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低聚木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低聚木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根据文献,低聚木糖中的木三糖、木二糖和木糖都有还原性,木四糖以上没有。此外伴随组分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也具有还原性;2.单一组分只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并且由外标法计算各单一组分糖的质量浓度(mg/mL),纳滤膜截留侧料液进样体积为10 μL,透过液进样体积为20 μL。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型号为Waters 600。色谱条件:色谱柱型号为Sugarpark 1, mm×300 mm钙型阳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纯水,流速为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型号为Waters 2410;色谱柱温度85℃[8]。更多文献可以在中国期刊网CNKI或者美国SCI和EI数据库查找。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生物质资源化学;(2)植物多糖生物炼制;(3)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4)生物能源转化。教学方面先后承担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化工原理》、《生物化工工艺学(双语)》和《林产化工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主持的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木聚糖对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中纤维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木聚糖酶在降解木质纤维材料中的作用机制。[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半纤维素酶辅助纤维素酶高效糖化农作物秸秆机制研究。[4] 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低品位油脂资源制取液体燃料关键技术研究。[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半纤维素酶的应用基础研究。[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酸性低聚木糖的益生元功效及抑菌活性研究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低聚木糖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代表性学术论文目前已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全文发表SCI论文13篇,EI论文2孙宗苹,张军华*. 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制取可发酵糖研究进展. 生物质化学工程,2012,46(3):39—44. (综述)张军华,徐 勇,勇 强,卜晓莉,余世袁. 木二糖和木三糖的分离及其用于双歧杆菌的体外培养.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1): 15—18. (EI)专利[1] 张军华,刘建军,康博文. 枯草芽孢杆菌及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2] 李秀信,张军华,余仲东,范里,田大林,郭文涛. 一种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方法 [3] 张宏健,凌敏,张军华,邱荣强. 一种粉状的木材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低聚木糖还具有耐热、耐酸、不被消化系统分解、降低水活性等诸多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保健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行业中。

低聚木糖,或称“木寡糖”,食糖类木糖聚合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功能性低聚糖,与其它糖相比, 其增殖益生菌的用量最小,成人每天只需食用,便能达到理想的改善肠道的效果。

扩展资料:

低聚木糖是聚合糖类中增殖双歧杆菌功能最强的品种之一,它的功效性是其他聚合糖类的近20倍,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低聚木糖的酶,所以其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同时产生多种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使益生菌在肠道大量增殖,达到上述的保健功效,这就是低聚木糖的保健奥秘所在。

研究表明,每天口服,两周后大肠双歧杆菌的比例从增加到;每天口服,一周后大肠双歧杆菌的比例从9%增加到33%;每天口服,两周后大肠双歧杆菌的比例从增加到。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低聚木糖可以显著的使双歧杆菌大量增殖,从而达到使益生菌成为肠道优势菌种,排除有害菌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的营养保健功能:1、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人体体内和活体外粪便培养试验表明,摄入3周内,机体内即可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和的有害细菌酶的产生。2、抑制病原菌和腹泻低聚木糖对病原菌有较强的吸附力,如大肠杆菌、肠炎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都能吸附到低聚木糖上,由于低聚木糖不被肠道中的消化酶所降解,可携带附着的病原菌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从而防止疾病在肠道中集群,达到防止腹泻的目的。3、防止便秘双歧杆菌利用低聚木糖,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发生。4、保护肝脏功能摄入低聚木糖,可减少有毒代谢产物形成,大大减少了肝脏分解毒素的负担。5、降低血清胆固醇摄入低聚木糖,持续2周至3个月,总血清胆固醇可降低20—50dl。还可提高女性血清中多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总胆固醇的比率。6、降低血压研究表明,46个高血脂患者摄入低聚木糖持续5周后,其心脏舒张压平均下降了(6mmHg)。结果显示,人的心脏舒张压的高低与其粪便中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7、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经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能够起到抗癌作用。这种抗癌作用归功于双歧杆菌的细胞、细胞壁成分和胞外分泌物,使机体免疫力提高。8、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摄取少量的低聚木糖,便能体现出保健效果,当低聚木糖与钙同时摄入时,它不但不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反而能起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任意摄取2%低聚木糖水溶液,7日后机体对Ca的保留率提高了21%。9、能促使机体生成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和叶酸。10、预防和保护牙齿龋变,抑制口腔病菌的滋生。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链球菌侵蚀而引起的,低聚木糖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从而抑制口腔病菌的生长。

