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题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 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 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1. 论 艺术真实
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 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现代汉语方向1 ,人怎样学习普通话(例如:云南人怎样学习普通话)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4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5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6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7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8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9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10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1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2 ,试论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13 ,试论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4 ,试论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5 ,试论人名的文化内涵16 ,试论地名的文化内涵17 ,试论成语的构成18 ,试论成语的意义19 ,试论成语的文化特征20 ,试论惯用语的构成21 ,试论惯用语的意义22 ,试论惯用语的文化特征23 ,试论歇后语的幽默性及其成因24 ,试论歇后语的地方性特征(以本地歇后语为例)25 ,试论积极谚语的功能26 ,消极谚语的成因及克服对策27 ,试析句式(例如:试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30 ,双宾句的篇章功能31 ,存现句的篇章功能32 ,连动句的篇章功能33 ,兼语句的篇章功能34 ,试论比喻的文化性35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例如:文学作品《日出》的语言艺术)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妆品命名研究)37 ,牌号命名研究(例如:店铺命名研究)38 ,网络语言研究39 ,广告语言研究40 ,营销语言研究41 ,广播语言研究42 ,主持语言研究43 ,叫卖语言研究44 ,称呼语言研究45 ,教学语言研究46 ,新闻语言研究47 ,手机短信语言研究48 ,流行段子语言研究49 ,经济类新词语研究50 ,外来新词语研究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选古代汉语的话比较难 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 你可以选民俗,比如方言研究 或者是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研究。后者分析作品的任务形象,写作手法等等。。。。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专升本汉语言文学函授毕业论文怎么写?函授是通过成人高考过后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与老师信函沟通。函授毕业论文要求在万字以上,此外还有以下要求: 一、指导教师的聘请及职责 1.学生自行聘请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选理论水平较高,实际经验较丰富的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一个指导教师最多指导函授生一般不能超过六名。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换。 2.指导教师的职责 指导教师要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和有关指导文件帮助学员制订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负责对所指导的函授生进行答疑准备和实验指导。 毕业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审核报告,并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工作能力,设计质量等写出评语。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审批 1.选题的原则 题目应由学员自选。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有适当的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选题应做到一人一题。 2.任务书的审批 课题确定后,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一式二份,上报本省函授总站送南邮继教院审查批准,方可作为正式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任务书一经审定不得更改,确需更改时应重新报批。所写论文课题与审批后的任务书不相符合,一律不得进行答辩。 三、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书写要求 1.报告正文内容 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论文、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以及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讨论等;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结果、本人的论点和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各种有关的图表、照片、公式等。要求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可靠,公式推导和计算结果无误,图表绘制要少而精。对于软件开发类的课题,写出分析、设计及实现的主要过程。列出有关的测试步骤、调试方法、调试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 2.报告的书写要求 文字通顺、书写工整、条理清晰,说明透彻,计算准确、程序正确、资料齐全、图纸规范,按统一规定格式、封面、装订成册。 用A4纸、小四号、宋体、倍行距,上下边矩,左右边矩,计算机打印。计算机编程程序清单要附在报告后,并上交磁盘或光盘。毕业论文一式三份,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 操纵未来的100个专业(36) 汉语言文学 李欢成 考试(高考族) 2009/01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 黄怡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3 3 汉语言文学对湘西民族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以苗族诗人田名瑜为中心 张利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杨荣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4 5 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试题分析 袁丽 山西旅游 2006/06 6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编排格式 西江教育论丛 2008/01 7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为例 郑育琛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8/02 8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重建——兼谈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培养 杜扬 当代教育科学 2009/03 9 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教育实习的调查与思考 李保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10 关于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思考 夏红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08 11 后现代教学观照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潘家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2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刍议 余艳 硅谷 2009/04 13 思想的碰撞 智慧的融汇——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召开 钟克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1 1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改思路——以邵阳学院中文系为例 龙钢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S1 15 谈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仇玉文 成才之路 2008/36 16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的途径 刘月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17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涂昊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3 18 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曹国辉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6 19 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泛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及教学的改革 汪聚应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20 网络环境下高师汉语言文学“双主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张海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9 21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情调查的统计分析 毕建模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4 22 全纳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刘欣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4 23 关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调研 郑健儿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12 24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伍建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1 25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英语渗透 赵佃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26 强化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刍议 刘之杰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9 27 西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潘殊闲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8/03 28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陈吉猛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8 29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岭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30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 潘殊闲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04
