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线上和线下教育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线上和线下教育的论文文献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的作用

在高职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针对线上教学建构学习情境,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任务和需要讨论的学习主题。

摘要: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的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地运用到高职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高职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文通过阐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内涵、优势,提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策略:搭建线上线下共融教学平台;打造系统性线上线下教育机制;注重课堂学习,促进教育动态生成;强化管理,实现网络平台与移动终端结合,以期为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应用

一、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内涵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来构建线上的网络教育平台,并在线上的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教学知识重难点解析PPT等学习资料,然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对这些线上资料的学习,而在线下课堂,教师再针对学生反馈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彻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搬到课外的线上网络平台,学生通过在线视频来学习知识点,并通过线下课堂强化学生对线上知识内容的理解。所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势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师生交流

高职数学课程过于理论化,且概念繁多,全是数理分析,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枯燥难懂,抓不住重难点,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首先,通过线上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然后进行自主学习。线上的知识内容精炼、重难点讲解清晰明确,缩短了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从而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怠和枯燥的负面情绪。

其次,线下教育以线上数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参考,可以有效进行查漏补缺,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传统的线下课堂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以往的线上教育通常采用视频讲课,但在讲课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匮乏,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线上线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而且为师生提供了可以深度交流的沟通方式。

(二)有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首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大大提高了高职数学教学效率。其次,线上教育能够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接受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线上学习方式,并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主动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帮助。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并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同时不削弱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三)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在传统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仅以平时的学习表现、考试成绩为依据,缺乏一个科学的、严谨的量化技术标准作为参考。而应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判。具体来说,线上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然后构建出一个数字模型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收获等情况。与此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线下的课堂表现和成绩情况,就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有助于促进教学手段革命性创新

传统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能依赖教材、课外辅导书、教学活动等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即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作为教学手段,有效丰富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创建网络教室教学,打破空间局限,与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利用3D平台、教学软件研发工作室、视频制作平台制作教学资料,并在网上为一些高职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和网络技术与线下教学完美融合,将成为教师教学的新利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高职数学成绩。

三、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搭建线上线下共融教学平台

高职数学教学要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首先必须构建网络云教育平台。然后,由教师将与高职数学教学进程相配套的优秀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视频、PPT等课件内容传送到网络云教育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筛选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当然,在该云教育网络平台上,教师也可以上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的.数学习题和自我学习检测系统,帮助学生精确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该云教育网络平台,还可以配备线上沟通模式,帮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及时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在线答疑和一对一教学。

(二)打造系统性线上线下教育机制

在开展高职数学线上线下教学前,教师应组织一支教学团队有效进行课前准备,即团队成员要进行分工,根据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准备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准备、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创建教学情境、设置教学任务、商议线上与线下教学开展模式,等等。

这种课前准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要意识到学习者的差异性,然后明确教学目标,彰显个性化教学的特点;第二,准备的课堂内容要有一定宽度和深度,并确保内容时效性;第三,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意识到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制作的线上视频教学资料要时长合理、画面清晰,具有一定启发性和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且这些教学资料应与云网络教育平台的技术要求相契合;第四,线下传统的高职数学课堂在教学方面,要以互相讨论和探究为主,尤其注重师生之间平等和深入地交流;第五,设计答疑环节,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组织师生进行线上与线下互动;第六,教师应依据第三方评审要求,制定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式。

(三)注重课堂学习,促进教育动态生成

在高职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针对线上教学建构学习情境,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任务和需要讨论的学习主题。在建立学习情景和确定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利用师生之间的协商机制,即学生可以自由挑选教师提供的学习主题,也可以自己拟定主题。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线上一对一指导与深入交流,并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

最后,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来判断教学目的实现情况。此外,当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在网络平台上提交学习疑问时,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判或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如果学生对一些高职数学知识点在理解上仍然存在困难,教师就要利用线下课堂的优势,面对面为学生进行问题解答。

(四)强化管理,实现网络平台与移动终端结合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有助于教师有效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某些软件,收集大量有关高职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学习心理等相关内容。因此,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网络教学平台与有关的移动终端结合起来,创新高职数学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的开放式和协作式互动,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精确化和高效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宋文.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2]李逢庆.信息时代大学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3]沈丽贤.浅析线上线下(O2O)混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6,(6):147-148.

[4]马纪英,贾慧羡,单东明.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分类教学的实践[J].学周刊,2016,(1):21-22.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论文

我更认同线下教学,我觉得线下教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效融合的方法如下:

一、养成习惯、培养思维

学生经过了一个超长的寒假,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以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尽快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抓起。

培养良好的倾听、提问以及分析等思考能力。首先重点培养的学生倾听能力,通过专心、细心、耐心、虚心、用心及听后复述训练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其次利用倾听和观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结合实际、制定计划

线上教学进行了两个多月,学生对一部分的新知识也有所掌握。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因此,开学后,应根据本学期的在校时间、学生对线上教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需要完成本学期剩下学习任务所需课时安排,进行合理的计划。例如:对线上教学遗留问题的处理、线上教学知识的整合和拓展、新课课时的安排、期末复习时间等等都要做精准计划。

三、摸底检测、查漏补缺

线上教学由于受网络、设备、家长、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影响,学习的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内容没有掌握。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学后,对学生进行单元摸底检测。检测设计基础题、拔高题、拓展题等,以便根据答题情况科学的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学生的综合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个性问题,找出问题症结,专门备课,进行专项整合训练,突破薄弱知识点。

四、趣味指引、分层教学

由于地处农村,家长监管情况不一,学生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开学后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不能让学会的学生失去兴趣,还要让未学懂的学生将知识再消化吸收。课堂的设计应当以趣味为主,可以利用情境、游戏、智慧比拼等形式开展。

五、特殊学生、个别辅导

农村存在留守儿童以及父母教育跟不上的情况,针对这类学生。我们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一是让一个优等生帮扶一个待优生,在课上和课外进行帮扶;二是每天下午在确保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后,科任教师与家长联系,利用线上教学,一对一帮扶,尽快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开展教学,争取让每一个学生更快的适应课堂教学,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

