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茶文化1500字论文

发布时间:

茶文化论文1500字

楼上说的不错` 支持!

茶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写作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第一篇: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来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寻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音乐;共通性;应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更是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点缀。其所代表的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千年以来茶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寻找知己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是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根基。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共通性。

1茶文化与传统音乐

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茶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据《诗经》记载,茶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现过对茶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以前,茶一直作为一种药材在民间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萌芽,文人雅士开始将茶作为一种饮品,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著书《茶经》,标志着唐朝茶文化的兴起。从唐朝开始,茶道盛行。宋元时期,随着茶业的发展和推动,茶文化也随之越发繁荣。产茶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各种品茶社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日益普及,茶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行业,各种茶诗、茶室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现当代,茶行业作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叶销售,茶社,茶饮料,茶餐厅等。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到国外,并广受欢迎。比如日本,将茶道发扬光大,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瑰宝。在法国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诗意,是一种温柔的饮品,英国人将茶看作是美容养颜的特殊饮品。

传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现当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基。与茶文化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史料记载,传统音乐始于夏商周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为钟鼓乐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其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鲜。宋明清开始,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加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无论是演出人员还是听众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了上一时期的优秀音乐成果,也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现当代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继承。传统音乐中的各大流派日渐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随着一系列传统音乐的对外演出,我国的传统音乐也越来越被外国友人所接纳,成为当代世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通性

悠久的历史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诗经已有记载,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后在唐朝开始兴起。陆羽所著《茶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茶业成为一个兴盛的行业。明清更是将我国的茶文化推向顶峰,茶文化盛行,各种茶诗、茶市、茶社等不计其数。传统音乐和茶文化一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产生于夏商周时期,以钟鼓乐为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传统音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当代,传统音乐以各种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很多时候能够相结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信息的载体

茶文化,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在本质上与音乐一样,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茶香的传递,不需语言不限形式,更不问品茶人的高低贵贱。它传递出一种人们只需品味只需意会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优雅为人所知所称赞。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美妙的。同理,音乐的传递也是如此,品乐之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从音乐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态。无论创作音乐的人还是欣赏音乐的人都能从这音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文化还是传统音乐,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传递着绵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娱乐与艺术相结合

不言而喻,传统音乐尽管艺术性非常强,但是从其产生开始就被当做娱乐工具的一种。夏商周时期的钟鼓乐,是皇亲贵族们用来饮酒配乐和歌舞配乐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筝还是琵琶,都是为文人雅士助兴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音乐被继承和发扬,将娱乐化和艺术形式相结合。茶文化也和传统音乐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其娱乐成分,在古代,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和饮酒一样。现当代,茶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交朋结友的一种有效方式,饮茶时品音,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文人雅士总是将茶与自身的情操相结合,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诗词中,关于茶的诗句也是不少。陆羽的“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与高洁,从而表达了自身品茶的快乐。传统音乐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射,以音乐来传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让听众了解这种情绪和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文人雅士描写传统音乐的诗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行》以及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重山》等诗句都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从古至今,茶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是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点

以茶品音

在现当代,茶文化和传统音乐越发相结合。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音乐馆设有品茶坊,让你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传统音乐。茶和音乐都是信息载体,当传统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某一种茶传递出来的信息相一致时,听众便能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同时也更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种寓教于茶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以音说茶

越来越多的茶馆会出现传统音乐的表演,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绪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气氛。在很多大型优质的茶馆,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传统音乐。为了表现不同茶的不同风格,背景音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铁观音甘甜品茶时可配洞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戏曲,乌龙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因为茶的品种,品茶人的性情不同,传统音乐的搭配也随之改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仅茶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更是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样的传统音乐,使得两者相互融合,让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茶音相溶

从古代开始,就有说书人在茶馆说书,也谈琵琶者在酒楼卖唱。现当代,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更是紧密。不管是茶楼、茶馆还是茶社,传统音乐随处可见。琵琶二胡古筝各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层出不穷,品茶者在品尝茶的同时,还能聆听优美且旋律动听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烦恼。由此可见,为了让茶艺活动表现得更加尽善尽美,让品茶者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情调,传统音乐的加入变得更加重要和具有意义。

4结语

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极其深刻的文化底蕴。茶文化与传统音乐有着很多的共通性,比如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传递出来的信息都能表达传递者的人生态度和感悟,都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等。在现代社会,通过传统音乐在茶文化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在生活压力如此大的现代社会,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结合应用对于城市白领的减压和放松有着良好的效果,两者的结合更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流传和扩散,使人们更加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从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娟.茶艺活动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6(2):218-219.

[2]刘娜.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5(6):195-197.

[3]尹艺蓓.传统音乐以阮为例与茶文化在审美层面的共通性[J].福建茶叶.2015(6):240-242.

