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中没有收录。但是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前身--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和2011版中都有收录。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刊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江苏师范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江苏省徐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4298CN: 32-1834/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8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
一、 对其生平仕履的研究 1、韩国汉城大学 金时俊 教授(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留学台湾大学,受业于台静农先生),著有【权德舆年谱】,1967年发表在中国学报。 2、 吴汝煜 的 【唐才传校笺.权德舆传】 ,1987年由中华书局发表。文学作家吴汝煜 (1940~1990)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徐州师院中文系。历任徐州师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日本 中原健二 的【权德舆年谱初稿】,1993年西北大学学报。中原健二教授是日本佛教大学副校长。 4、 蒋寅 的 【大历诗人札记(续))——权德舆】 ,1995年发表于漳州师院学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蒋寅教授1959年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今日扬州大学】,曾任社科院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2016年7月起任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5、 王辉斌 的 【权德舆生平求是】 ,1996年发表于柳州师专学报。王辉斌(1947—),字靖华,号竟陵居士,湖北天门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辑轶学的研究与文学批评。著名学者,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当代中国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的第一人。现为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 6、 段承校 的 【权德舆生平辩证】 ,1997年发表于广州民族学院报。段承校,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学博士。 7、 王红霞 的 【权德舆先世及行事系谱】 、1996年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论权德舆的儒、释、道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试论权德舆的诗歌创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2期; 《权德舆研究》 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个人独立主研。王红霞,王红霞,生于1969年,苗族,重庆彭水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秘书长。四川师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 8、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生平与交游考略】 ,1997年发表于唐都学刊。严国荣(1965-2005),陕西省城固县人。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至西安文理学院任教,并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曾任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唐都学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执行主编。严国荣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有《王维与〈维摩诘经〉》、《权德舆与古文运动》等论文在《社科战线》、《中国诗学》、《唐都学刊》、《海南师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他还参与撰写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文学史话》(近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增订注释〈 全唐诗 〉》(权德舆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版)。他的专著《权德舆研究》 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可惜,先生于2005年6月16日积劳成疾而逝,享年四十一岁。 9、 郭广伟 的 【权德舆年谱简编】 ,1994年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郭广伟,字惟微,徐州市人,1926年2月生。徐州师范大学教授,郭先生曾以83岁高龄,仍不辍笔耕,编著出版了 《权德舆诗文集》 (校点)一书。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二、 对其交游的考订 1、 吴汝煜 的 【权德舆诗人名考证】 ,1989年发表于西北师大学报。 2、 蒋寅 的 【大历诗人研究.权德舆作品系年】 ,2007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 对其诗文艺术的探讨 1、 段承校 的 【权德舆和他的诗歌创作】 ,1994年发表于社科纵横。 2、 王相飞 博士的 【权德舆诗歌艺术研究】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 蒋寅 的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1999年发表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4、 王朝源 的 【权德舆的碑志散文】 ,2006年发表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王朝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5、 方丽萍 的 【权德舆诗文风格成因辨析】 ,2008年发布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方丽萍,女,汉族, 1966 年 11 月生,文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南开大学学报》、《求索》、《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文心雕龙研究》二专著中部分章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文学思想史。主要进行的是唐宋转型研究。四、 对其文学思想的探讨 1、 严国荣 的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兼论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1998年发表在唐都学刊。 2、 王红霞、王朝源 合著的 【试论权德舆的古文创作】 ,2003年发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3、 段承校 的 【试论皎然诗学对权德舆诗论及诗作的影响】 ,2000年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 4、 胡遂与熊英 的 【权德舆诗歌创作与妈祖洪州禅】 ,2006年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报。胡遂,女,湖南益阳人,1956年生。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校督导团督导。熊英,女,中共党员,讲师。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在湖南长郡中学寄宿部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主要研究唐宋文学与佛教,论文《论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论晏几道的“梦”词》发表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参与湖南省社科课题《佛教与晚唐诗》及国家社科课题《佛教与中国文人心路历程》,负责部分资料整理与撰写工作。 5、 陈彝秋 的 【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与中唐文学思想的变迁】 ,2006年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陈彝秋,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五、 综合研究 1、 林家英 的 【权德舆的伟人、为文、为诗】 ,1981年发表在兰州大学学报。林家英,女,1935年生于福建惠安.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赴兰州大学执教·现任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学硕士生导师。又任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甘肃诗词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兼科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文使馆馆员。 2、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研究】 ,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 王红霞 的 【权德舆研究】 ,2009年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权德舆先公曾经专门研究过家族史,在他的文学著作中也多有涉及,世人通过研究权德舆,对他的亲属族人的关系也帮助权氏族人明晰起来,而且远远强于权氏族人对权德舆的了解。搜集这些研究权氏先祖权德舆的论文专著,有助于权氏家族人员更全面的掌握权氏在鼎盛时期的历史。