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价值观 教育 的历史和 文化 传统不同,因此内涵和特点亦不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教育比较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差异
摘要: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教育成了各个国家发展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教育的三大主体——学生、教师、学校的中西方差异出发,分析产生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并在中西方教育的对比中,为当下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作出 反思 。
关键词:中西教育;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5[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2-2139(2012)-10-006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竞争的激烈,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全球教育一体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国的教育都在为应对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另一方面中西方教育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行为日益频繁。然而,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存在着简单复制、粗暴照搬,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站在更高高度审视这一问题。对比中西教育的文化差异,寻找中西方教育文化的有利方面和各自弊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为推动中国教育实现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由于历史起源不同、民族性格不同以及其他诸多因素造成了中西方在许多层面存在着各种差异,如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等等,而这种差异越在历史的前期越明显,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仍,在相互借鉴中相互融合,然而这种教育差异依然广泛影响着当前的教育事业。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既表现在教育传统的差异,也表现在教育现实的差异,其具体表现在受教育者、教育者、学校以及教育体制。
一、受教育者
(一)中国学生:被选择
大部分中国人的中国式审美的评价思维——注重外部的评价,“好学生”的三条标准——人品、素质、潜能,这些都是自我是无法界定的,只有社会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行为来进行判断;这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符合中国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界定。至于“潜力强”这个很难以界定,但是中国人独特的成才思维认定,如果这个学生学习很轻松,付出的努力少,但是成绩优秀,就被认定为一个潜力很强的学生。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这种注重外部评价,是中国农耕文化这棵种子所发散出来的一株枝蔓。在古老的农耕社会,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体的合作,才能保证粮食的收成。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中国人越来越注重群体,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他们在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十分留心他人对于自已行为作出的反应和期待,尽量避免窘迫与冲突,强带哦自我反省、克己、慎独、三省吾身。”
(二)西方的学生:自我选择
大部分西方人的审美的评价思维——注重自我的评价。三条准则——热情、有归属感、有恒心,都是从学生自我内心的情感出发,带有很强的自我意志,即使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面,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强调的是自己内心的归属感。他们遵循的不是法律亦或是道德,而是内心中的、“约”。这是很典型的海洋文化所孕育的性格。西方的古代文明在人与海的搏斗中展开,所以他们性格中有一种自然界是可以征服的“物我”两分的态度,他们有很强烈的个体本位意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自我的选择上。西方的学生很注重选择的权利,他们忠于自已的内心的感受“激情、归属感和恒心”这些社会没有办法界定的品质才是他们自我意志选择的体现。
二、教育者
中国以教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是蜡烛,燃烧自已照亮学生,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而在西方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教师是“为师不尊”,虽然也有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他们更具有体制之外的特色与麻辣。
(一)中国教师:严父慈母
在中国,教师的职业和形象存在很大程度的社会刻板化现象,我们相信教师有教师的样子,即所谓的“师表”。在古代的中国,教师又被称作“师父”,由此可以推断,最初人们心目中的“师表”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严父”的形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的逐渐女性化之后,“师表”又增加了另外一种“慈母”的形象。
而在师生的关系之上,教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学生是像“儿女”处于服从的地位。在教学评价之中,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业还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行都处于疏导的地位,对于学生任何细小的错误都要有错必纠。中国教师的角色设定其实是中国家族本为与伦理至上的文化传统在教学组织中的延续。“家庭及其延伸家族在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地位却是任何一种别的文化都无可比拟的。”
(二)西方的教师:亦师亦友
具体表现在,在课堂的组织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正如西方教育的始祖——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对话式”。他认为教师是一个“产婆”他只能引导“母亲”生孩子而不能代替“母亲”生孩子。在师生的关系上他们是相对平等和民主的。因为他们都是只通往真理旅途中的“探索者”。在教学评价之中,学生群体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所犯的错误教师基本上是不会予以否定的,一方面他们认为如果学生的思想是错误的,那么在今后学生的知识体系日益完善的时候就能进行自我的纠正,另一方面他们无法确定学生所谓的错误思想之中是否就有带有真理的苗子,因为即使是他们所使用的教材也不是绝对的真理。
三、学校
(一)中国的学校:求同
中国的学校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校训用以展示其办学思想的不同,但基本上中国的学校也是机器化制造的。有人戏称,你只要进入一所小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的进度,就可以知道全中国学生的学习进度;你只要进入一所大学,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就可以知道全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中国教育的高度一致性,但是它很值得我们的反思。
(二)西方的学校:存异
西方的学校虽然在“自由’”和“真理”大体相同的校训的指导下,但是他们的学校发展却各不相同,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他们还率先开发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理念、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学生、课程专家、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西方这种存异的现象也是西方求变务新的开拓进取精神的传承,个体本位思想的传承。西方文化中有“浮士德精神”,即不断地向上发展。在开拓的过程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新思想,会出现很多的“异”的局面,西方人尊重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尊重各种“异”。正如美国的本尼克曾在《文化模式》中 总结 的那样“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尊严和价值。”
此外,表现在教育体制上,中国更注意家庭伦理的教育,而西方对此则不很重视;中国更注意社会道德约束的教育,而西方则注重法律以及社会责任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西方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西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在美国,年轻人大多很有主见,这种独立意识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不同的教育方式背后,都有着不同文化的渊源。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单纯地引进,而是要思考西方的教学模式是怎样调动起他们的文化优势的。目前教育改革的制定者,往往是从教学形式方面入手,没有看到或很少看到教育潜在的文化影响;而对于中西方文化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因不从事教育工作而对教学方式不甚了解,无法将文化这种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笔者认为如果两者能相互结合,这也许将是中国课程改革深入和发展的一大契机。
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教育差异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不断进步,但相应的文化教育水平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至少发展乏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国家在经济软着陆,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可持续集约型方向发展的探索缺少文化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从每个个体来说,如何更好提高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用更强大的文化理念武装自己,以适应时代需求也成为当下需要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而革新文化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要革新文化必先从教育开始,教育是文化传承和革新的最重要的途径,唯有教育变革才能从根本上革新文化使之适应时代需求,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教育存在于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从现代教育体系入手,剖析探索教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同时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寻找其教育文化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对现有教育革新的见解,为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改革做抛砖引玉之小见。
关键词:中西文化 教育 差异 改革
乘着我国30余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部分,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了大量人才。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纲领的指引下,通过数十年的积极探索与改革,我国现阶段教育已初具规模。然而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创建新教育模式已成首要之义。同时相比时下国外的现行教育,不管是教育质量、教育成果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对比中外教育文化差异,找出我们现阶段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瓶颈,并积极着手改革,是我们这代教育人的使命。