壳聚糖研究论文前言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这篇是中国科技论文网上的: 新型冷却肉保鲜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海峰1 金文刚1 白杰1,2*(1.宁夏大学 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食品检测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冷却肉保鲜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抑制或杀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从而保持冷却肉的品质并使之达到一定的保藏期。本文对目前冷却肉的保鲜方法及其研究机理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今后冷却肉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冷却肉;保鲜方法;机理 Study on New Preserving Method of Chilled meat Zhang Haifeng1,Jing Wengang1, Bai Jie1,2*(1. School of Agricultural,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Testing and Analytical Center of food 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Protection of chilled meat is to make use of various measures to repress or kill various harmful microorganism, thus keeping the quality of chilled meat and making it can be hide for a long perio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freshing measures and its mechanism of chilled mea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ie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in : Chilled meat,Preservation,Mechanism 前言 冷却肉(chilled meat)是指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的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 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在 24h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包装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 ℃范围内的生鲜肉。冷却肉作为一种全新的肉类产品与传统的热鲜肉和冷冻肉相比具有:安全卫生、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口感细嫩、滋味鲜美、汁液流失少、营养价值高等优点[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肉品供应的丰富,人们对消费的肉品要求新鲜、安全、卫生,因此,近年来冷却肉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冷却肉虽然在生产、销售中要求始终处于在0-4℃条件下,此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已不分泌毒素,可以确保肉的安全卫生,但并不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别在贮存和销售过程中由于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表面褪色现象,严重影响其外观及可接受性。冷却肉的货架期成为限制冷却肉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降低冷却肉初始菌数和抑制残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延长冷却肉保质期的关键问题[2],为此国内外的食品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目前冷却肉保鲜除了传统的气调保鲜和保鲜剂保鲜外许多新的肉类保鲜技术诸如涂膜保鲜、辐射保鲜、超声波保鲜等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一 涂膜保鲜 涂膜保鲜是将肉浸渍于涂膜液中,或将涂膜液喷涂于肉表面,在肉表面形成一层膜,从而改变了表面气体环境,有效地防止汁液流失,并能影响细胞内物质的通透性,损伤细胞,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以达到防腐保鲜目的。应用较多的成膜物质有壳聚糖、海藻酸钠、梭甲基纤维素、淀粉和蜂胶等。壳聚糖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酞基化反应得到的一种多糖类有机聚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唯一的碱性多糖。它是性能稳定、无毒,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对冷却肉有明显抑菌作用。酸溶性壳聚糖的保鲜效果好于水溶性壳聚糖。段静芸等人在壳聚糖在冷却鲜猪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中得出,壳聚糖在鲜猪肉中有明显的保鲜作用,且脱乙酰度越高,壳聚糖的保鲜效果越好;的水溶性壳聚糖能使冷却肉保质期达到5d左右,而的壳聚糖醋酸溶液(醋酸浓度)能使保质期达到6d,但酸溶性壳聚糖会使肉样产生酸味,影响感官,而水溶性壳聚糖保鲜液无此缺陷。海藻酸钠本身也是一种食物纤维,具有减肥、降低血脂、清除体内有毒物质和抗肿瘤等生理保健功能。蜂胶具有抑制和杀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虫,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某些细菌外毒素有中和作用,蜂胶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在产品表面能形成涂膜,对人体无毒无害。国外有利用此膜保鲜冷却肉的报道[3-6]。 二 超声波保鲜 超声波对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是使微生物细胞内容物受到强烈的震荡而使细胞破坏。一般认为在水溶液内,由于超声波的作用,能产生过氧化氢,具有杀菌能力。朱秋劲等在超声波和气调贮藏对冷却牛肉保鲜效果的影响的实验中证明新鲜牛肉通过超声波处理,可以很好地促进了牛肉中蛋白质分解酶的游离和分泌,使游离氨基酸量得到增加,促进组织结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肉质的嫩度[7]。 三 辐射保鲜 用于杀菌的辐射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另一类是电离辐射(γ射线)。微波和红外线能使物质分子产生转动或振动而发热,从而起到杀菌作用;γ射线能量很高,能引起有机物分子的激发或电离,因而具有杀菌作用。辐射杀菌的基本原理可概括起来有三点:1干扰微生物代谢;2破坏细胞内膜,引起酶系统紊乱;3水分经辐射离子化,促进微生物死亡。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受以下因素影响:1射线种类;2照射剂量;3分次照射与一次照射;4温度。辐射处理可明显抑制冷却肉上的腐败菌,延长产品保质期。此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节能、高效、可连续操作、易实现自动化和辐射后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的优点。