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教师评价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教师评价的论文

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方法 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论文篇1 《浅论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原则;专业成长内容;专业成长问题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水平都取决于幼儿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评价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没有将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更多地以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评价为主,教师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评价的内容标准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如何改变以往教师处于被动评价、评价为选拔和管理服务、评价脱离教师的 教育 实践等问题,让教师通过评价更快乐地工作、在自信中成长、在最佳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原则 在调查、个案追踪等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助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出发点是要了解并满足教师的评价与成长需求,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需求给予教师不同的指导。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专业自主性。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都有着同样的积极成长需求,其中,52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28的教师想成为管理型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给予不同发展层次及不同成长追求的教师以同样的成长动力。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科学评价的方式达到理念上的认识,然后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理念和实践行为统一的过程。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教育的理念在观念中非常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出错,也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无法超越这个差距,那么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教育能力之间总是有一段成长距离,通过评价会发现一些问题,会明确成长的方向。通过学习与实践解决教育理念或实践中的问题,获得专业上的真正发展。 3.助力性原则 助力性原则是指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给予教师以成长动力,不论是成绩还是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能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成长帮助的。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仅仅凭借教师自身内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师成长调查中,个人努力的因素在专业成长中仅占19%,园长的支持(占34%)、教研氛围(占26%)、专家指导(占18%)等在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因素。作为指导者,应十分强调教师成长与评价过程中助力性原则的体现,坚持正面积极的引导性评价,通过访谈、问题研讨、帮助性 反思 等方式引导教师发现并解决理念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激励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职业感觉。对于新任教师及教育教学技能还不成熟的教师更需要注意助力性原则的运用。 4.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幼儿教师评价与成长过程中要杜绝各种虚假成分和行为,问题的呈现及伴随解决问题的成长提升过程都应该是真实有效的。从发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给予教师能力可及的成长高度及方式方法。在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中经常会出现主观论断式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权威式”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经常会导致被评价的教师更加困惑、不知所措。在教师的个案跟踪指导与访谈中,我们发现:如果一种评价不能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发,或者不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那么评价的效果是消极的。 5.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是指要充分研究和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幼儿教师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教师成长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因此,在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教师成长的规律,充分重视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树立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急于求成,克服主观倾向的评价,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内容 1.幼儿教师的 基本素养 与评价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专业精神。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是教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对 儿童 和教育工作的热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自我发展要求等,它是幼儿教师全面素质养成的根本保证,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身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保障。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应主要包括一般的 文化 科学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大类。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基础的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则指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心理学知识等。 能力素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养护能力、观察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教育能力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支撑和渗透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教师要胜任工作、承担好教师角色,特别要强调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师需要的培训项目凋查中,由于幼儿教育全领域教育的特点,55%的教师选择了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并远远高于单纯的知识或者某种技能的培训。由此可见,综合性素养的提高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出特点。 2.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素养与评价 在成长阶段调查中,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成长高原期及专业发展的停滞状态(见表1)。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障碍,并帮助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真实地跨越这些障碍,获得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在遵循教师成长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在评价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方向决定了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就会出现思想的混乱和实践过程的盲目。经常可见的是在教研活动或教师的教育笔记中无问题的发现与呈现,更没有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虽然教研活动搞了很多,教育笔记也写了很多,但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不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2.以教师自评为主,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但是,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践中,更多的是重视园长或专家的评议,很少有教师自己的声音,这种以他评为主的方式对于培养教师形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是极其不利的。由原来以他人评价为主到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促进评价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使被评价者更容易接受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致产生与评价者的对立情绪。 3.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 幼儿教师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并采取现场评议、案例纪实评价、教育 经验 评价等多种方法,将日常教育评价与学期的教师成果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全面性与经常性。 4.注重全面评价和分层次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树立以评价促成长的观念,从教育信念、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明确教师的成长阶段,了解教师的发展潜能,确立教师的发展方向,给予教师成长以适宜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2 《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用性》 目前,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能积极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很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玩教具,将玩教具融入具有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幼儿在玩教具中能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教学课堂的氛围更加有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每个幼儿能够有效的利用玩教具培养创新能力[1]。 一、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玩教具教学中,通常会使用在实践中常用的实物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方式新颖,且教学成本低,能够自行创作玩教具,使生活中的废物得到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幼儿的 兴趣 爱好 提供人性化的设计,使幼儿能够做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数学课中,很多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幼儿学习各种数字,进行教学活动。但幼儿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概念,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幼儿不愿意主动学习。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台阶,让学生进行爬台阶活动,使学生学习5以内的数字。在每个台阶分别贴上1、2、3、4、5的数字,每一个幼儿爬上高一层的台阶就意味着完成了对这一数字的学习任务,谁爬的最高,就说明谁对这几个数字学习的最快,同时,爬的最高的学生也获胜,给予一定的奖励[2]。在幼儿教学中使用玩教具的 教学方法 ,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加深了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幼儿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玩教具可以使幼儿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塑造良好的品质。因为幼儿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也同样对新鲜教学任务存在着好奇感。采用多媒体教学,迎合了幼儿对动画和卡通的喜爱,能够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深入的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爱我的家》这篇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家长将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传递过来,在课堂上教师将每张照片进行整合后制作成PPT,并配上特有的音乐。每位幼儿在欣赏完PPT后,都发表各自的感受,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温馨,爸爸妈妈是我最爱的人。”还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快乐,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一定不让他们伤心”等。每位幼儿发表完各自的感言后,画面都非常感人,增进了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文《我爱我的家》的内容和含义[3]。 通过多媒体的玩教具教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敢说、敢笑、发自内心的想说,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将玩教具融入其中 玩教具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些教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教学课堂的正常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很多幼儿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这就要求采用玩教具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0个数字,先教幼儿读数字,然后给每个幼儿分发相同的橡皮泥,让幼儿捏出自己能够读出的数字,每个幼儿会根据个人对数字的理解捏出。有的幼儿在捏的过程中会问教师:“老师,我认识10,10就是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我捏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是不是就可以了呀。”其他的幼儿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对各种数字的理解和认识,并询问教师自己捏的是否正确,教师会指导幼儿捏出相应的数字,使每位幼儿尽快学习这些数字[4]。通过玩教具,使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课堂中,课堂不仅富有创意,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对幼儿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易的玩教具,能够发出不一样的音符,增强幼儿对音符和旋律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例如:在学习不同的音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玻璃水杯或啤酒瓶,将瓶内装不同量的水,形成不同的音律,让每个学生用铅笔轻敲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使每个幼儿都能感知到不同的音律所带来的感受[5]。在教幼儿学习《一分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钱币,并进行课堂现场情境表演,让幼儿扮演捡钱的小朋友,老师扮演警察,让幼儿在捡钱交给教师的过程中,了解到歌曲中的含义。幼儿在交钱时会说:“警察叔叔,我刚在马路边捡到了1分钱,我把他交给你。”教师会点头回应道:“小朋友真不错,你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最后两人互说再见,完成表演。 通过对幼儿实施玩教具教学,使学生从中学习了音乐知识,陶冶了情操,不仅学会了 唱歌 ,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对幼儿使用有效的玩教具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玩乐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幼儿在玩的同时,可以利用玩教具,提高创造力和 想象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3 《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幼儿,让幼儿慢慢对生命产生一定的认知,懂得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珍贵。换言之,就是要求幼儿教师从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授课,感化幼儿心灵,让幼儿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懂得生命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珍惜和爱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既要尊重幼儿的生命权和发展权,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关注每位幼儿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一、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社会发展的快慢与是否重视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想不断发展和壮大一个国家,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幼儿的生命教育是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理念的,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开展生命教育对幼儿自身发展也很重要,幼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都是空白、单纯的,什么都不懂,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是必须且必要的,所以学前教育应运而生。 二、我国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 1.一味追求成绩 家长总是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所以总会过分追求孩子的学前教育,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当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家长就把孩子送去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家长也要求教师提前给孩子传授一些小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给幼儿过多地增加学习负担,从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久而久之,幼儿的生命教育就被教师忽略,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幼儿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传统授课方式传授的课本知识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记忆不深,甚至有的幼儿开始厌恶学习,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幼儿被动接受的,并不是他们喜欢的。 三、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 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珍爱生命。因此,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智、德、体、美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同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家长的要求,过分地给幼儿传授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前教育的根本。 2.改变教育方式 幼儿不喜欢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身边的事物,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运用愉快、轻松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去看看大自然、看看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样,不仅顺利开展了幼儿生命教育,让幼儿们慢慢地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命,还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生命之美,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 2.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自我评价 3.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评语 4. 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5. 家长对幼师的评语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

