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程晓堂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程晓堂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任务型教学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新课程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新课程赋予了广大教师新的挑战,但在挑战中也蕴涵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前景。它使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跟上改革的步伐,在中国对英语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是很必要的,因为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李岚清(2003)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目前,中国英语基础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课堂教学经常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并且学生的参与是一种被动的单方面的现象。因此在200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整个国家也将对教育原理、目标、内容、任务和评价等进行一项大的改革和创新。英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展示了一种新的基本原理并且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正需要得到实现和支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显现的恰到好处。因此,新课程标准(2002)提出教师应该尽量地采取任务型教学并且避免单纯的展现知识。一、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特点 1.意义是教学的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以解决具体的,贴近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问题为活动的焦点,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语言知识教学的根本目标; 4.以任务完成的结果为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二、任务型教学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它意味着输入的信息应当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同时,情境和具体活动应当尽可能多的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才能接触到真正的语言信息,并且能够在教室里运用起语言才能想再现实生活中一样。 2.形式—功能性原则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任务型教学的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通过执行这些任务,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懂得能够加强他们的理解力的语言形式和功能。 3.任务型相依原则 在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中一系列的任务形成一种教学法阶梯,每一个人物代表了梯子上的一个梯级,是学生们能够到达交流的更高水平。那些任务逐步的前行,一步一步地发展才能平稳的成功地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4.在做中学原则 在做中学能够促使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学习者通过在教室里用这门语言交流来精通它,尽管他们仍然不得不学习语法和记忆单词。因此任务设计者应该尽量的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并且为学生提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做事情来学习语言的机会。 5.脚手架原则 脚手架原则是一个建立能够让学生简单并且成功地进入的条件,然后当学生变得技术娴熟能够掌握了它的时候逐渐的撤回脚手架,让学生来处理这个任务的原则。 这些任务在引导教师适当地设计任务时是重要的并且有帮助的。三、任务型教学在初中教学应用中的建议 任务型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快速的更新他们的教学原理。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互动作用,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鼓励了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这门语言。因此,在初中教学的老师首先应该开阔他们的视野,重建他们的知识结构并增进他们的专业知识。 1.教师的英语教育理论 英语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英语老师的挑战难度。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并且阅读更多的'书本来理解新课程的实施。由于人类语言特殊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语言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别的科目不同的。外语教学与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着特殊的关系。事实上,当我们教学生英语的时候不仅仅只教授这门语言,而且要把学生的综合开发考虑在内。因此如果老师想成功的教授一门外语,他们必须在坚实理论的指导下。 2.英语语言知识 英语教学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学生应该参与大量的英语练习并使用它们,因此,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应该得到提高。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有着很多的对话和表演,任务中包括例如问路、介绍朋友、看医生、购物等地话题。这些活动是与掌握和使用英语词汇、语句和习语有关的,因此一位英语老师最重要的特性很明显就是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英语。也就是说,他们应该能够胜任英语,尤其是英语发音和语调。此外,学生在他们所看和所听影响下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他们能够在有意义的交流中通过使用英语来学习这门语言。 3.教师的反射性能 一位好的老师是能够经常尝试着提升,这是把理论变成实践的最好的方式。因此增强学习,促进教师研究发现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教师的反射。课前的反射促成了有意识的练习;课上的反射促成了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效性;课后的反射促成了教学经验转换成理论。 4.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格外重视教师利用好现代教育资源的能力和在教学中使用媒体的能力。它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可选择的条件。 计算机不能取代教师,当然,可以肯定地说,那些会多媒体技术教师的将能取代那些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四、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分数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在初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让大脑一直保持在活跃状态,他们不仅能收获语言形式、语言结构和语言点,还能得到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中国若要找出与教授中学生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学习英语最好的方式,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管我们可能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一直保持尝试和研究。到那时,任务型教学将会更好地服务我们。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歌.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思考[J].教学月刊,2001. [3]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浅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大学综合英语

论文摘要:现代外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进行大学综合英语教学。 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形成了“注入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位置。于是,学生在课堂中极少有机会参加教学活动,课堂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变成“哑巴英语”。外语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目前国内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借鉴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念。

1.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构成环节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洗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求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突出教学的情感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

典型的任务型教学分为5个环节。“课堂导入”环节: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导入程序,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导入;“参与任务”环节:任务呈现环节。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学习新知”环节: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语言知识教学,学习的内容可以围绕课本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巩固新知”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操练运用”环节:学生掌握新知后,形成“活学活用”能力。

2.教学实例说明

本文以《致用英语综合教程2》(程晓堂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Travelling without Trampling”一课为例,说明“任务”的'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该文主题集中在travelling 与trampling之间的关系,提出旅游可能会对环境起到破坏的作用,提倡“无破坏”旅游,以良好的旅游管理来发展地域文化和经济。旅游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围绕本课文,笔者设计了以下5项task-oriented的活动。

Task 1: Today we are going to deal with the topic “travelling”. 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ere have you been travelled? What other places do you want to travel in the future?

任务1分析:这是一个导入步骤,目的是想激发学生对主题或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氛围中。教师所问的问题要贴近本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Task2: Look at the topic in our text “Travelling without Trampling” and try 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任务2分析: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或任务,即对标题的预测。在预测之前,要理清一些语言理解上的障碍。

Task3: Discuss in groups: W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travelling bring to our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Try to make a list of them. (The whole class may be divided into 7-8groups. After discussion, each group do a report.)

任务3分析: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及想象力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展充分的讨论,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深入挖掘。

Task 4: Each group reports the discussion result to the whole class. Compare the items each group provides. Then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tems you mention and those mentioned in the text.

任务4分析:通过讨论比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Task 5: Nowadays travelling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what travelling can bring to us,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evelop tourism or we should just stop developing tourism so as to protect our home from being trampled?

任务5分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整个班级可以分为两大组,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英语辩论。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语言交际技能灵活用到实际生活中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上。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发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积极探索任务型教学模式,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Ellis, Rod. 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陈淑芳.使用任务语言教学法时教师的作用[J].湘潭大学学报,2003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可以借鉴不能照抄