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普及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关乎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的伟大事业,更是开启个人智慧之门,培养健全人格,树立高尚理想和信念,成为有用之才的必经之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通过教育,传递社会文化精髓,培养具有一定理想信念、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人。
从古至今,先哲们对教育都有很深刻的见解,教育是文化精髓得以提升和传递的唯一途径。孔子对教育的概括是:“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近代学者王国维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多方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王国维关于“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之先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进一步提出“健全的人格”的教育宗旨,将王国维提出的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进一步系统化与理论化,并突出了美育与德育的核心地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他提倡实用教育,其思想精髓是创造教育,目标是民主教育,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育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需求,符合社会本位思想。
二.中西方教育差异,反映出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教育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从1985年制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10年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和提高,其指导思想、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所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符合时代需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却未能与发展纲要相适应,出现了应试教育、教育资源不平衡、功利化教育等诸多弊病,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也未能真正付诸实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而优则仕。目前我国教育有学前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这几乎囊括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近20年,然而几乎所有教育的理念依然是学而优则仕,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启疑”的创新型思维培训,而在于考分,为了各种证书和文凭,教育就是为了取得一块更好的“敲门砖”。学校教育的目的在升学率,教师教育目的在考分的高低, 家庭教育 也是以孩子最终高考考分论成败,学生自身学习的好坏也是拿一纸成绩单论英雄。这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热更能说明这种“学而优则仕”的现象,在这种思想导向的影响下,作为国家教育支柱的高等教育也出现下滑情况,这几年的论文造假、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已屡见不鲜,学习的好坏与取得的成就及做出的贡献没有关系,学的东西与社会需求的东西出现明显脱离,学的目的就是取得文凭,大学教育的意义只是为了简单的就业,更没有站到倡导社会文化方向的高度。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兴趣、创新、踏实、勤奋等则逐渐被遗忘,在功利和享乐思想的驱使下,教育的目的、意义已经被严重扭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倡导的都是趋向于眼前的“利”,而淡化或漠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昌盛、文化的复兴。
2、止于知道的教育模式。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位置关系仍然有待提高,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要启发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树立“学不可以已”的终身教育的理念。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目的依然只在于知识点的知道并牢记于心,学校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不是学生实际能力的高低,而是所传授的内容学生全都知道、没有疑问、记住那唯一而统一的答案,每当课后老师问学生还有没有疑问时,看到下面的学生都默不作声,便认为是对自己教学的肯定,学生认真听,牢记于心,考试成绩就有了保证。这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该教育止于知道,重在 学习 经验 ,提倡墨守成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二,提倡长幼有序、敬畏天命、尊师重道,提问被视为是没有认真听讲的原因,对老师付出的不珍惜,此教育形式的文化内涵是追求统一、服从、同化,其目标是知礼法而不越雷池一步,敬天而畏命,符合中国伦理性政治文化的行为准则,而这恰恰是素质教育的拦路虎,素质教育旨在启疑、求真、重德、正气的宗旨理念,而止于知道的教育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浅析我国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
摘 要:本文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 措施 ,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64-01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英语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说,中西方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宗教信仰存在的差异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信仰、宗教等方面也几经变迁,最后行为了儒家、道家、佛家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仁爱”、“阴阳”、“神明”、“菩萨”、“如来”等词汇;而在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__在其生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文化,就使得在其语言中出现和基督__的词汇,诸如我们熟悉的angel(天使)、religion(宗教)等。
2.生活状态、环境存在的差异
在西方的文化中,很多词汇都是和英国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其很多词汇中都很航行、水、鱼等涉及到大海的词汇有关,诸如我们比较熟悉的a ship in the sea(萍水相逢之人);all at sea(不知所措);to teach a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等;我国主要的还是以陆地环境为主,有关航海、大海等方面的词汇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我国生长竹子,所以有相应的势如破竹等相关的词汇,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也使得双方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历史 典故 存在的差异
双方的典故的来源不一样,西方典故主要来自于《圣经》、喜剧、英美文学、罗马神话等方面,诸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等;我国的历史典故则包罗甚广,不但包括名著小说,还包括民间 传说 ,一些正史、野史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其中比较经典的“曹冲称象”、“刻舟求剑”、“烽火戏诸侯”等,这些内容都反映了我国深化的历史文化内涵。
4.价值观存在的差异
西方注重自由、民主,自我意识比较强力,这种“自我”(self)的观念已经深入其文化中,具体体现在self-absorption(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等方面。而我国讲究的是先人后我的思想,讲究的是奉献,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非常强烈,诸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充分的体现了这种思想。
5.风俗习惯存在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风俗习惯上,诸如我们认为将人家唤作狗是十分不礼貌的用法,但是英国人却将狗作为昵称。诸如此类风俗习惯在中西的文化中体现之处比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6.社会礼仪存在的差异
我在我国的家庭文化中,“谢谢”这个词很少被提到,家长照顾儿女,儿女孝顺父母被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主要是受到我国深厚的伦理积淀的影响。如果偶然在家庭成员中说出了“谢谢”,反而疏远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在西方的社会礼仪中,“thank you”被使用的频次非常高,几乎在所有人之间都会遇到。在这里就体现了双方社会礼仪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措施
在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之后,就需要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背景的支撑下更好地 学习英语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应于文化内涵的渗透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可能产生疑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纵向深入和横向发展,对于学生英语的终身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制约。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教育,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语言和社会是分不开的,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代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语言中不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风俗、历史等,还影响到人们的 思维方式 、价值理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渗透,加强对社会文化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更好地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2.完善相关西方文化方面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就需要拥有足够的素材,只有加强对英语国家相关文化的了解,开展相关的情境对话、实践活动,才能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英语文化 中的人文风俗、地理文化、神话典故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自觉地加强对西方文化素材的挖掘,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就能使其更好地明白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其更加分明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
3.挖掘和扩展教材中的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如果离开了教材,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将很难保证。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要为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升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要求,联系教材输入相关的文化,只有津贴教材,才能使这些西方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会僧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关的活动,来对教材进行相关的扩展,诸如英语角、兴趣小组等,只有尽量创造真实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兴趣,才能增加其沟通、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琴.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党俊英.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科技资讯,2007,(24).