线上教学更要加上师生互动,教师运用课前预习单,总结学生的问题并对完成质量高的学生自我展示。语文课朗读是关键,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可或缺。词语的学习是有温度的,不要给动物贴标签,要学生们自己去感受。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先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读,之后可以作为师者引导启发。伙伴教学使学生亲近课堂,不脱离课堂。课堂要扎根生活,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第15课《白鹅》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徐岩老师课前导入:丰子恺的白鹅 预习字词朗读(窥伺,侍候,净角,狂吠,一丝不苟)注意平翘舌。由京剧生旦净末丑,播放净角视频。展示学生的预习单,开始讲课文正文。“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是过渡段,承上启下。重点段,关于鹅的吃相,重点讲解。提出问题,带着思考读课文,作者是如何把鹅的“高傲”写清楚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由上文具体解释。穿插提问学生回答。带动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画面。默读六七自然段,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画出描述“鹅”高傲的词语。学生回答,从容不迫,厉声叫骂等。之后教师总结。间接描述:鹅老爷(拟人),侍候。运用了反语,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对比:狗的吃相与鹅的吃相不同。学生个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了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总结:在写鹅的吃相上,运用了反语和对比的手法。再找出描写鹅得叫声段中运用反语和对比的词语。把描写步态的留作作业。用反语,就做小练笔。课程结尾:下节课学习不同作家笔下的白鹅。教材理解:单元要素统领 增强勾连意识不同年级,不同单元,语文要素。如这本书的第一单元是要体会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单元是揣摩写作方法。单元整体思考 确定教学内容课文中明贬实褒的写法,联系生活鼓励运用。课后思考题转化为有效教学活动感知发现(教师通过吃相段介绍),自读实践(步态,叫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表达运用(小练笔是阅读与表达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子。听了英语课,我觉得英语课和语文最大的区别就是课上的图画非常的多,不像数学语文,文字比较多,教师课前引入时用非常欢快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带着疑问去听歌,听到了歌曲中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再播放一些视频动画的时候,有重复播放一些片段,加强学生们对这句话的印象,一遍没听明白,可以多听几遍。除了听,还训练了读的能力,给学生自主的练习时间。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是中英文结合的,大多数的时候用英文来对话,小部分的时候用中文来解释,让学困生能跟得上老师可以更好的理解,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学不会,而学优生也可以多听几遍,加强理解。学习任务单的好处就是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们录微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录制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在表述的过程中,就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自己能给自己讲明白,就说明他对这个问题已经理解透彻了。运用微信,进行辅导答疑作业反馈。所以作业的设计检查和批阅尤其重要。在思维量比较大的课程上,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单很重要,并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更加认同线下教学,因为线下教学的学习氛围是比较好的,而且对眼睛也比较好。

线上线下教学的论文

教师是以教书为生的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 文化 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小学教师线上 教学 工作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1

随着疫情形式的严峻,我们的 教育 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这学期对于社会,对于家长,对于老师,甚至对于学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过网络授课 经验 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对于网络授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总结:

一、教学准备

课前我结合市局直播课对自己的课做了适当调整,进行知识精简。在班级直播课的课件中我及时补充了重点和考点。然后再发起班级在线直播。

二、签到情况

直播开始回复签到,直播过程中不定时点名回复签到,督促学生尽量全程参与,听课率达到98%以上。

三、教学过程心得

这种教学方式确实非常新颖,,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新奇,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所以网络课堂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因此我在课堂上不定时点名提问学生,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够坚守课堂。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能像平时课堂那么随时提问,随时解决问题。教师的管理能力也下降了一个等级。我班网络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主动发问,有问题也不习惯主动发起连麦,这就要老师多关注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落实。

四、作业检查

每天的作业程序:跟读,背,写,练习题完成后要求家长监督在本上签字,拍照上传。这是比较简单的作业,大多学生课后能积极在钉钉的家校本上提交作业,个别学生作业拖拉,即使提交了也是文不对题,联系家长,家长麻痹大意,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五、今后 措施

1、加强课堂监管力度,如采用视频会议形式模拟课堂提问。

2、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习情况

3、多在作业批改时回复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

总之,我会克服困难,做好线上教学工作。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2

线上教学工作总结本该热闹的校园静悄孤寂,看不到升旗台上飘扬的国旗,感受不到老师们讲课的热情洋溢,听不到孩子们在走廊上富有生气的喧哗,显然,是疫情让这一切定格在了暂停键。

根据教体局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停课不停学,从接到通知的那刻起,我就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开展网络教学的准备工作之中。我一边通知每位家长为学生准备网络学习需要准备的硬件设施,一边投入到平台选用的准备工作之中,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网上学习之中,不落下一名学生,我就在微信群里不止一次的发送信息,提醒家长为孩子们做好听课学习的准备。

开展网上教学,对于没有接触过此种方式的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学校专门指定人员视频讲解、演示,本人也从网上查询、尝试,终于掌握了一些初步的网上教学和网络资源的运用,接着立即发动年级组中每个成员准备一节录播课,然后在年级组里讨论、交流,最后确定方案。特别是我们组的贾瑞云大姐,虽然年龄大却丝毫不甘落后,电子产品不熟练,没关系,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大姐让她的孩子一点一点的教,直到自己学会,能应用……,还有年轻有为的罗刚老师,虽然他只是一个学校临时的代课教师,却自愿承担先自己制作微课,再在年级推广的工作。

第一天,全体学生坐在了电视机或手机平板的面前,认真听了本期的第一节课,但我们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很快的就发现和我们设计的内容不同,第一单元是《位置与方向》,而课堂上讲的是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微信群里讨论,我们庆幸我们 三年级数学 组准备的还算充分,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案。于是马上通过微信群,及时反馈给学生:利用周五和周末时间观看我们给孩子们推送的老师们录的微课,孩子们如果有问题,只要在微信群里发问,我们随时在群里答疑解惑,还利用下午4:00以后的时间在钉钉群为学生进行直播答疑。总之,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多种 渠道 去学习新知识。

通过三周的网上教学,我们也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熟练应用,孩子们也基本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每天忙碌在教学一线,给学生发视频课件,批改作业,提醒学生要认真学习,鼓励学困生坚持完成各项作业。我们要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看着手机一一统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反馈学习的情况,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针对多数人出现的错误,还要及时录上一节讲解的视频,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特殊时期,我们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在休息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家长有要求,我们马上进行回复。

为了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虽然上不了一线,不能像英雄白衣战士们一样冲锋陷阵,与病毒作斗争,但是我们教师也在用特殊的行动为战胜疫情这场战斗出着一份力,尽着一份责。

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抗击病毒、战胜疫情,园丁们责无旁贷!