语言学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语言学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人类历史的演变程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模糊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如同语言的社会性、符号性、系统性、生成性、冗余性一样,各种语言不无具有模糊性,英语也不例外。就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谈谈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探讨这个新学科领域的话题。 关键词:模糊性;英语教学;教学大纲 自从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控制论专家查德. Zadeh在《资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杂志上发表论文“模糊集”Fuzzy Sets开始,就标志著模糊学或模糊理论的诞生,随着模糊理论研究的发展,模糊语言学Fuzzy linguistics也应运而生。虽然,模糊语言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兴起的一门学科,并且是介于语言学与模糊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然而,由于它是研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的学科,其模糊语言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外语教学。因此,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引起了语言教学领域,尤其是英语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 一、模糊语言学与英语教师 尽管模糊语言学是语言理论学科系列中正在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但由于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中模糊事物和人类思维中模糊概念、模糊逻辑的普遍性,更由于模糊的特征是英语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自然特征,作为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教学,就非常有必要在语言理论基础方面增加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英语教师具备了一些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就能较好地把握语言的模糊性,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打交道时,处理和解决语言问题就能更加灵活得体。例如,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模糊语言学理论尤为重要。我们知道,由于自然语言中绝大多数词都是模糊词,因此,在翻译时处处都会遇到模糊言语现象,也迫使译者在处理这些现象时使用模糊翻译方法。下面引用一段欧亨利小说While the Auto Waits中的描写来说明这个问题: To repeat:Her dress was gray,and plain enough to mask its impeccancy of style and fit. A large meshed veil imprisoned her turban hat and a face that shone through it with a calm and unconscious beauty. She had e there at the same hour on the day previous, and on the day before that;and there was one who knew it. 再叙述一下那位姑娘吧:她身着灰色衣服,十分朴素,但很时髦,又非常合身,一条大网面纱遮住了她的头巾式无檐帽和面孔,但透过面纱,仍能瞥见她那文静而又美丽的脸庞。她昨天、前天在同样的时候来过这儿,坐上片刻。几天来,有一个人注意到了这种情形。 对比以上译文,可以发现在对英文的翻译中使用了许多语义模糊的词语,就连动词Shone的原意也不得已而忽略了,代替以模糊表达意思“瞥见”。而在上面这段文字中尤其是在文艺作品的翻译中,如果不采用模糊表达的翻译方法,既无法将原文的基本意思展现出来,更谈不上翻译文学作品要达到的“信、达、雅”的标准,自然也谈不上文学翻译的再创造了。由此我们也体会到,作为英语教师掌握一定模糊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运用模糊语言学理论正确认识教学大纲的模糊性 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档案,可以说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然而,由于教学大纲内容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和不精确性,也就是在此谈到的模糊性,当在看待英语教学大纲时也不能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性准则。 例如,在针对全国普通高专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关于教学目的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上短短的一段话就包含了几个模糊限制语,譬如“必要的、初步的、一定的”。这些不精确的用语本身就说明了高专英语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而这些模糊性的限制语又恰恰说明了高专英语教学目的适时得体,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这对于评价教师的业绩以及学生的成绩都大有好处。 比如,在评价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时,我们能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强而另一些学生较弱就判定这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行,或教学态度不好呢?如果这样认为,恐怕这种评价就有失公允,也不切合实际,因为,在高专英语的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教学目的本身具有模糊性,不精确性。并且,事实上,一些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而部分学生弱都是教学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也是教学大纲允许的,也正是由于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模糊性而必然造成的结果。 除了以上谈到的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外,其中“应用能力”这个术语也具有模糊性。虽然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在这里虽然明确提出了“应用能力”,然而且不说模糊性极强的“一定的基础”的表述,仅就“应用能力”这个术语在大纲中并没有做任何说明,因而表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实上,根据现今外语教学领域里大多数专家的共识,英语“应用能力”主要指的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的概念还包含了由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新基提出的“语言能力”petence.根据海姆斯的观点,“交际能力”包含了: 1语言能力——即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petence——即使用功能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 3话语能力discourse petence——即学会怎样用语言来做事、交流; 4对应能力strategic petence——交际是一种彼此之间的协调,在协调中有各种对应手段,如怎样能开始一段谈话,怎样转换话题,怎样结束谈话等。 因此,就“应用能力”这个术语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时,英语教师究竟该怎样认识和理解,究竟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怎样理解“交际能力”中包含的四种能力,或许对于许多教师来说仍旧是模糊的。然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应用能力”的模糊性之后的这样一个大前提,才可能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才不会简单地、绝对地看待“应用能力”的问题,也才能符合实际地、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模糊语言学正确认识英语教学法的模糊性 英语教学法流派多种多样,理论各异,新观点、新方法、新学派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种教学法流派存在。如,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 lingu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暗示法Suggest Method、视听法Audio Visual Method,以及近几年产生的程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puter aided Language Instruction等等。 从这些英语教学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看,它们都不是随心所欲的,都有其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各具特色的个性,同时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络、相互继承发展的共性关系。而恰好就是这种共性关系使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彼此模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比如,听说法和视听法,这两种教学法既在基本特点上存在差异,又存在着共性,表现出二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听说法的基本特点强调:1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主;2在口语基础上培养书面语;3不用母语;4反复模仿,强化操练。而视听法的基本特点强调:1幻灯影象和录音视听相结合;2感知整体结构的对话;3充分利用幻灯、录音视听教具;4在口语基础上进行书面语教学;5集中强化教育。 概括地讲,二者界限的模糊性表现在:1它们都强调在口语基础上培养书面语能力和用外语讲解外语以培养外语语感;2它们所产生的心理学基础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tic Psychology和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而这就不可避免会使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共性。 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英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的个性、共性以及彼此间的模糊性,从而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大有益处。 综上所述,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英语教学,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人民出版社,1985. [2]苗东升.模糊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陈治安.模糊语言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Chomsky, and Mind. New York: Harcourt,Brace & World,1972. [5]Zadeh,L. A.“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3,8:338-2353. [6]Zadeh,.“Quantitative Fuzzy Semantics”,Information Sciences,1971,3:159-2176. 篇2 论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策略 摘要: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年轻的领域,本文对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做了概括介绍,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探讨了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英语语言 策略 研究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呈现出来的现象为: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人员对英语的教与学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 一、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概况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对有效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研究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且对外语语言的教和学及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外研究者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 一国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外国研究者有Ruhin, Naiman ,Wong Filhnore,Stern, A Wenden, Jam M alley, Chamol, R Oxford以及A. Cohen等。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法研究停滞不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者如何“学”。这时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语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研究很快发展成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旱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注重归纳并描述学习策略和刘一学习策略进行分类。之后,研究者在研究的深度、广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改进,是学习策略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发展。早期的学习策略研究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研究成果上都给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A. Wenden, Jam Mallev, U. Chamo}, R. Oxford以及A. Cohen等研究者刘一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Malley等人的研究,他们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出将语言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相关联,得出一整套理论化的语言学习策略。随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关学习策略的论著也越来越多,如W enden和Ruhin于1987年编辑出版的论文集Learner Sal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的学习者策略。 Malley和Chamo于90年代出版的专著Learner Sal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一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以及Oxford于1990年出版的专著LanguageLearning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语言学习策略:教师须知》等。