但冷却肉经辐射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有轻微辐射味产生[8,9]。 四 高压保鲜 随着人们对低温处理与不加防腐剂新鲜食品的崇尚,高压处理鲜肉,特别是在冷鲜肉保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压能破坏氢键之类弱的结合键,使微生物基本物质变异,产生蛋白质压力凝固及酶失活,还能造成菌体内成分泄漏和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高压作用也可使肌球蛋白结构松弛,降低肉的剪切力值,有利于肉的嫩化和加速肉的成熟;同时,高压还可以提高脂肪的熔点,从而防止脂质氧化及由此引起的货架期的缩短。一般压强越高效果越好,贮藏越长。由于高压对食品的加工和贮藏并没有也不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从长远看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贮藏技术。有研究表明,高温(35℃或50℃)或低温4℃能增强压力效果。20℃下对要加工的鲜肉施200-300 Mpa的压力20 min,然后贮存于3℃( MAP或VSP包装),微生物的生长可延缓6d;经100-600 MPa高压处理5-10 min可使一般细菌、酵母、霉菌数减少,直至被杀灭;高压处理的肉3个月后,其新鲜度仍能保持完好[10-14]。 五 减压冷藏保鲜 这是目前一种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利用减压冷藏法对冷却肉进行批量冷藏,在我国还未见到这方面的具体报道,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利用减压冷藏技术对冷却肉进行冷藏和运输早已获得成功。在减压系统中,冷藏环境压力从760毫米汞柱降至10毫米汞柱时,氧的含量也会随着降到以下,这时的低氧环境也可有力的抑制细菌和霉菌对肉类的侵染。当控制温度在-1℃,相对湿度在95%以上,冷却后的肉类可贮藏50天左右,质量仍然很好。同时,在减压冷藏期间,由于酶的作用可使肉进一步成熟,能大大改善冷却肉的风味和嫩度[15-17]。 六 冰温冷藏保鲜 冰温冷藏保鲜是依靠物理和生化手段,使冷却肉在低于其冰点以下的一定温度范围内,不使冷却肉冻结,汁液不生成冰结晶的低温环境中冷藏,以延长冷却肉的保鲜期。其方法是在冷却肉肉体内注入冰点下降剂或在配制的冰点下降剂溶液中进行浸渍,使肉体及汁液冰点下降至-5至-8℃而不发生冻结。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不利于生长繁殖,但有利于冷却肉的长期贮藏和品质的保持。冰点下降剂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天然物质制作的,不会对冷却肉的冷藏和肉的成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在食用中也没有任何副作用。有些冰点下降剂配方中的物质还能进一步增加肉类的某些营养成分和改善其风味[18-20]。 七 展望 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入研究肉类的防腐保鲜技术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藏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冷却肉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冷却肉保鲜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冷却肉将是以后生鲜肉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1]孙旺斌.冷却肉——我国肉类消费的新趋势[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5-6[2]Fereidoon Shahidi, Janak Kamil Vidana Arachchi. Food applications of chitin and chitosans[J].Food Science&Technology,1999(10):37-51.[3]李慧扬.壳聚糖—一种极具保健作用的食品添加剂[J].中国食品工业,1999,(2):19-20.[4]林伟忠.甲壳素/壳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1996(2):11-15.[5]孙向军,宋立华,周杰.冷却肉涂膜保鲜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20):3-4 [6]Sun Dw,Wang L J.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ooked meats using dif'f'erent cooling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00,23:508-516.[7]朱秋劲,罗爱平, 林国虎,等.超声波和气调贮藏对冷却牛肉保鲜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6(27):240-245[8]姜培珍,徐志成, 陈敏, 等.辐照消毒技术在真空包装冷却肉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11(8):353-356[9]邓明,哈益明,严奉伟,等.冷却肉低剂量辐照后的理化和感官特性变化[J].食品科学2005,26(8):121-126[10]王金枝,孔保华,刁新平.冷却肉保鲜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5): 66-67[11]白建,孙好学,上官鹏军.冷却肉保鲜技术的新研究[J].肉类研究,2005,6:39-42[12]夏秀芳,孔保华.冷却肉保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06(2):25-27[13]马俪珍.冷却肉生物和物理综合保鲜技术及保鲜机理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2003[14]McDonald K. Sun D cooling technology for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0,45:55-65.[15]张晓娟,张岗,吕欣.羊肉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2):197-200[16]罗爱平,朱秋劲,郑虹,等.综合保鲜技术对冷却牛肉的保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2):174-179[17]Kim et of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from natural products and their preservative effects [J].Food science Biotechnology,2001,10(1):69-71.[18]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11 essential oils against Bacilluy cereus in tyndallized canoe brot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3(85):73-81.[19]Rechard A et al. Zmprovement in shelf-life and safety of perishable foods by plant essential oils and smoke antimicrobials [J].Food microbiology,2005(22):273-292.[20]Lis-Balchin et a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elargonium essential oils added to aquiche filling as a model food system [J].Letter Application microbiology,1998(27):207-210.这篇我觉得也不错:浅析小包装冷却肉的加工

