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狂犬病论文近5年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狂犬病论文近5年参考文献

今天是世界狂犬病日。

前几天网上一则小男孩被狗咬伤后去世的新闻令大家心有余悸。事情是这样的

浙江湖州6岁男童被家门口一只流窜的黄狗咬伤腿部及眼部。尽管及时去医院注射了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9月18日凌晨,在距接种第四针狂犬疫苗还有2天时,男孩离世。

及时注射了狂犬疫苗,却还是死亡。此次事件结合前段时间疫苗的新闻,自然会有不少人质疑这次的死亡是否和疫苗质量有关。

疫苗的具体情况还有待继续查明,但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观点。

即便打了狂犬疫苗,也不能保证百分百不发病

狂犬疫苗只能尽量降低发病率,这与咬人的狗本身所携带的病毒量、被咬的部位以及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都有关系。

这是因为一般注射狂犬疫苗两周左右才会开始产生抗体,不是一打就马上产生抗体。所以只有产生抗体了,才能产生保护作用。如果再产生效果之前就发病,那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另外,根据咬伤部位和伤口严重程度不同,发病的快慢也不同。距离中枢神经越近,潜伏期就越短,被感染后发病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这个事件中,男孩被咬的眼睛周围神经遍布,且皮下组织少,血液流通速度非常快,病毒更可能在抗体产生前感染神经细胞。

就这则新闻不断发酵的同时,中医可以治疗狂犬病的说法开始在网络上火爆了起来。

网上流传的说法认为中医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思维方式,很多现代医学治不好或者很难治的疾病,比如狂犬病,用汗、吐、下等中医排毒方法,可以药到病除。还附上了一些中医治疗狂犬病的例子。[1]

▲  中医治疗狂犬病的病例[2]

是不是这样呢?

狂犬病(rabies)又叫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  狂犬病毒[3]

狂犬病毒虽然没有脑子,但是深谙兵法、不走寻常路。当它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少量增殖;然后,入侵附近的末梢神经;紧接着,病毒沿着神经轴突传播,从脊髓至脑部,破坏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再从中枢神经出来,向周围神经扩展,侵犯各组织器官。

这就是为什么狂犬病人会出现唾液增多(交感神经受累)、呼吸困难(舌咽神经核受损),乃至恐水、幻听、瘫痪、昏迷等症状。

那么,中医的汗、吐、下能不能对狂犬病毒产生作用呢?

答案是不能。汗指发汗,吐即催吐,下是促进排泄的意思。由于狂犬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大量存在于脑脊液和唾液,汗液、胃内、大小便中含有的狂犬病毒都不多。所以,从理论上讲,不管怎么“排毒”,都很难杀灭病原体。

看完了理论,我们再来说说实证。

判断一种疗法的效果,有两个思路:一是从大规模统计数据入手,二是分析病例。

如果中医对于狂犬病有奇效,而且方法是汗、吐、下这么简单,那么,中医和狂犬病病死率之间,应该存在一个线性关系:中医“昌盛”的年代,狂犬病病死率低;反之,病死率上升。

然而,历次大规模统计,不管是地方的还是全国性的,都显示,狂犬病的病死率高达100%。[4,5]一旦发病,再无治疗的可能。

至于病例,则应满足三个条件:首先,病人已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狂犬病;其次,病人仅接受了中药治疗,没有辅以抗病毒血清等现代医学手段;最后,这种疗法可以被同行重复,多次证实其有效性。

实际上,国内常有人向防疫部门、卫生部门推荐或自荐秘方,效果如何神器云云,甚至报纸上都做了报道。但这些“秘方”、“神药”,要么治愈的病人都不是经实验室检验确诊的狂犬病人,或者不能经他人重复验证;[6]而文献回顾中提到的病例,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局限性很大。[7]

尤其要注意的是,因为狂犬病的可怕深入人心,所以,有些患者在接触病犬后,惶惶不可终日,出现麻木、瘙痒、皮肤爬虫感,甚至心慌气急、情绪紊乱等症状。但是既不发热、也没有吞咽困难等狂犬病典型体征;或者,虽然自称“恐水”,但是在医生检查时,却没有表现出这种症状,直接喝了起来......