有关中西教育比较论文推荐:
1.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 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差异论文
3.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论文
4. 中英式教育差异论文
5. 浅析中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西家庭教育之我见》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更有许多学生家长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因此,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且,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在不同方面,教育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传统;差异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它可以归纳于五点。
1、重视家庭教育。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不同。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
5、重视言传身教。
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大概涉及了十个方面。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外加各种品行于子女。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西方文化所掌握的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
6、独立意识的培养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7、情感教育与体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
8、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孩子们是接受学习。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9、理财教育
中国人的君子作风是淡泊名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家长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固定基金,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
10、宗教思想与科学教育
虽然中国文化也是以宗教为开端的,但是在教育上我们更强调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西方的宗教传统直到近代乃至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它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
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主要包含4个方面:
1、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机制,实现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做到保障措施制度化;
2、确立家长在教育行为中的法制观念,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依法治教的问题,增强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改变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良作风;
3、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把“教子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亲情教育的优势,开展个性化教育,发展孩子个性,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采取鼓励、引导、宽容的科学方法,耐心教育,不断提高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4、紧跟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家庭教育思路,增强开放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适应性,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和求知。
总之,中国的家庭教育和西方家庭教育有很大差异,各有优劣,我们应该祛除糟粕,取其精华。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使教育世界化,各自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王晓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4]孙爽.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之我见[J];现代交际; 2014年06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毕业设计可以去以下网址找.
一、 综合类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2、学生大论文中心、蜂朝无忧论文网门类很全。4、论文下载中心门类很全。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2、教育教学论文网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3、教育论文、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三、 专业类1、优秀论文杂志以科技类为主。2、论文资料网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3、法律图书馆文如其名。4、法学论文资料库文如其名。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mba职业经理人论坛、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体育论文、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论文商务中心、法律帝国: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1、学术论文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五、 博硕士论文1、论文统计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科技论文在线论文中国 :新浪论文网分类:中国论文联盟:大学生论文库论文资料网:论文下载中心:毕业论文网:学位论文:无忧论文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ALseek搜索 大型论文搜索引擎。 2、学生大论文中心 3、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如果是查询免费的。推荐到OA图书馆。 中英文论文都有。 输入相应的关键词的中文或英文即可。
知网、维普和万方
I论文网 百度文库 校园论文网
知网、维普、万方
万方网,中国知网。但是要你的学校买了这两个网站的资料库才可以用,没有买资料库是用不了看不了的,望采纳!
知网 ki.
推荐到OA图书馆查询。 输入关键词即可。查到的论文都可以免费下载。
百度文库就可以了呀 如何是其他的很多是要钱的!
主要是根据关键字搜寻,但网路上搜索到的大多是付费的,建议你找些免费的文献资料库搜寻,大多院校都有免费接入口,或者将你的详细需求描述清后在知道中提问,这样有获取文献渠道条件的知友就可以帮你查询,再提供给你。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21blue.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studa./newpaper/ 3、蜂朝无忧论文网 :51lunwen./main/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studa./paper/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papersempire./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k12../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minaol./gb/art/ttd/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资讯科技论文 3、教育论文 :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teacher../papers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bdfx../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interpapers./kj/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51paper./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law-lib./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law-lib./lw/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ceo./school/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 7、中国农业线上-农业论文 :agrionline../keji/lunwenzy/ 8、体育论文 :zxty./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forum./ *** lw/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sse../sse/yjkw/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lqzx./ 12、论文商务中心 : 13、法律帝国: :fl365./gb/lawthinker/bbs/ 14、法律论文资料库 :law-lib./lw/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hrexam./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sci../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推荐: : 中国科技论文线上: 论文中国 ::chinawrite./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lwlm./ 大学生论文库:syiae./lunwen 论文资料网::51paper./ 论文下载中心::studa./paper/ 毕业论文网::bylw./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51lunwen./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广西师范大学院校代号即代码为10602。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由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靖江王城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及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是一所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沿革
广西有高等教育,自清光绪戊戌始,堂址在桂林文昌门外。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巡抚黄槐森奏建体用学堂,1902年由巡抚丁振铎重修改体用学堂为广西大学堂。
师大史略
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2年)
1932年春,广西省政府以“促进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师资”为由,决定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桂林设立筹备处;6月7日发出《广西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一届招生简章》;8月进行招生考试;10月12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36年6月底,广西省政府下令广西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停办,并入国立广西大学,改称广西大学文法学院。省立医学院并入成立广西大学医学院,学校理、工两学院合并成立广西大学理工学院。
国立茁壮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
1941年1月,教育部同意将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改为法商学院;10月,广西省政府决定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1月,借桂林市东灵街广西教育研究所所址(今七星公园月牙楼斜对面)成立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12月新生入学。