1 操纵未来的100个专业(36) 汉语言文学 李欢成 考试(高考族) 2009/01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 黄怡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3 3 汉语言文学对湘西民族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以苗族诗人田名瑜为中心 张利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杨荣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4 5 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试题分析 袁丽 山西旅游 2006/06 6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编排格式 西江教育论丛 2008/01 7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为例 郑育琛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8/02 8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重建——兼谈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培养 杜扬 当代教育科学 2009/03 9 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教育实习的调查与思考 李保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10 关于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思考 夏红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08 11 后现代教学观照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潘家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2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刍议 余艳 硅谷 2009/04 13 思想的碰撞 智慧的融汇——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召开 钟克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1 1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改思路——以邵阳学院中文系为例 龙钢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S1 15 谈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仇玉文 成才之路 2008/36 16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的途径 刘月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17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涂昊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3 18 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曹国辉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6 19 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泛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及教学的改革 汪聚应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20 网络环境下高师汉语言文学“双主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张海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9 21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情调查的统计分析 毕建模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4 22 全纳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刘欣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4 23 关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调研 郑健儿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12 24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伍建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1 25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英语渗透 赵佃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26 强化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刍议 刘之杰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9 27 西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潘殊闲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8/03 28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陈吉猛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8 29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岭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30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 潘殊闲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04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
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应用型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吸收学术成果、拓展能力、指导具体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的任务。概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文学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课程设置也作相应的调整。
(二)语言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更注重交际沟通能力。
(三)写作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四)实践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是专业工作能力层,通过学期论文、课程论文和各类实习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层,通过课外职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清晰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立足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的拓展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立足于立体开放型师资结构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该专业的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1]
大学的类型、层次不同,对 社会的功能自然有所差异,汉 语言 文学专业在不同大学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复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来抓;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适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强化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 经济初现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政府及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同时在人才使用上采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人才调配方式,这给大学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规格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2]
(一)当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汉语人才。随着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种 职业定终身的现象恐怕再也不会重新出现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在保证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视类似于讲演辩论、新闻 写作、公文写作、节目主持、书法 艺术、广告设计、篆刻剪纸、编辑采访等与本专业比较接近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经济、旅游、 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要鼓励他们攻读第二学位。
(二)当代社会需要精通双语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人才。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基础深厚又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睐,这就为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时提出了开设类似于“双语教学”这方面课程的现实要求。
(三)当代社会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汉语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种创新还包括对 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重新认识,因为单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视像和 网络文化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跨类艺术的才能,它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还需要开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博客教程”等方面课程的比重。
(四)当代社会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纯正的风范型汉语人才。随着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养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风范型人才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 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时,必须有所改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经济、科学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人文素养,讲究责任与道德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提供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标志。加强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各级相关高校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4,(05).