提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确定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以期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院系专家;教师

一、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教学质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评价过程旨在对被评价者做出判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情况,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根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来实施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只有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虽然是教师,对学校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宽厚,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培养目标。

2、通用性原则。评价对象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专兼任教师,即对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适用的。因此,本研究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梳理,即从教学活动开始的编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选择教材到备课当中教案、课件的制作,一直到课堂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课程考试、课程总结的所有教学环节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以此来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科学性原则。借鉴国外有效教学理念及国内的研究成果,在对本校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广泛访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每条指标的内涵进行反复推敲,各指标的表述既明确又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价标准既符合现实又客观全面,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4、可操作性原则。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应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既体现教师教学的特征又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是指标体系的数量适当,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过程又能抓准关节点;三是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便在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5、动态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和发展的。因此,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

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应该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给教师教学质量以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目前,我国高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与教师自我评价。在这些信息来源中,学生评价较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是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的,因此,根据此指标体系的特点,最终,我们确定了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院系领导本身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其本身是教学专家或教学管理专家,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更好的把握。教师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因此,我们确定学生评价占70%、院系综合评价占20%、教师自我评价占10%的比例。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以特定的目标为依据的,在实践中,我们将目标具体化。而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它是评价的直接依据。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一般的评价指标会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会产生对某几项指标的反复使用与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主体因角度不同,结果往往相悖的结果。而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学生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院系专家评价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上的各关键点。这样,既覆盖全面又各有侧重,评价的结果会更具有可信度。

