周 娟:我感觉出版业很需要杂家和通才,因为要出版的东西是不确定的,覆盖多个领域。从业者不仅要了解出版物的内容(这就包罗万象了),还要讲究经营之道,熟悉市场。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也就决定了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肖东发:以前我曾组织同学围绕“新时期中国出版人应具备的素质”这个话题进行过讨论,大家从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经营管理能力、学术修养、知识视野等各方面对出版人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看法。从理论上讲,新时期对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说来,就是特别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出版单位招聘人才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我们更愿意选择有某一学科背景知识的毕业生,而不是纯编辑出版专业出身的人才,当然优秀的人才例外。”这就是客观现实,我们只能正视用人单位的这一要求,想办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出版的复合型人才。二、当前的编辑出版教育应该怎么办肖东发:现在国内编辑出版专业教学点已近40家,数量十分可观。但业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思路:一种观点认为,学科点办得太多,发展太快,应该控制规模,限制招生人数;另一种观点认为,要拓展学科领域,搞“大出版”“大编辑”,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适用于图书、报纸、期刊、广播、影视、音像、电子和网络传播各个传媒系统,拓宽就业市场,不愁学生无用武之地。在教育模式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强调通才教育,认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当今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另一个思路是强调特色化、专业化,他们认为人不能成为全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是有分工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都有一定道理。就学生而言,应鼓励他们兼修其他专业课程,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又要学有专长,成为复合型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1. 编辑出版专业的独立性丁 佳:既然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壮大是大势所趋,那么就需要认真考虑这门专业究竟要办成什么样子。我想借电影的例子做个比较。电影诞生之初,大致走了两条路:商业化操作和依附文学。一些人不齿于商业制作,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书商攒书;一些人高喊电影也是一门艺术,但他们总爱说电影是综合艺术,似乎把文学、美术、音乐、摄影、舞台艺术等糅合起来就是电影,糅的越多越好。而这样做的结果恰恰使电影失去独立性,迟迟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庆幸的是那些可以名垂电影史的大师们终于从种种艺术中解放出来,拍摄纯粹的电影,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编辑学是否也有类似特点?当编辑需要具备各种学科的知识,但编辑学如果作为独立的学科来发展的话,必须找到它本身作为学科存在的特质,像历史上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诞生成长一样。曹晓明:出版产业有一套自己运行的机制、规律,这些正是出版人应该掌握而其他专业的人不具备的,我们对出版人才的教育也应建立一套适应出版实践的体系来。比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逐渐将其发展成为出版领域的应用学科,强调这些学科在出版业的实用性。当然,这些知识的提炼、知识体系的建立不可一蹴而就,还要面临我国目前兼具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经验的人才不足的问题,谁来做这样的事业,谁有能力做这样的事业,都是培养我国出版人才要解决的问题。2.“有所专长的通才”教育陈 喆:关于编辑出版教学的重点,确实存在一个专还是通的选择问题,但时代对于编辑出版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需要“专”,也需要“通”。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相关院校授课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恰恰形成了互补,这样的形势,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有目的地选择人才,也有利于毕业生择业的供求相对平衡。但是编辑出版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自然还是“有所专长的通才”。李 萌: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意博与精的结合。对我们专业的同学而言,在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其他的知识面做一个扩展,但是我觉得要求我们通晓各个学科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一个相关专业进行深入学习,或许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作用。蓝艳玲:出版业的产品是出版物,出版物是具有科学文化属性的特殊产品,出版业是具有浓厚文化意蕴和文化教育功能的产业。这就决定出版人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知识素养和人文意识。现在的问题是具有知识素质和人文意识的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太弱,即使看了有关方面的书,到了实践还是不行,而真正懂经营的人又对编辑出版业务不甚了了。所以还是主张通才教育——人文与商业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雷向晴:我比较认同以“大编辑”“大出版”的理念为指导拓展我们的学科建设。出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行业,在当代信息社会里,出版业是繁荣发展的大众传媒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势在于为互相之间密切关联的各种传播媒介提供内容,也就是经过加工的信息。因此我认为,我们专业一个值得考虑的切入点,应当是提高我们处理信息、管理信息的能力。3. 办学方式与效果感言罗 康:我认为北大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思路就值得总结。就我们2000级和1999级来说,一年级和二年级作为文科实验班,学习文史哲基础课,三四年级学习编辑出版专业课。之前的基础课虽然学得比较浅,但是我认为还是很有好处的,接触的东西很广,眼界也开阔了很多,而且文史哲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是基本功,学了这些基本知识给我们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此后的专业课虽然很多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也颇有收获。只要认真地修好每一门课程,对自己的学科思维的培养还是很有好处的。赵 晨:反思一下我们前两年跟着文科实验班上课,确实学了很多东西,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是文史哲什么都学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很浅,毕竟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门门精通。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我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模式,即学生大一入学先在其他院系如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英语系等学习,两年以后再回到院里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拿两个学位。这样做可能学习会辛苦点,但大学四年过得充实其实是每个学生的希望,而且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后,大家在学习中会有自己的侧重点,不至于像直接接触专业时那么懵懂,自己学习也有了针对性,毕业后也可以避免缺乏其他专业背景知识的劣势。罗 康:虽然整体情况还不错,但是现在的课程好像还不是很充实,还需要改进。好些专业基础课,我学完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知识上还是有很多空缺。比如出版史,一个学期的时间要讲那么多的知识,我觉得有点紧,是不是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专题研究方面的课程,比如断代出版史等,然后就是工具书。我认为对一个编辑来说查找资料,学会运用传统和现代工具书都非常重要,上肖老师的课的时候学到了好多东西,但是我觉得因为时间的限制还有很多没有接触到。自己有过写论文查资料的经验,我认为自己在检索利用文献资料方面的能力还是很不足的。罗 康:以前出版案例等课尝试过邀请出版界人来讲课,这种形式我认为是很好的。现在出版经营管理的课也还在做。我考虑是否可以跟出版界的人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定期邀请他们过来讲课而不是随机性的,在话题的设置上也要有安排,这样大家可以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想起2002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时候就有很多专题讲座,包括国外出版从业者和研究人员的讲座,我们专业也可以考虑开这样的讲座和沙龙,总之有一个辩难和讨论的气氛,对专业课的学习肯定大有好处!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赵 晨:对于编辑出版这个学科来说,除了理论的研究以外,实践也非常重要。我老觉得我们平常的讨论由于缺乏实践,不仅像纸上谈兵而且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实际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即“理论都是实用的”,对于实践性这么强的一门学科而言,如果我们讨论的理论对于实践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了。肖东发:几位同学的观点都涉及到编辑出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一直都坚持理论要与实践结合的做法。从办学者角度来说,我认为,编辑出版教育应该与出版产业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出版单位的人才资源和基地优势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事实上,现在学界和业界在这一方面都有很多举措,如我们专业与北大出版社,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单位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和指导,社长、总编与教师一道讲课,为培养出版人才做出实际贡献。这种做法是很值得提倡的。杨 虎:编辑出版行业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联合业界人士办学以外,教师给同学提供较多的参观机会也很有必要,参观对象包括优秀出版社、国际图书博览会、书市、书店,等等。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业界和学界重要的学术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前沿的学术课题,并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出版业的感性认识,也能激发他们进行理论研究和参与实践锻炼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与编辑出版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有些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到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兼职,从校稿、组稿等基本工作做起,慢慢也就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有些同学还参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活动,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同学们的能力并不差,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实践的重要性。5.增列博士、硕士点,提升专业教育层次肖东发:出版业十分需要高层次人才,这一点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坚持除了本科教育以外,还应该在有条件的院校里增列编辑出版学博士、硕士点,以提高专业教育层次,健全专业教育体系。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以致增列编辑学博士、硕士点困难重重。虽然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已经培养了10届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已有十多篇以编辑出版课题为研究方向的博士论文获得通过,但总感到“名不正言不顺”。这些以编辑出版为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大多是在相关专业下以“挂靠”形式培养出来的,很多人将这一现象无奈地比喻为“借鸡孵蛋”。回归线(真实姓名不详):我首先承认编辑有学、出版有学,在高校设立博士、硕士点非常有必要,而且只有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高校在培养方向上就应明确为出版培养哪一层面的人才。在校的学生应选读第二、第三学位,并不一定都要读到硕士或博士;正在从事出版工作的,也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出版专业知识,学校和出版社如果能有一个良性的互动渠道是最好的。从整个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后劲来说,我觉得应扩大对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编辑部编辑招聘

