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枕草子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枕草子的论文

简体版序言林文月翻译的目的,简单说,是把一种语文转换成另一种语文。懂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人,时则会有需要为自己,或为别人做这种“翻译”的工作。三十年代出生于上海虹口江湾路的我,作为台湾人法律上隶属日本公民,而闸北虹口一带当时为日本租界,所以到了上学年龄,我就被指定去上海市第八国民学校读书。那所日本人设立的学校,除我和我的妹妹之外,其余都是日本孩子。说实在的,我们当时还以为自己也是日本孩子,只是家里有些生活习惯和别的同学们略微不同而已。我的启蒙教育是日语文。我读日本书,也用日本语文思想,或表达心事,似乎是自自然然的;直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中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中国胜利,我们台湾人的身份由日本籍变成了中国籍。次年,我们举家由上海乘船回到台湾。台湾是我们的故乡,却是一个陌生的故乡。在陌生的故乡,我们开始了新生活。我听不太懂台湾话,而且在推行国语的环境之下,校内是禁止使用日语的。老师用闽南语解释国语。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突然需要适应两种新语文。如今回想起来,大概我的翻译经验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脑中经常需要把中国语文翻译成日本语文。这样的习惯,使我在读大学和研究所的时期,能够驾轻就熟地为台北东方出版社的两套少年读物:“世界名人传记”和“世界文学名著”译成了五本书。那些书都是经由日本人改写为适合少年阅读的文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任职大学之后,教学与研究成为生活的主轴,除了有限的一些日文的汉学研究论著之外,不再有空闲执译笔了。至于再度促使我提笔从事翻译工作,实缘起应邀参加一九七二年日本笔会主办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会议”。依大会规定,参加者需提出一篇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论文。我以日文书成《桐壶と长恨歌》提出发表。其后,我将日文的论文自译为中文:《源氏物语桐壶与长恨歌》,在台湾大学《中外文学月刊》刊载,同时为了读者便利而试译了《源氏物语》首帖《桐壶》,附录于论文之后,那篇日本中世纪文学深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中文的读者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产生莫大的好奇与期待,透过杂志的编辑部鼓励我继续译介全书。我在没有十分把握之下,答应下来,开始逐月在《中外文学》刊载的长期翻译工作。费时五年半,共六十六期而译竟了百万言的《源氏物语》全书。那五六年的时间里,我教书、做研究、又翻译,过着与时间竞走的生活,十分辛劳,却也感觉非常充实。翻译遂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选择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为自己翻译的对象,是基于两个理由的:一者,日本文化从中世纪以来深受我国隋唐文化影响,而且日本人早已有系统地译介了中国的重要著作;相较之下,我们对日本的文学作品则相当冷漠。虽然近二十余年来逐渐有人译出日本文学,但以近、现代作品为主,古典文学的译介仍嫌不够。再者,我个人具备日语文根底,其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或可在这一方面略尽绵薄之力,弥补我们所当做而未做的事情,故自一九七三年以来,自我惕励断续译出了《源氏物语》(一九七三—一九七八)、《枕草子》(一九八六—一九八八)、《和泉式部日记》(一九九二)、《伊势物语》(一九九五—一九九六)等四本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名著,以及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的樋口一叶短篇小说集《十三夜》(二〇〇一—二〇〇四)。以上五本书,前四本的著成年代都在千年以上,最后一本也在一百多年前。每一个国家的语文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现在的日本人阅读古人的这些文学作品,多数会觉得很困难,所以与谢野晶子(一八七八—一九四二)以降,已经有多种现代日语译的《源氏物语》等书出版了。我的中译本诸书,虽然采取白话文,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非译文本身所能传达清楚,或者表现原文的巧妙之处,则不得不借助些注释。注释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著里引用日本的古老诗歌或隐喻,乃至于唐代以前的中国古诗文,因此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觉得既陌生而又熟悉,格外亲近动人。《源氏物语》、《枕草子》、《伊势物语》和《十三夜》即将在大陆以简体字横排出版。容我在此感谢南京译林出版社所有帮助我促成此事的各位。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日本平安时代,一条天皇朝,这是日本历史上文化最绚烂的时期。宫廷内外,文采风流,连深宫内苑的女眷们也不甘落后。有一位皇后身边的女官,闲来无事将日常生活和人生思考记录下来,后被辑录成册,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本叫做 《枕草子》 的书。 作者 清少纳言 ,乃当时著名歌人清原元辅之女,后入宫侍奉皇后定子。以其渊博的学识,聪敏的性格,成为当时知名的才女。她说这草子本是自己无聊时的记录,不慎流传出去甚是害臊。 但千载之后,这本古典随笔集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这一定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作为曾专攻平安朝文学的人,《枕草子》于我自然不陌生,其中的著名章段也屡屡被我引做论文资料。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通读了全书。 不知为什么,我曾将艰涩的《源氏物语》原文啃完,简短的《枕草子》却总是读不下去。总觉得那些只言片语似飘在空中,有些轻浮,少了些厚重。 同时代的才女,《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对清少纳言的一段评价,更让我证实了自己的感觉。 初读此段时我吓了一跳。紫式部性格谨慎内敛,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唯独批评清少纳言时竟如此毒舌,不知跟对方有多大仇。然而问题在于,二女虽事二主,但紫式部入宫时,清少纳言早已离开,二人并未有任何接触,何至于如此呢? 这多年的疑惑终于在我通读了《枕草子》之后解开了一些。因为千载之下的我在读《枕草子》时,脑子萦绕的也全是紫式部的这段恶评。 现存的《枕草子》有三百余段,长则两三页,短则一两句。内容分为三大类: 类聚章段、随想章段、回想章段(日记章段)。 “类聚章段” 即罗列世间性质相同之事物,并加以品评。此类文章大多短小精悍,颇能体现作者细密之观察,独到之见解。其中不乏精辟之言,如: “随想章段 ”即随笔,包括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集中体现了《枕草子》精髓的思想—— “をかし” 。这个词在原文中屡次出现,可翻译为 “有趣的,有意思,有情趣的,奇妙的” 。 清少纳言认为“凡事物,不论草木鸟虫,且不管是辗转听闻,或偶有所感,皆不可漠不关心。”“随想章段”中有不少细腻优美的片段,体现了作者所推崇的意趣。除了开篇有名的“春曙”一段外,再摘抄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几段: 风花雪月,山川河流,自然都有其富有意趣之处,作者也确实是个灵秀的才女。然而纵观全书,我感觉作者的情趣有些过剩,每见一物都大呼“哇,好美,好有情趣!”不免有些过了。紫女称其“故作风雅”,也不无道理。其实这“意趣”便等同于作者心目中的“风雅”。对于出身书香门第,自诩才高八斗的清女来说,这便是她的世界观。而 对于与其世界观相悖的人事物,她都要大加批判和嘲讽 。 类聚章段中也有许多负面的内容 。如“让人难为情之事”、“不成体统之事”、“让人不满意之事”等。比如女人下巴太瘦,头发稀疏,衣服左右两边没对齐,脸上妆花了;男人衣服起皱泛黄,颜色搭配不对,裤脚长了或短了,车子太破了……作者都要揶揄一番,继而感叹道:这样的人也好意思出来见人,也配谈情说爱,也能去参加盛大的祭奠么?哎哟我可真受不了。 最甚者,某段里写一个百姓遇到火灾,家财全被烧了,老婆孩子也差点没命,贵族妇女们听了只是觉得有趣,还以作和歌揶揄他。他不识字,也听不懂贵人们的揶揄,更惹得贵人们发笑。这也属于清女所谓的“有趣”的内容。 其实,清少纳言只是个心直口快的姑娘,并没有太多恶意。(紫式部才是腹黑型。)但此种性格的人思考问题未免流于浅薄,也容易招致别人的不快。 说说 “回想章段” 吧,它就类似于日记,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侍宫生涯,以及皇后及周边的人和事。 抛开它的史料价值,这部分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女人的装逼史”。 大部分文章的套路是这样的:某日,皇后/天皇/某公卿提到了某首汉诗/和歌/中国典籍里的梗,没人能懂,只有作者站出来对答如流,皇后/天皇/公卿非常惊讶于她的才学,从此她的美名传遍宫中。 比如著名的这段:某日大雪,皇后问女官们:“香炉峰的雪如何啊?”其他人都不解,只有少纳言把帘子卷了上去。皇后大喜:还是少纳言懂我!因为白居易的诗中说“香炉峰雪拨帘看”嘛! 呃,好冷…… 这样冷笑话般的段子在作者的记述中比比皆是。