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报纸语言的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报纸语言的意义论文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

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 论编辑思维

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 论新闻策划

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 报纸专栏分析

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 论新闻的世俗化

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 论传媒的影响力

38. 论传媒的公信力

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 论精确新闻报道

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 论媒介素养

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 论新闻编辑理念

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 论传媒整合发展

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 新闻语言特征论

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 新闻风格论

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 新闻价值论

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 现代传播学论

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传播效果浅论

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 传播效果评价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 广告的文化策略

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 广告创意论

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 新闻写作的创意

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 隐性采访浅论

29. 独家报道浅论

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 动漫创新初探

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 浅论网络传播

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 短信传播浅论

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摘要] 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差远。虽然师生在英语写作这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甚微。新课程的实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新课程这一坚实平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关键词] 新课程,课程改革,写作水平一、问题的提出:初中毕业生的写作现状令人担忧 近两年来,我市(泉州市)初中英语中考题增加了书面表达,笔者认为这对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书面表达是一种能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推进,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但这对毕业班的师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近两年来师生在书面表达即英语写作这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甚微。形成了“学生见书面表达就怕,教师批改书面表达就头痛”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去年(2002)的中考书面表达题中也得到同样的体现。去年的中考题是:一幅不算太复杂的学校平面图。如果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能找到一个立足点并能熟悉地运用there be 句型和一些方位介词,笔者认为拿一个及格的分数应该不成问题。而考试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有非常多的学生这题得1-2分,不少平常实力不错的学生只得4-5分,能够得7-8分的可能算是“佳作”了。这一现状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它既给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带来许多实际困难,也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带来重重压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二、问题的分析为什么书面表达对初三年的学生来说如此难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⑴在新课程实施之前,中学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学生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应试教育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得高分,而忽视对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活动时间和空间不能得到合法保障。学生在这样的学生环境下连最基本的“说话”的自由都被剥夺了,更不要谈什么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了。⑵中学英语教育重视笔头训练,忽视口头操练,重笔试,轻口试,(甚至有的学校到现在还没有把口试列为评价标准),口语基础普遍薄弱,这也是学生写作能力不能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下,一个连话都说不好的人,怎么可能要求他写出好的文章呢?(3)教师在初一,初二年普遍忽视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到了初三年后,只有靠“临时抱佛脚”。这严重违背了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循序渐进的规律。三、问题解决的契机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发展,以情为重,贯彻素质教育。它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为目的。教育部颁发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它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这种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当然也就包括写作能力。四、问题解决的途径笔者前二年担任初三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也曾为“书面表达”焦头烂额。虽说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书面表达)消得人憔悴”的决心,但问题终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学年担任初一年的教学工作,有幸参加初一年的课程改革。在坚持以口语为切入点的同时,我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我惊喜地发现:经过坚持不懈地练笔,到初一年下学期结束前,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就能写出语句通顺,结构完整的作文来。这基本上已达到了初三年优秀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我就谈谈具体的做法,希望各位同行能提出宝贵意见。1、坚持以口语(听和说)为基础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口语为基础,这点我们可以从儿童学习母语得到启示。语言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初学语言者开始阶段,一般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理解,吸收和加工,进而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通常第一性口头语言的比重要超过第二性的书面语言,进而逐步增加书面语言的输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更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布里顿(Britton,1970)指出:“学习口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塔天(Tough,1977)不仅强调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联系,并且指出“教师必须在教授写作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其口头表达的技能,因为口头形式往往包含了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词。”实际上,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写作水平也较高。教师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的值日生报告、课堂的情景交际、课外的English corner及英语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进行笔头训练之前,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这样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2、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写作是“细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坚持不懈,勤奋练笔,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我们可以从连词成句、造句、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填表格、看图写作、改写或缩写课文、根据所提供的词汇复述课文、模仿写作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⑴教科书是我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它从初一年第七单元起,就开始向我们提供训练写作的机会。这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对于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及时批改,及时讲评。我还经常把学生优美的、创造性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加上鼓励性的评语。最后,可别忘了成果展示:我经常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在墙报或学习园地上。期中或期末之前,我还会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人手一本。这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礼物和最难忘记的情感体验。⑵鼓励学生经常上图书馆借课外读物(如简易英文读本),报刊杂志,指导他们定期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等。我还和他们一起征订了《中学生英语周报》、《英语画刊》、《中学生英语》等辅助学习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放在班级的图书柜里,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随时翻阅。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道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快捷方便;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发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在发E-mail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不断的修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在E-mail的写作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得到很大的提高。4、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活动。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我们必须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例如,在学完第三单元后,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制作一张有关自己个人资料的小卡片。我没有严格限定格式,学生的习作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完成卡片之后,还不忘show一下自己的绘画功底,在卡片旁边画了一个可爱的Carton;有的同学把Polly也带上,并捎上这样一句话:I’m a lovely boy, don’t forgot me! 有的同学用电脑进行制作,并把自己的照片也扫描进去,有的还是孩提时代的呢,看了真令人忍俊不禁。而这些却正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啊!事实证明,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题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5、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我们发现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中文式的英语。这除了学生口语基础不过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母语习惯定势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负迁移作用。为什么正常儿童能很快掌握一门语言?因为他用那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从咿呀学语开始,一直就用那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练习和实践。原苏联外语教学心理学家别亚科耶夫指出心理语言学的根本原则:掌握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习用外语来思维,也即掌握用外语来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过程。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⑴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沟通。⑵经常性地给学生作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⑶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固定用法,经常性地做些汉译英的练习,注重一句多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在这里,也许马克思关于学习外语的忠告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都是很有启发的: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he must not always be translating everything into his own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forgetting all about his own.五,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听、说、读、写这四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决不可以因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总的说来,在起始年段,听、说、读的比重比写的比重要更大。2、不可以因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以至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培根曾这样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逻辑和修辞使人擅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名言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部分;任何一门学科对一位学生来说都不是全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跳出英语学科的局限。既要为具有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也要为不具备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总之,在课程改革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你大几的?大一的话我有十一个关于新闻学概论的题目……