这就是狂犬病癔症,属于心理疾病。倘若检查不够仔细,或者缺少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很容易造成误诊。

平心而论,中国古代的医生对于狂犬病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及时清洗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取病犬脑(含有狂犬病毒)进行预防的说法。可惜,数字就摆在那里,定期为宠物免疫、及时注射疫苗,才是对抗狂犬病最好的方案。

关于狂犬病,这还有几道救命题→世界狂犬病日 | 这是几道救命题!

-------------------------------------

参考文献

【1】中药治疗狂犬病百发百中优于西医[EB/OL].[2017-03-11]. .

【2】黄道六. 临床治验回忆录[J]. 江苏医药 (中医分册), 1979, 5(2): 40–41.

【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专题学习网站/流行病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研究生学习网站/陆家海[EB/OL]. [2017-03-12]..

【4】吕静, 陈慧萍, 孙净. 湖北省 1951∼ 2001 年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3, 19(4): 125–126.

【5】张永振, 俞永新, 董关木等. 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建议[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3): 165–168.

【6】谢世宏, OTHERS. 狂犬病防治手册[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7】陈珊珊, 危剑安, 黄霞珍. 中医药治疗狂犬病文献回顾[J]. 环球中医药, 2012, 5(2): 114–116.

【8】世界卫生组织 | 狂犬病[EB/OL]. WHO, [2017-03-12]..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在十年内,黑龙江应该是出现过狂犬病的。但是我们不是医院,说说我们查不到病历。因此不知道。

这种问题还用提问,明确的告诉你,肯定有,具体几起应该是在医院的登记为准。

最近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中医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思维方式,很多现代医学治不好或者很难治的疾病,比如狂犬病,用汗、吐、下等中医排毒方法,可以药到病除。还附上了一些中医治疗狂犬病的例子。[1]

▲  中医治疗狂犬病的病例[2]

是不是这样呢?

◆ ◆ ◆

狂犬病(rabies)又叫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  狂犬病毒[3]

狂犬病毒虽然没有脑子,但是深谙兵法、不走寻常路。当它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少量增殖;然后,入侵附近的末梢神经;紧接着,病毒沿着神经轴突传播,从脊髓至脑部,破坏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再从中枢神经出来,向周围神经扩展,侵犯各组织器官。

这就是为什么狂犬病人会出现唾液增多(交感神经受累)、呼吸困难(舌咽神经核受损),乃至恐水、幻听、瘫痪、昏迷等症状。

那么,中医的汗、吐、下能不能对狂犬病毒产生作用呢?

答案是不能。汗指发汗,吐即催吐,下是促进排泄的意思。由于狂犬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大量存在于脑脊液和唾液,汗液、胃内、大小便中含有的狂犬病毒都不多。所以,从理论上讲,不管怎么“排毒”,都很难杀灭病原体。

看完了理论,我们再来说说实证。

判断一种疗法的效果,有两个思路:一是从大规模统计数据入手,二是分析病例。

如果中医对于狂犬病有奇效,而且方法是汗、吐、下这么简单,那么,中医和狂犬病病死率之间,应该存在一个线性关系:中医“昌盛”的年代,狂犬病病死率低;反之,病死率上升。

然而,历次大规模统计,不管是地方的还是全国性的,都显示,狂犬病的病死率高达100%。[4,5]一旦发病,再无治疗的可能。

至于病例,则应满足三个条件:首先,病人已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狂犬病;其次,病人仅接受了中药治疗,没有辅以抗病毒血清等现代医学手段;最后,这种疗法可以被同行重复,多次证实其有效性。

实际上,国内常有人向防疫部门、卫生部门推荐或自荐秘方,效果如何神器云云,甚至报纸上都做了报道。但这些“秘方”、“神药”,要么治愈的病人都不是经实验室检验确诊的狂犬病人,或者不能经他人重复验证;[6]而文献回顾中提到的病例,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局限性很大。[7]

尤其要注意的是,因为狂犬病的可怕深入人心,所以,有些患者在接触病犬后,惶惶不可终日,出现麻木、瘙痒、皮肤爬虫感,甚至心慌气急、情绪紊乱等症状。但是既不发热、也没有吞咽困难等狂犬病典型体征;或者,虽然自称“恐水”,但是在医生检查时,却没有表现出这种症状,直接喝了起来……

这就是狂犬病癔症,属于心理疾病。倘若检查不够仔细,或者缺少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很容易造成误诊。

平心而论,中国古代的医生对于狂犬病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及时清洗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取病犬脑(含有狂犬病毒)进行预防的说法。可惜,数字就摆在那里,定期为宠物免疫、及时注射疫苗,才是对抗狂犬病最好的方案。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狂犬病预防手段[8]

真相:汗、吐、下等中医排毒方法无法治疗狂犬病。

-------------------------------------

参考文献

【1】中药治疗狂犬病百发百中优于西医[EB/OL].[2017-03-11]. .

