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外关于泛娱乐化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关于泛娱乐化的研究论文

占一点点边的

所谓泛文化现象,简言之,即什么都文化了,什么都打出文化幌子,假文化而行。泛文化现象越泛越离奇,越说越邪乎,也有由庸俗走向恶俗的趋向。 比如说,爱赶饭局的,说是饮食文化;爱喝酒的,说是酒文化;爱跳舞的,说是娱乐文化……产苹果的,说是苹果文化;产大葱的,说是大葱文化;养龙虾的,说是龙虾文化;养果子狸的,说是果子狸文化……泛文化并没有到此为止,还在一个劲地泛下去:收藏旧时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写乞丐传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编造妓女小说的,说是挖掘“妓女文化”……再泛下去,就该有三陪文化、走私文化、吸毒文化、瘟疫文化、恐怖文化……于是乎,文化洋洋大观,却也蝇营狗苟。

关键词: 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 泛娱乐化是资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资本的趋得性要求媒体最大限度地占有受众,另一方面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信息的利益相关性降低——传统的高利益相关性信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信息全球化打破了这种制约。利益相关性直接影响到大众的信息获取动机,而娱乐是最能与大众建立一定利益相关性的传播内容。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提出目前的娱乐化已经蔓延到教育、新闻等各个方面,使人们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之下,而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泛娱乐化的倾向也必然会导致大众传播麻醉作用的增强和社会精英阶层话语权的缺失。 本期分别从新闻传播、历史、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泛娱乐化”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新闻与传播 】 泛娱乐化时代传统媒体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在娱乐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媒体不但陷入了经营的困境,而且陷入了理念和功能的困境。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的分析,系统论述了传统媒体在社会责任、功能、经济、内容、用户、人才等方面的艰难选择,并试图以全新的思路,为传统媒体指出一条纾危解困的变革之路。 [1]高菲、杨洁仪.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J].泛娱乐化时代传统媒体的困境与出路,传媒. 2021,(19):68-70 | 2 | 【 文学 】 泛娱乐化视角下网络文学发展方向研究 ——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摘要: <正>尽管网络文学已然成为我们阅读和消费的日常,但大众对其的理解仍然相对模糊。广义上,它可以包括所有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文学作品,与传统创作形式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狭义的"网络文学"则是指那些完全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传播,从语言风格、思想内涵到表现形式都充分反映出信息化时代特点的文学作品。当前,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社会效应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其对大众阅读习惯、审美品位及道德观念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对于网络文学这一集重要性、不确定性和巨大发展前景于一身的文学现象的研究,值得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面向未来。由欧阳友权主编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一书,正是这样一部视野宏阔的学术专著,是对当下网络文学的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反思和探索。 [2]孙乔可.西安外国语大学[J].泛娱乐化视角下网络文学发展方向研究——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语文建设. 2021,(19):87 | 3 | 【教育学】 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审思 摘要: 在狂欢特质鲜明的网络"泛娱乐化"浪潮裹挟下,不少青年大学生自缚于"被定制"的"娱乐茧房",追捧"万事皆可娱乐"的解构主义叙事,习惯以"视觉实证"代替理性思考。大学生的"泛娱乐化"倾向,使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守课程底色还是迎合学生"娱求"、坚守学理性阐释还是增添解构性分析、坚守内容讲授还是强化"感官"刺激这三个方面产生了摇摆困顿。在新时代,消解网络"泛娱乐化"浪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影响,必须坚持以"内容为王"打破网络"娱乐茧房",提升大学生的精神"获得感";以"共情式"话语表达超越"泛娱乐化"叙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以"引导式"内容讲授统合新媒体教学手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3]张恂、吕立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审思,思想教育研究. 2021,(08):95-99 | 4 | 【戏剧影视】 陈思诚电影的泛娱乐化解读 摘要: 娱乐休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基本状态,也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在当代,娱乐的社会功能被空前放大了。在这样的语境中,陈思诚充分了解商业电影的创作规律,在"唐探"系列等电影中,通过快感导向的叙事,杂糅式的、碎片化的符号等强化了其影片辨识度和市场认同。一言以蔽之,这种泛娱乐化倾向极大地促进了陈思诚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同时,在其监制的《误杀》及《我和我的家乡》中导演的《天上掉下个UFO》中,陈思诚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对泛娱乐化的反思。 [4]张玉龙.山西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J].陈思诚电影的泛娱乐化解读,电影文学. 2021,(16):96-98 | 5 | 【哲学】 泛娱乐化时代审美价值的重塑 摘要: 泛娱乐化时代容易把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作为基本的审美价值导向,导致审美的平庸化、崇高的消解、精神的懒惰和虚无主义,反而对"崇高"价值的追求缺乏动力。崇高价值观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中占据主导地位,它通常与真理、正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以牺牲个体的利益乃至生命的形式,达成崇高价值的自我实现。面对泛娱乐化时代,文艺工作者承担着塑造和引导新时代的崇高价值观的重大使命。 [5]吴井泉.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术期刊中心[J].泛娱乐化时代审美价值的重塑,广东社会科学. 2021,(02):61-66 | 6 | 【社会学】 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 摘要: 泛娱乐主义是在现代媒介、资本逻辑以及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把娱乐作为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它以超越娱乐底线的泛娱乐化倾向为主要形态,蕴含着将娱乐价值作为首要甚至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当前,泛娱乐主义在演进过程中凸显出以网络空间为主要栖息地,以网络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为主力军,以恶搞式、调侃式、炒作式娱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为主要传播载体等特点。同时,在发展动向上日益呈现出话题指向严肃公共事件、舆论传播形态大肆生成以及与其他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等态势。对此,应从纠正泛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正确发挥网络媒介功能和提升网络生态治理效能等方面入手,以实现对泛娱乐主义的超越。 [6]王娟、刘文雅.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思想教育研究. 2020,(11):62-66 | 7 | 【文化】 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经历了结构变迁与功能转换。在集体化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被各种政治运动、政治学习和政治宣传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尽管人们的娱乐生活逐渐褪除了浓厚的政治化色彩,仍然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始终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娱乐习惯。人们的娱乐习惯或隐或显地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透过对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的考察,也能从中反观和体认中国政治社会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大众娱乐习惯既是一定时期政治社会制度的隐喻又是其表征。 [7]吴理财、解胜利.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J].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59(06):31-44 | 8 | 【历史】 当代中国历史书写“泛娱乐化”现象的 批判与纠治 摘要: 近年来,历史书写的"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集中表征为历史人物的"恶搞化""偶像化",历史史实的"三俗化""颠倒化"以及历史情节的"碎片化""失真化"。从生成语境来看,这与个体原子化的生存境遇、文化资本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都有直接关系。当历史为娱乐所左右,历史就失去了应有的凝重和庄严,不仅抽空了历史的价值蕴含,窒碍了历史的共识凝聚,更助推了虚无主义的泛滥,造成种种精神乱象,直接威胁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为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从理论和现实维度着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纠治。 [8]孙洲.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当代中国历史书写“泛娱乐化”现象的批判与纠治,思想教育研究. 2020,(07):83-88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 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 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泛娱乐化议论文素材