[4]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93-194.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搜索引擎找不到。建议买相关书籍!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影响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是茶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茶艺教学重视冲泡技艺而忽略了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已与东方哲学思想相融合,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追求、审美标准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各地的生活习惯也融入茶事活动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俗茶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探究了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茶艺;教学;茶文化;历史;民俗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1中国茶文化发展

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茶文化最早起源于巴蜀,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当时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产生之初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到南北朝时,政治家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又因当时较多战乱,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因茶可以保持清醒,于是逐渐将饮酒转向饮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丰富的茶叶物质,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禅哲学思想相结合,中国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华讲究“清、静、和、美”,禅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圣”陆羽所做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后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代人们将煮茶法改为点茶法,讲究色香味的统一,除了宫廷茶文化的出现,民间也兴起了斗茶之风,宋人将饮茶作为人们增进友谊和社会交往的媒介,成为了一种民间礼节,“茶馆文化”也相继出现,“客来敬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传统意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逐步得到确立,“开门七件事”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茶文化中茶叶冲泡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茶馆的普及成为显著的特点。明代基于散茶的兴起,“废团茶兴散茶”,使得冲泡过程不仅方便而且大大增加了饮茶时观赏的艺术性。茶具也各有讲究,不仅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同石质粉末烧制的粉彩茶具,除了青瓷、白瓷茶具外,还产生了彩瓷、珐琅彩等茶具,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茶人在饮茶中有意识的追求自然美和环境美相结合,也体现出人们饮茶的艺术性。不同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饮茶方式和冲泡方法,这充分证明了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饮茶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2茶文化与茶艺教学密不可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茶叶生产历悠久、品类繁多,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它们每一类茶都有不同的冲泡方式,这就与各类茶的茶文化、历史渊源密不可分。茶艺教学中实训冲泡固然重要,但只有我们对茶文化及其各类茶的历史渊源有了了解,才可以说茶艺表演是有灵性的,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茶艺过程中“人、茶、水、器、艺、境”的完美结合,学会用境泡茶,用境去喝茶。例如:我们玻璃杯用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我们常用紫砂来冲泡普洱,因为普洱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存才能散发浓香,正如紫砂壶的特性一样,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读懂自己,才能使我们在冲泡中内心平静,才能感知到原本及容易漠视的东西。其实不仅是茶,还包括茶艺冲泡的各类茶具、我们在茶台前冲泡的每一个动作,它们都与我们的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凤凰三点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春风拂面、白鹤沐浴等等;再如中国茶文化和民间习俗的渊源,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青年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应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也是茶艺教学中茶文化与冲泡的典型事例,还有各地因不同民俗形成不同的饮茶方式等等举不胜收,可以说茶与茶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发展,生活就是茶,茶就是生活。学习茶艺要始终以茶文化为中心,将人与茶相结合,才能在每一次的冲泡过程中真正将茶人与茶融入到一起,才能够以茶为媒,沉潜涵咏,静心顺气地与心灵对话。

参考文献:

[1]熊素玲.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简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苏叶扬.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J].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乐饮编著.中国茶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茶文化1500字论文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问题描述: 我想找篇1993年发表的有关茶文化的论文, 有谁知道哪里可以找到?? 解析: 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 黄 志 根 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该文从茶道的由来,即茶的意境角度,论述茶事追求的本质内涵,并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所不可忽缺。 关键词 茶道;意境;茶文化 1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2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构架,为不同时代茶事的共性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千多年。当 今的茶文化专家设想从当代的实践出发、以不同的 角度对历史上以高深著称茶道作”见仁见智”的认 识,有简有详,认识深刻;但茶文化初识者较难把握 (客观上还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实践与理沦的影响), 甚至有“茶道”一词内涵,不说还行。越说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这主要与茶事实践的程度与范围、研究者的 出发点、及价值取向有异所致,初学者难以觉察、认 识和把握,也就不足为奇。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 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认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题,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还要求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 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 也有人喻此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情景,而欧阳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属此意。人们对 广泛推崇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的领会.尽管因 人而异(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载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意境之体验后,由茶而感发认识的进 步与修养的提高等。在当代,有人以杜甫的诗句“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观照”,也是通及茶道后的感应。与茶道精神相关的意境,自然不会偏离茶道。 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 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现代人即使能“打造”,能体会到诸如”人与 大自然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的虚幻缥缈意境 的,也不在多数。但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这就 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如现代人喜欢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 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 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茶的意境.是不 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 3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顺应时代的进步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 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等,是人们把茶道局 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时代的发 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 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了作 节奏,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等恪守深 刻于内心,换之以“浅然”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花花 绿绿的消遣和娱乐也应运而生。显然,历史上文人雅 士式的品茶,会使年轻人感到气氛颇为严肃。它代表 的是延袭—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沉积。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 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 茶,人们喜欢茶的“可口、可乐”,由此而能带来的意 境,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茶香在口,通过认识与引 导,还有助于为生活的诗化增光添彩,何乐而不为 呢!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当代茶艺,也可理解为在茶 的“可口、可乐”的基础上,引导茶的意境与茶道相 通,展示“真、善、美”的内涵。 现代茶科学的发展,难以对历史上文人墨客或 得道高人专利式茶道的解释,但倒是有利于作“意 境”式的诠释。茶之感人是通过茶的色香味形的充分 发挥而绐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 以通过了解茶的自然科学性,如学习茶的自然品质 特性——茶理.来体会茶给人带来的妙趣,像如人希 望般的品性和情境——“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 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韩素音)。皎然所提 “茶道”诗句中的“全尔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 是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 茶无愧于是21世纪的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 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二是 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 的本质(有“茶道即人道”的说法)。有人换了一种角 度说:当人们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 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 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 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 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 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 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4 茶的意境的启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传统文化精义,与茶道相通 茶的意境.能从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层。茶的历史实践已表明:茶与儒、道、悱的境界 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 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儒释道三者之中.给人感觉 最为深切的是那种闲适的情感,所以许多隐士大多 有嗜茶的习惯,过闸云野鹤的日子当然少不丁具有 闲情雅志的茶了,手举一杯茶,神情清爽,荡涤心间 污秽,这可非一般饮料所能比。但闲情适意的消极生 活方式仍不全是茶的意境所体现的内容,它含有积 极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苏东坡也有“叶嘉传”之赋, 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茶不同于烟酒,可为过把瘾 就“死”的短暂性“解药”,从文化本义而言,茶不应该 是什么解烦之“药”。它只是赋予人一种“静”的心态, 在你的思绪随着茶的“性致”飘散开去的时候,喝茶 者的思想在“治愈”自己的烦恼。让你重新振作。茶在 这方面的功效被许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尚守中庸和“礼”,应该说儒家这种源远流长的影 响还是对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中国人把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成为 尚礼的一部分,如广泛存在于民俗民风中。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踪(或民族的“血液”所致)。至于茶事所能体现的“与人乐”这一儒家思想,早已实践于茶是人们沟通与联谊的理想媒介。 “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饮茶而 相互(还包括自己的身心———笔者注)交流,文明优 雅,而且与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例如,陆 羽、皎然的佛门渊源,以及深刻的“茶禅一味”之说。 这里所说的“深”,就是意境之不同。禅宗崇尚“顿 悟”,也即凡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注意修行,且修行至 一定量时,“开窍”是迟早的事。它的修行远不是苦 行,后来还崇尚凡事皆是修行,就依所作所为的原因 (这不违背佛教创立者的初衷)。喝茶作为修身养性 的习俗流传至今,而茶的名贵与否也不为大茶人所 倚重,都可谓是茶与佛理相应,也如当今的“无我茶 会”所要求:人们应戒好恶之心,合茶之本意,并入茶 之意境。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茶的 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涵相通融, 是穿越时空的茶道构架。“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 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 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 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这也不正是一种与 茶相关的意境? 最后,引用一段与茶之意境相关的文字,以供欣 赏或助人感悟。 “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 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 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 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 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 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 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 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 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 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 超俗.淡雅中不乏 *** ,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 加从容。对于我们这些不会品茶的茶客,这种意境, 就是陶醉。”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服设计与茶文化研究

摘要:饮茶具有很多好处,比如安神、静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抛除一切杂念,与禅宗美学所表达的宁静、自然和简约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蓬勃发展,时代文化符号的再度兴起和回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茶服饰文化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衍生并发展起来,同时,茶艺服饰已经成为急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茶艺服饰的演变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茶服饰设计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代茶服;设计;系统化;科学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出现了质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华的都市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追求,茶艺师穿戴的服饰已经成为茶艺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茶礼服饰要想真正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中国的茶服文化才能发展壮大,进而向世界传播。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3]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89-92.

[4]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92-95.

当代中国茶文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传播。茶服成为一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代发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6]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158.

茶文化的论文范文1500字

茶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写作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第一篇: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来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寻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音乐;共通性;应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更是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点缀。其所代表的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千年以来茶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寻找知己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是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根基。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共通性。

1茶文化与传统音乐

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茶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据《诗经》记载,茶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现过对茶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以前,茶一直作为一种药材在民间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萌芽,文人雅士开始将茶作为一种饮品,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著书《茶经》,标志着唐朝茶文化的兴起。从唐朝开始,茶道盛行。宋元时期,随着茶业的发展和推动,茶文化也随之越发繁荣。产茶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各种品茶社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日益普及,茶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行业,各种茶诗、茶室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现当代,茶行业作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叶销售,茶社,茶饮料,茶餐厅等。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到国外,并广受欢迎。比如日本,将茶道发扬光大,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瑰宝。在法国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诗意,是一种温柔的饮品,英国人将茶看作是美容养颜的特殊饮品。

传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现当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基。与茶文化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史料记载,传统音乐始于夏商周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为钟鼓乐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其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鲜。宋明清开始,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加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无论是演出人员还是听众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了上一时期的优秀音乐成果,也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现当代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继承。传统音乐中的各大流派日渐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随着一系列传统音乐的对外演出,我国的传统音乐也越来越被外国友人所接纳,成为当代世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通性

悠久的历史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诗经已有记载,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后在唐朝开始兴起。陆羽所著《茶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茶业成为一个兴盛的行业。明清更是将我国的茶文化推向顶峰,茶文化盛行,各种茶诗、茶市、茶社等不计其数。传统音乐和茶文化一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产生于夏商周时期,以钟鼓乐为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传统音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当代,传统音乐以各种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很多时候能够相结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信息的载体