【2】黄道六. 临床治验回忆录[J]. 江苏医药 (中医分册), 1979, 5(2): 40–41.

【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专题学习网站/流行病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研究生学习网站/陆家海[EB/OL]. [2017-03-12]..

【4】吕静, 陈慧萍, 孙净. 湖北省 1951∼ 2001 年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3, 19(4): 125–126.

【5】张永振, 俞永新, 董关木等. 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建议[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3): 165–168.

【6】谢世宏, OTHERS. 狂犬病防治手册[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7】陈珊珊, 危剑安, 黄霞珍. 中医药治疗狂犬病文献回顾[J]. 环球中医药, 2012, 5(2): 114–116.

【8】世界卫生组织 | 狂犬病[EB/OL]. WHO, [2017-03-12]..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关于狂犬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kuáng quǎn bìng dú

Rabies virus

RABV

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RABV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弹状病毒科 >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

[D10499, D10482, D42112, J02293, L045223, L20672, AF325461 to 95]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 Louis Pasteur就创建了一种疫苗,并救活一个被狂犬咬伤的农民儿子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35,000至50,000死亡病例,并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本病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所有温血动物都能感染。狂犬病毒常常寄存于感染动物的唾液中,很多动物都可把狂犬病毒传染给人,如犬、狼、蝙蝠、臭鼬、熊、狐貍、猫等肉食动物,当人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猫、狐貍、蝙蝠等动物舌舔或咬伤后可感染发病,病毒自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得病。发病的潜伏期短者10天,长者6年,与咬伤的部位与程度有关,一般为13个月,亦有个别达19年。

狂犬病毒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街毒(street virus),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以制做疫苗。

狂犬病起病初期有头疼、低热、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已愈伤口又再现疼痛、麻木或蚁行感觉,23日后呈现兴奋状态,病人躁动、极度恐怖,恐水、恐风、恐光。水、风和光线都可引起咽喉痉挛或全身痉挛的发作。由于病毒感染者一旦喝水即引起严重的痉挛,从而出现恐水现象,故此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当病情继续发展时,出现幻视、幻听、惊慌不安,暴躁异常、神志清楚、唾液分泌增多和高热。病情发展后期逐渐安静,恐惧消失,痉挛停止,出现各种瘫痪、肌肉松弛、反射消失、瞳孔放大、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全程约8天。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该病毒,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毒的犬猫,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人被带病毒的狂犬和其他动物咬伤而得病。狂犬病毒进入人体,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机会多。

青霉素如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为首选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 红霉素等。 部分病人青霉素治疗之初可能发生吉海反应 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J-HR可由小剂量开始加以防止。 不洁性交是感染梅毒的主要原因。梅毒几乎都是由性交接触引起的。梅毒患者是传染源,传播性强、感染率高,通常在感染后7-60天发病。因此,为了避免梅毒的出现,应保证性生活的卫生。