“共享单车”虽然已经考过。但是由“共享单车”相关的“环保、责任、改革、梦想”话题,仍然是每年高考的高考作文热门素材。环保、责任、改革、梦想一、作文素材共享单车竞争激烈。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出行是一件极为便捷的事情,随着各品牌单车的不断投放,由共享单车所引发的交通拥堵、随便停放等现象,也成了让各方头疼的问题所在。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步普及化,破坏共享单车的乱象屡见不鲜。记者走访发现,并非所有共享单车都“共享”了,除被破坏之外,一些共享单车甚至变成了“私家车”。占为己有、恶意破坏、改装兜售、乱停乱走,“共”享单车,谁在“私”享?二、构思点拨1、共享单车第一个层面上的法律问题,涉及交通和市容城建的行政管理问题。共享单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财产类法律问题。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法律素养。在共享单车热潮喷涌的当下,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道德的约束范围,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国国民的法律素养。这种法律素养甚至决定着共享单车经济模式能走多远。人们更习以为常的是有关部门对机动车的管理,对于非机动车尤其自行车的违章问题,或偶以道德问题谴责,或视而不见。但实际上,非机动车违章问题的多见程度甚于机动车,早已是交通管理的老大难。2、除了交通管理问题,市容管理问题也十分突出。共享单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桩停放、即走即停。这一特点让骑行更加便利快捷,也让共享单车模式得以迅速传播。但同时,无序停放、过度投放的问题已经困扰到城市管理者。共享单车停放在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行人和机动车道、小区绿化带、盲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交通问题,应当如何管理?市容城建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如果尺度过大过死,可能会被诟病因噎废食,影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专车那样;如果放任不管,有一天某一个街道会被废铜烂铁的单车占据,有一天交通会被无序行驶的单车阻塞。未按要求停放、未按要求骑行,除了违反行政法规外,在民法层面上,便是一种违约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尤其在约束和监督机制欠缺的共享单车模式下,一般违约和侵权行为都不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诚信原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骑行者最基本法律素养的表现之一。3、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如果家到地铁站口的距离较远,除步行之外的通勤方式就只能选择自行车、“蹦蹦车”以及“摩的”等黑车。快递业的“最后一公里”,衍生出的需求催生出各种快递柜和代收服务的商机。规则与底线、尊重、坚守一、作文素材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故事:为了救患有阑尾炎的妈妈,7岁的小爱迪生找来几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让油灯的光聚在一起,机智地让家中房间变亮,医生因此成功实施了手术。对于这则出现在人教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人轶事,很少有人质疑它的真实性,直到8年前,数位语文教师开始和它“死磕”。死磕的理由也相当充分——没有任何一本爱迪生传记提及此事,更何况爱迪生7岁时,医学史上还没出现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二、构思点拨这些年,我们学的究竟是不是“假课文”?漫天的质疑、声讨、抗议,如雪花扑面而来,凝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步步紧逼的读者,教材编者没有让步,他们也较上了劲。有编者坚决回应,《爱迪生救妈妈》绝非“杜撰”的故事,它是“有来路的”。一部77年前的美国黑白电影,以及一篇34年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文,就是这篇文章的素材来源。素材的确存在,至少,这不是一篇“比三聚氰胺更毒的假课文”。虽然救母的真实性仍然难以求证,但最起码,它有源可溯。要不是读者和编者“掐架”,恐怕大家到现在也不知道,爱迪生救妈妈一事,除了一部老电影,并无其他可以相互佐证的资料,而在故事的原产地美国,普通人几乎都没有听说过这则名人轶事。不过,除了释疑,编者似乎还大喊了一声“打住!”一个声音冷静地说,“教材可以批评,但不要炒作。”不过,只要是理性的声音,争议更激烈也无妨。倘若双方都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辩论,较真,“假课文”的质疑岂不会烟消云散?就怕不“较真”。有编者委屈地回应,“语文不是历史”,主要功能应是为教学服务。也有教师淡然称,不必纠结真实性,只要价值观向善就行。然而,这两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如果语文教学纯粹是传递知识,我们的课文怎么会经过千百回的精挑细选,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旋律一致地弘扬美好高尚的情感?可见,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可能回避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但为了弘扬善的价值观,就可以抛掉真实的内核吗?真与善冲突时,宁要朴素的真,也不要掺假的善。一个并不完美的真实形象,远胜人为塑造的高大英雄。信念与支持一、作文素材让“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品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二、构思点拨1、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2、“中国形象”、“中国品牌”单个工匠力量虽微,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来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和企业的品牌,逐渐涌现出众多的“中国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就能打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塑造出光灿灿的“中国形象”。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亟待匠心回归,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场信心,培树国际形象,筑就“中国品牌”。弘扬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觉,也靠文化涵养;既靠政策的激励,也靠环境的营造。既需要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企业治理理念并注重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经济环境,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既要建立体现人才和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迎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的需要。让我们高扬工匠精神,照亮质量时代之前程。文化传承、初心一、作文素材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包括各类真人秀、亲子秀、相亲节目等综艺节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在受到一些观众追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同质化、泛娱乐化趋势,而这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爆发提供了契机。二、构思点拨面对文化类节目的集体走红,《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论:“一条街上如果只有一家饭馆,这家饭馆的生意肯定不行。如果是饭馆一条街,可能大家生意都好。这是一个行业的生态。包括各种娱乐节目在内,从不同层次共同满足观众需求的娱乐努力,都是一种生态,文化节目也开始产生了某种生态,因为它有了一定数量上的积累。“但在视频节目整体占比上,我觉得文化节目的数量,其实远远不足。文化类热播节目,还是凤毛麟角。”同时,关正文认为,这些文化节目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努力。“有一些节目更能满足大众的情感需要,有一些满足知识传播型的,也有一些趣味性的,还有一些是智慧型的等。它们属于有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最终合成一种叫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景观。各种层次没有所谓高低,大家都应该去努力,生态越丰富,产品成长的可能越健康。”有评论指出,《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生逢其时,它们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那股无处释放的热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要理解文化节目走红的当下,必须了解中国综艺节目模式的变迁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我理解为一种快餐式的消费,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制作形式都偏向娱乐性,节目效果会放松人们的紧张情绪,例如选秀和真人秀节目类型等等。 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从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大热开始,娱乐节目逐渐开始遍地开花,到如今火爆的《奔跑吧兄弟》《青春有你》等等,全国的观众都在乐此不疲的观看和热议它们,各大社交平台对此的话题也是不断,频繁登上热搜。造成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的原因有很多,究其原因大概为第一满足观众的喜好,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娱乐性的节目来缓解压力和舒缓心情,那些比较高大上难理解的节目,很容易受到冷落,而泛娱乐化的节目更容易挑起人们的神经,引起人们的观看。第二我国的电视节目需要自负盈亏,激烈的市场环境促使电视节目制作者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不断的追求经济效益,因此节目的制作需要符合受众的喜好,而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容易博取眼球。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弊端,而这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也大都以学生为主,因此弊端更加明显。例如第一点电视节目的同质化严重。节目缺乏创新,形式和内容大多仿照欧美和韩国等国家的节目,甚至直接照搬照抄,缺乏自己的思考,没有本土的特点。第二点最严重的是电视节目的制作在一味的迎合受众,从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降低,节目内容容易低俗化,甚至传达不健康的内容。电视节目只顾及受众的喜好和收视率,很难传达出正确的价值观,缺少积极引导。 对于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广电总局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缓解,例如《国家宝藏》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引起了全国民众的观看和讨论,在中国各地一度掀起了诗词的大热。说明新颖的节目形式和积极的节目内容。观众更易于接受,而这类节目也传达出了正确的价值观,间接上提高了我们的文化感知度。还有一系列的限娱令和限韩令的出台。