1.要符合真实性的原则。专业性新闻期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新闻性,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语言的运用上要保证真实可信。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真实性不仅存在事实上的真实,而且也表现在语言上是否真实。不真实的语言主要表现为用词不准确,含糊不清等。专业性新闻期刊更容易发生的是用专业性的术语混淆事实,或者故意用专业性语言、刺激性语言制造一些噱头,使读者因此看不明白内容。如概率、绝对值、数率、依存度、热敏度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都是不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错误,是对新闻学真实性基本原则的伤害,是对读者的不尊重甚至是误导,都不是真实的新闻,或者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2.要符合新闻学的语言规律。新闻的语言具有简短、精确、客观、通俗的特点。专业性新闻期刊在语言的运用上要附合这些要求,不能因专业性强而忽视规律性的新闻语言的使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性新闻期刊的专业性语言的合理使用。专业性的存在容易导致语言的生硬、晦涩,因此,专业性期刊要尽量做到语言的通俗性,要把生僻的语言、词汇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变专业为通俗。专业性新闻期刊要有专业性语言规范 专业性新闻期刊在属性上既属于新闻的范畴,又有其独特的定位,有其特殊性。不能否认,任何专业性期刊都有其固定的专业范围,甚至有其相对固定的读者对象,这使得专业性新闻期刊在尊重新闻学常识的基础上,要考虑和照顾自己相对独立的读者群,要形成和积累自己的不违反新闻学语言规律的前提下的专业性语言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 .专业性新闻期刊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专业性新闻期刊的语言风格是长期积累而成的,也可以说,一本专业性新闻期刊只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被一定的人群所认可和喜欢的语言风格,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进而形成自己期刊的整体风格。专业性新闻期刊的语言风格集中表现在:语言的独特性、深刻性、严谨性。