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共同迎接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3

一、注重心理辅导

从直播第一节网课的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就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开播以来我始终坚持露脸或视频直播,让学生明白老师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同时从科普病毒与抵抗力的关系,到武汉方舱医院里的医患大跳 广场舞 引申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好处,逐渐打消掉孩子们的恐慌情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小手拉大手守好主阵地

化被动为主动。假期期间很多家长和孩子在家收看网课,对我来说既是监督也是动力,各行各业的家长们终于有了了解体育教育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一面对学生要求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负责监督家长的外出情况,一方面鼓舞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来和孩子一起跟着我做运动。通过互动,不起眼的一节体育有氧运动课家长跟着做下来满头大汗,觉得体育老师很不容易,好多家长理解了老师也明白了健康有多么重要。现在我的网课许多家长已经养成了无需提醒的自觉——跟着张老师快乐运动!

三、创造条件也要上体育课

针对特殊时期不能户外活动,大多数家庭体育器材又不充足的现状,选择了以室内有氧训练为主线,室内亲子游戏为辅助的教学思路。在很多家庭缺少活动器材的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运用家庭的器物进行锻炼。

四、健身不忘护眼

上网课期间,长时间盯着那小小的屏幕对于学生的视力和颈椎健康有着极大的损害。认真执行提出的“希望学生复课后长知识、长身体、长能力、不要长体重更不要长近视”的期望,除了提醒孩子每天坚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和两次眼 保健操 以外,我在网课中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和家长们一起做颈肩操和青少年课件视力操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整体效果令人满意

学生整体的体育锻炼方式 方法 较为丰富,在家中由于场地设施受限制,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经过一个月的课程观察发现平常的体育锻炼无法让学生在家里更好地进行,只有不断的创新体育锻炼,丰富学生活动的方式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保持对 体育运动 的兴趣。所以在第二个月我将学生的体育锻炼调整为不同程度与难度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愉悦身心。

课堂内容是丰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断的创新能够更好的吸引他们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4

三个月的线上教学时光,或许可以说是我语文教学生涯中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探险时光吧!也不是没有进行过线上教学,只不过连着进行三个月的线上教学,可以说还是第一次,兴许也会是唯一的一次吧!毕竟相对于面对面授课教学来说,这样的线上教学方式,还是不太好管理,不管是对于家长来说还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想在线上把孩子们的学习抓好,挑战还是太大了。

在最开始进行线上教学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一样,内心充满了不适应。一不适应全程拿着麦进行教学,二不适应全程需要面对这镜头给孩子们讲课。或许其他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像我这样的不适应,但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不习惯天天进行线上教学这样的方式吧!

不过好在我们年级组每天线上教学结束了之后,都会进行线上研讨会,会把每一位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汇总起来,探讨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让不怎么适应的我找到了前进的希望。我们每天都会召开小小的线上探讨会,慢慢的,大家便在探讨中想出了给孩子们上好网课的对策了。

在三个月的线上教学时光中,我们这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也算是我们的一项工作了。因为见不着面,必须要在线上进行沟通,本可以一两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在线上进行沟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往常几倍,这一点是老师和家长都深有体会的事情。

后来慢慢适应了线上教学的每日进行后,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教学的乐趣。我在与孩子们的沟通和了解下,发现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纵然线上教学让他们有一些不适应,但如果我在线上课堂里穿插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群孩子是可以比我们这群做语文老师的,更加喜欢语文的。

这一点从给孩子们批阅线上作业时,也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特别是孩子们在上完了网课之后,按照我的要求写的观察 日记 以及一系列对生活的`小小记录,每次看都会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是一种享受,不仅可以看见孩子们 想象力 飞舞的内心世界,还可以看见世界上最纯净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这项工作让过于忙碌的我,也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心都在他们的语言里变得柔软起来。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5

线上教学已经两个月了,收获与困难并存,现汇报如下:

一、纽带的作用。作为学校的数学学科教研员就要及时做好上传下达的任务,疫情特殊期间,线上交流更要及时。接收、学习、上报、讨论和发布区教科中心的通知和建议,落实完成上级数学学科有关教研和线上学习的要求与建议。

二、为学校老师服务。做好学科教研,线上的教学材料查找推荐,做好录屏直播等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推荐一些好的线上 学习经验 与成果。通过分享美篇等形式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推广了临沂小数公众号和刘秀艳工作室的一些学习内容和做法。

三、个人示范先行。要求老师多的自己尝试先行。例如:观看名师讲座,不是转发就可以了,我自己提前扫码等待,一旦开始再次通知老师及时观看,通过示范带头引领,不能让老师都能观看,但可以提醒引领更多老师观看学习。通过图片上传、交流心得、写美篇等形式,交流、巩固学习效果,激励、鼓舞老师之间的互相成长。

