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论文题目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我们看看下面的软件工程论文题目吧!
1、基于手机APP的中医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探索
2、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课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基于LAN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
4、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信息外业采集APP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基于物料的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6、ICE在模拟训练系统消息中间件中的应用
7、指纹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基于Android平台的通用Adapter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9、基于TMap的软件测试模型的分析研究
10、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及应用实践探究
11、基于SOC的智能野外目标监视和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
12、分析机械传动装置模块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13、舰船平台管理网络技术研究
14、基于分支相关性分析的不可达路径检测方法
15、基于求解开销预测的符号执行搜索策略研究
16、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7、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对软件可靠性模型的研究
18、基于藏语学习的Android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9、基于交互技术移动端个人形象管理的应用与研发
20、基于JAVA+STRUTS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安全设计
21、基于J2EE技术的计算机教研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2、采用COSMIC方法测量企业移动应用软件功能规模
23、基于Android平台的旅游系统的设计
24、基于SVG-JS技术的项目任务管理设计
25、基于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的构建
26、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发药流程
27、轨道交通工程Revit快速建模工具集开发
28、基于LabVIEW下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29、多终端数字皮影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中小学食品配送质量管理及溯源系统开发与应用
31、CDIO理念下构建软件人才孵化中心
32、基于项目导向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33、基于Unity3D齿轮油泵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34、基于文本服务框架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实现
35、医院消毒器械管理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6、面向Android的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开发
37、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
38、层次分析法在飞行模拟训练评价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39、基于ExcelVBA的企业员工年假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40、PHP技术在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41、检察院审讯系统中即时通讯工具研究与实现
42、浅析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43、轨道交通工程Revit族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44、基于SSH的教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5、高校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实现
46、软件算法相关技术探究
47、基于统计调查问卷的手机APP使用现状研究
48、关于对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软件测试的`研究
49、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
50、试析PLC和计算机间串行通讯方式及程序设计
51、浅析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互联网集成平台开发设计
52、多线程技术在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运用
53、JavaScript程序动态切片技术的研究
54、基于SmartAdmin的数据维护软件前台的快速构建
55、医院预授权结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6、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
57、生物计算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设计及实现
58、浅议广东省气象局科研管理系统管理技术
59、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60、JavaWeb开发中文件上传方法研究与实现
61、基于Web的Word文档管理系统设计
62、高校移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考试平台设计与实现
64、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开发
65、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
66、基于安卓系统的新能源电站移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67、基于树型结构模型足球成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8、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69、数据结构课程中栈和队列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70、基于需求模型的航天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71、酒店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基于VSTO技术的Office计时器插件的设计与实现
73、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设计
74、一种基于移动手机的大学生体质测试软件设计
75、移动APP在数字器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76、电子护理文书质控管理平台建设
77、基于手机客户端APP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研究
78、刍议软件无形性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教育的影响
79、电气技术人员提高PLC编程能力的思考
80、基于移动化、云化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架构设计
81、基于iOS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开发
82、预防性维护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分析
83、试论软件工程保护中软件防篡改技术
84、基于TCSP的实时并发系统测试方法
85、MapWindowGIS插件机制及应用
86、基于Android的手机助手设计的研究
87、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
88、基于LabVIEW技术的宏观观测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8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90、基于时间索引的0-N数据结构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中的应用
91、基于Linux的USB摄像头驱动程序的实现
92、基于Android系统的主变差动保护装置调试软件研究及应用
93、环境保障信息传输与控制中间件研制综述
94、三维模型与属性数据同步的批处理方法研究
95、权限管理在成绩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96、基于移动物联的安全生产数据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97、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8、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
99、影楼后期物件管理系统设计
100、一种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SIMPLE算法的程序设计
101、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平台研究
102、河北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系统
103、智能气象站气象要素数据测试软件设计
104、一种杀毒软件升级流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基于IMS的气象信息传输智能语音通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106、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
107、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108、基于Agent的微信平台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109、高等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10、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及其课程群
探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PERT技术应用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参与人员、项目目标产品、实施过程和项目本身进行前期评估和开发阶段的管理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获取项目预期目标或超过预期。因此,软件项目管理决定着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软件开发公司也通过先进管理技术的引入来提升软件项目管理质量,PERT技术就是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 本文通过阐述软件 项目管理 现状、PERT技术基本内容以及该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分析软件项目管理中PERT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专业性项目管理活动,其成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并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商誉、市场和盈利能力。所以,软件企业需要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各种技术对软件项目管理质量进行提升,从而确保项目的成功。PERT技术是软件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和进度安排的方式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开发效率,以降低项目风险,确保开发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PERT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应用与软件项目管理,促进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PERT技术简介
PERT技术全称计划评价与审查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最初是用于美国海军部开发北极星潜艇系统时为协调3000多个承包商和研究机构而开发的,其理论基础是假设项目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项目完成时间是随机的,且服从某种概率分布。PERT可以估计整个项目在某个时间内完成的概率。