研究方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意义论文

1、方言代表一个地区的根基

方言指的是一个地区独有的语言,而每一种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形成的影响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因此一个地区的方言汇集了那个地区独有的、特色的文化。如果一个地区没有了自己的方言,相当于丢失了该地区文化,丢失了文化就相当于丢失了根基。

2、方言可以决定地区的发展

方言由于具有独特性,通常是只有本地区的人能够理解。假如方言能够被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去,证明该地区的文化已经被宣扬出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该地区的文化,从而带动该地区的发展。反过来,假设一个地区的方言能够被广泛传播,那么这个地区将得到快速的发展。粤语和广东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学习方言有利于继承该地区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假如一个人能够将一个地区的方言学好,那么生活习惯、思想习惯也会向该地区的人民靠近。地区的文化是该地区身份的重要标志。因此每个人学习好自己地区的方言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答:方言的作用:有利于和地方性方言交流。对于人类文明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论文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关键词: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录一、解析语言习得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时写进课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的学习和传播,也未尝不可。民俗专家牛国栋先生则认为,推广普通话可能会对地方方言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牛国栋说,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来看,济南方言的传承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老济南人还在使用,特别是一些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使用最多的还是济南方言。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济南方言还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非保护不可的地步。著名方言学家、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钱曾怡教授极为肯定地认为,方言是不可能消失的。她表示,将几亿人口都统一到以普通话,作为唯一的语言工具是不可能的。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仅仅是推广一种交际工具,而不是要其取代方言成为唯一的语言。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声调有极其复杂的变化。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当作构成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同时,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存活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