基于水为分散介质的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前言目前,已有多种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被报道.但是这些方法中使用的分散介质基本是有机溶剂,其中异丙醇被报道最多[23],乙醇也有报道,而以水作为分散介质还少见报道.这主要原因可能是异丙醇,正丁醇等有机溶剂对壳聚糖有活化作用.但是以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不仅造成了有机溶剂的大量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在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选择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分散介质进行壳聚糖羧甲基化反应,并且优化反应工艺,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实验尝试以水作为分散介质,以微波作为加热手段,用氯乙酸和壳聚糖反应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以确定产物的结构.并且通过研究产物产率的影响因素,以确定较为优化的反应工艺.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Galanz17L机械型微波炉(广东格兰仕公司);壳聚糖(生化试剂,脱乙酰度>90%,粘度<100cps,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乙酸(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一厂);冰醋酸(化学纯,天津化学试剂厂);乙醇(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称取1g左右的壳聚糖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碱化一定时间.将5g左右的氯乙酸溶解于10ml的水中,然后倒入壳聚糖中,充分搅拌.在反应器外套一个水浴保护装置,置于微波炉中,在第一档微波功率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用冰乙酸中和至中性.然后,加入50ml的水浸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4~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充分沉淀.然后过滤,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沉淀.可得羧甲基壳聚糖. 实验结果及讨论 羧甲基壳聚糖的红外光谱解析图4-1 羧甲基壳聚糖红外光谱图 IR spectrum of carboxymethyl 为以水为分散介质时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图.其中1603cm-1处为COO-反对称伸缩振动峰,1414cm-1处为COO-对称伸缩振动峰,这说明在反应中引入了羧基.和壳聚糖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原先在1550~1650cm-1处的—NH2振动谱带发生了变化,说明壳聚糖的羧甲基化主要在—NH2上进行,生成N—羧甲基壳聚糖. 碱化时间对壳聚糖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作者在不同的氢氧化钠浓度下,分别试验了不同的碱化时间对羧甲基壳聚糖的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4-2 碱化时间对反应情况的影响(碱的浓度:10mol·l-1,加热时间:30min) Effects of alkalization time on the reaction(concentration of NaOH: 10 mol·l-1,heating time: 30min)图 4-3 碱化时间对反应情况的影响(碱的浓度:40%,加热时间:30min) Effects of alkalization time to the reaction(concentration of NaOH: 40%,heating time: 30min)图4-4 碱化时间对反应情况的影响(碱的浓度:50%,加热时间:30min) Effects of alkalization time to the reaction( concentration of NaOH: 50%,heating time: 30min)从图中数据可看出,碱化时间对反应有很重要的影响.不论NaOH的浓度有多大,当碱化时间只有时,反应几乎都没有进行.要使反应有比较明显的进行,碱化时间一般都要在3h以上.这可能是因为水和有机溶剂不同,它对壳聚糖没有膨化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难以使壳聚糖发生羧甲基化反应.而在碱的作用下,壳聚糖分子中的羟基可以转化为醇钠,即生成阴离子,此阴离子可以和氯乙酸发生羧甲基化反应.要想使壳聚糖明显发生反应,就要使壳聚糖充分转化为壳聚糖钠,即碱化时间要足够长.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碱化时间为碱的浓度对壳聚糖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由于碱化时间要达到3h以上反应才能明显进行,因此我们在这部分实验中固定碱化时间为3h,加热时间为30min,改变强碱溶液的浓度,以考察碱浓度对反应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4-5 碱浓度对反应情况影响趋势图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base to the reaction从上图可得知,要使反应能顺利进行,碱的浓度必须要足够大.这是因为碱的浓度越大,壳聚糖转化为壳聚糖钠的程度也越大,羧甲基化也越容易进行.但是这个反应总的来说转化率并不高,其原因可能是在水中,壳聚糖不能被活化,反应比较难以进行.而且随着碱的浓度增大,壳聚糖容易发生降解,变为小分子链,导致粘度降低.同时,碱的浓度越高,该反应产物的色泽越深.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碱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时较佳. 加热时间对壳聚糖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固定碱的浓度为50%,碱化时间3h.改变微波加热时间,考察了加热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图4-6 加热时间对反应情况影响趋势图 Effects of heating time to the reaction从上表得知,要想反应能够明显进行,加热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一般在30min左右.但是加热时间过长也会使壳聚糖发生降解,同时所获得的羧甲基壳聚糖的色泽会变深,因此作者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加热30min比较适宜. 壳聚糖起始状态对壳聚糖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确定反应工艺,作者进行了比较壳聚糖起始状态的一系列实验.先将壳聚糖溶解于一定体积的5%醋酸溶液中,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浓NaOH溶液直至反应体系内NaOH溶液浓度达40%.碱化一定时间,按上述方法制备羧甲基化壳聚糖.考察反应情况,同壳聚糖直接碱化进行比较.结果如下:图4-7 碱化时间对反应情况影响趋势图 Effects of alkalization time to the reaction由上图可知,壳聚糖经过醋酸溶解后,羧甲基壳聚糖产量远远低于未经酸溶的壳聚糖.其原因可能是壳聚糖经过醋酸溶解,再经NaOH沉淀后,它的分子链互相缠绕在一起,使结构变得紧密复杂,同时壳聚糖的表面积大大降低,空隙数目和大小也降低,导致壳聚糖难以发生碱化,因而也难以进行下一步的羧甲基化反应. 本章小结(1)本章实验利用水作为分散介质,在对壳聚糖进行碱化后,直接和氯乙酸的水溶液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在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后,证实了羧甲基壳聚糖的存在.(2)通过研究反应的影响因素,初步确定了反应的优化工艺.作者认为该反应的适宜条件为:碱的浓度:50%;碱化时间:3h;加热时间:30min.(3)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对壳聚糖进行羧甲基化,突破了传统的以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框架,在环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壳聚糖的一种绿色化学改性,为研究壳聚糖环境友好型的化学改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第四章 基于水为分散介质的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与低糖月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无蔗糖一般是指食品中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

