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现状论文

去百度搜中国期刊网~~~~

会展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会展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展会通常在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知名的成功展会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部分CPPCC成员联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就会展旅游的发展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来看,合肥会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XX年以来,展会数量每年增长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18场);XX年展会69场,比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展览25场;在xx举办了66场各类展览,特别是XX国际艺术大会,标志着国际展览的突破,共有28万人参加。XX年全市举办展览70余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32场),业务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XX,全市举办各类展览102个,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其中包括第十三届中国美术博览会合肥展、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XX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个全国性展览。XX年,我市举办展览122个,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45个,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万平方米;安徽红三环体育馆举办了2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商60万人。

会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会展运营水平逐步提高。截至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广告、装饰、物流等与展览相关业务的企业近200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规模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厅体系。会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适时搬运和期权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会展公司的发展,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国际艺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购交易会;(连续四年),“第二十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第38届全国新特殊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画博览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籽坚果美食节。“第四届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有40多个国际和国内大型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全国性的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轻易申办,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购交易会;在我市连续四届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在XX年和XX年在合肥举办,特别是“第四届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区域性会展城市之一。就区域性或地方性培育的会展旅游而言,已成功举办(或持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设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安徽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项目资金对接会;和 other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会;等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大指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XX分别超过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在XX,逆势而上,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入境游客万人,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进入了积累财富、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了旅游发展会议,确立了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现状;“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现状;目标,并把旅游业带入“1346 ”推广行动计划。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目前全市有星级酒店和星级接待标准酒店10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10家,上市酒店3家。顾靖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酒店全国品牌前20名;现有旅行社145家,安徽省海外旅游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收入超过1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位列全国百强。

3.旅游业和展览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XX年,合肥举办了122个以上的展会,有360万商家参展,占来合肥游客总数的37%以上,也就是说来合肥的游客三分之一是展会商家。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合肥旅游展的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的新面貌。但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外商。此外,旅游主题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展览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拉动了经济,提升了合肥市的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在XX,展会拉动第三产业收入约18亿元,同比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26%。从间接效益来看,会展旅游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合肥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从城市品牌推广等无形效益来看,会展旅游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对现代大城市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在旅游产品硬件方面,合肥缺乏优质旅游资源。虽然我们的城市被称为“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以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闻名,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缺乏自然景观,发展传统观光休闲旅游的条件不充分。合肥要想提升国家旅游城市的地位,还必须开发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助推器”。据专家估计,会展业的行业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场馆收入1元起,相关收入9元起,有利于服务业和通信业。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市具有重要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GDP 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合肥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合肥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至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已经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经过合肥,大大缩短了它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加上道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合肥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提升。通过大力推广基础设施“伟大的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合肥科技教育实力雄厚。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每千人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托科技名城合肥,合肥可以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旅游景点30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点7处(包拯陵园、汇源、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双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战役旧址群、战役纪念公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近年来, 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积极开展“ 聚焦包公的故乡”媒体采访推广,组织旅游大篷车推广,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博览会、中国惠州美食节、合肥乡村旅游节、紫蓬山国际山地车赛等一系列节庆展览,塑造“包公故里,滨湖新城科教基地现状;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泰国韩国包机、上海太原专列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与合淞、潮、无缝对接,打造湖国家旅游区;以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为依托,打造铜黄河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地区,创造“两山一湖绿色之旅和合肥”“科教城鱼米之乡;鸟巢和杂草之旅。,成为安徽省十大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支持会展旅游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去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发布了《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出台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于XX “合肥会展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XX年5月,《关于加快发展会展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合肥会展管理的指导性文件。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会展发展的支持力度。XX年,市政府发布《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计划》,进一步加强会展服务保障。XX年,市政府调整了会展领导小组成员,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和丰富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和完善了会展办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关于加快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了《促进和鼓励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会展旅游市场秩序。由于大部分展会都是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所以以往的展会“Crash ”同一时间表的重复展览经常发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强协调和指导,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加强自律。目前,各专业会展企业和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和单位,依托各自特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组织展览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展览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的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资源丰富的先进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合肥不在边上,也不在海边。它不以山水闻名,也缺乏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和Xi的兵马俑。此外,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业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历史文化遗址很多,但成熟的景点很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总体规模较小,多为历史遗产,其中包墓地属于搬迁类,李府属于重建类,其他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没有太大优势。

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市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支持,存在品牌效应低、品牌支持不足的问题,缺乏强大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小,竞争力不足以吸引游客来合肥。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投资不足,我市一度失去了打造芜湖方特那样强大的现代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业不可忽视的短板。

会展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国内展会数量不足,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尚未形成。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国际展会太少,围绕合肥和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规划举办的区域性展会也很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目前,我市会展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会展企业。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实力弱。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有能力经营全国性、专业性展会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和技术手段上存在巨大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缺乏精通会展设计、会展组织和策划、了解国际惯例、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会展专业化、合作化格局尚未形成,会展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的发展体系并不顺利。1.会展办的协调工作:大型展会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多个部门,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重,客观上要求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只是一个临时的协调机构,但是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会展活动的日常事务越来越多。会展办现有的设置极不适合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

城市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会展旅游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酒店、通讯及配套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与发达城市相比,展馆、配套设施、配套能力等软硬件条件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国际、国内大型展览的需求。一是展厅面积不足。除了国际会展中心的室内展览面积为37000平方米,其他三个展厅的室内展览面积都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星级酒店、大型商场、高档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足,参与商户的高标准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以保证。展厅还处于单一运营状态。第三,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市萝岗机场只开放了合肥—首尔、合肥—两架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国际航班稀缺是我国海外旅游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展会期间,道路交通不畅、公共交通能力不足、车辆停放困难等矛盾也很突出。

3.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会展旅游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和未来会展旅游的发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更严峻的挑战。但合肥会展旅游总体前景看好,前景较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因此,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工作力量

