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市场开发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用狼性文化来改造企业的文化基因,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是国内众多企业的常用做法。笔者经过思考,提出用狼性文化提升区域总部市场开发能力的一点思考以飨读者。 一、区域总部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建筑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业主需求多样化、行业竞争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贴近市场,某大型央企在国内根据区域属性、市场特点,设置了区域总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区域总部较好地完成了高端对接、市场引领、扩容市场增量的任务,得到了集团和区域单位的认可。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总部也面临着一些隐忧。一方面,近几年集团对区域总部的市场开发经营额指标在每年稳步的提升,要完成集团的经营指标任务变得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区域总部市场开发能力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急需提升。 (1)部分员工能力、经验构成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总部在组建过程中,对人才的引进制定了较高的标准。一方面,为了适应区域总部高端对接的要求,区域总部引进了一批海外留学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具有投资、金融、管理类的学术背景,但是普遍缺乏基层项目经历,同时,这部分人员也普遍缺少主动了解项目经营运作情况的意愿,同时由于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认识不到位、不深刻,不能有效地对市场整体状况和项目可行性进行有效分析,区域总部打造具有可独立评估项目可行性团队的目标迟迟难以实现。 (2)部分员工主动去市场一线工作、扎根一线的意愿较弱,市场开发一线人员短缺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变。区域总部所管辖的几个省域分部、经营中心虽然地处所辖江西省、湖南省和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且区域位置和生活、工作环境都不错,但是员工出于个人家庭原因和生活舒适度的考虑,普遍不愿意到区域分部、经营中心工作。 (3)市场开发的考核指标分解已经建立,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总部与各中层干部签订了经营指标,但是对中层干部以下员工的指标分解还未进行,中层干部以下员工的压力传导工作远未到位。在具体的市场开拓中,区域总部的领导和中层干部身处市场开发一线,中层以下员工却不能充分地与业主等单位进行充分的对接,大多从事起市场信息统计、材料整理等的内业工作。 (4)员工能上能下机制未建立,职业发展晋升通道不畅,制约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目前,区域总部48名员工中,部门副职及以上领导干部已有25名,占比超过50%,总部岗位设置不变的情况下,目前的中层干部的编制已基本达到上限。与大多数传统科层制公司一样,员工职业生涯升迁的希望较为渺茫,员工的进取心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 (5)员工能进不能出的机制未建立,员工的危机意识有待提升。区域总部在选择员工时要参考的因素有很多,员工的最终选择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平衡的结果。在员工相近层级之间的年薪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能进不能出机制的缺乏最终导致的是员工进取心的弱化、市场开发能力的有待提升。 二、狼性文化主导下的区域总部市场开发能力提升 所谓的“狼性文化”指的是企业文化中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体现在企业中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永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国内的华为企业以狼性文化闻名于世。近几年,华为连续不断的巨大成功也一次又一次证明了狼性企业文化的成功。 用狼性文化主导区域总部的制度建设、员工考核、文化建设,区域总部的市场开发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大幅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让狼性文化的进取、拼搏、重团队因素融入整个区域总部的各个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区域总部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出解决方案。事实上,问题的解决最后都终将需要向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围绕狼性文化建立起适应市场开发的配套制度,用狼性文化改造现有总部制度和人员考核办法,从根本上激发员工和中层干部的内在动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赛马不相马”机制,就是针对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后提出的应对措施。简单来说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1)建立提升员工经验和技能的机制。在各业务部门、各区域分部、经营中心的市场经营指标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明确业务部门人员中层干部以下员工在市场开发中的作用,加大业务部门员工日常的工作强度,改变因工作饱和度不够造成的慵懒和精神懈怠的现象。同时,积极考虑采取措施鼓励员工不断加强对项目管理和管理经验的认知。针对经济整体形势和项目可行性分析能力较弱的现状,区域总部可根据市场项目类型考虑成立多种研究小组,让研究小组之间彼此竞争,共同提升。一种较为可行且较容易量化的考核办法是,要求研究小组定期提供区域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项目可行性性分析报告. (2)建立员工到一线轮岗的常规机制。总部机关聚集的人员过多而区域分部、经营中心人员却长期配备力量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开发的成效。建立干部和员工到一线轮岗的机制,让干部和员工在一线的市场开发过程中进行锻炼,用市场开发业绩来衡量干部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以此作为绩效薪酬和岗位职务变动的依据,尽量减少和降低在职务晋升中的人情和各种关系的影响。干部和员工到区域分部、经营中心等市场开发一线岗位进行轮岗的机制建立起后,区域总部要确保执行到位。在严格的制度执行下,干部和员工的选择变得极为有限。要么接受,去市场一线打拼争取一个更好的前程、更好的收入,要么自己无法接受后自动选择离开。这是狼性文化在制度设计方面的一种设计,有效的执行会驱除企业中“无害但也无用”的“小白兔”,保持区域总部的活力。 (3)尽快制定和颁布干部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区域总部的员工管理办法由集团总部制定,按照机关员工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区域总部地处市场开发一线的特点不相符。市场开发作为区域总部最重要、最主要的功能和定位,要尽快制定科学的、以业绩考核为主导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资历、职称为主导的干部选拔和任命机制。 (4)与集团和区域单位沟通,建立人员可进可出的流动机制。一方面,由于区域总部为集团总部的外派机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因此员工一旦进入区域总部都较容易产生不愿意离开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区域总部未建立员工业绩考核淘汰机制,因此员工的危机意识普遍不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笔者认为,在征得集团同意的情况下,区域总部应该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建立区域单位与区域内公司的员工双向流动机制。在人员编制数符合集团的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通过与区域内公司员工的双向流动,让更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为了提高危机意识,原则上从区域总部流出的员工到区域相关单位后要降一级使用。区域总部打破固有的规定限制,成为可进可出的开放式平台,成为区域内优秀市场开发人才人人向往的高端平台,市场开发成效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5)适度拉大中层干部与员工的薪酬差距,同时绩效分配适度向区域分部、经营中心进行倾斜。区域总部绩效工资体系中有一部分“活”的部分,这个“活”的部分可考虑由领导层以“总经理特殊贡献奖”的形式加大对中层干部和市场开发一线员工的奖励。此外,各种荣誉称号和晋升机会也应该向市场开发一线员工进行倾斜。 (6)建立以业绩述职报告会为主要形式的“赛马”平台,要求领导干部、员工定期提交述职报告,在区域总部内持续营造竞争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目前,区域总部的述职为竞聘述职和晋升述职,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考核及时性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 (7)建立对非业务开发部门员工的狼性考核机制。市场开发部、投资管理部、房地产管理部、各区域分部、各经营中心是从事市场开发的一线部门,财务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是市场开发的二线部门。区域总部要结合财务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两个部门的工作特点,建立起与市场开发相关的业绩考核办法。
最近看大秦帝国,东周迁洛邑,分春秋和战国时代,天子权威衰败,秦国自穆公霸西戎后一直衰弱,进入战国,七大强国,秦国最弱。孝公不甘秦国落后,被强国倾轧瓜分,奋发图强,颁布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三次游说秦孝公,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第三次用富国强兵,图霸天下之策,游说秦孝公,孝公大喜,相谈甚欢,遂被拜为客卿,日后为秦国主持变法,封为大良造。 商鞅变法重要一条是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贵族和普通阶层从此平等晋升,只需砍人头,立军功,就能加爵封侯。还制定相应惩罚制度,打败仗,擅离职守,降爵贬职。 从此秦国军力大增,被山东六国号称“虎狼之师”。谁敢与之匹敌,每与之战争,项上人头皆是对方加官进爵的功劳簿。 由此想到华为狼性文化,以绩效评级。绩效优劣则为相关人员工作量。绩效分A,B,C等级,为C者,将被清退,连续两年为B者,亦将被清退。A者,绩效优,首先体现在年终分红,收入几十万和百万不等,按员工级别分配。其次员工在公司的级别也能向上调整。公司领导和员工,抢着将项目揽入手中,保证工作量,如果工作量不达标,影响绩效考核,像极了秦国军功升级,打胜仗,收敌方人头。 曾听闻项目组女同事,产品经理,家里小孩因为原因无人照顾,但是项目此时又紧急,带着小孩进公司,日夜奋战,白天讨论,晚上完善产品需求,小孩白天在公司游玩,晚上睡着妈妈准备的床铺上,一日三餐,外卖快餐。项目如期完成,被表彰奖励。 华为因为员工拼命,舍家报公司,公司日益壮大。手机上升为国产老大位置,5G领先世界,通信业独霸天下。不仅公司增长快速,员工也收入颇丰。名牌大学生纷纷以进入华为为荣,提升自己的收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谓的“狼性文化”它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狼其性也:野、残、贪、暴。即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永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因为此种特性,如果不够野,暴,当捶捶老矣,极有可能被饿狼抢食,致己食不果腹。前者就有报道华为因为员工超过35岁,加班不给力,工作赶不上年轻后者,被清退。再有秦国大军,好杀,以砍人头立军功,白起大败赵括,坑杀40万降卒,士卒人性丧失,都是狼性体现。 如今社会,狼性文化备受推崇,员工潜力无限被激发,在商海战争公司凭此精神攻城略地,收割敌军,致敌人于死地。
披荆斩棘独树一帜,才能出人头地,小草自豪得意地卷伏在肥美的草地,大树在狂风暴雨冰天雪地傲然挺立,尽情满足天空的孤单!