1、我们构建了9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本指标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加上了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技能和风格”,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心理和个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需要考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还需要考虑教师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因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总之,教学质量是在一定人文关怀条件下,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一种效率体现。人文关怀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2、构建了10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院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2)本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学文件的编制与更新,因为这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三是重视对一个轮次结束后课程的总结与学生的反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师自评也是由客观等级评价与主观评语评价两部分组成。

总之,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而评价的目的。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学生和院系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每位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可以准确、快速、高效率地采集到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保障的工作状态,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以便及时决策调控。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教师的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量化结果一方面要反馈给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及教师本人;另一方面也要适当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课酬等挂钩,以达到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教学改革上来,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春玲.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4]许传海,宋涛,张素.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高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探索论文

一、充分保障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权利的必要性

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简称学生评教,是学生综合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就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组织、沟通协调等方面教学表现,给出定量或定性的描述,这种评价能为学校教学政策制定和教师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权利保障的必要性有:

(一)高校共同治理模式的应有之意

高校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学校发展好则意味着会有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意味着学生毕业文凭的升值,意味着会有好的就业前景和未来收益。学生有权利和义务本着学校美好发展前景的共同目标,进行客观、真实地评价教师教学;教师可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和想法,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增进师生彼此了解和信任,促进教学互动合作关系;通过学生评价反馈的真实信息,学校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让学生与学校、教师同步成长的教学政策、制度和环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共同治理模式下,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参与管理,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费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也在不断影响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从“以管理与服从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与协商为主”。学校要研究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学生在教师教学评价上的话语权。学生缴纳学费,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培养成本,是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回应学生的利益需求,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意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三)“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各级管理中应有发言权”。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态最为了解,而且大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高校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活动基本价值要求,本着相信生、尊重、依靠、发展学生的理念,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者应充分保障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权,通过学生评教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高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实现学生学习利益。但传统的高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其形式意义超过了其实质意义,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有:

(一)各利益主体未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形成共识

在学生评教的利益相关者地位上,教学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制定管理制度,设计评教指标,组织具体评教活动,统计应用评教结果,处于主导性地位。教师是被评角色,受“师道尊严”和切身利益影响,教师不喜欢被提意见,甚至对学校的评教有抵触心理,个别教师为得高分而迎合学生,降低教学要求。部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意识尚不强,未充分认识到真实评教对学校建设和自身发展的潜在影响,不客观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教学,对各方利益主体而言是多方共赢的,但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未达成共识,甚至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因评教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二)评教工作实效性不够

许多主客观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导致学生主观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真实情况不相符合,评教结果实效性不够,在改进教学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1.学校组织工作科学性不够。评教指标“大一统”,学生难以理解;以限制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强制学生被动参与评教;评教工作缺乏“常态化”,高校一般在学期中或学期末组织学生评教,以这一次的评价结果作为该学期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依据,是不全面的;有高校将评教安排在课程快结束时才进行,评教结果对评教学生当学期的学习帮助不太。

2.学生“主人翁”意识不强。一些学生认为评教是学校的摊派任务,不是自己的事情,评教态度不严肃、不认真,从形式上参与评教,扮演“打分者”的角色。学生抱着复杂的.个人感情评教,给教学业绩平平但善于处理师生关系的教师高分,给治学严谨但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低分,甚至有学生借评教报复给自己考试不及格的老师。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受到挑战。学生评教结果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的应用,个人荣誉感使得教师会十分在意评教分数。学生仅仅是因为不认同教师的某些做法或看不惯某个教师而给教师打低分,师生的和谐关系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评教结果运用不够科学

网上评教是高校普遍采取的学生评教教师教学工作方式,因全校师生都广泛参与,其评教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但网上评教结果多是量化的评教分数,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具体描述较少,使得教师获取改进教学的建议很难实现,学生也难以从学生评教中直接受益。学校对评教结果运用的科学性不够,尚未建立起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按照不同权重相互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如将学生评教分数直接作为人事考核或制定教学质量管理措施的依据,缺乏科学性,对教师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由于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学校只是将评教结果印发反馈,对评价分数的真实性、分布走向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对教师教学情况缺乏动态的跟踪分析。

三、做好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工作的具体措施

学生评教信息的如实反馈,有助于学校了解教学现状,做好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学生评教信息的全面收集,有助于及时发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让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起到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帮助教学经验欠缺学生意见大的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共同治理模式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评教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影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与学生密切联系、利益共享以及情感交流的互动机制和平台。具体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统一各方思想认识

提高评教工作各方价值主体的统一认识,是学生评教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要努力构建民主协商、共同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多种形式宣传学生评教目的和功能。教学管理部门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规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具体方式,从学生视角去研究并构建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和评教工作程序。教师认识到学生评教对改进教学的促进作用,主动接受评教,了解学生需求,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认识到评教是自己教学建议权的合法表达途径,认真评教后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真实评价。

