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课堂上的使用已经两个年头了。统编版教材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也出现不少亮点。“活动·探究”单元就是最大的亮点之一。由于这种单元组织形式是之前各版本语文教材都没有的,这种全新的单元形式给初中语文课堂刮起一股旋风。“活动·探究”单元势必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变革。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初中语文教材要体现这一特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新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这种单元的设置就是体现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统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改革新背景下,如何利用新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阵地之一。统编版共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别是八年级上册的“学习新闻”单元、八年级下册的“演讲”单元、九年级上册的“现代诗”单元和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 “活动·探究”单元势必改变初中语文课堂的上课形式,也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浅谈对统编版“活动·探究”单元实施策略。 一、“活动·探究”单元自主阅读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完成单元任务,这正是“活动·探究”单元的一大亮点。单元的学习以任务式的形式出现,并让学习自主阅读、自主完成任务,这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 “活动·探究”单元任务单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种全新单元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活动·探究”单元设置了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学生自主阅读任务单,从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演讲词“活动·探究”单元,学生自主阅读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词、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三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要求一个个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二) “活动·探究”单元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以“活动·探究”单元活动任务单为指引,自主完成学习单元所有课文的任务。阅读课文是“活动·探究”的第一个任务。如笔者组织学习演讲词“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通读《最后一次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等课文,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然后自主精读课文,把握不同演讲词的写作方法。 (三) “活动·探究”单元旁批、补白、技巧点拨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单元在课文旁边、课文后面设置了旁批、补白、技巧点。旁批提供了课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它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助手。如《最后一次演讲》中旁批:“开头第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这一旁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掌握演讲词开头的方法。还有补白、技巧点拨等栏目,学生自主阅读这些栏目,掌握单元演讲词的知识点。 二、“活动·探究”单元自主活动策略 活动是“活动·探究”单元的本质。因此,“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要以自主活动策略为主。 自主活动是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如笔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演讲词“活动·探究”单元的第三个任务:举办演讲比赛时,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撰写的演讲稿进行分组,相同主题的分在同一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小组演讲选拔赛,选出所撰写的演讲稿最优秀的、演讲现场效果最好的。各小组再进行演讲比赛活动,笔者组织学生挑选好主持人和评委,并设置必要的演讲比赛的奖项、奖品等。 自主活动策略要极力体现自主性和活动的本质,不能把活动搞得胡里花俏的。热闹并不是活动的本质,而有实质性、全面性的参与和评价才是最重要的。如演讲比赛活动不能只叫几个同学参加,这样的活动就太过于片面了,而要引导所有学生都参加到自主活动之中。 三、“活动·探究”单元自主探究策略 “‘活动·探究’单元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出发,来设计语文学习路径的崭新尝试,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理念。”学习路径是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策略是“活动·探究”单元实施教学策略中的核心。 (一) 自主探究课文 “活动·探究”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同一类型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这一类型知识点,明确这些课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八年级下册学习演讲词“活动·探究”单元,学生自主探究这四篇课文,探究演讲词开头和结束语的写法,探究演讲词如何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探究演讲词如何鼓动人、感染人。 (二) 自主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容易构建起知识体系,自主专题探究是“活动·探究”单元重要的策略之一。如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为了让学生探究戏剧的特点,专门设置话剧《茶馆》专题探究。学生对老舍及其话剧《茶馆》《龙须沟》进行专题探究,了解戏剧的特点,掌握戏剧冲突,品味话剧人物的语言,揣摩剧本中的台词及舞台说明。 总之,“活动·探究”单元注重学生的体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表达,这就要求课堂的设计和教学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活动·探究”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实施教学中要注重实施策略。“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以自主、活动、探究为主要策略,让学生在单元活动中“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葛亮亮.新教材,新在哪里?—访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J].内蒙古教育,2016(28):11-13. [3]王涧.“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J].语文学习,2017(11). 作者简介: 林昆勇,福建
9月共读阅读了刘飞老师《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一文,颇有感触。整个文章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举例,是一篇研究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比较前瞻的文章。下面我谈一谈自己读后的几点感受。 一、加深了对大单元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大单元教学原来我仅仅停留在单元目标设定要有层次性、单元教学内容要进行整合和重组和大胆的取舍甚至补充、教学形式和方式更加多样,教学立足不拘泥于单元中的某一篇课文等这样的一些浅表认识。刘飞老师的文章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教学价值。文章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课标、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然选择。 这使我从课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重要性。 二、初步把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 论文中,刘飞老师详细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单篇教学、课堂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劣。特别重要的,他从“大概念一大任务—大进阶”的视角构建了一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框架,连贯到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教学—评价”问题,这样就从宏观上架设了一座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桥梁,为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个极好的支架。论文中还特别提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五点要求,实践指导的针对性很强。 这个框架提供了我们一线教师使用教材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使我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宏观构想。 三、进行教学研究要有宽阔的学术背景 我特别感慨的是在刘飞老师的论文后面备注的参考文献有23种:有单篇的论文,有专家的专著;有国内语文教学研究的资料,有国外教学研究的资料;有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材料,更多的是语文核心素养乃至于学习论方面的论文专著,引用参考资料时间跨度超过6年。我深深地佩服刘飞老师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没有大量的阅读、思考,可能很难有自己对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框架构建;没有日积月累、艰苦的探索,真的很难有学术上的建树。成果的背后是努力、探索和汗水。谢谢刘飞!