1.华为“狼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华为内涵是“狼文化”,这是因为狼有三种特性被华为人利用。一是嗜血,反映出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二是耐寒,反映出百折不挠进取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意志;三是结群,反映出团队合作的精神。2.华为是如何将“做实”的企业文化做实的?纵观华为文化,其产生和发展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家的价值导向,如,华为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二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命题,如,“产业报国”、“自我批判”、“集体奋斗”、“职业化”、“诚信”、“国际化”,文化建设必须配合公司战略来进行。目前华为正在加紧国际企业文化的建设,如,“客户导向文化”、“高绩效文化”、“诚信文化”、“团队文化”、“敬业奉献文化”、“不断进步”、“成本意识”等等。三是对员工关键事件整理归纳和宣传,如,“红、黑事件”等。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华为文化大概有四个层面:物质层面,建筑风格、工作环境与国际化大公司接轨;行为层面,华为员工正逐步实现国际职业化,团结合作为客户服务;制度层面,华为初步建立了全面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精神层面,营造奋发向上、平实、成熟的文化氛围。谈到文化建设的作用,华为人常用“搬石头与修教堂”的故事来解读。说的是有两个人在搬石头,有个过路的人问,“你们在忙什么?”,其中一人回答说“我在搬石头”,而另一位却回答说“我在修教堂”。若干年后,回答搬石头的人还在搬石头,回答修教堂的人却成了一个哲学家。两个人同样在搬石头,为什么最终的结果不同,因为愿景不同。文化建设就是要解决员工愿景、价值观、心智模式问题,员工个人愿景与公司愿景最大程度的融合,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华为人认为,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建设的,不同层级的员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均不相同。高层管理者,把握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层管理者,根据公司导向着力建设组织文化;基层管理者搞好团队建设,起到“传、帮、带”作用;普通员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新员工,通过“见、修、行”三个阶段融入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华为一直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公司”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发展民族通信产业。3.简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总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公司唯有发展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成功。每个公司都必须为它的员工和股东订出一套文化的发展计划。;凡能正确掌握在未来环境中影响企业文化的内外力量,并能采取对应措施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企业文化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没有办法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约束,也就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员工,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员工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司的正常业务,只能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长而久之,员工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公司的业务之上,而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搞人际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是一种公司的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公司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PS:采纳的话 麻烦你给点分! 我也是新手,给点分鼓励下! 呵呵
该论文任务书将考察华为手机在市场中的表现及其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首先,该任务书将会分析华为手机在市场中的表现,包括其市场份额、流量、口碑等,分析其影响因素;其次,对比华为手机与竞争者相比之间特色及竞争力,如安全性、技术水平、使用体验等;最后,通过该任务书给出技术推动华为在市场中获得更好表现的建议。
企业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适应公司内外形势而作的指导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公司的生存态势、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所以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定制,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及发展战略模式所不同之处。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与评价!
前言 在资讯产品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各国 *** 对资讯产业的参与度和干预度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援;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给予保护;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资讯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体现出 *** 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装置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装置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资料通讯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路装置、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行业发展的局势、国内通讯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方法。 文章首先结合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分析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识别其核心竞争力后,综合应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公司的战略加以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华为公司制定发展的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讯网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资料通讯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路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路、xDSL、资料通讯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目前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资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频、IP、光网路、电信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终端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讯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路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路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装置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使用者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路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模里西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整合产品开发IPD、整合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巨集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巨集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巨集观力量。对巨集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1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
在电信装置产业方面,电信装置产业在 *** 的支援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开启看大门。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 *** 出口信贷的支援。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 *** 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援重大合作专案。
2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世界资讯经济和网际网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装置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讯装置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装置带来了机遇。
3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行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华为位列第九。
4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环境
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频网路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资讯,不为资讯海洋与壁垒困扰。 同时,互动视讯成为资讯的主导表现形式。资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讯”过程,视讯是资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频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讯与影象”转变。
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1机遇
第一,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讯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装置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
第二,凭著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三,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第四,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价效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国 *** 给予了通讯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 *** 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威胁
第一,来自通讯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讯装置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使用者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装置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第二,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第三,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装置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特有的不可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第一,研发能力、产品差异性;第二,企业文化;第三,普遍客户关系。
1 研发能力
a低成本研发。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b高质量研发。从“华为”知识战略制定的角度:每年把不少于公司收入的10%投入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拥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6%,其中,有1400多人专职从事中长期技术研究工作;从研发成果看:迄今为止,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
2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第一,奋斗文化;第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有急着去采访参观华为时,记下了企业的两个标语:“准时上班就是准时进入工作状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
3普遍客户关系
华为提倡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优势
a华为拥有通讯装置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装置间的相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装置利用率,也节省了除错时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价值。
b产品价效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
c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d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2劣势
a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装置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b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
c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频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资讯科技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资料、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线、业务型别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资讯通讯技术业务。
市场主导战略
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没有市场的成功,公司不仅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战略。
1市场是华为的生命。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其实,华为也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前几年的产品和技术根本谈不上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市场人员却能把并不怎么样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因此,业界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形容华为的话:“一流的市场,二流的服务,三流的产品。”我们知道,产品即使不好,也还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而客户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反应获得的,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客户建立各种不同型别的利益共同体。
2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
核心技术战略
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讯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因为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研发中心华为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全员持股战略
独特的全员持股制度,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因此,全员持股战略是华为成功的四大战略之一。然而这个制度是引发华为争议最多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华为的焦点之一。世上最成功的“画蛋孵鸡”激励法
国际化战略
一家公司只有从管理体制、流程、供应链、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国际化,形成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彼此支撑的国际化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一样,先是供应链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华为在获得代理PABX使用者交换机的第一桶金后,通讯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高额利润回报迫使华为着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步掌握了PABX的生产技术,并且开始向市场更大、容量更高的运营商级产品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冲刺。
目前,华为的大部分物料都可以从国内市场获得,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公司的供应链经过了一个由“国际化”到“本土化”的自然转变过程。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本土化”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企业凭借实力获得的战果,和改革开放前的那种一切供应链必须来自国内的行政垄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2013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1,852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这主要源于华为在海外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在电信网路、终端和服务产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净利润达到 23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与此同时,华为实现了 285 亿人民币充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将有利于公司与客户一起,把握行业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见图4-1由图可见,华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逐年上涨趋势。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2013 年,华为搭起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业务领域均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85,17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达 64,771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受主要电信运营商投资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3.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装置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装置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著员工的创业 ***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TD战略建议
