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良好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良好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试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 曹丽花. 教育现代化. 2017(06)[2]把握教学细节,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J]. 江志峰.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1)[3]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 武墨超. 知识经济. 2016(13)[4]科学把握材料 服务课堂教学[J]. 郑曼慧. 赤子(上中旬). 2014(15)[5]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 程艳艳. 学周刊. 2015(08)

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研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目前在大学课堂里出现的"课堂冷漠"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论文对课堂互动性进行研究,采用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目前大学课堂里普遍存在着一种“课堂冷漠”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讲台下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患上了这种“冷漠症”?据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体制存在着问题[1]。大多数高校课堂上仍然沿袭了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高等院校的受教主体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个性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灌输,就会出现消极被动的听课现象,影响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互动教学法[2]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能使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从厌学变成乐学,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的教学。

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担负着组织教学活动的重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教学互动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它需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活跃课堂氛围,而学生的参与和关注又会激发授课教师的积极性,给授课教师更多的压力,推动其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去备课和授课,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从而形成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3]。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式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讲到某个理论的时候,引入当下发生的某个公共事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的讨论中来,让他们在质疑和阐发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形成对这个理论的理性认识,同时也让同学们理解这个理论的多面性,形成更丰富的认知。

(一)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是“善教”和“乐学”的有机结合,“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乐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因此,在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气氛。

2、教师为学生提供互动空间。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要开放、自由,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训练,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3、教师以教材为依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进而鼓励、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利用课外教学环节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极好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相关信息,这个过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师生可以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比如可以建立qq群,学生们可以在群里自由的发表观点和见解。有的学生课堂上不喜欢发言,但在群里却能和老师无拘无束地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不仅可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题,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部动机。师生间诚挚的、健康的情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也是师生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动力。

二、实施互动教学的条件

(一)互动教学给教师提出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要想驾驭好课堂,就必须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丰富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前必须进行认真充分的备课,并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设计教案。另一方面,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设计好如何既能使学生掌握所讲知识,又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首先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地通读与理解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寻找适应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其次教师要在全面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资料,这样才能在备课中开阔视野,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讲起课来游刃有余,有张有弛,轻松愉快。另外,教师还要查阅一些能够在课堂上引用的实例,使课堂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生的课前备课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备课,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3、研究教学方法

同样一堂课,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专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堂课如用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课前备课应尽可能将各种教法互相配合,以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互动教学给学生提出的要求

互动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参与,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目的,学生在课下需要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讨论的需要。

1、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一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的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教学的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2、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发言交流。学生的发言和汇报,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实践的`乐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3、教师引导,质疑解惑。当学生将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的学习信息,向同学汇报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点评时,一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二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习中对疑难问题进行的辨析、研究、探索,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书本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不断求知、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互动教学实现过程

互动式教学要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互相呼应,产生活跃的气氛,才能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1、采用合适的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互相交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采用案例教学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然,案例的穿插必须恰当。恰当、合适的案例来源于教师平时的收集和积累以及不断的更新。所以,成功地上好每一门课,甚至每一节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智慧。

2、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一堂典型的课堂教学课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应在上课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讲授的内容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剩余的课堂时间应安排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点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更多地阐述自己观点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对知识由“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索。实践证明对于以上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极好。

3、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上台进行讲解

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演讲能力以及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要实现以上三种方式的互动,需要学生的配合。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更深的理论功底和具备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驾御课堂交流、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要有号召力、感染力和激情,将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互动教学中来。

三、结论

通过采用互动教学可以改变“课堂冷漠”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既要驾驭好课堂,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他们需要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娟。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21—124。

[2]刘建德。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j]。湖南教育,2002,(11):43—43。

[3]程玮。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15—16。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

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人与之间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现代教学价值观并不完全以西方教育价值观为标准,应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精华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应当既保留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又吸纳西方教育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的教育民主性。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起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民主性可以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华。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差异、尊重生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成对世界的新认识。这样的师生关系将逐渐摆脱“纯知识传递”的束缚,愈来愈多地激励对学问的思考,教师将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成果,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全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以民主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应当只是表现在121头上,更应渗透在灵魂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不完全了解的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文献论文

以学生为本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的学生被罚过站,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三、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四、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 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五、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北京西四北四条小学教师梁勇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 自己看着删点.