这些健在的权威专家,也是我辈将来召开权氏文化讨论研究会的最佳顾问。希望有机会接触到上述专家学者的宗亲,能够予以联络并致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什么级别,省级期刑,核心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是国家一级学会,经教育部社科司同意,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国性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活动,旨在通过评比来推动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次评优活动从全国近两千家高校社科学报中评选产生了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精品期刊”是学术界和期刊界对我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本刊在精品办刊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6-2009)(一)明代国家制度研究1.《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50万字),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36万字,与杜婉言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3.《论明代的君主集权制度》(10千字),《严嵩与明代政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万字),《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5.《明代的巡抚制度》(万字),《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6.《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万字),《文史》第40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明代的御马监》(万字),《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8.《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万字,与欧阳琛合作),《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9.《明代的四卫、勇士营》(万字),《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11.《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12.《明代军队的编制与管理体制》(万字),《明史研究》第3辑,黄山书社1993年版。13.《阳明史事三题》(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4.《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1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万字),《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6.《“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万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二)明清江西商人及地域经济社会研究1.《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56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江西通史·明代卷》(54万字,与谢宏维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附:11卷本《江西通史》副主编,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4.《明清江右商帮》(6万字),(香港)中华书局、(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版5.《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万字),《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明清西南地区的江右商》(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8.《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万字),《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赣文化专辑9.《再论明代士人的“弃学经商”》(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0.《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1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万字),《中国史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13.《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万字),《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万字),《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15.《“学而优则仕”:明清江西士人生存方式研究之一》(万字),《赣学》第1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6.《近代九江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万字),《近代沿江经济战略研究论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三)明代市民文学研究及其他 1.《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36万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明成化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3.《千古一人----苏东坡传》(18万字),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4.《旷世大儒----王阳明传》(3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5.《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3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发展》(万字),《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辑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5.《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万字),《明史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7.《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万字),待发。8.《“定法”与“定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万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9.《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1万字),《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989年第4期。10.《略论青苗法的推行与效果》(万字),《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三、论著编年(1996-2008)1986年1.《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获江西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2.《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新华文摘》辑目。3.《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8年4.《明代的巡抚制度》,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略论青苗法的推行及效果》,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宋辽金元史》复印。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收录于《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2年。7.《“内阁始于东汉”说质疑》,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1988年第3期。8.《“江浙”辩》,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杂志1988年第5期。1989年9.《论明代的君主专制》,江西省社科院:《严嵩与明代政治》,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10.《江右商略论》,南昌:江西方志办《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1990年11.《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33辑。12.《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13.《从明末农民战争看汉族地主阶级》,四川省社科院:《第二届国际明末农战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14.《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著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5.《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6.《明代的知识宦官》,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收录于《中国历史百题》,中华书局1993年。