简单地说,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对于PERT网络,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要做哪些工作,确定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辨认出潜在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借助PERT还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行动方案在进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二、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划评审技术属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分支,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和活动计划评估,最初是美国为了提升军事项目研发效率开发的计划管理模式,主要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运用网络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方法进行实施,简称PERT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割成单独的小项目,然后根据小项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绘制网络图;再通过网络图分析各项目运行时间和先后顺序,寻找出项目运行主线,并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可行性评价,确认项目整体的可行性,不断修正项目计划,从而达到项目管控和提高成功率的目的。
1.绘制活动分析表
PERT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需要依据项目流程图绘制分析表格,而时间由三点法确定。三点时间法主要涉及三种时间: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最悲观时间。 其中最乐观时间为当所有外界影响因素均对项目产生正面影响时,项目完成的预期时间;最可能时间为当项目正常运行时,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一般可参考同类项目的运行平均值;最悲观时间为假设项目会遇到比一般项目更多的不利因素影响时,项目完成最长需要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绘制出活动分析表。
2.绘制网络图
首先罗列出分割完毕的小项目即单独运行的活动,并筛选出不需要前提活动运行完毕即可实施的项目,也就是可以在项目初期直接运行的活动,然后依据这些项目进行紧前活动添加,逐步绘制出网络图。
3.网络时间计算
在时间轴上,时间对应的是点,在网络图上,节点与事件相对应,起始点表示事件开始,终止点表示事件的完成,中间节点表示该节点所在箭线的事件过程。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进行活动的网络时间计算。
4.关键线路与时间差
关键线路为项目最佳运行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各样的影响因素导致不能运行该线路,因此需要寻找最合适线路,而不同线路与关键线路的时间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线路的选择,同一个项目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关键线路。
5.项目优化
项目优化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项目成果。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其它成本,因此,需要考虑项目耗资和耗时两个方面。此外,项目的费用核算可以单独进行小项目核算,也可直接对项目整体进行成本评估。项目优化的主要途径为成本优化,成本优化的过程为:首先选取成本最小的关键线路进行实施,然后计算项目如果进行加速运行时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值,最后评估该线路整体成本,如满足预期则确定最终线路,如不能满足预期值则继续进行线路选取,重复上述步骤。
以上为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主要应用方式和常用管理路线,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项目特点进行调整,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成果。
三、结语
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人员更精确的评估项目完成时间、更有效的监督项目进展和预期完成质量,属于典型的项目进度控制方法。虽然PERT技术极大的促进了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但是依然需要看到在该技术引入软件项目管理中后,容易对软件开发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影响,如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工期,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软件附属功能,虽然不会对软件开发主体造成损害,但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件的用户友好度和使用舒适度,这些需要项目管理者正确把握该技术的应用尺度,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导致软件质量的低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对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索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引入方式,在不损害项目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提高项目质量和降低项目成本,为软件开发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你好,我在中国知网搜的[1] 朱利娜,周宁. 软件项目管理的思考[J]. 平原大学学报, 2007,(02) . [2] 罗铁清,王莹,王如龙. 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5,(03) . [3] 杨智明.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9) . [4] 陆伟. 软件项目管理及其在中小规模开发中的实施[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08) . [5] 郭国印,张秀伟,赵政文. 软件项目管理技术分析研究[J]. 微处理机, 2007,(05) . [6] 周慧. 论软件项目管理[J]. 现代电子技术, 2003,(18) . [7] 邓杰超. 软件项目管理探析[J]. 华南金融电脑, 2007,(01) . [8] 窦燕. 影响软件项目管理关键因素的探讨[J]. 燕山大学学报, 2004,(04) . [9] 李凌. 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7) . [10] 陈丽杰. 浅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14) . 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摘 要: 为了分离软件系统中的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通过引入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关键词: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横切关注点;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然而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总体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规格说明变得异常重要。随着软件危机程度的加剧,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软件体系结构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软件开发的焦点从成百上千的代码上转移到粒度较大的体系结构元素及其交互的设计上。与传统软件技术相比,软件体系结构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有利于构件的重用,也有利于软件生产率的提高。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认为系统是由核心关注点(corn concern)和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核心关注点是软件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横切关注点是那些与核心关注点之间有横切作用的关注点,如系统日志、事务处理和权限验证等。AOSD通过分离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和核心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变得容易很多。Extremadura大学的Navasa等人[1]在2002年提出了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引入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称之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aspect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O-SA),这样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构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详细方法。尽管目前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aspect component)这一新的构成单元,通过方面构件来封装系统的横切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它的构成单元模型的研究更少,通常只关注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方面构件最早是由Lieberherr等人[2]提出的,它是在自适应可插拔构件(adaptive plug and play component,APPC)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面向方面编程(AOP)思想扩展一个可更改的接口而形成的,但它关于请求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定义很模糊,未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方面构件模型。Pawlak等人[3]提出了一个面向方面的框架,该框架主要包含了一个方面构件模型———Java方面构件(Java aspect component,JAC),但该方面构件模型仅包含了切点(pointcut),并把AOP中装备(advice)集成到了切点的表达式中,它主要从实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方面构件模型。本文没有只关注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中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模型,还详细分析了它的另外两个构成单元,即构件和连接件,因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1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相关概念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涉及诸多概念,以下将分别介绍。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当前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看法是软件体系结构包含构件、连接件和约束[4]。其中约束描述了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关系。这样就可以把软件体系结构写成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构件(components)+连接件(connectors)+约束(constraints)构件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元素之一。一般认为,构件是指具有一定功能、可明确辨识的软件单位,并且具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有可重用价值的特点,然而目前对于构件的具体结构及构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5],而且一些主要的构件技术也没有使用相同的构件类型。另外,当前被广泛接受的构件定义并不包含具体的软件构件模型(software component model)。例如,Szyperski等人[6]给出了软件构件一个很有名的定义:软件构件是一个仅带特定契约接口和显式语境依赖的结构单位,它可以独立部署,易于第三方整合。但是关于软件构件模型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软件构件是一个具有服务提供和服务请求功能的软件单元[7]。连接件是软件体系结构另一个基本的构成元素,是用来建立构件间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则的构造模块。