1942年2月,师专从桂林市东灵街迁至东江六合路;4月1日,广西省政府同意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和广西教育研究所合并,改称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
1943年8月1日,学院奉教育部命令,改省立桂林师范学院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教育部,是当时全国仅有的6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并将广西大学师范专修科的中文、史地、数理化三个专修科并归学院。抗战时期全国共有38所国立大学和学院。广西大学和桂林师范学院名列其中。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与国立西南师范学院、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集聚了杨东莼、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林砺儒、陈翰笙、夏征农以及曾作忠、张云莹、谢厚藩、陈伯康、林焕平等一批名家曾在学校任教。
1944年6月,桂林开始紧急疏散,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奉教育部之令迁移,先后迁至柳州长安镇、贵州平越等地。
1945年11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向广西省政府申请迁至王城(省政府旧址)办学并获准。 1946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发渝高字第一三八四一号训令,命国立桂林师院(含附中)迁往南宁,并将国立桂林师院改名为国立南宁师院。
1950年2月,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之命令,并入广西大学,暂时保留师范学院的建制,成为广西大学师范学院;同年下半年,广西大学对院系作调整,广西大学师范学院的建制撤销,成立文教学院。
再续文脉
广西师范学院(1953年)
1953年7月,中南区院系调整委员会桂林分会以广西大学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五个专科为基础筹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0月,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筹办)改为广西师范学院(筹办);11月,奉中央教育部通知,学校校名定为“广西师范学院”。25日,中共中央就决定将广西师院校舍与坐落于王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校舍对调。
1954年7月,广西师范学院暨广西省教师进修学院(今南宁师范大学)由将军桥迁入市内旧皇城办学,8月2日迁校工作结束。
1976年,学校在桂林市东郊三里店增设分部(今育才校区)。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继往开来
广西师范大学(1983年)
198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广西师范学院改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1986年11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
2005年12月,广西师大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建设雁山校区。
2006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7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投入使用。
2009年6月,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是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广西首家出版集团。
2012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
2015年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签署关于共建广西师范大学的意见,广西师范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6年,广西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西师范大学。
2017年7月,学校被认定为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大会,重点支持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月,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9月,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0年1月,入选双万计划。10月,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1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一校一策”推进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8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22人,具有高级职称940人,占,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1561人,占;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约120人次,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约20人次,国家级各类人才称号已经齐全(包括双聘院士);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约100人次。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项目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15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7门,自治区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前教育。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化学。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部分):荒蛮对文明的诗意奉献—广西与唐代诗人。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教育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学、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电子商务。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2个)
经济学、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广西一流本科专业(8个)
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历史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绘画、音乐学、产品设计。
教学成果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含学校参与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队伍建设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有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世界史、物理学。
专业博士点:教育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工程学。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广西师范大学23个学科参评,有6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6个一级学科排名广西高校第一名,学科上榜数量居广西第二。
国际合作
根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广西师范大学已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海外设有3所孔子学院。学校是广西唯一的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办广西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单位。近10年来,共接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长期、短期留学生15000余名。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广西师范大学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人文强桂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
科研成果
承担项目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共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17项(超出计划完成数),连续实现多个重大项目突破,包括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2项,科研经费总计亿元。
论文发表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论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1158篇、期刊论文3919篇。化学与药学学院曾明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2篇入选2005-2015年ESI高引频论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欧立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世界物理学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化学与药学学院梁宏教授、杨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药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学院谭培文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徐毅教授的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经济管理学院张海丰老师撰写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00多种学术系列期刊在2011年度转载的学术论文数据统计,在全国高等院校学术论文转载量排名中,该校以20篇的转载量列第99名。
科研获奖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39项,其中,获广西科学技术奖17项,其中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8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具有“学科专业涵盖面广、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并存、多媒体与大型数据库齐备”的资源特色。截至2016年9月,该馆纸本图书总量达万册,电子图书万册,各类数据库8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
学术期刊
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涉及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体育等学科领域,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和第五版。
2.《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等。1991年,学报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1999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4年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学术交流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第十七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大会卫星会议—国际药物无机化学研讨会”“第九届国际前沿算法大会”“北京谱仪III国际合作组2012年冬季会议”“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药物化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第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14)”“第三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等在中国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1年8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拟确定广西师范大学为第十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拟推荐单位。