这种效果做到最基本的,它这里面有面粉和白砂糖搅拌在一起,然后形成这种特殊的馅料,非常的好吃,口感上面也非常香甜感。

会使用糖醇进行代替,这种成分对肠胃是有很大的负担的,吃多了会导致肚子疼。

月饼与茶都是我国传统特色饮食,那么二者的他陪,会创造出什么迷人的味道出来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茶与月饼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茶与月饼的文章1:月饼和茶才是最配的CP|中秋节不长胖的秘密

城市的尘埃可以遮住圆月,却无法阻止人们享受团聚的滋味。月饼,是对美好和团圆的期许。而茶,则是月圆之夜的精神洗礼。茶能云淡风轻地化去月饼的油腻,让人出离尘世,享受更纯粹的中秋。

先说这月饼,本是高油脂、高热量、高糖、高盐的食物。过食会使血脂血糖升高,也会影响食欲,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给胃肠造成一定的负担。

五仁月饼堪称是月饼界的处女座,越来越不受待见。口感过于甜腻的五仁月饼,一块热量就高达1774千焦,相当于碗米饭。

蛋黄莲蓉月饼口感好,但咸蛋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咸蛋黄里的亚硝酸盐更有致癌的作用。此外,一块蛋黄莲蓉月饼内含热量1707千焦,相当于碗米饭。

甜中带咸且有浓郁的火腿香味的云腿月饼,很多人都喜欢。其中的蜂蜜、猪油、白糖和火腿,却让云腿月饼热量位居榜首,一块云腿月饼含有的热量高达2155千焦,相当于碗米饭。

月饼这么高能量,是不是就不能吃了?非也。想要中秋吃得健康,再配一杯茶足矣。

月饼自有月饼的妙处,高热量并不能阻止美食家享受美味。其实,你只需享用美食,剩下的交给茶就好了。正所谓一物降一物,月饼虽是“三高”食品之一,但茶正是“降三高”食品之一。一个油腻,一个清爽,两两搭配,还能带来不一样的美妙口感。

茶与月饼,既是一对好伙伴,也是两个好对手。月饼的甜,茶叶的苦,碰撞出诗情画意的滋味。而众多茶类中,清新的绿茶与月饼更配。月饼伴茶的过程中,清淡的绿茶对付起高能量来,更是小菜一碟。

当然,比月饼和喝茶更重要的,自然是回家。再美味的月饼,再好喝的茶,中秋没有家人相伴,自是少了意味。这个中秋,再忙也请抽出时间,陪伴家人,以实际行动向他们表达你最真挚的心意。

关于茶与月饼的文章2:当月饼与茶相恋,你知道谁和谁是一对

月饼是老祖宗发明的中式下午茶吗?

小小的月饼寄托了我们最为传统、朴实的感情,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月饼与茶是天仙配,甜腻的月饼遇上茶的甘冽,口感相得益彰;一来可以止渴,二来能消除腻味。无论你是“甜党”还是“咸党”,每种月饼都注定有一款茶和他相配。那么,不同馅料的月饼搭什么茶最健康呢?

黑芝麻月饼+菊花茶

黑芝麻月饼以低糖配方糅以上等细磨黑芝麻蓉,口感细滑,入口即感浓郁的芝麻芬芳,其营养健康价值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绿色健康美食追求。菊花茶口感清香,与健康的低糖月饼相搭配,味道甘美而又不会“喧宾夺主”。

莲蓉月饼 & 大红袍

大红袍香气够馥郁,正好和传统莲蓉月饼的香浓甜美相抗衡。不会被传统莲蓉月的味道掩盖。而且白莲蓉配红茶水,颜色也般配。

水果馅月饼+醇厚普洱茶

越来越多水果被广泛运用到月饼上来,因此,各式口味水果馅月饼增多是水果类月饼的一大特点。为了保持这种月饼的特点,在配茶饮时,普洱是不错的选择。普洱茶滋味清淡,醇厚稳健,汤色红浓明亮。清淡的普洱茶让味蕾更为清新,此时品尝月饼既能充分品出水果月饼的果香味,又能去除口中的油腻感。

五仁月饼+绿茶

五仁月饼一度被广大网友嫌弃,并让它“滚出月饼界”。但是得在这里为五仁月饼喊喊冤了。五仁月饼是用五种“有益五脏”的果仁制成的,有益于五脏的健康。吃五仁月饼的时候适合搭配绿茶,因为清汤绿叶的绿茶不会破坏果仁本身的清香,另外,果仁是高热量食物,不发酵的绿茶可以去除油腻,减少月饼给身体带来的热量。

台式月饼+乌龙茶

台式月饼外皮疏松香滑,皮馅分离,口感清爽不腻,可考虑搭配各类乌龙茶,如天雾茶,冻顶乌龙茶等。而吃起来疏松香脆,含油量多,糖味特别重,搭配清香的茉莉花香,如日式茉莉花茶,茉莉乌龙茶,口感会比较好,尤其芬芳的茉莉香味四溢于口腔时,让人觉得清爽的滋味。