对于会展业和旅游业,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合肥市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职责,但都各司其职,未能充分整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的主导驱动力,没有完善相应的立法和监管机构。要把会展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我们城市还缺少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拥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我市在XX ldquo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现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力量,将市会展办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增强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果编制上有约束,可以从相关部门调人,加人但不加。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会展场馆建设和改造,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以创造“中国著名的会展城市“打好场地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市会展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国内大型展会的很多资源都掌握在北京的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中。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争取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帮助协调联系,以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时,对于一些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应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政府各部门、各县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速的准备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工业和科教优势打造合肥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引进国际国内的会议和论坛。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展览项目目录,结合我省和我市的产业优势,努力扩大展览类别和规模。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领先的会展品牌,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几个影响力大、效率高的重点市场,比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交易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和我市工业、科教资源优势,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提升我市会展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在XX年和XX年,我市分别评为“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籽坚果美食节。等待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要重点扶持和提升这些品牌展会的规模和档次,争取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先品牌。

4.培养和壮大市场主体,聚集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企业和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已经遇到“软件跛行”尴尬,但它的快速反应会“10100项目”(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和100名会展专业人才)被提上日程,目标是打造会展专业人才“储备银行”。至于会展企业,合肥的从业者大多是半路出家的。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基础薄弱,对国际展览的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努力引进一批全国有影响力、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我市有基础的龙头会展企业,鼓励龙头会展企业多办展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规划,使我市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建议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会展经验和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管理人员,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订旅游总体规划

“141 ”发展战略,适应现代滨湖城市建设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打造2020年合肥旅游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对国家旅游规划单位进行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概念性旅游规划,选择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可以准确判断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摆脱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和周边地区激烈竞争“三花”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营销手段、市场突破等问题。

6.建议成立合肥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4a景区、部分酒店、旅游车队、多家大型旅行社、旅游相关企业,组建合肥旅游集团,整合合肥旅游资源,把合肥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从宏观角度代表市政府进行管理,而市旅游集团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益超过10亿元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启动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资支持体系。

7.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做好旅游产品开发

实施“太阳能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地区,围绕国家鼓励和我们的需要,规划一两个超过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选派专人吸引外资,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8个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紫蓬山森林公园、大榭都市农业公园、岱山湖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应加快工作;瑶岗渡河纪念馆要精心规划运营模式,更能体现旅游内涵;推进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国博览会举办一个聚会。江淮合昌”在“惠·丰丸·云;有特色的大型舞台表演,类似“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一类大型现场演出,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第一,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审查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长三角城市形成无缝对接;加快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互联互通,力争纳入华东旅游新线,加快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基地建设。二是促进与中南城市的合作。抓住合武高铁运营机遇,推进与武汉等中心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持“第十一届华南旅游城市合作年会;促进与10多个南方城市的旅游整合。第三,立足省域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聚焦省级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山和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丘陵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何超六大的旅游合作;实施淮河一体化战略,推进淮河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统一刘超和怀斯市电话区号,促进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合肥新十景之一的漠河花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区仍存在用电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优化外国教练进入合肥市的通行证手续;

3.建议解决李鸿章故居停车难的问题;

4.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和游客开放。

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论文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一)完善上海的基础设施目前上海世博局已经将交通,城市改造、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全面纳入了世博会的规划范畴之内。大幅度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到201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将增加到15条线路、400公里,每天客运能力将提升到500万人次。此外,上海的高速公路网届时可达到650公里;加大力度改造危棚区,代之以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建造世博会概念楼房,丰富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在保护上海旧区的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同时,在世博会规划场地中对城市的空间设计、居住模式进行实验性探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高科技、环保型产业。世人有理由相信,2010年,上海将是一个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的国际化大都市。(二)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促进举办地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为迎接1900年法国世博会而修建的艾菲尔铁塔已经成为法国永久的标志,每年登塔的游客达600万人,堪列法国旅游景观之首。另外随着艾菲尔铁塔的建造,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很大的开发。2010年世博会会址选在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以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世博会将做足“绿”文章,将在黄浦江边上建大型滨江绿洲,形成两条绿带,中间还有楔型绿带延伸到世博会园区内。而中国馆、主题馆、会议中心等建筑群将成为上海未来标志性建筑,并和原先沿江的旅游资源连成一片,形成沿江旅游带,由此带动浦东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招徕大量的客源吸引和招徕大量的游客是会展业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表现。会展活动中形成游客的主体来源就是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外围观众,前者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后者则转化为观光游客。世界博览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在这7000万人次中,将有30%-35%的人继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继续游览观光,也就是说可以为长三角其它地区提供2000万人次的旅游者。这一巨大的客源将为上海旅行社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其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

会展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会展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展会通常在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知名的成功展会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部分CPPCC成员联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就会展旅游的发展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来看,合肥会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XX年以来,展会数量每年增长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18场);XX年展会69场,比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展览25场;在xx举办了66场各类展览,特别是XX国际艺术大会,标志着国际展览的突破,共有28万人参加。XX年全市举办展览70余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32场),业务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XX,全市举办各类展览102个,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其中包括第十三届中国美术博览会合肥展、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XX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个全国性展览。XX年,我市举办展览122个,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45个,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万平方米;安徽红三环体育馆举办了2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商60万人。

会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会展运营水平逐步提高。截至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广告、装饰、物流等与展览相关业务的企业近200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规模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厅体系。会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适时搬运和期权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会展公司的发展,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国际艺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购交易会;(连续四年),“第二十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第38届全国新特殊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画博览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籽坚果美食节。“第四届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有40多个国际和国内大型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全国性的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轻易申办,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购交易会;在我市连续四届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在XX年和XX年在合肥举办,特别是“第四届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区域性会展城市之一。就区域性或地方性培育的会展旅游而言,已成功举办(或持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设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安徽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项目资金对接会;和 other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会;等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大指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XX分别超过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在XX,逆势而上,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入境游客万人,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进入了积累财富、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了旅游发展会议,确立了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现状;“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现状;目标,并把旅游业带入“1346 ”推广行动计划。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目前全市有星级酒店和星级接待标准酒店10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10家,上市酒店3家。顾靖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酒店全国品牌前20名;现有旅行社145家,安徽省海外旅游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收入超过1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位列全国百强。

