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浅谈如何探究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根据我园执教小班的情况,只要把握好研究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研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就会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一、主题的选择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存在着各种课程模式:方案课程、生长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在设计思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应该注意主题的选择,主题式课程可以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但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价值观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因此,明确教育价值观是主题选择方向的首要任务。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很少,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儿园。因而我园将“我爱幼儿园”定为第一个主题。我们逐步将孩子们的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引入“你喜欢上幼儿园吗?”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只有这种适合幼儿理解的小主题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二、注重主题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互动参与。如:发现幼儿很喜欢玩玩具。抓好孩子这方面的爱好,通过大家的讨论,决定开展“我喜欢的玩具”这一主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去探讨各种玩具的玩法,学习如何友好地、安全地玩等方面的内容,为了顺利进入主题,家长积极配合工作,为幼儿准备玩具实物或图片资料。孩子们兴趣浓厚的介绍自己的玩具,向小朋友提出“大家共享玩具”互相交换,可以玩更多的玩具。利用幼儿现有作画的水平,把心目中玩具的样子画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剪纸、涂浆糊、粘贴等技能操作,结合主题装饰活动室。他们认识到各种玩具的玩法和性能,发挥小朋友的团结合作精神。“玩具”这个主题在幼儿身边产生,开展期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采取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也切实参与幼儿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幼儿才真正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三、创设的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应充分体现活动性特征和需要,使环境的空间、设备设施、活动材料以及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让我们的墙壁能“开口说话”,让环境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在进行“春天来了”这个主题,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剪纸、粘贴、撕、涂等的技能操作,我们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直观、鲜明的印象,引发他们的探求兴趣和想象能力,创造力。让幼儿准备一些种子,杯子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组织幼儿观察:哪些种子发芽?哪些种子长得快?亲自合作给种子做好生长记录,使他们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利用图书、录象、VCD碟片等,进一步向孩子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他们逐渐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继续设置环境,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通过活动方式的改变,把握好主题的选择宜小不宜大,持续时间以幼儿兴趣为主,注重探索活动的过程和多边互动参与,加强环境创设的直观性等各方面原则,使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学习热情得到培养。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释义: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语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的理解,另一个是语言的表达.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 故事 内容,体验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愉快心情。
2、大胆想象,并能用较清晰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萝卜兔的故事》
2、认识了解萝卜的基本特征。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逐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启发幼儿讲述。
重点提问:
A、猜猜看,萝卜兔会怎么去旅行?
B、萝卜兔怎么过沟?
C、萝卜车掉到沟里去了怎么办呢?
以三个主要问题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请幼儿自由表达,这些问题都是开放式的提问,一问多答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 儿童 的 想象力 ,创造力。在课堂中,老师充分运用鼓励表扬等 方法 ,如:你真棒、你很聪明等,来激发幼儿讲的欲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讲的很好,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幼儿完整听故事。
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完整的听故事变成小白兔的自述。变成幼儿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互动,幼儿在感受旅行经历的同时,完整欣赏了故事,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幼儿互讲故事。
请幼儿把萝卜兔的故事相互地讲给好朋友听。充分体现了幼儿语言学习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个别幼儿讲故事。
鼓励幼儿大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故事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五、幼儿集体跟讲故事。
语言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说话,因此这个环节是必要的,并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中班幼儿来讲,听、跟说以后,效果有很大的改善。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童话中一一对应的 配对 关系,能根据童话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重点:
1、仿编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童话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若干,其中相对应的一半贴在大打操作卡表格内。
3、配乐录音童话《好朋友》及歌曲《找朋友》CD。
4、 经验 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一、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
(教师出示童话配套形象图片。)
二、基本部分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说说 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二)欣赏童话,理解内容
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童话一遍。)
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
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
4、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
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
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
(三)学习童话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
1、再一次欣赏 童话故事 录音,请小朋友轻轻跟读。
2、集体讲述童话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
(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怎么样?"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
3、分角色讲述。
"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童话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童话。
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插入这个长方形里。然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
教师举例示范一次。重点提醒幼儿配对完成后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
(幼儿操作配对,教师个别提问、指导。)
3、幼儿轮流仿编。"请小朋友说说自已刚才为谁找到了朋友,用童话中的话编出来。"
三、结束部分
1、这些小客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配成对的好朋友,我们可以把它们找出来编到这个童话中去。明天来念给老师听好么?
2、你有自己好朋友么?现在我们去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给自己找个好朋友,好么?随着《找朋友》的音乐,幼儿做音乐游戏,互相拉手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能形象地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2、尝试为故事创编结尾。
3、学习宽容和接纳“知错就改”的同伴。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故事《老狼遇险记》
2、木偶道具、老狼、猴子、大象、小兔的手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T: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木偶剧场的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欣赏《老狼遇险记》(欣赏第一遍故事)
提问:
1、木偶剧演到这里,你知道这个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你觉得故事里的这只老狼是一只什么样的老狼?