华为真的不应该放弃TDS-CDMA这么大的市场,而是应该放弃公司在TD方面的一些观点,改变公司在TD方面方面的策略,也就是在TD方面奋起直追,应该还有时间留给华为。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通讯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华为公司如何在危机下求生存,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迅速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公司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本文在对华为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尽、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的确定,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措施,即市场主导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全员持股战略、国际化战略。同时提出了华为对华为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即高层人才战略、TD战略、与中兴合作、人性化管理个方面建议,目的为华为有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因本文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华为公司、国内通讯行业的基础上,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郑海航,黄津孚.中国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象山.未来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战略修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贯京.华为四张脸.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1
[4]胡志刚,包晓闻.中国顶级企业经典管理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聂正安.管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103:45-49
[8]杨锡怀,冷克江,王江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邹昭晞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
【文献综述定稿】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1 文献综述
前言:
手机产业在我国已经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占 GDP 和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手机出口产量占据了全球 50%的份额,但其中大部分出口仍然是由外资品牌贡献,且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我国的手机产业发展整体态势并不乐观,研发实力较弱、产业链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等,构成了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弊端。本土品牌手机企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2007 年以来,国内一些传统品牌手机厂商已经连续亏损,但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山寨手机也迅猛发展、芯片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等等,这些都显示了我国手机产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国内目前对手机行业的研究大多关注区域、企业、出口等微观层面上,而在中观层次上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对华为手机的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综述
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综述
AnderSon和Gatignon(2011)认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成功地将该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营运活动扩张至海外市场的方式。Hin,Huang和Kim (2010)研究表明进入模式是指企业权衡其运作状况以及诸多外部环境变量等交条件之后所做出的方式抉择。Sharma和Errimilli(2011)指出,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包含两个层面的战略决策,制造以及营销活动的区位和它们的股权模式(零股权、合资和全资),市场进入模式即是企业以独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资的方式在东道国进行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而安排其产品市场的战略结构。张一驰,欧治(2011)认为企业有多种途径让其进入外部市场,比如说出口已有的产品,或者转移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本至国外,甚至是将企业本身转移出去。
2 国际市场战略导向综述
李福海,揭筱纹,张黎明,(2011)认为战略是指企业依据应对将来一定时期内全局性的经营活动的理念、目标以及资源和力量的总体部署与规划而制定的。Gatignon和Xuereb(2010)等都从概念上将战略导向定义成企业为实现持续、高效业绩的特定方法。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以战略导向为基本指引,并依靠战略导向来提升企业的业绩。Hitt(2010)等则指出,战略导向显现出管理层感知环境及环境条件并作出的反应。Abdl(1999)等则认为企业战略并非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而是未来的状况,企业对其自身未来的定位是企业战略首先应关注的问题,这也即战略导向问题。罗眠(2011)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战略导向选择的本质问题,他将战略选择和自然选择作对比,指出战略选择是同组织绩效存在相关性的问题,组织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环境、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制度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 影响。他的研究基于了一个新的视角,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3 企业资源综述
Judge&Douglas (2011) 从资源论角度研究企业自然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的作用。他们选择职能范围与环境问题整合作为资源变量,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则作为业绩变量。为了证明
将环境整合进入正式战略规划流程的能力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的假设,他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结果表明,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环境管理的整合能力与财务绩效及环境绩效正相关。同时,职能越广,提供资源越多,则整合能力越强。也即如资源论中观点:关注环境亦可带来竞争优势。
Powell(2010)以资源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对原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Powell (2011)从实证角度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及深入研究。他以美国东部一个地区员工超过50人的企业为样本,通过函调来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他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要素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和全面质量管理相联系的多数特征的改进很难产生竞争优势,而那些具有隐蔽性和不可完全模仿的特征,如管理层的忠诚度和企业文化等,则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最后,他得出结论,正式这些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隐蔽资源驱动了企业的成功。
3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综述
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走出去”战略也正在进行中,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虽然相对于国际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的迅速涌现,国内的学者仍然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方面,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所述:
鲁桐在 2011 年对前后几年间广东、浙江、湖南、北京等地的具有国际业务的 200 多家制造企业(其中大多为私营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所以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只为简单的商品贸易,并且其中的半数以上都选择直接出口。这说明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而相关企业的国际经营也仅仅是为了给制造的产品选择一个合适的海外市场。
许晖(2010)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对荷兰的中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评估,探究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以及国际经营战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在影响这些中资公司国际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往往显得比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重要。而对企业内部来说,自身的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决策以及战略则会比目标市场所能得到的资源禀赋显得更加重要。这其实也在侧面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还处于小规模阶段和国际扩张初期,并没有充足的国际资源投入。
同样在 2010 年,张一驰以国际投资和组织战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数据来源上则采取了权威的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对 1970 到 1990 年这一特定的.时期内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我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和进入模式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其中兼并和收购(往往是技术收购)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在揭示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动机的同时也表明其国际经营方式的单一。
总结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1、企业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是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也即企业所制定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对资源和力量的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正是基于不同的战略选择,企业才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战略,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其战略导向的要求。
2.组织资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除了企业战略导向起到指导作用以外,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是组织资源,即拥有了一些怎样的组织资源,这些组织资源的种类、性质和质量。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当的进入模式,才能合理地分配和应用组织资源,让组织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组织资源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3.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要进行多个可选战略的确定和最优的或次优的战略的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过程是一个逐渐学习和不断改变战略的过程,因此,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也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中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研究。赵楠(2011)、吴静芳(2010)、杨学军(2012)等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其他经营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分别对中资企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另外,高贵富在 2011 年对我国民营企业这一特定的企业类型的国际市场进入进行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战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方法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如出口型、投资性和契约型的模式选择类型。
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本文选择的公司和其产品,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华为公司的案例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分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结合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形势和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国际营销战略。
《华为开题报告》
《企业战略设计》
课程研究报告
华为公司战略研究
开题报告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0901
姓名:王恒义
魏余强
王 杰
李鑫鑫
成绩:
指导教师:顾天辉 教授
(一)选题背景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亿美元,占了总 销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华为的所有出口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均为华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华为的海外战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华为模式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
,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英国电信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业内以苛刻著称,尤其对于此次被称为业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因为,英国电信未来5年将为此投资100亿英镑,所以“八家企业短名单”的产生就耗时两年。 一家历史不到20年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不过10年,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场站住脚,令人欣慰,也让人思考。
(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
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迟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
(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不如国外研究系统。郭莹等在《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实现途径》中研究认为,由于规模偏小、资源有限,中小型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多品种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但可以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空间参与竞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这部分市场服务,从而实现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获取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全面的竞争优势。选择“小而专、小而精”战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可将其与其他战略结合运用,如在创业阶段,企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可采用资源战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若专注某一领域,可选择市场集中战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还可选择产品开发战略,国内中小医药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环境因素所限,更适合于采用差异化或集中战略;进入成熟阶段往往着力推行品牌战略,以图在将来成长为大型企业。
吴林萍在《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中也侧重于“小而专、小而精”战略,除此,她认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还有:依附协作战略、联合竞争战略、经营特色战略、拾遗补漏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策略:自主创新战略、技术改良策略、技术跟随战略。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着重要从市场、人才、创新、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和展开,由此带动名牌战略、文化战略等其它职能战略的实施和展开。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才能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壮大。
(四)该选题的主要研究目的,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本文拟以“华为的战略研究”为题,根据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对华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通过对其供应、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发展思路及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从中找出在实践过
程中会出现的普适现象及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关于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的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企业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适应公司内外形势而作的指导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公司的生存态势、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所以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定制,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及发展战略模式所不同之处。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与评价!