因此,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并不是一直横行,国家广电总局也在寻求解决措施,使电视节目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营造健康的氛围,传播积极向上而又被大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但视听节目的适度娱乐化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前几年火爆的《百家讲坛》电视节目一反传统,突破了枯燥无味的讲授形式,采用幽默化的语言,用一种娱乐的方式向我们介绍历史,而这种方法无疑也被大众接受,有利于知识更好的传播。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是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观众的选择。从侧面上也说明了国家对于观众需求心理的积极回应。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国家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呈现给观众更好的节目内容。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更应该坚守道德底线,坚持正确的导向,将电视节目的内容制作得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而作为普通的观众,我们也应该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娱乐节目,具备甄别力。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采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使电视节目朝着良好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 泛娱乐化是资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资本的趋得性要求媒体最大限度地占有受众,另一方面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信息的利益相关性降低——传统的高利益相关性信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信息全球化打破了这种制约。利益相关性直接影响到大众的信息获取动机,而娱乐是最能与大众建立一定利益相关性的传播内容。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提出目前的娱乐化已经蔓延到教育、新闻等各个方面,使人们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之下,而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泛娱乐化的倾向也必然会导致大众传播麻醉作用的增强和社会精英阶层话语权的缺失。 本期分别从新闻传播、历史、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泛娱乐化”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新闻与传播 】 泛娱乐化时代传统媒体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在娱乐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媒体不但陷入了经营的困境,而且陷入了理念和功能的困境。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的分析,系统论述了传统媒体在社会责任、功能、经济、内容、用户、人才等方面的艰难选择,并试图以全新的思路,为传统媒体指出一条纾危解困的变革之路。 [1]高菲、杨洁仪.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J].泛娱乐化时代传统媒体的困境与出路,传媒. 2021,(19):68-70 | 2 | 【 文学 】 泛娱乐化视角下网络文学发展方向研究 ——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摘要: <正>尽管网络文学已然成为我们阅读和消费的日常,但大众对其的理解仍然相对模糊。广义上,它可以包括所有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文学作品,与传统创作形式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狭义的"网络文学"则是指那些完全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传播,从语言风格、思想内涵到表现形式都充分反映出信息化时代特点的文学作品。当前,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社会效应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其对大众阅读习惯、审美品位及道德观念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对于网络文学这一集重要性、不确定性和巨大发展前景于一身的文学现象的研究,值得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面向未来。由欧阳友权主编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一书,正是这样一部视野宏阔的学术专著,是对当下网络文学的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反思和探索。 [2]孙乔可.西安外国语大学[J].泛娱乐化视角下网络文学发展方向研究——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语文建设. 2021,(19):87 | 3 | 【教育学】 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审思 摘要: 在狂欢特质鲜明的网络"泛娱乐化"浪潮裹挟下,不少青年大学生自缚于"被定制"的"娱乐茧房",追捧"万事皆可娱乐"的解构主义叙事,习惯以"视觉实证"代替理性思考。大学生的"泛娱乐化"倾向,使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守课程底色还是迎合学生"娱求"、坚守学理性阐释还是增添解构性分析、坚守内容讲授还是强化"感官"刺激这三个方面产生了摇摆困顿。在新时代,消解网络"泛娱乐化"浪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影响,必须坚持以"内容为王"打破网络"娱乐茧房",提升大学生的精神"获得感";以"共情式"话语表达超越"泛娱乐化"叙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以"引导式"内容讲授统合新媒体教学手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3]张恂、吕立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审思,思想教育研究. 2021,(08):95-99 | 4 | 【戏剧影视】 陈思诚电影的泛娱乐化解读 摘要: 娱乐休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基本状态,也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在当代,娱乐的社会功能被空前放大了。在这样的语境中,陈思诚充分了解商业电影的创作规律,在"唐探"系列等电影中,通过快感导向的叙事,杂糅式的、碎片化的符号等强化了其影片辨识度和市场认同。一言以蔽之,这种泛娱乐化倾向极大地促进了陈思诚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同时,在其监制的《误杀》及《我和我的家乡》中导演的《天上掉下个UFO》中,陈思诚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对泛娱乐化的反思。 [4]张玉龙.山西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J].陈思诚电影的泛娱乐化解读,电影文学. 2021,(16):96-98 | 5 | 【哲学】 泛娱乐化时代审美价值的重塑 摘要: 泛娱乐化时代容易把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作为基本的审美价值导向,导致审美的平庸化、崇高的消解、精神的懒惰和虚无主义,反而对"崇高"价值的追求缺乏动力。崇高价值观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中占据主导地位,它通常与真理、正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以牺牲个体的利益乃至生命的形式,达成崇高价值的自我实现。面对泛娱乐化时代,文艺工作者承担着塑造和引导新时代的崇高价值观的重大使命。 [5]吴井泉.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术期刊中心[J].泛娱乐化时代审美价值的重塑,广东社会科学. 2021,(02):61-66 | 6 | 【社会学】 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 摘要: 泛娱乐主义是在现代媒介、资本逻辑以及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把娱乐作为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它以超越娱乐底线的泛娱乐化倾向为主要形态,蕴含着将娱乐价值作为首要甚至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当前,泛娱乐主义在演进过程中凸显出以网络空间为主要栖息地,以网络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为主力军,以恶搞式、调侃式、炒作式娱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为主要传播载体等特点。同时,在发展动向上日益呈现出话题指向严肃公共事件、舆论传播形态大肆生成以及与其他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等态势。对此,应从纠正泛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正确发挥网络媒介功能和提升网络生态治理效能等方面入手,以实现对泛娱乐主义的超越。 [6]王娟、刘文雅.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思想教育研究. 2020,(11):62-66 | 7 | 【文化】 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经历了结构变迁与功能转换。在集体化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被各种政治运动、政治学习和政治宣传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尽管人们的娱乐生活逐渐褪除了浓厚的政治化色彩,仍然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始终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娱乐习惯。人们的娱乐习惯或隐或显地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透过对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的考察,也能从中反观和体认中国政治社会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大众娱乐习惯既是一定时期政治社会制度的隐喻又是其表征。 [7]吴理财、解胜利.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J].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59(06):31-44 | 8 | 【历史】 当代中国历史书写“泛娱乐化”现象的 批判与纠治 摘要: 近年来,历史书写的"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集中表征为历史人物的"恶搞化""偶像化",历史史实的"三俗化""颠倒化"以及历史情节的"碎片化""失真化"。从生成语境来看,这与个体原子化的生存境遇、文化资本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都有直接关系。当历史为娱乐所左右,历史就失去了应有的凝重和庄严,不仅抽空了历史的价值蕴含,窒碍了历史的共识凝聚,更助推了虚无主义的泛滥,造成种种精神乱象,直接威胁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为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从理论和现实维度着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纠治。 [8]孙洲.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当代中国历史书写“泛娱乐化”现象的批判与纠治,思想教育研究. 2020,(07):83-88