Oxford还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alegiese InveWorv for Language Learning。 二国内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我国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有黄小华、桂诗春、刘润清、文秋芳等,他们在自己的论著中都涉及到语言学习策略。这此学者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有指出意义,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也有实践指出意义。 这一阶段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有如下特点:第一,学习策略研究是以各种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研究。Krashen的监控理论、Aderson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第二,学习策略研究逐渐从巨集观转向微观。研究者针刘一阅读理解策略、听力理解策略、词汇学习策略等进行单项研究。第三,研究者重视学习策略研究的方法,认为研究方法关系到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第四,学习策略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者认为只要是被证明有效的学习策略,就可以培训学习者使川这此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学者们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1996年,文秋芳所著《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成为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著作。 2002年,程晓堂和郑敏编写的《英语学习策略》表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英语语言策略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很多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此教师仍采取传统的以知识讲解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去求在数量、质量、层次和种类上要求更高。然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明显滞后,相当部分大学生几乎把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薄弱;师资质量不高;;教学水平有限;外语教学应试倾向严重;外语教学上形式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不得法;中小学、大学外语教学严重脱节等。 另一方面,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也存在误区,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外语是一门知识课;外语是教会的;外语学习有捷径可走;外语学习年限越氏越好;交际能力就是说话能力等。这此都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有此教师欠缺语言学习策略理论知识,未从学习者角度探索学习方法,因而无法指出学生的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首先应参与学习策略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和研究英语学习策略并在教学中指导和渗透学习策略,是当今英语教师又一个重要任务。 二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方法 要指导和培训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英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资料,并掌握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型别有:自然调查survey,对研究contrastive study,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发展研究developmental/ longudinal study和策略训练研究strategy training}。学习策略研究资料采集的方法有:观察法observation,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访谈interview},日记diary和口头报告verbal roport。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而且定性研究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者通常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深入分析,避兔所得的结论的片面性。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策略研究中应多角度采集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探索有效的指,,和培训学生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与靳晓静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 关于赞美鼓浪屿的诗句 关于赞美鼓浪屿的诗句 1.赞美鼓浪屿的诗句,厦门的 鼓浪行 近代:王心鉴 世外有鹭屿,巉岩镇海门。 碧波连碧空,白帆载白云。 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 抚琴思国士,竹影拭剑痕。 登鼓浪屿日光岩 近现代:陈仁德 一叶轻舟破雾霾,波涛滚滚此登台。 日光岩上凭栏望,隔岸清风过海来。 译文:一叶小舟冲破雾霾,在滚滚的波涛中登上鼓浪屿。站在日光岩上倚靠着栏杆,眺望远处,对岸的清风穿过大海吹过来。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扩展资料 文化遗产 自鼓浪屿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后,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被提上议程。 相关部门将着手启动鼓浪屿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申遗主题确定为:社会变革中的历史见证。 2011年05月13日上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情况表示,鼓浪屿申遗,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6年2月1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包括中国鼓浪屿在内的各国申遗项目,将在大会上审议。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鼓浪屿 2.描写鼓浪屿的诗句有哪些 1,《游鼓浪屿》近代 连横倚剑来寻小洞天,延平旧迹委荒烟。 一拳顽石从空坠,五copy色蛮旗绝海悬。译文:拿着剑来寻找小洞天,延平旧址荒无人烟。 一拳打在石壁上,一堆小石块掉了下来,五彩缤纷的旗帜在海岸边飘扬。2,《自集美至鼓浪屿bai》近代 钱穆赤岸黄墙屋,青波白板船。 鸥光来远屿,帆影落遥天。译文:红色的海岸黄色的墙壁,青色的波浪白色的木板船。 海鸥也飞到鼓浪屿来,船帆的影子落在遥远的天边。3,《登鼓浪屿日光岩》当代 陈仁德一叶轻舟破雾霾,波涛滚滚此登台。 日光岩上凭栏望,隔岸清风过海来。译文:一叶小舟冲破雾霾,在du滚滚的波涛中登上这个鼓浪屿。 在阳光下的石块上倚靠着栏杆像远处眺望,隔岸的清风从海边吹过来。4,《游鼓浪屿》当代 陈伟强幽径不辞千遍行,楼阴小立望罗旌。 花间一串清音过,知是琴声是浪声zhi?译文:幽dao幽的小路上不虚此行千百遍,小楼耸立在阴凉处眺望着远处的旗帜。从花丛中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这是琴声还是浪声呢?5,《清平乐 宿鼓浪屿》当代 陈伟强海风拂面,人在深深院。 满树玉兰香不断,花外白鸥旋转。译文:海风轻拂着脸颊,游人在深深的庭院里。 满树的玉兰花香不断传来,玉兰花外是白鸥在海面旋转飞翔。 3.谁会写赞美鼓浪屿的诗 鼓浪屿听琴 (四川)靳晓静 在鼓浪屿听琴 人不想成仙都难 海水一涌再涌 在一排浪的阶梯上敲出的声音 将平生的疲劳隔远 面对一架十八世纪的钢琴 遥想琴王的手指 从这里伸向海中 黑键白键,时间与空间 谁的裙裾从石梯上缓缓步下来 这岛屿是个迷梦 海水正从绿滑向更深的绿 无需高山无需流水无需知音 有石头 有海水 有琴声 当有人从沙滩上拾得宋瓷的碎片 我已认不出自己是哪个世纪的女子 花树下 (福州)蔡其矫 火红的丛花满枝头 绿阴深处隐小楼,是谁 从斜坡树影中下来 带花香匆匆经过 是谁养在深街小巷 体态纤美修长 纵使今夏少雨 她依然温润如玉,难怪 路遇便一见难忘 从此相思红线长系 柔心弱骨的凤凰花 盛夏炎阳发光华,从此 琴岛时现梦中 总在轻声提醒我 楼前绿阴轻步声 那份谦和与娴静 鼓浪屿 (福州)谢宜兴 是天帝寄在这里的皇冠 是飞天留下备用的花篮,海水 像忠实的卫士,拒绝了尘世的喧嚣 只允许白昼运来慕名者的呼吸 躺在大海的襁褓里,催眠的波浪 像五线谱也像诗行,难怪 在鼓浪屿,只要你随便伸出手去 都能抓到一把音符与诗行 如果不是曾来过这里 你不会知道海上确有仙境 如果不是已离开此地 你不会害怕自己的梦想将无处栖息 鼓浪屿之约 (泉州)毛翰 有浪鼓来,此一屿 今晚,我在梦中 听浪与屿的交谈,听潇潇夜雨 音乐会才散,旋律还未散去 钢琴前,还灵动着暖色的少女 这是端午节前夕 海内海外许多感伤的诗行 在小岛相聚 无车马喧嚣,无红灯暧昧,无阴谋云集 只有幽径,通向绝尘 只有清风、白鹭与天籁联袂来栖 海天尽头,此一隅 面对广袤的贪婪和浮躁 是躲避,是逃亡,还是负隅顽抗呢 今生,我与鼓浪屿有缘了 一百年,一千年以后,我还会重来的 或许,3233363533e4b893e5b19e331化作一叠海波 来叩问她的无恙 或许,化作一声鹃啼 来诉说我的皈依 4.描写厦门鼓浪屿的诗句 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 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 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母亲生我在台湾岛, 基隆港把我滋养, 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 听他讲海龙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 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 唱不尽骨肉情长, 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 思乡水鼓动波浪, 思乡思乡啊思乡, 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我渴望, 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成么? 5.谁知道关于鼓浪屿的诗歌啊 好宽广的海 好壮美的海 鼓浪屿 我来了 站在金色的沙滩上 长久地注视着 在飘逝的过去和不知的未来里 心头的尘埃被排浪涤荡 灵感的火花被涛声苍白 无忧无虑的海鸥在翩飞 我理解了飞翔的喜悦 自生自灭的浪花在开放 我懂得了生长的价值 枯萎的贝壳留在沙里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买一个小螺号在口里吹响 声音响彻蔚蓝的情愫 来一趟海边在记忆中留恋 贪心的我带着一个大海回家 鼓浪屿 我来了 站在金色的沙滩上 海为我的眼睛开阔 海为我的生命澎湃 海为我的灵魂光彩 6.关于厦门的诗词 心存只手补天工, 八闽屯兵今古同。 当年故垒依然在, 日光岩下忆英雄。 (厦门鼓浪屿) 蔡元培--------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 鼓浪屿便条 (云南)于坚 在这里我慢下来 在这里我准备抒情 在这里我接受浪漫主义 在这里我跟着巡逻出海 像十九世纪的骑士 吟咏在古宅与沙滩之间 歌颂玫瑰 赞美夜莺 又一台钢琴死去了 大海继续演奏 打伞的陌生人站在海岸 牵着一条雾做的狗 海娃把黄拖鞋扔在沙滩 我们以为是船 捞珍珠的大姐 认识舒婷女士 她了解的当代诗歌 比陈仲义深 一群猫占领了老宅 继承者贵族风度 流浪者远走他乡 成为谦卑的文盲 蓝头发刚刚理顺 白头发翻卷起来 贝多芬随着暴风雨谢幕 肖邦披着月光上台 开屏者在大海中尖叫 我隐约想起孔雀 因此沉默了 7.描写厦门的古诗 这些诗都是近代的: 1.七绝厦门八景 虎溪夜月日观洪,五老凌霄万寿中。 白鹿含烟鸡晓唱,员当鼓浪洞天隆。 2.七律厦门行(六首) 题记:辛未春到此,庚寅秋重游,时过二十年矣。 又见厦门 步履秋髙莅厦门,几曾圆梦海天存。尝闻渔火添新盏,今见森榕续旧根。 花落花开终有意,潮来潮去了无痕。一湾碧水知多少,不尽乡思欲断魂。 重访集美 一帜飘扬映五洲,星辉集聚照千秋。望乡不忍丸旗舞,去国何堪片瓦愁。 立教非惟兴鹭岛,盖棺犹未占鳌头。寸心还念归来事,昼夜门前独自留。 再登鼓浪屿 记得当年草绿深,日光岩上听潮音。近闻浪鼓声穿石,遥念澎湖泪沾襟。 旧馆无人琴可待,新风有韵海当吟。远峰摇曳霜涛外,今又登高满目寻。 泛舟厦门海 天高海阔水无垠,浮玉明珠满目陈。望眼金门终不远,回身鹭岛已成邻。 云舟破浪翻新页,鸥鸟飞身引故人。一片霞光铺两岸,千帆竞发接新晨。 观胡里山炮台 锁钥东南胡里山,百年坚守厦门关。但闻巨炮三声响,堪笑强徒八脚还。 何叹银花簪铁壁,应悲玉璞饰风鬟。宜将数码争高摄,此景须知不可删。 走进永定土楼 山抱人家水抱幽,客家寻梦客家楼。炊烟犹识甘和苦,天井应藏喜与忧。 圆缺空浮尘世外,悲欢夯实土墙头。和风莫道春才有,此地由然四季留。 3.厦门鼓浪屿 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 当年故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4.鼓浪屿便条 于坚(云南) 在这里我慢下来,在这里我准备抒情,在这里我接受浪漫主义,在这里我跟着巡逻出海,像十九世纪的骑士,吟咏在古宅与沙滩之间,歌颂玫瑰 赞美夜莺。 又一台钢琴死去了,大海继续演奏。 打伞的陌生人站在海岸,牵着一条雾做的狗。 海娃把黄拖鞋扔在沙滩,我们以为是船,捞珍珠的大姐,认识舒婷女士,她了解的当代诗歌,比陈仲义深。 一群猫占领了老宅,继承者贵族风度,流浪者远走他乡,成为谦卑的文盲。 蓝头发刚刚理顺,白头发翻卷起来,贝多芬随着暴风雨谢幕,肖邦披着月光上台。 开屏者在大海中尖叫,我隐约想起孔雀,因此沉默了。 8.鼓浪屿为什么值得诗人写诗赞美 鼓浪屿,以500米的鹭江与厦门市区相隔,面积平方公里,碧海环抱中的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 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屿明丽隽永的海岛风光。鼓浪屿古名圆洲仔,因西南海滨礁穴受浪冲击,声如擂鼓,明代改称“鼓浪”屿。 屿上龙头山、升旗山和鸡母山并列,冈峦起伏,碧波、白云、绿树交相辉映,处处给人以整洁幽静的感觉。小岛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屿上人口约2万,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前茅,被赞为琴岛。现在,鼓浪屿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港仔后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鼓浪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温和,岛上90多科4000余种植物常年郁郁葱葱,珍贵树种有国内仅有的大果红心木、国内最粗的印度紫檀、从新西兰等国引种的各类珍稀果树,岛上一些植被已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下的顶级群落。鼓浪屿周边海域为厦门港主要部分,濒临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大屿岛白鹭保护区,与金门列岛隔海相望。 宋代以前,鼓浪屿还是水草丰茂、渺无人烟的小岛,名圆沙洲。宋末元初,对岸嵩屿李姓族人上岛开发,逐渐形成聚落。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鼓浪屿训练水师,于1662年挥师东征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岛。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鼓浪屿名人史迹众多。这里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岛上大批珍贵的摩崖石刻,虽历经长年风雨洗礼,依旧保存完好。 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奠基人林巧稚、中国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戆章、中国现代体育启蒙家马约翰等60多位鼓浪屿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屿岛上。鼓浪屿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35个王牌风景区之一,在福建省居十佳风景区之首。 总之,这样的地方,能不让人赞美吗?。

