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代码是1028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历史
1950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1年创办)、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28年创办)、中国文学院(原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27年创办)合并组建苏南文化教育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12月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接收东吴大学相关档案,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
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03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
2000年,苏州医学院(1912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
2012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并入苏州大学。4月7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成为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设置行政审批之后由高校自主设立的首个研究生院。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20年12月,全校现有教职工5254人,专任教师3464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院院士,7位发达国家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1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0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位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各类国家级人才260多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
学科建设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儿科学专业;设有132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质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档案学、物理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放射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政治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教育学(培育)、畜牧学(培育)
省品牌专业:法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临床医学、历史学、化学、金融学、艺术设计
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档案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放射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护理学、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生成绩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2013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2018年,我校在“创青春”创业大赛专项赛中获得金奖1项,铜奖2项。在近四届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和周春秀四位同学共获得了“五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学术科研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
学术资源
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1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招收6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3000多人次。
2007年起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3月,苏州大学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协议,苏州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首家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2015年,参与创建江苏—安大略省大学合作联盟。2017年,发起成立中国符号学基地联盟。2018年,倡议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2018年学历留学生突破1000人, 在校留学生达到3250人,连续多年获“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苏州的大学有: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等。 苏州大学名单 学校名称 学校标识码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备注 苏州大学 4132010285 江苏省 苏州市 本科 苏州科技大学 4132010332 江苏省 苏州市 本科 常熟理工学院 4132010333 江苏省 苏州市 本科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4132013983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民办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4132013984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民办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4132013985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民办 西交利物浦大学 4132016403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632000583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0960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职业大学 4132011054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沙洲职业工学院 4132011288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078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685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686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687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688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808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2809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3751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4132013962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中外合作办学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4132013963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4132014163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132014256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4132014295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苏大不是985大学是211大学。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苏州,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高校。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和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补充材料:
苏州大学文史类专业主要有:英语、俄语、德语、法学、知识产权、日语、朝鲜语、翻译、新闻传播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西班牙语、公共事业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旅游管理、历史学、管理科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苏州大学院校代码是1028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校介绍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59万余平方米;设有30个学院(部),13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27650人,硕士生14469人,博士生4936人,留学生2097人。2022年2月,学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儿科学专业。
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20年12月,全校现有教职工5254人,专任教师3464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院院士,7位发达国家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1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0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位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各类国家级人才260多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
科研成果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
科研平台
截止2021年3月,学校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2019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苏州大学共设有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附属医院
据2020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苏州大学医学部共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苏州大学附属高邮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呼伦贝尔医院、苏州大学附属青海省人民医院等附属医院19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实习点100多个;生物类校外实习基地18个。
特色专业及学科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通信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