连接件最先是由Shaw[8]提出来的,她建议把连接件作为软件体系结构中第一类实体,用来表示普通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目前对于连接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尽管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强调了连接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关于连接件模型的研究还很少,连接件的实际应用还不成熟。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单元。通常认为,方面构件是封装了系统横切关注点的一类特殊的构件。目前关于方面构件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由于传统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包含构件、连接件和约束,而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是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扩展了方面构件,所以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结构包含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和约束。其中约束描述了面向方面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是它的三个基本的构成单元。以下对这三个构成单元的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构件模型构件模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图1):(a)端口。构件的服务请求和服务提供功能是通过端口来实现的。端口是构件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惟一通道。一般的构件模型通常采用两种端口,即双向端口和单向端口。在使用双向端口的构件模型中,服务请求和服务提供功能可以在同一个端口中实现。本文中的构件模型使用单向端口,此种端口分为请求端口和服务端口两种类型。(a)服务端口。构件通过服务端口向其他构件提供服务。构件通过服务端口向其他构件的请求消息进行应答,返回响应消息。每个服务端口对应一个接口。(b)请求端口。构件通过请求端口向其他构件请求服务。构件为了实现自己的业务功能,需要通过请求端口向其他构件发送请求消息。每个服务端口也对应一个接口。(b)接口。它定义了一个到多个业务功能。这些业务功能由服务端口进行提供,并由请求端口进行使用。一个接口限定了一个特定端口可以进行的交互功能,接口是构件间交互的契约。通常的接口类型有:Java Interface、WSDL 1.1 portTypes和WSDL 2.0 Interfaces等,也可以自定义接口类型。(c)属性。与类或对象相似,构件也具有属性,属性可以在构件使用前进行配置,它能够反映构件在交互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连接件模型连接件是用来建立构件间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则的体系结构构造模块。连接件为构件间信息交互提供传输和路由服务。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构件之间可以直接完成交互,这时体系结构中的连接件就退化为直接连接。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构件间交互的处理和维持都需要连接件来实现。对于构件而言,连接件是构件的粘合剂,是构件交互的实现,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构件[8]。与构件相似,连接件也具有端口。连接件的端口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标端口(target port)。源端口用于接收构件请求端口中的消息,目标端口用于向构件服务端口中输入消息。连接件通常需要使用一种合适的绑定(binding)机制,构件的请求端口使用这种绑定机制来描述服务请求的方法,构件的服务端口也使用这种机制来描述构件进行请求的方式。常用的绑定机制有:WebService Binding和JMS Binding等,也可以自定义绑定机制。与构件一样,连接件也具有属性,来表示构件间交互的状态变化,如图2所示。复合构件模型构件可分为两种,即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前者是不可再分的构件。后者是可再分构件,它封装了若干个子构件。子构件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且子构件的端口也可以暴露成为复合构件的端口,子构件也可能是复合构件。如图3所示:复合构件A包含两个子构件B和D,子构件B和D通过连接件C进行相连,构件B的服务端口E暴露成为复合构件A的服务端口F,其请求端口G暴露成为A的请求端口H。方面构件模型方面构件是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个核心的构成单元,它封装了横切关注点,这是与传统软件体系结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图4给出了方面构件模型,与普通构件一样,方面构件也有服务端口和请求端口以及属性,但是它还有普通构件所没有的方面端口。当一个构件具有一个方面端口时,即可认为此构件就是方面构件。一个方面端口中包含若干个方面,这与一般面向方面编程(AOP)技术中方面概念有所不同。面向方面编程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概念:方面(aspect)、连接点(joinpoint)、通知(advice)和切点(pointcut)。连接点是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一个定义明确的位置,如方法调用是一种典型的连接点。切点是一系列连接点的集合,是方面的作用点。通知表述了在切点所选定的连接点处要执行的动作,常见通知类型有before、around和after等,分表代表在连接点之前、连接点附近和连接点之后执行相应的通知代码。方面是用来描述和实现横切关注点的基本单位,由切点和通知构成。方面端口中的方面横切关注的是构件,这与一般AOP(如AspectJ)横切关注的对象(object)不同,由于构件能够表达对象所不能表达的请求服务的能力[9],这使得方面端口中方面所采用的连接点模型和切点语言具有很大的不同。连接点模型该连接点模型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连接点,即构件服务端口中的服务提供操作和请求端口的服务请求操作。由于构件的内部结构通常被视为黑盒,因此连接点模型应该仅考虑构件的外部可见元素,如构件请求端口和服务端口中的服务操作。如果连接点模型包含构件的属性,那么它将会破坏构件的分装性。切点语言用来选用连接点的切点语言基于切点表达式,表1给出了切点的五个组成部分,即component、jp_type、port、interface和service,然后分别对其进行了说明。其中,jp_type代表选用的连接点类型,可以是请求端口中的服务、服务端口中的服务或所有端口中的服务,详细如表1。表2给出了切点语言的一些例子,其中正则表达式基于java.util.regexp包。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由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组成,详细请参见图6。3基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网上支付实例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网上支付是消费者主要的支付手段之一,图7给出了基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网上支付模型,它由四个原子构件,即一个复合构件、两个方面构件和三个连接件组成。其中WebClientComponent代表客户端构件,它可以向网上银行构件WebBankComponent请求AccountService()服务,该服务有三个参数,即username、password、cost,分别对应于用户的网上银行账户名、密码及购买商品的消费金额。〈component name="WebClientComponent"〉〈required.port name="WebClientRequest"〉〈java.interface interface="AccountServiceInterface"〉〈service name="AccountService()"〉〈param name="username"type="string"/〉〈param name="password"type="string"/〉〈param name="cost"type="float"/〉〈/service〉〈/java.interface〉〈/required.port〉〈/component〉连接件AccountServiceConnector用于连接客户端构件和网上银行构件,它采用WebServiceBinding绑定机制。〈connector name="AccountServiceConnector"binding="WebServi-ceBinding"/〉〈source name="S"/〉〈target name="T"〉〈/connector〉〈connect.source from="WebClientComponent.WebClientRequest"to="S"/〉〈connect.target from="T"to="WebBankComponent.Bank-Re-sponse"/〉网上银行构件是一个复合构件,由账户服务构件Account-ServiceComponent、账户数据库连接件AccountDBConnector和账户数据库构件AccountDBComponent组装而成。其中该复合构件的服务端口也使用接口AccountServiceInterface,这是为了兼容客户端构件请求端口使用的接口。身份验证构件AuthenticationComponent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它通过UserInfoConnector连接件访问用户信息数据库构件UserInfoDBComponent。pointcut="WebBankComponent;BankResponse;AccountServiceInterface;AccountService()"是该方面构件的方面端口中使用切点的表达式。为了保证数据库构件UserInfoDBComponent和AccountDB-Component的安全性,方面构件SecurityComponent使用方面端口Security监视这两个构件的服务端口,使得在这两个构件服务调用之前增加日志和事务功能,而日志和事务功能在系统中通常表现为横切关注点,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能够对它进行很好的封装,便于设计和维护。〈aspect.component name="SecurityComponent"〉〈aspect.port name="Security"〉〈aspect〉〈pointcut="UserInfoDBComponent;UserInfoResponse;*;*|Ac-countDBComponent;AccountDBResponse;*;*"/〉〈advice.role="before"action="Log()"/〉〈advice.role="before"action="Transaction()"/〉〈/aspect〉〈/aspect.port〉〈required.port name="UserInfoRequest"/〉〈/aspect.component〉4结束语本文给出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详细设计了它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模型,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有效性和实用性,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实际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笔者将继续完善该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工程化应用方法。参考文献:[1]FABRESSE L,DONY C,HUCHARD M.Foundations of a simpleand unified component-oriented language[J].Journal of ComputerLanguages,Systems&Structures,2008,34(2-3):130-149.[2]LIEBERHERR K,LORENZ D,MEZINI M.Programming with as-pectual components,T R NU-CSS-99-01[R].[S.l.]:NoutheastamUniversity,1999.[3]PAWLAK R,SERNTURIER L,DUCHIEN L D,et al.JAC:an as-pect-based distributed dynamic framework[J].Software Practiceand Experiences,2004,34(12):1119-1148.[4]李千目.软件体系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马亮,孙春艳.软件构件概念的变迁[J].计算机科学,2002,29(4):28-30.[6]SZYPERSKI C,GRUNTZ D,MURER S.Component software:be-yon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M].2nd ed.[S.l.]:Addison-Wesley,2002.[7]LAU K K,WANG Z.Software component models[J].IEEE TransSoft Eng,2007,33(10):709-724.[8]SHAW M.Procedure calls are the assembly language of software in-terconnection:connectors deserve first-class status[C]//Proc of InICSE Workshop on Studies of Software Design.1993:17-32.[9]NAVASA A,PREZ M A,MURILLO J M,et al.Aspect orientedsoftware architecture:a structural perspective[C]//Proc of Workshopon Early Aspects.2002.
