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宋代的螺钿漆器,是一种在黑漆上用白钿片镶嵌,黑白对比,清秀典雅。有的在钿片周围嵌加金银丝,嵌结牢固而更加富丽。
素漆近年来,各地出土大批光素无纹饰的黑漆,在器形上力求变化,不讲究精雕细刻和加饰金银,并有温州造、杭州造等字铭。河北巨鹿出土的漆盘,不仅有价格,并有“货真上牢”字样,属于商品宣传的性质,标志民间漆业的广泛发展。
宋代漆器和瓷器的相互影响和比 较,是基于宋代工艺美学思想下的一次抽样式比较研究,漆器和瓷器是宋代工艺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其工艺审美,无法摆脱那个时代的总体美学思想的特点, 也是宋代的总体美学追求。本文主要从历史学角度,分析两者在宋代的发展状况,其次从部分考古资料,具体分析宋代漆器和瓷器的内在工艺美学思想。由此展现宋 代工艺美术的精髓,给我们以最真切的学术理论研究方向,启示当代工艺美术能够多角度的看待器物的自然美和产生美的若干重要因素,真实体现中国工艺美学的基 本精神。清是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漆器的生产和应用主要是承袭历史传统,但其技术水准较之前代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乾隆年间,漆器生产达到历史最高峰,取得了辉煌成就。清代后期,随着经济的衰落,漆工艺一蹶不振,深陷低谷。总体来看,清代漆器生产的重要特征是地域特色日益明显,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明代以官办手工业为主的漆器生产方式,此时已为民营手工业所取代。各地的民间漆艺作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漆艺门类。如:苏州的雕漆;扬州的漆镶嵌,福州的脱胎漆等。故宫藏清代漆器达万余件,多是宫廷御用品,也有地方的贡品,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庞大、质地之精良,海内外均属首屈一指。本书收录故宫藏清代漆器精品雕漆、填漆戗金、金漆、彩绘漆器、光素漆器、漆镶嵌制品等文物珍品196(套),每件漆器均有高清晰彩色照片,并附器底及多方位照片及局部纹饰放大照片,每件文物均有详细鉴定文字及尺寸、年代等,以工艺和时代为序胪陈,代表了清代漆工艺的最高水平,基本反映了清代漆工艺的主要成就,对文物收藏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漆器是古老东方的一项伟大发明,从河姆渡文化遗址及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均发现了精美漆器。这表明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已经会用在大自然中找寻山林蓝缕,开启了文明时代。 中国漆器,在两宋时期已经是达官显贵者追慕的高档消费品。元、明后,漆器成为了宫廷帝王们的'新宠'。清代,漆器艺术达到了鼎盛,重华绮芳。戗金是漆器门类中的一种工艺,唐代十分流行。华丽精美,而杭州戗金漆器,在当时一枝独秀。 比较描金、戗金、堆漆工艺,雕漆工艺技法在两宋时期,已闻名朝野。漆器是在原木器、竹器等表面髹上一层天然的漆,使其增加日常使用寿命和美观。 漆器物无疑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元素,因其是有机物质构成,易腐朽、难保存,从而影响了今天的人们对其绚烂昨天的应有认识。 乾隆时期,多种漆器工艺技法巧妙地融合作与创新,它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帝王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浙江省博物馆此次展出的宋、元、明、清漆器,均有香港收藏实业家曹其镛夫妇提供。重华绮芳,化私为公,特辟陈列,后继有传。 苏州和扬州雕漆技法,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漆器工艺,精品迭现,异彩纷呈。 古琴是典型特效漆器
摘 要:1957—1958年,河南省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了战国时期一种将耳杯与豆结合在一起的器具,一同出土的简牍中称之为“杯豆”[ 参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信阳楚墓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丁种第三十号[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名称已表明,杯豆是工匠有意识综合杯与豆的造型创制的新型器物。关于杯豆产生的原因和其功能,目前未见专门的研究。桂俊荣在《楚漆器文化艺术特质研究》中提到,“这种形制的器类在楚漆器中出土很少,而且都集中在信阳楚墓群出土”,认为它是“器类创制尝试的结果”[ 桂俊荣著.楚漆器文化艺术特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此,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探究:一是豆、耳杯、杯豆之间的先后与衍变关系;二是信阳楚墓中“杯豆”的设计意图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笔者认为,这看似偶然的“创制尝试”实则包含了楚人独特的礼制观念和受其影响的艺术设计理念。 关键词:信阳楚墓 漆豆 漆耳杯 杯豆 设计意图 礼制观念 在一号墓出土的楚简《遣策》记有“……其木器杯豆三十,杯三十。□一□□□之以锦,一瓶食酱,一瓶某(梅)酱……”[ 房振三. 信阳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而出土报告中这一记载数量和该墓出土的杯、杯豆数量相符[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信阳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出土报告指出,一号墓“东部置有彩绘漆案,另有成叠放着的彩绘杯、杯豆、长柄陶勺以及陶鼎、陶豆等。从这些器物倾斜的迹象可以看出,此室的漆木器原放于案上,因案倾倒而跌落。故在杯和杯豆内及附近,还发现许多梅核。”[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信阳楚墓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丁种第三十号[M].北京:文物出版社..] 杯豆这一器形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仅存于信阳楚墓的个例。皮道坚在《楚艺术史》中认为,杯豆是耳杯的早期形式[ 皮道坚著.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具体原因没有说明。笔者以为,这种观点也许是把杯豆看做在带耳的漆豆的造型基础上演变而来,即预设了一种器形演变逻辑:豆→杯豆→耳杯。桂俊荣在其论著中已指出皮道坚的看法并不确切,理由是“耳杯在春秋晚期楚墓中已有出土,时间上较信阳长台关墓早”并且“这种形制的器物造型上明显是豆与耳杯的综合”[ 桂俊荣著.楚漆器文化艺术特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笔者认同此看法,并且可从多个角度说明。 豆,最先以陶器的形式在新石器晚期产生,商周时青铜豆成为固定而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场合。漆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春秋中晚期,早先造型和纹饰都与青铜豆相似,仍然实现着礼器的功能;在春秋时期,漆器已逐渐成为青铜礼器的替代品,打破了中原以青铜器为重的礼仪格局。《尔雅·释器》曰:“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郭璞注曰:“豆,礼器也。”作为礼器的豆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所盛食物是不同的。《诗经·大雅·生民》曰:“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说的是豆盛肉的功能;《说文》《国语·周语》以及一些现代学者,也认为它是盛肉之器;而《周礼》中则呈现了庞大完备的笾豆体系;但在各种定位分工的笾豆之中,豆都没有盛酒的职能。 而耳杯这一器形,一般认为是由先秦时期的椭杯、舟演变而来的[ 谢春明. 楚墓出土漆耳杯研究[D].湖南大学,.],为楚人的独创;它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盛酒,且学界根据其似鸟举双翼的形态,广泛认为它就是《楚辞》中提到的“羽觞”。桂俊荣提到设置两侧耳而不是单耳,是为了饮酒时两手执耳持器,行为庄重,符合礼制,“是爵上两侧把手作用原理的沿袭”;另外,弧形内壁也是为了从视觉上把握酒量,不至于饮酒时头部扬起幅度太大而失礼[ 桂俊荣著.楚漆器文化艺术特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两耳的出现其实体现出明确的功能意识,它既增强双手执杯的稳定性,又能防止被杯底烫伤。楚人为了迎合礼制而改造出这一盛行不衰的器具,反映了楚人礼制观念与实用功利主义的融合。 从这条线索来看,笔者认为耳杯的出现与豆并无关系。回到豆→杯豆→耳杯这一假想中看,带耳的漆豆在信阳及同时期楚墓中都有出土,其中信阳楚墓M1出土的器形如图所示。 仅从功能演变上来说,带耳的漆豆豆盘很浅,而豆盘变浅是为了不需要太多的供奉物就能获得“丰富”(丰)的视觉效果。所以带耳漆豆应该仍起陈列作用而非实用器皿;从有盖到去盖、从扁圆柱体盘形到椭圆体杯形、从主要用作盛装肉类的食具到主要用于盛酒的酒具、从仍带有礼器色彩的非实用器皿到实用性的食具,有耳漆豆→杯豆的演变逻辑,跨度太大而没有中间形态的器具佐证。而杯豆仅在信阳楚墓中出现,似乎未曾广泛传播,因此即使杯豆是由漆豆演变过来的,也不太可能作为一种富有影响力的过渡形态的器形,导致耳杯这一器形在楚国的定型和盛行。而且在信阳一号墓中,杯豆与方耳杯明显成套配置的痕迹(见图),说明它和该墓中的耳杯至少是同时出现的。 桂俊荣作出的论断,是基于杯豆的用途与耳杯一致,依然是双手执而用于饮酒。但正是基于墓中耳杯与杯豆的一一搭配,笔者对杯豆的用途作出猜想:信阳一号楚墓中的杯豆与耳杯是一套饮食用具中功能不同的物件,其中的杯豆用于盛非液体类食物,进食时主要以勺取之(右侧室中放有陶勺);而耳杯用于盛酒,饮酒时双手执两耳。 笔者认为,“杯豆”在用途上更加接近豆而非耳杯。杯豆中原来所盛之物,有可能就是《遣策》下文即提及的“梅酱”。先秦时期已经有用盐、蜜等腌渍果品的技术,而梅是最早实行腌渍加工的果品之一[ 刘维锋. 古代齐鲁地区饮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尚书·说命下》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又《仪礼注疏·卷十三·乡射礼第五》:“荐,脯用笾,五胑,祭半胑,横于上。醢以豆,出自东房。胑长尺二寸。脯用笾,笾宜乾物也。醢以豆,豆宜濡物也。”[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黄侃经文句读.仪礼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说的是笾一般是用于盛放干燥食物,而豆主要用来盛放泡菜、肉酱等含水调味品。如此一来,杯豆用来盛放梅酱也就顺理成章。总之,杯豆与耳杯的用途应该不为重合。 既然如此,设计者为什么不直接设计为豆,而要保留顶部耳杯的形制呢?再者,耳杯也能够用来盛放非液体事物,也能用勺取食(马王堆出土的漆耳杯内有“君幸食”字样,见图),何必加置豆柄呢? 