掉书袋是平安朝贵族的通病,言必称汉籍或古歌,是他们卖弄风雅的表现。而自诩精通汉文的清少纳言常以《史记》、《文选》、《白氏文集》中的段子来显示才学,还经常对别人指指点点,嘲笑苛责。 我猜这姑娘的人缘一定不好,但她自己却毫不在意。以一种“我就是这么有才华,皇后就是喜欢我,不服你去死呀”的心态笑傲后宫。 我有时会觉得, 这妹子如果生在现代,一定是朋友圈里那种特别欠的“正能量传播者” 。每天拍拍花草,晒晒吃喝,秀秀皇后给的赏赐,配上“好有趣呀”的感叹;或者言辞犀利地与别人互怼,告诉他人没文化多可怕;再不就是发《我是怎样一年读完100本汉籍的》,《香炉峰的雪与我的后宫晋级之路》,《作为皇后身边的红人,我收获了什么》之类的鸡汤文,收获一群脑残粉。 紫式部言其“自以为是”、“轻浮”,因二人性格差距过大,无法相互欣赏,我也深有同感。(大概我也是腹黑型。)但在喜欢清女的人看来,这样的自恋、乐天、犀利、率直也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吧。 我总觉得,这个姑娘活得太"用力"了。她那么拼命地显示自己的文采风流,表现自己有多受皇后宠爱,每天徜徉在诗书画卷,风花雪月中有多幸福。然而生活却并不是只有美好啊,这般的"用力"就显得"刻意"了。 清少纳言实际的生活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美好。她本人经历两次离婚(当然这在走婚制的平安时代很正常),一直敬爱的皇后定子又遭遇父亲亡故,家道中落之变故,在24岁便香消玉殒。那之后少纳言便退出了宫中,自此音讯全无。后世附会了许多其老年的故事,言其落破潦倒,出家为尼,偶然想起前尘旧梦,涕泪交加云云。 就像我看见朋友圈里那些每天晒幸福的人,总会阴暗地想“实际的日子还不知道怎样呢”,大概阴暗人心古今皆同吧。 然而那却是我不得而知的。就像这个开朗直率,又自恋得有些烦人的姑娘,最后落得怎样的结局,也不是我们能够知晓的。 本文中所引《枕草子》译文依据林文月译本(译林出版社),《紫式部日记》依据林岚、郑民钦译《王朝女性日记》,个别处为了行文通顺稍作改动。

The present paper through the male which in the work appears to "Pillow Chinese milk vetch" carri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the analysis, the summary, the parallel connection collaborator's biography and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so on, elaborates the author clear few natrium word masculine view. The present paper the masculine image which appears the work in divides into two big kinds "to live か す male" and "inferior し げ な male", then concrete "lives か す male" and "inferior し げ な male" the image according to the work summary analysis. After the recombination author's family background status, the family situation and receive educates as well as enters the palace serves when the palace stator receives the palace 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 influence and is appointed to an official post the status, pointed out the author has the serious official position worship truly. But this kind of worship was forms in then time limitation and under the social prevailing custom influence. We should see to the author to intellectual's appreciation and the masculine disposition value. The author might surmount then time limitation, the appreciation masculine knowledge and the disposition,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in said at that time was one kind of advanced consciousness, was sparkling the human nature glory. Key word: "Pillow Chinese milk vetch", "Clear Few Natrium Word", masculine view, official position worship, human nature glory我只有这个水平了

关于枕草子论文题目

岛村追求叶子的精神上的空灵的美把叶子的死写得极其美丽

The present paper through the male which in the work appears to "Pillow Chinese milk vetch" carri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the analysis, the summary, the parallel connection collaborator's biography and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so on, elaborates the author clear few natrium word masculine view. The present paper the masculine image which appears the work in divides into two big kinds "to live か す male" and "inferior し げ な male", then concrete "lives か す male" and "inferior し げ な male" the image according to the work summary analysis. After the recombination author's family background status, the family situation and receive educates as well as enters the palace serves when the palace stator receives the palace 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 influence and is appointed to an official post the status, pointed out the author has the serious official position worship truly. But this kind of worship was forms in then time limitation and under the social prevailing custom influence. We should see to the author to intellectual's appreciation and the masculine disposition value. The author might surmount then time limitation, the appreciation masculine knowledge and the disposition,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in said at that time was one kind of advanced consciousness, was sparkling the human nature glory. Key word: "Pillow Chinese milk vetch", "Clear Few Natrium Word", masculine view, official position worship, human nature glory我只有这个水平了

