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护理专业地位与服务品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由于孕妇的 文化 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孕产史的不同,孕妇的心理状态及各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1. 恐惧,紧张,兴奋 由于从媒体和亲戚朋友那里得来的片面的分娩知识,对分娩时将会出现的阵痛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焦虑、烦躁 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对自己既要承受分娩的痛苦又要担心自己能否生一个满意的孩子。另外社会因素,例如本次分娩以初孕或者初产住院,对以往自己的孕产史如果说出来怕家人知道,不说又怕对本次分娩有影响。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着装整洁大方,表情和蔼可亲。接触到孕妇后首先要与其亲切的交谈,掌握其第一手生理及心理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孕妇不同语言方式的沟通,总之要让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另外对一些特殊的孕妇,要在沟通中巧妙的让其领会到医院会对她的隐私做好充分的__。要耐心倾听孕妇的陈述,解答要热情自信,作各项检查一定要动作轻柔,准确无误。只有让孕妇对自己充分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 临产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孕产妇情况,给其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
第一产程从规律官缩到官口开全这段时间,是孕妇最痛苦也是决定产程能否顺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做好胎心、宫口情况的检测及 其它 一些医疗检测外,生活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这时,孕妇阵痛加剧,表现出异常紧张和焦虑,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关怀。紧张和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根据调查显示,98%的产妇在分娩中有恐惧感,根据这样的情况,我院十年以来一直开展一对一陪产工作,效果很好,得到了家属和产妇的一致好评。
这个过程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有 经验 的助产土一直陪着产妇,为产妇做产程观察,心理护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我们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产妇尽量减轻疼痛,缩短产程。要尽量在宫缩间歇时给产妇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孩子的名字,怎样带孩子或者别的产妇比较感兴趣的),宫缩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产妇按摩腰骶部,教会产妇吸气呼气的 方法 ,或者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药物阵痛 措施 。鼓励产妇进食(尽量是一些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事物),及时排小便,提倡自由体位,尽量满足产妇的各种合理需要。使产妇对你产生信赖感,鼓励其说出除阵痛外一切不舒服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鼓励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会大大减轻产妇第一产程的痛苦,这就需要助产士更加严密的观察产程。
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产妇被送上产床,疼痛较前减轻,也由于之前已经把很多注意事项和产妇沟通的差不多了,这时产妇一般情绪比较镇定,但是不会配合用力,另外这时由于胎头的下降,脐带受压等原因胎心经常出现异常情况。这段时间助产人员更应该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给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出现异常情况要 报告 上级医师,一定要回避产妇,免得为其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鼓励产妇喝水,吃高热量的食物(巧克力等),为其擦汗等。要尽量一直陪在产妇身边,即使是写记录,也尽量要在产妇视野范围内,让她感觉到你一直在关心着她,给她信心,这样相互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 3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要及时抱给产妇看,尽量做好早期皮肤接触工作。产妇触摸新生儿,使其享受阵痛后的喜悦,并对其分娩过程中的配合作出肯定和表扬,是对产妇的极大精神安慰。同时要求她尽量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不可以太激动,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于新生儿性别不理想的产妇,首先要向她输入正确的性别关(第一产程应该作好的),另外可以告诉她 家属特别满意,特别高兴,一家人都很感谢她。帮助产妇做好早期母乳喂养。
3. 体会
精神因素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娩,如何给予产妇安定情绪,精力充沛地完成分娩。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士,必须深刻地了解产妇的心理,用美好的语言,文雅的风仪,委婉的谈吐,轻而敏捷的动作去关怀、爱护产妇,从而取得产妇对我们的信赖和配合,顺利结束分娩。
只要我们能全心全意的为产妇作好各项工作,满足她们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即使遇到产科某些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及时手术来结束分娩,产妇和家属也会体量和满意我们的工作。工作时间越久越感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一个优秀的助产士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判断,评价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医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人类医学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营养因子、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等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AG)营造的微环境[1]。AG是缺血区组织的抗损伤和神经元修复的结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AG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2]330[3],并受AG相关因子的调控[4]。近年来,中医药对AG的研究逐渐展开,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疗法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从而挽救脑缺血半暗区濒死的周围组织细胞,减少后遗症。现将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概述如下。
1 脑缺血后AG相关因子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AG的概念首先由Hockel等于1993年提出。AG是指先前已经存在于组织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增殖和游走以发芽或者嵌入的方式形成新的子代血管的过程。AG是从内皮细胞(EC)受到刺激增殖游走开始的,其 EC 来源于已存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成人,EC 和血管平滑肌不进行有丝分裂 ,但在生长发育、缺血缺氧、炎症及其他应激情况下,可以发生游走和分裂,从而启动AG的一系列过程[3]6-18。
血管生成生长与抑制因子
研究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的血管一经新生即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具有正负向调节性质的关键分子(key molecule)即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5]。血管生成生长相关因子参与AG的信号转导并起决定作用。目前已发现300多种AG诱导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Ang-1)等促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如血管新生抑制素、内皮细胞抑制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栓反应素-1,2 (thrombospodin-1&2,TSP-1&2)、血小板因子-4(PF-4)等。其中VEGF、Ang-1、TSP-1和TSP-2与AG密切相关。VEGF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和活体AG诱导者,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明对血管形成起关键和特异性作用的生长因子[6], 在成体组织中,它能通过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2个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KDR/Flk)结合启动AG中最初始的出芽过程,形成未成熟的血管;Flt-1可控制细胞的适度增殖和有组织地组合;KDR/Flk则启动细胞的增殖;Ang-1可通过与其同样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表达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Tek结合,参与新生血管的稳定、成熟和重构;TSP-1和TSP-2则与其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CD36结合,通过抑制细胞迁移和诱导凋亡以实现其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2]331。
细胞外基质(ECM)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调节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微环境。ECM和内皮细胞特异性的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内皮细胞的形状和结构,促进增生。内皮下基底膜的降解、BBB的破坏和血浆外渗是内皮细胞迁移和新血管出芽的必要条件。许多血管因子参与了ECM成分的调节,如VEGF增加血管渗透性,Ang21可抑制其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其特异性内源性的组织抑制剂TIMPs参与了所有ECM成分的调节。MMPs是一族钙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水解ECM[7]。它的作用可被TIMPs抑制。
MMPs还通过激活和释放VEGF、bFGF、IGF21 等影响血管新生。Romanic等用大鼠MCAO模型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MACO后12 h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MMP29的染色主要存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中。MMP22表达的时间性同MMP29接近。在MACO前1 h静脉内注射MMP29的单克隆抗体可使梗死体积缩小30%[8]30-31。
AG的调控机制
AG机制在脑缺血后立即启动。许多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在缺血后1 h即开始表达增加,TSP同时增加,1 d后与对照组相比,TSP下降到较低的水平[2]331。这表明缺血后经历一个从血管保护到血管新生的转换过程。脑缺血后许多分子相互和谐的作用有助于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缺氧通过诱导缺血区周围的血管新生来代偿局部血供不足。缺氧诱导因子(HIF)在介导缺氧与血管新生的信号传递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缺氧细胞通过激活HIF 诱导VEGF等基因的表达。提示缺氧-HIF-VEGF/VEGFR系统-血管新生可能是主要的调节通路[9]。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系统、血管外基质、蛋白水解酶系统、血管生成生长因子以及血流的剪切应力等因素参与了血管的生成。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不但与促进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而且也受到基质降解蛋白酶和细胞间基质等因素的调节。