教育部“卓越医师”计划专业:临床医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软件工程、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专业:法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放射医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质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政治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教育学(培育)、畜牧学(培育)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生态型区域(苏南)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弱者权益保护、现代光学与技术、生物导向的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学、现代蚕桑丝绸工程、现代数学及其在通信编码、生物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功能性软物质及纳米材料、血栓与止血的基础和临床建设、微创脊柱功能重建与骨组织工程;电离辐射效应、损伤救治和防护的机理与应用
国际合作
截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1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招收6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3000多人次。
2007年起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8年3月,苏州大学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协议,苏州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首家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2015年,参与创建江苏—安大略省大学合作联盟。2017年,发起成立中国符号学基地联盟。2018年,倡议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2018年学历留学生突破1000人,在校留学生达到3250人,连续多年获“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上知网看看,可以找到相关杂志
可以发表到期刊
学术堂从知网上整理了几个正规且可供发表论文的法学期刊,供大家参考:1.环球法律评论曾用刊名:外国法译评;法学译丛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9-6728CN:11-456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2-529创刊时间:19792.比较法研究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4-8561CN:11-3171/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19873.法制与社会发展主办单位:吉林大学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6-6128CN:22-1243/D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12-165创刊时间:19954.中国法律评论主办单位:法律出版社出版周期:双月ISSN:2095-7440CN:10-121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20145.交大法学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3925CN:31-2075/D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4-876创刊时间:20106.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主办单位:苏州大学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7076CN:32-1846/D出版地:江苏省苏州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28-452创刊时间:20147.医学与法学主办单位:泸州医学院;中国卫生法学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674-7526CN:51-1721/R出版地:四川省 泸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62-335创刊时间:20098.北航法律评论主办单位: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出版周期:年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20109.法缘法学论坛主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边缘法学研究中心出版周期:半年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中文开本:大32开创刊时间:2006
好发。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好发,可以在高考的时候去考点的地方去发,都是高考生,人员真对性强,人又多。
好。排版紧凑。苏州科技大学学报排版与其他学校大学报排版相比是非常紧凑的,这样可以在板报上展示更多的信息,是非常好的。2、排版美观。苏州科技大学学报排版是从小到大排版的,其他大学大学报排版字体是一样的,苏州科技大学学报排版更加美观更好。
字母词的现状及未来—基于第5版和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比较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高校学生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态度及使用习惯调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本土化顺应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12期从语言接触看语言文化迁移—以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为对象,《常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适度文化移情对文化生态的平衡效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从跨文化能力角度解读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向,《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定势对文化移情能力的消解,《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英语习语中文化定势现象的认知解读,《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框架理论视角下定势的认知建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白马寺》年代: 现代 作者: 老She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Ming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Jie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白马寺Shi》年代: 宋 作者: 李廌湠漫Han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Gou。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龟鱼水中Zuo,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Jiu。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Pian,来倒壶中酎。《游白马寺》Nian代: 宋 作者: 张耒秋林转层崖,Bu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Jing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累累霜果悬,落落Han木壮。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Ye已深,岭白月微上。天明寺南去,幽路Ai而昉。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崩奔Bei涧石,大小非一状。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Ang。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喧颓竞飞Shu,派泻或平漾。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Zhang。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深行耳目Jing,挤险谁复让。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Qiu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Yi先怆。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当其Liang自得,厌满绝余望。乃知山林乐,岂为Yin者妄。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遑遑Shi仁义,此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Qiang。
朋友你好!描写的有:《白马寺》年代: Xian代 作者: 老舍中州原善土,白马驮Jing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疏钟群Zuo寂,一梦万莲开。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Bai马寺诗》年代: 宋 作者: 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Song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龟鱼Shui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Chun可就。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Chi上篇,来倒壶中酎。《游白马寺》Nian代: 宋 作者: 张耒秋林转层崖,Bu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Jing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累累霜果悬,落落Han木壮。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Ye已深,岭白月微上。天明寺南去,幽路Ai而昉。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崩奔Bei涧石,大小非一状。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Ang。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喧颓竞飞Shu,派泻或平漾。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Zhang。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深行耳目Jing,挤险谁复让。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Qiu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Yi先怆。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当其Liang自得,厌满绝余望。乃知山林乐,岂为Yin者妄。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遑遑Shi仁义,此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Qiang。