四、学校的做法和今后的打算。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在线学习。我们学校的学科教研员、年级主任都提前加入了相应的班级群,不光是督促老师在线教学,更多的是及时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便于更好地指导老师开展线上教学。我们的语数英老师每周都要推送一篇基于线上教学的美篇,既要发到年级群、学科群,也要发到班级群。这样做对老师而言是分享、督促成长,对学生和家长是鼓舞、激励和监督。大家都知道数学对难点易错题的讲解很重要,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早在寒假期间就开始了线上的语音、小视频的讲解指导工作,由最初的对着课本录音和拍视频,到录屏,再到现在的钉钉直播和会议视频。截止现在全校老师已基本实现了直播教学和尝试的工作,本周我们的直播教学已全面展开。5月6日,我们召开了全体教师会。会上我们总结分享了线上教学的经验,在会上对直播教学技术操作进行了再次的培训和指导。直播教学其实在操作上难度不大,关键是老师的备课质量参差不齐,面对家长和学生一起收听,老师对于自己的普通话和课堂语言组织感觉有压力、不自信。另外学生的参与度和听课质量无法保证,或多或少影响老师直播教学的积极性。这些都是问题,需要我们去尝试去解决。为了能更好地做好直播教学,学校让老师每天上报收看的人数、未看的人数和观看不足人数,并发布到班级群中,以此督促师生按时参加。

通过最近的网上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认识或者说是体会。之前曾听说过,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学校、教师会逐步减少或退出历史舞台,我当时信了。现在看来我认为不会。学校老师的线下教学有无可替代的地方(无可否认学生都是渴求知识的,但他们都太贪玩了,不懂得约束自己,不懂得怎样去合理安排学习,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学校;需要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老师;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同学,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成长。线上教学虽然有种种优势和诱惑,但只能是补充线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特别是我们小学教育,面对小学生,更是不能够取代。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个人的自觉学习真的真的很难。真是:一个人走,可能会走得很快,但那只是短暂的,只有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长更远。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在这个特殊假期深有感触。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相关 文章 :

★ 小学疫情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5篇

★ 2020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5篇大全

★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总结范文5篇

★ 小学教师线上工作总结

★ 教师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和感悟5篇

★ 教师在线教学工作总结最新范文5篇

★ 2020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心得5篇精选

★ 2020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心得

★ 2021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心得范文10篇

★ 关于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反思5篇2020最新精选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渗入到学校的教育中,但是,在第一轮关于线上学习的热潮褪去之后,人们渐趋意识到缺乏教师的线上学习具有诸多缺陷,应该建立一种以教师为连接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造精品课堂。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国内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历史虽然并不悠久,但取得的成绩蔚为大观。这一研究最早见于田富鹏和焦道利于2005年4月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的《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这篇文章指出了混合式学习的核心,即“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并结合实际教学对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交互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这篇文章开启了国内高等教育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但是,这一时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在试验阶段中,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并没有取得高效的进展。到了2016年,国内的研究者才将视野集中聚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上,以后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相关论文发表。后来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线上教学受到极大的阻碍,但这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几乎让所有的教学研究者都认识到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故此,2020年以后,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常规教学模式,关于它的研究更是屡创新高。仅2021年,就发表了五千多篇相关论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题从理论知识逐渐深入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研究伊始的当务之急是让大家了解何为混合式教学,这一时期主要在普及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虽然也有一些基于具体课程展开的相关研究,但观点不够深入,分析不够透彻,如吴拥政于2009年发表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一文,在指出何为混合式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之后,对此还存在一定的疑惑:“是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怎样“合理确定每门课程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最优课时分配比例,”怎样挑选合适的教学案例和教材,以及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虽然他在这篇文章中就已经意识到混合式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但在具体如何改进,并没有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建议。因此可见,2010年之前的时期,研究者或教学者处于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期,2010年之后至2016年,可谓是混合式教学法发展期。这一时期,大量的硕士以混合式教学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分析,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深入发展。如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陈瑞增的硕士学位论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不仅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并且将其与具体的课程结合起来展开分析,更注意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状态,在指出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的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建议。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加之疫情的考验,到了2020年时,混合式教学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展且相对比较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文科、理科、工科、医学等各个专业都加入了混合式教学的队伍,并在结合各自专业和教学实践的同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MOOC、SPOC、BOPPPS教学模式、OBE教学理念、雨课堂等其他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等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研究,有效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共进的局面。

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中适应环境,用好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先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特征、原理等,并能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信息、使用信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任务驱动,教师就是要以核心素养的教育为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展开探究,有所收获。例如,在关于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请大家找出日常生活中体现信息技术重要作用、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实操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难免遇到障碍。如网上公约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邮箱的申请途径和方法,这是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教师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较快补足认知短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关于网上邮箱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请小组成员自行申请注册邮箱,并进行一次邮件收发实操训练。”根据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助完成各项操作,从申请邮箱账号的信息填写,到邮箱账号的昵称和各项设置,再到邮件的收发、内容的编辑、联系人的添加等,都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深刻、操作更熟练。由上可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深入。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普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便利条件来接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在家里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给孩子创造条件,允许他们适当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家里的信息技术设备等完成家庭作业,熟悉电脑搜索引擎和网上的操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随着任务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创新教育举措的实施,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6).