二、分段欣赏故事,能形象地学习角色的对话
欣赏故事第一段:
1、“让我们来听听老狼遇到了猴子,它是怎么向猴子求救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狼可怜的样子。
2、猴子有没有救老狼?他是怎么对它说的?
3、老狼听到了猴子的话,想起了自己以前做过的坏事,新里怎么样?
欣赏故事第二段:
1、正在老狼心里又后悔又难过的时候,又来了谁?
2、听听老狼又是怎么求大象爷爷的?
3、大象爷爷有没有救老狼?为什么?它是怎么对老狼说的?请你们来学一学年纪很大的大象爷爷的话(老师做大象爷爷,孩子们做老狼,学习对话)
4、老狼听了大象爷爷的话心里怎么样?
欣赏故事第三段
1、老狼正在伤心流眼泪的时候,又来了谁?
2、小兔妹妹犹豫了一下,是怎么对老狼说的?
3、老狼想到好办法了,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三、创编结尾。学习宽容和接纳的品质
1、你觉得小兔听了老狼的话会救它吗?为什么?
2、请你帮助小兔想个好办法来救救井中的老狼。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4
活动目标:
1、理解内容简单的图画。
2、能大声讲述图画中的内容。
3、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多媒体图画故事《太阳的颜色》、轻音乐一首、(绿色、红色、黄色)纸片各若干张、三棱镜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对颜色有一定的认知。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来上学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太阳啊?"(幼儿回答)"那请每位小朋友说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是什么颜色呢?"(幼儿回答)"原来太阳有这么多颜色啊,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心目中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吧。"
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图画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问:图上有什么?小兔在想什么呢?(给幼儿主题提示,让幼儿猜想。)
2、出示图画2,组织幼儿讨论。
问:图上有什么?猜猜它们在干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鸟认为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让幼儿透过绿色纸片看太阳,并说出看到的太阳的颜色。)
3、出示图画3,组织幼儿讨论。
问:图上有什么?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图片上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呢?小蜜蜂认为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步步引导,让幼儿想象,并让幼儿透过红色纸片看太阳,然后说出看到的太阳的颜色。)
4、出示图画4,组织幼儿讨论。
问:图上有什么?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图片上的稻穗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青蛙认为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步步引导,让幼儿想象,并大胆回答,然后让幼儿透过黄色纸片看太阳,并说出看到的太阳的颜色。)
5、出示图画5,组织幼儿讨论。
问:图上有什么?猜猜它们在聊什么呢?看看彩虹身上有哪几种颜色啊?小兔现在知道太阳的颜色了吗?(教师利用三棱镜制造彩虹,让幼儿欣赏。)
三、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四、教师对幼儿的讲述情况作评价,并为幼儿作完整的示范讲述。
五、听音乐,一起到户外寻找太阳的颜色。
活动延伸:
1、把《太阳的颜色》扩散到《树叶的颜色》《花朵的颜色》等,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2、让幼儿回家后寻找太阳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5
活动目的:
提升小朋友配合能力,提高小朋友语言能力。
活动过程:
事先,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你们会讲这个童话故事吗?
然后如果有非常熟知这个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则老师请小朋友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一下这个故事。老师要不断地给讲故事的小朋友鼓励和赞扬。并且在故事中,尽量让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
等小朋友讲完故事,老师就开始问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已经记住这个故事了。小朋友们如果说记住了,就可以开始下面的环节了。
然后老师就让小朋友们一人一句开始讲这个童话故事。如果有小朋友讲错了,老师可以给予纠正。
活动奖励:
老师要结合小朋友在讲故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纪律的维持能力,以及与其他小朋友的配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给表现好的孩子们奖励小红花等等。
活动 总结 :
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刺激孩子有更充分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更多的是让孩子们理解,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开心的事情。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内容设计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5篇】
★ 中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方案5篇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5篇】
★ 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主题活动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精选5篇
★ 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大全
★ 中班语言活动方案设计【5篇】
★ 中班语言活动方案怎么设计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 摘要 ]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占主导地位。它囊括了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内的所有语言。幼儿园教师合理的使用教学语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实现教学目标。
[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策略探究
幼儿园教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启蒙阶段时期,对人的发展有着基础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心理研究人员在面对心理问题患者时,一般都是在患者幼儿时期寻找根源。幼儿园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这个阶段使用最为频繁,作用最大,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教语言的重要性,本文就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交流工具之一。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通过语言符号、各种动作或信号把情感、思想和信息传递给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和技能。它不能单独存在于教学之中,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教学行为。因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幼儿获得语言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她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领儿童促进语言的发展,还对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的稳健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
在应用教学语言的同时,教师通过对儿童的发展情况的了解,及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
(一)特点之一,趋于儿童化
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是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之一,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语言能力。它在语法、语汇、语用和语音的应用上具有语汇通俗易懂、形象化词组多和句子短小精悍、语气词多、句法结构简单语气略带夸张、语调舒缓等特点。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能加深教师与幼儿的了解并拉近双方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理解和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二)特点之二,具有艺术性