应用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分析及方法 软件工程一般具有以下基本活动:软件描述:软件的功能以及软件操作上的约束定义;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要按照描述来设计;软件有效性验证:软件要被确定是有效的,能完成预期的应用;软件进化:软件按应用需要的变更来进化。其中,软件描述的目标是,确定软件系统需要哪些服务以及开发和运行期间受到哪些约束,对服务和约束的发现、分析、建立文档、验证活动,现在常称为需求工程。为此,笔者谈谈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及方法。 一、 需求的过程 需求工程对于软件过程是一个特别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错误将不可避免地带到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实现阶段中。需求工程阶段的独特之处在于很少有现成模式或特制的文档可供参考。后续阶段可以建立在前期所做工作基础上(各种相关模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衍生导出),而需求工程阶段的成果却是靠创建而来的。 需求工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将产生用以描述系统的需求文档。通常需求在这个文档中被分成两个层次描述:最终用户需要高层次的需求描述;而系统开发人员需要比较详细的系统描述。 (一)需求过程的四个主要阶段 1、可行性研究:指明现有的软件、硬件技术能否实现用户对新系统的要求。从业务角度来决定系统开发是否划算以及在预算范围内能否开发出来。可行性研究是初步的,结果就是要得出结论,该系统是否值得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2、需求的导出和分析:这是一个通过对现有系统分析、与潜在用户讨论、进行任务分析等导出系统需求的过程。也可能需要开发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系统模型和原型。这些都会帮助分析员了解所要描述的系统。 3、需求描述:需求描述就是把在分析活动中收集的信息以文档的形式确定下来。在这个文档中有两类需求。用户需求是从最终用户对系统需求的抽象描述;系统需求是对系统要提供的功能的详尽描述。 4、需求有效性验证:这个活动检查需求实现、一致和完备。在这个过程中,可发现需求文档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正。 当然,需求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并不是严格按顺序进行的。在定义和描述期间,需求分析继续进行,这样在整个需求工程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需求出现。因此,分析、定义和描述是交替进行的。 (二)需求的进一步认识 1、软件系统需求 常常分为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领域需求。 功能需求:包括对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如何对输入做出反应以及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的描述。在某些情况下,功能需求可能还需要明确申明系统不应该做什么。理论上,系统的功能需求描述应该既全面又具有一致性。全面意味着用户所需的所有服务都应该给出描述。一致性意味着需求描述不能前后矛盾。在实际过程中,对大型而又复杂的系统而言,要做到需求描述既全面又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因为系统固有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观点不同,需求也会发生矛盾。 非功能需求:对系统提供的服务或功能给出的约束。包括时间约束、开发过程约束、标准等。非功能需求源于用户的限制,包括预算上的约束、机构政策、与其他软硬件系统间的相互操作,还包括如安全规章、隐私权利保护等外部因素。 领域需求:这是来自系统的应用程序领域的需求,反映了该领域的特点。他们也可能是功能需求或非功能需求。 2、软件需求文档 也称软件需求描述(SRS),是对系统开发者要求的正式陈述。IEEE标准为需求文档提出了以下结构:引言(目的、范围、缩略词等),一般描述(产品透视、功能、用户特征、约束等),专门需求(功能、非功能、接口),附录,索引。 二、方法 (一)问题域(应用领域) 是指问题所存在的现实世界中的那个部分。问题域是需求分析员所要研究的首要对象。例如,对一个电梯控制系统来说,它将包含任何现存的硬件(电梯、指示器、传感器、按钮等)、建筑物特征(楼层和电梯井的数目)、预期的使用模式、用户特征、使用约束(如限制短途搭乘)等等。在这个问题域内,问题可以确定为“让电梯在建筑物中更有效使用的控制系统”。为了解决问题,‘解系统’显然有必要在问题域内产生某些效果,构成软件需求的正是这些想要获得的效果,也就是为何做软件需求的原因和目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得到初步论点。在构建一个新软件系统之前,最好先决定它应当能够做些什么又不要做些什么;从问题域的研究入手,获得问题的描述,以及新的解系统在其中将产生效果的陈述(即需求);确定新系统所需的行为,以便让它在问题域内产生所需要的效果。 (二)需求分析 通过对问题域的研究,获得对该领域特性及存在于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特性的透彻理解并用文档说明。需求分析旨在揭示一个现有的系统(问题域)的结构,而内部设计则是要创建出一个尚未存在的软件系统(解系统)的结构。对于这一重要任务其特性如下: 分析关注问题域及对其建立的模型,而不是解系统; 主要目标是要获得对问题域及存在于其中的问题本质的理解; 分析在本质上先于解系统行为的规格说明(尽管有重叠和反复的过程)。 (三)方法论 方法不只是一种技术,它是解决任务的一种途径,并且通常由一组技术组成。任何分析方法,要使它得到很好的利用,都应当要求并且做到便于描述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域的结构,根据其子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问题域数据,语法和语义方面 问题子域的内在属性和行为; 问题域中的重要事件及现象; 需求,解系统在问题域中应产生的效果。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法: 1、结构化分析(SA) 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具有相当长历史的分析方法,其演化的方式既微妙又显得很重要。如同结构化编程一样,它致力于系统范围内的事物处理,数据流以及存储数据结构的建模。建模主要包括数据流模型(DFD),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 结构化分析所用的原型,无论是对开发者还是客户都显得直观易懂,若将初始重点放在对原有系统的建模是对实现理解问题域这一基本的分析目标的有力支持。 结构化分析方法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很相似,注重的是事物的过程和方面。利用结构化分析很容易去理解一个刚刚接触的问题域,适合对比较生疏领域做软件需求。 2、 面向对象分析(OOA) 面向对象方法最初只是一种系统的结构进行建模的方式,后来扩展到了内部设计,如今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分析阶段。面向对象分析基本思想是:如果把对象类的建模限定在需求问题域,那么面向对象的基本原理、模型以及表示法均可以用于分析。 OOA(面向对象分析)算不上一种真正的需求方法,OOA的起点是一份原有的需求文档,或者甚至是一份行为规格说明,并且OOA隐含的假设问题域分析已经完成,即分析员已经了解了所要研究的事物。OOA的真正本质意义是作为解系统的高层体系结构的设计,并且有利于系统的下一步开发设计(如果是OOD开发的话)。 OOA的大致方法是:标识出问题域中的对象类;定义这些类的属性和方法;定义这些类的行为;对这些类间的关系建模。 3、 面向问题域分析(PDOA) 面向问题域的分析(PDOA)是一种新技术。PDOA更多的强调描述,而较少的强调建模。描述大致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关注于问题域,而另一部分关注于解系统的待求行为。一般建议同时有两个单独文档:第一文档含有对问题域相关部分的描述以及一个需求在该域中求解的问题列表(即需求);第二文档(规格说明书)包含的是对解系统的待求行为的描述以解决需求。其中第一文档才是通过做分析产生的;第二文档推迟到后续的规格说明任务中。 PDOA整个方法过程的基本步骤: 搜集基本的信息并开发问题框架(一种模型),以建立问题域的类型 在问题框架类型的指导下,进一步搜集详细信息并给出一个问题域相关的特性描述 基于以上两点,收集并用文档说明新系统的需求问题框架。问题框架是将问题域建模成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子域。一个子域可以是那些可能算是精选出来的问题域的任一部分。问题框架的目标就是大量地捕获更多有关问题域的信息。基于不同问题子域的本质及存在于问题子域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框架分类为: 工件系统——系统必须完成针对只存在于系统中的这些对象的直接操作。 控制系统——系统控制部分问题域的行为,包括待求行为框架和受控行为框架。 信息系统——系统将提供有关的问题域的信息,包括信息是自动提供的和信息只在响应具体的请求时提供。 转换系统——系统必须将某种特定格式的输入数据转换成相应的、另一种特定格式的输出。 连接系统——系统必须维持那些相互没有直接连接的子域间的通信。 问题框架法在应用时,建议采用直截了当的策略: 抽象问题域:标识子域;标识子域间的交互;刻画每个子域的特征;生成一个上下文图识别出相关的标准框架;调整框架,尽可能使之适用于问题;使用关于相关框架的内容技术表来指导进一步的分析与文档编制任务。 问题域的描述与必须满足的需求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新的解系统的行为创建与定义应单独处理并且推迟到下一步的规格说明阶段。 4、方法的对比 结构化分析(SA)及其相应的派生方法,曾一度风行了许多年。它最初的版本主要是围绕对数据流以及问题域的数据结构进行建模,而现代的SA则直接将重点放在开发解系统的模型。描述问题域的SA可以算是想当不错的,所产生的功效可见一斑。然而,它对其他方面的支持却不够完善,在处理一些其他类型问题时显得有些笨拙。 面向对象分析(OOA)是当今主流的方法。OOA要求所有的系统均可以按照对象的特点来建模。它也继承了很多结构化分析的思想体系。OOA不能对问题域有个清楚的了解,因而它的起点若是有一份原需求文档,便可大大简化问题域的分析。OOA并不区分问题域描述与解系统描述之间的差异,而是直接交付出新的解系统的高层设计。 SA和OOA还有几点相同特性:主要模型是结构模型;通常焦点集中在对解系统的建模上;两中方法都较少地应用于需求获取领域;分析与内部设计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面向问题域分析(PDOA)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PDOA特点是重新将重点定位在问题域及需求上,通过对问题域的分类,向分析人员提供具体问题的相关指南。并且它将规格说明作为另行的任务处理,它的成果只是一份问题域的全面描述和一份需求列表而已。PDOA丰富和完善了现今的“分析”方法,然而人们对它的了解和掌握还有一定距离。 因地制宜的应用三种方法,不仅能够如实的认识问题域,创建出健全的解系统,还能够向用户和设计人员都提供满意的需求文档。 三、 总结 在做软件需求的时候,我们完全没必要去限定要用或将要使用何种方法。我们的目的在于分析软件的需求,通常情况是都用到了所介绍的三种方法。首先我们用面向问题域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接下来用面向结构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各个部分进行逐步分析细化。在逐步分析过程运用各种建模技术对问题各部分建立合适的模型来细化需求。随着需求的进一步进行,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了软件系统的需求。 虽然应用方法使我们能够清楚地去了解软件需求,但是,大部分的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都是以文本的形式记录的,因此,如何去表达我们所了解的需求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如何拟定,大家有参考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 组合型板翅式换热器热力设计软件的开发