2 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影响
中药
AG属于中医学“生脉”的范畴。“生脉”应该涵盖3方面的含义:一是血管管腔增粗;二是处于
关闭状态的血管出现再通现象;三是生成新的血管。中医认为,脉的柔韧、舒缩、生成以及血液的畅行与五脏的功能均有关系,其中以肾气为本,并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濡养。“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经乃脉所有由之真路也,脉者,资使之肾间动气,资生胃中谷气,贯出于十二经脉”(《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因此,调整五脏阴阳气血,益气通脉使之平衡协调,可促进血脉之生成达到“生脉”功效,且益气活血生脉也包含有“祛瘀生新”的含义,瘀血去,则新血及新脉生,生新脉又反过来促进瘀血祛除。
梅爱农等[8]32-33观察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干预大鼠脑梗死皮层AG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通心络干预组缺血皮质血管密度和VEGF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为高(P<);wstern><)。还观察了当归在mcao缺血损伤再灌注后3、6、12 h,1、3、7="" d不同时间点对vegf和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归组除再灌注后3="" h外各个相应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当归组层粘连蛋白在缺血再灌后3、7=""><)。提示当归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周琴等[11]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标记血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阿魏酸钠(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血管形态和脑微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显示,阿魏酸钠组在术后2、7、14 d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7=""><3>
电针
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整体良性的调节”作用,对机体发挥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调节作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显效是否与调控血管新生有关的认识,正倍受关注。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加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16],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脑闭塞(MCAO)大鼠VEGF星状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死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Flt-1的表达,减轻缺血后脑损伤,促进脑功能的康复。电针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时神经黏蛋白表达递增有一定调控作用[17]。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大椎、百会穴可改善脑血流量,阻止脑缺血后血流量的下降,从而保护缺血性脑神经元的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上升,增进缺氧缺血模型的神经修复功能,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明显递增,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超载,稳定细胞内环境。
3 展望
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是近些年来医学的 热点 。AG是机体在血管闭塞状态下的病理生理性代偿反应,除受其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严密调控外,还受到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交互作用的影响。AG属于中医学“生脉”的范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和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由于中医药对AG研究刚刚开始,因而对单个指标研究较多,而对AG因子之间作用规律研究较少,应从AG系统出发,研究中医药促进AG的作用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相互作用规律。拓展中医药对AG的研究范围,开展对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单体的研究,以开发能促进AIS的AG特效中药。如果能用中医理论深入阐述疾患与AG的关系,这将会从AG视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临床治疗与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谭 峰.脑缺血中的微血管重建[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330-331.
[2] 谭 峰,顾 卫,万赛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相关 文章 :
1. 护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2. 护理开题报告范文
3. 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4. 浅谈护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5.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
6.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论文选题开题查资料时,尽管绞劲脑汁找出课题中的相关检索词,但总是查出的文献却又少得可怜,或是查出的众多文献中始终没有心仪的那篇?不用着急,上一期信息素养小课堂我们已经学习了检索文献时提取主题概念,选择出关键词进行检索,但这对于我们要进行全面的检索还是不够的,本期信息素养小课堂将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扩展检索词”的小技巧,手把手帮助你更加全面地检索文献!怎样才能扩展检索词呢?在选择关键词时,我们找出的词语都属于自然语言,不同人不同的语言习惯对同一事物的表述可能不太一样,每个检索词都可能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保证检索更加全面,所以我们在使用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时,应尽可能考虑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图片❤❤❤ 1.基于同物异名的名称扩展法 同一事物的学名、俗名、全称、简称、英文缩写,例如:缺血性脑卒中,我们通常会称为“脑梗死”或“脑梗塞”,俗称“中风”。想要查询到关键词的这些扩展名称,总是依靠我们的常识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数据库来帮助我们进行扩选,其中最方便快捷的是百度百科,我们搜索关键词后就可以看到其别名。图片在中国知网“知识元检索”页面内,也可对知识问答、百科全书、词典、手册等资源进行检索,从关键词的解释中也可以找到其别名。图片❤ ❤ ❤❤❤❤ 2.基于内容分析的概念扩展法 查找主题词的上位词、下位词,同义词。在分类法中,上位词是上一级分类的词语,用于扩大检索范围;下位词是下一级分类的词语,即细分的词语,用于精确检索。例如,“化学”一词,上位词是“自然科学”,下位词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内部会计”的上位词应该是“会计”,用于扩大检索范围,下位词有“内部会计控制”、“资产保护”、“保证账目”、“财务报告”等等,用于缩小检索范围,达到精确检索。上下位词是相对变化的。在查找文献时适当补充上、下位词,相关词,可扩大检索结果,但对于“上位词”的使用需要谨慎,以免检索出较多不相关的文献。要求较高的同学可运用主题词表来查找关键词的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例如:Pubmed数据库中的MeSH主题词表,我们可以在检索框中输入要查询的目标主题内容,点击Search后就可以查询到与我们目标主题相关的主题词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所输入的关键词会自动映射成MeSH词表系统中相应的优选词汇(Preferred Terms),并在结果中显示。图片除了查询主题词表这样的高级检索渠道外,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数据库来进行扩选关于关键词的相关词,同义词。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页面下方,可以看到推荐的有关主题的相关检索词;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氧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氧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不能根治冠心病。 冠心病和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或者说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除了年龄和遗传因素外,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大多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显得非常重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血脂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动物性脂肪,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平和心态,疏导不良情绪。 现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和手术治疗。所有这些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分析病情。而了解病情除一般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外,目前认为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做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可以显示冠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等。 目前,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脂类冠脉血管扩张剂不失为缓解心绞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 2 ) β 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脏事件,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也是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对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4 )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可以减少急性冠脉事件,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用药;( 5 )硝酸酯类药物,该类药物虽然不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次;( 6 )长效或缓释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可缓解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不增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注:任何治疗方案的选择请咨询您的医生,由您的医生为您决定选择何种药物,如何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指现代放射影像的指导下,采取经动脉插管的方式, 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进而 对心血管疾病实施检查和治疗。