关于网络娱乐文化传播的研究论文

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文化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技术支持,并将互联网作为载体,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作为手段的活动成果。网络文化有着世界性特质,其作为有着互动性和开放性以及多媒体性的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作用分析

1。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分析

网络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虚拟性特征。网络文化虚拟性是依托网络空间虚拟化而存在的,所以这一特征也是网络文化存在的逻辑起点。网络文化是虚拟文化业态,但并非现实文化的断裂,而是借助数字化技术呈现的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交融。其次就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的自由性上,这就使得信息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还有就是网络文化的交互性特征,主要是指人们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发送以及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的时候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的方式,在这一交互过程中,参与者有选择性地吸收信息并做出反馈,这样在信息发布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方面就得到了增强。再者就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网络文化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和网络文化主体的多元性。

2。网络文化的作用分析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在各个方面,主要就是因为网络文化的作用对实际有着应用价值。网络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导向作用方面体现的较为显著。大学生的网络活动中,网络文化同样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起到引导作用。

一是网络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它促进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健康地发展。

二是网络文化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影响并推动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有着传播知识文化的作用以及供人娱乐和休闲的功能。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首先,其对大学生社会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能够在网络文化当中,对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振兴以及自身的发展机遇都能有深切的感受。其次,有利于大学生成才观以及就业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多维度的人际交往观,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观。这主要体现在网络教育发展自身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网络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消极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容易对当代的大学生价值取向造成扭曲,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目标的缺失,对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也会造成紊乱。这主要是因为多元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在评价的标准上也会有所不同,而当前的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处在紊乱状态,价值评价标准相对化,在评价上变得宽容。这些消极的影响要及时得到解决,才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原因分析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造成影响的原因可分为几个重要层面。首先就是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就是网络监控和防护技术的缺陷,网络的立法存在着困难;其次,网络道德规范缺乏,这样就使得网络的监管不到位。而从高校的层面来看,主要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较为狭窄;网络德育中教育者由于在网络思想教育中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就失去了教育者的优势;在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层面也比较滞后,师资较为缺乏。最后就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学生受信息崇拜以及自身成长的环境影响,道德认知与行为不一致。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的优化策略

1。加强网络文化的重构及净化

大学是学生踏上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学习质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要校正网络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措施上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这样不仅能够强化网络信息服务,也能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要,从而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同时,要培育有着民族特色的原创的网络文化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络环境净化力度。

2。建立新型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一方面的素质要能满足实际需求,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维护这一理论的责任感;要能够深入地了解网络的特征,对网络要能够熟练应用,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情况;要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从而有目的地开展工作;要科学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勇于破旧立新和开拓进取。

3。网络文化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

由于网络中的信息比较杂乱,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观念以及社会热点等都相互影响。面对这一现状,网络的文化管理部门要趋利避害,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从而提高网络引导水平。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大学生网民的思政教育覆盖面及影响力,深入宣传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引导,可通过公信力较强的论坛以及媒体来实现新闻的宣传权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网民在交互中传递主流价值观,并形成与时俱进的工作模式。

4。健全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

法律和道德是对人们行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网络文化进行规范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要健全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从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条文的建设完善着手,加强网络立法,做到信息服务的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提高网络监控以及防护的技术水平,确保网络的安全,要保障学生免受非法以及不良网站或者是不健康内容的侵害。

5。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从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着手,使大学生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自律;要注重改革教育的方法,有组织、有方法地对大学生施加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进行强化,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总之,处在当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阶段,正确地处理好网络文化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学校努力完成该做的工作,也需要社会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而大学生自身对网络文化的选择性学习也比较重要。所以只有从多个层面进行完善,综合考虑,才能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得以正确地树立。

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网络文化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它们文化扩张的领地。事实上,西方一些信息大国,尤其是美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加速发展信息网络,将其创制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进而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着国际新闻发布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全方位地倾销自己的文化,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性。这对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其欺性和蒙蔽性是很大的。 其次,垃圾信息污染也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消极面。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借助互联网而广为流传。 另外,一些青年人上网成瘾,也是网络文化带给校园最大的弊端之一。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当他们在网络上获得的快乐比现实多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之中,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都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在网络中,他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终极关怀。久而久之,导致一些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完美的人生,而更加消极失望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论文题目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 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 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交流,新闻事业对人类社会就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2. 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3. 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4. 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

5. 通讯的报道创新——以《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为例

6. 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

7. 《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

8. 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9. 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

10. 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

11. 广告新媒介研究

12. 广告劝服与认知失谐理论

13. 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14. 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15. “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16. 《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17. 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18. “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19.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 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1. 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2.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3.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古诗词经典语句在新闻标题中的改造性运用

4. 古代杂文的新闻性

5. 论社会新闻的“软”与“硬”

6. 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7. 穆青新闻主张研究

8. 穆青新闻实践

9. 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10. 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11.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12. 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13. 探究现代政治广告

14. 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15. 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16. 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17. 人民日报“论坛评论”特征分析

18. CBS新闻时事栏目《六十分钟》研究

19. 真实的力量——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1.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2.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3. 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4. 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5. 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6. 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7. 解释性报道初深

8. 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9. 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10. 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11. 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12. 郑州报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13. 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14. 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15. 新闻娱乐化成因刍议

16.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17. 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18.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19. 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20. 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21. 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我知道怎么做,可以写,你了解吗

外刊娱乐文章

1

《新科学家》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简直是一本神奇的书。

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SAT阅读的题源,10篇雅思阅读题就有2篇出自它!杂志经常刊登一些评论,比如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类杂志内容很有可能出现在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

尽管New Scientist被称作英语考试阅读题源,但是阅读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押题,而是得到思维逻辑、文化语境的训练,同时也为高强度阅读与写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先阅读,才能有理解。每天浏览一篇文章,日积月累下就会有惊人收获!

2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它是美国严肃报刊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

《Smithsonia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是美国一系列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集合组织。该组织囊括19座博物馆、9座研究中心、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以及亿件艺术品和标本。

同时也是美国唯一一所由美国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门博物馆机构,同时也拥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和研究联合体。管理和经费来源于由美国政府拨款,其他捐助以及自身商店和杂志销售盈利。

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网站同样拥有海量文章,多种体裁,和The New York Times相比,它的文章具有更强的科普性。

4

《国家地理》

如果你既想锻炼英语,但又不愿意看长篇累牍的报道,那么《国家地理》是绝佳的选择。

《国家地理》文字的难度相对《经济学人》要低一些,但内容趣味性爆表,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美食、摄影等多个方面。总之,这本杂志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能在无形中提升英语水平。图文并茂,让人流连忘返。

5

《科学美国人》

《科学美国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 American,是美国的一本科普杂志,始于1845年8月28日,起先是每周出版,后改为每月出版。

它为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杂志,也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到目前,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09年的本刊撰写者中有四位获诺贝尔奖。