阅读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非常重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大变革之一即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当然,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也不是完全忽视阅读策略,而是没有把阅读策略单独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训练。为此,我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三方面的探讨: 在《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就有“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强调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面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一、二年级,强调让孩子爱上阅读,解决基本的字词识别问题,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级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出怎样让学生学会预测、学会有效提问。五、六年级明确提出默读要有速度,要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收集信息。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两个特别的阅读策略单元,一个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另一个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来相应地选择阅读方法。预测与提问是狭义上讲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根据不同的目的去选择阅读方法是广义上讲的阅读策略。 从儿童的阅读发展来讲,目前国际阅读学界通常把阅读发展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如何阅读(learning to read),解决字词识别和兴趣培养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reading to learn),解决如何读懂文本以获取其中信息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通过阅读来实践(reading to do),开始超越文本本身,超越阅读,让孩子发展合作意识、创造性、批判性等素质。此时,文本仅仅是一个载体,它不再局限于语文的范畴。 第一个阶段,学习如何阅读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个方面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怎样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喜欢上阅读呢?学生爱上阅读是不是一定从小学一年级才开始呢?今天我们特别强调早期阅读,强调应利用图书等形式在家庭、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阅读,强调阅读兴趣的培养。第二个方面是字词识别的问题。有效阅读的基本建筑材料如识字、对词义的基本理解等,是早期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文本材料中,并没有特别深奥难懂的道理要孩子去学习,主要是简单的字词,同时让孩子愿意跟书本亲近。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孩子掌握基本的音形义关联的难度会有所差别,但“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基本上处于小学中年级,也是阅读策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解决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在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每篇文章都讲深、讲透,但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对文章没有真正形成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在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中,阅读量是较少的。如果没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去练习使用,纯粹学习而不练习是无法真正掌握阅读策略的。第三个阶段是超越阅读,即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出深度,读出创意,不要盲目去相信。我们特别强调批判性阅读,强调一切都要有证据。 简单来讲,阅读就是把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跟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也就是把新旧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 任何人拿到一个读本之前,他头脑里面并不是一片空白。教师要想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 首先要了解读者,具备读者意识。例如,要知道谁来读,读者的特点是什么;了解读者阅读的一般性规律,如在小学低、中、高的年级阶段,孩子的兴趣、认知发展水平、能力基础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所处相应阶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对文本要有深度的认识和了解,具有读本意识,教师要对所教的教材有独立的解读。只有将以上两个方面搞清楚了,才有可能谈到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这个材料,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学生 。 阅读教学是在 学生 、 教师、教材的编者和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应思考怎么引导学生去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去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做法,实际上也是小学语文学科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读者意识、读本意识和读法意识。我今天主要跟大家来讨论的是阅读策略这一话题,也就是读法意识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读者。我们要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爱读什么。时代发展越快,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技能、先前的知识经验及背景等变化也越快。所以,不仅是教材的编者要大体上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教师也需要依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学。 第二个方面是文本。文章的文体、可读性、清晰度、趣味性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方面是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学校有没有书让孩子可以读;更重要的是这些书,学生方不方便获得,即阅读环境对儿童的友好性;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教才有可能让孩子真正地学会阅读。当然,具体的阅读情境、阅读目的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阅读策略属于广义的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学习策略就是个体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或者效果,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活动。在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谈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我们把这些叫作学习方式的变革,它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 而阅读方法是具体而微的,好教学、可操作,而且是可学可用的,每个具体的方法往往又具有情境的特异性。 在新课改实施的十几年中,学习方式变革已经被大家所重视。宏大的东西有可能流于形式,具体的东西可能流于机械。我们今天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都在强调要抓住阅读策略,形成一个能够沟通上下的方式。 所以,统编教材中特别设计了复述、预测、推论、提问、快速阅读、自我监控等阅读策略。 讲到阅读策略的教学单元,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阅读策略获得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规律。教学要促进孩子的发展,但首先是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周龙兴等人在1999年对1—6年级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教学干预,结果发现了一些规律。研究结果还发现,阅读策略的教学确实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周步新等在2016年对3—6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几点建议。在低年级的时候,要放手让孩子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悦读”的氛围。中年级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读书过程去感悟、去体会;但像提问、预测等简单的、最基本的阅读策略,是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教授的。在高年级引领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监控。也就是说,在中年级可以教会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在高年级可以进一步地运用这些阅读策略。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的阅读策略单元统编语文教材中所介绍的四种阅读策略是什么?怎么去理解这四种阅读策略?为什么会安排这四种阅读策略?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因此,在低年级特别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初步的阅读方法,这是个阅读感悟的过程。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从三年级开始,增加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强调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一些基础的、有用的阅读策略。具体而言,在三年级上册安排的是预测,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是提问,五年级上册安排的是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安排的是目的性阅读,即怎么样带着问题、带着不同的目的进行阅读。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单元都会渗透阅读策略的意识,但这四个单元是把阅读策略当作核心目标、外显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渗透的目标。下面就这四类策略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一)预测策略预测有时候被叫作猜想、猜测或推理,我们不做严格意义上的区分。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这样,实际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不再只是见到字形读出字音那么简单了。相比而言,我们传统意义上“见到字词,读出字音”,就有可能像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通过这种不断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才有可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课文的标题有没有提示的功能呢?有。当我第一次听到课文《火烧云》的时候,我就想:“火怎么能烧到云?”我在做这一预测的时候,会想这个文章的重点或者教师经常讲的题眼是什么,觉得这个文章可能会围绕“烧”这个动词来写。但是,当朗读课文后,我就知道自己猜想得不对。我这里想强调的是,猜想的正确性不是最重要的,错误的猜想也比没有猜想好。预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仅见到题目时可以预测,读到一个段落也可以猜想,重点不在于是猜对还是猜错了,而是在不断的假设检验中,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加工和理解。预测策略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个体先前经验,发挥读者的想象并对文本产生期待。带着期待来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拉近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同时,阅读策略的使用会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参与度。检验假设是检验学生自己的假设,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课堂参与度、卷入度就会高,阅读成绩自然就好。研究发现,使用提问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无论对阅读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阅读策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文本(如难度比较大的记叙文、说明文)的理解中,在难度小的文本中教不教阅读策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二)提问策略提问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不懂的字词,是难懂的段落,也可以是对课文的整体提出一些质疑。如:这句话用得好吗?用得对吗?是不是换一种说法有可能会更好?提问不仅仅是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所以提问与批判性思考有密切的关联。在统编教材中,主体还是就第一个方面来做的介绍。有时候教师提的问题不见得是适合学生的,实际上只是进行示范,通过示范,希望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批判和质疑,最终目标是建构学生自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有效地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并且去发现新的信息,引发新的学习兴趣。大量研究也表明,提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最近几年我在对小学到初中阶段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研究热点。阅读速度强调读者在短时间之内或者在我们规定的时间之内,迅速地理解文章材料中的主要的信息。强调抓大放小,不要去抠细节,在大体上能读懂的基础之上去提高速度,所以提高速度不是以牺牲准确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阅读速度(字数/时间)×阅读理解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与快速阅读不是一码事,虽然快速阅读也是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强调要会进行信息的甄别和筛选,明确什么东西该看、什么东西不该看。假如我们天天看手机,天天看心灵鸡汤,读得越多越快,即使能“一目十行”,也不会提升品位。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有益的东西还在,没用的东西也不少,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讲速度,提高速度一定要与后面谈到的阅读监控即目的性阅读密切联系。(四)有目的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是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阅读监控。这个单元是对前面我们所讲的相关阅读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阅读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自身的目的、文本的目的和环境的目的。首先是自身的目的,比如我们可能会为了积累知识,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可能为了放松,读一些小说。其次,每个文本自身就带有不同的目标,比如阅读电器的说明书是为了了解其使用方法。最后就是环境的要求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阅读目的。阅读有时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如为了准备考试的目的;但有些阅读是不带功利色彩的,完全是一种积累性的阅读。因此,基于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讲自我监控,那么在读之前、读之中、读之后应该怎么样去做呢?阅读监控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在阅读前,通过分析文章的特点、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加强自我监控,调整阅读速度,根据理解的水平,不断调整阅读策略;在阅读后,反思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评价自己是否完全达到了阅读的要求。研究发现,高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标。当然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要求,需要我们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20世纪90年代的大量研究表明,带着目的去阅读可能会选择不同阅读策略,最终也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有良好的促进。(本文由伍新春教授在“2018年统编小学语文二、三年级教科书专题培训”会上的学术报告改编而成,内容有删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探讨是我校研究立项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成人文学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成人文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成人文学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并且有助于优化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就其优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优点