我于2018年11月份被狗咬,是家里的一只小泰迪,三个多月左右,正处于磨牙期。咬得并无攻击性,只是平时玩耍,有点疼,当时不知道破皮没,被我妈妈骂得要死的情况下,去打了狂犬疫苗。二级暴露,也包括轻微抓伤,轻微咬伤。一共五针,在12月9日打完,两个月后又被同一只狗狗抓,并没有破皮。担心的要死,狂犬病没得治,每天晚上睡不着,总感觉会死了,产生极度焦虑状态。我打了狂犬疫苗总以为还会死,我去问了动物预防站的人,我打了狂犬疫苗中三个月内被抓不需要打针,三个月到六个月根据抓伤以及咬伤情况打加强针。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并无任何异常,但是每天还是非常的担心,连平时最喜欢看的电视剧都看不进去。在我身边发生的狂犬病例子紧紧包围着我,我都快被逼疯了。 下面是一个狂犬疫苗的科普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狂犬疫苗的说明1.健康狗(猫等动物)不带毒。(“带毒”是医学术语,意思是“有传染性”,这里“不带毒”指的是,即使猫狗携带了狂犬病病毒,在它们没有发病前,是不具备传染性的。) 看起来健康的狗狗,但其实是携带狂犬病毒的,在他们自己没有发病前,是不会把狂犬病毒传染给你的。所以很多例子就是有些人被狗咬了并没有去打针,十多年却没有发病的原因。 2.狂犬病毒机理是病毒侵袭动物脑细胞引起狂犬病发作,这时动物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常情况,很容易识别。这时动物的唾液才带毒(有病毒),具备传染性,如果被这样的动物咬伤一定要打狂犬病预苗。3.狗(猫),只有狂犬病发作后才带毒。已经体现出狂犬症状的温血动物咬人,才有可能通过唾液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身上,这时你需要打狂犬病预防。4.狗、猫等温血动物在狂犬病发作后 3到4天内100%死亡。所以,只有在它死亡前3-4天内才是传染期,被咬才有危险。即使你被咬了,10天后这个猫狗因为狂犬病死了,你也不用担心,因为咬你的时候并不在传染期。(10天是世界卫生组织特意延长的安全观察期限)5.有疾病症状与健康猫(狗)行为有明显异常的犬(猫)等温血动物咬伤,在你被咬伤后,要立即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观察咬你的猫(狗),如果10天内,这个猫或狗还没有因为狂犬病而死,就可以终止狂犬病预苗注射,可以判定你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6.狂犬病有潜伏期,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翔实的研究,多数是20天到2月,最长期限是6年,至于我国某些例子,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怀疑,世界上并没有发现有证据的长期潜伏例子,传染病医学专家并认为有可能是误诊或二次暴露(医学术语,第二次被传播)。7.狂犬病预苗可以延迟打。(如果你曾被咬伤,并且已经过了6年,你可以放心了,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再次接种狂犬病预苗,等同一次暴露(第一次被咬)。实验感染研究证明,狗猫在潜伏期内唾液一般没有病毒,直到发病前1-2天至发病后3天这个时间唾液才有病毒排出。这是近50年前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用百只以上的动物进行实验所得出来的结论,已被实践经验所证明,并且作为经典文献在西方书刊上广泛引用。在美国从来没有人在狗、猫或雪貂(美国人的一种宠物)的10天隔离观察期发病的。还请读者注意,这里是指“对可疑的狗猫咬人后隔离观察10天”,假如是被你自家的狗咬了,你们那个城市多年没有发生过狂犬病,而且狗在家里养着,不曾到处乱跑,没有被其他可疑狗咬伤,又接种过疫苗,那你更无需紧张了。 但如果你百度“WHO的十日观察法”,你会发现一部分人痛骂这个方法,说是坑人。 你可以发现这个报告和祖述宪教授说的一致,根本没提到必须先打疫苗再观察!为什么可以使用“十日观察法”?因为狂犬病毒只有在携带该病毒的狗发病前5天内才有传染人的可能,也就是只有感染了狂犬病毒并且还有5天就要的狂犬病死亡的狗在这期间咬到你,你才会暴露。为了提高安全性,WHO特意把时间增长到10天,一个狗如果10天后还是活蹦乱跳没有狂犬病症状,那么你根本不算被暴露,该干嘛干嘛!流言止于智者!希望你们有个理性的判断!(这是我从部分作者摘抄)百度上的一些文章我看了真的是吓得要死,新闻也出了不少,我打了针的还非常怕,我顿时搜索各种平台关于狂犬病的内容,算算自己的死亡率,被逼疯的我差点没找精神病医生,真的是jio望。如果你看这篇文章看到这里,说明你也跟我一样同时困扰,请不要担心,狂犬病毒不容易传染。