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敏锐地去发现事实〕事实客观存在,但有些事实要去发现它、把握它,则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国外新闻学著作里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某先生和某女士的婚礼。他事先对此次采访做了种种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那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的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消息。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不比原来的婚礼是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年青的记者才恍然大悟。 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目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敏锐地去发现事实,还应当包括对事实的认识要比别人更善于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记者胡占凡,在采访中曾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显阔,在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两千多元,只是哈哈一笑。有个“大腕”,扔下30万元买只哈巴狗,眼都不眨一下牵上就走。还有个“大款”,看到别人用6万元一桌的宴席请他,他竟“啪”地打开密码箱,甩出了30万元请了一桌。有所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的学生把“赚钱多”作为择业的头条标准,北京一些中学生唱“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胡占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拜金主义”在作怪,应当向这种现象敲响警钟,便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再谈拜金主义要不得》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因此,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中应有的之义。[忠实地报道事实]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采写报道。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的文明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即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革命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处于新闻媒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忠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本质决定的。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 我们知道,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右卿崔杼杀害了国王齐庄公齐光,崔杼命令太史以得传染病而死来记载齐庄公的死。太史不从,直书崔杼弑君,因此激怒了崔杼而被杀。崔杼又命令太史的弟弟改写,不从,又杀之;再令其二弟改写,又不从,又杀之。最后轮到三弟,依然据事直书。他认为这是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死去。史官这种忠实于事实的做法,对于新闻记者是很有影响的。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就说过:“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含义是双层的。浅层的含义是,记者应当努力将事实的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深层的含义是,记者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80年代末期,我国某地农民买桑塔纳小轿车,某地农民买飞机、修跑道。这些事实本身是准确的,但在当时农村毕竟还是凤毛鳞角。有些记者以此大做文章,并由此得出“中国农民现在已愁有钱无处花”的结论。显然,这不是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报道。从全国农村数亿农民的情况来看,一些穷山僻壤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未真正解决,不少地方还要扶贫救助。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只有记者把忠实地报道事实当成神圣的职责和任务,读者才能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