3.旅游业和展览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XX年,合肥举办了122个以上的展会,有360万商家参展,占来合肥游客总数的37%以上,也就是说来合肥的游客三分之一是展会商家。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合肥旅游展的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的新面貌。但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外商。此外,旅游主题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展览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拉动了经济,提升了合肥市的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在XX,展会拉动第三产业收入约18亿元,同比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26%。从间接效益来看,会展旅游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合肥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从城市品牌推广等无形效益来看,会展旅游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对现代大城市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在旅游产品硬件方面,合肥缺乏优质旅游资源。虽然我们的城市被称为“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以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闻名,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缺乏自然景观,发展传统观光休闲旅游的条件不充分。合肥要想提升国家旅游城市的地位,还必须开发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助推器”。据专家估计,会展业的行业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场馆收入1元起,相关收入9元起,有利于服务业和通信业。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市具有重要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GDP 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合肥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合肥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至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已经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经过合肥,大大缩短了它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加上道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合肥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提升。通过大力推广基础设施“伟大的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合肥科技教育实力雄厚。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每千人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托科技名城合肥,合肥可以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旅游景点30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点7处(包拯陵园、汇源、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双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战役旧址群、战役纪念公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近年来, 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积极开展“ 聚焦包公的故乡”媒体采访推广,组织旅游大篷车推广,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博览会、中国惠州美食节、合肥乡村旅游节、紫蓬山国际山地车赛等一系列节庆展览,塑造“包公故里,滨湖新城科教基地现状;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泰国韩国包机、上海太原专列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与合淞、潮、无缝对接,打造湖国家旅游区;以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为依托,打造铜黄河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地区,创造“两山一湖绿色之旅和合肥”“科教城鱼米之乡;鸟巢和杂草之旅。,成为安徽省十大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支持会展旅游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去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发布了《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出台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于XX “合肥会展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XX年5月,《关于加快发展会展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合肥会展管理的指导性文件。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会展发展的支持力度。XX年,市政府发布《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计划》,进一步加强会展服务保障。XX年,市政府调整了会展领导小组成员,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和丰富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和完善了会展办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关于加快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了《促进和鼓励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会展旅游市场秩序。由于大部分展会都是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所以以往的展会“Crash ”同一时间表的重复展览经常发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强协调和指导,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加强自律。目前,各专业会展企业和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和单位,依托各自特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组织展览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展览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的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资源丰富的先进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合肥不在边上,也不在海边。它不以山水闻名,也缺乏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和Xi的兵马俑。此外,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业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历史文化遗址很多,但成熟的景点很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总体规模较小,多为历史遗产,其中包墓地属于搬迁类,李府属于重建类,其他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没有太大优势。

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市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支持,存在品牌效应低、品牌支持不足的问题,缺乏强大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小,竞争力不足以吸引游客来合肥。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投资不足,我市一度失去了打造芜湖方特那样强大的现代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业不可忽视的短板。

会展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国内展会数量不足,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尚未形成。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国际展会太少,围绕合肥和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规划举办的区域性展会也很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目前,我市会展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会展企业。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实力弱。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有能力经营全国性、专业性展会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和技术手段上存在巨大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缺乏精通会展设计、会展组织和策划、了解国际惯例、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会展专业化、合作化格局尚未形成,会展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的发展体系并不顺利。1.会展办的协调工作:大型展会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多个部门,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重,客观上要求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只是一个临时的协调机构,但是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会展活动的日常事务越来越多。会展办现有的设置极不适合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

城市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会展旅游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酒店、通讯及配套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与发达城市相比,展馆、配套设施、配套能力等软硬件条件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国际、国内大型展览的需求。一是展厅面积不足。除了国际会展中心的室内展览面积为37000平方米,其他三个展厅的室内展览面积都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星级酒店、大型商场、高档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足,参与商户的高标准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以保证。展厅还处于单一运营状态。第三,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市萝岗机场只开放了合肥—首尔、合肥—两架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国际航班稀缺是我国海外旅游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展会期间,道路交通不畅、公共交通能力不足、车辆停放困难等矛盾也很突出。

3.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会展旅游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和未来会展旅游的发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更严峻的挑战。但合肥会展旅游总体前景看好,前景较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因此,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工作力量

对于会展业和旅游业,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合肥市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职责,但都各司其职,未能充分整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的主导驱动力,没有完善相应的立法和监管机构。要把会展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我们城市还缺少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拥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我市在XX ldquo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现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力量,将市会展办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增强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果编制上有约束,可以从相关部门调人,加人但不加。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会展场馆建设和改造,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以创造“中国著名的会展城市“打好场地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市会展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国内大型展会的很多资源都掌握在北京的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中。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争取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帮助协调联系,以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时,对于一些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应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政府各部门、各县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速的准备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工业和科教优势打造合肥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引进国际国内的会议和论坛。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展览项目目录,结合我省和我市的产业优势,努力扩大展览类别和规模。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领先的会展品牌,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几个影响力大、效率高的重点市场,比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交易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和我市工业、科教资源优势,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提升我市会展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在XX年和XX年,我市分别评为“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籽坚果美食节。等待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要重点扶持和提升这些品牌展会的规模和档次,争取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先品牌。

4.培养和壮大市场主体,聚集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企业和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已经遇到“软件跛行”尴尬,但它的快速反应会“10100项目”(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和100名会展专业人才)被提上日程,目标是打造会展专业人才“储备银行”。至于会展企业,合肥的从业者大多是半路出家的。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基础薄弱,对国际展览的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努力引进一批全国有影响力、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我市有基础的龙头会展企业,鼓励龙头会展企业多办展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规划,使我市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建议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会展经验和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管理人员,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订旅游总体规划