(二)调动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

构建均衡有效的监评体系是评价制度建设重点努力方向,根据共同治理理论平衡好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促使学生评教工作实现多方满意的结果。学生评教工作从强调教师“教学效果”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转变,通过深入研究评教分数真实性、分布走向和影响因素等,深层次认识评教工作中的角色特征,了解各方行为方式对评教制度有效性的具体影响,设计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制度、指标体系和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三)科学组织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从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共同治理主体的自身发展和个体需求出发,获取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通过共同发展目标的宣传教育,激发评价主体(学生)和受评对象(教师)的参与性,让学生毫无顾虑地如实评价教师,让教师乐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建议。代表学校组织学生评教的教学管理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资源优势,建立学生评教日常运行机制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及时交流沟通机制,了解教师、学生的利益期待,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前次评价为后次评价提供改进信息的工作机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记忆影响因素等科学设定评教开展时间、方式和程序;建立学生评教培训制度,帮助学生了解评教意义和评教具体实施方式。

(四)合理运用评教结果

高校应认真考虑评教结果如何科学处理才能让评教制度促进教学的目的得以真正实现。一方面,建立多元评价模式和教学激励机制,将科学筛查处理的评教结果应用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津贴分配等环节,让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得到嘉奖;另一方面,改变仅仅简单地将量化的评教分数作为教师奖惩考核依据的传统做法,鼓励学生给予教师主观评价,强化评教在激励、改进和导向等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功能,同时加强对差评教师的培训,以提升评教实效性并真正促进教师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要求高校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管理,高校要在共同治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指引下,充分激发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能动作用,科学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充分保障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权,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高校在和谐环境中提高办学水平,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教师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论文