丁成,诗人、批评家。1981年12月5日生于江苏滨海。主编《80后诗歌档案》。2002年发起“80后诗歌运动”,同年主持出版《蓝星—80后文论卷》引起巨大反响。其以《上海,上海》、《广场》、《2004悼词》等作品饮誉诗坛,其诗被誉为“人类文明的颓废预言”,其人被誉为“时代的悲情歌手”,著名诗句“我们不知道还能以年轻的名义坚持多久”更是广泛流传,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精神的代表人物。作品连续五年入选《21世纪文学大系:诗歌卷》2003-2007年,入选当代文学经典丛书诗歌卷《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2004年与徐慢在上海共同创办《活塞》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异端思想色彩的先锋重镇。上榜理由:2008年1月丁成主编的《80后诗歌档案》出版上市,成为“70后的墓志铭,80后的冲锋哨”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2008年12月作品入选《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入选理由为:他看见的是共属人类的灾难,不分民族和人群的毁灭和衰颓。这“预言”或“寓言”带有浓郁的“后工业时代”的悲剧意味,也创生出一种充满陌生和震撼感的“后工业时代的新美学”。阿斐,原名李辉斐,1980年生于江西都昌,1997年开始诗歌创作,1999年第一次发表诗歌,2000年在《下半身》第一期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2000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以及《作品》、《诗刊》、《诗选刊》、《天涯》等刊物,著有电子诗集《以垃圾的名义》。执行主编《2004-2005中国新诗年鉴》,于2006年举办首次个人专场朗诵会。被誉为“80后第一诗人”。现居广州,供职于南方都市报。上榜理由:阿斐在80后中国诗坛中属重要人物,他写作较早,并一直在当下诗坛中处于在场状态,他喜欢用筛选过的干净的口语表达出生活中的感悟、随想与谬误。08年他依然走在了80后诗人的前沿,写下了大量优秀诗歌。王东东,1983年生于河南杞县。80后诗人,批评家。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生活月刊》等官刊、民刊和网刊,入选《21世纪中国诗歌档案》、《80后诗歌档案》等多种选本。2006年获北京大学未名高校诗歌奖。2007年获刘丽安诗歌奖。上榜理由:王东东与大多数80后诗人相比,更显的成熟些,他的诗歌睿智而思想庞大,语言方面已彰显出了大师的素质。他近年来的诗歌批评更是让众多诗坛前辈为其充满期待。他不愧为80后诗人中的佼佼者。李浩,1984年6月生于河南息县。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刊》、《诗歌报月刊》、《中西诗歌》、《武汉大学报》、《青年周刊》等报刊。曾获:第三届北大未名诗歌奖;首届世界新作家诗歌奖;第23、24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诗歌奖;湖北省高校“青春中国”第22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诗歌奖;《武汉大学报》2006年度副刊奖等。著有诗集《子夜的门》,有作品入选《21世纪诗歌精选(第二辑)诗歌群落大展》等选本。毕业于武汉大学。上榜理由:2008年5·12地震后,当大多数国内诗人都在用诗歌为灾区人民进行精神疗伤时,李浩放下了大学毕业前的论文答辩和写到一半的长诗,很坚决地去做了志愿者。他一直到了什邡的某个偏远的重灾乡村。他和同学一起在那里帮助灾民。他做出了一个伟大诗人的高度,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董非,原名董飞,生于1989年春天,河南夏邑县人。15岁开始写诗,大陆“蓝星诗群”主要成员,作品散见于《诗选刊》《外省》《独立》《蓝星网刊》《行吟诗人》《连云港文学》等刊物。编有《80后诗人备忘录》,与人合著诗集《迷失的青春》。其著名诗句“时光的砂轮打磨着我褪色的青春/物质的传送带又把我从黎明运送至黑夜”被称为一代人的“青春悲歌”。其人被誉为“80后最具有潜力的诗人”。现就读于河南某高校。上榜理由:2008年3月份董非整编的《80后诗人备忘录》(词条),在新浪读书、搜狐读书、读书网等大型网站发布后,受到了国内80后诗歌写作者的广泛关注。《80后诗人备忘录》为80后诗人在中国当下诗歌写作提供了充分在场的证据。唐不遇,1980年生,广东揭西人。200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诗作散见于《天涯》《星星》《诗选刊》等刊物及《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3年诗歌》《2004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200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魔鬼的美德》。现居珠海。上榜理由:唐不遇是80后出场比较早的诗人,也是成名比较早的一位。在80后诗歌的道路上他是位智者、独行者,但却走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蒙晦,1987年生,江西星子人。作品散见《诗选刊》、《诗歌月刊》、《活塞》等刊物及网络专栏,近期兼事批评。2008年10月,主持发起“第二次后80诗歌运动”(与董非、李浪等诗人),引起巨大争论。主要批评作品有,《天玄地黄:“后80”诗歌时代的到来》、《历史的木耳——为异端辩护》等。现居南昌。上榜理由:2008年10月蒙晦的《天玄地黄:“后80”诗歌时代的到来》一文,在网上引发了“第二次后80诗歌运动”,该文是对一代人诗歌写作的有效梳理。促使了“后80诗人”的第二次冲锋。嘎代才让,网名黑人,藏族,八十年代出生于青海,先后在《人民文学》《星星》《绿风》《诗选刊》《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诗林》《诗参考》《汉诗》《中西诗歌》《80后诗选》《民族报》《青海日报》《兰州晨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诗歌被收入各种年选与年鉴。荣获“全国十大少数民族诗人”等诸多诗歌奖励。蓝星诗歌同仁。现居甘南藏族自治州。自由撰稿人。上榜理由:嘎代才让作为在中国诗坛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诗人,2008年1月入选《80后诗歌档案》,用主编丁成的话说他“成为保持汉语诗歌在新一代人中保持版图完整性的重要诗人。”2008年他的创作焕发出了强劲的底力,长诗《行者记》的顺利诞生为黑人的写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80后诗人在2008年重要的收获。郑小琼,女,生于1980年,四川南充人,毕业于南充卫校,在东莞打工数年,有诗文散见于《人民文学》《钟山》《诗刊》《十月》《花城》《诗选刊》《大家》《飞天》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年度最佳诗歌、年度最佳散文诗、年度散文等选本,曾获首届博客汉语诗歌奖、人民文学新浪潮散文奖、新语丝网络文学奖、2006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华语传媒奖年度新人提名、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两个村庄》、《黄麻岭》、《郑小琼诗选》、《暗夜》、散文集《夜晚的深度》等。上榜理由:郑小琼,一个近年来在诗坛、文坛屡屡被提起的名字,不仅是因为她的作品获得2007年“人民文学奖”,还因为她的身份——一个从21岁起就在广东打工的川妹子。08年,她的新作《郑小琼诗选》问世,不论是作者本人还是书中的文学水平、思想内涵,再一次引起了媒体和文学界的关注。李成恩,女,英文名Linda(琳达),80后女作家,纪录片导演,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纪录片作品,及数部广告、音乐电视与电影剧本等作品。曾为电视编导,现在北京某大学工作。近期致力于一条河流的诗歌描述与影像记录。在《诗刊》、《诗歌月刊》、《青年文学》、《十月》、《滇池》等刊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另有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天使的孩子》等。上榜理由:08年4月李成恩诗集《汴河,汴河》出版,由著名作家邱华栋、诗人陈先发作序。附录有著名评论家程光炜、谭五昌,诗人王家新等人的评论。李成恩选择了一种正确而稳健的诗歌写作方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她的诗歌写作前景充满更多和更大的期待。