前言 在资讯产品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各国 *** 对资讯产业的参与度和干预度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援;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给予保护;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资讯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体现出 *** 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装置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装置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资料通讯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路装置、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行业发展的局势、国内通讯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方法。 文章首先结合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分析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识别其核心竞争力后,综合应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公司的战略加以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华为公司制定发展的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讯网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资料通讯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路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路、xDSL、资料通讯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目前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资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频、IP、光网路、电信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终端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讯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路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路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装置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使用者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路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模里西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整合产品开发IPD、整合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巨集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巨集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巨集观力量。对巨集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1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
在电信装置产业方面,电信装置产业在 *** 的支援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开启看大门。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 *** 出口信贷的支援。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 *** 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援重大合作专案。
2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世界资讯经济和网际网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装置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讯装置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装置带来了机遇。
3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行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华为位列第九。
4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环境
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频网路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资讯,不为资讯海洋与壁垒困扰。 同时,互动视讯成为资讯的主导表现形式。资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讯”过程,视讯是资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频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讯与影象”转变。
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1机遇
第一,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讯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装置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
第二,凭著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三,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第四,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价效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国 *** 给予了通讯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 *** 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威胁
第一,来自通讯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讯装置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使用者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装置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第二,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第三,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装置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特有的不可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第一,研发能力、产品差异性;第二,企业文化;第三,普遍客户关系。
1 研发能力
a低成本研发。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b高质量研发。从“华为”知识战略制定的角度:每年把不少于公司收入的10%投入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拥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6%,其中,有1400多人专职从事中长期技术研究工作;从研发成果看:迄今为止,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
2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第一,奋斗文化;第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有急着去采访参观华为时,记下了企业的两个标语:“准时上班就是准时进入工作状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
3普遍客户关系
华为提倡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优势
a华为拥有通讯装置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装置间的相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装置利用率,也节省了除错时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价值。
b产品价效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
c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d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2劣势
a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装置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b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
c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频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资讯科技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资料、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线、业务型别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资讯通讯技术业务。
市场主导战略
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没有市场的成功,公司不仅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战略。
1市场是华为的生命。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其实,华为也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前几年的产品和技术根本谈不上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市场人员却能把并不怎么样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因此,业界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形容华为的话:“一流的市场,二流的服务,三流的产品。”我们知道,产品即使不好,也还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而客户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反应获得的,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客户建立各种不同型别的利益共同体。
2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
核心技术战略
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讯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因为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研发中心华为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全员持股战略
独特的全员持股制度,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因此,全员持股战略是华为成功的四大战略之一。然而这个制度是引发华为争议最多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华为的焦点之一。世上最成功的“画蛋孵鸡”激励法
国际化战略
一家公司只有从管理体制、流程、供应链、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国际化,形成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彼此支撑的国际化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一样,先是供应链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华为在获得代理PABX使用者交换机的第一桶金后,通讯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高额利润回报迫使华为着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步掌握了PABX的生产技术,并且开始向市场更大、容量更高的运营商级产品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冲刺。