茶文化,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在本质上与音乐一样,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茶香的传递,不需语言不限形式,更不问品茶人的高低贵贱。它传递出一种人们只需品味只需意会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优雅为人所知所称赞。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美妙的。同理,音乐的传递也是如此,品乐之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从音乐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态。无论创作音乐的人还是欣赏音乐的人都能从这音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文化还是传统音乐,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传递着绵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娱乐与艺术相结合

不言而喻,传统音乐尽管艺术性非常强,但是从其产生开始就被当做娱乐工具的一种。夏商周时期的钟鼓乐,是皇亲贵族们用来饮酒配乐和歌舞配乐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筝还是琵琶,都是为文人雅士助兴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音乐被继承和发扬,将娱乐化和艺术形式相结合。茶文化也和传统音乐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其娱乐成分,在古代,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和饮酒一样。现当代,茶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交朋结友的一种有效方式,饮茶时品音,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文人雅士总是将茶与自身的情操相结合,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诗词中,关于茶的诗句也是不少。陆羽的“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与高洁,从而表达了自身品茶的快乐。传统音乐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射,以音乐来传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让听众了解这种情绪和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文人雅士描写传统音乐的诗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行》以及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重山》等诗句都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从古至今,茶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是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点

以茶品音

在现当代,茶文化和传统音乐越发相结合。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音乐馆设有品茶坊,让你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传统音乐。茶和音乐都是信息载体,当传统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某一种茶传递出来的信息相一致时,听众便能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同时也更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种寓教于茶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以音说茶

越来越多的茶馆会出现传统音乐的表演,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绪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气氛。在很多大型优质的茶馆,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传统音乐。为了表现不同茶的不同风格,背景音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铁观音甘甜品茶时可配洞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戏曲,乌龙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因为茶的品种,品茶人的性情不同,传统音乐的搭配也随之改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仅茶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更是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样的传统音乐,使得两者相互融合,让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茶音相溶

从古代开始,就有说书人在茶馆说书,也谈琵琶者在酒楼卖唱。现当代,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更是紧密。不管是茶楼、茶馆还是茶社,传统音乐随处可见。琵琶二胡古筝各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层出不穷,品茶者在品尝茶的同时,还能聆听优美且旋律动听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烦恼。由此可见,为了让茶艺活动表现得更加尽善尽美,让品茶者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情调,传统音乐的加入变得更加重要和具有意义。

4结语

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极其深刻的文化底蕴。茶文化与传统音乐有着很多的共通性,比如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传递出来的信息都能表达传递者的人生态度和感悟,都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等。在现代社会,通过传统音乐在茶文化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在生活压力如此大的现代社会,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结合应用对于城市白领的减压和放松有着良好的效果,两者的结合更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流传和扩散,使人们更加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从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娟.茶艺活动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6(2):218-219.

[2]刘娜.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5(6):195-197.

[3]尹艺蓓.传统音乐以阮为例与茶文化在审美层面的共通性[J].福建茶叶.2015(6):240-242.

[4]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93-194.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众多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

茶文化元素应用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元素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且广泛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

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还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特殊的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

本文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出发,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希望在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同时,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茶文化元素;现代平面设计;应用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具有色彩各异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存在,也是彰显本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元素,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形式发生了纷繁复杂的变化,但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仍旧保持不变。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注重对空间和布局的把握,十分符合传统茶文化的要求和特征。

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环境和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平面设计领域,且产生了重大影响。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种类丰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人文内涵。

文化元素的演变和发展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是一定社会环境和生产力作用的结果,承载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文风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印记。

而提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元素,其更多地展示了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内容,彰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

应用于当代平面设计中,我们更多地去考虑其在现代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理念及审美水平上的体现和使用。

目前,根据有关专家及学者的界定,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主要包括紫砂壶、竹子、青砖、古木、根雕等。

紫砂壶以其优美的雕刻艺术而闻名,同时将诗词、书画、文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紫砂壶上的题词不仅深刻再现了古代某一时期的人文历史风貌,也包含了社会伦理及社会阶级关系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鉴赏性,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情怀。

而竹子则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意象之一,竹子不仅具有婀娜多姿的外形,且具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深受人们和设计师的喜爱,竹子包含高雅、潇洒等含义,常用来表现居住者高雅的情怀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竹子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将其内在意境引申到设计理念中实现的,从而营造高洁、致远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精神,恰好与人们所追求的居住环境相吻合,满足了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青砖、古木及根雕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也蕴含着十分浓厚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

青砖象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和简洁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线条简约”这一理念相吻合,古木则多具有怀旧气息,古木这一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增强了平面设计作品的复古性,满足了某一特定群体对于平面设计的要求,增加了平面设计的历史气息和人文价值。

根雕作为一种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其具有鲜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不仅仅大大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细腻和人文性,还增强了平面设计的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从材质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规划设计环境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应用,而对于环境的规划和营造,材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1]。

树根与藤椅、石茶磨桩及紫砂壶则是构造设计环境经常使用的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作品中常用的材质是体现建筑和设计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具有天然、朴素、自然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平面设计的原本面貌和精神实质,为平面设计作品增加了较高的人文性特征。