艺术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艺术性教学语言使得语言变的生动活泼、极具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力,是以中极具创造性的幼儿教学方式,它以艺术的审美性为根本,将人类语言刻画的活灵活现。另外,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唤醒又热张开心灵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自由飞,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探究
(一)运用策略之一,讲授语策略
就上幼儿园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乏知识和经验,还处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完善过程之中,主要通过直观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思维,从而认识外界事物。在幼儿的大脑中,他们的词汇都是一些能直接表现形象的词语,不存在抽象性的词汇,对词汇的`理解一般都片面,而且十分有限。所以,作为幼儿启蒙之师的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应用一些他们熟知的物体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使他们通过对物体的认知,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
另外,幼儿的注意力差且分散性强,教学时应尽量涉及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心神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揭示教学内容蕴含的意义、思想和情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运用策略之二,评价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引导和塑造他们学习观、价值观,还可以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自我概念。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完成更多的教师要求,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愿意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批评性的评价虽然能及时纠正幼儿出现的各种小错误,并提出不足之处,引导其回到正确的途径,但也不宜频繁的批评,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批评,不仅能达到评价的目的,有时还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具体而言,在积极评价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出现表扬的廉价性,即不宜过多的表扬,否则难以达到评价的目的,也不能含糊其辞的表扬,即教师对每位幼儿都进行表扬,将表扬变得模式化、程序化,达不到表扬的初衷,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表扬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哪里受到表扬。
教师要客观地指出幼儿的缺点、错误,并以身示范。教师批评的语言严禁用挖苦、讽刺的语言羞辱幼儿,用恐吓性的语言威胁幼儿,用教训、指责、怪罪的语言埋怨幼儿。教师这些讽刺、挖苦、威胁的语言,极易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教师要以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关注幼儿身心特点,从语言中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呵护孩子纯洁的心灵,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
(三)运用策略之三,情感语运用策略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不同形态。幼儿园要肩负起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状态,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发展幼儿初步的情感能力。教师向幼儿表达自己对幼儿、对活动或事件的喜好和赞许,以及表示对幼儿的同情、安慰、亲近等教师的情感支持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将积极情绪传递给了幼儿,使幼儿也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运用询问的语言策略激发幼儿的情绪共振,促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形成浓厚的情绪气氛。运用安抚语言,能够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闻的心理距离。同时那些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的语言所表达出的消极情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消极情绪,进而容易使幼儿疏远教师,影响幼儿情感的发展,影响幼儿人际交往。
总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它是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增进感情的重要方法,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增强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根本保障,是让幼儿终身受益的语言。
让幼儿初步了解 故事 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RAP曲风,尝试快速有节奏的说 唱歌 词。
2.能看图谱自主学习 街舞 动作,在探索中获得技能的提升。
3.自信大胆的表演RAP和街舞,感受街舞带来的动感与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小小男子汉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学习RAP1.体验RAP曲风。
1.欣赏老师带来的一段音乐,请仔细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听了有什么感受?音乐里说了什么?你们以前听过吗?你们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刚才我们听到的《小小男子汉》和我们现在唱的《小小男子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尝试练习,发现特点。
你们想来尝试着说一说吗?给点音乐。
咦。你们发现了什么?有问题吗?哦,原来rap不是随便说的,是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说的。
4.学习RAP。
看,老师带来了节奏谱,你们能看懂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起来试试(慢)你们很棒,掌握的很好,加大点难度。提快点速度可以吗?
跟着音乐来试试。
5.小结:RAP最先是由美国纽约黑人开始说的,它是快速地极富节奏感地用语言说出自己
对生活的感悟或精神状态。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多个人说,可以有乐器伴奏也可以无伴奏。
那现在我们一般看到的qap都和什么在一起表演?
二、学习街舞
1.看视频你们跳过街舞吗?
老师带来了一段街舞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下。街舞好看吗?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
动作优美、随意。而且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还是一种有氧运动,还可以减肥。你们想跳吗?
2.看图谱,分组学习动作。
那里有四张图谱,你们四个好朋友一组去看一看,学一学。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
3.小组展示自己学到的动作,分析图谱。其余三组跟学。
4.学习其他的动作。
觉得街舞难吗?有没有哪个动作你还没有掌握的,需要再练习一次的,去那个图谱那里再练练。
5.完整展示街舞。
学的怎样了?考考你们,把所有的动作都连起来,想不想试试。
三、完整表演小小男子汉
来,让我们站起了试一试,把我们刚刚学的新本领RAP和街舞连起来表演好吗?(完整表演1)
你们觉得表演的怎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再次表演(完整表演2)
你们表演的很精彩,下面面向客人老师,把自己最美的动作,展示给她们看看。(完整表演3)
四、结束
现在去邀请一位小朋友,做她的教练,和她面对面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2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过程:
1、以猜 谜语 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附:故事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虽顺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会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心情。
2、学习一些关心别人的 方法 。
活动准备:
故事《害羞的贝贝》。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害羞的贝贝》。
1、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师:故事里有谁呀?