目前,华为的大部分物料都可以从国内市场获得,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公司的供应链经过了一个由“国际化”到“本土化”的自然转变过程。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本土化”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企业凭借实力获得的战果,和改革开放前的那种一切供应链必须来自国内的行政垄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2013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1,852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这主要源于华为在海外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在电信网路、终端和服务产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净利润达到 23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与此同时,华为实现了 285 亿人民币充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将有利于公司与客户一起,把握行业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见图4-1由图可见,华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逐年上涨趋势。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2013 年,华为搭起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业务领域均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85,17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达 64,771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受主要电信运营商投资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3.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装置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装置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著员工的创业 ***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TD战略建议
华为真的不应该放弃TDS-CDMA这么大的市场,而是应该放弃公司在TD方面的一些观点,改变公司在TD方面方面的策略,也就是在TD方面奋起直追,应该还有时间留给华为。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通讯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华为公司如何在危机下求生存,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迅速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公司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本文在对华为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尽、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的确定,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措施,即市场主导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全员持股战略、国际化战略。同时提出了华为对华为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即高层人才战略、TD战略、与中兴合作、人性化管理个方面建议,目的为华为有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因本文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华为公司、国内通讯行业的基础上,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郑海航,黄津孚.中国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象山.未来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战略修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贯京.华为四张脸.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1
[4]胡志刚,包晓闻.中国顶级企业经典管理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聂正安.管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103:45-49
[8]杨锡怀,冷克江,王江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邹昭晞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
姓名:刘松润;学号:20009100404 【嵌牛导读】在2021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来自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等领域的专家、行业领袖,围绕网络操作系统、6G通信、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热点话题,共同探讨新型网络技术的攻关与变革。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就未来网络的研究与突破发表了主题演讲,他特别呼吁:“我们要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用数学和系统工程方法推进未来网络研究,以场景需求驱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展了确定性广域网的研究,取得良好进展,下一步将加速成果转化,为先进工业网络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嵌牛鼻子】网络安全 网络技术 工业网络 【嵌牛提问】如何在未来中更好实现产业互联? 【嵌牛正文】 以下为演讲全文 1.从世界构成的三要素理解未来的挑战与方向 物质、能量、信息是世界构成的三要素,这也是我们把握未来挑战和方向的出发点。下一个十年,联接数量将达到千亿级,宽带速度每人将达到10Gbps,算力实现100倍提升、存储能力实现100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超过50%。围绕信息和能量的产生、传送、处理和使用,技术需要不断演进。 2.产业互联中的智能机器联接:千亿节点,万亿市场 近十几年以来,消费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当前按照人口计算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展望未来,随着5G2B能力的提升、IPv6协议的规模部署,智能机器的联接数量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根据ARM的预测报告,预计2035年全球机器联接累计数量达到10000亿。 消费互联网主要面向人提供联接,而人的感官反应速度是有限的,对于网络质量波动带来的体验波动,人的容忍度较高。比如,消费者可以接受200ms以内的电视频道切换速度,不容易觉察200ms以内的话音通信中断。以机器为主的产业互联网,要求低时延、低抖动的确定性承载。AGV自动导向车要求工业网络时延小于50ms,抖动小于10ms,钢铁行业某些工业控制场景要求工业网络时延小于4ms,抖动小于50us。 3.现场少人化、无人化是趋势,远程集中控制的生产模式需要确定性广域网 我们看到,企业生产系统正在走向现场少人化、无人化,实现降本增效、安全生产,这是必然的趋势。工业控制系统加速走向远程集中控制模式,让操作人员可以在更安全、更舒适的集中控制室完成生产任务,也让大型企业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总部、多基地之间的生产要素调度和优化。 为此,工业控制系统需要走向广域化,工业网络需要同时保证确定性和大网可扩展性。其中的核心技术挑战就是,降低确定性网络调度算法的存储和计算复杂度,使之在大规模网络中可以部署。 4.面向产业互联,提升IP网络的确定性、安全性、灵活性 今天,网络支撑的主体是百亿级的消费互联,2030年,网络支撑的主体是万亿级的产业互联,网络协议面临三个考验。 第一是确定性。需要确定性时延保障能力,通过“网络演算新理论和协议”,将当前尽力而为的网络时延,变为可提前计算的确定时延。 第二是安全性。万物互联的场景下,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严峻挑战。无人机、摄像机、边缘计算、传感器等大量外挂设备,引入了新的不安全因素,必须构建端到端的内生安全框架和协议。 第三是灵活性。千行百业的需求是多样的,有的需要IP地址长一点,有的需要短一点,必须将固定长度的IP地址,扩展为可灵活定义语义、语法的新IP协议。 而确定性广域网的建模、优化,涉及网络级的排队论,较为复杂,我们希望借助数学工具和系统工程方法,来提供一些帮助。 5.用网络演算理论,为网络确定性进行建模和定量分析 网络演算理论是网络建模和时延分析的重要数学工具,它通过描述流量到达和节点服务的包络曲线,基于最小加代数,计算端到端的确定性时延上限。UCLA大学Cruz教授在1991年的论文中发明了网络演算,后由瑞士科学家Boudec进一步整理、完善。 最小加代数(Min-Plus Algebra)是用于数字电路、通信网络以及制造工业等离散事件系统( Discrete Event Systems)建模的一种数学工具。 基于网络演算理论,由于IP网络存在复用,流间会相互碰撞。所以一个流经过一个网络节点后,突发度会增长,时延和抖动都会增长。而传统IP的聚合调度,流间穿插碰撞、甚至循环阻塞,导致突发度和时延上限,随着跳数滚雪球式开放增长,即便网络轻载时也会出现时延很大的情况。 6.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优化,解决大规模广域网的确定性 为了解决IP网络的时延不确定问题,几十年了业界做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具有确定性保障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基本都依赖于在网络节点中维护流状态、或者调度复杂度很高,所以扩展性不好,没有办法应用在大规模网络中。 为了同时解决确定性与可扩展性,我们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采用周期聚合调度,将状态维护在边缘节点、并携带在报文中,避免核心节点的状态爆炸。核心节点仅需维护4个聚合周期队列、调度复杂度为O(1),同时实现了计算和存储的可扩展性。 7.优化效果:E2E时延与跳数的线性关系,时延抖动与跳数无关 从理论分析来看,相比于传统IP的时延随跳数超线性增长,我们的确定性广域网技术(DIP),其端到端时延上限与跳数呈线性关系,并且端到端抖动是常数,与跳数无关。工程上,我们已经具备能力,达到单跳十微秒级的时延上限,端到端±10us的抖动上限。 8.基于CENI试验网络环境,完成了确定性广域网技术试验 基于网络演算理论,业界在确定性广域网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2020年6月,华为与紫金山实验室等合作,在CENI网络进行了确定性广域网技术试验,跨3000公里、13跳设备的网络中,把时延抖动控制在100μs以内。而未启用确定性广域网技术的传统IP流量,时延抖动达到了。需要注意的是,是时延抖动控制在100μs以内。而时延与距离相关,无法缩小。 背景干扰流持续增加时,确定性广域网时延抖动保持恒定,而传统IP流量的时延抖动随背景流增加而增长。 9.基于确定性广域网技术,完成全球首个广域云化PLC场景化技术试验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进一步开展了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将确定性广域网技术运用到工业网络场景中,联合紫金山实验室、上海交大、宝信软件开展了广域云化PLC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个广域云化PLC场景化技术试验。 试验中,云化PLC部署在上海,采用IP协议、经CENI的确定性广域网联接、在600公里之外控制部署在南京的执行端,在重度背景流量冲击下,广域云化PLC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试验中,网络时延小于4ms,时延抖动小于20us。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试验采用了鲲鹏CPU、欧拉操作系统、以及上海交大提供的基于IEC 61499标准的PLC集成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基于通用计算和标准IP协议,构筑了工控边缘计算节点,实现了全栈国产化系统的雏形。我相信,在向下一代工控架构升级的过程中,国内高校、研究机构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彻底解决工控系统七国八制的问题。 10.确定性广域网在有限域丰富了IP技术能力集,加速工业网络IP化 确定性广域网是有限域内网络演算和系统工程优化的成果,面向特定的工业场景,丰富了IP技术能力集,使之可以服务更多的工业网络场景。确定性广域网等新的技术能力,和IPv6、5G2B等相结合,将加速工业网络IP化,进一步扩大消费+产业互联网的服务范围。我们可以参考5G的做法,面向不同的场景,提供eMBB、uRLLC等不同的能力集合。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需求不尽相同,我们也可以不断地丰富IP技术能力集,使消费+产业互联网基于通用能力集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在有限域内基于增强能力集来服务更多的场景,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服务范围。 11.探索端到端系统的确定性:从确定性的网络到确定性的系统 在确定性广域网的研究基础之上,现在,我们也在探索完整的端到端确定性系统。比如,确定性的5G空口、确定性的WiFi、确定性且极致低时延的工业现场网络、以及确定性的主机协议栈等技术,这些研究中需要应用到随机网络演算、鞅论等数学理论,也要用到系统工程优化的方法,利用最少的网络资源,确定性或概率性的满足业务的时延。又如,面向关键应用类场景,探索E2E的确定性系统,不只是确定性网络,也包括确定性的计算、操作系统、芯片、云服务。 12.数学与系统工程方法,还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数学工具和系统工程方法,在未来网络的发展中还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如网络级的MBB体验优化,可以借助“网络级香农容量模型”,来实现网络能效最优、用户体验最优。用这个方法,华为协助瑞士Sunrise,在频谱、站点数劣势的情况下,5G网络排名第一,体验是第二名的倍以上。 又比如,在基站的散热系统能耗优化中,通过系统调度优化,理论分析预计,可以降低空调能耗30%,降低站点运行成本10%。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实际环境中,验证实际的效果。 还有,在数据中心的算效比优化方面,通过优化数据中心网络,针对特定的计算场景,实现网络零丢包,减少数据重传带来的CPU空耗,可以显著优化算效比。这里面也会涉及到图论等数学方法,以及系统工程优化方法。 13.面向未来开展前瞻性合作,加速产学研用的进程 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必须以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机制,跨越挑战。工业界必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用工业界的挑战和世界级难题牵引科学研究方向。 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创新,我们从三个层面来开展前瞻性合作,加速产学研用的进程。 第一个层面,面向基础科学研究的合作,通过人才Funding战略合作、Gift Funding等举措,支持全球优秀人才,聚焦ICT基础技术领域研究方向,推动基础理论突破。 第二个层面,是面向基础技术研究的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校级框架协议等举措,以5到10年为周期,以每年百万美元的规模为基线,联合世界级研究人才,构建世界顶级先进技术实验室,开展ICT领域前沿研究,创造与发明重大新技术。 第三个层面,是面向项目技术创新的合作,我们发起了HIRP OPEN、Fellow试错、顾问委员会等项目,把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问题场景结合起来,多路径探索,深度合作突破关键技术。 我们希望,基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突破,开展技术的研究创新,打造出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方案;而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和未来场景,也会促进我们更加关注理论突破,合作研究开发新的产品,从而形成产学研用的良好循环,推动产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真正实现我们的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世界。