附一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编.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文物图录[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9. [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信阳楚墓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丁种第三十号[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信阳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 [4]桂俊荣著.楚漆器文化艺术特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陈振裕著.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皮道坚著.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二、论文 [1]巫鸿.“墓葬”:可能的美术史亚学科[J].读书,2007(01):59-67. [2]谢春明. 楚墓出土漆耳杯研究[D].湖南大学,. [3]房振三. 信阳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 [4]刘维锋. 古代齐鲁地区饮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5]张法.豆:作为中国远古陶器之美[J].人文杂志,2017(03):68-73. [6]吴十洲.礼器的古典哲学话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06):56-65. [7]张耀引.论中国传统灯具设计之“神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2):95-98. [8]刘李明. 中国传统灯具造型特征研究[D].江南大学,2008. [9]伊尧尧. 中国传统灯具“豆形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三、古代文献 [1]崔高维校点.礼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崔高维校点.周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冀昀主编.尚书[M].北京:线装书局.2007. [4]李立成校注.诗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5]蒋冀骋点校.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 [6](晋)郭璞注.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8](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黄侃经文句读.仪礼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浅谈漆画艺术的材料特征及其表现 摘要漆画艺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的风格审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中的认识与表现。从漆画的材料工艺为切入点,从漆画艺术的整体材料工艺高度来寻找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关键词漆画艺术审美特征材料工艺视觉艺术从原始社会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材质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型与表现立体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单独提取材料对作品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不会涉及到作品的其他因素了。材料在艺术家创作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材料本身对创作者的感受问题,它是艺术对材料本身属性观念的异化。不同的材料具有抽象性、具象性与延展性的含义,使人对材料的本身的意念化产生了联想,使材料在表现画面过程中就有了延伸度。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画面,以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而材料是漆画艺术的根基,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各种材料制成的。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出现不同的美感,如日本、越南的漆画就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漆画的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家的仔细选择的,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视觉作品。当我们在对漆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针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调和,各种各样的材料经过加工打磨之后,它们出现的美感是不同的。材料的选定对作者要表现的漆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种材料审美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审美特性不断选择物质材料。相反的,也影响着漆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所谓“资质者,艺之贞也”。就是说的是材质的属性美问题。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提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的范畴。显而易见,漆作为漆画中主要的材料来源,运用漆材料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异样的审美是由材料本身所具有不同质地与外观引起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幅好的漆画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适度,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但形成自身的材料美,还要与形式、内容相结合。同样材料的运用也应该是美的,经济价值绝非艺术价值在材料中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在漆画的镶嵌过程中经常使用蛋皮装饰,蛋皮本是一种废弃的日常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成为上等的艺术材料,在蛋皮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上达到了质朴、粗旷的独特韵味。譬如在材料上近年来有人使用腰果漆、聚胺脂漆等等作为漆画的主要漆材料。合成漆也是漆画很好的物质媒材。既有高度透明的聚酯氨酯等化学漆的合理运用,也开辟拓宽了漆画媒材的使用范围,漆画用漆的透明性可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自由调配。在配以金箔、银箔、蛋壳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漆画审美语言是不同的。可见,材质在漆画的视觉效果表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呈现的闪闪剔透、古朴典雅、含蓄等个性内涵,这也是艺术家在追求材质与心境过程中的完美体现。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流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艺术便是黑色艺术。这是现代漆画所追求的。也是现代漆工艺所不可多得的,它更是漆画工艺的典型代表。黑漆温和沉稳的视觉美感就是通过水分在生漆中的作用而产生的,“磨”工艺是黑漆形成独特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磨工艺慢慢的把黑漆中的蕴藏深沉的意蕴把打磨出来,再在上面与其他的入漆色进行搭配,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金箔和银箔是漆画中的主要表面镶嵌使用材料部分,它被赋予华丽之美和闪闪发光的重要材料特性。由于受到材料本身的属性的影响,它的兼容性更加拓宽。其中金银材料有粗、有细、有箔、有粉、有点、有面等多种形式,使用的方式有干有湿、有飘、有洒、有揉、有吹等方式。这些工艺方式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箔和银箔在使用的方式上采用像纸一样薄的材料,这必然要求运用贴的方式或平脱的方式等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工艺制作的难度。金粉和银粉的状态是粉状。这就大大拓宽了工艺的发挥性,作为调和剂来丰富颜色的内涵。蛋壳是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开片”美像陶瓷一样自然,在此基础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螺钿也是漆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素材之一,由于它的晶莹和光亮无比的材料属性吸引大量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螺钿不像蛋壳那样简单加工,贝类的加工工序是十分复杂的。在作画过程中,通常使用内层来贴到画面上,所以,它的光亮就能彰显出来。它经常使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起到前后照应、增加画面氛围的作用。总之,漆画以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极富魅力的特异材料和变幻莫测的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构成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而材料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漆画创作中不但考虑材料工艺发生关系问题,更重要的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构思问题。