[2]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

[3]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浅谈线上线下教学论文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三:《“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 摘 要: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互联网会变革教育业务流程,从而打造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等。本文梳理了2015“互联网+教育”开放论坛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 一、引言 自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场革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持续升温。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1] 为了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寻求“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以开放的形式邀请了18位专家围绕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环境、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核心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和转型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引领,也有中观的课程规划和 实施方案 ,还有微观的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综述。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这是讨论“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别从“互联网+教育”形态形成的可能性、“互联网+”能推动学校结构性变革和教育变革动力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柯教授认为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了“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柯清超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他以“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等作为案例分析了应用ICT来创新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2]。 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形成对学习者、课程、学校、教育政策、机制体制等相关因素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2.“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__民主任认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互联网+”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评的工具、课的结构和课的形态的转变。__民主任分析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指出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MOOC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MOOC促使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逐渐变成教学团队,弥补知识快速更新中的教师短缺问题,课程质量大大提升;MOOC加速了大学国际化进程[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对大学功能带来的影响,现代大学的功能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 传承逐渐转变成为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主的研究院、考试院,甚至未来向数字化、泛在化和全球化的虚拟大学转变。 3.互联网教育与学习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钟秉林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秉林教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若干对策,如:加强“连结”与“互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等。他还告诫学术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4] 4.“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互联网+”解决了教育中的两个焦点悖论:即公平和质量问题。余教授认为未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他以Minerva大学为例分析了这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的特征。未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学)将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要建设网络上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OTO)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5]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内容供给的重构、智慧学习环境的重构、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以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当然,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5.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副教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隐与现”、学生的“惰与乐”、技术的“强与笨”,从而提出了教学范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互联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的COME模型(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E-learning)。孙众副教授基于互联网构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COME校园混合课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种移动互联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多维的精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通过基于COME模型的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在线+手机的学习方式,能够找到学生的“乐”学点,实现了新的在线交流方式。在评价中COME模型采用“任务+评价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过程性数据的存留和学习分析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干预、学业表现的预测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6] “互联网+教育”促成了教学结构和范式的转型,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互联网+”促进课程的转型 清华附中的李晟宇老师分享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转型专题,李老师以清华大学的一个校级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教学体验项目探究》为案例,讲解了课程转型的过程和具 体操 作策略。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建立了MOOC教学资源,整合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 时间管理 、四象限、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了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7]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李栋提出了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课程,该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包括:在线离线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和开放型课程设计等三种方式。李栋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创新导师科技成果持续对接与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力评价与 职业规划 ”。[8]可见,“互联网+课程”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课程”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从以上六位专家和老师的视点可看出,“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多样化的,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而且真切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正契合了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于学校层面,“互联网+”带来的转变更是具体的,深入到学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优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围墙逐步被打破,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泛在”,“互联网+”让教育更加无形、有趣、多样。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成果。 三、“互联网+”促进评价的变革 评价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次论坛共有3位专家的报告涉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和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博士。 1.伴随式评价――“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从“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开始,抛出了伴随式评价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的观点。 任友群教授认为,“教育+互联网”是从当下教育、教学的既定逻辑出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教育、教学逻辑运转得更加顺畅,在“教育+互联网”的格局中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再造或重塑性的力量;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力量”,再造、变革现有教育的既定逻辑。[9] 评价的变革包括评价内容的变革(从评价“可以测量的能力”扩展到评价“难以测量的能力”)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要支撑评价内容的拓展、评价方式的变革都需要“伴随式评价”,所谓“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而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2.“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用实证方法开展了一项长达十年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该研究中,朱教授开发了专门的支撑评价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中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达到了矫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课堂观察表及行为标准嵌入平台中,克服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克服传统听评课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克服传统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多元化评价主体交互协作,克服传统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朱雪梅教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断。 同时,朱雪梅教授还提出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评估”的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实现了“让教研评估迈进数字化时代”。该平台改革了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人人通”未通的瓶颈,探寻了教育评估手段从 经验 迈向“数字化”的路径,消除了常态化教研活动深受时间与空间束缚的困境,降低了评估主观性,提高了校本教研品质与管理效率,引导了智慧教研方式。因此,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公式:互联网+数据思维+校本教研评估=学校可持续发展。[10] 3.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委员在分析了首都教育“深综改”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考试评价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后认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李奕指出,广义教育供给下“移动互联”成为必须的选择:在供给方式上,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部门、跨系统服务等这些移动互联的方式更为时尚也更加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供给内容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课程资源供给,定向推送作业、教辅、服务索引,教师在线的智力支持服务,促进优质教育服务的迁移与流转,以新型资源观指导资源库建设,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供给“同伴”,构建在线学生自我诊断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使质量监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管理监督;在供给节奏上,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学段内快慢结合,长周期作业;在线自我诊断的频度依据学生认知个性、进度的供给;在线双师辅导的周期要合适等。[11] 从这三位专家报告可得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式,一切围绕评价的关键词都变成了“互联网+”。伴随式评价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的融合,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的互联网加法承载了数据思维,助力了科学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在无法改变考试作为学生终极考核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思路让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教育一样可以个性化,大众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变得更加容易,这都是“互联网+”评价的重要表现,一旦“互联网+”迸发力量,必然像火山喷发一样散出无限能量。 四、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博士和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分别就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进行了分析。 1.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 杨现民博士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教育大数据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的论断。杨博士利用教育大数据的冰山模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力点,并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认为“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远程督导和个性服务,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同时,杨博士还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助力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十多个案例,如清华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深圳市教育资源科学动态规划、美国数据通用标准、美国ECLS项目等。杨博士认为如何构建立体化教育数据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落地应用推广、如何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如何合理合规运营教育大数据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 2.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决策 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阐述了数据挖掘及其教育大数据对于支持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指出是教育数据的决策支持应用是为了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为教育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策。魏博士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领域中的大数据收集及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有关信息,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的过程,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作为审慎决策的依据,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13] 无论是进行智慧教育管理还是开展教育决策,这都说明了当前时代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在教育行业里,每天都在产生各种大数据,大数据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教育者如何将大数据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去改变教育教学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互联网+”有意义,大数据有帮助,教育呼唤“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质变。 五、“互联网+”改革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宏大的教育变革也只能是空话。 1.“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 国务院参事汤敏就“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进行了探讨,汤敏先生从对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讲起,以“一乡村中学与人大附中同堂上课”和“田东上法初中双师教学课堂”为例,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建议。汤敏认为,应该把“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各地课本版本安排,在全国、省区内分别都找出一批优秀教师,把他们的课全程录制下来;对参与录制课程的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录制的优质课堂传播出去,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乡村教师培训的目的。[14] 2.