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方法 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论文篇1 《浅论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原则;专业成长内容;专业成长问题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水平都取决于幼儿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评价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没有将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更多地以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评价为主,教师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评价的内容标准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如何改变以往教师处于被动评价、评价为选拔和管理服务、评价脱离教师的 教育 实践等问题,让教师通过评价更快乐地工作、在自信中成长、在最佳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原则 在调查、个案追踪等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助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出发点是要了解并满足教师的评价与成长需求,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需求给予教师不同的指导。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专业自主性。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都有着同样的积极成长需求,其中,52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28的教师想成为管理型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给予不同发展层次及不同成长追求的教师以同样的成长动力。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科学评价的方式达到理念上的认识,然后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理念和实践行为统一的过程。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教育的理念在观念中非常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出错,也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无法超越这个差距,那么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教育能力之间总是有一段成长距离,通过评价会发现一些问题,会明确成长的方向。通过学习与实践解决教育理念或实践中的问题,获得专业上的真正发展。 3.助力性原则 助力性原则是指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给予教师以成长动力,不论是成绩还是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能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成长帮助的。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仅仅凭借教师自身内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师成长调查中,个人努力的因素在专业成长中仅占19%,园长的支持(占34%)、教研氛围(占26%)、专家指导(占18%)等在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因素。作为指导者,应十分强调教师成长与评价过程中助力性原则的体现,坚持正面积极的引导性评价,通过访谈、问题研讨、帮助性 反思 等方式引导教师发现并解决理念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激励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职业感觉。对于新任教师及教育教学技能还不成熟的教师更需要注意助力性原则的运用。 4.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幼儿教师评价与成长过程中要杜绝各种虚假成分和行为,问题的呈现及伴随解决问题的成长提升过程都应该是真实有效的。从发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给予教师能力可及的成长高度及方式方法。在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中经常会出现主观论断式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权威式”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经常会导致被评价的教师更加困惑、不知所措。在教师的个案跟踪指导与访谈中,我们发现:如果一种评价不能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发,或者不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那么评价的效果是消极的。 5.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是指要充分研究和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幼儿教师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教师成长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因此,在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教师成长的规律,充分重视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树立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急于求成,克服主观倾向的评价,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内容 1.幼儿教师的 基本素养 与评价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专业精神。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是教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对 儿童 和教育工作的热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自我发展要求等,它是幼儿教师全面素质养成的根本保证,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身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保障。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应主要包括一般的 文化 科学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大类。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基础的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则指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心理学知识等。 能力素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养护能力、观察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教育能力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支撑和渗透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教师要胜任工作、承担好教师角色,特别要强调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师需要的培训项目凋查中,由于幼儿教育全领域教育的特点,55%的教师选择了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并远远高于单纯的知识或者某种技能的培训。由此可见,综合性素养的提高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出特点。 2.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素养与评价 在成长阶段调查中,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成长高原期及专业发展的停滞状态(见表1)。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障碍,并帮助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真实地跨越这些障碍,获得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在遵循教师成长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在评价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方向决定了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就会出现思想的混乱和实践过程的盲目。经常可见的是在教研活动或教师的教育笔记中无问题的发现与呈现,更没有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虽然教研活动搞了很多,教育笔记也写了很多,但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不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2.以教师自评为主,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但是,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践中,更多的是重视园长或专家的评议,很少有教师自己的声音,这种以他评为主的方式对于培养教师形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是极其不利的。由原来以他人评价为主到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促进评价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使被评价者更容易接受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致产生与评价者的对立情绪。 3.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 幼儿教师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并采取现场评议、案例纪实评价、教育 经验 评价等多种方法,将日常教育评价与学期的教师成果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全面性与经常性。 4.注重全面评价和分层次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树立以评价促成长的观念,从教育信念、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明确教师的成长阶段,了解教师的发展潜能,确立教师的发展方向,给予教师成长以适宜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2 《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用性》 目前,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能积极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很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玩教具,将玩教具融入具有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幼儿在玩教具中能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教学课堂的氛围更加有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每个幼儿能够有效的利用玩教具培养创新能力[1]。 一、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玩教具教学中,通常会使用在实践中常用的实物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方式新颖,且教学成本低,能够自行创作玩教具,使生活中的废物得到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幼儿的 兴趣 爱好 提供人性化的设计,使幼儿能够做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数学课中,很多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幼儿学习各种数字,进行教学活动。但幼儿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概念,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幼儿不愿意主动学习。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台阶,让学生进行爬台阶活动,使学生学习5以内的数字。在每个台阶分别贴上1、2、3、4、5的数字,每一个幼儿爬上高一层的台阶就意味着完成了对这一数字的学习任务,谁爬的最高,就说明谁对这几个数字学习的最快,同时,爬的最高的学生也获胜,给予一定的奖励[2]。在幼儿教学中使用玩教具的 教学方法 ,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加深了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幼儿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玩教具可以使幼儿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塑造良好的品质。因为幼儿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也同样对新鲜教学任务存在着好奇感。采用多媒体教学,迎合了幼儿对动画和卡通的喜爱,能够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深入的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爱我的家》这篇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家长将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传递过来,在课堂上教师将每张照片进行整合后制作成PPT,并配上特有的音乐。每位幼儿在欣赏完PPT后,都发表各自的感受,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温馨,爸爸妈妈是我最爱的人。”还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快乐,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一定不让他们伤心”等。每位幼儿发表完各自的感言后,画面都非常感人,增进了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文《我爱我的家》的内容和含义[3]。 通过多媒体的玩教具教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敢说、敢笑、发自内心的想说,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将玩教具融入其中 玩教具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些教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教学课堂的正常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很多幼儿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这就要求采用玩教具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0个数字,先教幼儿读数字,然后给每个幼儿分发相同的橡皮泥,让幼儿捏出自己能够读出的数字,每个幼儿会根据个人对数字的理解捏出。有的幼儿在捏的过程中会问教师:“老师,我认识10,10就是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我捏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是不是就可以了呀。”其他的幼儿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对各种数字的理解和认识,并询问教师自己捏的是否正确,教师会指导幼儿捏出相应的数字,使每位幼儿尽快学习这些数字[4]。通过玩教具,使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课堂中,课堂不仅富有创意,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对幼儿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易的玩教具,能够发出不一样的音符,增强幼儿对音符和旋律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例如:在学习不同的音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玻璃水杯或啤酒瓶,将瓶内装不同量的水,形成不同的音律,让每个学生用铅笔轻敲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使每个幼儿都能感知到不同的音律所带来的感受[5]。在教幼儿学习《一分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钱币,并进行课堂现场情境表演,让幼儿扮演捡钱的小朋友,老师扮演警察,让幼儿在捡钱交给教师的过程中,了解到歌曲中的含义。幼儿在交钱时会说:“警察叔叔,我刚在马路边捡到了1分钱,我把他交给你。”教师会点头回应道:“小朋友真不错,你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最后两人互说再见,完成表演。 通过对幼儿实施玩教具教学,使学生从中学习了音乐知识,陶冶了情操,不仅学会了 唱歌 ,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对幼儿使用有效的玩教具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玩乐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幼儿在玩的同时,可以利用玩教具,提高创造力和 想象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3 《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幼儿,让幼儿慢慢对生命产生一定的认知,懂得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珍贵。换言之,就是要求幼儿教师从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授课,感化幼儿心灵,让幼儿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懂得生命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珍惜和爱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既要尊重幼儿的生命权和发展权,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关注每位幼儿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一、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社会发展的快慢与是否重视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想不断发展和壮大一个国家,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幼儿的生命教育是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理念的,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开展生命教育对幼儿自身发展也很重要,幼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都是空白、单纯的,什么都不懂,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是必须且必要的,所以学前教育应运而生。 二、我国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 1.一味追求成绩 家长总是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所以总会过分追求孩子的学前教育,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当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家长就把孩子送去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家长也要求教师提前给孩子传授一些小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给幼儿过多地增加学习负担,从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久而久之,幼儿的生命教育就被教师忽略,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幼儿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传统授课方式传授的课本知识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记忆不深,甚至有的幼儿开始厌恶学习,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幼儿被动接受的,并不是他们喜欢的。 三、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 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珍爱生命。因此,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智、德、体、美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同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家长的要求,过分地给幼儿传授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前教育的根本。 2.改变教育方式 幼儿不喜欢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身边的事物,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运用愉快、轻松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去看看大自然、看看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样,不仅顺利开展了幼儿生命教育,让幼儿们慢慢地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命,还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生命之美,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 2.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自我评价 3.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评语 4. 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5. 家长对幼师的评语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培养探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拥有良好的教学情感,怀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意志,持有锐意改革的教学行为,亦即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教学素养。可通过注重职前培养,优化岗前培训;加强职后训练,提高教学水平;改革评价体系,引领教师成长等路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