漆画的艺术意境美就在于注重传统材质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广泛融合,把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同所用材料工艺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具有高价值(内、外)、富有现代意识的漆画艺术。这才是漆画艺术之美的关键所在。艺术家必须对材料不断的探究和运用,开阔思路,富于联想,把艺术构思、所需材料、工艺制作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时代特点的漆画作品来。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 论文关键词:漆画 发展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 论文摘要: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漆文化根基,漆画吸收了传统的漆器文化的工艺技法,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巫待突破。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的创新要用观念的转变开始,漆画艺术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漆画的创新还要融入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要有艺术价值。 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以其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引起大众的好奇与喜爱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漆画中蕴含着古代漆工艺的辉煌体现出中国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新一代的画家应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前人探索的成就,让举世瞩目的漆画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远古时期,漆器的产生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为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清末其工艺受日本和西洋画的影响各种纹饰相互结合绘画技法相互借鉴诞生出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创新肌理体现着一定的现代绘画元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漆画家既要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又要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现代漆画创新式的发展。 创新从观念开始观念上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才能带来更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的变革。漆画创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每过一段时期重读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总有新的体会。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逐步发现他们的失足处,才感到真正跟上其步伐.更了解其探索的方向。从盲目崇拜到“叛逆‘’,是不寻常之路。教师起了承前启后之路前人的东西看多了,模仿多了进入了套路对眼前的新境界失去感受.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岂敢怀疑老爷爷。画者应放眼世界吸取一切有益的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传统和外来的济济一堂,互相启示。漆画的作为新兴画种年轻一代应以创新为荣。 吴冠中先生说‘’叛徒”是贬词但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大树底下好乘凉因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来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师的盛名之下.往往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画家。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模仿式的继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模仿中创新。 创新中融入感情。漆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等也就形成了漆画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漆画要发展技法也要不断创新但是诸多技法的创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艺术归根只能诞生于生活,对生活的有感而发有所爱而画画被情催发.几乎忘了技法。作品是作者与人民感情交流的产物,在人民中起共鸣这交流与共鸣应是艺术的实质。脱离感情的艺术是无生趣的是暗淡无光的,也是难以成荫的。 漆画之路是艰辛的.要求漆画探索道路上的艺术家们既要会拿来又要改造,创造要不断的往返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漆画也不另外.要追求大众的共鸣就要不断的挖掘生活融入感情这也是绘画艺术的初衷
在近些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战汉漆器崭露头角,创造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天价。例如,2007年一把战国漆器拍出了352万元的高价;2004年,一个战国龙凤纹漆盒博,得了154万元的价格。然而令人颇感疑惑的是,无论在拍场上出现的,还是在博物馆展出的以木为胎、以漆敷面的战汉漆器,在历经千载之后,不但丝毫未腐,而且依然光亮如新,焕发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古人究竟凭借怎样的工艺,令得战汉漆器能有如此的神奇呢?为了破解此中谜团,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文物鉴定家须小龙先生。战汉漆器金丝楠木胎鉴宝:我们知道木器是较为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湿润或者干燥的环境都会加速它的腐朽,再加上长久的使用,可以说木器难以长时间的保持原貌。那为何同为木制的漆器却能在历经千年后,依然光亮如新呢?须小龙:要解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了较漆器是如何制作的。在漆器发展鼎盛时期的战汉两代,人们大多以木为胎制作漆器,选用的木料是当时就极为名贵的金丝楠木。而众所周知,已在明代绝迹于中国的金丝楠木,具有不怕水的特点,而且是无论多少年也泡不坏。同时,在用漆上,战汉漆器选择了在漆树汁液中提炼的天然漆。具体的制作过程是先将金丝楠木料削制成型,脱胎刮漆灰后再打磨抛光,制成漆器的胎体。然后反复涂漆,并以彩绘装饰。待这之后,将制成品放入温室中烘干,并最终完成漆器的制作。由此可见,以具有防水能力的金丝楠木为材,涂以天然漆料的战汉漆器,不但色泽明亮,光彩夺目,而且因为属性相近,木材与漆料结合的十分紧密,因此具有非同寻常的防腐、耐酸,耐碱能力,所以能够长久保持光亮如新的外貌。战汉漆器没有传世品鉴宝:天然的木材,再加上取自木中的天然漆料自然能够有如此的效果,但据我所知漆器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传世品,这又是为什么呢?须小龙:是的,据史料记载,传世的漆器到了宋代就已绝迹,这是因为虽然它比瓷器结实,但毕竟是木制的,在长久的使用中,必然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磨损。再加上瓷器工艺的提升,战乱等各方面的原因,漆器在东汉时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没有像铜器一样实现流传有序的收藏,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战汉漆器都是出土品。鉴宝:墓葬中的环境虽然比外界要稳定,但也很复杂,除了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能够获得有效保存外,很多丝织品、纸制品等也会在长久的埋葬后残存无几,为何漆器能够独善其身呢?须小龙:从历年来的发掘状况来看,作为随葬品的漆器并不能躲避墓葬中水分和土壤的侵蚀。在考古界中有这样一句话“干千年,湿万年,半干不湿就半年。”漆器也是一样,土坑中出土者,不但颜色会失去光泽,而且木质会在经过上千年的埋葬后完全碳化,变成乌黑色。水坑中出土的漆器则会因为在水中的长时间浸泡,而渗大量的水分,使得外形膨胀,并附着有大量泥浆。出土漆器必须脱水处理鉴宝: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得见的精美漆器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须小龙:我们说,恰恰是因为水的浸泡,才能让漆器能够回复2500多年前的样貌。首先,水能够隔绝空气,使得漆器的氧化速度得以延缓。其次,金丝楠木是天然耐水的,即便渗入了大量的水分,但其内部的纤维结构并没有受到损害,更没有腐败。第二,因为漆器所涂用的漆料取自漆树,内在结构与木质相近的它与木胎结合得十分紧密,有较好的亲和力。因此,浸泡过后的漆器漆层并没有出现与木胎分离的现象。基于这两点,今人仅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将渗入大量水分的漆器予以有效脱水即可恢复其往日神采。比如考古人员可以用物理的方法,比如冷冻法,真空热干燥法,或将其放入离心机中快速甩干。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用药水将其中的水分子置换出来。但这些方法虽然用时较短,但效果并不太好。目前已知的最有效方法是自然干燥法,其是先在水坑漆器的出土地附近挖一个5米深的地洞,再横向挖一个两平米见方的洞,然后将漆器用麻袋,或者湿布包好后,放入其内,再用锯末覆盖。在这之后,为了减慢漆器的干燥速度,使之不会开裂、褶皱或变形,还要不断地淋水和翻动养护。总之是要使漆器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缓慢地去除内内里的水分。据了解,以这样的方法干燥水坑漆器时间较长,一般小器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大器则需要两年以上。但即便这样地精心照料,也会有20%到30%的器物受到损害。脱过水的漆器就是真品鉴宝:水坑漆器出土后必须进行脱水处理的特性,是否对鉴定市面上所见的漆器,有所帮助?须小龙:是的,我们刚刚说过,战汉漆器没有传世品,当今所见之物皆为出土品。而且,只有出土自水坑的漆器,方可在经过脱水处理后恢复原貌。所以凡是经过脱水处理的,完全干燥或是略含水分的漆器,可断定为真品。当然,判断某件漆器是否经过脱水处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凡是脱过水的漆器,在重量上要比其入土前要轻。因为在脱水的过程中,不但水分会离开漆器,而且木胎中的有机物也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被溶解去除,因此在重量上要比原木胎要轻。其次,凡是脱过水的漆器表面都会有蛤蜊光。因为其在墓中被水浸泡的过程中,水中含有的金属成分和微量元素会随着水的渗入进入漆层,而脱水之后,这些成分并不会被清除,所以仔细观察会在漆器表面看到蛤蜊光。最后,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脱水处理,都难以实现完美的效果,因此,真器的表面会有自然的起皱、开裂、起翘、扭曲、变形等现象显现,伪器则难以达成这样的效果。鉴宝:既然战汉漆器真品大多需要脱水处理,而且收藏者较为认可这样脱过水的漆器,那么当前的造假者是否也会浸泡其制作伪器,而后脱水呢?须小龙:随着漆器价值的逐年提升,造假者自然也开始尝试制作伪器。但据我所知,市面上并没有经浸泡后脱水处理过的伪器出现。因为,虽然漆器经过浸泡后,会被渗入大量的水分,但是浸泡所需要的时间相当漫长,非数月,数年的时间可以达成。我曾做过类似的试验,将一件漆器置于水中浸泡长达一年,取出后发现水分仅仅渗入了薄薄的一层,根本没有进入木胎中。所以,造假者根本不可能对伪器做类似的处理。是否脱过水,将成为鉴定一件漆器是否为真品的重要标准