华为,世界财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26年的艰苦奋斗,以1000倍的速度飞速扩张,年营业收入400亿美元,15万人的团队,他们敏锐执着、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他们到底凭的是什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华为公司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GSM:
华为与跨国运营商MTN在非洲的广泛合作
作为跨国运营商的MTN,是南部非洲地区的主流运营商,服务于南部非洲6个国家:南非、尼日利亚、乌干达、喀麦隆、卢旺达等。至2003年底,MTN的GSM网络用户已经超过950万。
华为与MTN合作地区已经覆盖尼日利亚、乌干达。成为MTN第二大设备供应商,规模将近200万无线用户。
建设尼日利亚M900/M1800双频网,网络覆盖首都地区,包括阿布贾、卡诺、卡杜纳,实现超高密度城区覆盖,高速公路覆盖、卫星传输、广覆盖等。
泰国AIS GSM网络
在反复比较设备性能、成本和售后服务后,泰国最大的运营商AIS选择华为公司作为设备供应商之一。
至2003年泰国AIS网上华为GSM设备容量已经超过100万用户,覆盖泰国全境,成为网上主导厂商之一。包括泰国多个世界级风景区:清迈、芭缇雅、普吉。建设AIS 900/1800双频网,凭借卓越开放的接口与众多厂家合作。
华为GPRS设备也在AIS网络成功应用,并于其他厂家设备实现平滑对接,用户总量达到140万,AIS全部移动智能网设备为华为提供,智能网用户超过1400万。
2002年,泰国AIS华为GSM/DCS双频网络获得“AIS网络最佳质量奖”。华为移动通信设备运行稳定,快速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在泰国以及周边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
CDMA:
华为公司CDMA服务于葡萄牙
Inquam是跨国移动运营商,总部设在英国,Inquam在英国、罗马尼亚、法国、葡萄牙、摩洛哥等国家运营网络。
Inquam采用华为公司CDMA450设备建设覆盖葡萄牙全国的移动网络,网络容量达30万用户,提供PTT,基于gpsOne定位等特色业务,直接支持EV-DO。Inquam在葡萄牙开通的CDMA 1X EV-DO网络是西欧第一个CDMA网络。
葡萄牙是位于西欧的一个美丽的海滨国家,每年吸引大批度假者。华为公司CDMA2000产品成功进入葡萄牙,是CDMA制式首次应用于西欧发达国家。
服务于美国NTCH的CDMA网络
2004年12月8日美国NTCH公司与华为正式对外发布其品牌为Cleartalk的CDMA2000移动网络。在CDMA技术发源地的美国的成功商业应用,标志着业界对华为CDMA2000系统领先性全面认可。
华为向Cleartalk提供了CDMA2000全套端到端系统,包括MSC、BSC、BTS、HLR、PDSN以及终端。除提供基本的语音业务之外,还将提供短消息,多媒体短信以及1X数据等业务。
NTCH总部位于Los Angles,1999年便开始1900M频段的CDMA运营。NTCH在美国南部16个地区拥有运营权。
WCDMA:
阿联酋Etisalat WCDMA网络
2004年12月,阿联酋电信WCDMA网络正式投入商用。网络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建。阿联酋电信WCDMA网络是世界上第11个商用WCDMA网络,也是中东地区第一个3G网络。仅用3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并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
全球第一个传统GSM运营商运营的商用WCDMA网络;
全球最早实现了2G/3G间漫游切换,2G网络成功接入3G核心网;
全球第一个投入商用的R4软交换架构核心网;
第一个同时开通预付费和后付费的WCDMA网络。
阿联酋,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移动通信普及率高大75%。
阿联酋电信(简称Etisalat),阿联酋唯一一家电信运营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香港SUNDAY 的WCDMA商用网络
香港,全世界最复杂的无线覆盖环境之一。通讯发达,移动渗透率高达120%。
华为公司承建香港SUNDAY WCDMA商用网络,覆盖港岛、九龙、新界及包括离岛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凭借无线设备的优异性能以及网络平台的成熟架构,华为成为SUNDAY WCDMA商用网络的基础网络、手机及业务平台的独家供应商。华为成熟的应用及网络规划 经验 ,共站址、共天线技术,成功解决了香港密集地区的无线覆盖。
如今,SUNDAY已经在香港地区全面推广其优异的3G高速数据业务,3G数据卡由华为提供。
荷兰TELFORT WCDMA网络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享有“欧洲门户”之称。荷兰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平均ARPU值是欧洲移动市场最高的。Telfort 是荷兰发展迅速、业务领先的移动运营商,被 荷兰“独立的消费者组织”评为荷兰最好的网络之一。
2004年12月8日,中荷两国政府温家宝和首相巴尔克嫩德出席Telfort与华为公司的WCDMA 3G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共同见证了中荷在电信领域的首次合作。
华为公司承建的Telfort WCDMA商用网络,将覆盖荷兰全国。华为提供了创新的、快速建网的分布式UMTS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机房获取风险的问题,而且帮助运营商节省了长期的运营成本。
“通过考察和认证,TELEFORT选择华为承建覆盖荷兰全国的WCDMA网络。我们很高兴有华为做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相信,先进的技术将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Telfort CEO
为突尼斯提供WCDMA试验服务
2004年6月,华为公司的WCDMA设备为突尼斯提供3G试验俯卧,并将在2005年下半年提供商用服务。
2005年11月ITU组织的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第二阶段会议将在风景如画的突尼斯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私人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将聚集突尼斯。华为建设的WCDMA网络将为举行会议的城市Tunis和Hammamet提供服务。
华为提供包括无线基站系统、核心网、移动智能网、移动数据业务平台及3G手机终端等全套端到端解决方案。整体网络基于R4协议,软交换架构。同时华为还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包括MMS 、VOD、 VP 、VC、手机看电视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将通过华为的网络体验精彩的3G世界。
“鉴于这张服务全球政要的网络的重要性,网络的安全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业务灵活多样性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最终选择华为,不仅因为华为在3G方面的强大实力,同时华为也是值得信赖的伙伴”――突尼斯邮电中央研究院总裁
毛里求斯Emtel WCDMA 商用网络
毛里求斯位于非洲大陆东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阳光之岛”的美称。作为著名旅游岛国和非洲的免税港,人均GDP列非洲之首。
Emtel是毛里求斯著名的移动运营商,以南半球首个第一代模拟移动无线系统提供商而闻名。
经过反复评标,Emtel最终选择了华为。华为提供基于3GPP R4版本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提供丰富的业务:视频通信、语音预付费业务、GPRS预付费业务、高速电路域数据业务、高速分组域数据业务、MMS、位置业务、补充业务。
马来西亚电信TM WCDMA网络
马来西亚人口2000多万,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和工业国家,移动通讯业务发达。马来电信是马来西亚第一大运营商,拥有全业务运营拍照,在东南亚电信运营市场拥有较高的地位,是东南亚最早获得3G拍照的跨国运营商。
2004年10月,马来电信与华为正式签约建设3G网络。2005年规模商用。马来电信把3G融入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是马来西亚用户第一次体验了3G的魅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使用3G业务,体会到3G带来的便利,以及3G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网络建设过程中,针对密集城区华为提供了增强覆盖解决方案,帮助Telecom Malaysia进行网络优化,以室内、室外、小基站等多种基站解决方案,满足了复杂城区覆盖的需求。
发展战略 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华为积极致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一个人人共享、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实现人与人、行业与行业、物与物的全面互联。整合全球资源,开展本地化运营,提升当地技术与经济水平,实现整个产业链和行业之间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围绕客户需求和技术领先持续创新,与业界伙伴开放合作,聚焦构筑面向未来的信息管道,持续为客户和全社会创造价值。基于这些价值主张,华为致力于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华为力争成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客户的第一选择和最佳合作伙伴,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1、华为的一体化战略
(1)、横向一体化战略
在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2)、纵向一体化战略
华为所面临的通讯信息市场,可谓是竞争激烈,强手如云,华为始终能够在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占据主动。这要归功于华为灵动的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前向一体化战略
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可以是华为控制销售和分配 渠道 ,有助于改善库存积压和生产下降的局面。
后向一体化战略
即发展企业原有业务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配件、能源、包装和服务业务的生产经营。 华为先后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思公司,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等从原材料、研发、以及和经销商合作、技术支持和服务等使得华为对原材料的成本、可获性及质量有了更大控制权。在拥有的众多的自主产权、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的同时,在于思科、爱立信、北电、贝尔等通讯巨头谈判时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
(3)、多样化战略—相关多样化战略的选择
华为在电信通信行业内,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技术。
竞争战略
专业化战略
不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华为选择了只做设备供应商,选择的是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它定位于“做世界级的、领先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并写入《华为基本法》,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1、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2、、专业化产品体系
低成本战略
华为的低成本战略:充分利用中国价格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成本。从而制造的产品物廉价美。
一、拥有较长时间的成本价格优势;二、较低成本运营优势;三、外购资源投入成本较低;四、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减低生产成本;五、进行流程再造,1998年聘请IBM对华为从组织管理、 企业 文化 、产品线等整个企业进来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差异化战略
华为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差别化售后服务优势,快速的反应速度。使自己的产品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混合型战略
混合型战略是指低成本地提供优质的差异化产品,然后利用成本优势制定比竞争对手产品更低的价格,通过为买房提供超值的价值来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 不卖最贵,只卖最好
华为选择的这个战略有自己的优势,2004年,华为以低于竞争对手20%的价格赢得欧洲运营商法国第二大网络运营商Neuf的青睐;
价格优势上差异化产品,华为还在适当的时候直接投资、参股合作或被对方参股,在资本层面上与合作对象相互融合,为买方提供超值服务。
>>>下一页更多华为公司成功的案例分析
说实话我也要用