2) 导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软件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 基于SAP2000分析平台的变电站构架设计软件
4) 通用型激光加工工艺控制软件的领域模型设计
5) 基于蚁群算法的自动化立体车库监控软件的优化设计
6) 发电厂自动抄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7) 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
8) 玉米自动考种流水线控制系统设计--基于MCGS嵌入式组态软件
9)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10)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运用
11) 测控数据实时监测软件设计方法研究
12) 体验模型指导下的云办公软件社会化分享设计
13) 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分析
14) 无人机地面在线检测软件的设计
15) 配网数字化规划设计档案一体化软件设计研究
16)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的Qt MIPS仿真软件开发
17) Solidworks参数化设计软件在我国家具研发中的应用
18) 会议电视系统平板会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19) 锅炉设计中引入三维设计软件的思考
20) 平面设计软件与DICOM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21) FLASH动画设计软件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
22) 无人机飞控计算机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开发
2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界面设计与研究
24) 面向掩星观测的软件接收机设计
25) 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波形FPGA软件设计方法
26) 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其调速系统参数辨识与校核可视化软件设计
27) 基于USB的软件综合安全模块设计及应用
28) 面向大数据处理的内容服务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29) 基于Android终端的企业即时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0) 临时限速服务器软件设计优化研究
31) 锥形束CT与simplant软件辅助设计模拟种植下颌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32) 面向复用的软件设计方法研究
33) 电网规划数据处理辅助软件的流程设计
34) GPS农田平地机土方量及设计高程计算软件开发
35) 基于STC89C52的智能台灯软件设计
36)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37) 商业固体激光器设计软件应用研究
38) 体育运动会比赛软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9)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网络传输延迟测试软件设计
40) 基于XML的监控软件快速设计技术
41) 基于三维动画软件的服装设计分析与研究
42) 基于Matlab的水与蒸汽热力学性质查询软件设计
43) 机顶盒软件模块设计及实现
44) 剪纸拼接与PS软件设计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对比
45) 基于联合辅助设计软件的试验仪控数字化平台开发
46) ZBrush数字雕刻软件在电脑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47) 对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的几点探讨
48) 点云数据生成软件的设计及其在月饼模具逆向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49) 一种新型的有源交错并联Boost软件开关电路设计
50) 基于第一创造法的可拓创新软件设计
51) 基于DCS的工程项目设计软件介绍
52) 一种复杂模式网传数据软件模拟器的设计
53) VB环境下交互式GMT地学绘图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54) 基于等效的单体包装机软件模块化设计研究
55) 基于Visual Basic的工程数量计算软件设计与开发
56) 基于数据库的油气管道线路施工图设计软件二次开发
57) 基于EDA软件的滤波器设计
58) 基于Android的可配置工业远程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59) 基于图像方式的受电弓滑板磨耗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6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人健康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61) 老年人的握力测量软件沉浸式界面设计
62) 基于XMPP协议的Android即时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63) CFD软件自动化验证确认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64) 基于模糊聚类的色选机上位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65) 双排桩支护结构理正软件设计计算与有限元(MIDAS/GTS)模拟分析
66) 移动端智能手机软件产品的UI设计研究
67) 基于ZYNQ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与实现
68) 基于面向对象的纸机传动系统软件设计的研究
69) 软件企业设计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70) 算法可视化软件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71) 基于参与式设计方法的移动端烹饪软件界面设计研究
72) 支持语音识别功能的Andriod记事本软件设计与实现
73) 中小企业财务软件设计与应用
74) 基于Android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软件的设计
75) 通用测试系统软件架构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76) 基于双DSP的制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77) 达芬奇技术下的视频处理及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78) 基于SolidWorks的管壳式换热器辅助设计软件研究
79)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80) 软件园研发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81) 基于数据库的滑动轴承设计计算软件开发
82) 基于AutoCAD的滴灌工程设计软件研究与实现
83) 基于Gaudi的CSR外靶实验数据处理软件框架设计
84) 轮式起重机回转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开发
85) 轮式起重机转向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开发
86) C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87) 基于可拓创新方法的产品创新软件设计与实现
88) 数字示波器自动校准软件设计
89) 基于Linux的多功能监护仪软件设计
90) CFETR设计软件集成平台研发
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分析
软件项目的规划,是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阶段,也是决定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水平的关键,做好软件项目的整体规划将会为整个软件项目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分析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从管理的角度,对软件项目在设计开发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此,本文在分析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就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有效管理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 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有效性
对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是要为了顺利实现软件的特定功能与性能,还要确保能够保质、保量、低成本的完成软件开发的任务,使软件在投入使用后也能够保持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简单的说,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就是要将需求转变为软件表达的过程,要想切实提高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软件项目设计原则,还要明确软件的设计流程,在设计与开发的各个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一、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实用性
实用性指的是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一定要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要避免“形式主义”、“中看不中用”等问题,否则有可能导致企业软件开发资金的浪费,难以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效果。因此,在选择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时,不能过度追求先进性和高投入,而是应当在充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满足企业在不同层次和环节上的管理需求,这也是决定软件开发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先进性
毋庸置疑,在信息技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先进性是软件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未来的投入,避免未来在软件项目开发中的重复建设和系统升级等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时,一定要面向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趋势,紧跟社会步发展的步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经济性