在平面设计中,关于中式设计风格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中式风格的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设计材质,如红木、檀木等;第二,中式风格建筑讲究以精美的纹路和细腻的色泽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予观赏者以舒适、自然的审美享受,如木窗、中式家具;第三,中式建筑追求和谐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理念,强调凸显中正合一的布局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设计手法的多样化,现代平面设计多使用智能化技术和电子技术创造虚拟的场景和氛围,大大降低了现代设计的人文气息和适用性,而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不足,给现代平面设计增加了人文性和生命气息,这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人文关怀精神。

而欧式设计则多使用大理石、花岗石等进行材质安排,不仅注重带给人完美的艺术享受,还追求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精神,欧式平面设计讲究空间的开阔,而空间的开阔则主要通过特殊的材质来体现。

从摆设布局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摆设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求现代平面设计摆设布局应该从大局出发,体现设计的整体意识和设计的和谐精神,强调在设计师统一的指挥和规划下,实现设计布局与摆设的协调,注重对平面设计布局的优化[2]。

首先,现代平面设计布局要注重休闲文化元素的融入。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加入简约大方的装饰画和其他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装饰物,不仅仅体现了平面设计强大的装饰功能,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还凸显现代平面设计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

其次,现代平面设计要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区的划分来展开,同时结合一定地区实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设计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代平面设计在对大致的设计思路进行规划后,要注意突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点,即在景观设置和植物配置方面体现平面设计特色,注重对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整合。

现代平面设计讲究对文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即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设计思维,使得茶文化元素的使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局面。

强调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如在平面设计中使用竹子这一意象,在对竹子的分布进行确定后,还要使用其他装饰物和竹子进行搭配,优化摆设的整体布局,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对紫砂壶、屏风、竹子、帷幔等的结合使用,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审美价值,也推动了现代平面设计朝着人文性和时代性方面发展。

从空间层次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空间层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求空间层次应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构想,展现历史和自然的人文风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3]。

现代平面设计的空间结构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而言的,区域文化特色决定了空间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而传统茶文化则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师的构思和处理,抽象为一系列的设计理念,将文化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的具体环节之中,使得有限的环境空间,体现无限的艺术魅力和茶文化氛围。

此外,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空间层次中的应用要求平面设计注重设计景观与空间的协调,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布置一定的景观,也是提升平面设计审美价值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大致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和装饰陈设设计等三个互为独立又相互制约的部分,而对这三个部分的空间结构规划过程则是对设计资源的整合和处理过程,要求三个部分的空间结构不对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响,三个部分的空间分配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彰显了传统茶文化元素中和谐统一的思想内涵。

例如,可以使用屏风进行分隔,以此营造特定的意境,设置虚拟的空间场景,使得使用者在有限的空间层次中感受到无限的空间感。

从氛围、意境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影响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是茶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茶艺教学重视冲泡技艺而忽略了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已与东方哲学思想相融合,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追求、审美标准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各地的生活习惯也融入茶事活动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俗茶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探究了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茶艺;教学;茶文化;历史;民俗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1中国茶文化发展

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茶文化最早起源于巴蜀,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当时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产生之初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到南北朝时,政治家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又因当时较多战乱,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因茶可以保持清醒,于是逐渐将饮酒转向饮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丰富的茶叶物质,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禅哲学思想相结合,中国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华讲究“清、静、和、美”,禅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圣”陆羽所做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后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代人们将煮茶法改为点茶法,讲究色香味的统一,除了宫廷茶文化的出现,民间也兴起了斗茶之风,宋人将饮茶作为人们增进友谊和社会交往的媒介,成为了一种民间礼节,“茶馆文化”也相继出现,“客来敬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传统意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逐步得到确立,“开门七件事”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茶文化中茶叶冲泡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茶馆的普及成为显著的特点。明代基于散茶的兴起,“废团茶兴散茶”,使得冲泡过程不仅方便而且大大增加了饮茶时观赏的艺术性。茶具也各有讲究,不仅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同石质粉末烧制的粉彩茶具,除了青瓷、白瓷茶具外,还产生了彩瓷、珐琅彩等茶具,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茶人在饮茶中有意识的追求自然美和环境美相结合,也体现出人们饮茶的艺术性。不同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饮茶方式和冲泡方法,这充分证明了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饮茶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2茶文化与茶艺教学密不可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茶叶生产历悠久、品类繁多,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它们每一类茶都有不同的冲泡方式,这就与各类茶的茶文化、历史渊源密不可分。茶艺教学中实训冲泡固然重要,但只有我们对茶文化及其各类茶的历史渊源有了了解,才可以说茶艺表演是有灵性的,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茶艺过程中“人、茶、水、器、艺、境”的完美结合,学会用境泡茶,用境去喝茶。例如:我们玻璃杯用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我们常用紫砂来冲泡普洱,因为普洱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存才能散发浓香,正如紫砂壶的特性一样,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读懂自己,才能使我们在冲泡中内心平静,才能感知到原本及容易漠视的东西。其实不仅是茶,还包括茶艺冲泡的各类茶具、我们在茶台前冲泡的每一个动作,它们都与我们的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凤凰三点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春风拂面、白鹤沐浴等等;再如中国茶文化和民间习俗的渊源,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青年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应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也是茶艺教学中茶文化与冲泡的典型事例,还有各地因不同民俗形成不同的饮茶方式等等举不胜收,可以说茶与茶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发展,生活就是茶,茶就是生活。学习茶艺要始终以茶文化为中心,将人与茶相结合,才能在每一次的冲泡过程中真正将茶人与茶融入到一起,才能够以茶为媒,沉潜涵咏,静心顺气地与心灵对话。