很甜的月饼+薄荷茶绿茶

枣泥,豆沙,等月饼口感很甜,在品尝时,喝薄荷茶或绿茶比较好。这种超甜的月饼不易消化。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茶能增进葡萄糖代谢,不让过多糖分停留在体内。

低糖月饼+罗汉果茶

由于现在血糖高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也对应推出了一款低糖月饼,让糖尿病患者也能使用。但是这种月饼的口感没那么好,那么就可以搭配罗汉果茶。因为罗汉果茶含有丰富的糖甙,是蔗糖甜度的300倍,虽然甜但却能降血糖。吃低糖月饼时喝上一杯罗汉果茶,既能增强低糖月饼的口感,又能减少糖分的摄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冰皮月饼+红茶

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这些时尚的月饼开始流行,像这种颠覆传统的月饼应该搭配什么茶来喝才合适呢?我认为,像这种时尚的月饼,肯定得搭配同样时尚的茶才行,红茶就是不错的选择。红茶作为维多利亚女皇时期贵族的下午茶,搭配着时尚的冰皮和巧克力月饼,让中秋吃月饼这种传统的节日变得更国际化了。

另外提醒大家;

吃月饼时不宜喝冷饮

“品尝月饼不宜配食冷饮。”月饼甘甜油腻,遇冷会积滞,容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吃月饼还要掌握好量,因为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老人、儿童或肠胃功能较弱者,吃时更要注意,一定要适量。另外,浓茶和咖啡中含较高的咖啡因,汽水、可乐或果汁等含有大量热量和糖分,与月饼搭配无助于健康。

关于茶与月饼的文章3:月饼与茶的完美搭配技巧

月饼的美丽传说

月饼以前叫“胡饼”,据说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花园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够雅致,此时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了。

月饼式样

主要流行的有京式月饼、滇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港式冰皮月饼、台式月饼、潮式月饼等。近来茶圈内流行“茶月饼”,或者称为“月饼茶”,以茶叶为原材,加工成月饼的式样,借中秋团圆寓意流行推广。

月饼与茶搭配食用是再完美不过了:一来当月饼的甜腻遇上茶的甘洌,口感相得益彰;二来从养生角度而言,消食提神的茶也是赏月夜的健康之选;再者茶还可消除月饼的油腻,以确保身材不走样。正所谓益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月饼与茶搭配的原则

很甜的月饼:枣泥、豆沙、莲蓉、凤梨等月饼的口感很甜,在品尝时,喝绿茶比较好。这种超甜的月饼不易消化。清淡的绿茶能增进糖代谢,不让过多糖分停留在体内。绿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腻月饼,但手脚容易冰冷或肠胃较弱的人不宜多喝,或饭后再浅饮。

油腻的月饼:蛋黄、双黄、香菇卤肉等馅的月饼比较油腻,可同时喝普洱茶、桔普陈皮普洱茶。油腻的月饼适合重口味的茶汤,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普洱茶是最好的搭配,普洱去脂效果好,而桔普陈皮普洱茶温顺帮助肠胃消化,特别是中老年人理气除湿健胃和脾。

果仁类月饼:果仁类月饼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馅多、浓香爽口、不易破碎等特点。品尝时,可选择配饮绿茶,特别是咸味的月饼,绿茶能让咸味月饼充分展现其鲜美的口感,增加食欲。绿茶具有汤青叶绿的特点,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口感清香。绿茶的浓郁香气可减少果仁类月饼因馅料品种多而给食欲带来的油腻感,让味觉收获一份清爽。红茶亦超然,养胃去油。

此外,绿茶因其相当突出的抗氧化功效,成为深受女性喜爱的美容和瘦身良物,更能消解果仁的积滞。用透明的玻璃壶冲泡一壶上好的毛尖或者龙井,更是绿意盎然,赏心悦目。

冰皮水果月饼:这种月饼和传统月饼大相迳庭,但是吃起来口感清爽,所以还是得到很多人的青睐。何况冰皮月饼口味更时尚和年轻化,搭配花茶则更为雅致得体。

花茶在视觉上更能讨时尚人士的欢心。对于身在大陆、台湾的人士,八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泡一壶桂花茶,更显赏月雅兴。

甜咸各半的月饼:半甜半咸的月饼,绿豆、椒盐等,适宜茶品如乌龙茶。和超甜、超油的月饼比起来,半甜半咸的口味已显得清爽淡雅,喝乌龙茶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较之绿茶不显生涩,有温润的口感,能衬出咸甜口味的醇香。

台式月饼:台式月饼外皮酥松香滑、皮馅分离、口感清爽不腻,可考虑搭配各类乌龙茶,如天雾茶、冻顶乌龙茶等。而吃起来酥松香脆、甜腻适口的苏式月饼,含油量多,糖味特别重,搭配清香的茉莉香味,如日式茉莉花茶、茉莉乌龙茶,口感会比较好,尤其芬芳的茉莉香味四溢于口腔时,让人觉得清爽的滋味。