任何一个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力争用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实现最好的软件开发设计效果和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软件开发企业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前提下,软件的开发费用需要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一,并尽量压缩,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软件在后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投入,实现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全过程费用的节约。
(四)系统性
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中,一定保证其整体功能的完整性,既能满足企业在整体上的管理需要,设计与开发的系统必须能够全面、完整覆盖企业管理的软件信息系统,又要能够满足采购、生产、销售等个别部门的`管理需求,便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和衔接。此外,还应当制定系统的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管理规范,如开发文档的管理规范、报表文件规范、数据格式规范等,这是确保软件系统开发和操作水平的重要条件。
(五)可靠性
为了充分保证软件项目系统运行的高效、平稳和准确,不仅要保证软件系统在正常运行状况下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需要确保软件系统项目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可靠运行,因此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要提前针对一些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一个优秀、可靠的软件系统,必然是一个灵活的系统,即使在软、硬件环境发生故障时,仍旧能够保持部分使用或正常运行。
二、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管理
(一)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启动
在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项目的启动。在软件项目的启动阶段,首先,要明确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目的,并在软件开发与软件使用的双方协议或者合同中进行约束,并对软件设计的主题、工程量进行量化,合理确定软件项目开发和设计的阶段目标和周期。其次,要加强同软件用户的充分沟通,了解用户的软件使用需求,理清软件记录的关键点,制定出完整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流程;再次,对于在调研过程中所获取的原始资料,一定要进行加工处理,理清相关的约束条件和非功能性的客户需求,确保软件开发与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
(二)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规划
软件项目的规划,是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阶段,也是决定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水平的关键,做好软件项目的整体规划将会为整个软件项目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说来,软件项目规划主要包括项目预算、风险分析与预测、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在编制软件项目的开发计划时,一定要理清各个开发环节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出完整、科学的项目计划书,以期为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三)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实施
软件项目实施阶段的有效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保证软件项目安装在预先设置的计划上正常运行,确保项目不要偏离预定的开发进程和设计目标。在软件项目的实施阶段,一定要按照软件项目的初步规划进行,并在实施过程中,增强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有效控制,确保成本支出控制在相应的预算定额之内。同时,要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成果进行动态的监控,随时与原先的计划过程进行比较,对于出现的偏差或缺陷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各项软件开发指标和系统功能的顺利实现。
(四)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结束
一个完善的软件项目管理过程,必然离不开软件项目的结束,这时相关人员要进一步确认软件项目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做好软件项目的交接、评审等工作。
三、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质量和水平,软件设计人员需要首先认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树立应有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意识,要坚持正确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原则,懂得加强过程管理与控制,同时还要对风险控制、配置管理等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提高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勇华,骆启武,付春燕.基于问题管理提升软件项目过程质量的实践[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4.
[2]商惠华.基于过程改进的软件质量管理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5.
[3]雷坚.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探究[J].软件导刊,2011,7.
探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PERT技术应用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参与人员、项目目标产品、实施过程和项目本身进行前期评估和开发阶段的管理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获取项目预期目标或超过预期。因此,软件项目管理决定着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软件开发公司也通过先进管理技术的引入来提升软件项目管理质量,PERT技术就是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 本文通过阐述软件 项目管理 现状、PERT技术基本内容以及该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分析软件项目管理中PERT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专业性项目管理活动,其成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并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商誉、市场和盈利能力。所以,软件企业需要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各种技术对软件项目管理质量进行提升,从而确保项目的成功。PERT技术是软件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和进度安排的方式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开发效率,以降低项目风险,确保开发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PERT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应用与软件项目管理,促进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PERT技术简介
PERT技术全称计划评价与审查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最初是用于美国海军部开发北极星潜艇系统时为协调3000多个承包商和研究机构而开发的,其理论基础是假设项目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项目完成时间是随机的,且服从某种概率分布。PERT可以估计整个项目在某个时间内完成的概率。
简单地说,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对于PERT网络,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要做哪些工作,确定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辨认出潜在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借助PERT还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行动方案在进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二、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划评审技术属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分支,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和活动计划评估,最初是美国为了提升军事项目研发效率开发的计划管理模式,主要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运用网络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方法进行实施,简称PERT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割成单独的小项目,然后根据小项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绘制网络图;再通过网络图分析各项目运行时间和先后顺序,寻找出项目运行主线,并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可行性评价,确认项目整体的可行性,不断修正项目计划,从而达到项目管控和提高成功率的目的。
1.绘制活动分析表
PERT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需要依据项目流程图绘制分析表格,而时间由三点法确定。三点时间法主要涉及三种时间: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最悲观时间。 其中最乐观时间为当所有外界影响因素均对项目产生正面影响时,项目完成的预期时间;最可能时间为当项目正常运行时,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一般可参考同类项目的运行平均值;最悲观时间为假设项目会遇到比一般项目更多的不利因素影响时,项目完成最长需要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绘制出活动分析表。
2.绘制网络图
首先罗列出分割完毕的小项目即单独运行的活动,并筛选出不需要前提活动运行完毕即可实施的项目,也就是可以在项目初期直接运行的活动,然后依据这些项目进行紧前活动添加,逐步绘制出网络图。