This paper through the modern instru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in shaanxi province, lacquer ware manufacture craft and excavated material do some analysis research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lacquerware provided the basis and the reference. Analysis instrument use stered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energy spectrum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zed objects excavated the Ming dynasty lacquer coffin for shaanxi sampl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acquer its structure by tire to outside have fiber layer, lacquer ash zone, film layer, YanLiaoCeng four layers, using fibre for hemp flat to weaving. The main composition is painted gray quartz and feldspar category. The film surface red pigment for cinnabar, a yellow colour for gold.
学术界对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还存在不同看法。或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0王朝,并非盛世;另则认为宋朝虽非盛世,但其社会是继盛世而又有所发展。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另则认为是在宋朝。或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无大作为;另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其社会发展演变多多,如水之澜。宋朝社会发展高度如何?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这是两个关乎正确认识宋朝历史、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也是关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首先,来看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n况及其高度。宋朝在疆域、国力、开放性等方面是比不上汉、唐的。但是,宋朝社会在唐朝社会的基础上有明显发展,处于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而且从总体而言,其发展程度高于唐朝。概而言之:社会生产方面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唐代有提高,小麦、棉花的种植面普遍推广,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大多比唐代进步。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坊制0的突破,集镇兴起,城市发展,产生了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0(比欧洲第一张纸币早六百多年)。一些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也比唐代有明显发展。科学技术方面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朝完成的,即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和世界著名的石刻天文图、地理图。数学家贾宪的/增乘开方法0、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欧洲同类算法分别早八百年和五百年。医学从此前的三科分为九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5洗冤录6。针炙有了很大发展。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6所收药物比5唐本草6新增四百七十六种。建筑学、地学等也都达到新的水平。精神文化方面 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0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词达到全盛。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著作丰富,史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如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发展。制度文化方面 /以唐为鉴0,较唐完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官员的铨选、管理和监察制度,防止武将、文臣、后妃、外戚、宗室、宦官擅权专政和在政治上对儒士较为宽舒等。可以看出,在汉、唐的基础上,宋朝社会无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都有新的发展,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是空前的、跻于当时世界前茅的。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上超过了唐朝社会。邓广铭先生曾指出:/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0陈寅恪先生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0其次,再看宋朝的社会变革。通观历史,宋朝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变革转折时期,社会各方面多有变化。比如:经济方面 均田制彻底瓦解,租佃制普遍发展。租庸调制度废除,继/两税法0发展而完善为/二税0。一些城镇的功能由军事要邑发展为工商业城邑。由于商品经济的相对发展,宋朝时期出现了纸币/交子0,又有/会子0、/关子0等,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一些方面或地区已具有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社会结构方面 统治基础由士族地主为主变化为以大官僚、大地主为主。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因租佃制的发展而相对松弛。政治制度方面 由皇帝、士族地主政治体制,变化为皇帝、官僚、地主政治体制。宰相事权的分化和削弱。由府兵制变化为募兵制。地方行政区划沿唐/道0而设/路0,并发展为一级行政机构。羁縻政策有所发展。农民起义方面 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了/均贫富0主张;南宋初年的钟相、杨幺起义进一步提出了/等贵贱0要求,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由此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思想文化方面 古文运动的完成,儒学的复兴,理学的产生,宋词的兴起,方志学的形成,金石学的兴起,话本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的中国化大众化,等等,都是封建社会中划时代的变革和转折。
写作思路:可以从宋朝的历史名人进行阐述,比如欧阳修在滁州建亭台赏花月,饮清酒成文章,与百姓游玩同乐,贬职之愁苦寄情于山水。欧阳文忠清新靓丽的文风,将宋人的恬淡雅致推向了高潮。
正文:
历史是有趣、精彩的,今天终于将一本青少年版的历史书看完。对于历史上的各大朝代,我喜欢的不是汉武,也不是盛唐,而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宋朝,虽然它命运多舛、外患不断,也改变不了我对宋朝的喜爱。
如果可以穿越,我会选择宋朝,我一定会和精忠报国的岳飞驰骋沙场,我会和杨家将一起除害立功。战场上,沙尘四起,只见风沙中一阵马蹄声,武将岳飞头戴官帽,手拉马的缰绳,见到敌人眉头一皱,怒发冲冠,扬鞭撤马,奔腾而去,他的背影散发出英姿飒爽、英勇无敌的风度。
杨家将正手拿弯弓齐射箭,只听嗖嗖嗖的箭声,目标砰然倒地。将士们个个英勇十足,一股英雄豪杰的风范。
今天是八月十五,只见苏轼一袭青衣站在小溪边,轻轻摇着羽扇,拿着酒杯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只见苏轼仰天长笑,山似乎抖了三抖,地似乎震了三震,天空中玉佩似的明月悬挂在天空中,偶尔有几朵云飘过;辛弃疾闲庭信步,走到小溪边,发现一户人家,心中顿时燃起一丛幸福的烈火,不禁吟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陶醉在这优美而又富有含义的诗句中。
宋朝虽有文臣武将,但奸臣和小人真是数不胜数,那潘仁美在皇帝面前说道:“皇上,这杨家将的权力太大了,还是收了他的兵权吧,否则…”,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说着杨家将的坏话,终于,昏君宋太宗禁不住谗言,下令没收杨家将兵权。
后来潘仁美又多次将杨家将置于死地,就这样,英勇肖战的杨家将全部惨死在潘仁美的手中。看到这儿,我不禁内心悲愤,也有疑问:为什么官员们不能好好相处,一同处理国家大事呢,权力大就有就那么好吗?我不禁为杨家将感到痛心!