京味月饼:宫廷风格,做工考究,是老北京人的回忆。最知名属自来红、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月饼在烤制前是白面皮的,但出炉之后神奇的变成棕红色,而且月饼的上边会出现一个深红色的圆圈,这也正是“自来红”名字的来历。

吃考究的京式月饼,当然搭配香片,亦即北方人多品饮的花茶。花茶以茉莉花茶最广为人识。花茶清香宜人,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防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特别是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疏肝明目,解郁散结,香雅袭人。

六款月饼与茶品

金沙奶黄月饼+普洱茶:月饼馅香甜不腻,普洱又解腻。油腻的月饼适合重口味的茶品,减轻油腻的口感。普洱茶是上乘的选择,因为它属性甘冷,清脂效果好。

紫薯月饼+台湾冻顶乌龙茶:乌龙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还能吸附油脂排出体外,避免摄取过多的热量。紫薯是养生保健食物之一,紫薯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有丰富的硒和铁,含有大量药用价值极高的花青素。天然紫薯月饼配冻顶乌龙茶,饮用时品味出幽幽的桂花香气,月饼甜而不腻,口感美味,止渴、解滑腻、助消化。

苏式玫瑰鲜花+毛尖:苏式月饼的饼皮香酥松脆,入口即化,配上香爽可口的玫瑰花馅料浓郁而不油腻,而玫瑰花其实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药材,它的功效十分广泛。针对心脑血管患者、以及高血压等,具有软化血管的效果。不仅可以美容养颜、通经活络,吃玫瑰花月饼可以理气和胃、调和五脏,应此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苏式月饼的饼皮也比较厚,所以它的热量是比较高的。

毛尖茶叶全身披着一层绿衣,香气香远悠长,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搭配上苏式玫瑰鲜花月饼不仅可解腻,而且回味甘甜。

蛋黄白莲月饼+滇红茶:蛋黄白莲月饼,饼皮色泽金黄,饼心色泽通透,蛋黄绵软顺滑,白莲充满荷香。甜蜜的月饼需要助消化的茶品,滇红茶由独有的大叶种茶制成,大叶种叶面宽大肥厚,内涵物质多,其中所含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高,制作成的滇红茶味道浓烈、厚重,富有刺激性,如同云南高原的奔放,带有一股野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滇红茶能防止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

无蔗糖黑芝麻月饼+菊花茶:黑芝麻月饼以低糖配方糅以上等细磨黑芝麻蓉,口感细滑,入口即感浓郁的芝麻芬芳,回味无穷,其营养健康价值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绿色健康美食追求。菊花茶口感清香,与健康的低糖月饼相搭配,味道甘美而又不会“喧宾夺主”。

伍仁月饼+龙井:精选特级松仁、瓜仁、顶级核桃仁、杏仁、水洗芝麻,更配以进口腰果,自然天成,甜而不腻。皮薄馅靓,图案玲珑,本味健康。口口精华,回味无穷。而配以滋味甘鲜醇和,香气优雅高清,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的龙井绿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促进消化,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

温馨提醒

月饼属于“三高”食品,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尤其是“三高”人群和容易肠胃不适的人更要慎重。月饼虽好,可不要贪多哦。各种各样的月饼,如莲蓉月饼、蛋黄月饼、豆沙月饼、巧克力月饼等,据专家介绍,这些月饼都是“三高”月饼:高脂肪、高糖、高热能。一枚月饼的热量相当于四碗米饭,因此常人每天最好只吃一枚,建议大家最好把这枚月饼分成四次来吃,和茶一起配合食用对身体更好。

医生建议,食用月饼后,最好能喝些茶水、柠檬汁,或者吃些蔬菜,这样搭配食用,才能达到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目的。在吃月饼前先吃咸味食物,不会感觉太油腻。此外,要喝茶,以达消滞之效。