其在2005年12月时每个月约有555,000份国内(美国)发行量,以及90,000份国际发行量。虽然被认为是大众化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但这本杂志并不采用类似《自然》杂志同行评审的方式审查稿件,而是提供一个论坛来呈现科学理论和科学新发现。

如果说大部分杂志比较适合文科生的话,《科学美国人》绝对是理工科学生的心头挚爱,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如果要发表SCI论文,《科学美国人》能提供的绝不止模板套路,更能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思维和写作方式。

6

《纽约客》

创刊于1925的《纽约客》已经走过了90多年,历经纸媒、电子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更迭,是杂志界的常青树。

《纽约客》虽然四分之一的内容是纽约当地文化,并设有专栏“城中话题”(The Talk of the Town),但高质量的深度报道使得读者遍布全球各地。

首先,必须承认《纽约客》是本文青刊物,专栏囊括小说、诗歌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等。同时,对于时事与国内、国际政治的深度报道显示了其追求极致的野心,高质量的报道常常让它受到普利策奖的垂青。

相比于《经济学人》与《Times》的精英学术,《纽约客》更适合年轻人一窥当代美式文艺与腔调,在有阳光的周末午后,可以放下没完没了的论文实验,感受一把纽约大都会的日常,体验先锋文化的同时提升英文阅读水平。ACT、托福、雅思考试里常常会出现《纽约客》的文章。多读《纽约客》有助于提升语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学英语不可多得的地道读物。

7

《经济学人》

它是一个随机的阅读题库啊!考研英语、雅思、托福、GRE都曾出现过经济学人的文章,虽然你还是不一定能选对答案,但仅那种熟悉感就能让你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放松和雀跃啊!

它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写作素材库和词汇库嘛,很多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对于英文写作,特别是雅思写作都很有借鉴意义。词汇量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大神都说读完经济学人,词汇量唰唰地飞升!

最后,经济学人可以帮你拓宽视野,作为一家严肃的精英杂志,经济学人在解读某些话题时有着与众不同、高屋建瓴的视角。它的China部分,常常会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特别是在国内媒体上看不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很有意思。

不管考雅思、托福还是GMAT、GRE,亦或者考专八、MTI等,不仅需要大量做题,往往还需要大量的外刊阅读。

而且这部分考试的很多原题都是直接从外刊上摘取,就算不考虑这部分因素,外刊的阅读也有益于扩展你的英语知识库,熟悉英语阅读,积累更多的写作或口语素材。

英语外刊那么多,也并非全部都要看,贪多不烂,更何况质量也参差不齐,那么问题来了,哪些外刊最有用呢?小叮当来给你带来介绍。

一、国家地理 National Geographic

在大多数读者眼中,国家地理杂志意味着权威、科学性、准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而不仅仅是一本杂志。

这本杂志看上去感觉是介绍美国地理,其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内容早已超出地理学的范围,涉及社会、历史、风土人情、摄影、文化、美食等内容。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它的视角立足全球,从极地到内陆,从海底到月球,从草原森林中残存的原始部落,到现代化都市中奔忙的人群。它不但记录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求。

之所以推荐NG,是因为该杂志图文并茂,趣味性爆表,并且词汇和句式相对简单,同时又具备很高的文学性,绝对能给你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让你在无形中提升英语。

二、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杂志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但是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

而且《The Economist》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也正是基于此,通常能够深刻影响学生党的世界观和认知观,搭建英语语感的思维方式。

《The Economist》在语言方面的精巧使用和再创造堪称英语杂志最佳。它坐拥一系列牛津大学出身的总编辑,是学习英语写作的超级范本,其语言风格机智、严谨、有力度,用词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The Economist》是所有英语考试的题源,包括高考英语、CATTI翻译证书、MTI考研、托福、雅思、专四专八、四六级、考研英语、GMAT、GRE等等。

三、科学 Science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科学》杂志的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而难以阅读,这个大可以放心,虽然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但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英语基础只要不错就可以尝试阅读。

如果说大部分杂志比较适合文科生的话,《科学》绝对是理工科学生的心头挚爱,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如果要发表SCI论文,《科学》更能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思维和写作方式。

四、纽约客 The New Yorker

创刊于1925的《纽约客》已经走过了90多年,历经纸媒、电子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更迭,它不是完全的新闻杂志,然而它对美国和国际政治、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也是其特色之一。

首先,必须承认《纽约客》是本文青刊物,专栏囊括小说、诗歌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等。同时,对于时事与国内、国际政治的深度报道显示了其追求极致的野心,高质量的报道常常让它受到普利策奖的垂青。

相比于《经济学人》与《科学》的精英学术,《纽约客》更适合年轻人一窥当代美式文艺与腔调。ACT、托福、雅思考试里常常会出现《纽约客》的文章。

五、时代周刊 TIME

《时代周刊》作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且最主要的新闻杂志,封面人物代表了举足轻重的新闻热度。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人物都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风暴的人,而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杂志每年的“年度人物”(Persons of the year)。

而且时代周刊的权威性不仅仅是靠封面那些大人物带动的,它见证了这个世界近一百年的风云变幻,文章相对客观,有深度,基本上看时代周刊就能较为准确的了解世界上近期发生的大事,经济,科技,人文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而这些内容又往往紧扣时代的命题,也需要英语学习者一直不断阅读、学习。

六、读者文摘 Reader's Digest

说到《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的《读者》,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杂志。

Reader's Digest1922年创刊,是一本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内容丰富的家庭杂志。这份每月出刊的杂志文章风格简明易懂,内容丰富广阔,且多富含恒久的价值和趣味。

同时,它还致力于为各个年龄、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信息、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激励精神。

它所涉猎的主题有健康保健、大众科学、体育运动、美食烹饪、旅游休闲、金融与政治、家居与园艺、艺术与娱乐、商业与文化。其他固定的专栏还包括了笑话、谜语、测试、动画及读者来信。