(二)请小朋友跟随老师讲故事,通顺阅读图书内容。
1、请幼儿观察故事里贝贝的表情以及前后的变化。
师:我们先来看看贝贝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2、请幼儿 说说 :
师:故事里的贝贝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师:为什么贝贝突然不害羞了?
师:贝贝遇到了什么事情?
师:你喜欢那一个贝贝?为什么?
(三) 经验 迁移。
请幼儿谈谈,如果你有一个同学象贝贝一样害羞,你可以怎么做?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分组表演故事。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的,养成不与别人攀比的习惯。
2、引导幼儿明白不要因为对方的穿着朴素就不愿意与对方做朋友,要学会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见过长满蝴蝶的裙子吗?请听故事《长满花蝴蝶的裙子》。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安妮为什么想要一条长满花蝴蝶的裙子?
故事 总结 :安妮看到小朋友都夸奖萌萌的裙子漂亮,回家又是吵又是闹的问妈妈要更漂亮的裙子,后来穿上漂亮的裙子被蝴蝶带到了天上才知道自己错了,小朋友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与他人攀比,适合自己的才是的。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衣着打扮看?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豆豆戴了与萌萌一样的花帽子之后有没有得到赞扬?
(2)第二天豆豆来到幼儿园之后,为什么会受到赞扬?
(3)如果你是豆豆你会不会与萌萌和壮壮攀比?为什么?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豆豆喜欢与人攀比,总觉得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总是向妈妈要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衣物。可是这些衣物都不适合他,所以他并没有受到称赞。小朋友们要记得,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的。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穿衣服不是比谁的衣服是新买的,谁的衣服漂亮,只要是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衣服就是漂亮的衣服。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衣食住行不攀比规则:教师事先准备孩子的衣服,请几名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认识其他孩子的衣服鞋子,然后请坐在椅子上的幼儿将鞋子脱下后放入圆圈内,老师将鞋子打乱,游戏开始,幼儿从圆圈内找出自己伙伴的衣服鞋子,并帮伙伴穿好,先穿好的为胜利者。让失败的幼儿说说这节课教会了什么本领。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有幼儿穿着朴素干净。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送礼物的意义,礼物不在轻重而在于心意。
2.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使幼儿能根据故事大胆地表演故事。
3.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字卡:生日衣服礼物。
3.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4.小兔灰灰和小兔白白头饰各一个、衣服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引入主题
师:⑴小朋友们知道刚才的《生日快乐》歌是给谁唱的吗?谁要过生日了呢?
⑵今天啊,森林里的小兔灰灰就要过生日了,它的好朋友小兔白白想要送给它一件礼物,你们想知道它送了什么礼物给小兔灰灰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观看故事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3.看图片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⑴述第一段
师:谁要过生日了?白兔准备送一件什么礼物?买的还是自己做的?灰兔听了以后心情会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字词“生日、衣服、礼物”)
⑵讲述第二、三段
师:①白兔做过衣服没有?晚上做衣服时出了什么事情?
⑶讲述第四、五段
师:①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白兔感觉怎么样?②第二天白兔对灰兔说了什么?灰兔怎么说的?(幼儿学讲白兔和灰兔的对话)
⑷讲述第六、七段
师:①这次剪之前白兔对自己说了什么?帽子做成了没有?白兔自言自语说了些什么?②第三天白兔碰见灰兔说了什么?灰兔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模仿对话。
⑸讲述第八段
师:白兔送给灰兔什么礼物?白兔为什么难过?灰兔的表现是什么?白兔为什么又不难过了?(讲一讲白兔的糟糕心情和灰兔收到礼物的高兴心情)
小结:因为手绢是白兔亲手做的,礼物不在轻重而在于是否用心去准备。
4.幼儿看书再次理解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讨论。
⑴白兔为什么要送给灰兔礼物?
⑵白兔开始要送给灰兔一件衣服,最后怎么变成一块手绢了呢?每次剪坏的时候,白兔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难过?
⑶灰兔听说白兔送给她一件衣服,最后收到了一块手绢,灰兔为什么还是很高兴?