浅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构想
一、前言
电大开放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走进了电大。他们积极进取,希望学业有成,但参差不齐的文学水平和严重的工学矛盾使他们在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习中困难重重,怎样克服他们学习上的障碍,怎样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有趣,怎样顺利地完成电大学业,成为我们每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的学习障碍
(一)电大学员的基本情况
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大事业蓬勃发展,已培养了百万多人才。然而,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构成特点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电大学员是具有学生与成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单位,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心理状况都有别有普通大学生。电大学员大多是来自社会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初尝了充满希望、梦幻破灭、不甘沉沦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奋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难。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
1.语言性的学习。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2.文学性的学习。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3.文学教育性的学习。如:《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等课程。
(三)学习中的困难
1.工学矛盾。电大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电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孕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学员工作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优化组合和目标管理;另一方而学员所在学校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纪律严格.这事实上造成了学员不得不采取单一选择。
2.对生僻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由于学员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一些生僻文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使得他们理解起来很费力。致使一些课程的过关率较低,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等。
三、教学构想
(一)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是电大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大函授学员,他们学习时间主要是从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比较零碎,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老化、过时速度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凭借学校所习得的知识谋求自身长久发展,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化远距离为手段,以在职成人学员为主要对象的一所学校。它既具有普通专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施行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借助媒体,通过IP课件、BBS讨论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因此,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远距离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独立学习。事实上,电大教学虽然明确了采用远距离教学、面授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但从教学实际过程看,自学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提高阅读水平
利用远程教育的广阔平台,增加学员的文学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1.积累。不少人学习时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古文,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2.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的文章就多,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 程”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将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实现开放教育目标要求的基本保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电大从1999年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和探索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开放教育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指出:“提供终身教 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电大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选古代汉语的话比较难 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 你可以选民俗,比如方言研究 或者是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研究。后者分析作品的任务形象,写作手法等等。。。。
选题方法: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在以下题目中选一个题目;或根据这个题目的启示结合自己的兴趣自拟题目,并围绕问题查找资料与撰写,题目可适当调整,但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
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现代汉语方向1 ,人怎样学习普通话(例如:云南人怎样学习普通话)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4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5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6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7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8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9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10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1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2 ,试论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13 ,试论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4 ,试论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5 ,试论人名的文化内涵16 ,试论地名的文化内涵17 ,试论成语的构成18 ,试论成语的意义19 ,试论成语的文化特征20 ,试论惯用语的构成21 ,试论惯用语的意义22 ,试论惯用语的文化特征23 ,试论歇后语的幽默性及其成因24 ,试论歇后语的地方性特征(以本地歇后语为例)25 ,试论积极谚语的功能26 ,消极谚语的成因及克服对策27 ,试析句式(例如:试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30 ,双宾句的篇章功能31 ,存现句的篇章功能32 ,连动句的篇章功能33 ,兼语句的篇章功能34 ,试论比喻的文化性35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例如:文学作品《日出》的语言艺术)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妆品命名研究)37 ,牌号命名研究(例如:店铺命名研究)38 ,网络语言研究39 ,广告语言研究40 ,营销语言研究41 ,广播语言研究42 ,主持语言研究43 ,叫卖语言研究44 ,称呼语言研究45 ,教学语言研究46 ,新闻语言研究47 ,手机短信语言研究48 ,流行段子语言研究49 ,经济类新词语研究50 ,外来新词语研究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专升本汉语言文学函授毕业论文怎么写?函授是通过成人高考过后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与老师信函沟通。函授毕业论文要求在万字以上,此外还有以下要求: 一、指导教师的聘请及职责 1.学生自行聘请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选理论水平较高,实际经验较丰富的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一个指导教师最多指导函授生一般不能超过六名。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换。 2.指导教师的职责 指导教师要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和有关指导文件帮助学员制订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负责对所指导的函授生进行答疑准备和实验指导。 毕业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审核报告,并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工作能力,设计质量等写出评语。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审批 1.选题的原则 题目应由学员自选。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有适当的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选题应做到一人一题。 2.任务书的审批 课题确定后,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一式二份,上报本省函授总站送南邮继教院审查批准,方可作为正式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任务书一经审定不得更改,确需更改时应重新报批。所写论文课题与审批后的任务书不相符合,一律不得进行答辩。 三、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书写要求 1.报告正文内容 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论文、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以及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讨论等;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结果、本人的论点和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各种有关的图表、照片、公式等。要求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可靠,公式推导和计算结果无误,图表绘制要少而精。对于软件开发类的课题,写出分析、设计及实现的主要过程。列出有关的测试步骤、调试方法、调试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 2.报告的书写要求 文字通顺、书写工整、条理清晰,说明透彻,计算准确、程序正确、资料齐全、图纸规范,按统一规定格式、封面、装订成册。 用A4纸、小四号、宋体、倍行距,上下边矩,左右边矩,计算机打印。计算机编程程序清单要附在报告后,并上交磁盘或光盘。毕业论文一式三份,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