七、名利场

Vanity Fair是美国老牌杂志,创刊于1913年,借用十九世纪英国名作家威廉·萨克雷(William Thackeray)成名作名利俱乐部命名,同样定位于上层社会的浮华世界。

名利场扮演着“从新星到巨星”的全球最华贵舞台提供者的角色,更让人佩服的是,它在国家杂志评奖中在最佳杂志、摄影、专栏、随笔和评论上均获提名。这种浮于华丽世界中却扎实经营杂志本体的内容建设的用心值得称颂。

内容涉及上层社会生活方式,品味,宴会话题,明星生活,艺术,体育,幽默等,还根据大众兴趣推出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如果你是走在时尚潮流沿线的青年,适合志于进军时尚圈的你。

八、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是一个自由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内容关于最近的科技发展,网站开始于1996年,登载每天的关于科技界的新闻。杂志并非是一个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杂志,但被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广为传阅,杂志还经常刊登一些评论,比如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在英国,《New Scientist》是每一个学校的Science系必须具备的杂志,里面介绍了许多高端的科学项目,比如BioPhysics的离子加速器,BioChemistry 的基因工程等。书中还宣传许多科技活动,比如专家公开演讲等。主要阅读者是在英国就读A level-science课程和大学Science的学生和导师。

多个考试阅读考题必备题源,该杂志会经常刊登一些环境问题,这类内容很有可能出现在自然科学类阅读题中。你做过的每本剑桥雅思真题,都有这本杂志的原文哦!