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的喜爱,而且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速度十分快,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而且他们通过课前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重点是他们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习惯相互联系,通过整理教学素材,观看教学视频,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课堂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放在了同一个高度,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们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认识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老师布置得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在是应付差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老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学生交流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堂讲演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环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要想使得课上学生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深入的开阔,就需要老师在讲课之间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意识,在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然而如果让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自觉里去进行知识的阅读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鲁迅,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又一部小说作品《故乡》在对《少年闰土》讲解的同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了少年闰土与我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结合《故乡》分析了鲁迅创作的特点,坚强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联合讲解,很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水平。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教材编写部门进行层层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精彩、字词句优美、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内涵,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有没得语句进行渲染,营造出一种有没得环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个时候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蕴含着各种美。“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3增加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就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导,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当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教学视频以及教材课本中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老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外的问题。只有这样老师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出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向旳教育传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方洁扬州大学2014-05-01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本文整理的 310个"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 为大家展现语文教育研究热点。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一: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二: 5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57、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58、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5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60、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61、"小先生制"--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62、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6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64、关注"幼小衔接" 提高小学语文起始年段教学实效 6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66、 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67、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谈 68、 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69、 "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0、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1、 多措并举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2、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73、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7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7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76、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7、 运用微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78、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79、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80、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8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 8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83、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84、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85、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8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87、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88、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89、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90、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9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2、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93、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94、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95、青春期教育研究 96、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97、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98、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99、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0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0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0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0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0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0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11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11、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2、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113、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4、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5、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6、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7、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18、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119、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120、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 121、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2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12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124、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 125、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26、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127、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28、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129、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30、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 13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13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13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 13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13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3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137、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138、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初探 13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 140、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 14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 14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 14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144、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 145、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146、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47、小学高年级语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148、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149、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50、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四: 151、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分析 15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54、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李祥 155、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56、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57、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丁光忠学周刊-- 158、搞好语文教学 彰显语文魅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和分析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妙用游戏朱 160、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6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6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6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6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6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6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6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68、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169、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微探 