3.网络时间计算
在时间轴上,时间对应的是点,在网络图上,节点与事件相对应,起始点表示事件开始,终止点表示事件的完成,中间节点表示该节点所在箭线的事件过程。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进行活动的网络时间计算。
4.关键线路与时间差
关键线路为项目最佳运行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各样的影响因素导致不能运行该线路,因此需要寻找最合适线路,而不同线路与关键线路的时间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线路的选择,同一个项目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关键线路。
5.项目优化
项目优化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项目成果。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其它成本,因此,需要考虑项目耗资和耗时两个方面。此外,项目的费用核算可以单独进行小项目核算,也可直接对项目整体进行成本评估。项目优化的主要途径为成本优化,成本优化的过程为:首先选取成本最小的关键线路进行实施,然后计算项目如果进行加速运行时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值,最后评估该线路整体成本,如满足预期则确定最终线路,如不能满足预期值则继续进行线路选取,重复上述步骤。
以上为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主要应用方式和常用管理路线,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项目特点进行调整,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成果。
三、结语
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人员更精确的评估项目完成时间、更有效的监督项目进展和预期完成质量,属于典型的项目进度控制方法。虽然PERT技术极大的促进了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但是依然需要看到在该技术引入软件项目管理中后,容易对软件开发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影响,如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工期,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软件附属功能,虽然不会对软件开发主体造成损害,但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件的用户友好度和使用舒适度,这些需要项目管理者正确把握该技术的应用尺度,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导致软件质量的低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对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索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引入方式,在不损害项目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提高项目质量和降低项目成本,为软件开发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5:利用CMM保证软件质量【 摘要】 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一个规模较大的网上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结合CMM二级的框架要求,以及软件工程学的质量保证策略进行项目的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本项目的特点有:( 1 )开发人员多,有40人左右;( 2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技术,JAVA语言,WebLogic应用服务器等以前项目中未采用过的开发模式和技术.因此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急需采用有效的质量保证策略.公司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已经于近期全面引入了当今软件界正在流行、且行之有效的CMM质量保证体系,并在顾问公司和主评审员的帮助下,由公司的SEPG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初步的规范体系和模板文件,并决定将本项目作为试点项目.本文详细论述了作为SEPG 负责人之一,并且担任本项目质量保证人员的笔者,是如何在本项目中有效推行CMM二级质量保证措施的,并指出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和有关的建议.【 正文】 本项目是一个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全市房地产企业和个人用户的网上管理系统,它既是一个电子商务项目,又是一个电子政务项目.本系统采用了B / S 结构,融合了政府部门和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网上管理系统于一身,同时作为全国建设系统信息化的一部分而实现Inter-net平台上的上下集成.它还提供信息发布、房屋交易等电子商务功能。本项目对系统的安全以及可靠性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公司决定采用三层架构模式的J2EE环境作为运行环境.另外,本项目参与人员众多,面临看新技术、工期紧等影响软件质量的不利因素,对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人作为公司CMM实施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以质量保证人员的角色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中,主要负责质量保证策略的建立以及实施工作.一、以CMM二级理论为指导,采取措施保证开发过程与开发规范的符合性,以过程质量的提高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1、建立起明确的权责制度,减少因权责不明而产生的混乱为确保质量保证人员有独立的途径向公司反映开发中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质保经理与项目经理、软件配置经理之间过分隔阂,本人在项目启动阶段,起草了《项目管理人员责任书》,并由相关人员评审通过;并提议公司设立了高级经理交涉,以快速处理纠纷.为防止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规范化开发过程中过度依赖规范而主动性不高,以及可能产生的相互埋怨,制定并实施了《项目开发人员守则》,由各项目级每个成员在参加项目之初进行签名式确认,以解决开发过程中应规范滞后和实施不力而引起的混乱问题.2、以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为纲,全程监控各开发工作的过程建立和符合性问题在项目启动阶段,就依据CMM二级要求和公司发布的项目开发规范,制定并基线化《XX项目质量保证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详细地制定了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和进度安排。计划书中主要有职责、培训工作、检查评审及组织工作等四方面的内容.职责方面详细说明本人作为质量保证人员在项目中的全责以及主要活动,澄清了与各开发角色的关系,主要起到项目成员监督质量保证人员的作用.培训方面指明了为有效推行CMM质量体系而进行的有关培训,有CMM基础理论方面的,也有本项目特色的规范方面的培训内容。检查评审方面指出了要检查评审的过程及提交产品,并列举了相应的通过准则,即CHECK-LIST.比如要评审的过程有项目规划阶段;检查项目经理和配置经理是否按有关规范制定了各自的计划书;项目组的技术评审活动是否符合评流程和规范;风险分析过程和任务分解过程是否符合规范的执行.对提交的工作产品,如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是否经过了正式技术评审并基线化.这些都指明了切入时间和建议人员.组织工作方面指明QA(质保人员的简称)在开发过程要做的组织工作,如技术评审工作、测试工作、估计和工作细分等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是为了协助项目经理开展工作并能有效且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质量方面的资料.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跟踪和检查,主要采取了现场参与、分析项目成员日报和周报、个别交流以及项目周例会的形式.二、以RUPCN和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为指导.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文件CMM质量体系更多的关注软件开发过程方面的事情,也就是建义由谁在什么时候做哪些工作,但没有指明各个工作如何开展,也就是偏重于管理,偏轻于技术指导.为了避免在框架方面很有效,但应实现细节不明确而出现的“一条腿走路”的现象,特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制定了要建立的技术规范,如需求文档编写指南、界面设计规范等.这些都列入QA的计划中了.考虑到本项目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技术,急需UML和Rose技术方面的指导性文档,因此将与UML高度相关的RUPCN体系为主要参考,其他软件工程理论为辅助参考,组织资源开发人员制定了各个开发阶段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档.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有了CMM过程方面的规范,又有了指导开发工作的详细技术文档后,开发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各个过程的效率提高了,从而保证了各个交互成功的质量.比如,人员的选择,时间的必备,开展的流程方面真正按照CMM的建议做了,这些都保证了开发过程的高效.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技术评审过程.如果选择的人员资格不够,所花的评审时间很少,开展的时机不对,就很难保证提交成果的质量.2、人员之间的交流变得有效,自信心更强了.三、不足亟待改进之处由于是初次按照CMM的要求在项目中实践QA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因培训工作的不及时、不全面,导致QA实施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烦..度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做得还不够.仅仅有少量的度量数据,分析工作也很少.总的原因是缺少一个有效的度量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总之,这次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基本达到了CMM二级的框架要求,证明了过程质量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本项目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做出很大的贡献.但也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需要在培训工作和QA度量数据收集和利用方面下更大气力.
什么级别的毕业论文?本科论文还是研究生论文?要求有点模糊,也不知你要求的背景(工作的环境背景、要求等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项目背景有很多,不是一下就能够说清楚的,各自的背景都不同,甚至可以根据你的要求来说明,但需要进行多次交流。仅用这个方法来进行交流似乎有些不足,可以用私信进行交流吗?