“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陈颖老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陈老师以西城区教师研修网为例,介绍了西城区教师研修网的基本情况、教师网上研修的几个基本要素(平台、资源、活动和组织管理),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自我 反思 和同伴互助、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群体学习和行为改进以及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丰富网上学习资源等三个问题。[15]目前西城区教师已经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常态化,陈老师认为“教师网上学习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大量的网上研讨数据能否作进一步提炼、影响教师深层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深层学习”等这几个问题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下一代人才的质量,汤敏参事和陈颖老师都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做法。针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考虑“双师教学”的人力做法,也要有“混合式学习”的技术做法,既要有“双师教学”的合作思维,又要有多元化学习、时时更新教师知识的观念;教师可能无法改变教学的物理环境,却可以借助“互联网+”延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的基因,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六、“互联网+”促进同伴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石义琦教研员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建立有相互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达到相互感染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促进了同伴教育的开展。石老师以“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和南山“课堂重构”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同伴教育的支撑,认为网络提供了人性化的交流平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与交流的空间。南山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南山“六学”同伴教育课堂,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同时在同伴教育区域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变式模式,比如:基于智能学习的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APP的游戏化学习与创客学习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学习模式等。[16] 随着QQ、微信等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同伴教育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都会成为学生的同伴,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七、结束语 综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对于教育、课程、教学,还是学校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集中一个观点来概括,那就是“互联网+”对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化学变化,化学的反应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正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期待“互联网+教育”变成一个化学效应,减少负面效应。无论是任友群的“伴随式评价”还是朱雪梅的“多元交互式评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逻辑支撑,但是“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支撑评价的工具,“互联网+评价”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智慧的、是自适应的,是“化学变化”也是“生态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7]。基于MOOC、SPOC模式的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网络教育的奇点可能临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的威力可能要爆发了。[18]但是“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需要冷静应对,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柯清超.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3]__民.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4]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6]孙众.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7]李晟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8]李栋.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9]任友群.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0]朱雪梅.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1]李奕.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2]杨现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3]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案例分享(国家开放大学)[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4]汤敏.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5]陈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6]石义琦.同伴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视角[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 [18]王涛.互联网变革教育的实践路径[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猜你喜欢: 1.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2.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3. 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互联网+”形势下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进入五月份,全国各地已陆续复学,笔者所在的地区于5月16号全面复学。如何准确摸清线下学情,精准施策,顺利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完美衔接?笔者经过思考与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三式”补学法,为全面复学踵事增华。第一式:主问题式——以主问题为圆心,找准衔接点 复学初期,对学生线下学情的精准掌握刻不容缓: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究竟有多大?……这些都是教师开展复学补学教学工作最有说服力的依据。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摸清线下学情,从而开展指向明确的复学教学工作?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尝试以主问题为圆心来探寻如何准确把握衔接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主问题”则可以理解为每一单元的核心问题。精心设计的有效核心问题能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准确把脉,并以问题把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 1.设计核心性主问题,把握知识点掌握情况 每个单元的数学知识都有很多知识点,但最主要的核心知识点却只有一个。其他的知识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知识点展开和进行的。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单元中,就有众多的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其核心知识点只有表面积的计算,特征和概念是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打基础,解决实际问题则是表面积计算的延伸。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衔接主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核心性主问题: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中的长乘宽、长乘高、宽乘高,分别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用它们的和乘2?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每一步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如果能够说清楚这两个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据此判断: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已基本掌握;反之,如果学生只会套用公式,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明学生对此知识点没有弄懂,这就需要教师继续去深入了解学生到底在哪个点上出现了问题? 2.设计生长性主问题,了解知识融会贯通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拥有对知识的基本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充足,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今年的特殊情况——线上教学,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评价不够及时和畅通,教师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判断出现断层。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生长性主问题来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融合应用能力。仍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可以设计这样的生长性主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你能想出哪些变式?分别该怎么解决?这些变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生长性问题,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式:有少求一个或几个面的,有设置隐藏条件的,还有把棱长总和和表面积放在一起综合应用的……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由于孩子们的集体智慧结晶,想出的变式比课本上的还丰富,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设计个性化主问题,关注学情的主体性差异 通过对学情的摸排发现,尽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但仍有少数学生一问三不知。 班里有四五个学生,每次的单元测试成绩都在30分左右。针对这部分孩子,就需要设计个性化的主问题,来了解他们到底在哪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出现了问题。 还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这几个孩子都是反复背诵公式仍然记不住。我设计了两个方向不同的个性化主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表面积吗?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孩子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分析判断他们的学习到底卡在哪? 第二式:板块归结式——以板块为扇形,构建衔接面 复学之初,我校语文名师工作室提出:以“字、词、句、篇”为基本内容板块来展开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衔接工作。这一思路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数学教学的线上与线下衔接能否以板块为基本教学单元?该如何设定板块?带着这些问题,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和专注学情,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以板块教学为模式的线上线下课堂实践探索。 1.以题型划分板块,掌握解题技巧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谈论解题技巧也许不合时宜,但我认为,孩子们在分析各种题型特点,寻找适合的解题方法的过程中,收获的决不仅仅是简单的解题技巧,更多的是思维的锤炼,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聚焦题型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最容易出错的是填空题,最难把握的是解决问题。针对各种题型,他们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如:前后连贯的填空题经常第一空出错,后面全部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孩子们提出,不仅要保持思维的连贯性,还要学会验算;判断题要善用举实例、举反例的方法;选择题可以试试排除法:对于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方法就更多了: 圈画重点词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注重细节防落坑(如:鱼缸问题得知道是求5个面,单位不同要看清),站在出题者的角度看问题,明确考点防出错等;孩子们甚至还尝试探索各种题型之间的关联:同一知识点变换不同题型可以怎么出题?同一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见微知著,不一而足……在他们迁思回虑的思考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2.以内容划分板块,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主要有四大内容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每一板块中又划分很多独立的单元,如:我所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就有观察物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图形的运动(旋转)这样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教学内容。这三个单元看似各自为政,但它们既然同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定就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如何把同一领域的独立单元融合成一个内容板块?打通这些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缜密的思考,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我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单元为主体,把三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融合,精心设计了《表面积》这一教学案例。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复习明晰表面积的定义,再出示观察物体中由多个小正方体堆成的不规则立体图形,让他们尝试计算表面积,除传统的分别计算每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总和,以及割补法计算表面积外,我还引导他们用观察物体的眼光来尝试解决表面积的计算,即: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能看到什么?与它们相对的面呢?这种观察方法对你求表面积有什么启发?你能想出新的求表面积的方法吗?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孩子们顺利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前面面积十上面面积十左面面积)×2。在此基础上,我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把这个立体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表面积会发生变化吗?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吗?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沉浸其中,同时,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各个单元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成功地以表面积为结合点,把三个单元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深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式:多法并举式——以方法为半径,画出同心圆 1.分层补学法,实现最大化发展 线下教学让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凸显:自觉性强的孩子,线下已经全部掌握知识,配合复学初的整理复习,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已完全灵活自如;而自觉性差,又缺乏家长督促的孩子,连最基本的知识点都无法掌握。关注下限,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孩子不从这学期掉队是当务之急。分层补学法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作业来实现分层补学;课下,我通过成立“奥数群”和“潜力群”等微信群,精选有针对性的习题来促进分层补学,争取让每位学生实现自己的最大化发展。 2.小组助学法,集体智慧力量大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仅依靠教师,要想实现全面补学,效果极有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借鉴网上教学时分组学习的成功经验,在基本摸清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我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孩子们进行了分组。以组长为主要负责人,认真进行小组助学法。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学评价中,以小组为单位及时奖励和适度惩罚;单元检测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体评估。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多小组长一下课就去找他们的“指定帮扶人”进行“扶弱济贫”,而这些“贫困户”也生怕拖组内的后腿,学得格外认真。 3.加强沟通法,家校聚力助成长 网课时,很多家长心存侥幸,认为开学后会全部从头学起,因此,对孩子疏于监管,放任自流,导致网课形同虚设。而复学后的在校学习,分配给各科的学习时间极其有限,如果仅凭课内查漏补缺,收效甚微。发动家长,利用下午放学后的大段时间和周末的成块时间,形成家校合力,能让孩子的补学走上快车道。班里有个叫王涵的孩子,网课期间由于网络问题,孩子经常不上网课,和家长多次沟通,仍毫无起色。复学的第二天,我就及时组织摸底考试,孩子在考试中只得了24分。我及时和家长沟通,给他说明学校的教学不可能因为个别人而全部推翻重来,并告知其家长在校由我和全组同学共同帮助他,希望在家他能全力配合,把孩子缺掉的课及时补上来。家长这才真的着急了,于是坚持晚上周末给他补习,遇到自己不会或讲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把孩子的作业拍照发给我,让我帮忙讲解。这期间,孩子的学习时有反复,我耐心地告知家长,别的孩子用几个月学的知识,想用几天把它全补起来,是不现实的,但千万不能放弃努力。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巩固复习,终于在上次的测试中,孩子取得了70多分的成绩,孩子和家长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半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努力,孩子们的学习已逐渐步入正轨。但吃不饱,吃不了的两极现象仍很严重,同时,由于网课期间缺乏及时反馈,班级里原有的中等生普遍出现成绩下滑现象。这些都需要在后期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探寻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全力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我,一直在行动!