部分引用一篇文章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不知你看没看过。原载《环球科学》杂志2011年第5期撰文严家新“原则上,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古往今来,狂犬病一直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症状,必死无疑。狂犬病的治疗对现代医学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提高狂犬病人的生存率能使我们更好理解狂犬病的病理学和免疫学机制,有助于我们研发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新一代药物。狂犬病的治疗方法还可能作为一个模型,用于处治更复杂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人类在治疗狂犬病方面曾作了大量尝试,但目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04年为止,医学文献中共报道过5名病发后幸存下来的狂犬病患者,这5名患者都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后来都出现狂犬病症状。不过,这5名幸存者的情况也不理想,有的产生了严重后遗症,有的生命仅延续了2-4年。全球首例未曾接种过疫苗但被治愈的狂犬病患者于2004年出现在美国。患者是一名被蝙蝠咬伤的高中女生,有实验室确诊的证据。该病人的直接治疗费用是80万美元。当时全球各大媒体都曾争相报导这一事件(参见《环球科学》2007年第5期《医生手记:治愈狂犬病》)。但这个案例具有诸多疑点。该病例感染的是源于蝙蝠的狂犬病毒,此类病毒与来源于犬的病毒相比,对人的致病力较弱。由于未能从该病例分离出病毒,无法验证病毒的致病性。后来,医生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犬源病毒所致的狂犬病,几乎没有一例成功,而全球98%以上的狂犬病病例是犬源病毒所致,所以上述“成功”的价值很有限。细胞和小鼠研究还表明,治疗该病例所用的方法疗效可疑,没有理论依据。而且,美国还出现过感染蝙蝠源狂犬病毒后“自愈”的病例:2009年,一位美国少年与洞穴中的蝙蝠直接接触后一个月病情发作,但发病两周后自愈出院。这使人有理由怀疑,2004年的那个“治愈”病例,是否属于罕见的自愈病例?有些研究人员甚至反对尝试2004年的那种治疗方案,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新方法来治疗人类狂犬病,而不是盲目地重复无效的治疗方法。“狂犬病治不好,治好的不是狂犬病”。就目前而言,至少对于犬源性狂犬病来说,这句话的确是事实。国内审批部门从未批准过任何有关“治愈狂犬病”的医疗广告,也从未批准过任何个人和机构从事相关的治疗活动。但国内声称可治愈狂犬病的机构或个人很多,大多数都是打着祖传秘方、中医药治疗等幌子。国内报刊、网络甚至专业杂志上都经常有治愈狂犬病的报导,但由于均无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并不为国际学术界承认。”

关于狂犬病毒的论文参考文献

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 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 WHO专家认为,只有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狂犬病,仅靠临床表现诊断狂犬病很困难,也不可靠。由于事实上有大约30%的狂犬病人的症状是不典型的,所以中国目前狂犬病的数字是不准确的,可能被严重低估。 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 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 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笔者认识的许多法国研究人员对此病例就不以为然,认为该论文中仍有不少疑点,理论上很难解释,而且极个别的病例不一定有普遍意义。他们认为超过一年的病例极为罕见,被狗或猫咬伤如果已经超过了一年,通常不必再补充接种狂犬病疫苗,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 十余年来,我们单位也一直关注国内狂犬病长潜伏期病例,希望有机会与国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合作,利用中国每年狂犬病发病人数世界第二的有利条件,找到有实验室依据的可靠病例,来打破狂犬病潜伏期最长6年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发表有份量的学术论文,提升中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但十多年来一直未在国内发现有确切证据的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 国内关于狂犬病长潜伏期迄今科学价值最高的一个病例,是上海市CDC于1998年报告的一个病例:某大学一名三年级的大学生可能因多年前感染狂犬病而致死,有实验室证据可确诊为狂犬病(分离到病毒)。据说他仅在10岁前曾在原籍农村被狗咬伤过,以后从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此病例的病史资料证据并不充分,无法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在中国东南部狂犬病重点疫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实际上很难排除在较近的时间有其他未觉察的感染机会(如在皮肤有破口的情况下与带毒动物有接触),尚无法确切证明其潜伏期长达十多年,只能作为罕见的可疑病例。

狂犬病对热很敏感的一般脱离宿体很快就会死亡了还有就算它喝水了,水也会稀释病毒的不是说人碰到一个狂犬病病毒就会致病的病毒复制是需要一定的量的还有最保险的就是那你就看你们家的狗10天内有没有发病死亡如果10天内没有异常的举动那就表示它没有狂犬病病毒或者和你接触的时候唾液中还没有狂犬病病毒

自己慢慢去找吧!!