对语言研究和学习的意义论文

问题一: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什么 5分 其目的是要在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一、学科简介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二、主要流派 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代表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其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语言理论虽不相同,但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都不同程度地认可上一节提到的基本观点,只是在讨论和关注的具体语言现象上有所差别。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有: 1. Fillmore、Goldberg 等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2. 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 3. Lakoff、Talmy 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 4. S. Lamb 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等。 三、创立者 (一)外国创立者 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普遍被认为是以下三人: 1.乔治・雷可夫(George Lakoff)专门研究语言中的隐喻及其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隐喻是人类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2. 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也提倡隐喻是人类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 3.朗奴・兰盖克。专长在于认知语法 (二)中国领军人物 1.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是少数的华人专长于认知语言学。 2.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的华人专长于认知语言学。 3. 王寅: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中心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近几年国内认知语言学的领军人物。出版了几部相关专著,其《构式语法研究》是国内首部有关构式语法的著作;并发表了几十篇相关论文。 四、原则 1.概念语义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更为具体地说,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它具有主观性,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百科语义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意象(视觉的和非视觉的)、隐喻、心理耿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典型范畴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span]属性模型(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定义的,也不是由必......>> 问题二:什么是语言学,主要研究什么? 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做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或历史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用比较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类型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 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有人叫微观语言学。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研究一种语言有多少个不同的音,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的是音系学或音位学。研究词的构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态学,也叫词法;研究如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是造句学,也叫句法。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追溯词的来源和历史的是词源学;搜集许多词项,把它们分类、比较、注释的是词典学。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揣摩各种词义的异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剖析整个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义,这是语义学。研究文字的形状、体系、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是文字学。 其实语言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同自然界中的许都物种一样,种类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语言是纬度越高种类越少。比如说,新几内亚:约860种语言。印度尼西亚:约670种语言。印度约380种。欧洲约230种。中国约80种。日本2种。韩国1种。 语言教学是语言研究的动力,又是语言理论发挥作用的场所。语言教学分为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第一语言教学,所教的是母语。第二语言教学在双语社团中进行,既教母语,又教另一种语言。在外语教学中,学生所学的是外国语。翻译要求把原以某种语言写成的作品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用同一民族语言,语音、词汇、语法格式也因地区而异,因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而异,还因交际场合和使用目的而异。研究这些问题的是社会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关系密切的是方言学。研究区域方言的学科称为方言地理学。语体学近似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语言使用的语体差异。文体学研究如何造成不同的文章风格。与此近似的传统学科是修辞学,包括雄辩术和作文法。文体学可以说是现代的修辞学。心理语言学从语言出发研究心理,摸索语言与感知、注意、记忆、学习等心理作用的关系。神经语言学探索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神经学基础,试图做出人脑控制言语和听觉的模拟。研究伴随着语言交际而发生的种种现象的学科,叫副语言学,也叫伴随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研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职业、亲属关系等对语言习惯的影响以及语言对这些东西的或多或少的影响。民族语言学只研究民族类型、民族行为程式与人们的语言之间的关系。数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中的数学性质的学科。使用数学方法研究语言,最初是统计音素、语素、词汇等项目,后来人们运用数量计算学并使用各种模式来处理语言材料。数理语言学目前包括代数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和应用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阐明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语言研究,其项目有统计资料,检索情报,研究词法、句法,识别文字,合成语音,编制机助教学程......>> 问题三:学生去北京一般要多少天,大概多少钱呢!不用太腐败的 四五天吧(北京太热,待久了也不好) 住宿40元的旅店(通常都是地下或半地下了,一个床位而已考虑到是学生嘛)或者贵一点的200元左右 200×5=1000 吃饭一天(包括水)30元左右 30×5=150 交通费在北京大概五天选择一般的交通方式200足以 门票的话可以考虑去故宫这类名胜,暂且算300 加起来共计1680左右 ps,不是很详细,我只能做到这些了。可以找同学之类的解决住宿等问题,我所列出的这些费用基本上都是正常情况的最大值,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我就不说什么了。呵呵,祝你玩的开心 ps,余兄,小弟才疏学浅,多多见谅 问题四:语言学考试什么是研究语言的意义的科学 人是感知美和创造美的动物。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的感知美 和创造美的历程。早在史前期,我们的祖先就萌生了最早的审美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投射在他 们所接触的自然界和所从事的社会生活之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它产生在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 时代晚期。语言如同一面巨帆鼓动着人类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 到文明时代的今天和未来。对于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语言,对于充满神奇怪采的语言,有着感 知美和创造美的本能的人类,不可能不把他们的审美意识投射到语言之中,在语言中去感知美 和创造美,用美的原则去评价语言和运用语言。 语言之美,为历代文论诗品所论及,为历代文人骚客所追寻。但是,这些所论所寻,多涉 及的是书面语,对于口语却较少顾及。语言应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是,美学界似乎 对于言语作品更感兴趣,而很少把精力投放在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本身,故而对于真正意义上的 语言美绝少揭示。修辞学的触角触及到不少语言美的问题,如对偶的对称美,排比的气势美, 比喻的联想美,讥讽的幽默美等等,但是,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而前几年作为文明建设 所提倡的语言美,仅仅涉及语言礼貌的范畴,而非学术意义上的语言美。 问题五:学习语言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问题六:中国语言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和一研究语言学的意义何在 语定学这门学科涉及普通语言学,也就是与西方语言学交叉的部分较多,而西方语言学起源于哲学,如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的思考,关于意义,你说哲学的意义在哪里?知识就是知识,学它就会了解认识它,就有意义。 现状的话不是很乐观,其下的学科除了对外汉语比较热以外,像汉外比较、语言规范化、语音学等等好像相对枯燥,专业性强,语音学涉及声谱等复杂的计算。文科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今后语言学的发展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实用主义影响比较大,学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什么的还是可以到中学教书嘛。但是,语言学其实有点意思。 问题七: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由实践的需要来决定,通常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 按其应用领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教学。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除一般的语言教学外,还有为不同目的和不同对象服务的第二语言教学、科技外语教学、双语制教学、聋哑盲教学。②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③辞书编纂。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④翻译。这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如何处理好意义的传达和形式的转换,有很多问题要探讨。除上面这些课题外,一般应用语言学还涉及言语矫正、舞台语言研究、建立国际辅助语、制定速记系统。 研究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来处理自然语言。有以下几个主要课题。①实验语音学。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后,语音实验从音素音节分析扩展到成句成章分析,同时超音段特征成了重要研究对象。除了语音分析,还有语音合成的工作要做。②机器翻译。电子计算机和语言的最早结合开始于机器翻译。它开辟了计算机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同时又为许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及许多技术成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试验场。不过就已有的成就来看,机译系统的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差甚远;而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 ③情报检索。情报检索中的关键是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这种语言应能准确表达文献主题和提问主题所需的词汇语法,不应产生歧义,并且便于用程序运算方式进行检索。④汉字信息处理。汉字字形繁复,字数庞杂,而且存在大量的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现象。这给编码输入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使编码简单易学、操作方便、输入迅速,需要对汉字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机器应用语言学除了以上这些课题外,还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言语统计和少数民族语文的信息处理。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言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对幼儿语言教学提出操作性较强的举措,以期提高我国幼儿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学习;语言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语言教育教学即幼儿在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学习适应社会的语言的过程。在整个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幼儿是课堂主体,语言是客体,主要目的是让儿童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能与周围的语言环境进行自由的相互交流,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奠基。