枕草子开放分类: 文学、日本文学《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据跋文称,作品以“春是破晓时分为最好”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全文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其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作者身世】《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大致生于九六六年,父亲清原元辅是著名歌人,也是《后撰集》编撰者之一。十六七岁时,清少纳言与橘则光结婚,生下一男子后,就离婚了。九九三年开始,入宫成为一条天皇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师之一。皇后过世后,才又同年龄差距如同父女的藤原栋世再婚。晚年似乎过著僻静的隐居生活。【书名的由来】书名的由来,清少纳言自己在后记有说明。据说,定子的哥哥伊周於某天送了上等纸给皇上与定子。皇上命人书写《史记》,而定子则同作者商讨这些纸的用途。清少纳言俏皮地说:「既然皇上是『史记』,我们就来个『枕头』吧。」为什麼「史记」与「枕头」有关?这有众多说法,但普遍说法是「史记」发音是「siki」,与鞋底的「底」同音,所以清少纳言才机灵地说出「枕头」。皇后听毕,极为赞赏作者的幽默感,便将所有纸都赏给清少纳言。【成书的曲折】皇后定子的父亲是关白藤原道隆,九九五年过世后,本来预定让弟弟右大臣道兼继任,没想到道兼於就任后一周便骤亡,政权移转到道兼弟弟道长手中。道隆、道兼、道长均是藤原兼家的儿子,而藤原兼家正是《蜻蛉日记》作者的丈夫。道长上任后,因女儿彰子还年幼,无法送进宫当皇上姬妾,於是便以种种阴谋加害皇后一家人。凑巧清少纳言的姐姐是《蜻蛉日记》作者的嫂子,与藤原家算是远亲,基於这层关系,加上其他女官的妒羡,宫内谣传清少纳言与道长有染,她只得暂且辞职回到娘家。就是在这段时期,作者利用定子赏赐的纸,写下《枕草子》初稿。其后,定子再三要求作者回宫继续辅助自己,清少纳言才再度回宫,也持续书写《枕草子》。一○○○年冬天,定子生下第三子后,撒手尘寰。清少纳言二度辞职,回家写下有关定子的回忆。读过《蜻蛉日记》与《枕草子》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同样站在女人立场写身边琐事,前者是「一连串的不幸」,后者则是「一连串的幸福」。以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的话,藤原道纲之母的处境比清少纳言幸福多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清少纳言则非常乐观,宛如向日葵,只朝阳光方向抬头,散播灿烂笑容。【文学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清少纳言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而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明快)”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审美思响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所以此作品被称作“阳性”、“青春”而又“富于高度理智”的文学。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为千古绝唱。此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引用的汉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记》等多种。但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如面对齐信的“阑省花时锦帐下”的发问,清少纳言根据白居易“庐山雨夜草庵中”的诗句,随机应变地回答道:“谁来拜访草庵呢”。最突出的要数第二百八十二段,在一次大雪过后,定子问左右侍从,“‘箱炉峰的雪’响如何”?清少纳言随即将帘子高高卷起,请中宫凭栏远眺。左右盛赞清少纳言的博学敏睿,定子也深深地为之感动。原来这是白居易诗《箱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倚枕听,箱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无疑清少纳言熟读白诗,并且融会贯通了。

日本语と中国语の同じ言叶で违う意味の単语源氏物语と红楼梦 贵族社会の相违点夏目漱石(日本人の作家なら谁でもいい)のある作品から日本人の考え方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と中国の一人っ子政策民主党と中国政策の展望受験制度の比较非行化生徒の実态と対策日本の文化を通しての日本人のものの考え方ごみ问题 中国と日本の比较とこれからの展望日本の若者の考え方日本の若者の言叶食品问题から両国间のあり方中国、日本の交流の歴史(ある人物、事件を通して)20までいきませんが、日本人、日本の文化はいろいろありますので、ことばの说明に関する考察~国语辞典を资料として~强调を表す语についての研究「喜び」の表现に関する考察味の表现に関する考察ものの名前とその名づけに関する考察现代语における「全然」の用法女性の文末形式に関する研究同意を求める「~だろう」の使用~日本语母语话者と日本语学习者の比较~日本语会话教科书におけるあいづちの表现日本语教科书における终助词の扱い谢罪の表现とその使用意识に関する考察若者ことばの特徴オノマトペと动词の共起性に関する调査回避ストラテジーに関する考察现代日本语における自称词、他称词の使用に関する研究原因、理由を表す「から」「ので」に関する一考察终助词「ね」の意味机能「必ず」と「きっと」の意味分析受动文の使用と意识に関する一考察前置き表现に関する一考察日语自动词在表达中的作用从受授动词看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中日委婉表达的差异从日语中的待遇表现看日本人的语言观念从年轻人用语看日本青年人的价值观从近年来流行语的发展看当今日本社会对日本人姓名的考察对日本地名的考察日本的雨和风与日本人的季节感日本语言中的美意识考察中日家庭成员之间称呼的比较中日青年就职观念的差异日本的少子化问题考察日本女性就业状况的变化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看欧美文化的影响对日本社会中欺凌现象的考察对日本浴室文化的考察自杀与日本的岛国文化从“花”看中日美意识的差异日本人生活里的“和”意识成语翻译技巧研究中日口译中的语境研究论中日互译中母语对译文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人物形象与语境的依存关系中文歇后语与顺口溜的日译研究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语翻译关联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或口译)中的应用中日谚语对比与翻译研究议中日谚语的互译技巧论中日商标翻译互译技巧研究中日商业广告用语、广告词的互译技巧研究论翻译中信、达、雅的关系论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论中日翻译中的语义对等问题中日口译中的语境的处理技巧中文(或中日)新词、流行词日译(或互译)研究“まで” 和“までに”の応用の分析“ないで” 和“なくて”の応用の分析“たら” “ば”“と” “なら”の応用の分析“にとって” 和“にたいして”の応用の分析苏州シルク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无锡の陶器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常州のトランクス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南京の服装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南通蒲団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翻訳の质と言叶遣いの関系について分析走れメロスの天気について描写の私见伊豆の踊子の人物の心理描写について日本の自然主义文学の特徴についてー≪破戒≫などから)≪伊豆の踊子≫と≪舞姫≫の人物运命の比较大江健三郎の作品の特徴について川端康成の作品の特徴についてメロスの信念の强さから考えたこと日本语翻訳方法と理论の検讨“信达雅”翻译理论の応用翻译の质と历史资料の関系について.doc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女性解读——以青春三部曲为例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寻找意识——以《寻羊冒险记》为例论宫崎骏动画中“飞行器”之意象芥川龙之介与其周围的女性——关于芥川之死从《地狱变》看芥川的艺术观论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作品群的思想倾向论芥川早期文学中“火”之意象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从芥川的《鼻子》看日本人的羞辱观论日本战后“社会派”文学的“政治性”论川端康成文学中“镜”之意象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日本传统美学意识川端康成《雪国》三种中译本评析汉语“被”字句及其日译研究 中日指示词的比较研究日语高年级学生「ている」误用研究文脉指示中“その”的汉译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照研究 从电影译名看外来文化对中日两国语言的影响 关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关于日语惯用句(从结构或语义分析角度)关于日语惯用句(从中日文化对比角度)关于日语惯用句(从中日惯用句比较角度)关于日语惯用句(从翻译角度)关于含有某一特定汉字的日语惯用句(从结构或语义分析的角度)关于含有某一特定汉字的日语惯用句(从中日惯用句比较角度)关于含有某一特定汉字的日语惯用句(从翻译角度)关于日语成语(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关于日语成语(从语义和结构分析角度)关于日语成语(从翻译的角度)关于日语谚语(从文化的角度)关于日语谚语(从翻译角度)关于日语新闻翻译关于日语程度副词关于日语陈述副词关于日语敬语关于日本人的表现心理关于日语的特质关于中日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关于石川达三及其作品日汉指示代词对比研究关于「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的比较有关“こと”和“の”的分析比较 关于身体词汇惯用句的日汉对比 对日语中的请求表达的考察关于自动词与他动词的研究关于补助要素“てある”和ている的考察 汉日成语谚语 对比研究 汉日拟声词拟态词的对比研究 有关 授受表现日中对照研究日语中汉字的读法 汉日被动句型对比研究日中敬语表达对比研究从日语外来词的变迁看日本社会 格助词“に”的意义用法及其它关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赏樱花和日本人的自然观关于中日老龄化问题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中国和日本的食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中国文化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形成日本少子化的主客观成因探索日本动漫对世界的影响论日本文化中开放性与主体性特征关于日本文学中的美意识日本文学中的唯美主义日本和歌文学芥川龙之介小说研究无常观与日本文学从芥川的“鼻子”透析芥川的人生观从日语的暧昧表现探讨日本人的性格日语自动词的意义分析汉日成语谚语对比研究日语惯用句论日语的呼应表达日语敬语研究日语拟声拟态词研究日语授受表现研究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研究中日惯用句表现之比较研究日本语の敬语误用と敬语意识关于日语头部身体词汇惯用句日语敬语的现状与将来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汉日敬语的比较分析论《细雪》中妙子的自由追求.