“141 ”发展战略,适应现代滨湖城市建设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打造2020年合肥旅游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对国家旅游规划单位进行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概念性旅游规划,选择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可以准确判断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摆脱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和周边地区激烈竞争“三花”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营销手段、市场突破等问题。

6.建议成立合肥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4a景区、部分酒店、旅游车队、多家大型旅行社、旅游相关企业,组建合肥旅游集团,整合合肥旅游资源,把合肥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从宏观角度代表市政府进行管理,而市旅游集团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益超过10亿元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启动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资支持体系。

7.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做好旅游产品开发

实施“太阳能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地区,围绕国家鼓励和我们的需要,规划一两个超过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选派专人吸引外资,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8个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紫蓬山森林公园、大榭都市农业公园、岱山湖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应加快工作;瑶岗渡河纪念馆要精心规划运营模式,更能体现旅游内涵;推进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国博览会举办一个聚会。江淮合昌”在“惠·丰丸·云;有特色的大型舞台表演,类似“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一类大型现场演出,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第一,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审查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长三角城市形成无缝对接;加快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互联互通,力争纳入华东旅游新线,加快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基地建设。二是促进与中南城市的合作。抓住合武高铁运营机遇,推进与武汉等中心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持“第十一届华南旅游城市合作年会;促进与10多个南方城市的旅游整合。第三,立足省域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聚焦省级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山和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丘陵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何超六大的旅游合作;实施淮河一体化战略,推进淮河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统一刘超和怀斯市电话区号,促进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合肥新十景之一的漠河花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区仍存在用电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优化外国教练进入合肥市的通行证手续;

3.建议解决李鸿章故居停车难的问题;

4.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和游客开放。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研究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发展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发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各项政策逐渐完善,国际型的旅游企业逐渐进入我国,这也有助于国外的电子商务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在我国的普及。

摘要:

本文主要根据当前电子商务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在探讨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影响基础上,探讨了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旅游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电子商务;旅游业;影响;问题;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对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会与挑战,不但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促生了很多新型的行业,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影响非同小可,对旅游企业、结构、规模、方式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旅游企业以及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产业的变革迫在眉睫。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提高旅游业自身的质量以及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对优化旅游产业的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较晚,而旅游业的电子商务化更是晚于其他的发达国家。21世纪初,旅游业电子商务才真正的步入正轨,随着旅游企业的增多,使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市场的开拓和消费者的维护与营销逐渐扩大,进而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下,我国的旅游业电子商务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标志之一是旅游网站的建立逐渐地趋于完善,功能的健全与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旅游企业与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第三方服务的进入,比如附加产品、各类服务、物流、交通、住宿等,也使得旅游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逐渐增加。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讲,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各项的服务保障措施还有待健全,旅游业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水准。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通过近几年的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企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逐渐地增加,尤其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企业营销策略的变革,使得旅游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虽然挑战时刻都在来临,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机会,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人们综合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在未来的数年内,电子商务下的旅游业将会以全新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来面对未来时代的变革和市场的变化。旅游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必然,同时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影响程度则会更加的深刻,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结合会更加的紧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左右着产业机构的调整,而旅游业附属于第三产业,更多的倾向于服务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则会严重的制约人们的旅游观念,同时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普及,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消费需求水平

目前从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来看,人们的普遍收入均值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因此,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是呈现缓慢的状态,对于休闲、娱乐、服务等要求随之降低,消费者的需求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更是捉襟见肘,所以,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很高这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的速度。

3.缺少信用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们都抱有警惕的心理,如果在旅游业中,不能以良好的信用作为保障,消费者根本不会买账。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电视、手机、报纸等媒介披露的一些负面新闻,更是使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业产生了质疑。所以,如果旅游业相关企业以及部门,不能将信用问题解决,这一定会影响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化的进程,使得电子商务这个有效的工具不能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4.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从事旅游业的企业逐渐增加,一些旅游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急需专业的人才,使得相关的人才供不应求,客户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不断的增加,竞争对手的手段与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得企业对综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并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还未成熟,规模与效益还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从事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使得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这也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应对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宏观环境,整合旅游企业

我国的旅游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首先可加强与传统企业的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加强自身的实力,同时进行多方合作,收集相关的旅游数据,建立可靠的数据库,为日后的旅游业管理提供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帮助;同时,企业须以竞争为导向,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增强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国家也应该完善关于旅游业方面的政策法规、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与交通部门以及银行的联系,推行电子票据和注重安全支付的问题,这也有利于旅游业的电子交易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在旅游业营销方面,应该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更为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也要鼓励我国的旅游业做好前期的预测、分析、调研、服务等各环节的工作,实现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系统的旅游业商务体系。

2.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

如果消费者没有互联网旅游的消费意识,就不会促进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外的电子商务旅游业之所以会迅猛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很熟悉,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条件,才使得国外的旅游业发展比我国要快,可以说,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意识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源,至少对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外的`电话订购、信用卡以及邮购等消费习惯,都是促进电子商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我国却正是缺少这样的条件,因此,培养消费者的网上消费观念迫在眉睫。

3.加强旅游电子商务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电子商务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先要对电子商务的安全以及信用体系进行完善和建设,首先要对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宣传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危害以及普遍性,提高消费者的防范心理,不要盲目的进行选择和消费,在互联网消费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其次,提高从事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企业也需要对内部的管理进行提升,完善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惩利用电子商务方式对旅游业进行损害的人员,消灭以不正常的手段获取利益的可能。再次是硬件上的措施,从技术上进行防范,比如病毒软件的研发和防火墙的建立,这些都可以阻止不良分子的非法行为,同时也可利用先进的密码技术、图片识别技术以及实名认证技术,这些都可以有效的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4.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如果从事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也会影响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如果人员的文化素质低,或者说信息技术人才少,这会使得旅游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因为旅游业电子商务化对于信息以及技术要求都很高,因此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的管理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基本技能以及文化素质,定期的开展培训,对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只有建立一批优秀的专业队伍,方可满足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需求,也为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各项政策逐渐完善,国际型的旅游企业逐渐进入我国,这也有助于国外的电子商务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同时,在相互的竞争中,也有利于我国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只有面对困难方可促进自身的成长,在我国先进的地区也正在逐渐的影响其他偏僻的地区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总之,我国的旅游业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紧跟时代的步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丽娟.谈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6).