一、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幼儿与中小幼儿不同,其尚未形成基本的自理水平。因此,家长认为幼儿学不到任何知识,将幼儿园当成托儿所,更多的是将儿女寄托在幼儿园,重视儿女的身体健康,忽视儿女的学业,这种现象在区县基层幼儿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一些些自办幼儿园适应家长的心理要求,更多的是帮忙“看小孩”“当保姆”,在教学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很多专业教师被排挤到位,而具有经验、能够照顾小孩的成为热门人选,以致幼儿教学名存实亡。

(2)教学方法欠妥。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因对象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幼儿对新鲜事物会充满神奇感,更愿意投入到对神奇事物的学习当中。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学忽略了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语言教学中创新不足,课堂设计单一,幼儿学习关注度不高。在教学课堂设计方面,幼儿教师太过随意,自认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自己可以随意应付,课下备课不勤奋,课堂上把幼儿当成看客,不能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语言。

(3)内容脱离实际。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对幼儿所处的环境没有过多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或按照课本,或按照个人逻辑,或参照其他教师,以致教学内容或超过幼儿理解范畴,或没有结合实际造成理解困难,或吸引力不强。

(4)师幼关系不融洽。按照先进的教学理念,幼儿和教师应当站在同一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幼儿处于成长初期,对外界的认知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应当在此刻做好模范作用,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生不对等的观念,放下身段,融入他们的生活圈。

二、对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结合自身的幼师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水平呢?

(1)明确教学目的。幼儿语言相比较中小学教学来讲,更具有实践性。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不一定用得到,其多数是靠考试成绩评定水平高低。而幼儿语言教学则是让幼儿学到在实践中与人交流的能力,即听得懂别人说什么,能表达出自己想说的,更进一步就是培养幼儿礼貌的习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此为目的,不应脱离教学的宗旨,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发展。

(2)贴近幼儿实际。在教学中,幼师首先要掌握幼儿的思想认识和对外界事物的学习规律,站在幼儿的角度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结合幼儿周边存在的人、物或自然现象等进行教学,让幼儿能够直接感觉到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猴子捞月”这个成语的时候,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即让幼儿理解“猴子捞月”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时候可以用“猴子捞月”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认真思考做好课堂设计,结合“猴子捞月”的故事,在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问答和活动环节。比如,在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可以让幼儿猜猜猴子是怎么捞月亮的?再如,在讲到猴子捞月亮的环节时,准备相应的器材,让幼儿体验捞月的过程,认知水中成像的概念。然后,分小组讨论“猴子捞月”的意义,让幼儿结合实践造句。最后幼师适当对故事进行展开,讲解月亮方面的物理知识以及我国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讲解水中成像方面的知识,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活动。上述的教学内容“猴子捞月”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不曾常见,与幼儿的实践又差距较大,但通过设计,把幼儿周边环境中的自然现象引入课堂,既激发了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又挖掘了幼儿自身的创造力。