日中敬语表达对比研究日本人的死生观中日敬语对译研究“とても”与“很”的比较研究从“虫がいい”看日本人的语言技巧日语动物谚语及其汉语译文的对比研究日本语における拟态语拟声语について日本语に入った外来语について日本语の「しゃれ」について日本语の「なぞなぞ」について日本语の国字(和字)について日本语における隠语について现代日本语の中における江戸言叶日本人の略语の作り方五七调と七五调の诗学「小呗」と「どどいつ」の音乐性枕词はなぜ五文字なのか?和歌に及ぼした中国汉诗の影响松尾芭蕉に与えた汉诗の影响日本人の汉诗汉俳について「於母影」、「海潮音」、「月下の一群」における翻译态度比较论夏目漱石と正冈子规の往复书简日本人の书简の文体と作法日本人が咏じる植物倾向日本人の苗字について子供の命名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特性流行歌流行语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心性日本的隠者と中国的隠者日本の庭园と中国の园林日本人の世间体(体面)と中国人の面子日本人と中国人のマナー感觉日本の幽灵と中国の鬼について日本の妖怪変化について日本の山贼と海贼について星の民间传承における中国人日本人の宇宙观比较论道教が日本の民俗生活习惯に及ぼした影响について古代中国音乐が雅乐に及ぼした影响について绘巻物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庶民生活について江戸时代の锁国の功罪について江戸时代の教育について日本の驿辨について日本人の遵法意识(ルール遵守感觉)日本人のペットの饲い方について日本人の笑い古代日本人の恋爱と结婚日本人の地狱观と极乐观日本文化における「间(ま)」について现代日本人の服饰に见られる色彩倾向现代日本人の「粹」と「野暮」日本的风狂の精神とは何かおたくとマニア「萌え」とは何か虚无僧と山伏について「山窝」について「心中」について「じゃんけん」の地域性について日本人はなぜ水に流したがるのか?日本人はなぜ空气を读むことを气にするのか?なぜ宦官は日本に入ってこなかったのか?车内放送における日本人の世话意识车内で平然と化妆をする日本人女性の感觉新闻杂志の讽刺漫画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政治社会性みそみりんしょうゆにおける日本食文化の特徴日本におけるゴミの分别とリサイクルなぜ日本卓球は中国卓球に胜てないのか?中日同形语の比较/中日同形词的比较中日両国语助数词の异同/中日两国量词使用的差异日常挨拶の中日比较/日常寒暄语的中日比较拟音拟态语の中日対照/拟声拟态词的中日比较日中同形语「的」についての比较/关于中日同形汉字“的”的对比中国语と日本语における外来语の比较/汉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语比较中日両国语人称代名词の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人称代词比较分析自然に関する中日惯用句の比较/中日自然惯用语的比较日本语における婉曲表现/浅析日语中的委婉表达日本语における感情表现用语の特质について/日语情感表达用语特点的分析日本语における条件表现/浅析日语中的条件表现日本语における思いやり表现/关于日语中的体贴式表达日本语における「雨」の表现について/浅析日语中与“雨”相关的表达日本语における「汉字语汇」意味の変迁/浅析日语中汉字词汇含义的变迁日本语における男女の言叶遣いの区别/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别日本语の惯用句の文法的特徴について/浅析日语惯用句的语法特征日本语における外来语の発展について/试论日语中外来语的发展日本语の女性语の特徴分析/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特征分析暧昧语の表现から见る日本语の特性/从暧昧语看日语的特点日本语における第二人称の表现/浅析日语中第二人称的表现方式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日语的模糊现象究因试谈日语的暧昧表达与语境的依存关系 谈日语口语中几个常见的暧昧表现日语的间接语言行为浅谈日语的“受身形”表达方式关于格助词:“に”和“と”关于终助词“ね”关于“は”和“が”关于“だろう”关于日语中的否定表达论日语中的人称代词论中日第一人称代词汉日第二人称对比研究主语省略现象的日汉对照以《刺青》为例看谷崎润一郎的美意识谈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略论耽美主义作家的美学观非母语环境下暧昧表达习得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も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た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ている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まで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に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で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ばかり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が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ハシル与カケル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モドル与カエル及ヒキカエス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トオル、トオス、ツウジル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以《我是猫》和《明暗》为例 谈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日语交际用语中的暧昧表现 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论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初探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从文化的视点看日语中的省略表达浅论日语中的委婉表达试论日本语中的敬语误用和敬语意识汉日成语谚语对比研究日语敬语的现状与将来日语被动态的汉译及其问题论日语高级视听课之日本电影及电视剧欣赏课论“气”字惯用词组的语义特征和建构中国人日语学习中的误用分析议日语汉字和日本文化的关系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关于日本语中的否定表达的探讨日本姓名的文化内涵从外来词的吸收看日本社会和文化关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关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通过“寒暄”观察日本的文化特点日本食の中国语表记について日本企业の中国名について中日の同形异义语について中日の鱼の名前の违いについて中国の省略语、日本の省略语汉字使用圏の比较日本の常用汉字の追加について日本から中国に来た汉字について中国と日本の色のイメージ中国と日本の食文化の违い日本と中国のタブーの违い日本の平均寿命の高さを考える日本の晩婚化、少子化を考える日本の社会保障制度 -特に年金制度を中心に-日本のオーバードクター问题日本人の宗教観日本の外来语についてカタカナ表记はすべて外国のものか奈良平安期の日本人留学生について前四史における日本の记事について宪法十七条と中国の史书古代日本人の好きな花 -万叶集と古今和歌集の歌から-织田信长、豊臣秀吉、徳川家康の比较孙文の盟友 梅屋庄吉について「大地の子」に见る残留日本人孤児の研究2009年の政変について -自民党政治の终焉-日本の终身雇用の崩壊と派遣制度日本の农业について -特に自给率の低さを中心に-阪神淡路大震灾とその复兴について日本の昔话と中国の昔话「源氏物语」から见た平安贵族の生活「枕草子」から见た平安时代の女性の生活鲁迅の留学について日本の葬式を考える -映画「おくりびと」から-宫崎骏のアニメに见る日本人と环境日本の国技相扑における外国人の进出について少林寺拳法について日本の地震対策について日本の温泉について -地域分布とその成分-日本人の中国语学习者について日资企业里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日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关联理论解释中日合资A&D公司的跨文化冲突 日本在华独资企业的文化研究 