[2]张雄辉,陈金福.旅游业电商化道路分析[J].电子商务,2015(05).

[3]刘婷,姚静姝.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创新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4(26).

[4]祁长霄.看“驴妈妈”如何杀出旅游电商重围[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

[5]]叶青青.旅游电子商务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资源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采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政府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采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和,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一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采,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资源。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影视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采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国外旅游发展的研究现状论文

旅游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在写作之前最好列一个提纲,能让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下面我整理了旅游论文提纲模板,欢迎参考借鉴!

题目: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

1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体育旅游的概念

国外体育旅游发展情况

国内体育旅游发展情况

上海市体育旅游的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2 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资源的含义

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

上海市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

上海市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上海市发展体育旅游业的优势(Strengths)

上海市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劣势(Weaknesses)

上海市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上海市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威胁(Threats)

3 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自然体育旅游资源

人文体育旅游资源

上海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政府重视,但体育旅游活力有待激发

体育赛事旅游发展良好,参与游发展滞后

相关职能部门互动不足,体育与旅游结合不充分

4 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旅游推广意识不高,市场开发不充分

旅游资源没有很好地与赛事资源结合

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

体育旅游相关法规亟待建立

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5 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开发原则

开发策略

强化政府管理的具体措施

理论基础

上海市政府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职能定位

强化政府管理的具体措施

6 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因此,旅游业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据世界旅游组织今年年初发表的年度报告统计,2002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7.15亿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欧洲入境旅游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为4.11亿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57.5%。近年来,亚洲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兴旺的地区之一。2002年前往亚太地区的国际游客达1.31亿人次,仅次于欧洲。美洲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21亿人次。非洲的远古文明和原始风光也开始吸引游客的视线,去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410万人次。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法国仍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2002年法国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突破了历史记录,达7670万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接待人数分别为5130万人次、4540万人次和3950万人次。中国的悠久历史、秀丽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样化的民风民俗以及安全的旅游环境等,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国入境旅游者总数达到3680万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于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一度疲软。从下半年开始,欧洲旅游业增长较明显,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长。亚洲一些地区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世界旅游组织乐观地表示,亚洲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会在今年年底全面复苏。 目前,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多年来,世界旅游业主要以欧洲为主体,现在逐渐形成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些国家采取以“新”、“异”取胜的战略,除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受世界经济因素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亦将日趋激烈。 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旅游者、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许多国家通过颁布旅游组织法或旅游基本法、直接投资或减税、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实行“低门槛”入境和“低门槛”收费政策等,以保证和支持本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对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适度发展”,但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将由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近邻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亿元,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2、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机会更多。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规定:在“十五”期间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3-4周,这就意味着国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130-140天,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20年后,工薪阶层一年出游2——3次将成为寻常之事。 3、国民出游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境旅游将成为国民的重要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转变,由目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4、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看最多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出游方式也将从目前“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 跨入新世纪,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当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现状论文

会展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会展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展会通常在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知名的成功展会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部分CPPCC成员联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就会展旅游的发展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来看,合肥会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XX年以来,展会数量每年增长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18场);XX年展会69场,比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展览25场;在xx举办了66场各类展览,特别是XX国际艺术大会,标志着国际展览的突破,共有28万人参加。XX年全市举办展览70余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32场),业务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XX,全市举办各类展览102个,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其中包括第十三届中国美术博览会合肥展、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XX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个全国性展览。XX年,我市举办展览122个,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45个,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万平方米;安徽红三环体育馆举办了2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商60万人。

会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会展运营水平逐步提高。截至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广告、装饰、物流等与展览相关业务的企业近200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规模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厅体系。会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适时搬运和期权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会展公司的发展,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国际艺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购交易会;(连续四年),“第二十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第38届全国新特殊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画博览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籽坚果美食节。“第四届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有40多个国际和国内大型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全国性的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轻易申办,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购交易会;在我市连续四届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在XX年和XX年在合肥举办,特别是“第四届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区域性会展城市之一。就区域性或地方性培育的会展旅游而言,已成功举办(或持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设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安徽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项目资金对接会;和 other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会;等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大指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XX分别超过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在XX,逆势而上,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入境游客万人,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进入了积累财富、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了旅游发展会议,确立了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现状;“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现状;目标,并把旅游业带入“1346 ”推广行动计划。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目前全市有星级酒店和星级接待标准酒店10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10家,上市酒店3家。顾靖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酒店全国品牌前20名;现有旅行社145家,安徽省海外旅游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收入超过1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位列全国百强。