[论文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应该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准确科学地实施教学的基本素质,它主要表现为教师设计教学、策划活动、实施教学、应对生成、解决实时性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指35岁以下)的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万人,同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0岁以下占%。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与学生易打成一片、现代教育教学技能较强等优点,但他们又存在着缺少教育教学经验、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育人工作、随机应变能力弱等缺陷。因此,亟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

一、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笔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直接影响青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采取的态度等。燕良教授认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去模式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建构各种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直觉与体验的作用;教学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和多元真理观的过程;教学应当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教学的过程是回归生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为此,青年教师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尊重生命的本真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2 情:拥有良好的教学情感。一些研究者对25年来教室里各种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指出高效率教学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1)课堂氛围;

(2)课堂管理;

(3)教学过程的清晰度: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教学目标的定位;

(6)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7)学习的成功;

(8)高质量的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思维能力体现在思维的批判性、逻辑性及问题解决时的思维过程之中。教学情感对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尤其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教学情感和主要作用有:

第一,热爱教学,为成功教学奠定基础。丁肇中说因为自己热爱科学研究,因此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急切地希望发现所要探索的东西。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才能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才能把教学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奋斗,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

第二,教学富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传递性,教师富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三,热爱、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校青年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待人,进行赏识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按马克斯范梅南的说法:人的很多禀赋都是被他人所发现的,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而一旦被别人发现了就变成了这个人的特性,就成了这个人的优势所在。人如果能把他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他就是一个拥有巨大的、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的人。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启发,以“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自我了解和生命的觉醒,使其变得更为自由和完整。

3 意:怀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意志。在高校教学中,怀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意志是教好课的重要保证。孔子在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教学中更要以坚强的意志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在高校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是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也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此外,青年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由于高校职称的评聘机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等弊端,使青年教师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詹姆斯杜德斯达称教学与学术成就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它们的结合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成功的关键。学生的课程评估反映出,在通常情况下,最好的学者也是最好的教师。因而,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把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起来,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行:持有锐意改革的教学行为。对青年教师来说,其成长大体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几个发展阶段,而且每个发展阶段又有其不同的特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全方位地展示自己,要想脱颖而出,需要自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地揣摩与提高,不断地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亦即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基本路径

1 注重职前培养,优化岗前培训。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素养不高的现状,高校要注重岗前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情况看,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大多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或本地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具体承担岗前培训任务。根据《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培训内容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等,使用统一教材,采用集中授课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总课时不少于110学时,培训结束后采用闭卷形式测试培训效果。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需针对岗前培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弊端进行改革,丰富岗前培训内容,从注重教育基本理论向注重教学技能的提高转变;从传统的讲授法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转变;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与对新教师的评课来丰富教育理论知识与提高教学实践技能等。

2 加强职后训练,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缩短青年教师教学从探索期到成熟期的过程,在教学之初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安排教学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从备课、上课、评课全方位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为了提高导师指导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适当的奖惩。应建立和完善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使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

3 改革评价体系,引领教师成长。

第一,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除了考虑教师的科研能力外,更应考虑其教学能力,应将教学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第二,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包括评价教师教学的基本素养外,还应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评价指标当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重教师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第三,把封闭式的评价量表与开放式的问卷评价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回馈给教师,促进其健康成长。

注释:

①燕良.生命哲学中的教学理念蕴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②[美]GaryD.Borich.教师观察力的培养: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7~31

③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④蔡希勤.百家品论语[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28

⑤[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⑥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

提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确定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以期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院系专家;教师

一、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教学质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评价过程旨在对被评价者做出判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情况,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根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来实施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只有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虽然是教师,对学校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宽厚,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培养目标。

2、通用性原则。评价对象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专兼任教师,即对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适用的。因此,本研究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梳理,即从教学活动开始的编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选择教材到备课当中教案、课件的制作,一直到课堂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课程考试、课程总结的所有教学环节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以此来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科学性原则。借鉴国外有效教学理念及国内的研究成果,在对本校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广泛访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每条指标的内涵进行反复推敲,各指标的表述既明确又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价标准既符合现实又客观全面,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4、可操作性原则。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应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既体现教师教学的特征又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是指标体系的数量适当,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过程又能抓准关节点;三是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便在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5、动态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和发展的。因此,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