介入治疗可以不用手术开刀,即可对许多过去只能通过开胸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实施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恢复快,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随着放射影像以及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技术设备的改进,心脏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越来越宽。对于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取代外科手术,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多信息请参阅: 药物支架与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就是从患者其他部位取一条血管将移植在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移植的血管就像一座桥一样架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通常选用的血管是静脉,从下肢取得,也可能是动脉,从胸壁内侧获得。搭桥术后良好的血液供应可以获得重新建立,血也从主动脉通过所搭的桥到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有时需要建立一支或多支桥以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从下肢截取静脉通常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因为静脉的功能可以被其他静脉所代替。 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说过,冠心病有 5 道防线。首先是防发病,要“防患于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预防发生心梗、脑卒中(俗称中风)等严重事件;第三要防后果,发生心梗或脑卒中要及时送医院抢救,防止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第四是防复发,防止心梗、脑卒中等复发;最后是防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心梗,心脏扩大最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守好这 5 道防线,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冠心病的易发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脂、高血糖、超体重、吸烟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年龄、性别和遗传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因而冠心病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预防冠心病的报告,提出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达到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与冠心病有明显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菌的发病。如血清胆固醇水平高者的发病虽高于较低者,但冠心病发病并不是限于少数高危者,更多的是发生在那些众多的危险因素较低的人群,因此强调全人群干预更为重要。临床试验表明,干预能降低大多数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与死亡率降低。 有人说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四五十岁再预防也不晚,其实不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病变发生可从幼年开始,最早者见于新生儿。研究资料表明:10-20岁年龄人其发生率可达。如美国曾对平均年龄22岁的300名士兵的尸体进行尸检,发现这些死亡的青年中,肉眼可看到冠状动脉病变者达77%。日本一组尸体解剖资料表明10-30岁的少年和青年893人中,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老年期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序的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是有人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那一方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动脉粥样硬化症状逐步表现出来。因而对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才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全社会都应重视对心脏病的预防,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预防儿童过胖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纤维素和所需的热量是勿庸置疑的,但需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并鼓励儿童多做户外活动,以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避免过多肥胖儿童的出现。 (2)、预防高血压 对儿童和青少年要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对血压值处于百分位上限的儿童应给予生活指导,特别要向家长们宣传,要重视增加儿童的膳食中钙的含量。膳食中游离钙每千卡热量能增加100毫克,则收缩压可降低()。 (3)、控制儿童烟民 儿童吸烟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很大促进,同时使儿童形成不良社会交往。从中小学生中就要严格控制吸烟这一不良习惯形成。
护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护理专业地位与服务品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由于孕妇的 文化 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孕产史的不同,孕妇的心理状态及各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1. 恐惧,紧张,兴奋 由于从媒体和亲戚朋友那里得来的片面的分娩知识,对分娩时将会出现的阵痛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焦虑、烦躁 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对自己既要承受分娩的痛苦又要担心自己能否生一个满意的孩子。另外社会因素,例如本次分娩以初孕或者初产住院,对以往自己的孕产史如果说出来怕家人知道,不说又怕对本次分娩有影响。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着装整洁大方,表情和蔼可亲。接触到孕妇后首先要与其亲切的交谈,掌握其第一手生理及心理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孕妇不同语言方式的沟通,总之要让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另外对一些特殊的孕妇,要在沟通中巧妙的让其领会到医院会对她的隐私做好充分的__。要耐心倾听孕妇的陈述,解答要热情自信,作各项检查一定要动作轻柔,准确无误。只有让孕妇对自己充分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 临产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孕产妇情况,给其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
第一产程从规律官缩到官口开全这段时间,是孕妇最痛苦也是决定产程能否顺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做好胎心、宫口情况的检测及 其它 一些医疗检测外,生活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这时,孕妇阵痛加剧,表现出异常紧张和焦虑,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关怀。紧张和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根据调查显示,98%的产妇在分娩中有恐惧感,根据这样的情况,我院十年以来一直开展一对一陪产工作,效果很好,得到了家属和产妇的一致好评。
这个过程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有 经验 的助产土一直陪着产妇,为产妇做产程观察,心理护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我们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产妇尽量减轻疼痛,缩短产程。要尽量在宫缩间歇时给产妇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孩子的名字,怎样带孩子或者别的产妇比较感兴趣的),宫缩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产妇按摩腰骶部,教会产妇吸气呼气的 方法 ,或者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药物阵痛 措施 。鼓励产妇进食(尽量是一些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事物),及时排小便,提倡自由体位,尽量满足产妇的各种合理需要。使产妇对你产生信赖感,鼓励其说出除阵痛外一切不舒服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鼓励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会大大减轻产妇第一产程的痛苦,这就需要助产士更加严密的观察产程。
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产妇被送上产床,疼痛较前减轻,也由于之前已经把很多注意事项和产妇沟通的差不多了,这时产妇一般情绪比较镇定,但是不会配合用力,另外这时由于胎头的下降,脐带受压等原因胎心经常出现异常情况。这段时间助产人员更应该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给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出现异常情况要 报告 上级医师,一定要回避产妇,免得为其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鼓励产妇喝水,吃高热量的食物(巧克力等),为其擦汗等。要尽量一直陪在产妇身边,即使是写记录,也尽量要在产妇视野范围内,让她感觉到你一直在关心着她,给她信心,这样相互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 3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要及时抱给产妇看,尽量做好早期皮肤接触工作。产妇触摸新生儿,使其享受阵痛后的喜悦,并对其分娩过程中的配合作出肯定和表扬,是对产妇的极大精神安慰。同时要求她尽量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不可以太激动,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于新生儿性别不理想的产妇,首先要向她输入正确的性别关(第一产程应该作好的),另外可以告诉她 家属特别满意,特别高兴,一家人都很感谢她。帮助产妇做好早期母乳喂养。
3. 体会
精神因素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娩,如何给予产妇安定情绪,精力充沛地完成分娩。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士,必须深刻地了解产妇的心理,用美好的语言,文雅的风仪,委婉的谈吐,轻而敏捷的动作去关怀、爱护产妇,从而取得产妇对我们的信赖和配合,顺利结束分娩。