80后,从来就是“被命名” ——关于“后一代”独立运动序幕的开启 王西平 本次大展从2010年元月份就开始筹备,没想到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转眼,一个的崭新年份就这样被时光磨旧,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下一年,又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作为诗人,我们唯有诗歌去祭祀消亡,也唯有诗歌去敬献新生。 这次大展稿量数以千计,经过多次精选,最终形成这样一个版本。作为《核诗歌》的创办者,我深感自己劳作的艰辛,但也其乐无穷。现在我甚至可以拍着胸脯给大家讲,绝对没有一首诗是“混”进这个大展的。要问标准是什么,那就是气息。《核诗歌》选稿一向追寻气息——相信一个人与一个人之间,一首诗与一首诗之间,共存共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息。我希望这种气息最终连成一大片,组合成“1978——1989出生诗人”特有的群体特质。我厌倦那些大师派头的80后诗人,正如刘波描述的那样:“写作没几年,就坐在那靠短期成名所带来的荣耀上自我膨胀,坦然地接受来自同龄人与后来者的追捧与朝拜。”我料定这样的人写出的诗歌,起码在气息上是令人唾弃的。当然,也有不少优秀诗作,甚至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诗作,在编辑的过程中均被我一删再删,以致最终未能入选!毕竟,我所掌握的“刻度”也不是唯一介定好诗的标准。 一直以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呈现自己的价值?当传统意义上历史的厚重渐行渐远时,我们真的成为了浮躁而又徒劳无功的代言人?为什么,80后要从生理的年代划分,而抛弃历史的召示意义呢? 关于这一代人的启示,我和刘波、王楚等人不止一次地论证,讨论。最终正如我们所总结的那样,1978年——1989年出生的诗人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诗人。商业是遮蔽在这代人身上的一块巨大的幕布,尤其在和平年代里,商业同时也扮演着历史操控者的角色。正如王楚所言,“这一代出生的诗人‘去政治化写作’倾向更明显,且根源上与前几代诗人不同。”我想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刘波也表示,“80后诗人的成长是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的,而这次诗歌大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以说是这三十年来第一批全国80后实力诗人的集中展示。与之前一些杂志的80后诗人大展不同的是:一方面,这次的大展既照顾到了参展诗人各个年龄段的全面性,这种全面性体现在,并没有仅仅局限于1980年之后出生的诗人,而是将一些生于1978和1979年的实力诗人,也纳入进了大展的范畴。另一方面,大展更注重的是参与诗人的写作实力,即作品的优秀与否,而非名气、关系等外部因素。这一标准限定了一些鱼龙混杂者,同时也确立了80后诗人在写作上的一个标杆。” 80后诗人阿斐曾明确表示“80后已死”,他说:“80后还剩下些什么?只是一个流星般的概念,一场文革思维下制造出的群体闹剧而已?”我相信这不是悲观。刘波也认为,“80后原初只是一个命名的概念,本是各不相干的人,却被一个代际命名给强行拉到了一起,如今,在文学的名义下,他们又成为了一条战线上的勇士,把玩词语,游戏人生。”越来越多的人对80后这一群体产生质疑,让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80后就从来没有命名过,或曾经命名,那也是商业利益下的“被命名”,也就是“伪命名”。这样的命名,只适合于鸡零狗碎的朋党圈,而不适合于伟大纯真的诗人圈。试想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像“80后”这样“伪命名”最终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命名。总之,这一代人的整体形象,再也不是以十年作为“标签”,而是“十二”年为标准。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将1978、1979年出生的诗人纳入大展,这一举措也是空前的,是不是绝后?我倒希望不是。因为这仅仅是个开始。 因此,这次大展的最终目的只是呈现——呈现同一背景下的一代人,或一个时代段的群体姿态。 我们不轻言拯救,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面对死亡过。死过之后,再等待那个命名的人吧! 最后,让我以诗歌的名义,感谢以下人员吧:感谢赖廷阶先生,感谢梁平、靳晓静、谢建平的大度赐稿,感谢阿翔、罗铖、莞君、一度推荐优秀稿件,感谢刘波、王楚、王度等人对大展精神的精彩论述,感谢牛依河精美的装帧设计,感谢开核诗社全体成员的无私支持!感谢你们!2010年11月出版