wc:thinku700 了解雅思课程

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颁奖人克里斯·洛克开了史皇妻子的玩笑,被史皇当场教做人。有意思的是,在这足以载入奥斯卡史册的一巴掌之后,奥斯卡的收视率逆势上涨。 近几年,奥斯卡收视率连年下滑,院线电影票房也越发不景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看《洛杉矶时报》如何剖析。 本篇推送原文选自《洛杉矶时报》,译文为机器翻译基础上的调整。笔记由 知新共学外刊群(3月15日开始) 笔记大大Zoe制作。 We Aren't Just Watching the Decline of the Oscars. We're Watching the End of the Movies. 我们不只见证着奥斯卡的衰落,也在见证电影的终结。 Watch the Decline of the Oscars见证着奥斯卡的衰落 这里面我们可以提炼出句式: Watch the decline of... 见证...的衰落 Decline: [ Cusually ] ~ (in sth)~ (of sth) a continuous decrease in the number, value, quality, etc. of sth (数量、价值、质量等的)减少,下降,衰落,衰退 urban/economic decline 城市衰落;经济衰退 The Oscars are declining because the movies they were made to showcase have been slowly disappearing. Within the larger arc of Hollywood history, this is the time to call it: We aren't just watching the decline of the Oscars; we're watching the End of the Movies. 奥斯卡日渐式微,因为这些奖项设置的目的就是展示电影,而这些电影在逐渐消失。纵观更宏大的好莱坞电影史,现在是时候宣告终结了:我们不只是见证着奥斯卡的衰落,我们也在见证电影的终结。 Showcase 此处是用作动词:V-T If something is showcased, it is displayed or presented to its best advantage. 展示 Restored films are being showcased this month at a festival in Paris.本月的巴黎电影节将展映一些修复版的电影。the larger arc of Hollywood history更宏大的好莱坞电影史 Arc 弧,这里的取义是:(in a novel, play, or film) the development or resolution of the narrative or principal theme(小说、戏剧或电影)情节(或主题)的发展(或结局) His transformation provides the emotional arc of the story.他的转变为故事提供了情感发展轨迹。What happened was complicated in that many different forces were at work but simple in that they all had the same effect. The happiest of these changes was a creative breakthrough on television, which enabled small-screen entertainment to vie with the movies as a stage for high-level acting, writing and directing. 这种现象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说简单也简单,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同小异。在这些变化之中,尚且令人欣慰的就是电视节目的创造性突破:小屏幕上的视听娱乐,如今也能和电影一争高下,展示高水平的表演、剧本创作和导演水平。 第一句话乍看上去有点绕: What happened was complicated in that...but simple in that... In that这里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相当于for the reason that, because 来一个富有哲理的例句: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is necessary in that it helps us correct our mistakes.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错误。 Its craft are unusual in that they are reusable, rather than disposable.它的火箭非同寻常,因为可以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的。Vie :~ (with sb) (for sth) ( formal ) to compete strongly with sb in order to obtain or achieve sth 激烈竞争;争夺 a row of restaurants vying with each other for business 彼此争抢生意的一排饭馆But these productions are still a different kind of thing from The Movies as they were — because stories told for smaller screens cede certain artistic powers in advance. 但这些电视作品还是难以和过去的电影相提并论,因为那些为小屏幕而生的故事,在创作前期就要舍弃某些艺术表现力。 Cede : [ VN ] ~ sth (to sb) ( formal ) to give sb control of sth or give them power, a right, etc., especially unwillingly 割让;让给;转让 Only a short campaign took place in Puerto Rico, but after the war Spain ceded the island to America. 波多黎各岛仅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战斗,但大战后西班牙把该岛割让给了美国。 此处言下之意是“为了适应小屏幕而舍弃了部分艺术表现力”First, they cede the expansive powers inherent in the scale of the moviegoing experience. Not just larger-than-life acting but also the immersive elements of the cinematic arts, from cinematography to music and sound editing, which inherently matter less when experienced on smaller screens and may get less attention when those smaller screens are understood to be their primary destination. 首先被放弃的,是在影院观影体验中自带的张力:不仅是高于生活的表演,而且还有电影艺术里的沉浸式元素,包括电影摄影技术以及音乐、声音剪辑等等;而对于小屏幕观影体验而言,这些元素原本就没那么重要,而且如果某些电影一开始就打算在小屏幕放映,那么人们也就不会太关注这些元素。 [语法] 本段第二句话其实只是一个短语,没有完整的主谓宾: Not just larger-than-life acting but also the immersive elements of the cinematic arts(主干主语), from cinematography to music and sound editing(插入语), which(定从) inherently matter(定从谓语1) less(状语) when experienced on smaller screens(条件状语从句) and (并列连词)may get(定从谓语2) less attention (定从宾语)when those smaller screens are understood to be their primary destination(条件状语从句). 所以这部分的主要成分只是: Not just larger-than-life acting but also the immersive elements of the cinematic arts. 定从的部分我们重点看下: Which inherently matter less  which的先行词就是前面的所有部分,也就是舍弃的具体内容: 这些元素原本就没那么重要 什么情况下没那么重要?—— when experienced on smaller screens.