主要刊登图像图形科学及密切相关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图像分析和识别、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仿真、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像处理、动漫等众多领域。根据工作需要,现招聘一名科技期刊编辑,主要负责《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一、招聘对象及专业35岁以下,图像图形相关领域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同等条件,具有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初级证书者优先。二、应聘条件1) 身体健康。北京市户口优先。2)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主动,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3) 喜爱编辑工作,熟悉科技论文写作,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4) 善于沟通交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5) 独立工作能力强,有开展栏目策划、业务拓展经验者优先。6) 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及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图文处理和办公软件。

农民日报社是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是面向全国三农战线综合性、中央级的媒体,是党和政府领导全国农村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目前,《农民日报》在中央级媒体中发行量名列前茅,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根据工作需要,我社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三名事业编制编辑记者。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职责

新闻采访中心编辑记者1名,负责报道中国村官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并联系有关部委及时报道相关工作和经验。

科教周刊编辑记者1名,负责科教行业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和版面编辑工作。

公共关系部编辑记者1名,负责战略合作伙伴的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和宣传策划工作。

二、招聘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工作态度积极,事业心、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中文、经济、法律、农学、农业经济等专业,35周岁以下。

(五)熟悉报纸采编业务,具备独立采访能力和新闻报道策划经验。有编辑或者记者等中级职称的人员优先。

(六)熟悉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情况。有大学生村官、科教行业或涉农报纸工作经历者优先。

(七)熟悉三农工作,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好新闻奖者优先。

三、招聘程序

(一)发布招聘公告

2012年7月18日到8月8日,在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农业人才网()、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招聘公告。

招聘职位:编辑、策划

招聘人数:1名(至2019年10月有效)

工作地点:北京

岗位职责:

负责文章的策划与编辑、活动创意和执行,完成杂志社交给的相关工作。

任职要求:

1、人品正,有执行力,综合素质强;

2、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地理、生态等专业优先;

3、.两年以上媒体编辑或深度报道记者相关工作经历优先;

4、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及文字功底和编辑能力,有一定的专家、作者资源。

5、能独立策划选题,熟悉编辑流程,有活动策划及品牌运营能力。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招聘职位:活动领队

招聘人数:全职领队1名;实习生1名(长期有效)

工作地点:北京

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

任职要求:

1、自然、人文地理类相关学科背景;

2、具备优秀的英文书面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

3、优秀的文案写作功底;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

5、熟悉境内外高端旅行产品;