3.旅游业和展览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XX年,合肥举办了122个以上的展会,有360万商家参展,占来合肥游客总数的37%以上,也就是说来合肥的游客三分之一是展会商家。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合肥旅游展的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的新面貌。但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外商。此外,旅游主题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展览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拉动了经济,提升了合肥市的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在XX,展会拉动第三产业收入约18亿元,同比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26%。从间接效益来看,会展旅游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合肥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从城市品牌推广等无形效益来看,会展旅游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对现代大城市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在旅游产品硬件方面,合肥缺乏优质旅游资源。虽然我们的城市被称为“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以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闻名,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缺乏自然景观,发展传统观光休闲旅游的条件不充分。合肥要想提升国家旅游城市的地位,还必须开发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助推器”。据专家估计,会展业的行业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场馆收入1元起,相关收入9元起,有利于服务业和通信业。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市具有重要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GDP 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合肥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合肥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至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已经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经过合肥,大大缩短了它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加上道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合肥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提升。通过大力推广基础设施“伟大的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合肥科技教育实力雄厚。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每千人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托科技名城合肥,合肥可以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旅游景点30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点7处(包拯陵园、汇源、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双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战役旧址群、战役纪念公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近年来, 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积极开展“ 聚焦包公的故乡”媒体采访推广,组织旅游大篷车推广,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博览会、中国惠州美食节、合肥乡村旅游节、紫蓬山国际山地车赛等一系列节庆展览,塑造“包公故里,滨湖新城科教基地现状;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泰国韩国包机、上海太原专列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与合淞、潮、无缝对接,打造湖国家旅游区;以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为依托,打造铜黄河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地区,创造“两山一湖绿色之旅和合肥”“科教城鱼米之乡;鸟巢和杂草之旅。,成为安徽省十大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支持会展旅游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去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发布了《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出台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于XX “合肥会展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XX年5月,《关于加快发展会展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合肥会展管理的指导性文件。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会展发展的支持力度。XX年,市政府发布《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计划》,进一步加强会展服务保障。XX年,市政府调整了会展领导小组成员,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和丰富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和完善了会展办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关于加快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了《促进和鼓励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会展旅游市场秩序。由于大部分展会都是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所以以往的展会“Crash ”同一时间表的重复展览经常发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强协调和指导,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加强自律。目前,各专业会展企业和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和单位,依托各自特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组织展览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展览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的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资源丰富的先进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合肥不在边上,也不在海边。它不以山水闻名,也缺乏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和Xi的兵马俑。此外,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业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历史文化遗址很多,但成熟的景点很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总体规模较小,多为历史遗产,其中包墓地属于搬迁类,李府属于重建类,其他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没有太大优势。

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市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支持,存在品牌效应低、品牌支持不足的问题,缺乏强大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小,竞争力不足以吸引游客来合肥。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投资不足,我市一度失去了打造芜湖方特那样强大的现代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业不可忽视的短板。

会展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国内展会数量不足,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尚未形成。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国际展会太少,围绕合肥和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规划举办的区域性展会也很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目前,我市会展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会展企业。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实力弱。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有能力经营全国性、专业性展会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和技术手段上存在巨大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缺乏精通会展设计、会展组织和策划、了解国际惯例、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会展专业化、合作化格局尚未形成,会展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的发展体系并不顺利。1.会展办的协调工作:大型展会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多个部门,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重,客观上要求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只是一个临时的协调机构,但是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会展活动的日常事务越来越多。会展办现有的设置极不适合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

城市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会展旅游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酒店、通讯及配套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与发达城市相比,展馆、配套设施、配套能力等软硬件条件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国际、国内大型展览的需求。一是展厅面积不足。除了国际会展中心的室内展览面积为37000平方米,其他三个展厅的室内展览面积都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星级酒店、大型商场、高档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足,参与商户的高标准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以保证。展厅还处于单一运营状态。第三,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市萝岗机场只开放了合肥—首尔、合肥—两架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国际航班稀缺是我国海外旅游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展会期间,道路交通不畅、公共交通能力不足、车辆停放困难等矛盾也很突出。

3.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会展旅游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和未来会展旅游的发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更严峻的挑战。但合肥会展旅游总体前景看好,前景较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因此,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工作力量

对于会展业和旅游业,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合肥市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职责,但都各司其职,未能充分整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的主导驱动力,没有完善相应的立法和监管机构。要把会展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我们城市还缺少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拥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我市在XX ldquo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现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力量,将市会展办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增强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果编制上有约束,可以从相关部门调人,加人但不加。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会展场馆建设和改造,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以创造“中国著名的会展城市“打好场地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市会展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国内大型展会的很多资源都掌握在北京的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中。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争取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帮助协调联系,以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时,对于一些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应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政府各部门、各县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速的准备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工业和科教优势打造合肥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引进国际国内的会议和论坛。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展览项目目录,结合我省和我市的产业优势,努力扩大展览类别和规模。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领先的会展品牌,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几个影响力大、效率高的重点市场,比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交易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和我市工业、科教资源优势,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提升我市会展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在XX年和XX年,我市分别评为“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籽坚果美食节。等待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要重点扶持和提升这些品牌展会的规模和档次,争取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先品牌。

4.培养和壮大市场主体,聚集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企业和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已经遇到“软件跛行”尴尬,但它的快速反应会“10100项目”(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和100名会展专业人才)被提上日程,目标是打造会展专业人才“储备银行”。至于会展企业,合肥的从业者大多是半路出家的。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基础薄弱,对国际展览的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努力引进一批全国有影响力、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我市有基础的龙头会展企业,鼓励龙头会展企业多办展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规划,使我市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建议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会展经验和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管理人员,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订旅游总体规划

“141 ”发展战略,适应现代滨湖城市建设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打造2020年合肥旅游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对国家旅游规划单位进行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概念性旅游规划,选择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可以准确判断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摆脱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和周边地区激烈竞争“三花”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营销手段、市场突破等问题。

6.建议成立合肥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4a景区、部分酒店、旅游车队、多家大型旅行社、旅游相关企业,组建合肥旅游集团,整合合肥旅游资源,把合肥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从宏观角度代表市政府进行管理,而市旅游集团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益超过10亿元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启动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资支持体系。

7.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做好旅游产品开发

实施“太阳能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地区,围绕国家鼓励和我们的需要,规划一两个超过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选派专人吸引外资,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8个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紫蓬山森林公园、大榭都市农业公园、岱山湖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应加快工作;瑶岗渡河纪念馆要精心规划运营模式,更能体现旅游内涵;推进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国博览会举办一个聚会。江淮合昌”在“惠·丰丸·云;有特色的大型舞台表演,类似“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一类大型现场演出,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第一,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审查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长三角城市形成无缝对接;加快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互联互通,力争纳入华东旅游新线,加快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基地建设。二是促进与中南城市的合作。抓住合武高铁运营机遇,推进与武汉等中心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持“第十一届华南旅游城市合作年会;促进与10多个南方城市的旅游整合。第三,立足省域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聚焦省级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山和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丘陵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何超六大的旅游合作;实施淮河一体化战略,推进淮河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统一刘超和怀斯市电话区号,促进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合肥新十景之一的漠河花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区仍存在用电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优化外国教练进入合肥市的通行证手续;