对于小屏幕观影体验而言 and may get less attention还可能得不到太多的关注,换个说法就是:人们不会在这些方面花那么多的心思 这又是什么情况下呢?—— when those smaller screens are understood to be their primary destination某些电影最初就被设计为在小屏幕放映的时候 Inherent :~ (in sb/sth) that is a basic or permanent part of sb/sth and that cannot be removed 固有的;内在的 an inherent weakness in the design of the machine 机器设计中的内在缺陷 cinematic  /ˌsɪnəˈmætɪk/  arts电影艺术Second, the serial television that dominates our era also cedes the power achieved in condensation. This is the alchemy that you get when you're forced to tell an entire story in one go, when the artistic exertions of an entire team are distilled into under three hours of cinema, when there's no promise of a second season or multiepisode arc to develop your ideas and you have to say whatever you want to say right here and now. 其次,主导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电视连续剧也舍弃了电影所具有的凝练。这就像是电影制作中的一种“炼金术”:你不得不一口气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整个团队的艺术探索都被浓缩到一部不足三小时的影片中;而且不一定有机会以第二季或多剧集的形式去展开呈现你的构想,因此你必须就在此时此刻说出所有要表达的想法。 the power achieved in condensation 凝练力 condensation  /ˌkɒndenˈseɪʃn/ :[ U ] drops of water that form on a cold surface when warm water vapour becomes cool 凝结的水珠 *这里是修辞手法了Alchemy 炼金术,这里指:( literary ) a mysterious power or magic that can change things (改变事物的)神秘力量,魔力[语法] 又来一个大长句: This(主干主语) is(主干系动词) the alchemy(主干表语) that (定从,先行词alchemy)you(定从主语) get(定从谓语) when you're forced to tell an entire story in one go(时间状语从句), when the artistic exertions of an entire team are distilled into under three hours of cinema(时间状语从句, when there's no promise of a second season or multiepisode arc to develop your ideas and you have to say whatever you want to say right here and now(时间状语从句. 主干很简单: This is the 个并列的时间状语从句分别看下: when you're forced to tell an entire story in one go 不得不一口气讲完整个故事in one go 一口气,一下子 Go : ( BrE ) [C] ( NAmE BrE also try ) an attempt at doing sth (做某事的)尝试,一番努力 It took three goes to get it right. 试了三次才把它弄好。 I doubt if he'll listen to advice from me, but I'll give it a go (= I'll try but I don't think I will succeed) . 我怀疑他是不是会听我劝,不过我想试试看。when the artistic exertions of an entire team(从句主语) are distilled (从句谓语)into under three hours of cinema 整个团队的艺术探索都要浓缩到不到三小时的电影里 Exertion :[U] ( also ex·er·tions [ pl. ] ) physical or mental effort; the act of making an effort 努力;尽力;费力 He needed to relax after the exertions of a busy day at work. 他忙碌工作了一天后需要休息。 Distil :~ sth (from/into sth) ( formal ) to get the essential meaning or ideas from thoughts, information, experiences, etc. 吸取…的精华;提炼;浓缩 The notes I made on my travels were distilled into a book. 我的旅行笔记精选汇编成了一本书。 Promise :[ Using. ] ~ of sth a sign, or a reason for hope that sth may happen, especially sth good 吉兆;迹象 The day dawned bright and clear, with the promise of warm, sunny weather.拂晓时晴空万里,预示着温暖晴朗的天气。Even if the End of the Movies cannot be commercially or technologically reversed, there is cultural life after this kind of death. It's just up to us, now, to decide how abundant it will be. 尽管电影的终结不能通过商业或技术手段得以逆转,但在其消亡之后,我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依然存在。而未来这种生活能有多丰富,当下就取决于我们。 Abundant :( formal ) existing in large quantities; more than enough 大量的;丰盛的;充裕的 Fish are abundant in the lake. 湖里鱼很多。Reverse : [ VN ] to change sth completely so that it is the opposite of what it was before 颠倒;彻底转变;使完全相反 to reverse a procedure/process/trend 彻底改变程序╱过程╱趋势[翻译技巧] 常见的英语副词翻译方法 为使译文通畅,意思连贯, 可把英文的一个副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比如: 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s. 中国人似乎为他们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这是合乎情理的。 如果副词在句中作插入语,试着前置。 比如: Telecommunications means, simply, communication from a distance. 简单说来,电讯就是远距离通讯。 如果英文的副词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的副词,可以试着转换词性。 比如: They have not done so well ideologically.他们没有做好思想工作。 The attractive for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is negilibly small. 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翻译成 “在……上”、“在……方面”、“以……的方式” ,比如: What he asserts is only theoretically true.他的提法只是在理论上能成立。 Even if the End of the Movies cannot be commercially or technologically reversed, there is cultural life after this kind of death.尽管电影的终结不能通过商业或技术手段得以逆转,但在其消亡之后,我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依然存在。 本文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