(3)丰富教学形式。幼儿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在教学形式方面则千变万化,需要花心思去思考、去准备。幼儿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方面应当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进来。对于游戏的设定需要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既简单、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都参与进来。比如,在教幼儿认识动物时,让幼儿通过学习每种动物的叫声和走路姿势,达到教学的目的。

(4)融入儿童的世界。对于一名幼师,能够融入儿童的世界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当幼师融入儿童的世界,其个人不仅会接受纯洁心灵的洗礼,人生观念得到提高,对幼儿的教学也能够游刃有余,找准学习的关键所在,让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魅力。综上所述,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克服问题的关键是客观把握幼儿的实际,通过经验积累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有效教学,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俊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李晓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盖笑松,杨世君,孙蕾.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2008(06).

摘要:我们也应看到,与其他定量分析软件一样,由于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只反映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还需要我们在使用中进行探索改进。

关键词:课堂语言教育;技术

一、“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及“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简介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是一款课堂语言定量分析软件,它是以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设计的。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作简要的介绍。

互动分析系统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1)描述师生课堂语言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弗兰德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所有语言互动行为分为10个类别,如表1所示。其中第1至第7类为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8、第9类为学生对老师说话的情形,此外,弗兰德把安静或混乱称为静止状态,列为第10类。(2)观察和记录编码方式观察和记录编码,弗兰德主要采用定时采样的办法:研究者依照表1的分类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观察,每隔3秒钟把最能描述其种类的编码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为了方便,一般用“0”表示“10”。(3)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有矩阵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时间线标记法3种,一般都采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与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功能更为强大,操作也更为简单。运行软件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界面。为了输入方便,我们一般采用“Excel资料汇入”的方式。只要将课堂上记录的编码按先后顺序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之后选择“Excel资料汇入”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导入的数据就会出现在“请选择档案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列表中的此文件名,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时间线标记”和“矩阵及比率分析”等资料处理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矩阵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使用进行介绍。

二、分析实例

我们先对表1没有涉及的语言编码作如下界定: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相当于教师“讲解”,记作5;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安静相当于学生受教师驱动为“答问”作准备,记作8;学生因没有听懂或听清教师的语言而出现的安静记作0。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身体语言也归为相应的语言类别: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微笑等同于“接纳”,记为1;点头或鼓掌等同于“表扬或鼓励”,记为2;不考虑课堂结束阶段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我们记录了Y老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堂教学的有效编码834个,利用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矩阵和比率。

1.矩阵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先对图2矩阵中单元格的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作简单介绍。例如:记录课堂中某时段师生语言行为的代码依次为6、0、5、1、4、8、8、2、3、6,相邻两个代码所表示的语言行为间隔3秒,这10个代码产生9个间隔,分别用序对表示为(6,0)、(0,5)、(5,1)、(1,4)、(4,8)、(8,8)、(8,2)、(2,3)、(3,6)。一般地,N个代码就可以得到N-1个序对,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行的序号(序号与编码类别对应,下同),后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列的序号。(6,0)就表示由10类语言行为构成的10×10阶矩阵的第6行第10列单元格,同一序对每出现一次计数1。将全部序对分别计数,就形成了弗兰德迁移矩阵。矩阵中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表示同一“连续课堂语言行为”出现的频次,如图2所示的矩阵中(4,8)的频次66,表示这堂课记录的“从‘教师提问’到‘学生答问’”的行为共出现66次。矩阵主对角线(左上到右下)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这是因为行、列所表示的语言行为同序,意味着此一序号的语言行为超过3秒,即表明教师或学生在持续地做某事。如,图2中(5,5)稳态格中的数字200表示记录“教师持续讲授”的行为200次,约10分钟;(10,10)稳态格中的数字3则表示记录无意义的语言行为3次。迁移矩阵的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叫做“积极整合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融洽行为的频次;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隔阂的频次,该区域各单元格频次较少,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比较融洽。通过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由(4,4)、(4,8)、(8,4)、(8,8)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可反映训练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由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可反映创新型提问的程度。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4,4)、(5,5)这两个稳态格和(8,8)、(9,9)这两个稳态格的数据总数较为接近,说明教师持续讲解和学生持续回答的时间相当,反映了学生与教师的问答是积极的;另外通过分析“积极整合格”与“缺陷格”等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在一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但存在以训练型提问为主的情况,创新型提问尚需加强。