日汉语言表达方式差异及跨文化交际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关于我国企业导入日本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色及其启示日本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关于在华日资企业“日本式经营”的文化分析 日本在华企业雇佣制度的文化分析 在华日资企业内部沟通研究日本式人事管理给我们的启示第八代雅阁在中国市场的SWOT分析代雅阁:喧嚣背后——解读广州本田的营销战略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市场营销战略丰田——了解顾客做新车(市场调研)独具特色的丰田营销管理日式管理的精髓——“持续改进” 在华中小日企“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日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土化滞后因素研究依靠品质管理创造顾客价值——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个案分析 日本强势汽车品牌的形象传播丰田生产方式在吉汽公司的应用研究日本汽车新产品开发策略分析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渠道策略研究丰田“威驰”营销策略研究 大连中升雷克萨斯汽车销售4S店服务营销战略研究古今和歌集的恋歌古今和歌集的四季歌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日本国民性的特征从和歌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禅与茶道日本的武士道浅论古今和歌集的恋歌与闺怨诗论《细雪》中妙子的自由追求对日语中的请求表达的语用考察日本人的死生观中日敬语对译研究从谚语来看日本人的传统家庭文化日语敬语的现状与将来日语被动句的考察日语动漫语言特色之浅见日语新词汉译译法类型探讨汉语新词日译译法类型探讨日语二重表记新发展初探中日网络语言差异研究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1(图形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2(肢体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3(符号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4(声音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5(视觉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6(信号语言)格助词「を」非宾语用法研究日本人取名新动向特点探索中日贸易前景分析方法探讨日本公司及店家晨会作法的几种类型中日大学毕业生求职程序差异中日公司内部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不同日语能力测试对实际语言应用的作用探讨学校的日语学习与工作的日语需要结合情况之我见男生与女生在外语学习上的差异与原因探索日本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与和谐日本语学习动机日本人好きな言叶と日本文化日本人の好き嫌いについて日本の学校教育における问题(いじめ、不登校など)日本の小学校英语教育と中国小学校英语教育の比较アルバイトについて中日大学生の比较死に対する日本人の意识日本の子どもの自立性中日の年金制度の违う就职にあって日中意识の违う日本语の暧昧表现について日本の食文化の特徴『ノルウェの森』から见る村上春树の文化特徴和制英语について花见と日本人自然観日本の温泉について日本の名字について日本の祭りの文化日本语の受身と中国语の受け身日本语を教える时に日本文化の导入日语和汉语的相互影响日语学习动机日语词汇どうも的词义分析及其应用关于日语汉字的研究关于现代日语中[ものの]与「ものを」的用法考察从外来词的吸收看日本社会和文化日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对在日语句子主部中的助词「は」和「が」的认识关于日语头部身体词汇惯用句论网络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关于中日同形词差异的研究关于的「の」用法关于现代日语中的推量表达关于日语中第一人称的省略表达日语被动句的考察论から与ので的异同关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关于日本现代流行语论中日人称代词使用的异同

凌叔华绣枕研究论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作家,她出身名门,明眸皓齿,柳眉樱唇,是典型的东方美人,与林徽因﹑韩湘眉﹑谢冰心并称为“四大美女”。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极富才气,崛起并成名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当时的冰心、庐隐、冯沉君、苏雪林齐名。 鲁迅、苏雪林、徐志摩、沈从文、朱光潜、阿英等都对她的小说有过评述,尤其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指出其小说选材的独特性:“她恰和冯沅君的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地,适而可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这一客观的评价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时至今日,她却渐渐被动地从中国文学史上淡出。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没有她的位置,能记得她的人大概也只是因为她和林徽因因徐志摩日记而交恶的八宝箱事件,或者仅仅因她是与鲁迅打笔仗而出名的陈西滢(陈源)的太太。许多重要的文学史上也不见其名,关于她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这位作家在1960年回忆自己的创作生活,认为是“格外幸运的”,她这样写道: “《酒后》是在北大教授主办的《现代评论》投稿的,登出后,鲁迅在《语丝》上特别提出来称赞,随后丁西林又把它改编为独幕剧,日本当时最负盛名的杂志《改造》也选译出来。《绣枕》曾被选入鲁迅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太太》曾被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王际真翻译印在他那本《中国小说选》内。《杨妈》是经过胡适悬赏而写的。《写信》与《无聊》是经过朱光潜品评的。《搬家》曾在国内选入《中学生国文选》。《死》是开明十周年纪念专刊登载的。《一件喜事》是登在大公报《文艺周刊》(1936年)的;载出以后,东京帝大的外语系即把它译成日文及俄文登载出来。近年我把它译成英文,放在我的《古歌集》(又译为《古韵》,英文名为Ancient Melodies)里,英国的《泰晤士文学专刊》在1954年撰文介绍《古歌集》还专提到这一篇。他们这文学专刊轻易不肯为文称道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其实有这么多文学大家、名家欣赏她的小说,这位作家不应该被遗忘。 她就是凌叔华。凌叔华的人生经历就象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她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她见识了近现代文化大家的风采,她是新文学发端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女作家,她还是贯穿“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京派”这三个先后出现的文学流派的独一人。 美籍华人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说:“ 从创作才能上讲,谢冰心﹑黄庐隐﹑陈衡哲﹑苏雪林等几位,谁都比不上凌叔华。” 凌叔华1900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诗书之门。 外曾祖父乃粤中著名画家;父亲凌福彭做过清末翰林,与康有为登同榜进士,授一品顶戴,官至顺天府尹、直隶部政使。这位达官也很工于词章书画,加之凌叔华母亲也粗通文墨,爱读诗书文章,因此辜鸿铭、齐白石、陈衡恪、姚茫父这样的文化名人经常出入凌府。 凌叔华入学前即由辜鸿铭启蒙学英语、背诗词,又师从慈禧太后的宫廷画师缪素筠习画。幼年和少年时期如此的文化教育,不仅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影响了她日后的小说风格。 作为一个作家,凌叔华不仅写小说,还写了不少的散文﹑剧本和理论文章。她用英文写的自传体小说和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文章,对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起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个画家,凌叔华也有相当成就。她曾在英国﹑法国﹑美国和南洋多次举行个人画展。她以画山水﹑花草为主,注重表现意境,画中充满诗情,国外专家曾给以很高的评价。由于凌叔华是以文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进入现代文坛的,所以她的小说,不仅是文如其人,而且是文如其画。她的每一篇小说都是用白描写意笔法勾勒出来的女性人物画。凌叔华的画风深受古代文人画的浸染,她的小说作风也与此颇为相似,“于诗情画意相交融中,扑散着萧然物外的情趣”。 凌叔华曾自言“生平用工夫较多的艺术是画”。朱光潜描述她的画:“一条轻浮天际的流水衬着几座微云半掩的青峰,一片疏林映着几座茅亭水阁,几块苔藓盖着的卵石中露出一丛深绿的芭蕉,或是一湾静谧清莹的湖水旁边,几株水仙在晚风中回舞。”