17.《明代内阁建置的几个问题》(署名刘礼芳),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1992年18.《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收录于《93海峡两岸明清史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武林世界与历史真实》,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21.《明代吉安的诉讼》,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22.《明代的四卫、勇士营》,南开大学:《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3.《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2期。24.《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江右商帮》(合作,第一作者),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25.《再论明代中后期的弃学经商之风》(合作,第一作者),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994年26.《(明)成化皇帝大传》(著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27.《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40辑。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8.《明代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3辑,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29.《“摇篮”说》,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赣文化专辑。30.《地域文化与江西商业文化》,南昌: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第1辑。1995年31.《明清江右商帮》(著作),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此为中国商业史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十大商帮研究”的子课题。32.《千古一人——苏东坡传》(著作),台湾:国际村文库1995年。33.《论正史<奸臣传>》,香港:香港大学国际明史学术会宣读论文,1995年12月。34.《江西士大夫与明代政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名人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3期。35.《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南昌:《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996年36.《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著作,第二作者,与杜婉言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为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科院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37.《千古一人----苏东坡传》(修订版),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7年。38.《明代的御马监》,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9.《近代九江的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中国商业史学会:《近代沿江经济发展论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40.《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中国明史学会:《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41.《明代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1998年42.《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长春:1997年8月;《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扬州大学文化所辑刊》第一辑,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43.《王阳明与江右王门学派》,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44.《明代的乡试、会试与殿试》,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4期。45.《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1999年46.《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明清时期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二人合作,为第二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47.《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1997年12月;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3月。2000年48.《旷世大儒——王阳明传》(著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9.《一个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0年第9期。2001年50.《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2年52.《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论文集,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3.《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2003年54.《阳明史事三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新华文摘》2003年24期摘要。2004年55.《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著作),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6.《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7.《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论点摘要。58.《明代文化专制三议》,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2005年59.《一段历史、一段水土与一方人----走进明朝的江西》(合作,第一作者),广州:广东省社联《粤海风》2004年第1期。收录于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只眼睛看江西》(胡平编),2005年。60.《谷霁光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人大资料中心《历史学》复印。2006年61.《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期)。6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7年63.《“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64.《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65.《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对策》(第二作者,与萧发生合作),《北方论坛》2007年第1期。66.《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资料《历史学》复印。2008年67.《成化皇帝大传》(著作,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68.《明代国家权力及运行机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另,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和《农业考古》、《民主》等报刊发表史学评论、史学杂文约100篇,篇目从略。
1. 《转喻的认知阐释》,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2.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3. 《英语文体学》(主编,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20世纪英美文学要略》(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著一等奖)。5. 《格林童话精粹》(译著),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6. 《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7. 《济慈书信集》,(译著)东方出版社,2001。8. 《沟通与超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9. 《文本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赣文化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11. 《实用汉英分类翻译手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12.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主编(负责主要编写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此书获得江西省英语学会一等奖)。13. 《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14. 