2.比率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对相应的比率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为便于表达,本文将图2中矩阵的第i行第j列单元格上的频次用Cell(i,j)表示,第i行所有频次的和称为Row(i)=∑10j=1cell(i,j),第j列所有频次的和称为Col(j)=∑10j=1cell(i,j),用Total表示矩阵全部单元格中频次的和,Total=∑10i=1∑10j=1cell(i,j)。各项比率的意义如表2所示。表中“常模”是弗兰德等人多次研究后得出的。通过将图2中的变量分析结果与上表中的常模进行综合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重视语言讲授的同时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倾向于间接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较高,能够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及时引导学生;倾向于对学生的回答施加积极强化,即对学生的回答表扬和肯定远比批评多;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反应;能够较多地以问题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存在着提问只停留在教材内容上的情况,缺少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这是教师提问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评价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是一款非常专业的课堂教学分析软件,它的应用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用该软件对课堂中师生语言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出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方便教师分析课堂教学情况,从而改进对学生语言的引导策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其他定量分析软件一样,由于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只反映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还需要我们在使用中进行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其对教育的启示陈宝国,彭聃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20

加强诵读、积累,促进学生学好语言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李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要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阶段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努力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使学生能真正把祖国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①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其标志就是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影响着自己与他人的交流,也是对一篇文章理解和概括能力的体现。洪镇涛(语文特级教师)曾言:“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不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他指出:“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②读了洪老师的话,我深受启发。现在的学生语文素质普遍不高,有下降的趋向,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缺少语言,不熟悉、不理解语言,很难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语言”。那“语言”在何处呢?就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最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那么,小学生该如何加强语言积累?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诵读训练。强调诵读实际上是传统语文教学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许多文字资料记载,古时蒙童入学,只是按教师要求熟读、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一直到四书五经。背诵了一定数量的课文以后,教师才“开讲”,这种教法一直到解放前都还存在。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③可见,熟读直至背诵的过程,既是一个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应用的过程。待到有一天,教师“开讲”了,就能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应用了。古人用这种方法,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例如苏东坡能从头至尾背《汉书》,李清照诵《论语》能记住文章中句子所在的页数、行数,可谓到了惊人的程度。古人又云“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不也正说明了诵读出成果的事实吗?那现在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轻视它呢?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应加强诵读,既有理论依据,又有事实依据。当然,古人的这种方法属于“死记硬背”,费时耗力,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诵读,它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它要求的是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熟读、背诵,要求的是眼、口、耳、手、脑的并用。那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加强诵读教学呢?1、要加大诵读的训练量。一堂课,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2、要加强教师的范读。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于漪、李吉林老师的课上得十分出色,这跟她们注重范读有很大的关系。加强范读,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3、要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致使诵读能力成为学生的弱项,诵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极有必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对诵读的指导应从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开始,这是训练诵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接下去,要结合诵读实践,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使其有“迹”可循,不至于漫无目的,无所适从。在课前要布置诵读预习作业,课堂上要检查,检查后要有中肯的评价、具体的指导,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后还要布置诵读作业,不仅读课文,还得读课外的美文,鼓励学生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成诵。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练习,加上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便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让学生能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自身的语言。二、注重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都是要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但从现状来看,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却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 多写点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从而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那语言积累究竟应该积累什么呢?不是积累那些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也不是积累那些文章技法之类的方法知识,更不是那些时髦的探究方法、交流合作技巧,而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对此,语文教师不要害怕有人指手划脚,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积累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要让孩子博览群书。因此,我们除了要上好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小学生目前还未能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为学生提供《语文报》、《作文之窗》,创设了“读报标兵”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借(买)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的书籍等。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喜欢的课外读物也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良好开端。2、指导学生养成主动摘录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鲁迅先生说过,学习就如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都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与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④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4、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获得了一些生活经验,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如发动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生活体验等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比赛,对评选出的“小能手”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以促使学生对阅读的温度不断高涨。语文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积累,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所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迫在眉捷!语文教师必须要还语文课一片琅琅读书声!