宋朝不但是文人的天堂,还是改变世界朝代,古代四大发明之中有三个是在宋朝发明的,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另外瓷器、天文学、冶炼,以及造船等许多技术都遥遥领先于世界。
宋人的雅致,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清水芙蓉般的恬静,它来自于生活的变迁。当文章大家欧阳修被贬滁州之时,宋人身上的安然便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滁州建亭台赏花月,饮清酒成文章,与百姓游玩同乐,贬职之愁苦寄情于山水。欧阳文忠清新靓丽的文风,将宋人的恬淡雅致推向了高潮。
宋人的气度,是从暴风雨中获得的尊严,它源自于生活的蜕变。一场重大的波折,会使一个人更加坚韧。“乌台诗案”过后,苏轼来到黄州。在刚到这里时,他的内心波动未平,认为自己踽踽独行,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失意之句。而两年后,我们看到了他凤凰般的涅槃。当他迎着风雨,高声宣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人内心的升华,足以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宋人的复杂,是从抗金无门闲居山野中感慨的无奈。他曾经披挂上阵,以一敌百,壮岁旌旗拥万夫。中年只好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辛弃疾,一个只能在醉里看剑、在梦里回营的将士。当他投宿在路畔陌生人家,度过彻夜无眠的一晚时,回忆的水闸缓缓打开,他看看镜中自己花白的头发,摇头道:“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他老了,但他从不服老,他的心还是属于战场。
曾经的满庭繁华都已灰飞烟灭,而宋人的感慨却如同沙滩上的贝壳,依旧不变往昔的风采。我们因为热爱文字,所以品读宋词;因为品读宋词,所以追寻宋人;因为追寻宋人,所以喜欢倾听他们关于生命的言语。
1,我眼中的宋朝 摘 要 宋朝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可以说是一个尴尬的时代,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它有着强大的军队,优良的装备,杰出的将领,但是却很少打胜仗;在这个时代儒家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有着比较开明廉洁的政治。然而,直到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总打败仗的爱国军民始终没有投降,拼命抵抗,虽然有比较开明廉洁的政治,却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建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关键词 宋朝;军事;积弱;经济文化;繁荣。 前 言如果我可以穿越,我想我最有可能会选择宋朝,也许你会奇怪:“宋朝!为什么会是宋朝?那是一个总打败仗,软弱无能的朝代。”不错,与汉唐雄风相比,宋朝确实显得太过柔弱无力,连皇帝都被人给掳走了,可以说在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是最贫最弱的一个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但是强大不代表幸福,在我看来,宋朝是封建社会中幸福感最强的一个朝代。一、“崖山之后无中国”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所以在军事上一直呈现的是积弱状态。公元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但是宋室和广大的爱国军民始终没有投降,拼命抵抗,文天祥在陆地组织军民反抗元军侵犯,陆秀夫等人和宋室在海上漂泊,组成行朝。公元1279年,宋军和元军在崖山爆发决战,宋军大败,宋末帝和爱国军民纷纷投海自尽,宋朝彻底灭亡。有人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二、“夜市”与“交子”在中国历史上,实施禁夜令最坚决的莫过于唐朝,取消禁夜令最彻底的莫过于宋朝。在唐朝首都长安,每晚“执金吾”以鼓声周知百姓,便代表“禁夜”即将开始;次日晨,钟楼响钟,代表禁夜结束。只有正月十五及前后一天除外,试想,一年中只有3天不“禁夜”,其余362天的夜间,民众不得在所居住的坊里以外从事任何活动,在我们现代人的看来,这简直就是被囚禁了。宋朝的首都开封和杭州,则是真正的不夜之城,政府对集市贸易的控制也完全地开放了,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开店经商。由于坊市合一,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开场,间有鬼市,甚至还有跳蚤市场。人来客往,买卖兴旺。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你看不到唐时长安那堂皇气派的王者风范,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竞竞营营,店铺之财源滚滚,车马之喧嚣过市,仕女之丰彩都丽,文士之风流神韵,建筑之鳞次栉比,街衢之热闹非凡,绝对是唐朝的长安、洛阳见不到的繁荣发达景象。两相比较,宋朝经济之繁荣,物资之丰富,商业之发达,远超唐朝。禁夜和不禁夜带来了天壤之别——后者可说是开启了全日制的中国。一个实施禁夜令的朝代,就等于给精神带上了枷锁,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从谈起。宋朝对商人很宽松。在汉朝的时候,商人要穿特别颜色的衣服,不能坐有盖子的马车;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规定“工商杂类不预士伍”“禁工商不得乘马”,而且商品交易只准在政府规定的“官市”中进行;到了宋朝,这些规定都不见了,商人子弟可以考科举当官,文人们都不太在意自己的商人家庭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也为了人们携带货币的方便,在北宋四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要比西方国家早六七百年。纸币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也可以看得出宋朝的繁华。三、文人的天堂生活在宋朝的人也许会和我们一样感慨:“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一个时代。”宋朝可以说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了,上至皇帝,下至贫民,对读书人都很尊重,皇帝一般不会杀大臣,看着讨厌就流放,说不定那一天想起你来再把你召回来,这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无疑是有了一块免死金牌。文人和文人之间的争斗,大多也只是限于口头上,王安石搞变法的时候,司马光在大殿上跟他吵。之后司马光被贬到洛阳,埋头编《资治通鉴》,编累了,就写一封公开信骂骂王安石。王安石看到了,也写公开信回骂。四、文化娱乐 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宋朝的诗歌水平虽然不如唐之盛,但是恐怕也后无来者了,而宋词的辉煌却是空前绝后的,出现了大批的词作家,文学家,书画家,真可谓是群星闪耀,例如辛弃的《青玉案》一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年来疾脍炙人口,再看词中所写,如果不是文化习俗已经深入人心,谁能使成千上万的人投入灯的海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物质条件和聚居格局,也就不可能有这么热闹的灯节;从体育上说,那也是很强,从《水浒传》中可以看出,“足球”在宋朝非常流行,并且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五、飞速发展的科技 中国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中有三个是在宋朝发明的,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另外瓷器、纺织业、数学、天文学、冶炼和造船技术,以及火兵器的运用等许多技术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六、总结程颐说: “本朝超越古今者五事”:一是“百年无内乱”;二是“四圣百年”——开国之后的4位皇帝都比较开明;三是“受命之日,市不易肆”——改朝换代的时候兵不血刃,没有惊扰民间;四是“百年未尝诛杀大臣”——100多年里没有诛杀过一位大臣;五是“至诚以待夷狄”——对周边蛮族采取怀柔政策。不得不说,宋朝时一个特别的时代,它没有汉朝的内乱;比唐朝更加繁华舒适;跟明清比,更开放平和;总之,在宋朝可以生活的非常从容安适,这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不是更加重要吗?2我眼中的大宋王朝历史中,经过时代变迁,世事沧桑,渐渐由分裂至统一,统一至分裂,这就是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意。从公元前的夏,商,周朝至繁华一世的唐,宋,元朝,经历过风风雨雨,才能明白人生之悟。而宋朝,就是历史中的一个岔路口,从它开始,历史在这儿直线向下。宋朝又分为北宋与南宋,建立起宋朝的是赵匡胤,这位三十三岁就当上皇帝的男人确实有勇有谋,但是我并不是十分喜爱他,从“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中,我看到了一代帝王的猜忌心,因为他的猜忌心,使历代宋朝的君王都不会相信别人,从而在军事方面,连连败退。