5.角色扮演(小剧场)
请两位小朋友,一位扮演小兔灰灰,一位扮演小兔白白进行表演,教师旁白。
6.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回家与家长共同作画,作为礼物送给小兔灰灰。
附故事:
送给小兔灰灰的礼物
再过几天就是小兔灰灰的生日了,小兔白白想做件衣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
可是白白从来没做过衣服。
刚剪了几下,就剪坏了布。唉!看来衣服是做不成了,只能做件背心了。
第二天,白白碰到灰灰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嗯,做衣服太慢了,我想还是做件背心送给你吧。”
晚饭后,白白就开始做背心了。这次,他小心多了,可还是剪坏了。现在只能做顶帽子了。
第三天,白白又碰见了灰灰,说:“嗯,我觉得那块布更适合做一顶帽子,我该做顶帽子送给你吧。”
这天晚上,白白的运气糟糕透了,因为他又剪坏了,这下连帽子也做不成了。“唉,我真是一个大笨蛋!”白白生气的自言自语。
灰灰的生日到了,当白白把一块手绢送给灰灰时,他难过得差点掉下眼泪。“哇,真漂亮!这真是我收到的的、最特别的生日礼物。谢谢你!”看到灰灰这样高兴,白白一点也不觉得难过了。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2020【5篇】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方案2020【5篇】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方案2020【5篇】
★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2020最新整合
★ 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方案2020【5篇】
★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2020汇总集锦
★ 2020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归纳整合
★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精选5篇
★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组织方案5篇
★ 2020精选幼儿园校园活动方案5篇
★ 创意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孩子种植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参与种植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
2、在游戏中初步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铲子、盘子、萝卜种子、故事图片。
2、经验准备:带幼儿参观过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他们对大班幼儿洇地、种.种子等种植过程获得了感知经验,认识了相关的几种.种子,并对种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种植过程的基本技能,如每个小坑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每个坑里的种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提问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教师:听,是谁在呜呜地哭呀?哦,是小种子在哭。种子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它们没有房子住,所以很伤心。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帮帮种子宝宝呀?
幼儿:我们给它盖个房子。
教师: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种子宝宝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儿:像小鸟用的那样(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样子)。像给小蚂蚁挖的洞那样。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获得的经验。他们的答案都来自种植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教师:“对,种子宝宝的家就像一个小坑。”(教师出示图片)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1)带着幼儿边说儿歌《走在田埂上》边走到本班种植园地的田埂间。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挖小坑)。
教师提出要求:用铲子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与房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握铲的要求。
3、请种子宝宝住新家。
教师:孩子们,咱们给种子宝宝盖好了家,请种子宝宝搬到你盖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间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几名幼儿捏了好几粒种子放到一个小坑里。老师看到了马上用种子宝宝的口吻说:“哎呦,太挤了,太挤了,我们想4个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给我们盖问新房吧!”
4、给种子宝宝盖被子。
教师:种子宝宝说他们有点冷,想请我们帮他们盖上被子吧!
“请小朋友轻轻盖,再用小手帮它按一按,把被子盖严了。”教师又引导幼儿将土踏平。
5、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给种子宝宝盖了房子,让它们住进了新家,还给他们盖了被子,它们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们都说,谢谢小朋友,希望过几天来看看我们,我们会伸出头来的。
活动目标: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活动准备:
1、瓜秧若干种(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块
3、小铲、水壶等。
4、设计记录表,甜瓜、香瓜等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常见瓜
教师出示瓜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瓜?你吃过吗?
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儿共同回忆栽种草莓的经验,观察并初步尝试种瓜活动。
你们栽过草莓吗?是怎样栽的?
瓜秧怎样栽呢?教师示范重点:
(1)强调瓜秧非常娇嫩,要轻拿轻放。
(2)栽瓜过程:先用铲将土挖一个坑,然后将瓜秧轻轻地放进去,再在四周围围上细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还要做什么?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浇水活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行日常观察、照料与记录活动。
教师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等时间引导幼儿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记录瓜秧的生长变化过程。
一、活动背景:
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国际部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我们提倡"添一点绿色、多一份美好"的绿色季节里,同时也正值国际部课程活动"大自然的奥秘"进行中,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大自然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将在植树节当天,组织孩子们开展植树节爱树护树等相关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发挥出每位国际部宝贝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社会展示岚谷国际部孩子的的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绿色大自然"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并去社区、向居民和行人宣传。
三、活动准备:
1.各班通过活动展示版面:如低幼"我和小树同成长";中幼"绿色家园共创造";高幼"你我携手添绿意"。
2.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牌。
3.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4.树苗若干。
四、活动过程:
分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低幼宝贝活动主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延伸活动:主题画"我为地球添点绿"撕贴画(树、花)
2.中幼活动主题"绿色家园共创造"
流程:认养树木,在南施公园分组认养,挂上小组牌。画画我们的小树苗,量量小树苗有多高。和小树苗合影——挂牌合影(写上领养人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
延伸活动:.树叶探趣:和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公园等实地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采集树叶标本,制作树叶贴画、树叶标签,......制作树叶书签,要求书签的形状要丰富多样化
3.高幼活动主题"你我携手添绿意"
流程:幼儿去白塘植物公园认识各种树木并做调查——幼儿与老师共同种植树木,进行挂牌并测量小树苗的高度,并进行记录。合影:我与小树苗共成长。
制作"植绿、护绿、爱绿、兴绿"宣传单,宣传单统一用彩色纸张半张的规格,老师统一在上面打上标语,幼儿进行绘画,离园时每班派两名幼儿(护绿小天使),在大门口分发,向全体家长倡议共同绿化我们美丽的家园。
延伸活动:绿化植物知多少: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周围有多少种绿化植物,并摄影,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树木护养:老师和家长一起教给孩子一些有关养护植物方面的常识。
一、活动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饮料瓶等),做好标签;各种农作物(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种子若干。