因而在她的小说中,文学创作和绘画艺术的相互融合和阐发,既大大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同时也形成了其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品格。读凌叔华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批评、危亡与忧患、科学与民主的时代常规命题往往退为其作品中朦胧的背景,在她笔端描绘的是一幅幅清淡秀逸的图画,然而撩人心弦、耐人寻味。作家似有一种刻意的追求,要将画的诗意图景与现实融为一体。 凌叔华是一个山水花卉画家,她以画笔入小说,使作品显示出幽深、娴静、温婉、清疏秀逸的风格。 徐志摩就赞许其小说散发着“一种七弦琴的余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 绘画的眼光和手腕,对凌叔华小说风格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长于用线条,用疏淡的笔墨驾轻就熟地勾画人物,皆得力于她娴熟的绘画技巧。在绘画中,画家借线条以抽取、概括自然形象,融入情思意境,从而创造艺术美。线条一方面是媒介,另一方面又是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思想感情和线条属性与运用双方契合,凝成了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的艺术品格。凌叔华作品中那平实、疏淡,浓淡相济的色彩,那富有中国山水画的空蒙、悠远的意境,透出淡雅而迷人的韵致,往往其具有了空灵之感,并蒙上了一层朦胧永恒的色彩,增强了淡远隽永的艺术效果。她温柔含蓄的个性,娴静优雅的气质,加上中国山水画、古典诗词那幽雅静穆的意境的熏染,使她具有古代文人淡泊、宁静的情怀,在小说创作中自觉追求温婉、雅淡的美学风格。总之,她以那双善于调理丹青的巧手,调理她所需要的文字的分量,将她所熟知的、平凡的,甚至有点琐屑的材料,提炼成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为现代文学作出独特的贡献。

《绣枕》中的大小姐代表了深受封建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毒害的女子们,她们本身就如同一枚“绣枕”,精致却又只是赠与品。

即使她们也有对婚恋和幸福生活的希望,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家长的力量极为强大,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声音,她们没有婚恋自主权,“爱情”对她们来说是不可得的奢侈品,女性的卑微和悲哀,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家吴鲁芹说:"和她同辈的女作家中,我见到过庐隐、陈衡哲、冯沅君、苏雪林等人,我敢毫不客气地说,陈师母凌叔华在她们之间是惟一的美人。" 苏雪林曾回忆说:"叔华的眼睛很清澈,但她同人说话时,眼光常带着一点'迷离',一点儿'恍惚',总在深思着什么,心不在焉似的,我顶爱她这个神气,常戏说她是一个生活于梦幻的诗人。"这个生活于梦幻中的女诗人,不仅才华横溢,气质高雅,她的情感世界也是同样的斑斓梦幻。以致她的一生也因此颇受争议,非凡的才华似乎也被情史掩盖于其中了。她曾写过一篇故事《绣枕》,写的是一位深闺女子的不幸,鲁迅说她写出了“高门巨族的惊魂”。其实,这篇小说一定程度上也是她自己的心声,因为她就是从高门巨族的庭院中走出来的深闺淑女。只不过, 她是一个叛逆的深闺淑女,注定是不会遵从父母包办婚姻的,她要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民国时期的京城,新旧交替的时代,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崇尚个性解放,一时自由恋爱风行,这是昏沉之世中一丛破土新芽,亮眼的新色令人欣喜。对文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浪漫而文艺的,亦如当初他们的相识。1924年泰戈尔访华之时,凌叔华在她的“小姐的大书房”中接待了泰戈尔。 宴席间,大家高谈阔论,激情飞扬,在座的不仅有泰戈尔这样的文学泰斗,还有众多文化界名流,年轻气盛的凌叔华锋芒毕露。泰戈尔亦注意到了这个小姑娘,据说泰戈尔后来曾对徐志摩说,凌叔华的才华较林徽因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当日陈西滢亦在场,这是凌、陈第一次相见,他惊异于这个小姑娘的才识与胆量。其时,陈西滢担任《现代评论》文艺版审稿人。不久,凌叔华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她的成名作《酒后》和《绣枕》,这两篇小说的问世,轰动一时。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此后,成了《现代评论》社唯一的女作家和日后新月派的主要小说家。而作为审稿人的陈西滢,正可谓是她踏入文坛的引导人与伯乐。这之后,他们书来信往,讨论文学艺术问题。在文字的交流中,他们产生了共鸣,写作绘画、评文论艺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她认为,“通伯(陈西滢)头脑清晰,理解迅速,观察准确,是许多人不及的。” 他们在文艺的路途中互相牵引、提携,似是决心要做自由恋爱的践行者,而终至于互通心灵并结秦晋,谱就了中国现代文坛自由恋爱而结成百年之好的佳话。 但这神话般的自由恋爱却没有经得起平淡婚姻的考验,二人的婚姻虽维系了一辈子,然而其中真挚的感情却未能贯穿始终。两人的矛盾在繁琐的生活中开始激烈起来,曾经都是怀揣美好理想的热血青年,对婚姻亦看得神圣,也经历了自由浪漫的恋爱。不可否认,当时的他们是相知相爱的,只是 到了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之时,生活中的冲突已然啃噬了这份浪漫和美丽。 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徐志摩曾给胡适的信中写道:“叔华、通伯(陈西滢)已回京,叔华病了已好,但瘦极。通伯仍是一副‘灰郁郁’的样子,很多朋友觉得好奇,这对夫妻究竟快活不,他们在表情上太近古人了!”此时凌叔华刚结婚两个月。陈西滢在性格上缺乏浪漫因子,严肃而木讷,他以工作为中心,不擅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这样的性格在恋爱期间使凌叔华感到安稳与踏实,这也是她选择与陈共同一生的主要因素。但时间一久,平淡乏味的生活又不免使她陷入了冷寂之中。 凌叔华显然不甘心扮演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女性角色,她是生性热情之人,再加上文艺的熏陶,向往诗意的生活,很显然这些都是陈西滢无法给予她的。 对于婚姻,他们有过一番激烈的挣扎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们仍旧维系着一个家庭直至终老,但是他们过得并不愉快。 那些孤寂的夜晚,她或许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辜负了当年的叛逆。 所以,当年轻热情的诗人朱利安突然闯入她的生活时,虽已为人妻为人母,她却以飞蛾扑火的姿态与他投入了疯狂的爱恋中。1935年,诗人朱利安来到中国。他是著名小说家佛吉尼亚.伍尔夫的外甥,其母瓦奈萨.贝尔也是著名的画家,且是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子的中心人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朱利安,自由愉快,朝气蓬勃,对文学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凌叔华很喜欢这个比她小八岁的小伙子,她给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应有的热情,陪他买生活用品,布置宿舍,在生活上给予了他颇多的照顾。朱利安喜欢凌叔华的才气,他对她的欣赏与鼓励,于她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彼时的她,在学校里也不快乐,从高门巨族中逃离出来的她,又陷入了新的孤寂中。 朱利安与陈西滢是不一样的。他对待感情更为热烈,他将爱情视为信仰,毫不掩饰自己对凌的感情。他在给母亲的信里写到:“她,叔华,是非常聪颖敏感的天使......请想象一下那么一个人,毫不造作,非常敏感,极其善良极其美好,生性幽默,生活坚定,她真是令人喜爱。” 这样狂热的朱利安,这样的猛烈追求,以及对爱情的誓言,令她非常着迷。“我昨晚读了劳伦斯的短篇小说......一个人在孤孤单单的旅行途中,心不在焉的时候一定喜欢读这样的东西。”在旅行途中,凌叔华以这般散漫的语句向他倾诉。大约人生之中总要做件傻事,好似要在平淡生活中彰显生命的存在,那就如此这般放纵一次吧。 朱利安的奔放与热情,引燃了她体内动荡因子的火把,他们在北京尽情地享受属于他们的浪漫时光。 她陪伴朱利安游走古城名胜,故宫、北海、颐和园,这些地方都是他们的倾情之地。那些日子,看戏、溜冰、泡温泉,两人就如久在樊笼里的鸟儿,复得返自然后竟有些忘乎所以了,他说,“这段疯狂的时间让我脑子一片空白。你能猜到我们是怎样的快乐和愚蠢。K(即凌叔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而我竟丢掉了随身携带的东西。” 这样的疯狂是凌叔华从未享受过的。 但这世间,愈是炽热华美的事物,就愈是短暂,如同烟花,绚烂之后必然凋谢,这是难以逾越的人生宿命。女作家和洋诗人的绯闻在武大的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凌叔华处境尴尬,似无退路,她必须得在这样的困境中做出选择。最终,这场轰动一时的婚外恋情以凌叔华回归家庭而结束。这并非是因为陈西滢的阻挠,实则,宽厚的陈西滢给了妻子自主选择的自由。 只是这时,凌叔华已从疯狂中清醒过来,她心里清楚,年轻的诗人非终身所能依靠,她在现实与理想中权衡再三,离婚将失去太多,理性的她回归了现实。 她要寻的是终身的依靠,这或许也是她与陈西滢再不睦,也未曾离婚的缘故吧。 