线上教育上课表现力会更加强大,会有很多的多媒体手段完成教学目的。学习的环境可以自由安排,有的课程为录播,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可以在不影响到自己时间的情况下学习到东西,甚至不感兴趣,完全可以不去浪费时间去学习。缺点是,上课的知识吸收量无法保证,就是说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真的学懂了,比较考验一个学生的自律性。线下教育可以让学生近距离与老师进行互动,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缺点是,上课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强制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会比较受约束,会存在敷衍现象。价格方面线上要比线下更廉价。

疫情下的线上教育论文题目

浅滩疫情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这个题目如果是做成课题或者是论文的话,应该算是一个非常大的选题。

我们都在等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落下帷幕,等可以摘下口罩的那天,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到那时,让我们静待樱花开放。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抗击疫情议论文6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在2020年之初,这本是新年来临喜气洋洋之际,但一场疫情打破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高速关闭、机场停飞、火车取消、全体医护人员连夜返院。小区封闭、超市关门,街上无人。所有人在家为国家默默加油,对自已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确保自己不患病就是为国家出一份力。

请所有人记住:戴好口罩少出门,宅家就是献力量。在这种非常时期,人们要团结一心对抗疫情,保持清洁,在家锻练,少吃肉类,多吃蔬菜,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聚集,不去人员密集场所。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是时候工作了,工作路上、工作时戴好口罩,不聚集工作、开会。做好消毒,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分散吃饭,饭店不宜吃,打包带走,回家慢慢吃!在家时,多通风,少出门,不和宠物互动,做好个人清洁和个人防护。

N95口罩,大家在各大超市、药店、购物平台疯抢。这不是人该有的样子,你抢了这么多医护人员怎么办?他们在一线和病毒撕杀,你抢走了他们的“护盾”,他们怎么自我保护?

在一线的工作者们,整天在医院里工作。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戴着穿着,至少6个小时,不吃不喝。甚至因为工作时长太长,他们只好当“婴儿医护员”,穿着纸尿裤工作。让我们为他们加油鼓力。

到时间该上课了!打开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开始听课。因为疫情没法返校上课所以利用网络,线上教学,这是科技的力量,大大减少了返校的风险。

我们一定要为医护工作者们点赞,他们站在一线,抗击疫情,为他们加油!我们一定能胜利!加油吧!