80后代表诗人,排名不分前后:李成恩、阿斐、丁成、唐不遇、巩玟语、王东东、郑小琼、春树、嘎代才让、熊盛荣、泽婴、肖水、巩巩幻想家、董非、蒙晦、郁颜、茱萸、冯志亮、叶丹、南小北等。

与张晓鹏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out our petty tasks, hardly aware of our listless attitude toward life.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并且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学习的过程就像体验游戏的通关设置,在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评估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通过考核之后,学生还可以拿到不同层次的证书。慕课浪潮来袭,我国高校也纷纷加入国际MOOCs阵营,开始建设我国MOOCs课程。其迅速发展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新机遇。MOOCs课程模式会对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有哪些贡献?将给后者带来哪些创新与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乘着MOOCs的浪潮前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本期热点聚焦邀请国内慕课研究前沿的几位学界同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享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一直饱受质疑。随着MOOC浪潮席卷全球,大学英语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MOOC的最大优势是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完成限时作业(含同伴互评和测试),参与全球网络社区讨论课程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通用大学英语越来越难以受到学生重视的今天,我们可根据MOOC课程需要,适当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学习者MOOC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好大学英语。通过国际MOOC的学习,我国学习者不但可以检验、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人文素养。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语言学习需求,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我们应该依据MOOC在某种程度上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分别针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不同的MOOC类课程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具体来讲,MOOC给我们的启示是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可以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负责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和在线答疑。教学团队之间优势互补。无论是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创建自己的“微MOOC”课程,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人对学习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并不一定会适合每一个学生;另外。由于政策、技术、学籍、学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我们还要审慎、科学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参考文献:马武林、胡加圣,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外语电化教学,2014,(2):48-54。MOOCs课程模式的贡献1.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还是中国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教育思想,人类知识生产力、知识传播力及人类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园的围墙被推倒,贫富的藩篱被拆除,时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免费或廉价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学机会的均等以及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民主。2.重构了高等教育基于技术的结构性生态架构 经过两年的发展,MOOCs完善、优越的生态环境初步显现。MOOCs已经形成了由“社会环境”(教育引领与社会参与)、“技术环境”(学习支持与技术支持)以及“教学环境”(学习模式与教学研究)等三套马车协同驱动的结构性生态架构(王萍,2013;18)。3.从“push”到“pull”的学习模式的演变 MOOCs具有自主性强、可重复和强调学习体验与互动等基本特点,强调一个“学”字,反映的是以“学”(pull)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些都从根本上冲击了现行课堂以“授”(push)(邹景平b,2013:54)为主的教学模式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在“pull”学习模式引发下,基于自主性强、可重复的特性,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通过有计划或重复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针对性的系统练习和个体参与互动带来的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同样,体验和互动的教学取向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4.社会化学习环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态化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1975)把社会因素引进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MOOCs所必备的社会属性,即有效的学习需进入并借助特定圈子,通过与小伙伴们交流探讨,分享并获取知识。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圈子”的角色,它汇拢一批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共同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学习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学习环境中因为有了学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义的是,社会化学习环境还是学习交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5.妙招不断的教学设计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MOOCs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创新不断,西方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巧思不断,且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MOOCs课程设计原理是将授课内容与交互分开,使内容顺从碎片化的学习要求,交互则由社会化学习环境来完成。具体设计步骤一般包括内容设计、互动设计和作业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教学内容一般不多,视频按知识点切割,通常不超过10分钟,每周累计不超过一个小时,且拍摄、制作精良,教师大都善于取舍,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内容;互动设计无时无处不在,课前、课中、课后、视频、社区讨论和作业均有互动环节;作业构思则强调“做中学”及完成后的“成就感”和“自信感”。6.大数据突破了个性化教学的难题 大规模、长期地测量、记录、存储、统计、分析这些数据,所获得的海量数据就是大数据(big data)。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综合技术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产生的海量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习者个体真实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教育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是数据支撑的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监控、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即他们在哪个阶段遇到困难以及花费时间较长、重复访问的页面、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等,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行为建模,判断他们在未来学习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导学和建议,从而突破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难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外语电化教学,2014,(2):38-43。新教育范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MOOCs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对英语教师是挑战,也应该是机遇。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英语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新范式下进行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 1. "翻转”自我,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权威的知识源,网络已经成了学生们的知识外存空间。 2.“翻转”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 一是导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突出面对面的学习与线上学习的结合。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先在网上学习教师授课的内容,而课堂则用于提问、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因为授课时间的减少,就可以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互动,或解答提问,或参与讨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指导。 二是助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意味着教师要将课堂时间充分用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转课堂形成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要成为适时帮助解决问题的助学者。 三是促学者角色。学习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时间是所有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此外,教师角色转变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四是评学者角色。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程云艳,直面挑战 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挑战与机遇,2014,(2):44-47。依托MOOCs理念,重构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MOOCs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MOOCs是信息化教育的新成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集中体现。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借鉴MOOC教学设计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调整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大学英语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能轻易进行变革,但可以根据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逐步实现“国际MOOCs校本化”、“大学英语MOOCs化”,大学英语“选修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马武林&张晓鹏2014:57 -5 9)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原则1)需求导向 各个高校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必须注意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否能够同时满足国家战略、社会和学生的多重需求。每个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建设什么样的课程,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况决定。2)因校制宜 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办学特色、学校资源(硬件、软件、师资和学生素质)等因素结合MOOCs新理念,结合办学定位,综合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在本校人才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3)量力而行 尽管MOOCs风靡全球,但是并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能够做的,MOOCs一定是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否则无法成为MOOCs。许多高校由于投资不到位,尽管把MOOCs建起来了,但只是“伪MOOCs",没有学生去访问,没有形成规模,该MOOCs会逐渐变为网络上的垃圾,不能为了跟风、为建而建。重构大学英语课程1)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大学(如“985 ,211工程”)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精英人才的重任,由于学生入校时英语基本功较好,学生对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 )需求不高。结合国家、社会和学生三方需求,充分考虑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建议这些高校给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32-64学时的学术英语(必修)和32-64学时《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学术英语由听、说、读、写、译五大板块组成,为培养世界一流复合型人才做铺垫,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国际MOOCs课程、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奠定基础。 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依托中国高校联盟,如“C9联盟”,整合师资,联合开设学术英语专项技能课,即《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翻译》以及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供学生选修,如《英国文化》、《美国文化》、《澳大利亚文化》等国家文化的MOOCs课程。学习者也可以选择世界其他国家著名高校开设的相关学术英语MOOCs(如英国雷丁大学的《A Beginners’ Guide to Writing in English for University Study》和美国华盛顿大学《Introduction to Public Speaking》等)和跨文化交际MOOCs(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学习者根据个人需要选修学术英语MOOCs课程和跨文化交际 MOOCs。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科研 > 文献选摘 > 详细内容慕课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反思与创新作者:张Andy 发布时间:2014-8-10 阅读次数:6322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导言: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并且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学习的过程就像体验游戏的通关设置,在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评估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通过考核之后,学生还可以拿到不同层次的证书。慕课浪潮来袭,我国高校也纷纷加入国际MOOCs阵营,开始建设我国MOOCs课程。其迅速发展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新机遇。MOOCs课程模式会对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有哪些贡献?将给后者带来哪些创新与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乘着MOOCs的浪潮前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本期热点聚焦邀请国内慕课研究前沿的几位学界同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享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一直饱受质疑。随着MOOC浪潮席卷全球,大学英语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MOOC的最大优势是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完成限时作业(含同伴互评和测试),参与全球网络社区讨论课程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通用大学英语越来越难以受到学生重视的今天,我们可根据MOOC课程需要,适当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学习者MOOC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好大学英语。通过国际MOOC的学习,我国学习者不但可以检验、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人文素养。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语言学习需求,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我们应该依据MOOC在某种程度上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分别针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不同的MOOC类课程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具体来讲,MOOC给我们的启示是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可以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负责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和在线答疑。教学团队之间优势互补。无论是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创建自己的“微MOOC”课程,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人对学习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并不一定会适合每一个学生;另外。由于政策、技术、学籍、学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我们还要审慎、科学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参考文献:马武林、胡加圣,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外语电化教学,2014,(2):48-54。MOOCs课程模式的贡献1.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还是中国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教育思想,人类知识生产力、知识传播力及人类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园的围墙被推倒,贫富的藩篱被拆除,时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免费或廉价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学机会的均等以及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民主。2.重构了高等教育基于技术的结构性生态架构 经过两年的发展,MOOCs完善、优越的生态环境初步显现。MOOCs已经形成了由“社会环境”(教育引领与社会参与)、“技术环境”(学习支持与技术支持)以及“教学环境”(学习模式与教学研究)等三套马车协同驱动的结构性生态架构(王萍,2013;18)。3.从“push”到“pull”的学习模式的演变 MOOCs具有自主性强、可重复和强调学习体验与互动等基本特点,强调一个“学”字,反映的是以“学”(pull)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些都从根本上冲击了现行课堂以“授”(push)(邹景平b,2013:54)为主的教学模式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在“pull”学习模式引发下,基于自主性强、可重复的特性,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通过有计划或重复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针对性的系统练习和个体参与互动带来的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同样,体验和互动的教学取向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4.社会化学习环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态化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1975)把社会因素引进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MOOCs所必备的社会属性,即有效的学习需进入并借助特定圈子,通过与小伙伴们交流探讨,分享并获取知识。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圈子”的角色,它汇拢一批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共同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学习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学习环境中因为有了学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义的是,社会化学习环境还是学习交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5.妙招不断的教学设计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MOOCs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创新不断,西方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巧思不断,且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MOOCs课程设计原理是将授课内容与交互分开,使内容顺从碎片化的学习要求,交互则由社会化学习环境来完成。具体设计步骤一般包括内容设计、互动设计和作业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教学内容一般不多,视频按知识点切割,通常不超过10分钟,每周累计不超过一个小时,且拍摄、制作精良,教师大都善于取舍,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内容;互动设计无时无处不在,课前、课中、课后、视频、社区讨论和作业均有互动环节;作业构思则强调“做中学”及完成后的“成就感”和“自信感”。6.大数据突破了个性化教学的难题 大规模、长期地测量、记录、存储、统计、分析这些数据,所获得的海量数据就是大数据(big data)。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综合技术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产生的海量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习者个体真实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教育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是数据支撑的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监控、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即他们在哪个阶段遇到困难以及花费时间较长、重复访问的页面、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等,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行为建模,判断他们在未来学习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导学和建议,从而突破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难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外语电化教学,2014,(2):38-43。新教育范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MOOCs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对英语教师是挑战,也应该是机遇。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英语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新范式下进行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 1. "翻转”自我,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权威的知识源,网络已经成了学生们的知识外存空间。 2.“翻转”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 一是导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突出面对面的学习与线上学习的结合。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先在网上学习教师授课的内容,而课堂则用于提问、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因为授课时间的减少,就可以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互动,或解答提问,或参与讨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指导。 二是助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意味着教师要将课堂时间充分用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转课堂形成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要成为适时帮助解决问题的助学者。 三是促学者角色。学习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时间是所有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此外,教师角色转变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四是评学者角色。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程云艳,直面挑战 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挑战与机遇,2014,(2):44-47。依托MOOCs理念,重构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与王晓红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方 教育 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 家庭教育 差异之对比》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 儿童 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 文化 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记录,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晓红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中,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 经验 ,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如帮助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是很多的。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由于最终将以分数决定学生所上的高等学校,学生必然重视分数。

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盯在升学上、老师和学校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在西方,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素质教育的内容,做这件事的是宗教和家庭,《圣经·新约》就是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品德教科书。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素质的教育内容,而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要求理工科的学生选修一点人文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通俗地说,西方现代教育主要是教人做事,而不是做人。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 传统文化 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孙琼如在《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向我们解释,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家庭几欧阳的肢体是教育者——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从小得到的是 历史 故事 、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 想象力 。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 童话故事 ,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并融会贯通,从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楠.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2008,

[4]萧愚.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2000,

[5]王晓红.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6]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

[7]冯建军.生命和教育.2005,

[8]孙琼如.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9]张云裳.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北京教育.2006.