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中,我看透了他的势利,是的,就是因为刚登基的柴宗训只不过八岁,所以赵匡胤才敢反叛。但是,我又看到了他的明智,他非常清楚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国家利益,他自立为王是为了统一天下,为了百姓。但他太善良,善良到过于仁慈,他所在的时期,幸福而又不幸。 讲到赵匡胤,不得不提起他的左臂右膀,赵普。后世说起赵普,首先想到的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据说赵普只看过半部论语,就帮助赵匡胤统一南方。 自第二位皇帝赵光义之后,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皇帝不是懦弱的。赵光义的继位,是有违“嫡长子继承位”的,同时,还有着“金匮之谜”,关于他有没有弑兄,历史上的争议是很大的,而我认为,他是有弑兄的,按宫廷礼仪,赵光义不可在宫中过夜,宫女太监不应离开皇帝,还有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不免让人怀疑。 赵光义在前前后后几百年的宋朝中,已经算是有野心的了,尽管他并没有攻下北方,但也是收复了些许失地。北宋的宋徽宗,就我个人而言赵佶我是很欣赏的一位。虽然从历史上的政治成就来讲是一塌糊涂,但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和地位,后人给了他极高的评价。他还独创了一种字体——瘦金体。 瘦金体瘦硬却不失丰润,挺劲犀利,秀丽飘逸,独步天下。被誉为“瘦硬通神,有如切玉”。另外,他在楷书,草书上也算是大宗师的水平,而他的绘画之作,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有传世之作。拥有艺术天赋是他的幸福,可用艺术家的浪漫去治理国家时,是大宋王朝和他个人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其实当时章惇说的:“端王轻佻,不适合为君主!”赵佶的确把这“轻佻”二字演绎得明明白白。后期,赵佶专注于找奇石,找异兽,找美女,书写画画,更如秦始皇一般,迷上了道教,仙俗两不误,又命人修建阳华宫,供他玩乐。而与此同时,中国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而赵佶时期的大臣们,蔡京,童贯不必说,李邦彦也不必说,那时的大臣们,都是能投赵佶所好,陪他玩耍之人。而李邦彦更被人称为“浪子宰相”。 这些人陪艺术家赵佶游玩有余,帮皇帝徽宗治国无方。 这就是宋徽宗赵佶最大的轻佻,人事上的腐败,任用干部上的腐败才是最大的腐败!北方女真人的迅速崛起,史称金国,俘虏了辽国皇帝,而这时赵佶才感到不妙,以“烧香”之名逃跑,把这烂摊子,丢给他儿子赵桓。赵桓本也想跑,被众人一劝,决定坚守京城,但是,赵桓最后却以宣和结束战争。公元1127年,金兵占领了京城,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祸”。而在“靖康之祸”议和中,完颜宗狮子大开口,提出“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缎百万匹,绢帛一百万匹;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亲王,宰相做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在现在人看来,这些条件可以说是比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还为苛刻屈辱,可是赵桓竟然答应了!走在黄尘飞扬的古道上,或许谁都没有想过,北宋,实亡于宣和。历史不会停下脚步,北宋结束,南宋开始。结局并不仅仅是结局,有时往前一步,结局,也意味着开始。南宋,又是一番景象。在南宋中,出现了许多神勇的武将,我想岳飞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岳飞不仅是勇夫,还很有计谋,他的名句“阵而后站,兵法之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被后世奉为兵家名句。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在南宋实为一支强劲的队伍,在收复许多地区后,常提出北伐的意见,赵构却总不同意,认为必输无疑,打了许多胜仗后,赵构却担心其岳飞功高震主。 绍兴十一年,史上最大冤案正在酝酿,就因说他在官拜节度使时,说本朝只有他和宋太祖在三十岁当上这职位,被指明有野心,又有几条莫须有的证据,于当年腊月年关,被斩首示众。过了几十年,金人还说,如果岳飞不死,或许,金国早就灭了。“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就是指岳飞的部队。 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以及对那个时代的失望。赵昺,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宋幼帝,宋末帝或宋广王。公元1279年,首都被蒙古统领成吉思汗攻下,和大臣一起投江,殉国,时年十一。从北宋的贪污,懦弱,听信谗言,到南宋的胆怯,无能,盲目,谁有错?只不过奸臣的利益熏心,皇帝的单方面思考,从赵匡胤的统一兵权,到最后年仅十一岁却殉国的小皇帝,谁对谁错?历史没有正确答案,它就像一个迷宫,越走进去或许你会发现,你绕的越深,已沉陷其中。 结局早已注定,当道只是寻常。
研究宋代的史籍及著作《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虞云国先生的《细说宋朝》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苗书梅《宋代官员的选任和管理制度》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梁庚尧《南宋的乡村经济》曾瑞龙《经略幽燕》王曾瑜《宋代军制初探》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白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曹家齐《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陈乐素《宋史艺文志考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396页戴仁柱《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晓译邓广铭《辛稼轩年谱》,上海古籍1979年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学生书局,1989孔繁敏《包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元,1998梁庚尧《南宋的土地利用政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之46种,1977年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庄景辉译本宋代官箴研读会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名公书判清明集〉讨论》,东大图书公司,2001苏基朗《唐宋法制史研究》,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孙国栋《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唐代剑《宋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线装书局,2003,姚瀛艇《宋代文化史》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其凡《宋初政治初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等等。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主要有《宋史》,北宋史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南北宋之交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总论性论文王曾瑜 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朱瑞熙 二十世纪宋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孙景坛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体评估新探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宋代史学文献编纂主要有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
确实不多,只有几篇我给你书名。1、《宋朝军事通信》发表于《国学》2、《由宋朝军事体制的弊端探寻宋朝外战弱势的根源》发表于《南方论刊》3、《透过更戍法看宋朝的军事法律制度缺失》发表于《法制与社会》4、《论张永德的军事才能及对宋朝建立的贡献》发表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宋朝军事“积弱”因素浅析》发表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略论宋朝军事法律思想》发表于《军事历史研究》7、《宋朝大名府军事地位研究》发表于《河北大学》