3.建议解决李鸿章故居停车难的问题;

4.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和游客开放。

去百度搜中国期刊网~~~~

相关范文:会展旅游发展路径及实例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会展旅游的特点及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路径。大中城市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实力、扩大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融合主题会展与主题旅游,从而达到会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会展旅游 会展业 旅游业 商务和会展旅游是在国际上普遍被看好的前景广阔的旅游形态,国内外很多大中城市都专门设置了会展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会展旅游。如瑞士的日内瓦、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会展设施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会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也将更加突出。 会展与会展旅游 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通过会展活动,能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展旅游正是在会议、展览、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举办的前提下,延伸到旅游业的产物。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会展旅游也作出了各种界定,但目前仍未有统一的内涵。如以研究事件旅游而闻名的学者盖茨(GETZ)就认为,展览会、博览会、会议等商贸及会展事件是会展业(MEETING INDUSTRY)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有许多学者主张将会展旅游概念泛化。本文所讨论的会展旅游对应发达国家所指M、I、C、E细分事件旅游市场的概念,即Meetings(会议)、Incentices(奖励旅游)、Conventions(大会),Exhibitions(展览),并包括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为主题的节事(Events)在内的旅游形式。即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并带动交通、旅游、商贸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会展旅游的特点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 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一)会展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政府、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二)旅游对会展的辅助作用 无论从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沿革,还是从会展的具体活动内容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会展的构成要素及圆满完成所需的服务正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开展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会展业接待专业化分工的前提。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展旅游是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的特点而衍生出来的产品。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会展旅游是中国会展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近3000亿美元收入中,中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目前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发展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管理层次上,大多数省份的会展活动(除个别会展发达的城市外)既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对会展旅游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经营层次上,由于多头管理、利润导向等局限性,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现实的困难;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发的小规模的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够大(尽管带动了旅游业的吃、住、行三要素),旅游业内部各行业的收益很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体现明显,获利较多;游览、购物、娱乐三要素未有效开发,获利较少,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中国会展旅游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迅速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为此,我国会展界和旅游界应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发展会展旅游的实例分析 在中国,会展旅游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细分市场。对于城市来说,发展会展旅游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下文就以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为例,作出分析。 (一)长沙发展会展旅游的基础 从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商贸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口径,2005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亿美元大关,到位外资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超过武汉和成都。消费市场方面,长沙通过会展的拉动以%的增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跻身全国十强,初步实现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 从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来看,长沙地处中国中南腹地,承东启西,是联系沿海发达地区与广大西部地区的桥梁,为中南地区重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从会展场馆设施状况、旅游业接待能力来看,就2005年,全年共举行217个会展活动,其中全国性会展有20多个,会展销售收入达到50多亿元。会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拥有现代化、正规化的会展场馆四处,即湖南省展览馆、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场馆总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万平方米,标准展位总数4961个。展馆数量和室内展厅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4和第6位,具备了承接2000个标准展位以内,10万专业观众以上的各类会展项目的硬件能力。三星级以上酒店或相当于三星以上酒店一百余家,日接待能力超过十五万人次。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糖酒会,全国煤炭交易会,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等一大批会展活动。2005年,长沙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48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业新增值相当于全市GDP增加值的14%,旅游就业人数达10万人,成为长沙市第三产业的龙头。 从长沙的旅游资源、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来看,长沙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震惊中外,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传承久远。长沙是风光瑰丽的山水洲城,城内岳麓山巍然屹立,湘江水奔流不息,橘子州浮碧江心,山、水、洲、城浑然一体,使长沙充满了隽永的灵气和独特的魅力。城外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胜地。长沙市举办的全国和国际性会展活动较多,加强了与各地、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升了长沙市的会展整体形象和城市知名度。长沙是一座蓬勃发展的会展新城,被高票评选为2005年新锐会展城市,并朝着最佳会展旅游城市迈进。 (二)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1.政府的宏观指导。会展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产业,而会展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政府应主要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 会展活动不仅应体现在当时的轰动效应,更应考虑到长远效应,考虑到参加者对会展活动的整体印象,对各种服务的回味和展会品牌的树立。政府在产业规划、整合行业优势、城市整体宣传方面应该担负起重要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使会展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将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或者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或联合管理、联合促销,或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的会展营销与协调机构,这一机构必须与本城市及省内的主要的关联企业具有广泛联系,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重点关联企业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发挥起协调和沟通作用。专门负责会展节事和设施的销售。2003年7月,长沙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属于市政府直接管辖的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对会展行业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作用,但是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及专业化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二者的关系。正如评选中国最佳商务会展旅游城市中,城市会展销售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旅游局与饭店、会展设施及其他旅游设施经营者之间的协调,是否成立专门的会展局进行合作推销占30%的评分分值,这不仅是发展会展旅游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会展旅游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统一规划场馆建设与周边饭店的建设。