热烈是她渴望的,而平稳亦是她命中注定无法放弃的。而那个年轻的诗人,在恋情受挫后,投身战场,他一生最想渴望的两件事——有一个美丽的情妇和上战场。 最后,他倒在了战场上,也算是得偿所愿了。而他对于凌叔华来说, 犹如一场青春的梦幻,是她这一生无法再释放出来的另一个灵魂中的自己。 (三)朦胧的“八宝箱”情缘 后人皆知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两个女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事,却极少知晓他与凌叔华曾经的相知之缘。对于徐志摩而言,凌叔华在他生命中的分量,大约是并不少于林陆二人的。他们相识时,徐志摩是北大的教授,而凌叔华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此时的凌叔华是自由之身,而徐志摩对这位女学生的才貌亦是很欣赏。 1924年秋,徐志摩写信给凌叔华,请她作他的“通信员”。信中说:“我这辈子只是想找一个理想的‘通信员’......最满意最理想的出路是有一个真能体会,真能容忍,而且真能融化的朋友。”凌叔华应允了。 于是,二人便开启了书信交往的模式。相识半年光通信就有七八十封,差不多两天一封, 在这段悠长的通信时光中,二人早已用笔培养出某种超越一般友情的情愫。 这情愫填补了徐志摩彼时的感情空白,令他的心在迷雾之中寻找到某种缥缈的寄托。 在徐志摩的文字中,凌叔华总是亭亭地站在他面前,如天地间一切灌注了灵性的花木,他曾将凌叔华喻为“中国的蔓殊菲儿”。 曼殊菲尔是一位来自于外国的女作家,徐志摩对她一直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不论是关于曼殊菲尔的作品还是外貌都有很高的评价。他为凌叔华的第一部小说《花之寺》作序,也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人作序。他的处女诗集《徐志摩的诗》出版扉页上的题词“献给爸爸”,就是出自凌叔华的手笔。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正式相恋之后,他与凌叔华的通信虽是停止了,但凌叔华于他而言仍旧是一个相知甚深而毫无现实牵绊与烦恼的挚友。 他与林、陆二人纠葛不清,用了一生的心力,然而凌叔华始终在那里,令他精神上得一些永久的寄托。 “只有L是唯一有益的真朋友”。 这“唯一”与“真”,都是徐志摩的心声。 面对世人对于他们感情关系的猜度,凌叔华一再澄清,她对徐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 她曾写信给友人道:“说真话,我对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已计划同陈西滢结婚,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况且当年我自视甚高……” 于她来说,徐志摩是一个文友,他也一直视她为知音。但这友谊中究竟有没有暧昧的成分,恐怕也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了。 徐志摩也许是凌叔华心中永远的秘密。 也正因为这份特殊的挚友关系,徐志摩方才两度将自己最重要的“八宝箱”交由凌叔华保管。 所谓的“八宝箱”是一只装着徐志摩日记、文稿以及陆小曼的日记和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情书等等的小提箱。“八宝箱”中的这些日记、文稿记录了徐陆之间的情事,并涉及到了林徽因。 如此牵涉复杂的八宝箱,在徐志摩意外坠机后,曾一度引发了争夺此箱的纷争,作为保管人的凌叔华也因此被牵涉其中,并与林徽因发生不快,从此不相往来。想来这也不是凌叔华的本意。 由“八宝箱”产生的恩怨纠葛,归根结底还是徐志摩的情爱所致。现如今,与“八宝箱”有关的人都已作古,这件由一个箱子引发的谜案,也成为文坛中又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这个曾被誉为 “第一个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 走出深门宅院后,追寻自由恋爱,也曾经历婚姻的苦楚,陷入婚外情的狂热,终又回归婚姻的无奈;与徐志摩的知己之交,让她陷入了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八宝箱”困扰之中。 如此丰富的情感经历,为她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姿色,也让她体味到了世间的沧桑,无憾又无悔。当一切过往都化为云烟之后,回到她的文学与书画世界中,此后 一心临摹宋元古画,感情的褶痕,想必都藏在山石松竹间吧。

开了是情,合了是梦----读凌叔华《绣枕》一个富家大小姐为了“今年有红鸾星照命主”的戏言而开始了自己所有的执著,在酷暑里,用心再用心地去绣一对载有美好期待的靠垫。“脸热的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为了“绣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都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她以为用全部心力做出精美无比的靠垫,送于白总长,人家会由此注意到做靠垫的人,以此与其二少爷成就美好的姻缘;就算这不能实现,“大家看了(靠垫),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俱挤破了。”可是,倾心付出的人怎么也不曾想到,她千辛万苦的新作送过去的当晚一个“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另一个“给打牌的人,挤掉在地上,便有人拿来当作脚踏垫子用”,直到两年后的一个夜晚,她才获知。生命中,就是总会有凄惨如斯的一幕幕,让情长的儿女们一代代一个个心伤。在相信爱情的青春时光里,人们都会把自己一生最纯最真的感情毫无保留毫无迟疑地给一个人,即便是那个人对自己的感情毫无感知或毫无认知,这不能不说是世上痴男怨女们的一个通病,一个惨痛的现实。我们都会像文中的大小姐一样在“夜里也曾梦到她从来未经历过的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的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很羡慕她,许多女伴面上显出嫉妒颜色”,这该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神往的幻景啊!可是既然是幻景,它也就只能是幻景。最后我们也都会像大小姐一样,“那种是幻境,不久她也懂得。所以她永远不愿再想起它来缭乱心思。”然而,我们人生中最纯最真的感情被现实无情的夺去,被当作一文不值的垃圾给扔在了旮旯里。我们的心伤了,且是一辈子的。即使你尽力掩饰,尽量把它尘封,即使你“永远不愿再想起来它来练乱心思”,可是这种心伤毕竟存在呀!哪怕被我们刻意尘封与心中最隐蔽的地方,不知道人生中的哪一天,便会不经意的浮现。正像大小姐“今天却不由得一一想起来”。可是想起来又如何?穿越时空的忧伤思念中,也只能“默默不言,直着眼,只管看那枕顶片儿”!就算自己再不情愿再不心甘,我们能“明儿也照样绣一片儿”吗?大小姐虽“没有听见小妞儿问的是什么,只能摇了摇头算答复了”,我们谁也有不是如此?谁能例外呢?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固执的相信美好,相信爱情,相信永恒,却忽视了还有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它会无情的改变一切,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等到一切都物是人非,即使心中仍旧有爱,也不得不流着流水带着无限悲凉无限遗撼默默地向过往告别。而这又会使青春变得残酷,使青春充满忧郁,但是同时让我们长大,成就人生中的些许沉重。开了是情,合了是梦,便是人生。感谢凌叔华,感谢她为我们为一段青春经历定格成永远的文字,而使之具有永恒的感染力。我们只有不惋惜,不呼唤,也不啼哭,当带水的花瓣飘落美丽的梦间,岁月在墙上脱落,时光已改人心性和容颜……

艾草的研究论文

艾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最后总结写药理研究的进展即可。通过案例说明,艾草的药理具有止痛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治疗肺癌、胰腺癌等作用,并有科学依据。

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草坪研究的论文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篇二 关于园艺绿化设计浅论 摘 要:园林建设成为了近年来建筑中发展较快的项目。园林的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及管理理念做支撑,另外其养护工作在园林的使用中也相当重要。只有利用高技术建设出的园林,并用细致的养护工作进行后期的保护,才能保证园林的良好使用效果。 关键词:园艺绿化;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园艺绿化工程对城市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加强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和养护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景观原理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最初设计理念,遵守大自然的生态法则,因地制宜,同时在景观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和养护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园艺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园艺绿化认识不够 目前,在园艺绿化中,城市发展对园艺绿化认识不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园艺绿化管理受到严重阻碍,导致我国经济效益增长受到极大影响。