《傅浩文集之一·诗学卷·距离》,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15. 《叶慈诗选》(英汉对照),300千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16. 《乔伊斯诗全集》,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7. 《阿米亥诗选》(增订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8. 《叶芝诗集》(修订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9. 《20世纪英语诗选》,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21. 《拿单·扎赫诗选》,约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22. 《英语名诗译解》,120千字,哈尔滨出版社,即出。23. 《叶芝精选集》(主编、译),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1. “语义压制的转喻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2. “概念隐喻与认知语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3.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境的解释功能”,《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1)。4. “隐喻的语用阐释”,《山东外语教学》,2002(3)。5. “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外语学刊》,2003(3)。6.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3(2)。7. “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8. “论话语标记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9. “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外国语言文学》,2003(4)。10.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山东外语教学》,2003(3)。11. “基于脚本的架桥式语用推理”,《外语与翻译》,2003(4)。12.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语》,2004 (1)。13. “框架转换与意义建构”,《外语学刊》, 2004(3)。14. “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天津外语学院学报》 2004(1)《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4(5)。15.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16. “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外语教学》,2004(3)17. “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的认知考察”,《外语教学》,2004(5)18.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class.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reading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TESOL Journal, 11/2, 5-1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teaching. System, 30/1, 85-105,.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sian Englishes, 5/1, 40-6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classes. ELI Teaching, 23/1, 16-19, .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Internet TESL Journal, 7/.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 Teacher's Edition, 6, 8-13. .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Guidelines, 23/2, 20-23. .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teaching. Guidelines, 22/1, . Modern vs.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um. 37/3, 27-29. .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setting. Guidelines. 21/1, 23-33. .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 35-43. .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Guidelines 20/2, 77-88. .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ELI Teaching. 28, 15-19, .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I Teaching 29, 37-39. .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0/4, 458-471. . “中澳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8期. P, 39 – .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duca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 “康拉德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44. “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汪义群 ,虞建华主编)第4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即出)。45. “论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两大走向”,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46. “论《查特来夫人的情人》的阳物意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 期。47.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48. “别有洞天的叙述——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结构”,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49. “互文性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 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50. “Logos、道与后现代主义小说语言观”,《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1. “论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的叙事技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52. “文本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 期全文转载。53. “文学与国民教育”,《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54.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上)”,《创作评谭》第2期,2004。55.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下)”,《创作评谭》第4期,2004。56.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57. “翻译的目的、对象与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658.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外语与翻译》,2000,459.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外语与翻译》,2002/3(此文在中国译协于郑州举行的“2002全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研讨会”上,获得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一等奖)60.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461.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江西师大学报》,2000,262.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两种技法比较” 《江西师大学报》,2001,263. “从《无题》的几种译诗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江西师大学报》,2001, 264. “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65. “诗无达诂与古诗英译”(参加“中国诗歌翻译第四届年会”,《外语论坛》 2003/1发表。66. “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从‘武装到牙齿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4/867.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与文化定位”,《语言文学研究》,2004,4。68.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江西师大学报》,1996,1。