170、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171、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72、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7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174、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76、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177、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178、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80、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8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8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8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8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8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8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8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88、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189、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90、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变 19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与建构 192、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19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4、论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195、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小学语文质量 196、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197、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9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99、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人文性进行培养的分析 200、关于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 201、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五: 20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3、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204、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5、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206、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8、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 209、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210、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11、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21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1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21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21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16、课本剧编演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21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策略 219、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构建 220、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21、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22、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凸显学科特色 22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24、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25、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6、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7、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 228、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 230、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231、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2、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 23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4、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35、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36、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策略 237、浅析小学语文优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238、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3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析 240、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44、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4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6、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24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4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249、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250、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六: 2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5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绘有效结合 25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策略分析 254、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25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5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7、古诗文教学情境创建杨晓丽 258、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9、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260、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研究现状及有效策略 261、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6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26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 264、论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策略 265、关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266、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的策略 267、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68、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9、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应用探讨 270、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71、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7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73、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74、基于模块化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研究 27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 27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 278、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79、小学语文高年段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80、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81、实现"活动型"写作教学--微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策略 282、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8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和策略研究 28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5、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方法研究 286、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 28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 288、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89、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 290、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入与价值探寻 29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29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9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探究 29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95、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96、谈如何让创新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297、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98、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9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书香味儿呈现策略探析 300、关于以五步教学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301、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0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30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04、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05、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 306、探析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策略 307、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308、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09、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310、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下列相关推荐。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两天九节的各种课型为我们带来了对语文教学的全新认识,也对语文学科中的语文要素有了诸多的了解,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提升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会有很多的困惑和痛点,如:1.如何认识、理解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 2.单元语文要素中的知识、方法或能力训练点如何分配,教学中把握到什么程度? 3.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要素在各年段、各册和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4.在落实语文要素时如何避免概念化、标签式的讲解与机械训练? 5.如何将人文教育融于语文要素的落实中,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6.低年段教科书没有安排显性的语文要素,如何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低年级学生有书面表达、与人沟通的愿望,但是怎么突破写字量不能满足表达需求的瓶颈? 如何将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自然巧妙地融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并体现出阅读的趣味性? 材料作文在统编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年级开始如何学习整合信息、准确运用材料进行作文,为后续的材料作文作好铺垫?阅读策略单元“预测”,老师们最大的困惑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如何开展预测?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初中阶段提出运用跳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获取有效信息,阅读策略“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对于学生今后语文学习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与阅读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它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如何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营造充满笑声与智慧、全员参与的口语交际课堂,让学生做一名好的听众?统编教材只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单元,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的价值意义及活动如何有效开展?一是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过程,三是教学效果。 A.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精准,能体现教材单元编排意图,与单元语文要素、课后思考练习题等提出的目标要求一致。 B.教学过程:课堂上学习任务提示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反馈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或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明确的指引作用。 C.教学效果:能体现“一课一得”,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在本单元所要求的语文要素方面的实际获得。 第一,文体意识、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普遍增强了。