宋代四大文献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册府元龟》: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采摭铨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太平广记》:古代汉族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次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古代诗文总集。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可谓卷帙浩繁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清王朝在康、雍、乾三朝的工艺美术品,如玻璃器、瓷器、珐琅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无不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体现了清代“康乾盛世”的气魄和时期特点。
仅就漆器而言,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进入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最能代表清代漆器制作水平的是清官造办处制作的漆器,其中,清代制作的一色漆器有朱漆、黑漆和金漆等。
黑漆与朱漆是漆工艺中最常用的装饰手法,也是漆工艺中制作最多、最普及的品种。
黑漆与朱漆是伴随着漆工艺的产生而出现的,清代继承了这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制作了许多黑漆与朱漆的器物。
清代制作的黑漆与朱漆器以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居多,黑漆有圆腿书桌、条桌、膳案、香几、砚盒、捧盒、笔管等;朱漆的有书桌、痰盂、香盒、捧盒等。
这一类漆器虽无任何装饰与花纹,却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纯正的漆色取胜。其中清乾隆年间制作的脱胎朱漆盘、盖碗、盒,是朱漆中的代表作。
金漆就是在器物上贴金的做法。贴金的方法有贴金、上金、泥金。清代以金漆制成的漆器最著名的就是陈设在太和殿象征皇权威严、神圣的金漆龙纹宝座、屏风等作品。在清代以金漆为地的漆器制作较多,其上又加其他的装饰工艺,如描金、描银、描漆等。
描金漆有黑漆描金与朱漆描金两种。属于清早期的描金漆器较少,雍正、乾隆时期曾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
乾隆时期的描金漆器不仅数量多、器物造型变化多,而且黑漆描金、朱漆描金兼而有之,也有少数的紫漆描金、罩金漆等。
罩金漆应称为“描金罩漆”,一般是在描金花纹上再罩一层透明漆,仍可看到描金花纹。这种技法在明晚期漆器中已有,以盘居多。
清代继承了这一髹漆传统,制作的器物仍然以盘为主,描绘山水景色,或花卉配以诗句。罩金漆既保护器物的金色不被磨损,又使花纹区别于描金,别具特色。
如乾隆黑漆描金开光方胜式盒,长厘米,宽19厘米,高厘米,双方胜形。通体黑漆地,施彩金象描金及洒金地花纹。双盘心均随形开光,内绘山水人物、亭台楼榭景色,盘边饰花卉锦纹。
盘外绘菊花、石竺、梅花、牡丹、兰花等团花纹。盘底髹黑光漆,描金折枝花卉,描红漆纹理,用笔简练,花纹工整秀丽。外底中心有双方圈楷书描金“乾隆年制”双行款。
在描饰类漆器中,除了描金,还有描漆与描油。描漆是早期漆器中最常使用的漆工艺,即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色漆绘出花纹的做法,又称“彩漆”、“描彩漆”。
清代漆器中具有清早期风格的描彩漆有牡丹纹长方几。清雍正时期的描彩漆作品较多。清乾隆时期描彩漆制品相对减少,带有款识的作品较少。
漆画也是描漆的一种,只是色彩更为单纯更为写意。它是用一种颜色漆在漆地上描绘花纹,再用黑漆、金漆或其他色漆勾描纹理。
描油是以油代漆,在漆器上画出花纹的做法。描油与描漆的不同处是描油可以调制出任何颜色,色彩变化多,纹饰绚丽多彩。
描金彩漆是描金与描彩漆两种漆工艺的合称。清代漆器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种漆工艺的综合运用,即在一件器物上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漆工艺。
清代的描金彩漆作品数量比较多,造型丰富多彩,有实用品和观赏品两大类。一般均以描金勾勒纹饰的轮廓及细部纹理,以彩漆描饰花纹,既金碧辉煌,又斑斓绚丽。用描金彩漆制成的漆器有盘、盒、杯、瓶、笔筒、几等。其中盘有葵瓣式、海棠式、菱花式,盒有万字盒、寿字盒、八角盒、葫芦盒、六瓣盒等。
戗金彩漆是“戗金”和“彩漆”两种工艺同时施于一器之上。戗金彩漆有两种:一种是“戗金填彩漆”,一种是“戗金描彩漆”。
这两种方法制成的漆器在清代同时存在,都是用“戗金”勾勒出花纹图案的轮廓及枝叶的细部纹理。
清代最早的戗金彩漆是康熙时期的器物。其中有戗金云龙纹方几、戗金云龙纹炕桌和戗金云纹葵瓣式盘等。清康熙戗金彩漆作品有的直接在漆地上饰花纹,有的则做成填漆锦纹地,在锦地之上再饰花纹。它们在制作工艺上虽有繁简之别,但从器物的装饰效果看,当以后者更佳,似“锦上添花”。
清乾隆时期的戗金彩漆器物造型丰富,装饰富丽堂皇,并在器物底部依据所饰图案的内容为器物定名。例如,双凤长盒、吉祥圆盘、八仙长盒、鹤鹿长盒、瑞草圆盒、如意宫盒、双喜方盒、菱花凤盒、海棠仙盒、万福凤盘等。从其所定器物之名可以看出,大都是与长寿、祝福有关的吉祥图案。
此外,还有戗金彩漆寿春盘、银锭式盒、鱼式盒、桃式盒、云龙菊瓣盒、六瓣式盘等,均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富于变化的图案取得了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一。这类制作讲究的工艺品是清乾隆以后漆器工艺无法企及的。
清代的嵌螺钿工艺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嵌螺钿漆器的数量增多,造型丰富。既有大件的家具,也有小件的盘碗;既有嵌厚螺钿的,也有嵌薄螺钿,并出现了鲜艳的衬色螺钿。
清代的嵌螺钿漆器有纯嵌螺钿的,也有与其他工艺如描金、彩漆等相结合的。
清代嵌螺钿漆器中最早始于清康熙时期,其中黑漆嵌螺钿平头案、黑漆嵌螺钿龙纹箱、黑漆嵌螺钿书格、黑漆嵌螺钿职贡图盒,均是清早期嵌螺钿漆器的精品。
如康熙黑漆嵌五彩螺钿山水花卉书格,高223厘米,宽114厘米,纵57厘米。书格本为一对,楠木胎,方角,格4层,每层板下用3根穿带承托,最上层顶板穿带安在板上。最底层四足间加牙条、牙头。书格周身髹黑退光漆,漆上以五彩螺钿和金、银片托嵌成136块66种不同的花纹图案,其中包括8种人物山水、22种花果草虫、36种锦纹。是至今所见装饰锦纹最多的实物书格,四腿镶凿铜镀金筒状包角。
下面第二层中间穿带刻“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做工精细,图案丰富,色彩绚美,特别是所嵌螺钿、金银片极薄。在狭小的面积上做出十几个单位的锦纹图案,显示出极高的工艺技巧。
清代雕漆以乾隆时期制作的最多,有剔红、剔黄、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种,雕漆作品的范围几乎涉及宫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典章礼仪品有宝座、屏风、如意等;家具类有桌、椅、绣墩、几等;陈设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炉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笔筒、成套文房用具、笔管、笔匣等,还有大量制作精美的珍玩。
如乾隆剔红《洗桐图》宝盒,高12厘米,口径厘米,盒通体髹朱漆,盖面随形开光,内雕天、地、水锦纹为地,上压雕流云、山石、修竹、曲栏、梧桐,一老者端坐于院中,一童子侍立于后,另3个童子正在洗擦梧桐树。盒壁上下各五开光,分别雕牡丹、菊花、梅花、荷花、月季等花卉纹,开光外雕杂宝纹,口缘雕回纹。
盒内及底髹黑漆,盖内有填金“洗桐宝盒”器名款,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清乾隆年间,养心殿造办处仍设有“油漆作”,负责制作皇家使用的各种漆器用品。御用雕漆却不是在造办处制作的,而是在苏州制作的。清官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
清代雕漆继承了明代嘉靖和万历时期的风格,不善藏锋,刀痕外露,虽有磨工,但远不如明早期那般圆润光滑。尽管如此,清代前期雕漆工艺在表现形式之丰富、雕刻之精细等方面仍然超越了前代,达到历史的峰巅。
如太和殿金漆云龙纹宝座,即皇帝穿朝服所坐的龙椅,通高厘米,座高49厘米,宽厘米。座前脚踏高30厘米。宝座有个“圈椅”式椅背,由金丝楠木制成,上面刻有形象生动的蟠龙。宝座“圈椅”由中间向两侧逐渐走低。靠背背板平雕阳文云龙。
整个宝座从上到下都有相应的花纹图案,共有13条金龙盘绕。整个宝座外髹金漆,显得金光灿烂,富丽堂皇,是紫禁城也是当时全国最大、最高档次的礼制用具。
清嘉庆雕漆有一件带有款识的《羲之观鹅图》笔筒,其刀法、图案风格均保持有清乾隆时期的特点。
观鹅图笔筒通高厘米,口径厘米。笔筒窄折边口,平底,附座。筒外壁压雕山水亭榭、人物树木。画面中清水一池,游鹅泛波,一老者坐于池畔榭中观看水中游鹅,小桥之上有两人行走,随行其后的童子怀中抱琴,是为携琴访友之意。
景物虽多,但层次清晰,意境恬淡深远。器物上刻几种锦地以示不同的空间。底部髹黑漆,中心镌篆书“嘉庆年制”4字款。
此笔筒漆层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线深峻有力,纹饰清晰醒目,色泽艳丽。其刀法及图案风格均保持着乾隆时期雕漆的一些特点。
此笔筒为现知唯一嘉庆款的雕漆作品,对于研究乾隆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变化及嘉庆时雕漆的风格特征均极有价值。