只要我们能全心全意的为产妇作好各项工作,满足她们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即使遇到产科某些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及时手术来结束分娩,产妇和家属也会体量和满意我们的工作。工作时间越久越感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一个优秀的助产士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判断,评价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医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人类医学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营养因子、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等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AG)营造的微环境[1]。AG是缺血区组织的抗损伤和神经元修复的结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AG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2]330[3],并受AG相关因子的调控[4]。近年来,中医药对AG的研究逐渐展开,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疗法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从而挽救脑缺血半暗区濒死的周围组织细胞,减少后遗症。现将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概述如下。
1 脑缺血后AG相关因子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AG的概念首先由Hockel等于1993年提出。AG是指先前已经存在于组织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增殖和游走以发芽或者嵌入的方式形成新的子代血管的过程。AG是从内皮细胞(EC)受到刺激增殖游走开始的,其 EC 来源于已存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成人,EC 和血管平滑肌不进行有丝分裂 ,但在生长发育、缺血缺氧、炎症及其他应激情况下,可以发生游走和分裂,从而启动AG的一系列过程[3]6-18。
血管生成生长与抑制因子
研究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的血管一经新生即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具有正负向调节性质的关键分子(key molecule)即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5]。血管生成生长相关因子参与AG的信号转导并起决定作用。目前已发现300多种AG诱导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Ang-1)等促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如血管新生抑制素、内皮细胞抑制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栓反应素-1,2 (thrombospodin-1&2,TSP-1&2)、血小板因子-4(PF-4)等。其中VEGF、Ang-1、TSP-1和TSP-2与AG密切相关。VEGF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和活体AG诱导者,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明对血管形成起关键和特异性作用的生长因子[6], 在成体组织中,它能通过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2个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KDR/Flk)结合启动AG中最初始的出芽过程,形成未成熟的血管;Flt-1可控制细胞的适度增殖和有组织地组合;KDR/Flk则启动细胞的增殖;Ang-1可通过与其同样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表达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Tek结合,参与新生血管的稳定、成熟和重构;TSP-1和TSP-2则与其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CD36结合,通过抑制细胞迁移和诱导凋亡以实现其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2]331。
细胞外基质(ECM)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调节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微环境。ECM和内皮细胞特异性的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内皮细胞的形状和结构,促进增生。内皮下基底膜的降解、BBB的破坏和血浆外渗是内皮细胞迁移和新血管出芽的必要条件。许多血管因子参与了ECM成分的调节,如VEGF增加血管渗透性,Ang21可抑制其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其特异性内源性的组织抑制剂TIMPs参与了所有ECM成分的调节。MMPs是一族钙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水解ECM[7]。它的作用可被TIMPs抑制。
MMPs还通过激活和释放VEGF、bFGF、IGF21 等影响血管新生。Romanic等用大鼠MCAO模型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MACO后12 h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MMP29的染色主要存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中。MMP22表达的时间性同MMP29接近。在MACO前1 h静脉内注射MMP29的单克隆抗体可使梗死体积缩小30%[8]30-31。
AG的调控机制
AG机制在脑缺血后立即启动。许多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在缺血后1 h即开始表达增加,TSP同时增加,1 d后与对照组相比,TSP下降到较低的水平[2]331。这表明缺血后经历一个从血管保护到血管新生的转换过程。脑缺血后许多分子相互和谐的作用有助于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缺氧通过诱导缺血区周围的血管新生来代偿局部血供不足。缺氧诱导因子(HIF)在介导缺氧与血管新生的信号传递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缺氧细胞通过激活HIF 诱导VEGF等基因的表达。提示缺氧-HIF-VEGF/VEGFR系统-血管新生可能是主要的调节通路[9]。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系统、血管外基质、蛋白水解酶系统、血管生成生长因子以及血流的剪切应力等因素参与了血管的生成。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不但与促进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而且也受到基质降解蛋白酶和细胞间基质等因素的调节。
2 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影响
中药
AG属于中医学“生脉”的范畴。“生脉”应该涵盖3方面的含义:一是血管管腔增粗;二是处于
关闭状态的血管出现再通现象;三是生成新的血管。中医认为,脉的柔韧、舒缩、生成以及血液的畅行与五脏的功能均有关系,其中以肾气为本,并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濡养。“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经乃脉所有由之真路也,脉者,资使之肾间动气,资生胃中谷气,贯出于十二经脉”(《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因此,调整五脏阴阳气血,益气通脉使之平衡协调,可促进血脉之生成达到“生脉”功效,且益气活血生脉也包含有“祛瘀生新”的含义,瘀血去,则新血及新脉生,生新脉又反过来促进瘀血祛除。
梅爱农等[8]32-33观察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干预大鼠脑梗死皮层AG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通心络干预组缺血皮质血管密度和VEGF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为高(P<);wstern><)。还观察了当归在mcao缺血损伤再灌注后3、6、12 h,1、3、7="" d不同时间点对vegf和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归组除再灌注后3="" h外各个相应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当归组层粘连蛋白在缺血再灌后3、7=""><)。提示当归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周琴等[11]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标记血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阿魏酸钠(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血管形态和脑微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显示,阿魏酸钠组在术后2、7、14 d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7=""><3>
电针
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整体良性的调节”作用,对机体发挥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调节作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显效是否与调控血管新生有关的认识,正倍受关注。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加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16],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脑闭塞(MCAO)大鼠VEGF星状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死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Flt-1的表达,减轻缺血后脑损伤,促进脑功能的康复。电针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时神经黏蛋白表达递增有一定调控作用[17]。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大椎、百会穴可改善脑血流量,阻止脑缺血后血流量的下降,从而保护缺血性脑神经元的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上升,增进缺氧缺血模型的神经修复功能,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明显递增,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超载,稳定细胞内环境。
3 展望
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是近些年来医学的 热点 。AG是机体在血管闭塞状态下的病理生理性代偿反应,除受其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严密调控外,还受到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交互作用的影响。AG属于中医学“生脉”的范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和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由于中医药对AG研究刚刚开始,因而对单个指标研究较多,而对AG因子之间作用规律研究较少,应从AG系统出发,研究中医药促进AG的作用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相互作用规律。拓展中医药对AG的研究范围,开展对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单体的研究,以开发能促进AIS的AG特效中药。如果能用中医理论深入阐述疾患与AG的关系,这将会从AG视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临床治疗与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谭 峰.脑缺血中的微血管重建[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330-331.