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比如,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中年段的寓言教学,能够针对中年段学生能看出作品情境范围内的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这一特点,来设定目标,开展教学,文体特点、阶段教学目标清晰了。再如,目标意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课时“教什么”明确了,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努力体现学与用相结合。 第二,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普遍提升,表现在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预示着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走上正轨,课堂教学已经回归到语文的本质属性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现在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写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困难的,且学生的字书写得端正、整洁。这得益于广大老师们的努力与培养,也与老师们能够正确地把握统编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落实语文园地“书写提示”栏目设置有关;与统编教材倡导的从题材(内容)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兴趣入手有关,跟老师们在习作指导上的观念转变有关。 第一,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问题。特别是视频资源,一些老师的课堂上,为什么要使用这个课程资源目的性不强,实效性不足,不用行不行?如果不用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建议还是不要用较好。“双减”背景下要思考如何减轻师生查找资料的负担,要珍惜、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 第二,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作家作品或拓展阅读课文原文的问题。写作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作家多半是写作意识强的人,其写作是把自己想要传达的讯息传达出来,达到与人交际、沟通和抒发感情的目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多以读者为中心,很少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遣词造句、运用语言。一篇文学作品编入语文教材作为课文供学生阅读、学习,其阅读主体发生了变化,功能、价值也随之发生改变,语文教学应注重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并让学生领会。关于选文的修改,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凡选文不宜如我苏人所谓‘拉到篮里就是菜。’”意思是说,不作修改的文章,是不能直接选入语文教科书用作课文的。正如吴研因先生所说:“即使是名家的诗文,也不容易入选。偶然选了两篇,也得再三斟酌,使它没有一个字晦涩、含糊,没有一个句子杂乱敷衍,不能合用。”对于拓展阅读课文原文,或者引导学生比对原文做法,我是不太认可的,这涉及作家作品选入教科书中文本的教学价值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到了需要深入理解、全面贯彻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编排意图的新阶段。 教材关系到国家事权,是体现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持续不懈地推进统编教材的价值体系、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语言体系、文字体系等的贯彻落实;应该基于统编教材的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研究,使统编教材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良好氛围可持续保持下去,不断向着高质量的目标前行。“语文要素”是怎么提炼出来的(是基于对语文学科的重新认识?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性把握?是……)语文要素解决了以往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哪些语文教育问题?语文要素会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可以预期的变化?语文要素有助于教师树立目标意识,明确了“教什么”,提示了“怎么教”的路径。调查显示,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要素让‘教什么’变得清晰。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随意状况。 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形成合力,有利于教师建构单元整体教学思维。教师认为在单元语文要素的指引下,便于实现单元整体化教学。 语文要素有助于明确教学评价标准,便于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与检测题。语文要素让“教什么”变得清晰,更让“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变得可测。学生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学的目的性更强。首先要了解、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问题,也就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语文学科的性质左右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语文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论争一直停止过,因而语文教学一直在忽左忽右的道路上行走。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比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是一门怎么的怎样的功课》中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并重”,阐明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习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建立语文教科书的科学体系,依托教科书使语文教学走上周密的、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是几代语文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愿景和梦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在他与夏丐尊先生合编的语文辅助课本《国文百八课》的编辑大意中就指明了:“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他还提出“切实研究,得到训练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这套教材对语文读写训练点作了系列化的安排,体现出层次性和发展性;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的设置,把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起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教材编排体系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语文教材科学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袁微子先生功不可没。统编教材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在落实体现国家意志、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与体现儿童性之间,寻求结合点,找准着力点,力求实现三者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体现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融合观,即统筹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课程观。 这一指导思想还体现在遵循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对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经验的吸收与借鉴。特别是对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袁微子等老一辈语文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简单地说指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素。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导语列出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这是统编语文教科书重要的特点之一。重点围绕或聚焦学习、掌握、运用阅读的方法、能力,表达(口语与书面语)的方法、能力安排相关内容。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安排语文要素,着重解决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明晰语文课程内容,解决语文学科学什么,为什么学,小学阶段学到什么程度。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国文学习》一文中曾经说过:“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搞一阵。” 二是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科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序列,体现训练的系统性。教材依托要素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以及每个项目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作了具体的课程规划。单元导语,课后思考题和文中的提示,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是落实语文要素的主要载体。主要特点如下: 1.语文要素低年级教材以暗线、中年级开始在导语中以明线的形式呈现。 2.教科书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有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过的语文要素出题、设计内容,意在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这是教材训练体系上的一大特点。 3.单元设计尽可能考虑单元内部、单元之间阅读要素与表达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方法,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编排原则,将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4.每册单元导语安排的语文要素并不都是新的知识点,有的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为方法、能力或习惯,有的是综合性的,体现出内容安排的层次性、发展性。也就是说每册教材只安排两三个重点要素。 5.统编教科书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各栏目设置,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并不意味着单元中的各项内容都要体现人文主题,都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 教材在考虑到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相互关联的同时,也重视其相对的独立性,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逻辑体系,使必要的表达能力得到专门训练和应有的发展。比如,口语交际中某些生活类交际话题、讨论交流类话题,不一定都以阅读为基础,有的以交际功能为主要线索来编排。教材写景物类的课文单元较多,不太适宜让学生在每个这样的单元中都来写景。 阅读策略单元,因为学生的习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习作需求与阅读需求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不太适宜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紧密联系。1.弄清楚语文要素的内涵,明确“是什么”和“为什么”。 一是表层结构的“新鲜感”,即同样的意思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和句式来进行表达。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二是深层结构的“新鲜感”,即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主题,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视角。可以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从儿童阅读发展的阶段特点来看,低中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阅读”,此时的“新鲜感”更多来源于表层结构,文章选择应多考虑用字难度、词汇丰富度和句子长度等表层因素。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中学习”,应该侧重深层结构的“新鲜感”,即文章选择应着重考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已有的背景知识,文章本身的主题、立意和深度等深层次因素。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习作目标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 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教材的编排是将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实践中去。讲故事,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自己编的故事,用口头语言的形式讲出来,不需要用稿子讲。故事类型很多,如生活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科学故事、笑话故事,但只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形式。而复述的文本体裁广泛,不限于故事这样一种文学体裁。 复述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检查语文教学效果的手段,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一种较好的形式。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来说,简要复述要高于详细复述,统编教材三年级编排的详细复述,四年级编排的是简要复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目标指向:学习、运用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达到高年段写具体的目标。要想将事物写具体,就需要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了解观察方法;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到事物的变化。实质上是在中年级学习观察基础上,促进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学习写文章首先得学会观察,写文章的时候无话可说,没有材料可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不会观察或没有留心观察。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是中年段强调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练写过程中,了解、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从三年级上册的观察要细致、要调动感官、看到事物的变化,三下借助记录卡写观察日记、学习有序的表达来写观察所得,再到四上写连续观察的日记,给学生系统的观察训练。中年级是习惯培养关键时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年级学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高年级,即五年级以前一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那么以后就很难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因此,这一时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 2.明确语文要素的梯度和程度。 一是准确把握要素中的三个核心词语:试着、初步、学习,分清目标之间梯度、程度与差异性; 二是认识到语文要素在各年段、各册和各单元之间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体会,指个体对亲身经历的事物或事件的体验领会,多以个体本人为中心,个体处在主动地位。比如,“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指个体接触外界事物受到的影响,多反映外界事物或事件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并非处在主动地位,而是需要去接受。比如,“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是随着我们认识的深化,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这种循序渐进不是直线式的上升,而是螺旋式的发展。意思是说,不是学了一项又一项,这一项不管那一项。如果缺少反复,缺少运用,不容易学扎实,也容易遗忘。有效的办法就是,已经学过的语文要素,能在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中加以提升。只有这样做,才能学扎实,学牢靠,真正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这种安排符合儿童心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3.语文要素不要当作教学内容来教。 语文要素是方法,是能力,是习惯;语文要素是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门的钥匙,是到达河对岸的摆渡船,但不要把它当作教学内容来教。 单元导语中的内容也并不都是语文要素,还包括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重叠、有交叉,要注意区分本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语文要素转化为课堂有效教学行为: ·一要避免概念化标签式的讲解与机械训练,既关注语文要素,又不能唯要素。 ·二要重视利用好课后习题指导语文实践活动,但要清楚课后思考题并不是每一道题都对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的是对之前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 ·三要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语言体系、文字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好语文要素在各年段、各册和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探讨是我校研究立项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成人文学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成人文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成人文学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并且有助于优化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就其优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优点