在会展活动顺利展开过程中,具有合理布局的饭店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近年来,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交通设施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有近100家,拥有标准床位近8万个。旅馆业和餐饮业总体上能满足举办各种类型会展项目的需要。但各展馆周边宾旅馆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是会展主办方考察展馆时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如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只有五星级的高档服务酒店,中档酒店缺少,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城市南郊,周围很少有服务完善的酒店。湖南省展览馆、长沙市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布局相对较好。政府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同时考虑会展和旅游的关联性及统一性,实现合理布局、整体规划。 2.城市的整体旅游实力。城市旅游产品多样化。会展城市起码应具有一般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在会展时间以外,城市应考虑提供可以观光的多样的旅游项目和可以使用的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参加会展的客人在闲暇时,同样喜欢进行其他的旅游活动,如购物、观光、休闲、娱乐活动等。而与会代表会常常偕同家人一同前往,在逗留期间从事常见各种旅游活动。如果旅游节庆、都市观光和休闲购物等能有效地穿插在会展活动中,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目前,长沙市可以提供的主要旅游项目有人文景观如马王堆汉墓、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天心阁旅游走廊、贾谊故居等及自然景观如橘子洲及其它江心洲屿、滨江城市风光。如果旅游产品本身不足,缺少吸引力,它限制了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使城市旅游整体提升,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将是旅游行业应认真思考的如何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问题。 除了会展企业继续开展大型展会以吸引观众外,旅游部门可考虑将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是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也可以成为长沙都市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科技是为传统的会展业和新兴的会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技术工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技动态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寻找网络技术与传统会展业和现代会展旅游业的结合点,更加突出服务的必要性与快捷性,变网络技术的挑战为我们市场开拓的机遇,使双方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由长沙市会展办和长沙市会展协会主办的长沙会展网,其中包括长沙概况、会展业基本情况、会展资讯、会展预告、会展管理、会展服务各个栏目,其中会展服务中还具体提供会展法规、会展场馆以及餐饮、购物、饭店、娱乐场所、交通与旅游指南等详细信息。可以说,长沙会展网是一个服务项目较完善的网站,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会展、旅游双效应的宣传作用,但是经过仔细分析,网站中为旅游服务的购物、娱乐场所、旅游指南中的介绍仍有需改进之处。 购物场所局限于一般的消费超市和百货大楼,而忽略了旅游定点商店,旅游纪念品上应着重介绍本地特色的产品如极具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中国红瓷器、湘绣及菊花石。而娱乐仅仅停留在歌厅文化,其他休闲娱乐设施介绍太少,范围太小。考虑到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中,网站对购、娱的因素介绍不够全面,缺少湖湘文化的特色。旅游资源的介绍较详尽,但缺少实用线路设计和景点内容介绍。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优势作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发达的影视业的媒体宣传作用,在大型会展尤其是国家级会展和国际会展期间制作相应的专题旅游宣传片,带动旅游全面开花,树立会展旅游城市形象,使会展拉动经济的即时效应与长期效应完美结合。 3.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会展旅游的深度发展客观要求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呈良好的对接关系状态,在会展期间旅游企业为参展人员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在丰富了会展活动之余,旅游企业也获得了客观的收入及稳定的客源。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势力得到了提升,旅游行业可以得到全面、持续地发展。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反过来会促进会展企业招徕业务,从而形成会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因此, 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因时因事,根据展会的特征调整服务内容,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如在长沙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或展览上,长沙市各旅游饭店及各旅行社利用完善的服务网络,设立各种服务专柜或专业部门,尽量为参展商、与会者及观众提供从交通、通讯、票务到购物的全方位服务。并且,旅游企业不要仅停留在机票、订房的差价上,而是应使自己的服务融入到整个会展活动中去,甚至细微到参展商的临时需求。旅游饭店应该利用会展的有利时机为获得稳定的客源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综合效益。同时,旅行社可以针对会展主题提供旅游线路设计及相关服务,在会展之余为与会者提供参观游览、娱乐购物等活动设计与服务,为他们介绍当地风景名胜与民俗风情等咨询与介绍。在长沙会展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可以为与会者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时考虑到场馆分布的旅游线路,如有以湖南省展览馆为基点楚湘文化大观游线路,即马王堆、简牍博物馆、天心阁、清水塘旅游文化步行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岳麓书院、岳麓山、雷锋纪念馆、铜官窑,以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为基点的现代城市风光游线路即金鹰文化城、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橘子洲;并整合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又兼具湖湘特色的线路,如浏阳河、浏阳烟花、大围山的名山名水风情游;长沙、曾国藩墓、韶山、花明楼、灰汤的名泉名人故里游;长沙、屈子祠、岳阳的楚湘文化游线路。 4.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的融合。会展旅游还应选择具有特色的主题,通过旅游的强大吸引力来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顾客,同样会展也可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选择与城市旅游资源及特色相关联的主题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的优势互动发展。众所周知,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对其城市旅游、会展旅游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1999年世界博览会提升了昆明旅游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推进了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是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之一。 借鉴昆明的成功经验,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应努力从会展活动中的大型会展如金鹰电视艺术节、浏阳国际烟花节、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着手,尝试将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结合,挖掘市场的深度。如金鹰电视艺术节与影视旅游产品、建立影视艺术中心、展示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文化结合,浏阳国际烟花节旅游与本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开发生态旅游,在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茶文化节会展期间强调湖湘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星沙的百里茶廊、长沙的白沙古井、宁乡的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联姻,使传统的酒文化、茶文化与长沙周边的旅游特色整合。如长沙的烈士公园,是全国十大公园之一。烈士公园每年的游客近400万人次,每年成功举办灯展和车展,每次观展人数达三十余万人次。目前,长沙在尝试以“生态、文化、科技、现代园林”的烈士公园为阵地,斥资亿元在二年内打造“国际生态会展”,让旅游者欣赏烈士公园的美景同时,还可以感受长沙国际生态会展的魅力。这样的思路将会展和旅游完全融合,从而将大大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旅游业具有聚集人气、繁荣市场、拉动消费、促进招商的强劲推动力,因而是长沙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环节。旅游业在长沙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着力整合长沙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发展旅游新市场—会展旅游,构建内外对接的旅游网络,打造湖湘文化底蕴厚重和长沙特色鲜明的整体品牌,是为长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1991 2.王春雷.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J].旅游学刊,2002(2) 3.卞显红,黄震方.关于发展会展旅游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4) 4.马艳辉.会展旅游:经济迅速腾飞的“丝绸之路”[J].现代企业,2000(12) 5.林越英.对中国发展会展旅游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2,17(4)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晕~我发现了,你真的是懒到一定程度了,还有这样写论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