[2] 谭 峰,顾 卫,万赛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相关 文章 :
1. 护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2. 护理开题报告范文
3. 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4. 浅谈护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5.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
6.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谈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论文
脑缺血属中风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外在治疗脑缺血及其后遗症方面还缺少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循证医学表明,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一定优势。当前大量研究集中在中药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而脑缺血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较长时间过程,目前对其进行较长时间观察的研究较少。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经典名方,该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但其促神经功能恢复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本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探讨了补阳还五汤较长时间多时间点对其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以期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 1 动物健康雄性SD 大鼠189 只,SPF 级,体重260 ~ 280 g,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 湘) 2009-0004,动物合格证号004535。
1. 2 药物补阳还五汤处方来源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按原方组成: 黄芪120 g,赤芍4. 5 g,川芎3 g,归尾6 g,干地龙3 g,红花3 g,桃仁3 g,药材经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 年版标准。补阳还五汤药剂制备: 饮片先用清水浸泡30 min,第一煎加药材及5 倍体积双蒸水,煎煮60min,二煎5 倍体积双蒸水,煎煮60 min,两煎混匀,浓缩至含生药2 g·mL - 1,冷藏待用。
1. 3 试剂10% 水合氯醛( 扬州市奥鑫助剂厂) ,多聚甲醛( 长沙市锦华化工有限公司) ,TTC( 红四氮唑,Sigma 公司) 。
1. 4 仪器Bx51 光学显微镜及IPP5. 1 图像分析系统( 日本Olympus) ,FA 型电子天平( 上海台之衡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上海玻璃仪器一厂) ,Finesse 325 型石蜡切片机( 英国Shando) 。
2 方法
2. 1 分组与给药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63 只,每组动物又分3 个时间点,即分别于首次给药后7, 14, 21 d 处死,每个时间点21 只动物。补阳还五汤组动物于术后2 h后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为5 g·kg - 1·d - 1,每日ig 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动物均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2. 2 模型制备与评价参照文献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0% 水合氯醛( 3. 5 mL·kg - 1 ) ip 麻醉,取颈正中切口长约3cm,逐层分离,结扎颈外动脉,夹闭颈内动脉、再结扎颈总动脉,于颈总动脉充盈分叉部下方约4 mm处将一长为4 cm 直径为0. 26 mm 的尼龙鱼线插入颈内动脉,直到遇到轻微阻力为止,固定尼龙线,缝合切口。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随即缝合。术后将动物置于放有清洁垫料的饲养盒内,自由饮水、进食。动物清醒2 h 后参照Longa及Bederson的5 分制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值在1 ~ 3 分者入组。0 分: 无神经损伤症状; 1 分: 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 2 分: 向对侧转圈; 3 分: 向对侧倾倒; 4 分: 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反之亦然。不纳入标准: 评分低于1 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 HE 染色无脑缺血病理改变; 未到时间点死亡。死亡等不足动物时随机替补。
2. 3 指标检测
2. 3. 1 TTC 染色测脑梗死面积比每组每个时间点5 只大鼠, 10% 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取大脑,置于- 20 ℃ 冷冻20 min 后,自额极每隔2 mm 切1片。第1 刀在脑前极与视交叉连线中点处; 第2 刀在视交叉部位; 第3 刀在漏斗柄部位; 第4 刀在漏斗柄与后叶尾极之间,共A,B,C,D,E 5 片。用2%的红四氮唑染色,37 ℃下避光30 min,正常组织呈深红色,而梗死组织则为白色。拍照后选最大缺血断面C 片梗死面积,运用Image-Pro Express 图像分析系统扫描计算,取梗死面积占C 片大脑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为消除梗死侧大脑半球因脑水肿造成的误差,按Swanson 方法进行校正后计算C 片梗死面积百分比( IS) 。IS = ( S1 - Sr) /2S1 × 100%S1: C 片健侧总面积; Sr: C 片患侧非梗死区面积。
2. 3. 2 神经功能评分每组每个时间点10 只大鼠,于术后2 h 及动物处死前1 h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2. 3. 3 HE 染色观察海马、皮质组织病理学变化每组每个时间点6 只。同2. 3. 1 取大脑后4% 多聚甲醛固定24 h,梯度乙醇脱水,常规石蜡包埋,脑冠状连续切片( 片厚5 μm) ,取含海马切片贴于载玻片上,随后HE 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左侧海马、皮质组织细胞形态病理学改变。
2. 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以珋x ± s 表示,应用SPSS 19.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 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1 各组脑梗死面积比较通过TTC 染色,假手术组着色比较均匀,为深红色; 7, 14, 21 d 模型组与补阳还五汤组染色不均匀,局部梗死区为白色,梗死部位在缺血侧顶叶大脑皮质、海马周围。梗死面积分析显示,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随时间点后延脑梗死面积均逐渐缩小( P < 0. 05) ; 且7, 14, 21 d 补阳还五汤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 2 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 分; 补阳还五汤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同时相模型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 3 各组海马、皮质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
3. 3. 1 海马假手术组海马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轮廓清晰可见,细胞核染色均匀,细胞排列整齐,间质着色均匀。7,14,21 d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皱缩,出现细胞核固缩,核边集严重,细胞内有空泡,细胞形态由椭圆形变成梭形、三角形,细胞间间距增大,间质染色稀疏,有空洞。7, 14, 21 d 补阳还五汤组海马细胞空泡样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7,14 d 补阳还五汤组仍存在少量核深染及空泡样改变细胞,但21 d 补阳还五汤组海马细胞形态接近假手术组。
3. 3. 2 皮质假手术组皮质细胞形态正常,边缘清晰,排列整齐,形态完整,胞核着色均匀,细胞间质染色均匀。7,14,21 d 模型组缺血细胞呈空泡样坏死,细胞形态丧失,细胞间间隙增大,染色变浅,呈网状改变; 残存细胞其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边界不清。补阳还五汤组各时间点皮质细胞空泡样细胞较同时间相模型组明显减少,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整齐,神经细胞核较清晰,细胞间隙染色较均匀。
4 讨论
局灶性脑缺血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相应区域脑梗死性坏死,大量神经元丧失,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目前西医治疗脑缺血的主要方法包括溶栓、抗凝、降纤、扩血管、高压氧、介入治疗等,还有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的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治疗方法中除了超早期( 发病3 h 内)溶栓治疗有效率高达21% ~ 93%,其他疗法效果并不确定。而且溶栓治疗因其严格的时间窗,意味着只有不到5% 的病人有机会进行这一治疗。因此,缺血性脑中风的病人约80% 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
典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可按照病程分为3 期。第1 期急性期,脑卒中后1 个月内; 第2 期恢复期,脑卒中后2 ~ 6 个月内; 第3 期后遗症期,脑卒中6 个月后。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脑缺血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是治疗脑缺血后遗症的首选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因此在动物实验中我们观察的时间点最长达到缺血后21 d,这相当于人脑缺血后遗症期。本实验研究中,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有学者认为与促血管生成、扩血管、抗凝、溶栓等改善脑缺血局部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及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脑组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实验室及国内其他实验室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缺血后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可能也是其促进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机制之一。通过比较各组动物脑梗死面积比,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各时间点分别较同时间相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可能的原因有: 其一,补阳还五汤在脑缺血急性期起脑保护作用,抑制了大量神经元死亡与凋亡导致梗死面积变小; 其二,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后脑组织再生、修复、代偿,而导致梗死面积较相应的模型组缩小; 二者也可能兼而有之。另外,通过比较补阳还五汤组与模型组缺血后海马、皮质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细胞形态与排列,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组织修复。
总之,本研究证实了补阳还五汤具有降低脑缺血神经功能评分、减小脑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细胞形态与排列的脑保护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氧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氧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不能根治冠心病。 冠心病和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或者说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除了年龄和遗传因素外,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大多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显得非常重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血脂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动物性脂肪,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平和心态,疏导不良情绪。 现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和手术治疗。所有这些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分析病情。而了解病情除一般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外,目前认为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做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可以显示冠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等。 目前,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脂类冠脉血管扩张剂不失为缓解心绞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 2 ) β 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脏事件,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也是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对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4 )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可以减少急性冠脉事件,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用药;( 5 )硝酸酯类药物,该类药物虽然不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次;( 6 )长效或缓释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可缓解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不增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注:任何治疗方案的选择请咨询您的医生,由您的医生为您决定选择何种药物,如何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指现代放射影像的指导下,采取经动脉插管的方式, 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进而 对心血管疾病实施检查和治疗。介入治疗可以不用手术开刀,即可对许多过去只能通过开胸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实施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恢复快,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随着放射影像以及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技术设备的改进,心脏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越来越宽。对于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取代外科手术,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多信息请参阅: 药物支架与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就是从患者其他部位取一条血管将移植在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移植的血管就像一座桥一样架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通常选用的血管是静脉,从下肢取得,也可能是动脉,从胸壁内侧获得。搭桥术后良好的血液供应可以获得重新建立,血也从主动脉通过所搭的桥到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有时需要建立一支或多支桥以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从下肢截取静脉通常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因为静脉的功能可以被其他静脉所代替。 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说过,冠心病有 5 道防线。