6、高度的责任心及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工作压力;

7、有活动组织、带队经验者优先;

8、应届毕业生优先。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扩展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校园行知客比赛

2019校园行知客再度起航,邀你共同记录那些难忘的青春足迹。

参赛方式:

通过校园行知客专题页面上传原创图文/vlog,记录酷炫青春,就有机会将作品展示在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媒体平台上,十强选手将受邀参加科考探险之旅。

参赛规则:

1.参赛者须填写完整真实的个人资料,应保证上传作品的原创性,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

2.参赛作品须围绕主题展开,并保证画面清晰、内容连贯及叙事完整。

3.从不同角度出发,参赛者可多次上传作品,但只享有一次获奖机会。若遇传输问题,可直接附作品链接。

4.主办方的有权将上传作品再次编辑整理,用于活动相关传播。

参考资料:/"target="_blank"title="中国国家地理网-加入我们">中国国家地理网-加入我们

英文编辑招聘

English Editor WantedOur school is in need of an English editor. The editor's job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to choose articles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from English papers, English magazines and the Intemet. The other is to select and edit the articles from students. If you want to apply for the job you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You should be willing to give up some of your spare time to serve the students. And you should be good at English and art and be able to use computer skillfully. Will anyone interested in it please get in touch with us. Thanks.

这是新华社招聘编辑的要求,自己先看看:求职早已演变成求职者综合能力的比拼,除受个人能力影响外,还受社会背景、机遇、面试技巧、个人期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编辑职位对英文和计算机运用的要求较高,建议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不谈恋爱,少玩游戏,心无旁骛,努力提高英文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人建议你在大学毕业后达到如下所有要求:通过专八,并且至少要80分以上;通过BEC高级,成绩为优秀;通过CATTI二级口译和笔译;熟练使用OFFICE、PhostoShop、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并掌握HTML代码和SQL Server;通过全国编辑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有该证书往往优先录用);此外,作为编辑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面,平时多看书,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比打游戏、谈恋爱更有意义!!如果大学毕业前,能做到上述要求,应聘编辑职位的时候就已经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了,完全可以KO掉一大批英语研究生。2,听说英文编辑要求教高的学历,是不是呢?若考研该选什么方向比较好呢?答:大点的企业基本要求硕士以上,当然优秀的人才向来都是受欢迎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要求,相对而言,英语硕士知识层次要高不少,竞争力也大不少。 考研的话,根据个人兴趣,要做编辑,不妨选择文学等方向读研。读研是大三以后的事情,还是先把眼下的学习弄好吧。

One possible verson:An English Editor WantedOur school newspaper is looking for an editor for its English edition .The job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to choose proper English articles from other newspapers , magazines or the Internet for us students .The other is to pick out articles from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nd deit them for hope that he /she could meet the following , he /she is willing to devote some of the spare time to serving the others .Second , it is necessary for him/her to be good at both English and fine art .Needless to say that the ability to use the coputer is important a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job ,please get in touch with the Students’ Union this week .Students’ Union 试题分析:本篇书面表达要求写一则启示,招聘校报英文版编辑。为了使文章段落清晰,在篇章结构方面应分两段来分别介绍工作内容和对应聘学生的要求;在陈述各要点时要恰当使用连接词以使内容连贯,上下文衔接自然,而且语言应注意简洁;此外在时态方面,应该使用一般现在时。【亮点说明】文章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文中多使用简单句,使文章显得简洁明了,符合启示、通知类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文中one。。。,the other;first、 second等表顺序的连接词也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显示了作者思路的清晰。高级词汇Needless to say和经典定语从句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job的出现给朴素的语言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晋江编辑招聘

晋江编辑上班时间是朝九晚六。根据晋江网招聘显示,晋江编辑上班时间是朝九晚六。工作内容:责任编辑负责收集和汇集作者投搞的文章,并对其进行审稿与审核,流程安排,保证其出版及时性与质量的控制;筛选具有质量的文章外,还负责监督作者准确遵守出版机构和资讯网站的规范要求,并对文章进行修改与补充。

他们分成几个部分的如果你是和作者打交道的编辑,必须去北京总部上班的如果是做TXT或者论坛的,应该不用的,有兼职,但是有文凭要求

很难,编辑有要求的

晋江文学城没有在招聘编辑。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编辑团队已经足够完善,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文学服务,相信现有的编辑团队能满足网站的需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