这里可以下载到
你好,我在中国知网搜的[1] 朱利娜,周宁. 软件项目管理的思考[J]. 平原大学学报, 2007,(02) . [2] 罗铁清,王莹,王如龙. 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5,(03) . [3] 杨智明.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9) . [4] 陆伟. 软件项目管理及其在中小规模开发中的实施[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08) . [5] 郭国印,张秀伟,赵政文. 软件项目管理技术分析研究[J]. 微处理机, 2007,(05) . [6] 周慧. 论软件项目管理[J]. 现代电子技术, 2003,(18) . [7] 邓杰超. 软件项目管理探析[J]. 华南金融电脑, 2007,(01) . [8] 窦燕. 影响软件项目管理关键因素的探讨[J]. 燕山大学学报, 2004,(04) . [9] 李凌. 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7) . [10] 陈丽杰. 浅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14) . 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
探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PERT技术应用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参与人员、项目目标产品、实施过程和项目本身进行前期评估和开发阶段的管理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获取项目预期目标或超过预期。因此,软件项目管理决定着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软件开发公司也通过先进管理技术的引入来提升软件项目管理质量,PERT技术就是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 本文通过阐述软件 项目管理 现状、PERT技术基本内容以及该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分析软件项目管理中PERT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专业性项目管理活动,其成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并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商誉、市场和盈利能力。所以,软件企业需要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各种技术对软件项目管理质量进行提升,从而确保项目的成功。PERT技术是软件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和进度安排的方式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开发效率,以降低项目风险,确保开发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PERT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应用与软件项目管理,促进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PERT技术简介
PERT技术全称计划评价与审查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最初是用于美国海军部开发北极星潜艇系统时为协调3000多个承包商和研究机构而开发的,其理论基础是假设项目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项目完成时间是随机的,且服从某种概率分布。PERT可以估计整个项目在某个时间内完成的概率。
简单地说,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对于PERT网络,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要做哪些工作,确定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辨认出潜在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借助PERT还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行动方案在进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二、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划评审技术属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分支,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和活动计划评估,最初是美国为了提升军事项目研发效率开发的计划管理模式,主要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运用网络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方法进行实施,简称PERT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割成单独的小项目,然后根据小项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绘制网络图;再通过网络图分析各项目运行时间和先后顺序,寻找出项目运行主线,并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可行性评价,确认项目整体的可行性,不断修正项目计划,从而达到项目管控和提高成功率的目的。
1.绘制活动分析表
PERT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需要依据项目流程图绘制分析表格,而时间由三点法确定。三点时间法主要涉及三种时间: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最悲观时间。 其中最乐观时间为当所有外界影响因素均对项目产生正面影响时,项目完成的预期时间;最可能时间为当项目正常运行时,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一般可参考同类项目的运行平均值;最悲观时间为假设项目会遇到比一般项目更多的不利因素影响时,项目完成最长需要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绘制出活动分析表。
2.绘制网络图
首先罗列出分割完毕的小项目即单独运行的活动,并筛选出不需要前提活动运行完毕即可实施的项目,也就是可以在项目初期直接运行的活动,然后依据这些项目进行紧前活动添加,逐步绘制出网络图。
3.网络时间计算
在时间轴上,时间对应的是点,在网络图上,节点与事件相对应,起始点表示事件开始,终止点表示事件的完成,中间节点表示该节点所在箭线的事件过程。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进行活动的网络时间计算。
4.关键线路与时间差
关键线路为项目最佳运行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各样的影响因素导致不能运行该线路,因此需要寻找最合适线路,而不同线路与关键线路的时间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线路的选择,同一个项目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关键线路。
5.项目优化
项目优化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项目成果。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其它成本,因此,需要考虑项目耗资和耗时两个方面。此外,项目的费用核算可以单独进行小项目核算,也可直接对项目整体进行成本评估。项目优化的主要途径为成本优化,成本优化的过程为:首先选取成本最小的关键线路进行实施,然后计算项目如果进行加速运行时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值,最后评估该线路整体成本,如满足预期则确定最终线路,如不能满足预期值则继续进行线路选取,重复上述步骤。
以上为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主要应用方式和常用管理路线,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项目特点进行调整,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成果。
三、结语
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人员更精确的评估项目完成时间、更有效的监督项目进展和预期完成质量,属于典型的项目进度控制方法。虽然PERT技术极大的促进了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但是依然需要看到在该技术引入软件项目管理中后,容易对软件开发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影响,如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工期,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软件附属功能,虽然不会对软件开发主体造成损害,但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件的用户友好度和使用舒适度,这些需要项目管理者正确把握该技术的应用尺度,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导致软件质量的低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对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索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引入方式,在不损害项目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提高项目质量和降低项目成本,为软件开发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分析
软件项目的规划,是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阶段,也是决定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水平的关键,做好软件项目的整体规划将会为整个软件项目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分析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从管理的角度,对软件项目在设计开发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此,本文在分析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就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有效管理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 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有效性
对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是要为了顺利实现软件的特定功能与性能,还要确保能够保质、保量、低成本的完成软件开发的任务,使软件在投入使用后也能够保持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简单的说,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就是要将需求转变为软件表达的过程,要想切实提高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软件项目设计原则,还要明确软件的设计流程,在设计与开发的各个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一、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实用性
实用性指的是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一定要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要避免“形式主义”、“中看不中用”等问题,否则有可能导致企业软件开发资金的浪费,难以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效果。因此,在选择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时,不能过度追求先进性和高投入,而是应当在充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满足企业在不同层次和环节上的管理需求,这也是决定软件开发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先进性
毋庸置疑,在信息技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先进性是软件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未来的投入,避免未来在软件项目开发中的重复建设和系统升级等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时,一定要面向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趋势,紧跟社会步发展的步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经济性
任何一个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力争用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实现最好的软件开发设计效果和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软件开发企业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前提下,软件的开发费用需要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一,并尽量压缩,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软件在后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投入,实现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全过程费用的节约。
(四)系统性
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中,一定保证其整体功能的完整性,既能满足企业在整体上的管理需要,设计与开发的系统必须能够全面、完整覆盖企业管理的软件信息系统,又要能够满足采购、生产、销售等个别部门的`管理需求,便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和衔接。此外,还应当制定系统的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管理规范,如开发文档的管理规范、报表文件规范、数据格式规范等,这是确保软件系统开发和操作水平的重要条件。
(五)可靠性
为了充分保证软件项目系统运行的高效、平稳和准确,不仅要保证软件系统在正常运行状况下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需要确保软件系统项目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可靠运行,因此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要提前针对一些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一个优秀、可靠的软件系统,必然是一个灵活的系统,即使在软、硬件环境发生故障时,仍旧能够保持部分使用或正常运行。
二、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管理
(一)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启动
在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项目的启动。在软件项目的启动阶段,首先,要明确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目的,并在软件开发与软件使用的双方协议或者合同中进行约束,并对软件设计的主题、工程量进行量化,合理确定软件项目开发和设计的阶段目标和周期。其次,要加强同软件用户的充分沟通,了解用户的软件使用需求,理清软件记录的关键点,制定出完整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流程;再次,对于在调研过程中所获取的原始资料,一定要进行加工处理,理清相关的约束条件和非功能性的客户需求,确保软件开发与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
(二)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规划
软件项目的规划,是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阶段,也是决定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水平的关键,做好软件项目的整体规划将会为整个软件项目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说来,软件项目规划主要包括项目预算、风险分析与预测、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在编制软件项目的开发计划时,一定要理清各个开发环节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出完整、科学的项目计划书,以期为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三)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实施
软件项目实施阶段的有效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保证软件项目安装在预先设置的计划上正常运行,确保项目不要偏离预定的开发进程和设计目标。在软件项目的实施阶段,一定要按照软件项目的初步规划进行,并在实施过程中,增强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有效控制,确保成本支出控制在相应的预算定额之内。同时,要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成果进行动态的监控,随时与原先的计划过程进行比较,对于出现的偏差或缺陷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各项软件开发指标和系统功能的顺利实现。
(四)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结束
一个完善的软件项目管理过程,必然离不开软件项目的结束,这时相关人员要进一步确认软件项目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做好软件项目的交接、评审等工作。
三、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质量和水平,软件设计人员需要首先认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树立应有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意识,要坚持正确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原则,懂得加强过程管理与控制,同时还要对风险控制、配置管理等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提高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勇华,骆启武,付春燕.基于问题管理提升软件项目过程质量的实践[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4.
[2]商惠华.基于过程改进的软件质量管理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5.
[3]雷坚.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探究[J].软件导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