校园环境
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靖江王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独秀峰·王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靖江王府是中国历史最长且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时为广西贡院,后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浓缩了桂林自明朝前期起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靖江王城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左建宗庙、右筑社坛、亭台阁轩和堂室楼榭等代表建筑物。王城周围是3里长的城恒,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
而育才路校区则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越南九二学校旧址所在地。
广西师范大学,部标代码为10602,英文名称为“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注册地址为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王城1号,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
荔浦是桂林市教育强县之一,共有数百多所小学、11所初中【含翰林外国语学校(民办)】、3所普通高中及1所职业高中。 一、荔浦中学创建于1919年4月15日。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学校五易其名(荔浦县立中学、荔浦县立初级中学、荔浦县第一初级中学、桂林荔浦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荔浦中学),四易其址(县立两等小学堂校址、长生岭宝塔校址、定西乡甲板屯、安东乡大古西屯),现今校址长生岭最初为县城张、莫二姓慷慨赠送。学校群山环抱,荔江环绕,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启功亲笔题写的校名。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为母校欣然题词:“荔江长流,桃李芬芳。”学校人才辈出:美国阿肯色州大学教授韦华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韦日清、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莫志超、新疆建设工程局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申国宾、国家民委副主任留日博士江家福、中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展鹏等,都是荔浦中学毕业生的杰出代表。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600多人。教职工165人,其中教师144人,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教师127人,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总面积109亩,总建筑面积47418㎡。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以“以人为本,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校训,弘扬“团结、活泼、求实、创新”的校风,“民主、博学、精思、善导”的教风和“勤奋、探究、谦诚、进取”的学风。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形成了“‘网络+自主’的德育教育模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体育传统项目的传承与弘扬”三大办学特色。学校办学成绩突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共有30人,其中1982年录取清华、北大6人,1985年录取清华、北大5人。2005年理科考生赖华贵以文化分689分居广西第9名,被清华大学录取;2008年理科考生倪剑以文化分650分居广西第12名,被清华大学录取。2014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191人,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793人,本科上线率。600分以上有38人。文科最高分646分(2人),居广西文科第49名。理科考生秦莉媛考取北京大学。经自治区教育厅验收评估,学校2005年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在全县乃至全市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2015年,荔浦中学参加今年高考应届考生有696人,一本上线247人,比去年增加73人,一本上线率达,居桂林市县级中学第一名。600分以上18人,本科上线659人,本科上线率,不但首次突破了一本上线人数200人大关,而且创造了荔浦中学最高记录,跻身桂林市教育强县行列。今年(2013年)高考是广西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次高考。近年来,荔浦中学在荔浦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教育局精心指导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和教师教学行为改善为重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追求求知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尖子生、临界生和后进生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充分发展,有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该校还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和实战模拟训练,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实现了今年高考成绩的历史性大跨越。二、桂林市荔浦师范学校附属中学,2001年秋季,停招普通中等师范学生,转办普通高中。2008年,学校的管理权限下放给荔浦县,学校的建制、性质,校名不变。2010年,幼师班更名为学前教育班。2011年,停招中专艺术生。2014年,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行政人员2人、教辅工勤人员19人。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大学本科学历82人、专科学历2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 29人、技术工人9人。有教学班26个,在校生1461人,其中高中生1306人、中职生155人。几年来,学校荣获广西教育学会第十一次优秀科研成果“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广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桂林市中小学生科普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被评为自治区“和谐学校”、桂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桂林市“高中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连续5年评为荔浦县“模范职工之家”。教师中14人次获市级以上“先进个人”奖,10人次在区、市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456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6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生中有6人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6人被评为区级优秀学生干部,60人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30人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42人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团员。荔浦师范为我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三、荔浦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69年秋,当时称为荔城一小“戴帽”初中班(预科初中班),1972年成立为荔城初级中学,1981年秋改名为荔城镇中学,并升格为县直高完中学,1990年7月更名为荔浦县第二中学, 2006年9月停招初中生。2009年9月荔浦县修仁中学撤拼到荔浦县第二中学。目前该校是一所公办普通一级高中学校。学校坐落在荔浦县城荔柳路422号,校园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63428㎡,校舍建筑面积13714㎡,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宿舍楼三栋,有环形体育运动场和室内球馆各一个,篮球场5个;有计算机200多台,图书44816册,有31个高中班,在校学生1683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66人,获高级职称教师16人,获中级职称教师106人。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建有物理、生化实验室、画室、音乐室、现代远程教育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图书室、阅览室等,还有一栋已投入使用的新艺术综合大楼。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和发展”为办学理念,高考本科录取率连年上升。该校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办学特色,走高考体艺特色办学之路,促进学生个性和专长的发展,让学生发挥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成才。目前该校开办有高考体育、美术、音乐术科训练班,2013年有少数学生还报考了播音主持、舞蹈、书法、广播电视编导等高考术科专业,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目前该校正积极引进相关术科老师,争取拓宽现有术科专业,扩大现有术科生人数。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校每年有许多原来中考分数很低的同学通过体艺术科高考考入了理想的本科大学。近几年来,荔浦县第二中学体育艺术高考成绩在荔浦县遥遥领先,已跻身于大桂林市普通高中前列。2014年荔浦县第二中学高考再传捷报,本科上线人数160人,超过县局下达的任务人数53人,其中二本71人,三本89人;文化普通考生71人,术科考生89人。荔浦县第二中学体育艺术办学特色的形成和扩大正越来越得到县、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15年高考,二本上线171人,是二中有史以来上线二本线人数最多的一年,体育、美术、音乐等术科双上线率达92%以上,真正体现了二中体艺办学特色,其中体育生黄开勇已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李敏已被武汉体育学院录取。同时他也指出了术科培训存在的不足,希望大家扬长避短,争取明年术科高考再上新台阶。蒙华校长还宣读了荔浦二中“一师一优课”比赛获奖名单,通报了上级将拨款修建塑胶田径场和逐步重建两栋教学楼的好消息,详细解读了荔浦二中绩效工资发放方案和评先评优方案,表示今后绩效工资发放和评先评优将更倾斜班主任,希望大家增强责任感,齐心协力,为创办学生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而努力奋斗。荔浦县第二中学还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个班级设有文体艺术活动兴趣小组,学校每年在十一月份举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盛大的文体艺术节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对学生文体艺术素质全面检阅。该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广西、桂林市中小学生各种文体艺术比赛展演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2012年、2013年该校田径运动队代表荔浦县参加桂林市田径运动会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2013年12月该校李新颖同学代表桂林市参加在崇左市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在女子组100米短跑中获第二名 。为了让中考文化成绩较低的同学都能顺利深入理想的大学,成为有用之才,荔浦县第二中学全体老师正立足现状,积极探索,不断挖掘,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相信荔浦县第二中学明天会更上一层楼。四、荔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国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首批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120亩,新建有功能完备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拥有与各专业相匹配的基础实验室和操作实训室。