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应该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给教师教学质量以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目前,我国高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与教师自我评价。在这些信息来源中,学生评价较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是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的,因此,根据此指标体系的特点,最终,我们确定了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院系领导本身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其本身是教学专家或教学管理专家,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更好的把握。教师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因此,我们确定学生评价占70%、院系综合评价占20%、教师自我评价占10%的比例。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以特定的目标为依据的,在实践中,我们将目标具体化。而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它是评价的直接依据。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一般的评价指标会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会产生对某几项指标的反复使用与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主体因角度不同,结果往往相悖的结果。而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学生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院系专家评价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上的各关键点。这样,既覆盖全面又各有侧重,评价的结果会更具有可信度。

1、我们构建了9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本指标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加上了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技能和风格”,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心理和个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需要考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还需要考虑教师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因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总之,教学质量是在一定人文关怀条件下,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一种效率体现。人文关怀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2、构建了10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院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2)本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学文件的编制与更新,因为这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三是重视对一个轮次结束后课程的总结与学生的反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师自评也是由客观等级评价与主观评语评价两部分组成。

总之,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而评价的目的。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学生和院系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每位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可以准确、快速、高效率地采集到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保障的工作状态,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以便及时决策调控。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教师的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量化结果一方面要反馈给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及教师本人;另一方面也要适当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课酬等挂钩,以达到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教学改革上来,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春玲.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4]许传海,宋涛,张素.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教师自我评价问题研究论文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

提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确定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以期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院系专家;教师

一、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教学质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评价过程旨在对被评价者做出判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情况,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根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来实施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只有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虽然是教师,对学校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宽厚,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培养目标。

2、通用性原则。评价对象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专兼任教师,即对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适用的。因此,本研究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梳理,即从教学活动开始的编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选择教材到备课当中教案、课件的制作,一直到课堂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课程考试、课程总结的所有教学环节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以此来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科学性原则。借鉴国外有效教学理念及国内的研究成果,在对本校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广泛访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每条指标的内涵进行反复推敲,各指标的表述既明确又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价标准既符合现实又客观全面,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4、可操作性原则。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应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既体现教师教学的特征又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是指标体系的数量适当,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过程又能抓准关节点;三是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便在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5、动态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和发展的。因此,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

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应该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给教师教学质量以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目前,我国高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与教师自我评价。在这些信息来源中,学生评价较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是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的,因此,根据此指标体系的特点,最终,我们确定了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院系领导本身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其本身是教学专家或教学管理专家,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更好的把握。教师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因此,我们确定学生评价占70%、院系综合评价占20%、教师自我评价占10%的比例。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以特定的目标为依据的,在实践中,我们将目标具体化。而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它是评价的直接依据。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一般的评价指标会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会产生对某几项指标的反复使用与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主体因角度不同,结果往往相悖的结果。而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学生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院系专家评价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上的各关键点。这样,既覆盖全面又各有侧重,评价的结果会更具有可信度。

1、我们构建了9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本指标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加上了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技能和风格”,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心理和个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需要考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还需要考虑教师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因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总之,教学质量是在一定人文关怀条件下,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一种效率体现。人文关怀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2、构建了10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院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2)本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学文件的编制与更新,因为这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三是重视对一个轮次结束后课程的总结与学生的反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师自评也是由客观等级评价与主观评语评价两部分组成。

总之,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而评价的目的。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学生和院系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每位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可以准确、快速、高效率地采集到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保障的工作状态,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以便及时决策调控。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教师的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量化结果一方面要反馈给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及教师本人;另一方面也要适当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课酬等挂钩,以达到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教学改革上来,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春玲.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4]许传海,宋涛,张素.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1.教师自我评价

在体育专业上,我擅长篮球、排球和羽毛球;在素质拓展中,我曾参加过xx专业的学习,并获得xx和国家劳动部联合办法的“初级软件工程师”证书,比较精通网络知识,侧重于xx站的建设和管理,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和xx、xx等软件。

在xx中学富有特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熏陶下,在这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我一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投身xx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教师自我评价

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能力。

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

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自我评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努力进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上门家访或主动打电话给家长,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我把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得与失中思索,自己一直奉行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的原则,而这或喜或忧、或得或失的点点滴滴必将成为我生命中的绚丽色彩,点缀着我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教师自我评价

5.教师自我评价

学生方面:我用平等,博爱及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用激情四射的青春去感染学生,用通俗先进的知识去培养学生,在群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备课时,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充分整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下课时,积极下班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文并虚心向同行请教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年代,一个人的知识犹如半空中的一粒浮尘。一个人要想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自己就必须不断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贡献自己。

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自从走上教师这一岗位以来,我不断学习,继续学习。学习成为我工作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积极参加新教师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训,积极参与xx组织的语文优质课比赛。通过这些途径,我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努力探讨中学语文相关的教学方法,学习同行的先进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以优秀同行为榜样,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6.教师自我评价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忙碌伴随着充实,我一共在校开过两节公开课,到xx校开过一节新教师汇报课,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开课真的很能磨练人,前辈老师的指点让我受益很多,不管从教学方法上还是课堂管理上都有很大的感触和提高。