《中西方传统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 方法 ,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韩非对此有一个 总结 ,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曾子杀猪的故事,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动手 修理 、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要尊重、信任、宽容、鼓励孩子,要重视感情交流并且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Mason, 2004. The Home Education Handbook of Charlotte Mason [M]. Beijing: 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

[2]Haim, Ginott, 2002.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s [M].Beijing:Jinghua Press.

[3]Karl,Welter, Welter's Educational Law[M].Beijing:Jinghua Press.

[4]Tin, Jennifer, 2005. Lock John's Family Education [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__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

有关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推荐:

1.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论文

4.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别论文

5. 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差异论文

1、科研项目及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色彩学与色彩应用、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数字印刷技术。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纵向与横向项目,科研经费近百万。主持完成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检验中心的“低碳世博与绿色印刷”后世博研究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标准“纸质印刷品烫印/压凹凸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的制定、国家发改委行业标准“模内标签”标准的制定、上海市教委项目“基于图像处理的远程胶印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等,完成了《数字印前技术》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主持的横向科研项目有、基于海德堡印刷机结构的技术文件研究与开发、模内标签印制中柔性版印刷单色色组印刷多则的系统改造方案、织物印花颜色再现特性的研究、塑料印刷色彩检测、管理与控制研究、冷烫转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包装印刷产业链发展趋势与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排版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项目。同时还参与了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数字印刷在线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印刷光学》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建设。先后主讲研究生课程颜色科学、印刷色彩学等3门,主讲本科生课程印刷工程导论、数字印前技术、色彩管理、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等课程。先后在国内外印刷包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如印刷网点图像模糊聚类分割方法的研究、瓦楞纸箱物理强度测试指标的主因子分析确定法、East meets west: A lesson on printing in China versus the United States、绿色包装与贸易技术壁垒、胶印印刷图像颜色控制技术、对美国印刷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及思考、Digital Printing and Its Key Issues、现代物流标准化与包装标准化、免处理CTP版材成像技术及产品分析、工程应用技术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柔性版印刷铿锵前行、织物印花质量在线控制系统等。2、奖项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球SHOTS竞赛,获得世界冠军;2010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校优秀教学质量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校 “师德标兵”;2008年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8年被评为第8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2008年获得院教学质量奖;2007年获得“上海市杨浦区创新青年奖”。

课堂参与度论文参考文献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学习,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上,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性爱动,律动教学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不分国界,只要用心聆听感受,便能够体会到音乐旋律中包含的悲喜情绪,孩子是敏感的,只要鼓励他们用心体会音乐旋律,他们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如何实施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强调的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掌握七音符,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对音的高低进行辨别,教师可以使学生离开座位,安排他们按照自己对音的理解进行蹲站,如果感觉音高则站立,音低则蹲下,进而循序渐进,使他们按照对音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站立高度,一开始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到后来便需要考验学生的音感了。再比如,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歌曲演绎一段小小的情景剧,用肢体与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前提就是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理解中,使教学不断深入,不能停留于表面,以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主要宗旨。我国的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律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适当探索,不断完善律动教学,改变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红霞.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上[J].乐器,2011(11).

[2]丁雯颖.让视唱教学动起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于视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3]张建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新课程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4(3).

摘 要:律动教学法的出现为传统枯燥的小学音乐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水平的首要方法就是教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媒体

1、引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音乐通常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往往在歌唱过程中或需要加入肢体动作来衬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这些肢体动作可以称为表演,表演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肢体表演,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平淡但是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些音乐不容易吸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提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或故事,让学生对该音乐产生悬念;如果歌曲中存在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让音乐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创造情境,能够迅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改变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鲜活的音乐情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目前音乐动画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更具色彩与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音乐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学习音乐。

律动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律动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课前引导、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选择简单的律动音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律动音乐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律动音乐往往欢快易懂,节奏比较简单,有了律动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音乐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律动教学法具有将抽象音乐具体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与律动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会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律动教学法的融入更能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掌握好课程进度。

律动教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成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权更多在音乐教师的身上,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号召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能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对音乐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教师能否善于应用律动教学法,如上文中提到角色扮演的方法、律动音乐的方法等。小学生的表现欲是比较强的,在音乐律动中学生能够融入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的美和奥妙,从而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运用律动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律动虽然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需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要分清主次,律动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占据的时间也应该把握好,不能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律动最大的作用。律动的运用需要研究,但不能把律动作为教学的全部,律动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很多教师分不清律动和舞蹈,律动不是舞蹈,但是舞蹈可以律动。因此,“体态律动”可以看成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但是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律动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教学。

4、律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严格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在音乐知识教授过程中,相对应的音乐知识要与音乐文化氛围相结合,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律动要素。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灵感是不同的,如果能把学生的音乐潜质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想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才能,就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安排音乐内容。

塑造多元文化音乐课堂在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前边提到的`用表演创造情境也可以看成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多种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把所学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目前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这些值得小学音乐教师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

5、结论

教学资料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当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以看成教学准备的一部分,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很重。要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营造“趣味教学,趣味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52.

[3]向明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探析[J].综合版,2010(12):97.

[4]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51—52.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打破了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主要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让音乐课堂有静有动,使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阐明了如何将体态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的观点与看法,以及现阶段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瑞士作作曲家达尔克洛兹开创的体态律动,主要强调唤醒人的本能,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体态律动的本质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律动从而展现音乐情感,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找到快乐,感受学习过程中音乐的美感。

(一)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让小学生学起来很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熟悉音乐,以听为主线,去引导他们拍手、点头、踏脚等做一些简单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上课时的疲劳状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的体态律动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1.适当的听觉训练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就能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2.合理的节奏训练律动是一种身体进行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节奏训练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使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3.有效的即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音乐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创造能力,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舞台表演上即兴创作都是离不开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入即兴创作,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有活力。4.积极的体态律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体态律动鼓励学生多动,通过音乐让自己动起来。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体其他部分来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学习进步的也会特别快。教师从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现阶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在我国音乐教学中以作为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都对音乐不太重视,这样也导致老师及学生对音乐产生轻视的态度,并且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一些确切针对性的措施,在国家政策上得不到支持,所以发展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1.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体态律动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由于它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它的一些用法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全面的掌握,并且还有部分老师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真谛,对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到位,恰缺的的东西还有很多,在目前来看很多在职的教师很少会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对于律动教师了解的甚少。所以,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音乐教师还是很缺少的,导致在课堂中使用体态律动时,大部分教师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运用的,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态律动教学的根本意义。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有效的体态律动对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对体态律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所改变。从我国来看,专业教师在课堂的实践能力上还是非常欠缺,教师们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仍然按照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只是表面模仿教学照搬一些课例,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所以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会影响体态律动在教学中的展开。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与配合,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教学器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出总的整改方案。

(二)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跟上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一些在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进修,要学懂学透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的基本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四、结语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调动起来,能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对未来创作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强学生表现力和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2]许淼.谈音乐教育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段文辉.音乐课应回归音乐教育的本原[J].江苏教育,2010.

[4]华建新.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京音乐学院.