参考文献:

[1]熊素玲.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简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苏叶扬.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J].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乐饮编著.中国茶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茶与茶文化论文2000字

安溪,茶叶网,有这方面的资料。

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摘要,一起来看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消费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产品的包装色彩在整个消费和销售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国,茶叶市场十分繁荣,茶叶品种众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茶叶产品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要将茶叶包装色彩的设计做好,这是提高茶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包装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使茶叶产品得到美化,还能够推动茶叶产品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茶叶包装色彩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逐步探讨了在茶文化的影响下茶叶包装色彩呈现的种种方式。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有音乐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一课程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在茶文化专业的课程中,也应当开设音乐教育的课程,因为在对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要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相对于知识来说是无穷无尽的,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欣赏的品位,从而增强艺术鉴赏能力。音乐也能够赋予茶艺生命力与灵魂,让茶艺表演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音乐教育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更好地去鉴赏茶文化,更好地将音乐与茶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茶艺表演,所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是起源于中国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层面。茶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它的包罗万象性和丰富多彩性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包括茶具、茶诗、茶道、茶艺和茶禅等等很多方面。茶文化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文化,如要真正地体味到茶文化的内涵和韵味需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音乐作为一种兼具韵律美和艺术美的存在物,无疑会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所以说音乐教育有利于人们培养对茶文化的尊崇,将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相结合,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可以创造出更富美感的存在状态。可以说,音乐赋予了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了音乐以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综合运用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全世界公认的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财富。从中国茶文化中提取出来的茶道精神,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运用这些理论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能更清晰的发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影响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是茶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茶艺教学重视冲泡技艺而忽略了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已与东方哲学思想相融合,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追求、审美标准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各地的生活习惯也融入茶事活动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俗茶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探究了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茶艺;教学;茶文化;历史;民俗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1中国茶文化发展

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茶文化最早起源于巴蜀,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当时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产生之初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到南北朝时,政治家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又因当时较多战乱,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因茶可以保持清醒,于是逐渐将饮酒转向饮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丰富的茶叶物质,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禅哲学思想相结合,中国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华讲究“清、静、和、美”,禅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圣”陆羽所做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后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代人们将煮茶法改为点茶法,讲究色香味的统一,除了宫廷茶文化的出现,民间也兴起了斗茶之风,宋人将饮茶作为人们增进友谊和社会交往的媒介,成为了一种民间礼节,“茶馆文化”也相继出现,“客来敬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传统意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逐步得到确立,“开门七件事”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茶文化中茶叶冲泡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茶馆的普及成为显著的特点。明代基于散茶的兴起,“废团茶兴散茶”,使得冲泡过程不仅方便而且大大增加了饮茶时观赏的艺术性。茶具也各有讲究,不仅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同石质粉末烧制的粉彩茶具,除了青瓷、白瓷茶具外,还产生了彩瓷、珐琅彩等茶具,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茶人在饮茶中有意识的追求自然美和环境美相结合,也体现出人们饮茶的艺术性。不同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饮茶方式和冲泡方法,这充分证明了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饮茶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2茶文化与茶艺教学密不可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茶叶生产历悠久、品类繁多,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它们每一类茶都有不同的冲泡方式,这就与各类茶的茶文化、历史渊源密不可分。茶艺教学中实训冲泡固然重要,但只有我们对茶文化及其各类茶的历史渊源有了了解,才可以说茶艺表演是有灵性的,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茶艺过程中“人、茶、水、器、艺、境”的完美结合,学会用境泡茶,用境去喝茶。例如:我们玻璃杯用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我们常用紫砂来冲泡普洱,因为普洱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存才能散发浓香,正如紫砂壶的特性一样,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读懂自己,才能使我们在冲泡中内心平静,才能感知到原本及容易漠视的东西。其实不仅是茶,还包括茶艺冲泡的各类茶具、我们在茶台前冲泡的每一个动作,它们都与我们的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凤凰三点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春风拂面、白鹤沐浴等等;再如中国茶文化和民间习俗的渊源,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青年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应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也是茶艺教学中茶文化与冲泡的典型事例,还有各地因不同民俗形成不同的饮茶方式等等举不胜收,可以说茶与茶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发展,生活就是茶,茶就是生活。学习茶艺要始终以茶文化为中心,将人与茶相结合,才能在每一次的冲泡过程中真正将茶人与茶融入到一起,才能够以茶为媒,沉潜涵咏,静心顺气地与心灵对话。

参考文献:

[1]熊素玲.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简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苏叶扬.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J].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乐饮编著.中国茶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 黄 志 根 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该文从茶道的由来,即茶的意境角度,论述茶事追求的本质内涵,并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所不可忽缺。 关键词 茶道;意境;茶文化 1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2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构架,为不同时代茶事的共性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千多年。当 今的茶文化专家设想从当代的实践出发、以不同的 角度对历史上以高深著称茶道作”见仁见智”的认 识,有简有详,认识深刻;但茶文化初识者较难把握 (客观上还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实践与理沦的影响), 甚至有“茶道”一词内涵,不说还行。越说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这主要与茶事实践的程度与范围、研究者的 出发点、及价值取向有异所致,初学者难以觉察、认 识和把握,也就不足为奇。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 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认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题,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还要求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 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 也有人喻此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情景,而欧阳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属此意。人们对 广泛推崇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的领会.尽管因 人而异(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载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意境之体验后,由茶而感发认识的进 步与修养的提高等。在当代,有人以杜甫的诗句“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观照”,也是通及茶道后的感应。与茶道精神相关的意境,自然不会偏离茶道。 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 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现代人即使能“打造”,能体会到诸如”人与 大自然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的虚幻缥缈意境 的,也不在多数。但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这就 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如现代人喜欢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 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 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茶的意境.是不 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 3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顺应时代的进步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 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等,是人们把茶道局 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时代的发 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 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了作 节奏,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等恪守深 刻于内心,换之以“浅然”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花花 绿绿的消遣和娱乐也应运而生。显然,历史上文人雅 士式的品茶,会使年轻人感到气氛颇为严肃。它代表 的是延袭—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沉积。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 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 茶,人们喜欢茶的“可口、可乐”,由此而能带来的意 境,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茶香在口,通过认识与引 导,还有助于为生活的诗化增光添彩,何乐而不为 呢!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当代茶艺,也可理解为在茶 的“可口、可乐”的基础上,引导茶的意境与茶道相 通,展示“真、善、美”的内涵。 现代茶科学的发展,难以对历史上文人墨客或 得道高人专利式茶道的解释,但倒是有利于作“意 境”式的诠释。茶之感人是通过茶的色香味形的充分 发挥而绐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 以通过了解茶的自然科学性,如学习茶的自然品质 特性——茶理.来体会茶给人带来的妙趣,像如人希 望般的品性和情境——“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 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韩素音)。皎然所提 “茶道”诗句中的“全尔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 是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 茶无愧于是21世纪的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 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二是 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 的本质(有“茶道即人道”的说法)。有人换了一种角 度说:当人们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 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 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 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 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 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 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4 茶的意境的启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传统文化精义,与茶道相通 茶的意境.能从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层。茶的历史实践已表明:茶与儒、道、悱的境界 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 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儒释道三者之中.给人感觉 最为深切的是那种闲适的情感,所以许多隐士大多 有嗜茶的习惯,过闸云野鹤的日子当然少不丁具有 闲情雅志的茶了,手举一杯茶,神情清爽,荡涤心间 污秽,这可非一般饮料所能比。但闲情适意的消极生 活方式仍不全是茶的意境所体现的内容,它含有积 极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苏东坡也有“叶嘉传”之赋, 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茶不同于烟酒,可为过把瘾 就“死”的短暂性“解药”,从文化本义而言,茶不应该 是什么解烦之“药”。它只是赋予人一种“静”的心态, 在你的思绪随着茶的“性致”飘散开去的时候,喝茶 者的思想在“治愈”自己的烦恼。让你重新振作。茶在 这方面的功效被许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尚守中庸和“礼”,应该说儒家这种源远流长的影 响还是对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中国人把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成为 尚礼的一部分,如广泛存在于民俗民风中。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踪(或民族的“血液”所致)。至于茶事所能体现的“与人乐”这一儒家思想,早已实践于茶是人们沟通与联谊的理想媒介。 “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饮茶而 相互(还包括自己的身心———笔者注)交流,文明优 雅,而且与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例如,陆 羽、皎然的佛门渊源,以及深刻的“茶禅一味”之说。 这里所说的“深”,就是意境之不同。禅宗崇尚“顿 悟”,也即凡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注意修行,且修行至 一定量时,“开窍”是迟早的事。它的修行远不是苦 行,后来还崇尚凡事皆是修行,就依所作所为的原因 (这不违背佛教创立者的初衷)。喝茶作为修身养性 的习俗流传至今,而茶的名贵与否也不为大茶人所 倚重,都可谓是茶与佛理相应,也如当今的“无我茶 会”所要求:人们应戒好恶之心,合茶之本意,并入茶 之意境。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茶的 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涵相通融, 是穿越时空的茶道构架。“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 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 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 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这也不正是一种与 茶相关的意境? 最后,引用一段与茶之意境相关的文字,以供欣 赏或助人感悟。 “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 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 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 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 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 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 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 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 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 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 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 加从容。对于我们这些不会品茶的茶客,这种意境, 就是陶醉。”

文化建设论文1500字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是我国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生态文明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及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 文化 ,其价值观从以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其次,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再者,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 报告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这充分表明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加强 教育 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二)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三)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 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

参考文献:

[1]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10-15.