狼 学名:Canis Lupus 拉丁文学名:Canis lupus ,Canis lupus laniger 英文名:Wolf, Gray wolf ,Tibetan Wolf 或称为灰狼,哺乳纲,犬科,家犬的祖先,为现生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者。 生物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犬亚科 Caninae 犬属 Canis 中文别名:灰狼、豺狼、姑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毛狗、张三[编辑本段]文字释义 狼 部首: 犭 部首笔划: 3 繁体: 狼 全字笔划: 10 五笔: qtye 区位号码: 3239 狼〈名〉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即俍人 [Lang 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 狼láng ⒈野兽之一,形状像狗,但嘴较尖,耳朵直立,尾巴下垂。毛通常为黄褐色,两颊有白斑。性狡猾凶狠,昼伏夜出,捕食野生动物,有时伤害人、畜。狼的皮毛可做衣褥等。狼已稀少,禁止猎杀。 ⒉〔狼狈〕 ①疲惫,窘迫或尴尬的样子:~狈不堪。 ②相互勾结干坏事:~狈为奸。 ⒊〔狼烟〕〈古〉报警烧的烽火,传说用狼粪燃烧成烟。〈喻〉战乱或境外敌人进扰。 ⒋〔狼藉〕也作〔狼籍〕。坏,杂乱,乱七八糟:声名~藉。杯盘~藉。 ————————————————— 狼lǎng 1.见"狼犺"。 ————————————————— 狼làng 1.地名用字。 2.见"狼汤渠"。 豺狼文化提供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狼曾经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不过目前主要只出现于亚洲、欧洲、北美和中东。 狼属于生物链上层的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亚种如日本狼等都已经绝种。[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外形比狗稍大,吻更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一说法. 一般来说,肩高在( 26-36英寸) ,体重32-62公斤( 70-135磅) 野生狼体重记录--------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只,,当时80公斤( 175磅) . 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 22磅) 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公里/小时(六英里)长时间奔跑 , 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 40英里) 追猎冲刺。[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通常群体捕杀大型猎物。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都为雄狼)再生殖时会使用窝,通常在地面挖洞而成,可长达三四米,入口有大土堆。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持久性也很好。 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驯化后的狗,脑容量较狼小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虽然在划定区域地图的部分退化,但在与其他人类相处的部分则增加。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夏天偶尔也吃点青草,嫩芽,浆果.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生活环境 灰狼曾经居住遍布北美洲, 但现在只能在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寒带草原和森林 能经常见到它们。 美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有灰狼。 人的恐惧、迷信, 和对这种动物的仇恨误解使它生存困难。 狼群通常是由2-15只成员组成一个非常社会化的团体 由最强的雄性领导,所有成员都要帮助照顾幼狼。 母狼通常在4月-6月生产,平均能生7 只幼崽。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 狼是控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 它们唯一的天敌 就是人。 狼的嘴长而窄,张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牙和臼齿。其犬牙有四个,上下各两个,能有英寸(厘米)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裂齿也有四个,是臼齿分化出来的,这也是食肉类的特点,裂齿用于将肉撕碎。12颗上下各6的门牙则比较小,用于咬住东西。[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狼的怀孕期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则在四月交配。 小狼两周后睁眼,五周后断奶,八周后被带到狼群聚集处。 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为不同等级,占统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随心所欲进行繁殖,处于低下地位的个体则不能自由选择。雌狼产子于地下洞穴中,雌狼经过六十叁天的怀孕期,生下叁只到九只小狼,也有生十几只的。没有自卫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过一段日子,公狼负责猎取食物。小狼吃奶时期大约有五、六个月之久,但是一个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叁、四个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随父母一道去猎食。半年后,小狼就学会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寿命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体中成长的小狼,非但父母呵护备至,而且,族群的其他份子也会爱护有加。狼和非洲土狼会将杀死的猎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内,待回到小狼身边时,再吐出食物反哺。赤狼有时也会在族群中造一育儿所,将小狼集中养育,由母赤狼轮流抚育小狼,毫无怨尤。 狼的死亡率和原因 成年狼的死亡大多因狩猎和偷猎,车祸及创伤而造成。 尽管成年狼偶尔也被竞争对手或猎物杀死,但它们最危险的非人类的敌人就是狼本身。 研究狼死亡率出来的结果显示, 14 %--65 %的狼死亡是因为其他的狼.。 另外,狼受家犬感染,如狂犬病,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等流行病也是一大原因。 狼的行为模式和身体语言 一般占优势主导地位的狼会身挺高腿直,神态坚定,耳朵是直立向前。 往往尾部纵向卷曲朝背部。这种显示的是级别高主导地位的狼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唯唯诺诺的地位低下的狼。 活跃--玩耍时,狼会全身伏低,嘴唇和耳朵向两边拉开,有时会主动舔或快速伸出舌头。 愤怒--愤怒的狼的耳朵会竖立,背毛也会竖.唇可卷起或后翻,门牙露出,有时也会弓背或咆哮。. 恐惧--害怕时狼会试图把它的身子显得较小,从而不那么显眼,或拱背防守,尾收回。 攻击--狼在蹲下或扬身低头并放松皮毛时,是发起攻击的信号。. 愉悦--可能摇摆尾巴,舌头也可能伸出口。 狩猎--捕猎时的狼,因狩猎的紧张,因此尾部会横直。 游戏--尾巴高和舞动。狼可以任意妄为的转圈跳跃,或低头,把前面的身体伏倒在地上,而抬高后股。这类似于家犬的嬉戏行为。[编辑本段]狼的进化历程 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哺乳动物都由同一个祖先,白垩纪的一种长得像鼠类的吃昆虫的小动物。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时代的末期,这些动物有机会进化并分化成为今天世界的种种哺乳动物。食肉目动物大约在六千万年前的古新世出现。最古老的食肉动物是小古猫,虽然称为猫,但却是所有猫科、犬科、熊科、鼬科、鬣狗科、麝猫科和鳍脚科(海豹海狮一类)所有动物的共同祖先。 大约四千八百万年前,小古猫中分化出了猫亚目和犬亚目两类。 犬科起源于始新世晚期,大约四千万年前,它们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古老的群体,最先从小古猫中分化出来。犬科动物的进化有三条主线,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现代犬亚科,古代犬亚科和Borophaginae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 古代犬亚科亚科是犬科中古老的一个分支,四千万年前起源并发展于北美洲,它们长地仿佛是狐狸和黄鼠狼的杂交产物。大约在一千五百万年前,这一支逐渐灭绝,其中的汤氏属则进化成为今天的Borophaginae亚科而留存下来。 而Borophaginae亚科,则是在三千四百万年前出现的。和古代犬亚科一样,它们只存在于北美洲。它们的体型比古代犬亚科的大很多,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一张大而有力的嘴是它们的特征。两百五十万年前这一支也灭绝了。 最后的一支,就是现代犬亚科则进化成为今天所有的犬科动物。这一支几乎和另两支同时出现,但一直不繁荣,直到一千五百万年前,另两支开始衰落后,才开始发展壮大。这个亚科同样只存在于北美洲,直到七百万年前,就是中新世的后期,才通过大陆桥来到了亚洲。 那些穿过大陆桥的就是成为那些现在的犬科动物的直系祖先,它们继续穿越大陆桥,在两个大陆间来回迁徙。这就是红狐和灰狼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的原因。 四十万年前,恐狼Dire Wolf (Canis dirus)出现了,它的体型比现代的狼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和狼并存在世界上,直到一万年前才灭绝。它的身体构造和现代的狼完全不同,身体更健壮结实,四肢比较细而且短,比较像鬣狗。它的下颚组织很大,使它有能力咬碎骨头。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也和鬣狗类似,更大程度上是食腐者而不是猎手。它们的智力可能比较低,在加利福尼亚的La Brea沥青坑中,发现的恐狼的骨骸远比其他动物多的多,整整3600具! 除了恐狼以外,其他几个狼的世系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Canis edwardsii是北美洲最早进化的狼,出现于150到180万年前,最终这一支进化成为了现代狼Canis lupus。
生物链与狼 人、动物、与人文、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关系。我常常思考这一问题。 不妨先从狼说起。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中似乎是凶残、贪婪、自私的化身。《狼来了》,《小红帽》,《七只小羊》这一个个经久不衰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残无人性的,危害于民众,吃人、吃家畜,无恶不作。多年来,人们一直与狼作对,遇而诛之,几经周折,几乎被人一网打尽。而今,狼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濒临面绝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又引起了人类的警觉,人类下令保护狼。 虽然狼是可怕的,但生态的平衡又离不开狼。 例如森林里有鹿也有狼。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以为这样就把鹿保护住了。哪知适得其反,鹿没有了狼,睡了吃,吃了睡,过着没有危险的生活。久而久之,鹿越来越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等等“富贵病”越来越多。鹿一代比一代死的早鹿群越来越少,直至走到灭种的边沿。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是把狼找回来,狼一来吃鹿,鹿为了生存就得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过程中,鹿得到了锻炼疾病就没有了。互相竞争,各自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狼虽然是一种害物,然而它又是自然形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种动物。狼太多了,是大害,但绝种,也不行。所以,狼也列入保护动物之列。 世界是奇妙的,但统统是彼此相依、相辅相成的。凡事,有利则有弊,有弊则有利。如此充分利用其绝妙的利弊功害,大概应是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吧! 狼的十大处世哲学 一、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二、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起而攻之。 三、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四、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五、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六、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 七、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八、狼亦钟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而不像某些自诩为“唯一有感情”的动物,在妻子怀孕后,在外花天酒地。 九、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十、自由可贵: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狼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喜欢狼 狼,一直给人以凶残、饥饿、贪婪、阴险等印象.人与狼打交道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时至今日,人口繁多,资源紧张,狼逐渐被寻求栖息之地的人们消灭.狼少了,生活似安定了,但是随着狼的消逝,一些与狼息息相关的生物也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狼是古老的物种,经过几万年的进化,狼不断地适应环境,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狼捕食时通常是群体出动,在此之前,狼事先要开会,研究获取猎物的战略、战术.一旦达成共识,完成分工,狼群会依据天时、地形等自然条件去捕杀猎物.狼捕猎时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从不赶尽杀绝,以防猎物灭后狼子狼孙无从充饥.可以说,狼是出色的军事专家.狼群每一次捕猎,都会把军事战略、集团会工、团体作战、服从指挥等特点发挥到极限.在与狼的长期斗争中,人发现了狼的这些特性,于是,有些民族就开始拜狼为师,狼图腾也因此而产生.历史上的犬戎族、匈奴、女贞、突厥、蒙古等都是崇拜狼的民族.狼在捕食时引天长嗥,互相联络,于是人学会了制作牛角号来传递战机;狼捕食绝对听从指挥,不听者狼王会一口咬死,绝不容情,于是人学会了制定军规;狼群捕食时讲究出其不意,迷惑敌人,于是有了“兵者,诡之道也”一说.正因为从狼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犬戎、匈奴、女真、突厥、蒙古等民风强悍,一度成为战威一时的霸主.特别到了蒙古的成吉思汗,将狼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至,从而创立了世界历史上疆土最为广阔的大元帝国.但是元朝统制了一个世纪后开始覆灭,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王室成员窝里斗,待民残暴等原因,《狼图腾》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狼和狼一样,人和人不一样”.