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园艺绿化的作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导致园艺绿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出现不协调现象,给园艺绿化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例如,工业厂房修建中,绿化面积非常小,使厂区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导致园艺绿化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致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2、园艺绿化管理法制不健全 我国园艺绿化管理中,由于园艺绿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建设理念,导致园艺绿化管理法制不健全,在法律上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支持。在实践过程中,执法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执行,出现了有法不依、以罚代法等现象,使园艺绿化管理失效,导致园艺绿化质量得不到提高,达不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3、园艺绿化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园艺绿化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问题,园艺绿化管理不统一、不协调等情况,使园艺绿化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严重阻碍了园艺绿化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园艺绿化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责任制,使工作人员存在懒惰心理和侥幸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制止乱砍乱伐、绿化面积侵占等现象,致使园艺绿化建设达不到预期成效。 4、园艺绿化规划不合理 现代化建设中,由于对园艺绿化概念缺乏深刻认识、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等原因,导致园艺绿化出现规划不合理现象,给城市绿化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在园艺绿化中,经常出现盲目扩大草坪、种植单一品种和绿化面积过小等情况,使园艺绿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给园艺绿化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严重影响园艺绿化的经济效益。 二、园艺绿化的景观设计策略 1、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 植物对环境及土壤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效益不同,对土壤中的同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土壤、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功能对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足够重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在对植物的种类选择之后,再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植物不仅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 2、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艺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 措施 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3、园艺绿化中植物配置方案 (1)多树多花少草,空间利用多元化。因其近年来城市园艺绿化大力提倡,但在绿化之中却是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升上去,但由于草地的单一化,街边统一的行道树使得空间太过于单一与单调,因其要在适宜的土地上,多种植多种类型,多种花色与景观作用的花草树木。 (2)植物色彩趋向多元化。在拥有多种类型的花草树木的基础上,在在许多园艺绿化较好的城市,种植与季节转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的植物,使得不像之前的单一单调化,不仅缺乏色彩的多样性,还会使人感到视觉疲劳。 (3)植物功能多元化。作为一个植物独有的功能,便是能以天然的方式,对周边生态起着调节平衡的功能,比如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因其,在选取植物种类上,不仅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更要适当考虑植物对周边生态的调节平衡作用。 (4)突出层次性、秩序性。在绿化配置的初期,应当合理种植,在考虑规划密度合适的前提上,更要考虑到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后植物的生长,不求完美,但求合理。 (5)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指的是植物在分泌代谢过程中向体外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植物群落演绎的重要内在因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受植物的化感作用影响,在构建稳定园林植物群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根据观察和实验分析,已经对一些植物因为化感作用引起的生长不良做出了结论。如:薄荷、月季分泌的芳香物质对邻近花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松树和接骨木栽植在一起会抑制松树生长;丁香与铃兰一起引起丁香萎蔫。植物的化感作用对形成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有重要意义。探索植物之间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化感效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构建群落的复层结构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越高,自我恢复能力越强。同时,良好的人工植物群落有利于吸引鸟类栖息,能给人们带来优美的视觉感受和悠扬的听觉享受。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根据植物对光需要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植物层次。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对光的利用处于较高状态,竞争关系较小,植物群落较稳定。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情况,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如广州兰圃公园的植物分为5个层次,上层植物包括小叶榕、棕榈和粉箪竹等;中层植物包括荔枝和棕竹等;下层植物包括龟背竹等;地被植物层包括卷柏和冷水花等;藤本植物层包括合果芋和瓜子金等。复层群落创建可以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并且景观层次丰富。 5、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艺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观念,将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帅远,任莹.超对景观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探讨[J].大科技,2012,(16):125-126. [2]尹小艳,张丽.关于城市园艺绿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1(13). [3]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1(5):86-88. 看了“关于园艺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 2.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2) 3. 大专园艺技术论文 4. 浅谈园林工程技术论文 5. 大专园艺技术论文(2)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就写某某地区草坪设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