截止2014年9月18日,学校共有教职员工73人,专职教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4人,“双师型”教师20人。在籍学生1000余人。截止2014年9月18日,开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综合高中班。学校于2005年至2011年连续获得了区、市级职业教育招生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区、市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是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电子电工实训基地是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08年学校学生参加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竞赛获团体第一名;参加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与维修工安装与调试、机械制图项目比赛,学生分别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名;2009年学生参加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暨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选拔赛获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代表桂林市参加全区机电与维修工安装与调试比赛获得二等奖;2010年参加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暨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选拔赛获数控车专业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2012年学生参加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计算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比赛,10人荣获二等奖,4人荣获三等奖;2011—2012年学校教师参加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竞赛,2人荣获一等奖,7人荣获二等奖,6人荣获三等奖。2008年至2014年9月18日,共120多位学生通过职业对口高考升入大学深造学习。2016年1月11日,随着校长叶少华一声令下,荔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功能运动场启用暨冬季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仪式隆重举行。该校700余名师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该校刚刚夺得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高中组男子第一名的篮球队员们组成第一个方队,高举“2015年荔浦职校冬季阳光长跑活动”的横幅,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最前面。其他各班的学生依次组成一个个方队,井然有序地跑上崭新的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跑完学校规定的两圈800米,许多师生意犹未尽,又跑了几圈。“感觉真是太棒了!”该校篮球队队长何世恒兴奋地说,“以后要天天锻炼,争取以优异的专业知识和更加的健康的体格走向社会。 一、荔浦县民族中学位于荔浦县城东南面,与荔浦中学仅一河之隔。民族中学的前身是“荔浦县壮文学校”,1985年创办;到1988年,自治区“语委”共拨款25万元,征用土地亩,建筑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789㎡),教工宿舍一栋(建筑面积640㎡)。1988年底,自治区对全区“壮文学校”进行调整,于是荔浦县人民政府下文(荔政发84号)将荔浦县壮文学校改为“荔浦县民族中学”。 荔浦县民族中学于1989年开始了艰难的办学历程。从1989年-1992年每年招收学生两个班,1993年因校舍不够仅招一个班,1994年-1999年每年招收学生4个班,2000年-2004年每年招收学生6个班,学校本着勤俭办学的原则,已自筹资金370万元,县政府拨款4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现校园面积已由原来的亩增加到6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420㎡扩展到13984㎡。现有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两个;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一个,校园硬化道路达1100㎡;绿化面积达1500㎡。拥有可供学生理、化、生分组实验的全套仪器,18个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电教设备,图书馆藏书达1万多册,电脑达95台。到2014年止,升学率达94%以上,教育质量居荔浦初中学校之首,跃居桂林市先进行列。 到2014年,学校有教职工72人,其中本科学历70人,专科学历2人,获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20人。 民族中学的教学质量是令人可喜、令人振奋的,最显著的是:从1996年~2015年历年中考,我校各科平均分、优秀率均居全县第一(除07届是抽签的);每年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初中英语竞赛,我校获奖人数之多和级别之高都是全县最好的,居桂林市前列。民族中学1992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民族团结先进表彰大会“先进集体”;2004年度获桂林市教育局授予的“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二、青山中学,坐落在山清水秀的荔浦青山镇。青山中学,位于荔浦县美丽富饶的荔江之滨,面临国道323线,为国家4A级荔江湾、国家4A级丰鱼岩的必经之地,交通发达。学校现占地70亩,现有27个初中班,在校学生 1490人,教职工100多人,青山中学是荔浦唯一一个课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校,教学质量综合发展水平一直位居荔浦县前茅。该校是公办初级中学。校内设有综合楼、教学楼、食堂、教工宿舍区、学生宿舍区 、全民健身区;拥有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办公楼、绿色直通网络、25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生活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教育学习场所。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管理的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5年桂林中考青山中学共升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荔浦中学)100多人,普通高中(荔浦师范附属高中及荔浦二中)190多人。自从“五校合并”[蒲中、茶中、龙(三)中、和平中学、青中]以来,青山中学一直都是全县初中最多人的中学。2015年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激励莘莘学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经过半个月的施工,青山中学兴建的励志雕塑于日前完成安装工程,雕塑成为该校一道新的亮丽风景。此座雕塑高米,基座高1米,共米高,寓意青山中学创办于1969年。雕塑的主体是现代世界尖端科技的象征,寓意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的科技建设蒸蒸日上。(2015年)现任青山中学领导(含部分课改教师)风采: 姓名职务性别姓名职务性别姓名职务性别周斌校长男♂欧祖亮教务处主任男♂龙凤课改成员女♀杨子智政教副校长男♂欧光雄(办公室)主席男♂郭晓凤课改成员女♀巫绍权教务副校长男♂李翠芬教研处主任兼教务处副主任女♀刘让青课改成员男♂黄政强总务副校长男♂赖国宣办公室主任男♂陈启平食品监督成员男♂余荣安总务处主任男♂李庆有总务处副主任男♂蒙林玉课改成员男♂汤国新政教处主任男♂王学峰政教处副主任男♂林鹭学校团支书女♀先进、优秀教师:周斌、李翠芬、汤国新、蒙林玉、欧光雄、罗荣坤、王学峰、黄政强、李庆有、邱文清、叶翠丽、陈启平、莫玉彪、余荣安、张俊春、陈丽娟、莫子康、黄宁军、潘桂芳、赖国宣、赖智刚、黄利霞、吕美宇、龙凤、陆丽萍、欧祖亮、谢成刚、竺浩、巫绍权、郭晓凤、卓祥玉、杨子智、陈梅兰、潘晓红等。2015年桂林市先进班集体:121班--郭晓凤,128班--陆丽萍,138班--黄利霞、蒙林玉,131班--吕美宇 三、新坪中学我校共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662人,学生主要来源于新坪镇14个村公所,少部分学生来自其它乡镇,由于各乡镇之间、各村小学之间的教学条件及教学水平不一致,所以来到我校学习的学生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差距,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我校教职工共 6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获得大专学历的16人,获得本科学历的39人。教职工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960年以前出生的教职工9人,1970年以后出生的教职工41人。校园占地㎡,教学楼两栋,教师宿舍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两栋,校舍面积7777㎡,生均校舍面积㎡,无D级危房。各功能室齐全,仪器设备按国家镇级一类学校标准配齐,藏图书20792册,阅览室报刊杂志63种。
中西方现代高校教育发展观念差异性探讨的论文
摘要: 高校教育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价值基础。相比于中国现行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西方国家尊崇学生个性与需求的发展和满足。面对当前就业创业需求普遍增长的高校学生群体,需要我国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及创业教育理念,让学生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高校教育观念;大众化;学生群体;借鉴
随着教育成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实现经济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手段,开办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1]。中西方现代思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体现在教育发展观念方面,长期以来受到社会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与道德观念的影响,西方国家高校教育发展以学生自我成长为核心,即以学生本身的个性与需要为前提进行完善,并注重社会相关资源的引进与利用。西方高校的发展远远快于我国,很多名校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教师管理体系,并逐渐形成积极的教师文化[2]。我国高校教育尊崇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以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在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等方面体现大众化趋势,而如今也在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希望通过完善教育体系、转变教育发展观念,进而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一、价值观念区别是导致中西方高校教育发展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
1.崇尚个人主义的教育思想更注重学生个人的成长空间
中西方的教育体制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尤其体现在学生的个人成长方面,西方社会多崇尚个人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念。在高校教育中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并提倡学生独立性需要通过个人的拼搏获得。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会通过较为详尽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高校学习的不同阶段中逐步提升个人素质,让高校方便管理,可是会造成学生潜力的开发以及兴趣爱好的拓展等方面的局限,尤其体现在课堂的权威性与高度秩序性方面,师生之间关于情感表达不够重视,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促进以及学生个性的塑造。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为了教师教而教”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形成“为了学生学而教”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3]。
2.平等自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校园和谐教学氛围建设