69.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江西师大学报》,2001/2。70. “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外语研究与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71. “大学阶段基于文体学的英语教学法”,《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月参加“第二届南京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73. “基于Internet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2期;74. “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第一作者,《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年第4期;75.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国英语教学》),2003年第3期76.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第二作者,《外国语》2004年第4期;77.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78. “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第3期;79. “语义框架、场及其相互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80. “不同的路向:关于语义分解的思考”,《外语学刊》,2001,1。81. “颜色词的认知语义与认知结构”,《外语教学》,2001,4。82. “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分析及构架”,《外语学刊》,2000,2。83. “语义结构与文化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84. “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山东外语教学》,2000,3。85. “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86. “话语中名词性词的分析与情景语义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87. “叶芝的神秘哲学及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88. “菲利浦·拉金的诗歌语言艺术”,7千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89. “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5千字,《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90. “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千字,《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21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办、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省办刊最早的学报。系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和社会科学工作者。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232XCN:33-1348/N主编:林正范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与《杭州教育学院学报》合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79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2338CN:33-1347/C主编:何 俊
约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撰写高质量论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栏目与专题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获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浙江省一级期刊的称号(浙江省学报仅两家)。1999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获中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化执行优秀奖。2002年蝉联第二届中国国百强社科学报,同年9月,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推选参加中国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比,被评为中国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社科学报仅一家)。 2004年是被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推选参加中国国家期刊方阵评选的10家期刊之一。
1.题名 歴史人口学のフロンテイア责任者 速水融等编出版 东京: 东洋経済新报社, 2001ISBN 4-492-37093-5说明 310页; 22cm索书号 日.题名 日本経済史责任者 速水融,宫本又郎编出版 东京: 岩波书店, 1988ISBN 4-00-003451-0说明 324页; 22cm索书号 日 #1另外,通过我馆的清华同方数据库输入计量历史学可查到有关文章:1.【篇名】 国外计量史学述评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魏峰.【刊名】 滨州师专学报 1994年01期 编辑部EmailCJFD收录期刊【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正> 一、国外计量史学的兴起与发展 把计算机科学、信息理论和数学应用于历史学领域,通过处理资料和制作数理模型等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在西方史学界称之为“计量史学。”~① 在历史研究中,注意对量的考察,虽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科学,计量史学则是伴随着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兴起的。具体来说,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各种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进行精确的统计与计算,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从18世纪起,欧洲各国先2.【篇名】 “计量史学”研究评述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王宇博. 俞荣生.【刊名】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01期 编辑部Email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计量史学”是历史学研究中诸多方法中的一种,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与溶合总趋势的产物.作为具有明显客观性的研究手段,其研究的结论不仅取决于运用它的科学程度,而且还取决于其所依据的理论的科学程度。它大大扩大和深化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并使研究成果的趋于精确化成为可能.虽然,它尚未形成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存在多处局限性和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它无疑是历史学领域里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的新趋势中之一个重要部分。3.篇名】 对中外历史计量研究发展史的比较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华薇娜.【刊名】 史学理论研究 1995年03期 编辑部Email《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正> 历史计量研究,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系统地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分析、解释历史现象。“计量手段作为一种方法或技术被引进历史学以后,历史研究的计量化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历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史料的范围和历史研究的过程及其成果发生了质的变化。”
计量史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计量史学在西方大约萌芽于19世纪末,1882年,德国学者伊纳马·斯坦格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历史与统计学》,这是最早的关于计量史学的著作。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进行历史计量研究的尝试,特别是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年鉴学派起了突出的作用。1972年,英国史学家R·弗拉特出版了《历史学家计量方法导论》,被列为目前国际计量史学的经典性著作。