我期盼已久的春节到来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开心地回老家过年。可是这个春节过得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正月初一下午,我们听到一个消息,就是有一种怪病叫做人传人的病,村里的干部,还有医生都在村口把守,检查来往的行人。我还听说这个病传得特别厉害,马上就要封村儿了。听了这个坏消息,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就连夜回到了老城,又来到了我们的家。

这次回来之后,我再也没有出去过,就连去楼下扔垃圾,爸爸妈妈也没有让我和妹妹下去过。爸爸和妈妈也很少出去,只有买菜的时候才出去。出去的时候,他们都要戴上口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口罩扔到垃圾桶,洗手。妈妈说在家里也要勤洗手,多锻炼,少出门儿,还要把窗户及时打开通风。

从新闻上,我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个中国,其严重性比起17年前的“非典”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这可恶的疫情让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人不愿再看到无辜的人受伤害,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了希望的曙光,携手并肩,砥砺前行。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没有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全国各地的医生、公安、保安、环卫工人等一直坚持着一线工作。我们学生也不能正常开课,那么我们就老实地待在家里,跟着老师通过网络上课吧。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我们不得不取消了所有的旅游、培训、拜年计划,一直待在舟山的奶奶家里。每天看着疫情越来越严重,确诊病例“蹭蹭蹭”往上涨,我们的心里也特别难受。

我们每天的活动就在卧室,餐厅,客厅,卫生间之间,憋了六七天之后,我们终于受不了了,看着外面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全副武装,带上口罩和帽子,打算到小区里走走。

奶奶家的小区是个中式园林小区,小区的中间有个明净的小湖,湖边建有活动室、凉亭,假山等,往年的此时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打牌的,搓麻将的,聊天的,还有追逐打闹的孩子们,可现在却冷冷清清,一片寂静,偶有人影也是戴着口罩缩着身子匆匆而过。一阵寒风吹过我和妈妈也不由自主地缩了缩头。我们沿着小湖闲逛,正要往回走的时候,湖边星星点点的几朵小黄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小小的黄花在寒风中尽情地绽放,花朵儿全开,有四个花瓣的,也有五个花瓣的。妈妈告诉我这是迎春花,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啊。小小的迎春花在这寂静冷清的小湖边显得格外耀眼,它们沿着湖边一路洒过去,我们也沿着它们的脚步一直往前,突然我们被眼前的黄色震惊了,前面的假山上铺满了像瀑布一样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匹金黄色的锦缎,那么美丽那么生机盎然,它们争着抢着像是要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啦。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突然感到暖和了许多。听专家医生们说,新型冠状病毒最怕高温,既然春天已经来了,夏天也就不远啦,我们必定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获胜!想到这里,我们都加快了脚步往回走,因为我们知道,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

当新年里的第一抹阳光射出地平线,当熟悉的爆竹声在窗外响起,2020年,我没能等到从外乡赶来团圆的亲人,却等到了身为医生的家人春节取消休假的通知;我没能看到举国欢庆春节的熙熙攘攘,我只看到街上带着口罩的行人惊慌的目光;我没能闻到酒店里年夜饭的香味,只闻到了和空气里消毒水一样越来越浓重的焦虑;我没能听到商圈里热闹的音乐,只听到疫情逐渐蔓延到整个国家的消息;我的手里仿佛还像是攥了一块冰,连着心脏也被压迫的喘不上气,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的荒芜。

当春天的温度不足以温暖这惨淡的事实,当春节的意义被病毒冲撞得七零八碎,请不要忘记,你在,我在,我们都在,即便是西伯利亚的严寒封冻了这个世界,即便是冠状病毒的魔爪禁锢了整个中华,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血,我们的梦,我们的歌点燃希望,温暖这本该生意盎然的春日!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们也不能绝望啊,因为希望才永远是这春的颜色啊!春日的绿色是希望,但是医师服的白色更是一种希望,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慑住病魔,迎来了健康。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的家人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昼夜不停地奋战。2003年的那场瘟疫,是他们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应在这并不热闹的春日给予希望,如果病毒非要让生命失去颜色,那么别忘了我们入学时最先记住的八个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0年的春日,虽然你以一个惨淡的模样向我们走来,但是请相信,我们会用心中的希望,头脑里的知识,为你刻下最璀璨的印章。

好像是一夜间,平静的日子像湖中落入了颗石子,猛的被打破了。各地疫情开始爆发,有死灰复燃之势。

今天早上本想出去买些早餐,没想到,走到家门口才发现,出不去了,两边都被封上,如果想离开小区就必须微信扫码,无奈,计划告吹。不得不赞叹,人们这反应速度真得快,去年封门应该是和武汉一起封的,那时疫情已经很严重了,现在不错,控制人流量就给我们多了一份保障。

我想应该有人会后悔为什么不早些打疫苗,关注新闻会发现,在好久好久之前,国家就呼吁人们去打疫苗,之前打疫苗真的不太方便,先是要网上预约,之后去疫苗接种点那打,当时人就特别多,有些人因为懒,谁又喜欢在太阳底下站老半天,再加上万恶的侥幸心理,疫情在中国都快结束了,怎么会找到我呢?当初懒省事,现在又后悔,如果做到人人都打疫苗,也许疫情就不会死灰复燃了。

虽然已经有一次经历了,但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基本的防护是必不可少的,口罩就不要摘下来,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宅在家里,少聚集,抽个时间把疫苗打了,与安全相比,这点小麻烦又算的了什么。

两年过去,我们经历了许多,世界上也发生了许多事情,在苦难中成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中国一定能熬过去的。

1.解释抗疫精神的内涵并给予肯定评价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2.谈重要性(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延伸。抗疫斗争中,一个个从容逆行、不避灾祸的英雄们诠释了家国天下的大义,他们的良知良能、大爱大勇,让爱国主旋律始终激荡。在应对灾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力量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最可贵的品格发扬起来,最美的情愫升华起来,进而在抗疫实践中催生出不朽的时代精神力量。(2)伟大抗疫精神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最好确证。抗疫是一场全方位的大考。实践证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始终是我们战胜疫情、应对考验的最大底气和现实力量;以人民性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决定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略选择和价值追求,也成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制度层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抗疫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文化层面,中医药救治成为疫情防控的鲜明亮色,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前景。(3)伟大抗疫精神需转化为应对复杂考验的内生动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复杂考验中,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汇聚起强大的前进力量。3.践行和弘扬作为青年一代要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1)主动践行抗疫精神。自己要认真领会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并身体力行的落实在实际防疫和具体工作中,推进工作。(2)讲好抗疫故事。一方面,自己深化对抗疫精神、重要人物事迹的研究,宣传抗疫精神的伟大之处;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可以多传播抗疫精神,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

疫情论文的题目怎么命名?疫情论文的题目要想命名,可以写成关于中国疫情的分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