中西方文化中与人交流的风俗习惯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个人隐私的保护,在西方即使是十分熟悉的师生、同学关系,也会注重个人年龄、收入、感情等私人问题的保护,在日常的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谈论关于活动、爱好、时事话题等内容,并注重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可能因为共同的爱好、习惯等相似而走得更近。二是来源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谦虚。西方国家的学生独立意识极强,更喜欢依靠自我的力量解决问题,在获得认可时表现出接受与感谢;中国高校学生更倾向于谦逊的精神,推崇集体主义,在参与各类活动时会努力寻求伙伴。三是教师与学生各自身份的理解以及师生关系的界定方面。西方国家尊崇人人平等,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直呼姓名,不注重辈分,促使学生通过更为自由的方式与教学人员接触;中国高校遵守长幼有序,将教学人员作为长辈,学生会礼貌对待。
3.容纳不同个性与思维方式的讨论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性
西方国家习惯遵循自由平等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宽容,对待不同个性与生长背景的学生,在课程与专业选择、参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信仰的学生,成立专门的活动小组,接受不同角度的问题理解与讨论,能够理解学生的感情与思考方式,通过容纳与接收不同的意见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中国高校在学生的生长背景与民族文化上也有十分支持与理解的态度,但表现方式存在不同,对待少数民族或者有特殊个性、文化特征的学生,会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现、风俗习惯的展示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特殊背景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加强,实现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创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
二、大众化的人才培养观念与综合性的培育模式的显著差异
1.我国大众化的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以大众化培养为主,满足社会及各专业的普遍人才需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等内容,教学需求中以社会需要为主导,学生通常在选定专业后即形成固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资源导入。在开展课程教学各项活动中,以固有的教学规律与先前的教学经验为依据,适当采用国内外较为认可的新教学方法。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社会参与度和充足的实习实践支持体系,我国高校的普及式教育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质性参与,加强高校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纽带,实现大众化人才培养渠道的深度拓展。
2.西方人才培育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性差异
西方国家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具备更高的社会广泛参与性,还在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培养等方面表现突出,注重学生专业视野的拓宽、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能力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这种观念下培养出的人才重视制度、法律等标准与原则,并认为法律准绳是凌驾于一切人情道理的依据,成长为遵守法律等相关框架的社会型人格。英国大学内部形成一套有序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治,能够充分发挥组织整体优势的制度[4]。由于重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心理发展状态,西方国家课堂模式多为小班制,教师能够通过即时性、频繁性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所处状态,通过准确的引导与辅助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教育崇尚集体主义观念,并以“情大于理、理大于法”为处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衡量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障碍。
3.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学为学生培养的全面性提供重要保障
全球化的教育资源竞争与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相得益彰,迅速推进西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5]。中西方的教育理念都认为学生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反复的任务,学生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是学生步入社会以及开展各类工作必须掌握的能力,注重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作为促进人才培养全面性的重要依据。以美国为例,高校教学体现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导的育人原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道德判断参与工作和生活实践,紧密联合社会各类机构。中国的高校教育同样注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但开展的过程更为隐性,通过课程本身内容的交汇,进行不同学科的结合,注重教学成果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体现出中西教育发展理念的差别
1.灵活的学分制度便于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
许多西方国家中灵活的学分制度成为高校广泛吸引人员就学的必备手段。已经参与工作的求学人员,允许学籍与成绩的保留,可以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校园生活中,当缺乏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可以暂停学业进行工作。学分的授予机构并不只有高校,还包括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多个部门,学生必须通过公司实习获得学分、参与社会实践工作获得学分等。国内高校的学分制度受到填鸭式教育的影响,通常以获得学分为单一目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学分的分配与授予等方面不够灵活。完善高校学分制度的另一个举措是注重教学人员的激励,并从更多渠道聘请专业人员、行业资深人士等参与教学。一是招募尽可能多的专业人员,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储备,让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更具备优势;二是通过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课程选择,向多层次、多岗位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2.重视文化传承的教学角度赋予高校更强的人文气息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与国际先进理念与方法的深入接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开展高校教学改革,并在新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仍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高校各类文化活动的丰富开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现行教学活动与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随着文化传承与历史、思想政治理论等多种课程的融会贯通,以及新媒体等渠道教学的开辟,我国高校正逐渐形成多文化背景与多角度传承的人文文化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全面带动,文化传承上升到新的高度。高校内部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学术管理作为核心,这是区别于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特性[6]。伴随着高校管理功能与组织体系的完善,以服务为导向、以个性化功能建设为原则的组织体系受到学生的青睐,文化传承工作应以此为入手点,以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基本前提。
3.多元化的教学与实践渠道有效延续教学内容与应用
随着人们接触与传递信息的模式不断变迁,高校教学渠道与模式不断变革,突出的体现是教学人员不再是高校教学信息的唯一来源,可以通过网络、社会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应信息。这种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也影响学生本身知识结构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很多国家在教育过程中都积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7]。各国在教学渠道的开辟与应用方面展现不同的重点,西方国家由于注重学生个人性格与潜力的塑造与开发,在教学与实践渠道建设方面更为个性化,并具备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发展需要与不同专业实践形式自行选择渠道,开展相应学习工作;我国多元化教学与实践渠道的建立,以延续校园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功能方面与校园教学结合较为紧密,模式也相对固定。西方国家注重教育质量的评估与提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工作的开展,包括以专门机构的全面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多角度进行考量评定,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教学质量考核方面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以学生成绩为主,虽然在操作上具有简便性,可是在考核上存在片面性。
4.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展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就业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各行业分工趋势的日益显著,高校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中个性鲜明的创业群体,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高校需要承担相应的引导、教育工作,针对不同专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为有就业需求的学生传授相关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办公行政等方面知识,并加强实际操作方面的课时,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能技巧来应对未来的创业挑战。西方国家高校针对学生创业方面开展的工作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即以创业教育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教学资源的分配,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导入外部行业与企业资源,并尽早开展学生的个人评估、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作,让学生完全以个人意愿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并通过相关科技创新基金、创新成果转移等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造工作,增强学生的创业动力。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创业实践平台、创业产业园、国际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模式,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高校学生创业环境,在扶持政策、教育课程以及社会动员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教育发展观念,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许金梅.中西教育理想之历史比较及发展趋势[J].教育探索,2014(7):8.