首先是防发病,要“防患于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预防发生心梗、脑卒中(俗称中风)等严重事件;第三要防后果,发生心梗或脑卒中要及时送医院抢救,防止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第四是防复发,防止心梗、脑卒中等复发;最后是防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心梗,心脏扩大最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守好这 5 道防线,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冠心病的易发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脂、高血糖、超体重、吸烟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年龄、性别和遗传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因而冠心病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预防冠心病的报告,提出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达到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与冠心病有明显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菌的发病。如血清胆固醇水平高者的发病虽高于较低者,但冠心病发病并不是限于少数高危者,更多的是发生在那些众多的危险因素较低的人群,因此强调全人群干预更为重要。临床试验表明,干预能降低大多数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与死亡率降低。 有人说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四五十岁再预防也不晚,其实不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病变发生可从幼年开始,最早者见于新生儿。研究资料表明:10-20岁年龄人其发生率可达。如美国曾对平均年龄22岁的300名士兵的尸体进行尸检,发现这些死亡的青年中,肉眼可看到冠状动脉病变者达77%。日本一组尸体解剖资料表明10-30岁的少年和青年893人中,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老年期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序的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是有人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那一方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动脉粥样硬化症状逐步表现出来。因而对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才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全社会都应重视对心脏病的预防,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预防儿童过胖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纤维素和所需的热量是勿庸置疑的,但需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并鼓励儿童多做户外活动,以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避免过多肥胖儿童的出现。 (2)、预防高血压 对儿童和青少年要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对血压值处于百分位上限的儿童应给予生活指导,特别要向家长们宣传,要重视增加儿童的膳食中钙的含量。膳食中游离钙每千卡热量能增加100毫克,则收缩压可降低()。 (3)、控制儿童烟民 儿童吸烟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很大促进,同时使儿童形成不良社会交往。从中小学生中就要严格控制吸烟这一不良习惯形成。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熟悉、语言、精神情绪方面,其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因此对本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甚为重要[1]。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年龄36岁~85岁,脑出血50例,脑梗死70例,病程1周,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120例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接受3期康复练习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采用FMA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以练习前与练习后分值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练习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练习后两种评分值均有提高,练习后分值较练习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120例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评分比较由此,3期康复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3期康复是指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具体各期康复方案如下[2]。方法早期康复正确体位;翻身练习;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床边被动运动;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排痰;床头抬高座位练习;面、舌、唇肌刺激;呼吸控制练习;卧坐练习;坐位平衡;坐位操;床到轮椅的转移;坐站练习;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应用电刺激;应用机电反馈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应用推拿治疗;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此期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等项,由治疗师完成1次/d,45min/次,其余各项可选择性进行。中期康复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练习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中期康复方法,卧位:从被动――助动――主动抑制上肢痉挛模式。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肩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练习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练习。患肢悬垂位练习下肢预备负重运动,俯卧位屈患膝练习。坐位:患侧上肢支撑练习。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体,前臂旋转压橡皮泥,患侧下肢屈髋运动,手指夹拾小物体,健侧下肢肌力练习,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站位平衡练习。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练习,及分解练习。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髋伸展位屈膝,屈髋屈膝预备迈步,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练习。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低迈步练习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足跟着地练习、双杠内步行练习、持拐步行练习、上下楼梯、床边ADL练习,此期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天天需1次~2次45min/次,每周练习4d~5d。后期康复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练习,侧方行走练习,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改善步态练习,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做站立位两足轮流前交叉运动,家庭ADL指导,居室改造。3讨论我们通过临床实践3期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对比P<,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通过练习能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或有明显的改善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此治疗方案是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必要的。
护理学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护理学以医药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不断地探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指导护理教育、科研、实践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1 浅析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健康教育、饮食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心理、自我管理实施方面循证护理,并进行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两年的生活方式、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出院后两年的血压、生活方式、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P<或P<)。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用,可以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规范正确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可以为出院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长期达标打下基础,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复发。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脑梗死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是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脑卒中患者卒中前患有高血压[1]。为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中之重。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方式会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患者不规范服用药物、心理因素、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脑梗死的控制。本研究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脑梗死预后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排除沟通及认知障碍、恶性高血压、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梗死,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37~8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男性26例,占;女性20例,占;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27年。对照组男性25例,占;女性21例,占;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3~2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原发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即做好病情观察,按医嘱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正确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主要问题,包括疾病知识缺乏、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差、心理因素、出院后自我管理差五大方面,并从这几方面入手实施护理干预。 健康知识宣教高血压及各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健康知识缺乏及健康行为不理想的状况,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成正比[3],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善不健康行为,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4]。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调查收集患者检查阳性结果及卒中相关资料,分析患者存在卒中危险因素[5],制定适宜宣教方式,针对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服药指导、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血压达标的重要性等。责任护士进行耐心、反复地宣教,让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积极主动参加治疗护理,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调查问卷仍存在的问题,加强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防治的认知,并强化出院后按时坚持服药的防病意识,嘱患者不能擅自增减、停止药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自我监测血压,并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 健康饮食生活指导饮食、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6]。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生活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指导,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饮食中减少膳食脂肪,食盐摄入量≤6g/d,蛋类每周3~4个[7],并控制总热量,合理膳食配合坚持适度运动锻炼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将运动锻炼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须结合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强度以心率达170-年龄为宜。强度适宜,循序渐进,不宜空腹晨练及运动过度,最佳为下午4~5时,避免动作及体位过大过猛,如大体位旋转、弯腰后仰、过分低头等[8],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国内外文献报道,50%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9],抑郁症状发生的峰值在患病后2~6个月之内,重视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10]。因此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都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一是讲解疾病发展、预后、治疗效果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理解等心理支持疗法,鼓励患者与他人多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心理障碍的突破口,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从疾病阴影中走出,接受及正视疾病的发生,改善其焦虑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11],甚至能重新回到社会工作中;二是运动疗法,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患肢主动及被动训练,肢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三是药物治疗,过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改善情绪的药物。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正确按时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卒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2]。加强按时服药的方法有手机设立服药电子闹钟提示,建立口服药发放清单,护患双方签字,防止漏发。护士床边重点宣教卒中二级预防三大基石药物是抗血栓药物、他汀类、降压药。这三种药物如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病卒中患者,同时指导其长期服用叶酸片,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指导中强调注明。 