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的喜爱,而且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速度十分快,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而且他们通过课前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重点是他们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习惯相互联系,通过整理教学素材,观看教学视频,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课堂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放在了同一个高度,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们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认识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老师布置得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在是应付差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老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学生交流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堂讲演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环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要想使得课上学生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深入的开阔,就需要老师在讲课之间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意识,在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然而如果让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自觉里去进行知识的阅读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鲁迅,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又一部小说作品《故乡》在对《少年闰土》讲解的同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了少年闰土与我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结合《故乡》分析了鲁迅创作的特点,坚强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联合讲解,很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水平。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教材编写部门进行层层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精彩、字词句优美、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内涵,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有没得语句进行渲染,营造出一种有没得环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个时候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蕴含着各种美。“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3增加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就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导,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当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教学视频以及教材课本中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老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外的问题。只有这样老师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出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向旳教育传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方洁扬州大学2014-05-01
阅读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非常重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大变革之一即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当然,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也不是完全忽视阅读策略,而是没有把阅读策略单独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训练。为此,我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三方面的探讨: 在《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就有“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强调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面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一、二年级,强调让孩子爱上阅读,解决基本的字词识别问题,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级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出怎样让学生学会预测、学会有效提问。五、六年级明确提出默读要有速度,要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收集信息。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两个特别的阅读策略单元,一个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另一个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来相应地选择阅读方法。预测与提问是狭义上讲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根据不同的目的去选择阅读方法是广义上讲的阅读策略。 从儿童的阅读发展来讲,目前国际阅读学界通常把阅读发展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如何阅读(learning to read),解决字词识别和兴趣培养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reading to learn),解决如何读懂文本以获取其中信息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通过阅读来实践(reading to do),开始超越文本本身,超越阅读,让孩子发展合作意识、创造性、批判性等素质。此时,文本仅仅是一个载体,它不再局限于语文的范畴。 第一个阶段,学习如何阅读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个方面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怎样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喜欢上阅读呢?学生爱上阅读是不是一定从小学一年级才开始呢?今天我们特别强调早期阅读,强调应利用图书等形式在家庭、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阅读,强调阅读兴趣的培养。第二个方面是字词识别的问题。有效阅读的基本建筑材料如识字、对词义的基本理解等,是早期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文本材料中,并没有特别深奥难懂的道理要孩子去学习,主要是简单的字词,同时让孩子愿意跟书本亲近。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孩子掌握基本的音形义关联的难度会有所差别,但“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基本上处于小学中年级,也是阅读策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解决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在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每篇文章都讲深、讲透,但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对文章没有真正形成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在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中,阅读量是较少的。如果没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去练习使用,纯粹学习而不练习是无法真正掌握阅读策略的。第三个阶段是超越阅读,即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出深度,读出创意,不要盲目去相信。我们特别强调批判性阅读,强调一切都要有证据。 简单来讲,阅读就是把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跟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也就是把新旧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 任何人拿到一个读本之前,他头脑里面并不是一片空白。教师要想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 首先要了解读者,具备读者意识。例如,要知道谁来读,读者的特点是什么;了解读者阅读的一般性规律,如在小学低、中、高的年级阶段,孩子的兴趣、认知发展水平、能力基础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所处相应阶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对文本要有深度的认识和了解,具有读本意识,教师要对所教的教材有独立的解读。只有将以上两个方面搞清楚了,才有可能谈到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这个材料,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学生 。 阅读教学是在 学生 、 教师、教材的编者和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应思考怎么引导学生去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去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做法,实际上也是小学语文学科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读者意识、读本意识和读法意识。我今天主要跟大家来讨论的是阅读策略这一话题,也就是读法意识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读者。我们要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爱读什么。时代发展越快,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技能、先前的知识经验及背景等变化也越快。所以,不仅是教材的编者要大体上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教师也需要依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学。 第二个方面是文本。文章的文体、可读性、清晰度、趣味性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方面是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学校有没有书让孩子可以读;更重要的是这些书,学生方不方便获得,即阅读环境对儿童的友好性;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教才有可能让孩子真正地学会阅读。当然,具体的阅读情境、阅读目的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阅读策略属于广义的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学习策略就是个体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或者效果,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活动。在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谈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我们把这些叫作学习方式的变革,它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 而阅读方法是具体而微的,好教学、可操作,而且是可学可用的,每个具体的方法往往又具有情境的特异性。 在新课改实施的十几年中,学习方式变革已经被大家所重视。宏大的东西有可能流于形式,具体的东西可能流于机械。我们今天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都在强调要抓住阅读策略,形成一个能够沟通上下的方式。 所以,统编教材中特别设计了复述、预测、推论、提问、快速阅读、自我监控等阅读策略。 讲到阅读策略的教学单元,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阅读策略获得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规律。教学要促进孩子的发展,但首先是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周龙兴等人在1999年对1—6年级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教学干预,结果发现了一些规律。研究结果还发现,阅读策略的教学确实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周步新等在2016年对3—6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几点建议。在低年级的时候,要放手让孩子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悦读”的氛围。中年级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读书过程去感悟、去体会;但像提问、预测等简单的、最基本的阅读策略,是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教授的。在高年级引领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监控。也就是说,在中年级可以教会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在高年级可以进一步地运用这些阅读策略。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的阅读策略单元统编语文教材中所介绍的四种阅读策略是什么?怎么去理解这四种阅读策略?为什么会安排这四种阅读策略?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因此,在低年级特别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初步的阅读方法,这是个阅读感悟的过程。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从三年级开始,增加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强调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一些基础的、有用的阅读策略。