2、活动前准备大盆的细碎土壤。
3、种子发芽的录像。
4、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动手种植一盆植物,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细碎土壤,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3、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si)
(3)引导幼儿给种植好的植物插上标签,选择合适的地方放置,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窗台上、植物角)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
4、分享交流——亲亲我的种植宝贝。
(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种植后的感受。
(2)教师鼓励幼儿给自己种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说一句悄悄话,使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日后的成长充满期待。
五、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一、活动主题:
呵护绿色放飞希望
二、活动目标:
1、从小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知道了小树、花草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能够愉快的参加活动,积极与父母共同劳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学习与他人合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倡议绿色,做好宣传社会。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宣传。
2、准备树苗(幼儿园准备,新生树苗)
3、植树所需的工具(家长自备)
4、准备摄影设备,拍摄下植树的过程。
5、认养树牌印制、家长签名条幅。
6、班牌、教师统一服装。
7、种植亲子树的家长自带一个小水桶。
8、准备签字笔,一班两支。
9、宣传条幅
(1)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植物园悬挂)
(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植物园悬挂)
(3)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幼儿园悬挂)
(4)--幼儿园第x届“--林”种植亲子树活动(活动地点:--市植物园活动时间3月12日9:00)(植物园门口、幼儿园悬挂)
四、活动过程:
1、从我做起: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每一片绿叶,每一棵幼苗,不采摘花朵,不攀树枝,不踏草地,不到花坛上玩耍。
2、绿化家园:教职工、家长在家要开展植树、种花活动,选择一些适合在家里种植的花木,种在阳台或房间里,使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绿色家园。
3、家长与幼儿3月12日上午8点30分在植物园门口集合。9:00由班主任带队到达本班活动区进行主题活动。
4、10:00各班参加种植亲子树的家长幼儿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到--林集合。
第一组:新生组
(1)组织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种下“亲子树”、浇水。
(2)为小树挂上认养牌。
(3)签名仪式(在条幅“--幼儿园第三届“--林”种植亲子树活动“上签名)
(4)班级在条幅下合影留念。
第二组:老生组
(1)组织老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20xx年认养的亲子树松土、浇水。
(2)为小树更换认养牌。
(3)签名仪式
(4)班级合影留念
5、活动结束,家长将幼儿送回幼儿园。
五、活动要求:
1、各班上交20xx年第x届“种植亲子树”植树节活动教案、“种植亲子树”活动总结
2、班级两位老师上交植树节活动反思
3、家长活动调查问卷
4、第x届“种植亲子树”活动家长感悟(每班最少10份,统一纸张,可打印可手写)
5、老师上交的所有资料格式要一致,上交电子稿到年级组长处。
6、班级留下影像资料上交。(视频、照片)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种植活动总结范文,更多文章尽在。
一、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孩子对现代化的东西越来越熟悉,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葱蒜却分不清,特别缺乏对自然的洞察力。加之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有限,活动场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区角活动开展得不够到位,种植区的创设对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必要。种植区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而且能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内容。由于种植区陈列物品的多样性、变化性、具体性,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种植区弥补了集体活动中观察、探究不足的缺憾,为孩子们提供的是感性经验,在摸、看、说、养等过程中,能为孩子的科学探索提供良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培养探索精神。在种植区,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种植的兴趣,启迪幼儿智慧,陶冶幼儿性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幼儿的双手和感官,使孩子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开阔视野。
3、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4、通过观察、管理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参与活动的人员:聪聪猫班全体师生。
四、主要方法:
1、调查法。带领幼儿多方查阅种植的有关的理论与经验资料,向有经验的农民了解种植技术。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开设“种植区活动”、举办“自种蔬菜展览会”等,让幼儿享受种植区的快乐。
3、参与观察法。为幼儿创设绿色种植活动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种植文化氛围,通过参与观察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特点。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将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用于指导今后的种植活动。
五、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的方法,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向农民家长了解种植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组织幼儿进行种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对种植的兴趣等,选择适合幼儿园种植的蔬菜或农作物。成立种植小组,选出小组长,明确分工,各小组轮流值日。(小组成员及分见附件)。
(二)实施阶段:
1、设立种植区角。由于幼儿园活动场地有限,不能在户外进行种植,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班里都设立了种植区,运用盆栽的方法种植一些蔬菜,如葱、蒜、土豆、萝卜、白菜、豆角、黄瓜等,农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们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选择土质肥沃的土壤,一起制作精美“花盆”,用来种植植物。
2、组织幼儿在泥土里进行种植,还尝试了水养大蒜、洋葱等蔬菜。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发芽方法,如有的将种子放在水中发芽后在放入土中养,有的把种子直接种在土里,但总体发现大蒜、洋葱容易在水中发芽、生长,长势良好;但黄瓜、豆角等种子在水里不容易发芽,如果有芽儿发出来也容易霉烂。老师针对以上的不同的情况及时组织幼儿进行新一轮的发芽实验,将黄瓜、豆角等种子用湿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种植兴趣。
3、观察与记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管理,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种植兴趣,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和坚持性。
第一,做好标签。家长、教师帮助孩子将带入园的材料做好标记,尽量做得详细些。同时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主动将自己带来的材料介绍给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第二,合理分工。根据幼儿平素的能力差异,好次搭配,分成小组,小组之间轮流负责。
第三,引导观察。老师和家长平日里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学会用眼看:认识动植物的外观、颜色等;用手摸:感觉粗糙还是滑腻;用鼻子闻:植物的花、果实是否有香味,等等。孩子们在长时间的照料植物的过程中,逐渐会养成了自觉和不自觉的观察习惯,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第四,做好记录。小朋友每天到种植区观察,发现有变化就记录下来。只有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让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头脑中生根发芽,进而指导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小朋友不会写字,由教师代笔记录,或画图记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了哪种植物喜欢水,哪种植物喜欢阳光……