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予患者建立高血压脑卒中健康档案,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规范服药、自我监测血压、不良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针对性健康宣教,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卒中先兆及时就诊,焦虑的患者予心理疏导。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13]。让有手机微信患者及家属微信扫码,加入脑卒中防治微信群,在圈内发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健康知识,提供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对出院后的持续性宣教随访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了满意度。 效果评价 实验组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该问卷为自行设计,调查由受过培训的专人负责。问卷①为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包括血压值分级、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4个项目26个条目,以“知道、不知道”为评价结果。问卷②为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蔬菜、水果、烟、酒、运动、服药依从性,分为经常(服药为常规)、偶尔、很少、无,经常或常规为优良。蔬菜每周≥5次视为经常,水果每周≥3次视为经常,运动每周≥3次视为经常。生活方式中除了“无吸烟、饮酒”视为优良,其他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判定为“经常”的均视为优良。入院时完成①、②问卷调查,住院期间对两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个性化给予健康宣教指导等循证护理,出院前患者再次进行问卷①调查,对健康知识掌握不足的患者加强反复指导,出院后建档,并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随访,调查患者有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五项心脑血管病意外,每年到卒中预防门诊面对面随访一次,每年至少复查血糖血脂一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患者存在不良行为如吸烟、缺乏运动、不服或偶服降卒中二级预防药等及时干预。出院后2年比较两组血压、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年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生活方式平均优良率为(152/184),高于对照组的(93/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14],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或舒张压每下降,可明显降低41%的脑卒中风险[15],因此积极降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本研究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控制不佳的五个方面问题,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护理及护理决策[16],既能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又能实现患者防治疾病的愿望。脑卒中防治健康宣教中不仅强调降压、降脂、抗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还应从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做好宣教,宣教是否到位跟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有关,卒中专职随访人员资质需要层级较高,由卒中防治知识面广的护士担任。随访过程中发现控烟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存在戒烟后复吸,健康宣教也要重视被动吸烟的危害;对于偏瘫患者,运动要适度,掌握正确康复运动锻炼方法,并注意安全,防止摔倒,避免由于运动不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等。损伤后患者因为疼痛、害怕摔倒抗拒康复运动锻炼,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是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这些人群的家庭支持配合度低,如何改善这几类人群健康行为有待研究。此研究也发现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对预防脑卒中再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长期随访管理,反复的宣教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及早诊早治的意识,一旦发病,懂得识别卒中先兆,及时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可降低卒中再发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随访是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专科护士人力不足,卒中患者出院后得到的支持护理服务较少[17],而出院后的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由社区管理,可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8],但未建立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社区护士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出院后需二级预防的主力军,对脑卒中防治是不利的,随访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是卒中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此循证护理中五个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卒中主要高危因素,使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洪华,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1-4. [2]VERBERKWJ,KROONAA,LENDERSJW,: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Hypertension,2007,50(6):1019-1025. [3]邓石凤,肖姗,万丽红,等.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1-5. [4]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2-254. [5]:guidelinesplaceemergencyphysiciansonfrontline[J].JAMA,2011,305(6):551-552. [6]龚凤安,刘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1):122-12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柳州医学,2012,25(3):151. [8]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3-5. [9]CAEIROL,FERROJM,SANTOSCO,[J].JPsychiatryNeurosci,2006,31(6):377-383. [10]李丽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2,2(4):224-225. [11]韦应和,黄永春,蓝小燕,等.护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0-421.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2 浅谈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入院后让其自行抽签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盐类物质的摄入[1]。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术前3天,让患者采用臭氧来清洗阴道,对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导泻工作,让患者将肠内的粪便。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准确将医生需要的医疗器械,并且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知医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并且科学让患者用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每天需要叮嘱患者擦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2]。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尿管的留置护理,必须保证留置尿管的卫生和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鼓励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出现并发症[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血糖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妇科手术中极易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况。我院发现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因此,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加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 [2]杨秀.合并糖尿病妇科肿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 [3]贾艳焕,李育玲.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2.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6.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护理文书的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以下是我整理的护理文书的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目的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保证护理文书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和规范性。方法 对我院2010年随机抽取的173份出院病历护理文书中检查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针对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缺陷为: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不准确、字迹潦草、有涂改刮痕;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全、漏记及缺项现象较普遍。结论 通过分析护理文书书写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减少因书写中出现失误而导致的护理纠纷。
【关键词】护理文书 常见缺陷 原因分析 对策
护理文书是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患者住院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是临床工作原始文件记录[1]。它不仅是医院和患者重要的档案资料,也是衡量医院管理和护理水平的标准之一,更为日后医疗纠纷提供直接证据。因此,为规避医疗风险,促进医院护理水平向高层次发展,临床护士必须及时、客观、真实、规范地记录护理文书。本文重点总结分析了我院2010年173份出院病历的常见缺陷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病案室存档的2010年护理病历173份,按照《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标准重点对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进行审阅、分析,并对抽取样本中缺陷病历及缺陷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结果
在抽取的173份样本中,无缺陷病历112份(占样本总数的),有缺陷病历61份(占样本总数的)。
2 护理文书中常见的缺陷
体温单
入院时间与护理评估单入院时间不一致,与医生首志入院时间不一致;眉栏漏项,如缺少体温、脉搏、呼吸记录,病人手术后无术后天数记录或术后天数未记录至术后7日;患者外出请假未记录,虚填体温、脉搏、呼吸,未记录血压、体重;物理降温后无记录显示;脉搏短绌患者心率和脉搏没有同时记录或记录与病情不符;护理记录有出入液量的统计但在体温单上无体现,过敏药物记录不符要求或与医生记录不一致。
医嘱单
未严格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中“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2],以至于出现代签、漏签现象;医嘱单漏填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医生开具医嘱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符。
护理记录单
医护记录不一致
医护直接缺乏对患者病情的沟通交流,护士观察病情的责任心不强,不能准确收集病人信息。如医疗记录中记录病人诉腹胀腹痛,三日未排便,而护理记录单中却记录大小便可;病危患者同一时间医生记录为嗜睡,而护士记录为昏迷。
护理记录不准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
不同科室的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千篇一律,无个体差异,记录不能针对性地反映出患者的个体特征,缺乏准确性。如护理记录单中中医术语的描写,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的不同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恰当的描述,对患者舌苔、脉象描述无差异,都是“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无法体现患者的个性化特征。护理记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但是由于多数护士只按照规定的护理记录频率,进行阶段性记录,而未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连续记录,导致护理记录出现前后不连贯的情况,如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后无疼痛是否缓解的记录;骨折病人前面无牵引手术记录,而后却有“牵引重量”等记录。护理记录中还存在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无双侧瞳孔的记录;脑卒中病人无运动情况的记录等。
护理记录字迹潦草、存在涂改、刮痕现象
部分护士对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视度不够,故不能认真书写,字迹潦草,尤其是签名难以辨认;而有的护士为了保证页面整洁忽略了“及时、准确、严禁涂改”的护理文书书写原则,对错字甚至是一些关键词或重要记录指标采用刮、涂等方法,或者对出院病历进行补加、修改,按字迹的需要去添加、删改。此类现象降低了原始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影响了护理文书的可信度,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全、漏记及缺项
多见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进行记录或记录不详细,只是机械地按照有关规定记录;对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和一些特殊的治疗措施及药物应用缺乏详细记录;缺失对生命体征数值的记录,仅概括记录为“生命体征稳定”。
3 缺陷分析
大部分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文书书写基本功不扎实。在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护理中,巡视不及时、观察不认真、不仔细,故记录不能客观地反映患者情况。 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而护理文书的记录只局限于疾病症状、治疗等,缺乏细致真实的记录[3]。