教师的举止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自己的品德非常重要。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类新教师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尽量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我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工作之余我还不断看书、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

在教学中,我每次都很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做好课后反思,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平时我还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并及时向他们请教。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外,我与学生一起玩、一起笑,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姐姐。我努力用一颗平等、博爱及宽容的心去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

7.教师自我评价

首先,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先学习大纲,把握大纲要求,结合中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设计好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认真写好教案。

其次,上好每一节课,力求向45分钟要效率。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知的和身边事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例题讲解,尽可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讲解,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强化学生数学能力。再次,做好课后辅导,教师光是课讲的好不够,还需做好辅导。

8.教师自我评价

9.教师自我评价

10.教师自我评价

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国等的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主题队会,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的收集资料,刻苦的排练,使得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不少环保方面的知识。

师德的评价标准研究论文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高中教师师德论文范例

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下面就是我整理的高中教师师德论文范例,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五育”以德为首,“德”是人在社会立足之本,而师德则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学生。教师的道德教育表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应该以优良的道德品质去熏陶、影响学生。

关键词 :教师;道德;热爱;尊重;育人

一、思想崇高,乐于奉献

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有人说,教师起得比鸡还早,比蚂蚁还忙,干的活比骡子还累,睡得比狗还晚。这说明他们的一生注定平凡,生活注定清贫,却承载着中华民族之希望,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少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职业自豪感,有两袖清风、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各种不良信息与不良思想时刻在侵害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加倍呵护、细心帮教、耐心引导、精心培育。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育人为宗旨,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行动带动感染学生。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要有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点明了教师的职责与作用。“授业”是指把教师多年积累的学科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生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不仅要循循善诱,还要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传道”是指教人做人的道理,即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引导者,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即师爱,热爱学生就要多方面地去关心他们,不仅仅从学习上,还要从思想上、生活上的各个方面关心学生,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教育成功的动力与源泉。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心生埋怨,因他们的成绩退步而急躁,因他们违反校规校纪而失态,因工作量太多压力太大感到很累、很烦,但强烈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娇惯,而是严格要求。既要表扬激励他们,又要防微杜渐,防止他们因点滴的成绩而骄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以德为高,身正为范。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是以辛勤的汗水来塑造学生灵魂的职业,我们应把这一神圣的职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教师教育学生是通过国家所选定的教材,在教师的挖掘整理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爱学乐学。教师个人的文化素质的差异、敬业精神的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因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尤其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有时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们观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老师的处事原则,甚至分析教师的心理特征,然后一味地去模仿去学习。因此人们都说高中教师是启蒙老师,可见其育人作用非同一般。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教师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确立好自己的处事原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着眼于职业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未来社会的进步。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处处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们。做于生之前,言于生之后,既要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又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更有自己的尊严。作为老师更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给学生尊严,是否珍视学生的存在,是否平等对待学生。如果一个人缺乏尊严地生活,必然导致兴趣与信心的失落,进取心的衰退,学习成绩的下降,生命自然会失去光彩。因此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让爱在学生的心中闪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即使在校外的道德表现同样起到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以身作则,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四、为人师表,仪容端庄

为人师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仪表仪容上。教师仪表,是指教师的穿着打扮、举止风范和外部行为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仪表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自身形象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它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的教育与培养,也有利于配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穿着方面,身材较矮的教师,选择衣着应简洁明快,利于把身体反衬得高一些。颈部细长的教师,应选择着高领、筒领的上衣或小衫,利于增强颈部的粗壮感。体胖的教师,应选择着深色衣服,以便给人以紧束感;体瘦的教师,应选择暖色亮色的衣服,增强厚实感。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想前卫,衣服的选择应活泼明快,与新潮的款式适当地靠近。这就是学生喜欢穿着新潮服饰、谈吐幽默的青年教师的原因,他们的穿着更受学生的欢迎。年龄大的教师德高望重,沉稳通达,应选择严肃端庄、稳重大方,色泽款式又比较清新的衣服,既显得充满成熟的魅力,又显得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师德师风论文1000字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面是我整理的师德师风论文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师德师风的含义,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对于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人们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论。一般认为,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我还认为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让他们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理解的师德,师德的力量在于对学生的付出价值是不是有所升华,有所历练,而我深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到,把师德师风的力量传达下去,深入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相当有利的。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把师德师风彻底的发扬光大,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研究论文评价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一、案例分析题(共1 0分)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答案与解析(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师资格证是一份证明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文件,通常并不涉及科研能力的认证。教师资格证通常是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要求持证者具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但是,在教师资格认证的过程中,通常也会要求申请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例如学位证书、科研论文、教育教学经验证明等。如果申请者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来证明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此外,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通常也会根据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给予相应的资格和荣誉称号,例如研究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申请者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相关科研活动、发表优秀的科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