4、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巧妙利用各种农作物的果实、茎、根等,师幼共同制作教玩具,共同创设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尽情体现农村特色。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计划地引导、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有趣的探索活动。如:在益智区内提供各种豆豆,供幼儿进行排序、分类等活动;美工区内为幼儿准备树叶、花生壳、植物种子等,供幼儿做粘贴画;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各种植物种子做发芽实验等。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
5、分享快乐
(1)在班上开展种植区成果交流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互相评价,分享成果,展示自己。
(2)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进而对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大力支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果实成熟,一起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品尝果实做出来的美餐,用植物果实、茎叶制作精美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三)总结阶段:
孩子们亲手进行实践种植活动,尝试在泥土和水里的不同种植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从而发展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种植后,老师就跟幼儿一起讨论并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施肥——除虫等,形成了种植活动实录。通过孩子们的努力,种植区里的蔬菜绿油油、水灵灵的,可爱极了。孩子们脸上的愉悦、自豪与满足,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结出果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有的瓜刚长的很小就夭折了,有的只开花了,并没有结果。我们询问了农民家长,也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盆栽的蔬菜瓜果不结果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盆栽种植容易缺少结果的微量元素。
2、无法和其他植株传粉。虽然我们进行了人工授粉,但由于技术不高,再加上管理中打顶不及时,坐果率不高。
3、由于我们选择的是盆栽,盆多是我们自制的,不是很大,植物根系生长受限制,吸收的养分不足以供应结果。
4、教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种植区里有喜有悲,我们更关注的是种植里蕴藏的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种植区的创设正是实现这样教育的一种途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认知水平。
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给孩子感官刺激就应该越多。而种植区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个多彩的、真实的世界,里面的东西摸得到、看得见、闻得着,是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积累得到的认知概念,而非靠语言和视觉图片来间接认识。种植区有助于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的科学信息、直接经验,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概念。
又如让孩子了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茎、叶”三部分组成。何为根?何为茎、何为叶?教师如果利用图片在集体教学中讲上半天,才能让孩子获得“一知半解”的经验。如果让孩子们到种植区真实地面对植物,孩子们会在观察、比较中获得这些概念,还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植物会落叶,有的不会。随着种植区植物的增多,孩子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在种植区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把三粒黄豆按上、中、下的顺序用线系好,放入水中,让最下面的一颗完全浸入水中,中间一颗刚好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颗裸露在空气中,没有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发现最下面的那颗黄豆腐烂了,最上面的那颗干瘪了,只有中间的那颗黄豆发芽了。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了解了发芽与空气及水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理解了空气、水和种子发芽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2、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幼儿技能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科学领域的目标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其实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当孩子运用自身感官越积极主动,他们所获得的外部信息也会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越广泛、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会越具体。种植区的创设提高了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萝卜开花了,通过看,了解了花的颜色、花瓣的个数;白菜花也开花了,比较一下,萝卜和白菜的花有什么不同呢?葫芦和黄瓜摸上去感觉有什么不同呢?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利用多种感官习得了经验、发展了感知能力。
另外,种植区的创设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是孩子学习的基本方法,孩子正是通过观察获得了对世界的第一手经验。在观察中,孩子能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孩子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进行了再次新的或更细致的观察。
种植区的设置直观、丰富、生动、具体,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种植区,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观察。豆角秧苗越长越高,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在观察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快乐,还逐渐培养了他们观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
种植区生动、活泼、丰富、富有结构的物质材料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欲望,使孩子们的好奇心蠢蠢欲动,逐渐使孩子自发的好奇心转化为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对科学的好奇、对探究的兴趣、对成功的向往,为幼儿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为今后学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对事物的喜爱往往是先被其外在的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等外形特征吸引,渐渐的由欣赏美逐渐产生良好的情感萌芽,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保护种植区的植物。当有其他班的孩子想来采种植区的花时,他们会着急得说“这朵小花能结出豆角,不能碰!”“花是给小朋友看的,不能摘!”……出现了自觉、认真的保护植物的行为。通过观察、浇水、拔草等管理等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劳动的辛苦,培养了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六、今后的设想: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利用好种植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幼儿园开设种植园。在种植园里分班、分类进行初步的种植活动,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瓜果的名称、用途,更主要的是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探索,在劳动活动中锻炼,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增强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我精心推荐
在幼儿园的环境 教育 中, 种植 区是幼儿园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1
一、活动准备:
1.每个级部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树同成长”;中班“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大班“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3.大班幼儿组建“小骑士护绿队”。
4.各班制作 植树节 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5.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6.树苗若干。
二、活动过程:
(一)“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园长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园林处工程师讲解种树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种树。
3.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4.为“小骑士护绿队”揭牌,队员从园长手中接过“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帜,提出 口号 “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分级部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小班家园活动主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活动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2.中班家园活动主题“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活动流程:在幼儿园种植园地,和家长一起种植小树——挂牌合影(写上种植人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
3.大班家园活动主题“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活动流程:幼儿在家长护送下骑小自行车到公园给树木挂牌——认识各种树木并做调查——绘画树木——把“小小绿意带回家”开展家庭种植活动。
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2
一、活动时间:
20__年3月12日
二、参加人员
中(_)班全体幼儿和老师。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塑料瓶、肥料;
2、有关“植树节”的知识。
四、活动过程:
1、老师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去年种的小树施肥、浇水,并量量它有多高、多粗了,最后为幼儿园的植物施肥、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拿着塑料瓶来到去年种的小树边,老师带领幼儿为小树量身高,然后为小树施肥、浇水。
3、老师带领幼儿为园内的花草施肥、浇水,引导幼儿要按顺序给园内的植物施肥、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老师带领幼儿回到班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树。
5、活动结束。
通过此次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及团队的协作能力。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植树节的相关知识,同时增强幼儿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树立幼儿从身边的绿色开始,用自己的双手照顾绿化,从保护身边的绿色做起,共同创建美好的绿色校园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3
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植的过程与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锻炼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 方法 ,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使幼儿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一: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行种植前的猜想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种子萌发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长的呢?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会怎样呢?(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 经验 ,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种子种植的过程及经验,明确种植方法,以类似的经验方法培育植株。
3、幼儿分组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活动二:探索种植的条件
将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别种在
A:水量适中与干旱
B:见光与阴暗
C:室温与低温条件下,分组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株生长状况,照片记录生长情况。
活动三:结果展示与品尝劳动果实
让幼儿分组汇报在不同情况下植株生长的状况,那种条件下生长的最旺盛。
1.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结果。
2.全班讨论哪种条件下适宜植株的生长发育。
3.小组讨论为什么各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长的不同
4.幼儿讲述劳动的过程及感受
5.享用劳动果实。
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4
一、种植养殖目标:
1、了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以及动物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2、掌握种植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有效利用种植养殖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4、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5、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二、材料准备:
1、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动植物的资料,丰富幼儿前期经验。
2、整理园内的种植园地和班级的自然角。
3、蔬菜种子、盆栽植物、小动物等
4、观察记录本。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讨论:
1、种植什么东西、为什么选这种植物、选择种植地点。
2、讨论种植注意事项,师生共同归纳正确的种植方法。
3、讨论并准备种植所需要的工具。
4、讨论并确定人员分工。
(二)、幼儿分组操作
幼儿运用绘画、文字、数字等不同的符号记录下讨论的过程。
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记录时突出重点想解决的问题,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记录。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或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四、全班一起分享一学期下来的收获与惊喜。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5
一、种植目标
结合季节特征,引导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观察力,为提供尝试、探究、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观察、动手、种植获得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丰富然科学知识,养成注意集中,专注的好习惯,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本文来自冀教网
二、指导思想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学科学的特点主要是具有直观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 儿童 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孩子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
三、教育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使他们能亲自看到植物从一颗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四、工作安排
1、整地、作畦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将地分做成几小块,地的宽度以幼儿在两侧能够操作为宜,地边应留出让小朋友行走站立的田埂。
2、播种
请孩子们一起准备青菜籽。因菜籽较小,可拌上细土或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把菜籽均匀地撒播在地里。具体方法:先听教师讲播种的方法,然后看教师示范,再由幼儿分组进行,播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幼儿种好。
3、管理
植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就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出苗后每天安排幼儿浇水,浇时必须使水渗透土层。
(2)除草。出苗后,植物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必须及进拔除,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教师可带领幼儿用手拔除杂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3)施肥。组织幼儿观看花工给青菜施肥……
(4)移栽。组织幼儿将菜秧移栽,以便冬天能长成大青菜。
4、收获
组织幼儿一起收获青菜,并送到厨房煮熟食用。
幼儿园大班种植区活动方案相关 文章 :
★ 大班种植计划
★ 2020幼儿园大班植树节活动方案3篇
★ 幼儿园种植活动计划书
★ 幼儿园大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
★ 幼儿园大班活动区方案
★ 亲子种植活动方案
★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 2020精选大班植树节活动方案3篇
★ 2020幼儿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3篇
★ 2020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方案最新3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