[2]罗春秋.论西方高校教师文化对我国教师管理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76.
[3]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西方高校师生教学信念研究的缘起、进展及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13(20):25.
[4]牟静,陈奎庆.西方高校管理体制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6.
[5]罗建河.西方高校教授治校的新探索:民主决策何以可能[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45.
[6]莫甲凤.借鉴西方经验,完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构架[J].江苏高教,2014(3):48.
[7]雍树墅.中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5(19):86.
中西方 教育 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 家庭教育 差异之对比》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 儿童 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 文化 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记录,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晓红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中,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 经验 ,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如帮助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是很多的。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由于最终将以分数决定学生所上的高等学校,学生必然重视分数。
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盯在升学上、老师和学校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在西方,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素质教育的内容,做这件事的是宗教和家庭,《圣经·新约》就是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品德教科书。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素质的教育内容,而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要求理工科的学生选修一点人文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通俗地说,西方现代教育主要是教人做事,而不是做人。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 传统文化 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孙琼如在《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向我们解释,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家庭几欧阳的肢体是教育者——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从小得到的是 历史 故事 、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 想象力 。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 童话故事 ,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并融会贯通,从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楠.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2008,
[4]萧愚.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2000,
[5]王晓红.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6]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
[7]冯建军.生命和教育.2005,
[8]孙琼如.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9]张云裳.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北京教育.2006.
《中西方传统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 方法 ,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韩非对此有一个 总结 ,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曾子杀猪的故事,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动手 修理 、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要尊重、信任、宽容、鼓励孩子,要重视感情交流并且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Mason, 2004. The Home Education Handbook of Charlotte Mason [M]. Beijing: 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
[2]Haim, Ginott, 2002.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s [M].Beijing:Jinghua Press.
[3]Karl,Welter, Welter's Educational Law[M].Beijing:Jinghua Press.
[4]Tin, Jennifer, 2005. Lock John's Family Education [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__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
有关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推荐:
1.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论文
4.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别论文
5. 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西方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赖使他们显得迷茫。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我曾经就读过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自己不要,好学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最好的方法是思考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弥补。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自己决定。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应该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论中西方教育差异:转自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文章请看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谈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我有一些感受。我没有去过国外,对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从书中和各种媒体中获得。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因材施教。虽然在我国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并没有几个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谛。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这方面体现的较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二. 赏识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赏识教育,中国的赏识教育比较模糊笼统,对孩子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你真棒”加以赞赏,而西方是把棒在哪里告诉孩子。中国家长有耐心的少,光心里着急是不够的。三. 惩罚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惩罚教育,在中国孩子受到惩罚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判断,比如孩子把东西拆坏了,家长往往要打骂孩子,而在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错,反而鼓励孩子多动手。四. 爱心教育。我在书中了解的和我亲眼看到的西方人的爱心有胜于我们。中西方的教育各有优缺点,如能取长补短,也许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优点,这几年国外也在借鉴我们的教育方法。一、学校的教育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二、家庭的教育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西方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赖使他们显得迷茫。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我曾经就读过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自己不要,好学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最好的方法是思考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弥补。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自己决定。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应该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西家庭教育之我见》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更有许多学生家长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因此,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且,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在不同方面,教育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传统;差异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它可以归纳于五点。
1、重视家庭教育。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不同。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
5、重视言传身教。
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大概涉及了十个方面。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外加各种品行于子女。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西方文化所掌握的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
6、独立意识的培养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7、情感教育与体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
8、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孩子们是接受学习。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9、理财教育
中国人的君子作风是淡泊名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家长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固定基金,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
10、宗教思想与科学教育
虽然中国文化也是以宗教为开端的,但是在教育上我们更强调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西方的宗教传统直到近代乃至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它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
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主要包含4个方面:
1、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机制,实现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做到保障措施制度化;
2、确立家长在教育行为中的法制观念,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依法治教的问题,增强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改变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良作风;
3、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把“教子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亲情教育的优势,开展个性化教育,发展孩子个性,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采取鼓励、引导、宽容的科学方法,耐心教育,不断提高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4、紧跟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家庭教育思路,增强开放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适应性,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和求知。
总之,中国的家庭教育和西方家庭教育有很大差异,各有优劣,我们应该祛除糟粕,取其精华。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使教育世界化,各自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王晓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4]孙爽.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之我见[J];现代交际; 2014年06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中西方 教育 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 家庭教育 差异之对比》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 儿童 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 文化 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记录,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晓红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中,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 经验 ,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如帮助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是很多的。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由于最终将以分数决定学生所上的高等学校,学生必然重视分数。
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盯在升学上、老师和学校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在西方,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素质教育的内容,做这件事的是宗教和家庭,《圣经·新约》就是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品德教科书。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素质的教育内容,而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要求理工科的学生选修一点人文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通俗地说,西方现代教育主要是教人做事,而不是做人。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 传统文化 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孙琼如在《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向我们解释,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家庭几欧阳的肢体是教育者——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从小得到的是 历史 故事 、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 想象力 。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 童话故事 ,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并融会贯通,从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楠.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2008,
[4]萧愚.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2000,
[5]王晓红.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6]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
[7]冯建军.生命和教育.2005,
[8]孙琼如.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9]张云裳.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北京教育.2006.
《中西方传统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 方法 ,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韩非对此有一个 总结 ,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曾子杀猪的故事,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动手 修理 、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要尊重、信任、宽容、鼓励孩子,要重视感情交流并且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Mason, 2004. The Home Education Handbook of Charlotte Mason [M]. Beijing: 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
[2]Haim, Ginott, 2002.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s [M].Beijing:Jinghua Press.
[3]Karl,Welter, Welter's Educational Law[M].Beijing:Jinghua Press.
[4]Tin, Jennifer, 2005. Lock John's Family Education [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__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
有关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推荐:
1.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论文
4.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别论文
5. 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