护理学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护理学以医药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不断地探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指导护理教育、科研、实践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1 浅析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健康教育、饮食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心理、自我管理实施方面循证护理,并进行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两年的生活方式、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出院后两年的血压、生活方式、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P<或P<)。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用,可以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规范正确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可以为出院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长期达标打下基础,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复发。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脑梗死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是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脑卒中患者卒中前患有高血压[1]。为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中之重。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方式会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患者不规范服用药物、心理因素、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脑梗死的控制。本研究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脑梗死预后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排除沟通及认知障碍、恶性高血压、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梗死,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37~8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男性26例,占;女性20例,占;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27年。对照组男性25例,占;女性21例,占;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3~2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原发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即做好病情观察,按医嘱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正确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主要问题,包括疾病知识缺乏、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差、心理因素、出院后自我管理差五大方面,并从这几方面入手实施护理干预。 健康知识宣教高血压及各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健康知识缺乏及健康行为不理想的状况,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成正比[3],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善不健康行为,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4]。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调查收集患者检查阳性结果及卒中相关资料,分析患者存在卒中危险因素[5],制定适宜宣教方式,针对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服药指导、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血压达标的重要性等。责任护士进行耐心、反复地宣教,让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积极主动参加治疗护理,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调查问卷仍存在的问题,加强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防治的认知,并强化出院后按时坚持服药的防病意识,嘱患者不能擅自增减、停止药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自我监测血压,并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 健康饮食生活指导饮食、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6]。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生活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指导,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饮食中减少膳食脂肪,食盐摄入量≤6g/d,蛋类每周3~4个[7],并控制总热量,合理膳食配合坚持适度运动锻炼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将运动锻炼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须结合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强度以心率达170-年龄为宜。强度适宜,循序渐进,不宜空腹晨练及运动过度,最佳为下午4~5时,避免动作及体位过大过猛,如大体位旋转、弯腰后仰、过分低头等[8],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国内外文献报道,50%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9],抑郁症状发生的峰值在患病后2~6个月之内,重视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10]。因此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都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一是讲解疾病发展、预后、治疗效果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理解等心理支持疗法,鼓励患者与他人多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心理障碍的突破口,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从疾病阴影中走出,接受及正视疾病的发生,改善其焦虑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11],甚至能重新回到社会工作中;二是运动疗法,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患肢主动及被动训练,肢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三是药物治疗,过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改善情绪的药物。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正确按时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卒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2]。加强按时服药的方法有手机设立服药电子闹钟提示,建立口服药发放清单,护患双方签字,防止漏发。护士床边重点宣教卒中二级预防三大基石药物是抗血栓药物、他汀类、降压药。这三种药物如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病卒中患者,同时指导其长期服用叶酸片,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指导中强调注明。 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予患者建立高血压脑卒中健康档案,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规范服药、自我监测血压、不良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针对性健康宣教,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卒中先兆及时就诊,焦虑的患者予心理疏导。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13]。让有手机微信患者及家属微信扫码,加入脑卒中防治微信群,在圈内发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健康知识,提供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对出院后的持续性宣教随访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了满意度。 效果评价 实验组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该问卷为自行设计,调查由受过培训的专人负责。问卷①为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包括血压值分级、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4个项目26个条目,以“知道、不知道”为评价结果。问卷②为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蔬菜、水果、烟、酒、运动、服药依从性,分为经常(服药为常规)、偶尔、很少、无,经常或常规为优良。蔬菜每周≥5次视为经常,水果每周≥3次视为经常,运动每周≥3次视为经常。生活方式中除了“无吸烟、饮酒”视为优良,其他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判定为“经常”的均视为优良。入院时完成①、②问卷调查,住院期间对两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个性化给予健康宣教指导等循证护理,出院前患者再次进行问卷①调查,对健康知识掌握不足的患者加强反复指导,出院后建档,并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随访,调查患者有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五项心脑血管病意外,每年到卒中预防门诊面对面随访一次,每年至少复查血糖血脂一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患者存在不良行为如吸烟、缺乏运动、不服或偶服降卒中二级预防药等及时干预。出院后2年比较两组血压、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年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生活方式平均优良率为(152/184),高于对照组的(93/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14],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或舒张压每下降,可明显降低41%的脑卒中风险[15],因此积极降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本研究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控制不佳的五个方面问题,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护理及护理决策[16],既能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又能实现患者防治疾病的愿望。脑卒中防治健康宣教中不仅强调降压、降脂、抗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还应从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做好宣教,宣教是否到位跟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有关,卒中专职随访人员资质需要层级较高,由卒中防治知识面广的护士担任。随访过程中发现控烟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存在戒烟后复吸,健康宣教也要重视被动吸烟的危害;对于偏瘫患者,运动要适度,掌握正确康复运动锻炼方法,并注意安全,防止摔倒,避免由于运动不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等。损伤后患者因为疼痛、害怕摔倒抗拒康复运动锻炼,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是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这些人群的家庭支持配合度低,如何改善这几类人群健康行为有待研究。此研究也发现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对预防脑卒中再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长期随访管理,反复的宣教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及早诊早治的意识,一旦发病,懂得识别卒中先兆,及时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可降低卒中再发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随访是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专科护士人力不足,卒中患者出院后得到的支持护理服务较少[17],而出院后的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由社区管理,可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8],但未建立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社区护士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出院后需二级预防的主力军,对脑卒中防治是不利的,随访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是卒中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此循证护理中五个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卒中主要高危因素,使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洪华,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1-4. [2]VERBERKWJ,KROONAA,LENDERSJW,: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Hypertension,2007,50(6):1019-1025. [3]邓石凤,肖姗,万丽红,等.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1-5. [4]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2-254. [5]:guidelinesplaceemergencyphysiciansonfrontline[J].JAMA,2011,305(6):551-552. [6]龚凤安,刘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1):122-12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柳州医学,2012,25(3):151. [8]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3-5. [9]CAEIROL,FERROJM,SANTOSCO,[J].JPsychiatryNeurosci,2006,31(6):377-383. [10]李丽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2,2(4):224-225. [11]韦应和,黄永春,蓝小燕,等.护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0-421.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2 浅谈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入院后让其自行抽签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盐类物质的摄入[1]。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术前3天,让患者采用臭氧来清洗阴道,对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导泻工作,让患者将肠内的粪便。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准确将医生需要的医疗器械,并且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知医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并且科学让患者用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每天需要叮嘱患者擦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2]。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尿管的留置护理,必须保证留置尿管的卫生和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鼓励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出现并发症[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血糖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妇科手术中极易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况。我院发现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因此,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加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 [2]杨秀.合并糖尿病妇科肿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 [3]贾艳焕,李育玲.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2.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6.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