抗体。我们在被野生动物咬之后,要注射疫苗,自身通过免疫系统,获得相应抗体。

最近5年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内科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2]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5,(5)。 [3]袁俐。浅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 、 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议健康护理教育 【摘要】健康教育是在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具体的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生活质量品质及消费理念也随着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需求,因而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整体护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资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因此,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热情并微笑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带领至床旁,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及作息时间,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观察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及生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快速进入患者角色,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心理指导 当患者的社会角色及环境突然改变后,会产生不适感、紧张、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危重患者会不能接受现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首先,让患者了解有关资料,使患者主动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利用录影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其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应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为患者解答所提问题,介绍该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心理康复,最终战胜病魔,回归社会。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供能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给予相应的饮食。如腹泻病人应给予高热量、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补充液体,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能量的供给。高血压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胃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热、过冷、过于粗糙和辛辣 *** 性食物,戒菸酒。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作息指导 根据科室病房管理相关制度,与病人讲解并解释,需按照病房规定统一作息,并说明按时作息的重要性,良好的作息,可以促进康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方法、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 特殊指导 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做出相对应的特殊指导,如糖尿病的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骨折患者应注重康复期的功能锻炼等。 行为指导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知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知识宣传的同时,对病人的疾病知识获得情况作出评价,并掌握病人的信念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帮助病人建立起健康行为。 出院指导 出院前进行的教育,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照顾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 病人情况稳定或康复即将出院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教育,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恢复健康需要较长的程序,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康复情况,重点介绍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和防止复发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诊时间等知识,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人生之旅。出院后需要连续服药的患者,应告知病人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服药,定期复查服药的效果,用药后如有异常的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3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讲授法 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可指定时间进行课堂讲座的形式给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病友间也可互相交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谈话法 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 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如教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针注射,发生心绞痛时应如何自我急救等。 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传单法 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因时而异,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和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患者早日康复。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物件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人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充套件,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篇2 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 要】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责任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实施原则、掌握程式及正确方法,通过设计表格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达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优质护理;健康教育 优质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护理安全为宗旨,落实护理工作职责,规范临床行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创新护理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与管理体制[1]。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教育是开展优质护理、落实护理工作责任的必然要求。我院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四年多来在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实施原则 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具有可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护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程式性原则。健康教育必须考虑患者接受教育、进行实施的可行性;根据健康教育物件的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做到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及患者家属,避免其身心受到伤害;应随着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而动态变化。根据患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应按照程式有序进行。 2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组织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强的洞察力及组织能力。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详细、准确地落实内容,组织好各个阶段健康教育的实施,确保健康教育优质、有序进行。 主导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执行人,在健康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监督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监督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 桥梁作用 护士要担任协调者,与医生等其他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和协调,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架起一座传授知识和矫正不良健康行为的桥梁。 3 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式 健康教育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来进行,这五个步骤是一个不断回圈的过程。在对健康教育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时,若发现问题,应该进入新一轮的回圈,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评估及诊断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评估内容为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体力及运动能力、有无了解健康资讯的愿望,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疾病的态度与相关行为表现。评估方法:收集患者资讯、观察患者生活方式、阅读患者病历等;根据评估所得资料,做出健康教育诊断,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计划 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是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目标。健康教育计划提出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认知目标,对健康资讯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情感目标,健康相关态度的形成或转变。三是技能目标,掌握和运用某操作技术的能力。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健康教育的原则,护士必须具备沟通技巧、知识传授技巧、行为训练技巧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帮助患者认识与自身相关的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 评价 一是由专家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在调查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问卷中问题及填表要求[2],评价健康教育资讯、措施是否能满足患者需要。二是各科室制定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表,考核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4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护士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慨括起来主要有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两种。 知识传授包括语言交流、文字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电话教育法、综合性教育法;行为训练包括自我能力训练、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康复能力训练。自我能力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洗脸、穿衣等。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包含了患者住院期间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一系列行为的训练,如腹式呼吸, *** 引流等。康复能力训练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如骨关节功能恢复。 健康教育职责划分 我们将实施健康教育人员的职责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医院层面、科室层面、个人层面。医院设立咨询中心,提供咨询电话,专家门诊咨询,提供各个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科普读物、卫生宣传画、小册子、报刊,电子显示屏,定期组织同病种的病友会等。科室则通过每月的工休座谈会,科室宣传栏,主管医生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个人层面是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患者需求和病情发展,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为患者提供完整、动态的健康咨询指导。 5 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健康教育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情况。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掌握健康教育程式及正确的实施方法,设计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质量评价标准表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有效措施,能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22-128. [2] 陈舜玉,章快芳,张璇君. 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4:290-292.

扒渣机论文参考文献近5年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硕士论文参考文献要求近5年。一般最好是近5年出版的参考文献比较好,也可以适当有几篇早期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