无糖食品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一个新兴的行业得以兴起与发展,必然跟相应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中国无糖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我国最近十几年来糖尿病的肆虐有着直接的关系。10年前,我们王胎保健刚涉足这个行业时,官方公布全国的糖尿病人 群大概是3000多万,当时感觉那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敏锐的厂家和商家意识并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以满足糖尿病人特殊饮食需求的无糖食品(当时多称“糖尿病食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尽管品种为数不多,口感也十分粗糙,令正常人难以下咽,但是却解决了糖尿病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生活难题。 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糖尿病人群的欢迎。客观地说,无糖食品(或糖尿病食品)行业关注到了糖尿病人这个已经非常不幸的群体,并从他们的基本饮食需求开始做起,为社会已然陷入不幸的弱势群体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由此,我们有理由对最初倾注巨大精力和财力开发无糖食品市场的、孤独的无糖界先行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十年过去了, 官方公布的糖尿病患者由原来的3000多万飙升为现在的9200多万,使我国一跃成了 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发表了一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专家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这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其中男性患病率,女性患病率。此外还有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公众健康和社会道德的大滑坡作为代价 ,到底是决策者的智慧还是疏忽?面对这样的数字和现实,也不知道相关部门作何感想?­国家垄断的医疗机构和资源因病患人群的汹涌而至显得更加生意兴隆,医疗精英们真的忙得不亦乐乎!巨大的利益驱使让公共卫生部门不屑于、也无暇关注费时费力的预防医学,更不去监管食品安全。 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长驱直入大众肠胃,致使各种慢性病呈疯狂蔓延之势。 ­民众健康忧患的急剧上升,近亿糖尿病患者的刚性需求,是近年来无糖食品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社会的关注度开始聚焦于无糖食品这个关键词。一个行业在默默无闻时,谁也不在乎它的存在。而一旦它的市场份额放大,就会引来众说纷纭,有时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攻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来,无糖食品行业在沉寂十几年后,突然爆发的市场冲击力 开始让部分相关人士产生不安。­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被人反复提出,那就是无糖食品行业的标准缺失。大量的文章以此为由质疑或诋毁无糖食品 ,将这个应市场之需而生的新兴行业贬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似乎缺少了国家的相关标准,无糖食品行业就不应该在市场上出现。但是我们只要认真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就不难发现无糖食品并非没有行业标准。“我国现行的无糖食品标准见于2004年5月国家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其中,对无糖食品规定为100克或l00毫升的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的含量不高于克。”姑且不论这个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是否能达标,但以标准缺失为由而唱衰无糖食品行业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广东凉茶,同样没有国家行业标准,但似乎并不妨碍“王老吉”红遍大江南北,市场的实际需求先于国家和行业标准接受了它。­客观地说,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都应该是先有市场需求而后才有行业标准。没有谁会对一个毫无市场需求的行业先立一个所谓的标准放在那里­,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去寻找和发展市场。不经过市场的检验最后形成真正的需求,任何行业标准都毫无意义。无糖食品正是根据这一规律,在发现和满足某种社会需求的过程中逐步的发展起来。虽然也存在诸多不尽完善之处,部分厂家的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但整个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却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一出现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浴火的凤凰必须经过洗礼才能达致涅槃!糖尿病患者因控制血糖的需要,不能再吃含有蔗糖和葡萄糖的食品,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无糖食品之所以适合糖尿病人,就是因为没有添加蔗糖和葡萄糖。但是,无糖食品也含有淀粉,经过消化以后也会部分地转化为葡萄糖。一些“专家”就以此为由,“告诫”糖尿病人不能相信无糖食品。更有一些“医学界人士”舞文弄墨,对无糖食品口诛笔伐,称之为“无糖陷阱”。言下之意好像糖尿病人不应该吃无糖食品,而应该吃有糖食品?!其实,整个医学界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也是束手无策,医学精英们除了给患者开大量的西药就是简单的注射胰岛素。医德大滑坡致使他们根本不去考虑那样做所导致的后遗症,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糖尿病患者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去医院,不愿意面对那些自视清高、冷血无情的“白衣天使”!中国的国情就是不一样,糖尿病治疗与控制,国际通行的“五驾马车”在我们的医院只剩下最简单的胰岛素注射!而最基本的饮食控制和营养平衡也被他们悉数抛弃,据说是注射了胰岛素之后什么都可以吃,所以无糖食品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消失。最近又赫然在网络上见到有“专家”撰文称“无糖饮料比有糖饮料更容易让人发福”,如此逻辑混乱的东西也好意思发表出来!正如江平教授所说:我们绝对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们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要乱说话,那只是自毁形象。不过,中国医疗系统及其专家的形象早已经被他们自己炮制的层层医疗黑幕毁得差不多了,乏善可陈。遭到如此众多的诋毁和攻轩,中国无糖食品行业仍然在众多糖尿病病友的大力支持下飞速发展。他们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他们也知道什么适合他们,什么不适合他们。专家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现在这年头,谁会在乎专家说什么呢?生活要继续,就算患了糖尿病,生活也仍然要继续。无糖食品,仅仅作为糖尿病人的一点口福之需,似乎也不应该因为专家们不高兴不乐意而被剥夺。中国无糖行业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社会的需求来决定,所有不负责任的信口雌黄都只能让人产生厌恶。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记录16条 上页 下页 序号 文献标题 文献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在我院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华夏医学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的体会 食品工程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在师范院校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研究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食品营养学》课程命题说明 河北自学考试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魔芋葡甘聚糖园二色性与食品营养学性能相关性初探 食品科学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转基因植物食品的营养学评价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营养健康新观察 200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用现代食品营养学研究中国药膳学的精粹──21世纪新兴的边缘学科“中华食疗营养学” 食品科技 199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我国某些市售婴儿断乳食品的营养学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本科毕业论文壳聚糖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薛德义等:71例,;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只是为了提取壳聚糖的话,没有必要,还不如购买一些做改性,写论文要好得多

提取比较麻烦,自己在实验室提的质量也不好,建议你干脆买吧,一公斤也就150左右

创可贴么?具体做什么老化测试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