方言研究的意义论文

留住方言,文化立根方言在时代的冲击下踉跄前行,早已衣不蔽体。那些在历史回荡着的声音,有些渐渐远去,甚至不复存在,也带走了承载其中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光辉。方言保护亟不可待,一寸乡愁还需留住。留住方言,文化立根。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心灵安全的归属,奔波再久乡音一响,那就是到家了。这种声音是那样的美,总会让人热泪盈眶,熙熙攘攘的一群人在喉咙震动爆破的那刻已经成了老乡。孕育于同一片土地,声音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方言是乡的灵魂,寄居着文化,是人文和历史的载体。不论是秦腔的撕吼还是越剧里的吴语,都用独特的方言美感定义了一片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点。方言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和最佳代言。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文字破译需要方言,古代历史的解读需要方言,诗词韵律的判断需要方言。这声音啊,捣破黄龙直击文化的心脏。中华文化在方言的传动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是百花绽放博大精深。山山水水下的文化多样性就是在方言的温床中得以孕育发展。令人担忧的是现如今很多方言像是失宠的妃子一样在挣扎着哭泣着。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方言甚至已经消失。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电视台、广播等媒体中都不见方言的影子。在普通话的挤压之下,方言不见天日。中国城镇化也在快速地进行着,普通话渐渐地成为了各地的生活用语,方言使用频率大大下降。而且为了提高教育,很多家长主动放弃教小孩方言,普通话从娃娃抓起,更是雪上加霜。再者很多人对方言的认识不足,忽略了方言的文化内涵和在文化多元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片面地认为方言有碍文化交流阻断文化发展,对方言排斥激烈态度悲观。叹!最令人心痛的是美好的东西被慢慢地撕毁。方言在夹缝中亟待救援,行动刻不容缓。政府应要引起重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方言是地域特征的浓缩,而不是打出一句“人人都讲普通话,文明社会你我他”就万事大吉,建立方言博物馆,开展方言艺术表演等等都是可行之举,近年来大火的声音影像记录也要提上日程。学者的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充分挖掘方言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高方言地位。而作为个人,要把传承故乡的声音作为责任和使命,应该以会一口流利的方言而自豪。留住方言,文化立根。那故乡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有底气地说:生于斯,长于斯,我是这儿的人。

这方言学的语言意义就在于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个与方言的一个传统文化,然后就是让这种文化基因能够更好地流传下去,其次就是能够自己的一个语言的素养吧

我不会写的啊

研究方言学,有很多时候是可以了解到语言发展的脉络,同时更好的引领方言发展,同时还有团结各民族的作用

中韩语言对比研究意义论文

学习小语种的方式方法 论韩国语进阶教学 标准韩国语与韩国方言 韩国语实际应用 基础韩国语教学 韩国语与汉字的关系 等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浅析南北分断 南北统一展望 韩中文化交流展

中韩文字文化交流 或者 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对比与交流 之类的题目 百试百灵~

本科?硕士?博士?。。。 要是本科的话 若在国内。。。去韩国riss抄一篇就行。。。 硕士的话。。。看你是国语还是国文了。。。。我是国语。。建议你写点 语法类的,要有能力。。中世韩国语。。 博士。。。我还没上。。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