李庆明,1959年生,男,江苏南通人,特级教师。民盟成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央教科所高级访问学者,师从著名教育理论家朱小蔓教授。1980年毕业于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 ”、“ 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得者。1999年创办海永实验小学。2003年9月起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深圳)附属学校校长。在《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李吉林与情境教育》等著作,计100余万字。曾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小学实验基地专家指导组成员、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大常委等。 2010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他倡导并实施“都市田园教育”,其文化立校、草根管理、新公民教育、活力课堂、文化阅读、精英启蒙、田野式教研等大胆改革创新反响强烈。他被称为 “能为深圳教育带来希望的人”。李庆明在南通师范学校从事心理学、教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首创“导生制单元循环自学研修”教学结构模式,效果显著,《师范教育》报道了这一实验研究成果,在全国中师界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响。担任学校教育学科负责人期间,致力于教育学科建设,在国内率先改变了教育课程的“公共课程”地位,使之成为师范主干课程,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创建并开设由教学技艺、班队管理与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研究等组成的新教育课程体系,多次应邀参加教育部有关中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的研制和教材编写。1997年,这一课程与教材改革实验被国家教委正式确认为重点资助的科研项目,其课程的主要构架被省教委所制定的《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所采纳,成为全省五年制小教大专教育类专业课程体系,并参与了新的课程教材建设,是新教材编委员成员。作为核心成员,积极投身于师范学校从“智能并重”、“文化育人”到“人格化师范教育”再到“实践本位师范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参与其中的每一项改革的决策研究和实验指导,为探索中国的师范教育贡献了智慧,所取得的成果分别在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江苏省师范教育研究会、省教育学会优秀科研论文等评比中获奖。具体负责学校承担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期间,制订了适切的培训目标和规格要求,设计了“以需要为本位”、“以问题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统整性培训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情境培训”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情境考察”、“情境建构”、“情境反思”、“情境对话”和“情境评价”等策略,富有成效地促进了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学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人文精神和科学判断的共同发展,深受广大学员的好评。教育部评估组的官员和专家对这一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认为是全国37个培训点中“最好的”、“最有效的”,“值得向全国推广”。90年代初,李庆明开始研究李吉林情境教学思想,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并协助李吉林开展她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实验,指导各个子课题的设计、实施,引导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成绩突出,被聘为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出版《李吉林与情境教育》的专著。1999年,经学校支持,在崇明岛境内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的贫困乡海门市海永乡创办教改实验小学,兼任副校长,开展艰巨的“田野式”改革试验,提出以“开发潜能,沟通生活,走进自然,面向未来”为办学宗旨和以“适应生存,充实生活,自由生长,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的“健全农村儿童生命人格教育”以及“建设田园式乡村小学”的主张,使该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誉为“李行知”、“教育研究的李庆明之路”和乡村素质教育的“海永模式”。教育家李吉林说:“海永是中国广大农村教育的缩影,了解海永,研究海永,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研究中国真正的教育。”《江苏教育》、《成才导报》(原《江苏教育报》)、《生活教育》、《新教育》、《南通日报》、江苏教育电视台、南通电视台等传媒纷纷报道了海永教改的感人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三个代表在基层”专栏曾作为重点候选拍摄节目。这一实验得到包括朱小蔓、李吉林等在内的许多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受聘担任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南通市实验小学、海门市东洲小学、通师二附幼儿园、南通市实验幼儿园、南通市南灵幼儿园等近20 所中小学、幼儿园的科研顾问,指导开展了30多项省部、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设计或实验,独立或为主指导中小学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基本功、课堂教学、说课或论文评比中获奖者达100余人次,先后应邀在国内20多个省市作儿童教育的专题报告或讲座,被当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专家指导组成员。2000年,应邀参加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决策研究项目“地方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研制。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了该项目的大量调查、资料的搜集、研究和“指南”的起草、修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程》、《中学德育概论》、《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师新百科(小学儿童、小学教育科研部分)》等多部,计100余万字,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或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于2001年9月与中央教科所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之后双方联合举办了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2003年8月28日,李庆明来到央校。2012年7月6日,深圳“教育狂人”李庆明即将离任中央教育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简称“央校”)校长的消息,在这座城市引起震动。2012年8月,李庆明上任宁波滨海教育集团,任校长一职。1、获市以上奖励及荣誉称号情况1、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南通市教委、南通市教育工会(1996年) 2、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南通市政府(1998年) 3、全国优秀教师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8年) 4、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政府 (2001年) 5、江苏省特级教师 江苏省政府(2002年) 6、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总工会(2003年)7、南通市“名师” 南通市政府(2004年)2、教育科研、教学工作获奖情况1、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独立,1988年)2、南通市教育学会,南通市198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独立,1988年)3、国家教委师范司,首届全国中师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独立,1989年)4、南通市教育学会,南通市1989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独立,1989年)5、江苏省教委,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骨干,1990年)6、江苏省中师教育学心理学中心组,江苏省中等师范教育学科第二次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独立,1990年)7、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全国教育情报交流网中心站,“全国教育情报十年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独立,1992年)8、江苏省教育学会,1992年度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主要骨干,1993年)9、江苏省教育学会,1994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主要骨干,1995年)10、南通市教育学会,1995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骨干,1996年)1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比三等奖。(主要骨干,1997年)12、南通市教委,南通市第四次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1997年)13、南通市教育学会,南通市1997年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独立,1998年)14、江苏省教委师范教育优秀科研成果“树勋奖”一等奖。