一、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 黑色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黑色旅游发展中拥有直接的经济、法律和道德利益的个人或群体,包括黑色旅游地社区(包括当地居民)、当地政府、黑色旅游者、旅游开发商、旅游企业等。 紧密层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能给黑色旅游发展带来机会和威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旅游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 of A TE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and exh。 。TERremainderdisjoint aust X with exception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志愿组织、社会团体、环保组织、学术界、媒体),其他政府部门(各级政府的工商、农业、林业、土地、环保部门等),旅游市场(竞争者、合作者、旅游行业协会等)。外围层利益相关者指更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二、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有不同于一般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当地社区。目前社会学一般认为“社区是指居于一定地域的、具有共同联系、归属感和彼此交往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及其活动区域。黑色旅游地当地社区通常包括:1.当地人口;2.所在地域;3.当地社区公共设施;4.当地居民的归属感。” 保继刚(2002)指出当地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旅游业的最终受益人,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社区居民希望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获得合理的报酬,增加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并享有旅游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并在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尊重

找到一篇,不知道满足你的要求不?论高校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摘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所有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同时着手,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原文地址,可以免费下载的,你自己下载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良好的师生关系策略研究论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

2、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3、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4、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不尴尬。

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班集体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在批评时既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改善自己。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论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

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人与之间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现代教学价值观并不完全以西方教育价值观为标准,应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精华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应当既保留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又吸纳西方教育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的教育民主性。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起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民主性可以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华。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差异、尊重生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成对世界的新认识。这样的师生关系将逐渐摆脱“纯知识传递”的束缚,愈来愈多地激励对学问的思考,教师将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成果,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全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以民主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应当只是表现在121头上,更应渗透在灵魂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不完全了解的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

浅析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师生之间出现的问题,希望能从个体、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现代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对策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大要素,拥有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良性发展。但近年来高等学校频繁出现“教室门”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反响,师生伦理受到严重质疑。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师生之间关系疏远,感情淡漠

这主要是指老师仅仅只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员存在,而缺少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现在高校基本都是采用教室流动、合班上课制,一名老师要教几百位学生,这样自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就减少了。这也使得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在逐渐地远离老师。就算是与学生最密切的辅导员,也因为一系列的日常事务,而缺少与学生进行内心交流。因此师生关系逐渐淡漠,甚至出现“辱师”现象。

(二)师生关系呈现功利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逐渐以利益作为交际的目的,师生之间单纯的关系陷入了肮脏的交易中,师生间的关系转化成了金钱与利益的关系。现阶段,师生关系更多地打上了世俗烙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老师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亲疏有别,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由于老师掌握一部分资源,学生为了能够从部分老师那里获得一些好处,千方百计地迎合老师,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

(三)师生关系表面化、对抗化

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义、竞争主义和功利主义对高校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使得师生关系也逐渐呈现表面化和对抗化的现象。学生对老师没有了敬畏感,上课的时候也不会认真听讲,只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背老师划出来的重点,以此来应对期末考试。同学之间经常在学期末戏谑,我要开始预习了…。而师生对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老师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有问题,老师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尊重,教育的方法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今就业严峻,校园也时常出现不公平现象,学生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厌恶社会、学校和老师,加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容易与教师形成对抗。总之,高校师生间的关系问题有着一系列的社会根源和学校层面的原因,同时,老师也越来越缺少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马克思说:“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已越来越重要。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能够相互融洽,并进行很好的配合。

(一)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道德人格和修养对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养成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学而不厌的至真精神和诲人不倦的至善精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这些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在课堂教育中也要营造良好的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后,也要积极地抽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主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没有对抗心理,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也应在课后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引导并解决问题。积极主动接受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充分接受课堂知识,学习老师所散发的精神,学会处理关系问题,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

(二)高校应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教师及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高校应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都体现着伦理色彩。不论是课堂和班级管理,还是学生和教学管理,都应体现着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明确老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学校领导者应有强大的伦理意识,因为他们的育人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影响这校园文化的形成。强化校领导的伦理意识,能够使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

(三)全社会应积极关注师生关系问题,进行正确引导

社会应正确看待师生关系问题,对于师生伦理道德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认同其“合理性”,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发扬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能够突破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各类大众媒介应积极倡导和谐师生关系,通过舆论导向,扭转社会不良的师生氛围,通过积极宣传,加强对师德、伦理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尽量避免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的影响,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矛盾,但是我相信,只要各高校以及教师、学生一起同心协力,这些矛盾与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和与解决,我相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趋向和谐,这是每个人都乐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

[1]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2,03:99-100.

[2]周慧霞.高校师生关系的伦理问题及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76-7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具体来说:第一,在教学上的授受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参与这个过程,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目的最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后不论学生学习什么,只要他具备这种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教学就达到了基本目的。第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第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正直的有高尚品德修为的人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反之,如何这个老师行为不正,思想偏执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思想品德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师生关系的论文参考文献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

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人与之间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现代教学价值观并不完全以西方教育价值观为标准,应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精华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应当既保留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又吸纳西方教育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的教育民主性。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起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民主性可以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华。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差异、尊重生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成对世界的新认识。这样的师生关系将逐渐摆脱“纯知识传递”的束缚,愈来愈多地激励对学问的思考,教师将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成果,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全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以民主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应当只是表现在121头上,更应渗透在灵魂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不完全了解的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具体来说:第一,在教学上的授受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参与这个过程,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目的最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后不论学生学习什么,只要他具备这种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教学就达到了基本目的。第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第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正直的有高尚品德修为的人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反之,如何这个老师行为不正,思想偏执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思想品德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