清嘉庆以后,雕漆工艺日趋衰落。清光绪时技法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令苏州承办漆器,唯雕漆一项无人能制作。
清代漆器的发展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因此在宫内,漆器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宫廷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各地官员也将漆器作为重要贡品进贡朝廷。
清代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不惜工本,所以制作出的漆器华丽精美,代表了清代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皇家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
如清黑漆嵌螺钿五子夺魁盒,高厘米,口径厘米,圆形,平顶。黑漆地嵌薄螺钿间贴金。盖面梧桐下,一妇人倚坐于石桌旁,观五子嬉戏庭前。盒内嵌白玉十二属相及册页“御制寿民诗”。
除了造办处,全国还有许多地方也制作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漆器,如扬州的镶嵌漆器、福建的脱胎漆器、山西的款彩漆器、贵州的皮胎漆器等,还有苏州、杭州、四川、广东、北京等地也都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漆器。
历史上扬州是重要的漆器制作地。到了清代,扬州是著名的商业城市,玉器和漆器享誉全国。
扬州漆艺最高成就的是百宝嵌工艺。卢葵生便是扬州著名的髹漆艺人,精于百宝嵌工艺,卢氏作品以文房用品居多,如漆砚盒、漆壶、笔筒、果盒、套盒、臂搁、琵琶等。
清代的福建以制作脱胎漆和木雕金漆而著称。清乾隆中期著名髹漆艺人沈绍安掌握了髹漆技巧,领悟到我国泥塑佛像和夹纻造法,因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脱胎漆器。
沈氏所制漆器在调料时除用油料冲淡原漆外,主要以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决了一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色颜料调和的困难,调配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漆色,如珊瑚红、淡黄色、橘黄色、白色、苹果绿、松绿等鲜艳的色彩。
清代的贵州以制作皮胎漆器而闻名于世。它作为地方漆器的一个品种贡入宫廷。皮胎漆器较之木胎体轻、韧度好。
其制作方法为在牛皮胎上刷黑漆或朱漆作地,再在漆地上用金描绘花纹,有的则再罩上一层笼罩漆。贵州所制作的皮胎描金漆器多为盘、碗、盆、盒等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价值颇高。
苏州是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雕漆的中心,其造型、图案、款识直接受宫廷造办处指挥和控制。除了官办作坊直接为宫廷服务,地方漆器作坊也深受宫廷漆器影响,其雕刻风格是相同的。
每年慈禧过生日时,许多大臣也购买北京雕漆作为贵重礼品贡入皇宫。如慈禧太后雕漆嵌玉屏风,相传为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进贡的雕漆器,为苏州名匠梁福盛制作。宝座高115厘米,宽127厘米。屏风高271厘米,连座高314厘米。
杭州曾是南宋制漆的中心之一,有许多一家一户的漆器作坊。清代的杭州仍保留了过去的传统,漆器制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大多制作罩漆。
在地方贡品中,四川进贡漆器的记录较少,只有清乾隆五十二年四川布政使王站柱进贡雕漆的记载。其中有一件方套盒,盒底有书“四川劝工局谨制”款。此盒构图简练,纹饰疏朗,线条流畅,采用了款彩与描彩漆两种漆工艺。从此盒的款识分析,这件漆器是清代中后期由四川的官办作坊制作的,较为精致,形制也别出心裁。
广东是清代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清代制作多种工艺品的著名之地。广东制作的象牙、家具、珐琅、玻璃、玳瑁、鼻烟壶等制品享誉京城,也是广东官员向清官进贡的主要工艺品。
北京漆器以雕漆为主。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的德诚局、甫润斋等作坊对流落民间的清乾隆雕漆曾有过研究。此外,继古斋有3位师傅也制作雕漆,但他们制作的雕漆不仿古代,有其独特的做法。
第一,清代漆器是对几千年的漆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第二,漆器制作得到了皇家的重视和提倡,形成了以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并与地方漆器生产并存,共同发展,出现了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制漆艺人为皇家服务,而地方制作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漆器也以进贡的形式进入宫廷,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漆器工艺的发展和提高。第三,清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以宫廷漆器最为突出,大至宫廷典章用品、陈设品,小到生活日用品、文房用品和赏玩用品。目前,尚无经过考古发现的清代漆器问世。人们所见的清代漆器都是传世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
漆器的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已见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有20多种。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彩,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南宋漆器在中国,漆之为用,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品种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当时的漆器虽然很昂贵,但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并嵌饰彩绘,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作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到了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变万化的新时代。明代雕漆,初以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张成、杨茂为榜样,由张成的儿子张德刚与包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办漆作的生产。成化、弘治年间内廷雕漆,器胎变薄,花纹疏朗,标志西塘派雕漆已进入尾声。云南大理为另一雕漆产地,名漆工现仅知王松一人。至嘉靖年间,云南雕漆始进入内廷,取代西塘派,使内廷雕漆为之一变。其特点为刀不藏锋、棱不磨熟。明末清初雕漆艺术一度失传,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样,苏州织造漆作仿制成功,宫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苏州制做。扬州雕漆有螺钿、百宝嵌等品种,所制漆器花纹纤细且五彩缤纷。名工有王国琛、卢映之、夏漆工等,后者尤善制仿古剔红漆器。苏、扬两地漆作毁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战中。福州漆器以脱胎见长,色泽华美,器体轻巧,系由名工沈诏安用传统夹□法所创。扬州漆器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特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耐温耐酸碱腐蚀为点。凉山漆器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或以研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我国的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主家具。其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但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的,还是精工细制的明式家具。优良的材质,纯朴的纹理,舒适的造型,简洁的雕饰,这些都是其它时期的家具所无法比拟的。而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体现着古人求真崇朴的思想,这又是前朝后代的家具所无法拥有的。中国传统家具多以较名贵的优质木材做成,这些木材均有不同的色彩和纹理,因此很少雕刻花纹,而且材质坚硬,木性稳定,能制出复杂的榫卯,以及刻出各式各样的装饰线条和花纹。所用木材有: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铁梨木、红木、楠木、乌木、椐木等。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