(主要骨干,1999年)3、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主持的课题——1、中师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部级重点)2、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研究(省师范教育重点)3、田园式乡村小学建设的个案研究(省级重点)作为重要骨干或核心成员参与的课题——1、中师培养规格的研究(“八五”省级重点)2、中师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八五”省级重点)3、专科程度小学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研究(“八五”部级重点)4、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八五”、“九五”、“十五”部级重点)5、中师教育改革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第四子课题)(“八五”国家级重点)6、五年一贯制大专程度小学教师培养研究(“八五”省级重点)7、关于各类师范院校师范生素质规格的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的研究(“九五”部级重点)8、人格化师范教育研究(“九五”省级重点)9、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方的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管理指南研制”(国家级重大课题)10、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十五”市级重点)11、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十五”市级重点)13、培养未来教师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的探索(“十五”省重点)14、开发情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十五”部级重点)15、优化德育情境有效提高儿童品德素养的研究(全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指导设计与实验的课题——1、幼儿活动区教育研究(省幼教学会“九五”重点)2、幼儿审美教育研究(“九五”市级重点)3、幼儿温情教育研究(“九五”市级)4、小学主体性活动设计与研究(“九五”省级)5、小学学科教学的人文渗透研究(“九五”市级)6、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九五”省级)7、幼儿孝敬教育的研究(“九五”市级)8、幼儿自控应变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实验(“九五”市级重点)9、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九五”市级)10、学科情境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十五”省级)11、律导式教师管理的研究(“十五”省级)12、幼儿活动情境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十五”市级重点)13、创生型学科活动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十五”省级)14、优化社区环境与儿童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十五”省级)4、媒体报道1、《播种希望——南通师范学校海永教改实验基地纪实》,《南通教育报》2000年6月15日4版。2、《在水一方》,《成才导报》(原《江苏教育报》)2000年6月20日A8版。3、《跨越大江的牵手——南通师范乡村教改实验基地纪实之一》、《爱心铸就的希望——南通师范乡村教改实验基地纪实之二》、《农村教改的典范——南通师范乡村教改实验基地纪实之三》,《南通日报》2001年2月16日、2月23日、2月28日B1版。4、《小岛上的小老师》,《南通电视台·江风海韵》,2002年5月。5、《通师海永教改基地迈入科研轨道》,《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纵横第68期》2002年7月26日。6、《海永:梦想的力量》,《南通日报》2003年2月23日B1版。7、《李庆明的田园教育梦》,《新教育》2003年4月19日4版。8、《李庆明与他的田园教育梦》,《南通电视台·江风海韵》,2003年3月。9、《是教师,也是诗人》,《江苏教育》2003年9B“特别报道”。10、《“诗意栖居”童心世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庆明的支教人生》,《南通日报》2004年5月4日A1版。11、《打造都市里的田园学校——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教科所南山学校校长李庆明》,《深圳商报》2004年5月14日A8版。12、《探索新的学校制度》,《光明日报》2004年6月3日B3版。13、《在都市中漫步孤寂的“诗意之旅”——访田园教育倡导者李庆明》,《深圳特区报》2004年6月6日B1版。14、《李庆明的传奇故事》,《当代教育》,2004年6月第18期。5、李庆明同志主要学术论文、论著目录一、著作或教材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材,主撰,统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2、《小学教育学教程》(教材,参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3、《中学德育概论》(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4、《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材,参编,统稿)。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修订版)。7、《简明中国教师百科全书(小学分册)·“小学儿童”、“小学教育研究”部分》(主编,独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8、《今日生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用书,学术策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走进语林》(小学语文综合活动用书,学术策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主要论文1、《教育过程的自发性及其机制调节》,《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年第5期。2、《教育理论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江苏教育研究》1987年第10期。3、《教育学理论联系实验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第2—3期。4、《适应与超越:德育对现代化社会的应答》,《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5、《试论课堂教学的三个层面》,《江苏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6、《“美善相乐”:一个值得借鉴的我国古代德育文化策略》,《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7、《主体性教育:一种新的诠释》,《江苏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8、《“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综述》,《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9、《教育“生产”性新解》,《江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10、《探寻儿童成长的秘密:“以情感为纽带”》,《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6期。11、《哲学:文明的活的灵魂》,《南通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12、《试论德育的伦理学和美学基础》。《苏东学刊》2000年第4期。13、《“科学性、应用性、艺术性”:尝试更完备的教育研究范式》,《苏东学刊》2001年第1期。14、《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15、《情境课程:铺筑儿童自我成长之路》,《苏东学刊》2003年第1期。16、《田园教育对话》,《教师教育·新课改导刊》,2003年第2期。17、《引领儿童走进绚丽的母语殿堂》,《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12期。18、《母语阅读与人的成长》,《江苏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19、《新学校制度视野下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3期。20、《促进儿童道德文化建设宣言》,《南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1、《基于文化情境的儿童道德教育探索》,《中国德育》2006年第1期。22、《永远的童话》,《中国儿童阅读论坛》2006年第3期。
我上学的时候脸上大面积皮炎湿疹的时候医生开的大麦 訮 立 康 (訮是炎) 当时觉得太好用了啊!不严重的时候一天过敏的红肿就消退 皮肤还特别平滑!然后我稍微有点皮肤问题就拿它当万能膏擦……直到我发现 擦多了皮肤好像会没有知觉耶……然后再也不用了|||
大伙都知道,狗狗是非常忠诚的一种动物。它不会因为主人贫穷或疾病而离开,反而会更加坚定的守护在他们身边
这的确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可怕就怕,实诚的狗子遇到了一个会坑狗的主人...
有位网友特别喜欢和家里的狗玩“装黑帮老大”的游戏。结果原本好好一只狗,硬是被玩成了一只“社会汪”
喂,这个月的保护费是不是该交一下啦?!
关于这样的铲屎官,网上有种说法叫作:主人“智障”多年,狗子不离不弃!
这位铲屎官趁狗子睡的正香,上去蹦了一个大大的屁,结果差点把它给吓傻了
刚发生了什么,地震了么?
只不过数秒之后,单纯的狗子又投入了主人的怀抱,寻求安慰
吓死宝宝了,铲屎的你一定要保护我...
有位网友在散步时,偶遇一只正在遛狗的“大怪兽”。张着大嘴巴,仰天长啸,神情十分可怕
不过反观狗狗的反应,好像更多的是一种“嫌弃”之情!
抱歉啊,遛我的这货早上忘吃药了...
这只牧羊犬似乎有种“有苦说不出”的情绪,因为主人想把它装扮成一只会发光的“麋鹿”
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二哈,有时候为了配合主人的恶趣味,也是连面子都不要了
混蛋,你以为自己是金克斯么?还把加特林扛肩上...
有些狗狗则是因为体色和身型酷似某类饮品,而被铲屎官装扮成了这样
车子没油了,这位主人想了个法子。既不用自己出力,也不用叫拖车来,就能把车弄走
感觉这一家人的画风都有点走偏,虽然看不到狗狗的神情,但相信它内心应该也是拒绝的
当然,如果说圈子里谁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铲屎官,那肯定是你们最爱的薛老板啊!
估计他家的柯基如果会说话的话,第一句就应该是“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不过关于这个话题,最深有体会的应该是ins上一只高冷哈士奇。每次看到它和主人的日常片段,都能让人笑到捧腹...