《略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文谈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地位与 措施 。

【关键词】报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方式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的内涵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刘惊铎在其《生态体验论》中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 反思 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生态文明的突出地位

为什么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这么高这么重要的位置,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当今世界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气候变化异常、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的科学分析,制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对策。如何解决这一系列全球性的严峻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挽救地球生物圈,改变人类的不良行为、观念、习惯。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不管是什么阶级阶层,不管是什么民族种族,不管是什么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超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使人类利益原则恢复了本来的权威。这一决策既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又能够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强“地球村”的意识,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这是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全球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建设生态文明,当然要加强保护、优化和建设生态环境,但绝不是单纯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而是关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纽带。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球,优化自然生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造福人类”,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落实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的要求。实现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彻底改变人们奢侈过度消费的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经济发展与财富增加并不能让我们丢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

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建设生态文明,告别“黑色文明”是核心。

告别“黑色文明”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建设生态文明,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

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秉承著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企业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使自身的经济得到提升,企业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管理方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做出贡献。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变化,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经营方法的创新,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而使企业无法跟随时代的程序,久而久之,企业则将会时淘汰。由于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严重的关注,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又缺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会主动的工作。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以上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所以,企业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成,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企业要想让文化发挥实际的作用,只有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然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明确企业文化的经营方案,从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管理者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并保证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存在良好的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能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贯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么将会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的思想发展改变,让员工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理念。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是发展,企业文化将无法实际的作用,而企业也很难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经营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并利用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做竞争,从而使企业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其构建理念中融入著以人文字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员工友好的相处,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和谐的相处,并一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增长。

三、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策略

1.企业应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企业在能有效的应用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目标制定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能科学的管理员工,并在管理的过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企业也才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并按照企业文化的方案合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工,从而使企业形象完整的经营体系,让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2]。

2.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奋斗,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工作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系与重视,这样企业员工就会激发自身对企业的思想情感,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激励和鼓励员工,表扬工作优异的员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品,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而企业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思想工作,为企业构建新颖的经营方案,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3]。

3.构建企业的特色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企业在市场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只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别具一格,吸引人的眼球,企业的经营方法才会得到创新。因而,企业的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特色,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率。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根据群众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方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改革,并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颖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让企业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才会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康.企业文化建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2-34.

[2]李丽丽.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方法[J].现代经济资讯,2015,21:45-56.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78-89.

范文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依靠数字分析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了文化的认同上,通过优化企业的文化,凝聚更多的心理趋向、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柔性管理企业,从而在提高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执行,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探究了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以万达集团为例提出了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作用;现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理念为核心的,凝聚著全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房地产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凝聚力。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三个主要的层面,具有文化导向性,注重整体意识,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具有双向属性,即房地产企业既遵循文化事业的一般规律,同时,房地产企业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二、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的,而在房地产界,品牌竞争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具体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是从口号上理解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出现“老板文化”、“旗手文化”等企业文化,形式化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价值,没有实现房地产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初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所以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同一化和重复性,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将“团结求实、质量第一、开拓创新、顾客质量、服务周到”等口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模仿较多,不能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既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也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价值。

四、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1.实际案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可谓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军,之所以万达集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万达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万达集团的强调诚信经营,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是其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万达集团强调社会责任,共赢创富,回馈社会是其企业文化;第三阶段,万达集团强调追求卓越,国际万达,百年万达是其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万达集团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其制定的企业文化是与其发展水平和战略目标相吻合,是有利于其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的,因此,万达才有着今天的成功和成就。

2.强化措施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使企业文化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把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来开展,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并且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对外,要树立信贷的营销观念,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②加强创新和协作的力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营运过程中不仅需要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而且需要和 *** 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协作意识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必须真正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现代的服务理念。

③优化自身的企业形象

优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形象,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以诚信为根本,打造具有房地产企业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同时也是优化房地产企业外在企业文化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品牌设计、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文化品味以及服务水平等,以诚信为根本,做到表里如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自身的企业形象得到不断的优化,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实施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丹江.浅析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方论刊,2015,5:79-80.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全国解放以后,随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实现文化建设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就成了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应该说,在解答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变迁,如何实现新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又一次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党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可贵资源,这既是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方针,也是绝大多数人们的愿望。但是,问题在于怎样继承,怎样发展,以及继承什么,抛弃什么。文化虚无主义割断了我们党的文化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却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旗号下存在着取代我们党赖以存在的文化底蕴的核心观念--飞克思主义的潜在危险。因此,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 二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远比封建文化先进的文化,大胆地借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吨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但是,资本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本主义就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和颠覆, 因此,如何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如何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凭借其经济实力对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强大冲击,强调文化建设独立性的同时,拓展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世界视野,避免远离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主流而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成了我们党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时必须慎重处理的重大课题。 三是来自社会转型和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冲击。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哪些新思想、新观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哪些是腐朽价值观念的沉渣泛起,这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加以区分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大众文化的兴起、人文价值的凸显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任何不加分析就简单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都是错误的,任何试图用旧的观念来评价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应该看到,一方面,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支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难度。显然,新情况需要新办法,传统的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的冲击了。 四是来自党自身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自成立以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根基。但是,历史不等于现实。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准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观念陈旧,有些党员甚至信仰丧失,腐化堕落;另一方面,知识在当今和未来时代地位的空前凸显,作为知识承载者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了我们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党自身的建设,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