具体而言,在三年级上册安排的是预测,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是提问,五年级上册安排的是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安排的是目的性阅读,即怎么样带着问题、带着不同的目的进行阅读。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单元都会渗透阅读策略的意识,但这四个单元是把阅读策略当作核心目标、外显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渗透的目标。下面就这四类策略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一)预测策略预测有时候被叫作猜想、猜测或推理,我们不做严格意义上的区分。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这样,实际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不再只是见到字形读出字音那么简单了。相比而言,我们传统意义上“见到字词,读出字音”,就有可能像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通过这种不断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才有可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课文的标题有没有提示的功能呢?有。当我第一次听到课文《火烧云》的时候,我就想:“火怎么能烧到云?”我在做这一预测的时候,会想这个文章的重点或者教师经常讲的题眼是什么,觉得这个文章可能会围绕“烧”这个动词来写。但是,当朗读课文后,我就知道自己猜想得不对。我这里想强调的是,猜想的正确性不是最重要的,错误的猜想也比没有猜想好。预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仅见到题目时可以预测,读到一个段落也可以猜想,重点不在于是猜对还是猜错了,而是在不断的假设检验中,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加工和理解。预测策略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个体先前经验,发挥读者的想象并对文本产生期待。带着期待来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拉近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同时,阅读策略的使用会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参与度。检验假设是检验学生自己的假设,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课堂参与度、卷入度就会高,阅读成绩自然就好。研究发现,使用提问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无论对阅读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阅读策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文本(如难度比较大的记叙文、说明文)的理解中,在难度小的文本中教不教阅读策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二)提问策略提问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不懂的字词,是难懂的段落,也可以是对课文的整体提出一些质疑。如:这句话用得好吗?用得对吗?是不是换一种说法有可能会更好?提问不仅仅是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所以提问与批判性思考有密切的关联。在统编教材中,主体还是就第一个方面来做的介绍。有时候教师提的问题不见得是适合学生的,实际上只是进行示范,通过示范,希望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批判和质疑,最终目标是建构学生自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有效地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并且去发现新的信息,引发新的学习兴趣。大量研究也表明,提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最近几年我在对小学到初中阶段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研究热点。阅读速度强调读者在短时间之内或者在我们规定的时间之内,迅速地理解文章材料中的主要的信息。强调抓大放小,不要去抠细节,在大体上能读懂的基础之上去提高速度,所以提高速度不是以牺牲准确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阅读速度(字数/时间)×阅读理解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与快速阅读不是一码事,虽然快速阅读也是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强调要会进行信息的甄别和筛选,明确什么东西该看、什么东西不该看。假如我们天天看手机,天天看心灵鸡汤,读得越多越快,即使能“一目十行”,也不会提升品位。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有益的东西还在,没用的东西也不少,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讲速度,提高速度一定要与后面谈到的阅读监控即目的性阅读密切联系。(四)有目的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是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阅读监控。这个单元是对前面我们所讲的相关阅读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阅读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自身的目的、文本的目的和环境的目的。首先是自身的目的,比如我们可能会为了积累知识,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可能为了放松,读一些小说。其次,每个文本自身就带有不同的目标,比如阅读电器的说明书是为了了解其使用方法。最后就是环境的要求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阅读目的。阅读有时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如为了准备考试的目的;但有些阅读是不带功利色彩的,完全是一种积累性的阅读。因此,基于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讲自我监控,那么在读之前、读之中、读之后应该怎么样去做呢?阅读监控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在阅读前,通过分析文章的特点、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加强自我监控,调整阅读速度,根据理解的水平,不断调整阅读策略;在阅读后,反思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评价自己是否完全达到了阅读的要求。研究发现,高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标。当然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要求,需要我们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20世纪90年代的大量研究表明,带着目的去阅读可能会选择不同阅读策略,最终也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有良好的促进。(本文由伍新春教授在“2018年统编小学语文二、三年级教科书专题培训”会上的学术报告改编而成,内容有删减。)
我不信这些还不够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下面我给你分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王素静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意见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作者:薛万文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整天板着脸,即使他的心地再善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沟通的。其实有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经常板着面孔去授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望而生畏,这样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不敢回答问题,生怕答错了受到教师的责备。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其教学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即使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也是被强制灌输进去的。学生整天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厌烦这位教师。可见,课堂上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激情的笑容是师生沟通心灵的纽带,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树立美好形象的法宝。
四、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而且贪玩,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若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五、结语
总之,只有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安心、舒心地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红杏出墙,彰显出青春活力。
作者:左世锋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王六村校区洪水口小学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本文整理的 310个"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 为大家展现语文教育研究热点。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一: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二: 5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57、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58、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5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60、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61、"小先生制"--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62、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6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64、关注"幼小衔接" 提高小学语文起始年段教学实效 6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66、 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67、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谈 68、 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69、 "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0、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1、 多措并举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2、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73、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7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7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76、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7、 运用微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78、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79、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80、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8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 8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83、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84、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85、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8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87、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88、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89、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90、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9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2、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93、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94、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95、青春期教育研究 96、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97、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98、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99、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0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0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0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0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0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0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11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11、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2、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113、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4、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5、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6、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7、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18、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119、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120、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 121、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2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12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124、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 125、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26、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127、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28、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129、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30、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 13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13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13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 