所以说,别看这些毛孩子除了吃就是睡,生活相当惬意。其实,有些狗活的也不太容易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王建ISSN:1001-4616CN:32-1239/N国内发行:中国版本图书馆发行部国外发行:龙源国际期刊网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邮编:210097 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国内外收录该刊的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2004年,该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教育部、江苏省出版局和教育厅分别组织的各次评比活动中,该刊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的称号,并被省委宣传部、省出版局和省科委联合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10月,该刊再次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2004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在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1.有关论文的摘要、参考文献、注释等项的书写格式,务请严格参照本刊近期版式;并将题目、作者名、单位、所在地、文章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2.凡属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的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在同等情况下,此类论文优先予以考虑。3.投稿请寄纸质文本,并欢迎通过电子信箱与本刊联系。4.在文末提供作者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出生年份、学位、工作单位、职称、邮政编码、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地址。5.稿件凡被采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如未被采用,恕不奉告评审意见。
一、江苏大学最新师资力量介绍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优良。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89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2550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比例达25%),集聚了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在校生37600余人,其中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留学生2600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藏书305万册,订阅各类数据库11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图书1500余种,办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11种,其中《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高校教育管理》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二、江苏大学最新全国排名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总分 2018 113 13 2017 110 13 2016 126 13 2015 133 14 2014 117 13 2013 105 13 三、江苏大学口碑介绍1、我觉得江苏大学具有很强大的实力,在师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学习氛围良好。宿舍安装了空调风扇,各项措施也很齐全,拥有15座食堂,价格便宜口味都不错。学校拥有三大王牌专业:机械、流体、能动。相对而言机械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就业较为容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江苏大学并不是211、985类高校,并且地理位置较为不好。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310余人,博士生近2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54名,其中博导10人,教授27人、副教授44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4人,有8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受聘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学院下设6个系部、2个实验中心及物联网工程研究所、软件系统研究所、电子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和计算机科学国际化部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的专业实验中心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多台高档工作站。学院有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全国“ CAD 应用培训基地”,与金蝶公司共创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研究中心”和“企业信息化软件实验中心”,与中国移动镇江分公司共建的“移动通信创新基地”。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全国排名40名左右,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综合性大学,校园景色非常优美,偏工科所以男生居多,但是女生也不少,目前全国排名呈上升趋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得这个已经四五年了,从高中开始,那时候每到秋冬时节,脸上就特别干,后来去诊所看,虽然症状消除了,但隔一年又来一次,所以烦得很,后来就去正规医院看,后面就没在出现过了,医生只是给我开了二硫化硒洗液,还有唁立康 (唁同炎)就对了,抹了确实挺好用的,后来基本没再出现过症状了,不过我是一直持续地用的,后来我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有副作用,所以停用了,也基本没出现过大问题!不过我感觉我这个症状可能跟气候有关,来成都读大学以后就待在这边,可能这边比较湿润,皮肤没那么敏感,所以至今我不敢去北方就是这个原因|
|
|
卤制香料的配制(以25斤高汤为例)
香料:八角20克,草果15克,桂皮15克,良姜10克,花椒18克,小茴香15克,白豆蔻12克,香叶10克,砂仁10克,山奈10克,丁香3克;配料:干辣椒30克,老葱100克,姜片30克,料酒50克,菜籽油200克。
卤汤的制作步骤:
1、香料放在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去掉中药的苦涩和部分浓烈的药味,然后装入纱布袋中。
2、准备高汤(高汤一般是骨架子大火烧开,小火熬制4个小时后,过滤掉渣子的鲜汤)
3、糖色是很难把控的。炒糖色时用小火煸炒且不停的搅拌,大泡变小,颜色红棕时,倒入热水。
4、将炒好的糖色、香料包放入高汤,大火煮开捞走浮沫,立即转小火慢慢熬;
5、菜油加热道3成时,放入干辣椒、葱、姜炒出香味,一同倒入高汤中,撒入料酒,小火继续煮至香飘四溢即可。
夏季卤水怎保养: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卤水酸了,我卤水黑了。那是你没有保养好。
1、新手不懂的,卤水过滤掉杂质后,可以直接冰箱冷冻保存,随用随取就是麻烦。
2、卤水中,千万不要放酱油,放了酱油容易黑。
3、卤水黑了可以拿先杀的老母鸡的鸡血滴在滚煮的卤汤中,让血吸附走赃物,反复几次。
4、卤制完毕后,香料包要取出来,卤汤表层的油有一指厚即可,太厚了不容易散热就会酸掉。
卤肉的凉拌佐料:油辣子、花生碎、白芝麻、香葱末、姜水、蒜水、胡椒粉、花椒面、香菜、酱油、醋、盐、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