摘要: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来得到在美感上的体验和幸福,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对儿童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儿童的智力得以被开启。现在,在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儿童律动教学已经愈发地体现出了它在其中所能够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学表现和结果都可以说是极为不乐观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在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时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受到忽略的、较为薄弱的状态。因此,笔者决定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出发,并针对律动教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律动教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影响与探讨

音乐是一种能够真正使人的生命达到最高点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乐器和演奏手法的配合而达到的一种能够将人们所寄托在其中的情感所抒发出来的媒介。对于未成年的、心智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儿童们来说,实施及时而有益的音乐教育能够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可以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体会欢乐,并得到兴趣的培养。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智力上的开发都是极富有益处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等主要方面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的儿童群体。相比于正常儿童们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困难。例如,他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板书,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逊色于正常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针对这样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手段与方法来促进特殊儿童能够像正常的儿童一样通过学习来得到发展。

一、目前我国在特殊儿童方面的教育现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以及教育”。由此可见,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育亦是从属于全民教育的,而且同样是全民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项针对我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总数达到300多万,这其中有部分特殊儿童所接受的是特殊的教育[2]。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建成了多所盲聋哑学校等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教育场所。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与关怀度都在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也在通过诸如舆论力量、慈善机构等方式来帮助特殊儿童群体能够和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可以受到匹配他们的教育的场所。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东西地区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就注定了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笔者注意到,在西部诸如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还存在着特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小的问题,这些贫困地区因受到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等条件限制而仍然无力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之绝大部分的特殊教育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使得两地之间联系不便。综上所述,加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推广工作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简析何为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

按照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思想观念来看,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二者天生一对,不可分割。所谓“律动”,其实就是指人身体的物理运动。如果要把人体视为乐器,那么人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形状与动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情感的表达。儿童在参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得到对音乐的更为直观的表达,从而使他们在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性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等体质和精神层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时,儿童需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要想达到较好的律动教学结果,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游戏方法。在开展游戏的同时,将音乐的元素结合并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律动,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起伏变化感都能够无形地传递给儿童,最后使儿童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潜能的激发。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的选择时,要注意所选游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使儿童们能够在一个活泼快乐的状态下来对音乐的节奏之美进行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加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围。

(二)示范——模仿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类型与节奏来预先设计一套动作或者是舞蹈。然后在儿童面前进行演示,并让它们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儿童们去进行自主改编。注意:教师的动作仅仅是为了示范,并非为限制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做。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主线永远只能是律动教学,而对音乐的耐心倾听则是律动教学的最根本途径。在律动教学中,特殊儿童可以通过简单而重复的拍手、跺脚等动作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韵律感。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是特殊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使他们能够受到在音乐思想上的点播和启发,并且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打开他们在审美方面的启蒙之门,从而让他们能够得以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之中,使心理上的异常状态得到逐步缓解。总之,律动教学能够使特殊儿童逐步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并为他们能成功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枝.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6:16-17.

[2]李娟.音乐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J].新校园(中旬),2017,06:16.

[3]卢慧婷.刍议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J].青年时代,2016,10:117.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以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分析大数据的相关概念,然后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增加了知识获取的途径,也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对现存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出数学教学的时代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高中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从而促进高中数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1大数据相关概念

第一,大数据概念。数据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信息的一种记载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数据数量不断增多,对数据进行记录、测量以及分析的范围也就不断扩大,这标志着人类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大数据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理解,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上对大数据概念进行定义的,即用新的处理模式提高数据出来的执行力,洞察能力以及海量信息的优化能力。大数据具有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多种多样、真实性以及实效性强等特点。

第二,大数据分析概念。大数据分析简单来说就是要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而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总结出这些数据中存在的规律以及模式,然后再利用数据的动态性特征去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2大数据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

第一,应用大数据技术为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机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弊端逐渐显现,不仅体现出了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例如合作探究、个性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学生不再死板地接受学习内容,而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角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集合”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设计不同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如:①用什么对集合进行表示?可以用一个元素表示集合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②集合都有哪些特征呢,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判断。之后,小组之间对研究结果进行互相交流。再后教师设计突出本节课重点的习题,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集思广益,互相帮助,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角色,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师过于侧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对学生的了解,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影响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了解是通过考试以及随堂测试的形式进行侧面分析,但这种分析得出的结果并不准确。但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挖掘,然后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点进行准确判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突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利用大数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应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甚至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知识传输,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数学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来。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设计预习内容,然后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平台自己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教师之后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教师在授课之前就能够找到学生学习的弱点以及难懂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在“函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了解到学生易错点和薄弱的地方,之后据此设计相应的课程教案。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够根据教师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应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科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后知识巩固与习题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学生通常都是靠手抄错题的形式进行习题纠错和解答的,这种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一是浪费了较多的学习时间,二是形式枯燥,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在整理之后查漏补缺效果也不好。所以在此环节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做好的试卷或者解答过程的问题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之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问题的下载和解答,以便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查漏补缺。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纠错形式,具有实时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对纠错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

第三,应用大数据开展分层式的教学形式。目前我国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采取的都是班级统一上课的教学形式,模式单一固定,缺乏创新性,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挥,进而影响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教学思想,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采取分层式教学的方式,结合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思想、能力以及身心发展上都具有差异性,所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层次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利用大数据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和知识信息不断扩大,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的内容也不断增多,所以教师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和整理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学生也能够利用网络技术自行进行数学资源的获取,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的内容,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另外,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和应用数据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数据的获取,这也能够为教师教学互动的开展提供针对性,促进师生间的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数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己进行课前的预习,对数列这节课的知识有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够对基本的知识点以及概念进行理解。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将教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随堂测试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错题进行整理。这种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与开发能力,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利用大数据为家长提供教育平台

家庭在学生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但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对家庭教育并不重视,家长没有广泛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而学校也没有为家长提供更多学习教育的机会,除了每次家长会之外,教师其他时间很少能见到家长,也就很少能参与学生的学习。但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家长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提供了很宽广的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固定的软件进行账号的绑定,然后随时对自己家孩子的上课以及课后情况进行了解,进而更好地了解学生近期的表现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与教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数量不断增多,网络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在此种环境下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创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大数据促进学科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高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数学也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发挥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等,使学生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够养成乐于学习的好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孟越飞.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22.

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文献综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学生课堂参与度也成了研究者研究的重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多为研究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的经验总结法,例如李龙英的《关注参与度,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郁剑伟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浅谈信息技术课兴趣的培养》,同时,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也是研究者常用的方法,例如李杰的《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二、 研究对象从研究阶段来说,上至高校学生(陈富,易朝红.高校学生到课率及课堂参与度调查研究——基于对江西某高校的调查),下至小学生(刘芳.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都会涉及;从学科来说,有不确定学科的调查分析(刘芳.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同时也有英语学科(李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数学学科(李明英.谈小学生数学学科参与度)、信息技术学科(王爱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等学科的研究。三、研究内容(一)关键词界定王爱进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中,将学生的参与度定义为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蔡昕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将学生的参与度定义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思维参与。还有学者将参与度划分为语言上的参与、情感投入和思考过程(刘芳.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二)意义和重要性分析关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意义和重要性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三)现状调查刘芳在《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中得出结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年级、性别无关,但与学习成绩、是否为班干部有关。王爱进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中发现学生的参与仅限于课堂,学生的参与仅限于问答,学生参与是对教师的服从。郁剑伟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浅谈信息技术课兴趣的培养》中更是再现了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几种情况:对操作感兴趣,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喜欢自己玩电脑,不喜欢听讲;宁愿在计算机上毫不目的地更改计算机的一些设置,如桌面属性、屏幕设置等,也不愿做教师指定的练习。(四)原因分析刘中楼在《主动高效,提高学生信息课堂参与度》中认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对信息技术教科书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可程度,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交流,教学评价是主要原因。李杰在《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中概括从教室因素、学生因素、课堂环境、课堂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五)策略研究关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是每个研究者必探讨话题,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很多。蔡昕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中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参与,让学生在操作中有快乐;关注学生学习思维参与,让学生在操作中有发现。刘中楼在《主动高效,提高学生信息课堂参与度》中强调要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王爱进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的论述比较全面具体,设计到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设置认知冲突;因材施教。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论述比较全面,涉及到小学、初中以及高校,同时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也多有论述。具体内容涉及到关键词界定、意义和重要性、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策略研究。同时在研究方法上,较多使用经验总结法,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策略研究方面虽然涉猎很多,但不够系统。本次研究的突破点是从各个教学环节出发,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策略、改进实践,以期为提高学生参与度找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