13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13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3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137、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138、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初探 13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 140、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 14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 14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 14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144、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 145、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146、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47、小学高年级语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148、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149、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50、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四: 151、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分析 15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54、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李祥 155、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56、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57、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丁光忠学周刊-- 158、搞好语文教学 彰显语文魅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和分析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妙用游戏朱 160、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6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6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6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6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6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6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6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68、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169、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微探 170、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171、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72、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7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174、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76、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177、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178、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80、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8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8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8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8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8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8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8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88、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189、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90、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变 19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与建构 192、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19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4、论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195、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小学语文质量 196、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197、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9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99、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人文性进行培养的分析 200、关于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 201、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五: 20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3、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204、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5、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206、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8、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 209、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210、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11、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21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1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21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21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16、课本剧编演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21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策略 219、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构建 220、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21、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22、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凸显学科特色 22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24、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25、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6、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7、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 228、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 230、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231、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2、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 23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4、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35、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36、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策略 237、浅析小学语文优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238、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3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析 240、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44、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4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6、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24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4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249、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250、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六: 2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5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绘有效结合 25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策略分析 254、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25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5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7、古诗文教学情境创建杨晓丽 258、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9、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260、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研究现状及有效策略 261、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6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26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 264、论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策略 265、关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266、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的策略 267、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68、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9、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应用探讨 270、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71、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7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73、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74、基于模块化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研究 27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 27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 278、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79、小学语文高年段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80、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81、实现"活动型"写作教学--微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策略 282、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8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和策略研究 28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5、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方法研究 286、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 28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 288、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89、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 290、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入与价值探寻 29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29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9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探究 29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95、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96、谈如何让创新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297、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98、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9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书香味儿呈现策略探析 300、关于以五步教学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301、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0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30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04、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05、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 306、探析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策略 307、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308、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09、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310、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下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