狼无私心,实力最强、能领着狼族不断壮大的狼就是首领,但是人不同,人无用的规矩太多,争斗太多,无能的太子也能做皇帝.汉人为什么从北宋以后开始一蹶不振,就是因为汉人的小农意识太强,心眼太多,不够团结,没有狼的精神,最终被长期与狼争斗、拜狼为师的蒙古所统治.《狼图腾》中有一段描写狼吃绵羊的情景,深刻地道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一只狼偷偷进了羊群,拖住了一只绵羊开始吃了起来.羊群一阵无声的骚动以后,又安静了下来,羊继续吃草,狼继续吃羊,离狼近的一些羊居然围在了狼的周围,观看狼吃自己同伴的情景,无动于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不定下一个遭受噩运的人就是自己.在中国,狼与人争斗的主战场一直在美丽的蒙古草原.草原狼是随着游牧民族的减少而减少的.文革末期,大批汉人及被汉化的蒙人迁往草原,高喊“打不尽豺狼虎豹,决不停止战斗”的口号,狼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于是,草原一部分被开垦成农田,狼皮、狼肉也成了极抢手的俏货.民工打狼、部队打狼,最终,狼退出国界,去了外蒙及其他更远的国家.蒙古战马由于没有了狼的威胁,也逐渐退化,不复当年神速;鼠灾成患,草也不够牛羊吃了,草原沙化严重,人群一度迁往草原腹地.随着人群的迁入,草原面临着更大的危机.这种情景就如同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少了狼这种角色,相信这个公司、团队、国家、社会都会面临一个缺少竞争、缺少学习而懒散成风、祸端四起的团体.敌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敌人,也可以逼迫自己进化,没有敌人,除了在理想中的社会,只能使自己的进取心不断退化,最终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分不清友敌的人给击垮.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作者: 刘大勇 李翠霞 文章来源: 《商业研究》 2008年第05期摘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密不可分。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Enterprises Inside Controlling of Humantities and social,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Abstract:The cor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perfect the frame of company management, as an excellent company management frame is the esse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side controlling system is a forceful assurance f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to implement its management object. The inside controlling system involves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polices and procedures made by the management authorities to carry out their management aims, which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mpany controlling and management.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和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必要的研究。一、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演进过程第一阶段:产生阶段。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是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范围得到扩大,逐步发展到经营决策目标的建立和贯彻,经济效益的实现和评价等诸多领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一调整组织的各种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立的重要性》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采用的机构计划和所有有关的调整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这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就已不限于会计与财会部门的有关功能。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阶段。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55号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改变了用内部控制目标来定义内部控制的方法,采取按照内部控制组成成分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公告不再区别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也不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定义,而是站在审计人员财务报表审计的立场来定义内部控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即为现实企业既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政策与程序三个组成要素。这是内部控制概念的一次重大发展,既适应了当时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也促进了审计的进步。1993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并通过的COSO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分成为五个部分,即:控制环境;管理当局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交流系统;控制活动和监督。这是在1988年定义上的沿袭和发展,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概念。1996年,美国第78号审计准则也采用了这一定义,即“内部控制是受本单位董事会、高级管理阶层、政府管理 门和其他有关人员影响,旨在为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概念最完善的定义。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2)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力度,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具体见表1。然而,对我国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会计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灵。总体来将,我国企业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1.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大多企业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即使已经制订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制度的落实方面问题很多。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3.企业制度不健全。 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例如厂长(经理)缴纳的风险数额只是象征性的,对他们无法构成压力。多数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企业经营者可能基于利己动机而利用职权侵吞资产或大肆挥霍。为满足这种欲望,有些经营者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雇佣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是凭关系挤入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企业职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值得环疑,即使有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4.管理者素质较低。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5.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二)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1.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其存在问题主要有:(1)组建的非自愿性。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而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被调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的或由财会部门兼任或是从其他部门调来,有的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内审部门成为企业安置干部的一个部门,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2)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目前对内审部门是界定在“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因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各项经营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厂长经理的授权下进行的,是厂长经理意志的直接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又如何开展工作呢?基于以上两点,内部审计无法在地位上实现超然独立,其工作范围大大受限,也很难赢得威信。(3)重审计监督,轻服务建设。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实际中内部审计却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在各种正式的文件规定中,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强调“事后监督”的多,提倡“事前、事中监督”的少。这种过分强调事后监督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审计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也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因素。(4)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企业内部审计没什么意义”的想法。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厂长经理的行为工具,处处依厂长经理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2.责权不对等。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内部控制机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三、强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就越强。内部控制建设也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制定出能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来,而不可能千篇一律。(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1.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财务总监首先通过对单位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领导和控制,掌握会计系统的运行,对于单位重大的交易、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其次通过主持定期及非定期的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会计方面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尽管实际工作中因个别经理素质差异和财务总监素质不一,不乏有受经理个人意志指使者,但只要明确控制责任,且有相制衡的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控制主体存在,是会收到很好成效的。2.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3.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二,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二)以“协调”作为双元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约束+激励”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1.在存在双元控制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控制;经营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方式。因此,决定了在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处的均衡点,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上两个基本目的2.“约束+激励”是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现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协调”的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办法。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社会监督机构,在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3.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