《宿白马寺》年代: 唐 作者: 张Ji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Xiao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Bai马寺》年代: 现代 作者: 老舍Zhong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Ming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Jie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白Ma寺诗》年代: 宋 作者: 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Fei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Gui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Ci计春可就。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Xing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白马寺Wan泊》年代: 宋 作者: 秦观蒙Meng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人物渐Xi疏磬断,绿薄丛底宿鸳鸯。《游白Ma寺》年代: 宋 作者: 张耒秋Lin转层崖,步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Chu羽林仗。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Lei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房深灯火暖,Zong饮颇酣畅。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Tian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林分径忽断,Qian涧阔逾丈。崩奔被涧石,大小非一状。Wan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鸣泉走石罅,Lian络弄清涨。喧颓竞飞漱,派泻或平漾。Qun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沿松见奇鼠,Shi蟹侑朝饷。深行耳目静,挤险谁复让。Han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秋晖堕平野,Mu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怆。Gao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当其两自得,Yan满绝余望。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Kuang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遑遑施仁义,Ci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强。
《游白马寺》年代: 宋 作者: 张Zuo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森森夹Lu竹,矗矗羽林仗。精庐隐深坞,门启台Dian敞。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房Shen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夜已深,岭Bai月微上。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Lin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崩奔被涧石,Da小非一状。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Ming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喧颓竞飞漱,Pai泻或平漾。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Yan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深行耳目静,Ji险谁复让。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Qiu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Yu去意先怆。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Dang其两自得,厌满绝余望。乃知山林乐,Qi为隐者妄。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Zuo遑施仁义,此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Shu顽安可强。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Cheng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Chang,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Nian(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Xiang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Huai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Zhi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Men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Jian、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Zui深的作家。
白马寺诗诗人:李廌 朝代:唐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Fei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Gui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Ci计春可就。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Xing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白马寺》年代: 现代 作者: 老She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Ming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Jie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白马寺Shi》年代: 宋 作者: 李廌湠漫Han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Gou。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龟鱼水中Zuo,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Jiu。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Pian,来倒壶中酎。《游白马寺》Nian代: 宋 作者: 张耒秋林转层崖,Bu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Jing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累累霜果悬,落落Han木壮。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Ye已深,岭白月微上。天明寺南去,幽路Ai而昉。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崩奔Bei涧石,大小非一状。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Ang。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喧颓竞飞Shu,派泻或平漾。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Zhang。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深行耳目Jing,挤险谁复让。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Qiu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Yi先怆。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当其Liang自得,厌满绝余望。乃知山林乐,岂为Yin者妄。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遑遑Shi仁义,此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Qiang。
《梦游洛中十首》年代: 宋 作者: Cai襄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Geng丞血染边场草,留得声名日月高。
摘要】唐代诗人张继以一首诗歌《枫桥夜泊》Er被后人传诵。关于张继的平生及其诗歌的研Jiu很多,但大多都是对他的诗歌《枫桥夜泊》De研究,对于他的其他作品研究相对较少。而Dui于张继生平的研究也是不少的,但是关于他Chuan奇的一生却没有得到一致的肯定。从历代诗Ge选本中看,张继诗歌入选是很少的。更为遗Han的是,迄今为止,关于张继及其诗歌的专门De论著也就寥寥无几了。在次文中,主要综述20Nian来有关张继的及其诗歌的评论。【Guan键词】张继平生 《枫桥夜泊》 综述Yi、张继的平生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Ping生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于钟国本的《唐代Shi人张继诗歌初探》和王辉斌的《张继平生订Zheng》。这两篇论文主要是从张继的一些诗歌和Qi友人的一些文集,还有就是从一些比较简单De历代有关张继记载的文章来对张继生平的考Zheng。在钟国本的《唐代诗人张继诗歌Chu探》中也对张继的平生作了较细的论述。Zhang继,字懿孙,新旧《唐书》无传,其生年不Ke考关于他的籍贯,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Kan法:其一认为他是襄州人。如《新唐书·艺Wen志》著录“张继诗一卷”,下注云“襄州人”。Ci后的《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全唐Shi》都持此说。其二认为他是南阳人。如唐代Du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并序》(《Pi陵集》卷九),以及《宋高僧传》卷十五的《Tang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都称“南阳张继”。Du孤及与张继为同时代人,他对张继了解较详,Yin此张继的籍贯,应以邓州南阳人为确。Zhang继的生平经历,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Kao》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Fang面:第一,长安应举时期。《唐诗纪事》卷Er十五张继条说他:“登天宝进士第”;《唐Cai子传》卷三张继小传则谓:“天宝十二年礼Bu侍郎杨浚下及第”。二者足证张继于唐玄宗Tian宝年间考中进士。又张继同时诗人刘长卿有《Zeng张继司直适越》诗,诗题中称张继为“司直”,Zhe可能是张继中进士后担任过的官称。Di二,吴越洛阳客游时期。据《会稽掇英总集》Juan十八可知,于幼卿于天宝十三年至至德二年Wei会稽太守,张继游吴越必在此时。而安史之Luan结束之后,张继即结束吴越客游生涯,西去Luo阳,并在《宿白马寺》、《洛阳作》等诗中Jian接地反映了安史乱后的残破荒凉景象。Di三,武昌洪州任职时期。与张继同时诗人皇Fu冉有首《酬张继》诗,诗前小序云“懿孙,Yu之旧好,祗役武昌”;《新唐书·艺文志》“(Zhang继)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Zhou。”可见张继曾供职于武昌、洪州。Zhang继的卒年不可详考,大约于德宗建中时迁为Sui州刺史,张继之卒年应在大历末。Zai王辉斌的《张继平生订正》一文中,认为:Zhang继为襄州襄阳人,天宝十三年后登第,授职Jiang南;大历初检校祠部员外郎;大历五年在润Zhou与皇甫冉、齐长卿、邹绍先等人过从,诗酒Chou唱一时,未几,赋诗送邹绍先赴河南,旋“Zuo役武昌”。刘长卿《毗陵送邹绍先Fu河南充判官》诗,认为其乃为张继大历四、Wu年在洪州任租庸判官或转远判官之说,实可Shang榷。大历三年七月以河南副元帅赴幽州,则Shi年秋皇甫冉尚在京洛一带。刘长卿集中亦有《He樊使君登润州城楼》一诗,表明其在大历五Nian至六年正月间亦在润州。张断进士Deng第的时间,辛文房《唐才记考》均订为天宝Shi二年,傅文从之不疑。张继及第后Ji在于幼卿幕府或会稽一带作过官。《唐才子Chuan》所谓“尝佐镇戎军幕府”,或是诗中“戟Hu”一词而言之,则张继进士及第当在天定十San年至德二年之间。在上述中,关于Zhang继的平生主要是从历代的有关诗人的一些文Xian记载、张继诗歌极其他的一些游记,还有张Ji友人的一些文章去对张继平生的定位。但是Da多关于张继的考证还://3rxing/question/ff1465494c86531012.是实仍......余Xia全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